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企业上市财务培训集锦9篇

时间:2023-09-13 17:12:36

企业上市财务培训

企业上市财务培训范文1

一、财税政策扶持

1、在现代服务业发展资金中统筹安排服务外包专项资金,与中央和省级扶持资金配套使用。有条件的县、区、开发区要相应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本地服务外包产业发展。

2、对新设立的服务外包企业及服务外包人才中介机构、专业技术培训机构,市财政按其所缴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本市留成部分的50%额度予以奖励,奖励期限3年。

3、新设立的服务外包企业总部、地区总部,自建自用办公用房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50%奖励给企业;购买自用办公用房的,市财政按其所缴契税全额标准给予补助;租赁自用办公用房的,三年内市财政按房屋租金的15%给予补贴,租金补贴最高不超过企业当年纳税本市留成部分。

租房补贴资金在企业正常运行满一年后兑现。实际租赁价格高于同期房屋租赁市场平均价格的,以市场平均价格为基数计算。

4、对符合条件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按不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8%据实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对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收入,免征营业税。

5、支持服务外包企业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服务外包企业研究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费用,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未形成无形资产的,在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6、鼓励服务外包企业进行技术转让和技术改造。对服务外包企业在一个纳税年度内技术转让所得,符合国家税收规定的,不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免征企业所得税;超过500万元的部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购置并使用符合国家税收规定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和安全生产等设备的投资额的10%可以从企业当年的应纳税额中抵免;当年不足抵免的,可以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抵免。企业购进软件符合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可以按照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进行核算,经主管税务机关核准,其折旧或摊销年限可以适当缩短,最短可为2年。

7、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对服务外包企业进口所需的自用设备,以及按照合同随设备进口的技术(含软件)及配套件、备件,依法免征关税。

8、服务外包企业年服务外包营业额达到300万美元,增幅超过30%,且在我市缴纳各项税收(含关税)同比增长30%的,奖励其管理团队15万元;服务外包企业年服务外包营业额达到500万美元,增幅超过20%,且在我市缴纳各项税收(含关税)同比增长20%的,奖励其管理团队30万元;服务外包企业年服务外包营业额达到800万美元,增幅超过20%,且在我市缴纳各项税收(含关税)同比增长20%的,奖励其管理团队50万元。

9、新引进的国内外知名服务外包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年薪收入10万元以上的高级管理人员,前两年市财政按其所缴个人所得税本市留成部分的等额标准予以奖励;后三年市财政按其所缴个人所得税本市留成部分的50%标准予以奖励。

10、对以海关报关方式出口的纯软件产品,每出口收汇1美元给予人民币0、05元的奖励。

11、鼓励我市服务外包企业在国内外开办分公司或设立办事处。在境外投资10万美元以上单个项目的,按实际投资额的5%给予补助,最多不超过100万元。

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12、按照部、省、市共建协议,支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公共培训服务平台和公益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对本市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生的贷款利息,按照贷款利息的50%给予补助。

13、支持建立服务外包行业协会,充分发挥服务外包行业协会在行业内信息交流、中介协调、标准制定、规范自律、市场拓展、人才培训等方面作用。对建立服务外包行业协会的,给予启动经费补贴。

三、人才培训和引进

14、鼓励高等院校、职业学院和培训机构合作培养服务外包专业人才。支持高等院校、职业学院和培训机构合作实行“学分交换”,将服务外包实训课程纳入有关专业具体教学计划,加强服务外包专业技能培训,并根据高等院校、职业学院学分制收费标准给予学分补贴。具体办法依据省商务厅、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共同商定的规定执行。

15、鼓励高等院校、职业学院建立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选择若干高校、职业学院,鼓励其在数据加工处理、软件设计编写测试、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金融证券、呼叫中心、物流等服务外包相关专业建立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支持安徽服务外包产业园和安徽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中心成为中国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

16、支持培训机构建立服务外包人才定制培训基地。借鉴国际通行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支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机构与服务外包示范园、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按照国际服务外包企业人才使用标准开展人才定制培训,建设服务外包产业人才培训基地。鼓励培训机构开发符合合肥服务外包人才需求、适用的服务外包课程体系和培训教材。

17、当年获得中央或省级人才培训资金支持的我市服务外包企业,其获资金支持人员第二年仍在该企业工作的,市财政按其获资金支持人员每人不超过20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人才培训市级配套补贴,定向用于上述人员的培训。

当年获得中央或省级人才培训资金支持的我市服务外包培训机构,其获得培训资金支持并在我市服务外包企业就业的人员,第二年仍在原企业工作的,市财政按其获资金支持人员每人不超过5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人才培训市级配套补贴。

18、凡经我市有关部门认定的服务外包企业,每新录用一名大专以上学历员工从事服务外包工作,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市财政按照每人不超过20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培训支持;对符合条件的我市培训机构,其培训的从事服务外包业务人才(大专以上学历),通过服务外包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考核,并与服务外包企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市财政给予培训机构每人不超过500元的培训支持。

19、鼓励引进国外服务外包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推动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将服务外包紧缺急需的各类高级人才列入我市引智范围,享受我市有关引进人才方面的优惠政策,在居住、户籍、子女教育、就医、简化出入境手续等方面给予便利。

四、国际资质认证和知识产权保护

20、支持服务外包企业申请相关国际资质认证。对取得开发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认证、人力资源成熟度模型(PCMM)认证、信息安全管理(ISO27001/BS7799)认证、IT服务管理(ISO20000)认证、服务提供商环境安全性(SAS70)认证及其它相关国际认证的服务外包企业,按财政部《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管理(试行)办法》,给予不超过认证费50%的资金支持。资金支持额单个项目不超过50万元,累计不超过200万元。

21、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或产品。对服务外包企业专利申请费用、专利信息检索费用给予适当资金补贴。其中,对国际服务外包企业申请发明专利(含中国、国外)所需申请费、实审费,给予50%的财政补贴。

五、保障措施

22、加强服务外包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分管负责同志任组长,合肥海关、市政府办公厅、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文广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工商局、市统计局、市外办、市金融办、市外宣办、高新区、经开区、滨湖新区、合肥市服务外包行业协会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市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协调解决全市服务外包发展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承担领导小组日常事务。

23、放宽服务外包行业准入。对于不涉及前置审批的业务,工商部门要根据企业的申请,直接在其经营范围中核定服务外包的相关内容;对需要前置审批的,有关部门要简化审批程序,加快审批速度。在企业取得相关部门审批后,工商部门在其经营范围中核定服务外包的相关内容,以方便企业按照国际惯例承接外包业务。

24、积极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金融服务。推动我市各类贷款担保公司积极为服务外包企业提供各种形式的贷款担保。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设立服务外包风险投资基金,联合境内外风险投资公司,共同投资孵化服务外包企业。鼓励服务外包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收购兼并和海内外上市加速发展。

25、服务外包企业可以实行灵活工作制。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服务外包企业可根据工作实际,对国际服务外包企业部分岗位实行不定时工作制或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

26、支持编制全市服务外包产业专项规划,指导全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

27、鼓励政府和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将非业务优先外包给本地服务外包企业。结合“数字合肥”建设,促进政府和国有大中型企业信息化建设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28、完善服务外包工作机制。建立服务外包统计制度,实行示范区、县、区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情况月报制度,按月向市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服务外包工作计划和进度表。建立服务外包示范区的考核机制,每年对服务外包工作取得突出成绩的示范区和个人进行表彰。

六、其他

29、本意见适用于在我市工商注册、税务登记、依法纳税、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服务外包企业和人才培训机构。

企业上市财务培训范文2

根据财政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财会〔20**〕19号)的有关规定,按照分级实施、分类施教的原则,结合我市会计改革的进程,我市将组织开展20**年度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对象

持有我市《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均应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

二、培训类别、内容及课时

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未从事会计工作(未注册)的持证人员应于20**年10月31日前登陆财政部网站,参加全国财政法规知识竞赛。

在企业从事会计工作、具有初级职称的会计人员不仅应于20**年10月31日前登陆财政部网站,参加全国财政法规知识竞赛,还应完成《企业会计准则》的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职工薪酬和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6个具体准则的学习,培训时间为15课时。

在企业从事会计工作、具有中级职称的会计人员不仅应于20**年10月31日前登陆财政部网站,参加全国财政法规知识竞赛,还应完成《企业会计准则》的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职工薪酬、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投资性房地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10个具体准则以及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学习,培训时间为24课时。

上市公司、准备20**年度起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集团公司、总公司的会计人员应完成《企业会计准则》38项具体准则以及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的学习,培训时间为48课时。

具有高级职称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由我局直接组织,另行发文通知。

三、培训时间

20**年度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从20**年10月起至20**年上半年完成。

四、根据财政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下列情况之一的,可视同完成20**年度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

(一)20**年度完成普通院校或成人院校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理财学、会计电算化、注册会计师专门化、会计硕士专业学位(**Acc)等国家承认的相关专业学历教育,取得毕业证书(大专以上,含大专)或学位证书的,可确认完成20**、20**年度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二)20**年度独立完成地级市以上财政部门认可的会计类研究课题,取得研究成果(凭结题证明、课题报告),可确认完成当年度(20**年度)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三)20**年度在具有*N、**SN刊号的省级以上(含省级)经济类专业期刊发表财务会计类论文,可确认完成当年度(20**年度)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四)通过20**年度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初级、中级、高级的专业考试,取得合格证书或成绩通知单,通过中级、高级专业考试的,可确认完成20**、20**年度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五)通过20**年度注册会计师考试、注册税务师考试、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取得合格证书的,可确认完成20**、20**年度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六)其它地级以上市财政部门认可的培训。

五、培训教材

以《企业会计准则》和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列》为培训大纲,不另行指定教材。

六、收费标准

按照市物价局穗价〔20**〕26号文的标准执行,培训收费纳入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超标准收费。

七、培训管理

企业上市财务培训范文3

关键词 财会人员 工作 实践

一、财会人员培训的重要性

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公司内部对财务管理和素质越来越高,主要表现在:规模不断扩大。适应公司上市后财务工作量的增加和工作范围的扩大,这就对财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产增值迅速。由于资产增加后如何实现保值增值,给财务管理及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经营范围扩张。随着分公司相继成立,公司经营范围也从原来的经营模式不断扩张。随之而来的财务业务量增加、结算方式改变,对财务管理及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风险加大。由于市场的不确定因素增加,企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怎样战胜这样的困难,给财务管理及财会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

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公司的财会队伍会出现了“三多三少”的变化:首先是新手多,老手少。分配来的大学生占一半以上,虽然学习的是财会专业,但是没有实际工作经历,是财会新手。与此同时,一些从事财会工作多年的老财务人员相继退休,财会老手日渐减少。其次,不熟习业务的多,业务能力强的少。现有的财会人员大都习惯于老国企财务管理,对上市公司财会操作不熟悉。再者,现有财会人员构成,一般工作人员多,具有财务负责人经历的少,实行“委派制”后,财会负责人的候选人奇缺。

一方面,在公司实际需要上,对财会管理及财会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财会人员的现状不管是整体、个体素质不能适应要求,强烈反差持续时间过长,对公司正常运作和长远发展产生负面影响。这种状况引起公司高度重视,必须一致意见:第一,在积极引进财会人才的同时,立足现在。放眼未来切实加大培训力度,用提高现有财会人员素质缓解当前不适应工作需要的矛盾。第二,创新培训工作,改变过去常规式培训模式,更快、更多地造就一支思想业务都过硬的德才兼备的财会队伍。我们在培训工作中,应该努力创新探索具有自己特点的培训路子。

二、创新财务培训的探索实践

(一)树立人本观念,强化人才强企意识。培训人员要树立科学发展以人为核心的观念,在思想上统一认识,人才竞争是企业竞争的本质特征,强化人才强企意识。我们应该随着“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的教导,深刻领会“技术和资金只不过是工具,只有在能干高效的管理人员的恰当使用下才会更大发挥作用。建立这种管理人储备既是中国最大需要,也是中国最大机遇”的内涵,进一步认识到人才是企业强大兴旺的根本。管理本质是人才的管理,培育人才是管理之精义。财会人才的培训,要立足自己,培养自己所需要的人才,这是培训的基本出发点。而培训工作必须创新,打破常规,探索具有自己特点的培训模式。

(二)坚持创新,加快培训工作的转变。在财会人员培训实践过程中,我们既重视对过去行之有效培训方法的总结、传承,又重视在传承基础上的创新,把传承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培训工作有了质的变化,实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转变:

1.培训指导思想由传统的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把财务人员培训放在战略高度去认识,长远考虑,把人力资源开发转变成人力资本的叠加效应,通过人才培养增强企业的比较优势,从根本上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2.培训形式由传统注重学历培训转变为提升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减少外培和集中上课,增加自培和自学的比重。特别是加强自学的管理,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明确自学课程、内容,加强作业练习,严格考试,把过去放任自流的自学转变成有组织、有要求、有考核的学习形式。事实证明,这种自学方式学习有针对性,业务能力有明显提高。

3.培训内容由传统的单一专业业务培训转变为重视德育的综合培训。目的是提高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特别是提高如何做人和明辩事非标准的判断能力。

(三)培训内容创新是培训工作的突破。对财务人员的培训以财会专业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在增强个人的财务专业能力上下功夫。我们在培训创新上,对培训内容大胆改革,收到明显效果。培训内容创新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财会人员素质培训,既重视财会专业知识培训,更注重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

2.增加财会前沿知识。培训中加大当今前沿财会知识比重,让财会人员了解财会发展趋势,把握市场发展规律,树立超前意识。

3.新增内容。全面提高财会人员素质,的《实践论》、《矛盾论》以及“发展才是硬道理”、“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经典论述作为必修课,要求学懂、学透,体现在实际工作中。这样做对财会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学会正确分析事物,解决工作中的难题、难点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影响,受到财会人员的欢迎。增加中华传统文化。为了增加财会人员文化底蕴,明白做人行事准则,汲取古代优良文化营养,促进德的修养。

三、创新财会人员培训取得明显成效

创新培训尤其培训内容创新,开创了财会人员创新的新局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首先财会人员素质特别是思想品德素养有显著提高,职业道德意识增强,业务能力提升,形成了一支思想正、道德高、业务精、作风实的财会团队和能独当一面的财会优秀人才,适应了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其次,这支队伍在日常工作中恪守诚信,一方面完成了财会管理任务;另一方面顺应时代进步从对过去“利润最大化”、“市场竞争你死我活”的观念中解脱出来,树立“利润合理化”、“合作共赢”的新观念,保证企业财务管理乃至企业管理沿着正确轨道健康运行,增强了企业软实力。

参考文献:

企业上市财务培训范文4

会计工作是经济工作的基础。经济信息总量中,其中的70%为会计信息。随着荆州市地方经济的飞速发展,作为最基本的经济信息,会计信息在支持科学决策、引导资源分配、提高管理水平、推动合理分配等方面具有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网尽揽”的建账监管

会计工作更是财政工作的基础。财政部门最重要的工作是收入和支出,两者均离不开会计,与会计核算、会计监督有关。从收入角度而言,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企业经营成果,这些成果以税收等形式上缴国家财政,要通过会计核算来确定,若核算出现差错,必然会影响财政收入,充分证明了会计工作对财政收入的重要性。

2007年,湖北省政府颁布《湖北省会计建账监管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全省各地、市、州财政部门依法对所辖区域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实行监督管理即建账监管。2008年初,荆州市财政局联合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民政局、国税局、地税局、审计局、监察局印发了《关于在荆州中心城区试行会计建账监管工作的实施方案》,首先在全市市直单位全面推行会计建账监管工作,建成包括建账单位基本信息、财务信息、纳税信息和监督检查信息在内的信息管理系统。

在荆州市会计网的右上侧,是该市建账监管信息系统的人口。荆州市会计管理局局长严汝龙轻点鼠标进入系统页面,首先进行包括单位名称与单位性质在内的用户注册,登录之后填写建账监管审核表、财务指标表、纳税情况表。据他介绍,2009年荆州市直共办理建账监管审核单位近2000家,其中行政事业单位监管面达到100%,中心城区企业监管面达到近80%。

荆州市开展建账监管工作,对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给予清晰的解释和说明。以往,荆州市直政府部门通过政府采购招标选定的定点汽车维修供应商,由于没有规范会计核算,社会上担忧这些厂家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会计核算不完整,极有可能导致维修零部件质次价高,对财政资金造成浪费;也是因为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报表不完善,维修厂商和监管部门难以给予社会满意的解释和说明。荆州市会计管理局在深入调查核实的基础上,以会计建账监管为切入点,通过规范维修厂家会计基础工作,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联合监管部门对政府采购送修车辆实行单车核算的管理办法,使得每台送修车辆更换配件数量、规格型号、生产厂商、进货渠道、价格、维修工时、收费标准一目了然。

目前,该市已初步构建领导高度重视、部门密切配合、单位积极参加的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会计建账监管体系。这项工作推动了各单位会计建账工作,以往从工商部门的口径显示,该市近一半注册资本在30万元以下的小型企业没有规范建账,而今工商部门在办理企业年检时,统一要求企业提供财政部门审核备案的会计报表,解决此类单位长期无账的问题。规范了单位的会计核算,过去部分单位“包包账”、“流水账”现象非常多见,而今通过建账审核过程中的指导服务,会计管理部门借助会计师事务所和会计记账机构记账,提高了单位的会计核算水平。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有效遏制了假账和几套账。

“推进建账监管不是‘为管而管’,再坚持5~6年,这项‘一网揽尽’的工作所起到的深远作用就更加显现出来。”严汝龙告诉记者,就每家企业而言,通过每个会计年度在信息系统上报的财务指标、纳税情况等企业运营的核心衡量标准,将提供具有持续性、可比性的数据,纵向比较分析可知企业的运营状况、会计工作规范程度,乃至会计人员诚信建设。就地方经济而言,可在监管覆盖面较大的前提下,通过被审核企业的总量、规模、行业分布,摸清全市经济家底,为政府经济决策提供强有力的借鉴。“那时,会计工作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的作用就得到具体体现。”严汝龙微笑着说。

提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短板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处于管理国家财政资金、资产和资源的第一线,是财政监督管理职能的延伸,肩负着加强财政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益的重任。2010年,荆州市会计管理局着手加强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的管理,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财务收支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保证财政资金安全、保障财政各项改革与管理政策贯彻落实。

严汝龙递给记者一本刚刚编订完成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培训资料》,在这套90多页实务内容包括部门预算编制简介、政府采购法制度改革和发展、非税收入征收管理与监督检查等五项专题。“由于政府体制改革、机构合并与精简以及国库集中收付等财政体系的改革,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不是加强而是削弱了。”严汝龙向记者介绍说,“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人员精简,首先从隶属于后勤部门的会计人员中开始,造成由其他岗位、略通账务的人员兼职,形成无证上岗的现象。此外,各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岗位为该单位所管辖领域范畴内的业务,会计人员无形中被边缘化,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转行到‘核心、骨干’岗位上,造成会计队伍的萎缩和削弱。”

此次,荆州市会计管理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人员管理的工作目标是,规范会计人员任用行为;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会计建账监管办法,推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有效执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进一步加强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非税收入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保证财政改革与管理各项政策的实施;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加强内部管理,强化内部监督,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进一步加强单位财务会计人员学习财经法规和会计准则制度,切实增强会计人员依法理财、诚信理财、科学理财的水平。

开展这项工作的具体措施有,对市直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任职情况进行调查,登记财务负责人的任职资格和会计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组织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和不符合任职条件的财务负责人进行专题培训,限期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对不能按期取得任职资格的建议所在单位将其调离岗位;做好财务负责人任职资格审查,今后市直行政事业单位任用财务负责人必须符合《会计法》规定的任职资格,并填写《拟任财务负责人登记表》,征询财政部门的意见。举办财务负责人专题培训班,针对新出台的财政改革与管理政策,学习会计法规及会计基础规范、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非税收入及国有资产管理等财政改革与管理政策,帮助财务负责人充分理解财政政策,熟悉操作流程,提高其业务水平。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荆州市财政部门还通过经验交流会、现

场观摩会、研讨会等形式,建立市直财务负责人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共同学习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严格执行财政收支政策以及科学的内部财务管理工作方法,以期提高各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

该市财政局制定了考核评分体系,分会计基础工作、财务会计管理制度执行、财政改革与管理政策贯彻执行、职业道德、奖励项目五大类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负责人的考核评价,五大类之中细分为不同分项,其中的部门预算编制及执行、非税收入管理、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国有资产管理,均针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容易出现的薄弱点。

“在举办类似培训的过程中,也是对我们自身的培训。作为会计管理工作者,我们也在思考自身定位,不能仅仅局限于日常工作,还要主动紧跟财政工作的需要,发挥会计工作全方位覆盖各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体现会计工作服务经济社会的作用。”严汝龙告诉记者。

荆州市近年来会计管理工作不断得到推进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领导重视。荆州市委书记应代明明确要求通过建账监管等会计管理工作,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荆州市财政局局长张端方则向记者表示,近年来,荆州市财政局党组始终把会计管理工作作为财政工作的重点工作,做到会计工作在全局中工作中有位置、在党组会上有专题研究、在业务室配合和支持上有措施、在经费和干部安排上有保障,确保会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他希望会计管理工作立足本职、围绕中心,始终坚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财政改革与管理工作、服务社会公众,继续推进会计改革、强化会计监督、优化会计服务,在推行会计建账监管方面取得新成效、在会计人员管理工作方面取得新突破,在会计服务领域进行新的探索,使荆州会计管理工作在社会有影响、在全省有地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改革作出贡献。

亮点掠影

荆州市行政区划还包括松滋市、石首市、公安县等地区,各地会计管理部门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做出了各具特色的亮点和成绩。

公安县:攻坚村级会计工作

农村财务问题是全国会计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公安县经过不断的摸索、总结、反复研究,实行了“村级财务与村级资金,由服务机构委托管理”的模式。该县农村历经上世纪80年代集中办公的村账村管、1990-1997年的村账站审、1998年后的村账站管、2003年农村财务“双代管”试点、2006年实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五个阶段。截止目前,公安县实行村级会计委托服务的乡镇16个,占全县乡镇总数的100%,涉及行政村326个,占总村数的100%,另有部分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中介组织的财务也实行了会计委托服务。全县乡镇服务机构代管村级资金近2000万元,共处理村级出纳手中的“包包账"6480笔,金额达到626万元,化解村级债务1.5亿元,化债率达到38%。

公安县的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具体实施方法是在各乡镇财政所设“乡镇农村财务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一条龙”窗口服务,中心统一设主任、副主任、总会计、总出纳、记账会计、审核会计6个工作岗位,所长兼任中心主任。统一实行农村会计电算化管理系统,全县各中心统一配置电脑,统一使用农业部审定的软件,由公安县会计管理局信息中心到乡镇统一安装和调试,对村级会计记账统一采取电算化。统一会计核算,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itN度》的规定设置了总账和明细账,并遵照新会计制度的规定和程序统一进行了会计核算,各行政村设现金流水账、银行存款账、往来登记簿、固定资产登记簿、农户资金任务结账登记簿、劳动用工登记簿”;中心设总分类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固定资产明细账、林木资产明细账、财务收入明细账、财务支出明细账、库存物资明细账、往来明细账。

在会计核算规范化的基础上,统一资金管理。村级资金实行专户管理,收人及时存入中心专户,中心总出纳只管存款不管现金,村级报账员手中只有备用金。中心总出纳根据不同的村和银行账户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中心付款不通过现金,补充备用金由出纳根据记账会计审核签字的支出报账单开具结算支票,经总会计验票签章,在银行转账结算。统一运作程序,一旦财务事项发生,经手人要取得有效的原始凭证,并注明用途和签名;之后经过民主理财小组集体审核,加盖“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专用章。在经过村书记、村主任审签后,签名盖章,由中心审核员依据农村财务管理制度进行审核,对合法票据加盖“同意入账”审计专用章,再由农村会计服务中心会计员按照新会计制度规定入账核算,最后各村在财务公开栏上对收支情况进行张榜公布。

公安县的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解决了农村村集体经济乱收、乱发、乱补、乱集、乱摊的问题。保证了政策落实到位、惠农补贴到位、基础设施到位、村级运转到位,通过中心会计服务,对各村的所有收入和各方面下拨的涉农资金支出实行中心直达或报账制,将民政优抚、救济款、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公益事业支出、村干部工资等直达个人和施工单位。避免了村集体资产流失、账目不清、随意举债,较好地解决了该收不收、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等现象的发生,避免了村集体资产流失,规范了政府的行政行为、村民的理财行为。各中心定期按要求打印出各村的电子账单,由村干部领回在村里公开栏上张贴公布,让群众了解村每季度财务收支情况、村级企业承包合同签订及兑现情况、现金存款余额、固定资产、债权债务、村级财务家底及村民往来款项等情况,确保了农民的参与权、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支出的透明改变了以前乡镇吃村、村吃组、组吃户的现象,各类支出合理归位。

与村级会计委托服务工作密切相关的还有该县在乡镇财务中推行的“零户统管”,对29家县直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委派会计,对县直160家行政事业单位分别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与记账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近年来的会计改革,全县已形成县直财务有“会计委派”、“集中核算”,乡镇、村级财务有“会计委托”的三级立体财务监控体系,财政监督关口前移,初步实现了资金预算、分配、使用、决算的全过程监督。

石首市:探索继续教育新路径

石首市共有2045名会计人员,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63.13%:中专学历占18.83%;高中以下占18.04%;具有高级职称占0.2%;中级职称占9.73%;初级职称占12.18%;无会计职称占77.9%,会计队伍学历结构及专业技术素质结构明显偏低,抓好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教育,搞好会计继续教育培训显得尤为迫切与必要。

石首市自2004年起,每年下半年选择适当时机,组织4至5天的集中培训。培训的对象是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所有人员,无论是否在岗或不在岗,无论是在石首还是在外地工作,无论有无或有何种技术职称,一律按要求参加该市会计局组织的培训。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会计职业道德、企业会计准则制度、内部控制规范、财会电算化知识以及与会计业务相关的财经法规知识。2004年是培训的头一年,由石首市会计局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工作经验丰富、业务能

力较强的同志授课,然而学员学习不够踊跃,听课率不高。自2005年起,每年的培训该市专门聘请湖北、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武汉科技大会计学院的教授授课。在培训管理上,每逢培训市会计局均全力以赴,并指定专人负责抓管理,学员每天进行考勤记载,结业进行考试测验并评分存档,学习结束发给结业证,以此作为会计人员进行注册登记的重要依据。

石首市在组织会计继续教育过程中,提高单位领导对此重要性的认识,搞好继续教育工作的保障,解释说明会计人员的知识更新是单位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特别是企业单位应把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与企业发展结合起来,积极谋划,统筹安排,重视人才培养,舍得智力投资,为企业的发展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包括财会人才在内的精英团队。

为了提高继续教育质量,石首市会计管理局加强继续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抓好教师的培训,选派教师参加进修或考察,以提高其专业理论水平,更新知识,有的放矢地搞好培训工作。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会计师事务所实地调研,熟悉了解企业经营实际,及时发现企业会计在工作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针对性地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方法,以传授给会计人员用于实践。

石首市会计管理局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分为高中级和初级及以下两个层次培训。对高中级层次主要侧重于会计预测与决策、分析能力的培训;对初级及以下人员应以基础性实用性知识为主,两个层次的班分开办,在时间安排上可以先后错开。

继续教育与学历教育相比,是以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职业道德水平为目的,使其知识技能不断得到更新、补充、拓展和提高的终身教育。该市注重加强对学员的后续管理,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凡参加培训的学员,由会计主管部门建档建卡,以便掌握学员学习情况。同时还及时了解学员学习效果,征求培训意见和建议,以便今后改进培训课程和内容,使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深化、发展与完善。

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石首市会计继续教育工作得到了广大会计人员的认可,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提高了会计人员的政治、业务技术素质,培养了会计队伍,促进了本地区社会经济事业的发展。同时还使会计人员之间、会计人员与会计主管部门、培训单位之间加深了友谊,密切了感情联系。

松滋市:打造创新型、服务型的人性化管理

松滋市会计局将传统型管理转为创新型、服务型的人性化管理,让全市5000多名会计人员感受到“大后方”春风化雨般的温暖。

松滋市是荆州地区唯一设立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县级城市,该市会计从业队伍每年约有200多人参加从业资格与技术职称考试。会计人员的数量增加了,质量如何与之形成正比?松滋市会计局针对本地行政事业单位、村集体经济组织和不同规模性质企业的会计工作与会计人员不同要求,量身定制不同的“服务菜单”。

2001年,《企业会计制度》颁布;2004年,《小企业会计制度》正式;2005年《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正式实施,2006年,我国全部修订新会计准则共38项。九年时间中,松滋市会计局每年要重新编写继续教育授课教材。结合业界大背景,松滋市会计局按照不同单位的性质、规模、行业,以及会计人员的具体工作内容分门别类,制定不同授课内容。在此期间,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对会计核算、监督工作又提出了针对性、专业性的新要求。松滋市会计局为此特别开办了专业培训班。除了已颁布的刚性法规制度外,松滋市会计局还负责编写一本教材,集中列举了实际工作中常见的具体性问题和具体办法。

企业上市财务培训范文5

一、支持国际服务外包企业做大做强

1.对经有权部门认定的国际服务外包企业所得税税负高于15%的部分,由省、市、县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2.支持成长型国际服务外包企业加快发展,对当年向境外客户提供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收入在100-1000万美元之间、增幅超过30%且排名全省前20位的企业,由省、市、县人民政府给予总额为50-100万元的分档奖励。

3.加大对省国际服务外包重点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对当年向境外客户提供国际服务外包业务收入超过1000万美元的,由省、市、县人民政府给予总额为100-200万元的分档奖励。

4.鼓励发展基地型、龙头型国际服务外包企业,对新设立或并购重组的从事国际服务外包业务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国内大企业集团总部,由省、市、县人民政府根据其当年贡献的财力给予奖励。

5.由省有权部门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的国际服务外包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和软件企业有关优惠政策。

6.对承接中国境内跨国公司和国内百强企业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经有权部门核实后可享受国际服务外包企业有关优惠政策。

二、扶持国际服务外包公共平台建设

7.支持省级国际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示范区公共服务平台、公共技术平台、公共培训平台和公益性基础设施等建设,凡经认定的省级国际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示范区分别一次性给予500万元和200万元的奖励。

8.对于部级国际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示范区,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给予的资金支持,省级财政按照1:1的比例安排地方配套扶持资金(国家补助标准低于省级奖励标准的,按省级标准执行),支持其公共服务平台、公共技术平台、公共培训平台和公益性基础设施等建设。

9.对部级和省级国际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示范区建设公共平台和公益性基础设施发生的贷款利息,由省财政补助50%。

三、鼓励国际服务外包企业积极开拓市场

10.以省政府名义在境内外开展的国际服务外包商务会展活动,其公共费用由省财政承担。

11.对国际服务外包企业发生的国际通信专线费用三年内由省财政给予30%的补贴,每年补贴金额不超过30万元。

12.鼓励服务外包企业申请相关的国际资质认证,对其认证维护费由省财政给予一次性补助15万元。

四、支持国际服务外包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能力建设

13.积极支持国际服务外包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自主创新,在全省科技项目年度安排中重点加以扶持。

14.鼓励国际服务外包企业在境外设立科研机构、研发中心和接单中心,对在境外投资设立的单个项目投资额10万美元以上的,由省财政按实际投资额的5%给予补助,单个项目补助不超过100万元。

15.鼓励国际服务外包企业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对国际服务外包企业申请发明专利(含中国、国外)所需申请费、实审费给予全额补贴,其中省财政承担50%,其余由市、县财政承担。

五、加大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力度

16.对经有权部门认定的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开展的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按培训合格人数和就业情况由省财政给予每人不超过5000元标准的补贴。

17.对国际服务外包企业境外客户主要接单人和信息技术外包的技术领军人员,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低于外籍人员而承担的税收支出,由当地政府给予补助。

18.对国际服务外包企业选送知识产权工程师参加省级部门培训所需费用,由省财政给予适当补贴。鼓励国际服务外包企业选送高端人才赴境外实训。

六、营造国际服务外包发展良好环境

19.鼓励国际服务外包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收购、兼并和境内外上市加速扩张,培育一批大型国际化服务外包企业。扩大省级信用担保资金规模,为国际服务外包企业提供各种形式的贷款担保;推动各类贷款担保机构向国际服务外包企业倾斜。

20.经省劳动保障部门批准,参照国家在苏州工业园区的试点办法,国际服务外包企业部分岗位可实行不定时工作制或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

21.加大对国际服务外包企业用地支持力度,各地在安排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对国际服务外包项目用地要予以优先安排。

22.加大国际服务外包服务中心和行业协会的建设。对设立国际服务外包企业服务中心并具备实际服务功能的,由省财政一次性给予50万元资助;对成立的省国际服务外包企业协会,由省财政一次性补助30万元开办费。

23.建立省对市县人民政府的考核激励机制,建立和完善国际服务外包统计制度。省将对各市县国际服务外包发展情况进行考核,每年对国际服务外包发展较快的市县进行奖励表彰。

企业上市财务培训范文6

高的仿真性一直是实训课程设置的主要目标,因此,财务管理专业实训课程如何体现仿真性是设置该课程考虑的重点问题。一直以来,财务管理专业实训课程设置都依附于会计专业,在会计准则下设置而成的财务管理实训课程被限制在一定框架下,缺少创新性,以致于培养出来的人才并不能完全满足应用型人才要求,这种情况下有必要基于仿真性分析实训课程优措施,提高财务管理专业实训课程设置的真实性。

财务管理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应用现状

教育改革制度实行后对实训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加强大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并高度重视实践环节以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明确提出了实训课程改革方向与设置目标。就目前情况来看,各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训课程设置并没有安全达到教育改革目标,改革与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进一步优化与完善。

一些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训课程体系设置并未以市场为基础,课堂基本安全常规流程运行,例如,虚拟地给学生列举银行贷款程序,学生对一个虚拟的项目很难进行推敲和分析,且这个项目活动也难以扛得起推敲。学生在这样的实训环境中进行锻炼并不是具有重大意义,培养出来的人才只是一些机械化管理人员,缺少实践性和创造性。财务管理本身属于一种环境产物,是基于资本市场活动而诞生的,不能关起门培养机械化人才,用以市场为基础,可是从目前情况分析大多高校都打不到这一点。主要在于在此目标下培养出来的人才基本都能够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并未真正做到培养出“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无法真正做到与企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需求相衔接。

通过以上分析内容,基本了解和掌握了财务管理专业实训课程体系中的主要问题,为了有效应多这些问题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第一,怎样为大学生创造一个实训教学课程体系,使他们真正成为具备财务管理及相关管理、经济、法律、会计和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够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二是如何优化仿真,提高课堂教学的实践性。

基于高仿真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训教学体系优化策略

为了提高仿真性,只能尽最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真实性,但是不可能在课堂上做到完全真实,只能说越逼近真实越好。因此,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定位实践教学体系中的“真实性”。财务管理专业实训课程的“真实性”应该体现财务管理活动的特点,尤其是基于市场下的创造性价值管理的特点,将实训课程设置尽量与市场、企事业实际需求连接在一起,进而优化仿真性。

财务管理专业实训课程体系设置原则

体现实践性、前瞻性和创造性。财务管理专业本身是一个应用型专业,毋庸置疑地要体现实践性,实践必须基于资本市场进行。前瞻性是指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企业财务管理的工具日新月异。当前,理财实践正从内部财务管理向外部财务管理转变,实训课程设置必须充分考虑未来财务管理的发展趋势,推进财务管理中作发展。

增强参与性。实训课程既然以实践为基础,有必须以学生亲身参与为基础,从各个方面提高课程的参与性,真正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

尽量设置个性发展与团队合作相结合的实践课程。现代企业需求的人才既要具有个性化又要有团队合作精神,因此,财务管理专业实训课程设置也需要尽量考虑这两点因素。

基于仿真性设置财务管理专业实训教学课程体系。基于提高课堂教学真实性为目的,可以在课堂上简单地进行一些实验课程,实验课程的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过程控制最重要。现在,准备运行一个融资流程模拟实验。为了做好这个实验,可以从目前我国企业主要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着手,主要用国内外银行贷款流程和上市融资流程实验,实验中包含标准化流程,如准备提供国内外银行要求的资料,也要在熟悉标准化流程的同时提供某企业资料要求,学生则需要根据当前国际国内金融环境和财政政策分析获得贷款。

加强校内实验室、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校内模拟训练、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实践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为此,应加大实验室投入力度,保证财务基础实验、单项实验和综合实验的顺利实施和充分开展。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投资的持续性,确保满足场地、设备、教学软件等各个方面需要。与此同时,要保证与企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第一线需求相一致,建设仿真的企业财务管理实验环境。

教师要精心设计与组织案例教学,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实训课程的最大魅力在于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能够有效消除课程教学的枯燥感,增强课堂趣味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能力。课堂讲解内容不同,案例设计和组织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有的案例在学习某章节的内容之前给出并提出思考问题,内容学习之后再讨论讲评;有的案例在学习某章节的内容之后给出讲评;有的案例在学习某章节的内容之中给出结合案例讲解内容。比如在学习“筹资管理”这部分内容之前,首先给出“浙江正泰集团的传奇之旅”的筹资案例,给学生提出几个思考的问题,使学生产生解决疑问的渴望,学习过程中会主动查找有关筹资的更多信息,并会带着问题学习筹资决策的内容,扮演了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主动思考;当该部分内容学习完以后,再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分析总结,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与人打交道的技巧,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经营杠杆收益与风险”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在学习了基本理论之后又运用秦池酒厂“天价”广告费导致秦池酒厂由盛到衰的案例来说明,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既生动又易于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展开想象,提出如何更好地运用杠杆控制风险的措施。

财务管理是一项创造性的资本市场活动,实训教育应贯穿该专业教育的全过程。为了给社会、企事业单位培养应用型人才,应基于仿真性设置财务管理专业实训课程体系,以尽量提高课堂教学的“真实性”,进而实现优化仿真。

[1]张月玲,李继良,李 芳,贾振超,张慧鑫.“职能渗透式”财务管理模式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02

[2]刘锦凤.多层次、多元化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构建[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管理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05

企业上市财务培训范文7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人才市场 高职会计教育

一、会计电算化人才市场现状

1、会计电算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稳中有升

建设和谐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企业单位尤其是中小企业数量急剧增加,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增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加快了知识、信息的扩散和传播,电子商务企业、网上公司、中介服务公司等新的经济组织形式的兴起,导致会计处理技术发生了重大变化,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重要性,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覆盖面和升级率在急速扩大。同时,会计电算化软件在安全、稳定前提下,软件功能也在不断扩大。可以说,会计电算化现在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

2、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提出更高的质量要求

目前,市场上相当多的企业非常看好“拿出去就能用”的专科层次的技能应用型人才。用人单位对该专业毕业生的知识、技能、态度有如下要求: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熟练的电算化操作技能、终身学习的能力、良好的沟通及创新能力,尤其对会计人员诚信品质、计算机及网络运用能力、税收专业知识和沟通协调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会计职业准入制度成为确认会计人才的门槛

我国《会计法》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这些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形成了我国会计行业的一套职业准入制度。多年来,我国包括从事一般财会工作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电算化会计证书和专门从事中介服务的注册会计师资格,一直都是通过严格的资格考试来认定。财政部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对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的条件、考试科目、从业资格的注册与登记、检查与管理等有关内容作出了全面规定。全国统一的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是职业准人认定的前提,它不仅是对考生接受职业教育和专业知识水平的考核,还是对会计发展趋势和职业技术要求的导向。因此,这一准入制度不但是确认会计人才的门槛,也是高校会计教育的方向和内容。

4、我国会计改革迅速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会计准则频繁出台和修订、审计准则以及税收法律法规也不断推陈出新。财政部[2006]3号:颁布38项企业具体会计准则,并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我国会计改革的迅速发展,迫使企业需要大批掌握新的会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二、高职会计教育目标

高职会计教育如何适应会计人才市场,也就是说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应当如何定位、专业课程如何设置、教学模式如何选择。

1 、高职会计教育宏观层面中的环境决定了培养目标,这个环境实际上就是会计人才市场。会计职业资格就是会计人才市场这一环境的一个现实表现,但不是全部,因为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中国加入wto,跨国公司的进入,客观上形成了它们所需要的会计人才与国内企业相互争夺。目前,“洋证书”如加拿大的cga、英国的aia、acca等一系列高级的职业资格证书,逐渐成为到企业求职的“硬通货”。会计职业资格除了以证书形式表现外,还表现为各种经验,比如企业经验、行业经验等。因此,会计职业资格应该是一个广义的,而且是变化的概念。会计职业资格的变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会计教育的取向。

2 、高职会计教育目标必须与现实相符,并具有前瞻性,而且随着社会变化不断进行修正。会计高职教育的目标,主要取决于社会环境或者说会计电算化人才市场对会计人才所需的知识、能力范围及其结构的判断与界定。在我国,通常认为会计电算化人才的能力与知识包括:(1)基本技能:记账及编制报表的能力、财务分析的能力;(2)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财务软件的能力,掌握互联网技术;(3)交流能力:对下达任务的理解能力、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4)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独立思考能力、对机会和风险的判断能力、资源配置中的筹划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析决策能力;(5)一般的工商、法律和经济知识。这样,与之对应的会计高职教育目标实际上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会计核算、财务管理、报税与审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企业财务会计核算、财务控制税务处理、审计查证业务的基本技能,熟悉计算机数据库语言和微机系统维护技术,能运用计算机熟练处理会计业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适应会计电算化人才市场要求的高职会计教育实践

既然会计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那么会计高职教育的微观层面: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要求和实践教学改革等都要以培养目标为导向,其中培养模式的确立是关键。

1、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会计高职教育适时地把握住把“工学结合”作为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从而带动会计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其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以及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按照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思路,我校构建并实践了符合会计职业要求的“43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1)4个专业核心技能:根据实际会计工作岗位的需要,提炼4个专业核心技能:会计核算(手工核算和电算化核算)技能,成本核算技能,财务管理与财务分析技能,报税与审计技能。(2)3种工学结合方式:会计教学中与会计职业准入制度结合,实施3种工学结合方式:“学中做”方式:第1至第4学期,主要进行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学习,开设的会计类课程按照“14:5”的比例分配课堂教学与集中实训的周数,前14周

主要进行课堂教学,后5周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集中进行实践实训;“做中学”方式:第5学期主要进行会计实训课程的学习,开设的课程有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初级会计电算化、中级会计电算化、erp沙盘模拟对抗、电子商务、数据库,按照“5:14”的比例分配课堂教学与集中实训的周数;“做中考”方式:第6个学期按照“15:4”的比例分配校外实习与毕业考核的周数,安排15周时间进行校外顶岗实习,4周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和会计综合技能考试。(3)2个证书:结合会计职业的特点,将学历教育与会计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相结合,获取“双证书”。会计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第一学年),助理会计师证书或会计师证书(第二学年),会计电算化技能证书(第三学年);学历证书(第三学年)即专科毕业证。

2、高职会计教育课程设计

在高职会计教育课程设计中,主要遵循以下原则:理论“够用”原则、加强技能训练原则、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课程一般分为公共课、专业理论课、专业理论含实践课、专业实践课。按照这样的要求,我校从2004 级会计电算专业开始,设置了一套符合会计岗位任职要求的“专业教育与会计职业资格教育、行业需要相融合”的课程体系。与农牧业企业财务专家联合开发课程,课程知识具系统性、连贯性,又涵盖了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全部内容和农牧业企业会计核算需要的技能。

3、高职会计师资要求

会计高职教育要求教师是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目前,高职学校已普遍重视“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但因很多原因而没进行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建设。这方面我校的成功作法是(1)聘请在职的社会财税人员作为兼职教师。目前,我校分别从财税管理部门、财税中介机构聘请了8名固定兼职教师,分他们的职称大多是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等,职务大多是会计主管、财务经理、财务总监等。(2)采用人事形式从社会上公开招聘具有实际企业财务工作经历2年以上的人员为专业技能课教师。学校对这些教师按照国家政策从工资待遇、职称评定上分别制定了一定的激励措施。(3)制定激励措施鼓励专业教师获取“双师”证书。一方面,让专业教师参加国家财政部历年组织的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教师获取法定的资格证书;另一方面,这些获取证书的教师再到企业或业务对口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锻炼半年以上,真正达到“双师”素质。目前,在会计电算化专业16名专任教师中具备“双师”证书的“双师”型教师是12名,达75%。

4、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

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我校实施的实践教学模式是 “会计单项技能训练与会计分岗综合实训相结合,校内教学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专业实践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会计单项技能训练。细分农牧业企业会计核算的主要技能,根据培养计划将会计单项技能分散到会计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中。

第二阶段:会计分岗综合实训阶段。采用“会计分岗综合实训”方式是会计实践教学的创新,它弥补了目前我国会计教学以会计理论为主线,单科会计专业课程讲授为主,从而与企业实际财务工作操作流程相脱节的现实。实训贯穿与学生的每个学期,共由三个环节来完成。

第一环节:分岗实训。学生在会计模拟实验室实训。按目前企业中财务办公室的设置,将会计实训人员(学生)进行分岗,并按岗位设置职能,按职能安排实训流程,学生模拟企业中会计人员的人事安排和实务传递,更接近于财务的实际操作,主要培养学生会计岗位职业能力。

第二环节:综合实训。主要在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将企业所有经济业务不按实际岗位,由一个学生独立完成,主要培养学生的手工账务处理技能、电算化账务处理技能、纳税及报税技能,财务管理及分析技能。

第三环节:实岗实训。校内教学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实训。主要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流程,企业各个部门(生产、供应、销售等)与财务工作的相互联系与协作,真正感受会计实岗的财务工作流程和操作技能。

四、结束语

应该承认,我国的会计高职教育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笔者认为:我国会计高职教育首先要关注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教育目标,以市场为导向,适应市场,发展会计高职教育;另外还要考虑学校和企业联合办学,加强校企合作,学校的教师要走出去,企业的管理者要请进来,共同提高会计教育质量;最后要强调的是高职学校要切切实实做好教学改革工作,尤其是实践教学,以期锻炼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教高[2006]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 陈至立.我国加入wto对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中国教育报.2002年01-09.

企业上市财务培训范文8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人才市场 高职会计教育

一、会计电算化人才市场现状

1、会计电算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稳中有升

建设和谐社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企业单位尤其是中小企业数量急剧增加,对会计人才的需求也大幅增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加快了知识、信息的扩散和传播,电子商务企业、网上公司、中介服务公司等新的经济组织形式的兴起,导致会计处理技术发生了重大变化,使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重要性,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覆盖面和升级率在急速扩大。同时,会计电算化软件在安全、稳定前提下,软件功能也在不断扩大。可以说,会计电算化现在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方面,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人才需求量不断增加。

2、社会对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提出更高的质量要求

目前,市场上相当多的企业非常看好拿出去就能用的专科层次的技能应用型人才。用人单位对该专业毕业生的知识、技能、态度有如下要求: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熟练的电算化操作技能、终身学习的能力、良好的沟通及创新能力,尤其对会计人员诚信品质、计算机及网络运用能力、税收专业知识和沟通协调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会计职业准入制度成为确认会计人才的门槛

我国《会计法》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这些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形成了我国会计行业的一套职业准入制度。多年来,我国包括从事一般财会工作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电算化会计证书和专门从事中介服务的注册会计师资格,一直都是通过严格的资格考试来认定。财政部的《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对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的条件、考试科目、从业资格的注册与登记、检查与管理等有关内容作出了全面规定。全国统一的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考试和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是职业准人认定的前提,它不仅是对考生接受职业教育和专业知识水平的考核,还是对会计发展趋势和职业技术要求的导向。因此,这一准入制度不但是确认会计人才的门槛,也是高校会计教育的方向和内容。

4、我国会计改革迅速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会计准则频繁出台和修订、审计准则以及税收法律法规也不断推陈出新。财政部[2006]3号:颁布38项企业具体会计准则,并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施行,我国会计改革的迅速发展,迫使企业需要大批掌握新的会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二、高职会计教育目标

高职会计教育如何适应会计人才市场,也就是说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应当如何定位、专业课程如何设置、教学模式如何选择。

1 、高职会计教育宏观层面中的环境决定了培养目标,这个环境实际上就是会计人才市场。会计职业资格就是会计人才市场这一环境的一个现实表现,但不是全部,因为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中国加入WTO,跨国公司的进入,客观上形成了它们所需要的会计人才与国内企业相互争夺。目前,洋证书如加拿大的CGA、英国的AIA、ACCA等一系列高级的职业资格证书,逐渐成为到企业求职的硬通货。会计职业资格除了以证书形式表现外,还表现为各种经验,比如企业经验、行业经验等。因此,会计职业资格应该是一个广义的,而且是变化的概念。会计职业资格的变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会计教育的取向。

2 、高职会计教育目标必须与现实相符,并具有前瞻性,而且随着社会变化不断进行修正。会计高职教育的目标,主要取决于社会环境或者说会计电算化人才市场对会计人才所需的知识、能力范围及其结构的判断与界定。在我国,通常认为会计电算化人才的能力与知识包括:(1)基本技能:记账及编制报表的能力、财务分析的能力;(2)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财务软件的能力,掌握互联网技术;(3)交流能力:对下达任务的理解能力、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4)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独立思考能力、对机会和风险的判断能力、资源配置中的筹划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分析决策能力;(5)一般的工商、法律和经济知识。这样,与之对应的会计高职教育目标实际上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会计核算、财务管理、报税与审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企业财务会计核算、财务控制税务处理、审计查证业务的基本技能,熟悉计算机数据库语言和微机系统维护技术,能运用计算机熟练处理会计业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适应会计电算化人才市场要求的高职会计教育实践

既然会计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那么会计高职教育的微观层面: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师资要求和实践教学改革等都要以培养目标为导向,其中培养模式的确立是关键。

1、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

会计高职教育适时地把握住把工学结合作为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从而带动会计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其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以及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按照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思路,我校构建并实践了符合会计职业要求的43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1)4个专业核心技能:根据实际会计工作岗位的需要,提炼4个专业核心技能:会计核算(手工核算和电算化核算)技能,成本核算技能,财务管理与财务分析技能,报税与审计技能。(2)3种工学结合方式:会计教学中与会计职业准入制度结合,实施3种工学结合方式:学中做方式:第1至第4学期,主要进行会计理论与实务的学习,开设的会计类课程按照14:5的比例分配课堂教学与集中实训的周数,

主要进行课堂教学,后5周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集中进行实践实训;做中学方式:第5学期主要进行会计实训课程的学习,开设的课程有会计综合模拟实训、初级会计电算化、中级会计电算化、ERP沙盘模拟对抗、电子商务、数据库,按照5:14的比例分配课堂教学与集中实训的周数;做中考方式:第6个学期按照15:4的比例分配校外实习与毕业考核的周数,安排15周时间进行校外顶岗实习,4周进行毕业论文答辩和会计综合技能考试。(3)2个证书:结合会计职业的特点,将学历教育与会计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相结合,获取双证书。会计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第一学年),助理会计师证书或会计师证书(第二学年),会计电算化技能证书(第三学年);学历证书(第三学年)即专科毕业证。

2、高职会计教育课程设计

在高职会计教育课程设计中,主要遵循以下原则:理论够用原则、加强技能训练原则、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课程一般分为公共课、专业理论课、专业理论含实践课、专业实践课。按照这样的要求,我校从2004 级会计电算专业开始,设置了一套符合会计岗位任职要求的专业教育与会计职业资格教育、行业需要相融合的课程体系。与农牧业企业财务专家联合开发课程,课程知识具系统性、连贯性,又涵盖了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全部内容和农牧业企业会计核算需要的技能。

3、高职会计师资要求

会计高职教育要求教师是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目前,高职学校已普遍重视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但因很多原因而没进行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建设。这方面我校的成功作法是(1)聘请在职的社会财税人员作为兼职教师。目前,我校分别从财税管理部门、财税中介机构聘请了8名固定兼职教师,分他们的职称大多是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等,职务大多是会计主管、财务经理、财务总监等。(2)采用人事形式从社会上公开招聘具有实际企业财务工作经历2年以上的人员为专业技能课教师。学校对这些教师按照国家政策从工资待遇、职称评定上分别制定了一定的激励措施。(3)制定激励措施鼓励专业教师获取双师证书。一方面,让专业教师参加国家财政部历年组织的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教师获取法定的资格证书;另一方面,这些获取证书的教师再到企业或业务对口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锻炼半年以上,真正达到双师素质。目前,在会计电算化专业16名专任教师中具备双师证书的双师型教师是12名,达75%。

4、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

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我校实施的实践教学模式是 会计单项技能训练与会计分岗综合实训相结合,校内教学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专业实践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会计单项技能训练。细分农牧业企业会计核算的主要技能,根据培养计划将会计单项技能分散到会计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中。

第二阶段:会计分岗综合实训阶段。采用会计分岗综合实训方式是会计实践教学的创新,它弥补了目前我国会计教学以会计理论为主线,单科会计专业课程讲授为主,从而与企业实际财务工作操作流程相脱节的现实。实训贯穿与学生的每个学期,共由三个环节来完成。

第一环节:分岗实训。学生在会计模拟实验室实训。按目前企业中财务办公室的设置,将会计实训人员(学生)进行分岗,并按岗位设置职能,按职能安排实训流程,学生模拟企业中会计人员的人事安排和实务传递,更接近于财务的实际操作,主要培养学生会计岗位职业能力。

第二环节:综合实训。主要在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将企业所有经济业务不按实际岗位,由一个学生独立完成,主要培养学生的手工账务处理技能、电算化账务处理技能、纳税及报税技能,财务管理及分析技能。

第三环节:实岗实训。校内教学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实训。主要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流程,企业各个部门(生产、供应、销售等)与财务工作的相互联系与协作,真正感受会计实岗的财务工作流程和操作技能。

四、结束语

应该承认,我国的会计高职教育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笔者认为:我国会计高职教育首先要关注市场需求,及时调整教育目标,以市场为导向,适应市场,发展会计高职教育;另外还要考虑学校和企业联合办学,加强校企合作,学校的教师要走出去,企业的管理者要请进来,共同提高会计教育质量;最后要强调的是高职学校要切切实实做好教学改革工作,尤其是实践教学,以期锻炼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教高[2006]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 陈至立.我国加入WTO对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中国教育报.2002年01-09.

企业上市财务培训范文9

一、研究背景

2011年11月16日,我国“营改增”试点工作启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了《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方案》及其相关政策。

2012年1月1日起,上海市率先正式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

7月31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根据国务院第212次常务会议决定精神印发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北京等8省市开展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2]71号),明确将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由上海市分批扩大至北京市、天津市、江苏省、浙江省(含宁波市)、安徽省、福建省(含厦门市)、湖北省、广东省(含深圳市)等8个省(直辖市),其中北京9月1日起,将实行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并成为全国继上海之后,第二个试行“营改增”的城市。

二、研究设计

(一)调研目的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财税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由15名大学生组成,分别来自资产评估、税务、财政学专业。希望通过本次调研活动,结合增值税改革试点方案,对北京市增值税改革进行预测,并根据调查的企业情况,分析后提出对增值税改革的合理建议。

(二)前期准备

本次调研活动历经近1个月的前期准备,项目申报成功后,策划了活动方案,决定采用调查问卷、分组调查的方式进行,其中调查问卷分为实地调查和网络调查,同时实践团也对“营改增”相关政策进行了学习,有助于后期设计问卷和实地调研。

(三)问卷设计

本研究设计了三个类型的调查问卷,分别以“营改增”试点企业、增值税纳税人、营业税纳税人为调查对象,团长联系了北京市平谷区、丰台区两地的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的领导,得到了有关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调查问卷经过了三个阶段的设计,“预调查—修改完善—定稿”,由选择题、填空题、建议题组成。调研活动从8月6日开始,第一个调查地点是平谷区,根据税源的分布情况,前往国家税务局第一税务所、地方税务局开发区、城关税务所进行调研活动。8月7日,开始对丰台区地税局调研。8月9~10日,为了获得更多平谷区的数据,继续进行调研活动,8月13日起,在其它地区进行调研。调研活动于8月15日截止,通过实地调查和网络调查,共收到150份有效问卷。

三、调研分析

(一)样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150家企业,分别填写三种问卷,分别为“营改增”试点企业问卷、营业税纳税人问卷、增值税纳税人问卷。其中,“营改增”问卷67份,营业税纳税人问卷35份,增值税纳税人48份,在本次调研中,并未采访到港澳台商投资企业。根据样本情况统计,本研究发现有限责任公司有60家,私营企业37家,国有企业17家,总体来说分布比较合理,详情见图1。

(二)企业“营改增”试点培训调查

问卷设计的问题是:

在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中,征税的税务机关是否对管理、税务、财务、运营等人员进行专门培训( )?

A.全面培训

B.对部分人员开展了培训

C.没有

在这题中,本研究先对三种不同类型的纳税人进行统计,原因是有的企业规模较大,存在多种经营方式,纳税类型并不单一,因此有必要先进行全面统计,如针对“营改增”纳税人的问卷填写企业以增值税应税项目为主,填写的行业类型为其主业。

本次调查的150家企业中,“全面培训”的有20家,占13%;“对部分人员开展了培训”的有73家,占49%,“没有”的有57家,占38%。为了更好地了解“营改增”企业的培训情况,我们这里单独对“营改增”试点企业问卷进行分析。在试点企业中,“全面培训”的有14家,“部分培训”有36家,“没有”的有17家,经过培训的有50家,占调查企业中的74.63%(14+36=50,50÷67=74.63%)。

在面向各类型纳税人的调查问卷显示,截至8月15日,仍然有一部分的企业暂未接受有关“营改增”政策的培训,详见图2。原因可能为纳税人企业的任一业务均不涉及“营改增”的征收范围或是虽有涉及,但短期内影响不大,暂未接受培训。值得一提的是,在调查中仍然有部分非“营改增”纳税人表示对“营改增”政策的关注,希望加入试点范围。

对比看来,将要试点的“营改增”单位已接受了有关“营改增”试点政策系统的培训,同时在调查的前期准备中,也发现北京市部分区税务局已经对部分企业开展了培训,帮助企业尽快学习。

(三)企业相关人员学习情况调查

对关于“目前相关人员对北京市增值税试点方案(包括税率、抵扣、申报等)是否已经深入了解”问题的调查结果如表1、表2。

从表1、表2可以看出,大部分的企业,无论是否在试点范围,有超过八成的企业对“营改增”政策开展了学习,表现出了国家税收政策变化的高度关注,比如,某银行在接受我们的采访时表示虽然银行暂不属于“营改增”试点范围,但工作人员希望接受相关新政策的培训,以便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对比两表,本研究发现,“营改增”试点企业对“营改增”的相关政策比较关心,在调查企业中,有91.04%的企业对营改增试点方案的税率、抵扣、申报等进行了学习,仅有8.96%的企业目前暂未学习。

结合图2(“营改增”试点企业培训情况统计图),本研究发现有近75%的企业接受了税务机关的培训,但这里发现有约91%的企业已学习“营改增”政策,说明北京市“营改增”进程进展顺利,企业积极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