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高效农业发展集锦9篇

时间:2023-09-19 16:20:16

高效农业发展

高效农业发展范文1

论文摘要阐述了当前椒江“万元田”的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提出了椒江“万元田”建设对策,包括:加大政策扶持,凝聚社会力量;培育典型事例,激活运营机制;搞好结构调整,促进由点及面;突破两大瓶颈,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万元田”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农业保险在“万元田”建设中的保护伞作用。

所谓生态高效农业即“万元田”指一茬或多茬进行种植的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滩涂、围垦地及其他农用地,其年产值达15万元/hm2以上、纯收益达60%以上的田块。“万元田”的实质是效益、生态实现双赢的可持续农业。即从当地资源条件出发,以发展生态农业为基础,以国际、国内2个市场为导向,以农业产业化为动力,以设施和特色农业为辅助,以可持续高效为目标。“万元田”建设与传统农业有明显不同,主要的不同点有:①对科技的需求;②对资金投入的依赖;③对市场信息的需求;④对交通物流的依赖;⑤对资源整合的要求。椒江发展“万元田”的优势条件很多:椒江虽然土地面积有限,但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适宜多数喜温果木和各种农作物生长;作为台州市主城区和行政中心,椒江区位优势明显,交通运输便捷;椒江经济发达,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地方财政实力雄厚;椒江人才密集。

1当前椒江“万元田”发展现状

最近我们对全区“万元田”进行了1次摸底调查,我区的“万元田”大致上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露天果树类,包括杨梅、柑桔,品种有东魁杨梅、少核本地早、满头红等,经过多年改造或拥有核心技术,品质优,产量高,市场销路一般不成问题,除非遭遇严重自然灾害,一般年份均能稳定达到万元田的标准。其余的是设施蔬菜、瓜果类,主要特征是设施+优质品种+套种+外销,设施一次性投入大,管理难度高,对销路依存度亦高,搞得好的与不好的收入差异很大,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年度间差异也很大,如茭白、红茄虽然也能达到“万元田”标准,但不稳定。椒江“万元田”的成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1.1依靠技术和管理建成“万元田”

如三甲光辉村的2hm2少核本地早,原为滩涂,土壤条件并不好,因为极易抽生“六月梢”导致大量落果,产量一直提不高,后来种植户通过反复实践,采用环剥技术保果获得成功,加上精心的管理,目前产量可达52.5~60.0t/hm2,产值达15.0~16.5万元/hm2,净收入可达10.5~13.5万元/hm2。

1.2利用设施提高复种指数

此类型有大棚蔬菜、大棚双季茭白、大棚葡萄等,主要特点是一次性投资大,对栽培技术的要求也比较高。如葭芷水门村10hm2大棚蔬菜基地,复种模式为茄子—丝瓜,成本达7.5万元/hm2,产值18.75万元/hm2,净收入11.25万元/hm2。

1.3多因素促成

如章安街道的陈宅、李宅、山横村利用山坡地种植杨梅历史悠久,那里的土壤、气侯条件适宜杨梅生长,当地政府重视基地的培育,给予种植户贴息贷款和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扶持,使面积得以逐年扩大,现总面积已达280hm2,最高收入达到27万元/hm2,扣除成本纯收入达到18万元/hm2。

2椒江发展“万元田”的制约因素

(1)技术与管理。同其他高效益农业相比,“万元田”对农业科技的要求无疑更高,虽然农户已经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但真正掌握的不多,少数掌握关键技术的农户一般比较保守,不轻易传授给同行,大多数田地管理仍然比较粗放,制约了产量和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2)资金。大棚、喷滴灌等基础设施一次性投资较大,一般每公顷需要几万元,这对于起步阶段的农户来说无疑是一笔可观的资金。

(3)产后环节。产后环节包括贮存、销售、保鲜和加工等,这些环节稍有差错就可能出现增产不增收的严重后果。如章安的杨梅基地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保鲜和加工必须跟上。

(4)自然灾害。椒江地处沿海,自然灾害十分频繁,特别是多发的台风、暴雨、海潮、旱灾等灾害造成的损失严重,如台风就经常给菜农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使不少菜农不敢种菜。如何有效地抵御台风等多发、严重的灾害是建设“万元田”必须破解的一道难题。

(5)成本。2008年以来化肥、农药和人工费用均快速增长,使每公顷成本上升,压缩了利润空间。

(6)市场。特别是蔬菜类价格几乎每天都在波动,增产不增收现象时有发生。

3椒江“万元田”建设对策

“万元田”建设的核心和目标是建立一套能有效推动其稳步发展的服务体系,具体可细化为:科技支撑体系、资金投入机制、市场信息服务、物流配送体系、指导协调机制。

3.1加大政策扶持,凝聚社会力量

研究出台扶持政策,着力在规模连片和长久性、耐用性设施栽培上给予大力扶持,力争通过扶持政策、激励政策,把各种社会力量引导到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上来,引导到关心、关注“万元田”问题上来。探索政府搭台、企业运作、大户领包、小户联包的经营模式。

3.2培育典型事例,激活运营机制

充分发挥宣传导向作用,加大对发展设施栽培目的意义、效益对比、技术信息等的宣传、。有计划组织种植大户到外地参观学习,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同时整合财政、农业、发改、水利、国土等部门项目发展资金、农水资金以及设施农业建设资金,投入设施建设,着力打造规模示范典型。整合各方面技术服务资源,积极做好产前调资料、产中包技术、产后帮销售等各项指导服务。

3.3搞好结构调整,促进由点及面

“万元田”出现在某地往往并非偶然,它是当地土壤、气候、耕作制度与群众艰苦探索等诸多因素的结晶,也是自然与科技、历史与现实交互作用的产物。对此我们要通过细致地调查研究,揭示其产生、发展的内在规律,并遵循客观规律推动其稳步发展。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搞好“万元田”布局规划,明确区域支柱产业、主导产品和生产模式。实施农业发展比较优势战略,积极培育区域支柱产业。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根据规划布局,发挥资源、技术等综合优势,实行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3.4突破两大瓶颈,营造良好氛围

“万元田”建设是建立在资本和技术高度密集基础上的知识密集型农业。为此要充分调动科技工作者和农民“土专家”的积极性,努力研究我区“万元田”的核心技术,打造核心竞争力。鼓励科技工作者以技术入股等形式直接参与“万元田”建设。加强同大专院校的合作,力争破解制约我区农业生产的技术难题。要充分运用财政支持、政府帖息贷款和银行信贷等多种手段支持“万元田”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向“万元田”建设,积极引导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农业企业和个人对“万元田”的投入,已初步建成“万元田”的要不断完善各种设施,逐年追加投资。我区已建立农村信用担保公司,以加强对“万元田”的信用担保。

3.5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在“万元田”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具体工作上要分类对待:对已有一定规模的要促使其上规模、上设施、上效益,使其发挥出示范和带动作用,由点及面;对尚处于起步状态而前景看好的要千方百计地给予大力扶持和帮助,促使其快速“长大”;鉴于椒江土地资源有限,对具备条件且有意“走出去”发展的要鼓励其“走出去”,到更加广阔的天地去发展;条件成熟的可以建立行业协会,如柑橘行业协会、蔬菜行业协会、杨梅行业协会等,通过协会开展自我管理、科技培训和资源整合。

高效农业发展范文2

【关键词】农机化 生产效率 科学发展 措施对策

1.提高农业机械生产效率的措施

1.1合理使用农机具 拖拉机和机引农具是一组先进的生产工具,农田作业时,只有得到合理的使用,才能发挥其最大的效能和获得“高效、优质、低耗、安全”的良好效果。拖拉机是一种动力机械,在使用中必须注意充分利用发动机的功率。拖拉机的工作性能主要反映在拖拉机的牵引功率、牵引力和工作速度等主要指标方面。拖拉机牵引功率利用程度对生产率影响很大,一般拖拉机的功率利用在90%左右为宜。

1.2合理选择速度 合理运用拖拉机各档速度,对提高生产率是很重要的。当拖拉机负荷不足时,在确保作业质量和机具安全的情况下,应使用高速度作业。例如:东方红-75拖拉机3档作业时牵引力大约为2320公斤,速度为24~30公里/小时;而一台41片圆盘耙所需的牵引力为700~800公斤,如果牵引2台圆盘耙,再加上联结器阻力(约80公斤),则农机具阻力共计1480~1680公斤左右。这样拖拉机用3档带2台圆盘耙作业明显负荷不足。用4档作业功率可以得到充分发挥,而4档速度高于3档,生产效率也将随之提高,约19.5%。

1.3提高时间利用率 农业生产的各环节都受时间的限制,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若想充分发挥作用,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最大的工作量,除合理使用农机具和合理选择运行速度外,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提高时间利用率,要将空运转时间降到最短,尽一切努力提高纯作业时间。这就要求生产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农机具要检修彻底,技术状态完好;定机车、定农具、定作业地点、定人员;搞好土地规划,消除田间各种障碍物等,这些都是减少机车空行时间的有效方法。地块的长度对时间利用影响也很大。例如:垄长1000m时,转弯时间约占10%;当垄长200m时,转弯时间约占30%。此外,采用合适的作业方法,正确操作机组,不但可以提高作业质量,而且可减少机具空运行时间。

1.4充分利用农具的幅宽 由于驾驶员的经验和水平不同,在驾驶拖拉机作业时走的不直,很容易出现漏作和重作现象,就会导致机组工作实际幅宽小于或大于构造幅宽。因此,要提高驾驶员技术水平,除个别作业(耙地、镇压)少重不漏外,应尽量使工作幅宽等于构造幅宽,以提高工效。

2.科学发展农机化的措施及对策

2.1强化农机化科技创新,加大宣传力度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各级地方政府都要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要从宣传教育人手,支持开发引进具有市场需求的农业机械产品,力争在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机械化生产关键环节、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提升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

2.2加强法律法规宣传 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进一步完善法制化管理机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开始实施以来,结束了我国长期以来农机化发展缺乏有效法律保障的历史。农机部门要采取一切宣传手段和相关执法部门密切配合,开展一场声势浩大的宣传和落实农机法律、法规的热潮,使之家喻户晓。地方农机管理部门也要结合实际情况,积极配合立法机关做好农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工作,真正将农机化发展纳入法制化管理。

2.3体现区域化优势 实行区域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为机械化连片作业创造条件,农业机械化是以区域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为基础的,政府应通过宏观调控,引导农民在一定区域内从事某种产业开发,形成独特的产业优势。

2.4加大国家财政扶持力度,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农业机械化我国已进入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阶段,国家财政有能力加大对农业和农业机械化的扶持力度。过去,全国各级财政对农业机械化的总投人为24亿元,农业机械化财政投入占财政收入的1.3%。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亦将逐渐进入反哺农业阶段,政府对农业和农业机械化的投资力度会进一步加大。因此,政府部门应认真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和更新大型农机具给予一定补贴的政策,采取中央与地方结合的方针。

高效农业发展范文3

一是立法保障,政府发动。为确保农村能源事业(特别是沼气建设)的健康、持续发展,我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地方立法形式,对政府管理农村能源建设的行为进行了规范,其中就包括开展沼肥综合利用的相关要求。自2010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湖北省农村可再生能源条例》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鼓励开展秸秆沼气发酵、生物质热解气化、沼气进出料、沼肥综合利用等技术研究及其成套设备的开发”。依据该条例,全省各市州、县、乡镇政府纷纷把沼肥综合利用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领导班子成员经常检查、督促沼气建设和沼肥综合利用工作,定期研究解决开展工作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对开展沼肥综合利用起到了“发动机”的作用。

二是加大投入,部门推动。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与支持,全省40%以上的县(市、区)从本级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定向扶持沼肥综合利用,发改、财政、农业及其水产、畜牧、农机、农村能源等部门密切配合,合力打造沼肥综合利用的新亮点。

三是强化服务,行业促动。农村沼气的日常管理和沼肥综合利用需要足够劳力支持,在当前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的情况下,专业化服务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省一手抓体系建设,积极配合国家实施农村能源服务网点建设项目并充分运用省级农村公益补助政策支持,努力强化乡村农村能源服务体系,一手抓队伍锤炼,除了定期轮训技工人员之外,还按农时季节特点组织开展规模化的集中服务行动,让技工和管理人员提高技能、让沼气农户得到优质服务,为综合利用沼肥创造有利条件。

高效农业发展范文4

1利用好当地的资源和有利条件

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得依赖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这也是进行农业生产的基础。不同地方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环境具有自己显著的特点,只有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的前提下,才能更好的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因此,要想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必须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合理开发当地资源,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并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资源进行合理适度的开发,避免过度,并注重环境保护。

2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如果农产品销路不畅,那么现代高效农业的生产经济效益将难以实现。因此,在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的时候,应该掌握市场的需求信息,并根据市场的需求,确定产业的门类、产品的种类、数量、质量标准等,并注重提高产品质量,使农产品能够扩大市场占有率,实现高效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3加大农业科研的投入力度

依靠科技进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资源产业,利用科技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农业的竞争优势。改革农业科研立项和评估体系,提高农业科研的效率,改进技术服务体系,不断满足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实际需要。同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农业科研水平和研发效率,充分发挥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农业院校的作用,建立完善的农业科研体系,加强科研成果的运用,使其转变为现实生产力,推动高效农业农业的发展。

4做好资金投入、资金管理和农民培训工作

增加政府对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保证资金的投入。同时加强资金的管理,对资金进行合理分配和利用。此外,还应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工作,使他们更好的掌握现代农业技术,更好的运用现代农业技术。

5发展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注重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要想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必须重视发展生态农业。例如,改变秸秆、杂草等直接燃烧的情况,用作饲料,改善土壤肥力等;对农业产品进行多层次的加工,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又如推行种植和养殖相结合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产品质量,还能够为广大农民致富开拓新途径。总之,发展生态农业,能够实现对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保护农业资源,并能够防止环境污染,提高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推动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

6发展特色农业

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况,发展特色农业,以某一特色产品为起点,适当延长食物链或者加工链,进而开发出一系列的农产品和食品,充分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生物能资源、废弃物等等,推动特色农业的发展,扩大市场占有率。同时,还要走农业产业化道路,以市场为导向、以商品为目的,形成产业化生产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7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发展农民专业经济组织,充分发挥专业经济组织在发展现代农业的作用,培养农民经纪人队伍,推行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强农业生产基地、企业、农民之间的联系,提高农业的产业化和规模化水平。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农民收入核心,发挥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帮助农民提供信息、技术、资金等方面支持。坚持特色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思路,将优势主导产业、特色农业、现代农业结合起来,注重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建成高水平、有特色、规模化的产业体系,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

8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第一,创新推广方式。立足于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遴选出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并组装成集成配套技术,做好技术培训工作。还有必要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场,对新技术、新品种进行展示,并积极利用科技大集、科技下乡等活动,开展内容和形式多样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提高推广工作的实效。第二,健全考评机制。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进村入户推广技术的业绩作为考评指标,将农村居民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进行考核,落实推广人员的职责,根据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业绩确定他们的薪酬。第三,细化推广队伍。根据实际情况,推动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调动农民、社团组织等参与到推广工作中来,细化农业技术推广队伍,逐渐形成新型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通过以上种种方式,使农民掌握现代农业技术,更好的发展现代高效农业。

高效农业发展范文5

关键词 高效规模农业;现状;经验;问题;对策;江苏泰兴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1-0313-03

为了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生产高效规模化[1-2],笔者就泰兴市高效规模农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组先后召开了部分乡镇分管负责人、农技站站长、部分村总支书记和高效规模种植大户参加的高效规模农业座谈会,对目前全市高效规模农业项目进行效益分析,并结合该市生产实际,围绕今后如何发展高效规模种植、加强政策扶持和技术指导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1 发展现状及主要特点

近年来,泰兴市坚持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抢抓发展机遇,创新工作思路,积极引导种植业结构调整,形成了既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又切合泰兴实际的种植布局,全市高效规模农业生产有了长足发展。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4个特点。

1.1 高效规模农业发展迅速,项目选择因地制宜

从泰兴市高效规模农业种植调查的情况看,全市共有高效规模种植面积达526.47 hm2,分布于全市各乡镇,其中种植面积较大的乡镇有分界、泰兴等镇。从种植效益上看,纯效益在3.0万~7.5万元/hm2的有460.07 hm2,其种植模式主要有银经间套、银桑间套、银果间套、吊瓜、雷竹—蔬菜、意杨苗育苗、草坪、梅岱山药、种养结合、露地蔬菜及部分投入较少的设施蔬菜;纯效益在7.5万~15.0万元/hm2的有64.67 hm2,其种植模式主要有效益较好的设施蔬菜、葡萄园、花卉苗木、草菇种植、银柿间套及草莓生产;纯效益在15万元/hm2以上的有1.73 hm2,其种植模式主要有食用菌(蒋华的蘑菇)和小南瓜种植。从项目选择上看,有的基地采用的是单一项目模式,如:分界的张竹、沿河以桑树养蚕为主;大生蔡巷村的吊瓜生产、新联村的葡萄园、黄桥直来桥村小庄组的蔬菜以甘蓝—青菜—菠菜套大白菜为模式;溪桥的吴韩村因懒王大蒜而出名。而其他一些基地,特别是蔬菜生产基地,项目应用模式多样,有马铃薯—日本大葱、韭菜、甜豌豆—地刀豆—青花菜、茄子—春杭椒/黄瓜、黄瓜—药芹等多种模式。

1.2 项目规模不断扩大,运作机制形式多样

在泰兴市的高效农业种植规模上,各地遵循因人因地制宜的原则,积极引导能人和农户发展高效农业生产,种植规模有大有小,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其中个人种植规模较大的在分界镇七贤村,刘奇兵承包土地13.33 hm2,种植冬枣;大生镇蔡巷村冯小燕承包土地5.73 hm2,种植吊瓜;溪桥镇华庄村何照泉承包土地4.8 hm2,种植设施蔬菜、马铃薯和日本大葱等。分户种植形成较大规模的在泰兴镇原三泰村,面积为40.67 hm2,种植设施和露地蔬菜;分界的赵庄、张竹、沿河村,种植桑树养蚕或银桑套作的面积均在33.33 hm2以上。其他一些农业项目规模较小的种植面积仅0.3~0.4 hm2左右。在运作机制上,各基地也不尽相同,概括起来主要有能人+基地、企业+基地、企业+农户、能人或农户单独闯市场等运作模式。其中运作较好的有:溪桥镇的企业+农户模式,农户生产的蔬菜大部分直接销往企业,价格往往比市场上略高,生产蔬菜的农户没有后顾之忧;分界镇的企业+协会+农户的运作模式也给农民带来了不少实惠;大生镇的能人+企业+基地模式,生产的吊瓜全部销往浙江等。

1.3 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规模扩张,品牌意识不断增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市场准入门槛的提高,各地党委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越来越重视[3]。目前,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基地已达1.53万hm2以上,为全市农产品的顺利流通,实现优质优价夯实了质量基础。其中规模较大的有:泰兴镇新联村的无公害生产蔬菜基地、燕成生态园、众贤村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广陵镇的无公害葡萄生产基地,分界镇七贤村的冬枣无公害生产基地等。同时,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广大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生产者品牌意识不断增强,通过注册专用商标,发挥品牌效应,扩大产品影响力,增强市场竞争力,给企业和基地的发展增添了后劲。如分界七贤村注册了“珍奇”冬枣商标,燕成生态园注册了“燕成”无公害蔬菜商标,张桥镇注册了“绿荷”牌梅岱山药等。

1.4 订单生产消除后顾之忧,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近年来,通过各级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的介入和各类农民协会的组建,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民逐渐成长为市场的主体。尤其是通过发展订单生产,有效解决了农民的后顾之忧,推动了高效规模农业项目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的深化。如分界镇赵庄村的甜豌豆订单生产已有6年的历史,种植面积从以往的约26.67 hm2扩大到现在的约66.67 hm2,并且成立了甜豌豆产销协会,实行全程指导,风险共担,保护价收购,农民种植甜豌豆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现已扩展到周边村庄,全镇种植甜豌豆面积达100 hm2。蒋华镇的食用菌生产由佳绿和诚信2个公司订单收购,由于目前市场价格比订单价格高,种植蘑菇的农户在有保底价收购的前提下,自主走向市场,获得了更高的效益。泰兴镇新联蔬菜基地的一盐都种植户在2012年试种小南瓜成功的基础上,2013年与上海种子销售公司以保底价1元/个收购,种植面积扩大到0.27 hm2,以可产小南瓜30万个/hm2计,产值达30万元/hm2,效益相当可观。张桥镇通过组织农民算账对比,加强市场预测分析,积极引导农户加大投入,发展设施蔬菜,目前该镇西桥村通江组的蔬菜生产基地由2012年的16个大棚发展到2013年的64个,种植效益也成倍地增长。

2 主要经验和做法

高效规模农业的不断发展为泰兴市种植业持续增效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近几年的发展情况看,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2.1 充分发挥能人效应

通过能人承包土地或能人牵头,发展规模种植,壮大规模效益。如分界镇的冬枣生产,引进了当地曾晓明和刘奇兵2个能人,引导他们在冬枣上进行投资,高起点、上规模种植,带动了当地冬枣业的发展,城郊附近的草莓生产基地大部分都是浙江人承包种植,产生规模效应。

2.2 吸引“三资”投资兴业

高效规模农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全力支持。近年来,“三资”投入农业给全市农业的持续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特别是在生产环节,“三资”的作用无可比拟。市农业局副局长丁伯宏引进其战友在市果园场投资300万元,兴建20 hm2优质葡萄园,就是果园场以土地和优良的配套设施“筑巢引凤”的结果。蒋华镇的蘑菇产业,就是由镇政府引进上海佳绿公司发展起来的,是“引凤筑巢”的典型例证。

2.3 因地制宜选准发展方向

城郊乡镇利用资源优势,发展露地与设施蔬菜的生产,供应本地市场,提高了种植业效益[4-5]。如泰兴镇的原三泰村和黄桥的直来桥村的蔬菜种植均具有一定的规模,农户生产的蔬菜直接供应泰兴与黄桥市场,取得了很好的效益。溪桥镇的何照泉利用华庄科技园区和百盛服装厂对蔬菜需求量大的优势,承租了4.8 hm2土地进行设施与露地蔬菜生产,生产的蔬菜基本上出售给企业,产品不愁销路,而且价格还略比市场价格高,种植效益明显提高。

2.4 强化政策扶持带动

在前2年高效规模农业的发展上,政府的扶持政策促进了泰兴市规模农业的扩大。如大生三联村的葡萄园由政府和村集体垫资建设,农民分户种植,见效回本,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泰兴镇和黄桥镇的大棚蔬菜生产也得益于政府的专项资金扶持。

2.5 党员干部示范带头

分界赵庄村的甜豌豆生产开始就是由村组干部带头,由市农科所订单生产,加上政府引导,当年种植逾26.67 hm2,目前在赵庄村就形成了66.67 hm2的规模,并由此成立了甜豌豆产销协会,有效带动了周边村的发展。分界镇的冬枣生产由刘奇兵、曾晓明等人发动,2年前也只有6.67 hm2左右,2012年扩展到33.33 hm2,2013年又发展到100 hm2,并注册了“珍奇”冬枣商标,成为全市高效规模农业种植的典型。

3 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来看,全市高效规模农业种植面积近533.33 hm2,绝对数字看起来不少,但整体来讲,还不足耕地总面积的1%,高效规模农业对全市农业经济的贡献份额仍然偏小,对全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局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还不够强。目前泰兴市高效规模农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3.1 一些项目规模偏小,发展后劲不足

种植规模的大小决定市场效应的强弱,种植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围绕基地产生相应的销售市场。在大生镇三联村9.33 hm2葡萄生产基地,原本没有葡萄的专门市场,开始发展的头2年,农民没有自主经商的意识,不愿意走向市场,生产的葡萄等靠政府安排出路。而如今,随着葡萄种植规模的扩大,效益的提升,农民尝到了甜头,“全民经商”的意识深入人心,一到葡萄收获的季节,马路边也就成了葡萄销售的市场,小商小贩到此批发,流向全市。而全市其他一些地区的葡萄园由于规模小,不能形成规模效应,也就吸引不了人气,形不成气候,成不了市场。城郊附近的草莓生产基地,由于具有一定的规模,加上靠近城区,具有区位优势,并通过电视等媒体宣传,提高了知名度,吸引了各色消费群体前往,同样形成了自身特色的市场。在设施蔬菜的生产上,一些地方规模偏小,加上品种不多,产量不足,影响力不够,不能形成市场,这些地区种出的蔬菜只能靠农民自己提篮叫卖,既增加了劳动成本,又降低了劳动效率,不能通过规模扩张,创造出规模效益,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3.2 农民组织化程度偏低,市场化运作机制不够健全

目前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有了一定提高,已建有各类农民协会、经济合作组织52个,但真正按市场化运作,实行自我发展、自我壮大的还不多,很多协会和合作组织处于空壳运行状态,作用发挥不够明显。农民经纪人队伍也有所壮大,据初步统计经培训取得证书的已有1 299人,但除一些基地的经纪人以外,其余经纪人很少经销本村庄或本地区的农副产品,主要是因为农民的期望值太高,总希望经纪人以市场零售价收购他们的产品。这一严重对立的矛盾导致协会、合作经济组织及农民经纪人与农民的联系不够紧密,农民加入协会和合作经济组织的积极性不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总体仍然偏低,各类协会及合作组织“组织农民、发展生产”的职能未能很好地发挥,市场农业的观念还没有深入民心,还需要通过强化协会、合作组织的引导作用,进一步打破农民的“小农”意识,从而推动高效规模农业的迅速发展。

3.3 资金投入不足,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在种植业生产上,由于受“小农”意识的影响,老百姓很难转变观念,将手中仅有的资金投入到结构调整上。稻麦两熟的生产每年投入成本在500元左右,而要调整种高效经济作物,一般的成本均在1 000元以上,如果用设施栽培,则要一次性投入4 000~5 000元,还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就小本经营的露地蔬菜生产而言,青菜、芹菜、菠菜等城市圈经济菜受气候影响很大,气候正常,价格下跌,气候反常,价格反弹,收入不稳定。而大白菜、萝卜、冬瓜等大路菜的销售价格一路走低,菜农生产(除夏季)基本处于亏损状态。对反季节栽培来讲,早春及秋延后茄果类、瓜类价格、夏季大白菜及芹菜等反季节蔬菜价格较高,但技术要求和投入成本也高。由于泰兴市设施蔬菜栽培面积小,且大多为中小棚,档次低,蔬菜生产主要仍是露地栽培的大路货品种,上市时间较集中,给市场带来很大冲击,经常会出现廉价倾销甚至滞销现象,给菜农造成增产不增收的矛盾,市场淡旺季明显、均衡生产周年供应能力差,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亟待加强。

3.4 政府扶持力度不够,种植规模有待进一步拓展

2000年以来,政府在发展规模种植、设施栽培上采取了一定的扶持政策,全市高效规模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设施蔬菜面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大生镇三联的葡萄生产基地、泰兴镇的房元、新联蔬菜生产基地,政府的扶持政策到位,形成了一定的种植规模,且规模效益不断显现。但近年来,政府撤消了对“菜篮子”工程栽培设施的专项补贴,一些地方对规模、设施农业的引导扶持力度也有所降低,政策的鼓励和引导作用有所削弱,部分高效规模农业项目发展步伐有所减缓,甚至停滞不前。

4 发展对策

4.1 加快土地流转,为高效规模经营创造条件

创新土地流转工作思路,实施既符合现行政策,又适应新的形势,使土地向种田能手或能人转移,建立企业(能人)和农户双赢的工作机制,促进分散经营与规模效益相统一,为高效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经营创造条件。

4.2 加大科技兴农力度,为高效规模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加大对科技投入和科技培训的力度,大力示范推广应用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等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复合高效间套复种模式,积极发展设施、保护地蔬菜栽培,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加强现代农业知识的普及宣传,通过多种方式,着力在打破“小农”意识上下功夫。

4.3 吸引“三资”投入农业,为高效规模农业发展提供保障

高效规模农业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三资”的引进既可以解决生产环节投入不足的问题,也能有效解决加工与销售的难题。因此,全市各地必须在有效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政策配套,加强招商引资,大力发展高效规模农业,强化项目上争,形成滚动发展的良好格局。

4.4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为高效规模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一是要加大对设施农业的投入。重点针对设施蔬菜、葡萄、食用菌等切合泰兴市发展实际的农业项目加大政策和资金的扶持力度,进一步促进这些重点产业做大做强。二是要建立高效规模农业发展奖励基金,实行以奖代补,激励高效规模生产的快速发展,同时在全社会营造促进高效规模农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三是要加强对合作经济组织的培育和引导。通过配套政策,适当给予经费支持,促进各类协会与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开展活动,密切与广大农民的相互联系,最大限度地把农民组织起来,发展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逐步把农民培养成为市场的主体,充分发挥广大农民在发展高效规模农业中的主观能动性[6]。

5 参考文献

[1] 何迎春.泰兴高效规模农业园区发展问题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9.

[2] 大力发展高效规模农业[J].江苏政协,2008(5):49.

[3] 范袁斌,李炳生,黄严帅.南通高效规模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8(11):102-104.

[4] 周莲萍,朱友銮.推进高效规模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村财政与财务,2010(3):33-34.

[5] 郑继光.关于实施推进高效规模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城市经济,2011(27):326.

高效农业发展范文6

关键词高效设施农业;城郊;发展

近年来,连云港市新浦区把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主要突破口,紧紧抓住当前国家扩大内需、沿海大开发的良好机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强势推进高效设施农业建设的步伐,使现代高效农业成为拉动新浦区农业快速增长的新动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1]。

1新浦区高效设施农业取得的成绩

(1)取得了“三个提高”。一是高效农田所占比例有了新的提高。全区产值4.5万元/hm2以上的中高效田块达1.08万hm2,占耕地面积的54%;其中产值7.5万元/hm2以上的高效农田占15%;产值15万元/hm2以上的特高效农田占5.3%。二是设施农业所占比例有了新的提高。全区设施农业面积达1 253.3hm2,占耕地面积的6.3%。三是规模养殖所占比例有了新的提高。生猪饲养量达14万头,家禽饲养量350万只,奶牛存栏580头。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较2008年提高7个百分点。

(2)实现了“五个突破”。一是设施农业规模化建设有了新的突破。全区建成万亩连片高效农业基地1个,千亩连片23个。新建市级千亩连片设施农业基地5个,草舍西红柿、馨源花卉和蔬菜、希望花卉、云盛出口蔬菜等高效设施农业面积达680hm2,其中新建千亩以上日光温室栽培生产基地4个,面积达600hm2,设施农业发展规模之大,速度之快,为历年之最。二是农业项目有了新的突破。全区在建农业项目22个,项目总投资6 570万元,已完成投资5 584万元。西红柿规模化种植基地建设、设施蔬菜基地建设、日光温室鲜切花高效设施农业示范区建设等项目已全部建成。三是品牌效应有了新的突破。全区涉农商标达15个,无公害农产品33个,绿色食品2个,有机食品1个。建立了1.53万hm2无公害生产基地,制定了25个地方标准和产品操作规程。“云盛”牌番茄获江苏名牌产品和连云港市知名商标。四是农业产业化建设有了新的突破。全区现有市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9家。野仙云雾茶、馨源鲜切花、云盛果蔬等一批特色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47家,新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10家。五是高效农业特色村、示范基地建设有了新的突破。全区已培育建成高效农业特色村12个,示范基地23个。乡镇都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新增土地流转面积482hm2。

2存在的问题

一是高效农业规模较小,农业园区建设层次不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缺乏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二是土地流转步伐不快,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存在农民不愿“流”、部分干部不敢“流”、发展水平局限不易“流”等制约因素。三是优势资源缺乏整合,品牌带动效应微弱。新浦区的农产品远没有东海大米、赣榆泥鳅那样远近闻名。野仙云雾茶、草舍西红柿等品牌仅在区内有一定的知名度,品牌带动效应微弱。四是乡镇之间在高效设施农业发展上还存在不平衡[2]。

3发展对策

(1)优化产业布局,建设三大高效农业区。一是积极申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浦南、岗埠片区以包青路为轴线,规划建设面积6 666.7hm2,发展鲜切花、生态富硒米、高效水产、设施蔬菜四大产业园,形成一区四园格局,2010年新发展鲜切花133.3hm2、设施西红柿333.3hm2、生态富硒米666.7 hm2、高效水产养殖133.3hm2,确保成为江苏沿海开发后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园区。二是高标准建设省级外向型农业示范园区。以云台片区已通过省级验收的花果山外向型农业园为核心,建设4 000hm2出口创汇农业园区,新增水生蔬菜266.7hm2、水生花卉66.7hm2,建设施蔬菜66.7hm2,新扩洋葱、甘蓝等创汇蔬菜333.3hm2,建成万亩浅水藕基地、万亩出口蔬菜基地,成为全市最大的省级外向型农业示范园区。三是积极创建省级农业生态园区。充分利用云台山山场资源,新建茶园266.7hm2、新植果园266.7hm2,建成万亩云雾茶基地、万亩鲜杂果基地,申报省级森林公园,加快建设樱桃谷采摘园、花果山云雾茶文化园、城隍庙生态休闲农业园。建立园区管理机构,成立园区管委会和园区投融资主体[3]。

(2)明确目标任务,实施农业农村六项工程。一是农业园区工程。除了申报创建省级三大园区以外,每个乡镇新建一个66.7hm2以上的高效农业园,每个村结合“一村一品”特色村创建,新建或扩建百亩以上的特色农业示范园或养殖小区,每个村民小组至少培育10户种养大户。二是设施农业工程。设施化是农业发展的方向,是现代农业的标志,也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2010年要新增设施农业666.7hm2,各类农业政策性资金将重点扶持设施蔬菜、工厂化育苗等设施农业项目。三是精品茶果工程。云雾茶每年新扩266.7hm2,截至2012年全区云雾茶面积要达到1 333.3hm2以上。2010年沿山新建千亩连片的樱桃、葡萄、冬枣等特色鲜杂果园2个以上。打造出深具影响力的采摘休闲园,推进农业休闲旅游业快速发展。四是花卉苗木工程。迅速扩大鲜切花种植规模,每年新增133.3 hm2,到2012年鲜切花面积要达到1 000 hm2,加快花卉交易市场建设,将新浦区建设成为区域性鲜切花生产基地和花卉物流集散地。为满足城乡绿化需要,每年新建苗圃133.3 hm2。五是规模养殖工程。大力发展规模畜禽养殖、规模水产养殖,保障城市肉品的供给。生猪规模养殖15万头以上,家禽育雏饲养量1 000万羽以上,高效水产养殖发展到1 333.3 hm2。六是农民康居工程。高标准、高质量完成3个市级康居示范村建设任务。每年重点建设5个康居示范村,将新村庄建设与村庄土地复垦、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相结合,盘活土地存量,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园区和农村二、三产业[4]。

(3)改善发展环境,健全三大农业服务体系。一是建立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建立农业科技指导直接到户、科普宣传直接到田、科技服务直接到人的农技服务网。加强农业科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每个村至少有1名农技员。加快引进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二是健全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完善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积极引导农民流转土地,推进土地向种植大户、农业龙头企业法人集中,实现集约化生产。每年流转土地面积666.7hm2。三是建立农业生产标准化体系。加强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制定新浦区优势特色农产品和原产地农产品的地方标准。新创无公害农产品10个、绿色食品3个。

4参考文献

[1] 黄真国,黄秀敏.对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思考[j].河南农业科学,1999(7):16-17.

[2] 何洁,张和广.固原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9(1):17-18.

高效农业发展范文7

关键词 高效创汇农业;发展措施;江苏赣榆

中图分类号 F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0-0339-01

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发展,我国农业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过去以粮食种植为主的传统农业生产逐渐向以市场需求为主的效益农业转变,高效创汇农业已成为当代农业的发展目标,这是我国农业生产中的一次重大转折。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赣榆县利用海港口的优势,立足当地资源,瞄准国际市场,坚定不移地走发展高效创汇农业的新路子。近几年,该县高效创汇农业建设,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为加快高效创汇农业的发展,提高建设规模和水平,现结合该县实际情况,提出相应措施,以供参考。

1 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发展高效创汇农业的前提

高效创汇农业是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发展特色农业,进行规模化生产,对农产品进行精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效益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集“种、养、加”,“产、供、销”于一身,融“贸、工、农”,“农、科、教”于一体。现代农业的特点是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要将高效创汇农业和传统农业及低层次的创汇农业区分开来。要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先要使农民转变观念,改变传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固有的思想观念。赣榆县班庄镇古城村在发展高效创汇农业的起步阶段,确立了“三破三立”的改变农民传统思想的方案:一破因循守旧、怕担风险的思想,树立自我解放、改革创新观念;二破产品经济观念,树立商品经济意识;三破“内地”意识,树立大开放、大市场观念。实践证明,发展高效创汇农业,不论身处沿海或内地最忌思想僵化封闭,只要树立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思想,树立大开放、大市场、大农业的观念,就能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有所作为[1-2]。

2 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发展高效创汇农业的基本导向

高效创汇农业着眼的是国际大市场,在发展过程中要依照商品经济的发展规律,切实按照国际市场需求指导高效创汇农业的发展。了解和开拓国际市场必须做好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

2.1 抓信息,熟悉国际市场

实践证明,信息灵、市场明、农业兴。赣榆县地处沿海,网络电讯设备先进,覆盖全县乡、村,对市场信息较为敏感。近几年,该县利用派遣人员出国考察、参加广交会、世博会、举办交易会、洽谈会等方法,为获取国际市场农产品信息提供了机会,使农户牢牢掌握国际市场主动权[3-4]。

2.2 多元化、多层次出口,占领国际市场

单一的农产品出口方式不利于创造持续稳定的效益, 在农产品价格降低幅度较大的年份,农业经济收益较少,严重挫伤了农民出口创汇的积极性。为了降低市场风险,减少因产品供需变化造成的损失,要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产品出口方式。可以通过外贸出口、寻找商自营出口、中外合资经营出口、工贸联营出口等方式扩大出口数量,增加出口种类,占据国际市场。

2.3 贸工农一体化经营,开拓国际市场

几年来,赣榆县实施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方式,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该县立足于自身自然资源优势,进行合理规划,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挥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优势,促进高校创汇农业发展。该县从美国、日本等国家引进了几十个经济作物新品种,建立芦笋、草莓、黑莓、荷仁豆、青刀豆、香茄、白蒜、日本大萝卜等各类农副产品种植基地。这样,不仅优化了种植结构,又为加工出口提供充足的原料。

3 搞好加工是发展高效创汇农业的中心环节

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是高校创汇农业与低层次创汇农业间的重要区别。只有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才能增加其附加值,在国际市场上增加它的销售量,获得更好的效益。要搞好加工业,应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3.1 抓好内引外联

赣榆县高效创汇农业发展较快的镇、村都是采用国内横向联合、国外多头引进的方法,借助对方的资金、技术优势发展壮大自己,如欢墩、墩尚镇利用世行贷款建蔬菜速冻厂;班庄古城村利用外地资金建蔬菜脱水厂;罗阳、墩尚、沙河三镇联合利用外资和国家支农资金建立“四季田园”农业园区,园区内从育苗、种植、加工全部实现了工厂化服务。各类生产、储藏、加工企业的建成,加速了当地及周边地区高效创汇农业的发展。

3.2 依靠科技进步

一是尊重人才,进行智力投资。国际市场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竞争。县、乡2级多次引进高科技人才,充实基地、加工企业,同时选拔懂技术、会管理、事业心强的人员担任经理、厂长、车间领导;二是抓技术改造,提高设备水平;三是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提高质量,打造本土品牌。

3.3 加强龙头企业建设

龙头企业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搞好服务的综合功能。搞好一个龙头企业就能带动1种或几种农副产品的综合开发,扶持一方农民致富。可以对现有企业重点扶持,通过完善企业承包责任制,实行股份制,强化经营管理,加强技术改造,采用扩建、重组、合并等措施,加强龙头企业建设,逐步把龙头企业建设成装备精良、管理水平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的现代企业,使其充分发挥工贸的龙头、技术的核心、市场的中介、服务的中心等作用,加快高效创汇农业的发展。

4 参考文献

[1] 王德海.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实现高效创汇农业[J].北京农业,2000(10):36-37.

[2] 翟桂福.实施产业化战略发展高效创汇农业[J].山东农业:农村经济,1999(2):4.

高效农业发展范文8

【关键词】现代 农业 科学 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快速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法宝。近几年来,安阳县委、县政府为适应新时期、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紧紧围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路子和市委、市政府“农业立市、工业强市”的战略构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稳定和完善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为基础,通过规范土地流转、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和高效农业发展等手段,积极探索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新机制,促进了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农村生产要素向农业聚集,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益,增加了农民收入,实现了家庭承包责任制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对接,初步走出了一条在稳定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基础上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截至2007年底,安阳县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已达1.3万户、占全县总户数的6%,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6.87亿平方米、占总耕地面积的9%。其中规模经营面积在6.7万平方米以上的有5.54亿平方米,种植粮食作物的有4400多万平方米,占总流转面积的65%。同时,建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高效农业“百亩园”、“千亩方”、“万亩区”和产业带,形成了吕村绿康无公害高效农业示范园、天康食用菌示范基地和北郭洋凡、白壁邢牛、永和苏奇村、崔家桥赵马房等高效农业蔬菜大棚,以及安丰胡萝卜、洪河屯、安丰优质棉花和裕禾公司野菜、日本甜柿等基地。其中吕村蔬菜大棚达133.4万平方米,安丰胡萝卜面积突破667万平方米,崔家桥瓜菜867.1万平方米,裕禾公司特色农业基地333.5万平方米、日本甜柿333.5万平方米。现代高效农业如星星之火,呈燎原之势,迅速在我县铺开,极大地推进了优势资源和优势产业布局调整,不仅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还对周边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建设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一、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当前我县农村最突出的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人均耕地少,农民增收方式单一,农业产业化经营不发达是制约农民持续增收的众多因素中的“瓶颈”问题。尤其是人均耕地少,农民工资性收入低是众多问题中的主要矛盾。要解决这个问题,当务之急是首先解决人均耕地少的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农户弱小、土地细碎、经营分散的制度,调整生产关系,积极推进土地规模经营,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生产效率和农业生产水平,这对于我县发展现代农业,农民持续增收,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已刻不容缓。

(一)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内在要求。农业现代化要求要用现代化科学管理办法组织管理农业,在不改变家庭经营的前提下,由贸工农一体化的规模经营方式,取代千家万户分散的小农经营方式,使农业经营逐步实现产业化和规模化。只有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才能提高农业社会化程度,才能容纳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运用先进的技术装备,有利于机械化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有利于促进土地向优势产品和优势产业流动;有利于以有限的土地资源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投入农业开发,有效改善农业的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的经营效益;有利于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从事密集型且具有比较优势的高效农业生产,是当前形势下实现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的现实举措。

(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应对国际市场挑战的必然选择。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农业面临着激烈的国际农产品竞争,而我国农产品生产成本高,国际竞争力低。我国农业以家庭为主的小规模、高成本的经营方式,已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日益激烈的国际化竞争形势,农村土地规模化、产业化,已成为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

高效农业发展范文9

为了迅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发展高效规模农业工作的会议精神,强势推进我镇高效农(林)业的发展,加速我镇“特色经济强镇、生态旅游美镇,和谐宜居靓镇”的建设进程。经研究决定,举全镇之力,全面动员,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财力,通过村组干部的带头创业和全方位的招商引资,着力建设高效农业园区和高效经济林,为此特制订如下实施意见。

一、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充分认识加快高效农(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加快发展高效农(林)业是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要求,是落实党的强农惠民政策的具体体现,是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现实需要,是城乡统筹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加强我镇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

因此,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充分认识加快高效农(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调整工作思路、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开创我镇高效农(林)业发展的新局面。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扎实有效推进高效农(林)业的发展速度

1、突出“两园”,加速发展。一是发展设施农业,以钢结构大棚蔬菜、大棚葡萄为主,重点是农业园区(宣南中沟以南)内郭寨村、北森庄村、纪沟村的地段1000亩。二是发展高效林业,以经济林果园、特色林业为主,重点在宣银路以西,辖联新村、银杏村、张河村地段1000亩。

2、突出目标,明确任务。这次推进高效农(林)业发展,仍然实行“飞地”招商,举全镇之力,集全镇智慧,以确保完成2000亩的工作目标任务。具体任务分解:宣堡村、三堡村、崇头庄村、梅埝村、北森庄村、郭寨村、毛群村、银杏村、联新村和张河村各200亩,西宣村和纪沟村各100亩。

3、突出示范,干部带头。镇将把推进高效农(林)业发展,作为推进“强基工程”建设的重要抓手,号召村干部示范引领、示范带头。每个村的村干部带头发展高效农(林)业不得少于50亩,可以是一个村干部独立经营,也可以是一个村干部牵头其他村干部合股经营,以增强村级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做发展致富的带头人。

4、突出招商,积极引资。高效农(林)业的发展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取决于招商引资的效果。各村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要眼睛向外,走出去、请进来,招引一些龙头企业、合作组织等市场主体入园区、入经济林带,鼓励他们带项目、带资金、带技术,成为我镇高效农业和高效林业发展的骨干力量;二要眼睛向内,动员和激励本镇、本村经济能人返乡创业和本村村干部自主创业,激情投入我镇高效农(林)业建设。不允许镇村组集体投资发展高效农(林)业。

5、突出进度,限时完成。所在村要抢抓目前三麦换茬时机,5月底全力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土地年租金必须控制在800元/亩以下。要注重土地流转程序规范:调查摸底——制订方案——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农户逐田块做好工作——签订土地流转协议书。所有村要抢时间,争速度,6月20日之前必须做到村干部示范带头到位,客商招引到位,栽(种)植地块落实到位,设施大棚搭建和林果树苗高质量栽植到位,全面完成镇交工作任务。

三、落实责任,严格奖惩,全力确保高效农(林)业发展任务的完成

(一)考核内容

1、5月底前郭寨、北森庄、联新、银杏和张河五个村负责在指定范围内做好土地流转工作。

2、上述五个村负责流转土地的清杂、平整、排水沟的开挖和相关矛盾纠纷的解决。

3、各村下达的高效农(林)业发展目标任务的完成。

4、设施大棚搭建的规格、面积和质量,果园、林木的栽植规格、面积和品种。果园的品种以连片的桃、梨、杏、枣、柿、苹果、葡萄、草莓为主;林木的种植以常绿树和景观树为主。各村任务目标完成的情况以市农委、财政局和镇现代农业办公室联合验收为准,方可落实奖补。

(二)工作要求:

1、认真实施镇党政负责人分工联系督查,片长包片,分工镇干和村党组织书记包村的责任制。联系人和片长与分工片捆绑式考核,得分为片上各村的平均考核分;分工镇干与分工村捆绑式考核,分工镇干得分为所分工村的考核分。

2、发展高效农(林)业以村为主体,各村党组织书记为发展高效农(林)业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实行村组干部的有效压力传递,切实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工作责任和奖惩措施。

3、各村实行设施农业招商和高效林业招商的有机结合,招商成果由镇统一扎口,分门别类落实到相关村和相关地段,统一组织实施。

4、主动服务,热情服务。各村要建立服务组织,坚持谁招商谁跟踪服务的原则,为业主排忧解难,实行一条龙服务。镇高效规模农业办公室强化指导、协调和督查工作,确保高效农(林)业建设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于一体。

(三)考核办法和奖惩措施

1、各村在转移支付专项资金中统筹每亩100元,镇政府按相同比例资金配套,作为对村奖励资金。

2、村党组织书记拿出1500元,村拿出2500元,镇配套2500元,作为对村干部的奖励资金;奖金分配由村确定。机关分工干部拿出2000元,镇配套2000元,作为对机关分工干部的奖励资金。

说明:前次宣银路绿色通道和重点地段高效经济林建设突击活动中,经考核完成任务的村,(1)、(2)两条中,镇配套资金分别奖励给村、村党组织书记和机关分工干部,作为村和个人缴纳的押金仍转为这次活动继续参与考核。未完成任务的村,按考核结果,作为村和个人缴纳的押金以及镇配套资金按完成任务的比例扣除,不足部分必须补缴,补足缴齐后镇再给予相应资金配套考核。

3、凡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村,且经市、镇验收合格的,设施农业按《市2010年现代高效农业奖励扶持办法》给予一次性奖励。即,连片100亩(含100亩)以上的设施农业项目,连栋钢架大棚奖励3000元/亩;标准普通钢架大棚奖励1800元/亩;非标准普通大棚奖励1000元/亩。新发展葡萄连片种植50亩(含50亩)以上的,除当年每亩补贴1000元外,从第二年起,连续三年每亩补贴土地租金400元;若发展连片50亩(含50亩)以上的避雨棚架栽培葡萄项目,当年每亩补贴1200元,从第二年起,连续三年每亩补贴土地租金600元。

4、完成高效经济林建设任务的村,且经市、镇验收合格的,年终给予400元/亩的补助(含市补,连补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