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数字经济培训专题集锦9篇

时间:2023-09-22 09:48:20

数字经济培训专题

数字经济培训专题范文1

1、基本情况

(1)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今年是村干部换届选举年,根据《关于做好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的通知》(农经办[20*]12号)和《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工作方案》(赣农字[20*]76号),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了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据各地上报数字,20*年我市全市应审计3507村,现在已完成审计有3233村,正在审计的有246村,未开展审计的有28村。审计的主要内容是:①农村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②财经法纪执行情况;③集体资产处置;④债权、债务管理;⑤集体山林、水塘等发包、承包;⑥专项资金管理;⑦财务公开;⑧群众关注和反映强烈的其它问题。

(2)农民负担专项审计。农民负担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村级转移支付资金是否到位,是否按照规定用途使用,是否落实农村订阅报刊费用“限额制”,是否取消村级招待费;二是“一事一议”筹资是否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是否按政策规定程序报批备案,是否按筹资范围开展筹资,是否突破限额,是否按照规定用途使用资金;三是涉农行政事业性收费是否在规定环节、范围和标准内收取,特别是在农民建房、农村义务教育、农民外出务工、计划生育等方面是否存在乱收费问题;四是涉农经营服务性收费是否按自愿、公平、等价相符原则收费,特别是在农业供水、农村居民生活用电、畜禽防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方面是否存在乱收费问题;五是税费改革后乡村有无发生新的债务或借口偿还债务增加农民负担,是否向农民收缴农村税费改革前的尾欠。

今年,我市对188个20*年审批的“一事一议”进行了审计,没有查出违纪违规使用资金的现象;在农民外出务工检查中查出乱收费行为5起,查出违纪资金12.36万元,责令清退4.8万元,处分5人;在农民建房收费检查中查出乱收费行为32起,查出违纪资金22.247万元,责令清退11.847万元,处分1人。

2、问题与建议

(1)发现的主要问题有:①少数部门对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重视不够。少数地方没有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意义,没有真正认识到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干部监督管理,促进依法行政、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②人员配备和经费保障等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农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与农民负担专项审计一直是农村经营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责,是法律、法规赋予农村经营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之一,可是长期以来,县乡两级农经现状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主要存在的问题是:一是农村经营管理部门人员配备不够,有的乡镇甚至没有配备专门的农经干部,或者被抽调去搞其它中心工作;二是经费难保障,没有专门的办公经费。③审计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在实践的审计工作中,很多地方经常抱怨说在农民负担等审计工作中不知道应该遵循那些具体的法律、法规,在审计处理很多问题的时候很难把握尺度。④审计质量有待提高,审计程序有待进一步规范。

(2)因此我们建议:①建立健全农村审计的法律、法规。适应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尽快出台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法律、法规,使农村审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真正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农村审计的权威性和稳定性。②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同心协力,共同做好审计工作。③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

二、农村基本政策培训与农村财务会计培训工作开展情况

1、基本情况

(1)农村基本政策培训。根据赣市办字[20*]42号文件的要求,由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主办,*市农业局承办的第四至第六期农村基层干部农村基本政策培训于20*年11月19日至28日在*举办。20*年的农村基本政策培训是20*年培训的延续,培训对象是没有参加20*年培训的另一半县乡两级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和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骨干。培训分三期在*宾馆举行,计划培训人数349人,实到331人,参训率94.8%。同时,各县(市、区)也根据赣市办字[20*]42号文要求积极开展了农村基本政策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工作。20*年,我市县级共举办基本政策培训班40期次,培训干部3*0人次。农村基本政策培训的主要内容是:①中央、省、市有关增加农民收入的政策规定;②农村土地承包政策;③农民负担政策;④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基本知识;⑤农业产业化及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有关知识。

(2)农村财务会计人员培训。根据省农业厅《关于印发<全省农村财务会计人员培训工作方案>的通知》(赣农字[20*]14号)要求,我市及时下发了《关于下达全市农村财务会计人员指导性培训计划的通知》(赣市农管[20*]6号)对该项工作进行了布置。各县(市、区)也相继发文进行了详细的布置,并举办了培训。20*年,全市共培举办农村财务会计人员培训班52期次,培训农村财务会计人员4018人次,其中:市本级举办培训班3期次,培训人员400人次;县级举办培训班49期次,培训人员3618人次。培训的主要内容是:①农村集体财务管理和集体资产管理法律、法规、政策,新《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村级财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有关政策;②集体财务会计业务知识;③新旧会计制度的衔接办法及调账技巧;④财务管理电算化和农村管理信息化知识;⑤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知识等。

2、成绩和经验

(1)取得的成绩有:①提高了贯彻各项农村政策的自觉性。农村基本政策培训,在内容上注重全面性和系统性,教师授课兼顾了理论性与实践性,整个培训指导性和针对性都很强。学员们普遍反映在以往的工作中,是上级怎么说就怎么做。只知道该做什么,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通过农村基本政策的培训,使参训学员进一步弄懂弄通了政策的精神,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但知道该做什么,还能清楚地知晓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增强了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创造性及贯彻各项农村政策的自觉性。②激发了学习各项农村政策的热情。农村基本政策代表党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主张,是党对农村工作规律性的总结,有其自身的系统性。此次培训,使各地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学习农村政策的重要性,激发了他们学习农村政策的热情。学员们纷纷表示,回去后一定要加强学习,继续提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提升,在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中将所学知识进一步“升华”。③提升了基层干部的政策水平。通过省、市专家对党和国家的各项农村政策的系统、全面讲解和培训班印发的辅导教材的学习,广大基层干部加深了对农村政策的理解,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认识,提高了贯彻执行农村政策的能力。学员们普遍反映,通过培训,丰富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增强了他们做好农村工作,发展农村经济的信心。④强化了农村会计业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贯彻落实了新《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通过农村财务会计人员培训,极大地强化了广大农村会计人员对农村财务管理、审计、电算化知识,特别是新《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掌握和运用。⑤树立了农业部门的良好形象,提高了农经部门的地位,激发了基层农经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各地一致反映,通过这种大规模的培训,特别是农村农村政策培训,县乡两级领导对“三农”的重视提高了,对农经部门的职责更明了。各地还普遍反映,经过这样的培训之后,各地的农经工作也更好开展了,领导的支持程度提高了。

(2)得到的经验有:①领导重视,部门配合是办好培训的前提和保证。开展农村基本政策培训必须主动争取领导的支持和有关部门的配合。一是年初我们就将培训事项向市委农工部和市委组织部进行了汇报,他们都非常支持和配合;二是起草了培训经费请示报告,并得到了市委农工部的同意和批准;三是在师资和教材等方面,我们得到了省农经处的大力支持,省处领导还亲临*给学员授课。②积累了经验,掌握方法,促进了工作。我市的培训工作,多次得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也得到了省处领导的称赞,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各级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得益于市农业局充分的组织和准备工作,得益于市农业局特别是农经科做了大量的工作。培训举办前我们就聘请和准备了多位农村基本政策方面的专家领导为授课老师,编印了内容丰富并切合实际的培训教材。培训期间,从报到、上课、考勤、吃饭、住宿到人员的接待等各方面,会务组都安排有专人负责,确保了整个培训期间有人管事,有人做事。

3、问题与不足

(1)培训经费紧张,学员积极性不高。

不少地方反映培训中存在经费紧张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县财政拨付经费不足,组织培训难;二是上级拨付的经费有限,缺口较大;三是有些乡镇农经干部参训费用乡镇政府不解决,只好由举办单位垫付;四是少数经济薄弱的村无法支付参训费用,导致一些村的村会计不能按时参训。

(2)少数地方和单位对参训事项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少数地方没有把培训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对上级的培训通知不够重视,不及时传达上级文件精神和要求,对组织人员参训不够严格认真及时等。

三、下步工作计划与打算

数字经济培训专题范文2

1.1出版专业人才

出版专业人才是指具有多媒体协同出版理念的数字出版编辑和电子书制作人才,数字出版编辑需懂得基本的出版理论,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对纸质图书及不同数字技术应用和产品特性十分了解。对出版流程、读者需求和市场有一定了解具有较强的策划创意能力,能对海量内容资源进行挖掘与整合,能够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电子书制作人才需要具有数字化制作传播技术,关注用户体验,能够熟练地掌握数字化设计与排版,网络出版与电子商务方面的实践技能。

1.2专业技术人才

专业技术人才分2种类型,第一类,计算机及相关软件方面的专业人才,这类人才要负责出版产品数字化的技术设计和技术实现,并针对数字出版开发一系列的软件(虽然可以通过合作开发等模式开发软件,但企业内部必须有若干相关领域的技术人才以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第二类,出版业务内容方面的专业人才,如医学领域数字出版物需懂得一定的医学知识,经济领域的出版物要有一定的经济背景,这样才能保障出版物的专业性。

1.3管理与市场营销人才

首先,数字出版企业必须有一定数量的管理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其次,数字出版企业必须有一定的营销人才,要能够将数字出版产品推向市场。对互联网包括移动互联网以及技术、产品、渠道、终端客户和同类企业及总体市场表现有较深入的了解。相对于传统的物质形态的产品,数字出版企业产品体现在网络化、虚拟化等方面,其营销策略也就需要创新,这就需要有一定数量营销人才的将企业产品推向市场。

2数字出版企业人才管理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目前数字出版企业面临人才数量与素质有待提升,管理体系不完善,发展规划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需要积极予以完善。

2.1人才总量规模不够素质有待提升

首先,从人才总量来看,数字出版作为一种新兴的业态,其发展时间并不长,高等学校对这类人才的培养尚难以达到系统化的目标,这就使得市场总量人才不足,部分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短缺,特别是该行业技术人才相对短缺,这就使得企业对人才的争夺更趋激烈。其次,从人才素质来看,数字出版涉及的行业范围广,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多,但大量的高校毕业生由于缺乏实践,而理论学习又不系统,导致部分行业从业人员对这一行业的了解表面化,难以把握行业最为前瞻的知识,人才素质难以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2.2人才管理制度体系不完备

首先,绩效考核体系不完备,从绩效考核指标来看,存在过于注重经济效益指标甚至全部从经济指标来进行考核,这就使得数字出版人员特别是管理人员在业务拓展、日常管理中更多的关注经济效益,而不能从产业布局的角度长远规划。从绩效考核的实施来看,部分企业存在随意调整考核指标及其权重的问题,考核中纪律不严肃等问题经常出现。其次,人才激励体系不完备,从物质激励来看,部分数字出版企业在人才激励中表现出激励手段不丰富,如简单的采用奖金激励模式,没有利用股权激励等激励方式对核心人才进行激励,部分数字出版企业激励的力度不够,没有充足的经费进行保障。从精神激励来看,部分数字出版企业内部缺乏公平公正的用人环境,对于人才提拔、各种培训机会的给予等存在“任人唯亲”等问题。

2.3人才发展规划性不足

首先,部分企业缺乏有效的人才发展规划,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没有制订完善的人才发展规划,其人才招聘更多的是依靠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自身的人脉关系挖掘相关人才,部分企业则是通过与高校合作,通过聘用部分学生参与企业技术开发和维护等方式来获取人才支持,这就可能出现人才队伍难以持续的问题。其次,部分企业人才发展规划难以落实,部分企业虽然制订了人才发展规划,但由于缺乏足够的经费投入,规划被束之高阁,难以真正指导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3强化数字出版企业人才管理的思考

数字出版企业要实现大发展,快发展,必须有强大的人才支撑,而这就需要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完善人才管理与规划,以此构建一个完善的人才管理体系,打造强大的人才队伍。

3.1注重人才引进与培养

首先,要积极引进各类人才,数字出版企业要积极引进企业管理、文化创意、市场营销等方面的领军型人才,并围绕领军型人才打造强有力的人才团队。这一过程中,数字出版企业要从人才队伍结构优化等视角出发打造人才团队,在可能的情况下通过整体引进的方式如并购对方企业来获取人才团队。其次,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可以采用内部轮岗、参加行业培训、请专家来企业讲课、去国内外领军企业考察、数字出版企业要可以积极与高校、相关职业技术学院以及人才培训中介机构合作,努力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

3.2完善人才管理体系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人才管理制度,数字出版企业要从人才招聘、人才培训、人才激励、人才退出等方面出发,制定详细的、可操作的管理制度,提高人才管理水平。在人才招聘环节,要注重候选人的潜力(四种特质:好奇心、洞见、参与和决心)评估,寻找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环境的复合型人才。另外,也需要通过数字出版专业素质考察等了解其对行业的熟悉程度,并通过一定的方式测试其对企业的忠诚度;在培训制度方面主要是建立持续的投入机制;在激励方面主要是搭建包括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在内的激励体系,并明确激励的条件,激励的力度,避免激励的随意性;在人才退出制度上主要是要明确考核制度,对连续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要进行清退。其次,要建立制度执行监督制度,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避免失去监督导致人才管理制度难以落实到位。

3.3制定人才发展规划

数字经济培训专题范文3

关键词:中职学校 会计专业 实践教学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传统的理论教学已无法满足社会需要,尤其是中职学校毕业生,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迎合企业的需要,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经验,已成为中职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重要的规划内容。

二、中职学校会计实践教学的内容

单项模拟实训。包括会计数字和汉字的书写、点钞、珠算、文字录入等。

专业课程实践。包括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等。

综合模拟实训。在学校会计模拟实训室进行综合处理一个中小型企业一个月的经济往来业务。

顶岗实习。第三年到企业相关财务部门进行实习。

三、实践教学实施问题探讨

虽然目前教育界普遍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实践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困难重重,绝大多数课堂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核心、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实践教学之所以难以开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学校硬件设施的不足

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需要有足够的实验室及设备作支撑,但是目前,绝大多数学校的实验室条件较差,设施简陋且数量不足,实训材料陈旧,财务软件更新较慢,难以满足实践教学需求。

2.教师自身实践经验的不足

很多专业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就直接到教学岗位,没有在企业工作过,自身实践经验缺乏,虽然能够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每次上实操课都感觉心里没底,生怕出错,实践教学难以开展。

3.班级人数过多的局限性

目前很多中职学校的班级人数都比较多,笔者所在学校会计专业每个班都五十多人,班级人数较多导致实践教学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常见的分组教学难以开展,课堂教学过程难以控制,教师难以顾及到那么多的学生,实践结果的考核和评价无法及时完成,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4.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

绝大多数教师所受的教育都是传统教育,本身早已习惯“教师教为主,学生学为辅”的教学方法,教师心理难以摆脱这种传统,所以教学过程中总是习惯性的讲得太多,学生做的太少。

四、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实施

国外职业教育以胜任岗位为出发点,以培养岗位能力为中心开发课程,其理论基础主要是能力本位的教育思想与模式。能力本位教育的核心就是如何使学生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应该从会计职业岗位需要出发,培养学生在未来实际工作中的操作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奠定学生就业基础。

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初级到高级的训练过程。所以在会计实践教学中,其内容设置应做到“不同层次,逐级递升”,使实训内容随着专业教学内容的深入,最大限度地涵盖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构建成一个合理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会计职业能力的训练、会计实践教学的组织应突出以下三方面的内容:

1.基本技能训练

这主要是指职业岗位(群)最基本的操作能力训练。基本技能是完成专业技能训练、综合技能训练所必需的基础性技能。这些训练主要在课堂或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如开设“计算技术”、“出纳实务”等课程,进行汉字书写、阿拉伯数字书写、珠算、计算器使用、点钞等技能训练,在开设的《基础会计》课程中,进行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等技能训练。在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中,进行汉字输入,计算机操作等技能训练。通过这些基本技能的训练,主要是着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及对专业初步的认识与最基本的规范操作方法应用的把握。在这部分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和目的都以调动学生参与实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来设计,以其能通过对会计基础技能要求部分的实训了解,对专业的重点、难点、实际工作中易出现的差错点等做到心中有数,并在日后的学习中,有针对性的关注这些问题的处理方法与要求规范。在基本技能训练部分,只要能达到这样取得教学效果,那么本阶段的实训教学目标就基本完成。

2.专业技能训练

专业技能主要是指能胜任职业岗位(群)的专业能力所必需的专业经验技术和操作技能,是完成职业岗位(群)所必需技能。这种训练主要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主要采取模拟训练的办法。如《企业财务会计》课程重点进行出纳核算、往来款项核算,财产物资核算,企业财务成果核算,明细账、总账、报表的核算等会计专业技能训练;《成本会计》课程主要进行各种成本费用的归集、分配及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等会计专业技能训练;《会计电算化》课程主要进行的是会计软件应用能力及会计电算化上岗证考试的技能训练等。通过这些专业技能的训练,主要是解决学生某一项或几项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熟练程度,处理职业岗位经常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在这一实训阶段,重点在于对学生在综合运用会计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系统财务问题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对企业一个会计期间较为完整的日常基本业务的账务处理,锻炼学生的处理企业全盘日常会计业务的能力,这不但能考查学生的综合思考和专业知识的衔接运用能力,而且还有利于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系统综合处理能力的提高。另外,在此阶段还要基本完成传统的手工做账与现代的利用财务软件进行计算机做账的结合。要求学生熟悉工作中常用的财务软件,并把完成的手工记账部分,在计算机上进行操作入账。

3.综合技能训练

综合技能是指能胜任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必需的综合技能、操作技能和应变技能。综合技能训练是训练学生应用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训练。

本阶段的综合会计模拟实训是在轮岗方式下的会计综合实训,应突出其综合性和岗位流转性,它综合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集中处理一个企业的经济业务,一般模拟1个月,4人-5人分为一个学习小组,设置会计主管、记账、制证、审核、出纳等岗位,按照各个会计岗位技能要求组织训练,让学生体验会计各岗位的业务处理过程,熟悉会计岗位的职责要求,强化对学生会计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实训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单、证、账、表及其他用品均按实际工作中的样式和使用情况予以配备,使学生通过实训,了解和掌握各个会计岗位不同的职责和工作内容,同时,把时间教学与专业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提高学生对财务的理解和利用能力。

五、结束语

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当今社会,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注重实践能力,需要技能型、实用型的人才,中等职业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进行实践性互助教学,不断进行探索、尝试和改革,这样才能提高学生中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数字经济培训专题范文4

一、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发展现状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一些综合性高校以及艺术高校进行整合资源,依托本校的优势学科相继开办了数字媒体艺术或者动画专业方向。据统计,从2002年到2004年总共只有11所高校开设本专业,到了2009年期同类专业设置的院校增加到150多所,这里而既包括工科、理科,师范、独立学院,还包括农林以及少数的财经院校,综合院校在开设本专业方向的比例占了很大一部分,这些学校主要依托本校计算机技术这个强大优势学科为基础,在本专业教学模式探索上更加偏重于技术与实践性为主,部分的忽视了人文、艺术学科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二、民办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现状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应该是培养既拥有艺术创意与表现的审美素养与能力,亦具备数字媒体操控技能并实现艺术创作的技艺结合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育及思维方式的差异,由于学生本身教育结构的缺憾,使得“技、艺”这两方面的高层次素质及能力对于大多数学生都难以平衡与兼具,可能会有极少数人会变成技艺结合的复合性人才,但不具备普遍性。同时,在现有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民办高校中,生源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且基本功不扎实的现象较为突出。我们就有必要根据生源的基础和特点采取不同的培养方案,要求教学方法要因材施教,才更具有人性化,才能体现人才培养的差异性。[2]

三、提高民办高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教学质量实施方案

1.美术基础课程教学方法

民办高校艺术类学生的底子薄,这就意味着美术功底的不扎实、美术专业知识匮乏,更不用说长年累月才能够培养出的艺术触感,这种敏感度缺失会直接影响学生在画面、色彩、搭配等专业方面的设计灵感,无法完成作品设计。

1.1学生思维的转变

刚进入学校学习的学生面临的首要问题即是观念和思维模式的转变,转变审美标准,开阔视野,解放思想,实行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同时学会善于独立思考,发挥个性创作力。当然这是一个长期而有艰难的训练过程,因为学生考前的学习习惯根深蒂固,对于新的观念不易接受,对新的方法往往持怀疑和排斥的态度,不敢或不愿意尝试,总想知道什么是标准答案,在此情况下,创造能力的培养自然难以实现。因此,进入高校后的基础培养阶段不应是高考辅导教学的延续,要打破过去的思维和习惯。

1.2系统化,专题绘画训练

绘画训练应从美术的基础课程学习入手。美术基础课程由素描、色彩基础、美术欣赏这三大模块教学体系组成,进行分班制教学,让学生加强美术基础课程这三方面的学习,并且是将这一学习作为重点项目,加强力度,让学生充分了解美术的意义,有意培养学生的艺术敏感度。

为了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需要制定一系列系统和专题性的课题,从而改变高考辅导中形成的不良习惯和模式思维。第一步,提高艺术审美品格的训练。审美品格的高低与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视野有直接的关系,因此在入学以后,大力提倡学生走入图书馆,大量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文学作品,翻阅和赏析古今中外的经典艺术作品,当然艺术素养的培养和视野的拓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是课内与课外相互结合,多方位地培养学生的素养。美术欣赏课在很多学生的观念中只是一门无关紧要的课程,因此很少有人真正用心的去学习美术欣赏,事实上,美术欣赏课是联系绘画基础的纽带,它能够让学生对美术理论体系有一个相对完整的了解,通过美术欣赏的学习,也有利于绘画基础,两者是一个相互融合的整体,缺一不可。

1.3民办院校多学科互动、优化课程设置、凸显专业特色

民办高校的艺术学科相比艺术院校在设计学科上显然是不足为奇的,民办高校的更多精力几乎用在发展优势学科,艺术学科只是在整个学校学科建设中扮演着“调味品”的功能。我们不妨追溯一下,从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德国的包豪斯、乌尔姆学院开始,大批的设计家都在提倡艺术与技术、设计与艺术、经济性原则、艺术人文,针对民办院校的学科优势,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对学生在艺术基础上进行设计、技术、经济、人文之间的整合,培养学生在动态的、静态的适合国家经济建设的并注重国际化视野、双向战略模式、实践性较强的数字媒体艺术的专业人才。

1.4建立导师工作室

建立导师工作室制度,有利于解决学生学习时间的有限性和学习内容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有利于适时调整专业方向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利于实验设备的充分利用。工作室由教师创办,带领学生承接项目,让学生在项目中实战演练,系统完整的提高实践技能。工作室的创办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带领和指导学生完成项目,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清晰透彻地理解数字艺术设计,掌握数字媒体技术,传达创意、设计的思维理念以及创作方法。实践经验缺乏的师资队伍是工作室开展的主要瓶颈,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教师既能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又能从事行业、职业实践活动,并能将行业、职业知识及能力和态度融合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增强教师自身的实践经验和实践技能是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长期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5发挥实训基地的切实作用,构建产、学、研一体化模式

产、学、研结合是目前教育界倡导的新型教学模式,此模式更加适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建设和学生的培养。我们可以利用地方优势,与相关企业签订校企联盟意向。把企业项目引进到教学中来,也可让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企业直接参与项目的设计、制作。校企联盟,构建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既可使学生学以致用,掌握科技前沿信息及市场动向,促进本专业的快速发展,又能促进企业的生产和教师的科研。

数字经济培训专题范文5

近年来,历城区教育局根据全区优质资源均衡发展的要求,

结合全区教育实际,按照“科学规划,整体推进,区域统筹,均衡发展”的原则,以资源建设为核心,通过实施“一体两翼三工程”的策略,全面推进区域教育数字化建设,建立了“教师―学校―全区”三级教学资源库,基本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一、“一体”指的是“高标准的配备工程”

2007年,历城区全民启动了两创工作,即争创“全国区域教育发展特色示范区”和“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区”,全面提升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区委区政府在财政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拨付6000万元专项资金加强全区教育技术装备,使得我区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得到根本性转变。今年标准化建设工作又投资9700万元,实施班班多媒体更新工程,使所有中学班班安装65寸交互式液晶电视。更新学生用微机3600台,教师机2000台;全区普及班班多媒体,各区直中小学和各教育办中心小学全部配备创新实验室和综合实验室;初中以上的学校建起高标准的史地教室,从而使我区软硬件设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二、“两翼”指的是有效的管理和有力的评价

在管理上,区教育局电教站专门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仪器、设备、电教器材、图书的管理使用工作的意见》(济历城教[2008]23号)教育局文件,加大了对电教教材征订的监督、管理、检查的力度,将电教设备、资源的管理、使用工作做到实处。

三、“三工程”指的是资源库建设工程、四大培训工程和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

(一)三级资源库建设工程

该工程是我们建设数字化校园的核心,它关系到教育信息化的实现。教育局领导非常重视三级资源库建设工作,经过多次论证,选定了以教研平台为突破口,采取深入一线调研、及时调度调整、随时总结评价等措施推动三级资源库建设,为该项工作提供了行政支持、技术支持和物理基础。

1.开展网络教研构建三级资源库

每位教师登录网络教研平台后,都建有自己的工作室,老师可以在工作室备课,管理个人资源,每位教师首先通过网络教研平台将自己的备课上传到学校学科协作组,组长根据每个老师上传的备课,推选一名作为主备人进行精加工,再由协作组全体成员通过集体备课进行复备,形成学校的精品备课资源,到学校资源库供大家参考、使用,并上传到片区协作组。

2.以“三优评比”促进资源质量的丰富与提高

通过组织各种电教评优活动,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能不断去探索新知识、新技术,并在日常教学中加以试用和改进,每年组织优秀教师参加全国整合课大赛,使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获得大赛一等奖的教师数量每年在不断增加。

3.以课题研究促进资源时效性和创新性

我区在十一五省重点课题《网络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的基础上,今年开题的十二五课题《网络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由原来的17个课题学校增加到38个,通过课题研究,教师们尝到了甜头,使教师能有机会直接与省级专家进行探讨和交流。

(二)信息技术培训工程

1.读书班培训

每年暑假,教育局定期举办全区教育系统领导干部读书工程,

听教育专家讲座,各校际间交流,开展校长论坛,校长了解和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化学校管理的理念,引领广大干部教师及时更新教育教学的观念,并不断在实践中反思、在探索中提高。

2.网络培训

为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自从“数字化校园”推行以来,教师不仅可以在教学上运用多媒体网络手段教学,还可以在课后通过教育城域网中的资源库、电子备课系统备课、共享电子教案,在网上发表教学心得,开展反思交流,教学应用已形成百花齐放的态势,全区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3.技术培训

建立技术机制,确保技术保障到位。历城教育局在2008年推出了由电教站、教研室、进修学校共同参与的“研・训・赛”一体的培训模式和教研模式。

4.软件使用培训

始终把教师信息化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制定了考核措施。

5.数字化校园工程

数字经济培训专题范文6

【关键词】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

众所周知,在职场上会计专业被评为“就业领域的常青树”,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经济环境的变化,当今社会急需大量的会计专业的学生。由于中职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但有相对的文化基础和专业理论,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对于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可在企事业单位、中小型企业及私营企业从事会计、出纳、记账等工作,就业前景美好、广阔。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此文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对中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实践性教学进行探讨。

一、中职学校会计实践教学的内容

1.单项模拟实训。包括会计数字和汉字的书写、点钞、珠算、文字录入等。

2.专业课程实践。包括基础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等。

3.综合模拟实训。在学校会计模拟实训室进行综合处理一个中小型企业一个月的经济往来业务。

4.顶岗实习。第三年到企业相关财务部门进行实习。

二、中职学校会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教师实践经验不足

会计学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学科,教学内容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而改变,这几年职业教育发展飞快。这样一来,中职学校的办学规模大了,教师的需求量也随之变大了。于是有些学校在教师的录用方面就放松了,这样就出现了有些会计专业的老师只会教理论课的现象,他们本身一直在学校担任理论课教学,对具体的业务环境及会计实务操作未亲身经历,在教学中给学生传授的只是理论知识,这样一来,造成了学生毕业后就明显觉得理论知识太多,而真正的实际操作能力不足的现象。

(二)技能教学与专业课教学脱节

会计专业技能中的数字和汉字书写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专业课程中的凭证和账簿填制是密不可分的,但在以往的教学中,不同的教师在教学中,训练不同的项目,各自为政,各自强调自己的重要性,似乎与财务会计等专业课程不相干。这样使学生在学习中目的性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效果也不佳,在技能课上数字、汉字写得很好,但在专业课学习填制凭证、账簿时,数字、汉字就写得不够规范。

(三)会计实践教学环境不够完善

会计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学生到中职学校学习时间只有两年,那在短短的两年里要具备一定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这就要求学校能为学生提供良好、完善的实践教学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职业操作能力,但目前的情况并不十分乐观,有些中职学校在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建设方面不够重视,就算有实验室,也只不过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同时,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也不尽人意。如:企业中,会计部门是机密部门,一般情况下,学生到单位实习也很难了解一个单位的整个真实会计系统。在实践过程中,相当部分单位也拒绝接受前来实习的学生。由于校外实训基地缺乏严重,使得学生的会计专业实习很难真正落到实处。

三、改进会计实践教学的具体对策

(一)提高教师的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韩愈《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备条件,尤其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更应注重实践教学,这样才能更好满足职业教育中会计实践教学的要求。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会计师资的主要来源是每年从高校毕业分配到学校的教师。这类专业教师由学校进入学校,缺乏对会计实务的全面了解,不够熟悉社会所需的最新业务知识。因此,学校在提高教师素质及实际操作能力时,可采取的措施有:1.学校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派教师轮流到企业参加会计实践,以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参加企业会计实践后,教师可以从实践中改善和充实教学内容,用所有收集来的实践案例来讲授课程6及启发学生思考。2.学校内可定期举行会计专业教师技能大比武,以提高教师专业技能水平。3.学校应定期或不定期地派教师参加各种理论学习(如:每年财政部门举办的会计继续教育),通过学习教师把吸收到的新观点、新知识,及时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能迅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4.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聘请企业中有经验的会计人员到学校进行指导,以增加学生实践的现场真实感。

(二)合理安排各项技能教学

在有限的会计技能课中,应做到充分、合理安排好珠算、点钞、数字和汉字书写等项目的训练进度,并合理分配课时。珠算技术性较强,且须经过充足时间的训练才能达到较佳的效果。因此,在珠算的技能教学中应安排较多的课时,且须配合大量的课堂和课后练习。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必要指导后,学生完全可以自己在课后完成点钞、书写之类的训练任务,教师适当加强检查指导即可。在会计专业课的教学中尽量融入技能训练,如:书写凭证、账簿填制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是紧密联系的,因此,这部分技术训练更应该依靠专业课的课堂教学来完成。

(三)加强会计模拟实践指导,更好提高学生实务操作能力

每门会计学科后期可安排整个教学课时的20-30%的用于专业模拟实践。实习前,会计模拟实训应发放适量的会计模拟资料和会计工具。在实习中必须有专业会计教师的引导,但不能包办,这是整个会计模拟实践是否成功的关键。指导教师应做到:统一程序,统一安排进度,并逐一解答疑难。学生完成会计模拟实训后,应书写书面实结报告。实训后.在教师监督下让学生互相检查和审核其所处理的会计事项的合理性、条理性、合法性、完善性、正确性。并做到相互取长补短,吸取教训。通过会计模拟实训达到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真实的会计实践内容为仿真,去演练和操作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并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初步转化为操作能力,为毕业后尽快适应和胜任该项会计工作奠定了良好的专业基础。会计实践操作是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归纳和总结,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是课堂教学所达不到的效果。

面对当今社会对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中等职业学校要跟上经济时代步伐,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进行实践性互助教学,使会计实践教学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让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够做到:把大量现代会计科学知识变成科学的会计操作实践,将成为能够从事会计理论和实践的高端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文英.浅谈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性教学[J].财经界(学术版),2010(12).

[2]王雪飞.关于高校会计学科实践性教学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5(11).

数字经济培训专题范文7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数字图像处理;实践教学

随着以图像与视频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多媒体技术在各个行业和领域的深入发展和广泛应用,《数字图像处理》成为高校通信、电子、信息类专业一门越来越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作为一门典型的交叉性学科,《数字图像处理》涉及到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学科领域相当广泛。为了克服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局限性,更好地适应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文章结合安阳工学院实际教学实践条件、以及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和专业水平,对《数字图像处理》教学中如何进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进行了研究、探索和实践。

一、《数字图像处理》实践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观念的问题

在传统的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中,多注重经典理论,轻实验实践,容易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畏难情绪,影响教学质量。为使学生切实掌握和理解本课程内容,除了注重理论教学外,有效地应用教学实践环节就成了理解掌握课程内容的关键。如,通过实际的教学我们发现:大量的图例和丰富的生产生活实例使学生对这门课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是,传统教学过多地停留在经典理论和公式推导层面上,让学生一味地面对抽象的理论和烦琐的数学公式,这样学生很难深入理解概念和算法的物理意义,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校内实训基地没有或者被削弱,校外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电子信息专业和通信专业关于《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只建立了机房,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相应的仿真训练,但没有校内实训基地,使学生没有办法进行实际操作和专业技能训练,认为《数字图像处理》就是针对一些图像信号进行变化和传输、存储的处理,与实际问题脱节。另外,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企业、公司和厂家害怕生产秩序受到干扰、经济效益受到影响,不愿意甚至拒绝接待学生实习,致使校外实习困难,或者只能走马观花,学生得不到更好的实践锻炼。

(三)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

为了保证课程教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数字图像处理》在课堂教学之外应安排相应的实践教学和课程设计,而传统的实验教学主要是开设验证性、重复性、演示性的实验,表现对已有的理论成果或现象的重复,实验教学还一直存在着学生被动参与的弊端,学生按照提供的实验指导书规定的详细实验步骤和细节进行操作,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挥,其实验课效果不佳。课程设计一般都随堂进行、纸上谈兵、力度不够、效果不好,有的课程设计简直是“大实验”,与实验课程区别不大,意义不够。

(四)实践教学师资薄弱

在高校教师队伍中承担实验课等实践教学的师资一直不被重视,特别是扩招之后高校发展迅速,高校教师大多是年轻教师,从一个高校毕业到另一高校,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使整个实践教学的师资水平不高。

二、解决《数字图像处理》实践型教学存在问题的途径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在实际实践教学过程中,努力研究,得到一些现实可用的解决方法,并经过近三年的尝试和检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改革教学理念

实施新课改,首先要改革教学理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因为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实践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检验者;教师是学生学习工程的导引者,而不是实践教学过程的独裁者。其次,重视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作用,因为他们的反馈直接决定了实践教学的进程和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当然也不能只重视学生,片面夸大学生的自主性,而忽视了教师的传统作用,使教师丧失了对教学的引导权。

(二)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

为使学生可以走出校园、参加教学实践、锻炼工作技能、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方面均得到提高,建设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笔者在系部数字信号处理的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中,根据现有教学条件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水平,以最优化利用有限的建设资金、最大限度地巩固、发展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为根本,参加了实训室的计划和招标验收工作。为了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数字图像处理实训室的功能、设备情况,在实训室内挂上了简介牌,以流程图的形式将实训室可以开展的实训项目罗列出来。学生在实训室内,接受硬件集成模块的搭建和基于matlab\simulink图像编程能力的培训,逐步符合图像、视频、机器视觉等公司对相应专业人才的需求。在每年的实训过程中,实训室提供实际工业硬件搭建和可视化编程的环境:首先认识光源、工业相机、图像采集卡和图像处理软件,使学生能够了解常见视觉系统的模块化搭建过程;在图像处理可视化编程的实训中,提供给学生基本的图像读、写和显示的功能,而图像处理的核心代码学生自己编写;利用Matlab进行工具完成实训时,也尽量要求学生除了图像读、写或显示外,核心处理代码应自己编写,同时教学中补充必要的、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编程项目。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包括以系部和教研室名义合作的实训基地、以及个人名义联系的合作单位。

以系部和教研室为单位的校外实训基地合作稳定,签订了相应的协议书,安排学生每年一次定期去实训基地参观、听报告,并研究和设计一些由实训基地提供的、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的应用性项目。目前已有三家研究所和通信教研室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为《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校外实训提供了条件。

以个人名义联系的校外实训单位,有很大的灵活性。如,笔者联系到市公安刑侦队一位数字信息及图像处理方面的专家,不定期请专家到学校做专题学术讲座,使学生以更直观、更感性地及时了解学科前沿动态。这种以讲座的形式来介绍图像处理应用的最新进展,不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了学习本课程的意义,也增强了学生热爱专业、致力于专业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还请该专家现场报导一些非的图像处理技术,如指纹采集、车牌号识别、人脸特性提取及识别等基础技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改革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

实验教学是实践性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形式,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已经建立基于MATLAB的图像处理基本算法的仿真实验,拟招标建设基于DM6437图像处理实验室。通过通信教研室的资助,采取以下手段进行改进:即加强实验教学,减少或删除陈旧的纯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的实验内容,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对于陈旧

单一的实验内容,将其合并到目标相同或相近的实验中去,减少或删除以保持实验内容的先进性。对于纯验证性的实验内容,将其合并到目标相同或相近的实验中去,减少验证性实验在课程中所占的比例,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比例,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

(四)师资的培养和提高

通信教研室为了提高《数字图像处理》实践课程的改革和优化,借助每年暑假和寒假学校系部教师培训的机会,派遣相关教师到全国重点职业教师培训基地、科研院所、公司和企业去进行实践培训,强化技能培训,提高了教师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同时,定期到本地公司和企业了解社会实际对《数字图像处理》应用方向的需求情况,以及创新技术;与企业结合,进行开发项目、教育服务,积累实训教学需要的技能和实践经验,由单一的教学型迅速而扎实地向教学、科研、生产实践一体化的“一专多能”型人才顺利转变。2008年笔者作为校派访问学者,对英国斯旺西大学进行访问和学术交流,深入咨询并探究了该校《数字图像处理》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方式,同时通过与剑桥大学、城市大学等在校留学生的交流,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合理引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以学生兴趣和社会价值为根本出发点,实践教学才有其立足点和发展空间。

(五)以赛促学

数字经济培训专题范文8

关键词:新疆;双语;培训;执政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在新疆工作的公务员不懂少数民族语言,就会使工作难以顺利开展。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调查,在新疆1千多万少数民族人口中,尚未掌握或根本不懂汉语言文字的少数民族人数约占70%,4个主要的少数民族80%以上人口主要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司法厅开展双语培训项目,就是由于其监狱系统有大量干警不懂少数民族语言,给监狱的管理和服刑人员的改造带来一定困难。在监狱里有大量的服刑人员听不懂汉语,其中有些人连“立正!”“稍息”这样简单的汉语都听不懂,还有个别人有意拒绝改造,假装不懂汉语。而监狱的干警则既有汉族也有少数民族,仅靠少数民族干警来管理和改造这类犯人是不可能的,一方面警力有限,另一方面也大大限制了监狱所作为一个系统的运行效率。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新疆大学抓住机遇,本着大学要全力服务社会,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精神,与司法系统合作,开展语言学习培训,破解工作难题。

一、推广双语培训,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双语教育在新疆一直是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始终受到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的高度关注,201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人才发展纲要(2010-2020)》,指出要“以政府为主导,以提高‘双语’人才会话能力和翻译水平为核心,以高层次和基层人才为重点,大力加强民汉双语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有效的选拔、培养、评价、激励等机制,实施专项培养计划,努力建设一支人员稳定、素质较高、业务较强的各领域翻译人才队伍。”2012年,以《纲要》的精神为指导,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又专门针对民汉双语人才的培养,制定并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双语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

《纲要》和《规划》的颁布,一方面足见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对双语人才培养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也说明新疆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所遇到的双语人才问题是多么迫切。不仅在司法系统,在新疆各行各业,都会遇到汉族干部因不懂少数民族语言,从而导致工作开展不顺利的情况。

新疆大学作为新疆办学规模最大、历史最为悠久、学科门类齐全、科研水平最高的综合性大学,恰恰在这一方面能够发挥自身优势,为自治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贡献,培养和输送更多的、层次更高的双语人才。新疆大学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是部级重点学科,历史悠久,师资雄厚,是自治区其他高校少数民族师资培养的摇篮,面对如此迫切的问题,新疆大学就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服务于地方。

2010年,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从乌鲁木齐各厅局抽调汉族干部,派到乌鲁木齐5所高校进行为期5个月的维吾尔语培训,结业后通过第三方出题考试,在新疆大学培训的学员以平均分超过第二名近15分的优异成绩,稳居5所高校第一,受到自治区党委组织部的高度评价。同年,第二期培训班,新疆大学的成绩依然高居第一。

由于新疆大学综合实力强,培训成绩突出,2010年底,司法部及自治区司法厅的领导慕名而来,希望与新疆大学合作,共同完成自治区司法干警维吾尔语的培训任务。在经过前期的认真调研及考察后,相关领导对新疆大学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培养方案非常满意,决定从2011年3月起,正式启动司法干警双语培训项目,分10期,每期5个月,对全疆400名监狱劳教干警进行维吾尔语培训。

二、项目规模

该项目的培训规模在全疆名列前茅,完成了预定的任务,达到了预期效果。新疆大学还将在其他领域推广双语培训项目,真正做到每个公务员能实现双语执政,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三、明确目标,合理安排,精心组织

为完成自治区司法厅双语培训项目,新疆大学人文学院做了深入研究和精心准备。在培训方式上以课堂授课为主,以课外实践、日常交流、专题讲座为辅。制定了详细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突破以往语言教学的常规,明确目标,优化教学手段。

(一)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1.朗读技能

不经准备,朗读语言材料,按语段连读,比较流利,语音语调基本正确;略经准备,能朗读难度较大的课外材料,能连读成句,有一定的语调。

2.阅读的技能

能够读懂一般的文件、报纸、杂志,能理解文中无语言标识的内容;快速阅读达到抓住内容实质;选定文中所传递的主要信息;查出解决某一问题所需要的信息。

3.听的技能

具有良好的辩音能力,熟悉各种句型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的基本语调;在日常生活中,能听懂维吾尔族对话的内容,能够听懂对方的提问以及真实含义。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得到问题的答案。

4.说的技能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够较熟练地运用维吾尔语进行交流。能在熟悉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对难度低于所学课文的内容进行简短的转述和会话,表达意思基本正确,无重大错误。

5.词汇语法

领会式掌握约1000个单词(其中熟练掌握500个单词),掌握维吾尔语基本的语法形态。

(二)制订合理的学习方案

根据维吾尔语言的特点和培训班学员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内容,注重对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重视实际应用能力的训练。

在课程设计上按当前最科学的语言技能培养方案进行,以基本文化知识功底、语言基础、实际技能三大块为课程的构架,开设《基础维吾尔语》、《维吾尔语听力》、《维吾尔语口语》、《语法句型》、《维吾尔语影视欣赏》、《维吾尔文字处理》等基础课程和辅导等训练课程。

教学的重点放在听说能力的强化训练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学员的多练,师生间的互动,并辅以多样的教学形式(如:双语演讲比赛、小组对话练习、双语角、讲座等)来帮助学员营造一种学习维吾尔语的气氛,使学员在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学院了解到,学员基本都是零起点,没有一点维吾尔语基础,他们学习维吾尔语的目的就是能在工作中使用,针对这一特点,学院制订了符合学员特点的教学计划,在学习维吾尔语基础知识的同时,强化维吾尔语的听说能力。同时,根据学员的工作特点,在培训的后半阶段,专门开设“监狱劳教常用维吾尔语”课程,方便学员在工作中使用。

在培训期间学员的学习、生活都安排在新疆大学校本部,每期培训班人文学院都安排一名专业教师担任班主任,负责学员的学习、生活安排及早操、晚自习、晚点名工作。

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十分注重学员的随堂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并对培训学员的学习情况及接受领悟能力进行检测,这种检测包括小测验及随堂提问,以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同时保障教学质量。培训学员掌握了基础维吾尔语,既方便了学员开展民族地区的工作,又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和团结。

(三)发挥资源优势,组建优秀教师队伍

学院充分发挥新疆大学作为综合性大学的资源优势,一方面在课堂教学方面安排最富经验的优秀老师为学员授课,另一方面在相关知识讲座上,聘请优秀专家为学员开设专题讲座。如聘请民俗学专业的专家为学员开设关于维吾尔民俗方面的讲座,让学员了解维吾尔语之外的文化知识。聘请历史专业的专家讲授新疆历史文化。同时,充分利用学院众多的语言、文化实习实训基地,组织学员参观、参加口语实践等活动,强化语言学习。

学院在每期培训班都专门安排一位认真负责的班主任,该班主任是维吾尔语教学专家,既负责管理学员的日常生活,又负责学员的课外学习活动,使学员做到随时随地学习维吾尔语。

(四)注重培训效果,丰富考核手段

在项目运营上,培训效果如何并不是由学院说了算,而是引入第三方考核,并且丰富考核手段。司法厅聘请了自治区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的相关人员,每期结束时由语委会专家负责口语和书面考核,以实现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

除此之外,还有现场考察。每期培训结束之际的毕业典礼上,由司法厅维吾尔族领导就学员的口语能力进行现场随机问答,以检验学员的学习效果。

从第三期开始,新疆大学人文学院又主动增加了维吾尔语水平考试测试。该水平考试测试由新疆大学和新疆财经大学共同研发,测试内容为听力、阅读和书写三项,测试效果良好。该测试的进行使得考核结果更加客观公正。

通过5个月的学习,学员水平普遍达到了日常基本无障碍沟通,个别较优秀学员甚至能达到本科四年级的水平,说明项目的运行较为成功。

四、创新结出硕果,付出获得赞誉

(一)项目的创新点

1.课程创新

针对学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安排课程,以学员听说能力为重点,并结合职业特点开设相关课程,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2.管理方式创新

对学员实行跟踪调查、随时调整管理方式。学员是来自全疆各地的监狱干警,个别学员在工作中不一定能用得着维吾尔语。根据这一特点,学院在跟踪调查的基础上,建议司法厅有针对性地选择学员。同时,对培训过并且在工作中经常使用维吾尔语的学员,可以回炉再学,以提高水平。

3.考核手段创新

引入第三方考核,同时将现场测试与维吾尔语水平考试相结合,提高了学员学习语言的动力。

(二)项目评价及前景

项目运行期间,司法部领导、自治区司法厅领导都曾亲临学校,检查学员学习情况,甚至亲自考察学员语言能力,每次都得到满意的结果。培训得到了司法部及自治区司法厅领导和新疆大学校党委的高度评价。

学员们认为,通过参加培训,不但学习了维吾尔语,增加了一项技能,使得以后能够更好地开展工作。同时,树立了终生学习的理念,把学习当做一种责任来看待;当做一种需要来坚持;当做一种习惯来养成;当做一种境界去追求,争做学习型干部。

该项目目前进行了一半,效果是显而易见的。通过培训,提高了学员的维语水平,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为民族地区的稳定、和谐与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该项目体现了新疆大学服务社会,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大发展大繁荣大和谐的价值。

通过培训,新疆大学双语培训的品牌也逐步得以建立,获得社会的认可。在此期间,先后有数家乌鲁木齐市相关部门领导到新疆大学人文学院洽谈培训事宜。同时,吉林省公安厅公安干警维吾尔语培训班也于2013年正式开班。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双语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指出:“总体上看,各类人才的双语水平和双语人才的数量还不能适应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需要,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双语人才的需求。”因此,双语培训项目前景广阔,学院将认真总结经验,提高水平,把双语培训质量进一步提高,为自治区的发展和安定团结输送更多人才。

案例点评:

培训的价值体现在哪里?体现在通过培训,更新观念,引领思路,进而改变学员行为,提升组织核心竞争力,创造社会效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司法厅双语培训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作为面向公务员队伍的培训项目,一要适应当地社会发展大局,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二要适应新疆跨越式发展,与时俱进,及时调整培训内容;三是培训要在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彰显价值,通过持续培训,引领司法人员更新观念、转变思路,更好地促进地区和谐,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竞争力提升,从而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斌华.双语教育与双语教学[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2]邢欣.多民族多语地区汉语教学问题[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96,(2).

[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新疆民族语言分布状况与发展趋势[M].北京: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2.

[4]方晓华.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0.

数字经济培训专题范文9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补偿教育;农民;素质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强调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重点在农民,难点在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致富能力。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关键的发展阶段,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农产品竞争力的增强,农民的增收致富等,都迫切需要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对农民进行补偿教育,“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关键所在,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将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

一、补偿教育的含义

所谓补偿教育,是义务教育推进中出现的教育形式,最早出现在西方发达国家,它是为那些未能在义务教育年龄阶段接受全部教育的人提供的补偿性教育。在义务教育进程中,总是有相当部分适龄儿童由于经济、文化方面的处境不利以及学业失败等原因而辍学。当这些辍学人群在求职谋生中,在渡过了阶段性的危机后,他们常常会萌生强烈的学习愿望。补偿教育制度就是为这一人群服务的。它可以让这些超龄的学生重新回到学校,完成他们的义务教育学业。我国的教育革新家雷沛鸿先生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提倡失学者补偿教育,以期通过补偿教育来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他提出“对于十三岁以上十八岁以下的青年男女,过去如果失学,法案均规定之使接受一年期的国民基础教育。此外,对于十八岁以上四十五岁以下的成年男女,过去如果失学,法案又均规定之使接受六个月的国民基础教育。”通过补偿教育法案的实施,对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有重大作用,并且,它比英国的《费舍尔法案》更为明确地提出“补受”法案,比美国20世纪60年代才倡导补偿教育早30年。

“知识和技术的进步是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历史上“知识存量的累计对政治和经济制度的长期变迁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我们曾把“三农”问题单纯看成是一个农业产业问题,忽视了对农民自身技能的培养和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而更多地强调农业这个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和工业化的支持。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农业、靠什么发展农业、怎样发展农业的问题,明确了人与农业发展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在全社会发展系统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贯彻以人为本的精神,牢牢坚持发展为了广大农民,发展依靠广大农民,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民,切实保障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实现农民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从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人手,不断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他们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权益。“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在新农村建设中,要突出强调以人为本,为农民群众多办好事、实事,要把群众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指导原则和检验标准,确保让农民真正受益。

二、现阶段农民补偿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教育主体存在模糊认识

在全球化的今天,我国的经济运作和教育发展将与国际接轨。农村、农业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执行主体和运作机制也将参照国际规则和世界发展趋势,进行调整和优化。农民职业继续教育从过去集中培训向根据农民实际需求,由学校或培训机构开展自主、灵活、开放式的培训和跟踪配套服务转变。农业产业化也好,农民职业教育也好,主体是农民,因此,尊重农民意愿和调动其积极性是关键。实施农民职业教育更要调动和发挥学校和培训机构的积极性、创造性。农村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离不开农村学校和农村职业继续教育。

(二)在农村教育中,存在“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路”的问题

农村教育长期落后于城镇症结在于农村基础教育没有出口、出路。广大农村有50%的初中生不能升学,又不能接受职业教育,每年农村初中毕业生中50%~80%的学生升不了学。据统计,在农民当中,60%~70%为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没有升入高中。因此,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推进农村城市化、发展效益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方针,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积极发展区域高等教育,是现阶段农村职业教育走出低谷的有效途径。

(三)农村教育游离于区域经济发展和劳动就业需要

农村初中生没有接受职业教育,职业学校却空闲,是目前大部分农村职业学校面临的实际问题。教育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农村教育要为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与经济发展相比,教育要适度超前发展,为社会发展储备人才。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及时分析和掌握人才需求市场的变化。社会发展要求工作岗位和分工更趋专业化、具体化、多元化、市场化、灵活性、开放性和动态发展。遵循区域社会、经济、教育发展规律,人们主动或被动接受教育的目的依次为升学、就业、谋生、文化熏陶、修身养性,因此,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与教育是决不能相互割裂或脱节。如果这些因素互动则激活机制,朝着正方向发展,否则互相制约,每个因素都可能成为发展瓶颈。在城乡、产业、区域差距依然存在的情况下,农村仍旧自然就业,不可能要求从业者有更高的素质和学历。在升学、就业均无望的情况下,农村学生不可能花费更多的财力继续就读。何况在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家庭经济状况成为农村孩子升学的制约因素的情况下,更不可能送孩子到县城或城市就读高中。

(四)用于农民补偿教育的经费不足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用于农民补偿教育的资金长期处于短缺状态。教育和其他行业相比,投资规模大,而其收益是间接的,这种效益的重要性、永久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往往被忽视。因教育经费短缺而产生的不利影响都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显示出来,这样就造成了农民补偿教育总是在文件和报告中处于优先发展的地位,而教育投资却慢于其他行业投资的现象,这种资金短缺现象不仅农民补偿教育,而且还对目前本身不景气的职校涉农培训的师资、设备投入产生重大

不良影响。加上不正确的政绩观的影响,作为教育体系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一个部分――农民补偿教育在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中所占的份额几乎年年不落实。在许多省份,对农民补偿教育主要依靠地方政府,由于效农民补偿教育益的隐蔽性、滞后性、不易量化性,各级政府往往不把农民补偿教育视作政府的行为,对国家要求增加对农民补偿教育经费的投人采取消极的做法,以此减轻财政负担。

三、农民补偿教育的途径

(一)通过整合教育资源,调整优化教育结构,建立和完善县级农民职业教育机构

根据农民职业教育的区域性、分散性和辐射性特点,整合好农业、教育内部的各种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如把县级农民同类培训学校尽量统筹起来,通过整合,使得办学实力得到加强,教育职能得以拓展,办学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没有必要各县都办农民职业培训学校,让有限的人财物力发挥规模效益。同时,重点提升地方职业学校的层次和培训能力。积极改善培训条件,完善培训功能,把地方职业学校办成适应需要、手段先进、灵活高效、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基地。转变偏重学历教育的思想,按市县乡三级,建立和完善高、中、初等农村农民职业教育体系,职校可实行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大为农牧民职业教育服务的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各自职能,推动农民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二)加强网络平台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我国农村地域复杂,农民量大面广,情况各异。利用以农业广播电视教育为主体的现代远程教育培训手段,具有覆盖面广、容量大、快捷便利的优势。目前,数字化、网络化已成为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数字化、网络化农业远程教育的建设和发展,要充分利用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广播、电视、录音、录像等媒体资源,以数字化媒体资源制作与网络传播系统建设发展为核心,把信息、知识和技术及时转化为文字、声像和数字化的计算机课件、网络课程等多媒体教育资源,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传播手段实现快捷传播和广泛共享,解决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资源不足、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困扰。数字化、网络化农业远程教育建设主要是由数字化农业资源采集加工、存储系统和资源传播服务系统组成,以中央农业教育资源建设与传播中心为核心,与省级教育资源服务中心相配合,以地、县、乡农民远程培训中心(站)为基础的,集媒体制作、数字化储存、服务管理、资源传播、远程教学培训应用为一体的远程农民教育培训系统。共享和传播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教育资源,为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供支持和服务。

(三)建立和完善我省农民职业培训教育、教学和职业技能管理机制

搞好农民的补偿教育,要注重对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使农民提高素质,学以致用,尽快增收致富。因此要统筹规划我省农民职业教育布局、制定各阶段的目标和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第一,明确培训对象和任务,确立为农民办学的思想。各级职业教育基地功能要有明确定位,要结合当地农业经济发展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农民教育培训,如短期实用技术培训、青年农民科技培训等,培养一批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会管理、能从事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新型农民。第二,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基地和教育、教学管理的建设。按照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求,对市县乡三级农民职业教育基地的师资力量、教学手段和培训教材等,合理规划、调整、完善,加强管理和投入,形成与我省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为农民服务的职业教育新模式。第三,坚持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与就业、提高农民收入相结合,换句话说,当一个合格的农民也叫就业,必须经过培训取得上岗证。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以订单、定向、定岗培训为重点的培训机制,针对不同农业经济类型,进行对口职业技能培训,使培训和就业对接。第四,建立农民培训评价制度,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和岗位证书认定。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鉴定培训是提高农民岗位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应建立农民培训评价制度,逐步规范“绿色证书”培训和认定,实行分级管理。大力推行农民就农准入制度,引导农牧民自觉参加培训并获得相关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