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网络安全短期培训集锦9篇

时间:2023-09-22 09:48:21

网络安全短期培训

网络安全短期培训范文1

在互联网时代,谁掌握了信息技术,谁就拥有了话语权,谁就是真正的强者,但开放的网络环境,使信息安全日益复杂与严重,对安全人才的技术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同志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强调“网络安全对国家牵一发而动全身”“;建设网络强国,要有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为我国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目标:“建设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培养信息化人才,构建以学校教育为基础,在职培训为重点,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结合,公益培训与商业培训相互补充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这指明了培养掌握网络安全技术人才的重要性。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网络安全组熊四皓处长讲到“人才已成为制约信息安全健康发展的‘短板’”,必须“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网络安全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对于高职院校来讲,在网络安全领域有义务培养众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目前我国网络安全不容乐观,严峻的现实情况要求我们对网络安全课程进行改革,使培养的人才很快能适应岗位需求。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本身因素。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的知识领域很广,包含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物理和法律等领域知识。总体上分为网络攻击技术和网络防御技术,只有全面掌握这两方面的知识,才能真正掌握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2.适合高职学生特色的教材少。

我国高职教育自1996年从法律上确定其地位至今,在国家大力投资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相对于本科来讲,还是个新生儿。大部分高职教师在编写网络安全教材时,由于没有直接参与过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岗位活动,没有从高职学生能力的特点出发,而是以本科教材内容为模板,选取相关知识构造了高职教材,内容偏重于本科特点的教材,理论较深,语言阐述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同时实践性内容严重不足。绝大部分高职院校是由原来的中专学校改制而成,对高职教育认识不够,短时间内教育教学理念难以转变,以致编写的教材内容与高等职业资格要求衔接不足。

3.偏重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操作环节。

网络安全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许多安全技术与手段需要在实践过程中认识、体会。高职教育飞速发展,重视数量,没有重视质量。许多中专改制而成的高职,没有延续在中专时的专业特色,不断申报专业、增加学生数量,建设规模盲目“求大”,专业设置一味“求全”,根本不考虑师资的瓶颈问题。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同质化”现象的蔓延,使个性化和特色丧失。很多高职院校竞相开设与网络有关的专业,开设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但教师教学时偏重理论知识,在教室满堂灌,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很少;同时,网络安全实践环境要求较高,许多高职学校无法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环境与机会,更不用说提供处理网络安全问题的模拟实践,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不是高职教育的初衷。

4.缺乏网络安全实训所必需的设备和条件。

网络安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很多学校因教学经费短缺问题没有建设专门的网络安全实训室,更谈不上校外实训基地。这样无法开展课程中所要求的实验,学生的学习只能是从理论到理论,实践和理论知识结合得不合理。所学知识衔接和相互支持不够,学生接受吃力,极大地削弱了教学效果,导致学生难以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动手能力差,课堂学到的知识难以应用。

三、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优化更新教学内容,紧跟网络安全技术发展趋势,编写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材。

高职学生录取分数低,文化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缺少有效的学习方法,自制力不强,欠缺养成教育。对于这样的高职学生而言,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多而杂,需要学校教师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花费心思选择教学内容,抛开本科教材的影子,开发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材。首先按照“理论够用,实践要强,岗位需求”的原则,以“加强基础,培养素质,突出创新”为目的,根据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具体情况优化选择教学内容,真正实现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将学生培养成网络安全方面的高素质技能专门人才。根据多年讲授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体会,笔者认为学习内容应包括网络安全概述、网络物理与环境安全、操作系统安全、密码学基础知识、防火墙技术、数字证书及相关应用、网络安全法规等内容。内容确定后,授课教师一定要设计好理论授课过程和学生实训环节步骤。网络安全技术发展很快,新知识和新概念层出不穷,新的内容要随时补充给学生,让他们及时了解技术发展前沿状态。

2.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由于高职学生自控能力很差,课外基本没有自主学习习惯,要改变学生对课程的抵触情绪,授课教师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带着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强化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针对不同内容,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设置问题情景、组织讨论、启发式等。教师要动脑子想办法调动学生参与活跃课堂的热情,既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要使整个教学过程有机互动,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不能以课堂讲多少知识论成绩,而要以学生会了多少知识为评判课堂效果的标准。

3.完善网络安全实训室建设,开发虚拟实训,强化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高职学生对网络安全技术缺乏感性认知,校内网络安全实训室建设跟不上,就无法实现学习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教师要参与实训室的规划、建设和技术维护等环节,精心构建网络安全实训内容、情形和步骤,引领学生完成实训操作。如数字证书实训内容,通过指导学生在淘宝网注册用户,下载、安装、使用、维护和注销证书等实践环节,使学生理解数字证书和公约密码体制的理论知识;还有操作系统安全配置的实训,学生动手安装操作系统,接着对系统进行安全设置和漏洞补丁的安装。对于如密码技术实践操作不强等知识实训,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与计算机仿真技术,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开发虚拟实训,利用仿真实训环境,完成验证性实践操作,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4.重视“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对接企业,提升教师实践指导水平。

网络安全短期培训范文2

各地、各技工院校对培训管理的思路和政策不尽相同,审批流程、报批数据大相径庭。校内二级系(教研室)或部门开办横向班,在校内逐级审批完后,与校内职业技能培训中心(部)开办的纵向班等办班数据、培训计划、收费标准等审批表需要从学校层面向当地人社等部门报送。技工院校为了方便管理,都根据自己的教育培训办学方式开发或购买管理软件。这些软件专业性较强,使用独立的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其数据与学校统一规划的OA办公系统无法直接接入,导致培训相关数据游离与监控之外,成为了数据孤岛。

2技工院校技能培训管理现状

2.1技工院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组织机构基本健全

技工院校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由来已久,长期的实践证明,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技术教育融合较好,得益于顶层设计科学和组织机构健全。技工院校培训管理的基本框架主要由学院主管领导牵头,培训管理职能部门负责实施和管理,二级系(教研室)设置兼职管理人员,负责本部门的培训管理工作,同时,二级部门还为培训提供师资和培训项目。

2.2技工院校职业技能培训管理模式

基本成熟培训管理主要抓住项目开发、培训过程及评价反馈三个主要环节,由此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培训管理模式。加强主要环节的管理,能够较好的控制培训质量,有效解决培训不明确、针对性不强、培训的计划性和系统性差、培训方法不当、培训效果缺乏检查和评估等问题。项目开发主要由承办培训的二级部门负责,主要开发环节为:(1)组织市场需求调研;(2)确定受训群体;(3)拟定培训方案;(4)组建培训队伍;(5)制定培训计划;(6)培训实施准备。培训项目评估评比是培训后期管理的关键,不仅给受训者带来知识上的收益,亦使培训实施部门在不断开拓培训领域、培训项目过程中积累经验。

3培训班管理平台需求分析

3.1需求分析

通过调研几所技工院校培训办班管理模式,存在项目开发、审批、运行、监督、分配等环节。将现实业务规定按照审批政策和时间顺序进行工作流建模,在工作流的各个节点对数据逐步采集,记录审批痕迹,生成数据报表,为管理者监控和决策提供准确、实时、科学的数据。培训管理业务流如图1所示。

3.2设计目标

根据现实的业务规定和工作流程,利用完善的网络和成熟的.Net开发技术,实现技工院校校培训办班管理系统无缝接入OA办公系统。可靠的进行数据实施交换,达到公用、开放、共享的目标,推行网络审批制度,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

4培训班管理平台设计

4.1总体设计

培训班管理平台设计主要的功能是实现网上协同办公,通过工作流完成审批、管理、监控、共享和反馈等业务。主要功能有:(1)添加培训项目(2)设置项目参数(;3)流程审批(4)生成报表(5)查询统计。公文管理模块、短信交互模块、信息模块、用户管理模块、档案管理模块等都能为培训班管理服务。

4.2安全策略

培训班管理系统涉及受训者个人信息、考评成绩、财务数据等敏感信息,务必在设计初期制定信息安全策略,预防信息泄露、篡改、丢失。整体安全策略包含主动策略和被动策略两部分。最终的目标是维护数据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主动策略主要用到角色权限控制、数据加密技术、电子签名(电子公章)技术等。被动策略主要采用双机热备份技术,配以反应安全计划,能够很好地保障系统从灾难中恢复到常态。

4.3整合与实现

网络安全短期培训范文3

远程网络教学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以多媒体技术为主要手段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以其覆盖面广、针对性强,且不受距离、时间、空间的限制等优势,为受教育者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优质的服务。目前,这种培训模式的创新也在煤炭行业受到普遍重视,并被广泛应用,为煤矿职工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由于每个企业的管理方法、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思维观念等均不相同,因此,各培训机构和教师也需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选择煤炭远程教育培训网上的教育培训资源,积极探索适应本企业的新方法、新途径,促进职工人才队伍的培养。济宁二号煤矿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组织人员对远程网络教育的应用到各地考察、学习,探索适合本矿的远程网络教育模式。经过一年多的研究探索、实践改进,逐步建成了设备完善、功能齐全、师资力量充实的远教环境,于2009年的3月份正式被集团公司任命为试点单位,6月份获得全国煤炭行业远程网络教育创新应用团队奖。

1分析、调研阶段

1.1煤矿干部职工队伍及培训现状分析

1.1.1从煤矿干部队伍的管理经验、方法上看,缺乏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企业基层领导安全管理观念淡薄,对安全投入与生产效益的关系认识欠缺,不能及时发现和彻底消除事故隐患,对工作过程缺乏具体的指导和管理。而我矿在管理培训方面缺少长期、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规划。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呈阶段性、短期性的特点,具体工作过于呆板,实施处于零散状态,难以建立起高效、科学和规范的教务、后勤管理制度为教学服务。

1.1.2从煤矿职工的知识结构来看,职工知识结构不尽合理。据部分国有重点煤矿调查统计,目前煤炭生产一线工人85%为初中以下文化,还有20%左右的文盲,对现代化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根本没学过、没看过、甚至没听过,再加上煤矿生产任务较重,职工很少有时间接受真正的培训,容易导致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1.1.3从煤矿职工的思想观念来看,松懈的思想观念与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不适应。相当多的职工安全观念淡薄,缺乏安全生产基本常识,没有自律意识,自我保护能力较差。煤矿从业人员素质低下的问题,已成为济宁二号煤矿安全生产的“瓶颈”制约和亟待解决的焦点、难点与热点问题。不仅影响“人才兴安”战略的稳步推进,也严重影响我矿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急需强化职工的安全培训,创新安全培训模式,转变职工观念,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

1.2煤矿职工队伍远程网络教育培训需求分析为推动煤矿远程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增强培训的实效性,我们采取多种形式,方法征求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总结如下:

1.2.1增加地面工种知识内容的播放;

1.2.2增加中级工、高级工辅导培训知识;

1.2.3随着现代化技术水平的提高,煤矿开采技术越来越先进,设备的电气化、多功能化和技术高端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操作和使用维修这些设备需要大量的高、精、尖的人才,但因职工缺乏对新设备及工艺的了解,因此在生产管理中存在很多“空洞”,故需增加基层技术人员对新设备、新工艺的理论知识、使用方法及基本维护知识的培训,做到来之能用,用之能修,修之即行。

2实施、创新阶段

2.1创建远程网络示范教学中心

2.1.1构建责任体系,提供组织保证。为推动济宁二号煤矿远程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增强培训的实效性,我们在第一阶段分析调研的基础上,矿成立了以矿长、党委书记为组长,下设管理委员、教学委员、技术委员、培训网员等共26人组成的远程网络教育培训领导小组;依托矿内部局域网建立教育培训网站,为16个基层区队的示范教学点配备远程网络教育账号,由各基层区队的负责人任组长、技术主管任副组长,培训网员任辅导员,负责管理远程网络教育培训计划的制定、远程网络教育资源的接受、收看等工作,切实承担起了远程教育管理的各项具体工作,保证其高效运作。

2.1.2健全制度体系,保证远程网络教育工作顺利进行。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如工作制度、责任制度等,还制定了网络管理、资源利用、教学管理、学籍档案管理、日常教学管理、设备设施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并配备了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专职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兼职管理人员和教师,担任各教学示范中心的培训网员,为远程教育网的创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2.1.3加强管理、严格考核。根据各单位每月中旬按时上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学习统计报表及完成情况,按照开展远程网络教育示范教学中心创建活动和“四五级”联动的实施要求和管理规定对各示范教学点进行检查,并进行评比。每月定期查看、观看流量记录,对观看流量达不到要求的单位取消其远程网络教育帐号和示范点资格。

2.2扩充、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备的设施保证体系为支持远程网络教学,矿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支持远程网络的建设,共投资185万元为各个教学点配备了教学设施,其中120万元用于中心教室(13间。总面积860㎡,能同时满足380人上课,其中一个电教室配有软座椅,高级课桌,教室配有空调,有电教设备,灯光、通风及音响设备效果良好);65万元用于区队学习室的配备,包括笔记本电脑13台、投影仪13个及全新桌椅312套。为远程网络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和设备保证。

2.3创新学习培训方式为了让远程网络教育培训更有针对性,更符合安全培训工作实际,我们推行“每日一题”、“每周一课”、“每月一考”、“每季一评”为主要内容的区队班组安全技术培训活动。做到“三结合”、“四不同”,即坚持全员培训与重点培训相结合、业余培训与脱产培训相结合、安全业务与新技术相结合;同时期有不同重点、不同工种有不同内容、不同对象有不同方法、不同层次有不同要求。采用集中学习和个人组学相结合的培训学习方式。一是集中培训学习。基层单位成立领导小组,由单位负责人任组长、技术主管任副组长,培训网员任辅导员。根据学习培训需求,编制培训计划,利用班前班后会,每周的安全学习和政治学习日组织职工进行学习。二是个人自学。职工可根据自己的工作实际和个人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需求,利用业余时间登陆网站学习。效果良好,切实提高了职工的安全技术水平。

3应用、拓展阶段

远程网络教育模式的探索,不仅创新了培训方式,增强了培训的趣味性和灵活性,而且使各种岗位工种的培训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到了自上而下统一的支持,现在已经在全矿范围广泛应用和拓展,培训效果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3.1应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大练兵活动,加大了职工的培训力度,提高了职工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操作水平。

网络安全短期培训范文4

[关键词]消防;通信;问题;对策

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而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方式,这种改变不仅仅体现在个人生活中,而且也不断的影响着社会各行各业,也影响着经济的发展模式。当然,信息技术在消防工作中的深刻变革和广泛应用,已经对消防部队传统的消防监督和灭火救援等警务勤务运用方式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消防部队当前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有局限性。信息化作为一起新兴的生产力,是提升消防管理水平、提高效率、改进工作的重要手段,将在消防部队基础建设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当前部队存在一些对信息化认识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有“重基本建设,轻信息化”的倾向。认为信息化对一个单位的发展是远水不解近渴,很难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二是“投入”与“产出”不对等,往往数十万的资金投入而看不见“实物”,感觉过于虚幻;三是认为信息化无非就是网站建设,花些钱做个网页,就实现信息化了。

2.信息化专业人才配备不能适应发展需要。虽然消防部队在以往的信息化建设中培养、锻炼了一些人才,也积极从地方院校中招收了一大批信息化方面的人才,但总体上讲,消防领域从事信息化工作的技术人才不仅数量严重不足,结构也不甚合理,素质更亟待提高。高层次的智力资源严重短缺,创新体系尚未真正建立,创新能力与实际需求差距较远。目前尤其缺少既熟悉信息技术同时又了解、熟悉消防专业的复合型技术骨干。

3.“短期效应”的情况较为普遍,缺乏长远规划。由于没有一整套消防信息化建设发展蓝图,许多地方便将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重心都转移到“短期效应”上来,所购置的设备或软件都没有考虑到今后的发展和升级等方面,从而导致各种软、硬件淘汰速度过快,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同时,由于一些开发人员缺少消防工作实践经验,所开发出的产品缺乏实用性,有的操作不够方便,使之功能强大的软件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4.网络安全还存在着很多漏洞。由于网络自身的脆弱性及在系统平台搭建中的一些不稳定因素,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安全问题,这些安全问题将有可能直接导致病毒传播、非法入侵、信息泄漏甚至平台崩溃。同时,缺乏对上网人员的有效管理和上网行为的正确引导,也成为诱发网络安全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推进消防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对策

1.提高认识,领导重视,组织落实,加快发展。各单位领导要真正认识到开展信息化建设,不单纯是计算机技术问题,它涉及工作人员的思想观念、传统管理方式和工作习惯的变革,它是一种新的工作手段和方法,是适应信息时代科学发展的需要,是转变机构职能、转变工作方式、促进部队建设的需要,是更好地为部队官兵和社会服务、沟通官兵关系、沟通部队与群众关系的需要,是降低办公经费、提高工作效率和办公透明度的需要。要克服四种误区:一是认为只要把网络架起来,主页在网上建起来就可高枕无忧了,而忽略了网络的交互性的误区;二是建站主要是为信息,做宣传工作的误区;三是先建网,别的功能以后再说的误区;四是认为技术难度大,在部队很难开展,且成效不显著的误区;因此,要教育消防领域所有人员深刻认识推进警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迎接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要将计算机技能培训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把计算机应用水平作为消防业务考核的重要标准之一。通过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使官兵充分掌握运用信息网络的本领。

2.坚持高质量培训,解决人才缺乏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取决于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要把人才队伍的建设作为推进信息化进程中的重中之重。创造用好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的良好环境。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强人才培训,要培养一支精干的高级管理建设人才;要培训一批复合型的实际操作能力强的应用人才;要在全体官兵中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性培训,加强各级各类教育和培训工作,普及信息化知识,真正使广大官兵适应信息化时代的素质要求。

3.坚持高起点规划,解决网络和信息滞后的问题。信息化建设和城市规划建设一样,必须坚持规划先行,高起点规划。面对新兴的信息化产业,我们必须着眼于用发展的眼光,长远的眼光,战略的眼光做好规划,推进应用。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和基础条件,立足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的实际需求,面向应用,面向社会,面向基层。建设互连互通的传输网络,构筑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开发和建设资料齐全的数据库,所有这些规划都是第一位的。并要通过相应的法规和制度建设明确规定哪些信息能够上网,哪些信息不能上网,是上“公安网”还是上“互联网”,以什么方式上网, 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网络滞后,信息落后的问题。

网络安全短期培训范文5

[摘要]随着互联网应用的飞速扩张,我国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迫切需要大批网络安全方面的人才。由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涵盖面广、理论性强,高职院校学生不易学习和接受,且实际应用中网络安全新问题层出不穷,文章提出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即优化更新教学内容、编写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材,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性,完善网络安全实训室建设、强化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重视“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提升教师实践指导水平。

[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安全 高职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张军强(1970-),男,陕西富平人,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及网络安全。(陕西成阳 7120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5)19-0102-02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与互联网应用的急速扩张,我国网络安全面临的任务和挑战日益复杂和多元化。顶层牵涉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底层影响企业安全健康发展。作为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相关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多要从事与网络应用相关的工作,对网络安全技术有更多更迫切的实际需求。由于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讲,要适应新工作环境能力要求,有必要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一、高职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改革的重要性

在互联网时代,谁掌握了信息技术,谁就拥有了话语权,谁就是真正的强者,但开放的网络环境,使信息安全日益复杂与严重,对安全人才的技术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2014年2月27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成立。同志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强调“网络安全对国家牵一发而动全身”;“建设网络强国,要有高素质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人才队伍”。《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为我国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目标:“建设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培养信息化人才,构建以学校教育为基础,在职培训为重点,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结合,公益培训与商业培训相互补充的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这指明了培养掌握网络安全技术人才的重要性。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网络安全组熊四皓处长讲到“人才已成为制约信息安全健康发展的‘短板”’,必须“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网络安全信息技术”人才队伍;对于高职院校来讲,在网络安全领域有义务培养众多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目前我国网络安全不容乐观,严峻的现实情况要求我们对网络安全课程进行改革,使培养的人才很快能适应岗位需求。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内容本身因素。计算机网络安全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的知识领域很广,包含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物理和法律等领域知识。总体上分为网络攻击技术和网络防御技术,只有全面掌握这两方面的知识,才能真正掌握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

2.适合高职学生特色的教材少。我国高职教育自1996年从法律上确定其地位至今,在国家大力投资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相对于本科来讲,还是个新生儿。大部分高职教师在编写网络安全教材时,由于没有直接参与过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岗位活动,没有从高职学生能力的特点出发,而是以本科教材内容为模板,选取相关知识构造了高职教材,内容偏重于本科特点的教材,理论较深,语言阐述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同时实践性内容严重不足。绝大部分高职院校是由原来的中专学校改制而成,对高职教育认识不够,短时间内教育教学理念难以转变,以致编写的教材内容与高等职业资格要求衔接不足。

3.偏重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操作环节。网络安全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许多安全技术与手段需要在实践过程中认识、体会。高职教育飞速发展,重视数量,没有重视质量。许多中专改制而成的高职,没有延续在中专时的专业特色,不断申报专业、增加学生数量,建设规模盲目“求大”,专业设置一味“求全”,根本不考虑师资的瓶颈问题。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同质化”现象的蔓延,使个性化和特色丧失。很多高职院校竞相开设与网络有关的专业,开设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但教师教学时偏重理论知识,在教室满堂灌,能够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很少;同时,网络安全实践环境要求较高,许多高职学校无法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环境与机会,更不用说提供处理网络安全问题的模拟实践,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不是高职教育的初衷。

4.缺乏网络安全实训所必需的设备和条件。网络安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很多学校因教学经费短缺问题没有建设专门的网络安全实训室,更谈不上校外实训基地。这样无法开展课程中所要求的实验,学生的学习只能是从理论到理论,实践和理论知识结合得不合理。所学知识衔接和相互支持不够,学生接受吃力,极大地削弱了教学效果,导致学生难以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动手能力差,课堂学到的知识难以应用。

三、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优化更新教学内容,紧跟网络安全技术发展趋势,编写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材。高职学生录取分数低,文化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缺少有效的学习方法,自制力不强,欠缺养成教育。对于这样的高职学生而言,计算机网络安全知识多而杂,需要学校教师与企业一线技术人员花费心思选择教学内容,抛开本科教材的影子,开发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材。首先按照“理论够用,实践要强,岗位需求”的原则,以“加强基础,培养素质,突出创新”为目的,根据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具体情况优化选择教学内容,真正实现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将学生培养成网络安全方面的高素质技能专门人才。根据多年讲授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的体会,笔者认为学习内容应包括网络安全概述、网络物理与环境安全、操作系统安全、密码学基础知识、防火墙技术、数字证书及相关应用、网络安全法规等内容。内容确定后,授课教师一定要设计好理论授课过程和学生实训环节步骤。网络安全技术发展很快,新知识和新概念层出不穷,新的内容要随时补充给学生,让他们及时了解技术发展前沿状态。

2.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由于高职学生自控能力很差,课外基本没有自主学习习惯,要改变学生对课程的抵触情绪,授课教师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带着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强化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针对不同内容,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设置问题情景、组织讨论、启发式等。教师要动脑子想办法调动学生参与活跃课堂的热情,既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要使整个教学过程有机互动,提高教学效果。教师不能以课堂讲多少知识论成绩,而要以学生会了多少知识为评判课堂效果的标准。

3.完善网络安全实训室建设,开发虚拟实训,强化学生实践操作能力。高职学生对网络安全技术缺乏感性认知,校内网络安全实训室建设跟不上,就无法实现学习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教师要参与实训室的规划、建设和技术维护等环节,精心构建网络安全实训内容、情形和步骤,引领学生完成实训操作。如数字证书实训内容,通过指导学生在淘宝网注册用户,下载、安装、使用、维护和注销证书等实践环节,使学生理解数字证书和公约密码体制的理论知识;还有操作系统安全配置的实训,学生动手安装操作系统,接着对系统进行安全设置和漏洞补丁的安装。对于如密码技术实践操作不强等知识实训,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与计算机仿真技术,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一起开发虚拟实训,利用仿真实训环境,完成验证性实践操作,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4.重视“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对接企业,提升教师实践指导水平。高职院校要创造条件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教师要“走出去”,多见识,多交流。到网络公司挂职实践,如到网络公司与企业技术管理人员一起参与企业的网络安全管理,参与企业网络安全产品的开发等实践经历,不断提升教师指导学生实践水平。

笔者从2011年起对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开设的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在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改革,取得了一定效果,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但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课程改革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过程,今后还需要再挖掘潜力,不断改革创新,达到课程培养人才的要求。

[

参考文献]

[1]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EB/OL] .gov.cn/dhd/2014-02/27/content_2625036.htm .2014-02-27.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通知(中办发[ 2006 ]11号)[Z].2006-03-19.

网络安全短期培训范文6

一、系统学习网络大集体备课,促进教研网络化、现代代。

县教研室朱老师教我们如何加入网络教研平台,协作组等,让我们学到了一手好活,并对集体备课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我认为网络教研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趋势,教师要想跟上时代的潮流与时俱进,必然要与网络进行亲密接触。而教师要想在专业方面有所提高,必然要参加教研活动。网络教研是一种以网络为手段开展教研工作的新方式,网络能给予我们无穷的信息和资源,网络能使我们的教育资源得到共享。构建高效课堂的根本保障是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备课是否充分,是否有效。网络大集体备课是把备课的方式由机械重复备课向积累优化式备课转变,个人封闭式备课向合作开放式备课转变,文本式向电子式备课转变,为教师减负增效。

二、学会不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进步。

网络安全短期培训范文7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20-0000-03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国内高职院校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已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据统计,IT职位需求以每年近20%的速度增长,这表明IT人才供不应求,但近几年来,从网络到纸质媒体盘点高职就业“红黄绿牌”专业榜单,计算机应用技术是一直被亮黄牌专业。经过长时间的市场调研,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办学特色不鲜明,学生动手能力不强、特长不专,学生三年毕业后,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本文拟就该专业的建设存在的问题给予解析,提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建设思路,从专业方向选定、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模式、技能训练、师资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1 传统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为了配合我校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围绕职业岗位(对应于企业的岗位群或工作任务)设置课程,我们最近对我校08、09、10届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100人进行了问卷调查,旨在发现本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问卷问题涉及学生接触专业课程的时间、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的教学形式、课程体系的设置、实践环节的教学、专业技能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教师教材以及学生从事计算机领域工作的胜任能力等几个方面来展开,调查结果揭示了以下一些问题:

1.1 基础课与技能课教学时间分配不够合理

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大一主要是公共课,大二上学期学习基础课,大二下学期和大三上学期(一般上10周课)才涉及专业课。调查问卷中大部分同学都认为,二下才开始接触专业课,时间太迟,并且大约25周(二个学期)内要学完多门较深的专业课程,时间集中且短暂,影响了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

1.2 基础类课程比例过高

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分为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实践教学环节五个模块,公共课的比例占33%,基础课的比例占到28%,专业课的比例占到10%,选修课的比例占到6%,实践教学环节的比例占到23%。公共课、基础课占的比例太重,同时开设的课程门数太多,受学时总数的限制,每门课课时数相对较少,教学过程中常常是蜻蜓点水,难以深入系统地讲解,学生也未能有机会深入下去。

1.3 培养目标宽泛,课程设置繁杂

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质,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具有硬件组装与维修、软件开发、系统维护、数据库、信息处理、图像处理、网络维护与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并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主要课程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路与电子技术、数字电子与逻辑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综合布线技术与组网、网络操作系统及配置管理、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编程、网页设计与制作、Java程序设计、Flas制作、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从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和主要课程设置来看,理论课程偏多,职业技能课偏少,且基本涵盖计算机所能涉及到的所有领域,电子技术、软件开发、数据库技术、网络和信息安全技术、多媒体技术、图形处理等领域。从形式上看,这种宽口径的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设定,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宽广的就业去向,事实上,涉及的广泛和学制的有限性,使得学生三年什么都学了但什么也没有学会,无一技之长立足于企业。这与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今岗位逐步细化,专业分工越来越明确背道而驰。

1.4 课程设置的模板与本科类似,仿佛是“学制袖珍型本科”

我国多数高职院校仍沿袭着传统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采用学科式的课程模式,过分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即便根据高职的人才培养的需求特点调整提高了实践课的比例,但理论与实践仍然缺乏有机衔接。

1.5 实验实训条件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

高职教育是一种技能教育,而实验实训是学生获取技能主要途径之一。由于历史原因,基于高职特色的实践环节不落实,导致学生动手能力缺乏。一是学校口头上重视实验实训,但因实训基地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经费,很难付出实施。二是校内实训条件简单,缺乏职场性的设计,只能满足高职教学简单实验实训要求。三是实训项目缺乏针对性,只能满足实训课程的课堂内操作。四是用模拟软件的实训代替真正的实战训练。

1.6 教与学缺乏高职特色,教学方式陈旧

授课方式以教师为中心,理论知识偏多、偏深,过于重视公式的推导。验证性的实验代替学生技能的培养。缺乏启发性教学、技能拓展性教学,没有突出实践性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1.7 “校企结合”模式流于形式

学生走进企业,给企业解决了一些人力资源的问题。企业以追求最大效益为目的,企业出于对生产效益与质量安全等方面的考虑,很难给予学生在相应的技术岗位上真正锻炼的机会。实际上的“校企合作”都是仅为学生提供参观或短期打工而已,不能满足理想的校企合作形式,即满足学生“半工半读”。

1.8 师资数量匮乏

师资力量不足成为目前制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一是教师数量不足,造成的教师教学负担过重;二是教师结构不合理,年轻教师占比例过大,“双师型”教师缺乏且培养体系缺乏创新性;三是教师技能不高,大多数现任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乏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难以胜任高职教育对技能教学的要求;四是引进高质量、高学历人才机制不健全,且人才容易流失。

1.9 教材建设泛滥

高职的培养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有其鲜明特色,这就要求高职教材不能照搬普通高校教材,更不能借用中职教材。教材建设泛滥表现在:一是高职开办初期借用同名称本科或专科教材;二是中期使用校内自编教材,而这些教材不能体现以“应用”为宗旨,教材内容脱离市场,实践指导性不高,更新速度慢。三是近几年又出现了另一种倾向,因图书出版业逐渐向市场接轨,而使各种版本教材冠以“高职”字样,但并没有体现出高职特色。

2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2.1 确定专业方向

通过对武汉富士康、长飞、普胜科技、鑫人达科技、汇众网络、中地数码、晓通网络、东湖高新开发区等30余家大中型企业用人情况的调查,企业对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毕业生提供的主要岗位群是计算机产品销售与技术服务、计算机产品生产及管理员,楼宇、物业、酒店通信网络的安装、调试、保养人员,多媒体作品制作员,电子商务技术员,计算机系统维护员,网络管理员,程序员,计算机辅助设计员,应用软件使用员等。在对企业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我校的校情及学生的基本状况,在繁杂的岗位群中,通过专业指导委员会及行业、企业专家论证,我们把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方向定位在“网盾工程”应用能力上,以此为核心制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从第一学期开始就接触“网盾工程”职业课程,将“网盾工程”课程均匀分布在各个学期。

2.2 构建合适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落实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是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路径。从企业对“网盾工程”应用型人才综合能力的需求出发,分析其职业能力结构,构建该专业的课程体系。按职业岗位设计课程:职业岗位要求对应职业课对应职业技能课够用的基础理论课必需的公共基础课,力求实现课程与岗位需要的更紧密衔接。“网盾工程”职业岗位设置四个模块,①计算机软硬件训练;②局域网搭建、逻辑层次布局训练;③网络安全管理;④网络部署。与每一模块对应职业课程3-5门课程,职业技能课2-4门。删除与“网盾工程”无关的课程,在保证必需公共课的基础上,专业基础理论以够用为度,相应增大“网盾工程”技能课的比例。

与“网盾工程”职业岗位模块对应的课程:(1)计算机软硬件训练。计算机组装与维护、Windows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基础。(2)局域网搭建、逻辑层次布局训练。Linux桌面应用、Linux系统配置与管理实训的配置、路由器与路由基础、计算机网络技术、有线局域网组建实训、无盘网络组建与调试实训、交换机与中级路由及实训。(3)网络安全管理。病毒与黑客防范、计算机病毒防治实训、防火墙技术、网络安全技术实训。(4)网络部署。无线局域网基础、无线网的配置与调试实训、应用密码学、Linux网络服务与管理、Linux架站实务。

新的课程体系,围绕职业岗位设置课程,着眼于岗位职业能力,重点突出网络应用能力,课程设置实用性强,学生三年的学习,掌握一定的技能,达到企业工作岗位的要求。

2.3 技能的训练

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提高的原则,“网盾工程”设置基本技能训练、职业技能训练到职业能力训练和综合应用能力训练的阶梯实训教学模式。

(1)“基本技能”训练:主要完成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能力;文件和打印机资源的共享设置能力;网线制作能力;网络布线能力;网络工具及设备的使用能力等,训练基本技能,形成基本实践能力。(2)“职业技能”训练:主要完成计算机网络设备安装配置能力;网络操作系统安装配置能力;网络应用软件工具的配置与使用能力,训练一定的职业技能,提高职业技术应用能力。(3)“职业能力”训练:主要完成小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组建、维护能力,无盘网络组建与调试能力;无线网的安装与调试能力。训练一定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4)“综合应用能力”训练:主要完成中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安装、运行、维护能力;计算机网络安全监控与管理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2.4 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不仅能够深化巩固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能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具体工作任务,学生从中掌握职业技能。根据调查,企业需要的新员工要求动手能力强并能够快速投入工作,不需要进行更多的业务培训。为了培养与企业“零距离”的技能型人才,我校对本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设置专用机房,所有需要用计算机操作的相关课程全部安排在机房上课,实施“边讲边练”的渐进式的教学模式,同时把机房营造成“专业+公司”的模拟公司,布置成企业环境,一切依照公司的管理规定来运作。进入模拟公司,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变成了主管和员工的关系,使学生提前进入角色。在模拟公司上课既解决了教师讲授理论时的抽象,以及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操作步骤的难题,也改变了学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需求脱节的状况,更有利于学生与企业实现“零距离”。

同时学校投入百万,购置二套CISCO网络实验设备,包括CISCO路由交换设备,CISCO防火墙设备、CISCO无线设备等,实验设备可进行路由交换、网络安全、无线网络、IP电话域网、广域网、无线、网络安全、VOIP、综合布线等方面的实验内容。学生在实训室可以“真枪实弹”训练。

2.5 校企合作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强化校企合作,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人才。这些企业主要有:武汉富士康、武汉普胜科技有限公司、武汉晓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武汉鑫人达科技有限公司等,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对促进产学合作教育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关键作用。例如,我们聘请武汉普胜科技有限公司的工程技术骨干担任特聘教授,定期为学生开设讲座;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对学生现场岗前培训,逐渐适应企业文化、企业制度、企业管理;同时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到公司的主要岗位上学习,有的是网络安装、网络调试、网络安全管理等,不仅让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增强了动手实践的能力,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职业技能提升的锻炼,而且为学生毕业后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利用我校师资力量,为企业员工提供技能培训,协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支持企业发展,这样互惠互利实现了学校与企业建立稳定而持久的合作关系。

2.6 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专业建设的主力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做好五方面的工作。一是尽快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有计划安排他们下企业锻炼,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二是加强在岗教师的培训,学习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等新知识。三是培养“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是高职办出水平和特色的关键,扶持专业教师从事产业开发或者走进生产经营第一线,以此培养“双师型”教师。四是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校外兼职教师队伍。聘请企业、行业第一线的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通过课程教学、实践指导等活动,指导专业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五是提高教师待遇。以事业激励人,以情感关爱人,以待遇留住人,尊重知识,尊重教师,稳定教师队伍。

2.7 教材建设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主要工具,教材建设应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对高职教材建设的管理力度,防止高职教材泛滥。有关主管部门应建立教材编写、审定分离制度,聘请专家、学者、一线的教师以及行业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材的编写、审定工作。二是要突出高职的核心----应用、实用、实践。高职教材的编写符合高职学生群体认知水平,理论以够用为度,强化职业技能训练,加大实践环节,以具体的任务驱动和企业的实际案例来组织教材的内容。三是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及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四是构建教材的立体化。在配齐教师参考用书、学习辅导书、练习册、实验教材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配套教材的电子教案、音像、多媒体课件、电子或网络教材。

3 结束语

网络安全短期培训范文8

XX保姆市场调查

纵观xx保姆市场,许多潜在问题却不容小觑。保姆的主要来源——家政公司在保姆介绍的过程中,仅仅扮演了中介者的角色。上门应聘的保姆究竟来自何方,素质如何,性格如何,这些问题都得靠雇主自己碰运气。于是许多人抱怨找保姆难。也许,找保姆也得讲究一个个性,不同家政公司,不同管理方法下的保姆,适合着不同的家庭。且借你一双慧眼,优劣自辨吧。保姆基地:资源丰富但素质不高典型个案:“一家人”家政服务公司优点:从根基上保证了保姆的来源和可靠性。如果想找一个规规矩矩的保姆,那还是去这种家政公司比较好。缺点:从“保姆基地”来的保姆固然老实可靠,但因为大都来自农村,文化素质可能不高。据“一家人”家政公司家政部的吕略芳经理介绍,他们在xx市和江苏周边地区安排了十几个“保姆基地”,愿意到xx来从事保姆工作的人和“一家人”签订协议,而“一家人”则根据xx顾客的需要到各个“保姆基地”要人。“保姆基地”确保了保姆的可靠性。在“一家人”,记者看到了几叠厚厚的协议书。在协议书上,详细地记载着保姆的身份、住址、以前从事的职业,以及保姆的配偶、子女、父母等的主要情况及联系地址。“首先,从保姆基地介绍过来的人,身份值得信任。另外,保姆家乡的关系限定保姆的行为必须循规蹈矩。你想,如果他(她)自己在xx出了什么事,家里人一定都会知道的,这样回去的话多难看啊。所以从‘保姆基地’来的人都是老老实实的。”从保姆基地把保姆请到xx以后,“一家人”会安排他们体检,然后对他们进行为期一个星期左右的培训。培训和体检都合格,保姆才能上岗。保姆来到雇主家里,“一家人”还要对他们进行跟踪联系,在定期与不定期的联络中,“一家人”继续指导保姆怎样工作,并在适当的时候充当调解矛盾的角色。网络服务:推介快捷但人员复杂典型个案:xx家政网优点:信息量大,时刻掌握市场动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服务。急于寻找大量特殊保姆,在这里最合适了。缺点:虽然够快,但人员复杂,真的去那边找,可要擦亮自己的眼睛。稍稍关注xx的家政信息,你就会注意到xx家政网。在xx家政网的首页上,有一栏“最新信息”,上面有各种最新的家政服务信息。秦淮区的周小姐想找8名35岁左右的保洁员;赵小姐要寻找一名可以带小孩、做简单家务的住家保姆;新路家政服务公司登出了“常年提供各类家政服务,并招聘各类家政服务人员”的广告;除此以外,还有各种寻找病人陪护、老人陪护、照顾宠物的信息。xx营雨管理咨询公司是xx家政网的惟一协作者,他们充分利用了网络高速快捷的优点,广泛收集家政信息。营雨管理咨询公司的孙小姐向记者介绍了保姆上岗的一般过程:“我们一方面根据客户要求培训保姆,另一方面通过网络掌握保姆源。我们组织上门应聘的保姆进行3到5天的短期培训。然后我们再根据客户要求,挑选保姆上门服务。在保姆和雇主的磨合期中,我们基本上每个星期都会打电话联系雇主和保姆,进行跟踪服务。磨合期以后,我们还是会跟踪服务,每个月都会联系一下。在保姆的假期中,我们要求他们抽时间回到公司,我们针对他们在服务过程中出现的缺点继续进行家政培训,直到他们称职为止。”保姆员工制:训练有素但周期过长典型个案:xx百分服务公司优点:这种经营方式服务安全性好,服务标准高。是找高素质保姆的理想场所。缺点:高要求的培训,可能会使你等上一段时间才能见到你的保姆。过长的周期让一些心急的家庭忘而止步。xx百分服务公司的保姆大都来自xx本市,百分公司的王经理介绍:“我们公司实行员工制管理,并把经营重点放在了员工培训上。”要在百分公司成为一名合格的保姆并不容易,必须要经历过五关斩六将的磨练。首先是面试,面试中“百分”不仅要检查各种证件,还要对人的外貌、气质和谈吐进行测评,只有可塑之才才能接受培训。相对其他家政公司,“百分”的培训十分严格,一般要花上半个月,即便以前有相关的从业经验,持有上岗证,也要参加他们的短期培训。“百分”的培训内容十分全面,不仅包括了常规的家政服务培训,还包括了道德培养和公司理念知识,其中“百分”特别强调高质量的技能培训。培训以后,“百分”会安排考试,只有通过考试才能颁发“上岗证”。

[1]

在百度搜索:xx保姆市场调查

网络安全短期培训范文9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网络实训中心,建设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国内各行各业都处于全面的网络化进程中,社会对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当前校园网络课程的设置还远远不能使学生具备各行各业网络的实施和维护的能力,形成了“两旺两难”的矛盾形势。“两旺”是指供方、需方都旺盛,校方每年的毕业生数万人,企业也需要大量的应届毕业生为其注入活力;“两难”是指“学生就业难,企业招人难”,其中“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很瞩目的社会问题,培养掌握网络技术、适应时代需要的服务型人才,成为高职院校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越来越多的专业开设了计算机网络课程,一流专业必须有一流的实训场所,因此,建立一套既适合验证理论又能达到专业教学要求的实训中心,成为很多专业的迫切要求,计算机网络实训中心的建设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网络实训中心的建设,可以为计算机网络及相关专业的教学和实训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

二、建设网络实训中心的意义

对高职高专院校而言,一个核心的功能就是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计算机网络实训中心的建设对这一功能的实现和完善都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建设一流的网络实验、实训中心将不仅有利于科研、教学,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而增强他们在就业中的竞争实力并拓宽就业渠道,从而树立学校在学术界和社会上的良好品牌形象。

1. 建设网络实训中心有利于网络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

首先,网络实训中心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计算机网络实验、实训教学的效果,填补了网络实验、实训教学环节的空白。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更新换代是非常迅速的,高职院校的许多专业都开设了计算机网络方面的课,但由于缺乏实验、实训条件,不能满足网络课程实验、实训教学的需要,所以建设网络实训中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由之路。

其次,网络实训中心的建设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网络实训中心的建设,可以极大地改善计算机网络实验、实训教学的条件,可以让教师接触到许多前沿的网络知识和技术,开阔思路和眼界,提高教师自身的网络技术方面的素养,提高网络理论和应用方面的教学水平。同时通过建设网络实训中心,教师可以和一流的网络设备厂商保持密切的技术上的联系,从而及时跟进国际上最新最流行的网络技术,提高授课水平。

2. 建设网络实训中心有利于学生就业技能的提高

根据现代教育的人才培养观念,真正的人才不仅仅具有知识,更要具有能力,能力的培养需要课堂教育和实验实践相结合,这种趋势在IT领域的教育和就业中尤其明显,IT技术人才市场,越来越关注技术人员的实际经验和动手操作能力,学生也有迫切接触社会、提高工作技能的需求。但目前,高职院校普遍缺乏一整套完善的、标准的实训中心,网络实训中心建成后,这种状况将大为改观,专门的网络实训中心可以提供真实的网络环境,让学生亲自搭建网络、亲自动手调试、配置网络,从而让学生直观、全方位了解各种网络设备和应用环境,真正加深对网络原理、协议、标准的认识。通过在网络实训中心的实验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网络技能和实战能力,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帮助他们积累实际工作经验,这些都使他们在将来的就业竞争中具有非常明显的竞争优势。

3. 建设网络实训中心有利于教师科研水平的提高

高职院校的教师既承担教学任务,同时相应的也要承担科研任务,网络技术是当前很多教师从事的科研方向,要真正能够在网络技术方面出科研成果,首要的前提就是具备网络实训平台这一物质基础,因为网络实训中心涵盖目前主流网络设备及技术,可以让老师系统地研究当前网络最前沿的技术动态和发展方向,通过在专业实训中心进行各种实验,可以跟踪先进的网络和通信技术,开阔思路和眼界,提高科研水平,在网络实验、实训领域取得良好的科研成果。

4.建设网络实训中心有利于学校的品牌知名度的提高

网络实训中心的建设,可以提高学校的科研能力,通过推出领先的科研成果,树立学校在学术界的地位。

网络实训中心的建设还可以提高同学的动手能力,在日渐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更具竞争力,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的提高,就会有更多的优秀学生加入到学校来,一方面会增加学校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会优化进入本校学生素质。

三、网络实训中心建设原则

网络实训中心的建设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先进性 当今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把握不准方向技术就可能在很短的时问内落伍,面临被淘汰的危险。因此,在坚持实用性的前提下尽量采用国际先进成熟的网络设备(如具有三层以上交换功能的交换机等)和新技术(如分布式交换技术、集群技术、无线网技术等),以使学生接触和实践网络的进展,并能满足和适应今后网络发展变化的要求,做到一次规划长期受益。

(2)开放性 构造一个开放的网络系统,是当前世界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潮流。因此,我们设计的整个系统具有较强的兼容性,便于与外界异种机平滑互联。同时,网络通讯协议和接口必须符合国际标准,网络实训中心设备必须支持国际通用标准的网络协议,这样有利于保证与其他网络之间的平滑连接互通。。

(3)实用性 从能够完全满足现实需求的角度出发,使建设的系统适用、安全、可靠且易管理、维护和扩展,具有最高的性价比,便于将来的网络扩展,适应网络技术发展和CAT应用的多种要求。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网络要便于安装、容易操作和简化管理。要选用性价比比较高的设备,实现更多功能,避免设备过早淘汰,保护投资。

(4)可靠性 系统设计除采用信誉好、质量高的设备外,还采用一系列容错、冗余技术,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5) 安全性 安全性包括网络用户级的安全性和数据传输级的安全性。网络用户级的安全性应在网络的操作系统中予以考虑,而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则必须在网络传输时解决,不会因出现单点故障而导致网络瘫痪,同时防止病毒或非法入侵以及误操作造成故障,严格控制网络资源的访问。

四、网络实训中心建设方案

1.网络实训中心拓扑图

网络拓扑如图一所示。

图一 网络实训中心拓扑图

2. 采用的网络技术

实训中心由八组设备组成。每组设备通过串口服务器与核心交换机相连。在一个实验台中可以完成所有类型的实验,包括路由、交换、VoIP、安全、无线、IPv6等。

在核心交换机上连接有教师机、文件服务器及web服务器,学生的作业提交到文件服务器上。此外,学生可以通过web服务器来进行辅助的学习。。校园网通过防火墙接入到核心交换机上。

3.结构设计

实训中心的搭建需要用真实的环境给刚刚接触网络的学生以真实感。实训中心采用岛式布局,该布局是目前最流行的实验室布局方式,每个实验组成为一个小岛,每个组推荐5~8个学生使用。实训中心主干布线的区域采用透明的强化玻璃作地板,教室后面的设备柜中采用配线架,理线架等面板,可以让学生清楚看到正规的布线方法,利于学生就业后的工作。

4. 网络实验、实训内容设计

实验、实训内容设计基于各种标准网络技术,包括STP(802.1d生成树协议)、RSTP(802.1w快速生成树协议)、MSTP(802.1s基于VLAN生成树协议)、VRRP(虚拟路由器冗余协议)、ACL(包括标准、扩展、时间以及基于二层/三层/四层包头字段的访问控制列表)、NAT(网络地址转换)、NAPT(基于802.3ad的链路聚合控制协议)、STATIC ROUTE(静态路由)、RIP(路由信息协议)、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VPN(虚拟专用网络)、IGMP Snooping(组播探测协议)、PSTN、ISDN、无线、语音传输、安全网络应用墙等。

五、结束语

网络实训中心的建设,可以提供一个全新的网络平台,学生可以在网络实训中心学习掌握网络基础知识和网络总体架构,动手配置路由器、交换机等设备,建设主机系统,掌握网络互联方面知识,掌握不同操作系统的使用,能够配置网络基本应用服务;了解网络安全基本知识和安全策略,能够设置防火墙的基本安全策略;掌握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能够利用网络管理软件分析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故障等等。由此可见,建设网络实训中心为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教学和实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石幼生.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设与实验教学的探讨.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年第8期

[2]杨璐. 浅谈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建设.农业网络信息,2006年第1期

[3] 谭励,于重重.高校综合网络实验室建设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5年8期

[4]职业院校网络实验室建设技术白皮书----神州数码网络,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