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水产养殖业的风险集锦9篇

时间:2023-09-22 09:48:21

水产养殖业的风险

水产养殖业的风险范文1

关键词:农村;畜禽;养殖现状;分析;对策

畜禽养殖业在我国发展由来已久,由原来的“鸡蛋换盐”的“小农经济”模式发展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产业,同时现代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农村畜禽养殖业在我国现代畜牧业发展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虽然很多经济发达地区标准化规模养殖发展较快,有的地方已经上升到工业化管理模式,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讲,还是以农村养殖为主,目前,我国畜禽养殖水平参差不齐,管理能力还处于雏形阶段,规模化程度还不高,养殖合作社、私营养殖企业、养殖场和养殖大户等多种养殖方式并存,分析总结我国农村养殖情况和存在的现状,积极采取应对策略,全面推进畜禽养殖业快速发展。

一、农村养殖存在的现状

1.散养占有相当比例。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畜禽养殖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涌现出了很多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场和大型养殖企业,原来的散养户也逐步转型升级,但是农村散养还占有相当比例,据调查统计,目前散养畜禽存出栏量还占有40%-60%,在中西部地区可能还会更高,散养养殖设施建设还比较落后,畜禽舍相对简陋,保温和散热效果不好,配套设施不完善,直接影畜禽健康生长。

2.畜禽养殖结构还不够合理。近几年加快了畜牧业结构调整,畜禽养殖结构逐步趋于合理,但个别地方仍然存在着重猪鸡轻牛羊、重常规轻特种、重数量轻质量、重舍饲轻放牧的现象,虽然牛羊养殖发展速度快,但规模水平和集约化程度还达不到猪鸡养殖水平;特种养殖利润高风险大,很多养殖场户想染指饲养又怕遇风险造成损失,所以出现特种养殖发展缓慢;舍饲养殖业发展快于放牧养殖,增加了人畜挣粮的矛盾,秸秆和饲草利用率偏低。

3.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低下。虽然加大了标准化示范创建力度,扩大了养殖规模,但是实际养殖量与养殖场畜禽位还有差距,存在着畜位多养殖量小的问题,个别地方空舍空圈依然存在,“有钱建场没钱养殖”,远远达不到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的要求,标准化水坪不高,设施建设、饲养管理、饲料使用、养殖用水、兽药使用等达不到规范化,距离“五化”要求还相差甚远。

4.养殖场规划设计不科学。大部分养殖场规划设计不科学、不合理、不规范,有的养殖场利用自然形成的地形建设,低洼不平不规则,畜禽舍之间相隔距离较近,净污道不分,生活区、生产区、粪污处理区不能严格分开,有的混在一起,不符合养殖场一般要求,更谈不上标准化建设,有的养殖场只有饲养舍,缺少饲料房、消毒室、兽医室、配种室、隔离室等配套设施,有的养殖场距离居民区、水源地或交通要道较近,不符合动物卫生条件要求。

5.饲养管理还比较落后。养殖场科学配方饲养比较少,存在着“有啥喂啥”、饲料单一、饲喂方式简单等现象,直接影响畜禽生长。畜禽饮水不卫生、不充足,有时出现缺水少料现象;管理方式比较粗放简单,畜禽舍卫生条件较差,奶牛养殖存在着人工挤奶现象,即浪费人力又不卫生;养殖场频繁更换饲养管理人员,养殖场所不安静、噪音大,给畜禽造成应激反应。

6.产业化水平较低。畜禽养殖场综合养殖效益比较低下,养殖产业链较短,产-供-销-加脱节,从事养殖的养殖场效益低,而从事加工销售的却有高利润,产业化水平还很低,有的养殖场不懂得产业化经营,缺乏拉长产业链、增加畜禽养殖综合效益理念。

7.应对风险能力低。畜牧养殖业发展本身就是波浪式,有高峰期也有低谷期,养殖场高峰时期发展迅速,低谷期严重亏损,缺乏应对市场风险、行业风险、疫病风险的能力,特别是一些小型养殖场会出现低谷期“血本无归”或倒闭关门现象,以养殖合作组织运行的企业基础薄弱,缺乏低谷运行资本,合作社社员出现退社撤资现象,不能自行应对市场和行业风险。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畜牧业市场风险尤为严重,风险频率和风险影响较大。

8.养殖记录不完善。小型养殖场户养殖生产记录、养殖档案不规范、不完善,有的养殖场没有养殖档案,养殖场饲养管理、疫病防治、防疫消毒、饲料兽药购置使用、生产销售等制度缺失,生产管理混乱,产品销售追溯体系不健全,生产资料来源不明确,给养殖生产和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9.养殖环境污染依然存在。近几年,加大了对养殖污染治理力度,养殖环境污染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个别地方仍然存在着“污水遍地流、粪便到处见、臭味熏满天”的现象,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中小型养殖场虽然对粪污进行了治理,建设了污水池和贮粪场,但是在处理上没有达到无害化、规范化,个别地方存在着畜禽所产粪便远远超过当地的土地消纳量。

二、主要对策

1.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充分利用国家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不断完善养殖场设施建设,切实加大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大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抓住政策倾斜的有利时机,加大资金投入。通过入股经营、合作经营、联合经营等形式,吸纳社会资金投资养殖业,协调金融部门通过小额信贷、“四位一体”贴息补助等形式,加大对畜牧业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畜牧业社会影响力和支持力。

2.科学规划布局。畜禽养殖场严格按照动物防疫条件和生态养殖要求,科学设计,合理布局,规模养殖场净道污道严格分开,生产区、生活办公区、粪污处理区自然分开,畜禽养殖圈舍中间间隔一定距离,粪污处理区要建在当地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生活办公区要建在生产区的上风向。

3.加快畜牧业结构调整步伐。各地可根据实际,及时调整畜牧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大力发展牛羊业,猪、牛、羊、禽平衡发展,注重发展奶牛养殖,肉、蛋、奶比例协调,在保证常规养殖的基础上,通过市场考察适当发展特种养殖。

4.积极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以标准化示范创建为契机,积极推进规模养殖、标准化养殖发展,切实提高养殖水平,引导小型养殖场转型升级,养殖户退村入区,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五化”要求,促进养殖场进行标准化示范创建。

水产养殖业的风险范文2

摘 要:随着进城外流务工人员的大批返乡,养殖已逐渐发展成为延安地区农村经济的主要来源,但是受文化素质、技术水平的影响,大部分延安地区的养殖户仍然采用传统的养殖技术,从而面临着来自内部、外部的风险,而养殖风险会直接影响到养殖效益,因此,加强养殖专业户的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养殖;风险分析;畜牧管理

中图分类号:S8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230075

1 养殖专业户风险的成因及特

分析养殖专业户风险的成因不外内部因素、外部因素2种,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养殖专业户自身的技术水平;外部因素则包括自然因素、市场因素及政策因素等,下面进行逐一介绍:

1.1 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市场因素及政策因素等。所谓自然因素主要是指自然环境条件导致的养殖风险。畜牧生产包括了畜禽生活习惯、适应能力、社会经济环境等各个方面,体现出综合性、复杂性的特点,养殖的生产经营过程对生物环境、自然环境均有特殊的依赖性,比如洪涝灾害、雨雪天气等,因此养殖专业户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降低自然因素的风险,比如做好畜禽的防暑降温、通风保暖,做好防涝、防疫措施等。市场风险主要来自于供需不均衡。市场是一个资源调节的杠杆,如供过于求,市场就会萎缩,反之会增强,因此市场环境是瞬息万变的。随着物流运输行业的发展,畜禽产品的流通范围也不断扩大。以延安为例,10a前延安的畜禽产品流通范围多在方圆300~500km,但随着物流业的发展,现在延安的畜禽产品流通范围扩大了整整一倍,市场的扩大必然带来的是更加激烈的竞争,因此市场风险也更加突出。政策风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资源配置方面虽然以市场为基础,但是宏观调控在经济调节方面的作用十分突出,近年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针对农村各个产业出台了诸多鼓励政策、补贴政策,资金向农村流入,养殖行业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但是政府的政策会通过用地批准、小区建设、资金扶持等各个方面影响养殖行业的发展,从而形成一种潜在的风险。

1.2 内在风险

养殖专业户最主要的内在风险即技术风险,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畜禽良种的引进。养殖专业户要具备专业的眼光、技术能力确保引进优良品种,为后续良好的生产能力打下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讲,品种的引进是决定养殖业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疾病的控制。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再加之畜禽产品的流通范围不断加大,畜禽的疾病控制越来越重要。但是养殖专业户受自身生产条件、技术能力的限制,往往只能采取具有较大不确定性的接种疫苗控制措施,导致畜禽疾病控制效果不佳,增加了养殖生产的风险。技术措施。现在我国的养殖专业户多采用分散管理的模式,即在一个小范围内由多个养殖户共同饲养,但各个养殖户之间又互相独立,无法保证一些科学的养殖措施全面落实,也会导致养殖风险增加。

2 养殖专业户风险控制策略

2.1 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风险管理模式

目前适用于养殖的风险管理模式包括回避风险、分散风险、控制风险、转移风险等多种模式,在实际的养殖生产过程中养殖专业户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适用的风险管理模式。其中回避式风险模式是从根本上远离风险源,比如不从疫区引进畜禽品种、采用成熟的技术成果等。分散风险则是将风险进行分离或分散,避免风险集中,比如实行多项目经营、多地点投资、与他人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等。控制风险则是在风险尚未形成或初见征兆时即采取措施,以降低风险的影响程度。比如腊岩呙缰柿抗亍⑾毒、环境控制、发生重大疫情后紧急隔离等。转移风险则是将自身所承担的风险全部或部分转移至他人,比如为畜禽养殖投保、向政府申请补助、与实力雄厚的企业或个人合作、关键技术承包等。

2.2 强化风险管理意识

养殖专业户要对养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及预测,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必要的风险控制及预防措施,以保证风险规避的有效性。对于养殖专业户而言,养殖业所面临的风险具有隐蔽性、复杂性、持续性的特点,因此要增强自身的风险管理意识,对不同的风险均做出全面的分析和了解,在风险发生之前即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以减少风险损失,保证养殖效益。

2.3 建立抗风险应急机制

理论上讲养殖产业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的,因此当风险来临时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抗风险应急机制,在风险产生的特定时期最大程度上降低风险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尤其是在市场变化、疾病传播方面,完善的抗风险应急机制十分必要。比如在发生流行性禽畜疾病时,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并紧急注射疫苗,可有效避免更多的畜禽感染疾病,减少损失。科学的抗风险应急机制可以使养殖户在面临风险时保持理性,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将风险损失降至最低。

3 结语

总之,在养殖产业发展过程中风险的管理控制是一项重要内容,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保证更高的养殖效益。因此养殖专业户要积极做好应对措施,从源头上加以防范,降低风险的影响。

参考文献

水产养殖业的风险范文3

(葫芦岛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站,辽宁 葫芦岛125000)

摘要:2013年通过采集兴城市邴家湾海水增养殖区的海水、沉积物和养殖贝类样品,利用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总汞含量,综合监测数据对该养殖区渔业环境汞污染现状及健康风险进行分析评价。该海水增养殖区海水总汞含量范围在0.012~0.194 μg/L;沉积物总汞含量范围在0.008 4~0.057 6 mg/kg;养殖贝类总汞含量为0.006 10 mg/kg,均符合国家标准。以100 g/(人·d)的水产类摄食量估算,食用贝类汞摄入量占JECFA制定的汞暂定每周可耐受摄入量PTWI值的1.4%;甲基汞摄入量占PTWI值的4.2%;占美国EPA设定的甲基汞RfD值的9.7%。结果表明,辽东湾兴城海域所产贝类对消费者引起的汞暴露健康风险很小。

关键词 :汞;甲基汞;渔业环境;养殖贝类;增养殖区

汞是一种对人体有剧毒的非必需元素。由于渔业资源减少,海洋水产养殖面积增加,养殖水体呈富营养化,水中的汞可以通过有机质和微生物等作用转化成甲基汞被养殖生物吸收,并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放大从而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水平[1-2]。目前相关国际组织规定了贝类产品汞或甲基汞的最高限量[3-4]以保护公众安全,特别是避免敏感人群受甲基汞暴露的风险。

兴城市邴家湾海水养殖区位于辽宁省西部辽东湾海域,养殖区面积约1 926.4 hm2,主要养殖生物为紫贻贝,养殖方式为粗放式浮筏养殖,在养殖过程中不投饵不投药。本研究在2013年对邴家湾海水增养殖区的海水、沉积物及养殖贝类体内的总汞进行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对该养殖区渔业环境中汞污染状况及其在养殖贝类体内的水平进行分析;并对所产贝类对消费者引起的汞暴露风险进行评价。

1材料与方法

1.1样品的采集

在邴家湾海水增养殖区设置7个站位即XY-1~XY-7,其中养殖区内均匀布设6个水质测站,在养殖区外1 000 m范围内设置一个对照站位,如图1所示。表1详细列出各站位地点、采样时间和采样内容。海水采样分为表、底两个层次。所有样品的采集、固定、保存和分析方法均按照《海洋监测规范》[5]和《海洋调查规范》[6]进行。

表1邴家湾养殖区海水、沉积物、

图1邴家湾海水、沉积物、养殖生物采样站位

1.2样品测定方法

按照《海洋监测规范》的原子荧光法对海水、沉积物、养殖贝类样品的总汞进行分析测定。测定使用仪器为XGY-1011A型原子荧光光度计,由中国地质科学院物化探研究所生产。

1.3汞污染状况及健康风险评价标准与方法

1.3.1汞污染状况评价标准与方法邴家湾海水增养殖区环境汞污染现状评价标准参照《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7];《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8];《海洋生物质量》(GB18421-2001)[9]。评价方法采用《海水增养殖区监测技术规程》[10]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方法。

1.3.2汞健康风险评价标准与方法食用贝类汞健康风险评价标准采用FAO/WHO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制定的汞暂定每周可耐受摄入量(PTWI)值为5 μg/kg bw,甲基汞PTWI值为1.6 μg/kg bw[11];以及美国EPA甲基汞参考剂量RfD值0.1 μg/(kg·d)[12]。成年男子体重参考《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选用63.0 kg[13]。根据2000年中国总膳食研究成果[14],北方一区(黑龙江省、辽宁省、河北省)水产类膳食汞摄入量为0.42 μg/(kg bw·d),水产类外的膳食汞摄入量为8.44 μg/(kg bw·d)。由于受到贝类甲基汞测定方法的限制,且汞在贝类体内多以甲基汞形式存在,评价方法以李秀珠[15]的方法进行估算,即以总汞含量作为甲基汞含量估算,且水产类膳食消费量按100 g(贝肉)/(人·d)。

2结果与讨论

2.1海水、沉积物和养殖贝类总汞含量

表2显示,2013年5、7、8、10四个月份监测兴城邴家湾海水增养殖区内7个站位表层与底层海水总汞水平在0.012~0.194 μg/L之间。被调查的4个月份中,海水中总汞各月份平均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10月>5月>8月>7月。沉积物总汞水平在0.008 4×10-6~0.057 6×10-6之间。8月被监测的4个沉积物站位中,汞含量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XY-6>XY-7>XY-3>XY-5。采集该养殖区养殖贝类样品为紫贻贝,站位选取XY-5,样品的干湿比是18%,测得贝类鲜重总汞含量为0.006 10 mg/kg。

表2邴家湾海水增养殖区海水、

注:贝类检测样品以去壳部分的鲜重计。

2.2海水、沉积物和养殖贝类汞污染指数

根据2013年兴城邴家湾海水增养殖区监测结果分别计算各介质汞污染指数见表3。

表3邴家湾海水增养殖区海水

结果表明,邴家湾海水增养殖区海水96.4%未受到汞的污染,3.6%受到汞的沾污;沉积物与养殖贝类尚未受到汞的污染。总体来说,邴家湾海水养殖区海水和沉积物中没有明显的汞污染,且养殖贝类未受到汞污染,符合养殖水域环境质量要求。

2.3食用贝类汞和甲基汞摄入量估算

2013年,兴城邴家湾海水增养殖区贝类总汞含量为0.006 1 mg/kg,该养殖区贝类产品消费者汞摄入量估算值见表4。

表4兴城养殖区贝类产品消费者汞摄入量估算μg/(人·d)

注:①ADI值,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添加剂的每日允许摄入量 μg/(ind·d);②100 g贝类体汞含量+其他膳食摄汞量(8.44 μg)。

以总汞含量作为甲基汞含量,并按100 g(贝肉)/(人·d)计算,食用贝类的汞或甲基汞摄入量为0.61 μg/(人·d),占JECFA相应ADI值的1.4%~4.2%;占美国EPA甲基汞参考剂量相应ADI值的9.7%;此贝类产品符合产品卫生标准和无公害产品质量要求。若水产类膳食以贝类计算,居民膳食汞总摄入量占JECFA相应ADI值的20.1%。食用该养殖贝类消费者摄入量低于JECFA推荐的PTWI值和美国EPA设定的RfD值,此类消费者引起甲基汞暴露的健康风险很小。

3结论

2013年辽东湾兴城增养殖区养殖环境中海水总汞含量符合第二类国家海水水质标准,沉积物总汞含量符合第一类国家海洋沉积物标准,所产贝类总汞含量符合第一类国家海洋生物质量标准。该养殖区海水、沉积物和养殖生物中没有明显的汞污染,符合养殖水域环境质量要求,可以满足贝类增养殖生产。

辽东湾兴城增养殖区的贝类符合有关国际组织的贝类产品甲基汞限量要求,对食用该养殖贝类消费者引起甲基汞暴露的健康风险很小。

参考文献:

[1]

蔡文洁,江研因.甲基汞暴露健康风险评价研究进展[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8(1):79-81

[2] 闫海鱼,冯彩艳.水产养殖对水生生态系统中汞甲基化影响研究进展[J].环境化学,2012,31(11):1782-1786

[3] WHO.Guideline levels for methylmercury in fish[S]. CAC/GL7-1991.Geneva :1991 :1.

[4] 欧盟委员会(EC)466/2001 规章

[5] GB 17378-2007,海洋监测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6] GB 12763-2007,海洋调查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7] GB/T 3097-1997,海水水质标准[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8

[8] GB 18668-2002,海洋沉积物质量[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9] GB 18421-2001,海洋生物质量[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10] 王立俊.海水增养殖区监测技术规程[Z]北京:国家海洋局,2002

[11] JECFA,Summary and conclusions of the 61ST Meeting of the Joint FAO/WHO Expert Committee on Food Additives[R].JECFA/61/SC,Rome,Italy. 2003.

[12] US EPA,Mercury study report to congress,Office of Air Quality Planning and Standards and Office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R].Washington,DC.1997.

[13]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14] 李筱嶶.2000年中国总膳食研究-膳食汞摄入量[J].卫生研究,2006,35(3):323-325

水产养殖业的风险范文4

关键词: 蛋鸡养殖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81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09-0067-02

武汉市蛋鸡产业发展迅速,蛋鸡养殖主要集中在新洲、黄陂、江夏、蔡甸等新城区,常年存栏蛋鸡2千多万羽。但是,近年来,伴随着全国蛋鸡市场行情的低迷,武汉市鸡蛋价格持续走低,饲料价格却不断上涨,人工、水电、防疫等相关养殖成本的增加,阻碍了蛋鸡养殖业的发展。周边地市更是有养殖户不堪重负,心态临近崩溃。有的养殖户经营不下去,直接对蛋鸡进行淘汰处理。然而,作为“菜篮子工程”肉、蛋、奶的重要组成部分,蛋鸡产业必须存在,蛋鸡养殖仍需继续。在蛋价低、饲料价高、疾病威胁的重重压力下,如何使蛋鸡养殖者重拾信心,让蛋鸡养殖业恢复正常,需要蛋鸡养殖从业者静下心来,认真调研分析目前蛋鸡养殖业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深刻剖析找出解困对策,为进一步发展壮大我市蛋鸡产业提供智力支持和指导依据。

1 武汉市蛋鸡养殖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饲料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养殖成本大大提高

对于养殖业来说,饲料价格的持续上涨,导致养殖成本大大提高。据有关资料显示,2012年国内豆粕价格持续上涨,由年初的3 300元/t大幅上涨至4 100元/t,特别是5~6月,豆粕价格更是飙升到了4 400元/t。而作为饲料的另一个主要成分的玉米,也居高不下,目前全国玉米市场价格走势仍一路攀升,12月底全国玉米平均价格为2 200元/t,在5至6月份更是一路攀升,价格到了2 500元/t。而此时的蛋价却是一路走低,价格到了2.9~3.0元/斤,按照料蛋比2.5:1计算,养殖户为亏本经营。蛋价自5月份开始才逐步回暖,过程比较漫长,从3.4元逐步到目前的4.4元。饲料价格高涨,蛋市低迷,养殖风险增加,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1.2 养殖户主不能准确把握市场变化情况,未来市场趋势难以预测

从2012年最新的统计数据来看,武汉市蛋鸡养殖户1 764户,其中1万只以下的养殖户为1 286户,占规模养殖的73%,1万只以上50万只以下的478户,占规模养殖的27%。2012年分别在新洲、黄陂新建一个50万和100万只大型规模养殖场,预计将在2013年投产。可见,武汉市蛋鸡养殖行业分散、多点养殖较多、大型养殖较少,2 000~9 999只的养殖户达到1 000多户,没有形成有效的大型养殖规模。同时,饲料商、鸡雏商、购蛋商、养殖户之间各个环节都属独立存在,并没有形成产销统一模式。散户养殖的风险就是养殖户对价格变化没有决定权,同时价格高涨时,散户一哄而上,价格低迷时,又改变不了市场,只能“不得不卖”,有时还会出现盲目的跟风,进而在销售环节,无法有效控制风险。而2013年市场大起大落变化情况,使养殖户很难预测到未来市场的变化情况,所以养殖户心理比较迷茫,降低养殖积极性。

1.3 政府没有有效的调控政策指导蛋鸡养殖

近年来,全国物价整体水平都有所上涨,在其他行业,政府都出台一些相关政策,来调控物价上涨,如猪肉价格、粮食等,而作为连续几个月的鸡蛋价格低迷,政府并没有相关调控政策来指导,对于目前的养殖户来说,缺少有效的行业信息指导,很难把握未来的市场变化。

1.4 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还不健全

武汉市仅有2个新城区有畜牧技术推广站,从事公益性管理服务活动,其他区都是职能重叠,没有专业服务养殖业的科技服务队伍和专门的服务团队带领养殖业主科学健康养殖。

2 剖析问题产生的根源

2.1 盲目跟风

一些小规模养殖者没有经过市场调研,见他人获利就盲目跟风,造成你养我也养的现象,因此,很多时候会导致市场平衡失调。由于小规模养殖者资金上都有一定的困难,养殖经验不丰富,购货渠道不能统一,通常抵挡不了市场风险。

2.2 防疫意识不强

近些年,大多数规模养鸡户经过畜牧行政主管部门的广泛宣传与服务,逐步提高了养殖户的素质,防疫意识不断加强,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但也有些家庭式养鸡,养殖人员进入生产区不经过严格的消毒,特别是有的大型养殖场,消毒池形同虚设,净道污道未能严格分开,给防疫工作造成影响。

2.3 管理不规范

养殖户对所饲养的蛋鸡没有建立规范的养殖档案,未能严格生产登记,对家禽及其产品溯源有一定难度。不符合现代规模化、标准化养鸡要求。

3 武汉市蛋鸡养殖产业发展对策

3.1 加强蛋鸡规模化养殖力度,实现蛋鸡养殖产业化

要想使蛋鸡养殖业实现产业化发展,养殖大户、养殖合作社或者合作联合社要起到很好的作用,以大户或养殖合作社为主要牵头,将饲料商、鸡雏商、购蛋商、养殖户进行有效的合作整合或是形成公司带动农户形式,对于当地的蛋鸡养殖形成规模化、规范化、集约化,实现产销一条龙模式。这样可以减少散户养殖的风险,同时还可以加速行业的发展。

3.2 加强有效的行业信息指导

对于养殖户来说,有效的行业信息指导非常重要,如果能够利用武汉市的“12316三农服务热线”向全市的养殖户准确的信息,掌握养殖情况、产蛋情况、及市场需求情况,就能有效的规避一些市场风险。组织专家智囊团市场进行评估,比如:在投栏高峰期,很多养殖户都一拥而上,这样可能会造成将来进产蛋高峰时蛋量将会增加,有经验的养殖户就会根据当地乃至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养殖情况,错开投栏高峰期,这样就不会造成集中上市,有效避开上市高峰。科学有效地加强行业信息指导,通过专业信息的与分析,有效的指导蛋鸡养殖户,指导期合理的安排生产,规避风险,克服蛋鸡养殖中出现的供大于求,或是集中出栏现象,避免“冷热病”、“一头沉”现象发生。

3.3 政府要实施养殖鼓励政策

蛋鸡养殖作为农民主要致富增收的手段,鸡蛋更是武汉市菜蓝子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广大市民日常饮食中不可缺少的性价比高的营养品。养殖投入不高,被更多农户所看好,但是我国散户养殖较多,承受风险能力有限,而市场又变化多端,所以政府应该实施一些鼓励政策,提高农民的养殖积极性,如养殖保险、资金鼓励、养殖用地等方面给予扶持与帮助。

3.4 加强对饲料价格的稳定

从宏观上来看,饲料价格的上涨,主要依赖于国家对其的调控作用,保持饲料价格合理变化。饲料价格的上涨,养殖户只能静观其变。但是养殖户可在饲料价格较低时,适当库存一些饲料,这样就可以降低一些投入成本,同时多学习一些科学的养殖知识,根据季节、市场变化有调控的进行养殖,合理控制养殖成本。

3.5 加强疫病监测与养殖档案管理

做好新城疫(ND)、高致病性禽流感(AI)、白血病(AL)和传染性支气管炎(IB)等常见疾病监测与预警,加强疫病防控,做好养殖档案管理,如:蛋鸡引进与淘汰、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的使用登记、防疫、消毒、无害化处理记录等,使全部蛋鸡及其产品可追溯。

水产养殖业的风险范文5

【关键词】鸡蛋市场;价格波动;原因;建议

2012年春节期间,鸡蛋需求量虽然增加,但价格并未像往年一样上涨,反而下降趋势明显。截至2012年4月,鸡蛋价格已连续7个月下降。鸡蛋价格的下降对于消费者而言是有利的,但对于养殖户而言却是严重的打击,很多养殖户纷纷减少存栏量、提前淘汰蛋鸡,甚至于破产,价格的不正常波动对于行业而言会破坏市场机制,长期来看也是不利的。我国现在鸡蛋市场是完全市场经济,价格由市场供需调节。对于需求方面,即使人们追求绿色、健康、低蛋白食品风尚,但相对于往年,需求不应该也不会突然出现如此急剧的下降以至于价格下降如此猛烈。因此,对于价格连续的下跌,还需要主要从供给方面来考虑。

一、鸡蛋价格长期下降原因:

(一)由于盲目跟风增养导致存栏增加,鸡蛋供给增加

在我国居民食品消费中,鸡蛋在很大程度上是猪肉的替代品。根据河南省农业厅2011年第30周的观察,猪肉价格下降的情况下,鸡蛋需求和价格也在上涨,这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从2008年我国猪肉价格开始上涨,2010年猪肉价格增长至新高,并且价格继续上行压力很大,因而导致对鸡蛋的需求呈现刚性,这使得鸡蛋养殖户在猪肉的涨风中降低了市场风险,利润预期提升,因而很多养殖户扩大规模,又有很多新养殖户跟风增加养殖量,。

又因为蛋鸡养殖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又有很多新养殖户进入,造成供给充足。2011年夏季猪肉价格达到历史高点, 1至9月每公斤省外生猪收购价和本地生猪收购价累计涨幅分别为43.33%和43.66%,每斤猪肉价格超过16元,超过鸡肉价格一倍。而当时蛋鸡存栏规模已经形成,淘汰下的蛋鸡投入市场造成供给充足,即使在猪肉上涨超过30%的情况下鸡肉价格都没有上涨,这从侧面证实了2011年蛋鸡存栏的大幅度增加。

由于蛋鸡养殖具有周期性,在蛋鸡生长至18周时才开始产蛋,期间不停跟风补栏的蛋鸡到春节期间生产的鸡蛋扎堆入市,使得供给充足,同时,由于政府对猪肉长期实行的补助等措施,使得春节期间猪肉价格预期稳定,这也迫使鸡蛋价格下降。

(二)春节期间疫病因素

12年春节期间在香港、广东发生小规模禽流感,造成市场小规模恐慌,而南方又是我国鸡蛋高产区,南方滞销的鸡蛋北运,进入北方市场,造成市场存货量增加,使得供给大于需求,迫使价格下跌。

(三)我国鸡蛋养殖行业不成熟

现阶段我国蛋鸡养殖行业还属于粗放型养殖,进入门槛较低,一旦利润可观,养殖户跟风养殖,没有数据做指导,再加上蛋鸡有成长期,等到成熟期鸡蛋扎堆上市,很容易出现类似的价格下跌的现象。

二、针对今年春节鸡蛋贱价及蛋价频繁波动反映出的我国蛋鸡养殖业问题提出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我国鸡蛋深加工产业,加强出口竞争力,开拓国际市场

鸡蛋深加工产品可以延长产品的保质期限,使得产品能更加自如的规避市场价格波动风险,例如,在价格过低时进行产品库存,延长上市时间,在价格可观时集中出售;供给的增加还可以抑制价格的过分上涨,这无论对生产者还是消费者都有好处。

现阶段我国禽蛋农产品市场还是相对封闭的市场,国内既没有成熟的大企业出口国外农产品市场,国内市场对国外禽蛋农产品也保持封闭状态。培养我国出口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不仅仅可以解决国内产品供给渠道狭窄的问题,也是食品行业与国际接轨的必由之路。

(二)改进养殖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国内生产水平产蛋期死淘率为15%左右,蛋料比1:2.6~2.7,入舍母鸡平均产蛋量16千克;而同样的养殖品种,国外的先进水平分别是:死淘率低于8%,蛋料比1:2.2~2.3,产蛋量19千克。如果比目前的养殖水平再提高一点,那么养殖利润会更加可观,抗风险能力也会提高。

我国现阶段蛋鸡养殖还是处于经验养殖阶段,广大养殖户往往追求多养殖,忽视养殖密度对蛋鸡的影响,往往由于养殖密度过大造成死淘率过高,增加了养殖成本,本身散养养殖户抗风险能力就较弱,成本的提高使得养殖户更加脆弱。

(三)农业生产制度创新,建设公开信息体系

对于我国现阶段禽蛋养殖行业,还没有真正的合作组织和信息交流组织。政府对于合作社之类的组织没有实质性的扶植政策,农民自行成立合作组织像成立公司一样艰难,对于贷款等生产环节明显处于劣势。而由于单个农民议价能力弱并且缺乏市场信息,所以他们从产业链中分享到的租金较低。这就要求政府在农村推动农业组织创新,提高农业领域的组织化规模经营程度,增加农产品市场信息等公共品的供给,建立健全市场协调机制,以提高农民在市场上的谈判与议价能力。

另外,我国统计很多都是事后统计,并且统计手段和数据真实性都很难保证,广大养殖户很难获得市场行业信息,不能提前做好生产调整准备,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价格波动更加频繁,波动更大。这就要求政府在公开信息披露和农业统计上做出相应的改进,给养殖户和市场充分的准确数据以指导生产。

(四)政府实行重点补贴,建设禽蛋储备体系

近年来,国家对生猪产销实行了饲料粮差价补贴、计划内调拨生猪价外补贴、炼油补贴和生猪储备费用补贴。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对扶持生产、稳定市场和强化行业管理都起了很大作用。对于生猪行业如此,那么对于禽蛋养殖行业也可以借鉴。禽蛋产品在我国现代居民日常生活中已经占有很大比重,而此行业频繁的价格波动

(五)加强金融体系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由于禽蛋养殖行业进入相对容易,又属于高风险行业,获得的避险渠道太狭窄,整体抗风险能力很弱,所以在金融支持方面可获得的支持很少,这反过来又造成农户面临的市场风险很大,市场的淘汰使得养殖业供给方频繁处于变动中,进而使供给和价格波动频繁。

养殖户是农产品市场中不可缺少的参与者,又属于市场中的弱者,对养殖户进行必要的财政金融扶持不仅可以培育大型集约型养殖企业,增强行业抗风险能力,长期来看也会有益于消费者和市场。

参考文献:

[1]张兵,左平贵,许国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经营绩效的影响因素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9(19).

[2]王思舒,郑适,周松.我国猪肉价格传导机制的非对称性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2010(6).

[3]熊彩云.美国家禽鸡蛋业和肉猪业垂直协作方式的比较分析[J].世界农业,2004(9).

[4]李哲敏,许世卫,董晓霞,李干琼,刘宏,王玉庭.中国禽蛋产业链短期市场价格传导机制[J].中国农业科学,2010,43(23).

作者简介:

水产养殖业的风险范文6

一、基本情况

(一)近年饲料价格上涨情况

据调查统计:2007年6月份饲料价格2.1元/公斤,比2003年同期上涨了0.8元/公斤,涨幅达61.54%,其中饲用玉米价格由2003年6月份的0.7元/公斤上涨到2007年同期的1.4元/公斤,增长了1倍(见表1)。

饲料价格的上涨使得喂养单头奶牛的饲草成本增加。通过对单头奶牛平均日产奶量18公斤,以产奶期内(270天)日消费饲料11公斤和休奶期(90天)日消费饲料4.5公斤及全年日均饲草费2元为例测算,分析历年喂养单头奶牛饲草成本变化趋势(见表2)。

通过测算,在奶牛业发展初期,一头奶牛年喂养饲草成本从2003年的5108元提高到了2007年的7808元,增加了2700元,增幅达52.86%。

(二)全市奶牛业发展状况

2002年以来.包头市委、市政府依托“伊利”、“蒙牛”两大龙头企业,不断加快农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在“奶业富民”工程的带动下,全市奶业得到迅速发展。截至2007年6月末,全市奶牛存栏47万头(其中进口奶牛1.6万头),比2003年(21.3万头)增加了25.7万头。增长1.21倍。目前全市6个旗县除白云外,均涉及奶牛养殖,其中土右旗、固阳县、达茂旗地区比较集中,占全市奶牛总数的56.28%。

(三)奶牛养殖业以农村信用社收入资金为主,其贷款与额、收回及风险情况

通过调查。2007年6月末.全市农信社奶牛贷款余额达54384万元,奶牛贷款余额占农信社全部贷款余额的12.65%,其中已形成奶牛风险贷款余额45370万元,占奶牛贷款余额达83.43%。农信社奶牛贷款基本属于信用贷款,在联保贷款中各担保户也均涉有奶牛贷款,在办理抵押贷款时,农户的抵押物基本上是农用住房,多属无效抵押。由于近年来奶牛效益滑坡,农户收入减少,导致农户还贷积极性低,农信社承担着较大的信用风险。截至2007年6月末,农信社奶牛贷款回收率仅为34.73%,远远低于其全部贷款回收率79.03%的水平,奶牛养殖户贷款归还不积极,农信社奶牛养殖贷款信用风险突出(见表3)。

二、饲料价格上涨对奶牛养殖的影响分析

(一)对农牧民的收益影响

近年来,原奶收购价涨幅远远低于饲料价格上涨幅度。调查统计.全市2007年6月份饲料价格2.1元/公斤,比2003年同期上涨了0.8元/公斤,涨幅达61.5496,而原奶收购价仅从2003年1.6元/公斤增加到2007年1.76元/每公斤,涨幅10%,原奶收购价涨幅远远低于饲料价格上涨幅度,入不敷出,出现亏损,严重挫伤了奶户的养殖积极性,导致90%的贷款养殖户出售、宰杀奶牛。

通过对一头产奶期平均日产18公斤奶牛测算养殖收益情况,分析历年奶牛养殖变化趋(如表4:牛犊收益为公母平均数)。

根据测算表,一头产奶期平均日产18公斤的奶牛。在2003年的养殖成本扣除利息为6098元,收入为10726元,年收益达3393元.养殖户的养殖收益较为可观。从2004年由于奶牛养殖规模的扩大。导致饲料供应紧张,价格上涨。奶牛养殖成本扣除利息后增加到7250元,年收益仅为707元,处于可维持饲养阶段;进入2005年,牛奶供过于求.奶业公司拒收次数增加,加之饲料上涨,牛价的大幅下跌,奶牛养殖户收益锐减,年收益到了2007年亏损已达1150元,养殖户亏损严重已成趋势,增收无望。

(二)对奶牛养殖贷款回收的影响

在牛奶加工领域缺乏竞争、企业生产能力有限,奶源供大于求的形势下,奶牛存栏仍在大幅增加,饲养成本不断上涨,导致奶牛价格严重下跌,奶牛价格已由2003年每头15000元,降为目前的3500元。在牛价下跌、饲料上涨的双重压力下。养殖户积极性受挫。农户偷卖贷款奶牛、拒绝继续饲养奶牛现象在各旗、县时有发生。截至2007年6月末,全市奶牛贷款中已形成贷款欠患37639.51万元,已有18528.13万元的奶牛贷款收回无望或形成损失,贷款风险激增。

(三)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在政府的相继扶持与引导下,通过发展特种养殖业经营从局部转入全面推进,以促动农牧业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全市种植业产值从2003年占农林牧业总产值比重的52.27%,降到了2006年的42.35%.牧业产值从2003年占农林牧业总产值比重的42.35%,增加到了2006年的54.4%,全面推进了产业升级。

我市农牧业产业化近年来虽取得长足发展,但在奶牛养殖业发展方式和发展速度上却违反了经济规律和市场法则。从2002年起在政府鼓励下,信用社贷款支持下,导致奶牛发展速度的盲目、冒进,信贷资金在短期内对同一产业的过度投入和贷款管理的偏松助长了奶牛养殖业的一哄而起,而养殖户缺乏对自身经济承受力、养殖水平、市场前景等深入了解,盲目扩大规模,奶牛养殖效益逐年下降,造成目前养殖负担加重,还款困难,农信社奶牛贷款风险激增。部分养殖户由于受债务重压,看不到希望而产生逃废债思想或依赖政府废债思想.采取卖奶牛、外逃、冒名售奶等手段逃避还债。这些现象势必影响到调整优化农村牧区经济结构的进程。

三、对策建议

(一)尽快组建奶牛养殖协会,对奶牛养殖业进行保护在政府推动下,成立“奶牛养殖协会”,通过加强奶产业信息交流,共同疏通奶业上下游良性发展的道路,形成奶业生产销售可持续发展的完整的产业链条。奶牛养殖协会要在饲料价格、牛奶收购价、奶牛质量、牛奶收购质量标准、购销数量等方面指导养殖户与政府、收购企业协调和签订统一的协议,以形成对奶牛养殖业保护;另外,“奶牛养殖协会”首要职责是通过市场调查,对奶牛养殖户进行总体规划,规模控制,防止出现由于各自为阵、盲目扩张而引发的供过于求局。“奶牛养殖协会”还可聘请养殖技术人员对奶牛养殖进行技术指导,定期为农牧民讲解奶牛养殖、良种繁育、防疫知识,标准化饲养、机械化挤奶、草原改良、人工种草、青贮生产、饲料加工以及先进实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奶牛养殖的科技含量。

(二)重新定位和调整改府在奶牛养殖业的职能,变政府主导为政府引导,强化服务协调功能,建立政府的正向激励机制

一是政府应建立长效发展机制,对奶源基地建设应当统筹规划、完善服务体系。应及时调整奶牛养殖格局,对奶牛进行集中饲养,让有经验、有实力的专业养殖人员进行规模养殖,对不适宜养殖的农户劝其退出,由政府或“风险基金会”给予适当补偿;另外通过成立奶牛养殖公司,使现有养殖户以牛入股的方式渐渐改变现状,可将剩余劳动力参与雇佣养殖或外出劳务,延长产业链条,使奶牛养殖业向科学化、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在提高奶牛养殖水平,并且降低养殖户损失的同时,降低农信社的损失。二是建立健全奶牛饲草料生产供应体系,保障优质饲草料的充足供应。由市饲料办牵头组织筹建,由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养殖户组成的饲料协会,实现饲料生产销售各环节的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信息共享,保障优质饲草料价格的平稳和充足供应。三是进一步强化奶牛养殖风险基金会工作。把工作重点放在旗县,市里只成立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各旗县风险基金会,同时要修改现行章程、降低风险基金会管理成本,适当放宽理赔范围,扩大入会率,规避农户养殖风险。四是建立和完善奶牛养殖业保险保障制度。通过参与建立和促进建立奶牛养殖业保险机构,组织农户、农村信用社、保险公司进行协商,开办奶牛养殖保险业务,在农户贷款时向保险公司投保,发挥其在防止自然灾害方面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同时农村信用社的贷款损失也能得到一定的补偿。

(三)农村信用社要加大奶牛贷款管理清收力度,确保奶牛资款到期收回,积极消除信贷风险隐患

水产养殖业的风险范文7

一、组织领导

成立以区海洋与渔业局分管副局长为组长,局相关科室(单位)和各相关街道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为成员的水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次活动的组织实施。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统一领导、属地负责、部门监管、各方联动、社会参与”的总体要求,围绕社会关心的重点、媒体关注的热点、部门监管的难点问题,深入排查水产品质量安全重大隐患和薄弱环节。坚持隐患排查与日常监管、治理整顿和风险监测的有机结合,及时发现隐患苗头,主动防范、及早介入,积极营造良好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环境,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目标任务

本次活动以自查为主,各街道和监管部门按照“属地管理与分级治理相结合”,以“属地管理为主”和“主管负责”的原则,在各自辖区内深入排查整治水产品质量安全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抓好“产地环境、渔用投入品、生产过程”三个环节,及时发现和整治质量安全风险隐患,从源头上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探索建立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和监管的长效机制。具体目标是:

省级以上水产良种场、健康养殖示范场、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等水产品养殖生产企业100%建立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

规模以上养殖水产单位的执法监管率达到100%;

养殖生产100%纳入网格化监督管理;

全区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样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

对养殖生产中违法使用禁用渔药和海上捕捞生产渔船违规使用保鲜剂、防腐剂等非食用物质保存渔获物的查处率达到100%。

四、隐患分级

根据食品安全隐患发生事故风险大小和可能危害程度,将其分为Ⅰ、Ⅱ、Ⅲ、Ⅳ级。

Ⅰ级隐患:存在的隐患问题严重,可能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风险极高,危害涉及面很广,有可能发生较大食品安全事故,甚至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需要立即消除的;

Ⅱ级隐患:存在的隐患较多、较明显,可能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风险较高,危害涉及面较广,有可能发生较大或一般食品安全事故,需要立即着手整改的;

Ⅲ级隐患:存在的隐患较少,可能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风险一般,危害涉及面较小,有可能发生一般食品安全事故,需要限期整改的;

Ⅳ级隐患:仅存在个别、不明显的隐患,可能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风险较低,危害不明显,需要提出改进措施,并督促其落实的。

五、工作重点

(一)养殖生产环节:规模以上水产养殖生产单位苗种生产许可证与养殖证持证情况,是否按照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养殖生产证规定的种类、范围进行水产苗种与养殖生产,是否建立完善的生产记录、用药记录、销售记录等水产档案,是否存放、使用、滥用不规范、不合格、禁用投入品和禁用渔药;个体水产养殖生产业户是否使用、滥用不规范、不合格、禁用投入品和禁用渔药。

(二)捕捞生产环节:是否存放、使用、滥用保鲜剂、防腐剂等非食用物质保存渔获物。

六、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

1、各相关街道根据统一部署,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明确目标要求、工作内容、排查范围和时间进度等,确保排查整治工作扎实开展、有序推进。

2、各相关街道对辖区水产养殖生产业户进行排查摸底,建立监管档案,于2月28日前将《水产养殖生产业户登记表》(附件2)报送至区海洋与渔业局执法大队备案。

(二)组织实施阶段

1、日常检查。各相关街道根据辖区内水产品养殖生产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网格化监督检查,检查频率每月不少于一次;区海洋与渔业局对规模以上水产养殖单位进行执法检查,检查频率每2个月不少于一次,检查结果通过“智能食安”系统终端上报。

2、抽样检测。各相关街道配合区海洋与渔业局组织开展2013年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样检测,依法查处水产养殖单位使用禁用渔药行为,进一步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3、治理整改。坚持边查边改,整治处罚相结合,将治理整改工作贯穿于日常检查的全过程。区海洋与渔业局联合相关街道对“智能食安”系统内每月检查不合格的水产养殖单位和抽样检测中发现问题的水产养殖单位进行整改和处罚,坚决防止重大水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发生,处理结果按规定时限上报至系统。

(三)总结检查阶段

各相关单位对此次水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分析汇总,研究改进意见,建立长效机制,并于12月15日前将工作总结报送区海洋与渔业局执法大队。

七、工作要求

(一)认真履行职能,确保工作到位。按照区政府统一部署,认真履行食品质量安全属地化监管和部门分工负责的监管责任,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落实到位。

(二)加强宣传引导,优化生产环境。做好水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在开展排查整治的同时发放《水产品质量安全法制服务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93号)》,依法规范水产养殖生产行为,进一步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法制意识。

水产养殖业的风险范文8

近年来,国务院决定开展政策性“三农”保险工作,这是党和政府继减免农业税与各项农业补贴政策以后,出台的又一项重大支农惠农政策。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专题研究,专门部署,充分体现了对“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农业部门迅速行动,积极配合。目前我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明显。有关工作情况如下。

一、开展农业保险的基本情况

一是精心部署,全面推进能繁母猪保险工作。去年,中央决定在我省开展能繁母猪保险试点,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2007年8月13日,省长办公会专题研究了能繁母猪保险工作。根据省长办公会议纪要,我厅会同财政、保监局等部门,成立工作协调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我厅还组织相关专家,多次深入试点县市,听取基层部门和养猪大户的意见和建议,研究制定了《关于开展能繁母猪保险工作的实施意见》。农业部门作为牵头单位,负责能繁母猪保险工作的协调组织及防疫与技术鉴定工作。各级畜牧兽医部门积极加强与财政、保险部门的沟通协作,认真提供能繁母猪存量、防疫、免疫、灾害疾病死亡等情况,协助保险机构做好鉴定、标识、理赔工作,协助推进能繁母猪保险工作。

能繁母猪每头保险金额1000元,保费60元,费率6%。其中中央补贴30元,省财政补贴18元,农户承担12元。在各级农业、畜牧、财政部门和人保财险、中华联合保险公司的共同努力下,全省基本上做到了能保尽保。截止今年10月31日,全省所有县、市、区都完成了能繁母猪保险工作,共有1773999头能繁母猪参保。按照保险政策,中央财政补贴资金5322万元和省级财政补贴资金3193万元,已全部到位。此期间,全省参保能繁母猪共死亡75271头,保险公司全额理赔7529万元。通过能繁母猪保险,养殖户增强了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了养猪的积极性。养殖户纷纷表示,党的惠农政策真正落到了实处。

二是提前准备,认真做好水稻保险试点工作。今年初,财政部决定将我省纳入水稻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为了搞好这项工作,我厅会同财政厅、保监局、人保财险、中华联合等保险公司,迅速邀请武汉、监利、枣阳、京山等县市以及大型种业公司和部分种植业大户,就水稻保险的保险金额、保险费率、保险责任、运作方式、理赔标准等内容进行了研究和磋商,进一步修改完善了我省水稻实施方案。还会同有关部门,对各地水稻等品种的参保意愿进行了调查摸底,及时汇总上报全省意向性参保水稻面积,协助做好基础性工作,会同省财政厅、*保监局制定下发了《关于做好全省水稻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出台了水稻保险试点实施方案。

水稻保险,每亩每茬保险金额200元,保费14元,费率6%。其中:农民承担25%,计3.5元/亩。县级财政补贴15%,计2.1元/亩。省级财政补贴25%,计3.5元/亩。中央财政补贴35%,计4.9元/亩。据统计,目前全省应保水稻面积为3289万亩,已承保面积为2533万亩,承保率为82%。已受理损失报案3万余件,保险公司支付赔款1.5亿元。

三是迅速行动,大力推进奶牛保险试点工作。我省奶牛数量不多,但发展速度很快,根据我省积极的申报态度和扎实的基础工作状况,财政部同意我省开展政策性奶牛保险试点工作。对此,我厅行动迅速。一是加强调查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在反复征求奶牛养殖业大户、规模化养殖场、畜牧主管部门意见的基础上,会同省财政等部门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出台了关于开展奶牛保险工作的通知,拟定了奶牛保险工作实施方案,为保险工作的正常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二是加强部门配合,建立协作机制。省级畜牧部门成立了奶牛保险工作专班,并与省保监局、省财政厅、中华联合、人保财险等多个部门一起,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为强化沟通、协商,及时解决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三是勇于承担责任,开展基础性工作。为了规避饲养户的道德风险,各地畜牧部门对参保的每头奶牛佩戴了专用的识别标志,每县配备了1-2名专职畜牧兽医人员,协助保险公司,参与宣传投保、勘验和理赔工作,还广泛动员各地奶业合作组织,积极开展奶牛保险试点工作。

目前,我省每头奶牛保险金额6000元,保费360元,费率6%。其中中央补贴108元,省财政补贴108元,县财政补贴72元,农户承担72元。截止今年10月31日,全省共有29739头奶牛投保,中央财政补贴资金321万元已全部补贴到位,省级财政补贴资金已安排预算,正在核实中。据统计,此期间参保奶牛死亡776头,保险公司全额理赔444万元。武汉市东西湖区每年正常死亡奶牛都在400多头,以前没有任何补偿,今年参保后都获得了保险公司全额赔偿,参保养殖户非常高兴,实实在在的利益调动了更多的奶牛养殖户参加保险的积极性。

四是深入调研,积极谋划水产养殖业政策性保险工作。自然灾害是直接影响渔业生产和渔民增收的最直接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渔业与农业中其他行业相比,养殖风险更高,灾害更重。据统计,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渔业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60亿元。渔业风险还直接威胁到渔民的生命安全,一旦遭灾,往往船毁人亡、家庭破碎,严重影响渔区社会稳定。在今年罕见的雪灾中遭受重创的农业,保险赔付仅有0.35亿元。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渔业,仅水产养殖受灾直接经济损失就达68亿元,其中*省水产养殖业受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亿元,但渔业保险赔付为零。

正是由于渔业风险大,渔业保险也充满风险,成为商业保险公司不愿碰的“烫手山芋”,市场呈现“真空地带”。一些商业保险公司对渔业保险“望而却步”,是由于“吃苦在先”。资料显示,从1984年至1994年10年间,全国各保险公司共收取1.14亿元渔船保险费,结果赔付了1.14亿元。以人保公司为例,在1993年之前作了10年渔业保险,基本亏损。

渔业保险的业务相对其他保险更为复杂:保险费率难以厘定,损失难于评估,理赔难度大,更易出现逆选择和道德风险等。其中最易理解的是,成本高风险大,保险公司要做,费率就很高。费率高,老百姓保不起;费率低,又缺乏分保制度,风险集中在保险公司,致使它赔不起。基于渔业“靠天吃饭”的特性与*开展渔业保险缺失的现状,要真正切实的为*渔民系上"保险带",探索建立水产养殖灾害政策性保险机制十分必要,对此,省水产局正在组织相关专家进行深入调研,以提供政策性建议,各级水产部门也在围绕水产养殖业保险开展基础性工作(初步建议如后)。

二、农业保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政策性保险主体是广大分散农户,承保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面临的风险种类多,既有风灾水灾,又有虫害疫病,一旦出现风险,造成的损失点多面广损失大,同时,农业风险责任也很难确定,在推进农业保险的过程中,我省出现“四难”现象:

一是投保组织工作难。目前,全省农业投保对象主要是广大的农户,从数量上看,全省有1100多万农户,从遍布区域看,广大农户分散在18.5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既有湖区平原,也有山区丘陵,参保对象非常特殊。同时,农业政策性保险也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由于农户观念陈旧、有关部门宣传滞后、加上目前经营规模较小、农业比较效益不高、保险示范引导不够等等多重原因,农民参保的意愿还不强,认识还不到位,因此,给基层投保组织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是道德风险控制难。种养殖业保险的标的是具有生命活力的动植物,出险影响因素较多,主体因素难以判断,加上农户和保险公司之间信息不对称(部分保险公司在乡镇还没有实现网点全覆盖),增加了预防道德风险的难度。特别是当农产品、畜产品价格偏低,比较效益较差时,农户很容易出现有灾不救,牲畜有病不治等情况,其目的就是想套取保险资金,这样往往容易造成保险公司经营难以为继。

三是查勘定损理赔难。农业生产风险发生极度不规律,同一种作物、同一种牲畜在不同的区域可能遭受的灾害损失会不同,即使在同一区域不同的农户之间,可能遭受的灾害损失也会不同,尤其是我省地处南北过渡地带,九省通衢,迁飞性、流行性病害发生频率更高。农业灾害查勘定损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比如水稻灾害就有虫害、病害、风灾、雹灾、水灾、高温热害、低温冻害等多种,同样是虫害,又有稻飞虱、稻种卷叶螟、纹枯病等多种,确定灾源非常困难,同时,对于损失程度分析也非常困难,比如水稻减产,就涉及到抽样检验、样本分析、常年产量评估、不同品种水稻单产理论与实际产量等多种因素。又如,奶牛死亡后,病因的检查需要专业的兽医和专门的检查设备,往往要到武汉等地的检测中心,费时费力费钱。保险公司不可能具备这方面的技术力量,相关部门可能高估,保险部门可能低估,如何做到客观公正,非常困难。同时,由于农户居住分散,加上外出打工等,保险公司上门理赔也比较艰难。

四是农业灾害预防难。农业既要承受经济风险,也要承担自然风险,在自然风险中,灾害源非常广泛,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对于保险业经营非常有利,但保险公司无力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只有依靠农户,依靠农业中介服务组织,依靠农业系统,依靠当地党委、政府,农业灾害的易发性与保险公司化灾能力的不足性,导致农业灾害防治的非可控性,加上农村劳动力转移、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农业中介服务组织成长滞后等,增加了农业灾害预防难度。

三、进一步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几点建议

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国家支农惠农的又一重要举措,为进一步推进全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把好政策落实好、执行好,促进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我们建议:

1、进一步提高现行农业保险试点品种的补助标准,水稻保额建议由原来的200元/亩提高到300元/亩以上,奶牛保额由原来的6000元/头提高到8000元/头以上,能繁殖母猪保额由现行的1000元/头提高到1500元/头。

2、进一步扩大农业保险试点品种范围,种植业方面:将我省其他优势农作物纳入保险试点范围,如柑橘、油菜、棉花、小麦、玉米等。畜牧业方面:增设出栏肥猪的保险险种,对我省5000只以上的父母代种禽场,开展种禽保险试点。为了促进全省养羊业的发展,凡与羊业专业合作社签订了养殖合同的农户尝试开展能繁母羊的保险。目前中华联合已在罗田开展了试点工作,反响较好。水产方面:以开展渔业精养鱼池和网箱养殖政策性财产保险为主,渔民人身安全商业性保险为辅。并建议率先从26个水产大县起步开展渔业养殖政策性保险联保互保试点。保额标准比较复杂,要成立专班进行研究,保费应控制在5%以内,各级财政承担50%—80%。

3、尽快出台支持农业保险发展的配套政策。一是将应由省级财政承担的政策性农作物保费补贴资金纳入当年度的省级财政预算。二是确定市县二级财政对农业保险保费的补贴比例,我们建议市级财政补贴5%,县级财政补贴10%。三是要求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承担农业保险保费补贴10%,并允许其列入成本核算,尽量减少农民交费额度。

4、进一步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农民了解政策、熟悉政策、理解并主动响应政策,只有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农业保险工作才能更加健康、持续地发展。

5、丰富农业保险主体。加快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及种养殖业大户,突出这些主体的参保地位,提高农业保险的组织化程度,这是农业保险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农业保险业务水平,更好地开拓农村保险市场的现实选择。

水产养殖业的风险范文9

河蟹是一种季节性很强的水产品,且其消费市场以国内为主,出口份额较少,存在的生产、质量和市场风险不容忽视,必须加强河蟹养殖风险的警示。

一是生产风险加大 蟹种供不应求,使用来源不明的扣蟹的可能性增加, 外购长途运输给蟹种会带来一定的损失,外来病害带入的机会增多,虽然养殖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但出现的种苗质量差异、上市规格大小、病害发生几率等方面都会给养殖者带来一定的风险。

二是质量风险加大 河蟹进入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带动了河蟹各类优质品牌的培育成长,河蟹市场的认知度不断提升,河蟹市场的选择空间逐步拓展,市场消费群体也由酒店、喜宴及高档礼品转向了千家万户的家庭餐桌,河蟹质量安全和营养品质已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生产投入品、生产经营、加工生产、监控追溯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技术规程标准、网络媒体热点等都会带来很大程度的风险。

三是市场风险加大 江苏、安徽、湖北、江西、辽宁等地大力发展鱼虾蟹养殖,河蟹养殖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提高,大规格优质河蟹的比重不断上升,市场供应量也逐年增加。在销售市场价格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河蟹市场价格波动变数增多,在宏观经济环境趋紧大背景下,面临渔业生产的周期性、季节性变化以及消费者对水产品消费需求等都影响着河蟹价格。

因此,河蟹产业的发展需要牢固树立风险意识,要以转型升级为目标,坚持质量优先理念,创新生态发展模式,强基础增效益,强主体增活力,着力抓突破、求实效。一是推广生态养殖模式。进一步优化养殖模式,扩大虾蟹、蟹鳜、虾蟹鳜、虾蟹常规鱼混养面积,大力推广微孔增氧技术,不断提升生态河蟹健康养殖效益。二是加快科技示范应用。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渔业生产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学习掌握渔业新技术、新成果、新信息,实现“学科技、用科技、促双增”。三是构建产销流通一体。推进以河蟹为重点的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加大河蟹特色品牌产品和河蟹特有文化的宣传和推介力度,推进与养殖户的产加销联结一体化流通,健全市场服务配套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