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语文的文学常识大全集锦9篇

时间:2023-09-22 15:33:04

语文的文学常识大全

语文的文学常识大全范文1

1.1渗透性特点

当学生学完一节语文课后,这节课中所讲的语文知识会渗透到学生的大脑中,进而激发学生想象力和思考能力,再加上学生学习的语文知识主要是通过学习优秀文章逐渐形成的,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性能,运用语文知识可以发散学生思维,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思维的渗透性特点,不断引导学生对自身所学的知识点进行文学上的再创造,让学生可以真正体验到语文教学的魅力,进一步促进学生进行文学创作。

1.2广泛性特点

由于思维空间具有无限性特点,所以就导致学生在进行语文知识学习时,会出现多种多样的思维层面。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语文本身这一学科广泛性的特点,不断引导高中学生通过自身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来挖掘语文知识本身的深层价值。此外,语文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找准自身定位,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

1.3交流性特点

语文思维教学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其交流性是非常强的,语文这门学科是我国的基础学科,因此对语文这门学科的学习也就成为当前教育教学中的重点。语文这门学科的交流方式主要有语言和文字交流两种形式,语文教师可以利用语文思维交流性的特点,进一步引导学生开拓思维。

2高中语文思维培养现状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国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也发生了极大变化。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一方面要改进传统的教学观念,去掉其中不合理的及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内容,通过不断完善而衍生出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模式,运用这种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思维。但是从我国的高中教育教学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在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一些高中教师无法有效适应,很多只是被动地执行教学方案,这也是导致教师整体教学水平低的主要因素。从目前来看,高中语文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不统一。高中教师对教学理念的理解还是比较深刻的,但是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却没有很好地运用理论知识,教师将语文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能力相对欠缺。第二,过于注重教学形式。在我国的教育教学中,教学形式非常多样,不管是采用哪种教学形式,其目的都是希望可以真正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但是很多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为了追求形式的新颖,刻意改变07教学形式,虽然有时课堂形式的改变会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最终的教学效果却没有想象中的好。还有的教师为了追求教学形式,所讲解的知识点很多都是与教材内容相脱离的。教师要明确一点,教学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也就是说教师要将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保证二者的协调统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校的综合水平,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率。第三,没有将学生的独立思考放在重要位置。从我国教育领域新课程改革实施后,教师往往在提出一个问题后,就开始让学生进行讨论,其实这种教学方法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因为通过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方法中只是在单纯地大声说话,而且大部分讨论的内容与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太大相关性。如果长时间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将会逐渐丧失,试想学生都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那么想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就是天方夜谭。

3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3.1丰富语文教学的方式和内容

我们都是从传统教学模式中成长起来的,传统的教学模式相对比较死板,教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记笔记,整个教学过程非常枯燥,长时间使用这种教学模式,学生非常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使其无法主动投入到语文学习中。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及学生的个性特点,在课堂中设计一些相对比较新颖的、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由于语文思维的无限性特点,语文教师不能全盘否认学生的回答,要不断引导学生向着正确的方向思考,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思维,这也是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主要途径。

3.2积极进行语文教学方面的研究

我国的高中教育教学是整个教育教学中课业负担最重的阶段,身处这一阶段的学生,自身的学习压力肯定是非常大的,这一压力的产生也会导致学生的语文思维受到限制,因此也对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要求语文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思维方面的培养。注重语文思维培养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可以真正参与到语文教学中,让学生可以在积累知识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语文思维能力。

3.3注重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深度

在语文教学中,对语文思维的深度要求也是非常高的。深度认识主要是让学生对语文思维能够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高中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对学生的思考方式及分析语文知识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不断指导学生全面理解语文教学中的知识点,充分理解文章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次含义,准确发现事物本质。此外,还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培养学生语文思维的深度。同时,由于语文思维的广度性特征,在高中语文学习中,语文教师还要不断延伸语文教学的广度,可以让学生多读一些课外读物,只有多阅读才能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沉淀语文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4结语

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对高中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科研中,不断尝试新的语文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为主,提升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此外,还要不断深入语文学习的知识层面,只有做好全方位的语文教学工作,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

作者:赵伟 单位:哈尔滨市第一中学校

参考文献:

[1]赵亮.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C]//语文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2009.

[2]陈秀玲.语文教学与创新思维的培养[C]//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6.

[3]漆仲权.语文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C]//第四届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一).2004.

[4]高永义.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C]//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2007.

[5]孙和平.浅谈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C]//第四届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三).2004.

[6]水卫国.逆向、侧向、多向———论作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C]//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写作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2006.

[7]孙德寿.浅谈创新思维与快乐体育[C]//甘肃省第十一届运动会论文报告会论文集.2006.

[8]斯琴格日勒.边远民族地区创新性的数学课堂教学浅析[C]//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2010.

语文的文学常识大全范文2

论文摘要:21世纪,各国在经济、政治、卫生、环保等各个方面的合作和交流越来越频繁,使得跨文化交际成为我们时代的突出特征。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机会与挑战同在,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跨文化能力的重要性,培养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敏感性。

一、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挑战

21世纪,地球已成为人类群居的村落,不同肤终·不同国家、不同语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像“村民”一样朝夕与共、息息相关地同生存、同劳动。这种变化使得外语学习的目的,外语教学的目标、方法、手段等都发生了变化。人类社会迈人了一个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的时代。现在人们可以自由地在因特网上快捷便利地交换信息。据报载,全世界互联网中85%以上的信息,是用英文的。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世界正注视着中国,中外文化的建立交流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这一切使得跨文化交际成为我们时代的突出特征。外语学习的目的,现在是作为交流的工具,为生存生活本身而学。在交际中的成功与否,除了取决于双方对中介语的应用能力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对异域文化的敏感度和容忍度,即了解对方思维习惯、认知模式、合作态度等的程度如何,当然也包括对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的了解。因此,就英语专业学习者而言,其最终的跨文化能力的高低也取决于我们对英美及西方文化的了解程度。

二、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80年代中期,我国的大学英语教育统一制定了教学大纲,全国统编了几套符合教学大纲的教材,87年开始实施四、六级考试,这些都对大面积的英语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改革开放的深人发展,中国迅速地走向世界,社会上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浙江大学1993年的调查,社会上对本科毕业生听、说、写的要求分别为67.25%、 71.11%和61.480,然而在这些方面,我们的教育却明显滞后。一方面普遍的应试教育带来了相当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传统的外语教育观还深深地束缚着我们教师的手脚。中国的学生,从小学直到大学,有的还进人博士生阶段,总共学习十多年的英语’,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查词典、记单词、分析句子结构上。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有了词汇和语法知识就可以阅读,就可以应付考试,但是,在跨文化交际时往往会出现问题。

现在学习英语的人数庞大,越来越多的人对英语感兴趣,各个高校的学生花在学英语上的时间及精力都是相当多的,学生在各种英语等级或水平考试中也屡获佳绩。但是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并未有多大改善。学生跨文化语用能力低下,语用失误频繁。传统英语学习是一种“应试性”的学习,使我们陷人了纯知识性的记忆和漫无边际的题海,造成了“高分低能”的现状,下苦功夫学习的只是能“应试”而不能应用的“英语”。

(一)调查武汉各高校,我们发现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出现的问题有:

问题1:把学习语法和词汇当作外语学习的全部。这样不但发出信息的能力很差,就连获取信息的能力也很差,综合交际能力低下。

问题2:学习方法陈旧,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受传统方块汉字学习的影响,学习外语也是一板一眼、循规蹈矩。注意力往往集中在词、句的理解上,而较少注意篇章;往往重视信息的接收,忽略信息的发出。

问题3:尽管许多高校有开设专门的文化课程,如“英美概况”“英美文化”“跨变化交际”等。这类课程直接系统地传授了英语国家的方方面面,包括历史、地理、制度、教育、生活方式、交际习俗与礼仪等文化知识。但是许多同学都不重视他们的学习,加上这些课程的考卷只是表面上的问题,并没有深人,因此大多数学生只是蜻蜓点水或者走马观花地浏览一遍而已。

问题4:综合语言能力较强,但是跨文化理解能力差,缺乏社会技能。当语言能力提高到相当的水平之后,文化障碍便更显突出。语言失误很容易得到对方的谅解,而语用失误、文化的误解往往会导致摩擦发生,甚至造成交际失败。一个外语说得很流利的人,往往背后隐藏着一种文化假象,使人误认为他同时也具有这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他的语用失误,有时令人怀疑是一种故意的言语行为,因此导致冲突发生的潜在危险性也最大。

英语专业学生对跨文化理解的重要性认识还比较低,相当一部分人凭常识、按习惯解决文化问题。然而,常识这个东西并不一定具有普遍性,它因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属于常识性的行为,换在某个外国的背景下可能成为一种不合常识的行为;在某种文化下属于很礼貌的行为,在另一种文化下可能被视为无礼;一种文化下的人怀着敬意说出的话,另一种文化下的人可能理解成是一句带侮辱性的话;拿汉语的习惯去套外语,有的时候套得对,有的时候则会套错。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它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与不同的对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如何表述一个思想,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如何说”、“不说什么”,有时候比“说什么”更加重要。仅能够运用语法上正确的外语,并不能足以与外国人打好交道。这反映了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根本没有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敏感性。

(二)通过分析调查英语专业学生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我们小组认为主要原因有:

1.缺乏对不同文化差异的了解和理解。

2.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移植到英语表达中去,俗称Chinese-English。或把中西文化等同起来,忽略了文化差异。我们往往用本族文化模式来理解和解释观察到的现象。当两种文化表达的方式和意义产生差别时,就很容易用本族文化的模式来理解、思维和表达。因而常常产生误解。

3.缺乏真实的主语。在我国,英语不是我们的第一语言,我们使用语言只限于课堂上,缺乏真的语言环境。尽管老师们告诉我们在寝室里等场所也要尽量用英语交流,但是强调不够许多同学都没有做到。由于受传统教学法一翻译法的影响,我国的课堂教学成为“填鸭式”教学,课堂教学成为教师的“一言堂”,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只是盲目的记笔记,被动地接受语言信息。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他本身应该是充满活力的,丰富多彩的。但由于没有给我们创设一种良好的愉悦的学英语的氛围,经调查多数英语专业学生感到学习英语淡而无味,从而会丧失学习英语的兴趣。

4.老师在讲解时对于英美文化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未深人进行阐释。比如老师在讲授词汇时没有挖掘词汇内部的文化因素,进行有目的地讲解。老师通常呈现给我们的都是从词典下载的词义解释,很少能将词汇所蕴涵的文化意义介绍给学生。而作为学生的我们在学习生词时也通常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所学的词汇成为一组僵化的符号,无法在真实的交际活动中加以运用。再比如在阅读学习中,老师们致力于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关注的是语音语法词汇句型和翻译等语言学习的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阅读篇章中蕴涵的文化信息。即使谈到相关文化的某些内容,通常也不是以增强我们的文化能力为目的,只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篇章本身。

三、研究结果与结论

80年代初,受国家教委的委托,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材编审委员会英语组开始着手起草高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有关基础阶段和高年级英语教学的两个大纲经教材编审委员会英语组审定通过后,于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经国家教委高教司批准后在全国实施。十多年来,这两个教学大纲在规范和指导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工作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鉴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我国高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且近十多年来的英语教学又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原有的两个大纲已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因而有必要作相应的修订。受教育部委托,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于1998年由何其苹、何兆熊、黄源深、姚乃强、吴古华、陈建平、朱永生、钟美荪、王蔷和文秋芳10位教授组成了大纲修订小组,英语组于1999年12月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送教育部高教司审批。在新大纲中提出:注重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等等。

其中对于英语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则提出了一套英语专业知识课程的培养方案:

1.文学课程:文学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授课的内容可包括:(1)文学导论;(2)英国文学概况;(3)美国文学概况;(4)文学批评。

2.语言学课程:语言学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人类语言研究的丰富成果,提高其对语言的社会、人文、经济、科技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语言意识,发展理性思维。语言学课程的开设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和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授课内容可包括:(1)语言与个性;(2)语言与心智;(3)口语与书面语;(4)语言构造;(5)语言的起源;(6)语言变迁;(7)语言习得;(8)语言与大脑;(9)世界诸语言与语言交际;(10)语言研究与语言学。

3.社会文化课程:社会文化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社会、经济、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情况及其文化传统,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和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授课内容可包括:(1)英语国家概况;(2)英国社会与文化;(3)美国社会与文化,等。

4.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情况,培养科学精神,并熟悉常用的科技词汇。相关知识课程可以包括:(1)战后世界政治与经济;(2)国际金融概念;(3)国际商业概论;(4)西方文明史;(5)中国文化概论;(6)外交学导论;(7)英语教育史;(8)世界科技发展史;(9)国际法人门;(10)英语新闻写作。

语文的文学常识大全范文3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跨文化意识;英语;教学

所谓跨文化意识,主要是指语言学习者在掌握了目的语国家基本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在学习该国目的语过程之中能在不一样的语境之中运用不一样的思维方式来实施好各类社交活动。就英语语言学习者而言,一定要在掌握相应英语国家语言文化的基础上才能够切实理解在某些场合中英语语言的实际含义,才能够在学习、生活以及今后工作中娴熟地应用英语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对高等院校英语教育工作者而言,在英语课堂上全面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不但能够提升学习者的英语学习积极性,而且还能拓展大学生们的英语知识,从而在日常使用英语交流中能够更加自信。

一、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迫切性

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提高和英语教学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一旦不懂文化模式及其准则,也就无法真正学好语言知识。如今,我国高等院校英语教学还停留于传授基本语言知识以及培养学习者的英语交际能力上,尚未将跨文化意识之培养放在重要位置上来抓。如此一来,大学生们在学习英语语言时往往只了解到部分英语语法知识以及英语语言现象,却未能对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产生足够的敏感性以及认识能力。同时,还会造成大学生们对于具有独特文化内涵的英语语言现象不够理解以至于造成误解。所以,在教授学习者英语语言能力的前提下,英语教师还应当为学生们讲授相关社会背景及其文化知识。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密切关注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提升青年学生对于中、西方文化差异所具有的认识,真正把跨文化交际性视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切实帮助大学生们建立起良好的跨文化意识并且提升自身的英语交际能力,如此才能切实让英语语言知识成为帮助其进行交流之工具,让其能够切实得到学英语的无穷乐趣。

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具体策略

(一)切实转变英语教师的教学观念

在当前我国的高等院校教学体系之中,英语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中开展的,教师具有绝对的主导性作用。一旦教师将侧重点全面放置于语法以及词汇教学之中,学生们也就难以学到英语语言的实用知识,自然也就难以得到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相关能力。所以,英语授课者一定要扎扎实实地转变自身观念,全面认识到文化冲突所具有的巨大危害以及培养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方面能力的重要价值。当然,大学英语教师自身还需要强化学习,通过持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掌握英语文化知识,从而实现教学的目标。

(二)不断改进高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提升方法

一是结合法,就是把语言材料和文化内容进行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教学手段。例如,大学英语教材中的语言材料就结合进了相当多的文化因素,很容易引发学生者的探究热情。同时,英语教材课文中的信息量相当大,能够生动形象地展现出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具有很好的可读性。当然,英语教师还可提升学习者在教育、文学、价值观以及生活习惯等各层面的跨文化意识,这样一来就能很好地提升大学生群体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二是比较法,这是跨文化意识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唯有通过进行详细对比,才能体会到不同国家和文化间存在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这样一来就能够得到一种文化上的敏感性。比如,可以把西方文化之中的形象和本国文化的相对应内容加以比较,从而提升学生们对于文化之理解。例如,我国春节和西方圣诞节可以进行对比。再如,我国和西方国家对老人、小孩的态度也是完全不同的。中国人觉得"老"意味着成熟与资深,而西方人觉得"老"代表了无用与孤独;中国人爱包办小孩的所有事务,而西方人却支持孩子独立成长。

三是讨论法。高等院校英语教师应当定期对英语教材中所涉内容以及最近出现的中、西文化现象组织学生们加以讨论,让青年学生们能够结合自身的情感经历,形成最为真实的语言交流环境,实施更加真实的交际活动,让其真正学会使用英语语言去深入思考问题。有鉴于此,笔者在教授新课以前,通常都会设置一些主题,让学生们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并且立足于讨论来切实强化文化和语言之间的紧密联系,不断提升学习者们所具有的跨文化意识。

(三)加大大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力度

非语言交际作为非常重要的交际形式之一,主要是指在特定情景或者语境之下运用非语言行为交流与理解信息之过程,其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语言单位,但是在生活以及交际中有时却能体现出比语言更为重要的价值。某些特定化非语言行为通常表示特殊的含义,在跨文化交际中一定要予以充分重视。中、西不同文化背景之下的非语言文化具有非常大的差别。比如,中国人历来就信奉沉默是金这句话,觉得沉默中含有极为丰富之信息,但西方英语国家人士对此往往十分不解。这是因为西方人士在相互交谈过程中,听者通常会长时间地注视对方,从而表示自己在认真倾听,是对说话人的一种尊重。然而,从中国人的角度来看,长时间地盯着某个人是一种不够礼貌的行为。

(四)强化相关文化信息的输入

在平时的交际过程中,文化涵盖了风俗、礼仪以及行为规范等各类隐性文化。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知识点和交际文化进行相互结合。在讲解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还应当让大学生们能够了解到英语国家人士怎样看待世事,怎样用其语言反映其思想文化。比如,汉语中的狗是具有贬义色彩的,可以组成诸如狗仗人势之类的成语,然而在英语国家中狗的形象非常正面,被视为人类的好朋友,和狗相关的词自然是褒词,比如,aluckydog意为幸运儿。在此基础上,英语教师还可在教学中适当介绍一些英语国家之禁忌,并由此而剖析西方人士所具有的思维习惯,让其在对外交流时能够时时刻刻地注意到这些,从而产生更加富有价值的交际活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是为了能够让学生们在不一样的文化情境下都能有效地和对方进行互动、沟通,从而提升彼此之间的信任度。这就需要让学生们多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想问题。所以,跨文化交际意识的提升一定要贯穿于高等院校英语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如此才能在根本上形成提升学生英语技能之目的。

参考文献:

[1]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2]李田新,张 铌. 跨文化意识与培养:依托文化内容进行大学英语教学[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4).

语文的文学常识大全范文4

 ***市教育局、市语委: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湖北省中小学和幼儿园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示范学校评估标准》,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我校积极认真地开展了如下创建工作:

一、树立明确的指导思想,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的综合管理

在创建工作中,我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各级语委对我校语言文字工作检查评估为契机,通过加强语言文字工作建设,加快语言文字工作信息化进程,加大语言文字应用科研工作力度,全面推进本校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为进一步开创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服务。

1、提高认识,强化管理。普通话和规范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对于培养师生的爱国主义情操,提高民族自豪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其他各科知识,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语言文字工作评估,可以进一步增强全体师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推动学校形成教育教学融为一体的语言文字工作机制,发挥学校在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过程中的基础、带头和示范作用。因此,学校召开专门会议,组织师生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及《教育法》《教师法》中有关内容,认真学习上级有关语言文字工作文件精神,交流工作经验,专项研究布置工作任务,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语言文字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的良好局面,增强全校教职工搞好语言文字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为推动全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健全机构,明确责任。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任副组长,各科室主任、语文教研组组长为组员的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语言文字具体工作由教科处负责,各处室明确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各负其责,认真扎实做好教师、学生使用普通话和规范字的指导工作,在学校形成上下贯通,左右协调的新格局。为使这一工作落到实处,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年初制定切实可行的语言文字工作计划,认真开展各项工作,并做好记录,年终做好总结。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校行政会议工作研究。除此以外,学校加大对语言文字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成立语言文字监督小组,对师生用语用字和学校周边环境用字及时监督,并予以指正。

3、完善制度,确保实施。我校建立健全了普通话推广和规范用字制度,确保普通话在校园的推广使用和校园规范用字。把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的宣传、教育、教学、培训、考核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纳入学校常规工作。并将出台若干关于使用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的规章制度。学校建立健全语言文字管理制度,保障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定期进行校园用语用字规范化情况的检查,做好记载,落实校园用语用字年度目标管理并达标。我校将加大工作力度,加强普通话培训的工作并将此工作纳入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营造浓厚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氛围

1、学校在教室、办公室、楼道张贴 “请说普通话,请写规范字”等宣传标语,时时刻刻提醒师生要说普通话,使“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成为我校良好的校园风尚。学校楼道、会议室、教室等公共活动场所设立了“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 等警示语;以学校的橱窗、班级黑板报、学校网站、广播站、电视台、校刊、标语牌为阵地,使之成为正确的语言文字样板,每期举行以普通话为主题的黑板报评比,向学生介绍语言文字的有关基础知识;创设良好的普通话氛围,使宣传环境与教育教学工作及校园美化相协调。

2、学校的通知、资料等都做到不错字、漏字、多字。学校的各种通知、方案、计划等都力求做到这一点。

3、充分发挥了校园广播站的语言文字宣传示范作用。校园广播站的广播员、主持人全部经过挑选上岗,每次播出提前准备,力争将校园动态、优美诗文、同学作品以最规范、最优化的形式呈现给全校师生。学校每学期举行关于“说普通话,写规范字”语言文字工作宣传的班级黑板报评比,并张榜表扬胜出的班级,为学校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效果提供量化依据,创设凸显人文化。学校十分注意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的各布告栏、宣传栏里,从名人箴言,到各种类型的标语,都采用规范的语言文字,以楷书字体书写。在写通知、欢迎辞等,注意规范用字,恰到好处,且注意格式措辞。学校非常重视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宣传氛围,设置了永久性提示牌,淡雅的色彩、温馨的提示,让全校师生沐浴在浓浓的规范文明氛围中,并于无形中增强爱国意识。

三、开展系列活动,注重日常渗透

1、我校语言文字工作与日常教学工作密切结合,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自觉运用普通话和规范字。学校每学期都要将此项工作写入计划总结中,始终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的常规工作中。坚持在上课、板书、教案、作业、试卷、评语等教学评估活动中,将语言文字规范化列为重要考核指标。坚持师生学习、集体活动必须使用普通话。学校对少数带地方口音讲课和板书用字不规范的教师提出意见,帮助改进。

2、提高全校学生语言文字表达水平,促进我校素质教育的实施。我校坚持按计划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演讲、征文、诗朗诵、讲故事、小品表演、啄木鸟等系列活动,并将活动落实到每一位学生身上,开展合格生、示范生评选活动,将语言文字要求作为一项要求单列出来,让学生互相评定考核,使学生增强学习普通话的兴趣,感悟到学习普通话的快乐,培养语言文字的实际应用能力。

3、利用教研活动和教师大会时间以及学校的广播站向师生普及语言文字法规知识,在教师和学生中进行语言文字法规的卷面调查。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语言文字工作,紧紧抓住每年“推普宣传周”的有利时机,组织学生到街头进行普及普通话、用字规范化的宣传工作;认真开展“啄木鸟”活动,查找街道两侧店铺标牌、广告牌的不规范用字,鼓励学生在家做父母的“小老师”,帮助家长说好普通话。

四、加强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提高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1、提高规范意识,坚持依法治教。

我校定期检查校园用语用字。组织师生员工学习语言文字的政策法规,普及语言文字标准规范。2009年、2010年我校连续举行两届教师普通话大赛,极大地增强了老师们规范意识,促进了教师普通话水平。

2、坚持例会学习制度,强化语言文字日常培训。

在每周各学科教师教研活动时间,教研组长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提高教师对语言规范化的认识,帮助教师树立说普通话、使用规范字的法律意识,使教师充分认识到普通话既是教师职业语言,又是校园语言,增强教师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的自觉性。

3、坚持普通话持证上岗,加强日常监督检查。

为了更好地监督教师规范用语用字,我校将普通话水平达标作为教师录用、聘任的基本条件,把教师说普通话,用规范字列入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之中。在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考核评估时,将普通话水平视为其中重要内容,要求教师不仅在教学中使用普通话,还要求在与学生、家长的课间、课后交流时也使用普通话,教师之间的交流也要努力说普通话。要求板书、教案使用规范字,通过推门听课随机进行规范用语用字的检查,并将普通话合格做为教师评优、评先、评职、晋级、参加各级评优课、观摩课、示范课以及教师业务考核条件之一。

4、常抓校本培训,提高普通话测试达标率

语言文字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为此学校有计划地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普通话训练和规范字训练。除了不定期邀请普通话测试员对全校教师进行培训指导外,学校还统一发放普通话培训资料给教师,建设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网站,充分发掘学校省级普通话测试员、部分语文教师、中青年教师的语言文字优势,发挥他们的推普骨干作用,推动校园语言文字工作的检查督导工作。他们依托我校浓郁的文化氛围,利用教学主渠道,在课堂中强化语言文字规范化知识的相关内容,不定期对全校教师进行普通话培训,负责全校师生语言文字宣传教育;针对师生语言文字方面的问题进行技术咨询指导,从而推动全校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活动。

五、加大教育教学力度,全方位提高学生素质

学校把学生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班主任工作常规管理,要求学生课上课下交谈使用普通话,书写规范字,并把这一要求作为“班集体评先”、“学生评优”的重要条件之一。为了使这一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用语用字能力水平,开展了如下几方面工作:

1、发挥课堂教学,尤其语文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要求语文教师把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纳入语文教学全过程,既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又注重给学生创造朗读和口语表达的机会,学校强调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普通话语言表达能力、汉字书写规范。

2、开展丰富多彩的口语实践活动。结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开展以校、班为单位的喜闻乐见的口语实践活动,以调动学生口语表达的积极性。如:组织开展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庆“国庆”诗朗诵比赛、经典诵读的诗文表演等活动。

3、结合语文课堂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拓展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指导学生讨论、诵读,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将汉语拼音的教学贯穿在各年级;每天利用午自习组织写字练习,利用作业和测试提高学生写字水平。语文教师还开设了一些与语言文字密切相关的拓展型课程。

此外,我校语文组还非常重视作文教学,在作文教学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和写作水平。在作文教学的基础上,语文组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字应用能力。在“楚天杯”“天地杯” 作文大赛中,学生200余人获奖。

4、充分发挥学校语言文字监督小组的职能作用,在校内外广泛开展“不规范用语用字稽查活动”。对学校的标牌、宣传橱窗、班内的黑板报、教师的板书、同桌的作业进行不规范用字稽查:对教师、学生课上、课下交谈用语等进行不规范用语纠察,将所查结果写在纸条上投进监督箱,定期汇总并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六、注重积累,做好语言文字的档案收集和整理工作

我校语言文字档案工作按达标评估细则建档,档案资料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文字资料,包括上级机关下发的语言文字的文件、学校的语言文字工作领导机构、工作网络、工作计划总结、奖励制度、监督制度、师生各项活动的原始资料、学生获奖证书复印件以及校园内外用语用字监督资料。第二类是图表资料,包括教师上岗情况、普通话培训、语文教学情况、口语实践、宣传环境等登记表、统计表。第三类是教师和毕业班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等反映师生普通话水平的资料。这些档案资料全面详实的记录我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情况,确保推普用字工作落到实处。

全校师生在“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的方针指导下,积极投入到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活动中来。校园内已初步形成人人说普通话,人人写规范字的良好氛围。我校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创建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全体师生为创建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正努力学习,不断实践,我们真诚地期待着上级领导来我校检查、指导。

 

特此申请。

语文的文学常识大全范文5

关键词:文化背景知识;交流问题;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7-0-01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只是关注自己词汇量的多少,语法的掌握情况,没有意识到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当学生和外籍人士进行交流时,常常受到自己国家文化的影响,他们意识不到自己所使用语言的适当性,由此产生误解和不快。试举一例,有一位英语非常流利的同学,当他第一次陪同一位外教的时候,无论他们走到哪里,他都对着这位外教一遍又一遍地说:“You come this way.” “You sit here.”“ Don’t go too fast.”他想外教对自己一定非常满意,因为他照顾的非常周到。但是,使他惊奇的是,第二天这位外教拒绝让他陪同,原因是他认为这个学生的翻译对待自己就像对待小孩一样,这在他看来是不礼貌的。类似的事情很多,文化的差异会导致误解的产生,甚至打扰人们的正常交流。D.H.Hymes认为仅仅学习语言是不行的,一个人应当知道怎样去运用语言,也就是说,掌握用语言交流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掌握和别人交流的能力,理解运用特定语言的环境和合适的语言形式。一个人对一个国家历史、文化、传统和习俗了解的越多,他就会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门语言。

每个国家都有它独特的文化形式。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使用展示了不同国家的特色。如果一个人不了解一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就算他理解说话者所使用的每个单词和语法规则,他也不能理解一些隐含的意思。中国人见面经常会问,“Have you had your meal?”提问者不是真的想知道另外一个人是否吃饭了,而是一种问候的方式。西方人没有这样的习惯。一个在中国留学的学生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他把这当成一种提问,不知道怎样回答,因此感到很懊恼。他问一个学生,“为什么你们总是问我吃过饭没?我有钱吃饭。”很明显,他误解了这个问题的暗含意思。要完全学好英语并且用英语进行有效地交流,学习者必须特别注意文化的特征,并且进行运用。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Stephen Krashen曾经提出了“可理解性输入”,它的意思是知识越丰富,理解力就会越强。

学会使用一种语言并不完全等同于拥有了和使用这种语言的人自由交流的能力。有时候,不光交流的目的没能达到,反而产生了完全相反的结果。例如,“senior citizen”这个词,许多学生会认为它的意思是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人。学习语言切忌望文生义,在这里,“senior”和人的社会地位毫无关系。在中国,年纪大的人一般都会受到尊敬并且受到好的照顾。年老不是一件让人感到羞耻的事情,而是一种有丰富阅历的象征,是一种有地位的象征。然而,在西方国家,年老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可怕的事情。人们提倡个人主义,年老意味着孤独和悲伤。一旦子女长大成人,他们就会离开家,不会给予父母太多的关注。因此,西方国家的人们尽量避免自己被称为“old man”而是用字面意思比较好的“senior citizen”来代替。

对话是学生了解文化差别的好方法。因为课本中的说话者以他们自己的社会文化背景为基础来活动,这和中国的文化是非常不同的。他们的行为生动地展示了他们自己的文化。学生们会在这样的对话中了解到在美国和在中国交朋友方式的不同。美国人通常比较友好,他们会经常结交新朋友。但是,他们常常会忘记老朋友,因为他们提倡个人主义,很少要朋友帮忙。然而,中国人不是这样子。朋友对中国人来说非常重要。他们和朋友间的友谊通常会保留很长时间。如果一个人需要帮助,朋友通常会帮很大的忙。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需要老师的帮助。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们会了解更多的外国文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应当意识到语言形式的正确性,而且也要注意到语言的适当性。让学生做对话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好的方法。教师应当指出在一些特定场合对谈话者来说不合适的表达方式。在学习句型时,学生倾向于关注句型的机械操练而忽视表达的内容,因此教师应当不断地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语音语调,表达方法等等。现代科技对英语学习的帮助越来越大,在大多数的学校里都有多媒体教室。它们对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很大帮助。声音、图像、电影能生动地展现文化间的不同。同时,现在学生了解文化的途径越来越多,如mp3、mp4、手机、电脑等能储存和展示大量的多媒体信息,这样他们了解外国文化就变得越来越容易。

语文的文学常识大全范文6

【关键词】高校英语教育 文化意识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100-01

随着全球化影响加深,各国联系日益紧密,高校英语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近年来已经开始意识到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逐渐从单纯进行生词语法句式讲解的教学模式挣脱出来,高校英语教育中的文化意识培养已经提上日程。文化意识并不是说只重视所学国家的文化,也包括重视自己国家的母语。在重视本国语言方面,加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可以使学生很精确地把本国文化介绍给外国人,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振兴民族软实力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在重视所学国家的文化方面,可以减少学生学习语言过程中的理解偏差,明白了当地的文化背景,也就是明白了语言的表达方式,这样有助于语言的学习。除此之外,重视文化意识培养也有利于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培养适合自身的人生观、价值观。那么如何培养文化意识,也就是不得不解决的重要方法论问题。

一、高校英语教育中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国家间文化交流

文化意识的培养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学习所学语言的国家文化,也包括学生学习自己国家的传统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灵魂,只有学习了国家文化,才能够从根本上了解这个国家的语言,从国家宏观角度来看,学习两国的文化和语言,有助于国家间的文化交流。语言不通就是交流的最大障碍,高校英语教育就是要解决语言不通的情况,能够使学生正常的和外国人沟通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把本国文化发扬光大,介绍给外国人,这样既学习了语言,也向世界介绍了中国。在重视本国文化方面,英语教育中文化意识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二)减少学生语言理解偏差

在学生语言学习过程中,了解其国家文化是相当必要的。只有了解了国家文化,对语言表达方式才会有更深的理解,比如一些口语化用语、习惯用语和本土语言,是历史沿袭下来的,没有什么语法句法的道理,但是都这样表达,单纯依靠语言学习是不可能了解的,只有通过文化的学习才知道。如果学生不懂得这些习惯用语,那么在语言理解方面,势必会出现一些偏差或者不理解的情况,这样会对英语的学习造成一些阻碍。比如,口语化的用语What am I gonna do?其中的gonna就是going to的意思,又如表示“幸福、快乐”的时候也可以用snoopy(史努比)来表达。但是这是非常口语化的句子,正常学习英语词汇和语法,是学不到这样的词的,只有通过阅读或观看影片,了解其国家的文化之后,才能了解。

(三)有利于学生塑造健全人格

学习国家文化还有利于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因为一个国家的大文化反映了这个国家的人民普遍性的人生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国家的文化也反映在其国民的身上。所以学习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就是去了解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人生态度,学生在学习新文化的同时,可能会对自己人生价值观的塑造产生影响,进而波及至日常生活方方面面,这也是一种文化多元化的表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长期以来,对于人格的塑造是很有益的,会使人格越来越完善,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地自如。在与外国人进行交流的时候,也会表现得游刃有余,因为懂得了外国的文化背景,也就是与外国人站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讲话,其人生价值观也随之而转变,会更能快速地适应其国家的生活。但是,在学习别国文化的同时,也要时刻注意,不要摒弃了我国的本土文化,不然就是对于自己祖国的背叛。

二、如何培养高校英语教育中文化意识

(一)重视中国传统文化

从传播本国文化的角度上来考虑,培养文化意识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本土文化意识。向世界介绍中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学习英语就是要与外国人进行方方面面的交流,就是要把中国介绍给世界,就是要让中国在世界舞台上闪闪发亮。所以不要让这个宗旨被我们摒弃,我们要时刻把祖国文化放在心中,时刻懂得我们学习英语的目的。

(二)多组织学生与外国人沟通交流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口语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培养文化意识就是要组织学生与英语国家的人们进行交流,过程中才能了解他国文化。与外国人交流主要包括直接交流和间接交流。直接交流就是面对面地坐下来,与外国人进行英语交流。在现在高校中,基本上都有外教人士,可以组织学生定期进行英语角或者英语外教课的方式交谈;而间接交流就是定期给学生播放一些口音纯正的欧美电影,或者是英文歌曲,让学生在观看影片或者听歌的过程中,学习英美国家的文化。在交流中,口语表达方式、语言,还有外国人的性格特点、人生态度、生活习惯都一一呈现出来,不用书本教学的间接经验,这样更能够让学生深刻懂得很多平日教不了的文化知识。

(三)教师自身人文素质的完善

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是主导的。不同于西方的任务型教学法,中国的教学方式主要还是教师主导、传授知识的方式,这也是由中国历史传统流传下来的。所以教师的人文素养,对于外国文化的了解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连教师对于外国文化都一无所知,那么就不要指望学生了解外国文化了。所以,完善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是学生文化意识培养的前提条件。而只有做到了以上三点,文化意识才能深深扎根于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之中,对于英语学习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刘婷.谈现代高校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教育[J].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学报,2007.

[3]肖维乌.全球化与大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教育评论,2005(1).

[4]吴非,仲玉英.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内涵分析[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11).

语文的文学常识大全范文7

一 明确高三英语的基本知识点

英语学科有知识点琐碎、单词记忆困难、语言障碍明显等特点,学生普遍认为英语不好学,单词记不住,对于英语学习缺乏兴趣,但是基于英语学科分在高考总分中的比重,我们必须学好它。学好英语,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词汇。必须着眼于新课程标准词汇、考试大纲词汇及考试大纲补充说明词汇。

第二,语法。常考的英语语法有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非谓语动词、情态动词与虚拟语气、省略、倒装和强调、动词和动词短语等,对于这些常考的语法点必须掌握,做到归纳到位、总结到位、掌握到位。

第三,句法。能掌握常见的基本句型和几种较难掌握的特殊句型。

第四,篇章。课本上的经典范文、经典段落及李阳疯狂英语中的作文成功之路作文13篇。

二 举例分析解题思路及策略

高考从六大题型进行考查,分别是听力、单项填空、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下面根据高考命题特点,以听力、单项填空、空形填空三种题型为例来分析。

1.听力

考试大纲明确指出听力考查四个方面的能力:理解主旨和要义;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对所听内容作出简单推断;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听力试题的常用策略有:(1)快速浏览试题,预测内容。听前抢读题干和选项,并预测要听的内容,才能快速而准确地找出答案。(2)捕捉主要信息,边听边记。(3)整体理解,排除干扰项。抓住关键句或信息词,听时得有语篇意识,才能有效排除干扰选项。特别注意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4)保持良好的心态,敢于取舍。调整好心态,保持稳定的情绪,敢于取舍。(5)重要提示:听力第二节第一遍就应该作出选择,第二遍主要用来检查。

2.单项填空

单选题的命题特点包括强调语境、强调运用和考点大多固定,有规律可循。解题策略主要有理解题意、分析情境、注重搭配和把握特殊用法。

3.完形填空

做好完形填空,必须注意两“通”,即通读全文,通篇理解。并争取做到:细读首句,品味尾句;浏览全文,捕捉信息;先易后难,逐步完型。

命题特点:300字以内的夹叙夹议的文章最多;首句不设空;基本均匀设空;考查动词最多;选项多为同一词性或词形;文章多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侧重考查学生的断句恢复能力和辨析词汇的能力。

其解题策略如下:

第一,速读全文,把握大意。通过通览全文、领会大意,概略地了解文章的体裁、背景、结构层次、情节、写作风格等。

第二,上下文语境法。近年来的完形填空试题在选项的设置上越来越淡化语法结构,重在文意的干扰,即把具体的语言知识溶进具体的语言情境中,考查考生通过上下文的前后提示或暗示,对整体文意进行把握的能力。因此,快速浏览全文,领悟文章主旨,通过上下文的语境来选择答案是解决这类题的关键。

第三,习惯搭配法。词的固定搭配,特别是动词的搭配在完形填空题中出现的比例较大,多数题目涉及动词的用法,这是由动词在句子中的重要性决定的。解决这类题目要求考生多读、多记,对所学习语或固定搭配牢固掌握,并能灵活运用。

第四,逻辑关系法。利用上下文内在逻辑关系,如:因果关系、转折关系、递进关系、并列关系等。

第五,常识背景法。完形填空能够提供完整的语篇信息,其间交织渗透着各类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和生活常识,考查考生灵活运用该方面知识的能力。解决这类题目,考生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生活经历,还要能够驾驭全文,不仅要理解文章的表层意义,而且要弄清文章的深层意义。当对语言的把握不准确时,可充分利用社会文化知识和生活常识来帮助判断。

第六,排除法。有时我们会遇上这样的情况:对某个题目的正确选项的含义、用法不明了,但发现其他选项却有显而易见的错误,这时候我们可以试试排除法,将干扰项逐项检查验证,凡发现有错误的选项,立即剔除出选择范围。随着选择范围的缩小,选项的准确率就会不断提高。经过这样分析推敲弃误留正,便找出正确答案。

语文的文学常识大全范文8

关键词:文化背景知识;交流问题;解决方法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英语学习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但是大多数英语学习者只是关注自己词汇量的多少,语法的掌握情况,没有意识到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重要性。当学生和外籍人士进行交流时常常受到自己国家文化的影响,他们意识不到自己所使用语言的适当性,由此产生误解和不快。试举两个例子,其一,曾有一个中国学者去美国,他拜访了一位自己在中国时曾经招待过的美国朋友。这位美国友人把他介绍给自己的儿子。这个儿子刚开始对这位中国人非常友好。然而,当他们在一个宴会上再次见面的时候,这位中国学者很气愤地发现他的外国朋友的儿子竟然已经记不得他了。另外一例,一个年轻的翻译,他的英语非常流利。当他第一次陪一个外宾的时候,无论他们走到哪里,他都对着这个外宾一遍又一遍地说:“you come this way.”“you sit here.”“ don’t go too fast”。他想这个客人对自己一定非常满意,因为他照顾的非常周到。但是,使他惊奇的是,第二天这个外宾拒绝让他陪同,原因是他认为这个年轻的翻译对待自己就像对待小孩一样,这在他看来是不礼貌的。www.133229.cOm类似的事情不胜枚举,文化的差异会导致误解的产生,甚至打扰人们的正常交流。j.b.pride曾经说过,一个社会的任何成员不能仅仅只去学习语言的规则和结构,他必须掌握社会的和文化的知识,换句话说,就是要了解社会对人们和他们语言行为的限制。

以上的例子反映了语言和文化的一些问题。d.h.hymes认为仅仅学习语言是不行的,一个人应当知道怎样去运用语言,也就是说,掌握用语言交流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掌握和别人交流的能力,理解运用特定语言的环境和合适的语言形式。一个人对一个国家历史、文化、传统和习俗了解的越多,他就会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门语言。

二、语言的概念和分类

语言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社会现象,它遍布各处,是人类社会成就和精神成就的混合体。文化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正式文化,它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和其他自然科学上的成就。另一种文化被称为大众文化,也就是说人类生活中的不同特性,例如:风俗、习惯、禁忌、婚丧、节假日等。总体来说,要了解两种不同的文化,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行为方式。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部分,是学习文化的工具。社会的发展能够丰富并且改变语言。因此,当人们学习学习语言的时候,应该遵从社会的传统,了解其文化。

三、交流问题

当谈到文化之间的交流问题时,我们应该知道,怎样使用一种语言并不完全等同于拥有了和母语是这种语言的人自由交流的能力。有时候,不光交流的目的没能达到,反而产生了完全相反的结果。试举一例,许多学生会毫不犹豫地说出“senior citizens”这个词的意思。他们认为它的意思是有较高社会地位的人。从字面意思来看,确实是这样,但是学习语言切忌望文生义,在这里,“senior”和人的社会地位毫无关系。在中国,年纪大的人一般都会受到尊敬并且受到好的照顾。年老不是一件让人感到羞耻的事情,而是一种有丰富阅历的象征,是一种有地位的象征。然而,在西方国家,年老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可怕的事情。在西方,人们提倡个人主义,年老意味着孤独和悲伤。一旦子女长大成人,他们就会离开家,对父母不会给予太多的关注。因此,西方国家的人们尽量避免自己被称为“old man”而是用字面意思比较好的“senior citizen”来代替。

每个国家都有它独特的文化形式。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使用展示了不同国家的特色。如果一个人不了解一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就算他理解说话者所使用的每个单词和语法规则,他也不能理解一些隐含的意思。中国人见面经常会问,“have you had your meal?”提问者不是真的想知道另外一个人是否吃饭了,而是一种问候的方式。西方人没有这样的习惯。一个在中国留学的学生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他把这当成一种提问,而不认为这是一种打招呼的方式。他不知道怎样回答,因此感到很懊恼。他问一个学生,“为什么你们总是问我吃过饭没?我有钱吃饭。”很明显,他误解了这个问题的暗含意思。

在中国,当一个人受到表扬时,他常常会说,“我还有很多不足,希望你能给我提意见”,这样来显示自己的谦虚。而在西方国家,人们常常这样答复:“谢谢”如果其他人说你的新大衣很漂亮,你应该这样说“我很高兴你喜欢它”而不是“不,它很一般”或者“猜猜看他值多钱?”。有时候我们在别的文化中不能找到有相同意义的一些词。例如,“传达室”在英语国家中是找不到确切的翻译的。反之在中国也没有像美国那样的“motel”。要完全学好英语并且用英语进行有效地交流,学习者必须特别注意文化的特征,并且进行运用。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stephen krashen 曾经提出了“可理解性输入”,它的意思是知识越丰富,理解力就会越强。语言的掌握不仅仅是语言现象。

四、加强文化背景知识学习的模式和方法

英语教学中,英国和美国文化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好的英语学习者必须掌握它们。中国和西方文化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在很大程度上来讲,文化的不同导致了语言的不同。如果一个学习者不努力了解这些不同,没能够适应这些不同,他就不会使用好这门语言。学习英语时,人们经常会说:“用英语思维”,它的意思就是要在英语文化的基础上来使用这门语言。h. douglas brown 在他的english teaching principle曾经说过,“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我们碰到的更多的是文化问题,因为无论在何时,我们都需要理解那些生活在异国文化中的人们。” 因此教师们应该尽力培养学习者对英国和美国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

文化知识的教授并不容易。教师应当完全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区别。不仅应该给学生提供外国文化的信息,更应该使学生拥有在不同场合有效表达他们自己的能力。以下是一些方法。

(1) 教科书的选择

在英语教学中,教科书是非常重要的。使用一定比例的在国外发行的教科书是比较理想的选择。这些书来自于实际活动中的真实材料,大多数是关于社会场合人们的角色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在教科书的帮助下,建议教师有目的地介绍一些文化要素。使学生在阅读著作、杂志或其它材料的时候意识到文化背景、社会习俗、社会关系。文学作品包含一个国家丰富而又生动的习俗资料。教师应当选择那些能够提高学生交流技巧和明显区别于学生自身文化背景的书籍。教师应当好好利用挑选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包括小说,同时也包括杂志、报纸和时事。

(2) 进行英语对话

对话是学生了解文化差别的好方法。因为书中的说话者以他们自己的社会文化背景为基础来活动,这和中国的文化是非常不同的。他们的行为生动地展示了他们自己的文化。学生们会在这样的对话中了解到在美国和在中国交朋友方式的不同。美国人通常比较友好,他们会经常结交新朋友。但是,他们常常会忘记老朋友,因为他们提倡个人主义,很少要朋友帮忙。然而,中国人不是这样子。朋友对中国人来说非常重要。他们和朋友间的友谊通常会保留很长时间。如果一个人需要帮助,朋友通常会帮很大的忙。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需要老师的帮助。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们会了解更多的外国文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应当意识到语言形式的正确性,而且也要注意到语言的适当性,这是对教师的更高的要求。让学生做对话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好的方法。教师应当指出在一些特定场合对谈话者来说不合适的表达方式。在教授句型时,学生倾向于关注句型的机械操练而忽视表达的内容,因此教师应当不断地提醒学生的音调,表达方法等等。

(3) 现代科技的应用

现在科技对英语学习的帮助越来越大,在大多数的学校里都有多媒体教室。它们对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很大帮助。声音、图像、电影能生动地展现文化间的不同。所以有必要好好利用。同时,现在学生了解文化(下转261页)(上接260页)的途径越来越多,如mp3、mp4、手机、电脑等能储存和展示大量的多媒体信息,这样他们了解外国文化就变得越来越容易。

(4) 教师自身知识的提高

这几年,很多英语国家的教授和教师来到中国,中国也有很多老师去外国进修,这给我们了解外国文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英语外籍教师对学生学习英语也是很有帮助的。他们的演讲、行为习惯直接地反应出文化间的不同。我们可以邀请他们就社会环境、文化、信仰、和其他话题进行讲座,以更多地了解他们国家现在的状况。要想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外国文化,中国的英语教师更要首先提高他们自己在这个领域的知识,要多多学习。跨文化交际的需要要求教师和学生都要努力获得文化背景知识和与人交流的能力。

五、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体现。如果没有足够多的英国和美国文化知识,要想学好英语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对文化背景的强调不意味着削弱语言的能力,事实上,学生对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生活习惯了解的越多,他们就能越好地运用英语。从以上的讨论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讲授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应当引起教师和学生足够的重视。上面提到的方法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用英语进行有效地交流,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 brown, h. douglas, principles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m], prentice-hall, inc. englewood cliffs, n. j. 1980.

[2] hendle, paul, ed. language, thought and culture [m],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72.

语文的文学常识大全范文9

[论文摘要]将翻译作为外语教学的一种手段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对促进英语学习、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有着重大的意义。文章首先论述了目前我国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状况和存在的一些问题,试图探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方法及策略,提高翻译教学效果,达到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目的。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中国加入wto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对各类专业翻译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更是对听、说、写、译等能力分三个层次(一般、较高、更高)做出了明确要求。但是,在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没有设置专门的翻译课程,没有适合公共外语的翻译教材,平时也没有检测学生翻译能力的测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便成为许多英语教师普遍关心的问题。这需要对我们的英语教学,尤其是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本文根据教学实践经验,试图讨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策略以飨同行。

二、目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努力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目前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思想过度强调阅读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翻译课程设置;也没有专门的非英语专业翻译教材;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安排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和主观倾向,教学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一普遍问题,有许多大学英语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提出了改进意见,也采取了相应的改革措施,例如进一步修订教学大纲、对现有的大学英语教材进行重新修订、为非英专业学生增设翻译课等。为了改变大学英语翻译课不受重视的状况,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题型增加了句子内部汉译英考试题项,这一改革措施对重视翻译教学也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例如,笔者的工作单位在每一学期的英语期末考试中都设置了翻译试题。然而,总的来说,教学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从学生的平时翻译作业和多次翻译考试结果来看,相当一大部分学生的翻译能力存在不足,如语篇缺乏连贯性、搭配错误、语法不通、逻辑混乱或严重存在中式表达等等,这些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深究起来,笔者发现,主要是翻译基本理论知识及常用技巧欠缺造成的。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在常规英语教学中,本科生的听说读写译五种技能培养之间缺乏协调,需要总体规划的全方位教学指导思想。此外,由于一些高校压缩大学英语教学课时,在时间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很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翻译教学,客观条件难以保证将翻译能力培养融入总体教学过程中。最后,大学英语教师教学工作量较大,学校又不断强调科研工作,往往批改学生的翻译作业是只提供标准答案,没有试着去进一步启发学生就翻译答案的非唯一性进行辩论。

三、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翻译教学有助于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大学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翻译教学来检验学生是否理解到位,进而解难释疑。因为翻译的实质是两门语言代码的转换,其过程有理解、表达、校对三步,尤其需要调动译者对两种语言、文化的理解运用能力。只有正确理解原文,才能谈得上表达、校对。要取得正确理解,就必须对文章的语言现象(词汇、含义、句法结构、习惯用法)、文章内容、上下段落的逻辑关系有个全面的把握。在做翻译练习时,要求对原文的理解达到90%乃至1oo%,而在一般阅读中,正确理解的要求只要达到70%就可以了。因此,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尤为重要。首先,重视翻译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与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是不可割裂的,学生通过大量的英汉互译练习获得语言知识,认识到英汉的不同表达习惯,并在具体翻译过程中认识到英汉两种语言的转换规律,增强英语思维表达意识。其次,全面培养翻译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来看,翻译能力的培养是贯穿于包括听、说、读、写在内的整个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能力的培养,是直接或间接地同非翻译的其他教学内容密切相关,对于整个大学英语教学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同时,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尤其是理工科的学生来说,提高翻译能力也是注重培养实际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再次,从现有大学英语教材编写说明及编写内容来看,翻译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大学英语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课后附有大量的句子汉英互译练习,更加重视将接受技能和产出技能的训练进行有机结合,注意语言输入与输出的关系,注意语言知识与翻译能力的关系。此外,各种各样的四级、六级模拟试卷也或多或少地提供一些翻译习题。笔者认为,适当做些翻译练习可以检测学生对所学的生词、固定表达、句子结构等的理解能力和句法表达及语法规律的实践应用能力。

四、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基本策略

学生翻译能力如何有效地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效果如何。教师首先具备一定的翻译理论基础和翻译实践,通晓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成果,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词汇和语法方面打好基础,注重培养学生的翻译基本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翻译兴趣。

1.将基本翻译理论引入教学过程中,使单纯的翻译实践课受到理论的指导。翻译理论的重要性体现在它对翻译实践具有指导作用。翻译水平的提高确实需要大量的练习,但是也不能完全靠单纯的翻译劳动,还得靠翻译理论的正确指导。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教师应给学生介绍基本的方法和翻译的一些基本理论常识,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常用的翻译方法有直译法、意译法、直译和意译相结合法、增译法、删略法、省略法、词类转换法、正反和反正法、长句拆译法、替代法等。英译汉时,注意被动语态、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及状语从句的特殊译法。从而使学生对基本的翻译理论有所了解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翻译理论,使其翻译实践更有成效。翻译教学必须重视中外翻译理论的重要性,如直译、意译、可译度等概念导入对学生理性地认识和掌握翻译原则和技巧是非常有益的。教授翻译理论可以使学生站在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翻译问题,自觉监督具体的实践活动。翻译理论必须和翻译实践相结合,这是因为翻译理论一方面来自于翻译实践,另一方面翻译实践在翻译理论的指导下一定会更加科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通过分析大量的例证,让学生能够领悟到所学的理论知识,课堂上可以先讲解一些理论,当场提问学生做些课堂练习;然后再布置课后有针对性的练习,下次上课是先讲评作业,使学生能够将课堂上学得的翻译理论转化为自己的技能,并且在翻译实践中自觉地、进而无意识地运用理论知识,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

2.适当介入英汉两种文化的对比,加强学生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众所周知,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文化知识的讲授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来看,语言教学即文化教学,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符号,语言反映它所代表的文化。翻译是一个从一种语言向另一种语言传递文化内容的过程,译者作为两种文化的传播者,其任务是使原作者和译文读者彼此互相沟通。受教学大纲的要求,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不同于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比如说课时非常有限。因此,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实用性的原则,适时、适量地导人一些文化知识,结合英汉语言对比进行本质上的文化比较,从而提高翻译教学的教学效果。独特的文化知识总是代表某一民族的基本特点,是该民族语言得以传延的沃土。这就是说,翻译不仅是语言符号表层指称意义的转换,更是两种不同文化的相互沟通和移植。当今世界,虽然各种文化日渐趋同,但是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仍然存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时,就难以避免文化冲撞和心理不适,从而给语言的翻译带来种种障碍和困难。难怪,有人说翻译活动就是“戴着镣铐在跳舞”。因此,对比两种文化的异同,尤其是差异之处的了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以及激发学生对翻译的兴趣,对于大学英语教学十分重要。这些差异包括英汉词汇知识、中西思维模式、民族历史及心理文化等各个方面。

3.进一步增加英汉语言对比的内容,提高翻译的准确性。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进行翻译实践练习时,缺乏对英汉两种语言比较的认识,常常以为英汉两种语言的转换是一种简单的替代关系。他们对两种语言不同的地方,缺乏深层次的认识。在翻译教学中,对比翻译是常见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通过对两种语言的内容、含义和形式的比较,找出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两种语言的内涵和两种语言、两种文化的审美观,相对准确地译出异域文化中人们容易接受的语言,而整个貌似简单的翻译过程,却是在知识记忆网络图的作用下完成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英语和汉语语言结构的对比,鼓励学生主动发现英汉表达习惯的不同,以增强他们对英汉语言差异的理性认识,认识到英汉语言除了有相似之处,更有相异之处,引导其自觉探寻并逐步掌握两种语言相互转换的基本特点和常用的翻译技巧。通过练习翻译作业,学生呵以达到自觉培养翻译意识,遵循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尽量减少汉语的负面影响,选择英语中最地道的表达方式,正确译出原文信息,提高译文质量,从而提高对英汉语言宏观结构的认识水平。

4.利用精读课堂教学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学生课前预习一教师课堂讲解一学生课后做习题一教师对答案。这种教学模式过分加大语言输入,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听教师一个人讲解,缺少自由表达机会,对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不太有利。由于增设翻译课受到课时、资金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所以利用精读课教学时间进行翻译教学,既达到了培养学生翻译能力的目的,又达到了全面学习英语的教学终极目标。《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中的文章都是精挑细选的,是进行翻译训练的绝好材料。因为翻译能力的获得离不开一定量的实践活动,因此,教师应该减少英语语言点的讲解,让学生在课外利用课文辅导材料自学,充分利用课堂授课时间对课文进行有针对性的翻译技巧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