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体育舞蹈专业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2-10-01 11:07:33

体育舞蹈专业论文

体育舞蹈专业论文范文1

关键词:舞蹈学;舞蹈历史理论;专业培养模式;舞蹈学与学舞蹈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7-0191-02

北京舞蹈学院舞蹈学系建立于1985年,是国内高等院校中最早创建的舞蹈学理论专业系。随着普通高等教育的普及,舞蹈学系的本科教学突出多专业方向接触性、多专业基础实践性和多专业了解的浅层性特征,形成理论课较深入、专业技术课学习全面但不深入的特点。

本文将揭示舞蹈学本科四年的学习与实验田种子培育的四个阶段:挑选育种、犁地播种、除草施肥和丰收仓储各个阶段之间的密切关系,即舞蹈学四年本科教育到试验田培养四个阶段的功能和任务的对应。

一、“挑选育种”期――舞蹈学专业生源素质条件分析

生源的质量犹如种子的质量,好的种子经过后期的科学管理和培育终会果实累累,舞蹈学本科生生源的挑选如出一辙。

舞蹈学系在以舞蹈表演为主的舞蹈学院各系部中,属于侧重理论的系部,重点突出舞蹈理论与舞蹈实践结合的特色。由此,对舞蹈学系生源素质条件提出特殊要求:首先,有较好的文化基础与素养;其次,基于舞蹈理论学习的需求,学生要具有良好的自主学习态度和勤于思考、长于写作的能力。舞蹈学系生源构成一般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大部分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的普通高中,他们具有比较扎实的文化素养、良好的自主学习态度和开阔活跃的思维,有过正规或半正规的舞蹈学习经历,对舞蹈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粗浅了解,具备较好的进行理论学习的硬性素质条件,符合舞蹈学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般要求。但这部分生源的不足之处在于:多数生源很少或不具备舞蹈专业理论素养基础,舞蹈实践经验缺乏,舞蹈专业技术层次较低。另一方面,少部分生源来自专业艺术院校,接受过比较系统、正规的舞蹈训练,具有比较扎实的舞蹈功底,舞蹈实践经验比较丰富;同时也存在文化基础薄弱、舞蹈理论缺乏等问题。所以,舞蹈学系每届班级的组成,会呈现出舞蹈专业理论整体水平不高、舞蹈专业实践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再加上,未经过舞蹈专业训练因素的作用,导致多数学生对舞蹈现象的敏感度不同,对舞蹈理论内容的接受程度不同,使得他们对专业理论课的理解和接受存在差异情况。

这一差异突出地表现在舞蹈赏析课上。对于一个舞蹈作品,部分学生可以很好地透过舞蹈本身归纳出舞蹈属性、动作风格、表达主题及对舞蹈的批评等不同的舞蹈赏析层次,而部分学生的分析却不能从表面化的宏观层次深入微观层次分析。这一差异是学生自我能力决定的,这个能力层级的培养涉及“试验田”的第二个过程。

二、“犁地播种”期――认识“舞蹈学”与“学舞蹈”的关系

犁地播种对农业生产活动来说,是比较重要的一环,疏松的土壤对种子来说,无疑是最适宜的温床,是农业生产活动的“打地基”期。相对地,恰当的课程设置和严谨的课程标准评价体系,会对学生的舞蹈专业素养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舞蹈学专业要求学生应把握舞蹈训练、表演、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技能,必须掌握舞蹈发展的历史和基础理论。本科阶段的主要舞蹈技术课包括:中国古典舞、中国民族民间舞、古典芭蕾舞基训、现代舞基训、舞蹈编导等。理论课分为三个类群:(1)舞蹈历史理论类:中国舞蹈史、芭蕾舞史、现代舞史等;(2)舞蹈鉴赏与批评类:中国民间舞蹈文化、舞蹈作品赏析与批评、学术论文写作等;(3)舞蹈跨学科课程类:舞蹈人体科学、舞蹈教育学、舞蹈美学等。

在舞蹈学系2002年制订的学科建设方案中提出“舞蹈学课程体系”的完整规划,将“以课程建设为中心,展开舞蹈史、基础理论与应用理论研究”作为学科建设的三大方向之一[1]。如何处理舞蹈技术课程学习和舞蹈理论课程学习的关系?由实践得出来的理论要回归到实践进行验证,实践检验得出的一定是理论的优势与不足,经过完善后的理论又会反馈给实践。这是舞蹈实践与舞蹈理论相互作用和持续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出现、发生、作用、反作用和再作用,是一个复杂的递进关系,甚至是螺旋上升的关系。这个关系要求具有关联的课程之间,在授课时间点和时间跨度的搭配上合乎逻辑。

大一学年的芭蕾舞基训使学生对芭蕾艺术有了感性体验。大一第二学期开设的舞蹈解剖学要求学生掌握舞蹈人体的解剖学特征,结合感性体验,起到理论反思实践的效果。大二第一学期开设的芭蕾舞赏析,糅合实践课和理论课的内容,填补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芭蕾审美的缺失,又在理论层次升华舞蹈实践。这会给学生构架出一个逻辑化的知识体系,把舞蹈实践和舞蹈理论课有机结合起来,形成“1+1>2”的效果,有效地完成“学”与“练”的互动。但实际教学进程中的课程搭配存在一些硬伤。

首先,具有关联的课程学期跨度过长。例如,舞蹈解剖学在大一第二学期开设,舞蹈生理学和舞蹈训练学分别在大三第一和第二学期开设。舞蹈解剖学与其他两门课程的教授,在时间有一个学年的空档期,这就会造成学生对知识的遗忘,影响到其他两门课程的学习,而授课教师明显会感觉到学生对舞蹈解剖学知识的遗忘已经影响到授课的进度。根据三门课的定义,即:(1)舞蹈解剖学是舞蹈人体科学的基础学科,研究人的自然形态结构机能和生长发育规律与舞蹈训练的相互关系,研究如何提高人体舞蹈机能的科学[2];(2)舞蹈生理学研究人体在长期的、专业的外在训练影响下,对人体结构和生理机能所产生的影响,并探明产生影响的规律[3];(3)舞蹈训练学是在综合运用舞蹈解剖学、舞蹈生理学知识的基础上,对舞者训练过程的研究,从而提出对舞者训练的量化的训练步骤和训练方式[4],这三门课类似于金字塔式的、阶梯式的自下而上的递进关系。基于此,本文建议对三门课的开设时间做一些调整:舞蹈解剖学在大一第二学期开设,舞蹈生理学和舞蹈训练学分别在大二第一和第二学期开设。

其次,部分课程的学习时限不合理。作为舞蹈史论专业,每个舞种的史类、理论类课程至少应该学习一年,才能达到一定的深度,事实上,大多数的此类课程只会学习一个学期,显然是远远不够的。类似的问题同样出现在各个舞蹈技术课的学习时间分配上。

最后,大三第二学期安排的实践类课程过多,包括舞蹈编导、现代舞基础训练和剧目排练。这三门课都是实践课,无形中会给即将步入大四的学生增加学习负担。本文建议:舞蹈编导和现代舞基础训练合并为一门课;压缩民间舞的授课时间,由二学年改为一学年;增加其他舞种,如拉丁舞、街舞等的选修课。

三、“除草施肥”期――自主学习“量”的积累与自我拔高“质”的飞跃

大学本科教育属于普及教育和通识教育,“普及”阐明本科教育要在受众面上突出大众化,受众量上突出增量化。作为“大众”的生源,从多数源于专业院校,应逐渐向普通高中铺开,但目前我国中学教育中的艺术教育困乏,造成“大众”舞蹈水平参差不齐。“通识”说明,现在学生知识的接触面和接触量在增长,通识教育是要在有限的学时下多学习课程,这容易造成“蜻蜓点水”的现象,更何况大多数的课程属于初次接触,难度较大。

显然,这些问题尽管摆在学生的面前,但根源却在于课程的设计者。站在学生的角度,“自主学习、自我拔高”应该是不二的选择。“自主学习”是对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的要求。如何在课前预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待课上解决,完成对知识的预消化;如何在课上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再提出新的问题,完成知识的消化;如何在课后解决课上提出的问题,进而再提出新的问题并解决,完成对知识的反刍,这是学生必须要进行的思考。“自我拔高”是一个比较高的层次,是一个在“量”上的不断积累,并且积累到一定阶段后,潜移默化地实现“质”的飞跃。

四、“丰收仓储”――完成认识“舞蹈学”与“学舞蹈”的关系

这个阶段并不意味着整个过程接近尾声。越是最后阶段,越应理性地重新审视对“舞蹈学”与“学舞蹈”关系的理解。这里提供一些认识视角。

首先,舞蹈学≠学舞蹈。舞蹈学专业的理论特色是舞蹈学的立足之本。舞蹈理论学习的基础在于良好的舞蹈实践,目的在于认识到舞蹈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而不是仅停留在舞蹈欣赏的层次。

其次,舞蹈学≥舞蹈。实践加理论的特色及与其他分支学科的关系,历来是舞蹈学的学习者需要探讨和思考的问题。这一问题的存在,恰好证明舞蹈学史论专业在专业建构过程中的反思与进步。

再次,舞蹈学的使命是研究舞蹈,发扬中国传统舞蹈文化。接触世界先进的舞蹈文化,进行不同属性舞蹈的对话,认清别人,更要认清自己,勇于实践舞蹈批评,推动舞蹈文化的发展。

五、结语

舞蹈学本科四年的学习过程是步步递进的,各有侧重,只有通过舞蹈的学习来指导和辅助舞蹈理论的研究与学习,同时舞蹈理论的研究会促进舞蹈表演在文化内涵层面上的负重,使互补的学习理念在完成对舞蹈学这门学科的深层次认识与理性回归的同时,高度把握学习和研究的真谛。

如果我们把理论学习称为“阴”,把舞蹈学习称为“阳”的话,这种互补的学习理念与太极阴阳相合、互生的宇宙理念不谋而合。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阳互生互补的生命哲学观,站在哲学的高度,启发我们可以很好地认识“舞蹈学”与“学舞蹈”的关系这一契合点,完成对舞蹈学这门学科的深层次认识与理性回归。

本文为笔者在2013年9月14日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第二届国际创意舞蹈研讨会”上的发言。

参考文献:

[1]高云.舞蹈解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体育舞蹈专业论文范文2

关键词:高师舞蹈 舞蹈专业 课程改革

目前在高师舞蹈专业的教材体系中,没有形成较为全面科学的教材体系,大部分课程都是沿用专业院校的课程,虽然具有一定的专业性,但针对性较差。高师舞蹈专业课程应紧密结合现代教育特点,根据生源素质的特点,明确培养目标,强调实用性,建立具有师范性特点的课程。

一、 提高生源素质和质量

高师舞蹈专业一直面临着生源基础差、舞蹈素质低的问题。大部分学生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舞蹈训练,而是在高中时期通过舞蹈强化班短短几个月的学习,考入高师舞蹈专业。由于艺校舞蹈生的文化素质和水平较低,因此在招生过程中,一些舞蹈基础、水平较好的艺校学生因为文化课分数线的限制,只有较少部分艺校学生能够考入高师舞蹈专业。进入高师舞蹈专业后,没有经过系统训练的学生在接受专业系统的舞蹈课训练时显得非常吃力,而艺校学生的专业提高则非常快,这给老师的施教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学生舞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舞蹈人才的培养。如何改革旧的教育体制,对于改革舞蹈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的舞蹈人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和基础。舞蹈对生理、形体等自然条件有较高的要求,中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发育生长的最佳时期,无论在身体的柔韧性还是在动作协调性的培养上,都是舞蹈教育的最佳时期。在中小学的课程设置上,加入舞蹈课程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全民的素质教育,同时也能提高舞蹈生源的文化素质和专业质量。因为这种舞蹈的学习是与文化课同步进行的,而不是与整体的教育断裂开的,同时这种教育体制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一种复合型的人才,能够适应当今教育发展的形势和社会的需求。

二、大纲设定要具有师范特点

科学系统的教学必须有科学系统的教材作为前提条件。拓展与舞蹈文化相关的专业与学科,增加舞蹈教学法、舞蹈史论、舞蹈欣赏及创作技能的比重,加强舞蹈教育教学中的文化素养成分,使舞蹈教育的教材更加丰富和系统,突出高师舞蹈教育的师范性。

1、大纲的设定要体现师范特点

大纲的设定要体现因材施教、师范性。根据高师舞蹈专业学生舞蹈知识技能有欠缺,但理解能力相对较强的特点,将舞蹈基本理论常识、作品鉴赏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去,通过对一些经典作品的分析,培养学生们对舞蹈艺术的审美情趣、舞蹈修养和鉴别能力。根据大部分高师舞蹈学生舞蹈素质偏低的特点,在技能训练过程中要适度淡化或删减专业性较高的难度动作,使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完成规定的基本动作。从二、三年级开始,应逐步加入《舞蹈教学法》和《编舞技法》课。通过学习《舞蹈教学法》课程,使学生能够完整备课、书写教案、了解各年级的教学任务、系统科学的编排课程。《编舞技法》是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舞蹈专业课。通过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理论教学环节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文字撰写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编创能力。另外,将视唱练耳与音乐欣赏纳入正常的专业教学计划,提高他们的专业综合能力。

2.大纲内容的编排要有明确的计划性和目标性

如何合理分配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需认真思考。例如第一学年开设的舞蹈基础必修课需要根据多数学生入校年龄、性别、基础条件来确定课程内容和教学进度,这样才能使教学获得实效。力求培养全体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基本能力,通过进一步的古典舞、现代舞基训,解放自己的身体从而加强表演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优化与完善是培养高师复合型舞蹈人才的前提。我们只有采用合理的教育模式并根据学生的自身条件对症下药,才能培养出当今社会所需的舞蹈人才。

三、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1.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文化基础课的课程设置中可以增设一门文学经典作品或优秀文学作品欣赏课,通过文化教师对名著的剖析、讲解、促进舞蹈专业学生更深层次的认识生活和感之不同的生活形式,并在促进舞蹈学生吸取文化精髓的同时,使学生能够潜移默化的获得艺术品位的提高和心理智慧的发展。文化教师与舞蹈教师能通过各种方法与途径,为学习舞蹈的学生们培养出更好的创造力、想象力。

2.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一个舞蹈表演、基本功好的毕业生,却不能正确地运用舞蹈语汇,对舞蹈教学的基本内容、形式、特点与教法,特别是舞蹈教材及创编的基本原则不十分了解和掌握,只是机械地模仿、传授,没有扎实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在教学上很难取得优异成绩。只有在学习中将形体与健美、美术、音乐、卫生、文学等学科知识掌握牢固,在应用中紧密联系起来,才能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通过艺术实践,提高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与综合能力。舞蹈汇报演出等一系列的艺术实践活动,以此来促进学生舞蹈技能的提升。艺术实践注重学生创造意识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锻炼中获得感性到理性认识体验,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编排能力和创新意识,并根据作品的需要,独立设计服装、道具、灯光等舞台形象。通过独立设计的环节来提升学生的想象力、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掌握艺术实践活动的规律。这样做还能增加学生的舞台经验,锻炼心理素质,加强学生之间的团结从而提高班级凝聚力,真正体现学有所成、学为我用的价值。

面对新时期社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表演人才的需要,对高校舞蹈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已成为当前艺术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具体而重要的内容.因此在明确高师舞蹈专业学生基本现状的基础上,加大对课程设置改革的力度,培养出业务硬、素质强的复合型舞蹈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永明.芭蕾舞及教学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8-10.

(2)拉乌尔・格拉伯特著,朱立人译.舞蹈解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1.

体育舞蹈专业论文范文3

关键词:综合性大学;舞蹈教育;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4-0177-03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国艺术教育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也不断提高。舞蹈教育也不例外,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迅速地发展起来。作为舞蹈大省的四川省,许多优秀的舞蹈作品在全国的各种舞蹈比赛中屡屡获奖、成绩显赫。但我们在这10几年的时间中发展迅速的四川高校舞蹈教育却并不理想,特别是在综合性大学的舞蹈教育发展中问题的存在尤为突出。那么,如何更好地将我们四川综合性大学的舞蹈教育去紧握这样快速发展的时代,更好地找到适合自己未来发展之路,更好地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切实需求,是现今在四川综合性大学从事舞蹈教育的工作者们必须深思的一个问题。本论文通过我对四川省比较有代表性的综合性大学西华大学的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和自己多年在综合性大学教学的经验,就目前四川省综合性大学舞蹈教育呈现出的一些现状和其解决的对策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对西华大学开展舞蹈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1.西华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简介。西华大学是四川省一所典型的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由四川工业学院、成都师专、四川经济干部管理学院三所学校合并而成。舞蹈系依托西华大学多学科大学的办学优势和良好的人文艺术环境,这为舞蹈专业的办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舞蹈系属于艺术学院,是以培养具有现代舞蹈观念的通舞艺,懂舞论,能够从事与之相关的文艺管理、研究、教学、表演等工作,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应用型舞蹈人才为主要教学目的。

2.对该校学生的问卷调查情况。调查时间:2012年12月24日,调查对象:西华大学2009级和2010级舞蹈学、舞蹈表演专业的本科生,调查目的:对该校现在的舞蹈教育做一个基本的现状调查,调查形式:不记名式问卷调查,问卷发放数目:100份,回收率:100%。调查内容及结果:①现有的舞蹈课堂教学内容是否能够满足你的学习需求?24%能满足,76%不能满足。②希望在舞蹈课堂中增加哪些方面的学习内容?5%民族民间舞,9%古典舞,32%编导,18%流行舞及现代舞,36%各种舞蹈类考级。③对教师的授课方式是否满意?65%满意,35%不满意。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是否能够充分的做到“因材施教”?74%能,26不能。⑤教师上课的形式是否多样化?31%是,69%不是。⑥对该校在舞蹈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满意吗?33%满意,67不满意。

3.总结与分析。现今的时代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学生们多数都是“90后”,对新鲜的事物接受能力很强,要求的东西更高。在这样的环境下同学们感觉到教学的内容不能很好的满足他们的需求,这部分学生占到了76%。同学们似乎对现有的传统专业课的学习不太感兴趣,只有5%和9%的学生认为需要增加民间舞和古典舞的学习,大部分的学生都想多开设一些流行舞、现代舞以及社会上流行的各种舞蹈考级内容的课程,这部分学生分别占到了32%、18%、36%。在课程的设置上学校如果多考虑一下他们的这种切实的需要,也不至于导致有67%的学生提出了对课程设置不满意的结果。由于西华大学在入校专业复查后就实行了分班教学,该校在因材施教方面还是做的比较好的,只有26%的学生觉得老师没有很好地做到因材施教。舞蹈的传统教学模式长期以来就是“口传身授”,教学的形式比较单一,没有多样化,69%的学生也提出了同样的问题。这样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课堂的气氛很压抑,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启发和培养。

二、对影响四川省综合性大学舞蹈教育发展现状原因的归纳和总结

1.缺乏相对系统和科学的教学体系。目前四川省综合性大学的舞蹈专业的教学体系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它们大多都是借鉴北京舞蹈学院或参照专业艺术院校建立起来的教学体系,根本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教育机构的主要目的是实施严谨规范的教学,通过严格规范的训练,来培养专门舞蹈人才。

2.培养目标的不明确性。近年来四川省许多的综合性大学都纷纷开设了舞蹈专业和增设了舞蹈系,舞蹈教育看似一片红火,但真正能依照综合性大学自身的特点来定位的寥寥无几。多数学校的舞蹈教育没有统一的教材,基本上都是按照北京舞蹈学院的教学大纲和模式在上课。这本身即说明了培养目标的不明确性。

3.课程设置的不合理化。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现在很多综合性大学在缩减本科毕业学分的同时怎样去更好地设置传统性的专业课程。第二,面对现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当代“90后”的大学生们对新知识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他们不光是要学量的专业性的知识,还需要更多的实用性很强的知识来满足他们的切实需求。现在很多的综合性大学在这个方面是没有考虑到的,忽视了当今学生的切实需求,没有真正的处理好必修课和选修课之间的关系。第三,忽视舞蹈理论课方面的学习。第四,实践类课程设置太少。

4.教学模式的单一。在传统教育体制下,四川综合性大学的舞蹈教学形式大多数还是沿用着以往的“口传身授”,它作为传统的舞蹈教学方式虽有一些可取之处,但以今天高科技、信息化的角度来看是远远不够的。它不能很好地跟上时展的脉搏,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不能很好的对学生进行启发式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三、对推动和加快四川省综合性大学舞蹈教育发展的对策研究

1.找准学科定位,明确发展方向。要办好四川省综合性大学的舞蹈教育,应该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学校性质、不同的培养目标找准自己的学科定位,明确发展方向。由于大多数四川省综合性大学所设立的舞蹈系或舞蹈专业都是依托于本省一些师范类高校、某某学院、某某大学之中,它们必须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学生的具体素质、现有的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等因素来找准自己学科定位,明确发展方向,要在对市场作大量的考察调研后形成清晰的培养目标。我认为四川省综合性大学舞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出具有较高思想品德觉悟、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娴熟的专业技能水平、丰富的理论修养以及创造意识和开拓精神并又有实际才干,能适应国家需要、社会需要、市场需要的能更好地去适应舞蹈基础性教育、大型企业文化建设、大型晚会的策划和组织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舞蹈教育既有它的独特性,也要符合所属院校的总体方向和要求,无论办的是舞蹈编导还是舞蹈教育或者是舞蹈学专业,都要根据综合性大学的发展特点找准位置,办出特色。

2.根据社会发展需求,搞好课程设置。简单地说就是什么时间教什么知识内容给学生,它的实施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例如:现在的社会各种舞蹈考级(比如少儿中国舞考级、民间舞考级、拉丁舞考级)等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学生们如果在大学阶段就能得到这方面课程的学习,那么他们今后走出学校岂不是能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增强他们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和竞争的实力。当今社会很多白领们都很注重自己的身心健康,他们下班后都会去各种培训机构锻炼自己的身体,在这个时候,瑜伽、肚皮舞、健身舞等培训班也迅速发展起来。那么学生在学校的时候就掌握了这些技能,出去岂不是能更快地融入到这个社会之中。把这些课程纳入到大量的选修课之中,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学习。这样不仅可以让同学们获得毕业所规定的学分,还可以获得各种舞蹈职业资格证书。在当今社会就业难的情况下,给我们四川省综合性大学的学生们开设这样的课程无疑也是一件很好的事情。除此之外,面对这个快速发展和竞争激烈的社会,我们还应该增加舞蹈理论和社会实践类课程来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竞争实力。因此,在四川省综合性大学里搞好课程设置的目的就是不断拓宽同学们的知识面,增强他们的应变能力,提升他们适应这个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使他们走向社会时求职的道路更宽、更广。

3.建立相对完善、系统、科学的教学体系。我们现今四川省综合性大学的舞蹈教育必须建立相对完善、系统、科学的教学体系,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才能更加有效的凸显出综合性大学舞蹈教育的办学特色,才能让舞蹈学科朝着健康、科学、快速的方向发展。为建立相对完善、系统、科学的教学体系我们应该注意一下几个方面:首先,我们必须根据综合性大学的办学特点选择适合学生和规范化的舞蹈教材。其次,我们应该在课程设置上建立相对健全的体系。再其次,我们还必须有一套适合四川省综合性大学发展的教学进度监督机制,完善课程考核体系,进而不断的提高教学质量。最后,在我们四川省,综合性大学必须建立与时俱进、适应时展的教学体系。21世纪的舞蹈教育能够真正地适应时代需求,做到与时俱进,就得建立完善、系统、科学的教学体系。

4.实施“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培养有新时代创新精神的人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信息化时代的教育理念也正悄然地发生着改变,我们四川省的综合性大学应积极地转变以往的教育理念,实现多元化的教育,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满足当代大学生的需要。要想实施“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培养有新时代创新精神的人才必须做到以下几点:①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上全面地推行真正的多元化,以此来推进当今高校舞蹈教育的改革。我认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当代的大学生应该根据自己以后的人生规划来选定自己的课程。加大与本专业学习相关的理论课(比如人体律动美育、音乐修养、人体动态素描、中外舞蹈思想教程等)和实践课(比如街舞、爵士舞、拉丁舞、外国代表性舞蹈等)的选修课学分力度,以此实现多元化的教育。②现代综合性高校舞蹈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应从当代文化的全球化和多元化发展的角度来确立。学校要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在教学内容上与时俱进,多元化的开设比如“现代信息技术教育”、“企业文化管理”、“办公自动化运用”、“多媒体技术运用”、“MIDI制作”等相应的教授科学知识技能的各种选修课,使学生通过自己的舞蹈专业课学习得到全方位发展的同时,又促进了学生个性特征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真正体现出适应这个社会发展的多元化教育模式。③舞蹈教学的方式方法和理念也需要多元化。舞蹈专业教学按照传统的方式就是以“口传身授”为主体的动态教学过程,要达到多元化的教育就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的改革,使用先进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育理念。比如在我们的舞蹈教学课堂中可以将哲学、文学、绘画等融入其中,这种将文化理念融入进多元文化舞蹈教学课堂的教学方式能激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发散性思维,从而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利用多媒体电化教学手段,为舞蹈课堂教学营造一个富有情感和个性的情境教学环境,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④我们不能让当代的舞蹈大学生们仅仅满足于本科毕业证书,应鼓励学生参加专业资格证书(比如:中国舞等级证书、拉丁舞等级证书、芭蕾舞等级证书等等)的考试,努力地培养出一专多能性的复合型人才。专业资格等级水平考试的体制形成,将促使舞蹈专业教育多元化的改革深入,打破“一本毕业证书”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需要的是“一书多证”、“一专多能”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我们应该积极地把这些培训引进到高校中来,为学生提供从事各种舞蹈专业职业、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而提供有利的条件,这也将对高校舞蹈教育的多元化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舞蹈的教育应跨越单一式的教学模式,与时俱进,结合舞蹈本身的特性努力去探索出适合于综合性大学舞蹈专业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促进我省综合性大学舞蹈专业教育的改革,从而推动我省综合性大学舞蹈专业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复合型舞蹈专业人才。

综上所有,舞蹈是个开放而广博的学科,面对现今更加广阔的舞蹈市场,面对现在人们对舞蹈的热爱与关注程度的不断加深,舞蹈事业要蓬勃发展,舞蹈事业要后继有人,四川省综合性大学的舞蹈教育责任重大。我们希望在今后的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是逐步地、规范地、科学地完善综合性大学的舞蹈教育。四川省综合性大学的舞蹈教育要突出它的特点,密切联系实际,大胆创新,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力争让学生的基础知识宽厚,专业技术与理论扎实,适应社会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综合能力突出;从而培养舞蹈教育行业的创新人才,切实地实现综合性大学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舒承智,符辉.艺术教育实施指南[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4]于平.高教舞蹈综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5]王啸.全球化与中国教育[M].四川: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6]杨仲华,温立伟.舞蹈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7]王国宾.舞蹈教育战略与发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8]于景春.舞蹈教育理论与研究[M].云南:云南科技出版社,2012.

[9]覃天伟.浅谈当今高校舞蹈专业教育中“多元化教育”的实施途径[J].科教文化,2012.

体育舞蹈专业论文范文4

关键词:体育表演;办学现状;开展情况;发展建议

前言

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健身舞蹈专门人才,阜阳师范学院于2011年正式开设体育表演专业并面向安徽省招生。现已对外招生2届,共有学生120余人。那么目前该专业的办学现状如何,本文试图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考核等方面进行系统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促进阜阳师范学院体育表演专业发展的建议,研究发展对策,为更好的发展提供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阜阳师范学院体育表演办学专业的现状。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阜阳师范学院2013年表演专业招生简章》以及相关文章。

1.2.2问卷调查法

1.2.2.1问卷的设计:问卷设计之前,征询了专家的意见,进行了实验性的填写和修正,在保证调查问卷具有较高的效度和信度前提下,发放了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

1.2.2.2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此次共发放教师问卷12份,有效回收12份,有效回收率为100%,学生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2份,有效回收率为96%。本次调查的回收率、有效率均满足了社会学调查、分析及研究的要求。

1.2.3数理统计法。用数理统计法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2.4比较研究法。将阜阳师范学院体育表演专业和上海体育学院的表演专业情况进行对比,探讨和其他高等体育院校体育舞蹈专项的异同。

2.结果与分析

2.1办学背景。

2010年8月,该院申报的《体育表演》专业获省教育厅的批准,并于2011年开始招生。该院体育表演专业下设民族舞蹈、健美操和体育舞蹈三个专项,主干课程有:艺术概论、表演基础理论、文学修养、音乐基础、运动人体科学、民族舞蹈、芭蕾舞基础、形体梳理、体育舞蹈和健美操专项理论与实践等。修业年限4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成为安徽省重要的体育舞蹈人才培养院校,在省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2.2培养目标现状

阜阳师范学院结合《全国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指导性专业规范》将体育表演专业定为培养表演学理论与体育学,熟练掌握当代舞蹈表演知识与技能,能在学校、文艺团体等单位从事舞蹈教学、训练、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

2.3教学内容的调查分析

2.3.1课程总学分和总学时总体现状分析。我院体育表演专业将课程类别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其中必修课包括:通识课(636学时)、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1414学时),选修课包括:限制性选修课(564学时)和自由选修课(144学时)。从总体上讲,符合教育的规定。

2.3.2专业课设置现状。根据国家教育部再次修订教学计划和课程方案的规定,阜阳师范学院体育表演专业将课程分为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教育实践四个层次。这种设置体现了各高校的地方特色,在一定程度上也顺应了课程层次向多方面发展的主导思想。

2.3.2.1通识教育课现状:阜阳师范学院通识教育课程有八门课程,总共636学时,35个学分。按教育部体育类与艺术类本科专业课程方案公共课约720学时来看,该院课程相对较少,应适当的增加课时量。

2.3.2.2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现状: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课程,包括学科与术科课程,是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阜阳师范学院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共有(1414学时)。

2.4教学考核的调查分析

2.4.1平时考核。阜阳师范学院体育表演专业平时考核占考核比例的20%,主要注重学生的出勤率和学习态度。在考虑前两者的前提下,学生的进步幅度、求知热情和课外作业的考核也是重要内容。不仅要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还要重视考查学生体育舞蹈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和持续性的评价。

2.4.2理论考核。在体育舞蹈理论教学过程中,理论课考核是教学考核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主要考核学生对体育舞蹈理论的认识能力。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体育舞蹈概述、体育舞蹈的美学特征、体育舞蹈的科研方法、体育舞蹈竞赛的组织、体育舞蹈的编排等方面内容。考核是学生在毕业前由学校统一安排。

2.4.3技术考核。体育舞蹈技术学习的好坏关系到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我国部分体育专业院校把技术培养目标定位使学生技术水平能够达到或接近一、二级运动员水平。

阜阳师范学院体育表演专业关于技术考核是遵照以下几个方面来完成的:

第一、按十种舞进行考试。第二、个人单独考试和舞伴配对考试相结合。第三、十个舞种分别采用打分形式,7个裁判按照十分制同时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取之剩下5位裁判分数的平均分,具体评分标准是结合考试需要并参照体育舞蹈竞赛规程制定的。

2.6教材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是教师教授知识的媒介,是进行教学工作、稳定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受体育舞蹈引进中国时间不长,科研工作相对滞后的影响,至今还没有适应高等教育特点的全国材。

2.7我院体育表演专业办学条件的调查分析

2.7.1办学师资力量分析。从学历结构上看,当然,与体育舞蹈专业学生人数发展规模相比,教师队伍的发展规模显得相对迟缓,师生比过大现象显得严重,今后几年有计划引进教师仍然是当务之急。

2.7.2办学场馆条件分析。体育舞蹈是一项室内运动性项目,需要木质地板、镜子、录音机和音响等设备是基本要求。根据对体育学院表演专业(体育舞蹈)专业教师和学生的调查,了解到目前(体育舞蹈方向)体育场馆等条件能够基本满足目前教学需要(目前拥有7个体育舞蹈场地)。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研究发现阜阳师范学院体育表演专业发展迅速,具有较好的整体结构,课程设置比较合理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考核方法得当。但该专业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不够成熟,特别是教师队伍的建设问题,师生比严重过大,缺乏专业课教师,将来应把重点放在教师的引进与培养上。

3.2建议

3.2.1尽快改善青年教师的学历结构。该专业本科学历的青年教师较多,他们技术水平较高。但随着高等院校对教师高学历要求的逐渐提高,青年教师必须更多的关注学历的发展,只有通过改变学历结构达到改变知识结构的目的,才能适应高等院校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

3.2.2加快科研工作步伐。学科建设应该是教学、训练、科研三位一体的,缺少任何一个,都显得学科建设的不足。因此体育舞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加强科研力度。(作者单位:上海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刘大军,苏兴田,蔡中等刍议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方法[J].陇东学院学报,2008(9)

体育舞蹈专业论文范文5

[关键词]专业舞蹈教育 市场经济 多元化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市场经济日渐多元化,专业舞蹈教育早已不再走以前的单一步伐,增设了多个专业方向,如:舞蹈教育、舞蹈表演、舞蹈编导、舞蹈学(理论)等。但面对发展速度之快,变换更新之多的市场经济,舞蹈学科的应对速度就稍显逊色了。而今,我们面对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就业难,这已经是一个在很长时期内让众人头疼的问题,但却又是一个我们不得不去面对的问题。而对于舞蹈专业的高材生们来说就更加棘手了。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必然会带来更多样形式的岗位,也应对多元型人才产生更大的需求量,但为何我们一批又一批高等教育的专业舞蹈毕业生轮番陷入困境呢?这里我们不得不对当前的专业舞蹈教育体制与市场经济的对接方面做出分析。

一、专业舞蹈教育

1954年,自北京舞蹈学校的成立,专业舞蹈教育便快速的发展起来。各地方院校的崛起,推动了我国舞蹈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长久以来实行早期专业型舞蹈教育,主要面向专业舞蹈团体和舞蹈类艺术院校,培养高、精、尖的舞蹈表演人才及教育人才。先行开设舞蹈表演、舞蹈教育、舞蹈创作、舞蹈学理论四个专业方向,形成了学科分明的教育体系。跟随舞蹈事业的发展脚步,各类各样大大小小的舞蹈比赛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以国内最为专业舞蹈院校追崇的桃李杯为领军者,而后还有三年一度的全国舞蹈比赛,以及CCTV电视舞蹈大赛等,他们逐渐成为衡量专业舞蹈发展水平的标尺,同时也鉴证了舞蹈教育事业的前行进程。

而今,专业舞蹈教育以真正迈进高等教育的行列其中,从早期的中专学历,到大专、本科、研究生,这一步步的大踏进,说明舞蹈不仅局限于表演和展现,更需要深刻的内涵及文化的滋养。学历的提高推动着舞蹈事业向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培养方向的发展、强化。

二、多元化市场经济对舞蹈的需求

当下,与其说是经济时代、网络时代、科技时代,倒不如说是个创新的时代。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市场早已呈现了各式各样的新兴个体,当然对人才的需求也就越加多样化。理论上讲,我国的市场经济早已形成混合经济,并且长期发展下去。舞蹈,作为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体,当然也与其显现了更微妙的关系。从前,我们提及市场对舞蹈的需求,无非是教师、演员、编导,但当我们去细化这三方面的每一个小环节时,就会发现其中存在相当庞大的关系网,以及挖掘更多的市场需求。

如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驾齐驱,人们在生活水平得到大幅提高的同时,更多的需要文化与艺术的沐浴和洗礼。此时,舞蹈就发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人们陶冶情操的同时更能净化心灵、强身健体。

(一)市场经济下的舞蹈表现形式

1.舞蹈教师。在舞蹈教师行业中,包含着专业与非专业两种工作类别。通过面对不同的授课群体又可细分出多个角色。例如:幼儿舞蹈教师、中老年舞蹈教师、舞蹈理论教师等。

2.舞蹈演员。舞蹈演员同样包含专业与非专业两种类别。专业性舞蹈演员大多分布在各省、市、地区级歌舞团等艺术团体工作,非专业舞蹈者一部分流入地方群众艺术馆等机构,另一部分则由舞者自发组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演出活动。由于专业团体对于舞蹈演员基本素质(身高、体重、形象、技能)要求较为严格,然而很大一部分专业院校毕业生流入了民营企业团体。

3.舞蹈编导。舞蹈编导大多是经过多年专业舞蹈知识与技能的积累,并加以丰富的舞台经验才得以胜任。需掌握大量不同风格的舞种,并懂得应对不同年龄层、不同职业者对舞蹈的掌握程度进行舞蹈创作与编排。可以说有舞蹈的地方就必定需要舞蹈编导。

(二)舞蹈的应用范围

1.学校。在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舞蹈已流入校园,甚至成为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从幼儿园开始的启蒙教育到小学、中学、大学,舞蹈既能够帮助学生塑造优美形体,又能够陶冶情操,丰富校园生活,同时,也能使学生多掌握一门艺术技能。

2.校外舞蹈机构。为迎合现代人生活中的艺术需求,各类各样的业余舞蹈机构,纷纷涌现。针对不同年龄群体,开办不同风格的舞蹈班级课程,年龄段从4、5岁(幼儿)到60岁(老年),类别上从基础基本功训练到民族、现代、芭蕾、国标、街舞等,一应俱全。

3.非舞蹈类企业、单位。近年来,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企业、单位(医院、银行、工厂、酒店等),每逢节庆,便会组织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联欢、比赛等活动。一方面缓解长期工作带来的巨大精神压力,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集体荣誉感,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当然,在这其中少不了舞蹈这一部重头戏,多数在活动举办前夕,各企业单位都会临时邀请舞蹈老师或演员来进行指导、编排或表演,是舞蹈在当前市场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面对市场,专业舞蹈教育出现的问题

综上所述,专业舞蹈教育在应对市场经济的问题上出现了大量的问题。首先,专业舞蹈教育体制一直走专才道路,而市场上需要的专才工作岗位比例与当前我国每年的舞蹈专业毕业生数量是完全不成正比的。其次,专才路线虽然能够胜任与其相对应的专业岗位,但次生专业方向技能就掌握欠佳。单项技能的掌握早已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再次,经历专业舞蹈教育多年的专才们,大多存在文化知识的匮乏,只会跳不会说的现象让社会上对舞蹈产生了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印象。这样一来,舞蹈文化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多数专业舞蹈毕业生难以胜任舞蹈理论课程的教学传授工作。以上因素无一不影响着专业舞蹈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四、如何使专业舞蹈教育有效应对市场经济的多元化

体育舞蹈专业论文范文6

作者:洪伟 翟廷立 赵健 徐金陆

论文关键词:体育社会化;多样化;体育发展;表演本科专业(体育舞蹈方向)

论文摘要: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体育社会化和多样化的发展需要,按照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1999年颁布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里规定》的有关要求,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和市场对体育发展的需要,从我院“十五规划”和现有办学条件出发,经过科学的调查与分析,我院有必要、也有能力增设表演本科专业(体育舞蹈方向),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体育舞蹈方向的专业人才,同时提升我院的整体办学实力。

1、我院增设表演本科专业(体育舞蹈方向)的必要性

1.1增设表演本科专业(体育舞蹈方向)是现代社会发展、提离中华民族素质和人们生活质量的需要

江泽民总书记在北京大学100周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当前,以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为代表的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的神经系统带来高强度负荷,对机体提出了更高要求。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劳动工作时间不断缩短,余暇时间不断增多,一种健康、愉悦、高雅的生活方式就会形成。人民群众对文化体育娱乐活动的要求将更为迫切。从体育舞蹈的起源、发展来看,其新颖的形式、对个人心灵感受和人生体验的强烈表现力等特点,特别符合人们现代生活的需要。因此,增设此专业无疑对人民群众开展积极、健康、高雅的活动,贯彻江泽民同志对体育必须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抵制邪教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我国体育舞蹈发展十分迅速,其活泼的活动形式,丰富的文化内涵,广泛的社会交往等,倍受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青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共有各种舞蹈学校近千所。正如国家体育总局袁伟民局长在第2届全国体育大会组委会上所说:“许多非奥运会项目如中国象棋、围棋、健美操、体育舞蹈等,由于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投人小、参与程度高、更贴近群众的生活,有着雄厚的群众基础。在增强体质、开发智力、丰富和满足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991年5月,“中国体育舞蹈运动协会”正式登记注册,这个项目现已纳人全国体育竞赛之列,并作为社会体育的重要内容在各地广泛开展。

1.2增设表演本科专业(体育舞蹈方向)是适应中国加入WTO的需要

根据日内瓦WTO统计和信息系统局按服务的部门(行业)划分,把全世界的服务贸易分为12大类。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就是其中的一个大类。WTO主张各成员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及竞争力,实行逐步自由化,它也允许一国在加人服务贸易总协定时,根据自身情况提出开发市场的承诺。一旦大幅度开放教育市场,一方面可能加剧西方国家价值观念对发展中国家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对其民族文化传统的冲击,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及早准备,采取措施,保持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体育内涵。如体育舞蹈专业方向能够确定,我们就可能与世界体育舞蹈组织相联系,促进这个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项目的开展。同时又能够更快地学会掌握运用好国际游戏规则。

尽管目前我国也有选手参加世界关于体育舞蹈的4大公开赛,但在专业、学术的交流,特别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还缺乏广泛和应有的联系,由此更增强了我们开办此专业的紧迫感。

1.3增设表演本科专业(体育舞蹈方向)是对北京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支持的需要

2001年7月,我国成功获得了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办权,举办奥运会期间,肯定有大量的外国友人来中国观摩比赛或观光、旅游,作为体育院校也将为国际友人所关注。体育舞蹈作为宣传、交流的手段必将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纵观历届奥运会开幕式,大型文体活动的表演、设计、编排都是重头戏,体育舞蹈作为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得到了专家广泛的肯定和观众的好评。因此,现代每届奥运会举行时,一般都要相应地举办规模盛大的艺术展览和表演,努力使体育与艺术相结合。许多国家的奥委会还为此设置了专门的艺术委员会,运用行政手段来加强这项工作,使体育与艺术两者紧密联系、相得益彰。奥运会的兴衰史告诉我们,离开了艺术的体育是不完善的。我们可以十分有把握地预测,2008年我国主办奥运会,肯定将组织一大批既懂得体育、又熟悉艺术的专门人才参加工作,特别是开幕式和闭幕式的大型活动。如果我院能够从2003年开设表演专业(体育舞蹈方向),这个专业所培养的人才正好能在2008年的前3年派上用场,从而对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作出直接或间接的贡献。

1.4增设表演本科专业(体育舞蹈方向)是我国文化、教育和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作为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学校,担负着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以及培养具有较高技能、最新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资源等重任。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从现代舞蹈的发展史也可看出,现代舞是20世纪初期在欧洲兴起的现代主义艺术的一部分,它追求自由表现和形式的独特,因而,体育舞蹈作为艺术教育和体育的组成部分,它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作用越来越明显地显示了出来。

站在文化的高度来分析体育的内涵,体育舞蹈既是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体育的一个重要项目。它集服装美、音乐美、形体美和舞蹈美等于一身,以高雅、健康、文明的活动形式宣传先进文化,推广体育活动,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特别是深受青少年的喜爱。证明体育舞蹈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和体育内涵,目前已被列为奥运会表演项目。因此,开设表演专业(体育舞蹈方向)是体育院校办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体育院校专业调整设置,拓宽专业口径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1.5增设表演本科专业(体育舞蹈方向)是湖北省教育和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2001年10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要求各高校以发展高新技术类专业和与地方经济紧密结合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为重点,全面进行学科专业结构调整。这为我院专业结构调整,主动为地方服务创造了契机。我院党委、行政及时抓住时机,2002年初决定率先在全国体育院校中成立“体育艺术系”,将以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固定组合多元动作结构并以评分为标准的一类项群(除武术已列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外),归属于体育艺术系。为推进艺术教育的开展,不断扩展专业方向创造了组织条件。

去年,我院的管理体制发生了变化,从国家体育总局直属体育院校划归地方管理为主,这又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湖北是教育大省,具有区域、环境、人才方面的优势,如果能批准我院开办艺术类表演专业(体育舞蹈方向),必将有效地扩大我院办学规模和效益,为湖北培养体育舞蹈专业方向的人才开辟新的途径,对体育和艺术学科的相互交融进行新的探索,为湖北建成教育强省做出贡献。在为地方服务的同时,也可用我院在全国特别是中南地区的影响,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体育与艺术相结合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2001年9月,湖北省政府王少阶副省长在“湖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建武汉体育学院协议签字仪式”上,要求湖北省体育局、湖北省教育厅等有关部门在武汉体育学院实行“共建”和“共管”后,主动支持武汉体育学院的发展,要把武汉体育学院的发展纳人湖北省教育和体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加以统筹考虑,实现体育资源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力争经过5--10年的努力,把武汉体育学院办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多科性体育大学。湖北省政府对武汉体育学院如此的高度重视,有力增强了我们争办一流体育大学,不断增设新专业的信心与责任感。

2、我院设置表演本科专业(体育舞蹈方向)的可行性及发展前景

我院在《“十五”事业发展计划》的修改意见中明确提出宏伟的发展目标,即:“经过‘十五’期间或更长一段时间的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以体育学科为主、竞技特色突出、相关学科优势明显的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多学科性体育大学。”这就要求学校无论是在专业的总数,还是在专业门类方面都要不断扩展,以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

2.1专业人才市场预测

据国家人事部的2002年第一季度全国人才市场供求信息,在求职人员中,文艺体育是我国人才市场求职的热点之一。但在供需比上存在一定的差距。这说明文艺体育岗位的设置、专业的结构亟待调整。为此,北京舞蹈学院率先增设了表演专业(国际标准舞方向)。2001年度经教育部备案或批准的新专业名单中,广州体育学院又设立了舞蹈学专业,以适应人才市场求职的需求。另据我们了解,天津体育学院与北京舞蹈学院也联合开办了体育舞蹈专业方向。 据调查,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部目前比较普遍地缺乏体育舞蹈专修教师,各地舞蹈学校也缺乏专门经过体育舞蹈训练的教学人员。此外,各地文化(艺术)馆从事体育舞蹈的专业人员也十分匾乏,特别是从事社区体育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更加缺乏体育舞蹈指导人员。另悉,为了推动体育舞蹈的发展,适应广大人民群众,包括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要求,许多行业部门都在积极筹备行业性的体育舞蹈比赛。国家教育部也在筹办首届全国大学生体育舞蹈比赛。这些信息、动向,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体育舞蹈专门人才的需求程度。

从今年我院第1届体育舞蹈专修班毕业生择业一次性到位率达100%的就业情况可以预测,培养表演专业(体育舞蹈方向)的复合型人才能够有效地拓宽就业门路,适应大学生就业的需求。

2.2我院已经具备开办表演本科专业(体育舞蹈方向)的学科基本条件

开办表演本科专业(体育舞蹈方向)既需要有良好的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基本条件,又需要有坚实的表演专业基础。2001年12月,我院已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目前,我院表演类项目共有教师30名(含返聘教师5人),其中体育舞蹈教师5人,音乐教师4人,形体教师3人。29名教师中正教授3人,副教授12人,讲师12人;博士2人,硕士6人。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师12人(含外聘教师3人)。近几年来,教师编写并正式出版《艺术体操》、《大型团体操的创编与表演》等有关专业教材4部,撰写《体育舞蹈动作要素》等体育舞蹈论文13篇以及教学研究论文100余篇,并获国家体育总局科技进步二、三等奖3项,国家体育总局教学成果奖3项。在2000年、2001年全国体育舞蹈锦标赛、全国体育院校体育舞蹈比赛中夺得金牌4枚,多个单项取得前3名。在省、市级体育舞蹈比赛中,多次、多项获得金牌,体现出我院在体育舞蹈方向具有较高的教学、训练竞赛和科研水平。

我院现有体育舞蹈场地900 m2。“十五”期间还将完成或动工建设40 000 m2 的教学场地和场馆,其中包括体育舞蹈、艺术体操场馆。此外,我们还可利用多媒体等先进设备进行教学,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目前有87,名学生从事体育舞蹈专选班的学习,数千人次参加了体育舞蹈课程的学习。

2.3我院已经具有开办表演本科专业(体育舞蹈方向)的人才基本条件

近几年来,我院一直重视艺术教育.并把体育舞蹈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1998年以来,开设了体育舞蹈专修班,招收体育舞蹈特长生8名。特别是与体育舞蹈专业方向相关的一些重要理论与实践课程,如体育美学、体育哲学、运动心理学、体育摄影、体育绘图、形体训练等课程都已开设,并已逐步形成体系。本专业开设之后,除个别专业基础课程需要专门引进教师或采取一些特殊措施外,本院教师能承担本专业90%的课程。

体育舞蹈教学、训练水平不断提高,在同类体育院校中占有一定的优势。除参加全国、省、市比赛外,还参加了地方性的大型文体活动的表演以及全国体育院校大学生风采比赛,了解和掌握了全国体育舞蹈的竞技水平以及专业方向发展的动态,不仅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一级)运动员和裁判员,为申报表演专业(体育舞蹈方向)提供了支撑。

从我院专业开设情况看,表演专业(体育舞蹈方向)与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以及社会体育专业都紧密相联。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专业的特点与优势,培养较高质量的表演专业(体育舞蹈方向)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我们还可以借用武汉音乐学院、华中师范大学音乐系已开办的中国民间舞、中国古典舞表演专业方向和开设的舞蹈与形体等方面课程的优势与经验,为开设本专业提供更有利的师资人才与环境条件。

与此同时,我们将根据《武汉体育学院本科表演专业(体育舞蹈方向)教学计划(草案)》,有计划地从艺术类院校引进专业基础课、视唱练耳、音乐欣赏等课程的专门人才,不断加强与艺术类院校的合作,使专业人才培养所需的师资队伍建设得到落实。

诚然,表演本科专业(体育舞蹈方向)是我院的一个新办专业,尽管在组织、学科、课程、师资队伍等方面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条件,但还缺乏建设该专业的经验,特别是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课程结构体系还需要作进一步专门而深人的研究与探索。我们准备继续深人到社会和兄弟院校,虚心学习,加强合作,真正办出本专业的高质量,使之成为我院的一个特色专业。

体育舞蹈专业论文范文7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7)07-0119-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7.056

[本刊网址] http://hbxb.net

在信息时代环境影响下,多媒体技术已深深植入我国教育领域,这促使我国教育教学模式随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不断革新,以增强我国教育教学模式的时代性与先进性。而在教育环境的影响下,各高校积极响应国家培养综合型人才号召,开拓专业领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多媒体技术在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应用既是对传统舞蹈教学模式的有力冲击,又是提高高校舞蹈教学的先进性、实效性、趣味性,实现我国高校舞蹈教学现代化的重要方法。因此,各高校的舞蹈教学模式应与多媒体技术紧密结合,改善传统教育模式、优化教育资源、提高舞蹈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水平,以适应信息时代下教育领域的变革与发展。

一、多媒体技术的教育价值分析

多媒体技术是在信息?r代环境中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通过对文本、图像、视频等内容的处理传递信息的技术,它的出现一方面扩展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领域,另一方面改变了人们获取、传递、接收信息的方式,高度契合信息时代为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改变。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中,各高校大多通过教师言传身教的方法达到培养人才的目标,教学课程缺乏趣味性和实效性,而多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恰好弥补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不足,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涵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自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校舞蹈教学以来,为其教学模式提供了具有先进性、多样性、实效性、趣味性的信息技术支持,如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导入教学情境、调节课堂气氛、观赏舞蹈影片等。传统的舞蹈教学活动往往采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的教学方法,这种言传身教的模式使学生无法深刻体会舞蹈动作的灵魂与内涵,从而突显出了传统舞蹈教育教学模式的弊端。但多媒体技术在舞蹈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起到了有效引导学生深入舞蹈情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等一系列积极作用。首先,当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舞蹈形态学、中国舞蹈史、舞蹈编导理论等一系列舞蹈理论课程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设备上展示课件资料,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配以相关的音频影像还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例如在学习蒙古舞《鸿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搜集一些与蒙古舞和蒙古民俗相关的图像影音资料,将这些资料融入教学活动中,展现出蒙古草原天高地阔、一碧万顷的美景,并引导学生深入该舞蹈的情境中,了解蒙古民俗风貌和蒙古舞的灵魂与内涵,从而在表演中引起观众共鸣。其次,多媒体技术在舞蹈编导、舞蹈基本功训练等专业课程的应用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它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以录音、人工敲打为主的伴奏模式,使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节奏性、针对性强的音乐,另一方面为舞蹈编导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资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观赏舞蹈影片,如将印度舞贯穿全片的《三傻大闹宝莱坞》、以梦想为主线的《歌舞青春》和充满了激情与斗志的《舞出我人生》等,在观赏影片后结合自身感受和影片特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编舞并展示。

二、 高校舞蹈教学现状

在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中,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模式已不再局限于专业理论知识的培养,而是积极的开拓领域,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美感教育是指以美学原则为核心原则,以通过自然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以及多样化的艺术形式来培养人们认识美、创造美、感受美的能力为主要内容,以塑造人们美的理想、品格、素养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模式。舞蹈教学作为艺术美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营造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从而有效增强学生对美感的追求与向往,并且舞蹈美感的培养对音乐美感和身体美感等其他学科领域的培养同样具有积极作用。目前,已广泛渗入各高校中的舞蹈教学模式可大致分为两类,其一是设立以培养从事舞蹈工作的专业人才为教育目标,以通过开设舞蹈专业理论课程及高水平的舞蹈实践指导为教育内容的舞蹈专业,这些学生往往具有扎实的舞蹈基础,是我国舞蹈艺术美感教育的主力军;其二是每个年级开设一到两学期舞蹈类公共选修课程,课程内容以交谊舞和街舞为主,其中包括华尔兹、探戈、伦巴、爵士舞、机械舞等,课程时间大多为每周四学时,但由于各高校的舞蹈教学能力与侧重不同,使其舞蹈教学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目前,我国高校舞蹈专业教学活动中大致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舞蹈的育人功能被忽视,舞蹈教学是高校为培养从事舞蹈工作的专业人才所设立的学科,美的舞者应具有美的灵魂,只有美的灵魂才能表现出震撼的舞蹈内涵,作为一门培养美、创造美的美育学科,其教学活动应在建立理论知识,提高舞蹈技能的基础上,融入人格素养、价值观念、审美高度等方面的教育,但许多舞蹈教学工作者往往忽视了对学生自身内涵的培养,有悖于我国教育观念中教人与育人相统一的理论;第二,学生专业基础较差,步入高校的学生大多为20岁左右,他们的骨骼韧带已基本发育成型,增加了舞蹈技能训练的难度,并且作为一门磨砺意志的专业,辛苦的专业训练易使很多学生的意志不坚定、产生思想波动,从而无法全身心的投入训练,导致高校舞蹈专业缺乏具有扎实基本功的可塑性人才;第三,舞蹈教学理念落后,舞蹈教学不仅在于学生的舞蹈技能的培养,还在于学生内在灵魂的塑造,但以模仿为主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大班式教育模式阻碍了学生舞蹈个性特征的发展,过分重视专业训练阻碍了学生舞蹈专业内涵的发展。

三、 多媒体技术对高校舞蹈教学的促进作用

(一) 改善了传统的高校舞蹈教学模式

多媒体技术在高校舞蹈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使以口传身教为主的传统教育模式转变为以多媒体技术为主要教学手段的现代舞蹈教学模式。传统的教育模式以教师口传身教,学生接收模仿的教育模式为主,从而增强了教师的授课难度,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并且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培养学生自身内涵的审美教育。多媒体技术在舞蹈教学方面的应用有效弥补了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不足,教师可以通过应用多媒体技术,引导、辅助学生学习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是改善传统舞蹈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

(二) 增强了高校舞蹈教学模式的趣味性

高校舞蹈课程包括舞蹈形态学、中国舞蹈史、舞蹈编导理论等舞蹈理论课程和舞蹈编导、舞蹈基本功训练等舞蹈专业课程,在舞蹈理论课程中,教师通过应用多媒体设备,结合文本、图像、影片等形式的专业资料信息,向学生传授舞蹈专业的相关专业知识,有助于增强舞蹈理论课程的吸引力,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鉴赏舞蹈艺术的能力,在舞蹈专业课程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舞蹈动作示范、舞蹈音乐伴奏、舞蹈编辑表演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资源,为舞蹈专业课程营造出欢快有趣的氛围。多媒体技术在高校舞蹈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实践应用表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明显增强了高校舞蹈教学模式的趣味性。

(三) 优化了高校舞蹈教学资源

自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高校舞蹈教学模式后,舞蹈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书本中的内容直观、明晰地展示给学生,并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多媒体信息资源,丰富舞蹈教学课程的内容,增强舞蹈教学课程的趣味性。舞蹈专业是一门动作性极强的学科,而语言并不能完全描绘出舞蹈动作的要领,因此多媒体技术中图像、影片等资源的应用便成为了展现舞蹈动作的有效方法,这种直观展现舞蹈动作的形式使学生们对舞蹈动作的掌握更加专业、准确。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在培养综合型人才的号召下,各高校已开展了一系列培养优秀人才的课程与活动,舞蹈课程是艺术美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充分体现出了优秀的舞者应具有美的灵魂,具有美的灵魂才能跳出具有震撼力的舞蹈。只注重舞蹈技能训练,不培养学生认识美、创造美、感受美的能力,便会出现没有灵魂、空洞无味的舞蹈作品。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图像、影片等形式展现舞蹈的美,提高学生展现自身人格美、韵律美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舞蹈的情景中,使学生与舞蹈产生独特的情感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五) 提高舞蹈学习效果

舞蹈专业是一门磨炼意志的专业,需要学生通过自身坚定的意志、认真的态度以及不懈的努力来提高技能水平。在传统的舞蹈学习模式中,舞蹈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指导时间和次数都受到一定的限制,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但减轻了舞蹈教育工作者的压力,提高了课堂效率,还为学生提供了课后巩固的有效途径,使学生能在课后利用更加充足的时间掌握动作技巧和要领,对提高舞蹈学习效果起着显著作用。

体育舞蹈专业论文范文8

关键词:安徽省;体育舞蹈;课程体系;考核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7.02.008

1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业余时间不断丰富,体育舞蹈已经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锻炼方式。随着人们对体育舞蹈的不断了解,社会成人健身、少儿艺术培养等不断在各个城市开设。

安徽体育舞蹈正处于发展阶段,已有部分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表演专业,但是每所高校开设该专业的相关课程并不一样,课程设置的内容和开设不同课的课时及每种科目所占总课时比重都大不一样,在此希望针对各所高校对于该专业课程设置的内容、课时的安排,及考核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找出对于该专业发展不合理的地方进行分析,希望对高校该专业课程的开设提供理论依据,为其他高校开设体育舞蹈表演专业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推动体育舞蹈在安徽省的发展。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安徽省各高校的体育舞蹈表演专业课程体系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安徽工程大学、安徽省艺术职业学院、安徽师范大学、安庆师范学院、阜阳师范学院五所学校作为调查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文献资料法的使用主要利用学校图书馆的网络资源库搜索了相关的文献以及期刊,并参考相关的书籍,杂志,报刊等资料收集有用材料,对本次课题的研究和分析总结打下理论基础。

2.2.2 调查法

主要通过访谈法和网络咨询法与教授、专家以及体舞蹈表演专业的知名人士进行与本次研究方向有关的内容的探讨和交流,了解各个学校体育舞蹈表演专业的开设情况以及在当今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体育舞蹈表演专业是怎样的课程体系,毕业学生考核的方式,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2.2.3 逻辑分析法

对收集的资料和调查的结果进行逻辑推理和归纳分析从而得出结果的方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安徽省体育舞蹈及体育舞蹈表演专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3.1.1 安徽省体育舞蹈的发展现状

目前在我省各个地区都陆续开设了不同级别和程度的体育舞蹈培训班,这些培训班里老师的教学水平存在一定差异,这些差异和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直接的关联,一个地区经济水平是吸引专业人才的有力条件,经济发展迅速的地区体育舞蹈发展的规模较大,影响较为广泛。所以不管是体育舞蹈的水平还是体育舞蹈发展的规模都存在着地区差异,在安徽省社会经济发展靠前的城市如合肥、芜湖、马鞍山、阜阳、安庆等城市,体育舞蹈发展相对来说就比较迅速,因为这些地区有吸引人才的条件和学习体育舞蹈的条件,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来发展体育舞蹈,开设不同的体育舞蹈培训班,并不断地扩大规模。安徽省十六个市都成立了体育舞蹈协会,经济发达的城市相继举办了体育舞蹈比赛或是交流赛。

在我省已有少数的中小学开设了与体育舞蹈有关课程,部分高中开设体育舞蹈课程,在我省许多高校都开设了体育舞蹈选修课程,部分开设了体育舞蹈专修课程。如今体育舞蹈课程在学校开设正处于发展阶段,必须不断地改善,才能促进体育舞蹈在我省的发展。

3.1.2 安徽省体育舞蹈表演专业发展的现状

从安徽省高校开设的体育舞蹈表演专业课程的大学来看,合肥占两个,分别是安徽工程大学和安徽省艺术职业学院,芜湖占一个是安徽师范学院,阜阳占一个是阜阳师范学院,安庆占一个是安庆师范学院,可以看出这几个地区都是安徽省经济发展靠前的地区,这也说明体育舞蹈在学校课程的开设也受到经济的制约。而这些地区之所以能开设体育舞蹈表演专业还要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些地区有优秀的体育舞蹈教师,如果没有高水平的体育教师,学校也是很难成立体育舞蹈表演专业的。

3.2 安徽省高校体育舞蹈表演专业课程的开设情况分析

3.2.1 教学内容

体育舞蹈表演专业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我省五所高校中课程设置的具体情况如表1。各高校虽然在课程类型的表述上不一样,但是在课程内容上基本是相同的,如安徽师范大学通识教育课与安徽工程大学的公共基础课内容基本相同。目前,对于体育表演专业课程设置上还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文件进行指导,不同的高校在不同课程的命名上也并没有形成相对统一的认识,所以各个高校在课程类别设置时都想体现本校特点从而出现内容相同名称不同的情况。

根据表1,可以看出我省对于体育舞蹈课程的开设,正处于探索阶段,现在还没形成统一的教学模式,以上五所高校开设的课程大体相同,但是由于每学期课时有限,所以在选择科目上还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导致每所高校培养的体育舞蹈人才的水平不同。

3.2.2 学时安排分析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体育类课程指导纲要的基本内容,从而对我省体育舞蹈表演专业课程中的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以及教育实践课的学时进行统计(见表2)。

从上表可以看出各高校的课时总数,及各科的课时分配,从而发现专业课的课时明显高于选修课的课时。

3.2.3 课程设置的数量及性质

课程的设置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分别对五所高校进行调查,如表3所示: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安徽师范大学课程总门数是44,必修课占84%、选修占16%;安徽工程大学课程总门数为49门,必修课占71%,选修课占29%;安徽省艺术学院总门数为46门,必修课占85%,选修课占15%;安庆师范学院课程总门数是50,必修课占66%、x修课占34%;阜阳学院课程总门数为48门,必修课占73%,选修课占27%。

3.2.4 考核方式分析

在我省高校中对于体育舞蹈表演专业课考核方式大体相同,主要是在学期结束后采取理论课考试和实践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察,从而评定学生在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从而计划下学期的教学计划。对于体育舞蹈表演专业更加注重实践课考试,考试的形式主要有多个同学同时考试、学生分组集体考试、学生单独考试、课内比赛形式等等。

3.3 安徽省体育舞蹈表演专业课程设置的影响因素

3.3.1 师资力量

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舞蹈表演专业的教师,他应该具备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的职业修养,这样才具有适应和掌握学校实践工作的需求以及社会对人才的渴求。

调查显示:在我省高校现阶段体育舞蹈教师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老教师通过学习考取体育舞蹈教师资格证,一部分是体育舞蹈专业毕业的硕士生,在我省受专业高等教育培养的专业教师相对较少,所以要发展高校体育舞蹈,使体育舞蹈课程体系更加全面,必须培养专业的体育舞蹈教师,只有具备优秀的教师队伍,才能开展起高校体育舞蹈表演专业。

3.3.2 招生学生水平

新生招生时学生所具有的体育舞蹈水平也是开设体育舞蹈表演专业的影响因素之一,只有在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舞蹈基础才能开设体育舞蹈表演专业,所以学生具有的体育舞蹈水平决定体育舞蹈表演专业开设的可能性。

3.3.3 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也是影响体育舞蹈发展的因素之一,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教学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好的学习环境能够塑造高质量高水平的学员。只有正规的舞蹈教室,才能开始相应的舞蹈教育课程。

3.3.4 教学资源与材料

根据调查显示,有体育舞蹈表演专业的高校,其硬件设施条件的好坏也是该校吸引更多学员的条件之一,拥有宽敞的舞蹈教室和性能优良的音响设备,可对平时上课和日常训练带来一定的优势。所以为体育舞蹈提供优良的教学资源和材料是促进其发展的因素之一。

3.3.5 市场需求

调查表明:市场对体育舞蹈人才的需求,严重影响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开设情况和学员在学习体育舞蹈时的质量。体育舞蹈课程体系的设置,受到市场需求影响,市场上需要什么样的舞蹈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舞蹈人才,其课程体系随着市场需求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4 结束语

安徽省高校体育舞蹈表演专业课程设置是相对全面的,但也存在不足,比如有些学校的必修课程比选修课程多,这样明显的制约了学生对于个性的发展。课程设置方面并没有形成y一的认识,尤其在课程类别的命名上存在较明显的差异。从课程的学时方面来看,根据国家课程指导纲领的基本要求,安庆师范学院的课时总数明显偏少,安徽工程大学理论课程较少,对于不同性质的高校课程设置的侧重点明显不一样,师范类主要培养师资力量,注重教师技能,工科院校侧重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然而重点大学注重专业课程的掌握。对于体育舞蹈表演专业学生的考核体系较传统,不能全面地考核学生的学习和运用情况,考核体系走向多元化,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学雷.关于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新体系的研究[J].时 代教育,2011(6).

[2] 王伶俐.体育院校艺术类表演专业艺术课程设置的研 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8.

[3] 李娟,冯晓辉.表演专业(体育艺术表演方向)课程 体系构建[J].辽宁教育研究,2006(5).

[4] 胡九霞.安徽省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体育舞蹈教学 现在的调查与研究[D].扬州大学,2011(5):56.

[5] 陈正晓.我国三所体育院校体育表演专业本科培养方 案的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3.

体育舞蹈专业论文范文9

关键词:高等学校;舞蹈教学;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李菁,(1979—),女,湖南桂阳人,吉首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舞蹈教育教学、中国少数民族舞蹈艺术

我国在舞蹈教育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也随之暴露了一些问题:相比较八十年代初期,经典作品越来越少,无论是舞剧还是舞蹈作品都在逐渐流于表面化和动作化,失去了舞蹈艺术的文化品格和深层内涵;古典舞和中国“现代舞”都越来越具有相似的艺术气质,失去了不同舞种的独立特征;精湛的舞技似乎已经成为度量卓越舞蹈人才的唯一尺度;“泛舞蹈化”已经在越来越多的舞蹈人才上打上烙印等等。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究其本质,在于舞者缺乏创新能力,从而使其舞更多地关注表象,忽略了内在精髓。在高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中,缺乏创新能力将严重影响人才质量。因此,高校应着重于培养舞蹈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下面将从四个方面论述高校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必要性。

一、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高校舞蹈学专业学生都将走向社会,成为舞蹈技能的实践者、舞蹈教育的实施者以及舞蹈艺术的传播者。显然,只有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思维和能力,才能更好地扮演好这些角色,为新世纪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传道、授业、解惑”作为中国传统教育观念,一直得以尊崇。现阶段如果仍然继续强调以教师为活动主体,忽略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作用,会对教学效果造成一定影响。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过程中,接收教师传授的知识,这些知识并不代表真理,学生应带着质疑和批判的眼光在实践中去检验、提炼、吸收或摒弃。其次,学生在学习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效果。“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有注重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锻炼学生独立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更好的发展。舞蹈是一个实践性和创新性很强,风格的定位、姿态的调整、动作的编创、作品的构思、空间的布局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创新思维,这也是高校舞蹈专业的学生所必须具有的能力。

二、高等艺术教育改革的需要

《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高校舞蹈专业所培养的是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他们应具备扎实的舞蹈理论功底、精湛的舞蹈技艺以及高超的舞蹈编创才能。而这些都以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核心,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反复锻炼。

三、舞蹈教育本身的要求

与艺校不同,高校舞蹈专业是要培养素质全面的舞蹈人才,他们毕业后主要从事舞蹈理论研究、舞蹈教学以及表演等工作。这就要求高校的舞蹈教育不但要紧抓舞蹈技术技能的训练,还要注重舞蹈专业学生文化水平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高校舞蹈专业学生只有同时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过硬的专业技能,才能走一条有利于舞蹈人才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而要达到这样的要求,只有通过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才得以实现,这也是舞蹈教育的基本要求。

四、中小学艺术教育改革的需要

舞蹈作为表现艺术,具有独特的审美特性和艺术魅力,具有一般注入式教育无法比拟的特殊功能。现今,舞蹈教育的美育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同,中小学增设舞蹈课程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小学舞蹈教育更多应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而不仅限于舞蹈技巧的简单传授。通过对一些中小学的调查,他们需要的是具有较全面知识和技能的舞蹈教师,即要求教师既要有示范能力,又要有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切实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有效打通中小学舞蹈人才的“需”与高校舞蹈专业人才的“供”之间的障碍,以符合中小学艺术教育改革的需要。高校舞蹈专业培养的是复合型舞蹈人才,这些人才走上社会之后都将成为舞蹈技能的实践者,舞蹈教育的实施者,以及舞蹈艺术的传播者。要将实现这样的培养目标,应当全面提升高校舞蹈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鲜活的舞台人物形象的塑造、不朽之作的问世、深刻思想的表述、创见的发表———这一切,都将依靠富有活力的创新能力才能做到。离开了创新能力,舞蹈领域的一切活动都将失去它生命的灵性。因此,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游嘉颖.高等舞蹈教育的调查与研究[D].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