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机构建设管理集锦9篇

时间:2023-09-24 10:56:30

机构建设管理

机构建设管理范文1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医疗机构的档案资源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的需求。为此,加强医疗机构档案资源建设与管理成为医疗机构当前一项紧迫改革的任务。文章探讨了当前医疗机构档案资源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积极有效的管理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医疗机构;档案资源建设;档案资源管理;医疗改革;档案事业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全面实现档案管理信息自动化已经成为医疗机构档案事业的发展趋势。但是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医疗机构档案资源管理自动化水平不高,还存在着很多弊端和漏洞,根本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现代医疗服务需求。为此,医疗机构档案管理部门应该要努力借助互联网优势,对现有的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采取各种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措施,借此从根本上进一步提高档案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1当前我国医疗机构档案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档案信息化建设意识不高很多医疗机构对于档案信息化建设意识不足,只注重本院的经济效益和业务的发展,忽略对档案资源的管理,没有把档案资源管理当成是医院管理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导致整体的档案管理水平停滞不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大力普及,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步伐也得到了加快。很多医院都已经从过去手动管理逐步转型为计算机管理,并开始创建医院局域网、应用办公自动化系统以及医院信息系统等来对档案进行管理。但是由于部分医疗机构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深入,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档案管理信息化水平还较为落后。

1.2缺乏一套档案信息化建设管理标准档案管理是否规范与标准是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前提条件,更是提高档案信息化水平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但从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来看,还缺乏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标准的操作流程,导致在开展档案管理收集、整理、归档、立卷、保管和利用这些工作环节的时候无法可依、无据可循,整体管理工作毫无秩序、混乱不堪。在很多医疗机构中,人事管理系统、收费系统等层次与所属的部门实际要求不符,导致管理工作出现脱节现象。例如:档案管理的数据储存的方式与接口存在着技术问题,导致数据信息没有得到有效的转换、对接以及共享,这些都给医院档案工作实现信息化管理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阻碍。

1.3缺乏统一的软件应用系统很多医疗机构在档案管理工作中采取的管理模式主要为多部门、分散式共同管理。例如文书档案、基础档案等都是由档案部门来进行保管和储存,健康档案以及财务档案等都是由保健科与财务科来进行保管,这种分散式、多部门的管理方式促使整个管理工作没有统一的软件系统作为指导,在操作过程中形式不一,大大降低了档案的信息化水平,最终导致很多文档的缺失。同时很多医疗机构所应用的管理软件还较为落后,部分还依然应用单机版系统来进行档案管理工作,导致系统难以顺利的实现兼容、对接、升级以及更新,给系统维护增加了难度,以至于无法满足现代化管理的需求。

1.4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有限经济决定上层建筑,只有以强大的经济作为后盾,各项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医疗机构也不外乎此,加强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投入,是顺利实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但是,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医疗机构对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仅仅依靠当地财政的预算来购置大量的先进设备是远远不够的,资金投入的局限性导致档案管理部门所需的设备无法得到完善,加之现有设备在逐渐老化和陈旧,成为了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实现信息化的绊脚石。

1.5档案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以及职业素养偏低很多医疗机构对于档案的管理工作没有形成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部分医疗机构还采用兼职人员来负责档案管理工作,导致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很多管理人员的知识文化水平和技能水平都较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加之年龄较大,导致他们无法正常使用计算机网络来进行档案管理,这些因素都对档案的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产生了阻碍。此外,部分管理人员责任心缺失,缺乏创新精神,不符合现代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规定与要求。

2加强医疗机构档案资源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努力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为了要充分发挥出档案部门的管理作用,应该要努力完善档案部门的基础设施的配置。例如扫描仪、打印机、计算机一级数码相机等这些设备都应该缺一不可,实现档案部门数字化管理,进一步提高数据处理的能力,确保档案部门具备强大的数据存储功能。同时,还要努力完善影像存贮系统、通讯系统、财务收费系统、实验室信息系统等现代化管理系统,配置完善各种子系统,应用各种现代化新型软件,进一步满足现代化管理的需求。在收集、分类、归档、查阅、存储等工作环节上充分利用计算机来进行管理,从根本上来提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水平。

2.2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同时保留传统保管方式充分借助计算机互联网的优势,加强对档案的管理工作。在档案查询以及存储方面,应该要努力提高档案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水平。由于当前的电子文档依然不具备法律作用和凭证作用,为此还无法完全替代实物文档。所以在实际的档案管理工作当中,除了要努力加强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水平之外,还应该要适当保留传统档案保管工作方式,把重要的实物档案保管好,确保电子文档和纸质文件同时进行归档保存,方便日后的查找和阅读,充分保证纸质文件自身所具备的凭证以及法律作用。

2.3提高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性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还应该要重视信息的安全管理工作,保证档案在网络保管中具有高效的安全性。档案属于一种原始性的文件,应保证文件的完整性,防止文件在途中被恶意篡改。为此,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技术水平,采用利用防火墙、网关等技术来提高档案的安全性,防止档案受到网络的攻击以及黑客的不法侵入。在整个档案的网络中心系统当中,设置出难以破解的密码权限,采用数字签名、实脸认证等高级机密技术,对电子文档实行严密的防护。同时,加强对纸质文件以及实物档案的保管,把其放置在保险箱内,保险箱设置好密码,防止密码的外泄。任何人想要得到查询文件,需要经过有关部门领导的同意签字,方可由档案部门管理工作人员提供。此外,对于各种档案数据需进行备份,加强对电子文档的监测以及维护工作,保证档案的安全性。

2.4扩大基础设施资金的投入基础设施的完善离不开强大资金支持。为此,医疗机构要努力通过各种渠道来扩大资金的投入。在资金筹集的过程中,不能完全依赖于财政的预算,还应该要力促政府的档案事业经费的投入,努力争取把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项目加入到专项建设经费当中去,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首先,医疗机构本身应该要努力地利用现有的资源,创建出一个多元化的档案信息工程系统。例如,医疗机构的相关部门可以通过与电子部门的洽谈与协商,争取获得电信部门在网络上的支持,获取他们提供的各种优惠政策;其次,医疗机构的档案管理部门在采购设备的同时,应该要根据自身的实际能力合理购买信息设备,确保信息设备具有强大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最后,档案管理部门在对设备进行更新的同时,应该要努力提高对现有设备的利用率。通过多渠道的努力,争取利用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

2.5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聘用具有一定知识文化的人员专门负责档案的管理工作,同时医院相关管理部门应努力为他们构建各种学习的平台和深造的机会,定期地对他们进行档案管理技术知识的培训,促使他们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促使他们掌握最先进的档案管理模式和技术并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得以应用。此外,医院管理部门还应该要采取奖励的机制,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追求更高的职业理想,在实际档案管理工作中,要求他们秉持高度责任心,在工作岗位中做出应有的贡献。提高他们的信息化意识和管理意识,加强对新人才的培养力度,为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确保医院档案各项管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与实施。

3结语

综合上述可知,在医疗机构的档案资源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信息化建设重视度不高、缺乏一套档案信息化建设管理标准、缺乏统一的软件系统、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有限、档案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等问题。为此,只有在针对这些问题上努力完善管理制度,积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加强对档案的保管工作,提高档案保管的安全性,才能够促使医疗机构档案资源管理工作顺利实现信息化,根本上提高医疗机构档案管理的工作水平。

参考文献

[1]王桂兰.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应注意的三个问题[J].北京档案,2014,18(11).

[2]赵婷.医疗机构档案信息化建设浅析[J].黑龙江档案,2014,11(2).

[3]吴伟,王春红.医疗机构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生物技术世界,2013,56(3).

机构建设管理范文2

关键词: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管理;建设

在我国社保体系逐步完善下,参保人员逐渐增加,由于工作愈发繁重,逐步增加的参保人员和相应的服务量令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管理与建设方面愈发艰难,从而束缚了社会保险行业的发展。

一、如何加强社会保险经办管理工作

在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发展当中,社会保险管理服务行业也经受了历史性的改变,窗口服务身为社会保险工作的先锋工作,获得了显著的进步,社保经办服务人员通过对所有社会保险制度以及政策的贯彻实施,却并未令广大群众的所需得到满足。将提高社会保险经办管理为核心,源于提高社保经办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探讨提高社保经办管理服务能力的相应方法。

(一)提高窗口管理能力

窗口服务工作在价值体系方面尤为显著,其中新思想则为不断追寻进步,具有公平、合理的价值标准,需要经办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周到的服务,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行为准则。在发展当中,需要通过文化作为根基,保险行业也应如此,应当将保险文化当作灵魂所在。保险经办人员通过长时间的管理实践,逐步建立了“外树形,内树魂”的文化,从而提高人们的责任意识、学习意识以及服务意识,并且也成为经办人员坚定不移的目标及标准。

(二)有效推动经办资源的整合

社保经办资源的整合,则为目前企业在各种险种限定时,不同险种相融合的结果,从而逐步组成了机构,再通过这一机构对业务进行统一办理及管理,这也成为完善我国在社保经办管理方面的重要工作,并且在提高社保经办管理能力方面也极为关键。长期以来,我国社保经办机构分成了各类险种,机构尤为繁琐,具有职能重复的现象。企业为员工办理的保险通过分别设定险种、多头进行管理的方式,会令经办资源较为分散,令信息无法被实时共享,从而令行政成本提高。不论是经办效率还是经办能力均较低,造成较多怨言,为社保经办机构在管理能力的提升方面带来恶劣的影响。经办资源整合完成之后,依照精简、统一乃至高效的方针进行经办管理,从而显著提高了经办管理在服务方面的能力,为参保人员给予更为快捷的服务。

(三)注重干部团队建设

在当前社会保险行业高速发展阶段,特别全面推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后,经办机构在业务的数量上急剧增长,可是由于社保工作人员严重欠缺,导致了人员不足的现象。由于经办机构业务量的提升,令经办人员在工作方面的压力逐渐增加,即便时常加班也较难按时完成工作。经办机构人员在数量方面无法随着业务量进行增长,从而会影响到工作的顺利进行,也会影响到参保人员的信心。所以,在业务量大增的情况下,必须加大工作人员的数量,才可以令工作保质保量。并且,提升干部团队总体素质则在于强化培训,完善干部审核、奖惩制度,以此令干部的综合素质乃至专业能力有所提升,并且不断运用素质审核以及业务审核等方式,加快干部团队的综合素质,令其成为具备高素质、高能力、高涵养的干部团队。

(四)持续加强标准化建设

强化社会保险标准化的建设能够令参保人员对保险服务的所需乃至社会保险事业的高速发展给予满足,并且还能够提升社保经办管理服务的能力。业务经办流程展现出标准化、规范化的状态,当城镇居民社保在获得迅猛发展时,令参保人员具有极大的流动性,从而产生了各种险种的社会保险关系转接续办流程无法统一的状况,异地就医无法立即结算等问题,从而国家在这些方面不断加大力度给予监督、完善。在社保经办资源逐步完善中,需要打造出统一的经办程序,构成全新的办理方式,从而令经办管理服务实现标准化,保障社保制度彻底覆盖的目标得以完成。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管理与建设分析

(五)持续完善信息管理体系

我国在社保事业高速发展时,社保覆盖面持续扩大,并且基金数额也在持续攀升,这一状况下,令社保经办机构中人少事多的现象愈发明显,一旦想要解决人员不足及提高经办效率等问题,则需要增加人员数量,增加在编名额,提高人员素养。通过运用高科技而提高人员在办事方面的能力。由于我国社保信息系统并未真正实现统一,令信息系统联网也无法实现,从而令参保人员在异地进行就医、结算、社保关系专业等问题形成阻碍,所以参保人员具有较大的不满,需要强化信息系统的建设,持续加快经办管理服务的信息化。对于所有省市范畴中经办管理信息系统的统一,加快社保数据能够实现数据统一、联网数据全覆盖等问题,完成资源信息的即时共享。面向全国范畴创建社保管理信息体系,搭建源于社保经办管理服务的网络平台,从而完成跨区域社保关系的对接、异地待遇等方面的运用,如此则能够令信息资源达成全国范畴的共享,参保人员更加适宜流动。设置社保一卡通,有效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提高经办效率,在我国所有范畴都可以通过社保一卡通,管理参保人员的位置和时间。

(六)强化人员服务理念

社保经办机构服务大多需要面对失业、老人、病患等人员,这些人员的社会保险经办中的弱势群体,应当给予重视,以便令工作状态有所提升,持续更新工作与服务氛围。对于工作人员,需要持续完善工作的方法以及服务设备,从而令广大参保人员能够随时通过温馨舒适的环境进行参保。并且,不断更新服务理念。创建服务则为职责的理念,逐渐将我是第一责任人的理念进行演变,令其变成职业习惯与职业精神,把参保人员的满意程度当成工作的职责所在,以服务参保人员作为出发点,为参保人员给予良好的措施。

(七)激励强化社会保险文化的建设

社会保险文化建设指的是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的前提下,不但能够令在职人员拥有更加丰富的文化生活,还可以显著加大社会团队的凝聚力。显著加快社保文化的建设,将社会工作的特点展现出来,不断开发社会文化的潜能。透过相关文化活动的实施,极为有利于强化思想道德理念的建设,能够显著提高干部团队在文化方面的素养以及精神方面的状态,通过以人为本、廉洁高效为方针,不断为社保事业的发展提供精神力量。并且,社保宣传工作不断提高,透过不断加强媒体对社保政策的宣传,令人们在更加关心社保、了解社保的环境中生活。

二、社保经办机构建设的分析

(一)形象标识需统一

在已经实施垂直管理的社保经办机构中,市与县名称并不相同,较易令群众出现误会,目前,需要尽可能快速的将市、县的经办机构业务大厅进行统一,内部科室都使用相同的装修风格,市、县两级社保经办机构的工作人员的标牌编号需统一,且需要具备相同样式的工作服装或服装款式,办公用品比如档案盒、稿纸等用品均设计成统一的样式及规格。

(二)机构设定统一

通过社保局的有效分析,为县、区逐一给予正确的机构科室设定规划,所有县、区都应当严格依照规定设定科室,不可任意更改,绝不可发生因人设岗的状况。

(三)业务流程统一

在五险一金逐步变成四险一金的状态下,严格执行最好的途径、最简便的程序、最快的时间以及最佳的服务作为目标,对所有险种、所有业务范畴、报送资料、办理程序等相应环节设定准则,在降低职权互溶时,做好查缺补漏,寻求在工作当中的不足之处。并且各类业务表格应当进行统一,切不可随意印制。

(四)管理制度统一

身为建设的一个主要环节,需要融合本身的实际情况,参考外地经验,极力打造符合社保机构所需的管理制度,将机构内部的管理进行统一,提升经办能力,并需要各市、各区严格依照规定给予实施。

(五)服务标准统一

通过标准化与量化的方式评估经办服务,参保人员办理业务需进行几个环节,办公业务最长能够等待多久,均需具备一个标准及承诺,如此才可以令经办服务更加富有效率,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并且需对工作人员的服务行为方面通过强硬的标准进行规范,真正提升经办服务的层次与品质。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的社保经办机构中,将完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管理制度,建设更为有利于民的服务体系作为主题。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需随时将完善社会保险经办管理体制与提升社保经办管理服务能力当作首要职责,需极力提升社保经办管理服务的能力,为参保人员给予极为有利的服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建设属于全新的环节,也属于极为关键的工作,成为强化社会保险经办能力,提升经办水准的必备环节。需要通过不断深入学习、科学发展,有效运用社会保险经办制度的特点,掌控机遇,不断努力,真正将标准化建设的特点以及成效展现出来,通过积极的工作态度获取上级以及群众的认可,加快社会保险行业科学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覃双凌.制度全覆盖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管理服务能力的思考———仅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2(12).

[2]钱振伟,王翔,张艳.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服务体系研究:基于政府购买服务理论视角[J].农业经济问题,2011(02).

机构建设管理范文3

关于加强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机构规范管理的

意见

为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加强建设工程招投标监督管理,特对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机构行为规范提出如下要

求:

一、严格遵循公平竞争原则,净化招标市场。

我区自实施工程建设项目招标制度以来,招标市场逐步培育成熟,对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市场竞争较为激烈,招标机构在招标中所暴露出来的不规范问题越来越多,主要表现在招标过程中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意识不强,随意性较大,招标文件编制不规范,资格预审把关不严等方面。各招标机构在承接招标业务时要严格遵循公平竞争原则,按照国家指导价收取费,不得通过不正当手段、恶性压价等途径承接业务。要在资质等级许可证范围内承接业务,不得超越资质或违法挂靠承接业务,不得出让资格。承接业务后要按照建设部的合同示范文本签订委托合同。

二、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规范招投标程序。

招标机构应当在招标人委托的范围内办理招标事宜,在招标申请、招标公告、编制招标文件、资格预审、组织开标评标、签发中标通知书等事宜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按照法定程序办事。

(一)工程招标机构在向招投标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招标申请时除提交工程招标所需材料外,还应附以下材料:

1、工程招标机构资格证书;

2、委托合同;

3、从事本招标工程的工作人员名单和职称证书、执业注册证书、业绩证明材料及本单位人员的证明材料(主要指经劳动部门鉴证的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的凭证)。

在从事工程招标的工作人员中,每个工程必须有1个以上人员是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者执业注册专职人员。一个专职人员在同一时段原则上只能从事不超过2个工程的招标。

(二)工程招标机构在招标公告事宜时,公告中不得有排斥潜在投标人的内容。

(三)工程招标机构在编制招标文件时,应当严格按照《建设工程招标文件》示范文本进行编制。投标条件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企业和项目经理承接业务的范围设置,不得随意提高标准。投标报价要求中要对非竞争性费用予以明确。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要实行单列单独报价,并明确专款专用和使用支付方法。评标标准和方法在招标文件中要详细载明,严禁针对某一投标人的特点,采取“量体裁衣”等手法确定评标标准和方法。技术标编制要明确实质性内容,其分值权重不得高于40。招标文件应当将投标文件存在重大偏差和应当废除投标的情形集中在一起进行表述,并要求表达清晰、含义明确。

(四)工程招标机构在协助招标人对投标人进行资格审查时,不得以不合理的条件限制、排斥潜在投标人,不得对投标人实行歧视待遇。应主要审查投标人是否符合下列条件:

1、具有独立订立合同的权力;

2、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包括专业、技术资格和能力,资金、设备和其他物质设施状况,管理能力,经验、信誉和相应的从业人员;

3、没有处于被责令停业,投标资格被取消,财产被接管、冻结,破产状态;

4、在最近三年内没有骗取中标和严重违约及重大工程质量问题;

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资格条件。

(五)工程招标机构在组织开标评标时,应当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时间、地点、评标标准和方法进行。在抽取评标专家时应严格遵循随机、保密的原则。对评标内容要严格保密。

三、严格遵纪守法,提高服务质量。

招标机构要加强对内部人员业务素质培训和思想道德教育,使从业人员不断增强业务能力,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招标机构不得与投标人有任何利益或利害关系。招标机构人员在招标业务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廉洁自律的规定,不得与投标人有私下接触和不正当交往,不得通过采用虚假招标、串通投标等方式操纵招标结果,不得违反规定将服务费转嫁给投标人或中标人,不得以赢利为目的高价出售资格预审文件和招标文件,确保招投标工作的公平和公正性。

二OO六年三月二十日

主题词:城乡建设工程招标管理通知

机构建设管理范文4

关键词:建设工程;检测机构;设备管理

检测机构对建设工程的设备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代表性、完整性与精密性,确保机械设备能处于正常运行的状态。与生产制造类的企业对设备仪器管理的方式相比,建设工程检测机构对于设备管理就占有很大的优势地位,在管理方面有自己特有的模式与手段。

1设备仪器管理的意义与目的

建设工程的设备仪器是构成质量检测机构的重要物质基础,更是工程企业培养拥有高素质、丰富经验人才的重要保障与资源。通过对设备仪器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有效管理,才能确保设备仪器处于正常运行的完好状态,充分发挥出其最大的效能,提供工程建设的效率与精准度。质量检测机构切实有效的做好设备仪器的管理工作,有利于防止工程企业的固定资产的浪费、损失,控制建设成本,有利于为施工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利于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保障建设过程中的安全性[1]。质量检测机构对建设工程的设备仪器进行管理,主要内容包括对设备仪器的安全运输、处置、使用、存放与维护等。用来保障设备仪器的使用功能正常,并提高其运行的准确度与精准度。从而达到检测试验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与有效性的管理目的。

2健全设备仪器的管理制度

2.1设备仪器的配备

检测时应该要对样品制备、数据分析与处理进行正确的配备,将包括软件在内的检测设备与标准物质进行合理的配备专业的设备仪器,并且要求技术与功能性能够必须要符合国家的标注与规定的相关要求。但凡没有对专用的检测仪器设备进行定型,应该要提供给相关的技术单位的验证证明[2]。

2.2设备仪器的使用

在公司永久固定资产清单之外的设备仪器,比如说借用、租用与使用的客户设备,这其中也包括一些价格昂贵、使用频率低或者是特定的质量检测设备仪器,应该要满足国家对其的相关要求,并检验合格之后方可投入建设。与此同时还要制订一份周期的检定或者校准计划,从而测量影响最终检测结果的设备仪器的关键值或量。其设备仪器的管理人员也应该完善开展检测工作时所需要的标准物资与监测设备的《周期检定或者校准计划一览表》、《设备检测一览表》并且有专门的部门与技术负责人进行审核与批准。其次对于全部需要检测的设备而言,比如说一些修复设备、新购设备、借出又返还的设备、停用时间过久的设备等,在进行检测工作时应该要对其采取严格的核查与校准的工作,以保证其能符合质量检测机构的规范要求与标准[3]。另一方面,使用设备仪器的人员应该要在操作前后对检测的环境条件与运行状态做好记录。

2.3设备仪器的管理

设备仪器的管理应该要派专人负责量值溯源与保管,并确保其正常运行。对于贵重的、精密度高的、操作流程复杂的、技术难度系数大的设备仪器的操作管理,应该制定一份安全设备仪器使用的说明书与安全操作与维护的规范要求,并交由达到规范化操作标准的人进行操作。而设备仪器的维护与使用说明书应该要及时更新,包括设备仪器的供应商提供的有关操作手册与注意事项,都要让相关的技术人员熟悉与掌握。对于那些需要检测并且结果收到检测影响的设备与软件,应当对其进行分类编号管理与唯一标识性的标记[4]。一切正在运行的设备仪器应该在其使用的部门上贴上相对应的标识。并且结合检测结果,用颜色来分类,如果是绿色就代表检测合格,如果是黄色就代表准用,如果是红色就是检测不合格已停用,来增强设备仪器的受控性能。而技术管理人员应当根据设备仪器的移动或者固定使用的特点,制定安全运输、处置、使用、存放、有计划的进行设备仪器的维护与检测的程序,继而确保其运行各功能的正常,并避免性能老化与设备仪器的污染与破坏等情况。如果设备仪器脱离了质量检测机构的直接控制,公司应当及时制定相应的措施,对被退回的设备仪器进行严格的核查,并保障其校准状态与功能能够合理有效的显示满意结果。而对于那些长期的稳定性较差、使用频次较高的主要检测设备与仪器,应该定期核查与检测。但是如果校准某些设备时,产生了一组修正因子,要求使部门的监督员与负责人责成设备仪器的使用人员,并勒令他及时更新修正因子。建设工程的技术负责人还应当制定包括软件与硬件的设备仪器的采购、研制、验收、保管、使用、维护、修理与淘汰等环节的检测管理程序,尤其要注意防止出现没有授权的人员随意使用设备而致使检测结果失灵,操作失效的情况。而对设备仪器的周期检定、溯源都应当让管理人员通知各质量检测部门安排有序的送检工作。并将检定的报告证书及时上报到个质量检测部门,并及时更新需要修正值的所有资料。其质量检测机构应当对设备的维护、使用、修理、溯源、标准设备的周期核查与监测状态以及考核稳定性的结果进行记录存档,以便后续的经验累积与查阅。

2.4设备仪器的保养

对于设备仪器的保养也是质量检测机构实施管理主要内容之一。其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设备仪器的存放点要保持干燥、清洁、整齐排列,周围不得堆放影响操作或者正在正常保养的其他设备仪器,存放点的环境条件要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2)设备仪器应当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每日的清洁、保养与维护。(3)对于长期不适用的设备仪器,要对其实施每季度或每月通电措施,做好设备仪器的检测状态的记录工作。一旦发现问题,及时检修与保养。如果使用的是直流电,需要将电池取出再保养[5]。每年度按照公司的设备仪器的计划进行维护与保养工作,并做好记录。

3提高检测机构的设备仪器的管理对策

3.1提高重视程度

工程企业的领导层应该对设备仪器的检测、维修、保养等管理工作重视起来,明确设备就是产出生产力的管理理念,提高检测机构的管理意识。围绕“以人为本、全员管理”,贯彻落实好设备是基础、技术是动力、管理是关键、人员是根本的管理方针。

3.2培养高素质、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

设备仪器只有在高技术、高素质、经验丰富的专业人才的手中,才能不断发挥出设备仪器的最大效能,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生产力。随着越来越高端、先进的设备被引进质量检测中,需要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人才的设备使用、保管、维修与保养的技术水平,制定“请进来,走出去,集中培训”的培训策略。

3.3健全设备管理制度

健全设备使用责任制度、设备申购报废制度、设备维修保养制度、设备检定与校准制度、设备点检制度、外出设备借用制度、设备定期核查制度、设备档案管理制度、设备租赁制度等[6]。建立设备检测的各级管理机构,将设备的管理落实到人、责任到人,健全激励机制、奖惩机制、监督机制,从而充分调动起检测机构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将公司的发展理念与自身发展目标有效结合起来。此外还要重视前期的设备管理工作,避免存在“档次越高、型号越新、价格越贵”就越好的思维,应该结合实际工程建设的需要,选购那些高指标、高规格的精密性的设备仪器,并提前做好设备的安装、试运行、调试等工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设备管理对于提高检测机构的管理水平,提升工程的建设质量,推动建设工程的稳步发展,增强工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宋国辉 单位:重庆市云阳县城乡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所

参考文献

[1]时柏江,陈小伟.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设备期间核查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6,01:178+107.

[2]曾维芳.浅析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存在的问题及运营发展对策[J].建材与装饰,2015,52:57~58.

[3]王荣青.工程建设施工企业检测设备管理研究与探讨[J].石油工程建设,2016,02:85~87.

[4]郭烽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信息化管理的途径探析[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6,02:24~25+37.

机构建设管理范文5

论文关键词:“金财工程”,IT资源,管理控制

 

一、引言

2002年初,国务院决定将财政部规划建立的“政府财政管理信息系统”(Government Fisc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缩写为GFMIS)定名为“金财工程”,并把“金财工程”列为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个重点工程之一。作为国家政府信息系统的核心,“金财工程”的的综合性、复杂性、可控性和覆盖范围都将超过“金关”和“金税”工程,它的建立将覆盖GDP20%的资金流动,对国家经济的运转将产生重大影响。按照财政部的统一部署,各地方财政部门正大力推进“金财工程”建设,财政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正朝着“基于应用支撑平台的业务标准统一、操作功能完善、网络安全可靠、辐射各级财政部门和预算单位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各业务环节的协同工作以及财政数据的统一交换和共享”的目标迈进。

然而,随着“金财工程”的深入开展,财政信息化过程中的问题逐渐显现,出现了诸如“盲目投资、一味追求高新技术、应用水平不高、故障频发、资源浪费”等一系列问题和矛盾。研究和实践经验均证明,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控制机制,将导致信息系统运行不畅、信息化投资回报低下等问题的出现,严重时,甚至影响组织的稳定和发展。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对“金财工程”的IT资源进行有效的制度安排,建立科学、系统的财政IT资源管理控制机制。

二、IT资源管理控制机制的理论研究

(一)财政IT资源的概念界定及分类

IT资源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IT资源,是指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并大量积累后有用信息的集合,如科学技术信息、政策法规信息、社会发展信息、市场信息、金融信息等;广义的IT资源既包括信息内容本身,又包括有关提供信息的设施、设备、组织、人员和资金等,即信息资源及与它有关的各种资源的总和。本文采用广义的IT资源的概念,将财政IT资源界定为财政部门用于处理、存储和传播的信息产品,包括硬件、软件(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数据库、网络设备、相关文档(如各种信息报表、操作手册及流程规范)及财政信息本身等。

“基于资源观”(RBV)理论从资源、能力与市场结合的角度,提出广义的资源观点:资源包括企业用来开发、生产和分销产品或服务给消费者的所有财力、物力、人力和组织资源。并认为,当组织资源具有价值、不可复制性和不可替代性的时候,就能为组织创造竞争优势。本课题以RBV理论为基础,将财政IT资源划分为战略性资源、业务性资源和基础性资源三大类。

1.战略性资源

战略性资源是指财政部门为了获得竞争优势而建设的信息资源,该类资源的建设通常是为了实现财政部门的战略目标,使财政部门获得长远的发展。如一站式财政信息服务平台就可以归为战略性资源,该平台的使用可以帮助快速、便捷地获取财政信息,从而提高财政部门的公众满意度和社会公信力IT资源,帮助财政部门获得战略上的领先地位。

2.业务性资源

业务性资源是指财政部门为了处理业务、降低运行成本、提高财政部门的工作效率而应用的信息资源,包括各种应用软件、操作系统及配套的硬件设备,该类资源在财政部门中的应用比较普遍。如在财政部门应用比较普遍的“E财系统”、中财信系统、邮件系统等,都有助于帮助财政部门优化业务流程,提升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3.基础性资源

基础性资源是为财政部门提供共享服务和数据集成而建设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桌面PC机、主机系统、服务器、数据库系统、网络设备等基础设施,是支撑战略性资源和业务性资源运行的必备条件。

(二)财政IT资源管理控制概述

财政IT资源的管理控制属于管理控制的微观层面,是指财政部门的管理层通过IT资源控制过程影响财政部门的其他成员,协调各层级的目标,并为财政整体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的过程。研究管理控制要素是建立财政IT资源管理控制机制的基础,本文采用管理控制的三要素观点,将财政IT资源管理控制的要素定义为:控制标准、业绩评价和偏差纠正。

1.控制标准

控制标准是衡量财政资源管理水平的标尺,评价财政资源的绩效需要有一系列指标,但如何衡量这些指标水平的高低,评价它们的优劣,这就需要有一个公认的尺度,即控制标准。控制标准的种类主要有:历史标准、计划标准、行业先进标准和平均标准。

2.业绩评价

业绩评价,指对一个组织的管理控制结果或业绩进行评价。如果对管理控制的成效缺少评价必然影响控制者的积极性。在确定控制标准的基础上,对实际执行情况的真实计量与反映是管理控制的重要步骤,完成这一步骤可以通过编制评价报告来实现。评价报告的编制可以由控制标准、实际业绩、差异程度、差异分析几个部分构成,通过比较实际业绩与控制标准,确定二者的差异程度,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特别是分清可控差异与不可控差异,从而明确管理控制的重点,如表1所示。

表1评价报告

 

 

  控制标准

实际业绩

差异程度

部门1

项目1

项目2

……

 

 

  部门2

项目1

项目2

……

 

 

  部门3

项目1

项目2

……

 

机构建设管理范文6

关键词:工程质量检测;信息化管理

Abstract: the Internet economy in knowledge economy and is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21 st centur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com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an important part, as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method, the realization enterprise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nature to become the pursuit of the company direction. Construction projec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moder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Projec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s to point to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ject to project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organize and control,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can facilitate effective acquisition, storage, processing and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project information, the engineering project implementation and managemen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e author looks forward to enhancing the industry of computer network system management, speed up the enterpris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pace, to obtain the better benefit; And for enterprise management ability training and innovation offer solutions to the path and the operation mode, engaged in the research of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and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information detection.

Keywords: engineering quality test; Informa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TU7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是国家进行工程质量监控的重要手段,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监督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监控威慑作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信息化管理是指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中,利用计算机自动化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现代通讯技术等手段对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及其所属各部门的检测业务进行综合管理,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整体运行提供全面、自动化的管理及各种服务。伴随着近年来检测报告为建设工程质量提供判定依据的重要性被广泛重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中越来越多的检测机构逐步认识到信息化管理在提升其检测工作质量中的重要性。

1建筑工程检测系统

为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要严格把握好施工过程中每一道工序、环节。建筑工程材料检测是工程质量控制关键的部分。而检测系统的完善程度又决定了其检测报告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而检测的过程通常要用到检测系统: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电子政务系统等。广东省中山市大多数检测单位都在用粤建三和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软件系统。

2工程检测的分类:

常见的工程检测有如下几类:

2.1大类:无损检测、主体结构工程检测、见证取样检测、地基基础工程检测、节能检测、防水材料检测等。

2.2细分:金属材料、化工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常规检验、室内土工试验、现场土工检验和桩基检测(高应变、低应变动测以及静载荷试验);金属材料的成分分析、涂料、防水材料(包括防水卷材、防水涂料)以及耐酸砖、耐火材料、粘接剂、钢渣(成分)、建筑防腐材料、减水剂、粉煤灰、石灰、水质的检验等。

3信息化管理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工作中的实践应用

3.1当前国内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仍然存在着不规范的市场行为,检测机构的检测工作中时有弄虚作假,试样做假、漏检、少检的行为发生,规范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的市场行为,加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管理能力,提升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工作质量就势在必行。信息化管理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中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确保检测工作的公正性、科学性和权威性,使检测数据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检测对象的实际状况,充分发挥其在保障建设工程质量方面的基础性技术作用。

3.2 运用信息化管理方法全面提升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工作质量。通过信息化管理方式,依靠管理信息系统高效、方便的管理功能,能够有效地提高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技术水平、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的工作质量。

4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国内现有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检测管理信息系统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国内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机构中正在运行的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信息系统也普遍存在下列一些问题:

机构建设管理范文7

关键词: 现代医院; 医疗器械设备; 维修机构; 建设; 管理

中图分类号: R197.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0)03-0055-02

在现代医院,医疗器械设备所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它不仅大大提高了临床诊治能力和水平,而且有立竿见影的经济收益。但是现阶段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制约,维修保障能力不足[1-5] 。特别是现行大多数医院的医疗器械设备是由厂商或销售公司实施维修服务。这样一方面会增加医疗器械设备的停机或故障时间,给医院造成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完全依赖于厂商或销售公司的维修服务,维修费用容易失控,会增加医疗成本。因此有必要分析现行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的存在问题,进一步研究建设与管理策略。

1. 现阶段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的存在问题及原因

1.1 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流失严重[1-3]

八十年代中初期国内部分医科大学及工科院相继开设了生物医学工程(BME)专业,BME毕业纷纷进入医院从事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工作,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曾一度辉煌。但是,大多数BME毕业生又先后离开医院。其主要原因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医院在人才培养、使用、晋升、生活待遇等方面存在着重医轻工的现象,使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人生价值得不到体现,产生了不平等感,部分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因此而另谋他业。二是九十年代初期国外医疗器械设备公司纷纷在我国设立销售机构,不少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为了优厚条件,而到这些机构从事维修技术服务。另一方面,医疗维修机构内部管理缺限也是造成人才外流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有些医院让正规院校BME毕业生长期从事一般技术工人所从事的工作,BME人员感到委屈而离开医院。

1.2 现行人员素质偏低

据相关资料报道,在我国医院维修工作一线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多数为中等学历,其主要来源为其它待业改行者,如护理人员改行、汽车维修人员改行等。这部分人员的技术主要源于工作实践,未经正规BME教育,技能单一,思维方式落后,缺少跟踪先进医学工程技术的潜能。特别是长期的“放羊式”管理导致了他们缺乏创新思维方式。即使是高学历人员,在这种管理体制中也容易放任自由、不思进取。我们认为,造成这一现状的根本原因是医院管理者尚未意识到BME人员在临床医疗中的作用,使BME人员没有受到象医护人员一样的严格管理和继续教育。其次,人员进入随意,没有准人条件,维修机构成了一些人员的避风港,一度时期低素质人员拥人。

1.3维修手段落后

应该说,我国现行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与美国70年代十分类似,属于维修店。尽管随意医疗器械设备的不断发展,部分医院的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条件有所改善。但这种改善与现代医疗器械设备的维护要求相差甚远,维修工具,检测手段仍是陈旧的。其原因是医院自身不愿意对维修机构的设备(设施)有更大的设人,因为这种投入的回报不是显著的,难有立竿见影的经济收益。

1.4管理制度滞后

尽管目前医院管理制度已相对完善,然而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却成了医院管理的盲区,多数医院没有详尽管理制度或管理制度滞后。即使是建立了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管理制度的医院,其制度也难以及时修订与补充,与现代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的要求不相适应,如缺少新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国务院颁布)的具体要求。特别是有关机构人员组成,占医务人员总数的比例,学历要求,准人资格等在卫生政策制度中没有明确的规定。其主要原因:一是医院的规划和发展策略对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缺乏明确的建设与管理标准,难以形成相关管理制度。二是医疗单位对医疗器械设备的发展与管理策略、质量要求等难以准确把握,难以及时制订或修改相关管理制度。

2. 加强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建设与管理的思考

2.1 建设与管理原则

应该注意到,医疗器械设备不仅仅是一种医疗服务手段,它还是医院文化的重要标志,它的好坏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医院形象与声誉,也影响着医务人员情绪及行为。因此,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不能理解为一般性的修修补补,维修人员需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全心全意为医疗工作服务的思想品德和高超的维修技能。另一方面,医疗器械设备具有现代高科技特征,维修过程需要创新思维,维修人员需要有多层面的知识结构.为此我们认为,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的建设与管理应把握如下原则:(1)加强机构的文化内涵建设,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医学文化素养; (2)树立为临床医疗服务的思想,培养具有敬业精神的工程技术人员;(3)明确人员准人条件,重视人才培养与知识更新;(4)建立或完善目标管理制度及相应运作规则。

2.2 建设与管理目标

2.2.1 基本目标

任何一项目标的实现,人员总是起决定性作用,应在建立工程技术人员弓I进、培养、淘汰机制的基础上实现如下目标:(1)对工程技术人员合理分工,正确使用,严格管理,全方位为临床医疗服务;(2)突出预防性维修,最大限度地提高或延长医疗器械设备的无故障时间(经常出现故障意味着使用寿命宿短和维修费用增加,从而增加医疗成本)[6];(3)不断提高人员的维修技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维修质量和速度;(4)采用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维修服务水平。

2.2.2 具体目标

参照国外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保障情况,结合我国医院现状,现阶段的具体目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按故障发生规律编制维修规划,并依据规划实施预防性维修、改进性维修、故障维修及日常维护等。

(2)采用现代维修新技术,使电子类及大型设备的自维修率在85%以上,如心脑电图机、B超诊断仪、放射线设备等。

(3)实验室精密仪器的校准与维护,自维修率在95%以上,如分析天平、色谱分析仪、多参数生化分析仪等。

(4)常规医疗器械设备的维修,自维修率达到100%,如血压计、负压吸引设备、制冷设备、常规理疗设备、常规口腔设备等。

2.3 机构设置

2.3.1 工作室布局

(1)维修计划室:由设备科(处)主任直接领导,一名主管人员具体组织并负责实施。维修计划应由全体维修人员共同参与,在预防性维修,故障维修,日常维护等方面制订详尽规划。必要时,可根据维修规划进行经费预算,并报经济管理科(处)审核[7]。

(2)档案资料室:应详尽收集或记载医疗器械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使用与维修方法、履历等,并科学分类,严格管理,确保维修

有案可稽,使维修依据可靠,维修方法恰当,更换部件准确。

(3)维修操作室:一般包括精密仪器维修室,电子设备维修室,其它专用设备维修室等。

2.3.2维修小组的划分

(1)中高档器械设备维修(1)组:配备高级工程技术人员,配置智能故障诊断设备和其它专用设施及工具。

(2)常规器械设备维修(Ⅱ)组:配备中级工程技术人员,配置专用工具。

(3)基础维修(Ⅲ)组:配备1-2名熟练技术工人,主要从事钳工,车工等,完成一般性维修和零配件的加工。

2.4 建立新型管理机制

2.4.1 建立主管领导负责制

医疗器械设备是医院资产的核心部分,中小型医院设备总值少则几千万元人民币,大型医院超过亿元人民币。必须加强对医院维修机构的领导与管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提搞维修质量,降低维修成本。主管领导的工作职责应包括:组织制订或督促执行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制度,组织审查维修机构工作规划并监督实施,审批维修机构开支方案等。 2.4.2 建立人员准入制度

医疗器械设备作为通过医护人员服务于患者的载体、工具,具体科技含量高,结构复杂等特点。只有合格人员方可从事其维修工作。应参照国外医院维修机构管理规则,建立维修人员准人制度。由受过BME高等教育,至少是经过专门训练并考核合格的人员从事相应维修工作。必须禁止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人员进入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机构。

2.4.3 制订医院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制度

医院领导及其医务人员一般都是医学类专业毕业生,并不具备工程技术理论知识。如果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则很难实施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的监督管理。即使是精通工程技术的人员,没有相关规章制度也难以保证医疗器械设备维修管理的有效性。对于大中型医疗,其管理制度至少应包括维修机构的组织管理、领导者责任、维修人员责任细则、维修设施的管理、事故责任细则、人员培训与教育、维修经费保障等。

机构建设管理范文8

关键词:信息管理机构;网络系统;网络拓扑结构;网络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07-0194-02

一、信息管理机构网络系统的选择和设置

1.操作系统的选择。从目前网络系统的发展来看,主要有以下三个系列操作系统:Nonvell网络操作系统、UNIX网络操作系统和Microsoft网络操作系统。Novell网络操作系统是目前世界局域网市场的主导网络操作系统;Microsoft网络操作系统以不仅可以建设局域网而且还可以建设大型网络;UNIX网络操作系统是一个多用户网络系统,系统的扩充性和开放性相对前两者比较缺乏,而网络扩充性和开放性正是衡量网络操作系统的重要指标。

2.传输介质的选择。网络通信传输介质是构成网络设备之间重要的物理通路,在网络设备之间起着重要的互连和通信作用。目前主要使用的网络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以及光缆等。因为传输介质决定了网络的传输率、网络段的最大长度以及传输的可靠性,因此传输介质的选择直接影响着网络的效率。(1)双绞线。双绞线由两根绝缘导体以螺旋形合在一起,线芯是铜线或镀铜钢线。双绞线主要用于点到点的通信,不适宜直接做分支传递。但由于双绞线价格便宜、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等特点,一直在网络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2)同轴电缆。同轴电缆由同心的内导体、电绝缘介质、屏蔽层和外套组成,常见的有粗缆和细缆两种。同轴细缆的电气特性较好,非常适合于高频信号,电缆对外辐射信号较小,同时抗干扰能力强,是局域网中使用最广泛、技术最成熟的通信媒体。(3)光缆。光缆不同于以上两种介质,它传输的是光信号而不是电信号。光缆由一束或多束光导纤维组成,是一种最新的通信媒体。传输的电传导媒体相比,它有极高的通信速率(每秒可达数百兆位),有很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和很低的传输损耗。但光缆连接比较困难,连接器件价格高,在局域网中很少使用。综合以上各介质特点,可以结合整个网络的设计要求、实际应用要求和环境,作出决定采用何种介质。一般总线网多用同轴细缆,而星形网多用双绞线。

3.网络拓扑结构的选择。网络节点的地理分布和互连关系上的几何构形称为网络的拓扑结构。作为计算机局域网的拓扑结构,常见的有星形、总线形、环形和复合形等。从连接的简便性来看,总线形最简单,网络节点与传输媒体的连接实际上是无源的点接触,而环形节点要通过环插入器与媒体连接,星形的连接中心(HUB)可以是无源的也可以是有源的。从扩展性来看,总线形与星形的扩展性比环形优越,特别是星形最适于办公室布局。信息机构自动化系统可以吸取各拓扑结构的优点,采用总线形与星形相结合的复合形,这样在网络系统的建设过程中,不仅安装简单,而且易于扩展和管理。再有,总线型网络的特点是由一根网线连接所有的计算机的网络结构。总线型网络结构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装容易。其缺点是整个网络的故障率高,一瘫全瘫,查找故障点也较困难,不利于以后扩展。环型网络的优点是整个网络中的数据传输不会出现冲突,结构比较简单。其缺点是一瘫全瘫,查找故障点困难,不利于以后扩展。星型网络的优点是不会一瘫全瘫,查找故障容易,当增加和减少网络中的计算机时不会造成瘫痪,未来扩展方便。其缺点是安装较前两种结构复杂,需要购买集线器。比较三种结构,电子阅览器室作为一种局域网,为使电子阅览室有可扩展性和易维护性,星型结构是首选,传输介质的选择多用双绞线。

二、网络系统环境的规划和管理

1.确定并建设主机房。为了使计算机网络系统能够充分发挥其特有的功能,必须选择合适的主机房环境,并对各种设备进行妥善的安装。机房建设要考虑以下要求:机房总体装修要求;机房环境要求;机房供电和照明要求;接地系统;防火要求;通信系统。机房要选取在信息机构的中央部分,外界环境良好,以便于布线和管理。机房供电和照明要有专门的易于维护的线路,接地系统要稳定可靠,尽量避免不良干扰,同时也必须有良好的消防设备和通信设备。

2.工作站数量和位置。根据系统要求和实际运行情况确定工作站的数量和工作站应摆放的位置,要留有充分的扩展余地。网络系统的建设首先应考虑信息机构自动化系统要实现的功能模块有哪些,各个业务部门要根据工作需要应配备多少台工作站,随着业务工作的拓展应留有多少个扩充接口,对于图书流通和读者查询两个子系统要充分考虑信息机构的发展规模和信息资源的分布。

3.布置网络地线。为了消除噪声、避免干扰,使计算机系统稳定可靠地运行,网络系统必须保持良好的接地。对于地线的处理应该符合以下要求:(1)在机房内不允许与交流地线相短接或混接,以减少干扰。(2)计算机系统的接地,要求接地电阻越小越好。(3)交流线路走线,不允许与直流地线紧贴或平行敷设。(4)直流地线网的设计,应做到机柜的地板下有直流地线,以便相接。

4.安装和测试所有设备和线路。网络系统的安装主要包括文件服务器的配置和工作站的安装,其中最主要的工作是对文件服务器的配置和安装。在安装前,首先用测试工具检查服务器与各工作站之间物理连接是否正确、畅通,检查服务器主机是否符合要求(硬盘、内存指标)。安装、设置好有关硬件(网卡等),避免服务器主机内的硬件冲突。为进一步测试两台机器之间物理连接是否畅通,可以使用Net Ware提供的Comcheck程序,该程序用以检验互连的站点之间是否可以进行点到点屏幕通信。

5.培训网络工作站的所有用户。对于大型网络,系统管理员应有两人以上,以便在任何时候都有一人在现场进行管理维护工作。对网络工作站的操作人员必须进行全面的培训,包括软硬件知识、网络知识、应用系统知识等,以应付日常工作出现的突发故障。要求每一个网络用户都必须在自己的规定权限内工作,严禁越权操作。

三、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

1.建立健全各类管理系统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包括机房与设备管理制度、自动化系统的使用规定、工作人员岗位职责和主要网络系统资料存档制度等。机房与设备管理制度应包括主机房安全管理规定、文件服务器管理规则、通信设备和工作站管理规则、主服务器和工作站的操作规程、主要数据定期备份制度和外来软盘使用的审批制度等。自动化系统的使用规定,主要应制定一些对系统应用软件以及部分工具软件的管理制度,建立系统应用各级口令保密制度与定期更换制度。工作人员岗位制度包括网络系统管理人员、工作站操作人员、硬件维护人员、软件维护人员和网络值班人员的岗位职责。网络系统资料存档制度包括网络系统与各类软硬件使用说明书、网络发生故障的主要处理办法的记录、网络通信布线图、网络安装的主要技术指标以及硬件配置的主要技术参数等。

2.网络安全工作。对网络上所有的服务器和网络设备,设置物理上的安全措施(防火、防盗)和环境上的安全措施(供电、温度),安装必要的防毒软件和防火墙软件,网络数据进行及时备份。如果经费允许,安装硬盘保护卡能够防止硬盘文件被误删和计算机病毒感染。另外在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操作的培训时,还要特别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的培训,让工作人员认识到违规操作和病毒给系统所带来的危害和不良后果,从而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以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

3.建立严密的权限级别和口令体系。权限级别和口令体系是应用最广泛的网络安全保护措施,对不同业务的网络用户,我们限制其不同的目录权限和读写、管理、建立、删除、修改等权限。如采购部分对本部门所涉及的数据库和程序进行操作,对中央书目数据库只有读的权限,而没有写、删除和修改的权限。与本业务无关的数据库坚决杜绝权限滥设。对各个子系统的操作人员应根据岗位级别设立各级不同的口令,比如流通子系统可以分别设立不同的外借人员口令、数据管理口令和系统管理口令。口令的设置一定要特别,并建立定期更换制度,以防止对网络用户的非法访问。

4.做好病毒防范工作。具体措施:可以购买网络防病毒软件,以便实时监测网络中运行的软件是否感染有病毒。平时,对在网络中运行的程序来源要严格检查、控制,防止未经授权的应用程序在网络或单机环境中运行。另外,尽可能采用无盘工作站,以减少病毒的侵入点。

5.保护系统运行的良好环境。网络系统的运行必须确保良好的环境,否则再好的安全管理措施也无法确保系统安全可靠的运行。因此,主机房的建设一定要符合主机房环境的严格要求,做到防尘、防潮、抗静电、抗噪声。机房设备和环境最好使用抗燃材料,要随时备有防火设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安装自动火灾报警消防设备。总之,图书馆自动化网络系统的建立和运行是对传统手工图书馆的挑战,自动化的图书馆要体现自身的优势,除了具有良好的系统软件和硬件设备以外,还必须对网络环境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网络系统的规划一定要科学、合理、规范并保持良好的开放性和拓展性,对网络系统的维护要做到制度化。只有这样,自动化的图书馆才能真正发挥其强大的信息服务优势。

6.网络硬件设备的维护。网络计算机不通的现象经常发生,遇到这种问题时,应检查有无中断号及I/O地址冲突,“网上邻居”中能否找到自己,如果“网上邻居”中能找到自己,说明网卡的配置没有问题。此外可确认网线和网络设备工作是否正常,如果网络连线故障(通常包括网络线内部断裂、双绞线、RJ-45水晶头接触不良),或者是网络连接设备本身质量有问题。或是连接有问题,可以使用测线仪来检测一下线路是否断裂,然后用替代的方法来测试一下网络设备的质量是否有问题。如若发现网络中有部分机器不能上网,则可能是接线器的故障,可先检查接线器是否接通电源或接线器的网络接头连接是否正常,一般采用替换法,以确认是否接线器的故障。通常经过以上的步骤,能检查出网络计算机不通的一般故障。

7.软件故障的处理。制作一张带有DOS或Windows最新版本的系统软件,将系统采用Ghost软件来进行备份,采用Ghost维护与升级。由于用Ghost能将目标硬盘复制得与源硬盘几乎完全一样,并实现分区、格式化、复制系统与文件的一步完成,因而只要将整个硬盘的数据克隆成一个映像文件保存在服务器上,然后就可随时还原到其他硬盘或原硬盘上,方便、快速、省力。同样,系统需要升级时,只要将其中一台工作站升级后,其他的工作站便可用Ghost来升级。

参考文献:

[1] 刘金文.浅析网站建设[J].硅谷,2010,(3).

[2] 钱鑫.现代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剖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9,(19).

[3] 高泓.浅论网络信息资源管理[J].南昌高专学报,2009,(5).

机构建设管理范文9

【关键词】农业突发事件 公关 管理机制 构建

农业突发事件是发生在农业领域,对农业的生产、加工、流通等经营管理造成重大损失,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和经营的正常进行,需要立即处置的紧急事件①。农业突发事件具有突发性﹑偶然性﹑危害性﹑继发性特点。农业突发事件如果处理得不当,往往具有极大的破坏性,不仅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甚至会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因此构建农业突发事件公关管理机制势在必行。

农业突发事件公关管理的概念及作用

农业突发事件公关管理可理解为用公共关系的方法应对农业领域的突发事件。学界普遍认为,公共关系活动由公关主体、公关客体和公关沟通媒介三个部分组成,三者之间相互作用与影响实现公共关系的完整过程。因此,笔者认为农业突发事件公关管理是针对农业领域的突发事件,公关主体制定的一系列公关管理措施,凭借传播媒介,建立与农业公关客体的良好沟通,以提高农业主体应对农业突发事件发生的预见能力和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处理能力,恢复社会稳定和秩序,从而达到维护组织良好形象,保证农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与发展。

在农业突发事件公关管理中,政府是农业突发事件公关主体之一。政府对农业突发事件进行公关管理,是一种特殊政府公共关系活动。农业突发事件政府危机公关是政府从公共关系的角度出发,用公共关系手段与公众进行传播沟通、协调关系,化解危机,重塑形象的过程。其主要作用是及时地向公众提供突发事件的真实信息,取得公众对政府紧急处理决策和管理措施的理解、支持,并积极配合,为进一步动员和整合社会资源进行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理打下舆论基础,实现“转危为机”,全面修复政府以及相关部门与公众的关系,维护政府的良好形象。

农业突发事件中公关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业突发事件公关主体危机公关意识淡薄。农业突发事件公关主体是指农业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为维护主体的利益借助特定的传播工具与公众沟通的组织。在我国突发事件处理实践中,公关主体主要是政府。“非典”以来,我国危机公关的实践增多,研究也有所增强,在应对地震、洪涝等自然灾害方面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在农业突发事件的处理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危机公关意识淡薄,对处理农业突发事件产生后的社会舆论疏导、政府形象重塑等方面缺乏对公关的基本认识等。处于农业突发事件舆论危机旋涡中的某些政府部门官员危机公关意识淡薄,依然延续官僚作风,甚至企图隐瞒事实。

二是信息监测和评估系统管理存在问题,缺乏对危机的预见性。信息的监测和评估系统主要有三项职能:分析风险信息、监测风险动态、评估风险。在2007年海南“香蕉致癌事件”后,2008年海南省设立了以农业标准化生产为基础,以农业生产过程监管为手段,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的“海南省现代农业检验监测预警防控中心”。然而两年后该防控中心却没能防控海南“2010年豇豆事件”,也没能有效预防2011年海南香蕉“乙烯利”催熟事件。这说明作为危机管理的最基础及最重要的环节,“信息监测”没有到位,相关组织的重视程度和管理存在问题。

三是缺乏常规的农业突发事件公关管理机构。从海南农业经营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无论是个体的农业经营组织还是国有农业经营组织(例如海南农垦),包括政府农业管理部门,尚未设立专门的农业突发事件公关管理机构。以政府管理部门为例,由于没有常设的专门危机应急管理组织,在农业突发事件爆发后,常常由农业主管部门(农业厅)成立一个临时性应急小组来应对危机,危机过后临时应急小组便撤消,难以实现事件发生前的防控监测和事件发生后的协调沟通等针对农业突发事件过程的动态管理。

构建农业突发事件服务型公关管理机制的设想

公关危机管理机制是针对组织自身情况和外部环境,分析预测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然后制定出针对性措施,一旦发生突发事件,就能有条不紊地应对,并将危机化解,重新恢复信誉和市场的一整套机制。

一是树立服务理念形象和强化危机公关意识。在危机状态下,价值理念抉择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有效的价值理念的选择,能够对政府与社会公众间的关系形成明确的定位,政府通过有效的危机公关管理来实现社会的稳定、有序发展,并以此为基础构建起与社会公众间良好的互动关系,营造起自身的良好形象。服务型政府建设要彻底根除“官本位”的思想,在农业突发事件中应改变企图隐瞒事实的做法,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特别是为农民服务的意识。由于中国已经进入了高风险社会,所以更要强化危机意识以有效预防农业突发事件的发生。

二是设立常规的农业突发事件公关管理组织。建立一个能够统筹全局,领导各职能部门,拥有专业人员队伍和富有危机管理经验的常设农业突发事件公关管理组织,进行系统化的动态管理。其主要职能首先是对行业潜在的危机做出预警,确定危机管理的战略和战术;其次是在危机爆发时执行危机管理计划,对危机的管理进行统筹协调,提高危机处理效率,减少危害;最后是对危机的整个过程进行总结评估,发现问题,同时对危机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危机管理意识。

三是提高农业突发事件风险的预测和评估能力。农业组织的农业危机风险的监测、预警系统的设立和良好管理,能够帮助农业组织提高农业突发事件风险的分析和预警能力。其内容包括在危机爆发之前监测风险系数,敏锐地发现危机的征兆,根据对征兆的分析,得出有关危机演进的初始判断。危机出现之后及时监测危机发展的速度和影响程度,为决策层及时提供应对危机的总体原则和可行步骤。危机过后及时全面评估危机产生的影响,进行事后的沟通和管理。海南省早在2008年就已经成立海南现代农业检验监测预警防控中心,相关管理部门高度重视监测和预警工作,开展了规范化的风险监测和预警防控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公关意识和预测及评估水平。

四是制定一整套应对农业突发事件的公关应急预案。在危机管理理论中,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应急管理预案是危机管理成功的重要一环。对于农业突发事件,也必须建立一套长期稳定的应急管理预案,防范未然,在事件到来之时才能做到先发制胜。一套科学合理的应急管理预案一方面必须制定一份完整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危机管理计划,在危机到来之时能指导政府或组织迅速地组织、决策和指挥,加快信息的传输和处理,提高物资的准备和调度能力;另一方面,要根据危机管理计划对相关人员进行危机管理的培训和技术储备,提高应对危机的处理效率,一旦危机到来才可能反应迅速。

五是坚持新闻发言制度,正确引导舆论方向。英国危机公关专家里杰斯提出了危机沟通的“三T原则”:一是以我为主提供情况(You're your own take);二是提供全部情况(Take it all);三是尽快提供情况(Take it fast)。从突发事件处理的轻重缓急来看,快速告知应是危机传播的首要原则。海南省委书记罗保铭曾在处置香蕉市场风波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明确指出:善于跟媒体沟通和对接,善于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用正确的舆论以正视听,形成正确的舆论氛围和导向非常重要②。在农业突发性事件公关管理机制中,最为重要的是应该设立包括组织最高领导、新闻发言人、公关专家、法律专家、专业人员构成的专门公关沟通小组。由公关沟通小组全面负责农业突发性事件信息处理和新闻,研究和决定处理农业突发性事件新闻报道的方案,与事件受害者及家属、新闻媒体沟通,形成统一口径。其次,在农业突发性事件公关管理中,应坚持新闻发言制度,通过新闻发言人,以我为主及时准确向公众传达农业突发性事件的真实信息,通过和权威媒体沟通,建立公开、通畅、透明的信息渠道,形成有利于的舆论导向,避免信息混论、错误、拖延等原因产生的社会恐慌,稳定公众情绪。再次,通过网络等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与外界的交流,满足公众知情权,利用权威的声音告诉公众事实真相,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杜绝谣言的产生,树立公众对公关主体解决危机的信心。

(作者均为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本文系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和海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科研课题成果之一,项目编号分别为hnsk08-13、HNSK11-73,HNZG2009004)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