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市场前景研究集锦9篇

时间:2023-09-25 11:38:46

市场前景研究

市场前景研究范文1

【关键词】民营银行;贷款;市场定位

民营银行的概念,即由民间资本参与组建的商业性质的银行,从90年代一开始被提出就引发了学界内很广泛的争论。其中最有争议的莫非是关于民营银行的市场定位,即民营银行应该贷款给谁,是中小型企业,还是大型企业?有一派学者认为民营银行的出现将会成为中小企业贷款难的解决方案,因此民营银行应该为区域性的规模较小的银行,主要为中小企业服务。李明岩(2013)认为“不管哪家企业为主设立的民营银行,都必须将经营目标锁定在为中小企业、小微企业服务,而不是为几家大企业服务,尤其不能只为关联企业服务。”而王自力,现任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部务委员会副主席,却认为这是对民营银行认识的一个重大的误区,“任何商业银行都想找大客户。小银行比大银行更在乎大客户。”研究表明,有很多农村信用合作社在改造合并成为商业银行后,提供小额贷款的几率反而下降了。因此民营银行不会局限在中小企业的业务上,而且还有可能把业务中心转到大企业上。” 而本人认为想要明确民营银行的市场定位首先要考虑到民营银行成立的渠道,根据其成立的渠道从而明确其贷款对象。

一、民营银行的市场定位的多样化

民营银行按照运营规模的大小可以归为三类,分别是社区型民营银行,地域性民营银行和全国性民营银行。它们各自的主体服务对象会有所区别,但是都可以迎合不同客户的需求。

1.社区型民营银行

社区型民营银行一般营业规模小,经营区域有限,采用传统的银行服务模式, 并且主要的经营原则为关系型融资。社区型民营银行通过在借款者,贷款者和存款者之间建立紧密的的联系,增强资金的流动性和有效性,使经济增长的速度增加。在中国,这种运营模式特别适合在经济发达地域内小金额民营资本合资的为社区内居民和个微小型个体经营户服务。

首先,社区型银行营业范围限定在特定的小区域内,对客户有深入的了解,能针对客户提供个性化的储蓄,贷款服务。,银行有足够的人力资源和与客户的亲身接触,因此对于客户很了解,能更好的形成互相的信任,提供更多客符合户需求的服务。于此同时,社区型银行也有很大的生存空间。由于资源成本问题,如今在中国大多数国有银行和外资银行的业务范围都不涉及微小企业,对于居民贷款也有较大的限制,而社区型民营银行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个市场空缺,很好的避开了与大型银行的竞争也有效的开辟了自己的市场, 从而大大的提升了社区型民营银行的生存空间。总结以上两点,本人认为发展社区型民营银行的路径很适合中国的资本金较少的新型分民营银行采取,民间资本可以考虑以中国较为发达城市的社区里建设社区银行,通过给居民和当地微小型企业办理存款和贷款业务而运营下去。

2.地域性民营银行

目前在中国中小企业在贷款时往往遇到很大的阻挠并且屡屡受挫,主要是由于中小企业与大银行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和缺乏客观有效的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机制导致的。地域性民营银行的诞生能很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并且很好的帮助中小企业,与之共存。

首先,地域性民营银行有很大的信息上的优势,并且由于在成立初期就把客户定义为本区域内的中小型企业,所以他们收集信息很方便,对于信息的采集途径也比较灵活,因此其市场效率和很强的适应能力。地域性民营银行的建造可通过对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造,吸收民间资本,壮大其经营实力,提高其金融实力,改造为现代化的地- 2 -新民营银行。其中在商品经济发达一带,诸如江浙一带,珠三角一带已经存在许多地下经营的钱庄以及小额贷款公司。这些地下运营的机构已经积累了相当多的与当地中小企业的脉络并且非常了解当地中小企的运营情况和信用,将这些零散,不规范的地下钱庄和贷款公司进行整合使之成为合法化奖成为具有顽强生命力的地域性民营银行。

3.全国性民营银行

如今很多业内人士都明确表示由于民营银行由于资本金,信誉,风险等众多其他原因的限制不能把贷款对象定为大企业,而应该只能作为地域性政策银行而存在,给中小企业提供贷款。 大家普遍不看好民营银行在与国有大银行竞争中能占优势,但事实上,在长城所牵头提出的5家民营银行方案中,民营瑞丰银行的目标是要在20年后成为“东方花旗”,而不是什么社区银行。 “神州银行”,也就是在今年8月在工商总局核准的华商银行,注册资金就已经超过了15亿元,其创始人的目标也是能让神州银行作为一家全国性的民营银行。 由此可见民营资本不见得筹集不到大的资金作为初始资本,许多诸如苏宁和阿里巴巴等民营企业都有很大的财力,并且有建立民营银行的意愿。因此让民营银行通向大型企业提供贷款,面向全国,直接与国有大银行竞争不见得行不通。家喻户晓得的民生银行就是中国的第一家民营银行,也是一家全国性银行,现在也主要和五大行一样提供相似的服务并且与其在同一个市场中竞争。民生银行从一开始就增长迅猛,于2000年12月19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上市,业绩表现也一直优异。由此可见,在市场监管体系规范的前提下和相关政策到位后,拥有大资金的民营银行完全可以与大银行在全国进行利益的争夺,并且获得很好的成绩。因此全国性的民营银行也是新建立的民营银行市场定位中的一个选择,其成功的关键在于注册民间资本的稳定性,管理,并且依赖于我国市场和银行监管机制的完善和支持。

二、民营银行发展前景

1.近期内无法撼动国有独大的局面

目前我国的民营银行只是试点了几家,在近十年以内民营银行难以对国有商业银行造成很大的影响。毋庸置疑,现中国银行的资产总额就足以令预备筹建民营银行的民营资本望而生畏。到今年6月底为止,招商银行资产总额就为3.81万亿元;兴业银行资产总额3.58万亿元;从市场竞争角度来说,对于全国广泛经营的国有的五大银行和八家股份制银行不会造成很大的打击,但是对于地方性经营的商业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可能会形成冲击。从行业宏观角度来看,民营银行的出现会降低行业的集中度,增加行业的竞争,然而对于行业整体的利润划分造成的影响非常有限。

虽然民营银行短期内无法撼动国有银行的大局,但是长期会对银行体系影响长期会对我国银行经营模式和领域的划分带来改革性变化。社区型民营银行和区域性民营银行在针对于居民和中小企业的贷款模式划分会带来业务结构的分层,是整个银行的经营模式向精细化的方向发展,长期来看,会个银行业带来稳定的盈利增长潜力和估值优势。

2.促进市场更加合理有效率的进行运作

民营银行的加入能协助我国市场成熟化过程,促进市场的规范化,通过和国有银行的竞争改变银行业的运营模式,提升银行的运作效率。我们国家发展至今仍然没有一个完全意义上的民营银行,表明我们的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市场体系不完善。 兴办民营银行可以通过市场竞争徐进银行营运管理水平,改善服务质量,有利于加快国有银行的金融改革。民营银行也可以通过与大银行在市场上的互补,提升国民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3.将成为新型国民投资手段

目前我国经济速度增长迅猛,国民收入增长也带来了生活的质量的提高,于此同时大众开始寻求投资回报率比银行利率更高的不同投资手段。民间筹资建设民营银行无非给民间资本的利用提供了一个很好地平台,银行的高额回报率会在将来吸引很多民间资本的参与,形成我国的一种新型的国民投资手段。

三、结论

民营银行作为一个很早以前就存在的概念在中国已经被讨论了很多年,如今民营银行的存在终于要突破概念的讨论而成为实体而存在。在此之前,关于它的发展方向和市场定位问题始终会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并在其成立之后也会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比较不同民营银行的发展的模式,认为民营银行可以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灵活的进行市场定位,而不是被局限与一种市场发展方向。但不管如何,民营银行的发展潜力都是巨大的,尽管短期内很难改变中国银行也得格局,从长远的发展来看,他的出现一定会改变中国的金融市场,使之更加有效率,更加成熟。在此之前,国家必须做好在监管和政策方面的相关准备工作,来迎接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

参考文献:

[1]李印喜.我国小型商业银行发展的策略选择[J].现代商业,2007(30):17-18.

[2]林贵.民营银行风险的表现、成因及防范研究[J].经济师,2012(5).

[3]江勇.中国民营银行的发展探究.[D]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05).

[4]李明岩.避免民营银行成为大股东提款机[]中华工商时报,2013(10).

基金项目:本文是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121006900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市场前景研究范文2

关键词:卷烟;低焦油;市场;展望

随着第四次全球控烟浪潮的兴起,烟草业面临来自政府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烟草制造商一方面要生存、谋发展,另一方面要尽可能降低卷烟的危害性,烟草“减害降焦”成为全球烟草发展的方向。

中国烟草以“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为行业共同价值观,高度关注吸烟与健康的问题,从技术、理论、方法以及实际应用等方面对降低卷烟焦油含量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可以说“减害降焦”是推动烟草科技不断进步的源泉和动力,也是卷烟市场发展的趋势。

2010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自2011年1月1日起,国内生产卷烟盒标焦油量不超过12毫克/支,2015年1月1日起不超过10毫克/支;卷烟危害性指数到2012年降至9.5以下、2015年降至9.0以下;重点骨干品牌要有3个以上规格焦油量在6毫克/支以下,同时储备一批焦油量在3毫克/支以下产品。以2009年全国平均卷烟焦油量为12.2 毫克/支的现状看,到2011年实现卷烟焦油量不超过12毫克/支的要求困难不大,但要实现2015年焦油量不超过10毫克/支的要求则任重而道远。

1 低焦油卷烟的含义

低焦油卷烟的焦油含量标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移。在20世纪70年代,全球卷烟焦油量普遍在20毫克/支以上时,当1976年世界第一支焦油量低于15毫克/支的卷烟诞生后,焦油量低于15毫克/支的卷烟被统称为低焦油卷烟。此后,随着卷烟降焦技术的不断进步,卷烟焦油量进一步降低,12毫克/支、10毫克/支的卷烟不断增多,在20世纪90年代初,将焦油量低于12毫克/支的卷烟称为低焦油卷烟。进入21世纪,随着世界控烟浪潮的兴起以及人们对健康的日益关注,卷烟焦油量不断降低,将焦油量低于10毫克/支的卷烟称为低焦油卷烟。国内烟草开展低焦油卷烟研制比国外晚了近10多年,但在国家烟草专卖局的高度重视下,各企业卷烟降焦工作开展得颇有成效,卷烟焦油量不断下降,在2006年以前,将焦油量低于12毫克/支的卷烟称为低焦油卷烟,此后又将焦油量低于10毫克/支的卷烟称为低焦油卷烟。

2 国外低焦油卷烟市场发展概况

国外发达国家对降低卷烟焦油量的工作开展要比国内普遍早10~20年,低焦油卷烟已成为发达国家消费的主流。美国早在1980年时卷烟平均焦油量就达到14毫克/支,1990年下降为12.5毫克/支,目前均在12毫克/支以下;欧盟在1993年平均卷烟焦油量为13毫克/支,1998年规定焦油量超过12毫克/支的卷烟禁止销售,目前在欧盟市场销售的卷烟焦油量已下降到10毫克/支以下了;日本的低焦油卷烟发展迅速并且是世界上卷烟焦油含量最低的国家,1994年平均焦油量就为9.5毫克/支,目前平均下降到8毫克/支以下。低焦油卷烟市场除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因限焦规定而发展迅速外,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不断扩大。巴西在1997年时低焦油卷烟市场份额就达到24.1%,海湾国家自1999年起就禁止高于10毫克/支以上的卷烟上市,俄罗斯也要求进口卷烟不得高于12毫克/支。以上情况表明,国外主要卷烟消费市场中低焦油卷烟已成为消费主流,国外低焦油卷烟市场的今天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国内的明天。

3 国内卷烟焦油量变化的基本情况

3.1 近20年来国内卷烟焦油变化的阶段

1987—2009年,我国卷烟焦油量由24.3毫克/支降至12.2毫克/支,22年间共降低了12.1毫克/支,平均每年下降0.53毫克/支。这22年间我国卷烟焦油量变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87—1992年)为焦油量快速下降阶段,焦油含量由24.3毫克/支降至18.85毫克/支,年均降低1.09毫克/支,这一阶段焦油量快速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滤嘴烟比例大幅度提高,滤嘴烟生产比重由1986年的18.37%增加到1991年的55.09%;第二阶段(1993—1996年)为焦油量平稳阶段,4年间卷烟焦油量一直维持在18~19毫克/支的水平;第三阶段(1997年至今)为缓慢递减阶段,焦油量由1997年的17.2毫克/支降低到2009年的12.2毫克/支,年均降低0.42毫克/支左右。在这一阶段,全国滤嘴卷烟产量已大幅提高,1998年就增加到97.3%,焦油量下降主要原因是国家烟草专卖局推动卷烟企业降焦,在1997年烟草行业开始执行卷烟新国标后,企业加大了降焦工作力度,使用了多种降焦技术,促进了卷烟焦油量逐年递减,当年卷烟平均焦油量下降了1.61毫?克/?支。2004年1月9日,国家烟草专卖局下发了《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调整卷烟焦油限量要求》的通知,规定从2004年7月1日以后生产的盒标焦油含量在15毫克/支以上的卷烟不得进入销售市场,当年卷烟焦油量下降幅度就达1.21毫克/支,此后卷烟焦油量又逐年缓慢下降,至2009年,全国卷烟平均焦油量已下降到12.2毫克/支,

3.2 目前国内卷烟焦油量水平

根据国家烟草专卖局对2010年一季度全国在产卷烟产品质量省际间交叉抽查通报显示,全国25家具有法人资格的卷烟企业生产的81个品牌157个规格的卷烟产品焦油量和烟气实测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2.1毫克/支,比2009年同期下降了0.4毫克/支,与2009年三季度相比下降了0.1毫克/支。焦油量小于10毫克/支的卷烟占抽查产品数10.8%,焦油量在10~14毫克/支的卷烟占抽查产品的84.7%,未抽查到焦油量超过15毫克/支的卷烟产品。一类到五类烟的焦油量实测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2.8毫克/支、12.7毫克/支、12.3毫克/支、11.6毫克/支和11.5毫克/支。卷烟产品实测焦油量分布见表1。

在统计的25家卷烟工业企业中,受检产品焦油量实测加权平均值小于或等于12毫克/支的有14家;大于12毫克/支小于13毫克/支的有8家;大于或等于13毫克/支的有3家。值得一提的是,焦油量实测值不高于10毫克/支的卷烟产品有17个,这是自2006年起按《卷烟》新国标进行检测以来,焦油量低于10毫克/支的产品数量最多的一年。

4 国内低焦油卷烟市场状况

一是规模小,但增长较快。2009年全国共销售低焦油卷烟158.56万箱,占全国卷烟总销量比重为3.5%,销量比2008年同期的134.75万箱增加23.81万

箱,增长17.67%,高于全国卷烟总销量增长率。

二是低焦油品牌规格少,销量集中在少数品牌。2009年在销低焦油卷烟品牌共有42个,其中国外品牌10个。销量超过10万箱的品牌只有6个,分别是“红金龙”32万箱、“中南海”30.87万箱、“长白山”17.7万箱、“雄狮”15.88万箱、“八喜”15.33万箱、“红双喜(上海)”13.86万箱,6个品牌销量占全国低焦油市场比重高达79.32%。10个国外低焦油卷烟品牌共销售了4.15万箱,占全国低焦油卷烟2.53%的市场份额,其中销量最大的卷烟品牌是“555”,销量为1.6万箱。表2为2009年全国低焦油卷烟销量前10名排序。

三是结构低,集中在中低档卷烟。从分类别来看,158.56万箱低焦油卷烟销量中,三类烟中的销量比重最大,达63万箱,其次是五类烟和四类烟,分别为51万箱和33万箱,三个类别中低焦油卷烟销量占低焦油卷烟总销量的比重高达93%,而属一类、二类烟的比重仅为7%,

四是生产低焦油卷烟的企业较少。低焦油卷烟产销最大的企业是上海烟草集团,销量达到47.8万箱,其次是湖北中烟公司达33.69万箱,山东中烟以18.99万箱排第三位,这3家卷烟企业的低焦油卷烟合计销量占全国低焦油卷烟销量比重达55.5%。低焦油卷烟销量排前10名的企业的销量比重更是高达84%(见表3)。

五是低焦油卷烟市场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和地产低焦油卷烟较大的省份。2009年,低焦油卷烟销量超过30万箱的市场为湖北省市场,销量在10万~20万箱的市场2个,销量5万~10万箱的市场6个,销量1万~5万箱的市场12个。从销量前10名省区的地理位置看,除湖北、吉林、黑龙江3个(其中湖北、黑龙江均有产量较大的地产烟)市场外,其他7个市场销量均属沿海省市,而销量不足1万箱的市场绝大部分属西部省份(见表4)。

5 国内低焦油卷烟发展前景

5.1 低焦油卷烟市场规模将不断扩大

国内低焦油卷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不容置疑。国外发达国家大部分已进入低焦油卷烟时代,国内卷烟“减害降焦”尽管起步晚,但国家烟草专卖局在以高度关注公众健康为己任的推动下,卷烟降焦幅度大,低焦油卷烟市场发展快速,增速高于总量增速;低焦油品牌日益增多,不仅有如“中南海”为代表的混合型卷烟,也有像“长白山”、“红金龙”之类的烤烟型卷烟;低焦油卷烟涉及多个价类,在部分区域市场已形成消费主流之一。可以认为,国内卷烟消费市场进入低焦油时代已指日可待了。

5.2 烟民接受低焦油卷烟的倾向较高将有利于其市场增长

消费者对低焦油卷烟的认知和购买倾向决定未来市场的大小。从各种卷烟市场调查报告来看,烟民对低焦油卷烟接受程度比较高。零点研究咨询集团2007年在大连、广州、杭州等8个城市开展的针对低焦油卷烟的市场调查结果表明,有70.9%的消费者认同“低焦油的卷烟可以减少对吸烟人健康的危害”的说法,而只有29.1%的消费者认同“焦油含量低的卷烟和普通的卷烟没有什么不同”的说法,有72.1%的消费者表示如果价格合适会“经常吸”或“主吸”低焦油卷烟产品。云南中烟工业公司立项的“云南重点高端卷烟品牌消费调研研究”项目于2007年在8省市20个城市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高端卷烟吸烟人群中有77%的人认为“高端卷烟焦油量在12毫克/支以下比较合适”,其中有47%认可8~12毫克/支焦油,30%认可8毫克/支以下,13%认为无所谓,只有10%认可12毫克/支以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作为推动国内控烟的官方机构,于2006年4月在北京、上海等6个城市开展的“国际烟草控制政策评估调查”表明,只有17.2%的吸烟者认同“吸低焦油的卷烟同样有害健康”的观点,并且不同受教育程度的调查对象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这说明80%以上的吸烟者认可“吸低焦油卷烟会减少对健康危害”的观点。

从这三份来自不同机构的调查报告均表明一个事实:近80%的国内卷烟消费者认可抽吸低焦油卷烟可减少对健康的危害。因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健康会更加日益关注,低焦油卷烟将会成为国内卷烟消费的主流。

5.3 国内低焦油卷烟发展面临两个挑战

(1)卷烟“减害降焦”技术难关的攻克是低焦油卷烟快速发展的关键

经过多年开展“减害降焦”的研究,国内卷烟企业已积累一些控制卷烟焦油量的手段,如在“三纸一棒”上的通风稀释、调整烟丝结构中梗丝、膨胀烟丝和烟草薄片的比例,但这些手段在降低卷烟焦油的同时不可避免使卷烟吸食口味变淡,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低焦油卷烟均未能很好地解决这个技术性难题,尤其在烤烟型卷烟上更为突出。烤烟型卷烟本身要求具有香气浓度较高的特性,但如采用阻隔和稀释这种单一手段使卷烟焦油量降低,无疑也会使烟味偏淡且香气不足,让消费者难以接受。因此,以烤烟型消费为主的国内卷烟品牌,攻克在卷烟“减害降焦”后,保持卷烟香味稳定的技术难关成为产品顺利走向市场的关键。目前在大部分高档卷烟上实测焦油量较高的原因,也是因为担心产品焦油量降得太多导致消费者不接受而迟迟在高位。

(2)国外低焦油卷烟品牌对国内市场的冲击

毋庸置疑,跨国烟草公司在低焦油卷烟研发和生产上要比国内领先,尤其在低焦油混合型卷烟上领先更大。虽然目前国内以烤烟型卷烟为主,但在同等焦油量下,混合型卷烟的烟碱量要比烤烟型卷烟要高,抽吸时劲头也要更强一些,当国内卷烟消费进入低焦油时代,很难确保现有一部分消费中式烤烟型的烟民不会转向消费国外混合型卷烟。同时,如英美烟草公司一些长期研发和生产烤烟型卷烟的公司,其低焦油烤烟型品牌也会对国内低焦油卷烟品牌产生冲击。因此,国内卷烟企业一方面要“减害降焦”实现技术性突破,提高中式低焦油烤烟型卷烟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发低焦油混合型卷烟,抵御国外低焦油卷烟的竞争。

参考文献:

[1]沈轶.低焦油卷烟市场分析[j].中国烟草,2008(9).

[2]何建龙,段宁东,孙力.高端卷烟消费者行为分析及对卷烟营销的启示[j].烟草科学研究,2009(4).

[3]姜垣,李新建,等.八城市吸烟者对烟草危害的认知现状[j].中国健康教育,2008(9).

[4]龚金龙.国外低害卷烟的发展及启示[j].烟草科学研究,2005(3).

市场前景研究范文3

关键词:3D打印技术;发展趋势;商业市场;创新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7)01-00-02

0 引 言

3D打印技术作为近年来发展最迅速的十大工业技术之一,主要应用于工业、文化创意和数码娱乐、建筑工程、科学研究以及个性化定制等领域。它的发展大力推动了传统制造业设计模式的发展。在我国,由于国家政策的推动使3D技术得到广泛关注,同时也为推广3D技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说明了它具有较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人类逐渐作为数据的驱动者和创造者,物质的需求条件也随时代变化而变化,更多的人想让生活用品摆脱传统制造工艺的束缚,把创意变成实物,增添生活色彩。三维3D打印技术在满足人们需求的条件下,要顺应时代产生更多的创新思维来满足市场需求和人们的个性化需求。我们通过对各市场的需求和境况作出分析,得出目前3D技术在各行业的发展近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研究近几年市场规模和销售总额的变化,得出能适应市场需求的3D技术。

1 市场对低成本3D打印制作的需求

3D能将复杂结构快速构造,不需繁杂的工具和工艺条件,因此3D技术在风格各异的市场平台能够大显身手。通过分析3D技术在典型市场的应用来判断各类市场对3D技术的应用和需求状况。

(1)在工业制造市场:利用3D技术可以为公司设计出独特的产品概念,通过概念进行产品原型制作,再经过专业团队评审后制作模具原型,最后打印出工业产品。

(2)文化创意和数码娱乐市场:3D技术能充分展现事物形状和结构的复杂性,它是艺术最好的表达载体。

(3)食品市场:据报道,巧克力打印已经在研究中,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很多借助3D技术的食品将会问世。

(4)个性化定制市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风格,我们都希望自己是与众不同的。因此希望自己的生活用品有独特的风格,而3D专属设计就是我们最好的选择。

(5)生态保护: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但随之而来的是,许多稀有物种由于环境污染已经灭绝,而3D技术能为它们模拟出适应的环境,按照模型规划给生物一个安全舒适的家。

(6)教育:基于学生的安全和其他原因,无法向学生阐述事实和历史课程,3D技术能帮助实现场景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比如目前我们无法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空,但3D动画能让我们亲自去感受恐龙的世界等。

2 3D打印技术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近几年,3D技术逐渐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各行业纷纷把3D技术作为重要技术引入结构制造设计中。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3D技术在构造设计过程中不需要复杂的工具和工艺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商品在生产过程中所需的生产原料和生产程序,提高了商品的市场利润和工作效率。它在构造设计中拥有的巨大优势,加速了全球市场对3D技术的需求。在国内市场,与外商相比,国内投入的技术和资金仍然不够,这样的现状无法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需求,但也因此为3D技术发展和实施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

从美国咨询公司Wohlers Associates查到数据,2011年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为17.1亿美元,2012年的市场规模值为21.4亿美元,2013年全球3D打印市场增长超过了1/3,2016已经达到30.7亿美元,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52亿美元。图1所示为通过Wohlers Associates查到的数据所作的市场规模发展趋势图。

通过走势图可以明显看出3D技术的应用趋势,从数据中得知,市场规模值正在逐渐增高,市场的规模还会持续发展。从走势图中不断提高的数值可以分析出,3D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市场对3D技术的需求有增无减,需求越大,市场的规模值才会越高,因此3D技术的发展空间很大。

但是仅有强大的发展空间却没有利润收取的3D技术是没有应用价值的,因此我们通过3D技术在行业销售总额的产值来判断它是否有应用价值。

仍然参考Wohlers Associates给出的数据,2011年3D技术销售总额达16.8亿美元,2013年为30.7亿美元,2014年为33亿美元,2015年为51.65亿美元。预计到2019年,产值销售总额将突破65亿美元。不同年份的销售总额见表1所列。

由表1数据可以看出,3D打印在全球市场的销售总额随年份的增长而增长,说明随着时代变迁,3D技术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带动经济发展。因此3D技术在这样的条件下体现出其应用价值,并且价值会随时代变换快速增长。我们可以由表看出,若将3D技术应用于市场,将会带来很大的利润,因此可以预测市场对3D技术的需求只增不减,它将带动行业走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3 快速3D打印技术的诞生

在上述条件下,我们研究的是将粉末状金属或者塑料应用于数字模拟图案上的离散堆积3D打印技术,该技术通过逐层打印将图案中的模型打印成实物模型,即增材制造技术。3D技术应用到的材料不仅仅是粉末金属和塑料,常用的还有有机玻璃、尼龙铅粉、陶瓷、彩色材质、树脂和不锈钢。该项目主要应用粉末状金属、塑料和彩色材质。要使用的打印机也有很多种,目前使用的打印C是双喷头打印机。双喷头3D打印机实物如图2所示。打印成品如图3所示。

对市场需求进行分析后,研究出了能更好适应市场的3D打印技术。该3D技术具有如下特点:

(1) 可制作金属制品,采用多种复合材料;

(2) 成型工程自动化,制作工艺简单;

(3) 材料利用率高,无需支持材料;

(4) 系统运行安全,维护成本低;

(5) 尺寸精度高,无需化学清理;

(6)缩短设计周期,降低制作成本。

这些特点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我们还引入了几个新的理念:

(1)平台化和集成化。技术的平台化和集成化可以很大程度缩短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产品开发效率。

(2)标准化。技术标准化是为了让产品拥有统一的行业标准,规范产品的行业性。

(3)可再利用。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总会存在冗余,而这些冗余基本被浪费了,所以我们将这些冗余材料进行再生产,以减少成本提高利用率。

(4)构件化。提出构件化的理念是为了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开发风险。

项目的打印生产简化流程图如图4所示。

我们的项目能够应用到广泛的领域中,如建筑领域、汽车领域、商业领域、医疗领域等,但主要的研发领域还是商业领域。我们利用3D技术打印出的3D鞋底部件,可以减少运动者在运动过程中脚上的负担,使运动更加便捷。因此我们的3D打印技术拥有非常有利的自身优势和利于我们发展的有利外部条件。

4 结 语

3D打印技术能将高效、迅速、精确、低成本的优势引入到商业技术中,提高市场的竞争优势。应用该技术不仅能扩大市场规模,提高销售总额,还能满足人们的个性化需求和企业低成本需求。这项技术的引入不仅缩短了产品的生产周期、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产品开发风险,还能让材料无限组合为公司生产出优质、美观、个性的产品,甚至颠覆商品市场的应用和规模,让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大提升,为国家带来更多收益的同时提高就业率。

参考文献

[1]刘红光,杨倩,刘桂锋,等.国内外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的专利情报分析[J].情报杂志,2013,32(6):40-46.

[2]李青,王青.3D打印:一种新兴的学习技术[J].远程教育杂志,2013(4):29-35.

[3]杜宇雷,孙菲菲,原光,等.3D打印材料的发展现状[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9(1):20-24.

[4]王雪莹.3D打印技术与产业的发展及前景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26):3-5.

[5]王忠宏,李扬帆,张曼茵.中国3D打印产业的现状及发展思路[J].经济纵横,2013(1):90-93.

[6]王忠宏,李扬帆.3D打印产业的实际态势、困境摆脱与可能走向[J].改革,2013(8):29-36.

市场前景研究范文4

高考英语改革促使英语培训教育机构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做出业务调整,重新制定其发展规划。项目组以河北英语培训市场的主体为调查对象,通过开展实地调查与分析,以期对英语培训教育机构的经营现状和未来发展给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高考英语;改革;英语培训

一、调查背景及意义

国务院于2014年9月4日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的“英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英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等方案使得英语教育成为此轮招考改革的关注焦点。高考英语是改革的先行者,一直走在所有科目的前沿。恢复高考的近四十年间,英语科目的考试内容、试卷结构和考试形式发生巨大变化,但英语在高考中的恒定的分数权重和稳固地位,显示出国家和社会对其尤为重视。近年来英语教育产业蓬勃发展,社会英语培训教育机构数量剧增,英语培训教育机构总量超过5万家,目前中国有近3亿人的英语消费群体,个人与家庭不断加大对英语学习的投入,仅2012年国内英语培训行业年产值达到近300亿元。英语培训教育机构已经成为我国英语教育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河北省将全面启动高考综合改革,深化英语考试改革,引导英语教学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允许学生最多参加两次英语考试,并选择较好的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河北省高考英语改革方案的公布对当地英语培训教育机构产生巨大影响。在高考英语改革的过程中,市场英语培训需求的变化和英语培训教育机构的未来发展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以河北省保定市英语培训市场为调查主体,对学生和家长的英语培训需求、英语培训教育机构的现状、应对高考英语改革的措施等方面展开了调研。目前保定市各类英语培训教育机构共25家,在此次调研运用配额抽样的方法,从中抽取10家机构进行深度访谈,以了解保定市英语培训教育机构的经营现状等情况,以及针对高考英语制度改革所做出的业务调整意向及相应措施。为了解学生和家长对英语培训机构的需求情况及对英语培训机构的认知评价等信息,针对学生和家长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13份,问卷有效率为78.25%。

三、河北保定英语培训市场的调查分析

1.英语培训需求旺盛,开发潜力大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参加英语培训教育机构的学生占总体的31.63%;在知晓高考英语制度改革的前提下,选择继续让子女参加培训教育机构的家长占比高达40%。此外,69.55%的家长单独决定子女是否参加英语培训教育机构,只有30.45%的家长会在选择英语培训教育机构时尊重子女的意愿,可见,大多数情况下学生参加英语培训教育机构的最终决策权在家长手里。培训目的方面,41.4%的家长希望提高子女的语言交流能力,25.4%的家长为了培养子女兴趣爱好,为了高考应试和出国目的比例较少。因此,英语无论作为一项应用技能,其对学生及家长的影响力都不容忽视,保定市英语培训市场还存在巨大的开发潜力。

2.英语培训机构的认知与评价分析63.7%的家长在选择英语培训教育机构时最看重其教学质量,其次看重收费情况,特别是中低收入家庭尤其关注培训费用,而对于其他方面诸如知名度、硬件设施等因素关注较少。高考制度改革英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部分学生家长认为这会增加家庭的英语投入。四成以上的家长认为目前英语培训教育机构的最大不足是办学质量参差不齐,四分之一的家长认为英语培训教育机构为了吸引学生等目的而夸大宣传,同样收费标准不合理也是英语培训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这些应引起英语培训教育机构的高度重视。对于获取英语培训教育机构信息的来源,选择亲朋好友推荐介绍的方式占比35.7%;选择培训机构人员宣传方式占比28%;选择网络宣传方式占比27.4%;选择报刊杂志宣传方式最少,占比8.9%。由此可见,口碑宣传是大家获取培训教育机构信息的最主要来源。另外,对于英语培训教育机构邀请学生及家长来店进行体验咨询,44%的家长认为是否参加取决于自身有没有充足的时间,有意愿积极参加的人数较少,仅占14.9%。

3.英语培训教育机构的基本情况分析根据保定市统计局数据得知,保定市各类英语培训教育机构共25家,其中少儿英语培训教育机构13家,青少年、初高中学生英语培训教育机构3家,成人、职业英语培训教育机构3家,综合型英语培训教育机构6家。通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10家英语培训教育机构的进行了访谈调查,了解不同类型英语培训机构的主营业务。保定英语培训教育机构大多有名牌大学或知名英语培训机构授权举办的,地方自创机构较少。调查的10家培训教育机构都有自主研发的内部教材,这些教材不仅各有特色,而且能较好地符合不同阶段学生的性格特征,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有别于传统枯燥的教材,但是电子教材、学生课外资料、实践性课堂及网络平台的利用较滞后。7家培训教育机构有明确的市场定位,能够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不仅教授英语专业知识,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实际培训过程中,仍存在只注重语言学习而轻能力培养的问题。

4.英语培训机构对高考英语改革的态度及应对措施在调查的10家英语培训教育机构中,6家对此次英语改革持谨慎态度,相关业务调整计划还处于观望期,业务调整计划会根据即将实施的中高考改革方案细则来制定。3家英语培训教育机构对此次英语改革持乐观态度,认为高考英语改革无疑会成倍地放大听说能力培训需求,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仅有1家英语培训教育机构对此次英语改革持悲观态度,认为不仅生源会有所下降,而且英语培训市场将面临重新洗牌。目前该机构已经要求对英语教材的编写进行调整,通过更新教材和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提升英语运用能力,并且决定引入一定数量的外教来充实一线教学,以应对高考英语制度改革的浪潮。

四、基于高考英语改革制度下对英语培训机构的建议

1.明确定位,塑造核心竞争力,突出自身特色保定市25家英语培训教育机构中,半数以上专注少儿英语培训,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压力大。学生家长希望高考英语改革后英语培训能够由应试英语向应用英语转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提升显著。由此,建议英语培训教育机构能够从市场需求出发,结合不同省市高考英语改革制度的具体实施意见,把英语听说能力作为重点,在课程设置、时间安排、课外活动等方面精心设计,塑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英语培训教育机构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站稳脚跟,还需要在课程推介、培训资费、培训服务和培训周期等方面打造自身特色,塑造品牌优势。英语培训教育机构应在英语培训为主体的前提下,利用“产品驱动”打造自身特色,设计出新的课程,增加课程种类,全方位的满足客户需求。

2.立足市场,提升教学质量学生家长选择培训教育机构最看重的因素是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因此,英语培训教育机构应有明确提高教学质量的手段和方法来满足市场需求。提高英语培训质量首先应注重教师素质,师资水平是英语培训教育机构的生命线,教师的教学效果直接关系着培训机构的经济利益和品牌形象。英语培训教育机构应制定完善的师资培训,培养其先进教学理念,提升其教学能力及综合素质,其次在教学模式上应根据学习英语目标的不同来设计出差异化的教学模式,从而保证每一位学生在英语培训过程中获得最理想的学习效果。硬件设施配备也关系到教学质量效果,教育机构应注重自身硬件设施的齐备,不断引进先进的教育系统,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到最快乐的英语[1]。

3.塑造品牌,优化推广渠道亲朋好友介绍是学生家长获取英语培训教育机构信息的主要来源,所以,英语培训教育机构要注重口碑宣传来增加客户粘性,从课程设置、优质服务上树立良好的口碑。其次要注意品牌推广渠道的优化,一个企业品牌的推广过程是应具有连贯性。许多培训教育机构在访谈过程中都提到,单一方式的重复推广效果不佳,甚至让消费者产生倦怠感,因此英语培训教育机构在品牌宣传推广过程中,应采用多渠道互相配合,优化推广渠道。

4.个性化营销,有效呈现课堂效果在个性化营销方面,英语培训教育机构应以自主研发教材为基础,以呈现课堂为手段,以优化课程设置为保障,以提高品牌知名度为目的。例如,自主研发的教材要符合少儿的身心特点和消费者的需求;在课程设置时,可以将灵活调整授课时长。从学生成长角度看,家长是条件提供者、参与者;从学校角度看,家长是合作者、建设者、监督者。青少儿英语培训的特点是购买培训的是家长,而参加培训的是子女,因此要想培训课程获得家长的认同,首要任务是提高家长认知度和满意度,应让家长感知到孩子参加培训后的学习效果。因此,让家长走进课堂体验生动的课堂气氛,有效呈现出良好的课堂效果,同时建立多维衡量指标,把显性和隐性的效果通过恰当的方式呈现给家长,让家长满意,进而为机构做正面宣传,最后成为机构的“活广告”。

参考文献:

[1]高梦,郑兰燕等.高考英语改革下英语培训市场何去何从——基于河北保定英语培训市场的调查[J].民营科技,2014(12):243-244.

[2]旷群,戚业国.高考改革与英语工具性本质回归[J].现代大学教育,2015(06):89-95.

[3]张允.高考英语改革中亟须解决的几个问题[J].教学与管理,2015(13):77-79.

市场前景研究范文5

[关键词]房地产市场;景气循环方法;合成指数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48-0062-03

1 研究背景

房地产业是经济活动的基础和载体,与城市化和工业化关系密切,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十年来房地产业占我国国内总产出的2%~8%,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17%~20%;就北京市而言,房地产业增加值约占地区生产总值的7%,房地产业投资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额的比例高达50%以上,房地产销售额约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7%。可见,地产拉动经济增长地位显著,是经济发展的基本支撑点之一。研究房地产市场景气波动一方面能够为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有助于政府部门制定相应政策、掌握调控力度;另一方面对房地产业的未来走势有信息导向作用,有助于投资者有效支配投资开发行为。

房地产业受地域因素的影响很大,不同地区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影响因素及重要程度有所不同,表现出的景气循环特征也不同。本文旨在对北京市房地产市场进行具体分析,借鉴景气理论及国内外相关成果,构建北京房产市场景气状况的基本框架,编制景气指数,了解区域性房地产市场特点及发展轨迹,为北京房产市场形势判断提供参考。

2 景气方法概述

景气指数方法是目前普遍采用的分析经济周期波动走势和预测转折点的方法,它把经济周期波动看成一系列经济活动传递、扩散的结果,认为这是一个逐渐波及、渗透的过程,经济状况的任何异常都有一定的前兆反映。

基于景气循环的房地产市场景气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利用变量之间变化的时差关系将指标分为先行、同步、滞后三类,三类指标中,景气异常的前兆主要反映在先行指标的变动上,先行指标上升预示着经过一定时差后,房地产循环将步入总体景气时期,先行指标下降预示着行业将衰退并进入不景气时期;再以此为基础计算景气指数,类似地,先行指数可以预测波动波峰或波谷的来临,同步指数能够拟合现状,滞后指数可用于验证和辅助判断前期对波动态势的预测是否正确,并进行修订和调整。通过研究景气指数即可了解房地产市场扩张、收缩过程交替变化的数据信息,指示景气的动向和趋势,达到监测分析的目的。

3 实证研究

3.1 建立景气指数指标体系

英国皇家测量师协会(RICS) 在《理解房地产景气循环》一书中将房地产景气循环定义为所有物业总收益率的重复但不规则的波动,由此可见,物业收益率应该是反映房地产市场运行景气的基准指标,但事实上因为缺乏对收益率的统计,而物业的收益情况很大程度上由价格的变化来决定,价格又是供求共同作用的结果,故本文选择北京市房地产价格指数(月度数据)为基准指标。

本文从房地产活动的全过程出发,结合经济重要性、数据可得性、指标敏感性,选取研究指标如下: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商品房销售面积、商品房销售额、新增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速、房地产业开发投资额、房地产业投资总额、商品房施工面积、商品房竣工面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北京市商品房销售价格、金融机构贷款额、财政支出、社会零售品消费总额、外汇储备;并构造指标:x1=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反映房地产业同国民经济的协调关系,表明现有投资结构;x2=商品房销售面积/商品房竣工面积,反映房地产市场的供求状况。本文通过对以上指标的相对变化(变化率)进行分析预测,综合判断北京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整体状况。

所有数据的准备时间均为2005年7月—2012年9月,计算主要基于国家信息中心同东北财经大学经济计量分析与预测研究中心共同研发的“经济景气监测预警系统”软件。数据来源:中经网统计数据库、wind资讯、北京统计信息网。

3.2 数据处理

月度时间序列包含长期趋势要素、循环要素、季节变动要素和不规则变动要素,在分析过程中首先采用X-11季节调整方法剔除指标序列的季节变动要素和不规则变动要素。此外,为解决有些指标的1月份数据缺失问题及由春节因素造成的不同年份给定月份工作日不同所造成的影响,本文采用高铁梅教授提出的先验月份调整法处理数据。

3.3 时滞识别

3.3.1 时差相关分析

在选择景气指标时,一般计算若干个不同延迟数的时差相关系数,然后进行比较,其中最大的时差相关系数被认为反映了被选择指标与基准指标的时差相关关系,相应的延迟数表示先行滞后期。

3.3.2 K-L信息量

对于偶然的、带有随机性质的现象,通常可以认为是服从某一概率分布的随机变量的一些实现值,Kullback-Leibler(K-L)信息量就是用来度量真正的概率分布与模型估计所得概率分布相近似的程度。将K-L信息量用于景气指标的实际计算中,也是以一个重要的、能够敏感地反映当前经济活动的经济指标作为基准指标。

依照上述方法对所选指标进行分析,参照备选指标与基准循环序列图的峰谷对应情况,考虑到指标的完备性与相容性,确定景气指标组,如下表所示:

3.4 计算景气指数

景气指数综合了景气指标组中所有成员的变动状况,相较于单一指标而言更为客观严谨,景气指数根据反映对象和计算方法的不同分为扩散指数和合成指数,本文为了弥补扩散指数无法表示波动振幅的不足,选用合成指数,它是用合成各指标变化率的方式把握景气变动的大小。

根据计算结果绘制先行、同步、滞后景气指数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先行指数在2008年10月至2009年11月之间处于景气区间,同步指数在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之间处于景气区间,滞后指数在2009年12月至2011年1月之间处于景气区间,进一步的计算结果表明先行指数平均先行同步指数9个月,滞后指数平均滞后同步指数6个月。总体看来,先行、同步、滞后指数之间主要的峰谷对应模拟很好。

在研究区间内,我国房地产市场运行景气的顶峰分别在2008年年初和2010年二季度实现。事实上,2004年在国家实行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背景下,北京市房地产市场呈现供需两旺的态势,9月以后的商品房销售价格达到七年来最高;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一直持续到2008年年初,此时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整体减弱,再加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房地产市场步入下行空间,该年房地产投资较上年同期下降7.1%;2009年开始,北京市房地产市场在危机中迎来快速发展,在国家一系列鼓励住房消费优惠政策的作用下逐渐复苏,仅仅一年供需格局就由需求不足转为供不应求,房价也随之快速增长;2010年4月,为了实现“遏制过快上涨的房价”的目标,中央出台“新国十条”,市场由此分化,趋于理性,逐渐降温。2004年以来的发展历程印证了本文合成指数的稳定性和敏感性。

4 分析与预测

4.1 北京市房地产市场景气分析

从景气指数图来看,先行指数自2010年三季度触底后一直处于小幅波动状态,2012年二季度至2013年年初处于缓慢上扬态势,预示着在2013年北京市房地产市场应该保持缓慢稳定的上升态势;从同步指数来看,北京市房地产市场在2012年上半年已逐步触底,此后企稳回升。结合经济现状,2013年上半年经济增速放缓,总体平稳运行;具体到房地产市场,商品房销量强劲回升,市场需求不断释放,呈现量升价涨的态势,房地产业的企业家信心指数也连续3个季度回升。

可见,尽管限购限价、新房审批等从紧的调控政策会增强市场的观望态度。但从供求角度来看,预计在经济增长、城市化加速的宏观背景下,当前北京市房地产市场保持稳中有升,处于缓慢稳健的景气初始阶段,应对北京市房地产市场持有谨慎乐观的态度。

4.2 同国房景气指数的对比将北京市同步指数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房景气指数进行对比,2004—2006年,北京市同步指数与国房景气指数处于下行空间,2006年年初后开始触底反弹步入景气阶段;2008年在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作用显现,房地产市场景气回落,这次回落一直持续到2009年第二季度,又开始新一轮的景气与不景气的循环。由图2可见,全国房地产和北京市房地产的循环波动特征很相似,只是到达波峰波谷的时间略有差异,可以说二者整体发展同步。

5 结 论

本文根据景气循环的原理对北京市房地产市场运行进行景气分析,建立有效可行的景气指标体系,客观分析了2004年以来的北京市房地产市场运行轨迹,并结合当前经济状况对北京市房地产市场进行短期内发展趋势预测,认为当前北京市房地产市场处于缓慢稳健的景气初始阶段;最后将北京市房地产景气状况与全国房地产景气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二者发展同步的结论。

需要指出的是,受到统计数据充分性的限制,本文的研究周期相对较短;另外本文选择月度数据,虽然能有效实现较好的时效性,但数据波动性较大,统计时滞相对较长。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参考文献:

[1]董文泉,高铁梅,等.经济周期波动的分析与预测方法[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

[2]刘伟林,吴莹.湖北省房地产景气循环与宏观调控研究:基于合成指数与自相关滞后分布模型的分析[J].金融研究,2006(4).

[3]何国钊,曹振良,李晨.中国房地产周期研究[J].经济研究,1996(12).

[4]焦继文,刘洪,戚莉莉.城市房地产市场的风险预警——以济南市为例[J].统计与决策,2006(16).

[5]唐志军,徐会军,巴曙松.中国房地产市场波动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J].统计研究,2010(2).

市场前景研究范文6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venture capital industry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China. The scale of fund raising is large and the IPO performance is quite activ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venture capital industry gains extensive academic attention. This paper chooses 355 listed companies from Shenzhen Stock Exchange GEM and 701 listed companies from SZSE SME board before Dec 31,2012 as the examples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ackground of venture capital and the under pricing of IPO.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ackground of venture capital and the under pricing of IPO is not evident. The pricing of IPO has not shown the significant influence the background of venture capital has on the stock value of listed companies.

关键词: 风险投资;IPO折价;创业板;中小板

Key words: venture capital;IPO underpricing;GEM;SME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3-0164-02

0 引言

我国风险投资较之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迅速。1986年,我国第一家风险投资机构——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成立,该公司是由我国政府投资创办,由此表明我国风险投资在最初的阶段是由政府主导。随着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沪、深两市的相继营业,我国股票市场在催生了第一批上市公司的同时,也成就了一大批财力雄厚股票投资人,这些公司与个人相继加入风险投资的行列。同时,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也吸引了国外风险资金的流入,由此形成了具有丰富背景的风险投资市场。

风险投资对IPO成功率、IPO折价、IPO后收益等所产生的作用在近年来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与争论焦点,至今均未形成统一的结论。造成不同研究结论的重要原因是我国学者在进行相关研究时并未对风险投资人背景加以考虑。显而易见,政府背景、企业背景、个人背景、外资背景风险投资无论在最初的投资目的与资金来源,还是投资后的管理模式与市场信誉方面都有所不同。为促进我国风险投资的健康发展,为我国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不同背景风险投资人的选择提供参考,本文将以创业板与中小板数据为样本,对不同风险投资人背景是否会对IPO折价产生影响展开研究。

1 研究假设、样本与变量

1.1 研究假设 本文展开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是对风险投资人的背景进行合理、清晰的分类,政府背景风险投资人、企业背景风险投资人以及独立风险投资人是笔者对风险投资人的划分。

为克服“赢家的诅咒”①,股票市场IPO普遍存在着折价行为,平均折价率为14.8%(Ritter,1987)。风险投资人的参与可以有效缓解信息不对称现象,进而抑制IPO折价。

国外学者研究发现,因为政府背景的风险投资往往是短期性的,即典型的“过桥投资者”,因此,该类型的风险投资不会对公司的经营管理介入较深,即无法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另外两种类型的风险投资者则往往会进行长期投资,因而有利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解决。

再者,由于政府背景风险投资的目标往往具有社会福利的性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就业等),企业背景风险投资的目标则大多是促进母公司的发展,这就导致以上两种类型的风险投资人无法为广大投资者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而声誉是独立风险投资人生存与发展的命脉,它主要是通过独立风险投资人以往的投资收益率获得,这为市场获得上市公司的信息提供了一个较为可靠的途径,即通过独立风险投资人的声誉来间接判定每个上市公司的质量。独立风险投资有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现象,进而降低IPO折价率。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两个研究假设:

H1:有/无风险投资会对IPO折价产生影响,风险投资可以降低IPO折价率;

H2:政府背景风险投资下的IPO折价率最高,企业背景风险投资下的IPO折价率居中,独立风险投资下的IPO折价率最底。

1.2 样本与数据 本文以2012年12月31日前在深证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交易的355家公司与在中小板上市交易的701家公司为研究样本。以横截面数据对风险投资人背景对上市公司IPO折价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数据全部来源于国泰君安数据库,风险投资人背景以前十大股东中是否有风险投资判定。本文的研究变量如表1所示。

2 研究模型与回归结果

UNDPRING=?琢0+?琢1SIZE+?琢2BTM+?琢3AGE+?琢4SIZE-offer+?琢5RECENT+?琢6VC+?琢7UNDRANK+?着(1)

模型(1)的意义是将有风险投资背景企业与无风险投资背景企业在上市首日的折价程度进行对比,即对假设一的验证。

UNDPRING=?琢0+?琢1SIZE+?琢2BTM+?琢3AGE+?琢4SIZE-offer+?琢5RECENT+?琢6GOV+?琢7CORP+?琢8INDEP+?琢9VC-AGE+?琢10VC-LENGTH+?着(2)

模型(2)的意义是将不同风险投资人背景对IPO折价程度进行对比,即对假设二的验证。实证回归结果如表2。

结果I是根据模型(1),分析的是有风险投资与无风险投资对上市首日的折价程度的影响,引用“风险投资VC”作为虚拟变量;VC的回归系数0.08,显著为正,表明有风险投资背景的企业IPO折价率显著高于无风险投资背景的企业,该结果未对H1提供支持。同时,结果I还显示市场热度、发行公司的规模、帐面市值比等的指标较显著,表明这些因素对IPO折价程度影响显著。

结果II是根据模型(2),分析的是引入“风险投资背景”这一虚拟变量后,不同风险投资背景对IPO折价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不同风险投资背景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即不同风险投资背景不会对IPO折价产生显著影响。该结果未对H2提供支持,也就是说,即使对风险投资者的背景进行深入分析,仍然无法得出风险投资背景会对IPO折价产生影响的结论。这表明,我国不同风险投资人背景对被投资企业的差异性影响并未得到发挥与体现,风险投资人缓解信息不对称的作用并未实现。

结果IV是对不同背景的风险投资人与IPO折价率关系的反映,研究结果表明,虽然独立背景风险投资与政府背景风险投资的系数为正,企业背景风险投资的系数为负,但三种类型风险投资结果均未通过t检验,说明即便将研究样本缩小至仅包括有风险投资人参与的602家上市公司,仍不能为H1提供支持性证据。这表明,我国创业板与中小板市场上的投资者并未意识到不同风险投资人背景具备对IPO公司的差异性认证功能,市场参与者对风险投资人的作用与功能的认识亟需提高。

结果V与VI是对风险投资人声誉(以从业年限来表示)、进入风险企业的期限各自对IPO折价的进一步影响,回归系数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即说明以上两种因素未对IPO折价产生显著影响,这与国外学者的研究结论有很大冲突,说明在我国创业板市场与中小板市场,风险投资人的个性特征(背景、声誉、经验等)未得到发挥。

以上研究结果一致表明,在风险投资人背景与IPO折价之间的关系问题上,两个研究假设均未得到支持,说明在我国创业板市场与中小板市场,风险投资人的参与并未对IPO折价产生影响,不同风险投资人背景也并未对IPO折价产生作用。

3 总结与讨论

对于本文的研究,笔者做出下列总结:

第一,我国不同背景风险投资与IPO折价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IPO价格未能对不同风险投资人背景所增加(或减少)上市公司价值的差异做出恰当的反映。

第二,股票市场参与者未能对风险投资人的声誉、资历为上市公司带来的额外价值加以重视,我国中小板市场与创业板市场尚未成熟。

第三,股票市场的不成熟是导致风险投资人“异质性”无法得到充分发挥的直接原因,也是造成风险投资人背景与IPO折价问题在理论分析与市场实际存在重大差异的根本原因。

注释:

① “赢家的诅咒”,即认为股票买卖与物品拍卖一致,股票市场存在知情者与不知情者两种投资人,前者主要指公司内部人员,后者指广大散户,知情者只会认购有折价的IPO,这样产生的后果是:IPO越好,不知情者越购买到股份,因此,首发公司会采取IPO折价的形式吸引更多的一般投资者.

参考文献:

[1]张学勇,廖理.风险投资背景与公司IPO:市场表现与内在机理[J].经济研究,2011(6).

[2]路吊霞,杨文杰,张桂丽.风险投资对公司IPO前盈余管理影响研究——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数据[J].财会通讯,2013(12).

[3]贾明琪,朱建华,朱俞洁.创业板IPO抑价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2(18).

市场前景研究范文7

关键词:场景理论;城市发展;芝加哥学派

中图分类号:C91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3)-12-08(7)

都市空间结构的研究一直是西方学术界城市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而芝加哥学派则是众多研究中的典型代表,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帕克(Park,R.E.)生态区位理论,伯吉斯(Burgess)的同心圆理论,霍伊特(Hoyt,H.)的扇形理论以及怀特(White,J.)城市空间重塑理论。这些理论主要是对城市空间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分析。进入21世纪,以芝加哥大学终身教授特里·克拉克(Terry Clark)为代表的研究团队[1]提出城市研究新范式“场景理论”。该理论把对城市空间的研究拓展到区位文化的消费实践层面。他们对纽约、洛杉矶、芝加哥、巴黎、东京和首尔等国际大都市研究后发现,都市娱乐休闲设施的不同组合,会形成不同的都市“场景”,不同的都市场景蕴含着特定的文化价值取向,这种文化价值取向又吸引着不同的群体前来进行文化消费实践,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正是后工业化城市发展的典型特点。本文对该理论的介绍和分析,可为我国城市发展与规划、服务与管理以及相关公共政策制定提供新的理论框架。

1 为什么要研究“场景”

在过去几十年,越来越多的城市发展研究者指出,文化是吸引“高级人力资本”(High Human Capital Individuals)的重要因素,继而,这种高级人力资本驱动着区域经济的发展(Glaeser,Kolko and Saiz 2001;Florida,2004 2010;Markusen,Schrock and Cameron,2004;Clark 2011;Carl Grodach,Michael Seman 2012)。比如,充满艺术气息的社区、长盛不衰的音乐剧院、兴旺发达的餐馆、美丽典雅的建筑、资源丰富的学校、图书馆和博物馆等都市设施,共同构成了一种优质的区域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从而吸引不同人群前来居住、生活和工作,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但是,这种简单的思路往往会产生诸多问题。

原因在于,把文化吸引力转化为专业术语并不容易。首先,“文化”(Culture)是一个比较含糊(界限不明确)的概念。比如,文化究竟是指传统的“高雅艺术”,如歌剧、戏剧和交响乐,还是指那些本地气息,如芝加哥蓝调风格或加利福尼亚烤肉传统呢?再者,文化还具有实验性特点,如艺术创新中的前卫画廊、前沿剧院以及新的建筑形式等。按照这样的思维推演下去,只要从美学视角去审视,所有的事与物,如街角文化、海滨活动、自行车道、手工艺术品跳蚤市场以及农业集市等,都会产生“文化”。

这种对文化宽泛性的理解在传统社会中并没有什么不妥。但是,随着以消费为主的后工业社会[2]的来临,当这些现象作为竞争优先元素进入到城市区域发展的议程上时,当城市政策制定者不得不考虑区域发展规划中哪些项目被增资或减资时,这些现象就需要明确的定义和严格的表述。也只有这样,文化与设施对城市发展的作用才能够体现出来。芝加哥学派对“场景”的研究,就如早期学者对这性别、种族和阶层等现象的研究一样,能够被逐渐引入到公共政策的制定中来。

事实上,早期城市发展理论研究者们并没有对文化和都市便利设施的特性(The Specifics of Culture and Amenities)进行过探讨,仅有的一些研究散见于经济学家的文献中。比如,湿度和洁净空气能够对城市土地价值产生影响(Zelenev,2004)。然而,为什么这样的研究却被城市发展理论家们长久的忽视呢?多伦多大学公共政策教授Richard Florida在《创造性阶层的崛起》(The Rise of Creative Class)一书中指出:街角生活、自行车运动、广场舞蹈等平民活动对创造性阶层的吸引,要大于剧院和保龄球运动;因为这些平民活动迎合了创造性阶层对多元、包容和自治等性情品味的诉求。

无独有偶,Markusen也对相关议题展开了讨论。他提出了“隐藏艺术股利”(Hidden Artistic Dividend),即“高水平”艺术活动的消费在商业经济繁荣方面的作用开始衰减,相反,以大众文化为主的艺术活动在经济兴旺中的作用逐渐显现。另外,部分哲学家、文艺批评家和公共知识分子也试图对这个宽泛概念进行分析,以便“捕捉”相关的文化体验,比如高雅与低俗、正式与非正式、精英与大众、积极与消极等。但是,当文化与文化活动进入到城市发展理论研究议程上时,这些解释就显得过于表面化(浅层化)。

21世纪前后,由Terry Clark、Daniel Silver、Edward Glaeser和Richard Florida组成的团队对这个议题开始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一个新的理论命题:文化与都市设施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现代都市生活中的消费、便利设施和艺术环境,尤其是艺术和消费实践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他们强调,文化艺术活动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消费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也开始逐渐超越生产,作为文化活动的载体——都市便利设施,以及由此带来的愉悦消费实践驱动着城市的发展。他们的研究重点为:剧院、影院、酒吧、餐馆以及各种俱乐部等都市设施是应该向城市中心区域集中,还是分散到城市的郊区,哪个更能推动城市的发展?(Glaeser,2000,2009)都市亚文化与种族、性别、阶层如何产生关联,这种关联对邻里关系和都市区域产生哪些影响?(Clark,1998,2003,2010)音乐、艺术、剧院等所形成的复合体如何促成了都市生活?(Daniel Silver,2006)后工业社会的城市如何吸引优秀的人才,这些人力资本又是如何推动城市发展?(Florida,2004,2012)

具体来讲,Edward Glaeser发现,拥有大量便利设施的城市发展更快,这些便利设施是指餐馆、现场演出、好天气、美丽景象、优质公共服务和高水平的社会接近(High Levels of Social Proximity)。他把这些发现与现代城市本质变化相结合,得出这样的结论:后工业社会的城市以消费为中心,高素质人力资本驱动着城市的发展(Glaeser,2001)。Terry Clark的研究显示,不同的都市便利设施吸引不同阶层的人群。适宜温度、好的天气和静静的山区环境对老年人吸引力较大,而剧院、酒吧、影院和餐馆等区域对大学生吸引力较大。Clark用便利设施和移民模式来说明城市郊区在政治文化方面发生着深层次变化,尤其是新政治文化的崛起(The Rise of A New Political Culture)。

总之,本研究为这些现象和议题,提出了一个清晰的理论框架。这种理论框架将使现下对此议题的研究“逃离”那些基于个体思想、品味和阶层利益的赞同或反对的浅层次、表面化争论。他们通过对场景概念的分析,提出一种连接文化活动、都市娱乐设施、个体价值与品位的方法。他们强调,除非城市研究者们增加一些被概念化的场景元素,否则,这些研究将会遗漏许多核心内容;这种核心内容能够解释文化制度和都市生活在推动城市发展方面的作用。

2 什么是“场景理论”

2.1 三种理论视角下的城市街角

想象一个城市街角。你可能会看到公寓、别墅、商店、交通工具以及各式各样的人群,比如散步者、购物者、收银员和警察等。但是,这其中的哪些元素与你相关?或者说,以什么方式或在什么程度与己相关?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取决于个体正在寻找着什么,或者说立足点是什么。

从普通居民的视角,个体可能倾向于生活必需品(Necessities of Life)容易获得的街区。在这里,居住是否安全?街区环境是否卫生?治安是否良好?便利店是否唾手可得?附近是否有医院?周围是否有好的学校(有孩子的父母会考虑这个问题)?邻居是否友善?街区是否吵闹?当带着这些问题去审视某个城市街角时,我们可能已经超越了物理空间的概念,而城市街角就变成了充满生活意义的街坊邻里区(Neighborhood)——向居民提供生活必需品区域。在这里,社会纽带(Social Ties)由生活居住来定义,而健康的社会纽带是由亲密的邻里关系来实现。

不同的立足点所得出的看法也不同,我们以城市街区中的便利店、医院、超市、服装店和酒吧为例。对于寻找工作而非生活必需品的个体来说,便利店的重要性不是体现在它能够提供食物和饮料等日常生活必需品上,而是表现在它是否可以提供工作岗位(就业机会)。同理,医院可以为病人提供健康医疗服务,但是对于另外一部分人来说,他们更多关心的是医院能否给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如医生和护士。同样,充满城市街区的大小服装店,它们不仅仅是销售衣服的地方,而且还是充满工作机会的空间。等等,不一而足。

如果从投资人的角度来审视,城市街区则是一个生产空间。他们会有很多问题:这里是否适合投资?某商品的需求状况如何?劳动力是否便宜?商店的销售如何?事实上,当从一个生产者(投资者)的视角审视城市街角,街区不再是居民的住宅区域,而是被视为一个工业生产区域。从这种视角来看,社会纽带是由工作来定义,而健康的社会纽带是通过协调基于生产方式结成的不同群体的利益而形成。

如果从消费的角度出发,城市街区则会变成一个集各种消费符号和价值观念为一体的混合场域。在这里,个体愿意花费时间和金钱,去寻求娱乐(Entertainment)、休闲(Leisure)和体验(Experience),而不是生活必需品或参与劳动生产。

从这种视角来看,服装店不仅仅是提供保暖衣服或提供就业机会的地方,而且,它还是提供新锐设计、塑造时尚风格、传播文化理念和迎合某种品味的场域。在这个层面上,服装店超越了物质范畴,上升到文化和价值的层面。同理,咖啡馆不仅是提供早餐或就业机会的场所,而且还是休闲娱乐的空间。在这里,人们可以听到最新的爵士乐,看到最流行的乐队表演等。在这里,制度是为了消费而设置,实物被个体去消费、去欣赏和去娱乐,才具有意义。

个体变成了消费者,城市街区不再是作为邻里或工业生产而存在,而是一种场景(A Scene)——提供生活舒适性和便利性的场域。这里的社会纽带是由希望(Wishes)、欲望(Desires)和梦想(Dreams)来定义,而健康的社会纽带是由对这些价值观念的体验去实现。

2.2 理论视角的开始转变

纵观社会理论的历史,对工业城市形态的解释有两种基本视角:其一是用生产的观点去解释消费和居住(Marx,Bourdieu,Veblen,Frankfurt School),其二是用人力资本的视角来分析工作和就业(Warner, Andrew Greeley,Coleman)。这样的研究对旧的社会秩序和现象有着较强的解释力。但是,随着全球化、个体化、中产阶层化[3]和文化消费需求增长,一个以消费为主的城市形态开始出现,这些理论在认识社会现象方面就显得有点“捉襟见肘”。

“场景理论”应运而生,为人类认识城市形态提供新的视角。它以消费为基础,以城市的便利性和舒适性为前提,把空间看作是汇集各种消费符号的文化价值混合体。从这个层面来理解城市空间,其已经完全超越物理意义,上升到社会实体层面。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场景理论不排斥以生产和人力资本为主建立起来的理论,它承认在二者功能的前提下,增加消费的维度,即从消费、生产和人力资本三者来解释都市社会。在后工业社会里,它引导学者们进行理论视角的转移,即由生产转向消费。它把不同社会符号或纽带(邻里关系、阶级、社区等)中的个体(居民与劳动者)看作消费者。

正如“社区”(Community)这个概念的运用一样,它揭示着个体围绕生老病死所展开的各种实践活动组成的符号意义;同理,“场景”这个工具将会揭示各种消费实践活动的符号意义。场景包括5个要素 4[4]:(1)邻里(Neighborhood),社区;(2)物质结构( Physical structures),城市基础设施;(3)多样性人群,比如种族、阶级、性别和教育情况等(Persons labeled by race,class,gender,education,etc.);(4)前三个元素以及活动的组合(The specific combinations of these and activities );(5)场景中所孕育的价值(Legitimacy,Theatricality and Authenticity)。

如果说研究者把生活必需品的组织形态演变成有意义的社会形式,如邻里街坊;把劳动的组织形态看作是更大社会形式的生产输出,如公司、工业部门和阶级等,那么,芝加哥学派的目的是,用场景把消费组织成有意义的社会形式。这种社会形式必须由专门的语法结构和学术词汇来表示。就如马克思对生产的研究一样,他不仅仅把生产看作生产实物而存在,而且把其当作生产方式的社会组织来考察。异曲同工,芝加哥学派不仅把消费当作消费活动本身去研究,而且他们还着重研究消费的社会组织形态。

2.3 基于消费视角的场景理论

理论视角一旦转变,对城市的理解就会随之改变。用消费视角来解读后工业城市,都市便利设施就会变成消费者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因为这种便利设施能够带来消费者的各种不同快乐体验。比如,聆听现场音乐传递出的自我认同,品尝美酒所带来的自我陶醉,享受高级餐厅服务的身心愉悦,酒吧偶遇社会名流的美丽邂逅……场景理论允许研究者去探索这些消费实践的不同组织形态。

同时,场景理论的运用,能够把单个便利设施纳入到城市场景的总体中来。芝加哥学派认为,作为某一场景的组成元素,便利设施不能被“原子化”(Atomistically)地去理解,因为它是作为整体体验中的一部分而去被消费的。在消费单个便利设施时,文化价值被镶嵌在不同设施的组合上,即场景。设想一个海滩风景,当消费者享受海滩时,他们消费的是什么?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取决于海滩场景的价值,即快乐体验。我们以迈阿密海滩(Miami Beach)为例。在这里,人们可以获得很多“养眼”的机会,比如,穿比基尼的漂亮姑娘、肌肉的性感男士、风格迥异的音乐艺术、各式各样的餐馆、各种各样的狂欢派对以及为娱乐休闲而布置的其他设施等。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道极度享乐主义的风景;让人们进入到一种快乐主义至上的总体娱乐文化场景中,个体可以把工作的烦恼抛到九霄云外。

但是,同样的城市设施被放置到加利福尼亚北部,其所构成一系列实践总体(场景)就会与迈阿密迥然相反。在那里,对自然的敬畏、对森林的珍视以及环境保护的诉求等会取代快乐主义至上的价值(即使它们有着同样的物质设置,如人流、餐馆、酒吧和艺术长廊等元素)。因此,使一个地方变成一个具有吸引力的空间,不在于餐馆、酒吧、人流以及自然条件等有无或多寡,而在于这些设施以什么样的方式组合来形成特定的场景。而这种组合形式能够使生活在其中的个体,滋生出共同的文化价值。因此可以说,场景概念给我们提供一个有价值的研究途径。通过这途径,研究者可以跳出“居住者”和“生产者”思维,转换到以消费为主的理论维度,去理解城市。

这种转变客观上要求新方法的出现和运用,去辨认和测量消费实践活动对都市社会的影响。换句话来说,为了理解消费实践对都市社会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的本质,研究者就必须去构建一种新的理论语言。这种理论语言可以辨认和分析镶嵌在不同场景中的消费实践。研究者需要发现新的方法,去“捕捉”这种嵌入在各种文化娱乐设施中的价值。然后,按照这种思维,我们就可以理解后工业社会中的经济增长、人口迁移和城市发展。

3 如何辨认与测量场景

3.1 场景的辩认

场景是由各种消费实践所形成的具有符号意义的空间。如果“场景”存在,并且能被辨认和测量出来,那么,我们只能诉诸于专业的且恰当的术语。接着,这会涉及到一个问题,即如何知道某个特定区域能够提供怎样的场景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提出,场景赋予各种消费实践活动意义,而对场景的辨认正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也只有这样,个体对特定区域场景的辨认才成为可能。

芝加哥学派认为,作为消费者(非居住者或生产者)去“捕捉”个体对周围空间的情感体验,大致可以从三个广义维度去把握。具体来讲,只要我们能够完全理解特定空间里的消费设施蕴含着特定品味和价值,那么,我们对场景的辨认和测量就成为可能。作为消费者有三方面的倾向:(1)令人快乐的外观(外表)(The Pleasures of Appearances),个体自我呈现的方式,即个体努力创造在别人眼中属于自己的形象,即戏剧性(Theatricality);(2)同一性所产生的乐趣(The Pleasures of Having an Identity),真实自我与本地风格是否具有同一性,排斥或接受,否定还是赞扬,即真实性(Authenticity);(3)符合信仰和道德所带来的快乐(The Pleasures of Holding Moral Beliefs and Intentions),当局对个体评价做出错或对的裁决,即合法性(Legitimacy)。

场景是一种空间,个体在这里进行着消费实践,收获着由实践而带来的情感体验,如愉悦或憎恶、漂亮或丑恶、正确或错误、真实或虚构等。我们尝试从场景的三个维度去捕捉各种消费实践的关键元素。同时,场景的每个维度都有设定的特有目标,这种目标是基于消费者对消费品味与价值特征的渴望与实践。具体见表2。

芝加哥学派认为,戏剧性、合法性和真实性是理解“各种都市设施混合体所形成的具有价值取向的场景”的三个维度;同时,这三个维度也为场景理论提供了一个初步的框架。正如前文所论述的那样,我们已经对这些维度进行了分析,即从“空间”的物理观念,到有价值取向的“场景”概念,再到由外观(戏剧性)、同一性(真实性)和评判结果(合法性)组成的消费实践……每一种形式都有其特定的目标和具体活动,最终导向一种从消费者视角出发来审视个体生活的世界。为了使这套理论框架更加清晰,芝加哥学派在三个广义维度下细分了五个维度,具体如表3。

这个理论框架让个体能够相互辨认,并附着各种价值取向的特定场景。特定都市设施的组合,可能让身处其中的个体感觉到合法的自我表达、不拘一格的个体呈现、真实的本土风格以及非理性的自我认同……这就是被芝加哥学派最初研究的“波黑米亚场景”(Bohemian Scene)。波黑米亚是芝加哥学派为了场景研究而挑选的美国众多城市之一。通过对这个城市消费娱乐设施的调查发现,不同都市设施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比如,教堂比较多的街区趋向传统保守、酒吧比较多的街区趋向张扬奔放、图书馆比较多的街区趋向积极进取……于是,他们按照三个大维度和十五个小维度,把每个街区的消费娱乐设施进行赋值,然后计算出分数,从而得出该街区各种设施所形成场景的价值取向,如开放或保守、张扬或寂静、愉悦或沉闷等。

事实上,场景理论框架,揭示了各种都市消费娱乐设施组合形成的特定场景,彰显了不同的文化价值取向,这种文化价值取向吸引着不同群体前来居住、生活和工作,从而驱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这样的逻辑思维,可用下图示之:

都市设施与市民组织——特定场景——价值取向——人力资本——消费实践——城市发展

3.2 场景的测量

要想了解城市场景,就得对都市设施进行测量。作为场景理论的创始者,芝加哥学派对“场景”的测量大致分为四个步骤:数据库建立、都市设施赋值、各维度系数计算以及不同城市场景比较。

首先,Terry Clark领衔的“财政紧缩与都市革新”课题组,投入1500万美金,历时12年,对美国、加拿大、法国等7000多个城市的消费娱乐设施进行调查,并初步建立了都市“场景”数据库。该数据库来源于国家电信黄页和相关人口普查资料,涉及到成千上万个都市设施。这些设施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娱乐消费,包括餐馆、酒吧、咖啡馆、书店、博物馆、足球场、学校、珠宝店、服装店、画廊、剧院、影院以及教堂等。该数据库的建设基于各国的邮政编码区域划分。以美国为例,美国场景数据库涵盖28133个邮政编码街区,城市设施种类为1012个。

其次,为每个都市设施赋值。因为消费娱乐设施的不同组合体构成了不同价值取向的都市“场景”,所以,对场景的测量就必须对各种都市设施进行赋值。某一特定场景蕴含着相应的文化价值。比如,教堂比较集中的街区代表着传统和保守,在Charismatic维度上赋予较高的分值;如果酒吧比较集中的街区代表着开放或者叛逆,那么在Transgressive维度上则赋予较高的分值。总之,芝加哥学派按照十五个小维度对单个场景进行赋分,分值由高到低为5分、4分、3分、2分和1分。

再次,统计出单个场景“表现指数”,步骤为二。其一是以邮政编码作为分类标准,对相同邮政编码对应的都市设施数量乘以该都市设施在每个小维度上的分值,获得十五个小维度总分值;其二是用小维度上的总分值除以特定都市场景总数量,得出邮政编码对应的城市街区场景在小维度上的平均分值。

最后,对不同都市街区场景的比较分析。研究者利用统计得出的分值,对不同城市街区里各种都市设施组合所形成的不同场景进行比较分析,具体到这些都市消费娱乐设施以怎样的组合形式,才能构成具有特定的文化价值取向的场景?这种场景是否可以吸引到不同人群?是否可以带动消费,驱动区域经济发展?这些都是开放的议题,希望通过对城市场景的比较分析,为城市改造、区域发展、政府服务管理以及相关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尤其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都市设施是以休闲娱乐消费为目的城市设施(不是以生产为导向的工厂设施)。因为,美国的城市形态已经发展到一个高级阶段,以生产为主的制造业早已从大都市中心撤离,以消费为主的服务业已经进入城市并成为主流,现代的都市设施是为消费娱乐休闲而增设。在这种背景下,场景理论所涉及到的都市设施绝大多数都具有消费取向。这一点与国内城市设施有些差异。

4 场景理论对城市政策的影响

关于场景理论对城市公共政策的影响,芝加哥学派总结了几条原则。这些原则为我国城市转型与发展、公共政策制定以及相关的服务管理等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第一,一项关于场景重建的政策会涉及到不同组织和各种人群,如文化事务部、非盈利文化组织、艺术家群体、市民、市长、艺术家、居民以及年轻人等。不同人群的聚集会形成不同的区域特点、不同的资源配置和不同的社会后果。协调这些问题的原则是,根据他们的不同兴趣,让他们聚集在一起,形成特定的区域文化。

第二,从整体视角来协调都市设施的建设。用民间的俗语讲就是“把所有的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Put your eggs in multiple baskets)。政策制定者考虑都市设施时,不应该把图书馆、博物馆、画廊、酒吧、学校以及餐馆等单独看待,而是更应多考虑“不同都市设施的组合会给本区域带来什么影响”(作为一个整体场景的影响),而不是单个的设施所带来的影响。

第三,给居民赋权。使一个地方变得不同就意味着很多人势必不知不觉地跟着改变。当人们搬入或撤离一个社区时,他们更在乎的是当地的收入与教育,还是环境卫生和邻里氛围?弄清这些问题,都需要居民的参与,因此,向居民赋权,让其参与,是城市公共政策成败的关键。

第四,吸引新的人群。政策的制定和输出不仅是基于本地人的实情和愿望,而且还要考虑引入新的人群,产生竞争,激发活力。这就要求对现有规则进行修改,包括新的政策的制定,增加竞争力。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创造怎样的场景吸引潜在的新群体。

通过场景理论的介绍,希望能够为我国的城市改造、社区重建以及相关公共政策制定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注释:

① 该团队由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终身教授Terry Clark、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Richard Glaeser、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Richard Florida以及多伦多大学社会学教授Daniel Silver等学者组成。

② 后工业社会又称知识社会,后工业社会是工业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产物,学者丹尼尔·贝尔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最重要的特征:大多数劳动力不再从事农业和制造业,而是从事服务业。服务业指的是除上述两种产业之外的商业、财经、交通、卫生、娱乐、科研、教育和行政工作等等。

③ 中产阶层化(Gentrification)是指一个旧区从原本聚集低收入人士,到重建后地价及租金上升,引致较高收入人士迁入,并取代原有低收入者。

④ The theory of scenes is more than 1. neighborhood 2. physical structures 3. persons labeled by race, class, gender, education, etc. We include these but stress 4. the specific combinations of these and activities (like attending a concert) which join them. These four components are in turn defined by 5. the values people pursue in a scene. General values are legitimacy, defining a right or wrong way to live; theatricality, a way of seeing and being seen by others; and authenticity, as a meaningful sense of identity.

参考文献:

[1] [美] 特里·克拉克.新政治文化[M].何道宽,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 [美] 特里·克拉克.城市作为娱乐机器[M].波士顿:“爱思唯尔”(Elsevier)出版集团,2004.

[3] [美] 爱华德·格莱泽.城市的胜利[M].刘润泉,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

[4] [美]理查德·佛罗里达.创意阶层的崛起[M].司徒爱勤,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吴 军,中共北京市委党校社会学教研部讲师,社会学博士。

市场前景研究范文8

关键词:入境旅游;空间结构;亲景度;广西区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7004303

客源市场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旅游业发展竞争的焦点。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发展,入境旅游客源市场作为旅游客源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评价因子。因此,对广西区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进行定量的研究分析,有利于当地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

目前,国内旅游市场结构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增长率法、市场占有率法、亲景度法和客源市场竞争态模型以及偏离-份额分析法(SSM)等。保继刚(2002)运用地理集中度、客源吸引半径等指标,对桂林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空间演变进行了研究;王力峰(2004)运用亲景度法、以及竞争态指标和集中度指标,共同研究旅游市场,揭示了桂林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的空间演变规律;杨静(2007)从当前广西入境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了广西入境旅游市场的客源结构及发展前景;谢莲花、甘永萍(2009)和主要研究了1978-2007这三十年间广西入境旅游的基本特征;吴黎围、熊正贤(2009)运用SSM分析方法,对2002-2007年广西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变化进行了分析。综上可知,在过去的10年间,学者们从多重角度研究了入境旅游市场,然而基于亲景度和集中度这一角度出发,对广西区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空间结构所进行的研究还比较少。

鉴于此,本文旨在对广西区入境旅游市场客源空间结构进行分析。根据《中国旅游统计年鉴(2000-2012年)》和《广西统计年鉴2000-2012)》得到2001-2011年中国和广西区入境旅游相关数据,在此基础上,分别计算2001-2011这十年间广西区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亲景度和空间集中性指数,进而分析广西区入境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变化,使广西区旅游产品的开发和营销更具有目标性。

根据数据显示可知,广西区入境旅游市场的客源市场相对集中,主要由日本、新家坡、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港澳台等组成,因此,我们选取这15个客源地作为客源样本市场。

1广西区入境旅游市场概况

市场前景研究范文9

论文关键词:情景规划市场旅游规划设计商业战略

情景规划是理清扑朔迷离的未来的一种重要方法。它要求先设计出几种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形,接着再去想象会有哪些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这种分析方法可以开展充分客观的讨论,使战略更具弹性。情景规划与其它传统的战略规划方法不同,它考虑到战略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使得规划从“毕其功于一役”的短期活动,转化为持续性的研究方案。将情景规划的理念引入到旅游规划设计中,能够突出市场的作用,使其发挥旅游规划商业战略分析的作用更为明显。

一、情景规划在旅游规划设计中的商业战略作用

情景规划的第一个作用是管理工具。壳牌石油公司运用它成功地预测到发生于1973年的石油危机,令情景规划第一次为世人所关注。当时传奇式的情景规划大师,法国人皮埃尔·瓦克领导着壳牌情景规划小组。该小组于1972年构建了一个名为"能源危机"的情景,他们想象,一旦西方的石油公司失去对世界石油供给的控制,将会发生什么,以及怎样应对。在1973年至1974年冬季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石油禁运政策时,壳牌公司已有良好的准备,成为惟一一家能够抵挡这次危机的大石油公司。现在,从一定意义上说,情景规划已经成为大公司通用的分析工具之一。

情景规划的核心作用,就是改变一个组织的理念、思维方式、分析方式及研究方式。因为它是一套可以在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中帮助决策者高瞻远瞩地进行分析的方法,所以不仅能帮助决策者进行一些特定的决策,同时也能使决策者对需要变革的信号更为敏感。情景规划如果不能影响决策者的心智模式,不能引导组织的变革,那么对组织来说,它也很难创造真正的价值。诚如皮埃尔·瓦克所言:“除非我们能够影响重要决策者对于实际状况所持的心智印象,否则我们对未来的各种看法就像是洒在石头上的水一般,四散而无法凝聚。”

情景规划的第三个作用是提供了一个预防机制,让管理者处变不惊。因为情景规划是在问题发生前假想可能发生的情景,并做出反应,所以当想象过的情景真正出现的时候,就能够从容和周密地加以应对。在旅游景区的规划设计中,我们经常会感到缺乏特色和个性,设计上追赶所谓的潮流,求大、求洋、求多、求全。而如果运用情景规划的方法,便能提前预测可能发生的资源浪费和不良的市场反应。因此,这对设计团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需要更多地从旅游者的角度出发,研究旅游者所接触的情景,研究旅游者的需求,设计旅游者的体验。如果只从经营者自己的概念出发,就会天马行空地出现许多并不关注游客,但自我感觉很好,市场反应不尽理想的旅游产品。

情景规划可以推测出将来的市场价值取向、技术发展方向以及政府的政策等情景。所以这个工具有系统、科学的一面,但同时又必须发挥想象力,把复杂的决策过程感性化,使其能够被更好地把握。

二、情景规划如何使旅游规划设计创新

1.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

运用市场情景规划的工具建立一个良好的市场导向方案,首先要了解旅游者究竟需要什么,为什么对这个地方感兴趣,创造什么样的产品才能使他们感兴趣,这是对市场调查的基本要求。目前,我们在旅游市场调查方面,即使有了具体实际地进行市场调查的观念,现实中很多调查的原始数据的准确性仍然有限,所以,一般的方法是数据分析和专家分析相结合。但这又带来一个问题:专家的感受和眼光实际上并不能代表旅游者的眼光。所以,在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应更多地考虑旅游者的感受,并研究市场的前瞻性。近二十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时期,消费现象的变化极快。每当我们意识到适应需求的时候,可能已经落后于市场潮流了,而市场前瞻在本质上应当是引导潮流。这个工作难度很大,首先要做好相应的预测,然后再研究如何引导,由此情景规划分析工具预测变化、预防风险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市场需要培育,特别是培育终身顾客和挖掘潜在需求。当前技术迅猛发展,消费取向千变万化,企业需要通过市场的前瞻来培育一个现实的市场。在我国,旅游是新兴的市场需求,如果能考虑到各年龄层的市场培育,尤其是孩子的市场,这样,从小培养起来的旅游消费者,往往以后就是终身旅游消费者。

2.差异与特色

旅游规划应该强化每个地方的特色。针对不同的特色资源,突出差异性、惟一性,提升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形成相对的垄断优势,才能占领市场、吸引游客。只有创造性地使自然及人工美汇于一处,发挥其特色,旅游产品才能真正地满足游客的需求,才能成为具有竞争力的旅游区域。

总之,要坚信有特色,不存在绝对没有特色的项目,其次是如何把特色挖掘出来,最后要落实到如何强化特色上来。情景规划正可以帮助规划者更准确地抓住每个地方的特色,并进行判断,从而推动规划设计中的创新。

三、最终目标

设计行业本身都有共同的特征,即设计的产品创新。创新需要创意,创意需要追求差异,差异产生特色,特色产生吸引力,吸引力提升竞争力。情景规划正是为设计者提供了一个预期的平台,使我们的想法和设计的创新得到更多的支持,这也是情景规划在旅游规划设计中的商业战略作用。情景规划的预测为旅游者创造出全身心的感受,追求差异、形成特色,最终达到提升项目和景区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①魏小安、魏诗华:“旅游情景规划与项目体验设计”,《旅游学刊》,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