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云计算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集锦9篇

时间:2023-09-25 17:40:26

云计算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

云计算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范文1

云计算兴起于2006年,历经了近10年的建设发展,相较于世界先进国家,我国银行业数据中心技术、能级逐步攀升,不过云计算技术应用、发展依旧相对落后。银行业数据中心通常易交易处理型业务为主,特别是核心业务对系统实用安全性、交易时效性及数据统一性等提供了严苛的要求,鉴于此,对银行业数据中心云计算实施策略展开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

二、银行业数据中心云计算发展现状

数据中心是指基于信息技术,达成应用集中处理、数据集中存放,从而为数据创造建立、交换、集成、共享的一系列信息服务的基础环境。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现阶段我国共计拥有各类数据中心、计算机机房43万余个,在全世界总量中占比约13.0%。就银行业而言,数据中心发展起步相对早,凭借其发展的较高标准,已然转变成企业级数据中心的示范。就好比信息化发展相对早的工商银行,自其上世纪80年代成立以来,历经了一开始的电子化改造,再到90年代末达成的一级分行辖内数据集中,于新世纪初实现全行数据集中至南北两个大规模集中式数据中心,于2004年又把生产业务处理汇集至上海数据中心,进而为工商银行经营转型、业务发展创建了全力集中、共享的信息化平台[2]。

就银行业数据中心选取的技术结构而言,现阶段多选取“竖井式”的应用开发部署结构,不管是机房常规设备,还是存储、网络及计算等资源均通过专业维度开展管理。伴随银行业业务需求的不断发展,该种技术结构势必会越来越难以满足业务发展需求,一方面会提升科技成本,一方面会使得应用平台严重差异化,且一定程度上提升运维复杂性。鉴于此,除出要提升数据中心硬件建设等级标准,改善节能效率外,还应当强化IT设备部署、管理模式的自我转型。

三、银行业数据中心云计算实施策略

云计算兴起于2006年,历经了近10年的建设发展,相较于世界先进国家,我国银行业数据中心技术、能级逐步攀升,不过云计算技术应用、发展依旧相对落后。全面银行业在新世纪发展背景下,要与时俱进,大力进行改革创新,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断数据中心云计算实施。如何进一步促进银行业数据中心云计算有序开展可以从以下相关策略着手:

(一)建立银行数据中心云计算结构

现阶段,云计算数据中心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开展,不同行业领域均提出了云计算数据中心的体系结构。此类结构一定意义上是能够共联的,通常均是基于服务、管理、资源三要素开展结构建立,就好比电子行业国家标准《云计算数据中心参考结构》建立的云计算数据中心结构,及由微软公司建立的云计算数据中心结构。

这两个云计算数据中心结果每一组件含义,具体而言:

1、基础设施,指的是为了保证云计算数据中心有序运行而配备的一系列环境保障装置,同时还可对弹性扩展、模块化、智能调度及按需提供的要求予以满足。

2、服务层,涵盖了管理门户、自助服务门户,其中管理门户供由系统管理人员使用,可为管理人员实现审核申请、资源划分、服务制定及安全保障等提供有效便利;自助服务门户供由客户使用,可为客户实现服务申请、产品订购等提供有效便利。

3、管理层,达成对一系列IT资源的系统监控、自动调配、能效管理、运维管理及安全管理等。

4、资源层,指的是云服务对应需求的一系列软件、硬件的集合,包括存储、网络及计算等资源。该层面可对一系列IT资源开展融合,进而发挥基础支撑的功效。

(二)开展银行数据中心云计算实施

开展云计算对应项目,不仅要对常规项目实施手段进行参考,还要结合云计算特征进行特定权衡,开展银行数据中心云计算实施,具体而言:

1、调研阶段。在开展制定决策前,全面深入的调研是不可或缺的,不仅可以自行组织开展,又可以聘请专业外包公司开展,所需调研的内容则包括:云计算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云产品、云服务提供商及其对应发展战略、服务水平等;市场环境等。

2、战略规划阶段。在开展好调研工作后,为了进一步促进战略规划完善,还应当开展好下述工作:对业务需求开展评估,要切实认识客户、评估需求,经由客户对IT成本、实用性、高效性等方面提出了严苛的要求,云计算实施才得以有序开展;对评价标准予以确立;选取切实可行的云服务模式等。

3、实施规划阶段。倘若战略规划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目标、方向,则实施规划是项目成功的一般。该阶段所需开展好的工作包括技术结构、连续性保障、运维规划以及安全控制等。

四、银行业数据中心云计算发展趋势

银行业数据中心由传统向云时代转移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不过要明确该步骤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今后银行业数据中心云计算发展的日子里,很大一部分商业银行数据中心会依旧处在传统与云计算相互间这一状态。数据中心相关管理人员不仅要面临云计算所带来的技术考验,还要基于传统数据中心管理模式,研制出一套适用于云计算数据中心的管理模式。银行业数据中心云计算发展趋势,具体而言:

第一,当前,信息保密、安全性依旧为云计算技术发展所亟待攻破的壁垒,银行业数据中心云计算发展可侧重于自行部署、使用私有云方面,此外还可选取相关对数据安全性要求不够的应用进行公有云探索,进而建立起公私共有的混合云结构[4]。

第二,银行业金融产品逐步由结构复杂化业务取代以往单纯基础性业务。在不关乎账户交易、客户信息等非关键类应用方面,商业银行可对云服务使用开展探索,依托公有云租用模式促进银行产业链的健全。就好比,引入第三方公有云平台构建商业银行电商平台,客户理财、基金、差旅等综合服务平台等,一方面为客户提供便捷、经济的跨界增值金融服务,一方面进一步强化对客户行为信息的收集,提高经营决策、风险管理水平[5]。

五、结束语

云计算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范文2

而澳洲联邦银行就是澳洲银行业中的翘楚,其成绩的取得除了澳洲政府对本地大银行的政策性扶持、良好的监管环境以及银行管理层经营有方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银行管理层从战略高度把IT和业务紧密结合起来,不再仅把IT作为支持业务的技术手段,而是利用IT降低运营成本,通过IT不断转型,提高业务效率和客户服务水平,促进银行业务的转型。

IT外包初见成效

和中国国有大银行相似,澳洲联邦银行原来也是国有银行。1991年上市前,澳洲联邦银行仍有着浓厚的官僚作风,效率低下,对市场变化反应迟缓。上市后,管理层兴利除弊,加速向高效率的上市公司转型,特别是重视利用IT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业务效率。澳洲联邦银行IT转型的开始并不顺利,其内部重大IT转型项目“主流”宣告失败。“主流”原宗旨是在银行推行基于OS2的统一内部平台,但经过几年周折,他们不得不转用Windows NT,大量的投资付之东流。

经过这次失败,澳洲联邦银行管理层意识到,不能单靠自身技术力量实现IT转型,而需要借助外部力量,构建生态链,整合业务伙伴资源为银行IT发展服务。经过几年的周密筹划,1997年,联邦银行针对内部IT部门权责不清、投入产出不匹配、可问责度低的情况,在澳洲银行界首开IT外包先河,果断实行IT外包。

联邦银行用外包方式与IT外包商订立责任明确、考核标准清晰的外包合同,将银行的IT设施、运维和大部分IT人员都转让给外包商,银行只集中精力发展自身业务。这样一来,银行不但降低了IT成本,而且提高了IT的透明度和可问责度,同时增强了业务和IT的关联度,提高了业务效率和IT的投资回报率。

联邦银行完成IT运维外包之后,正值互联网技术兴起之时,管理层及时提出了由以往各业务部门以开发金融产品为中心的经营方式,向在企业层面上以客户服务为中心的经营方式转型的战略。此时,经过外包精简后的银行IT人员得以从维护系统运行的低层次日常任务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在战略层面上规划支持银行业务持续增长和促进业务转型所需的IT架构和能力,并投资建设新架构下的IT平台。到2001年,联邦银行IT的转型已取得阶段性成果,银行业务也得到很大发展,股价从刚上市时的6.省略为代表的新型互联网公司在IT行业掀起了云计算的热潮,并迅速向其他行业扩散,极大地改变了整个IT行业的格局。联邦银行管理层也与时俱进,迅速调整IT战略,开始准备从传统的IT外包向更高层次的云计算外包转型。

虽然目前关于云计算还没有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定义,甚至美国标准与技术研究院都已经连续15次修改了他们对云计算的定义,但其实云计算的本质很简单,用我们平时所熟悉的电、自来水、燃气等公用设施例子就能很好地说明云计算的概念。

在19世纪前,企业和家庭都要自建发电设备。工业革命后,电厂集中发电,通过电网向用户提供服务,用户只要按用量来交付电费,这样极大地提高了用电效率,降低了大众的用电成本。同样,在传统的IT模式下,每个企业都自建一套IT系统,需要投资机房、设备和软硬件,建设周期长,再加上运维的成本,给企业造成很大负担。然而,平时这些设施的计算资源利用率往往只有10%,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但在业务高峰期,计算资源又不够用,给业务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而通过云计算方式,企业只要向云计算运营商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来使用IT资源,按用量付费,计算资源可以按业务需求随时扩展或缩减,就可以有效避免上述资源闲置和不足的问题。所以在某种意义上,云计算是信息的“公用电厂”,是一种信息技术的社会化服务方式。

由此,可以用简洁、准确的语言对云计算进行涵盖业务和技术两方面的定义:

从技术角度讲,云计算是一种将虚拟资源作为服务,动态的、可伸缩的在网络上提供出来的计算模式;从业务角度讲,云计算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大规模的服务交付和消费方式。服务的支付采用“按使用需求付费制”。

在这个定义中,“资源”并没有局限于像电脑处理器、内存、网络、磁盘空间等计算资源,它可以是软件,比如说办公室的OA系统;也可以是业务流程,比如说财务报销流程,人事管理流程等,都可以把这些资源虚拟化成一种服务,在网络上提供出来。其中在互联网上提供的云计算服务称为“公云”服务;在企业内部网上提供的云计算服务叫“私云”或‘专业云’服务;而同时能够在互联网和企业内部网上提供云计算服务的叫“混合云”服务;由几个机构在企业外网联合提供的服务叫“社区云”服务。

了解了云计算的概念,我们再来看联邦银行如何利用云计算来促进其业务的转型。

针对最近几年澳洲地区银行业的激烈竞争,本地市场趋于饱和,联邦银行管理层在业务战略上制定了主要靠外延式增长的策略,他们先后购入西澳银行、新西兰ASB银行,并参股中国的齐鲁银行、杭州银行,在河南开设村镇银行,并准备在亚太地区购买更多的地区性银行。联邦银行首席信息官麦克尔哈特先生由此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支持多机构银行服务平台”的策略,即购买来的银行对外仍然保持独立的品牌和运营风格,但企业内部则使用同一套IT系统(包括核心、渠道、卡、信贷等系统),为不同风格的银行实体提供服务。

为建设这个服务平台,银行的IT管理层大胆采用最新出现的云计算技术,在企业内部构建云计算平台,目标是既能安全地将公云上的服务提供到联邦银行内部,又能将联邦银行内部的私云服务提供给旗下的各银行实体,甚至提出将来可以利用云计算平台为其他银行或企业提供创新的云计算服务。到目前为止,联邦银行内部已有十几个部门使用公云服务,同时打造基于面向服务(SOA)的云计算整合平台,在底层构建私云,并计划利用公云的基础设施服务降低银行对数据中心的需求。而对邮件、办公软件等非核心系统,计划使用国外提供的公云服务。

联邦银行在云计算上的发展步伐,已远远走在澳洲银行业监管部门有关云计算政策制定的前面,使监管部门不得不发出政策指引,要求各银行先放慢云计算的推广步伐,做好风险防范。

云计算将改变银行IT运营模式

与传统计算相比,云计算有其独特的优势和劣势。优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提高了计算资源的利用率。不单可以提高硬件资源的利用率,也可以提高软件资源的利用率。多租户支持就是指同一个软件应用可以给多家企业同时使用,这是因为云计算提供逻辑上的隔离环境,使得每家企业使用的软件应用都不受别人影响。二是通过虚拟化和分布式并行处理,极大提高了运算效率,同时提高了IT系统的可用性、可靠性和容错能力。三是提高了信息系统管理的工作效率。云计算提供自动化的服务管理,可以自动的装卸服务而不需要像过去那样需用手工来安装、配置软件。

麦克尔哈特先生不仅仅是把联邦银行定位于云计算的使用者,而是作为制定云计算标准参与者和推动者。他联合德意志银行和美国银行,在国际电信论坛中主导云计算中有关数据库等公共云服务标准的制定。其云计算策略之一,就是要改变传统IT买方(银行)和卖方(IT服务商)的力量对比。

长期以来,银行业做为IT技术的买方,从技术方向、系统架构到应用软件都被动地受IT服务商的影响,直接的后果就是IT开支大,IT系统很容易被锁定在某一厂商的专有技术,难以适应业务变化和扩展。有了云计算,从基础设施,到开发平台,以至应用软件,银行都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获得,而不再需要大规模一次性投资和漫长、充满风险的实施过程。这样一来,传统的IT提供厂商必须在一个公开的服务平台上竞争,银行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完全改变了以往的游戏规则,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使用IT的成本和风险。更重要的是,他们把云计算看成是一种更灵活、更有效的外包形式,这种外包形式可以有效支持联邦银行从过去的单一外包伙伴合作方式向多外包伙伴合作方式转型。

虽然目前判定澳洲联邦银行在云计算上的新IT转型成败还为时过早,但基于他们对IT转型的执着追求,对IT模式的不断创新和实践,可以预计,联邦银行在相当一段时期都是IT和业务转型的领跑者,其他澳洲几大银行,包括西太银行、国民银行、澳纽银行,都在借鉴联邦银行的经验,通过IT转型来促进业务的转型和发展,各项运营指标都十分健康。

云计算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范文3

作为金融创新背景的云计算时代

当前,信息技术应用呈现移动性、虚拟性、个性化等特点。使计算技术和应用创新相互交错、推动。云计算、大数据处理等新型计算模式及各种类型的网络应用呈井喷式涌现。

云是对互联网资源的一种形象说法。云计算即基于云的计算,这里互联网上的各类计算资源都可以视为云,而云计算则是通过基于网络的一系列新的计算技术为网络用户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按需获取的、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的网络应用模式。其中计算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与服务资源。而云计算的模式可以实现为用户在资源共享中提供最快捷的服务。从技术看,云计算包含了为解决大数据计算问题而形成的虚拟化的系统集成配置、网络计算、Web2.0、海量数据下的存储管理、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等主要技术基础。云计算也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L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三类服务方式。

云计算之虚拟化,是指将计算机资源从特定硬件中解放出来集成使用和分配,允许组织从一个控制点来管理关键的IT资源。其意义在于使满足业务需求的计算资源可以更加广泛、运用更为有效,以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效率管理和应用海量数据,实现网络上的各类用户的各类业务资源(如知识与信息)实现实时、高效的共享与协同。海量数据的存储管理技术则是支撑云计算的重要基础平台。Web2.0平台的应用开启个人互联网时代,终端用户成为信息的提供者,个人成为网络进步的主体角色。SOA技术则是通过计算模块化、组件化,使用户打破组织界限,实现企业内部及外部的高效协作、资源分享、分散或共同创造。使企业与商业生态环境下的各方合作伙伴、客户的流程衔接变得更加简单,多方协同更加高效。

面向公共云、局域云和私有云的云数据平台建设,以及面向海量多媒体数据的深度信息分析技术,使企业和其他用户拥有更多可获得IT资源的数据服务,从而提升其信息应用和决策能力,实现企业信息化新拓展。促进新兴电子商务与物联网建设,引起生产和流通领域革命性变化。由此催生出所谓智慧企业、智慧家庭和智慧城市,改变人类的经济社会生存环境。IT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资源的共享运用,还开辟了一条新的绿色信息化路径,从而使等量的IT资源获得尽可能大的信息化应用效果。

云计算时代的经济社会生态

由于云计算技术带来的商业生态中各合作伙伴之间多方协同、资源的高效聚合与分享,信息更加透明,服务在合作中更趋标准化,自主服务将更为流行,按需所取的服务更加便捷,更加智能化,企业服务的可扩展性要求也越高。在这种技术环境下,给人们生存方式带来一系列改变。

商业活动摆脱时空局限。企业商业活动可以表现为资金运动、物资运动和信息交换的整体。在云计算的背景下,依靠互联网的信息交流共享、依靠物流网的物资流通和依靠金融网的资金交流,商业活动不再依赖于时间、地点。商业活动的决策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依靠某个终端进行。信息与信用成为一切商业活动的本质。只要有信息和信用,交易活动可以依靠网络瞬间完成。

改变企业的定义。企业界定不再依靠产品、资本、场所和员工。互联网实现了企业更深层、广泛的价值联系。产品不再是企业的标志,企业通过外包可以将产品生产、销售都委托其他企业完成;资本也不是企业的界定,在资本相互渗透的时代,企业之间的资本互持,投资者的投资多元,企业资本只是企业契约的一种表现形式;员工也不再是企业的界定,企业不一定要有自己的固定员工,通过劳动服务协议可以把任何环节的劳动委托给其他实体进行;场所更不是企业的界定,在互联网时代,客户日益便利地靠自助享受金融和商业服务,企业则不过成为一种信息交流的后台而存在。甚至信息的后台也不是企业的界定,作为企业信息处理中心的信息管理,也可以委托专门的机构进行,企业作为一个法人实体,本质属性则是靠信用支撑的一组契约。

经济活动依靠价值网络生存。云计算推动产业分工深化。通过降低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从而使原来靠内部完成的生产环节转由外部实现。企业的相互依存日益紧密成为网络时代的特征。企业的经济活动越来越依靠其他的企业。企业的供应链、销售链所形成的价值链,更依赖于其信息链、物流链,并成为价值网络中的一支。支与支之间结点相联,企业则是网络中的结点。通过这个结点与整个网络相联系,而这种联系,实际上是通过相互间一组收益和风险分配的契约而存在。

合作共赢成为基本经济生态。在价值网络生存中彼此依赖性增强,个体越来越成为整体的一部分而与整体共生。相互依存而创造整体价值的过程,也是企业自身价值增长的过程。这种合作是以彼此的需要和共同的价值成长为前提的。没有共同需要就没有合作,而合作不能共赢就不可长久。信誉则是支撑相互合作的前提,它决定相互合作选择的优先次序。

经济社会信息透明度增强。云计算通过计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一系列大数据技术,使我们更加便利地共享信息。这就有利于从根本上克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竞争不公平和商业欺诈。在商业活动中,交易双方在信息对称的背景下,都能清楚地把握交易活动的收益和风险,从而都能根据自己的流动性偏好和风险偏好作出判断,使每一个交易都能实现合作共赢,从而提升整个经济社会活动的效率,整体上增加市场主体的福利。

知识稀缺性进一步增加。在云计算的环境下,使大量信息形成共享的条件,但传播和共享的信息,主要是可编码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这类知识信息的稀缺性下降。然而,海量信息的有效运用的能力,即按一定目的挖掘、组合、运用可编码信息的能力,其本身是不可编码的。在信息海洋中,你的信息灵敏性和驾驭信息、组合资源,使之创造价值的能力成为不可编码的知识,成为更加稀缺的资源。例如合格的企业家是具有这类知识的人才之一。

在同一信息共享的平台下,谁能最有效地按价值追求目标组合利用信息,谁就占有先机和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信息化的环境下,竞争更趋激烈,而创新的机会和平台更大,利用海量信息和共享数据平台下的创新能力,是一种核心竞争力。

云计算时代的金融生态

云计算给金融业带来一系列重要改变。

金融脱媒进一步加快。经济社会对传统商业银行的依赖性减弱。长期以来,商业银行的主要功能是为投融资者提供媒介。银行以其强大的信用,实现投资者和融资者之间的间接融通。即资金富余者将钱存入银行,而需要资金者从银行贷款,银行赚取存贷差作为收益来源。随着信息与交易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云计算环境下,大大提高了客户信息的透明度,投融资者的直接融通日益成为主要的融资方式,于是债券、股权市场活跃起来。通过证券市场直接撮合成为社会融资中更加主要部分。而小额贷款机构的大量发育,也使投资者与贷款中直接联接。因此传统商业银行的存贷款业务,由于信贷共享和投融资者之间直接融通的渠道多元化,将逐步被其他提供流动性转换和财富管理的新金融机构所取代。

银行与一般企业界限模糊。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公司,如支付宝、快钱等支付公司,已将业务发展到为中小商贸企业及制造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支付结算综合服务方案,乃至提供贸易融资便利,并可提供传统银行不能提供的个性化服务,从而获得客户依存度。阿里巴巴2010年就成立两家小贷公司、为淘宝和天猫上的用户提供“订单贷款”和信用贷款服务。2012年“光棍节”一天的电商交易量超过银行交易量的总和。上海组建一家会员制的小贷公司实际上是一个投融资俱乐部,通过规范的授信调查向会员介绍贷款,由会员认购。美国也发育着所谓人人贷公司,这种类型的利用网络技术形成的投融资撮合平台使投融资者摆脱对银行的依赖,从而更有效地进行自己的投融资安排。

社会信用体系重构导致金融体系变革。云计算的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引起经济活动主体信息构成的变化,从而改变着社会信用体系,形成新的金融生态。公共的信息和信用平台逐步建立起来,社会征信体系的完善,为企业及个人了解关联各方创造了条件,许多中介服务机构就必须转型;挖掘信息以满足特定目标需要的综合评级和信息服务机构发展壮大。经济社会主体的金融服务需求多元化、多样化,要求金融机构不断发生转型,以满足金融需求变化的需要。企业借助其供应链、销售链和其他价值联系在信息共享的情况下,形成新的信用共同体,从而衍生出金融体系的支付清算和资金融通的功能,引起金融体系的重构。

电子货币改变人类经济规则。在网络时代特别是云计算的背景下,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属性已经改变。在金本位时代,货币以黄金作为价值尺度,现在货币的价值不再对应于某种特定商品,而事实上只是一种符号,其价值取决于一系列商品货币的比值关系,取决于国家赋予的货币信用。国家事实上可以通过发行货币购买国家债券或置换企业债务的方式,不断注入流动性,增加货币总量。而货币总量增加引起的经济后果则由货币流动速度、国际化程度、生产能力及总供求情况决定。在电子货币的格局下,一方面借助信息和信用网络,可以大大提高交易的流通速度,减少对货币流通需求;另一方面,由于可交易的对象越来越多,货币成为一切财富转换的中介,从而又大大增加对货币的需求;由于作为流通媒介的多元化(如一切具有流动性的财富,如股票、债券等都可以作为交易媒介),由于信用也可以作为交易的保证,从而可以替代货币作为信用中介,货币的计量十分复杂,国家对货币调控手段也多样化,又由于货币政策可以受到其他政策的对冲,因此宏观调控也变得十分复杂。

金融服务的更加个性化。金融化完全改变了人们对财富的看法,资产的种类越来越多,人们的资产收益在收入中的比重也越来越高。各种投融资工具、各种风险分散工具爆发式涌现,以满足人们财富管理的个性化需求。家庭理财、企业理财成为社会财富配置和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云计算正是适应和推动这一趋势的发展。在信息资源共享的条件下,金融机构在满足主体个性化、便捷化需求方面的能力,成为竞争力的基础。

金融风险呈现系统性和全球性特征。其一,金融供求主体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在云计算的条件下,日益深度发展时,各主体之间彼此的依存度增加、价值关联增强,同时风险也依价值网络扩展,经济主体的风险的关联度增强,为防范风险而形成一系列产品、工具和机构,又进一步使经济主体之间的相互联系深化,价值和风险的关联进一步增强。进一步强化了风险的扩散、叠加、放大的内在机制。一时一地的局部风险,可以迅速扩展为系统性、全面性风险。其二,互联网和云计算带来的经济的全球化,使金融风险在世界发生时,一国难以独善其身。一国的风险可以通过国际货币、国际化的其他金融工具、生产和贸易的相关联迅速向全球扩展。全球性金融危机发生的概率增加。其三,经济和金融越来越依赖于信息、信息处理系统和传输系统,信息化安全成为经济社安全的最大难点、重点。一旦信息体系破坏和黑客侵入、网络中断等原因,导致信息资源的扭曲和传输障碍,将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金融监管不断变革。在网络2.0和云计算的背景下,价值跨时间转换,财富随空间转移,经济主体之间需求日益多样化,套利机会日益复杂化,价值联系和风险的传递也十分复杂,区域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越来越难以控制。由于信息共享克服了部分信息不对称,而信息的组合又形成新的信息不对称,机构仍然通过创造信息不对称套利甚至欺诈。随着金融脱媒、影子银行体系的大量繁殖、金融创新爆炸式增长,由于监管始终滞后于创新,防范系统性、区域性风险、保护金融消费者利益和维护市场公平公正的监管也必须随之加强。这种变革沿着三条线索进行:监督信息披露、监管资本补偿能力,监督风险传递路径。真实的信息披露,充足资本水平和有限的杠杆率,始终是防范风险的主要内容,而且越来越趋严格。而在计算资本充足水平时,对资产风险状况的评估及可能的损失、对资本的有效性及风险抵补能力,对由于关联责任可以带来的或有债务都有新的界定,并与时俱进地规定新的内容。

云计算与银行业的变革

云计算加快了银行业从传统商业银行向现代金融服务商的转型。引起客户服务方式、市场竞争与行业合作方式、企业管理方式和风险控制方式的变革。在网络金融的时代下,传统银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存款人不断把资金从收益低的存款取出,转而购买其他收益较高的资产;企业不再通过银行而是借助发行股票、债券、票据等直接从金融市场筹资;电子货币的出现与兴起,第三方支付公司日益取代银行的支付结算功能,使得传统银行作为交易网络的支付结算中心功能逐步减弱。网络商务基础上引起的网络金融服务,又使银行作为投融资中介的功能弱化。正因此,比尔·盖茨预言“21世纪传统商业银行将成为灭绝的恐龙。”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莫顿和兹维·博迪也提出,如果单就存贷款业务而言“我们需要抛弃银行,并以共同基金来取而代之。”因此,银行业必须适应信息化环境和金融需求的改变而转变。

银行客户服务方式的转变。从客户角度,自主服务成为主流。云意味着更低成本、更有效、更自主的金融服务,更新的客户体验。客户对物理网点和柜台的依赖减弱,通过网上银行、移动网上银行可以办理转账、消费支付甚至投资理财等各类金融服务,取现和存款也可以借助各种自助设备完成,自助服务迅速替代传统的柜面业务。原本需要由银行完成的业务流程,由客户自主完成一部分或全部。由于更高的需求响应能力,借贷双方在充分的信息沟通条件下,可以自主确立借贷条件,由征信等系统实时协同,客户自主完成服务。从银行角度,银行的主动服务成为生存之需要。银行借助与客户的信息共享,进一步发掘客户的金融需求,量身定做金融产品,针对不同客户展开个性化服务。银行产品向多元化、综合性方向拓展,以满足客户综合金融服务的需要。为此,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将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机制,开辟更广泛的内容,这样可借助金融市场更广泛的专业分工,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市场竞争模式改变。在云计算条件下,信息运用更加充分、竞争表现为深度竞争、系统竞争。例如对供应链上的上下游企业提供云端的从采购到支付的流程处理支持,并实现客户业务流程与银行支付结算、信贷、现金管理等金融服务的无缝对接。竞争中的主动不再依赖于单一产品或渠道的优势,而是运用一切资源的能力,尤其是信息资源的整合发掘能力。银行将改变营销模式,可以围绕客户的关键业务与财务活动,为同类客户提供标准化的业务处理支持,并向客户营销全面的金融解决方案,提升客户贡献度。银行可以利用云实现行业内及跨行业的合作伙伴更紧密的多方在线协同,打破物理网点、开户行、业务资质等因素对银行业务发展的限制,从而延伸至当前无法服务的客户群体与市场。银行收入模式也发生改变,变单一的的利差收入为多元化的理财服务收益。银行不再是以存、贷、兑为主要业务的传统商业银行,而转为综合信用和信息服务中介。在新的竞争时代,联合竞争和合作共赢成为一种普遍模式。银行的竞争力表现在作为行业资源的整合者,在产业链上扮演新的角色。而所有金融机构,依靠价值网络中的利益共享和风险共担,彼此相互依存。

企业管理模式改变。云计算的条件下,企业内部管理和公共关系的管理将引起新的变革。人力资源管理趋向于社会化,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劳务管理逐步取代劳动管理,使企业经营管理分工进一步细化。企业的IT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管理和产品管理,乃至其他后援业务环节,都可以委托给具有规模效益和专业化技能的公司进行。在改善运营成本和提高效率方面,银行可以利用云更灵活地整合内部知识与资源,更有效地利用外部资源,分配管理资源并优化流程。

系统的管理流程再造成为可能。银行的业务管理流程化操作,后台业务集中处理、制度规范流程化、流程管理信息化、审核要素切片化、岗位责权明晰化。绩效管理全面覆盖到每个组织岗位,并建立资金转移定价、模拟利润分配等管理机制。在内部资源管理上,优化配置银行内部的各类资源,包括IT资源。由于云计算提高了信息处理能力,产品模型、定价模型、风险管理模型的广泛应用成为可能;在客户管理上,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突破了时空的限制,改变了银行与客户的关系,客户管理更有针对性。在云计算的条件下,银行业务处理减少了对网点和人力的依赖,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在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持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思想理念得到更充分体现,为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和功能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云计算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范文4

作为基于开源软件技术的云计算话题的专门会议,中国开源云计算大会在2014年和2015年各举办了一届,均取得圆满成功。第一届和第二届的参会者主要来自开源技术开发者社区、已经部署或计划部署云计算应用的用户,云计算技术供应商和服务供应商。举办方透露,和前两届一样,今年的第三届中国开源云计算大会的参会人数仍将保持在600人左右,以取得交流规模和交流效果的平衡。

中国开源云计算大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电子工业出版社华信研究院和《中国信息化》杂志社主办,三年来,受到全国各地、各行业的信息技术主管,开源社区的开发者,云计算技术和服务供应商,以及来自亚太区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云计算用户的关注,总计数千人参与了现场和线上活动、相关调研,或接受了《中国信息化》杂志社的访谈。

中国开源云计算大会高质量的内容是吸引大量专业参会者的原因。2015年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开源云计算大会上,北京大学教授、工业和信息化部原副部长杨学山作了题为《开源云计算需要意识和行动并重》的主旨演讲。中国开源软件联盟名誉主席陆首群、全球OpenStack基金会主席艾伦・克拉克(Alan Clark)、德国SUSE软件技术公司全球副总裁麦克尔・米勒(Michael Miller)、香港理工大学信息技术总监盖瑞特・鲍曼(Gerrit Bahlman)等出会并发表演讲。第二届大会还带来了香港理工大学、香港赛马会、日本S2公司、互太纺织、长春工业大学等开源云计算优秀应用案例的实施团队经验分享,大受参会者欢迎。

举办方说,今年12月6日将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开源云计算大会也将有和前两届相比毫不逊色的讲者和嘉宾,并和上届大会一样,为参会者提供有参考性的实际应用案例解析。

另悉,第三届中国开源云计算大会举办前,电子工业出版社华信研究院和《中国信息化》杂志社将组织专家评选“2016开源云计算实效应用”,为国内云计算行业应用发展提供交流的舞台。部分获得推荐的应用案例将在会场展区进行展示,与今年的参会者面对面交流。

Infor优化云上的酒店管理

Infor近日宣布推出 Infor 酒店管理解决方案(HMS)3.7.4版本,通过优化的行业专属特性帮助酒店业客户提升顾客体验。Infor HMS 的新版本既可以在云上实施也可以在本地部署,提供了更丰富的功能,帮助全世界的酒店机构提升效率、促进协作和优化顾客体验。新版本的优化的性能包括:增加的客人资料管理,酒店管理者现在能通过品牌追踪顾客的喜好;集中化的客人资料管理,酒店管理者能实时地看到客人对于企业的价值;促销功能,使员工能为对一些关键变量有要求的客人创建和管理特价促销计划;预警管理,让酒店用户能够在办理入住、退房或某个用户要了解该客人的预订时提出预警;芯片和密码/EMV - Infor HMS 支持北美市场上 EFT 合作伙伴的芯片和密码/EMV;扩展的移动选项,Infor HMS Housekeeping Mobile 应用是针对 iPhone和 iPod Touch的新应用;Companion的集成,能够提供移动房间钥匙解码使酒店员工能够在离开前台的时候对客房钥匙加设密码;租赁模块,能够针对长租或短租住户,提供灵活的发票选项、汇率计划等;增强型可收账户功能,能够在预订屏幕上在不同的物业账户中创建集中的账户;业主房间轮流功能,员工可基于某一指定的价格对房间进行排列;先进的房间计划和报告功能 ,能够提供先进的下拉式菜单预测功能生成一个报告。

微软“创新杯”2016年全球总决赛名单揭晓

微软日前公布了创新杯全球决赛游戏、世界公民和最佳创新三个类别的单项冠军,分别由来自泰国的PH21、希腊的AMANDA 和罗马尼亚的 ENTy 团队获得。来自中国的由东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UC Berkeley 联合组队完成的 一款基于云端语音识别技术和波形分析技术的口吃辅助治疗 App――BoneyCare 项目从众多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组委会特设的Ability Award奖项。自去年设立,Ability Award旨在奖励致力于改善残障人士生活的团队项目,有潜力让世界更加包容亲近。享有“学生科技奥运会”美誉的微软“创新杯”已经举办第十四届,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学生科技大赛,旨在鼓励学生释放创意和技术才能,创建一流的科技解决方案。

CA Technologies全新敏捷管理解决方案

CA Technologies 日前宣布为其敏捷管理产品组合增添新的功能,这些功能可以使组织机构在前期规划、执行到客户支持的整个过程更快地交付价值。扩展的功能包括:CA项目与组合管理(CA PPM)和CA敏捷中心(CA Agile Central,即之前的Rally)的整合;CA服务管理中的一种对IT服务管理(ITSM)基于角色的新方法;以及CA敏捷中心的新特征。CA PPM和CA敏捷中心的整合使得CA敏捷中心正在进行的开发工作对CA PPM项目经理可见,所以资源分配、投资和业务交付的进程变得更加透明。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支持企业继续使用传统的方法,以渐进的方式采用敏捷,同时更快地增加在交付投资组合方面的敏捷实施,保障更高的质量和可预见的业务成效。更新的CA服务管理通过为服务台分析人员提供一个划分工作优先级的方式和做出决策的情境,使他们能更快地对高优先级的工作做出反应,大幅提高他们的一次性解决问题的效率。而CA敏捷中心现在提供“增强的产能计划、团队规划和追踪”三项新功能,使团队更好地将策略和执行结合起来。CA Technologies中国区总监何金沛表示:“在今天的应用经济中,最成功的公司和其他竞争对手的区别就在于能否感知市场机会并快速自信地应对。这种组织的敏捷性需要企业为速度、方向和机会构建一个整体的业务系统,即能够使所有流程都顺利进行的运营系统。另外还需要以用户体验和团队协作为中心的工作方式。我们的敏捷管理解决方案将策略和执行相联系,能够使组织更快地进行计划、交付和维护客户解决方案并促成更好的结果。同时,通过对所有工作方法的管理洞察做出更快的指导决策。”

青云再发新品推进“以应用为中心”战略

7月28日,青云在京举行QingCloud Insight 2016大会,作为本次大会最重要的之一,青云QingCloud推出了AppCenter 2.0全新云生态应用平台,相较于AppCenter 1.0,它可以接驳多样化的PaaS组件实现和集群管理框架,使得PaaS成为一个非闭环的开放生态,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及服务,能够帮助合作伙伴及开发者更加简单地构建集群应用,用户也可以获得更加完善的企业级应用和服务。同时,青云宣布IaaS平台可以同时支持Virtualization、Container、Unikernel三种架构。在此之前, IaaS平台只能运行基于Virtualization的Instance(实例),虚拟化必然会伴随有性能损耗;而基于Container的Instance虽然性能几乎无损耗,但又依赖物理机内核,不能运行Windows或对内核有特殊要求的软件,隔离性和安全性较差。此外,青云QingCloud还新增了对Power小型机和VMware虚拟化的支持,今后在QingCloud 云平台上既可以管理基于KVM的Instance,也可以管理基于Power小型机和VMware虚拟化的Instance,给予用户更多选择。

“中国首届OpenStack Days China”大会召开

云计算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范文5

【关键词】财务信息管理 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监管

一、云计算的定义

云计算是一种资源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获得应用所需的资源(硬件、平台、软件)。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并且可以随时获取。这种特性经常被比喻为像水电一样使用硬件资源,按需购买和使用。

二、云计算在财务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云计算环境下的财务信息化应用模式,云计算的服务一般分为三种模式,分别为SaaS、IaaS和PaaS,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建设使用云计算作为服务,同样可以采取这三种基本模式。

(一)软件即服务模式(SaaS)模式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是指服务的提供商将财务软件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群上,企业结合自身需求向服务的提供商购买或者租用财务软件应用,服务提供商则根据用户租用特定软件应用的种类、数量和时间等要素来收取费用。这样用户只用通过一个能连接互联网的终端,就可以获取自己所需的会计信息化软件服务。

(二)平台即服务(PaaS)模式

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是指把软件的开发环境和运行平台作为一种服务来提供。企业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开发CRM、SCM、进销管理等多种企业管理软件。这种业务的定制化和可扩展模式,对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向。

(三)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模式

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是消费者使用处理、储存、网络以及各种基础运算资源,部署与执行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式等各种软件。客户端无须购买服务器、软件等网络设备,即可任意部署和运行处理、存储、网络和其他基本的计算资源,不能控管或控制底层的基础设施,但是可以控制操作系统、储存装置和已部署的应用程式等。

传统的财务软件,要构建在大型的服务器之上,并还要支持大量的维护和管理费用。而IaaS则可以大大减少企业对固定资产的投入。

三、云计算环境下财务信息化的优点

(一)降低了企业财务信息化成本

云计算这种利用互联网在远端进行运算的服务模式,使客户不用安装硬件服务器、不用安装软件、不用建立数据中心机房、不用设置专职的IT维护队伍,不用支付升级费用,只需安装有浏览器的任何上网设备就可以使用高性能、功能集成、安全可靠、价格低廉的财务软件,这大大降低了企业财务信息化的构建成本。

同时云计算的供应商将会提供最新的技术支持,企业不必担心,随着会计制度等的改变,而对软件的各种升级服务。

(二)真正实现了移动商务

企业通过网络,与云端的服务器群相连,即使只有一个处理器偏弱的移动终端,只要安装相应的客户端或浏览器应用,就能把运算的任务全部交由云端的服务器完成,而接受数据的这些超级计算机,将以最快的速度运算完成后,把运算结果返回到客户的设备当中,真正实现了随时随地移动办公。

(三)避免了信息孤岛现象

云计算的软硬件高度集成运行模式使企业中的财务、销售、采购、决策等各个部门能够基于同一个云平台工作,保障了各部门信息之间衔接无缝实时畅通,从而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系统级的信息孤岛。同时,这种模式也提高与合作伙伴或供应商之间的数据交流效率,也能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级的信息孤岛。

四、云计算环境下的财务信息安全问题

(一)技术层面

虽然云计算应用的安全性问题是让企业望而却步的一大因素,但反观更早几年兴起的网银应用,人们却很自然而然的放心地把钱作为虚拟数据在互联网上自由传输。

就加密技术或者加密标准而言,两者几乎是一样的。实际上,网银应用也是云计算服务的一种,只是当时云计算的概念没被炒到今天的热度。两者唯一的不同,则是服务器的部署问题,云计算服务的供应商利用的服务器可能存在世界各地,在基于虚拟技术下,使它们能共同完成一项任务,所以计算的节点是动态的。相对于银行内部部署的固定服务器,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确有被盗取的风险,但是若是有实力的大企业或厂商,完全利用传统的固定服务器模式。

因此,就安全技术的成熟度而言,企业无需太过担心。

(二)心态层面

那么在质疑云计算安全性这一点上,笔者认为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用户的心理因素导致。当认为在开通网银业务的时候,基本上不会有人会问所开户的银行采用什么加密技术,服务器如何部署等问题,因为用户从内心里相信,银行会有足够的力度的防范措施,以及国家有出台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即使出现问题,银行也会立即弥补客户的损失。所以定期邀请部分专家对各中小型企业进行云计算的普及型宣传或教育就显得相当必要。

(三)管理层面

政府方面也应尽快完善并出台对于云计算服务供应商的监管机制及对于建立所需资质规定相应的标准,对于达不到国家标准的企业,应不予给提供云计算服务的资格。例如,服务器的部署的部署问题,供应商的服务器必须部署在本国范围内,因为若是在国外的服务器出现故障,造成客户的损失,其赔偿和追讨可能将会变得非常困难。

参考文献

[1]王舰,杨振东.基于云计算的中小企业财务信息化应用模式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7.

云计算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范文6

同时惠普中国、借贷宝、阳光保险、中国联通集团广西分公司、九恒投资、神州数码融信、九鼎集团银行部门、方正国际等众多合作伙伴参与和见证了会,并在会后举行了象云签约仪式。

会现场,展示了象云2.0的独特功能和优势。包括通过纳管物理服务器快速搭建私有云、基于VPC专有网络和物理“SDN”构建路由器、打通虚实通道实现负载均衡等。“象云2.0”产品作为一个企业级信息平台,不仅提供了更高级别的企业级稳定性,更灵活深入的商业智能,同时还能提供多种功能,以满足公有云和私有云环境下应用的实现与运行,帮助企业级用户无缝透明地从现有的传统应用迁移到私有云和公有云之上。

如今云计算在国内外备受关注,云计算技术也在逐渐升级,人们希望实现稳定可靠的企业级云服务。如今“象云2.0”在1.0的基础上,更加全面、稳定、可靠。这种稳定可靠的企业级云服务是由北京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企商在线等在云计算领域有着深厚积淀和独特公司发起成立。象云在全球范围内率先采用OpenpOWER+X86双基础架构,搭建了企业级的公有云,可信安全技术和企业级云应用,专注于提供企业级的公有云和混合云服务。

云计算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范文7

关键词:云时代 银行审计 银行发展业务 短板 审计模型

近几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过去很少甚至是没用到过的“云”字似乎一下火了起来,“云存储”、“云计算”、“云管理”等众多与“云”相关的现代词汇开始频繁的出现与各种媒体和人们的生活中[1]。“云时代”的到来,很多银行的核心管理层与技术开发的创新部门,对所谓的“云概念”进行了严谨的分析和认真研究后,提出了银行针对“云时代”的发展战略和对策。显然,银行数据大量且集中的进入“云时代”,也给银行机构、广大的企业和个人客户带来了更多的便利。然而,与此同时,“云时代”银行数据的大量集中,也给银行的内控安全管理上带来了一定的危机。某些别有用心的组织或个人,利用钓鱼网站、黑客程序及其他手段,找到银行管理系统的薄弱环节,以骗取钱财;而且,银行内部的一些意志薄弱者,也会研究和分析银行业务程序中的不足与漏洞,通过各种违法手段进行牟取钱财的犯罪活动。面对内控管理的多方面压力,银行设计应积极、迅速的补齐“云时代”的“短板”。

1业务系统与审计系统的开发同步进行

在银行系统进行新产品开发、业务升级以及新系统的研发过程中,应将银行的业务如何进行审计放在首要的突出位置。很对需要开发的产品、业务以及系统,在设计业务产品路线路的同时,还要做到设计出与银行相应业务的审计路线图,积极做到业务系统的创新升级与审计系统的创新升级同步,并且协调一致。要彻底解决“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努力做到每次新产品的投放和业务的升级改造,都是建立在有效的银行内控审计监督的平台之上。因此,作为银行审计系统的开发人员,应该积极主动地深入到新业务的系统开发和推广的系统的升级改造工作之中,争取做到早布局、早介入和适时推广,以绝后患[2]。

2充分利用银行“云数据”推进银行审计模型的研发

“云时代”的到来,大量的数据大集中将银行所有的业务痕迹永久留在了银行的数据“云”里面,这为那些想要透过银行的众多交易数据来进行违规和违法交易的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并且奠定了基础。目前,各大银行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希望透过大量的“云数据”所设定的特定审计模型,以发现各种违规或违法操作。例如,某银行系统对网点经办人员办理业务的时间进行了精确估算,如果一个柜员在办理一笔100万元现金存款后再继续办理第二笔业务之间的时间间隔,与实际需要的时间相比存在比较大的差距,那么该柜员就有可能是存在虚存的情况,审计系统就会自动报警。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银行的“云时代”也随之到来,基于大数据时代的风险触发模块研发已经并非是未雨绸缪,而是到来必须解决的地步。设计出实用性强,反应迅速的审计触发模块,应是各级银行审计程序研发部门的重要工作。结合新的业务系统、业务程序以及业务流程的推广应用,还需要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事故及风险案件的场景进行模拟分析,设计出适应新业务需求的审计模型,才能达到对未知风险进行预防性堵截的目的。

3解决银行审计队伍知识老化问题,以适应“云时代”银行审计需求

面对“云时代”的到来,对与现有的审计人员,银行应积极的对其进行现代化知识的大学习、大普及,以提高审计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尤其需要熟练掌握计算机审计软件的使用。要努力做到让每一位银行的审计工作人员从应用的层面,轻松自如地掌握并应用审计系统,能够迅速地筛查出各项系统存在的漏洞和弊端,并且敏锐地甄别出浩瀚数据中的违规、违法操作行为,确保银行系统能够健康、高效运营。在另外一方面,银行审计系统的开发,也应走简约化道路,所有的审计程序,都要尽量做到程序简单、操作简便、并且务实高效。

4建立高效、立体的内外审计联防、联控体系

银行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不仅需要自身的内部审计体系充分发挥日常监督的重要作用,同时人民银行、国家审计署、银监会等管理部门及公安等网络安全监督部门、第三方审计监督部门,都应该在一定的范围内做到对风险类型、风险事件以及风险监控程序的适度开放,使各银行之间可以共享。2013年,在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方案中,第一次提出了关于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建立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建立以公民身份证号码和组织机构代码为基础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以及完善信息网络、金融账户等实名登记制度和现金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措施。各银行在今后的审计工作,都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可信的、通用的信息资源,甄别与银行业务相关联的信息真伪,为银行系统的平稳运行提供一个安全的社会环境。

“云时代”的到来,对于银行的审计工作是来说,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与机遇,只有脚踏实地,全面促进现代银行审计工作的开展,才能收到真正的工作实效,以迅速补齐“云时代”银行审计工作的“短板”。

参考文献:

云计算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范文8

云计算是继个人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信息技术浪潮,即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特别是在“未来的世界是数据的世界”的大数据时代,它能够有效降低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提升经济社会领域的全面信息化水平,发挥方便快捷、节能减耗的社会效益,加快经济社会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步伐。

作为“上海市云计算应用示范区”,近年来,上海市浦东新区按照上海“云海计划”的要求,强化信息基础建设,截至2012年6月城市光网已覆盖134万户城区家庭,基本建成覆盖全区的3G网络,WiFi热点达2262个,数据中心机房面积近8万平方米,拥有4条国际海底光缆登陆点。2012年10月出台的《浦东新区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指导意见》,将云计算列为浦东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推进云计算产业加快发展创造了较好条件。

发展现状

空间布局。浦东云计算产业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转型升级而兴起,其布局与原有电子信息产业布局大体一致,并向周边辐射。主要分为两块:一块是制造业,主要布局在原有工业园区,张江、金桥、综保区、康桥工业区及临港产业区。一块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一部分随着原有开发区布局走,主要依托陆家嘴、张江、金桥、外高桥、康桥工业区(中国电信上海创新孵化基地)、临港、洋山保税港(云海数据中心),另一部分向开发区外低成本的镇域转移,包括三林、北蔡、周浦、唐镇、惠南等地区,以及目前正在筹建的临港软件园、御桥软件园、川沙软件园。

产业基础。浦东已初步形成贯穿设备制造、基础设施运营、平台即服务、软件(数据)即服务等环节的完整产业链。据不完全统计,到2012年年底云计算相关企业约60家,其中90%以上是平台即服务、软件(数据)即服务企业,提供IaaS的一般为较大型企业,有的企业如浦软汇智同时提供从IaaS到SaaS的全面服务。以上海贝尔、华为和大唐电信为代表的移动通信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均设有大规模生产和研发基地,大唐旗下联芯科技拥有3G通信TD-SCDMA的知识产权,盛大自主知识产权的虚拟化平台投入试运行,“盛大云”开始提供视频建站、视频托管、云主机、云存储、云分发、网站云、数据库云、云监控、云引擎、移动云服务等多种产品。硬件与设备制造由华为、IBM等少数几个国内外大公司占据主导地位,基础设施运营由中电信和中移动上海分公司两大国企平分秋色。2012年6月,天霆云计算科技公司在浦东推出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云电脑”。

另外,还有一些大的项目为今后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如,正在建设中的云海数据中心,预计一期投产后达纲年产值7亿元,带动相关增值服务业21亿元(但目前进展情况不佳);2012年11月,微软公有云(Windows Azure和 Office 365)落户浦东,初期投资7500万美元(为国内用户提供基础服务平台,实施微软办公软件、邮箱、即时通讯等云服务);此外还有中国移动金桥云计算数据中心(3.5万平方米)、临港华东数据中心(占地300亩、投资300亿元)、西本新干线物流云项目(10亿元)等。

应用示范。体现为商业应用发展势头迅猛,商务、政务、民生运用初露端倪。2011年以来,浦东新区推进了部级重点项目2个(盛大、银联)、市级项目12个(浦软汇智IT服务云、盛大云、银联移动电子商务云、中远航运云、医疗云等5个应用示范项目,西本物流云、宝信软件大型企业云、华东电脑中小企业云等7个应用培育项目)、区级项目超过30个。商业应用呈爆炸式增长,如1号店2012年1~8月实现销售额2.87亿元、增速达84.6%,对新区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度达到9.2%。银联商务市场网络已覆盖全国所有336个地级以上城市、特约商户超过135万家,是全国最大的银行卡收单专业服务机构。“Wind资讯”平台占据国内该领域约80%的市场份额,已有1200多家金融机构客户,包括100%的全国性商业银行、100%的国内基金公司、85%的国内证券公司、75%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72%的国内保险公司等。

同时,商务(政务)运用初露端倪,虽然目前市场规模不大,但前景看好。如,浦东软件园通过“浦软汇智IT服务云”,为园区200多家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云服务,2012年营业收入超过2000万;锦商网利用云计算平台,有效整合和服务上下游数百家企业;西本新干线正在倾力打造中国物流云产业基地,计划在五年内形成产值过亿、在国内乃至世界有影响力的云计算示范应用平台;市第七人民医院在医院管理服务中导入“医疗云”平台等。

转型作用

云计算的本质是信息资源、计算资源的重新配置和优化利用,实现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按需供给、贴身服务、共享共创,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引领和带动产业结构和经济运营模式发生重大变革。我国在云计算专用服务器、存储设备技术研发具备了相当实力,国内企业研发的云计算服务器产品已经具备一定竞争力,私有云解决方案已经具备千台量级物理机和百万量级虚拟机的管理水平。云计算对浦东新区转型发展具有较强的产业带动能力,将极大地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软件生产方式变革,加速终端设备的换代升级,支撑中小企业信息化升级,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加速培育,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加快先进制造业升级。云计算是向“中国智造”转型的重大战略机遇,以“云制造”为核心的理念已成为制造业转型重要发展趋势。制造业企业在转型升级中需要更高效的信息管理平台、研发生产模式和市场营销途径,涵盖研发设计、生产控制、市场营销及内控管理等环节。通过应用云计算,可极大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制造业包括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包括针对大型集团企业的研发设计能力的云服务平台,为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提供制造流程研发设计的共性平台,如美国越野赛车制造厂Local-Motors将车的全部个性化设计与制造过程众包(跨专业、跨行业外包模式)给社区,仅用18个月就在干洗店大小的微型工厂里实现了汽车从图纸设计到上市;包括区域性加工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以及为制造企业提供设备检测等共性云计算服务平台,实现类似企业的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如美国波音公司采用网络协同、制造服务外包的模式,组织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协同研发波音787,使研发周期缩短了30%,成本减少了50%;包括建立物流拉动的现代制造云服务平台,实现制造服务化从分散服务向集中服务转变等等,如通过云计算整合电子信息产业链从芯片、服务器、PC、网络设备、存储等硬件设备,到平台软件、中间件、应用软件、信息安全厂商,到IT服务运营和外包服务商,再到电信运营商以及政府、企业、个人用户等环节,推动信息技术从单项应用向综合集成转变、转型。

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云计算对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目前,浦东正在加快建设上海金融、航运、贸易中心核心功能区,金融、航运、贸易数据信息量、复杂性呈几何级数快速膨胀,对数据的存储、备份及安全性、可靠性提出了新挑战。通过云数据中心对客户数据进行托管,增加多重安全机制和数据灾备机制,确保业务安全稳定运行。如,大型金融机构利用云计算,有利于提高后台庞大数据保障效能,同时可提升自有数据中心功能,将软件包装成商品,以卖服务的方式向中小金融机构出租、出售,实现数据中心向利润中心的转变(大数据产业)。特别是云计算为中小金融、贸易、航运机构提供了一个全面、规范、可行的信息系统架构,对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和调控,对“云端”软硬件资源按需分配,有效实现资源的整合与聚合、虚拟化与自动化,降低中小机构信息系统建设成本,提升其发展能力和水平。如,国内一些中小金融机构,包括西平财富村镇银行、深圳鼎业村镇银行、晋中市商业银行等都已使用“云技术”。浦东现有金融机构2000多家、航运贸易企业超过10000家,云计算的广泛应用将极大地促进金融、航运、贸易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并衍生增值服务,延长产业链。

降低中小微企业创业成本。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将推动企业从以往自建自用的信息系统建设及消费模式,向需求社会化的公共服务模式转变,这种模式下客户按需租用、即用即付,极大降低了企业的信息化成本,实现低成本、高效运营。据悉,在欧洲采用云计算的组织机构中,80%的组织机构运营成本降低了10%~20%。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创新数量高于大企业2.5倍,将创新引入市场的速度比大企业快27%,约60%的重大创新起源于中小微企业。浦东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多达1500多家,这些企业在IT投入方面无法预测需求,按需求峰值建设投入较大,且可能应用不足、造成浪费,加之昂贵的正版软件及IT运维费用等,都将增加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成本,而云计算的应用能够很好解决这个问题,初步调查80%的信息服务业企业都在考虑开展基于云计算的服务业务。如,浦软汇智云每年为加盟的注册用户累计节约信息系统建设及运维成本1300万元。

促进新兴业态快速发展。一方面,通过云计算技术和传统产业的融合,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如,云计算技术与文化产业结合,培育动漫网游、影视娱乐、数字出版、手机视频、数字内容等新兴产业,包括天翼视讯、盛大文学、聚力传媒等。聚力传媒融合云计算与视频技术的文化创意,开发出的PPLIVE模式,拥有P2P与CDN结合的核心技术,能够对数字资源进行大规模跨区域智能化调动,并实现从用户端调用数据及用户之间相互贡献数据,将云平台能力放大10倍,可支持1000万人同时在线,目前其PPTV用户占到中国直播网用户的50%。另一方面,云计算是大数据产业的重要支撑(围绕大数据生产、搜集、分析的大数据产业链正在形成。2012年3月,美国奥巴马政府将发展大数据提升到国家战略,推出“大数据的研究和发展计划”;2013 年1月1日,马云宣布阿里集团将重组为平台、金融和数据三大业务),对大数据处理具有高效性和安全性优势,能够确保提高企业运营效能,推动新业态、新模式等企业快速做强壮大。如淘宝、1号店、京东商城、东方钢铁、春宇供应链等因使用云计算,可在线同时大批量交易,2012年11月11日“光棍节”共有2.13亿用户,相当于国内近四成的网民通过天猫和淘宝网购,短短24小时交易额达到191亿元,是2011年同期阿里巴巴销售额的三倍多,占到全社会销售总额的31.2%,这一切都得益于云计算技术的有力支撑。

推动城市转型和社会转型。通过云计算在城市及社会领域的应用,将有效促进城市生活的智能化、智慧化,以及公共服务的集约化、便捷化,在实现云计算推动产业转型的同时,推动城市及社会智慧转型。如,打造智慧社区,云计算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融合应用,为用户终端提供智慧服务,包括商务楼及住宅楼使用智慧管理系统,办公楼安装数字化节能设施,家庭安装智能型电、水、气表具,实现智能抄表等。特别在前滩、迪士尼、临港等3个新拓展地区,以及城市化先发地区的“二次开发”、深度开发,应同步高起点规划建设城市智能、智慧功能设施。如,医疗云的应用,可以融合 CDN和P2P技术实行医疗数据的智能调度,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医疗远程共享、远程会诊、远程诊断、远程检查,实现医疗资源横向、纵向的整合与共享,催生远程诊疗智能技术产品,促进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如,教育云的应用,对一个区域内外甚至国内外优质资源的共享,有利于破解优质教育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矛盾,促进教育均衡化、均等化发展。如,政务云的应用,有利于整合行政资源、优化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降低行政审批等成本,包括机关、事业单位采用云计算办公系统,终端只有“云化”的显示屏、鼠标、键盘,将有效降低单位服务能耗和碳排放量(节省硬盘等),实现节能降耗。又如交通领域,以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为支撑的智能交通系统、车联网系统有望成为优化交通状况的有效措施,公交云可以将公交信息实时传送到乘客面前,为乘客出行提供便利。

对策建议

浦东作为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导区,与云计算有关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迅速,但大多为传统的IT企业,云计算产业虽有一定基础,但其企业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能级仍处于较低水平的起步阶段,面临新生事物示范应用成本较高、产业市场形成较慢的严峻挑战。新区应积极对接国家云计算发展规划、上海“云海计划”,推进云计算产业加快发展。战略上,应将借助云计算推动浦东转型发展,作为实现国家战略、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以及提升国际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之一,重点聚焦云计算核心领域和关键环节、国际技术标准,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策略上,应大力推进示范应用,通过示范形成带动效应,引领创造更大市场,通过市场需求逆向推动云计算技术创新,促进云计算产业加快发展。具体建议为:

空间载体上,注重实体布局与虚拟拓展相结合。鉴于云计算技术本身就是应空间分割信息资源的整合需求而产生,其产业布局无需强调园区化、基地化,而应采取实体与虚拟相结合的战术布局云计算产业。实体上,重点依托现有电子信息制造、软件及服务的产业布局,包括张江、陆家嘴、金桥、临港、康桥等产业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做强云计算产业功能,做大云计算产业规模,实现云计算产业集聚发展。特别是加大战略招商,引进一批云计算龙头企业集聚,形成一个从硬件制造到基础设施运行再到云平台及软件服务的完整产业链。虚拟上,重点通过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度提高信息网络带宽,包括利用云计算本身的技术手段,实现分布在不同产业区的云计算发展资源,如张江超级计算机中心、临港云海数据中心、金桥ICT视频视讯基地、浦东软件园、陆家嘴软件园、康桥上海电信园等虚拟连接、实质联动,形成以整个浦东为空间的虚拟云计算产业园。同时,利用云计算技术,通过“园区+园区”、“企业+园区”、“企业+政府”合作等方式,将新区云计算服务及运营模式复制到异地,拓展异地市场,实现空间上的无限拓展,将浦东打造成全国云计算产业中心。如,引跑科技建立佛山南海科技园区中小企业云、广西基础教育云、哈尔滨社区医疗云等。

发展重点上,聚焦关键环节与技术标准、新兴业态。围绕IaaS、SaaS、PaaS等,突破云计算关键技术、重大设备和核心软件的研发、产业化,围绕云计算标准的制定,以及云计算关联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聚集扶持一批云计算核心企业,培育一批龙头企业。一是聚焦关键环节,优先支持服务器虚拟化、云管理、云存储、云计费、云中间件以及云安全等引领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建议高度重视对本土云计算中小微企业的发掘、培育,对落户新区的云计算企业进行调查评估,从中挖掘关键技术、关键产品若干“潜力股”予以聚焦扶持。二是聚焦技术标准,“得标准者得天下”,目前国内外云计算技术体系和标准正在酝酿和形成中,多种技术路线和标准并存,全球有50个标准组织正在进行云计算开放标准的制订。浦东应抢抓先机,制定云计算标准研发战略、研发规划计划,组织国内外精干力量,率先在云计算标准上取得重大突破,再通过开拓市场等多种途径,推介标准,抢占云产业链高端和话语权。三是聚焦新兴业态,依托“四个中心”核心功能优势,注重金融、航运、贸易等产业跨区域、跨境配置资源需求的特质,与云计算解决异地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能的技术融合,促进金融、航运、贸易资源配置能力与水平的提升。

云计算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范文9

【关键词】嵌入式 物联网 M2M

一、什么是物联网

目前,流行观点大多是引用国外的。早在1999年,国外有人提出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这就是物联网概念的雏形。其实,准确的讲,这是一个研究电子标签和物流的外国机构提出的,所以说这应该是一个物流网的概念。就像现在有人提出的车联网一样,是物联网的一部分。

国际电信联盟2005年一份报告曾描绘“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这是从表面现象来描述的物联网,或者说是叙述物联网可以做的一些事。

物联网,顾名思义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让每个物体都连起网来,理论上讲目前没有什么技术障碍,完全可以实现。关键是没有必要让每个物体都联网。物物相连是美好愿景,可以肯定的是再过若干年也不可能每件物体都有联网的需求,如果仅仅从字面上理解,从造势的角度谈物物相连,强调物联网的万亿级的产业规模是可以理解的。

M2M业务的物联网。M2M最早是电信运营商提出的一种业务模式,也是现阶段物联网最普遍的应用形式。M可以是人(Man),也可以是机器(Machine),M2M泛指人、机器之间建立连接的所有技术和手段。据统计,目前全球机器的数量至少是人类数量的四倍,这意味着M2M技术有着无比广阔的应用前景。在M2M领域,通信运营商由于具有现成的网络覆盖、随时随地的接入能力,成为当然的应用提供者。

还有人概括说:物联网就是基于物理世界的互联网。这个定义描述的产业规模是客观的,也是有据可依的。但是,不管是机器还是人,都要先赋予智能化的功能才可以连起网来。比如:我们人类可以通过电脑、智能手机等手段上网。那么物体要想上网也要通过这些手段。这种方式就是把计算机嵌入到物体中去。所以把物联网定义为:是基于互联网的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就是计算机应用的一种形式,赋予物体嵌入式系统,它才具备上网的条件。物联网=嵌入式系统+互联网。

二、嵌入式、物联网、与云计算之间的关系

嵌入式是一个物联网项目中物体端嵌入的专用计算机技术,是一个可裁减、低功耗、高可靠性、按需定制的计算机。

物联网则是通过专用计算机系统在物体信息处理传输的一种应用,也可以把物体看作云计算的端口或者节点,大量的物体联网会产生海量的数据存储和计算,这就会用到云计算。云计算是海量数据处理的一种概念,当众多远端智能设备把数据传到服务器群组时进行高速处理,即是云计算,或者叫虚拟计算。云计算也是一种商业模式,即由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比如:一个超级云计算中心,可以为各行各业提供计算服务,按上机时间计费。这样避免了单位花巨资买计算设备,而且计算设备的利用率也会提高,由专业的人员进行计算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说“云”就是一种服务模式。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属于云概念的实例。比如每个人都有银行卡,银行卡在结算时只是起到身份证明和加密处理的功能。通过磁记录装置读入持卡人的身份和密钥,然后由嵌入式计算机通过网络把数据传输到远端的服务器进行计算处理。当你的银行卡丢失,可以迅速挂失,只要没人用你丢失的卡支取之前,银行都可以冻结你的账户,有效的保护了你的资金。这种操作既是云计算也是一种云服务。

生活中有些简单例子也是这种服务模式,比如社会上对企业提供财务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当有些规模较小没有专业财务人员的企业,需要工业会计、商业会计、审计、财务评估等等业务时,事务所都可以派出专业人员为你服务。这很像云计算的商业模式,只是云计算特指计算机的工作模式。

三、结论

物联网是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传递与控制。专业上讲就应该是智能终端的网络化。嵌入式系统无所不在,有嵌入式系统的地方才会有物联网的应用。所以,物联网就是基于互联网的嵌入式系统。从另一个意义也可以说,物联网的产生是嵌入式系统高速发展的必然产物,更多的嵌入式智能终端产品有了联网的需求,催生了物联网这个概念的产生。物联网通过专用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系统)在物体信息处理传输中,产生的海量的数据存储和计算,这就会用到云计算。可以预见,未来的物联网将会渗透到人们工作、生活、社会的各个角落,使人们的工作生活更加科学化、信息化、智能化。嵌入式技术网络技术进而导致的物联网技术必将对未来人类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