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如何学习有机化学集锦9篇

时间:2023-09-25 17:40:25

如何学习有机化学

如何学习有机化学范文1

一、德育性原则

当前的教育是大力发展以德育为主的素质教育。中学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它在德育素质教育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的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因此,我们在说课时一定要体现出化学教育的德育性原则,要注意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渗透。

1.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三个最基本的观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说课时,要结合教学内容说清楚。

2.爱国主义教育。说课时,应尽力挖掘教学内容中有关爱国主义方面的素材,特别是说清楚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化学生产和现代化学科学研究的新成就。

3.环境保护教育。1990年,原国家教委提出:“把环境教育渗透到有关学科教学中去。”保持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基于化学在环保中的特别重要的作用,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中学化学教师义不容辞。说课时,一定要把环保纳入教学中去。

二、主导性原则

学习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在教师调控和引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我们在说课时,不能忽略自身的主导作用,否则上课就达不成教学目标,课堂必将处于一种无绪状态。我们要说清楚重点、难点、特点;要说清楚如何突出重点、攻破难点、显示特点;要说清楚如何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如何设计问题,如何引出,如何过渡,如何延伸,如何联系新旧知识,如何创新,如何归纳总结,如何点拨启发;要说清楚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怎样进行引导、指导、疏导;要说清楚如何精心设计例题、习题、课后练习。总之,我们要说清楚如何引导,把传统的“教学”变成“导学”。

三、主体性原则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的真谛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式学习。我们在说课时,不仅要说好教材、教法,而且要说学情、说学法。元认知理论提醒我们要认真研究和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稚化思维,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看待问题、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拿出最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口味的教学设计。这种让学生爽口爽心的教学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会让学生在全部的教学活动中,都处于主动参与、主动质疑、主动思考的完全自主的状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从而让以“学生为主体”的素质教育真正在课堂上开花结果。因此,在说课时,我们一定要说清如何才能落实学生的主体性。

四、生活性原则

化学来源于生活,化学研究所得出的规律必须回归生活,为生活实践服务。生活实际联系得好,有助于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端正学习化学的动机,同时也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这正是化学教学的一个目的。因此,我们在说课时,要说清楚如何把握住生活的脉膊,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及时地插入与之相关的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我们还要说清楚如何去理解联系实际,如何把学到的化学知识、化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揭开生活中化学现象的神秘面纱,同时为学生在化学方面的研究性学习提供源动力。

五、迁移性原则

如何学习有机化学范文2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改革

1 课程简介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在职业高中、中职、高职和本科院校包括研究生阶段都会开设此课程,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也迥然不同。高职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合理运用网络技术的思维方式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高职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面向网络管理和网络工程实施,所以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组网和管网能力,使学生能达到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目标,并养成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通过教学过程中的“项目化过程”的规范要求来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素质。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大学一年级开设的课程,其前导课程有“计算机应用基础”,后续课程有“CCNA”“网络安全配置”“Linux网络管理”等。对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而言,“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入门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学科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但不会有非常深入的分析。

2 教学改革方法和措施

随着高校的扩招,如今高职学校入学门槛越来越低,有些学校甚至已经是“注册入学”,所以大部分学生入学成绩不佳,理解力和自学能力弱,对学习枯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缺乏兴趣,当学习上遇到困难的时候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缺乏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特点是知识点多而杂,概念非常抽象,晦涩难懂。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网络的高职学生,理解这些概念有很大的难度。这就对高职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改革。

2.1 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以技能为主要培养目标,理论学习以“够用”为度,增加实用性知识的学习,尽量减少纯理论的学习,对传统的通讯原理,通讯协议等理论性较强的内容进行删减,增加实验环节,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2 使用项目化教学方式推进教学改革

可以把“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内容划分为3大模块,对应为3个项目如表1所示。

课程教学以项目形式进行,让师生通过一个总项目的实施来学习整个教学内容。此方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不容易理解为何要学习该课程内容,所以很难对课程产生强烈的兴趣,项目式教学方法把教学内容融入到项目中,具有更好的实际意义,通过项目化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加明确学习每一个知识点的意义所在。

项目1组建和配置中小型局域网。

子项目1.1利用硬件组建中小型局域网。

情景1.1.1实地参观网络实训室和校园网管中心,观察并记录机房的硬件设备种类和拓扑结构。

任务1.1.1熟悉网络连接结构,并画出逻辑拓扑图。

情境1.1.2拔出PC机的网线或拔出交换机上某接口的网线,利用网络命令测试网络故障(排错)。

任务1.1.2 Ping和Ipconfig等网络命令的使用。

情景1.1.3实地参观综合布线实训室,认识网络传输介质,当网线使用测线仪检测不通,该如何处理?(排错)

任务1.1.3用压线钳等工具熟练制作网线,会测试网线的连通性。

子项目1.2划分IP地址并能简单配置路由器和交换机等网络通讯设备。

情境1.2.1 s公司现有20名员工,20台计算机,每台计算机需要一个静态的IP地址,请问该如何处理?

任务1.2.1静态IP地址的分配。

情境1.2.2S公司的财务部和工程部之间不能相互访问,请问该如何做?

任务1.2.2在交换机上划分VLAN。

情境1.2.3S公司的路由aA要和其他公司的路由器B进行通讯,请问该如何做?如果路由器A和路由器B之间不能PING通,该如何排错?(排错)

任务1.2.3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的配置。

项目2搭建网络操作系统并架设网站中的服务器。

子项目2.1搭建网络操作系统。

情境2.1.1S公司刚买服务器,需要安装操作系统,请问该如何做?

任务2.1.1全新安装Windows Server网络操作系统。

子项目2.2架设网站中的服务器。

情境2.2.1S公司的20名员工,每人_台计算机,相互之间通过网络共享数据,请问该如何做?s公司计算机的IP地址经常冲突,导致计算机不能正常上网,请问该如何做?(排错)

任务2.2.1组建工作组局域网共享资源,安装和配置DHCP协议,DNS域名管理。

情境2.2.2S公司现需要建立公司网站,让互联网用户访问公司网站,需要申请一个公司网址,请问该如何处理?s公司的宣传产品的网站制作好后,需要把网站内容放到服务器,让互联网用户通过网址访问公司网,请问该如何做?

任务2.2.2使用虚拟主机创建网站,利用IIS架设Web服务器。

情境2.2.3S公司现需要把全公司的产品资料上传到一台计算机,同时所有部门需要的资料可以从这台计算机下载,请问该如何处理?

任务2.2.3利用IIS架设公司内部FTP服务器。

项目3:构建网络安全和管理体系。

子项目3.1搭建中小型网络安全体系。

情境3.1.1S公司的计算机遭遇木马攻击,请问该如何处理?(排错)

任务3.1.1网络防病毒系统的设置。

情境3.1.2s公司内部人员A和人员B需要传输加密文件,请问如何使用软件对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

任务3.1.2数据加密技术的实现。

子项目3.2网络管理系统。

情境3.2.1s公司上午8:00-12:00,下午1:30-5:30时间段除销售部以外的其他部门都不能上外网,上QQ,该如何处理?

任务3.2.1ACL访问控制列表的配置。

情景3.2.2S公司为了防止被监控主机任意更改IP地址,如何进行IP MAC的绑定?进行网络流量控制和网页监控,保证工作时间网络通畅,该如何处理?

任务3.2.2使用网络管理工具优化网络性能。

情景3.2.3S公司财务科办公室的一台计算机不能与其它计算机联网。某学校学生宿舍不能访问校园网的WEB站点,上互联网没有问题。(排错)

任务3.2.3如何排除网络故障。

3 教学实施

3.1 项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施

每组由4-5名同学组成,每组推荐1名组长,任务由组长组织进行分配,组员必须服从小组安排。组长轮流充当,组长需要关心每个小组整体工作的进展,及时配合组内其它成员的工作,做到全组工作协作有序。

3.2 辅助教学手段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还成功申报了院级网络课程,依托“得实平台”可以编辑课程的基本信息,上传课程资源,导入所在班级名单,设置作业和考试,在平台上进行交流和互动,该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便捷的学习资源,增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此外,我院已与思科网院的深度合作,思科网院的在线学习系统为学生提供了很多学习资源。

如何学习有机化学范文3

一是领导重视,行动迅速,布置落实行动快。

(一)成立领导机构。为抓好第一阶段的起步准备工作,我分公司领导表现出高度的工作责任感,把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迅速成立了中国电信xx分公司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党委书记周xx任领导小组组长,副总经理黄xx、赵xx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及其相应的工作组,副总经理黄xx兼任办公室主任,成员由分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等组成,并明确了xx分公司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及办事机构工作职责。

(二)认真部署安排。领导小组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既抓好总体部署,又抓紧每个环节具体措施的落实。结合我分公司的实际制定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实施方案》,对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基本原则和方法步骤作出明确规定。在此基础上还制定了《中国电信xx分公司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流程表》,对三个阶段19个环节的任务和目标进行了细化,力求把内容策划实、形式安排好、活动组织好。

二是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理论学习内容精。

3月9日,xx分公司党委共90多名党员和部室人员参加了集团公司召开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3月12日-4月16日,xx分公司党委组织90多人收看了集团公司举办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系列讲座共五次,通过学习,全体与会党员进一步加深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了解和学习了在工作中运用系统思考的方法解决发展中问题的意义、方法和途径;4月10日,单独组织离退休支部党员开展学习;通过以上学习内容,使到大家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紧跟人公司党委的步伐,采取实际行动,大力推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我分公司的全面开展。

我分公司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认真履行职责,及时按要求做好学习资料的发放和学习实践活动的宣传报道工作。将上级部门购买了《邓小平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等学习用书,放发党员和中层领导人手一册。在分公司网页和宣传橱窗开设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栏,将重点学习资料在网上,并及时报道我分公司学习实践活动的进展情况。出版了1期简报,同时,指定专人负责向上级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我分公司的工作动态。

三是深入调研,征求意见,调查研究工作深。

如何学习有机化学范文4

关键词:历史;学习动机;有效策略

中学阶段的学生渴望对自己身边的现象、对国家的历史、对整个世界有更多的认识,历史学习则可以唤起他们对这些现象的理性认识的欲望,这是成长的需要。但现实中初中学生的历史学习状况却并不尽如人意,以普通中学学生学习历史的动机水平为例,学习动机特强的学生不多且主要是本身比较感兴趣或者学习态度非常上进,而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表现为一般甚至很弱,主要是为了升学不得不硬着头皮去学,他们觉得历史知识太繁杂,时间、人物一大堆,很难记忆。因此,如何激发中学生历史学习动机,使之转化为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持久有效的学习效果,全面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知识的渴求,成为中学历史教育者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笔者针对以上问题并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历史课堂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动机采取的有效策略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注意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提问是集中学生注意力、激活思维的重要手段。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应适时、适量、适度地向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状态之中,这样的问题才是有效的。

首先,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启发性,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要避免问一些对学生学习和认识没有作用的问题,如“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之类的提问;还要避免不加任何铺垫问一些题意笼统的问题,如“某某事件的意义是什么?”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水平等情况,这样才能设计出好问题。其次,教师可以选取较有争议的话题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辩驳,比如:商鞅惨死于秦国严刑酷法之下,并且变法内容遭废除,那么商鞅变法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呢?再如,有人说唐朝的衰弱是因为红颜祸水杨贵妃等类似的争鸣议题,往往能够引发一场激烈的辩论。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往往喷涌而出,思维的火花迸发无限生机和活力,这鼓励了学生的探究欲望,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对历史学习的后续性动机产生良好的引导。

2.采用多种手段,创设历史情境

历史是人类社会过去的全部实践活动,从本质上讲,我们无法通过任何途径使之恢复原貌。今天我们所能接触到的历史知识绝大多数是以文字为载体的,这便增加了学生认知历史知识的难度。但是,我们可以运用大量实物、图片、模型等直观教具或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打破这种“过去性”所带来的时空界限,“再现”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为学生创设一种生动直观的历史情境,给学生以感性认识上的强烈刺激。这一方面降低了学生认知历史知识的难度,另一方面,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笔者述北宋经济发展时,常常会利用《清明上河图》,就是为了使学生感受北宋都市商业繁荣的景象。比如,在上每个历史阶段的文化赏析课时,许多的艺术作品光靠文字的概述是难以形成深入的体会的,所以,如果能将丰富的网络图片、视频资源充分运用到课堂的话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简化、趣化知识点,帮助学生克服记忆困难

学生之所以不愿意学习历史,绝大部分的理由是“历史知识烦琐复杂,怕背怕记”。所以要,在升学压力背景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克服记忆困难是教师的努力方向。

首先,简化知识点,构建历史知识的主体框架。比如,笔者在教学“国际工人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这一课时,笔者用三个“一”串联了三件大事,一场运动(运动)、一种理论(马克思主义)、一个政权(巴黎公社),这样把枯燥难懂,理论性较强的内容进行了简化,学生学得轻松,掌握得牢固。这样,不仅有利于记忆,也有利于把握历史事件发展的规律。其次,趣化知识点,克服烦琐记忆。比如,笔者在教学秦灭六国这一内容时,对于灭六国的顺序学生很难记得住,我把从书上看来的一个利用谐音的记忆方法运用到了教学中,“喊赵薇去演戏”(即韩赵魏楚燕齐),学生学得兴味盎然,关键是记得又牢固又准确。当然,在这方面,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去概括。总之,教师要时时刻刻想到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做一个有心人,和学生一起找出记忆的好方法,帮助学生克服记忆困难,学生学习历史的动机就会更强。

如何学习有机化学范文5

0 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现代化的教育手段越来越丰富多样。以中国人民理工大学为例,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开展过程中,c语言的教学采用了极域电子教室系统;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则采用了基于Moodle平台的教学系统。这些教学手段的引入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从而改变了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的地位。笔者以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为例,探讨该课程在使用了现代教学手段和方式下教师和学生的“双主”地位。

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一般大学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在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正确认识和准确定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如何改革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一直是目前面临的重要挑战。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一般采用“集中讲授+上机实验”的教学方式,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获取知识。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如何让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主导学生完成内容宽广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是贯穿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

1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的问题

1.1 入校新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差异加大

由于计算机的普及,高校新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从中国人民理工大学新生的调查报告看出,部分学生能掌握基本的打字、上网操作,对Windows系统较熟悉;部分学生能掌握基本的Office操作;也有部分学生完全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这种状况将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这种差异给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即教师在课堂上如何兼顾基础差异明显很大的学生。在教学中,如果无视这种差异,对所有学生采用一个起点授课的做法,则会出现“基础好的学生不想听、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的状况。这是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

1.2 学时缩减与授课内容增加的矛盾

在中国人民理工大学的教学改革中,给予学生更多的学习自已成为一种趋势,其中的一条措施就是大量缩减课程的学时,包括计算机的课时。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增加。这样,内容增加与学时缩减的矛盾造成了教与学的矛盾。教师们总感觉课程上不完,很多授课内容很难完整地讲授出来;学生则又觉得教师讲得太快,无法消化吸收。

2 “双主”地位的探讨

基于上述问题,传统的“集中讲授+上机实验”的教学手段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大环境的需求。传统的教学模式既没有考虑到学生自身的差异性,也没有考虑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内容宽广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目标,所以新的教学手段的引入势在必行。随着互联网和校园网的建立,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逐步引入到教学中。依据中国人民理工大学学生的特点以及教改方向,引入基于Moodle平台的、充分体现学生和教师的“双主”地位的教学系统。

2.1 Moodle教学平台

Moodle是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Learning Environment(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的缩写,是目前世界上最流行的课程管理系统(CMS)之一。Moodle具有教学资源呈现与共享、互动论坛、作业提交、互动评价等功能,是应用广泛的开源式学习支撑平台。

Moodle平台的引入,使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外,Moodle平台还可以提供3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在线教学模式(信息在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及时传递与反馈)、离线教学模式(学生在接收到这些材料后在非上网时间进行学习)和混合模式(即将在线和离线教学模式结合在一起),这些辅助模式可以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补充。

2.2 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主导性

如何学习有机化学范文6

1.案例教学法中学数学教育应抓住生活数学,对每个重要知识点应结合实际案例进行综合讲解,而进行案例讲解的关键步骤为:首先:案例选择教师课前应根据课前内容事先选择良好案例,主要根据教学单元知识选择具有代表性典型案例.例如:在讲解正弦函数图象时可运用到电工基础知识中正弦交流电变化规律作为教学案例.其次:案例分析当教师讲解完基本知识时,应引导学生对选择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对新类似案例进行求解,于解决实际问题中结束课堂案例式教学.学生通过不断深入分析及案例讲解,不仅可充分掌握自身所学知识,而且还能获得知识技巧,更会激发学生探索积极性.

2.学习动机培养(1)动机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探析作为学习压力最大的求学阶段,中学教育是个人成长教育中的转折点,对个人学习理解能力要求颇高,繁琐的学习令学生不感兴趣,厌烦学习最终讨厌教育.要使学生受教育阶段能最大化吸收知识,将知识转化为个人能力必须通过自主性学习.学习动机和自主学习的养成将个人能力最大化,通过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寓教于乐,可以在学习过程中给我们带来乐趣,最终热爱学习.根据最新科学研究表明,学习动机与教学成果之间成正比例,自主学习者比被动学习者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强57%.学习动机越强,取得的学习成果越突出,突出的成绩反过来也能促进学习动机的加强,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并且动机越积极,对知识掌握越持久.根据现代教育学表明,教育有“好奇阶段”和“求知阶段”,而动机则有“迫动性”“导向型”和“持续性”.在实际学习中,学习动机有助学生提高自身学习能力,提升自身竞技水平,树立远大目标,在中学阶段取得优良成绩.积极投身到教学活动中,积极回答老师问题,增强自身知识全面性.学习不光是理性教学过程,感性因素也是决定学习成败的重要成份.教师可以将书本知识通过肢体语言或幽默笑话等感情因素展现出来,形成自己独特教学风格,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态,为学习知识创造良好环境.根据笔者多年经验,大多数学生小学阶段学习动机较强烈,对知识极为渴望,中学阶段反而呈现低迷状态,厌倦学习.既然学习动机如此重要,那么如何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2)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动机学习有如此的促进作用,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整个事件的关键,如何进行有效化开发至关重要,应有益于数学教学体系朝积极化方向变革.①改革课堂教育体系.多元化社会的出现,极其吸引学生眼球,学生逃课上网等一系列厌学现象的出现,真的只是学生自己不想学了吗?答案是否定的.根据研究表明,教师的课堂行为被认为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最主要影响因素,教师起到引导性作用,课堂讲学占据重要影响比重.中学学生思维还未定向,受教师影响较大,现代课堂教育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动机激发必须建立在优良教师表率下.现代课堂教学需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学习为主导,以活动为根本”的新型教学模式,开创情景化教学取代课堂严谨教学的新篇章.以学生自主性学习作为课堂教育主体因素,中学阶段老师起到指导作用,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教师起到答疑解惑作用.并非传统教学中教师占据主体地位的迂腐教育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解决.②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减少对中学学生思维控制,提供轻松,好学的氛围是教育学家普遍认同的观念.教师主导性作用在提供给学生自由主动发言,表达方面尤为重要.让学生自主发现,解决问题,吸引学生向更深层探索是当下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最直接有效方式.科学研究表明,学生更易于在轻松氛围中吸取知识.应该将问题情景化,营造一种舒心,舒适,轻松和有利于学生学习之氛围,令学生更容易吸收知识养分,在掌握必要知识的同时提高对学习的兴趣,一举两得.学习过程难免出现差错,利用寓教于乐方式可以避免无形中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差错导致害怕开口甚至不敢开口所造成的尴尬.敢于大声说出数学,乐于勇于参加各大交流活动,有利于学生自信心养成,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进一步激发学习动机.③设立表扬制度.“没有一个不想当将军的士兵”.采用多样化,多形式表扬机制,对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表现采取积分制,每隔一个月奖励优秀个人.抓住人性中好学上进的求学性格,合适的表扬制度会令其他学生积极学习,形成学习攀比之势.采用评价积分制保证了评选的公平公正性,不会参杂任何人为主观因素,无形中告诉学生只要你肯努力就能成功,受到大家表扬.表扬制度的成立实际上是一种巨大的造星制度,学习好,表现好就会受到全班甚至全校表扬,中学生在强烈虚荣心的影响下定会激发自主学习,不断学习之兴趣.④开展中学数学竞赛.这是升级版的表扬制度,只是竞赛更难于平时表扬.竞赛是最有效也是最高效激发顶尖学生学习动机,调整自主学习,积极学习的手段之一.凌驾于题目的优越感和凌驾于同届学生之上的虚荣感会满足众多学生的心里需求.根据心理学家研究表示,在竞赛过程中,对解决问题的渴望和赢取对手获得尊重的心里会更加强烈.由于竞赛过程中精神处于高度集中状态,自主学习,自主探索的兴趣较平时更为强烈,因此,竞技水平会好于平时学习状态.再次,任何形式的竞赛,奖励制度实质都是造星运动,任何人都想被尊重,这是抓住中学生强烈虚荣心而设置的激发动机方式.

二、树立正确教育理念

1.教师要传授正确教育方式现阶段在中国教育机制和社会经济特定发展下,中国的教育停留在任务教学的阶段.著名学者赫尔巴特说过“教学的最高的、最后的目的和教育的最高目的一样,就是培养德性”.教育是长久之道,并非短时间追求成绩的高低,打破过去以成绩来衡量个人发展的迂腐思想.中学数学教学对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心智等多方面具有重大作用.因此,教师扮演着学生发展道路的导师.其次老师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将数学化教育夹杂在游戏中开展任务教学,或在学生接受能力强的方面掺杂教学任务,将传统任务教学个性化,分散化,便于学生吸收与掌握.再次老师可以将数学知识现实化,故事化,通过讲故事这种小朋友喜爱的情景模式将数学教育贯彻其中.众所周知,当我们神经处于放松阶段时吸收知识最快,好比海绵只有在完全松弛中才会吸收最多养分.即达到任务教学目的,又激发学生学习热潮,形成主动吸收模式.

如何学习有机化学范文7

测试的结果可使学生进一步明晰自身的学习优势,定制个性化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也有助于老师因材施教,改进教学设计和调整媒体形式。分析结果表明:该学习群体男女学习风格多不相同,虽然在感悟型和视觉型风格上有一定倾向,但整体来看并没有鲜明的特性群体倾向(见表1)。

(二)学习现状与条件

目前,国内大多本科院校的教学信息化正处应用推广阶段,不同课程的在线学习条件和水平参差不齐,没有统一的先进模式供大家借鉴。在这种大背景下,运用混合式教学优化整合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在线教学,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适应了高校教学信息化深入发展的要求。从学生现状来看,44.3%的学生有过网络学习经历。大部分学生持比较开放的态度,有利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三)学习动机前测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传统课堂的学习动机主要来

自对课程的兴趣(63.9%)和作业与考试的压力(56.6%)这两个方面;另外,有小部分学生承认学习动机来源于老师的提问和个人思想源动力(即“读书就是要上课”)。

(四)知识建构———基本满意

从Blackboard平台课程统计的结果来看,师生访问较多的依次是课程介绍、在线测试、课程文档和物流文库,课外作业、多媒体库、案例库等其他栏目也有一定的访问量,可以看出用户对基于《物流学》网络辅助教学课程的知识建构基本满意。课程介绍、在线测试、课程文档和物流文库的访问量较多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在课堂上的针对性强调和强制性要求。要提高各栏目资源的访问和使用率,还需要教师的课内外引导以及在线示范。

(五)情感体验———逐年加强,学习段内有起伏

从近年的使用情况来看,《物流学》网络辅助教学课程的访问量逐年攀升,从讨论板发帖数量和质量也可以看出师生对使用网络教学的兴趣逐渐增强。通过对实际情况的分析,我们总结出主要原因:学期初期教师在课堂上对网络辅助教学课程的介绍比较多,学生对于混合式教学也有很大的新鲜感,乐于尝试;学期中期,学生要同时完成教学计划中多门必修课及其他选修课的学习任务(大三上任务相对多),用于每门课的学习精力和时间都非常有限,新鲜感过后,对网络学习的投入相对减少;学期末由于课程教学的即将结束,为准备考试和争取更好的成绩,学生又会积极在网辅课程中查阅相关复习资料并上传共享个人资料。(六)社互———以讨论板为主,多渠道并进讨论板是师生交流的主要空间,2009~2010(1)学期发帖总数为1128,是上年同期127帖的8倍,以讨论板为主的社互方式得到越来越多师生的认同。电子邮件是师生之间私人交流的主要方式。另外的互动交流方式,如网络辅助教学课程通知,则从课程安排、资料动态、作业布置、分组协调等方面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方向性的指导,而数字收发箱、消息、协作、聊天和虚拟课堂等基本没有使用。

(六)结论与思考

如何学习有机化学范文8

【关键词】信息技术;激励策略;探究

21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学生作为21 世纪的接班人必须要具备这一能力。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是信息技术的基础性教学,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培养学生在计算机方面的能力。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策略的探究应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对完成信息技术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活动程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教学激励”、“任务驱动”、“设疑解惑”、“探索求知”、“信息反馈”等教学策略开展教学活动。下面着重以教学激励策略进行探究。

所谓教学激励,就是教师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其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努力前进的过程。在现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兴趣的培养和信息意识的提高仍是信息技术教学有效实施的基础。那么,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激励的功效,真正做到激其趣、励其志,引导学生自觉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技能,最终达到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呢?笔者认为必须做到真正“以生为本”、因地制宜、联系实际实施激励性、开拓型教学,具体来说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结合”。

一、结合需求激励

人对事物,通常是有需才求,学习还是如此。但为何一些同学对某些知识的学习兴趣不高,欲望不强?并非其无学习的需求,是因为这些同学对自己的学习需求意识不强,此学习的需求没有显现出来而已,姑且我们称之为“隐性需求”,但若对一些知识的需求明显,我们就称之为“显性需求”。对于不同需求的学生,教师就要结合其不同的显性需求来激励其自觉挖掘自身的隐性需求。这种激励策略在计算机“基本技能”的教学别实用。

二、结合情景激励

“情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建构主义认为,学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因而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然而,目前信息技术虽然可以创造许多情景,但是空有情景,而不注意情景的科学合理性和激励性,情景可能就成了教学中的“空中楼阁”。因此,想使情景具有强的驱动力和启发性,肯定需要教师及时的激励。让情至佳处启迪思维,境至奇处激发求知。在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教学中,我们可多采用此类激励策略:

即:先展示一些精彩作品和一幅普通作品给学生,产生鲜明的对比和巨大的反差,然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和激励话语,如:如果让你为班里出一期板报的标题,你会选哪种字体?你知道怎样才能编辑出这些字吗?你想知道吗?有兴趣吗?那还不行动起来?快吧!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三、结合兴趣激励

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抓住学生的兴趣爱好,然后顺势诱导,把他们的兴趣引导到学习中来,学生才可能乐学、爱学、活学。也就是说,对知识的讲解和操作的演示要注意学生的兴趣,从学生最感兴趣的话题、事物切入,并顺势诱导、激其趣、励其志,教学才能引人入胜,学生才会兴趣盎然。

四、结合任务激励

即学习每一个知识、技能都组织、布置一些有关的任务,通过一个个循序渐进、有梯度的任务驱动学生,通过一个个任务完成后的成功和喜悦来激励学生。当然要注意任务的目标性、典型性、渐进性。如讲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时,我们的任务可以分为“总――分――分――总”。

五、结合实际激励

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体现学习的价值。许多同学之所以无心向学,主要是因为他们不清楚所学为何物,学了有何用。因此、在求知之前,就要让学生知道学习之用处、与实际的关系,这样自然可以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消除其 “不知有何用”的困惑。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特别要注意计算机基本知识与学生实际的结合和类比,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通过形象、生动的、活生生的实际事例化解学生畏难情绪,激发其学习的欲望。

例如,学习“Windows文件管理”这一部分知识时,由于Windows文件管理中的一些知识点相对比较抽象。所以,我们可以与学生已有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进行对照学习和类比分析。

又如,在讲“Excel数据处理”时,教师可要求同学先调查5-7个下岗工人家庭的基本情况(如,姓名、年龄、家庭人数、月收入、每月开支等),并用Excel相关功能进行输入、统计、分析他们的平均每人月收入,每月开支以及收支差额等,并与学生自己每月的开支情况进行对比,最后全班汇总分析等。通过这样结合实际的学习与激励,既可以迅速学习Excel的操作,又可以通过下岗工人月收入与学生自己月开支的对比,对学生进行一次深刻的联系生活实际的情感教育。

六、结合相关学科知识激励

也就是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注意与其它学科的整合,抓住不同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兴趣,进行有机的整合,从而激励其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如,有的学生对数学有兴趣,教师就可以利用电脑制作的数学课件或几何画板等来激发学生。又如可用Windows 7 中的“画图”,结合美术课内容开展“电脑画图”的比赛活动;用Excel做物理中“平抛运动”的实验数据分析,并用WPS2009写成实验报告;用网上BBS同学间分享学习、生活中的喜悦,解决平时学科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等等。

七、结合自学、自评激励

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和“非线性”,让学生结合各自的实际水平及爱好选择相应的信息随机进入学习,以满足不同类型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使学生的个性品质在自学活动中得以形成和发展。利用计算机的“非线性”和“重现性”,帮助学生总结所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让他们更好地把握主干知识,强化知识结构的整体效应。让学生先进行自我评价,再进行学习心得、体会的交流,以产生“共生效应”,不断补充、完善他们各自的知识结构。学生自我评价的内容大致有:①我的学习目标是什么?我确实达到目标要求了吗?自我理解能力有所提高吗?②我学到了哪些知识?它们之间有联系吗?我能将它们表达清楚、形成知识结构吗?③我用到哪些方法技巧?哪些是新获得的?有什么独特之处?④在小组协作学习中,我做出了哪些贡献?有何体会等?这一系列的反问和反思都会有助于我们对于知识的理解。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只要我们把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紧密结合,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开拓处理,并注意学生的状态变化,把握好激励的时机,目标明确、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的激励策略,学生自然会兴趣盎然,教学效果也肯定会大大改善。

参考文献:

[1]俞文钊.中国的激励理论及其模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如何学习有机化学范文9

关键词:课前预习;课堂教学

文章编号:1005-6629(2011)12-0010-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学生在课前到底需不需要预习?

从教学理论分析,组织学生预习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课前预习让学生事先知道新课的知识内容,有利于学生在课前调整好自己的学习状,对重难点知识的学习会更加注意、更加认真;二是课前预习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这也是新课标的要求;三是课前预习可节省课堂教师的讲课时间,增加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自由度和探索空间,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课前预习历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从教学实践分析,组织学生预习也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预习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增加了学生的课外负担;二是由于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同,预习的效果相差较大,会加大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难度,毕竟我们现在是班级授课制。三是预习会造成一种认知假象,自以为懂了、会了,就不用听了,其实只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从而降低了听课效果;四是有些探究性的内容,学生通过预习,事先获得了结论性知识,课堂中失去了探究的兴趣和动力,不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和能力培养,尤其是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培养。

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对于预习,我们不可以从“能’与“不能”这两种截然对立的角度作出简单的回答。对于预习,我们应走出机械,把握辩证。过多地纠缠于“能”与“不能”的抉择只能让我们的教学产生更多的迷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谈谈对“课前预习”的一些思考。

1 课前预习应视学生而定

课前预习是学生的个人、行为,需不需要课前预习,应视学生个人的自身基础、自身经验、自身背景而定,不能整齐划一地统一要求。

对于具有较强自学能力和较强知识接受能力的同学,大部分内容可以不需要预习。他们在课堂上可以边听课,边自学,边思考,边互动,将自己的每一种感官(眼、耳、口、手)调动起来,有效地促进自己的智能发展,较好地领会和接受新的知识。如果强迫这些学生做到课课预习,可能会减弱他们听课的兴趣,降低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反而不利于他们智能的发展和提高。这就正如张新颖教授所说的,他读书时不需要课前预习。

对于自学能力和知识接受能力一般的同学,大部分内容需要课前预习。因为通过预习,可以事先了解本节内容的难易度、重难点,有目的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有计划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有目标地参与教学活动,有步骤地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同时通过预习,还可以知道新知识与原有的哪些旧知识相联系,可以事先对原有的知识进行复习和回顾,从而为学习新知识铺平道路,打下基础。

对于自学能力和知识接受能力均较差的同学,最好是做到课课预习。因为这些同学基础差,新课的学习会产生困难,慢慢地就会失去听课的兴趣。对于这些同学不但要求他们做到课课预习,而且还要给予预习指导,提高预习的效率:首先,要让他们明确预习的目的,养成温故知新的良好习惯;其次,要提供相应的预习思考题和学习参考书,让他们进行有效地读书,划书,参阅参考书;再次,要让他们知道,预习不同于自学,它仅是一种“课前自学”,不要求把新内容全部弄懂,预习只需温习与新课有关的旧知识,了解新课内容要点,找出新课中的疑点、难点之处,从而避免他们因预习而产生的学习负担。

2 课前预习应视内容而定

现行化学教材内容主要可分为五大块:一是基本概念,二是基础理论,三是元素化合物,四是有机化学基础,五是定量化学实验。基础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都渗透在各块内容之中。

在这五块内容中,元素化合物知识是最直观、最具体的,也是生活中应用最多、学生最熟悉的。同时,元素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大多都可借助化学实验的手段,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比较来获取。如氯及卤族元素、钠及碱金属元素、硫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等的学习,都可以通过实验探究的手段获取,既可以教给学生直观性知识,又能带给学生探究的快乐和认识化学的方法。它们的用途(如84消毒液、漂白粉、洁厕灵、双氧水、氮肥等)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密切,学生既熟悉也感兴趣,因此新知识的接受就比较容易,这些内容一般不需要进行课前预习。

化学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是化学的最基本内容与最基础的知识。基本概念包括物质组成和分类线、性质变化线、化学用语线、化学量线等四条知识线。基础理论包括结构理论(原子结构,分子及化学键理论,晶体结构理论)和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线,电解质溶液(含氧化一还原理论)线,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理论线。概念是思维活动的高级形式,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里的反映。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认真推敲的,有其特定的意义。基础理论是化学的灵魂,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规律的。因此,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均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学生的分化点。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应该都做到课前预习。

有机化学基础主要包括“有机物的分类、结构和组成、性质和用途、有机基本概念、有机反应类型、有机物的相互转化、有机物的制取和合成以及石油化工和煤化工”等内容,其中涉及了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醇、醛、羧酸、酯等有机物代表物。有机化学与无机化学的内容两者虽有些联系,但并不紧密,而且两者存在较大的区别:(1)有机化学通常用结构简式来表示物质,而无机化学只用到化学式,两者表示方法不同;(2)有机化学比无机化学更突出性质与结构的关系;(3)有机化学更突出物质的空间构型,需要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以上区别使学生初学有机化学时,感到一时难以适应,不知如何进行学习。这种不适应如果一时不能调整过来,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会产生较大影响。如初学有机时,学生总是不能正确书写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不是少写就是多写了氢原子的数目,官能团书写顺序和连接的位置也经常出错。只有留足课堂时间,让学生反复地练习、书写,及时地反馈纠正,才能正确地书写,为有机学习营造良好的开端。因此,初学有机化学基础时,一定要做到课前预习,为新课的学习做一些简单的铺垫,适当降低有机学习的难度,节省课堂上教师的讲课时间,增加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自由度和探索空间,顺利地进行有机化学的学习,逐步地掌握有机化学基础学习的基本方法。

高中化学定量实验将实验原理、操作原理和仪器原理进行整合,使学生形成实验过程和思维过程的有机整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寻找需要测定什么量,如何将目标量转化为可测量,从而形成实验原理。围绕实验原理设计出测定这些量的操作和仪器,操作原理和仪器原理通过相互修正来共同实现实验原理。课改对定量实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定量实验的比重也在不断提高。但学生对实验基本操作却不熟练、不规范,还未形成基本技能和技巧。因此定量实验教学前,―定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实验的原理、实验的方法、实验具体操作顺序、操作注意点、实验失误的处理,认真地做好课前预习。

如在“结晶水合物中结晶水含量的测定”的实验中,我们布置了如下预习思考题:

(一)实验原理

测定硫酸铜结晶水含量的化学原理是什么?要直接测量哪些物理量?

(二)实验仪器

请指出下列各操作中需用的主要仪器:硫酸铜晶体研细;称量硫酸铜晶体质量;加热硫酸铜晶体;冷却加热后的固体。

(三)实验步骤

1 称量

(1)应将硫酸铜晶体置于什么容器上称量?能否置在纸片称?为什么?

(2)先称什么后称什么?

(3)约称多少质量硫酸铜晶体?为什么?

2 加热

(1)坩埚能否进行直接加热?

(2)加热时采用大火快速加热还是小火慢慢加热?为什么?

(3)如何初步判断可以停止加热?

(4)如何确保硫酸铜晶体中的结晶水已完全失去?采用怎样的操作?

3 冷却

(1)为什么不能用天平称量热的物体?

(2)为什么必须要放在干燥器中冷却?

4 称量

为什么要重复1、2、3、4的操作?

这些思考题,为学生提供了解决问题的真实情景,使学生始终处于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中,让学生在完成实验设计的同时,建构起化学的学科思维。

只有让学生明白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才能更好地进行定量实验,促进实验技能和技巧的形成,充分发挥定量实验教学的功能,达到定量实验教学的目的,体现定量实验的教学意义,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联系。

3 课前预习要给予方法指导

课前预习的目的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如果把预习等同于纯粹的个人“自学”,不仅会加重学业负担,而且会影响听课质量,从而导致“过犹不及”的情况产生。因此,教师必须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指导,促进学生有效地预习。

常用的预习方法有阅读法、联想法、温故知新法、类比迁移法等。例如,碱金属、卤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探究,甲烷、乙醇、葡萄糖等有机物分子的结构探究,有机物性质的探究,这些能促进化学学科思想和方法形成的探究活动的知识内容,可采用阅读法,了解其内容的筋骨脉络、内容的主次、要点、重点和难点,使课堂探究顺利进行;对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学习,可用类比迁移法,如将化学平衡知识迁移到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的学习中来;也可用温故知新法,如金属键、金属晶体的学习,先通过复习离子键、共价键,原子晶体、分子晶体、离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再学习金属晶体的结构和性质;学习电解池时,先复习原电池的构成条件、电极名称、电极反应的书写等有关知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电解池;亦可用联想法,如氧化还原的学习,联想初中的得氧失氧观点判断“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方法,再思考如何应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电子得失的观点分析“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概念;学习物质的量浓度时,通过联想溶液质量分数、体积比浓度的表示,从这些表示法中存在的不足,进行物质的量浓度的学习;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可通过联想卤族元素、碱金属元素、钠镁铅性质的递变,再归纳出元素周期律;……对同一内容的学习既可采用一种预习方法也可同时采用多种预习方法,到底采取哪一种方法进行预习,教师应根据学科课程特点、教材内容特点、学生个人特点、教师的讲课特点,指导学生选择。只有采取针对性的、有的放矢的课前预习,才能使预习变得有效。

4 课前预习要与教学相配合

预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教学,因此预习―定要与课堂教学密切配合。对同一内容,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和教学目的,因此,学生的预习方式和要求也有所不同。课前预习一定要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深入展开。如“化学平衡移动影响因素”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学会从现象到结论、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重要的化学研究方法,使分析法、归纳法、对比法以及综合法等化学思维方法得到很好的运用,让学生的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得到提升,课前我布置了如下的预习思考题:化学平衡建立的条件是什么?化学平衡的宏观特征是什么?化学平衡的微观本质是什么?如果化学平衡的某一条件发生变化(如浓度、压强、温度等)时,化学平衡将会发生如何变化?我们将会看到哪些宏观现象的变化?这些宏观现象的变化如何用微观的本质原因去解释?总结这些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你能发现化学平衡移动的共同规律吗?……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去认识本节教材内容的特点,去意识本节内容化学方法的运用和掌握的重要性,去发现哪些问题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内容达到解决的,哪些问题可以通过联系旧知识,运用已有知识去分析解决的,哪些问题要需用多方面的知识或借助于他人帮助才能解决的。只有明确教学内容特点、教学目的要求和自己存在的问题,才能有效地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有目的、有选择、有侧重点地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化学的研究方法,理解平衡移动原理,促进化学思维和化学基本观念形成,使学生的智慧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使我们的化学课堂充满智慧,充满激情。

5教学应随学生预习而改变

学生的预习之所以有时会成为教师教学时的羁绊,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教师自身的原因。因为教师在教学时,过多地关注了自己的预设。教师要用动生成的理念对待每一节经过预习的课。“教”以“学”定,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从学生“学”的实情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情随时对教学预设作出调整,灵活地进行课堂操作。

如在“铝”的学习中,我布置了如下思考题:根据金属的通性,通过类比迁移,预测铝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阅读教材,寻找铝有哪些特殊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联想性质与结构关系,解释为什么钠、镁、铝的熔沸点、硬度、密度依次增大?化学活泼性依次减弱?

根据学生课前的预习情况,教学过程作了如下调整:(1)对学生能通过自学获取的“铝的物理性质(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密度)和化学性质(铝与氯气、氧气、硫、水、盐酸、硝酸汞溶液反应),教师只“倾听”不“讲述”,同时引导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有哪些实验事实可以说明铝的化学性质不如镁?铝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为什么铝比铁更耐腐蚀?(2)学生在书上找不到的,如铝的“反光性、不透光性、铝粉呈银白色、吸音性能好、耐辐射性”等物理性质,教师作了适当的“补充”;(3)学生通过预习还道不明的:钠、镁、铝的物理性质递变原因是什么?铝热反应实验中镁带、氯酸钾的作用是什么?利用了铝的什么性质?教师进行“点拨”;(4)对于学生预习时产生的独特体验和感悟,如铝在冷浓硫酸、浓硝酸中发生钝化的原因是什么?如何用实验证明铝在冷浓硫酸、浓硝酸中确已发生钝化?如何用实验说明铝在常温下易与空气反应?如何用实验证明铝箔表面确实存在氧化铝薄膜?……教师为他们创造了交流的时空和机会,并设计实验予以验证;(5)对于学生预习中产生困惑的内容,如铝与碱反应的实质是什么?氧化剂是什么?还原剂是什么?如何表示反应的电子转移?教师将它视为课堂探索的主线,对于学生课堂中随机进发的灵感,作出合理的引导。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课堂秩序,调节学习气氛,让课堂更加顺利地进行。

教学时,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学生通过预习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另―方面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会产生各种深层次的体验与感悟,而这些“未解决的问题”和“深层次的体验与感悟”都在无形之中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可贵的动生成资源。教学时,教师要敏锐地捕捉和把握这些有效的生成资源,捕捉学生的灵感火花,使学生的潜能得以绽放,让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创造奇迹的场所,从而让学生的预习和教师的教学和谐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