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医学影像技术的专业分析集锦9篇

时间:2023-09-26 18:01:03

医学影像技术的专业分析

医学影像技术的专业分析范文1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理学士;人才培养模式;“校院企”合作

1 专业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现代医学影像技术与传统的影像技术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就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然而长期以来高校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上,存在教学内容陈旧、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差,不清楚影像技术岗位需求和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等诸多问题。而医学影像从业人员普遍学历层次低、系统理论知识缺乏、专业设备的操作单一、缺乏创新精神。目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内容陈旧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各种高新设备的研制、开发、引进和应用,各项业务技术的开展,相关学科的渗透与交叉,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不断开拓医学影像科学的新领域。而早些年出版的书刊对这些知识介绍的不够全面,许多高校开设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都处在建设发展阶段,学生接受最新知识的机遇和方式者非常有限。而在迅速更新的知识面前,由于受到知识深度和广度的局限,致使医学影像技术人员对专业发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科管理等方面均立足于陈旧的观念,不能适应专业的快速发展,大部分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还停滞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跟不上时代步伐,这也是目前医学影像技术从业队伍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2)教学方法单调

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教材结合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单纯将书本上的内容“ 灌注” 给学生,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及学习热情;实践能力与 理论知识不能有机结合,使学生不能充分理解和应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缺乏,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3)专业知识单一

影像技术是一门交叉学科,是电子、机械、数字技术、光学工程等专业综合发展的结果,各专业技术的飞速发展致使从业人员跟不上发展的步伐。加上分学科、分专业学习不合理的工作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很多单位根据医学影像设备而非学科系统来进行专业划分,从而使很多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单一,成为只懂某一种检查设备知识的技工人员。这样既割裂了专业知识的立体联系,又束缚了个体思维,必然会扭曲整个学科的知识结构。

(4)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目前我国影像学从业队伍学历结构不尽理想,尤其是在县、市及其以下级别医疗单位,招工、顶职上岗者不乏其人,而技师中则更多见。中专、高职学历者所占比例过大,本科以上层次学历者为数不多。大部分从事人员缺乏钻研精神,只管操作,只管维修,脱离思考,就事论事。没有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高层次的专业培训,想要较好掌握、运用医学影像新技术并使之创新和发展,并非易事。为此,加强医学影像技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2 培养目标的确定

目前,四年制医学影像学本科专业只在不多的高校刚刚开办,由于在对医学影像学理学学士培养认识上的差异, 致使出现许多学校培养目标及方向不明、 培养模式混乱,大多数学校都是借鉴甚至沿用原来五年制医学影像学本科(医学士)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一时也很难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导致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毕业生“医师、技师”就业尴尬的现象。

2012年9月国家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教高[2012]9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原医学影像学专业(四年制)更改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四年制),专业类别也于原来的“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部分)”改为“医学技术类”,授予理学学士学位。[2]这就更加确定了其专业方向,即毕业生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学影像技术领域从事医学影像设备研究、管理、流通、客户服务等,以及能在医学院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我校于2010年开始招收医学影像学本科(理学士)专业学生,2013年9月将招收第一届医学影像技术(更名后)本科专业的学生,几年来的办学实践在不断的促进我们思考,建立符合当前社会需要和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们亟待探讨的课题。

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目前医学影像本科专业的现状,结合我校的办学情况,创新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教育教学方案改革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向医院、企业等用人单位发放问卷调查表,收集用人单位对近5年招聘的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生的质量评价及实际工作中对医学影像技术人员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对结果进行研究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结合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专业(理学士)的服务面与职业岗位能力,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借鉴“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育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改革方案。

(2)完善教学计划,整合教学内容

培养目标确定以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就应围绕培养目标来确定。这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培养涉及到医学知识、操作技能、职业态度等多学科、多门类的知识,理、工、医相交叉,因此完善的课程设置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

根据医学影像学科发展的方向,紧密结合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结合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完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突出医学物理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模块相关教学内容的设置。随着现代微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人工智能和自动控制技术的蓬勃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三化”已成为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方向。CT,MR,DSA,CR,DR,PACS等技术的应用需要集医学、医学物理学、现代信息技术、成像技术等知识与技术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

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应该更侧重于理学和工科的内容,如:先让学生掌握信号分析的基础理论知识,为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打下基础。在硬件方面,完成各种电子技术知识的学习之后,着重让学生掌握医学成像设备的特点与成像原理;软件方面,完成计算机应用和基本语言程序设计的学习后,结合医学图像处理技术重点培养医学图像分析的技能。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较为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达到在具有较宽知识面的同时具备一定专业深度的水平。

(3)建立“校院企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之前国家没有明确四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的培养目标,很多高校都沿用原有五年制医学影像学(医学士)的培养思路,因此,除了学校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外,就是在医院进行实习与见习。显然,这种模式无法满足医学影像技术(理学士)专业的培养目标的要求,若能充分利用高等医学院校的资源与医院、企业构建三位一体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创造良好的就业前景,实现“零距离”就业,稳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扩大学校的影响力,而且大大地节约了学校对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优化社会资源;另一方面,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可以及时了解当代医学影像的发展趋势及社会对医学影像技术毕业生的需求和要求,实现“按需”培养,提高就业率;同时,校院企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工程师“请进来”,把教师“送出去”,可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及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高校办学能力。此外,校院企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中产学研结合可让高校的科研成果直接应用到企业实际生产中,从而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和谐地发展。

(4)编写活页教材

随着高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科学发展的步伐正在加快,医学影像学设备也随之日新月异,新的治疗手段不断涌现。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培养上要与时俱进,而选用合适的教材开展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受教材需从编写、出版到定购这个时间周期的限制,很难满足要求。因此,高校可与医院、企业一起编写活页教材,与定购的材配套使用,不断更新、完善、充实教学内容,让学生能真正学以致用。

结束语:

为适应现代医学发展对医学影像的新要求,高校在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应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培养模式,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拓宽办学思路,积极推动“校院企”三方参与的合作教育模式,提高办学能力,扩大影响力,优化社会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医学影像技术的专业分析范文2

Key word: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medical diagnostic image;relationship

引言

医学影像是涵盖X 线片、超声、CT、核磁共振、介入等多个不同门类的一门新兴医学技术,自1895年伦琴发现X 线片以来,医学影像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在此之前,医生除解剖外,只能依靠触诊了解患者体内情况,但解剖与触诊均具有一定风险。因影像成像原理及采用的检查方法存在明显区别,检查范围也各不相同,且还突出了检查技术。因此,影像技术对于影像诊断具有较强的依赖性,逐渐从根据某一形态变化而诊断向功能、形态、代谢等改变的综合诊断体系方向演变。

一、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专业互补性

医学影像诊断离不开医学影像技术的支持,二者之间存在十分紧密的关心。医学影像技术水平的提升及工作层面的拓展需要影像诊断的科学指导,而医学影像诊断水平的提升同样需要高水平的医学影像技术作为保障。只有通过医学影像诊断及时将结果反馈出来,才能逐步提升医学影像技术水平。由于不同的医学影像技术的成像原理是存在差别的,并且不同的影像学技术的专业性较高,例如超声检查、CT、MRI 等方法各有特点,在临床应用过程中,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与研究,能够发现不同的技术各有优势,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对于疾病的诊断,并非通过医学影像技术就能够得出最准确的结论,有时仅通过一种影像学技术就能进行诊断,而采用其他的检查方式则难以检出异常。即使不同的影像学技术都能对一些疾病进行检查,但应当出于对患者经济角度的考虑,选择最为经济且适合的检查方法。

医学影像技术和医学影像诊断在本质上是紧密联系的,并且二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在相互促进的过程中促进各自的发展。随着当前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成熟与发展,医学影像诊断和医学影像及时之间的界限逐渐变得模糊。在整个医疗环境中,随着新业务、新技术、新材料以及性科学的出现及快速发展,使得医学影像诊断与医学影像技术之间实现了有效的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患者的治疗周期,大大提升了医疗水平。

二、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专业独立性

在当前医学影像技术临床应用中,对于专业医师的要求较高,主要包括:第一,要求了解与掌握CT、核磁共振、超声医学及常规放射学等方面的专业操作技能与相关理论知识;第二,了解并掌握有关电子学、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第三,在疾病诊断过程中,对各类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应用情况及主要作用有一定的了解;第四,了解医学影像等不同专业分支的发展趋势及主要的技术。

在当前医学影像诊断应用方面,对于专业医师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熟练掌握现代医学影像学、基础医学及临床医学等方面的专业性知识;第二,在对临床疾病患者的诊断过程中,对多种影像诊断技术熟练应用;第三,能够深入了解并熟悉与医学影像方面相关的临床技术及知识;第四,了解医学影像等不同专业分支的发展趋势及主要的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主要是为临床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并且能帮助专业医师获得准确可靠的影像学信息与知识,从而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极为关键的依据。医学影像诊断工作则主要是为了对医学影像技术中提供的各方面信息作出观察与分析,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归纳与总结,从而得出最为客观、公正的影像学诊断结论。

医学影像技术的专业分析范文3

P键词:医学;影像技术;现状和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7-0062-02

一、医学影像技术学科的现状

1.医学影像学科教育的现状。近年来,随着市场对影像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校也根据市场需求对人才培养的目标、教材内容、课程设计等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和创新。虽然这个新学科在一出现就受到了很多人的重视,但是由于发展的时间比较短,所以仍然存在这很多问题。首先,不同层次教育之间的衔接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专科与本科教育,或者是本科与研究生教育存在脱节现象;其次,不同学校影像技术专业使用的教材不统一,而且很多学校的培养方向并不明确,这就导致很多影像技术专业的人才不能够很快适应医院的工作。

2.医学影像技术人员在医院的工作现状。目前,影像技术人员在医疗机构中的职称为技师,如果是在大学附属医院中还可能成为讲师以及教授。在普通医院中影像技术人员主要在放射科工作,现阶段大型综合医院或者专科医院中的影像技术人员几乎都是本科学历,很少有硕士毕业生,极少医院的放射科有博士学历的影像技术人员,而在地方医院中放射科的影像技术人员则大多都是专科学历。

在医院放射科,医生和技术人员在数量上几乎没有差别,在大型综合医院或者是具有完整PACS网络的专科医院中,放射科的医生往往是进行后台工作,而影像技术人员则担当前台工作的重任。这些技术人员不仅需要需要接诊病人,进行患者疾病图像的采集,还需要在进行检查后的患者的问题进行回应。所以,这就要求影像技术人员不仅要掌握有关图像采集以及处理的相关技术,还需要熟知医学知识,这样才能够在为病人检查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医学判断和操作,从而采取正确的检查方法帮助患者得出最准确的检查结果。另外,影像即使大呼人员还需要能够熟练掌握昂贵的影像设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进行完美的融合。目前,大多数地方医院的影像设备都达到了先进水平,但是影像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却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导致这些设备不能够在临床检测工作中发挥作用。所以各级医院还需要不断加强对影像技术人员的培训。

3.医学影像技术的组织现状。我国有关医学影像技术的组织就是中华影像技术学会,这个学会隶属于中华医学会下,与中华放射学会、中华超声学会以及中华核医学学会一并组成了医学与核影像学科下的四大学会。在这个学会中共分为包括CT技术学组、MR技术学组以及PACS技术学组在内的7个专业学组以及3个筹备专业学组和3个学部。这些组织还经常举办各种有关影像技术的交流会。首先,全国每年都会举办“中华影像技术学术大会”这样的国际影像技术交流会,参会人员都是来自于世界各国的医学影像专业技术人员。其次,相关机构还会定期举办有关影像技术的学组会议,让全国的医学影像技术人员进行充分的技术以及临床经验交流。最后,每个省市中都有相关的影像技术学会,而且很多地级市中也成立了相关的学会,而且在全国范围内还开设了有关影像技术的网络职后继续教育平台,帮助已经参加工作的影像技术人员进行深入学习。

二、医学影像技术学科的发展趋势

1.医学影像学科发展的整体趋势。(1)医学影像学发展的整体走向。首先,在现阶段的医学影像技术发展过程中,诊断过程与介入治疗过程是呈分离状态的,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建立两者相结合的现代影像学科;其次,现阶段的影像技术主要研究的是大体形态学的内容,主要用于图像的收集以及判断,在未来影像技术会向着分子、功能代谢以及基因成像等方向进行过渡;最后,现在影像技术用的都是胶片采集技术,随着数字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未来影像技术必然会使用数字或者电子技术进行图像的收集以及传输。(2)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的具体走向。医学影像技术在我国医疗系统中的发展时间比较短,所以在技术方面还不够成熟,但是随着医疗技术以及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首先,医学影像技术呈现出来的信息必然会更加具有敏感性、直观性以及特异性;其次,现在对影像的分析都是定性分析,在未来必然会向着定量的方向发展,不再仅仅给出疾病的诊断结果,而是向着提供手术路径的方向发展;再次,影像信息的采集与显示都还是二维图像,随着数字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向着三维全数字化发展;最后,目前,放射科在使用影像技术进行疾病诊断的过程中使用的都还是单一技术,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会逐渐引进新的影像技术,向着综合方向发展。

2.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趋势。首先,对物质波和人体组织之间的互动规律进行研究,并根据这些规律建立相关的模型,通过找到模型变化的最佳参数,改善能够从影像中提取有效信息的速度、质量以及数量,从而不断减少在医学检测中的误差以及失误现象;其次,不断将用设备探测到的信号进行放大,建立相关的模型并将其数字化,用编码的形式对信号进行记录,以防出现信息失真的现象,在进行实验研究的同时还需要不断提升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效率和真实度,通过这两个渠道的并行发展,最终实现影像技术的便捷化发展;再次,设计新的成像以及放疗系统,并对这些系统中的性能指标进行测量,并从测量结果中归纳出更好的质量控制以及测量的方法;最后,在临床应用中,一是在疾病诊断应用过程中,要在保证解剖精确度的基础上,不断利用影像技术对人体的生理以及心理信息进行采集和分析,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辅助,不断开发新的检测以及诊断技术。二是在治疗方面,在进行外科手术计划制定的过程中要利用影像技术,不断增加介入治疗以及放疗中的影像技术监督水平。

3.我国医学影像技术人员的发展趋势。首先,我国在未来对医学影像技术人员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国际影像技术人员的成长过程,在国外这个学科的人员最低经验的为操作员,然后是技术人员,再到技师级别,最后是专家。而我国医学影像技术人员在未来发展过程中也可以对这种模式进行借鉴,重点培养高级技师,这样就能够在整体上提升我国影像技术的专业水平。其次,由于影像技术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并不突出,所以随着影像技术学的不断发展,我国在通过高校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的同时,还需要为已在职的技师人员创造再教育的机会,使得他们能够成为我国影像技术发展的中坚力量。另外,还应该鼓励相关学术组织的建立和活动的开展,这样才能够人才之间才能够通过互相交流而不断进步。最后,针对影像技术人才在未来的培养不仅仅要重视在知识以及能力上的积累和提升,还需要重视技术人员在医学影像管理上的作用。应该将管理内容放入教育以及培训课程中,让影像技术人才在具有专业素养的同时也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这样在不久的将来,在我国的医学管理体系中就会出现一批由影像高级技术人员所组成的管理团队,不仅可以完美地处理在临床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还能够对医疗体系中的管理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

⒖嘉南祝

[1]王星岩.浅谈医学影像技术的现在与未来[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24).

[2]徐F宇,常启后,曾屹.医学影像技术起源与发展的探讨[J].中国医学装备,2013,(09).

[3]雷元义,冯霞.医学影像技术与设备的过去,现在与未来[J].医疗设备信息,2014,(08).

[4]赵宇.医学影像青年专业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的实践与探索教育[J].教学论坛,2015,(08).

[5]赵宇.医学影像专业就业现状分析与前景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02).

医学影像技术的专业分析范文4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小动物影像技术》 课程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的每一门课程都应该服务学生的职业发展,《小动物影像技术》课程也不例外,近五年来该门课程的教学团队一直在进行教学改革探索,目的是更好地培养技术技能型高职人才。近五年来,本课程的教学团队主要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课程保障、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方面开展了课程教学改革,形成了本门课程的特色,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

一、明确定位本门课程的课程目标是教学改革的前提

只有明确定位了本门课程的课程目标,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改革。

(一)课程定位

《小动物影像技术》课程在课程定位之前,通过座谈、走访、问卷等形式,对用人单位、实习生、行业专家和毕业就业的学生进行了《小动物影像技术》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通过调研,结合宠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了《小动物影像技术》这门课程在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小动物影像技术》是针对本专业所面向的城市宠物医院影像工作岗位所需的技能而设置的课程,肩负着宠物医师和医师助理必备的影像检查能力的培养责任,因此,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核心作用。

(二)课程性质

《小动物影像技术》是我院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专业中的一门必修的职业核心课程,开设在第4学期,45学时,3个学分。本课程的学习以宠物解剖、生理、病理为基础,对后续宠物外产科、内科等课程的学习起到重要的铺垫作用。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影像技术中X线机与B超机的操作、维护、疾病检查与影像结果分析、诊断等职业能力。

(三)课程的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会操作-懂诊断-能分析”的能力。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具体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中,其中,“会操作”即会操作X线机与B超机,旨在培养宠物医师助理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能力;“懂诊断”与“能分析”旨在培宠物医师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本课程的开展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在注重专业操作技能培养的同时,注重心智技能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四)课程与职业资格对接的改革

本门课程教学目标与职业资格对接,使学生符合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宠物医师职业工种和执业兽医师资格证书中有关影像技术知识与技能的要求。

二、教学内容改革

在定位好课程目标之后,对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实践。

(一)教学改革思路

本课程以教育部2006年的16号文件精神为依据,以宠物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为起点,结合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人才的特点,将宠物医院影像诊断工作岗位能力标准与本门课程标准相融合,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选取学习性工作“项目”,采用教学做一体化与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小动物影像技术职业技术技能的训练。

(二)教学具体内容改革

按照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结合宠物医院影像工作岗位工作任务的实际需求,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和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确定了本门课程的7个学习“项目”,每个项目下设具体工作任务,一共设置了25个工作任务。确保课程内容实用和够用,所选取的教学内容源自岗位需求,易于工学结合的开展。

(三)行校合作共同开发特色项目教材

项目教学内容选取之后,由行业企业专家与校内教师共同组成课程团队合作开发《小动物影像技术》教材,所开发的教材将影像检查实际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融入其中,实用性强。目前,本特色项目教材已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

(四)教学内容紧跟现代技术发展

随着中国宠物医疗行业的发展,影像设备不断更新,已由普通X线摄影设备发展到今天的数字X线摄影。根据这种现状,我校从美国购进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动物DR摄影设备,该设备和技术的引入,为学生工学结合的开展和为学生学到宠物医疗行业最先进的影像技术提供了保障。同时使本课程的教学紧跟现代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使本课程教授的知识能够与时俱进。

三、课程保障体系改革

确定了教学内容,学院为本课程的实施从三个方面提供了保障,进行了改革。

(一)构建双师结构教学团队

经过多年努力,本课程已经形成了专兼结合、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教学团队的7人均为执业兽医师,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100%。

校内专任教师是我院泰爱牧宠物医院的主治医师,具有丰富的教学和临床实践经验。兼职教师来自行业企业一线,都是影像技术方面的专家能手,具有很强的岗位技能和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

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的构建,为本门课程工学结合高成效开展提供了保障。

(二)课程网络资源库开发

2010年《小动物影像技术》课程成了院级精品课程,2012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建立了《小动物影像技术》网络课程资源库,通过本平台将本课程的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经典案例、学生实训作品等全部课程内容同步到网上,每个班的学生可直接登录网站,完成课程内容的学习,方便工学结合与自主学习。

(三)建立校内实训基地

为保证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实施,学校投入了70余万元建立了X线实训室和B超实训室,实训室拥有普通移动式X线机、先进的数字X线机和B超机。这些仪器设备为企业常用型号,学生通过在学校的实训,能满足走上工作岗位后的技术应用需要。

(四)建立教学实训基地泰爱牧宠物医院

除了建有实训室外,还建有校内教学实训基地泰爱牧宠物医院,保证宠物医学专业学生实训和生产的需要。

四、学情分析改革

(一)课程学情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分析,即学情分析,事关教学改革实施的成效,必须了解学本门课程学生的具体情况,以便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

通过调查问卷、期中教学质量座谈等形式对本门课程学情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了解到,宠物养护与疫病防治专业大二的学生,这一阶段他们网络查询能力较强,但归纳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待增强。在知识能力方面,已经掌握了宠物医学的基础知识,其中包括宠物解剖、生理、病理等课程,这些都为本课程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在学习态度方面,学生比较喜欢生动有趣的内容,不喜欢枯燥乏味、死记硬背的内容,喜欢老师通过丰富的案例教学,对未来的工作岗位充满着向往。

(二)教学对策

根据学习本门课程学生的具体学情,运用案例教学方法、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做中学、学中做;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方法改革

根据本门课程学情,再结合本门课程实践性很强的特点,教学方法主要有案例教学、现场教学,教学手段主要有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课程资源库和影像技术交流群。

现场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它依托于我院的泰爱牧宠物医院进行,泰爱牧宠物医院是一家大型的功能完备的宠物医院,通过了江苏省宠物诊疗行业规范化建设验收。在教学时,将学生分配到工学结合影像检查岗位的各个环节,通过真实的岗位环境,让学生获取影像技术知识和技能,并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六、教学设计改革

(一)教学内容单元设计

本课程在现场教学时,将每个项目分解成几个任务。比如,项目5X线摄影摆位技术,分为两个任务,任务2为小动物常用摄影摆位技术,又分为四个子任务,这些子任务对应的是工作岗位能力的要求。

(二)教学效果评价措施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师的教,建立了评价措施,主要从教学督导、学生、后续课程教师和行业企业四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的具体内容如下。

(三)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针对学生的学,本课程在按照课程标准进行考核的同时,以能力评价为核心,着重“过程考核”,将考核分细化到每一个学习项目的每一个任务,将考核点渗入到每一个任务完成过程中的每一个实施细节中,注重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考核。并且引入岗位考核机制,针对宠物医院宠物医师助理工作岗位,重点进行操作能力考核,针对宠物医院宠物医师工作岗位,重点进行读片能力考核,通过考核,使学生成为未来的准职业人。

七、课程特色

本课程通过近五年的教学改革,具有三大特色,一是具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二是引入岗位考核机制,三是学生“学即能用”。

八、本课程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

本课程在2010年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在2012年全国农业职业院校禾苗杯青年教师课程设计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在2012年度全院教学质量优秀奖评比中主讲教师获得教学质量优秀奖;在2013年江苏省农业职业院校课程说课比赛中获得特等奖;2012年本课程开发的特色项目教材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2013年本课程开发了网络课程资源库。

参考文献:

[1]张艳丽.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讨[J].陕西教育,2009,7:128-129.

医学影像技术的专业分析范文5

20世纪60年代,美国一些著名大学先后开启了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建设,相继启动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美国的生物医学工程教育特点是在技术产业化需求驱动建立起来的具有其自身特性,且反映了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前沿特征。各个学校的本科教育课程虽然具有自己的特色,但在课程设置上大致可以分为科学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关注领域课程、设计课程、人文与社会科学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及其他选修课程等六类。不同学校本科课程的主要差异体现在专业选修课程及其他选修课程的设置上,各个学校根据自身的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水平特点开设一些相应的选修课程,并培养学生在相应方向上的研究探索实践能力。这是美国生物医学工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点。

我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主要发源于著名工科院校的信息技术类专业和力学专业,进而逐渐形成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育,后来,一些医学院校在医学物理和医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相继开展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教育,于是在我国基本上形成了这样两种类型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上述两类院校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建设发展模式各具侧重,遵循了共同的学科基础,在培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的应用层面上有显著特点。相对来说,工科院校的生物医学工程培养模式注重工程技术的开发和功能拓展,医科院校则注重医学与工程结合、工程技术在医学中的综合应用。

1.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思路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种交叉学科,交叉的学科基础及其融合的紧密程度决定了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水平,交叉的学科发展推动着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并且使得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研究领域变得十分广泛,而且处在不断发展之中。

1.1 学科发展轨迹

在中国,基于电子信息工程发展而来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主要包括生物医学仪器、生物医学信号检测与处理、生物医学信息计算分析、生物医学成像及图像处理分析、生物医学系统建模与仿真、临床治疗与康复的工程优化方法、手术规划图像仿真以及图像导引手术及放疗优化等;有基于力学发展而来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主要包括生物流体力学、生物固体力学、运动生物力学、计算生物力学和微观尺度的细胞生物力学等;基于化学材料工程发展而来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主要包括生物材料学、组织工程与人工器官、物理因子的生物化学效应等。

1.2 学科发展特点

作为交叉学科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其发展的关键在于交叉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构建一种良好的交叉结构,对推动交叉学科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对于生物医学工程这样的交叉学科的描述有一个形象的说法:交叉学科如同在不同学科之间建立起连接桥梁,如果在河两岸没有坚实的基础,桥是无法建立好的,对于生物医学工程这样一座建立在两个不同学科之间的桥来说,它的发展要求具有坚实的交叉学科基础和交叉学科紧密融合深度。那么在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构建良好的交叉结构,需要选取具有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撑的主干学科进行交叉,凝练学科方向,不能大而全,过于宽泛。

目前,医学仪器和医学成像技术具有良好的应用和发展前景,应该成为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重点发展方向。医学仪器和医学成像设备能有力推动医疗产业的发展。医疗仪器和医学成像设备是现代医疗器械产业中的主流产品,在产业发展中起着主导和引领作用。其发展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综合经济技术实力与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产业化驱动也是学科发展的一种动力,也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基于医疗卫生健康事业的需求和生命科学发展的大趋势,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应大力促进医学仪器和医学成像方法的学科建设,从而提升整个学科的发展水平。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建设离不开一流的学术研究和学术成果的应用。一流的学术研究不但能提升学科的发展水平,而且能开拓学科纵深发展,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而增强学科服务社会发展的能力。学术研究的前瞻性和创新性将确保学科建设的发展动力和趋势以及学科发展的活力。

交叉学科往往具有不同程度的可替代性。可替代性程度越高,交叉学科存在的必要性就越小。如何减小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可替代性的程度是需要深入思考的,是需要提升学科的特异性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的学术研究主要包括应用理论研究和理论应用研究,应用理论研究主要涉及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所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开展新理论、新方法的研究。理论应用研究主要涉及生物医学工程领域所需要解决的科学和技术问题,借助理工科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应用理论研究是理论驱动型的学术研究,理论应用研究是应用驱动型的学术研究。理论驱动型和应用驱动型是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学术研究的两种主要模式。理工科大学具有良好的理论创新基础和强大的交叉的学科背景,开展理论驱动型研究具有自身优势。医学院校具有丰富的医学资源,面临着大量需要应用理工知识解决的医学问题,开展应用驱动型研究,将很好地实现与医学的应用融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有力推进医学的进步与发展。各自的学术优势将有利于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特色发展,从而增强其不可替代的程度,实现学科可持续创新发展。

1.3 学科体系

作为一级学科的生物医学工程,包含学科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且该体系离不开所交叉的学科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的支撑,此外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既要有学科自身的特色,又要具有可持续发展和一定程度上的不可替代性,这样学科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要面向医疗卫生、生物科学所涉及的重大、重要技术理论问题及基础应用开展学术研究。实现良好的学术研究定位,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技术体系。

2.大数据时代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

守正创新是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的必由之路,人类已进入大数据时代,所谓大数据(bigdata),或称海量数据,是指由于数据容量太庞大和数据来源过于复杂,无法在一定时间内用常规工具软件对其内容进行获取、管理、存储、检索、共享、传输、挖掘和分析处理的数据集。大数据具有“4V”特征:①数据容量(volume)大;②数据种类(variety)多,常常具有不同的数据类型和数据来源;③动态变化快,如各种动态数据,非平稳数据,时效性要求高;④科学价值(value)大,尽管目前利用率低,却常常蕴藏着新知识和重要特征价值或具有重要预测价值。大数据是需要新的分析处理模式才能挖掘分析出其蕴藏的重要特征信息[6。

人体生老病死的生命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涌现的生物医学大数据发生源,这种源源不断的生物医学大数据的检测、处理与分析,将给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模式识别、人工智能、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的发展将带动大数据处理技术的进步。生物医学大数据广泛涉及人类医疗卫生健康相关的各个领域:临床医疗、基础医学、公共卫生、医药研发、临床工程、心里、行为与情绪、人类遗传学与组学、基因和蛋白质组学、远程医疗、健康网络信息等,可谓包罗万象,纷繁复杂。生物医学大数据中蕴藏了种种有科学价值的信息,研究有效的大数据挖掘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对生物医学大数据进行关联和融合计算分析,充分挖掘生物医学大数据中的信息关联和特征关联和数据空间映射关联,既能为疾病的预防、发生发展、诊断和治疗康复提供系统化的全新的认识,有利于深入疾病机理研究分析,开展个性化诊疗。还可以通过整合系统生物学与临床数据,更准确地预测个体患病风险和预后,有针对性地实施预防和治疗。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所面临的生物医学大数据主要包括多模态医学影像数据、多种类医学信号数据以及基因和蛋白质组学的生物信息数据。生物医学大数据在生物医学工程学科领域内有着广泛深远的应用前景,从三个方面应用将推动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

(1)开展多模态影像大数据计算分析。医学影像学科的发展从早期看得到,到看得清,目前的看得准,未来的趋势是看得早。只有看得准和看得早才有利于临床早期干预,提高治疗预期。医学影像大数据计算分析在影像诊断、手术计划、图像导引、远程医疗和病程跟踪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建立新的医学影像大数据计算分析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挖掘多模态影像数据的特征数据和特征关联,将会提供强有力的影像诊断分析手段,极大地推动影像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科学价值。

(2)开展多种类医学信号大数据计算分析。医学信号大多直接产生于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信号,能在不同层面上表达生理和病理相关机制特征。融合多种医学信号的大数据计算分析,能对生理病理过程进行更好更全面的阐释,不仅能深入了解生理病理的状态特征和过程特征,而且能实现个体健康监测和管理。可以很好地开展回顾性研究和前瞻性研究,推进系统化的医学应用研究。实现强大的多种医学信号数据的特征挖掘及特征关联计算分析。大数据挖掘能够增加准确度和发现弱关联的能力,能更好地认识生理病理现象和本质。

(3)开展基因和蛋白质组学的生物信息大数据计算分析。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系统生物学和比较基因组学的不断发展涌现了海量的需要计算分析的生物信息数据,已进入计算系统生物学的时代。开展生物信息大数据计算分析,可以拓展组学研究及不同组学间的关联研究。从环境交互、个体生活方式、心里行为等暴露组学,至细胞分子水平上的基因组学、表观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基因蛋白质调控网络,再到人类健康和疾病状态的表型组学等不同层面不同方向上实现大规模的关联计算分析,可以全面阐述生命过程机制,挖掘生命过程特征及关联特征。

3.结论

医学影像技术的专业分析范文6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对医学影像设备的增添与更新已经成为我省各家医院加速发展的必然趋势。随后就是对影像专业人员的需求增加。但到底该专业人员的现状如何?能否满足社会需求?未来3~5年的需求如何?还是一个未知数,全国也未见相关数据报道[1]。为此,我们在海南省卫生厅的直接支持与帮助下,对海南省医学影像界的人员现状及其未来几年的需求情况作了一个全面的调研,为高校今后如何办好该专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

1 调研内容与方法

通过省卫生厅发文到省、市、县、区各级医院,对海南省三个级别医院的医学影像专业(包括放射影像、超声影像和核医学影像)的医师和技师系列的现有人员和未来3~5年人才需求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人员的数量、性别、年龄、学历、职称和专业知识结构等。同时,也对影像设备的现状和未来需求进行了调研。问卷回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

总共回收270家医院的有效问卷,其中三级医院6家,二级医院64家,一级医院200家,囊括海南省约66%的一级医院及全部的二级和三级医院。

2.1 海南省医学影像专业技术人员现有状况及未来3~5年需求状况

现有状况:医学影像专业技术人员共1 320名,其士3名(0.2%)、硕士23名(1.7%)、本科387名(29.3%)、大专及以下907名(68.7%);放射科医师533名(40.4%)、放射技师246名(18.6%)、超声医师522名(39.5%)、核医学医师19名(1.4%)。未来3~5年需求状况:共需求医学影像专业技术人员1 253名,其士16名(1.3%)、硕士82名(6.6%)、本科693名(56.0%),大专及以下444名(36.00%);放射科医师489名(39.5%),放射技师243名(19.6%),超声医师486名(39.3%),核医学医师17名(1.3%)。见表1。

2.2 海南省医学影像专业现有设备状况及未来3~5年需求状况

未来3~5年ct、mri增长速度较快,见表2。表1 海南省医学影像专业技术人员现有状况及未来3~5年需求状况表2 海南省医学影像专业设备现有状况及未来3~5年需求状况(台)

3 讨论

医学影像学科是一个设备依赖性很强的学科,近年来海南各家医院影像设备增加迅速,人员队伍的数量和质量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没有一批高素质的队伍,设备根本无法充分利用。

3.1 海南省医学影像专业技术人员现状分析

(1)整体学历结构低,高学历人员极其匮乏。全省 1 320名专业人员中,博士3人,硕士23人,全部集中在三级医院,硕、博比仅为1.9%。笔者从我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百度网上均没有查到其他省份类似的数据。宁夏、青海、江西等地区医院的博士数都会超过3名。多数综合性大学附属医院35岁以下的医师几乎博士化了。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我省医学院校没有自我培养硕士、博士的能力,加之我省近几年经济形势和医生待遇的原因,造成人才引进困难。这使得各级医院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素质与其他省份相比,差距在不断加大。随着高端设备越来越多,这种不适应的状况会越来越突出。

(2)大专学历仍然是我省影像界的主力军。我省目前本科学历的影像专业人员只有387人,如果按全省影像医师总人数1 074人计算,本科占36%;其中三级医院、二级医院、一级医院,本科人员比例分别为76.4%(155/203),38.9%(197/506)、9.6%(35/365),而全省专科及专科以下人员(包技师)达 68.7%。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我省三级医院的医师队伍还没有本科化,二级和一级医院医师队伍的主体还是大专以下人员。这样的人才队伍状况,是很难满足高质量影像医疗服务和高精尖设备引进的。

(3)放射诊断和超声诊断医师占据80%。从专业知识结构看,放射诊断医师占40%、放射技师占18.6%,仍然是人员的主体;超声医师39.5%,与放射诊断医师平分秋色;而核医学医师为数甚少。

3.2 海南省医学影像专业未来3~5年技术人员需求分析

(1)人员总数需求量大。未来3~5年内共需求影像专业人才1 235人(见表2),占目前人数的93.6%,几乎翻一番。这种人员需求量,将是很难满足的,占目前我校影像专业在校生人数,也就是未来3~5年毕业的人数224人的5.5倍之多。

(2)高学历人员需求量大。其士需求16人,是现在的5.3倍,主要集中于三级医院;硕士需要82人,是现在的3.6倍,主要集中于三级和二级医院。这种学历层次的需求与湖北省类似[2],硕士和博士的需求远大于供给,每年愿意从省外来工作的硕士寥寥无几,博士基本要靠很优厚的政策,才能引进。本科需要693人,是现在的1.8倍,主要分布于二级和一级医院,三级医院需求量已接近饱和。而专科及专科以下需求444人,是目前总数的0.5倍,主要集中于一级医院,就连二级医院的技师,都有本科的大量需求。

(3)专业知识结构比例变化不大。从事放射诊断医师和超声医生均各占40% 。三级医院希望诊断医师与技师分开,60%以上二级医院需要医师兼技师共用,80%以上一级医院希望医师兼技师共用。这对我们本、专科层次的办学定位很有启发。

(4)高端设备人才需求量增长迅猛。未来3~5年内影像专业设备需求增长情况:x线机增长0.74倍,ct增长 2.15倍,mri 增长6.75倍,超声增长0.48倍。这种需求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这对我们影像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有非常好的指导作用。

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海南医学院目前开办的医学影像本科专业是处于一种供不应求状态。2008年我们39名首届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就达95%以上,且三分之二流向了省外,形势明显好于北方部分省份[3]。虽然每年也有省外人员来我省就业,但估计每年该专业本科生的总供给量也就是在40左右。当然,医疗专业人员也可以从事本行业,但对于多数二级医院来讲,影像专业人员更受欢迎。因此,面对如此现状与需求,我们应该有一种使命感,从政府、高校、医院自身及行业学会都应做出短期、中期和长远的人才培养计划,并采取多途径、多层次加快人才培养速度。为此,建议如下:

(1)在职人员的培训:短期以开办培训班为主,辅以人员进修和高职学历教育。主要针对一级、二级医院的新从业人员。政府应给予一定的投入。(2)在职人员的学历教育:主要针对三级医院的年轻医生,尽可能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医院本身应积极鼓励在职人员的学历教育, 提高学历层次。(3)加大高校学历教育的规模,扩大海南医学院医学影像专业本、专科的人才产出数量和质量,政府最好给予一定的投入与支持。(4)尽快实现海南医学院影像专业的硕士点建设以及重点学科的建设,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速度。政府应给予一定的关注与支持。(5)政府想方设法,将目前我省几个卫校的放射中专学历教育提升为大专教育。(6) 行业学会应加大针对基层医院的学术活动与交流的力度与频次。(7)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管理部门要提高认识, 要把人才培养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加强在职人员的各级学历教育, 鼓励在职人员采用函授、自学、夜大、脱产和半脱产学习等形式进行学历教育, 提高学历层次。学历教育和进修培训是不能互相替代的,良好的学历背景,更能厚积博发。我们认为这是提高我省专业人员素质最有效和最根本的方法。(8)高校在培养专业人才时,一定要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办学层次,招生数量和课程设置[4],主要培养本科为主的放射诊断,放射技师、诊断兼技师并用、及超声科医师为主的新一代影像人才。

总之,社会的发展,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和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适应市场需求,确保高就业率[5],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同时自己也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致谢:该调研得到了海南省卫生厅及各市县卫生主管部门及其各级医院的帮助。在此,特表谢意!

【参考文献】

 

1 张德营,刘军,卜玉莲,等.安徽省部分医院影像设备及影像专业人员状况调查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8,33(1):3132.

2 殷国生.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2829.

3 牛志敏.浅谈新形势下医学影像专业毕业生理想就业的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7,6:14.

医学影像技术的专业分析范文7

这种想法本无可厚非,但实际上,有这样的一些专业,它们具有相近或相似的名字,却因为“一字之差”,而分属于不同的类别。不仅在学习内容上有着较大差距,将来的就业情况也是南辕北辙。此时,就需要细心地脱掉专业名称这个“马甲”,拨开层层迷雾,深入探寻这些专业的内涵。笔者,选择了六组名称相似的专业来进行介绍,看看名称“差之毫厘”的专业,究竟是密切联系,还是“谬以千里”。

广播电视编导VS广播电视工程VS广播电视新闻学

所属类别

广播电视编导――艺术类

广播电视工程――电气信息类

广播电视新闻学――新闻传播类

专业放大镜

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红遍天下,这背后,是栏目工作人员辛勤挥洒的汗水。一档电视节目,需要经过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多道工序才能“出炉”,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就是致力于此的。报考该专业的学生一般要参加专业艺术考试,如影视评论、编写故事、才艺展示、综合面试等项,但也有一些院校招生普通类的考生,在志愿填报期间报考即可。

对于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许多人并不陌生。我们脑中会浮现出这样的画面:重大突发事件的现场,肩扛摄像机的记者冲锋在一线,顶风冒雨,来往奔波,为人们发回最新的报道……该专业培养的是具有广播电视新闻学基本理论和宽广的文化科学知识,能在广播电视新闻宣传部门,从事编辑、采访、节目主持与管理等工作的新闻传播学高级专门人才。学生要学习的主要课程则包括广播电视概论、广播电视技术基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或广播编辑与节目制作、电视编辑与节目制作)、电视专题与电视栏目、电视摄像、广播电视史、广播电视法规与广电职业道德、播音主持艺术等。

相对于前面两个专业,除了新闻理论、新闻采访写作等“必修课程”外,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的课程中还带有更多的“技术”元素。它是一个以视音频技术为核心,并与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网络技术、视听艺术等学科融合的复合型专业。从该专业毕业的学生,将成为能在传媒领域中从事数字电视技术和网络视音频技术的研究、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并可从事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影视制作、动画制作等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

提到就业,厂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都是这些专业学生对口的“用武之地”。只是在同一个单位,从事的工作有所不同。比如在电视台里,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可以当播音主持、编导;广播电视新闻学的毕业生则更愿意肩扛摄像机,在新闻采访一线来往奔波;而电视节目的后期整理,动画制作等相应的技术工作则轮到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的学生大显身手了。当然,知识是相通的,除了新闻媒体,广告公司、大型企业的宣传部门等也是这类专业学生施展才华的地方。

医学信息学VS医学信息工程

所属类别

医学信息学――生物科学类

医学信息工程――电气信息类

专业放大镜

“在相声界我影视演得最好,导演界我编剧编得最巧,编剧界我相声说得最逗,这年头,就得玩个综合实力……”每当回忆起冯巩春晚的这句经典台词时候,总不由得哑然失笑。其实,当高校的专业也来个“强强联合”,那么必然实力大增,获得更多考生的青睐和关注。医学信息学和医学信息工程这两个专业就是这类综合性的专业。

医学信息学专业是应用系统分析工具这一新技术(算法)来研究医学的管理、过程控制、决策和对医学知识科学分析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与医学的交叉学科,该专业隶属于生物科学类;医学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以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为主的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的新兴综合性专业,隶属于电气信息类。

现在去医院就诊还需要花钱买病历吗?NO!如果您也这样想,就严重OUT了。因为现在流行的是电子病历。为什么呢?通过网络,医师可以在家中或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随时获得患者的病历,并提供就诊信息,这就极大方便了人们看病、治疗。其实,这只是医学信息学专业的其中一个应用,在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中,它已经渗透到医学领域的方方面面:电子病历、生物信号分析、医学图像处理、临床支持系统、医学决策系统、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卫生信息资源等。

当毕业的日子来临时,就业成了不容回避的话题,冯巩的那句小品台词又犹在耳前。是的,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复合型的人才注定是就业市场上的“常青树”。医学信息学专业的学生可以到医疗卫生机构信息中心、医学信息研究所、卫生统计信息中心、医学图书馆、医学杂志编辑部、医药卫生信息相关企业,从事卫生信息系统管理与维护、系统运行监控、数据库管理与维护、医药信息分析研究、医药信息咨询、信息服务等工作;当然,也可考取研究生进一步深造。

而医学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则可以到医疗卫生部门、医疗器械设计与生产部门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各类信息系统和计算机软件系统的应用、设计、开发、维护和评测等工作。中国科技方面不及很多国家,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术业过于专攻,学科交叉型人才十分缺失。而该专业属于医学与工程学的交叉,对建立逻辑思维与思辨能力都有很好的帮助。随着时展,医药系统信息化更是大趋势,目前的中小医院这点还不十分完善,系统很落后,改造系统正需要这样的人才。

医学影像工程VS医学影像学

所属类别

医学影像工程――电气信息类

医学影像学――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

专业放大镜

许多同学对医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将站在手术台上救死扶伤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因此,填报志愿时,带有“医学”关键词的专业成了他们的不二选择。然而,这种“以貌取人”的选专业方式难免导致错误,比如医学影像工程专业,虽然和医学影像学专业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是电气信息类家族的成员,毕业后授予的不是医学学士,而是工学学士。

医学影像工程专业是一个集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以及医学科学于一体的交叉学科,具有鲜明的医、工结合,以工为主的特点。该专业主要培养从事x线机、数字化x线机成像装置、磁共振成像装置、超声成像设备等医学影像设备的研制、开发、技术支持的复合型高级应用工程技术人才。在大学里,学习的主要课程包括了大学物理、电路分析、程序设计、医学图像处理、微机原理与应用、生理学、病理学等。

1895年,德国科学家伦琴发明了x射线,举世轰动。这一伟大发现也成为医学发展的里程碑。这使得对病人的诊断得以冲破皮肉“束缚”,内部器官一览无遗地展示在医生面前。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CT、超声波、核磁共振等各种医学影像技术也如雨后春笋般破茧而出,而操作这些仪器、为病人进行诊断的医生,就是医学影像学专业所致力于培养的人才。

在大学里,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学生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影像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受到常规放射学、CT、磁共振、超声学、DSA、核医学影像学等操作技能的星本训练,具有常见病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放射学操作基本能力。同时,作为一门极具实用性的专业,医学影像学自然少不了实践环节,实习的时间都为一年。一般来说,大家的实习地多为本校的附属医院,实习内容基本上就是了解拍片的流程、掌握拍片的技术、学会看片等等。去医院做过B超的人或许都见过拍片的影像,就是通过这张黑白的影像图来为患者诊断。需要指出的是,区别于一般专业的四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专业的修业年限为五年。毕业时,将被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在就业上,医学影像学专业的毕业生可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防疫机构、医学科研、血站等单位,从事临床影像技术、功能检查等技术工作,也可以到西门子、飞利浦等大型医疗设备公司从事技术研发或管理工作。总的来说,医学影像学工作时的对象是仪器的操作。

至于医学影像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医院从事设备的维护与管理、操作与使用,为大型仪器的引进和选型出谋划策;在厂家、研究所参与产品的开发设计和安装调试。我们知道,医疗器械工业是知识最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而医学影像工程又是医疗器械中科技含量最高,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应用最迅速也最广泛,资金投入最多的类别。因此,该专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海洋管理VS海事管理VS海关管理

所属类别

海洋管理――海洋科学类

海事管理――交通运输类

海关管理――公共管理类

专业放大镜

乍一看,“管理”是这三个专业共同的关键词,如果你认为它们都是管理学类专业,那就大错特错了。其实,这三个专业里,只有海关管理是属于公共管理类,海洋管理专业是海洋科学类,海事管理则属于交通运输类。

海洋管理专业是海洋科学与管理科学交叉的学科。该专业所致力于培养的是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海洋科学基本知识,系统掌握海洋管理、海洋法等理论知识,对其管辖海域内的权益、资源和环境进行组织、指导、协调、控制、监督、干预和限制的人才。

近几年,索马里海盗活动的猖獗再次引起全世界对海事管理事业的关注。事实上,对于海洋业这样一个“大摊子”来说,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协调,必然会造成混乱。海事管理专业所培养的就是具有扎实的外语基础及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航海技术、海运业务、海事法规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能从事航运企业管理和海事事务处理的高素质型人才。需要提醒的是,由于该专业带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有些学校在招生日寸会规定一些限制条件,比如大连海事大学就规定“海事管理专业只招收男生,要求双眼裸眼视力在5.0以上,同时非英语语种考生不宜就读”。

至于海关管理专业,从名称上我们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培养面向海关工作的专业。众所周知,海关既是一个国家的窗口和门户,也是其财政赋税的重要来源,地位的特殊性不言而喻。因此,该专业的学生要学习现代市场经济管理、现代管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我国管理政策及法律制度;熟悉国际经济、贸易的一般运作规律,具备相关法律、商品、会计和海关信息管理的基础知识;了解海关国际公约和惯例;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处理海关业务实际问题的技能和技巧。

从以上的介绍不难看出,这三个专业以后从事的都是管理类工作,只是类别有所不同。海洋管理专业是对海洋整体的管理,海事管理则重在对航运企业的管理,而海关管理专业学生工作的“主阵地”则是在海关。

海洋技术VS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所属类别

海洋技术――海洋科学类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海洋工程类

专业放大镜

2009年底,一部名为《2012》的灾难片横扫全球票房,大海在关键时刻的“救世主”形象深入人心。这虽然是电影虚构的场景,但在实际生活中,海洋已成为经济“富矿”,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开发海洋,向海洋要财富正日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海洋技术和海洋资源开发技术都是以开发海洋为基础的。

海洋技术专业,顾名思义,是致力于培养具备海洋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海洋科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管理及技术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简单点说,该专业是以海洋为研究主体的,以后从事的工作也是跟海洋密不可分。比如,海洋科学专业的学生可以从事海洋资源调查和开发利用、环境保护、水产养殖、海洋事务管理、海洋新技术、海洋科研部门、环保部门的科研工作;化工、石油、地质、水产、交通部门的化学实验及化学研究方面的工作;海洋沉积、海洋构造和矿产、海岸动力地貌、河口、海岸带及海洋地质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含油盆地地质勘查资料综合解释;河口、海岸带及海洋环境工程地质勘查,气象局、海洋局系统以及交通、军事等部门的海洋调查预报工作、环保部门的环境评价工作,以及为石油部门海上石油平台设计安装提供有关海洋水文资料的分析研究工作;港湾、河口、近逼、浅海及深海区的生物本质调查、资源及开发利用工作……

众所周知,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0%,总面积为3.7亿平方公里。在当前世界资源缺乏的压力下,开发海洋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相比于海洋技术专业的学生都是身怀各种绝技的“多面手”,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一招鲜”,该专业旨在开发和利用各种各样的海洋资源,在整个海洋技术系统中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大致来说,该专业主要学习内容包括:海洋水产养殖技术、海洋油气开发技术、海底采矿技术、海水淡化技术、海洋能开发技术、海洋旅游资源开发技术。辽阔的海洋和丰富的海洋资源,无疑为海洋工程技术发挥作用提供了一个大舞台。实践证明,没有海洋工程技术的创新或高技术的突破,就没有海洋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就不能充分开发海洋,也就不能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VS电子信息技术与仪器

所属类别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类

电子信息技术与仪器――仪器仪表类

专业放大镜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而电子行业又是制造业中不折不扣的“大户”,无数就业机会吸引了无数莘莘学子的目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与仪器专业都是与电子行业“亲密接触”的专业。但在专业归属上,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隶属于电子信息科学类,而电子信息技术与仪器专业属于仪器仪表类的专业。

先谈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这是一个“老牌”专业,在很多高校的专业目录里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该专业所致力于培养的,是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技术或管理工作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高级专门人才。

作为以数学和近代物理学为基础的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对这两个学科特别是近代物理中电子学的知识要求较高。所以头脑比较灵活、经常有新思想的同学在这方面会有一些优势。学生在大学学习的时候也应该多多动脑,多去实验室,有许多该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发明了专利,这对以后的就业很有帮助。

至于就业,作为工科类前景较好的专业,电子公司、通信公司都欢迎本专业的毕业生;攻读研究生进一步深造,会为将来的发展提供更雄厚的知识资本。另外,出国深造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国外的相同专业同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还可以自主创业,从事计算机、IT行业工作。

医学影像技术的专业分析范文8

随着CT、MRI、DSA及PET-CT等各种先进医学影像设备的引进,各种影像学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新的影像技术问世,医学影像学在临床疾病诊断及指导治疗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医学影像学作为现代医学中新兴的、飞速发展的学科,具有无限广阔的发展前景,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当前医学影像学教育的需要。如何使学医学生在大学教育期间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医学影像学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把握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方向,是目前医学影像学教学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趋势与要求

医学影像设备的不断更新,新的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涌现,计算机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医学影像学专业知识不断更新并向前发展形成新的理论。医学影像学由X线透视、摄影等传统的放射诊断学演变成涵盖了普通放射学、CT、磁共振、超声、核医学,甚至包括介入放射学等多门学科,并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医学影像学为临床提供了大量的影像信息,不仅能提供二维的传统图像,还可以提供三维、甚至四维的影像资料,以帮助临床医师判断器官的功能改变。现代医学影像学已不再单纯通过形态学表现做出影像诊断,已能从显示形态改变到反映器官的功能变化,甚至能反映分子、生物化学水平的变化;影像学也进一步从单纯的疾病影像诊断向诊断及介入治疗方向发展。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诊断能力的提高,使医学影像学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临床医生已经离不开医学影像设备,离不开影像科医生。医学影像学博大精深,与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解剖学、病理学、物理学、计算机学等多个学科和专业领域相关,这就对医学影像学的授课老师和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临床医学专业知识,扎实的病理学、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甚至分子生物学基础,还要具备一定的物理学、数学、计算机知识。

二、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以设备为单位的学科划分模式阻碍了医学影像学的发展目前国内很多医院,甚至包括一些著名大医院的放射科、超声科、CT室、核磁室、介入放射科都是独立的,业务上相互间的交流很少,导致医学影像学的教学割裂开来,形成了以设备为单位的几个独立的分支,每个分支的课程教学由相应科室的老师分别承担。放射科的教师讲授普通X线部分,CT、核磁室的教师讲授CT、MRI部分,超声科的教师讲授超声诊断学部分,介入放射科的教师讲授介入放射学部分。每位教师授课均按照概述、病理与生理、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程序进行,造成教师间涉及到的基础知识重复多,各种影像学表现之间没有联系。近年来,随着新的医学影像技术不断出现,原有的一些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及方法已逐渐被淘汰、弱化,而新技术需要不断地被普及、推广、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来。同时,又有很多疾病的影像学诊断需要各种检查方法、技术及各个学科之间交流、协作才能解决,如胃肠造影和胃部CT、MRI影像互为补充,相互间的影像信息补充能大大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性。因此,旧的、传统的以设备为单位的学科划分模式已经不适应学前医学影像学的发展和医学影像人才培养的需要。

2.教学方法及手段落后。目前国内传统的医学影像学教学与临床实际脱节,都是老师按照教科书上的内容,按部就班地讲,学生死记硬背。教材内容相对陈旧,表述不详或过于简单。实习课仍然是带教老师带着一大堆典型的X线片、CT片或MRI片采用投影仪,在课堂上一份一份病例进行讲授,讲每一个病例的影像征象,诊断及鉴别诊断,显示以二维图像为主,没有立体感,学生通过死看片子来了解、认识疾病的影像学表现。超声(包括心脏多普勒)检查,X线胃肠造影、全身血管造影等动态影像资料大多以静态的形式展示,不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不适合医学影像学课程,需要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将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应用到医学影像学教学中来。

3.考核方式单一。理论考试仍是很多医学院校医学影像学课程的唯一考核方式,这种考核方式存在多种弊端,导致学生只重视理论课,忽视实习课,理论和实践脱节,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思考的能力。学生为了考试成绩,死记硬背,忽视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不出学生的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准确判断能力。

三、改革与探索

1.建立“大影像”,按解剖系统、以疾病为中心综合授课首先应打破以设备划分学科的做法,医学影像科应作为统一的“大影像”实行亚专业分组,学可根据系统分为神经、胸部、腹部、骨关节等几大亚专业组,每个亚专业组都有学术带头人及学科骨干,学术带头人及学科骨干以该领域作为研究方向,进行临床、教学及科学研究,从临床、教学到科研均突出亚专业优势,从而形成具有专业特色的教师队伍及教学内容。对年轻教师的培养要全面化、专业化,广泛学习、全面掌握各种影像学检查技术和诊断技能。最后教学实行按系统、以疾病为中心的综合授课,各学组的教师分别负责最擅长的章节进行授课,每一位教师讲述疾病的病理、临床表现后分别讲述该病的X线、CT表现及MRI表现、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优缺点、该病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能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资源。这样不但提高了教师的综合业务能力,扩展了他们的知识面,也提高了各系统的教学能力,有助于学生从根本上了解各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优势与局限性,学会在临床工作中合理使用最佳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2.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一些逐渐被淘汰、落后的检查技术、检查方法可以作为学生需要了解的内容简单介绍;在临床工作中各种影像学的优势检查技术要作为主要内容详细讲述,使学生能掌握这些技术,应用到实践中来;一些新兴的影像学技术教师也应及时介绍给学生,使学生能与时俱进,紧跟影像学的发展潮流。应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网络、动画及一些高科技手段丰富课堂内容,动态效果、声像结合这些教学手段,学生更容易理解疾病的影像学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同时应加强实验室建设,完善临床实习等环节,建立设备先进的网络教室,使影像学实习课教学逐步由胶片教学转变为网络教学,使学生的理论学习和技能操作更贴近临床工作。运用启发式教学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既是激发创造性活动的激动剂,又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原动力。强烈的好奇心会产生疑问,引发探索,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其自主思考的能力。在每个章节理论教学完成后,为了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师可提供几个临床典型的具有重要鉴别诊断意义的病例进行讨论,如读片会,先提供这些病例的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等临床资料,再展示所有的影像学检查资料,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然后由每组代表对每个病例进行分析,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这些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医学影像技术的专业分析范文9

【关键词】 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001-4128(2011) 09-0016-01

我院自开办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后。根据全校教学改革工作会议精神。从教学实际出发,经过几年来的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供同仁参考和指正。

1 确立教学目标,强化实践性教学

1.1 把握规律,强调实践性教学目标

强化实践性操作,全面改革讲习比例不合理的现状,打破理论与实践教学分段实施的界限。充分体现该专业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医学影像专业人才为根本任务,适应卫生工作需要为目标,突出“应用”为特征,围绕动手能力强化实践性操作。以现代化教育技术为手段,彰显影像学科形象化的特点,提高教学时效比。将影像诊断学全部进入实验室授课。电子幻灯授课与学生同步阅读实片过程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零距离接触的事例教学的目的;将X线摄影中基本理论、X线照片冲洗化学集中讲授,X线摄影位置学部分全部进入实验室在教师实体示范操作的基础上,主要由学生分组进行操作训练,达到集中学习基本理论、分组强化规范具体操作的目的。在实习环节中,实施“导师制”,倡导学生主动实践与带教主动指导相结合并全程分段进行考核,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

1.2 抓住核心,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以培养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核心,?适应目前随医学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影像学科架构的变化,对原有教学内容以突出影像诊断、注重实践教学、加强技能训练、适应基层发展需要为原则。基础课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基础课以专业需要为主。专业课以宽基础重实用为本。基础课:取消高等数学、物理学改为医学影像物理学,增设一门人文学科;专业基础课:将电工学、电子学合为医学电子学基础,将原有医学微生物学与人体寄生虫学合并为医学病原学,减少生物化学、药理学、医学病原学学时数,将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合并为人体解剖组织胚胎学,增设人体断层解剖学;专业课:将原来的x线投照学和x线机原理构造与维修分别增加CT、MPd、CR和DR相关内容,重组为医学影像设备学和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将原有的x线诊断学、CT诊断学、MR/诊断学融合为医学影像诊断学。同时采取大专业平台与小方向模块课程自主选择的方式将原有的部分课程列入选修课,如介入放射学、影像核医学、放射治疗学等

1.3 拓视野,增强针对性教学.

1、强化第二课堂的专业知识拓展和提高专业素养和发展潜于的功能,弱化围绕专业教学以外的作用。首先设立讲座课.如医学统计学、医学科研基础、医学文献检索、医学论文撰写、医学信息管理、专业英语等。其次通过开放实验室,学生自行设计内容进行强化。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立课题小组,老师围绕设计课题进行引导,通过查阅资料、实际操作,拓展专业知识面。

2、以外引内联方式,加强师资建设。聘请院外有实践经验的专家为兼职教授,定期来院讲课或指导工作,丰富临床实践知识;根据专业教学需要,有针对性安排教师进行专项进修、交流,根据教学实际,与医院联合进行教学、学术研究,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2 构建学生专业综合评价的考评体制

2.1 实行理论与技能测评分离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改革原有一纸定乾坤的模式,采取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分离,对于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测评,其中任何一项不合格,均认定为专业不合格,通过考核方式改变,强化专业技能要求。其中理论考核由题库生成,技能考核分口试、操作二部分,请院外专家进行测评。

2.2 建立技能目标考核标准

1、医学影像诊断学分为平时考核、课终考核、毕业考核。平时考核以各系统完成阅片诊断数量及诊断报告质量打分。课终、毕业进行双盲片考核,抽取各系统一张影像片,书写诊断报告。对报告结果分格式、描述内容、名词应用、诊断顺序、诊断结论等五部分,进行计分。

2、x线摄影学以具体操作内容双盲抽取。分暗室装片、机器准备、摆放、工具应用、条件设备、暗室洗片等六部分目标进行考评。

3、医学影像设备学以随机抽题。分原理说明、部件指定、线路分析、仪器使用等四部分测评。

2.3 完善实习考核办法

在实习手册中增加实习目标考核标准,完善实习双向(学与教)督促机制。分别设立考核内容及量化标准。对考核过程要求每一小部分由带教医生(技师)考核鉴字、每一大部分由科室会考、学校抽考的方式进行,实习结束前由学校与医院科室共同检查考核。

3 加强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变革,开展教学质量评估

在教学方法上遵循四个“有利于”原则:有利于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地位的发挥,有利于体现学科特点与培训目标的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思考分析能力,有利于发挥教与学双方的个性潜质与创新精神。注重启发、讨论、演示、操作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鼓励应用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解决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授课时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