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初中历史的学习技巧集锦9篇

时间:2023-09-28 16:01:25

初中历史的学习技巧

初中历史的学习技巧范文1

【关键词】初中历史 初中学生 历史学习 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127

进入初中阶段,学生要进行更多学科的学习,其中历史就是一门新增的科目。初中阶段的历史教材包含丰富的知识点,很多学生对历史教材里面的知识点也十分感兴趣,因此历史是一门学生十分喜欢的学科。然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依然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历史学科学习。本文就几种有效的初中历史学习方法展开论述。

一、课前预习十分必要

初中历史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的过程中,首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较之于其它学科的教学,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强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方面并没有引起重视,部分教师认为学生进行历史课前预习并没有必要。实际上虽然历史知识点较之于数学这些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较少的思S障碍,但是,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也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能够提前了解教师在课堂上要讲解的知识点,同时,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点的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因此不管在提升学生的知识点学习有效性方面,还是在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使初中学生能够更加有效的进行历史学科学习,在新时期的教学中,要求教师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课前预习,通过课前预习为更加有效的课堂学习做好准备,也为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历史知识点学习奠定基础。

二、掌握历史朗诵技巧

很多教师和学生都认为朗诵是一种语文学习方法,是为了学生更加有效的记忆语文知识点,但是,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朗诵对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也有重要意义。现代教学要求学生将知识点的学习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积极响应该教学理念,在授课的过程中认真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然而,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记忆知识点,本人发现仅仅依靠理解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记忆方法与技巧,其中适当的朗诵对学生有效记忆历史知识点就有很大的帮助。

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就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诵的方式记忆历史知识点。比如: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在早读时间花费一段时间朗读历史课本,在朗读的过程中通过声音刺激,能够更好的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朗诵历史教材,大声的朗诵会让学生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做好课堂笔记

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与技巧的过程中,应该从多个环节着手,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学生能否做好课堂笔记,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历史学习。虽然初中阶段历史教材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有重要意义,但是从事件的重要程度、考试的要求及学生掌握事件的难度等多个方面来考虑,依然需要学生对不同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记忆,其中做好课堂笔记就为学生区分知识点的难易程度、重要程度等做好了准备。同时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做好笔记,也为学生课后有效进行知识点的复习奠定了基础。

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对做笔记引起重视,教师在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学生机械的听教师讲解知识点,并没有及时有效的做笔记,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历史教材没有任何标注,结果学生在课余时间复习知识点的过程中就变得毫无方向,自然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鉴于做好历史课堂笔记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鼓励学生做笔记,必要时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提醒学生做笔记。

四、在掌握理论知识点的基础上做一定的练习题目

我们说历史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也不为过,翻开历史教材不难发现密密麻麻的全是知识点,但是,并不是学生对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就可以,新时期学生不仅要能够扎实的掌握历史教材上的知识点,而且要能够对知识点进行有效应用,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更加有效的掌握历史知识点,也为了使学生更加有效的应用知识点,会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目,加强学生的记忆。

(一)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穿插一些问题

为了通过做历史题目达到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与应用的目的,本人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会穿插一些问题。例如:本人在讲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时,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把握知识点,会引入一些相关的选择题让学生作答,使学生对学习的知识点及时进行练习。经过一段时间,我们就会发现在教学的过程中穿插一些练习题目,对帮助学生有效进行历史知识点学习有很大帮助。

(二)课后让学生做练习题目

为了发挥历史题目对学生历史学科学习的促进作用,教师不仅要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穿插一些知识点,而且还应该让学生在课后做相应的练习。当然,教师为学生布置的课后练习题目的题量不能过大,同时练习题目也应该有较大的针对性,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练习效果。作为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进行历史学科学习的方法,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对练习题目引起重视,教师也要为学生提供一些更加有针对性的练习。

五、科学复习

初中历史的学习技巧范文2

关键词:概念、题型、步骤、训练

在《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做了如下的要求: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形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等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表达能力,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其中能够初步阅读、理解和归纳一些历史材料,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分析历史问题是学生历史学习能力培养中关键的一环。它不仅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还能使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为以后高中阶段的学习乃至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由于材料解析题在考查《历史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这些能力方面有自己独到的优势,成为各地中考的主要题型。训练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又能扩展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信心和兴趣。如何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材料分析能力呢?下面我来谈一谈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明确概念,建立关联

首先使学生明确什么是史料,教材中的史料有哪些,史料在历史学习中有什么作用。

史料就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

现在的中学历史教材上引用了大量内容丰富的原始材料,比如图片,包括人物照片、人物画像、情景图片、历史地图、图表等;文字资料,包括史书记载、人物名言、碑刻题字、报刊等。

这些史料基本上是围绕教材的重点和难点选取的,和正文内容相互补充,是对课文内容的印证和呼应,使大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读到这些材料,能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

通过明确概念建立起史料与课本知识的有机结合,树立“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正确历史观。并由学生动手实践,从课本中找出几则史料,并说出它们分别印证、呼应、补充了课本中的哪一部分知识。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了史料和课本知识是密不可分的,在做材料题时离不开课本知识,因此,做好材料题掌握好课本知识是关键,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

二、题型分类,探索方法

在明确了概念,找到关联后,对材料题按考查的不同方式分成五种类型并归纳出各种类型的解题技巧:

类型一:答案在材料里。

解题技巧:这类题目的答案往往是原原本本地出现在材料中,所以要认真读材料,从中提炼出答案。一般有“根据材料回答”的标志。

类型二:答案在课本中。

解题技巧:这类题要结合材料所给的信息去课本中寻找相关答案。

类型三:联系实际,谈谈启示或感受。

解题技巧:这类题目往往要联系国家的时事热点或我们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来回答。

类型四:归纳材料的主题。

解题技巧:运用语文阅读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去解答。

类型五:比较几则材料的异同。

解题技巧:根据提问在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再结合课本有关知识,通过划分知识板块来回答。

根据材料题的不同类型,归纳出各类型题的解题技巧与方法,并采用例题的形式给学生进行讲解分析,指导学生进行练习,通过练习掌握题型的分类及解题技巧。但是在很多材料题中,经常会出现上述几种类型的综合。而且答案在课本中的情况占绝大多数。所以我们要有扎扎实实的基础知识,做起材料题来才能得心应手。

三、过程分解,归纳步骤

在明确了材料题的五种类型与答题技巧之后。下面就是答题了。答题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五个步骤:一读,二找,三联,四答,五查。

一读,就是读材料和问题。读材料要注意读全,不要忽视题前的说明性文字,它往往决定答题的大方向。还要注意材料后面的注释性文字,如材料的出处、作者、时间等。这里面往往隐含着重要信息,有可能成为我们解题的突破点。再就是读的顺序,读完材料后,如果不能完全明白材料的意思,我们可以先读一下问题,这些问题反映出出题者的考查意图,每一问互相呼应,与材料密切关联,往往弄清了一个问题,其他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

二找,找就是找材料的关键词。材料无论多么长,核心都会体现在几个关键词上。尤其是对较生疏的材料,我们不能完全读懂。但只要找到关键词,就找到了解题的钥匙。

三联,联就是把问题和所学知识对接在一起,建立材料与课本知识的联系。一般来说,材料题无论多么灵活,都与课本知识密不可分,都能在课本中找到影子。“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是材料题的重要特征。每一个问题都对应着一个知识点。我们在读完材料、找到关键词之后,必须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知识衔接,将教材与材料相结合,完成知识迁移。

四答,答题是做好材料题的关键。答题要注意以下几点:

1、问什么答什么,要言简意赅。

2、看分答题。考试时赋分一般根据答案要点,一点一分或二分,两点二分或四分,三分就要答三点。分多就要详细,分少就要简略。

3、分条陈述。对于内容较多的题目要分条表达,不要混在一起,没有条理。

4、对于一题的几问,回答时不要颠倒顺序。如果有不会落下的题目,其他题目一定要标明答的是那一问,以免让人产生歧义而失分。

五查,就是在答完题之后,一定要检查一遍。看答案是否和题目要求相对应,有没有漏题。

四、强化训练,举一反三

初中历史的学习技巧范文3

关键词: 入门课 初中历史 重要性 基本技巧

入门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对于历史科目而言,入门课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历史定义、学科内涵。初中历史分为中国史与世界史,中国史、世界史又分别按时间划分分为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编成六册教科书依次在初中三个年级学习。这种课程安排的特点决定了初中历史的入门课通常开设在每一个新历史时段学习的开始前。

一、初中历史入门课的重要性

(一)帮助学生明确历史学科的基本内涵。

历史对于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而言既陌生又熟悉,他们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接触过一些和历史有关的事物,比如影视剧、文学作品、名胜古迹等,但不明白究竟什么是真正的历史,为什么要学习历史,怎样学好历史,有的学生甚至简单地认为历史是古代人或者古生的事情。初中第一节历史课是绝大部分学生人生中正式学习历史的开始,也是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学科基本内涵的最佳时间。“历史即过去发生的一切”。过去的一切包括过去的人、过去的事物,而且历史一去不复返。教师要严谨、通俗地告知学生历史的定义,并且通过列举事例、讲述故事解释这一定义,帮助他们形成历史学科的思维框架、构建历史脉络,进而理解历史学科的意义及方法。

(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而持久稳定的兴趣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推动他们兴趣盎然地去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①,兴趣在历史学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历史学科对文字理解驾驭、材料记忆梳理要求极高,“初中生抽象逻辑思维虽然开始占优势,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需要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②。初中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主要依赖于学科是否有趣,培养历史学习的兴趣是促进其主动学习历史的关键。传统而言,一提到历史,就与“迂腐”、“乏味”、“死记硬背”等贬义词眼挂钩,这可能会在无形中使学生对历史产生偏激的看法。学生从入门课中正式接触历史学科,入门课的有趣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判断历史课有趣与否,因此历史入门课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非常重要。教师要让学生从入门课开始就认为历史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对历史产生浓厚兴趣。

(三)帮助教师了解学情便于开展教学。

“学情是对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能力、知识水平、学习方式等综合情况的总称”③。学情分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充分认识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状况等,可以选择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开始学习新的历史阶段的知识,教师要在讲授新课前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整体水平及兴趣点。入门课是教师了解学情的最有效途径,例如初中二年级开始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教师在正式讲新课前的入门课里通过师生间的课堂提问等互动形式,可以大致明晰学生的整体水平、关于中国古代史知识的掌握、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的了解程度等基本情况,进而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

二、上好初中历史入门课的基本技巧

初中历史入门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上好入门课需要掌握基本技巧,只有正确、灵活地运用技巧,才能更好地驾驭入门课,把它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一)明确基本的历史常识,理清历史线索。

历史入门课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学科的最佳契机之一,教师进行历史入门介绍,是为了接下来新课的开展做铺垫。因此在入门课中,教师必须明确基本的历史常识,并对即将讲授的新课的历史线索予以梳理。初一第一节历史课是整个中学阶段历史教学的开端,起着重要的启蒙作用,在讲授这节入门课时,要特别强调基本的历史知识。比如公元与公元前的区别、中国朝代顺序表、古代史与近现代史的划分、对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要全面看待的评价方法等,便于学生快速掌握历史学习窍门和线索。初中二年级主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即公元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及以后的历史。在学习新的历史阶段之前的入门课中,教师要重点解释中国近现代史社会性质的主要变化,梳理清晰中国近现代史的几大标志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如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等,同时要告知学生为什么要以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的开端。只有清楚这些历史常识,才能更好地认识、理解错综复杂的中国近现代史。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等教学媒介。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教学媒介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便捷化。“多媒体教学是将老师、学生和现代信息传播技术这三方面结合起来,构成三者互动的教学方式”④。常见的多媒体教学主要有幻灯片、投影仪等,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语言讲述、板书讲义,多媒体可以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现历史资料。初中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更容易接受直观的事物。多媒体等媒介运用到历史入门教学之中,可以大大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在初次接触历史时就意识到历史这门学科并不枯燥,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但要注意的是,不能一味依赖多媒体,不能摒弃传统教学方法,只有把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才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三)注意语言严谨性、通俗性、通俗性。

教学语言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历史是一门严谨的人文学科,对授课者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很高,教师课堂语言表述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接受水平的高低。教师“要把课本、教参上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还要注意对自己语言的锤炼,要力求语言口语化,简洁、准确、生动、幽默,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⑤。入门课是学好历史的基础课,在一些晦涩、枯燥的知识点上,教师若能灵活表达,则会帮助学生快速掌握学习历史的技巧。例如初一历史入门课要求学生记忆中国朝代顺序,可以用顺口溜《朝代歌》来记忆:“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歌谣把中国朝代按顺序整编出来,朗朗上口,方便学生记忆。一些历史知识比较抽象,在介绍这些问题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化难为简,用最通俗的语言表达准确地历史概念。

(四)与生活联系,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

有些学生认为历史是副科,其重要性远远不及语数外等主科,所以轻视甚至放弃历史学习。这种偏见不仅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而且会干扰正常教学活动的进行。在入门课中,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从一开始就让他们认识到历史和每个人息息相关,指导着现实社会的发展。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是学生理解学习历史的意义的最有效方式,比如列举时下热门历史题材影视剧,询问学生去过的名胜古迹等,使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历史、感受历史,从而明白学习历史的重要性,端正学习历史的态度。为了更深刻地让学生体会历史学科的魅力,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入门课中,教师可以采用课堂讨论、话剧编排、角色扮演等形式的活动设计,从而既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以后顺利开展积极有效的教学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入门课是历史教学的重中之重,不容忽视。它不仅对学生学习历史意义深远,而且是考验教师教学水平的一把标尺。如果把整个中学历史教学比喻为一座高楼,那么初中历史的入门课则是这座高楼的地基。只有脚踏实地、夯实基础,中学历史教学的高楼才能傲然挺立、屹立不倒。

注释:

①周才方.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80.

②鲁忠义.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9:89.

③周才方.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32.

④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第3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73.

⑤戴安刚.轻松愉快接触历史――浅谈初一历史入门.中小学电教,2011(4).

参考文献:

[1]周才方.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鲁忠义.心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初中历史的学习技巧范文4

想要找出有针对性的转化学困生的方法,就要清晰地把握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一)有意识记不到位。这里所提到的有意识记一般是指集中学生注意力,并通过不断的努力来达到记忆的一种学习方法。在高中阶段,学生进行有意识记是非常重要的。在现代教育中,教师不仅要对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而且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知识点,避免学生对知识点的死记硬背。高中历史涉及大量的时间和人物,需要学生在理解这些知识点的基础上找到更加巧妙的记忆方法。但是高中历史的许多知识点需要学生去死记硬背,不断强化记忆,确保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如果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学生无法进行有意识记,不仅会导致学生无法准确地把控高中历史基础知识点,而且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没有坚实的基础,还会导致学生学习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导致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陷入困境。(二)对知识一知半解。在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虽然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然而容易遗忘,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牢牢地记住那些知识点的目的。我们如果翻开高中历史教材,将会发现大多数的高中历史知识点都需要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在高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和历史规律的认知,以便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的意义和性质。通常情况下,任何一个历史事件都会涵盖很多的历史意义,如果单纯死记硬背将会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同时,随着历史事件的不断增加,需要学生背诵的历史意义增多,学生很容易产生混淆。部分学生只懂得死记硬背知识点,不能有效地理解知识是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使得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灰心丧气。(三)缺乏对方法与技巧的思考与应用。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是一种高强度的脑力劳动,这一特点增加了高中历史学习的难度。作为一个文科科目,历史不是只靠背诵知识点就能学好的,学习历史也需要借助科学的方法与技巧才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由于部分学生未完全了解和掌握学习方法与技巧,致使课堂学习中问题频出。出现这种问题不只是学生的原因,教师也有问题。历史教师不注重对学生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引导,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虽然对知识点给予全盘讲解,但是缺乏对学生学习的有效指导。学生方面,大多数学生未对自身的问题进行分析,未根据自身实际选择相匹配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致使学生在整个的历史学习中毫无章法,学习压力上升,知识与能力跟不上历史学习的要求,最终成为学困生。

二、引导高中历史学困生转化的对策

(一)强化记忆。在历史学习过程中,高中学生要强化自身的记忆,避免出现惰性心理。在初中阶段,虽然一些学生具有比较优异的历史成绩,但是高中历史涉及的知识点比较多,导致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不愿意背诵这些知识点,尤其是那些需要不断强化准确记忆的知识点。高中学生潜在的懒惰心理,致使学生的学习基础不牢固,影响了后续对知识的应用。其次,教师的指导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还可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在历史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对知识的遗忘现象,这就需要学生制订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有计划地复习,强化记忆。(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理解对掌握历史知识点来说十分重要。教师想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需要深入研究自己的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阐述知识点的表层含义,还要向学生渗透更深层次的含义,逐步培养学生深入了解知识点的好习惯。(三)注重方法与技巧的应用。历史学困生本来就与其他学生存在差距,如果要缩小甚至赶上其他学生,就必须注重方法与技巧的应用。而历史学困生在这一方面显然存在巨大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对学困生进行耐心的指导,引导他们掌握适合自己的方法与技巧。教师在教学中要将引导学生思考与知识点的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意识到方法与技巧的重要性。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梳理知识框架,使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更加清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结合自己的实际不断总结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初中历史的学习技巧范文5

【关键词】初中历史探究能力策略

“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课堂学习、社会实践中选择和确定某一研究专题,并能主动地获得知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活动。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探究性学习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带领学生走向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探究性学习转变学生的机械模仿,变被动为主动,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获得历史知识,更重要是使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注重联系实际,让科学知识真正融入心里,为学生的可持续学习和终生学习打下基础。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在提问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教学是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出现的,有意义的探究教学必须把学生要学习的内容巧妙地转化为新颖的问题情景,以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学生也只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才能着手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所以,质疑是开展探究教学的第一步。初中学生的认知和情意水平都有了相当的发展,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比较强,根据这一特点,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要鼓励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自主质疑,对历史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教师要善于选择教学材料,创设新颖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寻求新的发现,获得新的认识。比如,中国近代史教学中对鸦片战争、洋务运动、、清末新政、辛亥革命和北洋军阀统治的评价等,教师在教学中经常巧妙地将这些内容转化为新的问题学习情景,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质疑问难,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频频撞击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阀,不断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长此以往,学生便能在教师探究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学会怎样发现并提出问题,体验到质疑探究的乐趣,从而逐渐养成自主质疑的思维品质,最终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在讨论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缄默使人愚钝,争辩使人聪慧。学生对所提问题经过自由思考之后,教师应及时组织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鼓励不同意见的学生互相质疑、自圆其说,使学生在争辩、讨论中明事理、出新意,养成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探究式课堂讨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探究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教中既可通过对教学内容重难点的善疑巧问、浅处深问、明知故问、无中生有等,组织学生进行限时性课堂小组讨论;也应结合学生经验和生活实际,对重要的历史问题进行专场课堂讨论或辩论。限时性课堂小组讨论是探究式课堂讨论的主要形式,教学中几乎每堂课都可以开展类似的讨论,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巧设讨论主题,力求每次讨论都有精彩的内容和独到的思考。在组织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讨论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学会在讨论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解疑,在解疑中与他人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在讨论之后,要指导学生学会反思,总结得失,提出新的问题,开展新的探究。

三、在史料学习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历史材料的种类其实很多,文字记载、文物古迹、图片、数字表格、雕刻等都属于历史材料。离开了史料,历史教学便无从谈起。中学生学习历史虽不是进行历史研究,但通过基本的史料构建历史概念,理解历史问题,进而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却是学习历史的基本途径。学生拓展知识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找寻史料、丰富史料、并从史料中得出结论的过程,即“论从史出”与“举一反三”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现存史料出发探究历史真相,以史料为媒介去了解和认识历史,还历史以真相。历史材料是记录历史事实的主要载体,它必然渗透有记录者的主观意识因素,读懂历史材料并不一定就真的有用。只有当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有口的地去发现,并尽可能地从中获取信息为自己的探究服务时,材料才是有用的。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在读懂历史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加工处理,弄清材料背后人的思想、心态以及由此反映出来的社会心理和文化内容。对于有争议的史料,尤其是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不同评价方而,引用时一定要向学生说明。影视文艺作品虽可采用,但采用时一定要说明它的来源和性质。

四、在情境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历史知识的过去性,历史认识过程的体验性,历史学科的艺术性和历史教学的根本口的共同决定了施行创设情境策略。它是还历史课堂以生动,让历史教学重新焕发勃勃生机的需要。创设情境教学可以打破历史的时空界限,生动再现历史画卷,缩小学生与历史的时代距离;可以把声、行、色、态同时作用与学生,使学生获得多种信息,从而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和丰富的联想;可以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有血有肉、丰富而生动;可以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陶冶情操,丰富情感世界,受到思想教育。可以通过语言描述或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一些历史文物、图片、录音和录象等历史材料或让学生亲临古战场、遗址、遗迹,以烘托出一种历史的氛围,让学生在这种历史氛围中认识和感悟历史。

参考文献:

[1]刘小玉. 主题渐进式高中历史探究教学策略研究[J]. 科技信息. 2010(08)

[2]金祖斌. 谈高中历史“问题探究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08(02)

初中历史的学习技巧范文6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构建 高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10B-0036 -01

初中历史内容多,课时少,老师在课堂教学时总会居高临下,从大处着手,学生往往会出现跟不上课堂节奏的现象。学习能力强一些的学生可以通过课前预习勉强跟上进度,学习能力差一些的学生则会与老师的进度逐渐脱节,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历史老师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上设置小一些的跨度,照顾大多数能力一般的学生。课堂教学要设置精巧细致的环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堂学习要实现当堂反馈,强化记忆,把学习的知识变成有形的成果。

一、知识联系跨度小巧

历史知识是前后继承的关系,老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承前启后。但是“承前”不要联系太远,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接受速度。科学设置“小步子”,由易到难,化繁为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看得见的成功,学习便有了自信心。如学习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要及时回顾《改革开放》一课的内容。从改革开放的影响和意义切入学习,学生更容易接受,同时还可以做到温故知新。由已知到未知,这是基本的学习规律,在历史学习中更为明显。

历史知识纵向联系的特点比较明显,在知识梳理时常常按照纵向轨迹进行系统归纳。横向的知识比较也可以让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中更加全面。如在学习九年级世界史时,要及时和八年级的中国史比较联系。尤其是在《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一单元的学习中,要及时联系同一时代的中国科技文化的成就。这样学生在分析对比中清晰地了解,中国的科技发展在世界科技发展中所占的位置。知识的联系要从小的切口导入,让大多数的学生能够比较容易找到联系点,在学习中能够看到进步,促进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整合优化

教学环节的设置要精巧,可以结合时政整合教材内容,在学生的兴趣点上优化课堂结构。尤其是到九年级时,教材的内容非常多,老师就可以删掉一些比较杂乱的内容,和学生一起把教材知识梳理成一条线。学习历史就是为了掌握历史发展规律,正确面对现实和未来。在学习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一课时,可以结合我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的盛况,体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意义。学生在历史知识的背诵间隙,感受大阅兵的恢弘场面,内心深处产生了珍惜和平、珍爱幸福生活的情感。由此可见,教学环节中精巧的穿插,会收获更好的学习效果。

九年级的历史学习还可以加强知识整合,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九年级上册的内容可以把“科技的发展”教学放在一起,如《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蒸汽时代”的到来》以及《璀璨的近代文化》可以放在一起设计教学,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联系。在知识识记时有比较有分析,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查找当今世界科技的发展动态,适当为学生拓展知识。课堂内容的优化整合,可以删除部分难度过大的历史知识,为学生节约时间。

三、课堂知识反馈快捷

及时跟进的检测反馈才能让老师明白学生学习的动态。在教学设计中要有知识反馈的环节,可以及时暴露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老师在问题面前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因为学生有个性差异,设计课堂反馈时要分层次,不但要有明确答案的客观基础题,还要设置主观性的分析提高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快捷反馈的主要方式就是当堂训练,老师通常采用学案的形式,保证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有利于学生整体提高。

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的《美国南北战争》一课时,老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然后讨论探究深入学习。30分钟以后,老师出示课堂反馈题,也是对本课知识的梳理。以“南北战争”为中心话题,概括出战争的原因、战争的焦点、战争开始的导火索、战争的结果。学生只要认真阅读教材,就能够比较容易地概括出这几个问题的答案。解决上述问题后,老师留给学生一个拓展题: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时,我国发生过什么大事?经过回忆,有的同学能够想起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与美国的南北战争在性质上有什么区别?学生积极讨论,力争在下课前解决这个问题。课堂及时反馈,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紧迫感,在有限的时间内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初中历史课堂要想有大收获,必须从小处着手,设计精巧的课堂结构,有前后知识的联系和整合,有学习与检测的互相促进,整个课堂追求的是学生学习的轻松愉悦和高效。从小处着手,可以照顾大多数学生,能力差的学生能够跟上学习的节奏,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向知识的纵深处挖掘,简单设计能够有不简单的收获,“小”的台阶同样能够助推“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的学习技巧范文7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现代信息技术;课程整合;注意问题

21世纪是世界全面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这要求未来的人才应是具有高度创新能力的创造性人才日新月异的时代要求更多地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展历史教学活动,发挥网络的大信息量的存储与共享功能、探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将现代信息技术合理整合到初中历史教学中,既可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又可利于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而终生学习

一、历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必要性

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指计算机多媒体与网络通信技术它不同于幻灯、投影、录音、电视等一般电子媒体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合理整合,就是把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要求人们不仅要积极学习,而且要终生学习要想做到终生学习,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资源获得想得到的知识所以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将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将会极大地冲击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教与学的革命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学生将由课堂、图书馆、实验室、操场以及家庭中的学习区域等传统的学习环境进入一个由多媒体、与者和学习策略的积极探索者他们以平等、开放的心态,通过网络资源查找资料、归纳重点、提炼精华,并与教师和其他同学互动、交往,在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学习丰富的知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能力。

二、历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必须合理

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历史教学整合是一场意义深刻的教学改革(…死亡教会人一切,如同考试之后公布的结果――虽然恍然大悟,但为时晚矣…),它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尤其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培养学生学习的策略和方法,从而使学生掌握终生学习的本领这就要求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整合无论内容、时间和形式都必须科学合理,使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合理巧妙创设历史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新的历史教材,从外观看,图文并茂,色彩鲜艳,深受学生喜爱从内容上讲,降低了难度,淡化了知识体系,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给学生活动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这一点,如《秦的统一》一课,学生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制作旧中国七雄拼图,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纷纷将自己最好的作品展现给大家当得到老师的鼓励时,别提有多高兴了,常常是下了课,学生们还围着老师问这问那,意犹未尽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由原来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式的学习,学习效果非常好(…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

(二)合理巧妙运用多媒体信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科学证明人脑是有分工的:左半球负责语言、数字、逻辑等信息;右半球负责处理图象、模型、音乐等信息”多媒体教学软件集声像色于一身,其直观性是任何传统的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丰富多彩的视频图像,优美动听的声音,色彩鲜艳的图片,生动活泼的文本文件,都是能吸引学生听、看、动手和思考问题的兴奋点,对这些因素加以综合运用,使学生的各种感知器官对新知识进行多角度多渠道地交叉吸收,定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知识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更加深刻(…把命运寄托在自己身上,这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妙的心思为此努力,拼搏,不舍昼夜…)。

总之,我们应该在历史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逐渐推广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应该本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发挥传统教学技术和社会实践的作用(…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原创,可悲的是很多人渐渐都成了盗版…),让我们培养出的学生个个都能成为真正会独立学习的人。

三、历史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需要优化

(一)加强历史教学的直观性

每个学科面临的首要问题都是让学生产生兴趣,因此不贴近学生的认知特点,一味空泛的讲述,对于2008年参加历史统考的九年级学生来说是不行的,会片面的将历史理解为只是“背”。(…此部分内容已省略,详细内容由启发教育网提供,请下载后阅读…),初中历史的教学要适应青少年有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向抽象思维占优势发展的趋势,虽然教育理论流派纷呈,但重视教材的可视性,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丰富多彩的素材的认识上,却是趋于一致的所以信息技术的应用就显得大有裨益利用VCD、录像片、幻灯片展示各种图片,如人物像、地图、路线图、文物、古墓遗址等等,同时可以听到各种语音、音乐、音响效果的声音信息,将不变的史实转化为影视录像等动态情形这样突出的形象教学,有利扩展学生视野。

(二)体现历史教学的时效性

学习历史、关注现实,历史的功用就在于对现实的指导。(…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当今社会,网络已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网上有一些制作优良的课件可下载借鉴;注意力集中,精力旺盛,而且可以把学生观察的事物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使历史的时空性,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缩短时空距离,加大信息容量从而使学生可以细致、全面地进行观察思考及剖析历史,达到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总之,丰富的信息技术资源为历史课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并可尝试通过网络教学这种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和灵活的教育手段对学生实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变了传统的历史课的灌输模式,给学生提供探究性学习的条件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作为新时期的历史教师,应该也必须认真掌握和实践,把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教学与历史课整合起来这样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既为历史课堂增添了趣味性,同时又推动了科学普及化的进程,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儒德.信息技术与教育相整合的进程[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03).

[2]罗坚著.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24).

[3]马宁,等.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的层次[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1、2).

[4]唐乐莲.多媒体历史教学中值得研究的几个问题[J].中小学电教,2005(12).

初中历史的学习技巧范文8

一、图表学习法

图表学习法,即通过由文字、线条、箭头等构成的图表,使知识形成结构、体系的有效的学习方法。图表相较于文字而言更直观形象、简单明了。在学习历史事件时,对于其发生背景,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从国际和国内、根本和直接等角度进行分析。如下表:

二、讲故事法

历史课本内容丰富多彩,其中很多故事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讲。这样,可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学习兴趣,了解相关历史知识,拓展视野,提高语言表述能力。

三、角色扮演法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相关角色,可以使学生对历史产生亲切感,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如学习“英国君主立宪制”时,可以让学生扮演首相、国王和议员,理清各自的职责和相互关系;在学习“雅典民主政治”时,可让学生假设自己是当时的一名公民,分析自己必须具备的条件、享有的权利等,体会雅典民主政治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四、记笔记法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笔记可以深化学习内容,理清思路,加深记忆。历史成绩好的学生往往善于记笔记,他们总是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因此,历史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记笔记的良好习惯。记笔记不能一记了事,课下还应对照课本认真整理笔记内容,直到全部弄懂为止,并经常翻看复习,温故知新。

五、提问法

学习过程就是一个对新知识认知的过程。学生通过认真听课、认真温习、认真做作业,许多知识点已熟记在心,但还会有一些难点仍未解决。这就要求学生不耻下问、善于提问,在提问中去掉自己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

六、阅读课本法

要学好历史,就要会快速、科学地阅读课本,取得学习历史的主动权。做到这一点,学生就能学得轻松自如,并逐渐掌握阅读技巧。因此,历史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使学生明白什么内容须详读精恩,什么内容可粗看了解,什么问题要边读边想,什么问题要读后再想,并设计有层次性、有针对性的问题,以疑激学、以疑促学。长此以往,学生不仅会合理利用、科学分配课堂时间,还能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为日后自学能力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七、阶级分析法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我们在分析某一历史人物的本质、意图,分析某一历史事件的本质时,要先确定其阶级立场,看清其反映、维护的阶级利益,再给其定性。在利用阶级分析法学习历史时需注意以下两点:第一,不能被表象所迷惑;第二,不能教条化。历史是发展的,人是会变化的,因此在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八、跨学科学习法

初中历史的学习技巧范文9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创新;要点总结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初中历史教师要转变理念,明确角色定位,大胆创新与实践,打造生动形象、和谐民主的高效历史课堂,让学生在情境学习中充分体验历史学科的魅力,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完善历史知识体系,进而推动初中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因此,加强新时期初中历史教学创新要点的探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转变理念,发挥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历史课堂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更加看重的是知识传授是否丰富和讲解过程是否清晰,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维活跃状态等没有予以足够关注,这显然是违背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不利于实现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对此,教师要转变理念,尊重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将重点放在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养成上,紧紧围绕学生展开课堂设计。例如,在进行“大一统的汉朝”课堂教学时,笔者紧紧围绕学生活动展开教学设计,首先通过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汉武大帝的生平,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及时引入新内容的学习。随后,笔者通过导学案引导,组织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并要求学生及时记录下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最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汉武帝在位期间出台了哪些重要政策,以及这些政策的实施背景和历史作用,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教学效果。可以说,围绕学生展开活动设计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仅能够让学生全面掌握重点知识,而且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情境引导,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学模式多元化发展特征日益显著。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创设情境,以充分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教师要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手段,通过情境引导让学生进行探究与分析,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例如,在进行“新航路开辟经过”教学时,笔者让学生自主探究教材内容后,在地球仪上找到新航路的航线,并进行划线标记。通过手脑并用的自主探究,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够加深其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此外,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情境创设与引导方面的作用。通过精心的课堂设计,将历史事件通过多媒体加以还原呈现,可以让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影像对所学知识形成整体把握和深刻认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在情境化教学中,教师必须灵活选择教学方式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分析过程中开放思维,打造高效创新的历史课堂。

3多种方式,打造生动课堂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本,要求尊重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推动知识的自主建构,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创新创造能力,但这并不代表教师完全将课堂交给学生,并不是说不需要教师讲授法的支持,只是要求教师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将教师课堂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有机结合,以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教师要在课前采取自主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展开自主学习。如在进行“江南地区开发”教学时,笔者首先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最想去的江南城市,随后引导他们思考该城市所在地区是否经过这次开发,有哪些开发痕迹?这就需要学生进行资料的自主搜集与整理,然后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展开思考,最终达到预期学习效果,而整个过程所采用的就是自主学习方法。其次,教师可将新知识细分为若干单独研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合作探究。如在上述课程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来解读江南地区开发图,然后解答课前所提出的相关问题,并就江南地区开发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笔者灵活运用合作探究、问题引导、互动交流等方法,有效打造了生动的历史课堂。需要指出的是,在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应用中,教师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点拨和讲解,以确保各种教学方法的高效实施。

4巧妙总结,加强知识内化

在历史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对课堂知识点加以巧妙总结,以达到加强学生历史知识内化的目的。通过巧妙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新梳理,加深知识记忆和理解,有助于实现新旧知识的无缝衔接,巩固并完善历史知识系统。教师在课堂总结阶段,要全面掌握知识重难点,用简洁明晰的语言加以概括,以达到提纲挈领的效果。巧妙的课堂总结,不仅有助于引领学生掌握知识精髓,而且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例如,在进行“洋务运动”教学时,当新课讲解结束后,笔者先引导学生进行内容回顾,然后利用多媒体进行投影总结:内忧外患两考验,统治阶级寻出路;师夷长技以制夷,自强不息办洋务;甲午战争惨收场,国未富来兵未强;探索中国近代化,民族复兴艰且长。巧妙的课堂总结挈领了本课重点内容,精准把握了重要知识点的内在本质和外在统一,实现了对课堂新知最简洁、最精准的归纳总结。如此一来,不仅有效深化了学生对主题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而且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同时巩固完善了学生历史知识系统,为后续学习的高效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总而言之,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既要转变理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又要注重情境引导,全面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既要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积极打造生动高效的历史课堂,又要善于巧妙总结,加强历史知识内化。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巩永宁 单位:甘肃省正宁县永和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李海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历史创新教学初探[J].学周刊,2015(30).

[2]杨碧金.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方法的探究[J].华夏教师,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