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预警

时间:2023-10-02 09:07:35

导语:在网络安全预警的撰写旅程中,学习并吸收他人佳作的精髓是一条宝贵的路径,好期刊汇集了九篇优秀范文,愿这些内容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引领您探索更多的创作可能。

网络安全预警

第1篇

关键词 网络文化安全;网络舆情;预警;智能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7-0213-02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其应用的迅速发展,以数字内容为标志、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以开放、多元、虚拟、交互为特征的网络文化,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形式之一。互联网在为人们提供大量的有用信息,给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制造和传播不良甚至非法网络信息等新问题。在 Internet 普及的过程中,网民们积极参与网络讨论、自由表达个人观点、自主传播思想文化,从而形成网络舆情,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直接反映。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决定了网络舆情具有直接性、突发性和偏差性等特点[1]。网络舆情的广泛传播常常导致现实社会有关事件的放大升级,甚至对事件的发展和结果产生巨大的影响力。针对网络文化中存在的安全威胁,实现对网络文化内容的有效监管,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及时监测和有效引导,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网络文化安全预警系统模型构建方法

要保障网络文化安全,实现全面、准确、及时地掌握网络舆情,必须依靠科学的方法体系,运用信息化手段,构建网络文化安全监管系统,网络文化安全预警系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必须明确网络文化安全预警系统的性质和类型,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才能建立符合需求的应用模型,进而实现系统安全、可靠、有效的应用目标。

Internet安全对象不是一般的系统,而是开放、人在其中、与社会系统紧密耦合的复杂巨系统, Internet安全过程不是一般工程化的过程,而是一个时时处处有人参与的、自适应的、不断演化的、不断涌现出新的整体特性的过程[2]。因此,在建立网络文化安全预警系统时是由人、机和环境构成的人机系统,应采用“人网结合、人机结合”的模式,运用钱学森提出的综合集成方法[3],将各行专家的经验、知识与先进的数据挖掘、检测与阻断、模式识别、趋势分析等处理技术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建立基于“专家群体+数据信息+计算机技术+专家经验知识”的系统应用模型。图1为运用综合集成方法构建网络文化安全预警系统的理想参考模型。

2 网络文化安全预警系统总体框架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威胁网络文化安全的网络犯罪日益趋向智能化、技术化,要保障网络文化安全,必须综合运用互联网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及数据挖掘等技术。运用综合集成方法构建的网络文化安全预警系统模型分为支撑层、数据层、分析层和应用层四个层次,具体框架如图2所示。

3 网络文化安全预警系统模型分析

3.1 支撑层

支撑层由Internet和计算机软硬件平台构成,利用互联网技术,为系统上层提供海量数据源和信息处理平台。

3.2 数据层

数据层实现信息采集的功能,利用网络爬虫对互联网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和采集,并进行有效的过滤和存储,建立网络舆情信息库。

信息采集是网络舆情分析的基础,采用纵向横向结合的采集方式,满足实时网络信息和互动信息源定点提取的需要。定向采集保证监控的深度和实时性,主要实现对新闻、论坛、评论、博客等设定站点板块的信息采集。全网采集主要通过搜索引擎进行广度采集,保证监控的覆盖面。对采集到的信息需要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格式转换、数据清理、主题提取、相关性判断等,最后形成格式化信息,存储在数据库中。

3.3 分析层

分析层作为系统模型的核心层,主要利用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等技术实现对舆情信息的智能分析,生成舆情分析报告提交给决策机构实现智能辅助决策。

1)自动摘要

自动摘要是通过智能手段为文档自动形成摘要的技术,是进行信息抽取的重要形式,融合了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技术[4]。用户无需查看全部文档内容,通过该智能摘要即可快速了解文档核心内容,提高信息利用效率。主要采用基于统计与基于理解的方法,对舆情信息中各类主题、各类倾向形成自动摘要。

2)热点发现

根据舆情信息出处的权威度、评论数量、发言时间密集程度等参数,识别出给定时间段内的热门话题,利用关键字布控和语义分析,识别敏感话题。

3)主题跟踪

由于主题具有实时动态性,所以主题跟踪是一个动态学习过程。针对热点话题,实时地进行信息跟踪,分析网络上新发表的新闻文章和论坛帖子,关注话题是否与已有主题相同或类似。

4)趋势分析

通过对某个主题在不同的时间段内被关注的程度进行跟踪,可以获取舆情随时间的发展变化趋势或规律,以及地域信息分布,从而提供阶段性的分析,实现对舆情环境的监控和预警,进行适时控制和疏导。

5)倾向性分析

对每个主题,将各种信息进行自动聚合并利用文本聚类和观点挖掘技术对信息阐述的观点、主旨进行倾向性分析,判别信息的发展趋势,从而明确公众对相关热点事件所持的态度和倾向,以便帮助政府职能部门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做出及时反馈。

6)舆情分析报告

将智能分析的结果形成简报、报告、图表等智能舆情报告,为相关职能部门快速、全面掌握网络舆情爆发点和事态发展趋势,做出正确舆论引导,提供可信的分析依据。

3.4 应用层

应用层是人机交互层,一方面用户可以通过一定的软件环境对舆情信息的采集及舆情分析过程加以指导;另一方面则将舆情分析结果以直观、简洁的形式展现给用户,便于用户深入理解舆情信息,同时,提供信息检索功能,用户可以针对系统预设关键词进行定制查询,并能够根据指定条件对热点话题、关键信息及倾向性进行查询,采用多种检索方式,可以有效提高信息检索的准确率。

更为重要的是,应用层将结合智能决策系统实现对舆情信息的智能决策。针对热点信息与突发事件进行监测分析,构建趋势预测模型,根据知识库存储的先验专家知识进行推理判断,形成最终的舆情分析结果,进而实现舆情预警。同时,对每次舆情预警进行必要的评价,优化预测模型的参数,调整和完善知识库存储的知识,使预测意见更接近实际情况,提高舆情分析的准确率。

4 结论

本文针对Internet安全对象的特点,运用综合集成方法构建了网络文化安全预警系统模型。该模型采用纵向横向相结合的采集方式,保证了对互联网海量信息监测的深度、广度和实时性,运行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等技术和智能决策系统对舆情信息进行智能分析和智能决策,发现网络热点问题并实时跟踪,从而实现对网络文化安全态势的预报和对危机的快速反应,通过舆情评价模块将有助于完善系统模型,提高预警的准确率。

参考文献

[1]张虹.基于统计分析和知识挖掘的网络舆情管理决策平台研究[J].科技信息,2011(7):495,502.

[2]何德全.互联网时代信息安全的新思维[J].科学中国人,2003(1):14-15.

第2篇

安全宣传标语【经典篇】

1. 聪明人把安全放首位,糊涂者把安全置脑后。

2. 平安到家,家人放心。

3. 蛮干是走向事故深渊的第一步。

4. 企业效益最重要,防火安全第一条。

5. 安全不能指望事后诸葛,为了安全须三思而后行。

6.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自大意。

7. 安全你我共同的责任,平安你我共同的心愿。

8. 父母妻儿牵挂你,安全生产心切记。

9. 家庭支柱靠你扛,安全施工不能忘。

10. 安全措施订得细,事故预防有保证,宁为安全操碎心,不让事故害人民。

11. 你对违章讲人情,事故对你不留情。无情于违章惩处,有情于幸福家庭。

12. 生产莫违章,安全有保障

13. 人最宝贵,安全第一。我要安全,安全为我。

14. 安全你一人,幸福全家人。

15. 校园是我家,平安靠大家。

网络金融安全宣传用语【精选篇】

1、网络连着你我他,防骗防盗两手抓

2、网安则国安,国安则民安-

3、网络连着你我他,安全防范靠大家

4、网上公开巡查,打造清明网络空间-淄博

5、文明上网,不触法律红线;安心用网,共享多彩生活。

6、上网需谨慎 “中奖”莫当真

7、隐私加把锁,骗徒远离我!

8、守护人民网络、建设网络强国

9、加强数据安全保护,防范网络欺诈骗局。

10、数据无价,丢失难复;手机安全,杀毒护航。

11、网络欺诈花样百出,杜贪便宜让违法之徒无机可乘!

12、网安人人抓,“信”福千万家

13、共筑网络安全,守护绿色家园

14、网络安全重于泰山,人人有责共建和谐

15、巩固网络安全,共创和谐社会。

安全宣传用语【集锦篇】

1. 多看一眼,安全保险。多防一步,少出事故。

2. 宁为安全操心,不让亲人伤心。

3. 造高楼打基础,保安全抓班组。制度严格漏洞少,措施得力安全好。

4. 为了你的幸福,请你注意安全。

5. 不放过隐患,不留下遗憾。

6. 安全管理完善求精,人身事故实现为零。

7. 今日注意安全,节日合家团圆。

8. 生命只有一次,没有下不为例。

9. 宁为安全操碎心,不让事故害工人。

10. 安全警句千条万条,安全生产第一条。千计万计,安全教育第一计。

11. 安全施工,幸福一生。

12. 工地就是战场,防护才能全胜。

13. 家中煤气经常关,莫用生命买教训。

14. 加强安全管理,建设平安校园。

15. 安全施工莫大意,亲人嘱咐要牢记。

16. 跨进校园,走进平安,建设平安校园,你我共同的责任。

17. 作业时戴安全帽,流汗总比流血好。

18. 质量是大厦的生命,安全是员工的生命。

19. 领导检查是关爱,认真对待去整改。

20. 安全生产你管我管,大家管才平安。事故隐患你查我查,人人查方安全。

看过“网络金融安全宣传用语”的人还看了:

1.关于金融网络安全宣传标语有哪些

2.2017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题宣传标语

3.安全宣传用语精选

第3篇

摘 要 遗传算法具有很强的全局搜索能力,但是容易造成未成熟的收敛,而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的优势在于采用全局收敛的线性优化算法,唯一最佳逼近点唯一,二者结合的应用能弥补各自的缺陷。两种方法结合应用到核电厂安全管理评价领域,建立基于遗传算法和RBF神经网络的核电厂安全管理评价模型,对核电厂安全管理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价,有助于核电厂安全管理人员及时发现风险,采取应对措施,对于降低核电厂安全管理风险,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环境安全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遗传算法 神经网络 核电厂 安全管理评价

核电厂的安全管理评价是对核电厂的安全管理现状进行的评价分析。科学合理准确的评价可以对核电厂的日常安全管理提供指导,为科学的开展安全管理提升提供参考。

利用遗传算法对RBF神经网络进行优化,保证了并行处理规模较大信息的能力,发挥了概括、联想、类比、推理等综合处理数据的能力。因此常被用来处理复杂问题,并做出科学的预测。建立基于遗传算法和RBF神经网络的核电厂安全管理评价模型,既确保了对大规模数据的处理能力,又提升了安全管理评价的科学化水平,对于准确掌握核电厂安全管理现状,提升核电厂日常管理水平,有效保障企业员工的生命安全、国家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遗传算法和RBF神经网路原理

遗传算法于1975年,由美国的J.Holland教授提出。该随机化搜索方法借鉴了自然进化法则,即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遗传机制。该方法直接对结构对象进行操作;选用概率化的寻优方法,自动获取和指导优化的搜索范围。但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部分局限性:因借鉴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遗传机制,所以如果出现优势个体(局部最优解)时,就造成了过早收敛现象,也就无法搜索产生全局最优解;其次在经过多次重组演化后,容易丢失上一代的的基因片段,即同样造成无法得到全局最优值;再次传统的遗传算法通过杂交变异的手段,确定搜索空间,导致相似模式的数据种群占据优势,同样无法产生全局最优解。

RBF神经网络是一种前馈式神经网络,网络结构分为三部分:输入层、隐含层、输出层。它依据输入层少数的神经元(基础数据),利用隐含层(高效径向基函数),决定神经网络的输出层(预测数据)。隐含层(高效径向基函数),实际是通过利用高斯函数,执行固定的非线性操作指令,即将输入层(基础数据)映射到一个新的空间,通过输出层节点线性加权组合,输出形成结果。

输出函数为:

为隐含层神经元的输出, 为权值,二者的乘积累加和即为RBF神经网络的输出。输入层、隐含层相互连接,其中隐含层为一系列同一类型的径向基函数(高斯函数)[3]。RBF神经网络由高斯函数表示为:

其中,Ci代表了基函数的中心, 代表了函数的宽度参数。从上述公式中可以看出:高斯函数的径向范围与 函数的宽度参数成反比。在实际计算中,函数宽度参数 的确定一般采用自适应梯度下降法确定,而确定Ci 、 、w的取值也就确定了为隐含层神经元的输出 。

二、对RBF神经网路原理的优化

依据生物神经网络的机理建立基于RBF神经网络安全管理评价模型,通过在不同网络传递环节选取恰当的算法对模型进行优化改进,以此得到安全管理评价的优化模型。但是在应用过程中RBF神经网络关键函数基函数中心值、网络权值等难以得到最优解,因此选择遗传算法,利用其优势对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优化完善。

(一)最优基函数中心值的确定

应用遗传算法进行数据编码。将学习样本进行编号:1,2,3,……,N,进而从样本中随机选择M个数据为一组中心矢量作为种群中的一个个体进行编码。如下所示,以第i个染色体为例,神经网络的m应度函数 为期望输出 和实际输出 之差的绝对值累加和的倒数:

从上一代中任意选取两个母体进行交叉以此获得两个子个体,再将两个子个体以一定的概率进行变异,染色体其他位的编号值用1,2,3,……,N,中任意值以一定的变异概率替换。将母体与子体进行比较从中选择优势个体即完成一次进化。以此方式循环迭代,直到个体达到给定最大代数或满足给定的精度,此时个体则为最优基函数中心值。

(二)最优权值w的确定

权值的优化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实数编码值能够较好地反应现实情况,用一个数码代表一个染色体,一个染色体则代表一个X值;群体初始化,根据遗传算法的搜索范围将权值以 分布随机确定(-0.8,0.4,0.65,0.5);选取适应度函数,将输出样本的平方作为适应度函数:

根据遗传操作原理,采用染色体交叉变异,选择交叉的概率Pn、变异的概率Pm。

U11=(-0.8,0.4,0.65,0.5),U21=(0.3,0.7,0.6,-0.8),交叉:U21=(-0.8,0.4,0.6,0.5)变异:U22=(-0.8,0.4,0.5,0.5)

三、安全管理评价模型的建立

依据核电厂安全管理评价指标,建立基于遗传算法和RBF神经网络的核电厂安全管理评价模型。其实现流程如图所示:

四、结语

本文建立基于遗传算法和RBF神经网络的核电厂安全管理评价模型,对核电厂安全管理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价,有助于核电厂安全管理人员及时发现风险,采取应对措施,切实降低了核电厂安全管理风险,并为核电厂科学管理,安全管理提升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郭赞.基于遗传算法和RBF神经网络的铀尾矿库安全预警模型[J].绿色科技,2015.3:243-245.

[2] 魏艳强.基于RBF神经网络的公路货运量预测方法研究[J].天津理工大学学报,2008.2(1):17-20.

[3] 徐杰.基于遗传算法的RBF神经网络优化及应用[J].信息技术,2011(5):165-168.

第4篇

计算机用户在越过权限,利用工具和编写程序突破计算机的访问权限,用户很容易侵入网络系统,对他人计算机进行非法访问,非法操作,对网络内的数据信息进行使用或篡改、删除、破坏等。因此,由计算机用户导致的网络安全威胁,是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常见的隐患之一。

人为的恶意攻击。人为的恶意攻击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最大威胁,黑客与病毒是人为恶意攻击的最常见的。基于计算机技术和安全技术的发展速度和之间的空白,黑客利用两者之间的漏洞,进行突击网络安全的预谋。病毒具有潜伏性,隐蔽性。传染性和破坏性,病毒入侵不仅能够截获、窃取和破译重要信息,同时也能对信息数据造成破坏性的影响,对其可用性与完整性进行损坏,木马程序是人为恶意攻击的代表性手段之一,病毒入侵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极大威胁。

软件本身的漏洞。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多样化和软件开发的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成千上万的代码构成的逻辑指令,再由繁杂的逻辑指令构建成能够实现用户需求的软件功能,其中程序漏洞的存在在所难免,用户信息的保密性就很难得到保障。。黑客或入侵者针对这些漏洞,加以利用就会获得入侵网络和对网络进行攻击的机会。软件的发展和软件的漏洞不断完善是长期存在的问题,也成为了不可忽视的网络安全隐患。

物理安全维护对策。计算机网络安全分为物理安全与逻辑安全,物理安全往往容易被人忽略,如果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计算机网络物理安全还是能够得到有效保障的。物理安全是针对物理介质层次而言的,明确物理安全范围的界定,对构建物理安全体系非常必要。自然灾害所导致的设备物理损坏或操作失误而导致的硬件设备损毁,都属于物理安全范畴。计算机网络安全需要一定的适宜条件作为基础,各种不可抗的自然灾害,外部的恶劣环境,设备的故障都直接或间接成为网络安全的威胁。因此,在设备的维护上,既要做到最大限度的防止自然灾害所带来的破坏,又更要注意人为操作的规范性,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对硬件存储设备中的数据造成损坏。

防火墙过滤措施。防火墙技术是建立在网络之间的一道安全防线,防火墙可以阻止外部网络用户通过非法手段对内部网络的进入,访问及获取资源,是过滤危险因素的安全屏障。目前防火墙的使用具有双层式结构,外部防火墙可以实现数据包过滤功能,内部防火墙是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连接的一条安全通道。防火墙位于计算机与外部网络之间,实现了限制外界用户对内部网络的访问,同时也将内部用户访问外部网络划分为不同权限。防火墙可以强化网络的安全性,就减少了非法传输的可能行。因此,接入因特网的用户,开启防火墙进行数据包过滤与内部防护十分重要。

第5篇

   网络安全宣传标语口号1

   1、多一份网络防护技能,多一份信息安全保证

   2、文明上网引领时尚,强化安全成就梦想

   3、网络安全始于心,安全网络践于行

   4、守护网络安全,呵护精神家园

   5、e言e行见素养,e点e滴筑安全

   6、乘信息快车,请系好安全带

   7、便利生于指尖,安全牢记心间

   8、网络如山勤思为径,信息似海安全作舟

   9、网络是把双刃剑,安全使用是关键

   10、网络穿行利害间,带上安全益无边

   11、争做网络“达”人,修身兼“安”天下

   12、修网德,勤网思,明网安,善网行

   13、网上“送礼”很多,真的没有几个

   14、免费wifi不要蹭,账号密码不要登

   15、“众”视网络安全,“指”为幸福一点

   16、白送的“礼包”不收,幸运的`“中奖”不领

   17、安全上网,健康成长。文明上网,放飞梦想

   18、保护网络安全,守护精神家园

   19、网络创造幸福时代,安全守护绿色家园、

   20、公德在我心,文明贵在行

   21、培养公德心,争做文明人

   22、抵制不良风气,倡导文明风尚

   23、倡导精神文明,弘扬社会正气

   24、文明出行我示范,文明礼仪我践行

   25、强化文明意识,提高文明素质

   26、文明是城市之魂,美德是立身之本

   27、人人参与文明创建,个个争当文明使者

   28、网品如人品,文明受尊重,文明交流,净化网络。

   29、文明上网,上网文明。建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

   30、绿色网络连接美好心情,污言滥语蛀坏健康桥梁。

   网络安全宣传标语口号2

   1.自觉遵纪守法,倡导社会公德,促进绿色网络建设。

   2.上网不上瘾,健康又文明。

   3.倡议文明上网,承诺网上文明,共建文明网络。

   4.网络资源要利用,网络文明要谨记。

   5.网上冲浪要有度,沉迷早晚会翻船。

   6.充分利用网络便捷之利,坚决抵制网络低俗之风。

   7.丰富的网络让人心充实,纯净的.心灵使网络文明。

   8.不劝君戒网,劝君莫被网。

   9.网络提高知识的速度,文明提高生活的质量。

   10.不昧己心,不尽人情,不竭物力,文明上网。

   11.网文化之精华,络天下之精英,闻世间之正事,明做人之德行。

   12.文明上网,快乐健康;文明上网,利于成长;文明上网,提升修养;文明上网,放飞梦想。

   13.沉迷网络游戏,人生就会没戏;远离网络游戏,演好人生这场戏。

   14.除网络陋习,讲勤学上进,树文明新风。

   15.网络无边,青春有限,珍惜时间,文明上网。

   16. 弘扬阳光网络,抵御不良信息。

   17.健康绿色上网,共建和谐网络。

   18.共同维护网络健康,共享绿色心灵。

第6篇

关键词:互联网 网络安全 缺陷 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0-0006-02

引言

数据信息泄露、网站运行瘫痪、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犯罪等名词近年来不断衍生,并且各种传统社会很少见的事情,在当代社会屡见不鲜。网络技术的发展在为人们提供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网络技术层出不穷,也不仅仅局限于计算机,手机、平板等各种电子设备,甚至手机的网络访问量远超过电脑,如何做好网络安全工作已成为当前国家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网络安全的定义

网络安全主要是指网络系统的软件、硬件以及系统中数据的保护,避免数据因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导致数据被更改或者泄露,以实现网络系统正常安全可靠运行,可靠提供网络服务[1]。网络安全主要是指网络信息的安全,并具有保密性、可控性、可用性、完整性、可审查性等特征。网络安全由于环境和应用类型的不同主要分为系统安全、信息传播安全、网络安全、信息内容安全四方面内容。

二、网络安全问题的产生

站在不同的视角网络安全有不同的解释。广义上网络安全主要是指信息安全和控制安全两方面内容[2]。其中网络信息的安全工作是否到位用信息的可用性、信息的完整性、信息的可靠性和保密性为依据,控制安全则主要是指网络访问过程中进行身份认证、授权认证和访问控制等。互联网满足了人类对于各种数据信息的需要,使得远距离可视通信成为可能,工作中网络技术的采用使得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提升了企业的信息利用率,促进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网络还存在部分安全问题。

1.系统的问题

在进行计算机和各种电子设备设计过程中,由于技术不成熟和设计者等众多原因使得产品存在缺陷,当用户使用电子产品或者计算机时由于系统的不完善,出现安全问题。其中系统问题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以下分别进行阐述。

第一、操作系统存在缺陷。开发操作系统的企业的技术各不相同,网络安全方面的各种互联网技术交叉使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网络信息安全隐患,并且当前黑客技术不断发展,他们开发各种软件,侵入各种电子设备终端,窃取机密信息、个人密码等重要资料,严重危机用户的信息安全。同时网络硬件配置不协调会影响网络系统质量,从而使得网络功能的实现受阻,网络运行的可靠性降低。第二、各种软件存在漏洞。电子设备使用过程中需要安装各种软件,部分软件由于功能不完善,当用户下载使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从而使得用户信息出现泄漏情况。第三、网络安全服务存在问题。在使用计算机进行通信过程中,计算机采用的TCP/IP协议,TCP/IP在设计过程中就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很多应用采用该协议就是的计算机通信过程中存在信息安全隐患,同时在使用电子设备连接无线网络设备时可能会接触到钓鱼Wifi、虚假网站等,从而产生网络安全问题。

2.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造成的网络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黑客的威胁和攻击。现代计算机使用过程中黑客攻击的事件数不胜数,黑客利用自身掌握的网络知识和计算机知识,研发各种入侵软件,破坏、篡改损坏网络,非法侵入企业或者他人信息系统,获取重要的机密数据信息或者个人重要密码等,已达到自身的目的。现代黑客入侵的手段和方式非常多样化,例如间谍软件、口令攻击、漏洞攻击、病毒、网络监听、木马、虚拟机、无线入侵等多种攻击方式。黑客的攻击会给国家的政治和经济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威胁人们的正常生活。黑客之所以能够入侵网络使得信息泄露,主要是由于网络本身存在安全漏洞,因此相关的设计人员要不断强化网络安全设计保证网络的安全可靠运行。此外计算机病毒是严重威胁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又一重大难题。计算机病毒是由于高技术犯罪,计算机病毒一般是指附着在其他程序上可以实现自我繁殖的程序代码,它严重算坏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当情况较为严重时会导致数据信息文件的丢失,甚至损坏计算机主板。

3.自身因素

网络安全的问题的另一主要成因是由于企业个人网络安全意识不强,在使用网络是未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从而导致信息的泄露。用户在使用网络时针对应用服务系统的访问限制和安全通信方面考虑较少,人为造成安全漏洞,从而给黑客可乘之机,严重威胁网络信息的安全。

三、互联网背景下网络安全问题的应对策略

根据当前网络安全问题的成因的深刻剖析,可知,网络安全问题一部分由于是网络技术的原因造成,另一部分是由于非技术原因导致的网络安全问题。相应的解决对策也分为两方面,其一技术层面的应对策略,其二非技术层面的应对策略。以下针对这两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技术层面的应对策略

1.1防病毒技术

防病毒技术是一种硬件防病毒技术,主要是指与操作系统相配合,实现大部分病毒的防范[3]。防病毒技术直观分为病毒的预防、病毒检测、病毒清除三种技术。其中病毒预防技术主要是指采用编写程序保留在计算机操作系统内以实现对于系统的优先控制权,防止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系统的损坏。病毒检测技术主要是指加强对病毒的类型及其数据信息文件特征的检测,以判断计算机是否感染病毒。最后阶段病毒清除技术,根据检测出的病毒结果,采用病毒查杀软件进行对病毒的清除工作。

1.2入侵检测技术

当计算机受到外界攻击后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会发生变化,通过加强对于这部分信息的检测,以确定是否存在非法入侵的行为,若存在入侵问题则切断相关线路。计算机的入侵检测技术不会对计算的网络性能产生影响。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主要是误用检测和异常检测,其中误用检测主要是通过对攻击行为的特征与特征库进行对比,以确定攻击对象,该检测方式具有检测的准确率较高,检测速度快。但是特征库中不具有的攻击行为一般难以检测出来。

1.3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利用各种算法把重要的数据变为乱码进行存储和传输,到达目的后再采用某种技术手段进行还原,加密技术是最常用的安全保密手段[4]。机密技术的关键是加密算法、秘钥的管理。该目的主要是组织计算机遭受非法入侵。

2.非技术层面的网络安全应对策略

2.1健全网络安全管理机制及相关法律法规

当前在互联网技术下,为了实现信息技术的发展,首先要提供健康的网络发展环境。法律部门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加强健康网络安全环境管理机制的建设,当前我国已颁布《中国互联网域名注册暂行管理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规章,以文件相关要求为依据,健全安全机制和网络安全制度。

2.2提升用户的安全意识

人为因素是导致互联网产生网络安全问题的主要原因。目前系统漏洞并不是造成网络安全的而主要原因,更多的是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未注重有效的防护措施。因此在实际生活工作中,人们要不断提升自身网络安全意识,提高人们对于网络入侵的意识和应对的能力,此外大型企业还要配备必要的专业技能较强的网络安全防护人员,已实现对各种网络问题的有效应对,保证网络的可靠安全,为用户提供健康的网络运行环境,保证数据信息的安全。

2.3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安全的网络运行环境的建立需要健全的的网络管理规章制度的相配合,其次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制,注重用户和管理员的专业技能的提升,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此外做好重要部门的计算病毒的检查,并及时进行数据的备份。

结束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人们的各项工作的效率得到显著提升,与此同时也存在诸多网络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了个人、企业、国家等的信息安全,对社会的发展构成一定的威胁,其中网络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系统自身设计的问题,另一方面是人为原因和自身因素,结合自身实际,采取相应有效的解决对策以实现网络安全可靠运行,保障用户的安全使用环境。

参考文献

[1]美.托林斯.网络安全基础:应用与标准(第5版)[J].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11):110-111.

[2]范黎明.关于信息网络安全与防护策略的几点思考[J].信息安全,2015(06):226-226.

[3]顾昊.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点思考[J].热点思考,2010(126):141-141.

第7篇

关键词:云计算;网络安全;技术实现

中图分类号:TP309

现代社会发展中,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通信技术显然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同时,与网络发展相伴而生的网络安全问题也备受关注。网络安全涉及到的范围较为广泛,主要包括网络软件、网络信息以及网络设备的安全问题。在云计算环境下,运用网络安全技术保障网络信息真实性、可用性、完整性以及机密性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1 云计算环境下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

云计算的发展能够将计算内容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所构成的资源平台当中,便于用户获取快捷的信息服务、存储以及计算等方面的服务。但由于受到现代网络环境的限制,云计算环境下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依旧存在。

1.1 网络信息安全策略缺乏。在用户运用网络访问相应网站的过程中,由于网站自身防火墙的配置不同,使得权限被无意识的扩大。这就导致被扩大之后的网络资源可能会受到不明人员的控制,对网络信息安全造成影响。

1.2 网络系统脆弱。网络系统的脆弱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信协议以及通信系统脆弱。例如E-mail、FTP、WWW等都存在相应的漏洞,成为黑客运用的潜在工具;二是计算机操作系统的脆弱性。计算机操作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容易受到相应的攻击,并且攻击过后不会产生相应的痕迹,不影响网络用户对于数据的获取;三是数据库脆弱。数据库是存储信息的重要系统,决定着信息的保密性、有效性、可靠性以及完整性。但由于该系统存在的安全问题,造成用户信息被窃取或者破坏,严重影响信息安全。

1.3 网络环境复杂。计算机已经成为时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云计算环境下,计算机逐渐走向家庭,网络信息运用的主体在不断增加,使得潜在风险因素被扩大,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例如黑客入侵、病毒感染以及网络欺骗等[1]。

1.4 网络系统扩充性。由于网络系统在设计的初期,并未将安全因素作为首要考量的内容。其中硬件设计、网络扩充性、可靠性以及系统升级换代方面都存在相应问题,致使网络信息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2 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安全技术

2.1 智能防火墙技术。智能防火墙技术不同于传统的防火墙技术,放弃了对数据过滤规则的匹配,而主要采用对模糊数据库进行检索,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动态的对规则进行模糊识别的一种新型防火墙技术手段。此种技术手段能够对网络行为特征值进行分析,将需要防护的内容进行计算,实现用户安全的使用网络信息。智能防火墙技术包含以下几种关键性技术手段:第一,入侵防御。当访问网络数据包进入到主机当中,一旦发生安全隐患,将会导致正常的信息受到影响,影响用户使用数据。运用智能防火墙能够对数据包安全进行防护,提升安全等级;第二,防欺骗技术。MAC地址一般会伪装成为IP进入网络当中,智能防火墙能够对MAC地址进行限制,避免由于该项因素对计算机信息造成的安全问题;第三,防扫描技术。扫描技术主要是指被入侵计算机各项信息通过扫描的方式进行信息拷贝,获取用户信息资料的一种手段。防火墙可防止黑客对数据包的扫描,维护信息安全[2]。

2.2 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云计算环境下的重要网络安全技术,同时也是较为常用的信息安全技术手段。在云计算环境下,该项技术手段更是被广泛的应用在信息防护当中。加密技术主要是利用加密算法,将信息转换成为不能够直接被读取的数据,只有通过正确密钥才能够实现数据的获取与阅读。在云计算环境下,加密技术主要包括非对称加密与对称加密两种。在非对称加密方面主要应用的包括DES缓和技术、PKI技术等;在对称加密方面主要应用的加密技术为DES加密技术。

2.3 反病毒技术。随着计算机网络病毒的增加,为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带来了严重的潜在风险。因此,反病毒技术应运而生,在现代网络发展中防病毒技术方面主要存在两种。一方面,动态实时反病毒技术。该技术手段具备良好的防病毒效果,并且其中的防病毒技术的系统更加贴近底层资源,能够有效控制信息资源的完整性;另一方面,静态反病毒技术。该种技术手段主要是对网络技术手段进行实时监测,根据运行状况分析其中存在的病毒因素,达到保证信息安全的目的[3]。

3 基于云计算环境下网络安全技术实现途径

3.1 提升用户安全防范意识。提升用户在云计算环境下对于网络安全的防范意识,明确制定网络安全技术发展工程中的战略目标。首先,对于网络主体进行身份实名认证,将认证过程进行有效的强化,明确网络授权的主体内容,为用户身份提升网络安全的保障;其次,在进行网络安全技术应用的过程中,保证全面性、及时性,对网络信息方面的传播提升监控力度,实现网络数据的及时检查,分析其中存在的各项问题,避免产生不良影响;最后,对于未经过授权的用户,应该对身份以及相关数据内容进行积极整改,把控网络安全方面的具体流程。用户提升安全意识以及认证身份等双重保障,能够有效提升计算机网络安全。

3.2 加强对网络安全技术投入。加强对网络安全技术方面的投入力度,能够有效提升云计算环境下网络数据的安全性。在网络安全投入方面,主要包括网络应用程序与服务的研发、网络安全保护系统的设计以及数字签名认证技术的实施。在网络应用程序以及服务的研发方面,需要进行操作内容的积极探索,提升计算机网络安全的敏感度。例如对于计算机界面出现的陌生信息的防范,可以通过相关的杀毒、软件清理等防止其进入电脑,提升网络信息安全。同时,在网络安全技术结构方面需要进行不断优化,提升各项技术能力与水平,例如设计查找隐藏内部IP地址的运行程序等[4]。

3.3 不断完善与创新网络安全技术。网络安全技术手段是云计算环境下保护网络数据信息安全的关键性因素,在现代互联网时代不断发展中,努力寻求完善与创新网络安全技术的具体方法。关于云计算环境下网络安全的防护,现有的防护手段主要包括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反病毒技术等方面的技术手段。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形势的侵入手段必将会呈现出多样化的状态,影响未来云计算的安全发展。因此,对于现有的网络安全技术,应该进行技术的探索与完善。并需要积极开发新型的网络安全技术手段,用以防范不同状况下产生的网络安全风险。

4 结束语

社会的发展步伐在不断加快,网络环境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同时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体现。云计算环境下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无处不在,并且涉及范围较广。因此,在云计算环境下,为防范网络安全问题的产生,需要提升用户防范意识、加强网络安全技术投入并不断完善与创新网络安全技术,提升云计算环境下网络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宋焱宏.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安全技术[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08):178-179.

[2]韩帅.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安全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

[3]毛黎华.云计算下网络安全技术实现的路径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06):140-141.

[4]刘伊玲.基于“云计算”环境下的网络安全策略初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7):138-140.

第8篇

关键词:网络安全;实验教学;虚拟机;Vmware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22-5105-03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网络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国内很多本科院校、职业学院为了适应社会的迫切需求,纷纷开设了网络安全技术、网络攻防等课程。这些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很多的网络安全实验,如网络数据嗅探、安全漏洞扫描、病毒木马防范、防火墙配置、入侵检测等,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由于很多高校没有建立专门的网络安全实验室,只能使用普通的计算机机房来承担网络安全实验教学任务。但网络安全实验往往对软件系统具有破坏性,对网络系统具有攻击性,一般不适合在真实的环境中来进行。因此,网络安全实验的教学应该有专门的实验环境。

但是,建立一间网络安全实验室,动辄数十万元,可能专门就是为一两门课程服务,投资较大、技术要求高、使用率低。对于一般高校而言,还是期望能在普通机房中来完成网络安全的教学实验。为了避免网络安全实验对计算机系统的影响,可以采用虚拟机软件来搭建虚拟的硬件、软件和网络环境,给学习者提供与真实环境完全一致的操作步骤和使用感受。基于虚拟机搭建的网络安全实验环境具有成本低、设备利用率高、安全可靠、管理方便等优点,适合在各层次的大专院校、职业学院中大量普及应用。

1 研究概况

虚拟机通过软件方法利用一台物理电脑的硬盘和内存虚拟出的若干台机器。顾名思义,“虚拟机”就是指虚拟的计算机。用于安装虚拟机的物理计算机又可称为宿主机。每台虚拟机有着独立的“硬件”系统,可以进行硬盘分区、格式化、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等操作,还可以将多个虚拟机联成一个网络。同一个宿主机上的多个虚拟机互不干扰,就像是物理上存在的多个计算机一样。虚拟机的使用步骤和操作界面与物理上真实存在的计算机是完全一致的,在网络上很难区分一台机到底是物理机还是虚拟机。而虚拟性还能带来更多的优点:虚拟机的系统中毒或崩溃之后可直接删除,不会影响宿主机系统的正常工作;宿主机系统崩溃后也不会影响虚拟机,可以在重装宿主机系统后重新加载保存在硬盘中的虚拟机。[1]

目前比较流行的虚拟机软件有三种:VMware公司的VMware Workstation,Microsoft公司的Virtual PC, SUN公司的VirtualBox。其中VMware的功能丰富,通常用于服务器和商用环境,使用最为广泛,支持几乎所有的常见操作系统,比如DOS、Windows、Linux、Novell NetWare、Sun Solaris、FreeBSD等,但是需要注册使用,占用硬盘空间较多。Virtual PC和VirtualBox都是免费软件,占用硬盘空间较少,但功能较为简单,主要在科研实验中应用。这几个软件都能满足多数情况下网络安全虚拟实验环境的建设要求,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用。

文献[2]用VMware 构建高效的网络安全实验床,提出在虚拟机中回收内存的气球技术和基于内容的页面共享技术,客户操作系统调用自己的内存管理程序,减轻主系统负担,为虚拟机之间提供更多共享机会。文献[3]利用Vitual PC搭建了一个可以进行网络及安全实验的平台,演示了用WireShark作为包捕获和协议分析软件的实验工作过程。文献[4]介绍了WMware中网络安全工具包虚拟机(NST VM)的使用,该工具包集成了网络数据库、杀毒软件、防火墙、入侵检测、网络嗅探、数据加密等全套的免费开源工具。文献[5]基于VMware软件中利用蜜罐、网络嗅探等技术构建虚拟网络安全实验平台,能够进行网络攻击测试、对病毒驻留和传播、分布式拒绝服务模拟、黑客攻击跟踪等实验。文献[6]基于VMware软件完成了灰鸽子木马实验的设计与实现。文献[7]基于虚拟化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套软硬结合的信息安全综合实验平台,基于此平台开发了密码学及其应用、防火墙、入侵检测和漏洞扫描技术等多种实验内容。

2 虚拟实验环境的搭建

2.1虚拟实验环境的优势

与传统实验环境相比,基于虚拟机技术构建的网络实验环境有如下优势:

1) 成本低、设备利用率高。虚拟实验环境搭建在普通的计算机实验室中,不用专门建立网络安全实验室,也无需额外增加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等硬件设备。通过虚拟技术实现设备的复用,可在设备、软件、场地、人员等各方面为学校节省大量投资,提高实验设备的利用率。

2) 运行环境独立。虚拟机的软硬件环境是独立的,对虚拟机的安装、使用、维护不会影响到物理计算机的软硬件环境。只要不启动虚拟机,就不会占用程序运行资源,不会影响计算机实验室进行其他课程实验教学,有利于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3) 安全可靠。在虚拟实验环境中,每一台宿主机上的多台虚拟机可构成一个独立的虚拟局域网,对网络中甚至同一个机房中的其他主机和网络没有任何影响。虚拟实验网络和当中的主机能够安全可靠运行。

4) 便于实验教学。一个虚拟实验网络IP地址规划、服务器设置可以按需求任意配置,便于课程实验的统一管理和实验结果的检查对照。在虚拟实验环境中,可以多个学生组成一组进行实验,也可以一个学生在一台计算机的不同虚拟机上扮演多个任务角色(比如同时扮演网络攻击者和防守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实践能力。

5) 容易普及应用。虚拟机软件的安装和使用方法简单,有一定计算机操作经验的用户无需专门培训就能轻易地进行虚拟机的安装和配置。一般的高等院校、职业学院都有大量的普通计算机实验室,只需增加一点软件成本就能搭建起虚拟实验环境,简单易行,可以大面积铺开应用,能够满足普及网络安全实验教学的需求。

2.2 虚拟实验环境的搭建

本文采用Vmware软件来搭建虚拟实验环境,在一台PC上模拟出多台虚拟机。普通的计算机机房同时提供给多门课程进行上机实验,上机用户更换频繁,每个用户在进行实验时都可能会对系统进行或多或少的更改。为了保证机房的正常运行,避免用户更改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管理人员通常会在计算机机房中安装硬盘保护卡,对系统盘进行保护,只开放数据盘供用户存放工作资料。虚拟机文件应保存在可自由读写的数据盘中,这样装有硬盘保护卡的物理机即使重新启动也不会影响虚拟机。在虚拟机上可以安装DOS、Windows、Linux等操作系统。

将这些虚拟机进行适当的网络配置,可以连接成为一个虚拟的局域网。也可将同一个机房中的多个宿主机上的虚拟机都连接起来,在机房范围内形成一个较大的虚拟局域网。这个虚拟的局域网形成一个虚拟的实验环境,在这个虚拟环境中可以进行各种网络安全实验,其操作步骤和运行界面与在真实物理环境中是一致的。

2.3虚拟机的网络设置

VMware提供了三种网络工作模式,它们分别是:

1) 桥接网络(Bridge Networking)。桥接网络模式相当于虚拟机通过主机网卡架设了一条桥,直接连入到物理网络中。在这种工作模式下,虚拟机拥有一个独立的IP地址,在网络中主机与虚拟机具有同等的地位,它的所有网络特性和网络中的真实机器是完全一样的。

2) 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在NAT工作模式下,虚拟机访问网络的所有数据都由宿主机转发,宿主机相当于网关。虚拟机与网络中其他主机的通信必须经过宿主机。

3) 主机网络(Host-only Networking)。虚拟网络是一个全封闭的网络,只允许访问主机和连接在同一主机上的其他虚拟机。主机网络与网络地址转换的区别是前者没有NAT服务,所以不能连接到Internet。主机网络的目的是建立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内部网络,来提高内网的安全性。

根据网络安全实验的要求,我们可以灵活运用,对虚拟机设置不同的工作模式和IP地址,组建出所想要的任何一种虚拟网络环境。

3 虚拟实验环境下的教学案例

3.1操作系统弱口令检测

3.2 网络漏洞扫描

3.3局域网上网信息监控

4 结论

实践证明,利用虚拟机构建的网络安全实验环境与真实的网络环境一致,无论是操作步骤、命令、功能和响应界面都是一样的。虚拟的网络安全实验环境可以解决实验设备投入不足和实验场所缺乏的问题,提高计算机实验室的设备利用率,将实验过程产生的攻击性和破坏性限制在虚拟环境中,保障实验设施的安全可靠运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利于在实验教学中进一步开展自主学习、任务驱动式学习,有效提高网络安全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王太成,蔡勇.利用虚拟机技术完成复杂网络实验[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9,19(4): 246-249,253.

[2] 刘武,吴建平,段海新,等. 用VMware构建高效的网络安全实验床[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5(2): 212-214.

[3] 李因易.用Vitual PC搭建一个网络安全实验平台[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4(1): 70-72.

[4] 丁昱,庄城山. 虚拟机在网络安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 2009(10):71-72.

[5] 翟继强,陈宜冬. 虚拟网络安全实验平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6): 79-82,90.

[6] 贺惠萍, 荣彦, 张兰. 虚拟机软件在网络安全教学中的应用[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12): 112-115.

第9篇

关键词:网络环境;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措施

计算机技术被广泛的应用于各个领域,甚至于很多的企事业单位组建了自己的局域网,同时也伴有互联网,实现了两者之间的互联。互联网系统覆盖的范围较广、覆盖面较大,因此内部局域网会面临着严重的安全威胁,网络节点也随时会被黑客攻击。在网络环境下,办公系统的服务器和其他主机上的信息都可能会泄密,如果内部网络中的计算机受到了攻击,可能会被其他病毒感染,这样便会影响到其他的主机信息安全。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分散性等特点,为信息的交流共享创造了理想空间,与之相关的网络技术取得了更快发展,为社会进步与发展增添了活力。

1 网络环境下计算机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

(一)缺乏安全意识

计算机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实现资源的共享,同时在端口开放的条件下实现文件的传输,相对于网络环境中的其他用户信息是透明的。某些机关、企业对服务器的保护意识不足,根据相关的统计分析,存在80%的公共网站没有采取任何的防护措施,还有些企业网站在受到恶意攻击之后,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殊不知企业内部的重要文件早已泄密,引发经济上的重大损失。

(二)网络技术影响

计算机信息就是以互联网为重要依托,构建起一个无行政管理的世界性网络,在没有监护措施与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安全性能相对较差,因此网络犯罪具有跨区域、跨国界等特点,会给行政执法带来巨大困难,如网络木马、黑客病毒、信息间谍等成为威胁计算机信息安全的重要因素。

(三)存储潜在风险

计算机信息需要利用多种硬件介质加以存储,但是介质属于电子类产品,经过长时间的存放,往往会出现无法读取的情况。这种问题的产生主要是受到介质寿命的影响,由于硬件载体不可能永久可用,也会受到环境、磁场等影响,很容易出现变质情况,证明存储设备拥有一定的使用年限。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载体技术也发生了改变,当更换读取设备时,存取的文件将无法正常读取出来。

(四)人为因素影响

新世纪面临新挑战,其中涉及到信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主要原因是对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不足,同时缺乏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很多企业中,网络维护人员并不是专业技术型人才,因此只关注对网站信息的定时更新,如配置的网络设备仍然存在着诸多漏洞,极易被非法人员利用。

2 网络环境下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措施

(一)建立健全网络管理制度

企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健全网络管理制度,并且将计算机信息安全视为头等大事,在法律法规基础上,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将计算机信息的安全工作责任具体到个人。安全维护人员需要制定可行性保障,强化对全体人员的信息安全维护意识,同时加强监管监控,对运行网络的安全施以全方位管理,针对其中的薄弱环节采取适当的改进措施,不断完善企业的信息保护规章制度,对企业内部员工的账号及密码实行合理监管,若存在非法登录情况,应该及时进行维护,特别是管理人员及重要部门人员的口令与密码,特定时间内加以更换。

(二)合理维护备份文件安全

计算机硬件与网络若是遭遇了安全威胁,或发生不可抵抗的损坏时,其内部的所有文件也随之出现损坏情况,由此可见备份文件十分重要。文件的备份需要采取全方位、多层次的措施,注重软件及硬件的相互结合。硬件备份能够让系统逐渐恢复运行,软件备份可以保证重要的信息及时恢复,在对系统进行全方位多级防护的过程中,确保网络环境下计算机信息的安全可靠。

(三)病毒引擎防护措施

结合当前的网络环境分析,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情况不容乐观,因此需要采取病毒引擎防护措施,为计算机信息提供安全保障。智能化安全防护引擎可以实现对不同病毒特征码的准确扫描,同时也能实行靶向控制。利用智能化病毒引擎防护,能够对未知病毒进行严格的检查,采取针对性举措防护病毒,突破传统病毒扫描技术的限制,把高新技术手段及措施有机结合到一起,通过对存在病毒的系统防护,可以增强计算机信息对病毒的免疫力。当病毒攻击计算机时,智能化病毒引擎防护可以准确快速的进行查杀,虽然能够起到良好的病毒防护效果,但是很多时候此项举措还是显得较为被动,现阶段,实践中常用的病毒软件有Outlook、Net Ant等。

(四)安装系统漏洞补丁程序

在计算机系统设计的过程中,为了计算机信息的安全,需要软件开发商补丁程度,从而及时纠正漏洞问题。伴随着计算机系统的应用,需要定时更新网络补丁程序,同时对其进行安装,为网络系统的实际运行创造优质的安全环境。如COPS软件的应用,就是专门用来扫描漏洞的设备。

3 结语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信息安全风险逐渐增大,从实践过程分析,需要综合各方努力,为计算机信息安全提供可靠保障。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网络成为了一种特色标志,象征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工作的重要性日益体现出来,与之相关的安全维护难度也随之增大。现阶段的技术条件下,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问题只能在避免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具体措施,但是却无法根除,只能结合技术优选组合,保障计算机信息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陆俊,侯雅莉. 浅析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措施[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2):10-12.

[2]张康荣. 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其防护对策分析[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02):92+94.

[3]张嘉. 网络环境下计算机信息安全防护措施[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03):189+191.

[4]朱亮. 计算机网络信息管理及其安全防护策略[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18):4389-4390+4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