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国际英语教育集锦9篇

时间:2023-10-08 10:25:03

国际英语教育

国际英语教育范文1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国际理解教育;内涵;体现;问题;对策

一、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和特点

国际理解教育是为了培养青少年在对本民族主题主体文化认同的基础上,尊重、了解其他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基本精神及风俗习惯,学习、掌握与其他国家、民族地区人民平等交往、和睦相处的修养与技能、探讨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观念、增进不同和文化背景的民族、国家、地区的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宽容,促进人类和社会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国际教育指引》中明确界定了国际理解教育的的目标,即“培养和平处事的人;培养具有人权意识的人;培养认识国际具有国名自觉意识的人;理解并增进其他国际、其他民族及其文化;认识国际相互依存关系与全球共同存在的问题,形成世界意识;养成具有国际协调、国际合作的态度并能实践“。

《国际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中强调了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也把国际理解作为其基本内涵之一。因此,国际理解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研究国际理解教育很有必要。

二、初中英语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中国际理解教育的体现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了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英语课程除了是一门工具外,还应该要帮助学生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在体验中外文化异同中形成跨文化意识,增进国际理解。在新课标的九级目标体现中,五级是9年级或者初中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在第五级的分级描述中,就提出了学生能够“进一步增强对文化差异的理解和认识”,这也是国际理解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分级标准中的五个方面里,其中文化意识体现了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比如在文化意识的第五级分级标准就要求学生要能够“了解英国国家中的人际交往习俗,了解世界上主要的文娱和体育活动,了解世界上主要的节假日及庆祝方式,关注中外异同,加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能初步用英语介绍祖国的主要节日和典型的文化习俗”。

三、初中英语教学内容中的国际理解教育体现

初中英语教材是初中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来源,我国现行初中英语教材选题广泛,题材包括体育、文学、自然、饮食文化、他国文化和习俗等。笔者所在的省份统一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于2012年出版的《Goforit》教材。初中英语教学内容除了对语言技能的强调,还特别要突出学生的国际理解能力和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现以初中七年级下册为例,我们来粗略看看初中英语教材是如何体现国际理解教育的。本册书的国际理解教育一般主要体现在SectionB的阅读文章中。如第五单元阅读文章是以泰国学生的口吻讲述的关于拯救泰国大象的问题,这篇文章体现了国际理解教育中的了解异文化,关注环境问题。第六单元的阅读文章是关于一名在美国学习的深圳学生在美国如何度过端午节。文中有对中国家庭过节的描述和美普通家庭的生活描述,体现了国际理解教育中的了解他国文化,引导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第10单元的阅读文章则描述了世界人民的生日食物,进行了各国生日食物的比较和对比,体现了国际教育中的关注多元文化,理解他国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等文化。

四、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1、初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取得的成绩

初中英语教师深刻意识到,英语教学不仅是教授英语的听说读写,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授和理解。比如,在教学生和外国人交往时,教师会告知学生在西方文化里,在刚认识他人时尽量不要询问其婚姻状况、收入等,对政治和宗教等话题尽量避免谈及,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和不愉快。在讲授中国节日的时候,同时向学生讲解西方的一些节日,进行对比和比较,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风俗文化习惯等。初中英语教师基本形成了能够在教学中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队伍,能够共同研讨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国际理解教育,形成学生国际理解的交流和合作能力等方面。比如在英语考试试题中,适当考察学生对其他文化和国际重大时事的了解,真正达到语言和文化的相结合。

2、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国际理解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初中英语教师对国际理解教育的理解不够透彻或者理解较为狭隘。比如谈到国际理解教育,很多老师会认为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授学生英语国家的人文、地理、语言、风俗习惯等,他们忽略了民族性与国际性的关联,或者存在偏差,从而不能很好的完成国际理解教育的任务。有些教师缺乏一定的国际视野。英语教师进行国际理解教育,需要自身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具备多元文化的理念和思想,对世界文化与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与理解。但是,现实是初中英语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压力大,疲于帮助学生应试,缺乏对自身国际视野的提升。作为知识与文化的传播者,教师的视野宽阔与否影响到学生的视野。这也是国际理解教育实施情况较弱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课堂教学活动内容和设计缺乏国际理解教育元素。由于现今的英语教学还是以应试为主,导致很多教师的教学活动都和应试紧密相关,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了语法的讲解,忽略了阅读文章的内容,更不用说内容后面所体现的多元化的社会和文化内涵。

五、初中英语教学中实行国际理解教育的方法探究

1、角色扮演法

学生扮演不同文化里的角色,让学生体验“异文化”,通过角色间的交流与沟通,冲突与合作,让学生体验到理解与被理解,从而获得国际理解教育的认知和情感。

2、自主调查学习法

教师给学生布置的英语作业中和国际理解教育相关,鼓励学生通过自己查找资料来理解“国际”方面的知识,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课堂无法传授的知识,从而引起学生对“国际”知识的兴趣。

3、体验法

体验式的学习(experientiallearning)是能够达到学习效果的一个较有效的方法。通过实地实景的亲身体验,学生会对国际理解有更深刻的体验。比如条件允许的话,可以带学生去有外国人服务的正宗的西餐厅,一是可以在真实场景中学会用英文点菜,同时可以真实品尝正宗的西餐。或是带学生参观国际博览会或者国际化的企业,感受世界各国文化多元融汇,传递给学生国际化的理念和价值观。

4、交际法

网络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极大的缩短。教师可以让学生和国外的学生结成一对一的笔友,通过电子邮件,视频通话等进行交流。由于初中生英语水平有限,教师可以设定学生交流的主题,并且给出相应的语言指导,让学生可以通过在和国外学生的交流中更深刻地理解“异文化”。

六、结束语

初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国际理解教育的价值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之后,中国与其他国家的交往更加紧密,教育国际化,人才国际化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远大目标,因此国际理解教育是一个值得重和关注的内容。现今,我国初中英语教学的国际理解教育实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也存在不足。同时,国际理解教育的实现不是仅仅通过英语教学就可以实现的,还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这也是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程梦颖.初中英语教科书中国际理解教育资源的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4.

[2] 吴晶晶.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与国际理解教育的融合问题[J].中华少年,2016.11.

[3] 王瑞杰.论我国高中英语教育中的国际理解教育[D].河南大学,2006.

[4] 姚治松.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国际理解皎月研究[D].西南大学,2011.

[5] 周金雅.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英语国际理解教育尝试[J].课程教育研究.2013.12.

国际英语教育范文2

关键词:国际理解;教育;英语文学

纵观人类的发展历史,一战、二战的阴影至今都无法从我们的生活中挥去。“六百万犹太人被屠杀”、“东欧巨变”等,这些沉痛的回忆向我们述说着一个个由文明冲突所带来的惨痛教训。而就算如今,战火依然不断。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形势下,如何避免“文明冲突”所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便成为了全世界探讨的课题。在这样的情况下,联合国提出了“国际理解教育”。

一、国际理解教育

194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次提出了国际理解教育的概念,想要通过增进国家间的文化理解来达到世界和平的目的。然而学术界却对其拥有着不同的看法,其中有人认为“国际理解教育”就是在国际社会组织下展开的以“国际理解”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活动;而在日本教育界却认为国际理解教育的目的是超越国界和民族,利用教育的手段培养和增进世界相互理解的一种手段;再者就是我国学者张良才的认知,其认为国际理解教育是一种以“共生”和“公正”为目的的全球化教育,主要培养方向是“多元化文化共存”,从而建设一个人与人相互依存的地球村。

二、英语文学教育与国际理解教育

在英语文学的教育中,由于本身英语的国际化,就导致了最终国际理解的回归。而且英语文学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于英美美文的阅读、欣赏和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通过阅读和欣赏,学生便会通过英文文章对西方的文学和文化不断的加深了解,从而提高自身的语言功底和人文素质,而这些恰恰与国际理解教育的理念不谋而合。

(一)英语文学教学中的国际理解

1.英语文学教学内容与国际理解的联系

由于英语文学教学的教材便是西方本土文章,因此其中会大量的涉及到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行为、文学艺术等内容,学生通过对于这些内容的学习,便可以大致的了解西方的整体文化,从而为国际理解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以实现国际理解教育的根本目的。

2.英语文学教育要求与国际理解的联系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交往日益加深,这也导致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交流逐渐扩大,导致了英语文学教育必须面向世界化发展,逐渐形成现代化的教育体系,才能更好的面向未来。也正是因为全球一体化经济发展对于英语文学教学的要求,令学生有机会增强自身对于多元文化的了解,从而促进了国际理解教育的形成。

3.英语文学教育的目的与国际理解的联系

由于英语文学所面对的是不同国家的文化,所以在接受英语文学教育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对于异国民族、文化的接受。而这种接受的开始,必须要建立在尊重对方的基础上。只有足够的尊重异域的文化,才能从内心深处去理解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从而培养出“共生”、“公正”的观念,形成“全球意识”,彻底达成世界和平的伟大目标。

4.英语文学教育的本质与国际理解的关系

从本质上讲,英语文学教育就是一种语言能力的培养手段。只不过这种语言所涉及的领域及其广泛,作为当今社会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其所囊括的文化跨度极大,所蕴含的知识领域也极其广泛,因此这也导致了英语文学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认识教学,还是一种跨越了文化界限的教学,更是一种无视异域文化差异的交流能力培养。而这种能力的培养,很直观的提升了学生们对于世界经济发展的可融性。

(二)英语文学教育在国际理解中的桥梁作用

在过去的英语教学中,由于英美文学的现实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我国的英语文学教育发展产生了不良的限制,严重的影响了我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与西方交流日益加深,才逐渐体现出我国英语教育的相关问题。

而后在2006年6月,南京大学《当代外国文学》编辑部举办了专门会议,以“当代英语国家文学研究的文化视角”为命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和研究,第一次提出了“英语国家文学”这一更深层次的概念,将“澳大利亚文学”、“南非文学”、“爱尔兰文学”等一系列的西方文学全部加入英语文学的教学内容之中,从现代化角度,进行科学的英语文学教育改革,

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文学被加入到英语文学教学课程中,如今的英语文学教育已经变得更加的国际化,也正式的跳出了传统英美文学的影子,成为了一个世界文化和历史传承的舞台。

三、结束语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行业和领域需要英语来作为发展的引线,也有更多的异域文化被载入英语文学教育教材,令学生们对世界增进了解的同时,彻底的打开了他们的视野,为求同存异的国际理解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参考文献:

[1]余新.国际理解教育发展的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02(8).

[2]徐辉,王静.国际理解教育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3(6).

[3]杨秀玉.为理解而教育,为理解而对话[J].现代教育科学,2006(2).

国际英语教育范文3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康建刚(1972-),男,湖北襄阳人,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北京?102206)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6-0146-02

一、高等教育国际化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有很多不同的界定,周文鼎将其定义为“高等教育在国际间开放、交流的过程及其结果。它包括高等教育机构、人员(学生、教师、研究人员、管理人员)、学习与研究活动、课程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国际化”,并且指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国际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1]

徐海宁从历史、政治、经济和教育的视角分析高等教育国际化,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其政治目的是为了国家利益服务,其外在动力在于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利益,而其内在要求是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2]

1.高等教育国际化历史悠久

“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代,那时,跨国的‘游教’和‘游学’之风相当盛行。只不过这种国际交流是在当时已知的非常狭小的范围内进行的。”[3]欧洲中世纪大学在承认知识普遍性的基础上采用同一种语言(拉丁语)教学,教师可以自由流动,学生所获得的学位可以在各个学校之间互认。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通用语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中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不仅英美等英语国家大力推广英语,在中国这样的以英语作为外语的国家同样有数以亿计的大中小学生和各界人士学习使用英语,另外像法国、德国等非英语国家为了吸引外国留学生也纷纷为留学生增加很多以英语授课的课程。

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大学所教授的外语主要为英语和俄语。外语,尤其是英语的学习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世界前沿科技发展态势,利用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为我们服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为国家利益服务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政治目的

“高等教育国际化就是要培养融通东西方文化的一流人才,在经济全球化中更好地为各自国家的利益服务。”[4]如美国受到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影响,于1958年出台了《国防教育法》,从美国国防的高度将外语教学置于与数学和科学同样重要的位置,并资助一些冷门语种的教学。2001年“9.11”事件之后,美国众议院呼吁美国应以当初《国防教育法》对于科学的投入来对待语言教学。2004年举行全国语言大会,通过了“提高国民外语能力之行动号召”。[5]所有这些举措表明美国的外语教育政策是以国家安全为取向的,是为了美国的政治需要服务的。

3.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外在动力在于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利益

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为“以开放促改革”。[6]从实际情况来看,作为“后发国家”[7]的中国,向发达国家学习,借鉴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就成为必然的选择,而对于外语的学习也成了必要的条件之一。从历史的角度分析,通过学习英语来了解掌握最新的科技知识、管理经验等是作为“后发现代化国家”[8]的中国赶超“早发现代化国家”所必经的过程。

4.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在要求是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

同志在清华大学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高等教育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工作。科学研究是没有疆界的,科学知识也没有国别之分;同样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也没有国家的疆界;社会服务虽然有较强的地域性,但由于全球化的发展和与世界其他地区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也需要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文化的传承可以在一国之内进行,但随着跨文化交流的越来越广泛和便利,中国文化需要走出去为人类的文化作出贡献,同时也需要吸收世界上一切先进的文化为我所用。从这四个方面的功能来看,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也要求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形势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中,外语的学习和使用起着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在中国的高校中,大学英语担负着提高大学生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使命。尤其在英语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国际通用语的背景下,其对于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彰显。所以做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成为高等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但我国的英语教学长期处于语法翻译法的影响之下,教师更加注重知识的讲授和语法形式的传授,较少关注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用能力。从2003年起,教育部启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试点,在全国指定180所高校进行改革,并于2007年正式《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改革已经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但还需要进一步在理念、教学设计和教学管理等方面加以改进。

1.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需要向学术英语转变

国际英语教育范文4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高中;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112-01

引言

在全球化过程中,谁能够把握各种资源要素的流动规律,谁就有可能从资源的流动中获益,并提升自己。只有在全球化的大潮中不断挑战自己,经受冲刷和洗礼,我国高中的教育水平才有可能跃上新的台阶。国际教育不仅仅是出国留学,而是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和包容,在学生学好国学教育与西方教育的同时,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和条件,用“定制教育”的方式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

一、积极转变与创新

(一)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以往的高中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处于主体地位,学生只能够按照教师的指导,机械的展开学习。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要注意积极的予以转变,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来获得知识,锻炼自身的综合英语水平。并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不喧宾夺主。要在适当的时候予以学生指导和帮助,但其他情况下均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以提高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二)注重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是教育国际化的需要。探究性教学是一种较为特殊的教学方法,利用探究性教学,可以很好的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来获取各种学习经验,并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的能力,为学生之后的各方面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在探究性教学模式下,教师要注意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科学的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并积极的要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中去。然后指导学生针对具体问题,利用自身学到的各种知识,进行合理的分析和加工等,得出最终的结果。

二、加强国际沟通能力培养

(一)营造真实的教学环境

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受到自身母语的影响,学生们大多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本土文化和思想模式等的较大影响。于是,在“中国式英语”的影响下,学生们大多无法从英语实际应用环境角度出发来展开各种学习活动。因此,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需要为学生营造出真实的、尽可能接近实际第二语言应用环境的教学环境。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利用各种方式,模拟出真实的场景等,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实现的了调查,了解学生们感兴趣的内容,并通过张贴英文海报等方式,在课堂上营造出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从而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于是,在良好的英语氛围下,学生们可以找到学习英语的“感觉”,更加自然的融入学习环境之中,展开高效的学习。

(二)注重教学实践

如果单纯的依靠课堂上的理论教学,显然无法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不符合教育国际化的实际要求。因此,还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教学的实践性。

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教师可以积极的将日常教学和各种实践活动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应用的机会。例如,天气预报是一种常见的事物,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也涉及到诸多与天气等有关的知识和内容。因此,教师便可以指导学生扮演天气预报员的角色,来为大家播报天气。另外,教师也可以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其充分展示自己的实践机会。于是,学生们便可以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合理运用自身学过的各种知识。并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发现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及时的予以改正,实现自身英语水平的不断提高。

三、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一)明确教学目标

在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中英语的教学目标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较之以往的教学,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高中英语教学要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在国际化社会中获取自身所需的各种信息,并妥善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要紧密围绕该目标,合理制定教学方案,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英语教学过程中,如果还采用传统的教师口头讲述,学生死记硬背的方式,显然无法满足国际化教育的需求。因此,要注意优化教学方法。要注意结合学生们的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例如,可以结合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开展英语歌曲大赛等活动,鼓励学生们踊跃参加。另外还要注意做好定期的回顾和总结,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处理。

(三)实现教学手段的信息化

信息技术已渐渐形成了学校的一种新文化,云理念、云管理和云课堂已经不再是新概念而成为一种常态,从学校的管理到教师备课上课,从家校联系到课后完成作业,已经可以全部在网上实现,就连教师批改作业都可以直接在网上进行,在网上反馈。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高效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自我探究的空间,以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实践和探索,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四、结束语

教育国际化大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也了解到,通过积极转变与创新,以及加强国际沟通能力的培养,还有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等方式,可以实现高中英语教学的转变和革新,更好的满足教育国际化的要求。总之,教育国际化背景下,高中英语教学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广大教师不断探索和研究,以保证我国的高中英语教学可以在国际化的道路上稳步前进。

参考文献

[1]汤菊美.浅谈教育国际化要求下的英语课堂教学――新一轮课程改革与英国修学之感悟[J].中学生英语(教师版),2012,(11):6-9

[2]曾健坤.固本之道――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英语教育国际化战略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3,(10):74-75,84

国际英语教育范文5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英语教材编写 必要性 要求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2-0137-01

近20年来,世界各国学习汉语的人数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我国汉语国际推广事业得以蓬勃发展。对于对外汉语教师而言,熟练地掌握外语(尤其是英语)是必备的素质之一,因为其既是便捷有效的教学工具,又能使教师与欧美学生进行驾轻就熟的交流。随着我国对于对外汉语教师的英语水平要求日益增高,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步暴露出来。其中一个最大的问题是:迄今为止,我国竟然还没有一套专门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编写的专业英语教材。由此可见,编写一套专门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英语教材势在必行。

一、h语国际教育专业英语教材编写的必要性

(一)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发展形势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各国间的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国家的人民开始普遍意识到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有着不可替代的应用价值、文化功效、资讯意义和经济价值,学习汉语的国际友人越来越多,使得我国的汉语国际推广事业迅猛发展。因此,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英语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汉语和英语基础,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及中外文化交流有较全面了解的人才。在将来的中外文化交流中,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需要用外语(主要是英语)向世界各地人士介绍中国文化,毕竟现在汉语还没有成为世界通用语。

(二)现有的英语教材不够完善,不能满足教学要求

本人发现各高校本专业使用的英语教材虽林林总总,但几乎都是适用于英语专业的教材。而对各出版社的英语教材进行进一步研究后发现,虽然现在专业英语教材种类繁多,琳琅满目,可以说几乎所有的专业都拥有专门的英语教材。但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将英语定位为重要专业课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竟然没有一套系统的、专门针对本专业编写的英语教材。长期以来,本专业开设的口语,听力,精读,阅读,语法等英语课程一直都在使用英语专业的教材。由于培养目标不同,这必然会导致教学针对性不强,对学生今后的对外汉语教学和中外交流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英语教材编写的要求

教材编写应顺应时代的要求,充分体现本专业特点,所以一定要有一线教师的参与,提供实践教学经验,尽量避免教材与实践教学脱节的现象。

(一)加强母语文化知识渗透

目前我们使用的英语教材内容多采用自地道的英语国家的文章,对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基本能力,了解西方文化知识非常有用。但英语文化知识在教材中所占比例过大,虽然教材中也有少量的母语文化知识渗透,但总量太少,以至于教师和学生也相应地很少接触有关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

本专业培养的学生成为对外汉语教师后,用英语向世界各地人士介绍中国文化是他们的一项重要工作,所以在教材编写时首先要增加中国文化内容的比例,加强母语文化知识渗透,让中国文化知识和英语文化知识的比例达到1:1。一套包含中西方文化知识的英语教材一定会让学生既能学到西方语言和文化,又能提高用英语表达本国文化的能力。

(二)增设英汉对比内容

出于“知己知彼”的目的,英语语法课程被设置为本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而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英语语法教材的内容全部是关于英语语法的,很少提及相关汉语的情况。本专业学生日后要做对外汉语教师,给外国学生讲汉语语法。语言教学过程中教师用目的语与学生母语进行对比,分析出相同之处和差异,并总结造成差异的原因,这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方法。因此在编撰英语语法教材时,每一章节应增设相关方面的英汉对比内容,总结异同,分析原因,提高学生的语法教学水平。

(三)控制教材内容量与难易程度

本专业的英语教材不需要完全向英语专业教材看齐,在内容量和难易程度上都应该适度。每单元的内容不宜过多、过难,以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消化、吸收为准则。

(四)兼顾时代性与趣味性

选择教材课文文本素材时应注意兼顾时代性与趣味性,多介绍当代中国在高科技及各方面的发展成就,推广先进的中国文化,注重吸引学生的兴趣,创造产生兴趣的契机。

三、结语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关键环节,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一套优秀的、针对性强的专业教材对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编写一套符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要求的对应教材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并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林海燕.谈对俄汉语教材编写的必要性与要求[J].现代交际, 2012(9).

国际英语教育范文6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视野;大学英语教师;自我发展意识;研究探讨

一、大学英语的重要性

大学阶段是塑造一个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大学教育在整个人生中占据重要的地位。随着大学英语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需要根据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于英语教师转型发展做出分析研究。

在当前大学英语教学逐渐国际化的趋势下,伴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经济组织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随之提高,逐渐与国际化接轨,传统教育模式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因此大学英语显得尤为重要。这也对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实力与综合素质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还要积极参与国际交流的教育活动,使教育理念紧跟世界,保持与发达国家相对应的先进教育水平,为我国科技强国人才兴国的战略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大学英语教师转型策略

新国际视野下的大学英语教学与以往不同,需要教师拥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大学英语教师需要积极转变自我态度,保持终身学习的能力,提升自我修养和能力,来适应时代和潮流的变化。

1.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新教育国际化视野下,社会对于新型的英语教师职业规划和发展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不仅需要教师具有相当的职业专业功底和素养,还需要具有全面综合的素质。教师在完成教学工作的日常目标和规划的同时,还要注意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对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积极地分析和解决,不要过度重视应试教育结果,要多组织拓展素质教育和实际教学应用活动,在实践中检验教育成果。

2.提升教师自身能力

为了适应时代和潮流的发展,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注重课堂和实践相结合,在完善和提升自身专业功底的基础上,更要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不能只追求单一的课堂灌输的教学方式,而要转变理念,拓展学习思维,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重点关注教学成果的实际运用是否有效,是否实用,保持对教学和教育工作的积极态度。在培养专业素养的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以身作则,为他们树立良好的榜样,也为当前探究教育国际化视野下大学英语教师转型的发展规划提供先例。

3.注重英语和其他专业学科知识的联系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家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家更加关注将英语与其他专业知识相结合,这样能加深国际的交流和对专业知识的进一步理解运用,对于学生自我发展和促进专业的精进具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同时,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与互动,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为他们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4.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模式

在当前教育国际化的视野下,如何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模式是需要我们深思的问题,这不仅需要大学英语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全社会和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如何正确地看待这门语言学科,从而避免学习过程中的过度盲目,对西方文化的过度推崇和对传统文化的缺失和忽视,这些都是需要我认真考量的。英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实际运用能力,更多的应用表现在生活与工作的交流以及对西方优秀文化的借鉴与吸收上。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为学生正确地弘扬本国传统优秀文化和吸取西方先进文化做出了模范和示例作用。大学英语教师在国际化教育视野下的积极转型和积极改变对于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于我国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借鉴西方先进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教师的示范作用往往对学生有着非常巨大的影响力,因此教师自身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这对学生来说起到一个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学生会主动地将英语与自身专业知识相结合,不断地在工作和生活中注意加以运用,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

参考文献:

[1]袁晓军,朱先明.教育国际化视野下大学英语教师自我发展意识探究[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60-166.

国际英语教育范文7

 

现有的英语专业课程建设中主要存在着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未凸显国际性、课程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及课程的国际化程度有待提高等问题。基于此,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要重视英语专业的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的定位和目标凸显国际性,有效拓宽课程的宽度,加深课程的深度,扩大国际交流,从而促进课程国际化。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国际化 英语专业课程建设

 

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国际间竞争日趋激烈,很多国家把国际人才的培养作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外语人才尤其是英语人才的培养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求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英语专业的课程和课程设置是实现人才培养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为了凸显高等教育尤其是区域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需求,需要我们重视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英语专业的课程建设。

 

一、区域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英语专业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要“适应国家经济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具有大批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即人才培养要适应国家经济对外开放的需要,凸显高校的人才培养要以国际化为导向。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建设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质量,在高等教育国际背景下,凸显了重新审视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和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一)教育的国际竞争需要。

 

教育的国际竞争加剧,各国在高等教育发展上提出了自身的发展策略,有欧盟的Eramus Mundus计划,英德法西的“大学卓越计划”、“学生海外留学计划”。我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步伐,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形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产生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贡献力量”。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应该以国际化作为重要的突破口,重新审视现有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建设现状,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满足经济社会全球化发展的需求。

 

(二)国内竞争的需要。

 

国内不同的学者对外语人才的内涵作出了不同的界定,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顾伟勤、梅德明、庄智象等,总体来说,为了适应经济和高等教育的全球化,国际化的外语人才一方面要具备基本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掌握目的语国家的文化、民族习俗、价值标准,即突出外语优势。另一方面要凸显外语人才的国际优势,要求具有国际视野,具备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突出专业知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外语院校是培养外语人才的摇篮,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英语专业的人才的培养要看准国际前沿,加快国际化步伐和加强国际化的力度,培养更多可以参与国际竞争的英语人才,突出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国际视野和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以此为基础构建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合理设置课程内容。

 

二、区域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

 

(一)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与国际接轨。

 

英语专业的国际化人才应该具备最基本的特质:有全球视野和国际观念;有民族情怀,熟悉中国传统文化;有参与国际事务、参与国际经营活动所必需的专业知识;有跨文化的交际能力,同时有人认为英语专业的国际化人才需要至少精通两门外语。根据英语专业国际化人才的基本特质,我们需要重定位英语人专业的人才培养,优化人才培养的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等与国际接轨。

 

(二)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接近国际化需求。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要与国际事务、国际规则等密切相关,通过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引进国外课程等,以此突出英语专业的专业特色,丰富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

 

三、现有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一)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未凸显国际性。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们国家的人才培养在观念和定位上与国际上相距甚远,国内尖子生放弃高考赴海外留学人数激增,这与我们国家的人才培养的定位和观念的落后是密切相关的,人们相信国外一流的大学往往能学习更先进的思维方式和处事态度,让他们在未来的竞争中更具优势。英语专业本身就有国际化的特征,在区域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现有的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和人才培养的目标更应凸显人才培养的国际性,满足国际竞争的需要。

 

(二)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的广度和深度不够。

 

目前,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尽合理,未涵盖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基本需要,一方面,课程设置的横向宽度不够,通俗地说,即课程门数不够多,涵盖面不够广,另一方面,处于学科前沿的课程少,课程的深度不够。

 

(三)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国际化程度有待提高。

 

现有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在基于区域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课程陈旧,国际化的课程少,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国际化程度有待提高,以满足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要。

 

四、基于国际化背景下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

 

(一)重视英语专业的课程建设。

 

中国的高等教育应注重在国际化背景下构建具体的课程体系和课程目标。目前我国许多高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几十年不变,能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的课程较少。根据浙江省区域经济国际化的需要,科学设置英语专业的各个教学模块,围绕市场需求和区域经济国际化发展方向,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增加国际知识和外国文化等课程的比重;使语言技能训练和学科知识传授相结合,突出知识交叉和复合型能力结构的培养,并有机地渗透到本科四年课程教学里。

 

(二)人才培养的定位和目标凸显国际性。

 

基于区域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背景,在人才培养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批判性思考、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面对快速变革的世界和多元的价值取向所应具备的包容能力和理解能力等。因此,英语专业应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加快培养适应全球化、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努力培养国际通用型人才,并对人才素质、知识结构及技能标准做出调整;适应跨国办学、教育资源的共享、人才的跨国流动和服务需要。

 

(三)拓宽课程的宽度,加深课程的深度。

 

一方面,课程的设置要加大人文通识教育的力度。在高教园区内的高校可以开展横向合作,通过课程资源共享和引进等方式增加课程数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通识教育课程。另一方面,通过选派优秀教师到国外大学访学,选修处于学科前沿的课程,从而实现课程的引进,加深课程的纵向深度。基于此,英语专业应该探索“两年通识教育2+两年专业教育2”或+“2+1+1”模式,在前面两年加大通识教育的力度,拓宽课程的横向宽度,在后面两年加强课程的深度,凸显英语的专业特性。

 

(四)扩大国际交流,促进课程国际化。

 

结合区域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特点,遵循语言学习规律,一方面,以培养国际化人才为目标引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包括教学理念、教材等,加大课程中国际知识和国际理解的比重,注重国际问题的研究,选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教材(包括直接使用原版教材),进行英语教学,运用互联网络和信息技术直接进行国际课程的开放学习学习等。另一方面,加大学校间学生的交流力度,推动校际访学和校级交流生等项目,支持和鼓励学生出国学习深造,赴美带薪,扩大海外留学的规模和比例。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扩大学生的国际视野,完善知识结构,着力培养学生使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国际英语教育范文8

关键词:大学英语写作 语块 网络环境

一、前言

随着“语料库语言学”与“二语习得”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语块理论”已成为语言研究以及语言教学研究的一个趋势,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语块”在语言输出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正确运用好“语块”教学,对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提高英语写作的准确性,增强写作的流利度和整个语篇的组织和构建,提高教师的英语写作教学水平,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二、“语块”及其在英语写作中的作用

1、提高写作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准确性是英语写作的一个基本目标。英语写作的准确性是指学习者英语写作时没有语法错误,语块是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预先构建的语言单位,语言学习者利用预制语块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语言错误,从而保证口头和书面交际的正常进行。

2、提高写作语言表达的流利性

英语写作的流利性是指用英语书面表达时语言使用流畅,表达意思连贯。如果学习者掌握一定的预制语块,在写作的过程中就可以直接提取,应用到写作中,减少了学习者思考语言的时间,能更流畅地表达思想。预制语块以整体的形式被学习并储存在脑海中,在交际时可以直接提取组句,而无需临时按照语法规则生成句子,大大缓解了交际压力又提高英语交际的流利性和准确性

3、提高写作语言表达的地道性和生动性

语言表达的地道性是指接近本族语的流利性和接近本族语的选词能力。语言表达的地道性比流利性更难实现,要求选词能力的提高,要求更高。预制语块是语言的半成品,有较固定的语法结构,稳定的搭配和特定的语用环境,是语言学习者内化并建立语法规则的重要途径。如果二语学习者掌握大量预制语块,能提高语篇理解能力,加速语篇加工,能提高语言表达的地道性和生动性。

三、大学生大学英语写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1.英语写作被忽视

高等学校教育中,英语属于基础课程,课程因为专业课而受到压缩,在有限的英语教学中,英语写作的地位一直是可有可无。教师上课主要是讲解语法知识,强调语言的输入,而忽视了语言的输出,忽略了听说读写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校,英语写作只有在公共英语考试和成人高考之前会突击培训,而且在短暂的英语写作教学中,也存在误区。

2.教师写作教学误区

由于教师对写作不重视,再加上写作教学的课时有限,所以在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完全支配学生的写作过程。教师简单分析讲解课本的写作范例,要求学生背诵、模仿范文,不能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没有和教师、同学交流,直接被要求独立完成。

3.评价方式不合理

教师只注重写作的结果,只对学生写作的最终稿子进行语法和单词的批改,注重语言形式,忽视内容,学生从中无法得到有效的有助于写作提高的建议,长此以往,他们对教师的评语视而不见,同样的错误还会出现。同时,教师没有采取形成性评价的方式,而是单纯地采用终结性评价方式,学生看不到自己每次写作练习的进步,不能从中得到激励。

四、改进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具体实施途径及策略

1.以学生为中心的策略

利用预制语块促进英语写作教学要改变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方式,不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同学之间互相讨论解决,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之外,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写作,写作体裁不限,长短不限,方法不限,可以是续写、仿写、原创等。在长期持续的自由的写作练习中学生可以进一步掌握写作技巧、写作方法和预制语块的积累和使用,在大量的写作练习中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2.协作学习策略

传统的英语写作教学是教师讲解范文,要求学生独立写作,学生孤立无援,往往畏惧写作。如果能把学生分成小组的形式,为共同的学习目标互相协作,合作互助,能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集思广益,寻找思路,增强学生写作的信心和兴趣。

3.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的策略

阅读与写作是密不可分的,阅读是语言的输入,在网络上学生可以搜集大量的英语资料或者阅读在教师和同学博客里搜集的精彩的英语文章。在大量广泛的阅读中,学生可以学习和积累大量的预制语块,扩大词汇量、短语和句型;接触大量正确句子,学会正确运用五种基本句型,并学会扩句;大量接触文章,学生可以分析语篇的整体性、衔接和连贯性,有利学生自己作文时把握语篇结构。大量的预制语块和语言信息的积累为英语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总结

在英语学习的五项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中,英语写作是许多大学生面临的难题。许多学生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写作能力仍然很低。由此可见,英语写作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已经成为外语教学与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语块”教学符合中国学生学习特点和认知的基本规律,对大学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积极的意义,是全面提升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楼捷.论网络语料库辅助对英语写作语块运用能力的影响[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1(06).

国际英语教育范文9

2011年12月23日,卫生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制定了《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中长期规划纲要(2011-2020)》。该文件指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医药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多种形式的中医药对外医疗保健服务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医药在医药卫生和人类健康促进中的独特优势,但同时,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其中就包括人才队伍还不能满足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及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需要。早在2008年,我国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呼吁国内中医药院校面对日益增长的国际需求,加快做好准备,努力适应国外实际。要培养知己知彼的中医药人才,使他们了解所在地区和国家的社会、历史、道德、法律、宗教,融入当地社会,从而让中医药在异国他乡生根(张国2008)。无论是“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抑或是”培养知己知彼的中医药人才”都离不开外语(在我国主要指英语,下文均用英语指代)作为媒介,都离不开外语教育(在我国主要指英语教育)。因此,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本文重新审视英语教育在我国中医药高等院校的意义,正视在中医药高等院校开展英语教育的困难,提出4点改革措施,从而使中医药高等院校的英语教育更能满足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需要。

2.中医药高等院校英语教育的意义

从人才培养方面看,中医药走向世界必定需要大量的中医药国际化人才。中医药高等院校的英语教育对中医药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课程体系上来看,中医药高等院校的英语教育主要涉及大学英语课、专业英语课或双语课。这些英语教育类课程由于其使用语言的原因而天然地在中医药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起到引领作用。从中医药事业发展来看,中医药高等院校英语教育的质量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中医药事业国际化发展的速度、广度和深度。

2.1英语教育关系到中医药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何谓人才?人才:①德才兼备的人;②有某种特长的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1989)。何谓中医药国际化人才?笔者认为,中医药国际化人才指能在世界范围内发挥其中医药专长的人才。具体表现为,在临床实践中,中医药国际化人才能用英语与外国患者恰当地交流,完成接诊、治疗等环节;在科研方面,能用英语在口头上、书面上表达学术观点,阐述中医药思想,传播中医药知识和弘扬中医药文化(杨毅,曹立娅,张飙2010)。因此,中医药国际化人才不仅具有中医药专业知识,还需要具有较强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具有用英语进行医患交流的能力、具有通过英语将中医医学体系与世界医学体系相融合的能力。上述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英语教育,而且要求高,难度大。中医药高等院校的英语教育主要涉及大学英语课和专业英语课或双语课。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扩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中医药院校大学英语课的工具性更多地体现在学生能否用英语“输出”中医药思想,而非“输入”。人文性体现在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应该了解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思维,并且具有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与策略,具有中西合璧的整体观和兼容并蓄的国际视野。专业英语课或双语课则是大学英语课的“加强版”,是对中医药的专业性与英语的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和提升。这些都离不开英语教育的培养和熏陶。

2.2英语教育在中医药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起引领作用

上文已经提到过,中医药不仅仅是中国的中医药,也是世界的中医药。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中国文化的强势回归,加之,中医药以其独特性、原创性而具有的世界领先性,势必会吸引更多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学习中医药。就目前来讲,我国的中医药高等教育已经率先(先于其他学科)开始了国际化的过程(马骥2006)。但是中医药的有效性及先进性并不一定意味着中医药的国际化教学的先进性。如何使中医药的教学模式与国际高等教育模式接轨、如何使中医药教学体系融入国际高等教育体系,是新一代中医药高等教育人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我国的大学英语课在教授英语语言的同时,也历经了30多年的英语教学改革之路。这一过程实质上是将西方盛行的外语教学法本土化的过程,而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将我国本土的中医药教学模式国际化的过程。大学英语课恰恰起到让我国的中医药专业的学生了解国外教学模式的作用。我们中医药教学在多大程度上借鉴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发展历程中的经验与成果、避免教训与弯路将决定中医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因此,中医药院校的大学英语课不仅仅是语言课,它更是学生、专业教师、教学管理者了解国际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窗口,是将中医药高等教育模式融入国际高等教育模式的练习场。因此,英语教育在中医药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将起到引领作用。

2.3英语教育关系到中医药国际化发展

基于以上两点,中医药院校的英语教育质量势必关系到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速度、广度和深度。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华夏子孙在数千年的生产与生活实践中认识生命、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宝贵经验总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然而,在中医药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并非没有竞争对手,日本的汉医、韩国的韩医大有赶超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世界植物药市场年销售额超过160亿美元,其中日本的汉方药占世界销量的80%,韩国的韩药占世界销量的15%,而中国虽是中草药的发源地,却只占世界草药市场销量的3%~5%(詹洪春,刘志学2007)。这组数字表明,世界对中医药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但是不知是中医药人不屑于参与国际竞争还是不具备参与竞争的能力,事实是我们已远远落后于日本同行。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是语言交流障碍一定是原因之一。在国际接诊方面,中医药人若不具备英语交流能力,需通过翻译与病人交流,信息传递不免会有流失,这有可能对诊断的准确性造成很大影响。尽管现在全世界学汉语的人数激增,但是指望病人都能说汉语,这不免为太过被动的等待。在世界医学领域,在多大程度上有我国中医药学者的声音?国内的研究成果能否在第一时间为世界所了解?可见,英语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中医药的贸易、医疗、科研等各个方面。以上三点说明,中医药高等院校的英语教育因其所处院校专业的特殊性而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如果对中医药院校的英语教育没有从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考虑,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将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愿景中。

3.中医药高等院校英语教育的困难虽然英语教育在中医药高等院校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它却未因此而蓬勃发展,反而遇到来自思想观念和教学诸方面的困难。

3.1来自思想观念的困难

英语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为英语语言教学。中医药院校的英语教学却没有因其意义重大得到相应的重视。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的一期《实话实说》节目中,有一嘉宾直言“中医药专业的学生没有必要学好英语,与其花时间学好英语不如把时间花在古汉语上,学好医古文(实话实说2009)。”虽然此嘉宾不是中医药专业的专家,但是此番言论在中央电视台这一平台上所产生的影响可想而知。笔者认为,此嘉宾本意不是劝中医药专业的学生不要学习英语,他想表达的是把英语和中医药专业都学好太困难了。但是,不能因为把二者学好很困难而否认学好二者的必要性,否则,就会出现“中医药专业的学生没有必要学好英语”的错误观念。这种观念在部分中医药高等院校的领导、教学管理部门的领导、中医药专业的教师、中医药专业的学生的头脑中也同样存在。中医药高等院校对英语教育从思想上的排斥人为地影响了英语教学的质量,这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进程。

3.2来自教学管理的困难

从教学管理上说,有的高校唯大学英语四级成绩论:只要通过该考试,学生就可以拿到所有大学英语课的学分。有的高校大学英语课的期末考试成绩不计入学生奖学金评比。教学管理体现一个学校的教育思想。从这样的教学管理学生会体味出“中医药专业的学生没有必要学好英语”。那么,学生学习英语的动力还能剩几何?

3.3来自课程设置的困难

从课程设置上来说,高等院校的英语教育主要是指大学英语课,还包括专业英语课或双语课。对于大学英语课,有学者(蔡基刚2007)提出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由EGP(EnglishforGeneralPurpose)转向ESP(EnglishforSpecialPurpose)。然而,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很难借鉴其他专业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经验,因为中医药是中国所独有的、特有的、领先的,获取中医药知识的语言媒介最主要、最原始的是汉语或者古汉语,而非英语。中医药院校的大学英语课改革之困难在于中医药专业以英语为媒介的专业性的语言输入上是稀缺的,但却对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在中医药专业方面的语言输出需求多、标准高、难度大。众所周知,即便在英语输入充足的情况下,对英语的输出能力(说、写、译)的培养要难于对输入能力(听、读)的培养。对于专业英语课或双语课,在笔者参与的天津市2008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资助项目“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现状研究与创新实践”中,对我国5所中医药高等院校所做的调查中,60.3%的学生认为目前的专业英语课/双语课存在问题,问题比较集中在“师生不能用所学外语就所学专业进行交流”、“课程只是专业术语的外语单词的堆砌”(杨毅,曹立娅,张飙2010)。毫不夸张地说,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医药高等院校的英语教育的难度要大于其他专业院校的英语教育,对其要求也高于对其他院校的要求。如果中医药高等院校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单单以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为终极目标,那么这种要求显然没有将英语教育放在培养中医药国际化人才的战略高度来考虑,这种要求本身就不具有国际视野。

3.4囿于教师能力的困难

从教师能力上来说,中医药高等院校遇到了一个似乎难以解决的困难:懂中医的教师不具备国际交流的语言能力,具备国际交流语言能力的英语教师不懂中医。对于中医药专业的教师提高英语能力并非一时之功,尽管他们能够获得出国培训的机会,但是成效甚微。对于中医药院校的英语教师,他们常常因为不懂中医而渐渐成为学校的“局外人”,大有被边缘化之势。中医药高等院校的英语教师与中医药专业教师“两张皮”的发展模式对培养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培养铸起了一个“看不见、走不出”的围城。

4.中医药高等院校英语教育的变革

显然,中医药高等院校英语教育的意义重大,同时进行英语教育的困难也巨大,唯有进行变革,才能使中医药院校英语教育的发展走出现在的困局,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

4.1改变对英语教育的错误观念

首先,中医药院校要改变对英语教育的定位。它不仅仅体现为其他高等院校的公共基础课或专业英语课,它与新时期中医药事业的国际化发展息息相关。从长远意义讲,它事关中医药事业的全球化发展;从现实意义讲,它关系到学生就业的宽度和广度。其次,英语教育也有助于孕育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的中医药校园文化。因此,中医药院校要从政策上大力支持英语教育,从制度上保障英语教学,从教学管理上为学生学好英语创造条件。

4.2改变英语教育部门的机构属性

中医药院校的英语教育部门多为英语教研室,隶属于基础课教学部或者公共课教学部。从名称上便可感觉到它们远离中医药院校的发展主体。因此,要改变中医药院校英语教育部门的机构属性,将英语教育纳入到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体系中,同时将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与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结合起来。

4.3改革英语教师职业发展模式

高素质的国际中医人才匮乏,即既掌握了中医药专业知识又具备较强英语能力的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可谓是“凤毛麟角”。这将直接导致中医发展缺乏后劲,是中医走向世界的严重障碍(赵丽梅2010)。如果多年的努力证明,对中医药专业的教师进行外语培训而成效甚微,不妨尝试改革中医药国际化师资的培训思路———把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纳入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体系。英语教师在单纯的语言学、文学、翻译的学术发展之路与中医药发展之路难以交汇。因此,改革现有的教师发展模式,将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与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结合起来,比如鼓励英语教师从事中医药国际化标准研究、中医翻译研究、对外传播中医药文化研究等。中医药的国际化需要中医药教育的国际化,教育的振兴在教师,没有国际化的中医药教师就没有中医药的国际化。改革英语教师职业发展模式需要胆识、需要战略眼光、需要战胜困难的信心、更需要脚踏实地的努力与实践。

4.4改革大学英语课、专业英语课、双语课的课程设计与设置

中医药院校的大学英语课的改革应充分考虑到中医药院校、中医药专业的特殊性。教学模式应以学生语言输出能力为导向。教学内容很难采取ESP所倡导的通过学习中医来学习英语的教学理论。中医药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内容应更符合他们的兴趣,甚至利用学生的兴趣来学习英语。教学目的不仅注重语言能力的提高,还应注重国际视野、全球意识的培养。专业英语课、双语课的教学模式应改革现有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走出一条有中医药特色的课程模式,即“中医药专业的学生用英语教非中医药专业的英语老师”。其意义不在于学生一定把英语老师教会,也不在于英语老师一定要学会,而是在于通过师生角色的对调为学生创造一个用英语来传播和宣传中医药知识和文化的环境。学生在专业英语课或双语课用英语教英语教师学中医药,学习的重点不在于学习中医药专业知识,而在于提高用英语交流中医药专业知识和文化的能力。从教学内容上,加大以国际化临床接诊为内容的课程,增加宣传中医药知识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课程(杨毅,曹立娅,张飙2010)。专业英语课和双语课应该是与中医药国际化结合最紧密的课程,也是最有中医药特色的英语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