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小学语文课程设计集锦9篇

时间:2023-10-10 15:58:34

小学语文课程设计

小学语文课程设计范文1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原则;策略

近年来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进步,我国的教育事业发生了较大的变革,在中小学教育中,相关院校更加注重学生们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中,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创新思考。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改变以往的静态、封闭式的教学模式,适应现代化的需求和人才建设,为今后的人才培养做好铺垫。在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中,教师要按照新课程理念进行创新实践,培养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原则

(一)适量性原则

传统的小学教育模式讲究孰能生巧,因此,教师通过大量的作业布置,巩固学生们的知识学习,但是,此种布置作业的方式给学生们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学生们没有时间享受愉快的童年生活,变成了学习的机器和考试的机器,对于日常生活和常见问题的解决能力较低,只有分数而没有了能力。新课程理念讲究的是素质教育,让同学们进行劳逸结合,注重知识的拓展能力。

(二)开放性原则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天性,由于没有较多的生活经历,脑海中的束缚较少,对同一种事物能够有不同的看法。这种发散性思维和创新的想法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价值。因此,在课堂教育中,教师要深化儿童的此种天性,不用严厉性的教导方式和传统的教育模式泯灭学生的个性。在语文作业的预留中,要结合当前的学习内容,进行巧妙的设计,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给予学生趣味性的话题,进行自主讨论,开放学生们爱思考、爱联想的天性,并配合教师一步步正确的引导,掌握语文的学习能力。

(三)灵活性原则

布置作业的灵活性,不仅要体现在内容上,还要体现在作业的形式上。教师可以改变以往纸卷类的作业方式,创新交作业的形式,培养学生现代化的学习能力。对于讨论性话题和表演类的节目,可以进行影音视频的录制;对于文字类的阅读题等,可以建立公共的作业平台,小学生在家长或自主登录的基础上完成作业,另外,在作业平台中要增加讨论平台,方便师生能够及时的沟通疑难问题,作业平台还要依据小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生动的设计,提高小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依据小学生的天性,增加作业的趣味性

传统的纸卷类的作业形式不仅减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还约束了学生们思考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理念的形式中,教师要创新教学作业的安排,提高作业的趣味性,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买椟还珠》这一课程的安排中,可以让同学们进行课前预习安排,并分成小组的形式进行情景再现。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还能够促进学生们的思考,分析人物的特性,故事起因和结果的组成,再通过教师对课程的讲解,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在课程讲述后,教师可以做进一步的教学作业,对《买椟还珠》进行深层次的表演,也可以进行同年级小组比赛,通过语言和神态的表演,即丰富了同学们的课堂生活,还提高了学生们的思考能力,还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实现作业的多元化

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特长,现代化教育的理念中,学习成绩不再是评定一个学生好坏的标准,只要小学生们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乐观的学习,就有培养综合素质的资格。因此,教师在语文课程作业安排中要注重多元化的设计,分析每个学生们的性格提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课题作业布置,亦可以对同一问题,进行不同形式的回答。这不仅丰富了课程作业的内容,还创新了小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通过多元化的训练,还能够促进特长的发展,提高学习的兴趣。例如在《题西林壁》的学习中,喜欢音乐的小学生可以寻找相关中国风的音乐进行伴奏阅读,喜欢绘画的同学可以将诗词中的描述意境用画笔描绘出来,喜欢书法的同学,可以将诗词以文墨的形式呈交上来。这些提交作业形式极大程度上改变了学习习惯,创新了学习方法。

(三)利用好互联网教学技术,布置互动作业

利用互联网建立小学语文教学平台,能够让教师、家长和学生都参与到小学语文课后作业的完成与评价中。比如,教师可以针对课文的字、词、句的教学设计一个问答小游戏,利用教学平台,让学生在课后参与到竞技游戏中,从而实现课下在教师的带领下全班同学一起完成课后作业。

三、结语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要秉承适量、开放、灵活的原则进行,运用趣味性游戏设计、多元化作业设计、计算机互联网设计等策略进行作业设计,提高作业的设计水平,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更好地拓展知识,形成能力,发展思维。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课程设计范文2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特点以及口语交际能力的构成要素,以便更好地为我们的教学作出良好的指导。

众所周知,口语交际与书面交际有着根本的区别。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发生的,有明确具体的说话对象,这就要求交际双方能够很快地适应整个交际语境。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相对较小,社会经验尚且不丰富,面对不同的交际场合会有一定的交流障碍。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地帮助学生做好这些内容的准备,以促进我们的学生能够很快地适应所处环境,并作出应有的反映。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以及智力的培养都是很有帮助的。同时,口语交际在进行的过程中还会融合其他的因素,例如手势、表情,对于说话者的反应速度以及反应能力也都是有所要求的。可以说口语交际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对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是有帮助的。我们的教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以便为更好地进行教学作出贡献。

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借鉴其他有经验国家的成功经验,为我们国家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作出重要的推进,这也是现代教育的积极一面,可以为我们的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带来众多的参考资料和成功经验。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都处于身心发展刚刚起步的阶段,但也是他们成长的一个关键时期,因此,需要我们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足够的重视和帮助,以促进我们的学生在整个学习生涯中都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拥有丰富的学习能力,这也是我们进行教学的最终目的。面对这种特殊的教育阶段,我们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要采取一定的策略。针对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我们要区别不同年级学生的学情、要设计合理可以落实的教学目标、要注重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真正训练。口语交际教学更多的注重实践,因此,在日常的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就要抓住这一特点,积极地为学生创造进行口语交际的环境和场合。其实,这种实践也是相当容易实现的,因为,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都是一个实践的舞台,我们都可以借助这个舞台进行实践操作,这也是我们进行教学活动的内容之一。面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也要做出严格的区分,以帮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有不同程度的发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好了解,以帮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得到提高。

第三,我们的教师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地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学生多多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和沟通,以帮助我们的教学活动取得成效。

学生的学习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为我们的教学指出正确的方向。我们的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的过程中要进行缜密的思考,同时,在课堂之外也要善于和学生进行交流,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及时的改正。小学生没有太大的思想压力,只要我们的教师多一点耐心和爱心,学生们都会很乐意与教师交流自己的想法。了解了学生的那些想法之后,我们就可以在教学上作出一定的改革,为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作出贡献,这也是我们师生都比较期待的事情。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堂应该着力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与学生进行必要的交流,我们就可以创设出和谐的教学环境,为促进教学的全面和谐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最后,面对小学生的真实学习特点,我们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善于设置一定的教学情境,以促进我们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实施。

小学语文课程设计范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 小学教育专业 语文课程设计

教育是国家的根本,我国对于小学义务教育的工作尤为看重。但是,我国的小学语文教育普遍存在着师资素质与新课改需要不平等的问题。因此,对当下小学语文教育所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践,让学生在互动中开放思维,相互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来更好地适应社会与教育的发展。

一、小学语文教育

首先,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小学语文教育越来越注重提高学生的口语和交际能力,因此,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听与说的取向发生了重大的转移。并且语文教学中更加注重语感的培养和言语的积累,对于所要背诵的篇数和古诗词的篇目以及课外阅读的数量都有了一定量的要求。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课外活动被实践活动所代替,更加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言语能力的培养。小学时期的学生更注重的是学习能力的培养,字词诗句的积累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以后的语文以及其它科目的学习奠定基础。

其次,随着2001年新课标的颁布,小学语文教育更加关注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培养,以此来适应社会的需要。小学语文教育的课程面向的是全体学生,使得语文素养能够深入到每一位学生当中。通过语文课程中的学习,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的正确的理解和学习应用祖国的语文,培养创新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交际能力等,培育学生的爱国热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思想品德,逐渐培养和建立健全良好的个性和人格,来促进学生德、志、体、美、劳全面发展。

最后,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内容应是开放的富有活力的。对于课本中的相关内容不应该只局限于课堂中和书本上,还应扩展到课外,让语文的学习更加立体和开放,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链条。大多数教师出于一些原因而不敢放开学生,加大了对于学生的课堂控制,使得学生失去学习的主动权,教师应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发问,突出学生的学习,教师的观念也应进行相应的转变,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引导学生正确学习。

二、小学语文课程内容与安排

首先,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需要打破课堂与学科以及学校的限制,与实际的生活相联系,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和实践当中体会和学习语文,增强语文素养。教师也因此不再只是单纯的灌输知识,还有引导学生实践语文,体会语文,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教师的教学质量。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不仅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有利于学生进行互相协作,提高口语和交际能力。课程的内容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改革而不断地发展,在进行课程的设计时,不仅要结合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还要考虑到学生自身和未来的发展状况。

其次,教材的内容应该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师范性以及实用性。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对于教学理论、教学知识和教学方法进行全新的阐释,体现教育的新观点;教师应在教学实践当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小学语文教育的内容,并且在其深度以及广度上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语言应简明扼要,有深入浅,使得学生能够快速的记忆和理解,将经验融入到教材当中,提高教材的实用性。

最后,小学语文课程在内容于安排当中,应加强实践类的教学,以教师为榜样进行示范,学生进行模拟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并且进行及时的点评和探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现场的观摩,让学生融入语文学习的真实氛围当中,提高积极性。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时,应建立多元的评价体系,多方式多方面的进行客观评价,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在进行知识的传授时,教材内容应与语文教学当中所需要的知识相连接,构建具有自身特点的课程内容。

三、高师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语文课程设计

首先,高师院校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语文课程安排分为两类,一是通识教育,一是针对中文类学生的课程。针对中文类学生所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中有基础课程和应用类课程。基础课程有中国文学、基础写作、汉语、儿童文学等,此类课程能够提高师范生的口语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于文字的解析和理解能力,为学生将来从事教育事业打下基础。对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感知能够让师范生更好的理解人类所生存的世界,体情感世界,开阔眼界,丰富精神世界,提高师范生的文学素养以及审美能力。学生在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后,就需要进行实践,将所学所识应用到生活当中,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为以后从事相关的文体工作或者是教学研究打下基础。

其次,在应用类课程中有教师口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书写以及班级管理等。小学的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对于学生的心理非常了解,能够进行正确的引导,进行科学的管理,才能够建立一个良好的班级和学习环境,因此教师不仅需要良好的组织能力,还需要具备引导者的能力。此外教师口语以及书写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教师的作用而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最后,高师院校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还包括小学语文教育类课程、教育实践课程、选修类课程。成为一名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知识和技能两手的准备,抓住学生的心理及时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活力,提高教学效率。在实践课中,让学生体验真正的教学过程,加深对教师岗位的认识,为未来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对于我国的高等师范院校来说,小学教育专业已不再是一个新的专业,课程体系也比较成熟。各种教学体系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以及实践的检验,不断地进行发展和调整,将会有更多的学者专家加入,进行专业的建设和完善,制定出完善的合理的人才培养的方案。

参考文献

[1]王莉小学语文教育与小学教育专业语文课程设计(J)河西学院学报2006(06):84-86.

小学语文课程设计范文4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作业特点;设计对策

传统的作业设计客观性太强,忽视学生的主体性;过多注重知识掌握,忽视学生能力发展,过多考虑作业量的大小,忽视作业质的优劣;过多的单一化、机械性作业内容,生硬操练,学生往往被动接受。这些作业,过于枯燥、呆板,不但加重了学生负担,抑制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大大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和语文能力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下的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因此,小学语文作业应具有以下特点:

1.主体参与的开放性

学生的语言作业可由学生独立完成,也可以由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学生和教师合作完成。作业可以由学生参与设计,作业也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有安排的完成。通过开放,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只在其计划与整体环节指导上起帮助、引导作用。

2.形式的趣味性

作业形式应丰富、多样,增强其中的趣味性。例如:读、写、说、看、查找,或者绘画、表演、调查、采访、操作实践等形式,都很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学生一定会兴趣盎然。

3.内容的综合性

作业应根据不同年段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体现一定的综合性。抓住学生爱表现、爱活动的特点,将理解、积累与应用、思维与表达紧密联系,将学与玩、学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科间的整合,课内外、校内外的融合,益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内容的综合性还应体现在作业设计在教学中的作用,变强调巩固、积累知识的作用,为强调知识迁移、提升,甚至起到知识的运用与创新的作用。

4.作业评价的丰富性

作业的评价应脱离甄别与选拔的阴影,除了教师的评价外,更应突出学生、家长参与评价。教师的评价也可以由简单的分数、优良等级高低评价,变得更丰富。如:促进师生了解与沟通的言语评价,富于鼓励性的红苹果、笑脸、大拇指、智多星等形象评价,也可以多种并用。

在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我尝试了以下几种小学语文作业设计对策:

1.读写结合,加深理解

语文教师应拓展学生阅读渠道,扩大学生阅读量,让学生边读,边做些笔记或写一点儿读书体会。如在教学了《草船借箭》之后,学生对三国故事大有兴趣,一位学生在课外读了《三国演义》,用笔记下了诸葛亮三十多处神机妙算的事例。或者凭借教材激发学生兴趣,发挥想象力,让学生读中学写,读写结合。这样的作业可以是仿写、续写、改写等形式。例如在教学《咏柳》的古诗时,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学写古诗。

2.剪贴结合,增长才干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增长语文知识与才干。例如北师大实验教材中,汉字先入,拼音与汉字几乎同时起步,使学生才上学两个月就识字很多。这样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办“剪贴识字小报”,让学生在报纸、杂志、商品包装等废旧物件上剪下自己认识的字,并把他们按一定的意义摆成一张小报,这样就有了“我爱我家”、“美丽的校园”、“大商场”等主题鲜明的识字小报。既使孩子们领略到了成功的喜悦,又让孩子们在社会这个大天地中学会了识字。

3.玩写结合,寓学于乐

让学生在游戏中,在游玩中实际参与实际体会,再让学生将自己活动经历写下来,这样学生有话可写,写之有序。如让学生贴鼻子、拔河、游公园等等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

4.引导观察,积累素材

教师要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让学生由课堂到课外,由学校到社会,多看、多听、多观察、多感受,积累学习语文的素材。观察可以分为有意观察和随意观察。有意观察即布置学生有目的的观察某一事物,如课前布置观察小动物样子、生活习性,植物的样子、特点、生长过程,天气变化等等。

随意观察即鼓励学生平时多做有心人,捕捉生活中的新鲜事,或感兴趣的事物,然后写一写观察日记。它将让学生着眼观察、动笔记录、用心思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5.以画促学,激发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变枯燥的读书、讲解为绘画、帮助理解与学习。这里可以画想象图,学生可依据对文字的理解,想象绘画,如学了《小站》之后,画一幅“小站图”;可以画方位示意图,如学习《詹天佑》时可以让学生画“人”字形线路;也可以画顺序图等等。

6.角色表演,情景再现

喜爱表现是孩子的特点。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孩子分角色的表演教材内容,或演课本剧,让学生更直接的将自己的情感与教材内容联系起来,激活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例如教学《群鸟学艺》可以分角色表演,教学《小英雄雨来》可以表演课本剧,它将是一种生命个体的情感体验,它将比一切的语言文字更深刻。

7.学用结合,实践体验

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可以缩短文字与情感的距离,浅化难点,学用结合。如语文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学生体验小老师、小记者、小播音员等角色,也可让他们参加养鸟、种花、制作等实践活动,这样学生在实践中会主动积极的了解许多问题。

8.查查找找,搜集交流

搜集资料,交流汇报是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提高的学习过程。它可以体现课内外、校内外、学科间的相互融合。例如教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后,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图片资料和有关保护黄河、介绍黄河、赞美黄河等的文字资料,然后再召开一次“情系黄河”的交流会。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求知,学会合作,培养能力,发展能力。

作业是语文学习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应通过作业拓宽语文学习途径,凭借一定的作业形式与内容,伴随一定的学习活动即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广阔的时空中学语文、用语文,在玩中学、在实践中学、在生活中学,拓宽视野、丰富知识,砥砺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慧芳.浅谈小学语文如何优化作业设计[J].中国校外教育.2011(05)

[2]张智丽.语文作业有效设计浅析[J].文学教育(中).2011(02)

[3]刘青.浅谈小学语文课外作业的有效设计[J].新课程(小学).2010(09)

小学语文课程设计范文5

一、多元性优化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教师应当综合参考他们在这个年龄段的爱好,作业设计的时候应当重视趣味与色彩的多元性,通过色彩与趣味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元性来让这种兴趣得以保持。首先,因为一年级学生文字水平有限,教师设计的内容可以以画画为主,让学生尝试将课堂所学的内容画出来,接着再根据自己说话的内容来描述课堂内容,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稳固课堂教学内容。其次,仅仅依靠教材中的内容显然是不足的,教师在作业设计的时候还应当进行适当的拓展。比如,在学习画家乡以前,教师可以提前设计作业,让学生与父母讨论当地主要有哪些著名的景c、特产,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前对教学背景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能够更为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学效率自然事半功倍。

二、合理性优化

所谓合理性优化,指的是教师设计的语文作业必须要限定在一年级学生的语文能力以内,尽可能满足学生认知能力与心理特征,让学生在不断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促使其语文能力逐步提升。新课程理念提出将小学生的识字与写字能力作为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关键性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基于新课程理念,在作业设计方面高度重视识字与写字能力的锻炼,在每天的作业中都应当为学生安排十分钟内能够达成的识字与写字方面的任务,通过小量、不间断的作业来帮助学生识字与写字能力的持续提升。

三、层次性优化

小学语文课程设计范文6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构成模块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语文教材中涉及丰富的人文内涵,能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语言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模块,是个体在交际活动中应具备的能力。语言能力在教学期间体现在倾听、口语交流、文字写作、文本阅读上。语文教师在教学期间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语言由思维的指导而完成,属于个体内部心理活动的显示。所以在小学期间培养语文思维对个体思维品质的发展具有积极影响,自新课程改革以来,明确提出语文教师在分析语法上,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情感,通过文字讯息来理解文本中的逻辑关联。语文教材中不仅体现了现代化价值理念,而且蕴含着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整合编排文化内涵板块,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人文话题理念,在语文知识的熏陶下提升审美情趣。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微课程开发实践与探索

(一)加强小学语文微课程系统性设计

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微课程在开发及设计上还停留于初级阶段,其在运用上还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小学语文属于义务阶段中的必修课程,因此其科目的微课程极富应用价值。从设计体系上来看,当前语文微课程中的“课前分析”及“课后评价”模块缺乏完善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注重开发设计的系统性,就本质属性而言,其单位为课程,不仅应兼顾课程目标、内容、实施等外部环境的设计,而且要关注调节课程的主体要素,包括教师、学生。在研发微课程期间,应尽量使小学语文微课程互相协调,?亩?提高微课程应用效率;在微课程素养设计上,为了增强学生的整体认知,应注重将情感价值渗透于课程体系中。在语文教材的选取上,不应全面吸收,应有针对性的进行删减,保障微课程教学内容能提升小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体现微课程应用价值。

(二)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与微课程良好融合

就我国当前的小学语文微课程而言,在开发上还未充分体现价值追求。当核心素养理念渗透于小学语文微课程中,能使开发者明确价值理念,为了落实好这一工作,开发者需要注重下列几点:深入分析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指标,将其划分于微课程中,使主题模块构成以下几块:语言、思维、审美、文化,上述板块符合小学语文素养内涵,并且使语文内容能对应主题微课程体现的观点,开发者在整合优化微课程内容的基础上,不断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微课程评价属于微课程开发设计中的关键板块,能监控调整整个课程设计体系,一旦技术人员发现其中的问题应进行立即修改。“微课程评价”以某个指向为基础,通过描述小学语文微课程的核心素养,能使其与微课程良好融合,使微课程评价更具科学合理性。还需要开发小学语文微课程中的交互功能,使教师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其次课程中应指出交互任务,使学生能带着问题学习,当语文微课程学习结束后,应执行对应的任务巩固知识。在微课程学习期间,学生间能互相沟通交流,分享优质资源。所以为了促进小学语文微课程的发展,开发人员应增设评价功能,允许用户对其进行评价。当开发人员获取反馈信息后及时改善不足点,从而提高小学语文微课程教学质量。

(三)构建完善的微课程应用平台

微课程属于信息时代背景下的产物,突破了时空限制,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更开放的学习环境。微课程基于特定的信息技术平台,但是现有的小学语文微课程应用平台资源不多,多数网络平台源于互联网公司建设。笔者通过在小学微课程资源查找上,发现微课程网站上的系统功能设计区不够完善,并且每个学科涵盖较多的微课程作品,难以快速寻找小学语文微课程资源。因此微课程应用平台应加强优化建设,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课程资源选择。纵观当前的微课程应用平台,主要涵盖下列几种:微课程视频作为课堂教学使用;将网站建设为载体,发展成网络课程。在信息时代环境中,多类应用平台引起了广泛关注,包括:PAD、微信等。为延伸小学语文微课程资源的应用区域,在应用平台建设时应保证丰富性,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通过减少功能区,能使界面更加简洁,同时将各类菜单清晰呈现于网页上,包括导入教学、点拨视频、测试联系等,并注重资源间的逻辑条理性。

小学语文课程设计范文7

关键词学科教育类课程课程结构教材建设实践教学

2001年9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给小学语文课程开发、教学理念、学习方式等带来了一系列崭新的变化。而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教师培养框架中无论是课程结构、教材体系、教育理念还是实践教育,变革步伐已经落后于小学语文改革与发展的步伐。

学科教育类课程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主流课程,传授语文学科教育知识、培养语文学科教育技能是它的两大基本目标,这两大基本目标之间的关系常常被表述为语文学科教育知识是基础,语文学科教育技能的培养要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但实际的情况是“语文学科教育知识是基础”这一地位被无形中当作为“重点”,需要在这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语文学科教育技能”往往成了陪衬。综上所述,学科教育类课程的改革与结构重建,目前可以紧紧围绕三个方面展开,即课程结构(内部学科构成)改革、教材建设改革和实践教育改革。

一、课程结构改革

主要解决课程层次提升和学科结构领域扩充的问题,应本着各有侧重、区分能级、明确阵地的原则,构建语文学科教育类课程的新格局,而《语文课程标准》在理念上将语文课程当作一个不断开发、不断深化的动态过程,对教师的课程资源的研究与开发、教学方案的设计与整合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要求很高。适应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现有的以小学语文教材概说和小学语文教学概论为主干课程的学科教育类课程必须提高研究与训练的规格层次,本着各有侧重、区分能级、明确阵地的原则,建设好着眼于宏观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小学语文课程论、教学设计和创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论和协调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语文课程资源和教育力量的小学语文教育研究的学科体系。

二、教材建设改革

主要解决目前学科教育类课程教材存在的不足,适应当前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需要,编写贯彻《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理念的新教材当前。目前缺少一套适合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需要的教材;从与小学语文教育关系看,当前使用的教材无论在体系上还是内容上与小学语文教育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对小学语文教育发展改革的趋势的反映缺乏一定的前瞻性;从《语文课程标准》所体现的课程理念看,当前所使用的教材自身没有体现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三维统一,对小学语文教育的研究也没有从这三个维度去解析。

因此,按照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重新解读小学语文教材,诠释小学语文教育的规律,研究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趋势,开发设计小学语文课程,尽快建设紧扣小学语文教育实际、紧跟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步伐的教材体系,已经是当务之急。针对我国目前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专业建设实际和各地初等教育存在的地域性差异,新教材的编写和体系建设需要考虑如下因素:

一是教材应该由对一般教育理论、教育规律和对小学语文教育实践和教育规律具有深入研究和深厚修养的人员编写,理想的人员构成是高等学校研究初等教育专家和小学教育界的名师的组合。这样,既可以站在宏观的、理论的角度审视小学语文教育全貌,又可以站在微观的、实践的角度深入小学语文教育内部,编写出的教材则容易体现出一般学科教育理论对小学语文教育的指导作用,又能够体现出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二是教材要有鲜明的开放性,兼顾小学语文教育的普遍性和地方性差异,将反映小学语文教育一般规律、研究小学语文教育普遍现象作为必修课的主要内容,而将具体细部的问题诸如教学设计、活动创设等放在课外阵地或者教育实践阵地去完成,把广阔的课程开发空间留给不同地区、不同学校。

三是新教材要融会贯穿新课程标准精神,而不是对学生进行抽象的课程标准阐释与教育,通过足够量的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活动创设等具体方案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在小学语文教育实践中的融会与体现。

三、义务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贯穿的语文课程理念,要求学科教育类课程要转变观念,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语文教育实践的能力水平,培养学生从事小学语文教育的兴趣和情感。

小学语文课程设计范文8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设计;问题;优化策略

在授课之前对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安排进行充分的设计,能够让教师提升对课堂的掌控情况[1]。有效的课堂设计需要建立在对教学手段、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的充分分析与综合设计基础之上,在教学方案上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特点,从而提升课堂设计有效性[2]。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主线,研究了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管理策略。

一、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

随着数据时代的来临,多数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已经认识到了多媒体教学所产生的优势,但在重视与应用程度上存在过度情况。部分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展开教学,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课堂教学时间的高效化管理[3]。对于部分课程而言,例如阅读理解课程或学习重点课程,虽然多媒体教学能够直观的将信息展现出来,但这些需要学生自主理解的内容无法通过多媒体学习提升理解能力。

(二)评价方式不当

目前多数教师更重视对学生考试成绩的提升,也就是重视总结性评价,而对于学生学习阶段的过程性评价有时候忽略[4]。在课堂教育过程中,教师对课堂的设计中若没有加入过程性评价则无法了解现阶段课堂设计存在的问题或对学生有哪些帮助。在授课中缺乏立即评价不利于教师掌握学生动态学习状态与学习效果,影响了教学设计的改进。

(三)脱离现实生活实际

对于小学生而言,对语文学习的理解能力以及掌握能力需要循序渐进地被激发,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重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关联性。现阶段,部分教师在课程设计上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脱离,在课堂举例中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兴趣,从而影响到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与关注程度,不利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的优化管理策略

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优化学生的课堂管理,通过对课堂教学的设计工作,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有效性。下面就从课前、课中和课后这几个方面详细阐述课堂教学设计中的具体管理策略:

(一)课堂教学设计管理中的课前准备

在对整个课程的教学设计中,课前的准备是十分重要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需建立在教师充分的准备基础之上,教师不仅要提升自身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还应在素材上加强收集,做到有备无患。例如在学习《蒲公英》这一课程时,若时间条件允许,教师可采集一些蒲公英让学生在教室内观赏,或在户外让学生观看蒲公英种子随风飞扬的画面。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够有效提升,还能够加深学生对蒲公英这一物体的理解,有利于语文课程的学习。

(二)课堂管理中促进学生生活经验的融入

课堂管理并非单指的是纪律的管理,而是对教学手段和方式进行管理。因此,要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课堂管理中促进学生生活经验的融入。小学生由于年龄、见识等方面的影响,在学习课程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在讲解课程以及设计课程时可融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例如在学习《赵州桥》这一课程时,可在课堂导入中引入问题,例如让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将自己见到过最宏伟的桥以及对桥的印象表达出来。之后将赵州桥这一话题引入,让学生先自主阅读赵州桥的课程内容,了解赵州桥的来历以及基本信息,将赵州桥与自己心目中最宏伟的桥作对比,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率。

(三)课堂管理中利用好多媒体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进行管理和引导,这时可以考虑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进行潜移默化的课堂管理。虽然多媒体教学能够有效提升学习效率以及教学效果,但在应用程度上教师也应有所掌控,不应一味地采用多媒体让学生了解课程内容。具体而言,教师应正视多媒体教学这一方式的优势与劣势,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判断是否应该采用多媒体方式。相对于文字与图片而言,教师的讲解以及与学生的互动更能够提升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帮助学生主动思考。

(四)课堂教学设计管理中增加过程性评价

课堂教学设计管理中,对整个课程做出过程性的评价,有利于课程的总结和优化,对课堂教学设计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教师应重视学生阶段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不仅在学期末通过考试方式了解学生这一学期的学习效果,还应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渐改进学习方法,针对学生不理解的地方重点讲解。过程性评价可从课堂提问方式来了解,让学生详细掌握每一个知识点,提升阶段性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效果。在评价方式上可采用自我评价与小组内互评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到自身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主动改进。教师也可在讲解完某一课程后,针对课文后的提问让学生在课堂中讨论、学习,通过学生的讨论过程以及最终得出的结论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语文教师而言,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应逐渐改进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从过程性评价、融入生活经验、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重视课前准备等方面提升教学设计有效性。

作者:陈培泽 单位:河源市和平县浰源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王艳.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01:74.

[2]马晓霞,张玲.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设计”培训的实践与反思[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v.27;No.12503:277-279.

小学语文课程设计范文9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0-0110-01

教学设计在教师的课前准备活动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学设计是沟通师生的桥梁,教学设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大意义。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新课标也明确指出语文学科的特点,即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然而,在我们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真实的反映出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致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并不显著。首先表现在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只是单纯地向学生传授教材上的死的知识内容,而忽略了语文学科的生活性和实践性。其次,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还是依照传统的授课方式,将讲授式教学模式淋漓尽致地应用到了我们整个语文教学之中,学生根本无法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提起兴致,自然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由于教育体制的缺陷,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机制依旧非常单一,仅仅是看学生最终的学习成绩来断定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高低和掌握的语文知识水平的高低,这在我们新时期的语文教学中是极其片面的,需要迫切得到改善和提高。那么,针对我们的小学语文这门学科,教师在进行日常的教学设计的时候究竟应该考虑哪些问题呢?我想这是困扰着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的难题。下面,我就针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教学设计时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希望可以给广大的教师同行们带来些微的帮助。

1.我们要明确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时出现的问题,这里主要是笔者通过观察自己以及周围同事的教学发现的

我发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三个。即教学目标设计的不合理、教学内容的设计很少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实际,还有就是过多地依赖现代教育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在小学教学中的其他学科也都出现过。这里我们主要针对小学语文这门学科来谈。

关于教学目标设计不合理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实际,对新课标的认识不够彻底,因此,他们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的时候显得无所适从,进而无法设计出适合学生学习需要的教学目标,也导致我们最终的课堂教学效果不够好。

同时,由于我们的教学内容脱离生活的实际,使得更多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机械地对知识进行记忆,而严重缺少自己的深入理解和思考。语文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是紧密联系的,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就要重视他们之间的紧密联系,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时候考虑到生活实际与教材内容的相似度,深入挖掘生活中与我们的教材知识有关的内容,并将这些内容引入到我们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这对于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是很有帮助的,我们在进行教学准备的阶段一定要认真地思考这个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时代随之到来。多媒体设施也开始应用到了我们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面对这一新兴的教学设备,很多教师在一开始是比较生疏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使用,我们的教师渐渐地对这项技术的应用得心应手。很多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开始依赖这项技术,导致我们的多媒体课泛滥成灾。每一科教师都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日常的教学活动,丝毫没有自己的新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不会心生厌意。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反思,是否每一堂语文课都离不开多媒体教学设备?在不使用多媒体设备的情况下,我们是否可以完整地向学生传授所要讲授的内容?希望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完成之后进行深刻的反思。

2.面对以上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出现的问题,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对策,希望可以给广大的教师带来一定帮助

面对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设计不合理的现状,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将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结合起来。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主要是浅显的语文基础知识,以及对于学生初步的语文素养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的语文学科意识和人文意识,对于小学生的思想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中关于教学目标的设计我们就可以兼顾学生认知领域的情感目标,使教学目标的设计走向多元化。

生活中处处蕴含着知识,尤其是语文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更是紧密联系的。我们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就要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气息,提高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意识,并鼓励我们的小学生将自己在课堂上学习的语文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