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集锦9篇

时间:2022-02-28 01:13:14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范文1

一、小学二年级数学游戏教学特点

(一)趣味性

游戏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趣味性,通过趣味性较强的游戏,不仅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还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实际教学过程中,数学游戏的趣味性体现在过程简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等多个方面。

(二)生活性

小学二年级学生生活阅历尚浅,因此在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当的为数学游戏增添生活性,即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现实生活带给自己的快乐和满足。体现数学游戏生活性的方法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与生活情境教学法相结合。

(三)科学性

科学性是保证游戏教学发挥最大教学价值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尤其对数学游戏来说,科学性往往是决定游戏好与坏的主要标准。如果教师组织的数学游戏缺乏科学性,则学生在游戏中的所学所得均都建立在一种不科学的基础之上,从而影响学生正常的数学学习。

(四)拓展性

拓展性是指一类数学游戏要有多种游戏形式与之对应,这样教师才能“一招鲜,吃遍天”,避免因反复进行同样的游戏而降低学生的参与兴趣。此外,拓展性还指不同类型的游戏之间要尽可能的建立内在联系,实现一个游戏向另一个游戏的有效拓展。

二、小学二年级数学游戏教学对策

(一)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游戏情境

新课改背景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深刻影响着小学数学教育。游戏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只有以学生为中心创设游戏情境,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学生成为游戏中的“主角”。

(二)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简化游戏过程

小学二年级学生理解不了过程很复杂的游戏,也难以从复杂的游戏中找到乐趣,树立游戏信心,所以只有教师从旁引导,通过简化游戏过程的方式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游戏规则,才能让学生从中找到乐趣,树立游戏信心。

(三)运用小组合作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一堂课的时间只有30分钟,要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开展完整的游戏教学,同时又最大限度的发挥游戏教学的作用,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游戏教学应和小组合作教学相结合,将学生分成多个组同时进行游戏,这样才能保证游戏教学惠及每位学生。

(四)教??参与游戏过程,增进师生交流

教师参与到游戏过程中的目的有两个,一是简化游戏过程,二是维持游戏秩序,而无论从哪方面来说,教师参与游戏过程都能增进师生交流。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游戏中的地位和学生一样,教师要避免出现在游戏中颐指气使的情况。

(五)注重游戏评价尤其是过程性评价

做完游戏后教师要对游戏进行点评,共分为两种点评方式,一是结果性评价,二是过程性评价。实际游戏评价过程中,教师要偏向过程性评价,即肯定每一位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并对表现突出的学生或小组进行奖励。同时,教师还要把握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能力,多采用正向评价的方式保护学生的学习信心和自尊心,这是非常重要的。

三、小学二年级数学游戏教学实例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

首先,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教学情境:将锐角、直角、钝角拟人化,以做自我介绍的方式向学生介绍锐角、直角、钝角的定义,由此让学生直观的了解三类角的形状和特点。这样趣味性的情境导入不仅能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运用角色扮演法确定游戏角色:全班同学选择自己想要扮演的“角”的角色,前提是能够准确说出该“角”的形状和特点,教师负责打分。值得注意的是,此环节的速度要力求快、准,避免占用过多的时间而影响后续的游戏过程。

再次,进行实际的游戏教学过程:第一,选出9名学生分成三组,一组内3个学生分别扮演锐角、直角、钝角;第二,教师制定游戏规则:教师当游戏主持人,当教师说出某一个角的名称(例如直角),对应该角的名称的学生原地起跳并说出其他两个角的形状和特点;第三,游戏共进行3轮,教师负责打分,最后取平均值决出名次。此外,为保证全班学生都能参与游戏,教师可以多选择几个主持人,多分几个组,进行同样的游戏。

最后,教师对每组的游戏表现进行打分,注意过程性评价,在点评过程中偏向优点评价以尽可能的照顾到二年级学生的学习信心和自尊心。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范文2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教学;教学提高

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096-02

小学二年级学生正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的阶段,采用何种教学方法赋予数学教学活力,使二年级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从而爱学数学意义重大。这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是一个突破点。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对学生加、减、乘、除等逻辑运算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推理判断能力等都进行了初步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今后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

一、研究教材是基础

对教材的研究,要达到“懂、透、化”的目标。“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我们就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探究。“透”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化”就是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学。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新授课中,我们可以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地位,像朋友一样讨论教学内容,走进小朋友的心里,使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和压力,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二、提问过程要突出学生是主体

思维来自疑问。在小学二年级数学中,一般教师只看到让学生解答疑难是对学生的一种训练,其实,应答还是被动的。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发掘问题,是一种更高要求的训练。教师在设疑时应设法让学生在疑的基础上再生疑,然后鼓励、引导他们去质疑、解疑,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很自然地问一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也往往很配合地回答:“没问题。”如果总是“没问题”,那这一现象就极不正常了,恐怕就真的“有问题了。

三、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新突破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1.积极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例如:学习“米和厘米”时,让学生扮演测量员,测量出教室的长、宽;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让学生来当售货员,模仿超市工作情境,巩固所学的知识,使之灵活运用;还有的当小小邮递员、小医生;等等。儿童在这些活动中,求知欲得到了满足,更加乐意投入到新的学习情景中去,这样,客观环境与主体活动的和谐,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发展。

2.师生关系融洽,活跃课堂气氛。当教师带着微笑,说着亲切的话语站在讲台上时,学生的紧张心理就消除了,使得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愿学、乐学,因而就会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使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待发言的学生如果讲对了要热情、诚恳地加以肯定,“你回答得真棒”,“你和老师想的一样”;如果讲得不完整,可以说“没关系,再想想”让学生补充后,再重复一遍,并鼓励说“你真行”;对有些回答的特别好、有创新的学生,奖励一朵小红花等,并集体表扬他。教师的语言需富于情感,让学生感到你是发自内心的在鼓励。对学生要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责备,充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这样学生才会精神饱满地主动参与学习中,克服思想懒惰,逐步培养成熟立体的数学思维。

3.让学生灵活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活动的价值不只是获得具体的结论,更多的是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体验知识产生的原始状态,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每一个人都应当有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这样,在鼓励个性发挥的意义之下,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才成为可能。怎样丰富学生“问题解决”的实践过程,在灵活多样的问题解决过程中,尽量使每位学生发挥其思维的最大潜能,使他们感到脑力劳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并培养动手能力,学会化书本死板知识为手中的理解内容。

(二)掌握学生的行为习惯

有些学生很难控制自己的言行,这会使教师常常深陷尴尬。这时,应该利用多种场合让他们理解学生与老师是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教会学生提出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具有理解和解决疑难的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并在日常中积累经验,关注学生生活并为其制订合适的学习方案。让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新形势的教学,提高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关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与思维体系。

(三)培养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兴趣源自于快乐的学习氛围,所以小学数学教师要为学生创建快乐有趣的数学课堂学习氛围,用有趣生动的例子来引导学生进入到本堂课的学习过程当中,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的说话风格、语调、语速、情调等语言处理效果是成功完成数学教学的关键,因为语言贯穿于整堂课教学的始终。教师尽量采用灵活、生动、有趣、易懂的语言来进行讲课,用语言来营造一堂生动、盎然有趣的数学课,使学生期盼每一堂数学课的到来,对数学学习充满期待。

四、结语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范文3

本学期执教的班级是二年级一班,共有19名学生,男生6名,女生13名。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学习后,课堂常规、行为习惯、基本知识技能有了一定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培养都经过了一定的训练,但由于我们是新成立的班级,学生来自不同的学校,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来自东胜区和伊旗四小的孩子,书写规范,课堂常规良好。来自村小和矿区小学的孩子各方面都显得弱一些。其中有三个孩子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有两个男生,上课时小动作特别多,注意力很难集中,还有四五个孩子没有好的学习习惯,书写极不规范。大部分学生对一年级学习的计算很不熟练,计算的速度很慢。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上,要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三、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

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学法渗透。教师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重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4、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将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范文4

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一一、指导思想:

本期数学教学仍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注重有创新、开放精神的主动学习,同时,努力培养学生严谨、塌实的优良习惯,从而达到二年级应掌握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31人,家长有一定辅导能力的约占30%,其余学生全靠课堂教学进行数学学习。上期考试结果,及格率100%,优生率81%。总体来看,学生在10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的计算方面基本达到教学要求,但少数学生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仍需提高。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方面,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但一部分学生欠仔细、灵活。在数学的学习习惯上,听课习惯、作业习惯都有一定进步,但学生在学会审题上还需要培养和训练。

三、本期教学内容:

以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为教材。

四、教学要求: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

学会运用所学单位测量生活的物体,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3.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4.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l千克=1000克。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

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

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重点:

1、有余数的除法

2、认识一千以内的数及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3、用数学解决问题。

六、教学难点:

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七、培优补差措施:

1、认真备好课,夯实基础知识,确保每一个学生扎实掌握新知,巩固旧知。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给关注,多给发言机会,激发其参与热情。

2、在课堂教学中确保双基的基础上,注意适时发展优生的思维,培养优生的能力,从而也带动中差生的发展。

培优主要体现在:

(1)、在每堂课的新知教学后,安排适量发展练习题。

(2)、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每个知识点上,适时引导,相机点拨,给学生“摘桃”的机会。

(3)、利用每周的思维训练时间,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组织愉快的思维训练。

八、减负提质措施:

1、钻研好《新课标》,精心备好课,确保课堂教学质量。

2、教学任务在课内完成,课外尽量不留作业,或只留兴趣性、发展性作业。

3、对学生的要求要合理,充分肯定每一个学生的优点,不用一个刻度要求每一个学生,作业布置分层进行,避免部分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二一、学生现状分析:

我班共有65名学生,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一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能力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高,兴趣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熟练,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继续培养学生“倾听”、“合作”、“交流”等能力,养成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变动情况

1、降低了难度。

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变化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复式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2、完善结构体系。

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变化上。首先及时安排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安排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收集整理,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简单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

(三)编排特点

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互相搭配。

2、继续加强学生对知识整理能力的培养。

3、继续注重体现数学背景知识。

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

6、为教学评价提供线索。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x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学会辨认轴对称图形;

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

4、让学生在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单和稍复杂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

5、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

6、使学生经历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认识余数。

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

7、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历数数的过程,能认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

8、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9、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难点:培养生学会独立审题的能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培养良好的读书、写字姿势及思考、倾听、提问等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

2、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

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3、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

4、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5、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6、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7、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让学生通过观察、操推理与交流等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逐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同时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与x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三一、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与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及用数学解决问题。

表内除法的编排体现了两个特点,第一,在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的基础上,教材集中安排了表内除法的教学。第二,不再明确区分“等分除”和“包含除”,在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和感悟两种不同的生活原型(把15个苹果平均分成5份;24人租船,每船限乘4人),从而使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万以内数的认识改变了原有的编排结构,先教学1000以内的数,再教学万以内的数,出现了数位顺序表和近似数。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编排具有过渡的特点: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为进一步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准备。本单元还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安排了估算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况,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解决问题主要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安排了解决问题教学单元,以学生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内容为素材,展示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碰到的各种问题;二结合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适时安排解决问题的有关内容,让学生在掌握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学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与旋转”。与原有教材相比,“锐角和钝角”的认识明显提前了,“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在量的计量方面,教学克和千克,突出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在统计知识方面,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本册教材还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比较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会用根据除法的意x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

3、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

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初步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方法。

4、让学生亲身经历用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

使学生学会综合应用乘、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或稍复杂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尝试运用分析、推理、转化的方法。

5、让学生经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过程和作用;

能人、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能用符号用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结合现实素材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与他人交流,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6、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使学生知道用称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7、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8、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惊醒简单的分析;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趣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9、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扎扎实实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

3、认真研究、创造性的使用实验教材,认真备课、上课,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4、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奥数辅导,使它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2)重点抓好学困生的辅导工作,建立学困生成长档案。

5、定期进行测试,及时反馈总结。

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计划四一、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解决问题、表内除法(一)、图形与变化、表内除(二)、万以内数的认识、克和千克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统计、找规律、总复习等。

这册教材的计算教学内容是万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除法。这两部分内容都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因此,表内除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除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在这两部分计算教学中,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出现克和千克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重量单位。建立1克和1千克的重量观念。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和变化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平移、旋转现象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广角”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掌握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

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简单规律;

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口算的分阶段要求初步拟订如下:

单元结束时期末

平均错误率速度平均错误率速度

表内除法6%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8题4%以内绝大多数达到每分钟做10题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两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计算的同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便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应用意识。

万以内加、减法笔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求使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往的教学重点放在使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计算法则和方法上,并通过一定的训练达到计算的熟练。此次教材的编排,突出的变化是不再孤立的教学笔算,而是将笔算放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背景中,使学习笔算与学习用笔算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例如,笔算加法中安排了参观博物馆的乘车问题,笔算减法中安排了北京申奥成功后得票多少的比较问题等。这里的编排顺序是:在现实的情境中提出要解决的计算问题,使学习计算的必要性突出出来。接着通过操作、直观探讨计算的算理,展示计算的方法,在学生理解算理、获得算法后,再看能否用计算解决前面提出的实际问题。这样就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例如,万以内的加法笔算,教材先提供一个二年级学生要乘车去参观博物馆的情境。由小精灵提出“哪两个班合乘一辆车?”的问题,使学生处于问题情境中。通过例1、例2、例3分别提出有关乘车的三个问题,都需要用计算来解决。进而引出了不进位加和进位加的三个计算式题,并引出笔算。在笔算方法的教学中,教材通过摆小棒直观的展示算理并结合直观图出示算法。学生理解了算理和算法,就可以用之解决问题了。在例3中,每辆车限乘70人,通过计算结果知道一班和二班的人数是71,超出限乘人数,所以班长得出结论“一班和二班不能合乘一辆车。”使问题得到解决。这样不仅让学生经历了笔算知识的形成过程,也让学生经历了应用笔算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生在这种有目的的学习活动中主动建构知识,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逐步形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应用的意识。

2、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对于学生来说,良好的空间观念不仅是他们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认识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也是他们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小学数学中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主要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让小学生在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图案设计、实验操作等各种活动中,获得关于空间与图形的知识,更好地从形状上去认识周围事物,把握事物的特征,描述事物间的关系,形成和发展良好的空间观念。

根据上述教育理念和《标准》第一学段的具体教学目标,本册实验教材对于空间与图形内容的编排采取这样一些措施:首先,提供了丰富的关于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和素材。安排了图形与变化、克与千克的认识单元的教学内容。单元中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动手实践活动,如观察、拼摆、折纸、测量、作图、制作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对重量单位克和千克、平移、旋转现象的概念进行感知、体验和理解,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得图形、以及对所获图形间关系进行体验和理解等,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感性经验。其次,教材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例如,在认识重量单位之前,安排了关于用统一的重量单位进行测量必要性的探究;在认识克之前,安排了探索有效的测量黄豆重量的活动等。让学生在各种探索性的操作活动中,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讨论交流,感知、感受几何概念的含义及所学图形的特征,借助图形表象进行推理,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加强估计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作为当今信息社会中的成员,对客观世界变化的敏捷反应和对各种信息迅速作出判断的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数学中要培养的估计能力正是上述能力的基础之一。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对于估计能力培养涉及得很少,在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所安排的一些乘、除法估算也只作为选学内容。加强估算是当前计算教学改革的重要理念之一。《标准》中规定了估算的教学内容和估计意识、技能的培养的要求。例如第一学段要求:“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本套实验教材把加强估计意识的培养作为改革的要点之一。不仅在计算教学中安排相应的估算教学内容,而且将估计作为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结合其他数学知识的教学进行渗透与培养。

例如,本册教材在万以内加、减法笔算教学中,安排了“加、减法估算”一小节,这是估算正式教学的开始。教材结合实例,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情境,展示不同的估算方法。使学生了解估算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估算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它简洁、迅速地解决某些问题。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思想。其次,教材还注意在有关的教学内容或练习中渗透估计意识培养的内容。例如,在“重量单位”教学中有一些观察某种实物大约有多重、测量某一实物时只要求大约的重量等的练习。使学生了解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并不需要准确的计算或精确的结果,而只需要一个粗略的数据就可以达到目的。在教给学生基本的估算方法后,教材还安排一些应用估算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练习,以便逐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4、注重体现探索性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探索和创新的意识。

新的数学教育理念认为,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根据这一理念,本册实验教材的编排,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

如前所述,在教学重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之前,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活动,通过实际操作、小组讨论、归纳推理等活动,得出要用统一的重量单位进行测量才能得到一致的结果,才能彼此进行交流的结论。在学生认识了克、千克之后,并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还有比克大的长度单位千克,而是让学生自己探索测量一袋盐的重量的方法,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应该用比较大的重量单位的想法,从而引出“千克”。本册实验教材安排的两个数学实践活动“剪一剪”和“有多重”,都是开放式的对周围事物或操作材料的数学内容进行探究的活动。在这些动手实践的探索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数学知识,还可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的x产生对现实世界各种现象进行探究的好奇心,激励学生主动地探索未知,进而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这些也正是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发展数学思维所必需的过程。

四、教学用具:表内除法练习表、万以内数位表、简易天平、旋转的操作学具、口算练习表等。

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五一、学情分析

经过一学年的学习,我们班的学生对数学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全班同学的数学成绩相差也不是很大。但还是有7、8个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比较吃力。绝大部分同学上课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有的上课精力不集中,思想经常开小差,纪律性不强。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完不成,以致学习成绩较差,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针对本班的实际情况,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我会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努力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

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具体分析:

在数的计算方面。计算教学是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特别是表内乘法是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乘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和一位数相乘。因此,表内乘法同20以内的加、减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同时,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和表内乘法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解决问题时经常用到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因此,教材安排了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使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量的计量方面,教材出现厘米和米的认识,让学生通过各种自主探索的学习活动,理解使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必要性,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教材安排了初步认识线段与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等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线段,角和直角,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在统计知识方面,教材安排的是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数学广角”是新的教学内容,介绍了简单的组合思想和逻辑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材还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

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教学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

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4、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5、要注意适当渗透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注重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范文5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

一、数与代数

1、有余数的除法:⑴、有余数除法的认识;⑵、有余数除法的笔算

2、万以内数的认识:

⑴、千以内数的认识;

⑵、万以内数的认识;

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近似数;

⑷、估算;

⑸、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几千几百加减几百。

3、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

⑴、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

⑵、简朴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估算;

⑶、稍复杂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

⑷、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验算。

4、万以内加减法(二):

⑴、较复杂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

⑵、估算;

⑶、应用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⑷、回忆整理。

5、混合运算:

⑴、两步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⑵、带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

⑶、应用加减运算解决问题。

6、时、分、秒的认识:认识时、分、秒。

二、空间与图形

1、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

⑴、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

⑵、长度单位的进率和简朴的换算。

2、对称:认识对称现象。

3、图形与拼组:

⑴、平面图形的认识①、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②、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认识;

⑵、图形的拼组。

三、统计与概率

统计:分段统计。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奇妙的动物世界: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2、户外活动:加深对统计过程的体验,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五、回忆与整理:回忆整理全册内容。

本册教材学习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

1、数与代数:①、结合详细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②、结合详细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

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③、能准确辨认钟面上指示的时刻,认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朴的换算。

2、空间与图形:①、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

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五边形、六边形。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朴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③、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

3、统计与概率:

①、能用合适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②、在详细的统计活动中,把握分段统计的方法。

4、实践与综合运用:

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长度单位的认识。

②、加深对统计意

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

二、 数学思索

1、在详细的情境中,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从生活情境中认识较大数的过程,能用万以内数描述详细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

3、经历探索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独立思索和探索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

4、在解决简朴的混合运算问题中,体会分析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朴的、有条理的思索。

5、在对长方形及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6、经历对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过程,体会统计的工具性,培养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

三、 解决问题

1、能用加减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简朴的实际问题。

2、能用加减混合运算的知识解决两步计算的简朴的实际问题。

3、能用统计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

四、 情感与态度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和爱好,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

3、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碰到的一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本册教材重点内容分析:

结合教学内容的类别分析,我认为“数与代数”中的认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有余数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空间与图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及换算,认识对称现象,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统计与概率”中分

段统计是重点教学内容。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范文6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有效性

由于年龄的界限,小学生是处于对新鲜事物产生好奇的时期。数学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很多学生都害怕学习数学,对数学没有兴趣,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是当今数学研究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小学数学内容在高中的立体几何和三角函数内容中都能体现出来,因此学生应该从小学就要打好基础,为以后更深层次的学习打好基础。

1小学数学教学的现状

受传统数学教学的影响,一直认为数学课就是记简单的记公式做运算题,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方式大多都是采取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方式对公式和运算方法加深记忆,教师会布置很多的习题让学生做,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教师却忽略了这一点,让学生被动的学习反而没有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甚至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厌恶和抵触的心理。教师只是一味的为学生灌输书本知识,教师讲学生听,还有的小学数学教师一直认为只要会背九九乘法口诀就可以了,认为只要学会乘法口诀就能掌握大部分数学知识,学生就自然而然地学会对数学运算了。由于教师错误的教学观念,让小学数学教师完全忽视了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和理解程度,这也严重制约了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2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初探的策略

2.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引导学生学习的动力,兴趣对于一个人的生活和事业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小学生的事业就是学习,如若他们对学习充满了兴趣,那么教师的教学就会事半功倍,如果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觉得学习数学枯燥乏味,就会产生厌学情绪,严重的就会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数学成绩无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掌握学生的自身特点,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通过结合生活实际或者举办各种趣味性比赛等形式,小学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观念,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创设教学情境,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生学生两位数加减法时,教师可以让一名学生站到讲台前,教师充当售货员,教师可以提趣味性的问题:一个汉堡5元钱,一份薯条4元钱,小朋友买了2个汉堡和一份薯条,给了售货员20元钱,问:教师反问我应该找你多少钱?小学生会根据教师的问题认真计算和思考,通过这样的趣味问题就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2丰富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都对有趣的教学内容感兴趣,因此,丰富课堂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在讲解时分秒的知识时,可以講一个这样的生活例子:春天到了,动物们都开始建造自己的家,现在有三只麻雀共同建造自己的鸟巢,其中一只麻雀用了3天的时间建造完成,还有一只用了48小时才完成,最后一只用了2400分钟搭建完工,它们都说自己建造的最快,并且发生了口角。现在就让同学们来帮助它们对建筑的速度进行比较吧。运用这样的提问方式,就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成生动形象的生活实例,在学生对问题有疑问的同时去解决问题,并最终得到正确答案。

2.3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趣味

活跃课堂氛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情,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学习乘法口诀时,教师设定了一个问题:假设由班长代表全班同学去看望生病的一个女同学,可是只有20元钱,分别有下列食物,他可以买哪些食物呢?又能买几个呢?QQ肠2元/个;火腿肠l元/个;巧克力薯片6元/盒;营养快线饮料4元/瓶;大雪碧5元/瓶。通过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根据此信息自己动手设计购买方案,并能够解答出能买到的食物。

2.4引入故事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故事是小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通过家长和教师平时讲故事的途径,知道了很多小故事,特别是童话故事更是小学生不能拒绝的一个诱惑,学生对故事充满兴趣。可以抓住这一特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讲华罗庚上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很难的数学题“有一个数,3个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地数,还余2。请问这个数字是多少?”大家都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是23。老师顿时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在讲完故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空间,还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回答正确的要给予奖励,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要进行指导并给出正确答案,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结束语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范文7

3. (1)上面一共有( )个 。 (2)根据图写成加法算式是( ),写成乘法算式是( )。 4. 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7,列成算式是( ),读作( )。 5.小丽在图画本上画了和一些和,其中的个数是的5倍,有( )个,的个数是的9倍,有( )个。 6.在 里填上“+、-、×、>、<或=”。 49=36 3×4〇4×5 16+2035 404=36 2×22+2 2×8+88×3-8 7.( )里能填几? ( )×8<65 ( )<5×9 30>5×( ) 8.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支彩笔长10( ) 妈妈身高1( )62( )

9. 数一数,试一试。(2分) 右图中有( )条线段, 一共有 ( )个角,其中有( )个直角。 10.小明昨天写了29个大字,今天写了47个大字,两天大约写了( )个大字。 二、是非审判庭。对的在( )里画“√”,错的画“×”。(5分) 1、8+8+8=3×8=8×3() 2、有三个同学,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要握6次手。() 3、钟表上显示3时,时针和分针成一直角。() 4、最小的两位数和的两位数相差90。 () 5、“”这是一条线段。 () 三、火眼金睛。把正确答案前面的序号填在括号里。(3分) 1. 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长短( )。 ①有关 ②无关 ③不能确定 2. 一个三角板上有( )个直角。 ①1 ②2 ③3 3.( )是你在镜子里看到的F的样子。 四、数学高速路(25分) 1. 口算.(10分) 6×7= 9×9= 3×6= 2×6= 8×3+4= 36+4= 8×7= 2×2= 9+57= 3×4+9= 5×6= 18+60= 9×3= 5×5= 38-18+25= 41-2= 6×9= 8×5= 7×2= 7×5-3= 2.用竖式计算。(12分) 67+32= 46+28+23=

96-54= 82-37-12=

3. 估一估,下面哪些算式的得数比50大,在它下面画“ ”。(3分)  12+49  78-29 13+28+15  五、我是小画家。(7分) 1. 画出比6厘米短2厘米的线段。

2. 用给出的一点画直角,并写出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 3.画出下面各图形的对称轴(只画一条)。

六、我会观察,我会猜。(3分) 七、素质加油站。(13分) 二年级课外兴趣小组人数情况统计 数学组作文组绘画组乐器组 正正正正正正正正正

组别数学组作文组绘画组乐器组

数学组 作文组 绘画组 乐器组 1、每格代表( )人。 2、( )组人数最多,( )组人数最少,两个组相差( )人?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请列出算式计算。

八、生活万花筒。认真审题,仔细分析,下面各题你一定不觉得困难。

1. 小明的妈妈有100元钱,她在下面的衣服中买了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她应该付多少钱?

2.周日,小明和4个同学去公园玩,公园的儿童票是每张5元,他们一共花了多少元?带30元去,买票的钱够吗?

3.小明今年8岁,爷爷今年72岁,爸爸的年龄是小明的6倍。(9分) ⑴爸爸今年多少岁? ⑵爷爷比爸爸大多少岁?

4. 我买5个杯子。我买1个茶壶和7把剪刀。

(1)请你估计一下, 大约要付多少元?

(2)该付多少钱?

(3)如果 付100元给营业员,应该找回多少钱?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范文8

这篇《2014小学二年级期末试卷数学人教版》,是

四、计算题(28分)1.直接写出得数 (9分) 72÷8= 81-18= 28÷4= 7000+60=45÷5= 80-47= 56÷7= 2000-400=54÷9= 27÷9= 6×7= 3500+3000= 4×8+23= 24÷(8-5)= 81÷9+36=2、在 里填上“ ﹥ ”“ ﹤ ”或“=”(3分) 35÷7 35÷ 5 63÷9 56÷ 8 24÷3 24÷ 4xKb 1.C om 3、脱式计算(8分)6×8﹢15 50-8×4 72 ÷9﹢18 42÷(90-83) 4、列式计算(8分)(1)除数是7,商9,被除数是多少? (2)37加上19的和除以8得多少?

(3) 8乘以3的积再除以4得多少? 五、解决问题。(21分)1、花店购进玫瑰90枝,上午卖出38枝,下午卖出43枝,还剩多少枝?(4分) 2、有3盘鱼,每盘4条,平均分给2只小猫,每只小猫吃几条鱼?(4分) 3、食堂先买来34千克大米,又买来20千克大米,平均每天吃6千克大米,可以吃多少天?(4分)

4.小明买了一本46页的口算练习本,他每天练5页,需要多少天才能全部练完?(4分)5、蛋糕原来12元一个,现在优惠促销,6个48元,现在每个多少钱?现在每个比原来便宜多少钱?(5分)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范文9

关键词:教学方法创新;实践基础;培养兴趣;加强训练

使二年级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得到很好的落实,这是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值得思考和研究的话题。作为工作在一线的教师,从我的教学实践谈一下自己的感悟和总结。

一、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意识地尝试了各种方法和方式

1.重视探索的过程,让小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形成思维想象力

教师应注重去引导小学生学会寻找数学应用题所问的问题,并形成探索由已知条件到问题解决途径的想象力和兴趣点。在小学数学教学应用题时,教师应引导小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题意,从而判断并分析出“条件”与“问题”,这是解答出应用题的基础。全面深入地理解题意即了解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了解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之间所形成的关系;培养思索出解题途径。培养小学生全面理解、判断题意的能力还可以要求他们用应用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数量之间的关系,再通过再造想象清晰图像,把题意转化为图形,借助图形用想象力和感知力活动来掌握抽象的思维活动。

2.在练习中不断思考总结,让学生体会到解决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数量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数学教学环节中,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亲自操作、思考讨论,寻找问题中所包含的数量关系,注重对问题实际意义和数学意义的真正理解。学生所采用的方法,都反映出了学生对问题的掌握和理解情况。只要解题过程及答案具有合理性,就值得支持。通过问题的解决数学教学,使学生能够取得多种的数学活动经验,丰富的经验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加深对数学认知、思维方法的基础的理解。

二、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敢问”

在教学中,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敢想;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敢问。由疑引发好奇心,由好奇引发需要,因需要而进行积极思考,进而促进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对于感兴趣的事物总想问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有着强烈的问题意识,这种问题意识能否得到表露,展示、交流,取决于是否有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因此,教师要时时注意在课堂教学中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充分尊重爱护学生的问题意识。课堂教学中应积极提倡:答错了允许学生重答;答得不完整的允许补充;没想好的允许再想;甚至必要时允许学生不举手发表意见。对于学生萌发的各种问题,或是学生提出的不着边际或不切主题、奇思异想的问题,教师应以和蔼的态度积极引导,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启发学生开动脑筋,不迷信教材、教师,敢于发表个人见解,阐述个人评价意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习惯。

三、加强数学各方面的训练

1.学会联想

联想是形成创造性思维的一种重要方法。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开展合情合理的联想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发现事物规律的突破口。美国的奥苏贝尔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教学活动是否有效,主要看新的学习内容能否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的知识系统建立实质性的联系。所以,教师要善于从与新知识相关的若干个知识点中,选择新知识的发生、发展处,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学会猜测

猜测是发现的先兆,不是信口开河,随心所欲的盲目瞎猜,而要凭借自己的主观愿望和知识背景,通过想象、估计和预测,大胆地提出问题的假设答案,而后对猜测的结果进行逻辑和实践的验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在一些容易忽视、容易混淆的地方,努力地创设启发问题的情境,恰当地诱使学生意识到所学新知识同原有认知结构联系,从而有的放矢地提出问题。

3.学会质疑

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头脑中一定会存在着许多疑问,我们应充分挖掘他们的这些疑问,我们要培养学生学会用怀疑的目光去看待事物,从中发现问题,寻找真正的真理。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只要有问题、有疑问就让学生大胆地提出。

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加强双基的训练,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1.加强口算的学习

通过课前3分钟的口算练习,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他们自己喜爱的方式来练习,并不定期地举行“速算手”比赛,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口算技能,同时对于笔算也是一种提高和帮助。

2.加强乘、除数的三位数的乘、除法笔算。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乘、除数是两位数的乘、除法笔算,在原有知识及对法则理解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多加强巩固练习,防止学生因粗心大意而计算出错。

五、培养学生认真独立地完成作业和自觉检查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