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医药产品行业分析集锦9篇

时间:2023-11-01 16:23:45

医药产品行业分析

医药产品行业分析范文1

【关键词】 平衡计分卡; 中医药; 报表分析

中图分类号:F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14-0051-04

一、引言

如何通过年报发现一个公司是否具有投资价值?做一个投资者要懂得很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其中财务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完整的财务分析过程包括数据收集、技术分析、财务决策等多个步骤。由于互联网的普及,目前财务分析所需要收集的资料,很多都可以从互联网上取得。计算机的普及降低了信息搜寻的成本,但也带来一个不利的因素:让投资者湮没在海量的数据之中,往往忽视了企业的真实面目。因此,投资者在具体财务分析时,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并关注企业的真实经济状况,尽量减少信息负担成本。具体如何达成这一目的,不同的投资者会借助不同的手段。

传统的财务分析主要就是指标财务分析,即在公司所提供的财务报表数据的基础上,加工生成相应的指标,通过这些指标可以相对直观地反映出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经营效率等。比如,通过资产负债率、权益负债率等反映企业的长期财务风险;通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指标可以看出企业短期内的偿债能力。除了上述直接利用公司财务报表数据所进行的财务指标分析外,财务分析还可以结合行业、市场等水平指标进行。

但是,数据仅仅是表象,生成并提供数据的是公司中的人,而决定公司中人的行为的则是相应的制度,即康芒斯所说的“制度决定人的行为”,数据和指标并不等于切切实实的利润和增长,而且财务数据更多偏向内部信息,具有滞后延迟性。如何通过报表反映财务与非财务衡量方法之间的平衡,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之间的平衡,外部和内部的平衡,结果和过程的平衡,管理业绩和经营业绩的平衡等多个方面,哪些数据和指标是投资者所需要关注的呢?本文引入现代绩效管理评价工具――平衡计分卡的4个维度对中医药行业3家公司2013年年报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其优点和不足,并给予策略建议,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企业分析视角。

二、平衡计分卡视角下的中医药行业报表分析

(一)中医药行业背景介绍

近年来,我国中医药行业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如国家发改委正式有关中医药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其中明确指出2015年我国中医药医疗资源及服务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201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文中明确指出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首次将中医药的发展提高到政策层面,进一步促进了中医药的发展。与此同时,在人口老龄化加速、“单独二胎”、医保由“广覆盖”向“高保障”转变等因素的刺激下,国内中医药行业将取得更大的突破。以上这些将为我国中医药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二)中医药行业战略分析

本文引入现代绩效管理评价工具――平衡计分卡的4个维度对北京同仁堂2013年年报与其他主要竞争对手进行分析。

1.第一个维度:员工发展能力

员工维度主要从员工的学习与成长角度出发。学习与成长维度是平衡计分卡的基础点,旨在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和“文化家园”的营造,提高人力资本的存量和质量,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动力。

由表1和表2可以发现,中医药行业的生产人员和销售人员占的比例过高,而员工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故企业为达到其他层面的业绩目标,就必须把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到战略层面。随着未来中医药业务的拓展和国内外竞争的日益激烈,人才将越来越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来源,因此中医药企业要加快引进一大批核心技术人员、营销精英以及优秀管理人员,激励高管、技术人员和营销队伍等各范畴员工到国内外高校进修、参加各类相关行业培训,从而不断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还可聘请合作单位的科研骨干提供技术指导,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技术能力和营销力量。

2.第二个维度:内部营运流程

内部运营维度是平衡计分卡的关键点,旨在持续优化企业内部作业及管理流程,提升内部管理质量,控制风险等。本文将采用研发费用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与主营业务成本率等指标,对同仁堂的创新、经营流程进行分析。

(1)创新流程

在创新过程中,企业通过创造新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客户潜在和现实的需求。研发费用率是反映企业对新产品研究开发投入程度的重要指标。

目前,我国大部分中药上市公司的研发费用处于1%~2%之间(中国中药协会,2013),而美国制药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15%。从三家公司年报得知,北京同仁堂、云南白药和天士力研发费用占公司的收入分别为0.56%、0.22%和3.28%,可见我国中医药行业对新产品、技术的研发缺乏战略性的认识,在研发费用方面投入不高,故应加大对新产品、技术研发的资本投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力求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有先机。

(2)经营流程

经营流程指从接受客户订单到产品服务产生并交付客户的整个过程。本文从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和主营业务成本率角度,评价分析企业经营的时间、成本绩效。

据表3可知,同仁堂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略高于云南白药,企业应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缩短平均收账期,以减少坏账损失,促进企业资产流动;而公司的主营业务成本率均低于两者,说明公司的成本优势明显,应增强产品的价格竞争力,扩大利润空间。

3.第三个维度:客户层面

客户类目标与指标标志着企业财务目标的收入来源,是驱动财务指标的重要因素。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客户有着充分的自主购买权,他们的行为将影响企业的发展。接下来,将分别采用销售费用率与客户盈利率指标,对三家公司的客户维度进行分析。

(1)销售费用率指标

由表4中数据可看出,同仁堂的销售费用支出比率高于天士力公司4.23%,但销售收入增长率却低于天士力,说明公司的销售费用利用效率不高,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同仁堂应继续加强销售渠道特点分析,并根据其特性实施行之有效的销售策略,提高销售费用的利用率,以促使销售收入的快速增长。

(2)客户盈利率指标

由表4可看出,同仁堂的客户盈利率水平远高于云南白药与天士力公司,拥有较强的企业客户获利能力,提升了公司的利润空间,为企业持续发展增添了原动力。

4.第四个维度:财务

财务维度是平衡计分卡的焦点,是客户、内部运营、学习发展3个维度的最终结果体现。基于中医药行业正处于成熟期阶段,本文采用雷达图视角分析法对其进行财务分析。北京同仁堂2013年主要财务指标与云南白药、天士力公司的比较如表5所示。

由表5中数据可以看出:(1)盈利性方面,同仁堂的营业利润率指标稍高于同业水平,表明公司的盈利能力较强,但在此状况下,毛利率和净利率指标却略低于同业水平,这说明企业在增加营业收入的同时,未能对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进行有效控制,导致利润的流失。(2)运营方面,同仁堂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指标虽高于行业均值,但与云南白药和天士力公司仍有一定的差距,反映了同仁堂的资产利用效率不高,降低了资产的获利能力。(3)偿债性方面,同仁堂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与现金流量比率均比云南白药和天士力公司大,说明公司有强的短期和长期偿债能力,但资产的利用效率过低,导致资金存在闲置,增加机会成本,间接造成企业盈利水平下滑。(4)周转率方面,总资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均低于云南白药公司,表明同仁堂的总资产、应收账款周转速度仍有待改善,应继续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货款的变现能力;而存货周转率指标为1.26,远低于同业水平,由此可以看出公司存货较多,甚至可能出现了积压的现象,周转能力非常弱。

三、策略建议

(一)近期:市场营销

1.调整产品结构,抢占高端市场

中医药行业利润来源主要以已步入成熟阶段的一线品牌为主,对主要产品的过分依赖,降低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增加了经营风险。所以,中医药企业应紧跟政策要求做好规划,密切关注消费群动态,跟踪分析市场需求,明确消费群体的差异性和品种区域性定位,合理分配品种,建立满足客户需求、符合区域特点的品种梯队。

此外,中医药企业应紧握人们健康保健意识增强与政府限制“三公消费”的发展机遇,着力培养潜力品种、储备品种,积极开拓绿色保健品市场,如同仁堂可以把同仁堂阿胶、安宫牛黄丸等具有稀缺属性的“健康消费品”转化为烟酒等高端消费品的替代品,满足高端礼品需求,抢占高端消费市场。

2.加强国内营销,深入开发本国市场

中医药行业若要实施品牌国际化战略,应当立足国内市场,巩固国内市场地位,才能依托本土市场打入国际市场,发展世界名牌。因此,中医药企业首先要做好市场营销设计,升华营销理念,从先前的“卖产品”转化为“做市场”,通过市场细分方式,制定科学合理的营销策略,重点发展有终端网络的大连锁客户,并在品牌基础上提升知名度,拉动需求;其次,中医药企业应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平台,采用消费者经营模式与传统“店铺模式”相结合的营销策略,如B2C、O2O、APP等经营模式,进一步深化和延伸企业服务功能,以多种方式满足客户需求,扩大客户群体。

3.更新中药理念,开拓国际绿色保健品市场

把中药推向世界是我国中医药行业的终极目标,但这一目标在当前的国际市场还缺乏成熟的条件支持,若强行推广尚未为欧美医药界所广泛接受的中医药理论和中药制剂,会导致中药自我排斥于国际市场之外。所以,中医药企业应主动适应市场状况,更新中药理念,在近期内以药品补充剂或保健食品的形式进入国际市场,这样不仅能避免复杂的手续、惊人的费用和苛刻的准入条件,而且还能为将来申请非处方药和处方药作好准备。在此过程中,中医药企业应利用既有的资源优势,研制开发绿色保健食品,将绿色保健食品系列和单味药材有效成分提取物系列打造成一个新的产业,以此打开国际市场,从而逐步建立我国中医药企业在全球的品牌效应。

(二)中期:财务管理

1.优化资产结构,增加资金管理力度

中医药行业普遍流动资产过多,造成了较沉重的财务负担,影响企业利润。中医药企业应增强货币资金的管理力度,将现有的资金用于投资、开发新技术或研发新产品,推动业务的不断革新与发展,增强公司竞争力。同时,各公司应继续优化资产结构,充分发挥财务杠杆作用,适当增加企业的负债筹资,降低企业资本成本,以获取更多的利润,提高附加值。

2.加强存货管理,提高总资产周转率

中医药行业的资产有效利用水平偏低,这实质上是一种浪费。中医药企业可出售闲置资产,加快设备的更新改造,提高机械自动化程度,提高总资产利用率。此外,中医药企业应继续加强存货管理,加强库存预算的精确度,加快存货周转速度,降低资金占用水平,提高企业变现能力,增强运营能力。

3.强化成本控制,提升销售净利率

中医药行业的盈利水平虽然处于一个较高的状态,但仍存在改善空间,如严峻的上游原材料成本上涨压力对企业利润产生了巨大影响。因此,中医药企业可将过剩的资产用以投资原材料的培育和种植,这不但能够培育出更高质的药材,保证企业产品质量,而且能有效控制产品成本的变化。同时,中医药企业应继续对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进行有效控制,保证公司在毛利润提高的情况下,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净利水平。

(三)远期:人力资源

1.培养专业人才,提高研发能力

中医药行业的技术人员比例和教育程度较低,中医药企业应加快专业人才培养步伐,发挥“金字塔”人才工程作用,鼓励技术开发人员参加知名高校的进修和行业培训,并根据国际医药市场的变化趋势,对现有人才进行针对性培养。除此之外,为配合人才开发战略需要,公司应建立符合国际市场竞争需要的选人、用人机制,在国内外全方位地选拔和培训技术研发队伍,以技术创新实现不断出新药、出好药的目标;同时加大与国际接轨的力度,通过学习研发向各国技术标准靠拢,早日把中药推向世界。

2.加大研发投入,增强创新能力

中医药行业普遍研发费用率较低,中医药企业应加大产品技术研发的资本投入力度,把产品技术创新计划提升至公司战略层面,加快产品研发队伍建设,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传统产品创新方面,中医药行业要争取做到以下四点:一是加紧针对老产品的二次开发,提高中药的科技含量,改善中药的疗效;二是提高传统品牌的现代化程度,如进行剂型改进,将传统的膏、丸类制成更方便现代人使用的注射剂、口服液体制剂等;三是针对当前心脑血管、恶性肿瘤、糖尿病等“现代病”患者越来越多的社会现状,重点加强对该类疾病的中医药研发;四是加快实现中药的技术专利化进程,加紧抢占国际中药市场。

综上所述,平衡计分卡为中医药行业财务报表分析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本文基于平衡计分卡基本原理,从学习与成长、内部流程、客户、财务4个维度对中医药主要竞争者进行行业分析,提出了中医药行业的绩效评价方式,并给予策略调整建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决策者清楚认识中医药行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而为其实施企业战略性绩效管理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刘运国,陈国菲.BSC与EVA相结合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基于GP企业集团的案例分析[J].会计研究,2007(9):50-59.

[2] 张继德,许小崇.平衡计分卡在我国应用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会计之友,2014(9):123-126.

[3] 刘俊勇,孟焰,卢闯.平衡计分卡的有用性:一项实验研究[J].会计研究,2011(5):36-43.

[4] 杨雯,王媚,杨静.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成长性因素判定[J].会计之友,2012(6):45-47.

[5] 于增彪,张黎群.平衡计分卡:理念、要点与经验[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0(4):17-20.

[6] 陈文川,黄凯颖.高校财务管理的BSC体系构建及指标量化研究[J].会计之友,2013(11):103-108.

医药产品行业分析范文2

模式:板块分析,选准行业

3年前,当众多技术分析人士还在津津乐道“价、量、时、空”微观分析的时候,以基金、QFII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已经开始关注在大盘指数宏观分析之下技术分析之上的中观思维――行业板块分析。回顾一下,即便是在1001年以后的熊市中,均存在着某些行业的局部牛市。而这些局合走牛的股票均足以行业、板块为特征出现的,从“五朵金花”到2004年的煤炭、电力及设备、工程机械、港口水运行业走强,再到2005年的有色金属、军工、商业零售等行业的崛起,均可以发现树立证券市场的中观思维、选准行业投资的实用价值。

行业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上市公司之间的中观部门,“板块分析,选准行业”的行业板块分析学已经成为联系宏观经济分析与微观技术分析,图表分析和价量分析的证券投资分析的脊梁。

一般来说,同行业企业由于其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相互替代而发生紧密联系,因而一个行业板块具有比较大的联动性,以投资上市公司为对象,实质上也就是以某一行业为对象。分析行业所属的不同市场类型和所处的不同生命周期,以及影响行业发展的若干因素,对正确进行投资决策是至关重要的。有关研究表明,选准行业进行投资,即便不是龙头企业也可以获得当年市场的平均收益。

实战:医药行业投资价值分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人民币升值和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为标志,我国从第十一个五年计划开始进入消费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医药行业,应该说是一个永不衰竭的投资行业。2000年以前医药行业的投资主线是基因概念,2001~2002年延续的是重组并购概念,到2003年是大盘蓝筹医药股概念,2004年由于非典的后续影响,特色原料药、生物医药成为市场资金追逐的对象,到了2005年品牌中药、生物医药成为市场热点。那么2006年以后医药行业各子行业价值几何?

行业发展环境滋生“创新”热点

随着我国医疗服务体系改革的推进,医疗服务机构所有制由单一公有体系转变为多样化,由非盈利机构转变为自王经营的盈利机构,医药体制也由计划管理走向了全面市场化,这就为医药上市公司带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目前,国家要重新对医药卫生体系进行重构,从源头上整顿药品市场的混乱,一系列新政将陆续出台,如更严的新药审批标准、医生处方的强制通用名规定等。这些措施将会对目前混乱的市场产生正面影响,未来产品同质性强的企业基本上要进入价格战的斗争。在全球医药产业的大背景下,生物技术产业欣欣向荣,医药工业进入平稳增长期。药品制造阶段规模小、集中度低、销售阶段带金销售的商业贿赂爆发了医药行业增长中的危机,2006年“鱼腥草注射粉剂”的停用和“齐二药假荮”事件都是这一危机的反映。

国家产业政策针对医药行业出现的矛盾所进行的规范调整可渭“李一发而动全身”,这无疑将加剧医药行业的分化,择强汰弱。在医药行业非周期高增长的特点下,行业洗牌所伴随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加速,针对产业链各环节的政策治理,将促使企业回归医药行业增长的源动力――科技创新。可以预计未来有竞争力的医药上市企业主要集中在具有医药商业,品牌中药和研发创新能力的企业中,已构筑较高竞争壁垒的创新型优秀公司是良好的投资品种。

PEG值衡量出3大价值子行业

对于医药行业,仅用市盈率(PE)是难以说明其投资价值的,因为从国际成熟市场经验看,成长型行业的股票估值上一般享有较高市盈率。而医药行业的特征就是非周期加高成长,因此,在分析医药行业的时候用PEG(PE/EPS Growth Rate,即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来衡量行业的投资价值应该更具合理性。从PEG指标来看,中药、生物制药,医药零售3个子行业在接下来3年中的PEG值都维持在较低水平以下,行业成长性较好,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中药板块“品牌,资源、创新”型企业因具备恃续增长潜力而拥有较高的投资价值,科技创新对医药行业带来的重大影响将在未来几年逐步显现。在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中,对于创新药物、现代中药给予了较多关注,在随后的配套措施中,国家对于企业的研发投入在税收上给予较大的优惠。中药现代化是中药大发展和进入主流医药市场的必由之路,在中药现代化领域具有品牌、资源、研发实力的企业是投资重点之一。

生物制药板块细分子领域龙头公司将处于快速成长期。AIDS,SARS、禽流感等新型疾病的出现,加快了国内生物制药市场的培育,国家政策也明显向生物医药产业倾斜。我国生物制药起步较高,相对容易赶超世界水平。此外生物制药行业发展迅速,2005年收入增长率达18%,利润增长率达33%。国内基因制药、疫苗、血液制品。诊断试剂4大细分产业在经历10多年技术进步、行业规范和洗牌之后,龙头企业正在迅速成长。

医药商业板块医药流通业长期被市场所忽视,但被忽视的同时,可能也蕴藏着良好的投资机会。未来医疗体制改革可能带来医药分家,这将给医药流通企业带来最大的发展机遇。销售网络就是医药流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未来医药流通企业可以通过并购扩大自己的网络规模。在“渠道为王”的时代,规模大的企业拥有较强的议价能力。

具体潜力品种分类提示

对于不同的投资者由于个人的风险偏好不同,下面的表格给出一些可重点关注的医药行业上市公司。

医药产品行业分析范文3

近一段时期以来,随着能源、钢铁、药物原材料资源的价格不断上涨,,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稀缺经济时代是这一个时期的主要特征!规模经营和优势经营,特别是垄断经营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战略方法!对于医药企业来说,在研发、生产、经营流通、医院临床医疗终端、药店终端的产业链条中市场和政策环境的变化是剧烈和纷乱无章的;三项制度改革为国家政策的指导方向。如何在资本运作、品牌管理、服务营销、质量运营、产品管理等诸多领域来分析和管理资源是最主要的核心工作。

在资本领域,信息的多维化和适时化为资本运作的手段!政策战略布局的利润率是目的。品牌化管理是有单品牌向多品牌过渡的必由之路,也是产品生命周期避免目前中国医药产品短命的必有之路!价值利润的来源!服务营销是现实营销中价值上升中需要关注的中间环节,是产品提升的关键。内涵丰富。质量运营管理是目前药品行业需要特别技术要求的问题,特别是中药企业。产品的不良反应和同质化是必须解决的质量标准。产品管理是特性和利益的需求最高点。不同时期的卖点提炼和终端客户的思维需求合二为一是产品管理的目的。

用一句话来概况短缺经济时代——药品资本垄断为信息和利润、垄断品牌为长久发展、垄断服务为提升并成为领导者、垄断质量为差异化营销的关键、垄断产品管理为企业立足之地。

对于市场环境和招标部来说,主要在对内和对外服务与协调、有形和无形资源信息支持等两个主要面来进行工作。对内从公司组织架构的多层次给予相应的服务和支持、对外主要从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角度来整合公司资源进行医院销售准入竞争。并维持产品从价格层面的相对稳定。对产品链中的任何环节能和竞争对手差异化和优势化提出建议。一般领导者是以高端广告媒体拉动,渠道管理为辅的固定营销模式。医院和区域政府机构的管理较薄弱,也就是说是纯放弃的偏向合作关系的模式。对于区域、特别是省级整合招标的区域则无可积累资源,就是说主要资源是区域经理或经销商的资源为目前区域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优势。中标是多种利益的合同体。内部管理主要在投标文件的制作和管理上,累计区域产品中标价格的变化趋势和竞争对手的变化可从中看出端倪。下面将按市场环境分析、部门营销综览、产品和服务、竞争分析、定价、定位和销售策略、优势与弱点、营销管理计划、绩效管理及人员岗位职责等进行论述。

市场环境分析

分析和了解医药市场的变化,特别是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销售市场。一定要了解医院的变化和国家政策对医院和医药市场的决定性因素。

对于处方药来说,医院是真正销售的主体。医生处方权的垄断性和目前中国医院市场的垄断性决定了市场的不规范和特殊性。而非处方药的销售主要是处方药的补充和增量低门坎阶段。国家目前的强力政策因素决定了市场波动的主要因素,对国家政策因素的了解判断和分析是决定今后销售的最主要因素,产品特点的需求推广是次要因素。

政策因素是:

国家已在相关区域进行医药分家试点;的医院销售药品要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年取消处方药在公共媒体上的广告;××年国家医保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的施行。

目的是增大医保人群的同时,压缩药品流通领域的利润率、淘汰效益差、规模小的小医药生产和经营企业。扶持大中型医药企业的利润率增加。

据资料报道,我国有近的患者不是首选医院为治疗场所;处方流失率逐年增加。实际运营情况是从上市医药生产及经营企业来看,大企业的平均利润率也有较大的降低。这也就是为什么近期十三家医药行业协会对药品集中招标的抵制。而国家卫生部副部长高强还在与相应医院、企业沟通后,继续推广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政策了。

综上所述药品生产企业无论是大还是小,近期的销售利润均有下降。流通环节的洗牌较剧烈,所以说:药品的最终市场零售价价格因素是目前主要产品因素,无可操作利润的产品是无法持续增长的!药品国家发改委单独定价、中药优质优价招标价及招标后物价局重新定价为重要的产品工作内容之一。从国家政策分析医院在不久的将来,处方权之争会替代医院药剂科药品控制的决定性主体变化。

中药制剂的研发特点变化也是最近以来的主要热点之一。从中药领域中出类拔萃的是: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制剂,这已快成为中国制药行业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所谓专利到期的超级炸弹产品国外主要以印度为主,国内一些制药企业也开始进行重点开发。真正原研产品因临床研究的规范和与国际接轨,研发费用非常高昂。国外在亿美金左右,进入一个新市场的前期费用在—万美金。在许多国外的大型跨国公司也面临产品线短缺的问题。而中国中药资源的广泛性和前期疗效的基础,使许多国外跨国公司纷纷将中药产品列入研究对象。特别是中国相应临床研究法规的欠缺和不规范,是跨国公司在生产基地转移到中国之后,纷纷将研发基地、临床试验基地建立在中国。为中国本地制药企业带来了新思路和高素质的人才基础。中药有效成份提取制剂为中国未来产品发展方向!但因为国内企业植物药提取手段和选取手段的落后,一般主要以现有产品的剂型改造为主,又在生产工艺上有诸多不成熟之处,造成新药上市后质量的不稳定。也就是说在解决植物有效成份提取制剂的生产提纯和临床试验的不完善之处后,完全可以成为所谓的专利超级炸弹产品!同时可进入国际市场,获取更多的利润。

六部委最新文件指出:进入医院的药品以上要进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今后将会增加到。招标政策的执行,大大降低了进入医院的药品价格。按最新国家精神,中标后药品即为零售额。连续中标后的药品价格,必须经省市级物价局重新核定中标后价格。又在法律法规上连续不断逐年降低了产品的零售价格。这个趋势会加速进行。对与企业与销售合一的企业集团来说,新产品的定价一定要将招标降价因素考虑进去。应对方法是国家发改委产品的单独定价优惠获取。

市场上多种经营模式的异彩纷呈是医药市场的另一亮点。药健字号保健食品的退出市场给这些高手拿中药产品功能模糊和治疗适应症多样性提供了机会,类似产品的销售机遇较多。但是为短期暴利行为,无品牌形象。是大公司所不耻的;真正的巨变在流通领域,湖北九州通大型连锁集团公司的成功说明了一个事实,中国医药行业真正的流通革命已经到来。处方药市场的企业发展占整个医院销售的绝对优势,非处方药一般为处方药销售成熟后进入大众群体。其变化为处方药销售的边缘效应。占领处方药医院市场是连续产品和形成巨型企业集团必不可少的市场和主要市场。当然也有靠非处方药成功的公司,这主要靠广告的需求拉动的。

医药分离是下一步国家政策调整的重头戏!医院药房与医院主体经营分开在目前有一定的困难。医院销售利润的来自药品销售,其余来自医疗诊疗收费和器械耗材收费利润。医院还不是完全市场化的经营和管理,民营医院的竞争来的太少和力度不足。国营医院由历史和人才等资源积累优势在近一段时间以来尚不足替代。但在核心城市外资医院的兴起是非常快的。这就决定着对医生个体处方权的争夺会非常激烈!专业媒体和学术推广的拉动占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和相对消费者局限性。

最新医保及工伤目录增加了相当多的产品。中药产品增加一倍以上,西药产品增加左右。进入医保目录是保证在核心及骨干城市医院销售的基础。非医保目录产品是较难取得医院快速销售上量的。

作为医药行业的领导者一般也是遵循这个思路进行的。

药品市场和一般消费品市场的规律应该是一致的,但有其特殊性。即技术和行业的门坎,随着中国县县有酒厂、县县有药厂时代的结束。医药行业格局将发生深刻的变革。

如何整合企业资源,并根据市场的需求建立适合近一段时间企业发展的内部组织架构。是最最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建立:市场环境与招投标部。

创新性部门营销纵览

市场环境和招标部的定位是非常明确的。就是要通过招标这个环节来体现制药行业的领导者!就是要在资本、品牌、服务、质量、产品各个环节或一个环节形成垄断提供可资参考的多维信息建议。

⒈部门主要是在经营药品集中招投标文件支持服务。

主要包括对内的服务和对外的服务。对内主要为销售市场提供高质量的投标文件。并指导区域经理和经销商正确合理的投标分标和策略管理中标后医院、商业、公司底价的产品中标价格流通比率。对处方药、招商渠道产品、物流招标产品等分别给予不同的投标策略政策辅导和支持。

⒉招标双月刊的出版和发表。

对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政策、医院、生产经营、中介公司的各个层面进行分析研究。为我公司营销人员提供可利用自身优势的工作思路。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是医药流通领域各种市场数据和信息集中的汇合点。通过部门定位确定目标后,对内宣传和对外宣传是同步进行的。宣传的目的和招标的目的是一致的:招投标风险的预知、招投标风险的控制、招投标风险的处置。

⒊管理、咨询和药品投标管理。

产品投标策略、投标价格管理、目标客户建设和管理、招投标时竞争对手策略分析、投标渠道、投标推广手段、竞价策略、投标城乡差别策略、商业或直接投标策略、中标后产品的分标策略、配送选择和监督、经销商投标管理等。

⒋市场环境与招投标部管理矩阵:

管理矩阵一:

管理矩阵图二:

管理矩阵图三:

⒌管理概念定位:

)直接管理:部门整体或单个职权范围内职责的履行。

)协作管理:需要协调非职权内协作履行。

)风险管理:可控范围内职权或协调、策略政策管理履行。

)竞争管理:主要针对外部环境中竞争信息管理履行。

)上行管理:对上级协调或项目沟通管理。

)下行管理:对直接下级或项目下级经理管理。

⒍招共资源管理分配:

)部级人员(中纪委、卫生部、发改委等)集团公关支持、市招协调管理。

)省及直辖市人员(省纪委、卫生厅、省发改委等)市招管理

)市级人员(市纪委、卫生局、物价局、药监局、工商局、招标管理委员会主任等)市招管理、三级项目经理协助。

)医院院长、药剂科主任、评标专家三级项目经理管理。

⒎目前国内医院药品销售的五个最势均力敌的竞争对手是(中国医药报:医院产品汇总销售排序提供):

)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

)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

)浙江康莱特药业有限公司。

)贵州益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⒏可能的竞争和风险来自:

)竞争对手与电子商务公司整合联盟,并参股。造成招标或市场信息的不对称。

)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的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风险加大。

)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水平的复杂和垄断性加大,提高投标难度。

)医药三项制度改革政策因素的指导变化,必须适应和研究方法。

)参与政府机构的部门和人员越来越多,集体决策明显。工作难度加大。

)投标商业公司及配送公司无全国覆盖,配送成本上升。

)连续集中招标的价格下降会影响销售费用支出比率。

⒎在这个连续统一体中我们的竞争地位?

弱——————————————平均水平————————————强

⒏对我们的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在递增递减:递增。

⒐我部门可能终止的产品或服务:招标对企业资本运营的分析、招标对产品品牌运营的分析、招标对服务营销的影响分析、招标对产品质量的分析。

⒑我部门可能引进的产品或服务:电子商务中介服务、招标咨询及培训等。

⒈我部门可能撤出的市场:不适用。

⒉我部门可能进入的市场:产品单独定价、新产品申报、电子商务网上交易、渠道管理、产品品牌管理等。

⒊本部门与众不同的是:定位于对产品为核心的区域投标和社会信息决策支持。

⒋当前本部门最大的营销障碍是:部门人员职责按资本、品牌、服务、运营质量、产品等招标数据分析定位人员能力不足;部门与销售区域管理人员和公司公共关系部对区域客户的共同协作难度;资金预算的不确定;支持和执行力度控制差;部门定位不准确;其它部门不协作;传播力度和计划执行难度大;人员少;准入时间短、基础差;协助执行能力强的人员没有等。

⒌我部门最大的营销机会是:在国内企业部门组织中首先定位应对招标风险和处理风险的部门。集中招标采购政策的进一步深化和高集中度。专业化应对是必由之路!

⒍我部门总体目标和增长计划是:维护产品招标合理中标价格、规避流标风险和了解分析市场综合信息。为公司信息多维战略提供支持。

任务陈述书:

顾客为:商业公司、中介公司、医院、政府管理及监督机构,本公司商务和处方部、新药研究中心等。

产品或服务:投标分析、投标策略、投标计划、投标控制、投标执行。从集中招标角度对公司资本运作、品牌管理、服务营销、质量推广、产品营销等几个方面提供多维信息。对内和对外服务。

市场:全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机构、全维内部和外部市场。

预算目标:销售费用的之间。含固定支出和变动费用总和,不包括部门人员工资。或每年产品价格浮动比率的比率。详细预算见部门预算计划书。

信念、价值和理想:协作第一!质量优先!品牌至上!服务为本!快速产品!节省最多!

特殊能力:清晰的定位、优质的服务、协作的贡献、卓越的执行、良好的控制。

对部门人员的要求:统计分析并熟练应用等数据处理软件和电子商务经验、药学和临床专业并有产品或政府公共关系销售经验、档案分类和产品招标知识文字处理专业经验、超强的公关执行能力并对招标熟悉、思路清晰有创新精神、协作能力强、有培训和演讲能力等。

任务陈述书:

为本公司内部各个部门提供招标信息、咨询、投标管理、分标管理。投标的分析、策略、执行、控制、计划服务。为公司产品、质量运营、服务提升、品牌管理、资金运用等提供信息服务。

(部门或公司)内部分析:

⒈优势:⒉弱势

获利能力:逐渐降低。需维持或提高产品利润空间

销售与市场营销:多产品营销成功模式单一成功模式

质量:、、规范

顾客服务:渠道服务和一定的店面服务专业处方服务

生产力:一流的中药口服、注射制剂高生产率。

财力:资金充裕。

财务管理:规范严格

运行:生产运营和渠道运营专业处方运营

价格:产品溢价高产品价格层次混乱

产品品牌知名度:较高集中在一个产品上(五福新脑清)

企业规模:集团优势

营销优势:渠道与广告高端拉动政策限制增加

⒉机遇威胁

当前顾客:销售公司投标的专业和规范要求协作难度和对客户公关的执行力度差。

潜在顾客:公司各组织机构部门和外部相关机构。

竞争;外资和大公司均有设置,竞争对手也有此机构。

技术:公司制造技术国内一流。部门信息技术处理能力差

政策因素:淘汰规模小、效益差企业产品价格空间不断降低、利润流失。

政府及其管理机构:纪委、卫生局、招标办、中介公司、评标专家不可控。

法律法规:六部委文件严格集中招标及配送服务要求

经济环境:流通领域的改革

总结:

我们的最重要优势与面对的最佳机遇是:

⒈销售、研发、生产等内部和中介公司、医疗机构、政府主管监督部门对集中招标采购的不断增长的专业化投标需求!集团公司资金和生产优势、中药制药企业的领导者!国家政策的目的是淘汰小、散、效益差的企业。扩张机遇来临。

⒉已有一定的产品销售基础。特别是渠道管理中经销商对招标的控制力较强。

⒊品牌知名度高、产品溢价价值高。

我们所面临的最危险的弱点和威胁是:

⒈无长期专业化投标策略、计划、控制、执行方案。

⒉渠道管理——丢失了医院和区域政府机构的重要客户管理资源。

⒊药品招标集中度越来越高,可控度越来越小。流标和降价风险越来越大!

⒋价格下降趋势越来越大。利润率降低和销售费用支出增加。

⒌信息的纷杂、混乱、无续、填塞、垃圾会越来越多,需要分析处理。

⒍与专业化推广的竞争对手的终端客户关系实力差距不断拉大。

⒎药品广告的限制增加,传统模式受到冲击。

⒏专业推广产品缺失和选择困难。

⒐部门资金预算的不明确和限制。

⒑协作的难度和执行力的欠缺。

根据优势与机遇:

⒈制定合理的部门预算并全力支持。(集团资金实力)

⒉顺应国家政策优势,整合劣势企业。(政策优势)

⒊品牌度优势,提高产品投标价格。(品牌优势)

⒋利用经销商资源优势,确保渠道产品和处方产品的投标成功。(渠道优势)

⒌设置市场环境与招投标部。(专业化人才优势)

根据弱势和威胁

⒈配备高素质人员并制定合理绩考制度。(专业化需求)

⒉制定本部门人员和销售部、商务部协作人员的协作规范和要求。(无资源、协作规范)

⒊确定产品层次和招投标策略、计划、控制、执行方案和日常管理规范。

⒋设计制作招标信息双月刊杂志,并完成对内对外培训宣传目的。

⒌分析处理各种招标信息,为公司决策提供依据。

⒍建立规范的客户服务管理体系。

⒎专业产品、渠道产品、(仓储式物流配送企业招标)产品不同的投标策略。

⒏对集中度高的区域给予特殊政策。

⒐在价格、质量、服务、信誉上与竞争对手拉开距离。做中药行业的领导者。

短期目标:

⒈完成部门内部各项日常管理规范和目标标准。

⒉细分每人岗位职责和协作要求。

⒊制定产品投标策略、计划、控制、执行规范。

⒋初步建立客户分级管理档案和推广计划。

⒌明确预算目标管理。

⒍对全国投标情况进行分析。

⒎时间目标。

战略选择:

垄断战略:用一句话来概况短缺经济时代——药品资本垄断为信息和利润、垄断品牌为长久发展、垄断服务为提升并成为领导者、垄断质量为差异化营销的关键、垄断产品管理为企业立足之地。其余论述见前言。

战略目标:

定位:部门为市场环境与招投标部。

细分:客户管理:指导渠道经销商投标资源、辅助处方投标资源建立、管理核心投标决策客户人员。信息管理:获取中标信息、分析竞争产品策略、制定年度价格方案。

文化:做领导者!想世界的事!

差异:高度专业化投标。

附表及文件:⒈中标品种汇总表。⒉项目前期汇总表。⒊项目中期汇总表。⒋项目后期汇总表。⒌补标情况汇总表。⒍目标客户名单汇总表。⒎空白区域投标汇总表。⒏中标产品评估表。⒐招投标问题建议表等。⒑三级项目经理负责制文件。⒈药品招投标管理政策文件。⒉分标确定书。⒊项目预算承揽及承作申请表。⒋人员岗位职责表。⒌其他等。

作者:孙文辉

作者简介:孙文辉毕业于山东济宁医学院临床医疗专业北方交通大学

医药产品行业分析范文4

[关键词]药品价格;制药企业;医药流通;政府

[中图分类号]R9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2-0266-02

目前药品价格问题已严重抑制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出现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损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它阻碍和干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更是当前社会的焦点。

1 我国药品价格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药品价格高于其生产成本:在我国目前的药品流通体制下,药品的生产成本只占最终药价的30%~40%左右,其余为医院、零售商的利润和流通中产生的成本,药品的购销过程中普遍存在着折扣的现象[1]。

1.2 政府最高限价高于药品中标价格:政府最高限价高于药品中标价格,留下了较大的价格空间,使政府定价在一定程度上得不到良好的执行。

1.3 政府最高限价高于平价药店销售价格:政府的最高限价高于一些平价零售店的药品销售价格,各地新出现的平价药店里的某些药品即使大幅度降价,仍有很大的利润空间。

2 药品价格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从制药企业角度分析

2.1.1 企业数量多,竞争激烈:在我国,部分企业追求经济利益的需求,谋求短期效益,忽视了高风险、高投入。目前,我国共有药品生产企业6000多家,医药批发企业16000多家,具有数量众多、分布面广的特点。由于我国医药企业多,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很多产品供大于求,为恶性竞争埋下了伏笔。

2.1.2 产品科技含量低,重复仿制严重:我国的制药行业中,一些大企业虽然有自己的研发机构,但因其投入有限,不能研发出新药品,往往只是改变原产品的剂型和包装。而国外研发的新药享有专利保护,可以以高价格销售获取利润,从而弥补先前的投入。我国企业只能靠压缩成本获得利润,从而进一步把质量安全推上岸尖。

2.1.3 少数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国家为了控制药品价格,先后20次对药品进行降价。部分企业因GMP改造、生产成本增加、降价压力过大使其无利可得,陷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

2.2 从医院角度分析:医院缺乏合理的运营机制:我国的医院中非营利性的医院占据了大多数。在医药不分家的情况下,医院的相当一部分收入来自药品销售。据统计,有的一级医院药品收入约占总收入的50%~60%、二级医院约占40%~50%、三级医院约占20%~30%。

2.3 从医药流通角度分析:在非处方药的销售过程中,控制了市场销售渠道的大中型医药公司,也利用自己的渠道权力优势,向制药企业抬高门槛,也把药品价格抬高了一个层次。

2.4 从政府角度分析:药品定价机制的进一步完善:现行药品定价依据是社会平均成本。社会平均成本难以计算,药品定价缺乏科学依据,使得国家和不同省价格主管部门定价有所差异。

3 完善我国药品价格体系的几点建议

3.1 提高药品市场集中度,促进医药产业良性发展:培育制药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药品市场的集中度、透明度和现代化程度,降低监管成本;构建药品现代物流体系,降低药品经销费用率;建立高效的药品市场监管体制和行业协会组织。

3.2 完善新药审批机制:建立行政审批与技术审评相互制约的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审批者的自由裁量权,强化药品行政审批责任,完善违法药品行政审批责任的监督追究机制。

3.3 加快药品流通体制改革

3.3.1 完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构建符合药品特点的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现代化的药品现代物流体系或平台,形成安全高效的药品物流配送网络,达到流通环节最少化和流通费用最低化。通过制订统一的评价标准和科学的监督管理制度使招标程序更加规范,使各环节真正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多的健康利益[8]。

医药产品行业分析范文5

药物经济学(pharmacoeconomics,PE) 是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方法和分析技术对药物的成本和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的一门新兴学科[1]。 我国的PE研究尽管起步较晚,但随着我国医药产业的繁荣,PE也在医药产业各领域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与应用,其研究成果对我国医药产业培育新药创新能力、推进医疗体制的改革、控制药物价格、制定促进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国家政策方面都有现实的意义。

1 PE在医药企业中的应用

PE分析方法在医药企业中的应用,可以贯穿于药物开发、生产、流通、销售和售后的各个环节。企业通过收集和分析PE数据,为研发投入、药物定价和经营管理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有助于企业做出有利的决策和计划。

1.1 协助新药研究开发

PE的引入赋予了药品研究和开发新的涵义,扩大了药品开发的范围。药品的研究和开发不仅指研制具有新的治疗作用、更强治疗效果,或者较低毒副作用的新的化合物单体,还可以从挖掘现有药物资源的利用率、降低治疗成本、提高治疗的效果-成本比值等方面寻找药物开发的方向。利用PE的研究结果可以为这种广义的药物开发提供新的思路[2]。

目前,在新药研发上我国医药企业主要还局限于仿制方面,在药物仿制过程中可以运用PE为其更好地服务。如医药企业在选择立项前可以收集仿制目标药品的疗效、价格等相关数据进行PE分析,选择具有PE优势的品种进行仿制,以减少企业投入,增加经济效益。同时,药品生产企业的竞争和发展也需要PE发挥战略性作用,药品投资的高风险特点要求开发商对其产品未来的收益进行预测[3]。

1.2 指导医药企业对药品定价

1995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国际上75%的主要制药公司都已经采用PE研究制定药品价格。50%的美国制药公司和38%的欧洲制药公司在美国申请新药时提供了药物经济学研究资料。而我国也随着PE研究的发展,各大医药企业相继建立专门的PE研究部门或指定专业人员,运用PE研究成果指导新药价格的定位[4]。

1.3 帮助企业降低经营成本,增加收益

由于我国的医药产品具有较大的同质化特点,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医药市场大背景下,有效地降低成本,采用低成本战略取得企业竞争优势是我国医药企业当前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企业可以从PE角度分析药品的整个生产环节,改进工艺、强化管理,从设计图纸到产品出厂的整个过程中减少能源和人力消耗,节约生产中的各种开支,使药品生产成本降低到最低限度。

1.4 作为企业的营销和服务手段

在我国目前的买方医药市场环境下,营销和服务对于实现医药产品的最终价值及企业获取经营利润意义重大,PE分析则是一种很好的营销与服务手段。医药企业可以应用PE结论作为推广药品的工具,突出产品的PE特征,宣传产品PE优势,提品的PE数据,使经销商、医疗人员和消费者了解更多的产品信息,扩大产品的影响范围,使产品的品牌形象得到提升。

2 作为制订国家医药产业政策的理论依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为了适应和指导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国家在政策制订、行业管理方面都进行了相应的调整,逐步制订或修订药品管理政策,使其能更好地为提高人民的医疗保健水平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服务。PE作为国家政策的决策和管理条例制订依据之一,在目前医疗体制改革、解决药价虚高等实际问题中都有着现实的意义。

2.1 PE在医院体制改革中的应用

在我国的医院体制改革过程中,可充分利用PE对医院体制转变前后,在治疗效果、医药费用、患者负担等方面进行对比,从而为我国医院体制改革提供可靠的依据。有研究从PE的角度指出:在医药分业后,部分药师将从大量的处方调剂工作中解放出来,这样更有利于开展临床血药浓度监测等临床药学工作,配合临床医生确定理想给药方案,提高药物治疗水平,同时加大力度开展医院制剂的科研,并应用PE知识,运用药政法规,开展好用药咨询综合服务工作[5]。

2.2 PE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的应用

在我国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中,筛选基本医疗保险药物,制订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是其改革的基础部分。在筛选药物的过程中,全面审评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就需要充分利用PE对药物进行综合评价,PE方面细微的差别都可能影响药物的市场推广的策略,进而影响药物最终的命运。而且进入基本医疗保险药物名录的药物,随着医疗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对它们进行周期性评价,淘汰不合时宜的品种,引进新的高PE性的品种,以确保药物费用支出的效率最大化。 2006年1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与中国医师协会药物经济学评价中心共同开始开展“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在国家基本药物管理工作中的应用”的课题研究。研究课题涉及到“精神、泌尿、消化、循环”四大类别,其研究结果会直接运用到2006年度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的遴选工作中。

2.3 PE在国家对药品价格改革中的应用

如何引入竞争机制,实现宏观调控下的市场调节是我国药品价格改革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由于药品的独特性,实现药品市场及其价格完全由市场机制自发调节是非常困难的。这就需要国家药品管理部门在审核新药定价的时候,把药品价格虚高消灭在萌芽状态。然而药品价格管理的标准,也不是一味地降低医药企业的成本,压低药品的价格,而是强调从PE的角度出发,通过合理制定药价,使药厂、保险机构和患者三方利益都得到科学合理处置。

2005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建立药品价格评审中心,其主要工作任务是:组织开展药品生产经营成本和市场实际购销价格的调查;组织专家评审,提出药品价格制定或者调整建议;协助开展专家论证工作;配合研究制定药品价格管理规章、制度和相关政策;监测国内外药品市场价格及成本变化情况;协助开展药品价格政策咨询等工作。不难看出,药品价格评审中心主要工作的重点都是建立在利用PE的研究方法和成果的基础之上的,能使我国PE的研究成果真正应用到药品价格改革中去。

3 我国PE研究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PE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专业水平、研究标准、方法和应用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问题和不足之处。

3.1 专业研究人才缺乏

尽管近年来我国高校和一些研究机构开设了PE专业和课程,但PE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研究者具有经济学、流行病学和统计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这就要求对PE的人才进行医学、药学、经济学方面的系统培养。但在我国,PE研究还未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应用研究学科,在医药企业中,更未形成成熟的PE专业技术队伍,标准化的课程和正规的培训计划在企业中还不多见,同时缺少能结合理论和实际应用的培训师,这也是制约企业开展PE研究的主要原因之一。

3.2 研究与评价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原则

国内药物经济学评价研究目前主要以自发研究为主,缺乏有组织的统一的系统项目开展,采取的研究标准也不尽相同。在研究设计上,有相当部分的研究其资料来源于相关文献,经过适当修正或改良后是否适用于国内各地临床实际及其成本结构,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商讨;在具体的分析技术上,无论是一般性比较研究,还是有特定研究组的比较研究,有相当部分的研究其病人样本的分组没有遵循科学的随机分组原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评价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在评价研究结果的阐述上,大多数研究并未从研究局限性、技术方法的适用性、研究结果的可信性与外推性等方面进行充分的讨论。因此,产生的PE研究成果系统性和可比性不强,成果适用性较差,难以为国家决策部门提供直接、有力的参考。

3.3 研究的动力不足

开展PE研究必须提高人们的认识,从全社会的角度审视目前医疗费用增长的因素及危害,从而认识开展PE研究的时效性和必要性。由于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投入,尽管PE研究利国利民,国内医药企业客观上很难主动自发进行PE研究。

4 我国PE研究发展趋势的分析

PE研究近年来迅速发展,并产生不同研究方向的学科分支。与国际接轨是我国PE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

4.1 规范PE研究,制定我国PE研究准则

PE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研究者具有经济学、流行病学和统计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为了确保PE研究的可操作性和结果的可靠性,也就是PE研究的规范性,目前世界上一些国家采用了制定PE研究准则的方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国家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分别在1993年和1994年制定了自己的《药物经济学研究准则》。从目前我国的PE实际应用来看,我国目前尚缺少符合我国国情的关于PE研究的统一准则。所以我国急需组织专家,对PE的理论基础、研究设计、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隐性成本以及结果测量等方面达成一致的意见,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PE研究准则,并在以此为准则的基础上进行PE研究的推广。

4.2 加强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

目前我国的医疗体制正处在转型期间,产生了不少的相关社会问题,我国医药行业目前最突出的问题是药价虚高,消费者向政府反映强烈,政府多次出台药物降价政策使企业难以承受,而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又缺乏必要的相互了解,这就致使三者之间形成一种不良的循环,如何通过PE的研究加强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增进三者之间的了解,协调三者的关系,也需要通过PE研究进一步进行探索。

4.3 与我国中医药产业相结合,丰富PE研究范围

中医药产业是我国独特的医药产业,在中医药的药物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效果、药物的生产以及延伸到中药的种植和开采等方面,与化学药物都不尽相同,有的方面甚至是迥然各异的。由于PE研究起源于西方,其理论基础也是建立在化学药物的研究基础上的,运用现有的PE研究成果来研究我国中医药产业未必能够完全适用。例如在中草药资源的合理开采利用对我国中长期医疗费用的影响方面,西方PE并没有相应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可以套用和借鉴,所以如何有效地将PE理论和研究方法运用到我国中医药产业中,更好地为促进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服务,将会成为我国PE研究的突破点和热点。

5 结语

总的来说,PE在我国还是一门新兴学科,尚处于起步阶段,它的研究正日益从理论向实践延伸,尽管我国的PE研究与世界的PE研究还存在较大距离,通过我国研究人员不懈努力,将PE研究应用到我国的医药产业中,并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药品经济学,可以有效地帮助解决我国国民对健康水平需求的无限性与药物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

推动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孙利华.药物经济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1-2.

2 孟光兴,邱家学.药物经济学及其在药品营销中的应用[J].上海医药,2004,25(2): 55-56.

3 曹燕,吴世玉,曲燕华,等.药物经济学在我国医药企业的应用现状[J].医药导报,2005,24(11):1801-1804.

4 劳力坚.PE在FDA新药评估中的地位日显[N].医药经济报,2001-8-24(3).

医药产品行业分析范文6

[关键词]医疗处方;二维码技术;数字化管理模式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04.100

[中图分类号]R197.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04-0-02

0 引 言

医疗处方是病人就诊过程中由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开具的书面性文件,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给药名称、药品剂型、计量、用法等详细信息,是药剂师和患者调配药品的依据。国家对处方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其具有法律、技术和经济责任。我国的法律对处方的管理有着严格的法律规定,但在实际的运行中还有很多问题存在,如,普通病人难于鉴定处方开具者是否具有处方权;处方具有一定的区域局限性,处方往往只在病人就医的单位内部使用;在药店购买处方药不用或不完全遵照处方,处方药随意出售现象严重;处方真实性难于鉴别;职能部门监管难度大等诸多问题。目前,处方在形式上分为手写处方和电子处方两大类,电子处方是网络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发展的产物,对医院信息化的管理的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随着医药分家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实现处方科学、系统地使用和监管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维码是计算机图形技术与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医疗处方采用二维分布的黑白图片进行图形化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相比于一维条形码,其在存储量、保密性、可追踪性、校验修复性和成本等方面具有巨大优势,也被广泛应用于物品追踪、安全保密、证件管理、报表等各个方面。二维码集信息存储、信息传递和信息识别技术于一体,对管理的数字化水平、管理流程的优化、管理的效果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已成为应用型研究的热点,如二维码支付应用、二维码食品安全追溯等。本文重点关注了二维码在处方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形式,进而解决目前处方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 采用二维码技术的医疗处方数字化管理模式

采用二维码技术的医疗处方数字化管理系统是基于现代网络技术的公共服务性的信息化网络管理平台。政府或企业通过组建“云计算”网络中心服务平台,实现二维码处方的信息化管理,对处方以二维码的形式进行生成、组织、存放和管理。二维码处方的相关使用者(医生、病人、药品销售单位、政府监管部门及药品生成单位等)通过网络终端(PC或智能移动设备)与管理中心进行网络通信,进行处方的真实性核查、处方内容核对、处方药销售和处方使用监管等各项相关活动。

医生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通过申请二维码生成带有二维码的电子处方,一方面将其上传至二维码处方管理中心,另一方面将带有二维码的纸质处方交由病人。病人可以通过手机等智能网络设备扫描二维码获取处方的详细信息(如处方当前的状态,处方开具者的详细信息,处方相关药品的信息,药品销售信息等),在购药时将带有二维码的处方交由药品销售单位。病人还可以通过用户回执功能,将二维码处方使用过程中的问题上传给二维码管理中心。药品销售单位通过网络化终端扫描二维码,自动与管理中心通信,对处方的真实性和时效性进行核验,如果真实性、时效性没问题,根据处方内容将药品销售给病人,同时将销售药品的详细信息(药品名称、药品量、药品销售时间等相关信息)上传至管理中心进行管理。药品生成企业通过网络终端上传和查看药品相关的信息。政府医药监管部门是整个系统的组织与建设者,通过与管理中心交互获取二维码处方运行过程中的监管统计数据和报警信息,进而对医生、药品销售单位和药品生成单位进行相应的管理,如图1所示。

2 采用二维码技术的医疗处方数字化管理的关键管理问题分析

2.1 模式的运营

采用二维码技术的医疗处方数字化管理系统,其本质是提供给医生、病人、药品生成及销售单位的公共平台,政府医药监管部门是系统的主要提供者,也负责体系的运营活动。从管理的角度,医生管理、药品生产管理和药品销售管理是政府医药监管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其工作的电子化管理,是电子政务的内容。因此,政府医药监管部门是数字化管理模式平_的直接投资建设者,负责整个模式的运营与管理。

医生与患者诊疗活动的开展依托于医院信息系统,药品销售依托于相应的电子商务平台,药品生产企业依托于企业信息化系统(如ERP),三者相互独立,各自为政。要实现二维码处方数字化管理模式的运营与管理,必须实现其与医院信息系统、药品销售电子商务系统和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接口化对接,设立接口模块,设计对接协议和数据传输格式,在运营与管理上实现处方业务的一体化。

2.2 数据管理

二维码处方的数字化管理是集二维码处方的生成、输出、查询、使用和注销的全程性业务链条,整个链条的正常运转依赖于相关数据的科学组织和管理。

首先,相关数据库的建设。辅数据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执业医生数据库。执业医师是处方开具的权力方,只有在执业医生数据库登记注册的医生才有权力申请二维码并开具处方,其相应的数据为结构化数据,因此,可采用关系数据库系统进行组织与管理。②药品及生产单位数据管理。药品是处方的直接对象、生成单位是药品的提供者,是处方业务链条的基础信息保障,可基于结构化的形式采用关系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③药品销售单位数据管理。药品销售单位是二维码处方的直接使用场所,涉及处方内容的实现,是业务链条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药品销售单位的管理包括药品销售单位的注册和资质数据管理,其实现同样要采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由主数据库完成业务链条执行过程中相关数据的管理。相关信息要记录业务执行过程中每一步产生的数据,做到来源正确、有理有据、格式统一、传递流程完善与严格控制时效,并能够实现互相印证。同时,业务链条数据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其数据量随时间的推移会异常庞大,因此,需要关注大数据管理技术的实现。采用列表式数据库的技术取代关系数据库技术其将在分布并行计算、网络化存储、时效计算、数据备份等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

其次,二维码处方数字化数据管理平台的选择。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网络化中心平台具有远程访问、建设成本低、功能拓展灵活、数据存储量大等不可替代的优势,已成为数据管理的必然选择。

2.3 数据监控与分析

二维码处方管理中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基于数据库、模型库和知识库的二维码处方相关数据的监控和分析是管理中心的重要任务。

数据监控。①认证性数据监控,主要是指对医生、药品销售机构和药品生产机构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实时认证。医生注册、登陆到管理中心平台首先要通过执业医师数据库调取相应的医师资格信息并进行资格审查。同樱对药品生产和销售单位注册时要进行资质的审查和备案,在登陆时进行数据认证。②处方数据完整性监控。国家对处方的格式、内容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处方数据的完整性监控就是在二维码处方生成时,依据相关的规定对处方内容的完整性进行核查,内容不完整的处方是不能开具的。③处方时效性数据监控。医学处方的最大特点是具有时效性,一般处方的时效性在1~7天之间,超过期限的处方应停止使用并进行停用原因的调查。在处方的二维码中可以加入时间信息,在管理平台通过时效数据计算处方的时效性并给出明确说明。④处方运行过程数据监控与数据完善。二维码处方是一个过程化链条,每一步操作都会生产相应的数据信息。尤其是病人在药店买药时,所购药品的名称、产家、药量等信息数据都需要纳入相应的处方数据库进行管理。⑤药品分布与库存监控。药品分布与库存监控主要针对药品销售和生产单位,药品的分布和库存信息会随着处方的使用而不断变化,通过处方的销售统计和实时库存核查,实现对药品生产销售行为的规范和监管。

数据分析。二维码处方管理系统的数据分析以系统内各个管理相关数据库生成和存储的数据为依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探索性分析和验证性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提取有用的信息并形成分析报告,服务于系统的各个用户,这也是管理模式的质量保障性支持。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以医生为中心的数据分析,分析以医生为主体进行展开,如医生的常用处方统计学分析,医生处方开具的效率分析,医生处方的应用效果分析等;以二维码处方为中心的数据分析,如处方应用流程分析,失效处方分析,处方效果分析等;以处方药销售为中心的统计分析,包括药品销售热度、药品库存等数据分析;针对政府职能部门监管职能的数据分析。

3 结 语

采用二维码技术的医疗处方数字化管理模式,将先进的二维码信息处理技术应用到医疗处方管理的全过程的目标是构建二维码处方管理的信息化网络处理平台体系。本文从管理模式的系统组成入手,就系统功能和数字化业务流程进行了系统分析,同时针对模式运营、数据管理、数据监控的重点管理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内容顺应了医疗信息化管理建设的要求,致力于解决现今处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国家医药分家改革的关键时刻,研究内容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主要参考文献

[1]夏保京,王少清.慢性病管理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4.

[2]PA Braveman,C Cubbin,S Egerter,et al.Socioeconomic Disparities in Health in the United States:What the Patterns Tell Us[J].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2010(1).

[3]G Ellrodt,DJ Cook,J Lee,et al.Evidence-based Disease Management[J]. 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JAMA),1997(20).

医药产品行业分析范文7

[关键词]医疗处方;二维码技术;数字化管理模式

引言

医疗处方是病人就诊过程中由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生开具的书面性文件,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给药名称、药品剂型、计量、用法等详细信息,是药剂师和患者调配药品的依据。国家对处方有严格的规定和要求,其具有法律、技术和经济责任。我国的法律对处方的管理有着严格的法律规定,但在实际的运行中还有很多问题存在,如,普通病人难于鉴定处方开具者是否具有处方权;处方具有一定的区域局限性,处方往往只在病人就医的单位内部使用;在药店购买处方药不用或不完全遵照处方,处方药随意出售现象严重;处方真实性难于鉴别;职能部门监管难度大等诸多问题。目前,处方在形式上分为手写处方和电子处方两大类,电子处方是网络技术和信息化技术发展的产物,对医院信息化的管理的具有较好的效果,但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随着医药分家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实现处方科学、系统地使用和监管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二维码是计算机图形技术与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医疗处方采用二维分布的黑白图片进行图形化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相比于一维条形码,其在存储量、保密性、可追踪性、校验修复性和成本等方面具有巨大优势,也被广泛应用于物品追踪、安全保密、证件管理、报表等各个方面。二维码集信息存储、信息传递和信息识别技术于一体,对管理的数字化水平、管理流程的优化、管理的效果和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已成为应用型研究的热点,如二维码支付应用、二维码食品安全追溯等。本文重点关注了二维码在处方管理过程中的应用形式,进而解决目前处方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1采用二维码技术的医疗处方数字化管理模式

采用二维码技术的医疗处方数字化管理系统是基于现代网络技术的公共服务性的信息化网络管理平台。政府或企业通过组建“云计算”网络中心服务平台,实现二维码处方的信息化管理,对处方以二维码的形式进行生成、组织、存放和管理。二维码处方的相关使用者(医生、病人、药品销售单位、政府监管部门及药品生成单位等)通过网络终端(PC或智能移动设备)与管理中心进行网络通信,进行处方的真实性核查、处方内容核对、处方药销售和处方使用监管等各项相关活动。医生针对病人的具体情况,通过申请二维码生成带有二维码的电子处方,一方面将其上传至二维码处方管理中心,另一方面将带有二维码的纸质处方交由病人。病人可以通过手机等智能网络设备扫描二维码获取处方的详细信息(如处方当前的状态,处方开具者的详细信息,处方相关药品的信息,药品销售信息等),在购药时将带有二维码的处方交由药品销售单位。病人还可以通过用户回执功能,将二维码处方使用过程中的问题上传给二维码管理中心。药品销售单位通过网络化终端扫描二维码,自动与管理中心通信,对处方的真实性和时效性进行核验,如果真实性、时效性没问题,根据处方内容将药品销售给病人,同时将销售药品的详细信息(药品名称、药品量、药品销售时间等相关信息)上传至管理中心进行管理。药品生成企业通过网络终端上传和查看药品相关的信息。政府医药监管部门是整个系统的组织与建设者,通过与管理中心交互获取二维码处方运行过程中的监管统计数据和报警信息,进而对医生、药品销售单位和药品生成单位进行相应的管理,如图1所示。

2采用二维码技术的医疗处方数字化管理的关键管理问题分析

2.1模式的运营

采用二维码技术的医疗处方数字化管理系统,其本质是提供给医生、病人、药品生成及销售单位的公共平台,政府医药监管部门是系统的主要提供者,也负责体系的运营活动。从管理的角度,医生管理、药品生产管理和药品销售管理是政府医药监管部门的主要工作内容,是其工作的电子化管理,是电子政务的内容。因此,政府医药监管部门是数字化管理模式平台的直接投资建设者,负责整个模式的运营与管理。医生与患者诊疗活动的开展依托于医院信息系统,药品销售依托于相应的电子商务平台,药品生产企业依托于企业信息化系统(如ERP),三者相互独立,各自为政。要实现二维码处方数字化管理模式的运营与管理,必须实现其与医院信息系统、药品销售电子商务系统和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接口化对接,设立接口模块,设计对接协议和数据传输格式,在运营与管理上实现处方业务的一体化。

2.2数据管理

二维码处方的数字化管理是集二维码处方的生成、输出、查询、使用和注销的全程性业务链条,整个链条的正常运转依赖于相关数据的科学组织和管理。首先,相关数据库的建设。辅数据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①执业医生数据库。执业医师是处方开具的权力方,只有在执业医生数据库登记注册的医生才有权力申请二维码并开具处方,其相应的数据为结构化数据,因此,可采用关系数据库系统进行组织与管理。②药品及生产单位数据管理。药品是处方的直接对象、生成单位是药品的提供者,是处方业务链条的基础信息保障,可基于结构化的形式采用关系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③药品销售单位数据管理。药品销售单位是二维码处方的直接使用场所,涉及处方内容的实现,是业务链条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药品销售单位的管理包括药品销售单位的注册和资质数据管理,其实现同样要采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由主数据库完成业务链条执行过程中相关数据的管理。相关信息要记录业务执行过程中每一步产生的数据,做到来源正确、有理有据、格式统一、传递流程完善与严格控制时效,并能够实现互相印证。同时,业务链条数据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其数据量随时间的推移会异常庞大,因此,需要关注大数据管理技术的实现。采用列表式数据库的技术取代关系数据库技术其将在分布并行计算、网络化存储、时效计算、数据备份等方面取得更好的效果。其次,二维码处方数字化数据管理平台的选择。基于“云计算”技术的网络化中心平台具有远程访问、建设成本低、功能拓展灵活、数据存储量大等不可替代的优势,已成为数据管理的必然选择。

2.3数据监控与分析

二维码处方管理中心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基于数据库、模型库和知识库的二维码处方相关数据的监控和分析是管理中心的重要任务。数据监控。①认证性数据监控,主要是指对医生、药品销售机构和药品生产机构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实时认证。医生注册、登陆到管理中心平台首先要通过执业医师数据库调取相应的医师资格信息并进行资格审查。同样,对药品生产和销售单位注册时要进行资质的审查和备案,在登陆时进行数据认证。②处方数据完整性监控。国家对处方的格式、内容有严格的法律规定,处方数据的完整性监控就是在二维码处方生成时,依据相关的规定对处方内容的完整性进行核查,内容不完整的处方是不能开具的。③处方时效性数据监控。医学处方的最大特点是具有时效性,一般处方的时效性在1~7天之间,超过期限的处方应停止使用并进行停用原因的调查。在处方的二维码中可以加入时间信息,在管理平台通过时效数据计算处方的时效性并给出明确说明。④处方运行过程数据监控与数据完善。二维码处方是一个过程化链条,每一步操作都会生产相应的数据信息。尤其是病人在药店买药时,所购药品的名称、产家、药量等信息数据都需要纳入相应的处方数据库进行管理。⑤药品分布与库存监控。药品分布与库存监控主要针对药品销售和生产单位,药品的分布和库存信息会随着处方的使用而不断变化,通过处方的销售统计和实时库存核查,实现对药品生产销售行为的规范和监管。数据分析。二维码处方管理系统的数据分析以系统内各个管理相关数据库生成和存储的数据为依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探索性分析和验证性分析等多种分析方法,提取有用的信息并形成分析报告,服务于系统的各个用户,这也是管理模式的质量保障性支持。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以医生为中心的数据分析,分析以医生为主体进行展开,如医生的常用处方统计学分析,医生处方开具的效率分析,医生处方的应用效果分析等;以二维码处方为中心的数据分析,如处方应用流程分析,失效处方分析,处方效果分析等;以处方药销售为中心的统计分析,包括药品销售热度、药品库存等数据分析;针对政府职能部门监管职能的数据分析。

3结语

医药产品行业分析范文8

近年来,国家从政策和资金等各方面对生物医药产业进行了大力扶持,我国的生物医药企业究竟究竟发展得怎么样值得关注。从四个生物医药企业案例分析中发现,我国生物医药企业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条件,但是也存在创新能力、人才队伍、资金、经营机制等方面的问题,影响到该类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关键词:

生物医药;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

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8-0007-02

1 引言

中国传统产业以加工制造业为主,技术层次低、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处于世界产业链的末端,严重影响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面临着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对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和高新技术产业十分渴求,不断加大高新技术产品研发投入,在产业政策上给予重点倾斜,新能源、生物技术产业迎来发展的春天,以生物技术为支撑的高科技医药企业由此成为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由于我国生命科学的研究起步较晚,自身的科研实力较弱,重点新产品研发难度大、周期长,加上高新技术企业自身的风险较高,无法获得快速发展并占领世界产业高端,其发展情况并不十分乐观。

本文以四个高科技生物医药企业为案例,试图解析该类企业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2 案例及分析

2.1 华神药业

(1)企业概况。

作为从成都中医药大学走出来的传统药企,华神药业主要通过大规模集集成化的天然产物分离提取技术,分离提取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进行中成药制剂。它主要采用的技术包括粉碎、水蒸馏、乙醇蒸馏、浓硫酸酸析、柱层析等,实际上只是实验室天然产物分离提取技术的简单放大,只要有资金支持,在技术上没有任何难题,因此该企业的盈利模式是从药品的配方和药效增强上进行探索,主要产品有三七通舒胶囊、鼻渊舒口服液、儿感退热宁口服液等等,市场发展良好。

(2)案例分析。

华神药业是一个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传统药业的典型代表。该企业背靠中医药大学,拥有一支庞大的研发队伍,具有很强的科研实力。但是,作为传统中成药业的代表,提取纯化工艺陈旧,发展的空间仅局限于配方和药效。其新药的研发过程,首先参照中医药典,对药方进行筛选,有疗效的药方进行进一步的临床实验,而有效成分的作用机制不需要在投产前完全掌握。虽然在新药研发方面门槛较低,但是由于筛选的目的性不强,科研成分较低,因此创新效率并不高。通过对生产车间和质检车间的考察,我们可以总结,华神药业等现存的本地中药制剂企业,发展速度较慢,技术创新程度较低,新产品研发随机性强。但是,这类以中药制剂为主营业务的公司,技术难度低,入行门槛低,产品质量稳定,虽然不能在研发方法技术上进行创新,但是其将实验室提取技术进行工业放大并成功用于生产的方法,是实验技术走向工业的一种成功。

2.2 蓉生药业

(1)企业概况。

蓉生药业是老牌垄断生物技术国企,属于集血液制品研究开发、生产、经营为一体的高科技生物制药企业,也是我国最大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之一,其控股股东是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产品研发创新能力强,主要产品是血液制品和疫苗制品。该公司是继美国默沙东、法国巴斯德之后第三个掌握疫苗制品技术的企业。

(2)案例分析。

蓉生药业作为一个以现代高科技生物技术为基础的企业,其血液制品和疫苗在市场上有较大的发展前景。血液制品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生物技术产品。它具有典型的生物工程技术特点,即:高技术、高成本、高风险、高收益、周期长(四高一长)。血液制品的生产流程特殊,首先需要在浆站采血,封存半年再次确认血缘安全性,启用血液作为生产原材料进入无菌生产车间,进行血液成分的分离制剂。产品包括:人血白蛋白(蓉生白蛋白)、免疫球蛋白(蓉生静丙)等,这类药物在医疗领域的需求大且稳定,而作为静脉输注的药物,生产要求也最高。通过对公司的实地观摩,我们注意到蓉生公司严格采用标准的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生产车间采用全封闭无菌处理,确保无污染。各生产车间的设计科学合理,公司采用高科技的数控车间,管线排布适宜操作,大量减少了人力,进一步降低了污染的可能。

蓉生公司以高技术含量,高质量要求和严谨的工作氛围,保证了血液制品这种高附加值高风险产品的大量安全供应,是生物制品行业里的典范。美中不足的是,血液制品行业进入门槛高,标准严,前期投入大,维护成本高,目前现存的血液制品企业屈指可数,基本都具备国家背景,市场份额波动小,基本按地区划分。但是疫苗的研发和生产门槛相对较低,科研成本和生产成本均较低,研发目的性强科学性强,研发周期较快,目标人群消费力强,特别适合具有一定科研创新能力的企业。

2.3 三叶草生物制药

(1)企业概况。

三叶草生物制药公司是由美国科学家梁鹏博士独资投入5000万元人民币成立,并受到市政府扶持的公司,建有世界一流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公司聚集了数名世界一流的科研工作者,专注于开发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牛皮癣、癌症及艾滋病的蛋白质工程药物。该企业开发的“重组人TNF-α可溶性受体及胶原蛋白三聚体融合蛋白药物”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强直型脊柱炎和牛皮癣等有特效,是国家重点支持的项目,拥有完全独立的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2)案例分析。

三叶草公司作为采用国际高精尖生物工程技术并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在新药研发领域已经占据了先天的优势。但是,由于公司拥有者为美国科学家且美国全资注资,专利也属于美国,因此并未得到中央或是地方的政策倾斜,仅有2007年象征性的100万元扶持资金。公司目前只能依靠仿制药获取微薄利润维持公司运行。蛋白质药物的研发条件苛刻,技术难度大,仅靠国家引进的专家而没有相应水平的普通科研工作者将举步维艰。公司建立至今,发展更像一个实验室而不是公司,虽然有中试车间,但是还没有任何新药完成全部临床测试更没有新药获得国家药监局的上市批准。

一类新药研制投入大、风险高,虽然有预期的高回报,但是没有强大的资金支持和硬件设施,几乎不可能完成研发。由于资金不能得到持续性保证,三叶草公司目前不仅缺乏科研人员,还缺技术工人和为科研服务的相关人员。即使未来新药能够上市,这家技术封锁严重的外国独资公司在盈利的同时能给地方带来多少就业,对我国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能做多大贡献,都还是个未知数。

2.4 龙蟒福生

(1)企业概况。

龙蟒福生是龙蟒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是国内第一家成功实现S-诱抗素的规模化生产和商业应用企业。公司产品种类包括植物激素、农药制剂、肥料、卫生杀虫剂、消毒液等。龙蟒福生根据国外技术和经验,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条液体发酵生产S-诱抗素的50吨发酵罐生产线。

(2)案例分析。

作为一个以现代生物技术立足的企业,龙蟒福生采用了不同于传统发酵生产副食品的路线,而是独辟蹊径,通过基因工程技术改造真菌菌种,具有培源固本,增强植物综合抗性的能力,对农业抗旱节水、减灾保产和生态环境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纯天然有机小分子无害无刺激无污染。并且该产品在葡萄种植业需求量大,使用时50000倍稀释,效能很高。公司将基因工程和发酵工程结合,成为了生产新型高附加值产品的高技术生物工厂。考虑到发酵工艺的相通性,福生公司模式对于传统以发酵工程为主的企业从低技术低附加值产品到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转变提供了转型思路。

3 结论及建议

3.1 生物医药企业必须以强大的科研队伍为后盾

生物药品的研制建立在技术实力上,产品研发需要科技支撑。华神药业虽然是一个生产传统中成药的企业,却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和创新中医药品种,背靠成都中医药大学,在科研队伍实力和生物药品研发上具有较大优势;蓉生药业、三叶草生物制药、龙蟒福生三家公司都是立足于开发和研制现代新型生物医药产品的企业,自身也拥有稳定的科研队伍和强大的科研创新能力。因此,只有建立一支稳定的、高层次的科研队伍,才能保证持续创新,这需要在企业形成良好的人才激励机制,创造优越的科研条件、提供具国际竞争力的福利待遇。

3.2 生物医药企业发展需要有持续不断的资金支持

生物医药企业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需要有持续的资金支持华神药业有高校依靠和国家政策资金支持,又有传统药物生产的积淀,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在新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上不存在大的障碍。蓉生药业背靠科研科院所,研实力毋容置疑,但是,在企业发展资金上却不具备优势,从而影响企业的新产品研发投入、产能扩大和市场推广。龙蟒福生作为龙蟒集团的全资子公司,集团能否持续不断地从资金上提供支持,是该公司能否发展壮大的关键。三叶草生物制药虽然拥有美国专利技术,由于无法获取后续生产经营资金的支持,从而制约了该企业的发展。因此,在发展上,要充分利用国家资金、社会资本、风险投资等,保证企业能够获得持续不断地资金支持。

3.3 国家政策支持是影响生物医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生物医药企业在我国既是新兴产业,又是弱势产业,国家政策的强力扶持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相对于传统产业,高科技生物医药企业起步晚、风险大、产品研制周期长,在其发展初期需要得到国家政策上、科研资金上的大力支持。国家中长期科研发展规划,将生物医药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极大地推动了生物医药企业的发展。因此,增加国际政策支持力度、支持强度以及保持政策的持续性,将有利于我国的高科技生物医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3.4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观念是生物医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在生物药品研制与开发上,生物医药企业必然面临市场。只有准确把握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市场动态,将科研成果产业化并及时推出市场所急需的新型药品,才能有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提并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因此,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观念是这类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张治然,刁天喜,高云华.日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J].中国医药导报,2010,(01).

[2]王飞,陈建,丰志勇.南京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及制约因素分析[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01).

医药产品行业分析范文9

目前PACS和LIS已有多个成熟的产品并得到广泛应用,其建设经验或许能为医院药学信息化带来新的思路:构建医院药学信息系统(Pharmacy information system, PIS),在HIS的平台上独立运行,解决HIS“离不开”又“不好用”、“不够用”的矛盾。

存在的主要问题

医院药学部门在工作性质与业务流程上与医疗、护理部门有着明显的区别,以医疗为中心的HIS很难覆盖药学部门的各项业务,国内医院的药学化建设尚存在以下六个问题:

1.缺乏顶层设计和整体解决方案。HIS在满足药学部门的需求上先天不足,很多医院做的补充完善、二次开发工作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医疗机构之间缺乏互联互通机制。“信息孤岛”严重妨碍了医院相互的合作交流,药师们陷入简单的重复劳动,如药品调价时同一地域的所有医院都要做相同的价格维护工作。

3.药品基础数据缺乏统一标准。药品编码和药品基础数据库结构是保证数据质量、实现数据共享的基础,我国至今仍无相关国家标准甚至行业标准。

4.药学部门缺少“画图纸”的人。医院药学信息化建设经常会陷入一种窘境,药学部门在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后发现开发的项目不能很好地满足需求,觉得不好用。究其原因是缺少“画图纸”的人,开发人员很难全面、准确地理解药学部门的需求。

5.各医院自行开发,重复投入多。国内很多医院都在自行开发软件系统以满足业务需求。据统计,国内近三分之二的三级医院都曾开发过药学信息化项目,不同医院的项目(如处方点评、药品说明书查询等)功能大同小异、重复建设严重。

6.未能实现产品化,升级维护无保障。医院自行开发的软件系统均未实现产品化,开发实施的成本高、升级维护无保障,这些自行开发的软件往往使用寿命很短(据抽样调查结果估算,使用寿命超过5年的不足20%)。

上述问题是造成我国医院药学信息化建设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PIS概念的引入和实施可望为解决这一症结带来新的契机。

PIS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模式

药品供应保障是医院药学部门的基础工作,PIS要能够实现对药品服务、信息、物流和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避免因分散、多头管理出现追溯困难、不同口径数据统计结果不一致等问题。

在医院的信息建设中,医院管理者和信息部门对新系统的引进甚至原有系统的修改都十分谨慎,担心会干扰“脆弱”的HIS,影响医院正常工作。因此PIS系统的构建和实施应以不改变HIS结构、不影响HIS运行为前提,PIS仅将相应功能从HIS剥离并整合,以数据交换的方式保证HIS系统结构完整、运行方式不变。PIS需要的基础数据一方面从HIS中读取,另一方面来自新建的数据库(由PIS生成并维护);同样PIS生成的数据也分别写入HIS(原HIS需要的数据)和自带的数据库(其它数据)。

目前,各医院都有大量和院外其它单位共享和交换数据的需求,如获取药品的基础信息、向医保上传用药数据、ADR报告、与其它医院交流(如比较库存水平、调剂效率等管理指标)。在不改变医院HIS的前提下,可采取图4所示的“三明治”结构,通过PIS系统间接实现不同医院之间以及医院与医保等外部单位的信息共享和交换,让医院对拟共享和交换的数据进行控制,满足各医院对数据管理的要求。

作为医院药学信息化的整体解决方案,PIS至少应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功能:

1.满足医院药品供应保障和临床使用的需求。PIS应当纳入药品在院内流通的各个环节,与药品相关的所有业务流程均能在PIS上实现。

2.满足药品管理和决策支持的需要。各医院的HIS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统计、数据分析的功能,但普遍不够用,对提高药品管理水平、为医院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帮助有限。PIS可以参照其它行业的成熟经验,为医院提供丰富、灵活的数据分析和管理工具。

3.帮助医院合理使用药品。信息系统可以帮助医务人员便捷地查询药品信息、审查处方医嘱、评价分析患者用药,这些功能的实现取决于全面、准确的数据库、科学的审查规则和高效的算法。鉴于该领域已有成熟的商品软件,可采取使用商品软件和自定义审查相结合的方式,为商品软件提供标准数据接口的同时为医院提供自定义审查功能。

4.帮助药学部门进行事务管理。医院药学部门的日常工作中有大量事务性工作(如排班、绩效考核等)和内、外部沟通需求(如通知传达、与临床的沟通和反馈等),PIS可以按深度行业定制OA系统的标准提供相应功能。

5.协助药品经费预、决算和经费使用管理。多数医院的药品经费由药学部门使用但由财务部门管理,双方都无法实时掌握药品实物消耗与经费开支的关系,而PIS可以实时地分析药品消耗、经费使用和收益。

随着PIS的普及,可能会出现专门的药品基础数据供应商和药学服务咨询公司。前者可为医院提供药品基础信息和动态,如根据医院药品供应目录及时向医院推送药品价格变化、药品警示信息等。后者可以帮助医院分析药品管理和药品使用的指标,并提出改进建议。

应注意的问题

以产品化为目标开发、建设PIS系统已经被很多医院药学部门管理者接受并认同,个别医院已经开始进行尝试,一些IT企业正在或准备进入该领域。作为专门针对医院药学行业的信息化项目,PIS在方案设计、开发、实施和运营中应当注意以下四点:

1.强调医院药学部门和药学人员的主导作用。与一般IT项目相比,PIS更应当是一个医疗项目,要强调并充分发挥药学部门和药学人员的作用。建设PIS不仅是为了得到一个够用、好用的软件,更重要的是药学部门在此过程中通过对需求的整理和深入分析,优化工作流程、制定质量标准、明确工作模式。

2.正确评估项目的开发实施成本。对PIS这种与工作流程结合紧密的行业软件而言,软件购置、实施费用以及配套硬件等费用可能只占总成本的30%~50%,在需求分析、流程改造等方面需要投入更多人员、时间和经费,否则PIS系统会像某些药房使用的自动化设备一样,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甚至成为一种摆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