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初中生物学科知识集锦9篇

时间:2023-11-23 10:15:25

初中生物学科知识

初中生物学科知识范文1

【关键词】初中物理;科学方法;过程;对策

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视初中物理教学的基础性和启蒙性,结合“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升。而对于物理学科的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显得格外重要,这也是“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之下对物理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那么,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何渗透科学方法呢?笔者认为:科学方法的渗透,要求教师彻底改变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但是,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灌输和传授成为教师教学的主要模式,忽视学生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难以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从而严重影响了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提升。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经验,阐述在新课改下初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的渗透对策。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的渗透过程

初中物理的相关教材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标准编写的,而贯穿初中物理学科的是相关的物理知识体系和框架,教材主要就是把相关的知识点和逻辑内容加以联系,而针对物理知识内部的科学知识和方法表达的相对来说比较隐蔽。虽然教材表达的不多,但是相关的科学方法仍然是贯穿物理知识的重点内容,但是考虑到初中阶段学生的接受能力,关于物理科学方法的相关内容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做明确的要求,只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地掌握和领悟。比如说初中物理教材中的一些物理模型,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是把复杂事物进行简化后表达出一定的物理知识让学生们去学习,所以说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很多都是经过处理的知识和知识点。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的科学方法了解的比较少,教师也是通过过滤以后才逐渐地渗透给学生,即使是学习相关的科学方法,也是比较简单的。比如控制变量法和定义法等,都是教材中比较常见的方法。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把与物理相关的科学方法渗透给学生,这并不代表学生要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学,而是要通过比较灵活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和主动学习,比如说就可以通过初中物理探究教学法给学生渗透相关的科学方法。

所以在实际的初中物理探究教学过程中可以把科学方法的教学过程分为三种,首先要让学生自己感受到科学方法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意义,要有个大致的了解,并不是要熟记每个方法的名称和相关内容。其次是要让学生了解不同科学方法的研究过程和理解方法。最后学生要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具体地使用相关的科学方法解决一些实际的物理问题。这三个过程是在初中物理探究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的核心,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严格利用这三个过程进行科学方法的渗透。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的渗透对策

1.夯实基础知识,渗透科学方法

初中物理的探究教学就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完成教学过程,也是新课标所提倡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探究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变传统教师一味地填鸭式教学。因为是探究教学,所以教学的重点是探究为主,探究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最终解决问题,所以在探究教学环节中要想对涉及到相关的科学方法进行渗透就要利用物理基础知识学习的过程。科学方法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依据,也是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让学生对抽象的物理概念和知识进行正确的理解。以下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在初中物理探究教学法中渗透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在初中物理中是比较常用的科学方法,在探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当某一物理量受到多个不同物理量的影响的情况下,为了进一步确定不同物理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时候,就需要对某些物理量进行一定的控制,让其保持不变。同时可以改变相关的物理量,继而研究物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相互变化的关系和影响。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可以通过许多物理基础知识来研究控制变量法。

2.结合物理实验,渗透科学方法

在很多物理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直观清晰地理解物理知识,往往会利用相关的物理模型和物理实验来进行辅助教学。尤其是在进行探究教学的时候,物理实验也是很重要的工具,学生通过自己观察物理实验过程来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在探究教学法中,师生之间还可以就物理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展开相关的讨论和沟通。所以教师也可以通过物理实验来渗透相关的科学方法,以下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说明通过物理实验渗透科学方法。

3.分析物理现象,渗透科学方法

物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用灵活多变的学习方法去学习物理知识。在初中物理的探究教学过程中,物理现象往往是最有说服力的,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不仅可以发现物理世界的奇妙,也可以验证学生的猜想。所以完全可以利用物理现象来渗透相关的科学方法。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平面镜成像的现象,来引导学生分析光的反射和折射,同时渗透关于光传播的相关科学方法。就是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让学生明白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

总而言之,对于初中物理的教学而言,教师在教学中,科学方法的渗透途径和手段是很多的。因此,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之下,初中物理教师应当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通过科学方法的渗透,促进初中物理教学的创新,实F良好的物理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初中生物学科知识范文2

一、关于“信息库”知识板块的基本概念

所谓“信息库”是教材正文之后增加的知识板块,是正文物理知识的拓展.对正文而言,拥有补充与延伸的特性.这部分知识主要根据正文知识的具体情况在每章节后面设定的.并非所有章节都包含此部分的内容,而且设计此板块内容的目的并不是针对每位初中生,主要是为了在物理学习上仍有余力的学生而设定的.以此使学生对物理知识进行更深入地探索,提升物理知识的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并在探索过程中获取更为系统地物理知识,形成创新思维模式,从而进一步为初中生终身发展打下扎实地基础.物理教材作为传授物理知识的最佳载体,以及传授物理知识的最佳工具,有效地对物理知识进行传承与发展.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在培养初中生学习能力方面充分发挥了最基本的功效,得到广大师生的认同与支持,使得初中物理教学比起以往的教学模式更具可操作性.

二、“信息库”知识板块的教学策略研究

1.通过探索物理发展史,培养初中生崇尚科学的精神

从某种程度而言,物理发展史是人类对自然现象、物理规律探索的认知史.初中物理老师教学中对学生实施物理学史教育,能够使初中生对此学科发展史了解更加全面与清晰.从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众多物理学家身上感受启发,并找寻创造灵感,形成创新思维.比如说苏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第7章的“信息库”,此版块对显微镜发展史做了详细的介绍,显微镜是由眼镜店老板研究出来的.通过此处信息库知识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善于发挥、善于创新,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又比如第九章“信息库”内容介绍中提到牛顿对物理学领域做出的卓越贡献,简述了牛顿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与运动三定律.通过对这些物理发展史的讲解与名人科学成果的宣扬,有利于初中生感受到科学家们在真理基础上坚持不懈的探索精神.有利于培养初中生坚韧意志、求真精神,树立与时俱进的学习理念,同时也利于培养初中生崇尚科学的精神.

2.温故而知新,增强学习效率

无论是物理还是数学教材,编写时需要讲究循序渐进,具有环环相扣的特性.老师要培养初中生养成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的良好习惯.以此才能有利于初中生熟练掌握更加科学系统的物理知识,提高物理学科与实际生活的有机联系.比如说,苏科版物理教材第九章“信息库”的内容,讲述了关于“反应距离与制动距离这两者间存在的联系,以及产生这两者的要素.”初中生可以与之前教材中关于摩擦力板块的知识进行有机联系,回顾并复习摩擦力的要点.这样就能在学习反应距离与制动距离的过程中获取事半功倍的效果.初中物理老师可以将课堂转移到自然知识科目教育中,充分运用学校教学资源,激励初中生制作小发明,研究物理实验.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团队一起观测大自然中与物理知识有关的现象,并探索其规律.

3.增强学科间的联系,使知识系统更加全面

苏科版的初中物理教学中,第1单元讲解了“多普勒效应”,第13单元讲解了有关光现象的形成,以及臭氧层、紫外线这两者之间存在的关系.第14单元也讲解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由此可见,人们社会生活生产活动中,蕴含着许多物理学科领域的各种知识,两者之间联系紧密.初中老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学会将物理知识与初中学生熟知的日常生活现象结合起来进行讲解.与此同时,老师在创新教学方式的过程中,也需合理利用多媒体手段,有效结合多媒体课程进行物理教育.使初中生通过互联网或其余渠道获取先进的科技知识.也可以组织班级学生在附近工厂观摩不同的产品,引导学生了解这些产品运用那些物理知识进行生产.

4.通过创意活动培养初中生创新能力

初中生物学科知识范文3

关键词: 物理学 初高中衔接 内容对比

高中物理是普通高中科学学习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然而,长期以来,高中物理难学成为不争的事实,其中不乏初中物理学得不错的学生也会有这种感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做好初高中过渡。很多教师在学生步入高中的第一节课时会和大家说“大家现在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目的是增强学生学好这门科目的信心,一切从头开始,只要肯下工夫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成绩。但是,仔细想想,学生真的都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吗?其实不然,初中时的学习成果决定了他们今天的位置。在他们心中早就有了重点学校和普通学校之分;重点班和普通班之分;好学生和坏学生之分。因此,教师与其说这样不切实际的话,还不如给学生吃颗定心丸,帮助他们分析自己与别人的差距摘 要: 刚刚步入高中的学生无论是学习内容还是学习方法上都要发生一定的变化,因此,做好初高中的过渡十分关键。本文主要从物理学的内容、初高中知识的练习与区别说明《物理初中―高中教材内容衔接用书》的作用。

关键词: 物理学 初高中衔接 内容对比在哪里,采用何种方法弥补这些不足之处。

刚刚步入高中校园的学生,要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在身心上都需要时间适应、过渡。若教师在开学之初就开讲、深讲高中知识,恐怕学生会更加难以适应。近代教育很长时间以来,衔接教育成为一片空白,很多教师认识到衔接教育的重要性,但局限于没有正式的衔接教材,只能自己整理部分初中内容以备讲授过渡知识,但是这些缺乏规律性,往往不能使学生真正从初中顺利过渡到高中的学习。2012年鄂尔多斯市教育局组织教研员和众多一线教师编写了《初中―高中教材内容衔接用书》系列教材,填补了衔接教育的这篇空白,2013年秋季,这套教材正式投入使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书共有七章,从初高中有紧密联系的知识入手,说明如何做好衔接。本文主要将从物理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上简述《初中―高中教材内容衔接用书》所起到的作用。

一、进一步阐述物理学,明确学习目的

初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两年的物理,可是,究竟什么是物理学,他们真的了解吗?学习物理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只有知道自己学的是什么,学了有什么用途,才能更加坚定地学习。要让学生知道学习物理不仅是为了取得好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

《初中―高中教材内容衔接用书》阐述了物理学的含义,对于高一新生来说简单易懂。“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和运动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可以用16个字形象地描述物理学:宇宙之谜、粒子之微、万物之动、日用之繁”。从充满神秘感的宇宙、粒子到我们周围的物体,生活中的万事万物都会应用到物理知识,都蕴藏着物理规律。由此可见,物理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是现代技术的重要基础并对推动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该部分内容恰好与必修1中“物理学与人类文明”相对应,在此简单介绍,做好铺垫,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初高中知识对比,整体了解高中物理

学生看到初高中知识点对比后,既对初中知识做了简单的回顾,又对高中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并从对比中不难看出,高中所要学习的内容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难,物理内容与初中大体一样,甚至比初中学习的内容还要少。此时,教师要用鼓励性的语言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帮助学生消除害怕和紧张的心理,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

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虽然少了,但在深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多方面、多层次地探究问题。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具有科学想象能力。因此,学生必须端正学习态度,即使初中物理学习较好,有一定的基础,也应该认真学习高中物理知识,勤于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三、阐述初高中物理的主要阶梯,明确学习方向

概念上的阶梯:从标量到矢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的阶梯,初中物理中只使用代数运算,仅能从数值上判断一个量的变化情况。高中物理要使用矢量运算法则。从标量到矢量的学习会使学生对物理量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速度概念的阶梯,初中学习的速度实际上平均速率,高中学习的速度与初中时完全不同,学生在思想上要接受初中所学习的知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高中知识具有普遍性。规律上的阶梯:初中知识大多停留在了解、理解的阶段,进入高中后,表示物理规律的数学表达式增多,理解难度加大,并且计算量增大。研究方法上的阶梯:研究问题时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模仿到思辨,从形式到辩证逻辑……学习方法的阶梯:从以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和总结课堂学习的知识,独立完成实验,培养自学能力。

学生明确这些主要阶梯之后,在后面学习中会针对自身的特点明确学习方向,从而少走弯路,提高学习效率。

四、初高中知识对接,温故知新

《初中―高中教材内容衔接用书》中的“知识对接”环节,把初高中知识的区别与联系展现在学生面前,达到了温故知新的效果。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新知识,同时增加了成就感,提高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以下以“运动”为例进行说明。

初中生物学科知识范文4

一、小学科学教材和中学科学教材之间的异同

1、两者对科学精神的追求和引领是一致的。不管是小学阶段还是初中阶段的科学教材都突出对科学精神的追求和引领是一致的,两个阶段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充分的基础性、普及型和发展性,让学习在兴趣的引领下获得良好的基础科学教育,并且提出了无视地区差异、无视文化差异、无视天资差异的公平学习和共同发展的要求。两个阶段的课程都从学生的认知和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感受和获得基本的科学概念、科学技能、科学方法,并逐渐养成在科学领域善于思考、勇于开拓、实事求是的良好态度,积累良好的科学基础知识、正确的科学思想、正确的科学方法以及探究的科学精神。并且,两门课程都是以学生的兴趣和好奇为着力点展开,通过让学生对生活中涉及的生活常识的观察和感悟,逐渐深入去了解所涉及所反映的科学知识,并引导学生动手进行科学探究和科学验证,最终学会分析和解决生活中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现象背后的实际问题。并且,两门课程都呈现了一定的梯度性和开放性,注重与相关学科的有效衔接和对接,比如在进入初中阶段之后就通过科学研究的定性到定量、具体到抽象的转变实现与初中物理、初中化学、初中地理和、高中生物课程的有效衔接,

2、两者对科学知识的深入和广度存在差别。从同是苏教版的初中和小学科学教材的分析中可以发现,虽然总的方向上是实现了有效衔接体现了教材知识布局的科学性和延续性,具体到某一个知识点来说又存在一定的重复和交叉。认真研究之后又发现两个阶段的教材虽然就同一科学知识进行了讲解,但其方向和侧重点是存在了明显的区别。老师可能能体会到其中的差别的和联系,但学生就会以为两本教材出现了了雷同,就如部分地区高中阶段数学就进行了微积分学习,但进入大学之后又专门开设微积分课程给学生带来的感官效果是一样的。

二、如何根据小学科学基础展开初中科学教学

1、注重学习程度的传承和对接以避免重复。虽然初中阶段学生相较小学阶段其思维能力有了极大的能力,对科学知识、科学现象、科学原理的探究和了解的深入有了全新变化和要求,但不可否认的是小学阶段的许多教学和学习方法在初中阶段仍然是非常值得借鉴的。其中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提到的根源探究的思想和许多科学实验方法的训练,仍然适用于初中阶段的学习并且同样也是重点。因此在初中阶段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将这些进行有效的继承以提高学习的连贯性和连续性。同时,对于科学知识的异同和衍生,初中阶段也必须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有效的承接,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产生继续重复或人为割裂的两种极端感觉产生,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所学知识体系的完整性也能保证学生不会因为两个阶段授课知识点机械重复而丧失对科学课程知识的兴趣。

2、注重科学研究的创新和深化以强化能力。通过对小学阶段科学教材和中学阶段科学教材的对比分析我们看以看出,小学阶段的科学教学对科学问题的研究和实验主要还是通过让学生对科学现象进行观察而得出一个定性的结论,但在中学阶段的科学教学中则更注重让学生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再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一定程度的定量分析。

3、注重科学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以提升素养。初中阶段科学的教学还必须注重于其他课程的有效衔接以为学生学习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课程打下及时的基础。应该说,不管是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还是中学阶段的科学教育都是一项基础性的学科,其目的就是要学生对比较浅显的科学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掌握,并为学生初二开设物理、初三开设化学等课程作一个初步的铺垫,许多更深入的知识将在这些专业科目中再做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初中生物学科知识范文5

【关键词】初中物理 科学方法 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H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57-01

1.初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意义

科学方法的主要意义是指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活动而得出的正确的行为和思维模式。世界上的科学方法有很多种类,其中的一个分支就是物理方法,物理科学方法主要是指在通过分析一些物理现象后进行物理实验,从而通过总结得出物理规律,还包括检查物理规律时所需要使用到的一些手段和方法。传统的科学方法并没有区分具体得专业以及学科类别,这就造成了在传统的科学方法中,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并不能清晰的认识到获取知识过程所使用的方法,而教学活动物理科学方法通常是直接套用,并不具有很清晰区分,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与此同时,由于缺乏对教育方法的领悟,提炼和总结的学科框架也不是非常完善,从而导致了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物理科学方法必须与我国当前的教育现状分析相结合,从而研究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理念,以此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前景。

2.确立初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途径的确立依据

2.1科学方法教育的重要价值

采用科学方法进行教育与物理教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的实质是相同的,这是伴随着人们对事物本质的具有了越来越深的了解后逐步发展而来的。作为认知物理知识的一个重要媒介,科学方法作将物理知识与物理现象紧密联系在一起重要桥梁,一般来说,整理和组织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都需要使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这样才能使其能够真正的上升成为知识的形态,这就从根本上说明了物理知识与物理科学方法的教育史是紧密结合在一起且不可以分开的。在人类今天的生活中,科学方法已经具有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效果,这是因为它不但是人类获得物理知识的方法和途径,也是深入了解物理知识的纲领和脉络[1-2]。通过知识的结构以及形态进行分析,不论何种知识网络,都具有非常复杂的纵横交错的结构,其中通常包含了很多学科的知识内容,信息量非常丰富。所以,只有根据科学的方法和科学的手段,我们才可以将本就存在的客观物理知识传授给学生,使他们能够在大脑中形成认知知识的结构,同时,这也表明了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学活动需要具备层次感和顺序性。科学方法可以被比拟成智能,对于培养学学生学习的能力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物理知识的方法论

物理知识本身就具有着非常丰富的意义,其包含的每一条定律和概念都着可以推导得出的原理与依据。因此,要搞懂一条物理概念是怎样产生的,一条物理定律具有怎样的内涵以及一个物理知识在什么情况下能够延伸运用都非常重要,这些都必须使用物理科学的教育方法进行,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构建出系统学习知识的结构体系[3]。

2.3初中学生的思维方式

一般来说,初中学生还不具备比较成熟的思维,他们通常处于思维正在发展的转型过程。这是由于初中生的主要思维正处于定向思维模式上,同时也处于从想象性思维过度到抽象性思维的阶段。学生具有的思维方式通常决定着一个时期内其在认知物理方面的知识过程中由经验型转变成科学概念。而过往的教育经验使我们体会到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必须充分尊重教学规律,才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在准备向学生传授新的物理知识以前,需要通过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经验出发,使学生能够总结和回想出一些与科学概念相关的生活经验。因此,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要求我们能够从实际生活中存在的规律、生产实践得出的经验以及大自然规律等几个方面入手,用最恰当的方法来使学生促进思维发展,更好地服务于学生。

3.初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途径

3.1初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基本手段

作为学生基础教育的重要部分,物理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理论部分,另一个是实验部分。以此来区分教学方式,通常我们又能够把物理教学分为物理实验教学、物理理论教学和科学方法教学三类教学,而物理理论教学还能够分成物理概念教学和物理定律教学。相比较于科学方法教学,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能够使用物理知识进行直接性表达。所以,在背后支配物理知识的获取方式和应用方法一般都是科学方法。因此,实施物理科学方法的基本手段是如何教授物理定律、物理实验以及物理概念,而其具体的形成过程则是实施物理科学方法的途径[4]。

3.2初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策略

怎样学习物理知识和科学方法是具有直接联系的。所以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在对学生传授具体的物理知识时,还需要重视一些方法的渗透,从而能够帮助学生将一些复杂的知识转变成简单且直观的知识,使学生能够大胆探索和想象,做到循序渐进地学习物理知识,从而能够对科学方法的价值和内涵具有充分的了解[5]。

3.3实施初中物理科学方法教育途径的基本结构

彻底地了解和掌握一种科学方法并不简单,所以,为了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科学方法,就需要物理老师在以后的物理教学中,给学生打造出优良的学习环境。尊重教学规律,能够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结合实际生活中发生的现象,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科学的兴趣,与此同时,积极引导学生自主的观察、探索以及解决一些物理问题。这个过程中,物理老师作为引导者,还需要指引学生借鉴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讨论。总的来说,实施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基本结构主要分为:第一,设计教学情景;第二,指引学生寻找问题;第三,指引学生能够独立使用科学方法解答问题;第四,重视将所学的知识转变为能力。

4.结语

对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来说,科学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以后的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老师必须充分利用科学方法,将科学方法逐步渗透到今后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能够良好的掌握科学方法,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体会到科学方法具有的实用性,从而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加强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把握。

参考文献:

[1]李正福,李春密,邢红军.从隐性到显性: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方式的重要变革[J].课程・教材・教法,2010 (12).

[2]陈清梅,邢红军,李正福.论物理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科学方法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200 9(8).

[3]李正福,李春密,邢红军.物理教学中的科学方法显性教育[J].教育科学研究,2011(1).

初中生物学科知识范文6

关键词:新课标 案例教学法 初中物理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 (2017) 04-0146-01

前言

随着当今社会教育教学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在新课标的教学背景之下,我国初中物理学科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水平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新课程改革全新教育教学认知观念的带动和影响下,越来越多初中物理科目的相关在职教师自身的教学认知理念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将案例教学法这一全新的教学方式更好的结合应用到初中物理教学的课堂之上,逐渐受到了教师和学生家长的高度重视。

初中物理学科教育教学的发展现状

站在宏观的发展视角,观察我国目前初中物理科目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受中国传统偏向于注重理论化教学相关思想内容的影响,应对升学考试已经成为学生学习初中物理知识最终和唯一的目的,教师也在教学课堂上更加倾向于关注对学生物理理论知识内容的讲解和传授。较为古板和乏味的教学过程严重抑制了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降低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相关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表示,物理科目相关知识内容教学工作的开展方式,应当与初中阶段学生接受和学习的其他理论性科目有所区别。物理知识当中绝大多数的学习内容都来自于学生日常当中实际生活,是众多物理学研究爱好者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探索而总结得出的学术结论。这就说明了实验操作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提升物理学习成绩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1]。

案例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之上的应用优势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较为先进和现代化的教学应用模式,最早产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案例教学法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应用在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实验性较强的科目教学过程当中,有其固有和较为突出的应用优势。通过应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可以将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经常见到的物理现象更加生动立体化的引入到教学课堂之上,与一定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凸显出物理教学内容的真实性。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培养其养成在生活中发现物理现象的良好学习习惯。

新课标下案例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初中生平均年龄处于14到17周岁之间,与小学生相比,其在日常生活当中积累的实际生活经验更加丰富。相关教师在开展初中物理科目相关教学内容时,就可以抓住初中生的这一成长特点,将物理教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将案例教学法更好的应用在初中新课标物理教育教学的课堂之上。

比如,当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初中物理杠杆力学的教学内容时,就可以在教学课堂的开始之初,引导学生思考并发现在日常生活当中应用杠杆原理的实际现象。引发学生对于阿基米德的杠杆翘起地球的设想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判断其中存在的可能性。通过积极动脑思考,加以对现实生活当中实际杠杆原理应用现象的举例论证,学生能够发现更多存在于自己周边实际生活当中的物理现象,最终促进物理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

2.培养学生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物理同生物、化学等其他实践能力要求较强的综合学科相同,都以现代科学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将实验操作作为理论验证最主要的途径和手段。案例教学法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科目教学工作开展之中的有效应用,要求相关教师能够在自身教学任务完成的同时,时刻关注学生在相关物理知识内容实践应用技巧方面的掌握能力。为学生营造注重实践应用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能够使其接触和掌握的知识内容学有所用。

比如,当教师在向学生讲解有关物理力与运动现象之间的关系时,就可以在向班级内的同学介绍有关力学相关知识内容以后,让学生能够积极动脑,通过利用生活当中的小物品或者物理力学教学的辅助工具,自主开展力与运动的实验研究。当教师为学生讲解完物理太阳能源产生和传递的相关知识内容以后,也可以布置W生在课下制作能够收集太阳能源的电力装置。通过自主实践操作任务的布置,学生能够在有效吸收课堂物理教学知识的前提下,逐渐完善自身物理知识内容的学习效果。

3.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

初中物理教师还可以通过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方式,进一步丰富自身教学工作开展的设计内容。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有着大量的实际生活现象与物理学科相关的知识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就可以有效利用物理科目知识内容的这一特点,通过结合案例教学法更好的丰富自身的教学内容。比如,当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和学习家用电器的内部主板电路设计图纸时,就可以通过现实生活中家长应用电炒锅为学生准备饭菜的案例现象,让学生切身体会和掌握到电能与物理内能能源转化的知识内容。在此教学案例的引导和激发下,学生能够通过同类列举的学习方式,发现在日常生活当中电能转化风能、电能向机械能转化的实际应用案例。

教师通过应用各种各样生动鲜活的教学案例,有效缩短了学生与初中物理科目学习知识之间的距离。在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教学案例的带动和影响下,学生内心对于学习物理知识的排斥和抵触心理得到了缓解。案例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应用,让学生能够在物理教学课堂上用肉眼观看到实际生活当中蕴藏着的物理现象,将物理课程变成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有效途径[2]。

结论

总而言之,本文在结合新课标全新教学理念将初中物理科目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现状做出了详细论述。在结合案例教学法新型教学方式应用优势的基础之上,将其更好的应用到新课标版教材初中物理科目教育教学的课堂之上,对帮助相关教师提升自身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显著的推动和影响作用。在学生物理科目学习成绩不断飞速提升的带动下,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会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永强.新课标下讨论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考试(理论实践),2014,10:28-29.

初中生物学科知识范文7

关键词:物理教学;学习兴趣;初中生

初中物理学习的内容相当丰富,所涉及的物理知识多而杂,对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学习时间比较紧、内容多,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切实掌握好每门学科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效率。为此,在教学上要紧紧围绕着物理知识体系结构进行讲解,并能够运用科学性探究来展开教学。

一、培养初中物理学习兴趣的探究方法

1.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想要让学生尽快学好物理,就必须在物理实验中注重对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方面的培养,激发初中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物理学习的自信和兴趣。针对初中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在物理教学上要不断加强和引导在物理实验中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气压测量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将一张硬纸放在装满水的烧杯中,然后将烧杯倒置过来,学生们就会发现这个充满水的烧杯中竟然没有一点水漏出来,这硬纸竟然没有因重力而冲走。通过这样一个有趣活泼的物理实验,不但可以很好地解决学气压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这样既可以达到教师的教学目标。又可以激发学生对整个物理学科的兴趣。让学生亲身融入真切的物理感官世界中,勾起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探索欲望,进而能够实现对整个物理学习兴趣的转变。

2.利用现实生活惯例,逐渐培养学生的物理兴趣。物理教师要不断创新传统的观念,改变物理传统教育模式,逐渐转变教师在物理教学中的角色,将课堂的主动权主动转让到学生手中,真正让学生成为物理课堂的主角,从而改变教师在课堂唱“独角戏”的角色,将教师与学生逐渐融为统一。为此,教师要不断创造师生共处的条件,营造良好的物理学习环境,并不断增加学生在物理课堂上参与互动环节的机会,真正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要逐渐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物理常识的能力,并让学生主动发现生活中的物理问题,让学生尝试着去运用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解答这些物理现象。在其他方面上,物理实验要及时引导对实验动手能力的重视,并鼓励学生在实验中切实感受物理学习的奥秘。由物理知识所得出的结论是建立在现实生活经验总结上的,很多的物理现象都是从广大的生活惯例中提取的精华,能够让学生从生活中获取物理的真谛。

3.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上,要还原物理学科的本质,让学生用生活常识来解释初中课本上的物理知识,实现两者的相互关联。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具有物理属性的生活常识,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提出关于物理知识的疑问,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地进行物理的探索,从周围的事物着手学习物理,发挥问题质疑的科学探索精神,因此也需要教师在对于物理模具的选择上要切实做到真实可信,尽量用生活中的实物进行课堂教学。例如,在学习参照物的运动时,实验室的教学环境可能不太方便,因此教师要尽量将学生带到室外或者是让学生在车上观察沿路汽车的运动方向,真正做到让学生回到现实生活情景,从而真真切切地体会到相对运动和参照物上两者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理解的趣味性,这样能让学生从生活中不断领悟现实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运用于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在不断的激励中让学生多思考实际中的物理问题,注重培养学生在物理学科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二、注重对物理知识结构整体把握

物理的世界就好比是一座刚刚建立的高楼,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如果想要真正认识和了解物理世界的奥秘,就必须要能够清晰地认识到物理学科整个结构体系的特点,能够在自己的头脑中逐渐形成物理知识体系,能够知晓物理中的概念、物理规律所揭示的含义,让学生在初中物理中既要做到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为此,在教学上要注重引导学生言简意赅地表达物理知识体系中的内容,不仅能够对物理概念以及知识结构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更要了解物理属性产生的背景以及原因,并对此进行归纳和总结。

同时,教师要处理如何增强学生对物理的概念和物理规律的理解这一问题,就需要教师侧重于在实践的基础上明确它们与物理知识之间的异同,特别是对于一些物理上难以理解、难以掌握的知识,就需要教师运用物理知识进行讲解并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例如,在初中物理课本上对摩擦力的讲解时,我们就可以引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如流星划破天际时,为什么会形成一道闪亮的光芒?这类生活中新奇的事例足以吸引学生的眼球,能不断加深学生对物理结构体系的认识,通过创新导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增进对物理知识的理解的同时,还能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三、注重物理知识及时总结和分类

对于初中物理学科而言,物理学科知识面广,知识体系分支众多以及各个知识点之间连成紧密的知识结构,这就造成了初学物理者应接不暇,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物理知识面也在不断增多,如果学生不对现学的物理知识及时加以归纳和总结,难免会造成知识的混杂,因此可以让学生按照物理课本知识的体系进行记忆和理解,特别是对物理概念进行分类和总结,突出学习重点,并将物理概念进行系统化概述,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建立一个清晰的知识体系,不但可以更好地掌握物理基础知识,而且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要想让初中生尽快学好物理,最重要的一点是要逐渐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要在物理实验和现实生活的事例中逐渐引导学生喜欢上物理,要注重对物理知识体系的整体掌控,注重对物理知识及时分类和总结,这样才能尽快让初中生学好物理知识,从而促使初中生更好地完善物理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韩觉一.新课标下初中物理自主探究式教学策略刍议[J]. 数理化学习,2010(03).

初中生物学科知识范文8

关键词:科学教学;生物教学;创新意识;创新力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生物存在较强的感官直觉性与实验体验性,使得创新能力和意识的培养在生物课堂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初中学习阶段符合学生理解知识的过程需要,有助于提升学生对单位科目的学习效果。有人认为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时代,也有人说这是一个生物的时代,两种观点所产生的交集,便是共同认可的生物科学中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不可或缺性以及重要意义。

一、初中科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的重要意义

1.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初中的科学教学不能将机械地背诵作为学习方法,应遵循自然科学的学习规律,实践的力量便在近年来素质教育改革的进程规划中逐渐提上日程。初中生物学对中学生所激发出的创新力,不但有助于增强师生间的知识互动,也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并通过实操课与理论讲授,双向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使得创新意识不复流于空谈。

2.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在生物教学中,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积极培养,能够主动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思维方式,实现对自然科学学习要领的全面掌握,并且在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中,形成思维层面的正确导向。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只有通过创新意识的主动培养和灌输,在中学生的想象过程中实现科学思维方式的建立,并且敢于提出假设和否定。

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态

在学生的生物学习过程中,创新意识的培养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众所周知,自信是人美好生活的支撑,也是创新能力主观化的产物。学生在创新中得到进步,便能够塑造自信,并从根本上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实验教学结束以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提出假设和疑问,并且在与学生的知识沟通过程中,表扬学生在思维创设中的合理要素,对其主观方面予以循循善诱的警示,在根本上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熟稔程度,不拘泥于书本理论。例如,探讨恐龙的灭绝原因、冰河世纪中的动物生活习性的假设等,都是教师引导学生发挥联想,提升学科自信的主要素材。

二、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创新力

1.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宗旨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实现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能力的提升,必然以创新力的提升为跳板,而要想增强学生的创新力,又离不开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三种方式:第一,在植物和微生物教学时,可以大量开展实验操作,通过悬念的设置,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第二,在动物模块的知识教学上,对于一些动物的行为等方面,可以借助观看视频的手段,实现与学生的心灵互动与情感共鸣;第三,在关于人体常识的宣讲过程中,可通过PPT图片的展放和对日常生活的联系,活跃课堂气氛。

2.组织灵活多变的问答方式

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化教学氛围中,频繁的问答环节正是具体体现的一种形式。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提问中也可以设置一些开拓思维的问题,实现学生发散性思维。例如,在某校的生物教学中,教师讲述了这样的生活常识:虫子飞进了耳朵里,可以在耳中滴洒植物油,便可使虫子窒息或被迫出外耳道。而当教师继续问道:耳朵进了一颗种子,该怎么办?一名学生便脱口而出:把一只虫子放进耳朵里,让虫子吃掉种子,再在耳中洒上植物油,制服虫子。这个简单的案例并不引以为然,该生的作答也并不具备任何深度,却在其思维的辨析中,可以发现其已经孕育了创新意识的萌芽。

3.提升教具在课堂中的展现

教具的运用能够在课堂中打造创新环境,因此广泛引进生物教具,对于初中生物教学而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具制作的实施原则要讲求容易操作,演示可观性强。教具的使用要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在使用过程中要简单明了,教师容易使用,学生容易理解。教具的使用是为了辅助教学,教具使用起来不能太复杂,要使教师和学生容易操作,简单明了且更容易教学。通过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创新力培养的逐层分析,充分证明创新在中学科学教育中别具一格的价值和意义。总之,创新意识的广泛培养,不但符合初中生物教学的本身规律,更能满足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接受要求以及学习中的期待视野。

参考文献:

[1]林德清.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5,3(6):101-102.

[2]陈艳.新课标下初中生物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0,3(10):21.

初中生物学科知识范文9

【关键词】高中生物 初中生物 教学衔接

高中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各校全面开展,面对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广大高中教师由于受高考价值观、传统教学思想的局限,以及高中阶段新课程实验的无章可寻,总是存在抵触与疑虑的思想。生物科教师也不例外,大家的思想经历了抵触、痛苦、无奈、解放、接受的过程。通过不断的学习与实践,深刻领悟到教育应当以人为本,应当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教师应当从传道、授业、解惑,维护师道尊严的角色转化和提升为民主、平等、合作、探究的角色,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新课程实验早已在初中实施了三年,目前已进入深化、提升阶段,高中的教学是以初中教学为基础,是初中教学的延伸与发展,做好高中生物教学与初中生物教学的衔接,必将促进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的开展。笔者认为高中生物教学应主动与初中生物教学做好“三衔接”。

1 高中生物科课堂教学应与初中生物科课堂教学进行衔接

通过三年的初中新课程实验,初中新课程教学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今已进入深化阶段,本人观摩了初中二年级《动物的运动》这堂课的教学,对初中的生物科教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堂课的教学活动设计是这样的:(一)、回顾了解动物的运动,提出问题“动物的各种器官是怎样完成各种运动的呢?”,(二)、教师演示教具――家兔的骨骼标本、人体的骨骼标本、关节模式图、肌肉与骨和关节的关系图等,学生观察与思考:关节对骨的运动有什么意义?一组肌肉的两端是附着在一块骨上,还是分别附在不同骨上,这对于运动有什么意义?(三)、师生共同讨论:(1)大吊车的哪些部位相当于动物体的关节?(2)除哺乳动外,其他脊椎动物的骨骼也有关节吗?(3)蚯蚓体内有肌肉,但是没有骨骼,这是它不能快速运动的一个原因吗?(4)举例说出,人体都有哪些部位有关节?进行体育运动时,哪些关节容易受伤?应当怎样保护?(四)、通过模拟演示“屈肘动作的产生”、“伸肘动作的产生”揭示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师生通过回顾日常生活经历自然进入课题,师生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展开讨论充分认识、理解动物的运动,课堂氛围生动活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充分体现出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如果高中生物科课堂教学能够主动与初中生物科课堂教学进行衔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自然得到延续,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也必将得到发展。

2 高中生物科教师要充分认识初中生物科教材,做到初中生物科教材与高中生物科教材的衔接

高中生物科教材是以初中生物科教材为基础的,如今许多的中学初中与高中分离,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初中的生物教材不了解,即使过去教过初中的教师也因为新课程实验的开展,初中生物科教材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没有充分认知初中生物科教材,这也给高中生物科的教学带来一定的不利因素。我们都认识到初中生物教学与高中生物教学是有其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学生的认知,教师的教学,都是以教材为基础的,如果高中生物科教师能够提早认识初中生物科教材定能收到如下的效果。

一是教师充分认识新课程教材的结构特点,对中学阶段生物学科的教材所体现的知识体系有整体的认识,把握课程标准的整体要求,在知识体系上保持了初中与高中在教学上的延续性。

二是教师充分感知新课程所体现出的课程理念,明确了高中生物的课程资源不仅是教材,只要是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条件因素都是课程资源,在我们的生活环境、生产环境中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源,在人类的实践活动探索过程中提供了丰富的活动资源,社会发展的信息化可以从信息网络中获取丰富的课程资源。可以说我们的周围环境为高中生物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课程资源。

三是教师可以为高中生物科新课程实验的开展打好知识贮备的基础,同时又了解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认知规律。

3 高中阶段学生能力的培养应当与初中阶段学生能力培养进行衔接

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按照科学程序进行是很难奏效的。安排培养序列要以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和教学原则为依据。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告诉我们,能力培养既要注意能力的前后联系,又要把某些能力放在适合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