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经济发展金点子集锦9篇

时间:2023-11-25 09:51:50

经济发展金点子

经济发展金点子范文1

关键词:影子银行 规模状况 发展动因 实际影响

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规模

由于影子银行形态较多,产品复杂,统计口径不同,综合国内外对我国影子银行规模的研究,其结果差异较大。野村国际(香港)曾对我国内地的影子银行做过调研,公布的数据表明,2010年影子银行贷款余额为8.5万亿元。美国桑德·伯恩斯坦研究公司(2012)公布的数据表明,中国影子金融的规模在20万亿元。海通证券于2012年11月测算我国影子银行规模在28.8万亿元。王力和李建军(2013)认为到2012年底我国货币型影子银行规模在10万亿以上,同时认为按照国际标准影子银行来衡量,中国标准影子银行产品约为10万亿元,还指出若按其研究的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倒锥形”结构确定2012年底我国影子银行规模在25万亿元左右(见表1)。

由表2所示,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13年1-5月的社会总融资量的构成统计表中分析我国融资模式逐渐发生改变,从表2中的社会总融资量减去人民币贷款和外币贷款,可以得到官方统计的影子银行规模,2013年上半年官方统计的影子银行规模为42052万亿人民币。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兴起的动因

(一)“二元”金融结构制度推动金融深化和抑制并行发展是根本原因

目前我国金融深化的具体表现为七个方面:一是利率、汇率的弹性与水平比改革开放前有极大提高;二是金融资产的存量和流量逐年增加,经济货币化程度大大提高;三是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多层次金融机构体系;四是金融市场结构有序建立,优先发展商业银行,再发展证券市场,先发展债券市场融资,再发展股权融资;五是政府长期对金融体系实行较严格金融管制,市场力量在金融改革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有限;六是金融体系的效率有一定的提高;七是金融产品种类日益丰富,金融调控工具和手段呈现多样化。

金融抑制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四大国有股份制银行垄断程度高,中小金融机构相对较少;二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发展程度较低,利率市场化进程缓慢,大量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三是金融资源“优配”呈现常态,能够获得贷款的多为国有企业;四是城乡金融发展不协调,农村金融产品服务单一。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决定了二元制的金融体系。一方面,受政府规范和监管的正规金融在金融创新的驱动获得较快发展,金融产品和工具逐渐增多,金融技术水平有所提高,金融制度较大放松,大大促进了体制内影子银行的业务活动发展。另一方面,由于金融抑制的存在,金融发展的速度和水平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致使依靠市场驱动发展的经济主体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和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极大刺激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游离在体制外的影子银行十分活跃。在经济转型期,民营经济高度发展,需要大量的外源性融资,正常的融资渠道受阻,很难从体制内的正规金融获得必要资金。特别是政府往往总是把金融资源分配给大企业、大项目,中小民营企业得不到正规金融支持,不得不转向非正规金融融资渠道。

(二)“相机抉择”的金融政策成为影子银行迅速发展的政策原因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外部环境发生实质性变化,政府采取并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国内经济逐渐趋向高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央行转而进行宏观调控,重点在对正规信贷系统实施金融约束(financial constraint)措施,如信贷额度配给、资本金限制、存贷比流动性约束等。2010年和2011年银监会依据“降旧控新”原则开展处理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对到期的贷款本息,银行不得实施展期和借新换旧。上述紧缩措施使得地方政府多数项目有出现“半途而废”的风险,同时银行业面临收不回贷款变成坏账风险。当二者的利益被拴在一条绳上时,双方不约而同地结成利益联盟,促使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如资金池信托、券商资产管理等影子银行业务方式。这些非传统信贷方式的金融创新活动推动银行采取“改变信用、期限和流动性”来增加信用供给,结果造成影子银行成为解决政府和银行共同利益的手段,助长了影子银行发展。在金融宽松时期就很难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中小企业加速涌向非正规金融市场进行融资活动,富余资金源纷纷流向体制外市场获取高额利润,也促使体制外影子银行发展。

(三)民间金融繁荣发展是影子银行活跃的直接原因

二元制金融结构扭曲了社会资源配置。我国的银行业结构是以大型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高度垄断,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形成纵向信用,并对大中型企业形成信用偏好依赖。虽然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地位,但自身的规模小,经营不稳定,发展前景不明朗,致使国有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形成信息不对称障碍,即使各级政府鼓励商业银行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实际上,中小企业还是难于获得信贷支持。大商业银行往往认为中小企业经营不透明,贷前很难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贷中对企业经营者会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贷后由于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难于跟踪企业的资产、损益和现金流量流动情况。在这些环节中,银行认为在对中小企业授信会产生各种交易费用和信用风险,所以银行不愿意、也不敢向中小企业放贷。处于“弱势群体”的中小民营企业被迫转向民间借贷,并形成民间借贷需求。收紧的货币政策加剧民间借贷持续扩张,经济发展形式突变的情况下,央行采取紧缩的信贷措施,各金融机构信贷规模都会出现趋紧,中小企业被迫向体制外融资,通过民间金融借贷来弥补资金不足。由此可见,快速和繁荣的民间借贷市场成为体制外非正规金融的影子银行活跃的“温床”。

我国影子银行的影响

(一)影子银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1.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我国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模式。众所周知,在经济转型时期,我国地区间和城乡间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之一就是生产要素禀赋不均衡,在国家的有关发展战略的引导下,资本要素集中流向沿海地区、经济活跃地区和大中城市,内地、落后地区及乡村缺乏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在新的国家发展战略指引下,国家支持和引导内地、落后和乡村的影子银行发展,发挥其特点和优势,有力推动欠发达地区经济繁荣,促进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有序展开和衔接,激活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所需的资本要素,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特别是在新时期,让影子银行参与到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中,增强城镇化过程中的市场力量,实现城镇建设的资源有效对接。

2.影子银行能够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在现在的经济发展中,一个国家要实现可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相对均衡、相互协调是一个重要的保障条件。消费、投资和外贸是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作为转型的新兴经济体,我国经济发展将会在较长期依赖投资。一个经济大国的实体经济将有限的资金进行合理地分配和使用,促进资金利用效率和增加收益显得相当重要。在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的状况下,影子银行可以弥补正规金融体系不足,使资金积极流入实体经济,对部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起到重要作用,增强实体经济活力。

3.影子银行促进我国金融深化并有效推动金融改革的深入前进。我国的影子银行具有“中国式”特色,是在“双轨制”经济发展模式下产生的,与发达国家的完全市场不同。影子银行的发展可以增加利率弹性能真实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和交易成本,降低交易费用,提高盈利水平。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涌现,可交易的金融产品品种会增多,范围扩大,期限多样,推进金融深化。体制内外的影子银行健康有序的成长,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现代金融机构的建立,优化网点布局,覆盖分布盲区,提升金融服务均等化,尤其是产生一批银行金融机构和非国有金融机构的影子银行,有利于打破国有银行在信贷融资等方面的垄断,有助于金融机构根据市场规划开展竞争、提高经营效率。资金的提供者和需求者在金融市场上直接对接,外源性融资规模扩大,吸纳众多投资者和融资者,市场容量增大,交易活跃,运作逐步走向规范有效。

(二)影子银行迅速扩张会在短期内对我国经济金融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1.影子银行消弱政府金融宏观调控的效果。在我国,影子银行既诞生于正规金融体系内部,又广泛产生于非正规金融领域。因此,对影子银行的规模、分布、发展等方面缺乏合理、准确的统计数据,给政府制定调控政策增加了难度。一部分影子银行为了规避金融限制而发展起来,这部分就会形成监管空白;一部分影子银行即使处于监管的金融体系中,但不受存款保证金等政策工具限制,消弱了政府调控效果。

2.影子银行可能会给我国金融体系造成系统性风险。影子银行具有的内生性、不受监管、杠杆操作、信用和期限及流动性转化、模糊性的特征,增强了影子银行具有脆弱性和风险性。影子银行追求高利润,从事非法高息吸收公众存款、发放高利贷等业务,尤其是在民间金融内,融资成本过高和风险地域过于集中,融资成本高于正常利润。当实体经济出现波动、宏观政策紧缩、进出资产价格下跌等情况,影子银行会出现流动性困难,导致资金链断裂,可能会使整个信用状况下降和社会不稳定,给金融体系造成重创。影子银行的高杠杆操作放大了信用资产规模,酝酿金融波动与危机。可见我国影子银行与传统商业银行存在天然的联系,又存在于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可能致使影子银行领域的风险传递到正规的商业银行,结果会产生整个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参考文献:

1.王力,李建军.中国影子银行的规模、风险评估与监管对象[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3(5)

2.黄儒靖.民间金融的路径选择[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2(6)

3.葛立新,,郭新强.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内生机制和演化路径:一个理论分析[J].金融监管研究,2012(9)

4.王胜邦,俞靓.影子银行:定义、监测和监管改革[J].国际金融,2012(9)

经济发展金点子范文2

打造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

2012年12月1日,随着浙江省金华市人民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将在金华金义都市新区投资建设“中国·金义电子商务新城”项目正式拉开帷幕,该项目包括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CSN)关键节点的首个全国样本项目及周边配套项目。

作为国内电子商务的龙头老大,马云在签约仪式上格外强调要有危机意识。他举了服装行业的例子,说现在服装行业越来越难做,但是另外一个世界,在淘宝网上,每天光女装要卖四个亿,冰火两重天。“世界在发生变化,我们已经不可能再以昨天的思考再采取措施,去迎接未来。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后,一切工业时代的思考已经跟不上今天的信息时代。所以我们每个人今天的思考不是来解救今天,而是思考我们该做些什么,改变自己的观念去迎接未来世界的挑战”。

在马云看来,阿里巴巴作为电子商务公司,必须把握未来。“我们最近在想,如何能把今天成交50亿变成成交100亿200亿变成300亿,把每天300亿的交易额变成中国的常态”。如何变成常态,马云认为要以非常态的方法去作今天的事情。“阿里巴巴集团准备联合很多合作伙伴,去搭建一家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这个智能物流骨干网,我们希望把他变成整个中国未来商务的基础设施,不是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而是中国未来商务的基础设施,他将支撑日均300亿的交易额,支撑未来1000万家新型企业的诞生”。

马云强调说,“这个智能物流骨干网,不是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而是未来中国商务的基础设施。”他认为,今天中国很多成功的企业不能支撑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支撑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一定是我们今天没有听过的。未来的新型企业,是基于互联网思考、基于互联网技术、基于对未来判断成长起来的企业,并将支撑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打造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就是通过构建一个个新型网络物流枢纽,为中国未来商务建立基础设施。

阿里巴巴是由马云在1999年创立企业对企业的网上贸易市场平台,自创立以来一直引领行业的创新发展方向。2003年5月,投资一亿元人民币建立淘宝网。2004年10月,阿里巴巴投资成立支付宝公司,面向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推出基于中介的安全交易服务。2012年12月3日,阿里巴巴集团对外宣布,其旗下淘宝和天猫的交易额本年度突破了1万亿元规模。2011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万亿元,1万亿规模相当于其中的5.4%。

金华市下辖义乌、永康、东阳等9个县(市、区),2012年初启动建设的金义都市新区位于金华市与义乌市两个城市之间,先期规划开发面积约50平方公里,金华市委书记陈一新说,金义都市新区是一个按照“田园智城”要求,探索打破县域经济,引进新组织、新生产、新市场、新产业的开发新区。阿里巴巴的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首个枢纽点项目落户金义都市新区,不仅对周边义乌实体市场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组合,而且对金华全域经济结构调整带来深远影响。

电子商务新城呼之欲出

马云表示,“新经济”就是把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完美地结合,金义电子商务新城项目建成后,金华将成为浙江省甚至全国骨干物流网的重要节点,成为全国电子商务的物流中心。这项名为“中国·金义电子商务新城”的新平台项目,将由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以及联合相关合作伙伴投资建设。其内容包括,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CSN)关键节点的首个全国样本项目及周边配套项目。阿里巴巴表示,今后将在国内8个城市新建电子商务新平台,金华是全国首个入选城市。金华市政府通过政策鼓励电子商务企业到中国·金义电子商务新城入驻,加快形成电子商务产业基地。

陈一新指出,当前浙江省新型城市化纲要和新型城市化发展“十二五”规划都把浙中城市群和金华一义乌都市区作为推进城市化的重点进行布局。浙江经济一直在作梯度调整,改革开放30多年,前15年是“温州时代”独领,第二个15年是“环杭州湾时代”蒸蒸日上、方兴未艾,如今第三个时代已呼之欲出,这就是正在崛起的“浙中时代”。“浙中时代”的特征,必须是打破原来县域行政区划为单位组织生产的模式,必须形成全域化的、突破传统要素资源配置模式的新型产业体系。金华市委、市政府规划建设金义都市新区,就是典型的打破县域经济概念、突破原有行政限囿,组织新生产、新市场、新产业的创新举措。阿里巴巴与金华市政府开展战略合作,把智能物流骨干网第一个关键节点设在金义都市新区,是新区“田园智城”核心价值的一次可贵实践,是全国经济发展类型的一次重大变革。

马云表示:在全国范围内,阿里巴巴最早布局的区域发展重点就是金华。金华市场为阿里巴巴的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2011年,浙江省的订单占了整个淘宝网的25%,而金华占了整个浙江的20%,仅次于杭州。我们把金义都市新区作为第一个关键节点。这里,无论是地理交通环境还是产业基础,都非常好。我们的目标是通过智能物流骨干网的构建,在不久的将来,实现消费者在中国任何地方网上购物,24小时内货物必达。

截止2012年11月,新区首批总投资177亿元的现代服务业项目签约,其中申通、圆通、中通三家业务量占全国半壁江山的快递公司,将分别在新区建设快递及电子商务项目,给新区的电子商务发展带来良好的开局。随着开发建设的推进,网上、线下物流平台的建成,创业人群、新兴产业、开发资本都将汇集新区。

经济发展金点子范文3

西方经济学往往把市场看做是一个从分工到交换再到市场的过程,经济的发展反映了经济变化的轨迹。现在看起来是有道理的。通过交换,沟通了你多的我少的、你缺的我有的,相互间得到了好处,在交换过程中,市场必然地出现了。

市场经济是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过程。市场发展的过程是内在的,不是某个人可以设计和左右的,因为大家都参与,有人以劳动者身份参与,有人以经营者身份参与,还有一些占有生产资料比如占有土地的人参与,这些人集中在一起,要进行活动,唯一的地方就是市场。

西方经济学提出的一个著名命题就是,人们的欲望是无穷的,满足欲望的东西总是缺少的,希望资源总是越多越好。(所谓)“多”,(不是单纯依靠生产就能实现的,而是)要靠生产要素凑在一起,谁能够凑得合理,社会经济发展得就比较快。在此过程中,市场经济必然形成有强有弱,有主动有被动的局面,市场经济的一些毛病慢慢也就暴露出来。但是,这些毛病客观存在,不可避免。从西方古典经济学家开始,他们肯定了市场经济的作用,这一点很正确。但是,他们同时也认为,市场经济的作用无所不能,不管是物质资料还是生产资料,通过市场都可以解决。为了说明(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就产生了一些市场经济理论。这些市场经济理论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有些思想家,比如马克思,他非常伟大,他不仅看到了经济发展中市场这种必要的形式,同时也看到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问题。他通过研究劳动成果分配不公平的现象,提出剩余价值观点,谁占有剩余价值,就是占有不应该有的东西,是剥削。为了维持剥削利益,资本主义经济有一套制度,从而也导致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这是市场经济发展中的根本性缺点。有些人也在尝试,能不能换一种不通过市场解决问题的安排,但现在看来这种想法不现实。

对于市场,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保留市场经济中不可避免的或者缺少不了的地方,趋利避害,这是必须要走的路。但是,做到趋利避害很难。中国现在需要通过各个方面,比如发展市场经济同时加强宏观控制的办法,做到趋利避害。

金融的出现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因为通过金融,才能把生产资料在时间和空间的二元维度上进行有效的配置。如果只有市场经济,而没有金融,那么市场经济就不能更好的发展。现在的问题是,金融虽然作用很大,但是它的不好的东西都藏在潘多拉的魔盒里面,需要想出一套办法,要让金融发挥作用,但还要盖紧潘多拉魔盒的盖子。

中国现在进入世界金融网不深。中国参与金融网不深,是好事。金融的一些动荡,对我们影响不大,因为还保留了一些障碍。虽然这些障碍对经济发展未必是好事,但现在却成为中国经济的保护层。

我们的金融工作重点放在国内,对外需要学习和了解。现在全世界范围内经济发生困难,西方国家处在要调整金融制度的时候,中国要趁此机会,通过现有的金融手段和渠道真正地促使国内实体经济发展。越是向外发展越是需要国内的基础为依存。我们不在乎和其他国家争地位,结合经济发展的现有基础,巩固产业经济的实力。金融这方面也一样,国内金融制度也要趁国际金融体系调整和经济格局重新变动的时机,抓紧时间学习,预先防卫。金融向外发展不如向内发展,比如国内的银行,它们发展很快,但银行怎么能够使金融扩张适度,又使得产业得到真正好处,不要一下子让某些行业发展过快,这些问题还需要研究。

中国巩固内部,向外发展,靠实体经济内在力量发展可以自然地获得在国际上的地位。先不忙着出头,不管世界上哪个地方经济出现问题,自己首先要稳定,并且也不一定要加速拔高自己。现在国内扶贫,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是好事,小的穷的脱贫了,大家生活能够提高了,比向外面发展更重要。发展过程中胆子可以大一点,但自己摸不清的地方,步子迈小一点,慢一点。另外,要真正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生产效率管理水平提高结合起来,资本使用要瞻前顾后,不致造成过大波动,人民生活要提高,但不一定要提高很快。金融发展该快则快,手脚放宽,该控制的地方就控制,不要过于追求速度。要以实体经济发展为主,虚拟经济、金融发展为辅。

中国的实力现在有所增强,在国际上,无论从经济上还是道义上都应该起一定作用。中国人好不容易积累的财富,都用来给自己也不行,也要造福其他国家,要共赢。某些国家发展另外一些国家不发展的模式不能长久。中国的金融不是很发达,处在进退较为自由的环境,要加快发展和人民生活有关系的领域。金融发展快了,需要考虑调整,多做反省。金融工作不一定要搞很多创新,实体经济和货币经济相比,实体经济还是无比重要的,要让人民的生活实实在在的提高。金融用得好,会帮助经济更好发展,不要盲目跟从。困难地区发展也要注意能够持久的保护当地资源,要让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总是能够得到不断满足,哪怕慢一点,也比一下子搞得很快而后来不能持久要好。

经济发展金点子范文4

关键词: 农村金融;金融地理学;金融发展水平;省际差异

中图分类号:f833/8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217(2013)05-0015-05

一、引言与文献回顾

“十八大”报告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发展农村经济的关键是提高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缩小农村金融发展差距,而探究农村金融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乃是基本前提。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差异研究一般包含在区域金融差异研究之中。宋宏谋等以农村信用社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1979~2000年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问题[1];伍艳等发现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供给的区域布局不均衡[2];黎翠梅分析我国在农村金融相关率方面区域差异明显,且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影响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3];高新才等认为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市场化进程的区域差异以及政府行为的区域差异是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4]。

瑞托斯·劳拉詹南(2001)提出了金融地理学这一新兴学科概念[5]。随着金融地理学的发展,越来越多学者尝试将这一理论运用于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研究中,如田霖(2005)将各种金融地理因素一起纳入实证分析,认为经济、科技、文化、开放、基础设施、劳动力等金融地理因素对区域金融综合竞争力有显著影响[6];卢佳、金雪军(2007)实证表明:地理位置等新经济地理因素对区域金融发展均有显著影响[7]。但目前国内从金融地理学角度研究农村金融的文献并不多见。

本文试图将金融地理学理论创新性地运用于我国农村金融区域发展差异研究之中。假定各金融地理因素均对农村金融产生影响,且影响程度不同,并运用模糊曲线法考察各金融地理因素对农村金融综合发展水平的贡献程度,以期拓宽金融地理学在农村金融发展方面的应用领域,为国家实施惠农政策、缩小农村金融发展差异提供理论指导。

二、指标选取、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

考察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差异影响因素的前提是衡量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国内关于农村金融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不多,本文借鉴区域金融研究中指标构建思路[6-8],进行一定调整和整合,从金融总量、金融结构、金融效率、金融环境四个方面来构建农村金融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见表1),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出量化的各省农村金融综合发展水平。(二)数据来源及处理

各指标数据均来源于2006~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农业统计年鉴、中国财政年鉴、银监会网站农村金融服务图集。我国农村金融协调发展是合作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等相互依存,面向“三农”的协同过程[9]。下面选取五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新型金融机构的农村地区金融数据。为了使数据平稳可靠,取2006~2010年的平均值作为基础数据。

(三)研究方法

1.因子分析法。

因子分析法是考察多个变量间相关性的一种多元统计方法,利用因子得分可以对样本进行分类和综合评价①。

2.模糊曲线法。

金融地理贡献因子和农村金融综合发展水平的关系是复杂的非线性形式,模糊曲线法不需要建立数学模型就能识别最有效的输入变量,比较适合解决金融地理因子的贡献程度问题②。

本文综合考虑特征根值大于1、累积贡献率大于85%两个标准来提取因子,由表2可以看出,前五个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且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85%,即前五个因子可以解释原始变量90%左右的方差,已经包含了14个统计指标绝大部分的信息。

由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可知,公因子

f1在网点分布密度、金融从业、人均存款、人均贷款的载荷值较大,可代表农村金融资源覆盖水平;公因子f2在金融相关率、金融市场化率载荷值较大,代表农村金融结构;公因子f3在储蓄投资转化率、农村gdp、农村财政支出载荷值较大,代表农村金融环境;公因子f4在贷款增长率、存款增长率载荷值较大,代表金融增长潜力;公因子f5在存贷比、贷款产出率和储蓄动员率有较大载荷值,代表农村金融效率。综合得分f=(43.351f1+15.954f2+14.059f3+10.197f4+7.144f5)/90.706。由此,可以计算出各省的农村金融综合发展水平得分排名(见表3)。(二)因子分析结果

从表3可以看到,农村金融综合发展水平得分排名前10名的除了内蒙古和四川以外都是东部沿海的省份,内蒙古由于在金融资源覆盖水平和金融增长潜力方面表现突出,使得它的综合得分较高,排名第三位。四川省在农村金融环境和金融增长潜力排名较好,综合水平超出西部其他省份,排在第十位;河北、福建、海南的农村金融综合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平均水平,其中海南省农村金融发展滞后现象尤为突出,排在第30位;中部地区的江西、山西农村金融综合水平较低,均排在后10名;西部地区的陕西农村金融综合水平较好,排在18位。可见我国农村金融综合发展水平在各省之间存在差异,且和东中西部行政区域划分不尽相同。  四、我国农村金融发展差异的金融地理因素分析

(一)金融地理因子的选取与计算

为了更好地解释各省(区/市)农村金融综合发展水平差异的因素,依据金融地理学理论,引入经济、环境、设施、劳动、文化、科技、开放、聚集八大金融地理学因子作为解释性指标(见表4)。环境因子包括了自然条件、地理区位和经济区位。自然资源是社会生产原料和能量的来源,农业生产尤其依赖阳光、温度、降水等自然条件,故以基础能源资源储量、受灾面积代表自然条件。从地理区位上看,距东部海岸远近是影响东部和中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区位因素,与我国降水量分布规律大致相同,故以年均降水量代表各省农村的地理区位。而所在省份gdp占全国gdp比重能一定程度上说明农村所在地区经济实力,能代表经济区位。

农村基础设施是指为农村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及农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各种设施的总和,它能直接间接作用于农村经济,用发电装机容量、人均拥有机械动力、公路里程数来衡量农村设施因子。劳动力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村劳动力文化水平和素质高低也是农村经济发展重要影响因素,用农村就业率、农村金融从业比重、劳动力文化水平来衡量。

文化观念是包括风俗、习惯、禁忌、价值观念等在内的社会意识。和谐丰富的文化生活有助于增进农村居民间的信任关系和社会资本的积累,有利于农村互助金融的发展。选取农村文化站数量和农村文教娱乐支出比重来衡量文化因子。

科技进步已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选取农村固定投资投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科学研究数量以及各省技术成交量来衡量科技因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策略使得对外开放水平对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影响较大,国内很多学者均从实证角度证明了开放对我国地区的经济增长差异有显著影响,选取农村进出口额和农村外商投资总额来衡量开放因子。

另外,借鉴田霖(2005)博士论文中聚集力指标,将人口密度和产业密度作为聚集因子来考察人口聚集程度和产业结构对农村金融综合发展水平的贡献程度。

(二)各因子的贡献程度

根据模糊曲线原理以及运用matlab编程计算③,输入各个省份的样本数据,就可以得出每个因子对农村金融综合发展水平的贡献程度(见表6)。表中显示:各因子对农村金融综合发展水平均产生正向贡献,依其重要程度依次为科技因子、经济因子、文化因子、设施因子、开放因子、环境因子、劳动因子、聚集因子。

科技因子对农村金融综合发展水平的贡献程度为0.3863,在所有因子中贡献程度最大,说明农村科技水平成为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最重要的影响因素。经济因子作为农村金融发展的基础因素,其贡献程度为0.2115,排名第二位。文化因子贡献程度达到0.178,排名第三位,说明农村文化建设对农村金融发展有着重要促进作用。设施因子、开放因子和环境因子的贡献程度比较相近,均在0.16左右,说明这三个因素对农村金融综合发展重要程度相近。聚集因子的贡

程度只有0.08,对农村金融综合发展作用较小,人口密度和产业集中度对农村金融综合发展水平影响不大。

五、相关政策建议

缩小农村金融区域发展差异,实现农村金融协调发展才能充分发挥金融资源扶贫功能,帮助缩小城乡经济差距,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根据金融地理因素分析结果来看,农村金融发展依靠的是各种社会经济文化的协同作用,我们不能忽视各地农村中除经济以外的科技、文化、设施、地理环境、劳动力等影响因素,要依据客观规律和各地自身情况,抓住关键金融发展因子。

1.继续贯彻“科技兴农”方针,深化农村科技体制改革。增加对农村信息、计算机和科研的资金投入,促进金融资本与科技创新的结合,提高农村金融有机构成,从而发挥科技与农村经济、金融的良性互动作用,提高农村金融的发展实力。

2.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培育良好信用环境。增设农村文化站点,丰富农民精神生活,增强农民间情感交流和沟通,增进社会信任,提高守法意识、信用意识,为农村金融发展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3.顺应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夯实农村经济基础。政府应抓好农村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运输条件,构建和完善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制度框架,夯实农村经济基础。

4.适当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拓宽农民创业融资渠道。政府应积极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创业培训、融资指导服务;农村金融机构应加大对农户和农村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覆盖面,充分发挥农村金融的杠杠效应。

注释:

①本文建立的农村金融综合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指标数量较多,且指标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使用因子分析法比较合适。

参考文献:

[1]宋宏谋,陈鸿泉,刘勇.中国农村金融区域发展程度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02,(8):111-119.

[2]伍艳,余兼胜.中国农村金融的区域差异性研究[j].农村经济,2009,(1):63-66.

[3]黎翠梅,伍蔷薇.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比较分析[j].财经论丛,2010,(11):42-49.

[4]高才新,李阳.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与政策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8,(3):45-48.

[5]劳拉詹南.金融地理学金融家的视角[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6]田霖.区域金融综合竞争力差异比较与模糊曲线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5,(6):8-15.

[7]卢佳,金雪军.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地理环境与经济政策基于金融地理学视角的实证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7,(4):7-9.

[8]史跃峰,葛红玲,彭博.中国区域金融和谐指标构建及和谐程度评价[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1):13-17.

经济发展金点子范文5

[关键词]商业银行;电子银行业务;县域经济

[中图分类号]F8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8)05-0172-03

[作者简介]万希文,农行江西省分行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电子银行业务。(江西 南昌 330008)

一、在县域发展电子银行业务的重要意义

(一)县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多元化的金融服务。党的十七大作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重大战略部署,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举措。江西现有10个县级市,70个县,1411个乡镇,这80个县(市)聚集了全省89%的人口,97%的国土面积,2/3以上的轻工业原料和工业品市场。江西省委、省政府将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建设新农村作为首要任务,县域经济已成为江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2006年,江西县域实现生产总值2537亿元,占全省的54.93%。2007年全省GDP达5469亿元,增幅13%,财政收入665亿元,增长28%,全省所有县(市、区)实现财政收入超亿元。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色资源开发、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等不断推进,民营经济、特色经济、板块经济、劳务经济等多元化经济形式蓬勃发展,将助推县域经济再上新台阶,一大批经营规模大、市场化程度高的中高层次农村经济主体将加速成长,中小企业异军突起并出现集群化发展趋势。而且,随着产业转移和城乡经济联动发展,农民正在走上致富奔小康的道路,新型农民群体也日益扩大。随着县域经济实力的增强,各种客户群体的金融需求日益增多,对多元化金融服务的呼声也更高。

(二)拓展县域电子银行业务有利于发挥农行优势,提升县域金融服务水平。“三农”业务是农行的“战略支柱业务”,是农行发挥城乡联动优势的着力点。近年来,江西农行网络和电子化建设取得很大进步,一个以全国数据中心为依托,以11个二级分行、113个县级支行为节点、以700多个城乡营业网点为支撑的集中式计算机网络系统已经形成。在省内同业中,江西农行金融服务功能齐全的网点最多、电子化网络最大,具有联结城乡、辐射面广、人力资源丰富、熟悉县域市场、拥有最广泛的客户群体等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基本形成了以银行卡、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和自助银行、ATM、POS、自助终端等为支撑的、功能强大的电子金融产品服务体系。据统计,截至2007年底,江西农行银行卡发卡量665.6万张,居全省各金融机构首位,其中农村及县域地区银行卡发卡量占到全行发卡总量的45%以上;银行卡年累计消费额66亿元,ATM运营数499台;网上银行注册客户达到11.3万户,其中个人注册客户11.16万户,其中县域注册客户占其总注册客户的30%以上。事实证明,电子银行业务在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中是大有可为的。面向“三农”和县域,大力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有利于充分发挥农行在县域及农村金融服务的固有优势,有利于拓展县域及农村地区潜在市场,有利于巩固县域商业金融主渠道地位、增强核心竞争力。同时,能够与其他业务形成良性互动,带动其他业务在县域及农村地区的有效发展。

二、如何加快电子银行业务在县域经济中的运用

(一)健全服务渠道,加强推广力量,完善营销机制

1.加强电子银行服务机构建设。一是完善机构,建立产品经理队伍。随着业务的发展,电子银行从业人员严重不足与业务规模迅速膨胀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是面向“三农”提供服务后,服务链条长的问题更加突出。为解决这个问题,有条件的、电子银行业务量较大的市分行可考虑成立电子银行部门,暂时不具备条件成立机构的行要充实专职的电子银行产品经理,各县级支行可视业务量的大小设置电子银行产品经理。二是明确电子银行管理部门和各前台业务部门职责。各行电子银行管理部门负责电子银行渠道规划、管理、推广、培训,各行前台业务部门负责电子银行的营销及客户维护,每年的产品推广、营销计划由各行前台部门完成。三是明确电子银行产品经理职责以及与客户经理协同工作机制。电子银行产品经理的职责是负责电子银行产品的引进、开发和测试,产品营销任务的分解及考核,本行客户经理、员工的培训和下级行产品经理的培训,促销活动策划,为客户经理提供业务指导和支持。各二级分行、支行、网点所有客户经理和网点大堂经理负责向客户营销电子银行产品,指导客户使用,跟踪服务,为客户解答简单的、常见的电子银行产品使用问题。客户经理在不能解答客户提出的电子银行问题时,可以向产品经理请求支持,得到解决办法后,再向客户解答。各网点配备客户经理或大堂经理,负责向客户营销电子银行等产品。

2.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产品经理和客户经理队伍。一是组建一支高水平的产品经理队伍。建立产品经理准入制度,要求各行选择业务过硬、年纪较轻、学历较高、既懂业务又懂计算机的员工充实到产品经理队伍中。二是加强培训管理。在建立电子银行专家队伍,制定常态化、制度化的培训计划,编制电子银行产品培训手册,加强培训工作考核,对考试合格人员颁发培训合格证,不合格者要接受再培训。三是创新培训方式。充分利用行内信息载体和内部网站,开辟网上银行专栏知识讲座与论坛;制作简明、形象、生动的培训多媒体光盘;利用远程教育系统提供员工自助培训。

3.建立强有力的产品推广激励机制。充分利用营销考核杠杆的引导作用,制订包括营销单位及其员工和分管行领导在内的三位一体的考核办法,将营销单位的利益、分管行领导的利益和普通营销人员的利益挂起钩来,激励领导和员工共同努力完成网上银行产品推广营销任务。一是根据发展需要建立电子银行考核指标,将电子银行金融性业务量占有率、电子银行有效注册客户数、交易金额纳入全行综合绩效考评中,提高网上银行产品推广目标在各级行综合绩效考评中的比例。二是制订网上银行计价考核办法,将网上银行营销成果与相应的绩效工资挂钩考核,将利益直接分配给具体经办人员,以此调动全员营销网上银行的积极性。要开发客户经理考核系统,以方便对客户经理计价考核。三是制定网上银行专业部门考核办法,将考核的结果与各行专业部门和主管领导的绩效工资挂钩。

4.与其他金融机构进行广泛合作。在县域经济日益繁荣的大背景下,随着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农业发展银行扩大业务范围、邮政储蓄银行增强服务功能以及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准入门槛降低,农村金融机构日益增多。农业银行要与这些金融机构进行广泛合作,利用其他各类农村金融机构在广大农村地区的销售终端,营销农行的电子银行产品,扩大农行电子银行产品的覆盖范围,提升县域地区金融服务水平。在与其他农村金融机构的合作中,农行要成为农村地区规模化服务的牵头人、农村先进金融产品的推广者,更好地为“三农”和县域经济服务。

(二)选择目标客户,加大宣传力度,拓宽服务平台

1.细分市场,合理选择目标客户。一是做好个人客户市场细分和目标客户选择。县域和“三农”个人客户分为农民客户、县城和乡镇居民客户。农民客户分为未受过教育或受教育少的农民,以及受过一定教育的出外务工青壮年农民、种养加工大户、个体工商户等。后三者有一定的文化和收入,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有较强的转账、取现、汇款、贷款、理财等金融需求,由于其居住地离城镇较远,办理业务不方便,稍加引导,消除对电子银行安全性的担心,容易接受电子银行服务。这些客户是电子银行的重点个人客户。城镇居民客户细分比较复杂,一般来讲有具有中学以上文化、一定的经济收入、年龄在18-40岁的居民为电子银行的主要客户群体。其中,个体工商户、乡镇、县党政机关领导、效益良好的企事业单位员工、企事业单位领导及财务人员、喜欢上网的青年人等为电子银行的重点客户。这些客户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理财、代缴水电费、网上支付的金融需求,对电子银行的安全性不是很放心,但抵触心理不强,较易接受。二是做好企业客户市场细分和目标客户选择。县域和“三农”企业客户是电子银行的重点客户,可划分为涉农的企业和非涉农企业。按企业规模和行业影响,涉农企业又可划分为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大型企业)和中小企业等。其中,龙头企业较少,中小企业占绝大多数。农业企业以公司加农户为主要经营方式。农业企业集中坐落在县城的工业园区。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管理状况和需求各有特点。龙头企业管理较严谨,财务人员配置充足,要求网上银行功能强大,除能提供基本的结算业务、代缴费服务,还能够提供集团资金管理、投资理财等服务。中小企业多为私营经济,资金有限、管理较松散、财务人员配置较少,一般只要求提供基本的结算业务、代缴费业务、自助生产经营贷款使用和归还等业务。大部分企业客户担心电子银行的安全性。非涉农企业也可划分为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企业管理状况和需求与涉农企业类似。三是实现电子银行渠道和传统业务注册渠道的融合,方便县域或“三农”客户开户和注册电子银行业务。对于远离城镇或乡镇没有农行网点的农民客户或农业企业客户,可充分发挥电子银行自助注册功能,解决他们在农行开户和注册电子银行不方便问题。一方面在网上银行上提供申请开办银行卡和存折等业务功能,该功能提供申请表给客户在线填写,然后将申请表提交给相关部门,相关部门办理完业务后,通过挂号邮件寄给客户;另一方面依托网上银行便于认证客户身份的优势,在网上银行增加开通其他电子渠道(电话银行、手机银行、手机信使)业务的功能。与此同时,在网点将传统银行产品和电子银行产品捆绑起来营销,将电子银行注册业务放入传统业务开户申请表中,引导客户选取。四是开发功能强大的电子银行管理系统,方便管理电子银行注册客户、对客户经理进行计价考核、给出各种业务报表。

2.注重营销,加强网上银行安全性宣传。首先,应告知客户网上银行作为一项成熟的银行产品向社会推广,是一项安全可信的业务。安全性作为网上银行赖以生存和得以发展的核心及基础,银行都建立了一套严密的安全体系。一是采取了高标准的网络技术安全措施。例如,设置多重高性能软件和硬件防火墙,有效阻止了黑客病毒对网上银行系统的恶意攻击;网络数据传输采用128位SSL密钥加密,各种交易数据以密文形式传输,可以防止客户信息在传输过程中被截取和篡改;通过数字签名技术建立客户身份认证方式,数字证书认证采用国际上安全性最强的1024位非对称密钥算法PKI安全体系,实现对客户身份的合法认证。二是采取了周到细致的客户端安全防范。如客户必须持有网银证书和密码才能进行交易,对企业客户设置了个性化的权限管理,企业账户任何一笔资金类交易需要两名以上的操作员才能完成,关键交易需要两次密码输入。三是实行严格的制度管理和规范的业务流程。如从市场拓展、开户资料收集、开户资料确认,直至系统开通,都制定了严格的人员分工合作和互相监督的管理制度;设有网银后台监控岗位,实时监控网银业务情况,进而保障客户交易的快捷安全。

其次,应加强对客户安全意识宣传,培养客户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要建议客户使用安全性较高的操作系统,并为系统设置一个密码;提醒客户妥善保管自己的网上银行证书,为证书设置一个不易猜中的密码,不要将密码告知他人;安装防病毒软件并及时升级病毒库;不要将网上银行密码与卡或存折的密码设置成相同密码,同时对密码要定期更换;对操作系统补丁及时更新;不要使用来源不明的软件;最好不要在公共场所使用网上银行等等。

第三,还应该向客户解释造成网上银行风险的原因,告知客户网银案件的发生大部分都是证书或密码丢失泄密等非技术原因造成的,着重向客户宣传越来越优化的网络使用环境和广阔的业务发展前景,通过网上银行的方便快捷,引导鼓励客户使用网上银行产品。

(三)整合电子渠道,为客户匹配产品

从客户定位看,要重点选择以农业产业化为核心的关联市场客户,新农村建设中的县域支柱产业和中小企业,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民群体,以及农业促进体系市场的主体。从区域定位看,要以县域为基础,按产业链要求,服务产业关联的城乡市场和产业带布局的区域市场。从产品定位看,应择机发展电子银行业务,培育“三农”客户各层次的多元化金融需求,使农行成为先进金融产品的推广者和农村金融层次提升的引导者,

对外出务工青壮年农民提供手机银行和电话银行;对种养加工大户主要推荐使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手机信使、金穗支付通;对个体工商户主要推荐使用手机信使、手机银行、金穗支付通;对城镇居民重点客户推荐使用网上银行、手机信使和手机银行。

对农业龙头企业、县城大企业推荐使用网上银行企业版;对中小企业推荐使用网上银行中小企业版。

经济发展金点子范文6

【论文摘要】:电子银行的发展已经是各个国家不可回避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在我国发展电子银行的原因和制约条件,并指出我国要克服各种障碍,促进电子银行的发展。

电子银行的发展已经是各个国家不可回避的问题。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该怎么做呢?是不顾其他国家的情况,只是固守自己传统的银行业务,还是跟随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立即停止自己的银行体系建设,追求全新的电子银行呢?下面我就来分析一下。

一、发展电子银行的原因

1.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一种新的支付体系与其相适应

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要求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理论告诉我们,经济领域一旦出现资源的不合理运用就会出现帕累托改进的空间。调剂资金余缺是银行的基本职能,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各种金融衍生工具的出现,必将会出现规模更大的资金流,运用传统的货币支付体系将会产生各种资源的浪费,所以经济金融市场的顺利运行要求电子银行这一新的支付体系来满足更大的资金支付和转移。

2.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电子银行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进入21世纪,在全球范围内,以电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有了飞速发展。这就带动了网络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金融也提供了新的服务领域和服务方式。无论是国际金融发展的趋势还是国内的金融市场开放方向,其趋势都将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更加全面、高效的金融服务平台,科学技术的进步正是为这一新的发展趋势提供了可能,各种基础金融服务结合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将会使以银行业为代表的金融服务迅速发展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3.国际金融发展的趋势是金融服务网络化,这一趋势促使中国要发展电子银行

金融机构国际化的发展是推动金融业务国际化的重要力量,也大大便利了国际资本的流动,形成了灵敏的国际信息网络,有力地推动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中国今年来不断开放自己的金融市场,国内的银行业服务的主要方式依然是"水泥加板凳式"的服务①,如果中国金融业要想在融入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中,自身的网络信息建设绝对不能落后于其他的国家。

4.电子银行的优势

第一,没有分支机构,具有费用开支少、服务功能全、业务市场大等优势。而商业银行完全有能力将这种优势转换为客户的低成本服务优势;第二,降低银行经营成本,增加银行利润,具有低成本高回报优势。国外有关资料表明,通过网上银行实现一笔交易所需的费用仅为1美分,不足营业网点的1%;第三,突破地域与时间的限制,具有实时优势。正是这些优势使网上银行日渐成为国内外银行业竞争的焦点。

二、中国发展电子银行的制约条件

金融业务电子化的发展趋势是无法改变的,但是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相应的技术、基础设施、法律法规等条件也存在着差异。中国要发展电子银行的制约条件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信用体系依然还不能完全满足电子银行的要求

金融机构经营的所有业务都是以完善的信用为基础。人们都知道在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存在或多或少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会不可避免的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更加冲击不完善的信用体系。实际上,传统的金融业务就要求比较完善的信用体系,电子银行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对信用体系的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中国现在还不存在完整的信用体系,致使企业不愿意接受客户提出的信用交易结算方式,个人之间的小额交易更加的倾向于现金交易等传统的交易方式。这就对电子银行的发展形成了最大的制约。

2.城市网络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这里说的基础设施是指发展电子银行必须的网络软件和硬件设施。中国目前有一些非电子化网点以及众多独立分散的数据处理中心,还存在低档次重复投入,运行成本高服务效益差的问题。特别是县以下的银行机构,由于受资金设备的影响,普及银行电子化还存在很大的难度。中国电子银行由于基础设施落后造成资金在线支付的滞后,部分客户在网上交易时仍不得不采用"网上订购,网下支付"的办法。虽然工、农、中、建四大商业银行都建立起自己的网站,但在网站的构架和服务内容上仍然离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的要求有很大的距离。这就需要中国在发展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网络设施的同时借鉴国外电子银行发展的经验,引进先进的网络技术来补充自身的不足。

3.网络安全是个大问题

金融的安全问题一直是人们讨论的热点。电子银行网络化经营更加要求经营机构提起高度的重视。由于技术开发的特殊性,电子银行面临如计算机网络病毒、网上犯罪以及软件运行等风险。计算机病毒可能毁掉整个系统,网上黑客可能破坏网络,系统软件自身的不完善可能会引起系统故障,甚至导致系统崩溃。这些都严重威胁着电子银行的安全营运。如何确保交易安全,为个人保密,就成为电子银行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各家商业银行虽然都采取了一定的安全防范措施、制定了相应规定。但是在执行上普遍存在管理不严格的现象,如密码的保管和定期更换主机房的安全管理、灾难备份、病毒防范等等。一旦发生安全问题必将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所以网络安全同样是中国发展电子银行面临的大问题。

4.法律法规难以严格约束违法违规案件的发生,监管措施的发展比较落后

中国的法律法规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可是电子银行是建设对于中国的发展是一个新的挑战,各项法律建设要重新开始,所以必定存在法律建设,监管方面的问题,如对电子银行的设立及日常经营活动的相关法规刚刚出台,还不完善;电子资金的转移和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企业之间的信用关系如何用法律保障,服务和交易合约的合法性及可依法性均需进一步明确。新晨

三、最后的结论

中国要建立自己完善的电子银行系统,这已经是不能改变的。要认清自身面临的制约条件,结合自己的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电子银行发展模式,完善信用体系,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加强网络基础设施投入,提高网络应用技术和安全监控技术,才能创造条件,促进电子银行的发展。只要中国突破面临的制约条件,电子银行的建设必将赶超其他的发达国家。CNAPS②的建设已经为中国电子银行系统的完善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注释

①水泥加板凳的服务就是国内银行的服务地点局限于水泥建筑的营业大厅,客户到营业厅办理业务,先排队,然后坐到柜台前跟里面的服务员交流。

②CNAPS--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ChinaNationalAutomaticPaymentSystem。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CNAPS)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网络高效、安全处理各银行办理的异地、同城各种支付业务及其资金清算和货币市场交易的资金清算,它是各银行和货币市场的公共支付清算平台。现代化支付系统由大额支付系统(HVPS)和小额批量支付系统(BEPS)两个应用系统组成。

参考文献

[1]陈进.电子银行发展趋势与发展战略,中国报道,2006年第8期.

经济发展金点子范文7

关键词:皖江城市带;金融生态环境;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作者简介:郑兰祥(1965―),男,安徽凤台人,安徽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金融运行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F2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4.10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4-20-03

一、问题的提出与文献综述

经过30多年发展,中国经济的区域差异日益明显。消除这种差异,必须加快在各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和承接。由于产业转移的各个环节都需要金融支持,因而资金要素是实现产业转移目标和提升产业转移绩效的关键。由于金融支持的力度与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呈正相关,所以金融生态环境是产业转移研究中的重要议题。

金融生态环境是一个仿生概念,是指对金融的生态特征和规律的系统性抽象,本质上反映了金融内外部各因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价值关系。从广义上讲,金融生态环境是指与金融业生存、发展具有互动关系的社会、自然因素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指微观层面的金融环境。金融生态环境对产业转移的作用主要体现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可以实现经济系统与金融系统之间资金、信息的科学流动,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产业转移风险。

近年来,对金融生态环境进行考察的文献较多。郭伟(2007)分别从定量和定性两种角度,对武汉市和上海市的金融生态环境作出量化评价并做对比;陈学华、张文政(2007)以井研县近10年来金融生态环境变化和经济金融发展情况为基础,探讨了金融生态环境变化对经济金融发展的影响;欧阳宗旨、常庆(2009)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19个省市的金融生态环境进行考察;胡滨(2009)以黑龙江省13个地市为例,采用多元统计因子分析法,评估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水平。这些研究只是对局部地区金融生态环境的单纯考察,未能与产业转移相联系。尽管有些学者研究了金融生态环境与产业集聚之间的关系,如张荣刚、梁琦(2006);也有些学者提出承接产业转移必须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如吴成颂(2009);但这些研究只是定性的逻辑分析,缺乏实证分析的支持。本文的创新之处是将金融生态环境与产业转移联系起来,运用实证方法考察产业转移中的金融生态环境问题。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1、分析对象。2010年初,国务院正式批准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简称示范区)规划,这是我国第一个部级战略层面的产业转移区域性规划。它承东启西、连南接北,作为长三角产业发展共生圈的组成部分,既是长三角城镇体系的延伸和补充,也是沿长江经济带中发达地区进一步扩张延伸与带动发展的纽带;它依托相对政策优势,集聚国内外发展要素,加速规模扩张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推进结构升级,进一步增强产业辐射能力,有利于实现跨越式发展。可见,示范区在我国承接产业转移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适合作为考察对象。

2、分析思路。为了对示范区金融生态环境进行实证分析,首先需要收集各个渠道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形成数据集,然后选取相关指标,以此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包括因子和聚类分析),最后根据实证得到的结论提出政策建议。本文的思路可以用下图表示。

3、分析方法。金融生态环境具有属性多样、结构复杂的特性,这需要建立多指标、多层次的考察系统。其中,几何移动平均法最为常用,优点是简单易行,但也存在明显缺点,即选取权重时存在较大的主观性,使结果有偏。在研究结构复杂的层次系统中,也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法,但它在赋予各层次因子权重时也带有较大的非客观性。相比之下,属于降维方法的因子分析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上述缺陷。因子分析将相关比较密切的几个变量归为同类,这样每一类变量就成为一个因子(之所以称为因子,是因为它是不可观测的,即不是具体的变量),从而以较少的几个因子反映原始资料的大部分信息。其最大优势是各综合因子的权重不是主观赋值而是根据各自的方差贡献率来确定,这避免了人为确定权重的随意性,使结果唯一且较为客观。聚类分析是根据事物本身的特性研究个体分类的方法。聚类分析的原则是根据同一类中的个体有较大相似性,不同类中个体差异很大。本文采取的是样本聚类(Q型),是对事件进行聚类或者是说对观测量进行聚类,是根据被观测对象的各种特征进行分类。

三、实证分析

1、生态环境考察指标体系的构建。本文选取了示范区10市(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和六安)2009年区域经济的横截面数据。模型选取经济基础、政府行为、经济开放度、金融发展水平及社会环境5大类要素计18项指标,构建生态环境考察指标体系。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稳定性,每10万人口拥有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人口和高等学校毕业生数占人口比例选取的是2008年数据。具体指标体系如表1。

2.因子分析。由于原始数据量纲不一致,首先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为了保持指标一致(除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外的指标均可以视为正向指标),需要对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进行正向化处理,本文采用的是对标准化后的数据取倒数的方法。因子分析要求指标数目远远超过样本数目,由于样本数目不足,本文分要素运用因子分析法。首先利用相关矩阵对各要素进行因子提取并计算因子得分。表2给出了因子分析的特征值与方差贡献率。公共因子的选择标准为特征值大于1。其中,经济基础、政府行为、经济开放度、金融发展水平都只需要提取1个公共因子,而社会环境需要提取2个因子。可以看到,方差贡献率比较可观,能够反映大部分信息。另外,经过旋转后的因子方差贡献已经发生变化,但累积方差贡献率并没有改变。

在一个因子情况下,要素得分即为因子得分。在两个因子情况下,需要根据方差贡献率赋予权重,构建层次得分函数。

至此,得出示范区10市的金融生态环境各要素得分,如表3所示。

最后,以经济基础、政府行为、经济开放度、金融发展水平和社会环境要素得分为主要对象,再次进行因子分析。根据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抽取1个因子。由于方差贡献率达到85.952%,所以该因子得分即为最后的金融生态环境得分,降序排列结果如表4所示。

3、聚类分析。根据以上因子得分,可以对示范区10市进行聚类分析。聚类方法选取系统聚类中的组间联接,度量标准区间选取欧式距离平方,标准化方法为Z得分,聚类范围为2―4。聚类结果表明:合肥单独一类,芜湖、马鞍山、铜陵属于一类(铜陵较为特殊),安庆、巢湖、滁州、六安、宣城、池州属于一类。

4、实证结论。示范区各地市金融生态环境存在很大差距,金融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市与较差的地市之间差别很大,导致区域间金融业务发展不平衡,金融风险差异较大。一般来说,金融发展与经济水平相关,经济发达地区的金融生态较好,经济落后地市的金融生态较差。金融生态环境得分示意图直观反映了这一点。整体金融发展状况排名靠后的地市,基本上都是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初级化、缺乏优势产业群的地区。值得关注的是,一些经济落后地市在某些因子上得分却很高,这说明其具有自己的相对优势。

除合肥外,金融生态环境总体水平都不高。合肥作为省会城市,其金融生态环境水平遥遥领先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内的其他地市。在第二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中,合肥首次上榜,排名第10位,超过北部沿海区域内综合竞争力最强的天津。在合肥滨湖金融城竣工后,合肥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框架得以实现,并将形成立足安徽、辐射周边、服务长三角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但由于地处内陆,而且金融基础较差,示范区内其他地市的金融生态环境并不乐观。

四、政策建议

1、加快经济发展,实现中部欠发达地区经济与金融和谐。安徽近年来在经济保持较高增速的同时,金融业发展特别是信贷投放不尽理想,贷款增速相对于经济增速偏低。经济金融发展不和谐的突出表现是银行“贷款难”和企业“难贷款”。研究表明,银行资金配置受经济环境特别是地区生产总值的影响较为显著。这说明像安徽这样的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阶段和水平相对较低,金融业也处于初始阶段,区域经济整体发展状况对金融资源总量的形成具有关键作用。因此,加快经济发展与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仍是当前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最佳切入点。这样,才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新的信贷有效需求,带动银行配置资金总量的扩大,从而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真正解决经济金融发展不和谐问题。

2、转变政府职能,提高金融资源配置质量。由于在处理相关金融问题时地方自由裁量度较大,金融纠纷案件诉讼和执行周期长、成本高、效果差等问题,给金融机构拓展业务带来了极大困扰,阻碍了金融服务效率的提高。因此,地方政府在地方立法、执法的权限范围内,应尽可能解决执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平衡维护市场原则与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首先,适当减少行政干预,增强金融部门独立性,实现金融与经济可持续发展,走出“小金融”圈子,树立“大金融”意识,将主要职能转变到公共服务上来。其次,金融生态环境作为一种具有正外部性的“公共物品”,不可能由市场机制解决其供给问题,政府的推动是一种自然和必然的选择。地方政府要从社会整体资源长期配置的角度看待金融系统资金使用问题,强调对金融机构权益的保护和金融资源的涵养。最后,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要发挥地市相对优势,进一步带动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升城市竞争力,掌握未来发展的主动权。

3、稳步改善企业治理机制,提高金融资源使用效率。企业作为经济运行的细胞,也是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微观基础,企业治理机制的健全与否,决定了金融资源使用效率的高低。各有关部门要大力推动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财务制度,使企业能够紧跟市场形势。而企业要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治理机制,明晰产权结构,实行科学管理,提高综合竞争力。要牢固树立诚信意识,强化信用观念,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处理银企关系,提高企业偿还银行贷款的自觉性;不断提高自身经营管理水平,增强自我造血功能,以良好的经营业绩和信用形象,争取银行支持;此外,各企业应主动和银行对接,规范各类财务报表,塑造自身重诺守信的新形象,努力提高信用等级,依法加大信息披露力度,扩大银行贷款投放空间。企业负责人要注重学习金融知识,研究金融政策、信贷政策,掌握金融产品和资金市场运作规律,遵循信贷管理和其他各类金融服务产品的运行规则,为自身融资创造有利条件。

4、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推进信用体系建设。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更是金融生态环境的核心。健全地区社会信用基础,必须建立和完善多种形式的信用征信与评价体系,建立政府监管部门、金融、商业、社会服务机构和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全方位信用监督及失信惩戒机制。一是突出信用在金融生态环境中的核心地位,继续深入开展诚信宣传,积极培育企业资信评级市场;二是逐步建立独立、公正的中介服务体系,完善信用担保机制,注重增强信用担保基金实力,充分发挥信用扩张效力,降低银企交易成本,切实解决贷款难问题;三是加快征信体系建设,完善企业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充实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增强信用信息透明度,充分发挥其在提高金融机构信贷管理水平、便利企业融资、加强金融监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坚实的信用基础。倡导政府部门带头守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诚信企业的支持,加强政府和司法部门与金融机构的协调沟通,实现金融安全区和社会信用建设的良性互动,为金融机构的安全生存创造和谐的社会信用环境。

参考文献:

[1] Bossone B, Mahajan S,Zahir F. Financial Infrastructure,Group Interests and Capital Accumulation[M].IMFWorking Paper,2003.

[2] Beck,Thorsten,Financial Economics D-kunt and Levine,Ross,“Law,endowments,and financ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3,(70).

[3] 周小川.完善法律制度改进金融生态[N].金融时报,2004-12-07.

[4] 李扬、王国刚、刘煜辉.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5] 徐诺金.论我国的金融生态问题[J].金融研究,2005,(02).

[6] 胡滨.区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方法与实证研究[J].经济管理,2009,(06).

[7] 何立胜、汪桂霞.产业转移、产业承接、产业升级[J].当代经济,2006,(06).

[8] 张荣刚、梁琦.催化・搭桥・根植・外部性――金融生态环境与产业集聚的可持续发展分析[J].生态经济,2006,(04).

经济发展金点子范文8

郑良芳认为,美国在政府农贷机构、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系统的合理分工值得中国借鉴,〔7〕张坚则以印度农村金融改革为例,提出中国应扩大农村金融机构分布、发展农业保险和加强农村金融法规建设。〔8〕综上所述,中国学者均认为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并且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但整体归纳后可以发现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在研究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上,通常以农村经济总量或农业经济增长指标代替经济发展指标,而单一指标不能全面描述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第二,对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金融发展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结果不一致,对二者的相互作用有着较大的分歧。第三,对农村经济转型的农村金融支持研究文献极少。基于上述问题,本文拟从农村金融深化水平、金融效率水平和金融结构三个角度描述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从农村经济发展、农村民生改善、农业政策支持、农业现代化水平、城乡协调发展等多角度出发,提取农村经济发展指标。在此基础上,建立农村经济转型指标与金融发展指标的实证分析模型,考察农村经济转型与农村金融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农村经济转型的金融支持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二、实证分析框架

基于上文的分析,本文的实证研究框架主要分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运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农村经济转型指标。从经济发展水平、农村民生改善、农村政策支持、农业现代化水平、城乡协调发展五个方面设定指标,指标的选取原则主要是依据中国农村经济改革政策制度着力点和前人的农村经济发展评价体系研究,最终获得农村经济转型综合指标。然后,运用VAR模型分析中国农村经济转型与农村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从农村金融深化水平、金融效率水平和金融结构三个方面构建农村金融发展指标;另一方面,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方差分解等实证分析方法描述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转型的支持状况,考察农村金融深化指标、农村金融效率指标和农村金融结构指标对经济转型的作用及影响程度。1.指标设定在充分考虑相关指标代表性以及数据可得性的基础上,将以三级指标体系构建中国农村经济转型指标(见表1)。

在中国农村金融发展指标的选取上,主要参考Beck和Levine〔9〕对金融发展指标的归纳总结,并结合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实际情况,选取了金融深化指标(FIN-SIZ)、金融效率指标(FIN-EFI)和金融结构指标(FIN-STR)。 在表2中,农村金融结构指标为农村非正式金融信贷规模与农村贷款余额之比。阮素梅通过研究界定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表现为农村居民个人之间、个人(含私营企业)与民间金融组织之间的货币型借款融资,〔10〕李海峰在分析中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形成逻辑中指出,农村非正式金融市场的资金需求主要用于固定资产投资上,并以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数据为依据提出以农村居民个人固定资产投资的68.37%估算农村非正式金融规模。〔11〕本文对农村非正式金融信贷规模采取同样做法。2.数据来源本文的数据包括基础数据和分析数据,基础数据采用1992年~2012年的年度数据,数据来源于历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统计年鉴》和《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为能够综合反映中国农村经济转型情况,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中国农村经济转型指标。由于本文主要研究中国农村经济转型的金融支持作用,所以对农村经济转型指标的因子分析过程将不详细赘述。中国农村经济转型指标(ET)的因子分析结果为:通过因子分析最终提取了一个公共因子,即农村经济转型指标(ET),累计可解释14个三级指标中82%的变动情况;计算得到的检验结果显示,KMO值为0.836>0.5,Bartlett值为595.91,P值趋近于0,说明提取的公共因子是具有代表性的。所以,中国农村经济转型指标最终构建为一个变量,该变量可有效代表中国农村经济转型数据。

三、实证分析

1.平稳性检验对中国农村经济转型指标和农村金融发展指标(农村金融深化指标、农村金融效率指标、农村金融结构指标)的ADF检验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水平上,ET、FIN-SIZ、FIN-EFI和FIN-STR均为非平稳变量,经一阶差分处理后,所有变量均为平稳序列,表明ET、FIN-SIZ、FIN-EFI和FIN-STR为一阶单整序列。2.Jonhamson协整检验利用Jonhamson协整检验判断各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考察各变量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在5%的置信水平下,对农村经济转型指标、农村金融深化指标、农村金融效率指标、农村金融结构指标的Jonhamson协整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水平上,变量之间存在3个协整关系,可以确定农村经济转型指标、农村金融深化指标、农村金融效率指标、农村金融结构指标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3.VAR模型估计利用VAR模型考察ET和FIN-SIZ、FIN-EF、FIN-STR之间的短期动态关系,通过检验确定最优滞后阶数为2,结合AR根的倒数图表显示,所有单位根的倒数均在单位圆内,确保了模型满足稳定性条件。回归结果为:ET=-0.187813+0.81881ET(-1)-0.264079ET(-2)+0.059254FINSIZ(-1)+0.131494FINSIZ(-2)+0.075454FINEFI(-1)-0.177456FINEFI(-2)-0.267143FINSTR(-1)+0.460685FINSTR(-2)(1)通过对回归结果的显著性检验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FIN-SIZ、FIN-EF和FIN-STR的第1滞后项均通过检验,FIN-EF和FIN-STR的第2滞后项未通过检验,说明上述三个变量的短期变动会引起农村经济转型水平的波动,但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对农村经济转型水平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方向上存在差别,这与中国农村金融和经济发展不平衡、金融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有很大关系。4.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在确定了各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的前提下,本文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经济转型与金融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其相互影响的方向。表4为农村经济转型指标与农村金融深化指标、农村金融效率指标、农村金融结构指标因果关系检验结果。从表4可以看出,在5%的显著水平下,农村金融深化指标、农村金融效率指标、农村金融结构指标是农村经济转型的Granger原因,农村经济转型水平是农村金融效率水平的Granger原因,说明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对农村经济转型有着显著的影响。

5.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本文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描述三个农村金融发展指标与农村经济转型指标的动态关系。如图1所示,农村金融深化水平的波动对农村经济转型有着显著性影响。当对农村金融深化指标施加一个冲击后,农村经济转型指标从第1期开始迅速攀升,在第5期冲击效应达到峰值,此后冲击效应减弱并最终趋于平稳。这说明以农村存贷款余额、农业保险保费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衡量的农村金融深化指标对农村经济转型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农村存贷款余额和农业保险保费的增加,一方面反映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农村的消费和投资水平,生产性投资水平的提高无疑会带动农村经济转型水平的优化。图2显示,农村金融效率水平的波动对农村经济转型的影响并不显著。当对农村金融效率指标施加一个冲击后,农村经济转型指标在第2期迅速达到峰值,在第3期达到负向峰值,并且这种波动反应极小,最终冲击效应逐步减弱并趋于0。实证结果说明,由农村贷款余额和农村存款余额之比表示的农村金融效率水平对农村经济转型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这反映了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单一、农村金融机构业务种类单一和农村金融机构资源配置能力效率低的问题,农村金融机构在面向农村农户和乡镇企业的资金需求时,仍然以传统存贷业务为主,〔12〕金融产品多样性严重不足,并且在资金配置上,农村金融机构为满足风险性和盈利性原则,致使农村信贷资金大量流出,弱化了农村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图3显示,农村金融结构水平的波动对农村经济转型有着显著性影响。当对农村金融结构指标施加一个冲击后,农村经济转型指标在第6期达到负向峰值,然后逐渐上升并趋于平稳。农村非正式金融的发展在法制建设上仍不完善,目前农村非正式金融的发展是以缺乏有效监控和牺牲风险控制为前提的,〔13〕导致农村居民和乡镇企业的融资成本上升和风险不可控,对农村经济发展会造成负面影响。从图3也可以看出,农村金融结构指标对农村经济转型的影响一直都是负向的。6.方差分解方差分解方法可分析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的贡献度,进一步评价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图4是基于VAR模型的方差分解结果。图4显示了方差分解结果,农村金融深化指标对农村经济转型的贡献率最大,最大时可以解释54.43%农村经济转型的变动,农村金融结构指标可以解释23.06%农村经济转型的变动。这说明农村金融深化程度、农村金融结构是农村经济转型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农村金融在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现状下,对农村经济转型的贡献微乎其微。

四、结论

经济发展金点子范文9

关键词:金融生态环境;制度安排;区域金融

一、引言

近年来,针对金融生态环境的研究来源于生态经济学的思想和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金融生态作为一个仿生概念,其理论直接来源于生态经济学代金奎、滕春强,2007。920年代,美国科学家Aulay Mackenzie首次把生态学的概念运用到人类群落和社会的研究,提出了“生态经济学这一名词,认为经济分析不能不考虑生态学过程,这可以说是生态经济学的逻辑起点。此后,美国经济学家enneth Boulding968在《一门新兴科学――生态经济学》中正式提出了生态经济学的概念。ester Brown200深入的提出只有调整经济使之与生态系统相适应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这一理论引发了国内学者对金融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广泛关注,白钦先994首次提出了以金融资源论为核心和基础的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20世纪90年代末期,学者们意识到建立健全金融制度对金融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白钦先998认为,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是“在遵循金融自身发展的内在客观规律和兼顾未来发展的前提下,建立与健全金融制度……周洪生和刘爱武999指出,金融可持续发展就是在遵循发展内在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建立和健全金融制度,发展和完善金融机制。

开展金融生态环境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归根结底是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问题,而金融生态环境受到经济、法律、诚信、政治等种种制度的约束,所以,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制度结构的安排问题。那么,可以从制度的视角给金融生态环境下一个定义:金融生态环境,是一个对金融生态主体行为具有激励功能和约束功能的制度安排,它包括经济制度、法制制度、诚信制度和政治制度等方面。改善金融生态环境,就是要对不完善的制度结构进行优化、改造,使之更有利于金融生态状况的改善、金融运作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运作成本低、效率高,能够有效地防止金融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得逞,有效地使其追求自身利益的各种成本内部化。

构建一个地区和谐的生态环境意义重大,对于山东省而言,伴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加大了行政执法力度,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然而,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过程中的核心问题日益凸显:区域金融发展差距拉大,鲁西南地区明显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那么,金融生态环境落后地区的制度根源是什么;如何克服重重障碍,迎头赶上中东部地区?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本文以济南、青岛、菏泽、枣庄和东营五地市作为鲁中、鲁东、鲁西、鲁南和鲁北地区的代表,对五个代表性城市的金融生态环境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得出综合评价,进而在数据实证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和制度分析,为进一步改善我省区域金融生态环境提供相关的对策依据。

二、山东省金融生态环境的实证分析

一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体系

环境的条件对金融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关注作用和影响金融的经济基础、法制建设、诚信文化和政治环境四大因素,这并非忽视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只是将以上四大因素作为金融生存与发展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根据这一假设,可以建立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估体系。一个地区金融生态体系要保持良性循环,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有良好的外部生态环境如政治经济文化基础、诚信环境、完善的制度环境等构成的金融生态环境。金融生态环境指标主要包括作用和影响金融生态主体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制度安排,任何金融主体的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法制等制度约束下进行的。下面对三级指标进行简要说明:

.经济基础。实体经济是金融主体存在的根据、服务的对象和生存发展的空间,经济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金融发展的方向、结构、规模、质量和效益。为了使分析全面,本文采集了代表性地区人均GDP、GDP增长率、投资率、消费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进出口总额、外贸依存度、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等十项指标,各指标之间明显存在相关性,这是进一步运用因子分析法降维的基础。[P2]

2.法制建设和诚信文化。现代金融的发展以完善的法律和良好的社会信用文化为根本,只有在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下,才能吸引更多的金融资源,进而有力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完善的法制环境能够有效地保护金融主体产权,有效遏制信用欺诈和逃避金融债务行为的发生。法制环境的衡量主要采用以下指标,金融案件执行率、金融案件诉讼费用总额与诉讼费用标的的金额比例、担保类中介机构发达程度、法制化程度、违规金融机构没收罚款额、律师事务所从业人员数等。诚信环境用地方专项借款偿还比例、企业不良贷款率、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企业中A级及以上企业数比例、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企业中C级及以下企业数比例、消费信贷不良贷款率、地方税税收申报率、地方税税收入库率等指标来衡量。[P]

3.政治环境。作为国家的管理部门,政府调控经济金融活动势在必然,其影响行为通常有直接或间接的干预、实施公共政策、管理经济金融发展和行驶行政手段等。我们主要从政府信息披露、地方财政对经济扶持力度、地方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新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等指标来度量。

二山东省金融生态环境的因子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

本文拟采用因子分析和层次分析两种方法综合对评价体系进行处理。具体方法是:先采用因子分析算出第二层指标包括经济基础、法制建设、诚信文化和地方政治环境的得分,然后再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将这四个指标汇总成环境指标的总得分,这样可以把主观和客观方法较好的糅合在一起,使金融生态环境的评价更加科学。

.山东省金融生态环境的因子分析

基于综合全面、可比性、易于获取、简介等选取原则,根据上文中得出的评价体系,选取了可量化的29项表明金融制度安排和制度环境指标,着重从经济、法制、诚信、政治等制度视角对5地市的金融生态状况进行分析,综合评价山东省中部、东部、北部、西部和南部的金融生态环境发展现状。以2008年山东省的经济基础环境指标为例,它由0个三级指标构成,首先对这0个三级指标求出其方差解释量,其结果如表。

表方差解释量

可见前3个因子的累计方差已达96%,可以充分代表这0个指标的信息,因此这里取3个因子,然后计算这0个指标在这3个因子上面的因子载荷。分析得知,第一因子主要由DI、外贸依存度及进出口总额决定,反映了地区对外开放的程度和贸易往来水平,即经济的对外层面;第二因子主要由投资率和第三产业发展决定,反映了地区拉动经济进步的主要力量,是经济基础的对内层面;第三因子主要由GDP增长率和消费率决定,反映了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发展潜力,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层面。这三个层面的因子对经济基础指标作了一个良好的概括,使指标的解释性更加清晰。确定了这三个层面的因子后,分别求出个城市在这三个因子的得分。每个因子的得分反映了该城市在该经济基础层面上的状况。再以之前算出的各因子方差占比作为权重求出个城市总的经济基础环境得分,济南、青岛、菏泽、枣庄和东营得分分别为0.384809、2.485652、-0.53079、-.09888和-.24079。

其余的法制环境、诚信环境以及地方政治环境指标中各自项目的得分也可以用该方法求出,具体分别为:

法制环境得分,济南.398728、青岛0.479899、菏泽-0.8222、枣庄0.34729和东营-.40355。

诚信环境得分,济南0.659762、青岛0.55977、菏泽-.3427、枣庄-0.6602和东营0.755003。

政治环境得分,济南.606429、青岛0.808076、菏泽-0.44764、枣庄-.02206和东营-0.9448。

这样金融生态环境下面的二级指标都已经算出,接下来要用层次分析法汇总成金融环境总得分。

2.山东省金融生态环境的层次分析

首先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将有关的要素自上而下分层,上层受到下层影响。山东省金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体系共有三个层次,B经济基础、B2诚信环境、B3政治环境、B4法制环境

构成两两比较矩阵A-Bi,见表2。

表2比较矩阵

数据来源:徐诺金.金融生态论[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第7页

根据权重,可以算出个城市在金融生态环境的最终得分,公式为:

金融生态环境=经济基础×0.5+法制环境×0.8+诚信环境×0.28+地方政治环境×0.05

其中,济南.26898分,排名第一;青岛0.5234558分,排名第二;枣庄0.0000859分,排名第三;东营-0.790253分,排名第四;菏泽-0.949473分,排名第五。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相关结论分析

结合山东省五地市金融生态环境综合得分发现:山东省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状况差别很大,其主要表现是中东部地区和西南部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呈现出中东强、西南弱的阶梯型分布状态。从总的名次来看,济南市排名第一,这与其作为行政和省域经济、金融中心等因素有关;第二名是青岛,作为沿海开放城市,其在经济发展和制度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创新性;而排名相对落后的鲁西城市菏泽由于经济欠发达,制度变革跟不上经济、金融的发展步伐,其金融生态状况低于省平均水平,应该是我省金融生态环境今后建设的重点扶持区域。

二构建山东省区域和谐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议

根据上文的分析,山东省下一个阶段的金融生态环境优化建设工作中应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弥补梯度战略的不足,重点加快西南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步伐。基于我省的实际情况,目前应该在原梯度战略的基础上,做好三方面的努力:一是要鼓励知名企业及发达地区向鲁南、鲁西等欠发达地区投资;二是要建立健全资金筹集机制,加大内陆地区的投资力度,加快区域内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快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努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三是个地方政府应该进一步为欠发达地区的银行及企业提供金融发面的各种优惠政策,鼓励银企合作,优化地区的金融生态环境。

第二,山东区域金融法制状况、尤其是执法情况亟待完善。我省各地区对应的司法因子得分均比较低尤其是菏泽、东营为代表的鲁西、鲁北地区,主要体现在:金融案件执行率低山东省整体结案率维持在66%的水平、金融司法过程中对金融机构的诉讼费收取标准不合理、担保类中介机构欠发达等。基于此,我省应该首先建立起加大金融案件执法的力度,防止“胜诉容易而执行困难的情况。这需要健全案件执行管理体制,保障执行过程的公正廉洁。其次,制定科学的收费标准,提高金融案件的执行效率,实行有差别的收费政策,从根本上降低诉讼费用。第三,地方政府在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作为山东省的行政中心,济南市的地方政治环境总评最高,伴随着山东经济的发展和金融改革的不断完善,济南地区对各类政策信息的反应灵敏程度高,这对金融市场上各类商品价格建立均衡稳定的内在机制有强的促进作用。鲁西、鲁南和鲁北地区的地方政治环境总评为负数,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对中小金融机构减免营业税额低、政府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低是造成这些地区政治环境落后的重要原因。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各个部门、各个行业之间的通力合作,政府在其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非常关键。

参考文献:

[1] 白钦先.白钦先金融经济文集.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995.

[2] 徐诺金.金融生态论[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3] 周洪生,刘爱武.中国人民银行决策与金融可持续发展[]经济师,2005,.

[4] 白钦先.再论金融可持续发展[].中国金融,998,7.

[5] Aulay Mackenzie, Andy .Ball & onia R.Virdee.Instant Notes in Ecology 生态学)英文影印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999.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