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初中历史技巧和方法集锦9篇

时间:2023-12-01 10:38:44

初中历史技巧和方法

初中历史技巧和方法范文1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教学技巧 品德教育

当今社会,技术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要求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历史教学作为教学的较为次要内容,受到家长与学校的高度重视,初中历史教学存在许多技巧与途径,需要初中历史老师的不断创新与完善。本文拟从兴趣培养、品德教育以及知识层次三个方面,对初中历史教学技巧进行初步探索。

一、兴趣激发技巧

1、上好起始课,诱发兴趣。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历史是副科,不少学生尚未学习就有此认识,带着这样的心态去学习怎么能有起色呢?所以说要使初中历史教学有一个好的起点和基础,上好起始课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精心准备,在课堂上要深入地讨论和讲述学习历史的目的和意义,纠正学生对历史这门课程的不正确的认识,引起学生应有的重视。这是诱发学生兴趣的奠基性的工作。事实证明,如果教师能把起始课上得扣人心弦,妙趣横生,融智怡情,赏心悦目的话,那将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把学生的心紧紧地拴住,使他们怀着无限的期待和渴望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我上起始课时,往往用图片和录像把学生有所了解的历史人物展示出来,让学生自由地讨论和评价,然后我再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正本清源。

2、搞好课外活动,提高兴趣。在课堂教学的同时,还可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开拓视野,强化知识,提高学习兴趣。例如举办历史故事会、编演历史剧、知识竞赛、编辑历史小报、动手制作教具、举办历史文物展览 参观历史遗址等活动。我在授课时,就曾组织学生编演《》历史剧,让同学分别扮演各种历史人物。把当时那场惊心动魄的历史变革表演出来。学生在活动中潜能被挖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也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再现“历史文物”和“历史场景”,使他们对祖国光辉灿烂的文化和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斗争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增强了学好历史的信心,从而提高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

二、品德教育技巧

1、注重德育渗透的感受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事件。把德育渗透到历史评价的感受认识当中历史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只有让学生充分了解历史,评价历史。认识历史,才能从中得到思想感受,起到德育的作用。例如,在讲述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时,让学生充分认识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在讲述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时,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引导学生感受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从而坚定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努力学习、奋斗的信念,感受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和实事求是的领导作风、工作作风,使学生拥护党的领导,热爱中国共产党。像这种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在历史教材中出现很多,教师应根据不同事件的评价对学生进行德育。

2、注重德育的适时方法,结合历史知识教学。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现编历史教材把历史分为三个阶段,即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各个阶段的历史选材侧重不同。古代史侧重讲述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的民族,教师要弘扬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教育学生热爱人民,热爱祖国;近代史侧重讲述民族面临危亡和挽救民族危亡,教育学生发奋学习,为民族的振兴而努力。

三、知识层次技巧

1、任课教师要把握新教材的特点。新教材的主要特点有三:⑴新教材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它遵循了历史学科体系,按照时间发展顺序,突破了编、章、节体例,以课为单位编写,体例新颖,有利于教学课时的完整性;⑵新教材突出了能力培养的内容。它图文并茂,可读性强,为训练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供了方便;⑶新教材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富有弹性,有利于教师讲授和学生自学。

2、任课教师要区分好新教材的知识层次。新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往往使教师难以招架。甚至每节课的任务都很难完成。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分清知识层次进行教学。所谓分清知识层次,就是根据课标的要求,注意知识深浅、难易的程度和繁简的处理,具体讲就是对丰富的教材内容,进行取舍与剪裁的问题。具体做法有三:⑴严格按照课标要求,教好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即大字部分,要求掌握的图表、原始资料等;⑵灵活处理小字部分和一般资料,可要求自学,也可干脆甩掉;⑶大字部分也不宜平均使用力量,要突出重点,解释难点。

初中历史技巧和方法范文2

【关键词】农村中学 科学高效 复习策略 态度 基础 巧法

初中历史学科首次作为独立的一门考试学科被列入我市中考必考科目是始于2005年。近年来,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我市对中考的改革越来越深入,体现在历史学科上的改革更是推陈出新。中考历史试题设计日益新颖,紧跟时代气息,考查方式日益多样,紧扣课改精神。在众多中考科目中,历史是一门知识量多,记忆量大的学科,考点涉及的时间跨度大,地域广,而复习时间又有限,单说九年级一学年,不仅要新授2本教材,而且还要复习4本教材,时间实为紧迫。加上,对于广大的农村中学还存在着学生知识面较为狭窄,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历史学科不被重视等诸多不利因素。在此些情况下,作为一名农村中学初中毕业班的历史教师,如何科学高效地备战中考,便是重中之重。商场如战场,考场也如战场,要讲究战略战术。要想科学高效地完成中考复习任务,一定要讲究复习策略。

1.扭转错误观念,端正学习态度

历史自2005年被首次列入中考科目以来,历来都采用开卷方式,开卷考已经被深深地烙印在学生脑海中了。原本在农村中学历史学科就存在被学生、家长、领导重视不够的不利因素,再加上这一信息的错误引导下,广大学生对历史学习缺乏主动性,对历史复习缺乏积极性。思想是行动的指导者。作为教师首要任务便是--扭转错误观念,端正学习态度,力转乾坤。教师可晓之以理,用史实说话:其一,历史虽名为开卷,但试题容量大,涉及知识点多且范围广,考试时间仅为60分钟,开卷作答时间远远不够用。就说去年我市中考历史试题,化成单个小题,大大小小有44小题,每小题大约只允许有1分钟时间作答,试问同学们对"用1分钟时间从7本书里准确地找出答案"有多大把握呢?相信大多数人的答案是否定的。由此可见,要想有好成绩,历史只能是半开卷而已。其二,如今高中教育得以大力发展,不管是高中历史会考,还是高考历史,均采用闭卷形式,作为学生,目光应长远,初中多掌握历史知识,为高中打好基础。其三,学史使人明智。学好历史可以提升个人素养。既然学好历史,可以"一箭多雕",何乐而不为!

用如此有力的史实,向学生们敲敲警钟,必能使学生们及时扭转错误观念,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为下一步的中考历史复习教学做好铺垫。

2.狠抓基础,狠抓课堂实效

新课改强调“以能力立意”,注重对能力的考查和培养,但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能力只会是空中楼阁。纵观历年历史中考试题,均源于教材,均没有超出《课标》和《考试说明》之外。一般说来,试题多数都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运用。因此中考复习教学应以《课标》和《考试说明》为纲,以教材为本,以教材不变应试卷之万变。在复习教学中,教师要对每一个“考试内容”包括哪些知识要点,分别要达到哪一层次的“目标要求”,有几种考查角度,有哪些相关联知识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对于“识记”“理解”“运用”这些不同“目标要求”的内容,复习时要有重有轻,有详有略。狠抓基础,确保基本分的拿足。

此外,教师要狠抓课堂实效,督促学生多读多记多写,形成语感和手感,考试时自然而然便会写对。对于课堂上可以掌握的知识要督促学生当场掌握。高效率的课堂学习才会有高水平的成绩。

3.勤作比较,提高学习实效

在中考试卷中,几乎每一种题型都涉及到比较能力。选择题侧重于不同选项的比较,改错题侧重于相似知识的比较,材料解析题侧重于相近史实材料的比较,综合题则侧重于相关联历史知识的比较。历史学科本来就知识点多,记忆量大,如果再不勤作比较,许多知识极易混淆,出现低效学习。比如:对于“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便应该用表格法加以比较,对于“美国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同样应该用表格法加以比较。再如:在2009年的中考试题中就涉及到的“三次科技革命”的众多知识点,用表格法加以比较,便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实效。

还有,对于一些小知识点也应勤作比较,如司马迁的《史记》和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极易被学生混淆,若加以比较及区别,将极有利于学生识记,提高学习实效。总之,比较的好处多多,应勤作比较。

4.善梳脉络,构建知识体系

历史是由点、线、面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历史知识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的特点。如果只是单纯地掌握一个个的知识点,孤立地记忆,是适应不了中考的要求。近几年来,中考主观题就有许多专题化的考查。如2007年的中考试题第32题的主题便是“近代西方列强侵华战争史”和“近代中国人民维护国家的抗争及探索史”;又如2008年的中考试题第32题的主题是“伟人”;再如2010年的中考试题第32题的主题是“反抗殖民压迫,争取民族独立”。专题化考题的出现,要求教师在狠抓基础之时,善梳脉络,既要构建纵向知识体系,也要构建横向知识体系,还要最终形成立体的知识网络。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适时利用专题形式或目录形式或纲要形式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只有“凌绝顶”,才可“一览众山小”。

5.巧法学习,事半功倍

巧法学习首先是巧记。许多教师普遍认为,教师职责就在“教”,而“学”是学生们的事情。因此,学法指导往往是教学中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教师教得再好,学生没能准确记住,考试没有得分,也是徒劳无功。因此,在复习教学时,教师要大力倡导学生巧记巧学,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示范。比如:学生经常记不牢“”的时间,我就教他们一个巧记:,发生在5月4日,那5+4=9,因此发生在1919年。再如:国王属于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哪一种姓?刹帝利,中间有个“帝”字,就代表国王。如此巧记,只要教师善于“抛砖引玉”,学生勤于“触类旁通”,我想,学习历史将趣味无穷。

初中历史技巧和方法范文3

一、初中历史教学应当充分运用信息手段激趣

历史教学中蕴含的信息量非常宽泛,上下五千年,纵横全世界,历史教师一定要重视教学手段的改进,让初中历史教学具有更加丰富的信息量,实现激发兴趣、加深认识、增进理解这样的综合效果。笔者在教学中将信息手段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好地体现对历史教学成效提升的促进作用。一方面,笔者运用多媒体搜集丰富的信息,无论是对历史人物的介绍、历史事件的回放,还是补充相关的背景信息等等,现代教学手段可以从网络中整理出大量的为己所用内容,使历史教学更加生动活泼。另一方面,笔者也在历史教学中科学合理运用信息化手段,重点强化设计的自主性、使用的合理性。在教学课件设计中尽量以自主设计为主,自主搜集资料,运用教学软件进行编辑设计,同时对一些成品课件开展改造,增加针对性的内容,删除不适合的信息,打造更具针对性的教学课件。在使用频率上也注意把握火候,一节课运用多少次、每次运用多长时间等等,都进行精心设计。

二、初中历史教学应当巧妙渗透思想情感教育

强化当代青少年的思想情感教育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每一位教师都要将强化青少年思想情感教育作为历史教学一项重要职责,要加以重视、有效贯穿、全面落实。当代青少年思想发展较为迅速,同时对社会各种思潮的辨析能力也没有达到非常高的境界,加上初中生处于青春叛逆期,强化主旋律的思想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一课教学中,笔者坚持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和民族责任感教育为抓手,充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了一组南京大屠杀惨绝人寰的场景图片,让学生的内心受到强烈震撼,对日本侵略者的罪行无比愤慨,笔者同时配以深沉的语调向学生介绍了这一段历史的概况,让学生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仇恨达到极致。笔者接下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为什么日本这一弹丸小国,能够肆无忌惮地侵略我国?这说明了什么?学生经过讨论得出“落后挨打的道理”,纷纷表示这样的日子将永远成为历史,历史的悲剧将永远不会重演,自己将努力学习,将来承担起强大民族、振兴祖国的历史重任。爱国主义情感充斥在学生内心,思想渗透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功。

三、初中历史教学应当发挥专题活动促进作用

历史教学中,教师不能简单地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进行,要兼顾学生参与性的激发,要注重营造浓厚的情境,要让学生在一些专题活动中加深理解、受到教育、提高认识。笔者结合教学内容科学设置一些专题活动,例如《钢铁长城》教学中,笔者专门针对这一课的教学开展了专题研究,课堂上向学生播放了我国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从最新型战机到辽宁号航母、远程导弹、激光制导武器等等,让学生的眼界得到了有效拓宽,丰富了他们对我国军队建设的认知。笔者还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讨论,结合学生自主搜集的有关资料,畅谈对我国军队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的感受。这一专题活动实现了拓宽知识、强化爱国主义教育的双重效果,让学生在自主搜集资料和观看演示的过程中,获得了更多有关我国军队建设的资料信息,同时也对我国国防力量的强大产生了无比自豪之情,对我们有能力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有能力维护世界和平充满了信心。每一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胸中激荡的满是豪情。可见,专题活动的开展对历史教学目标的完成具有积极意义。

四、初中历史教学应当紧密联系社会生活实际

初中历史技巧和方法范文4

关键词:初中阶段;历史课堂;提问技巧

初中生性格特点鲜明,且处于青春期阶段,增加了教师教学工作的难度性。以初中历史课堂为例,作为初中新增教学科目之一,传统的生搬硬套,只能让学生对历史课堂望而却步,无法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提问作为基本也是主要的教学手法之一,成功地调动了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一、在导入新课中巧妙提问

对于初中生来说,语文、数学、英语都是从小学就开始学习的,而历史课作为新增科目,想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加深研究力度。从实际调查情况来看,初中历史虽然是新增的学习科目,但是学生在日常观看的电视剧以及电影中都对历史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所以,教师可以借助结合电视剧或者电影的疑问设置方式来导入历史新课内容。

例如,我们在讲《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时,教师可以先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关于高阳公主的视频,然后问学生知不知道这个高阳公主是历史上哪一位皇帝最宠爱的女儿。让学生带着疑问展开学习,在不断地学习中学生知道了高阳公主是唐太宗最喜爱的女儿,是他的第十七女,除了介绍唐太宗从政期间所颁布的政策以及得到的成效以外,也可以分析一下唐太宗众多的儿女结局,最具代表性的便是高阳公主,她虽是唐太宗最爱的女儿,但恃宠而骄,最终惨死。让学生在疑问故事下,主动参与历史学习。

二、在情境教学中巧妙提问

初中生处于学习、智力等综合能力培养的主要阶段,对于事物的好奇心极强,所以,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借助问题情境开展情境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

例如,在学习《红色政权的创建与红军长征》一节时,很多学生对于长征都有一些自己所了解到的知识点,例如电视、电影等。所以,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红色政权创建的经过?为什么创建红色政权?红军长征都经历了什么困苦的事情?”学生会结合自己所观看过的电影或者电视剧等回答老师的问题。对于学生回答的答案,教师要予以鼓励,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答案阐述,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对红色政权、红军长征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又如,我们在讲、义和团运动等内容的时候,可以联系相关内容的历史小说(《戊戌喋血记》《义和拳》等)来进行提问,小说与电视、电影一样均能激起学生的参与感以及主动性,学生还可以在对比小说以及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了解小说中所讲的虚幻内容,很多学生在还没接触历史课的时候就已经提前接触小说,所以,很多历史都是对小说的认识,但是很多小说中的内容都是虚构的,所以,也导致了学生对历史内容的错误认识,而小说与历史课内容的对比,能够成功避免将来在历史考试中混淆书中、小说中的概念,保证历史学习内容的真实性。

三、在启发思维中巧妙提问

初中生在进行历史课学习的过程中常常出现死记硬背,对于文中所讲的知识并未进行深入思考。另外,初中历史课堂中经常出现开小差、上课溜号、睡觉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来源于学生以及教师两个方面,从教师角度而言,对学生进行疑问设置需要具有启发性,在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基础上,环环相扣,集中学习注意力。

例如,我们在讲“九一八事变”时,其中指出了当时国民政府所采取的政策,可以及时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当时的国民政府要采取不抵抗政策?”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形式进行讨论,最后派出每组代表人员进行小组观点陈述。例如,在讲“”时,我们要从此变法失败的原因进行分析,也可以以小组为形式进行讨论,最后得出失败的原因是脱离广大群众。让学生在不断地疑问中、讨论中,得到启发,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四、在加深理解中巧妙提问

相对于数学的公式以及计算、英语的语法以外,历史作为初中新开科目之一,多数学生均认为此科目的内容相对较为乏味,多数学生认为历史只能是死记硬背,加上很多学生对于历史课的难度性认识不足,导致此科目学习效果相对较差的结果。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除了要进行常规知识的传授,还要对学生进行学习能力、智力等方面的发展,加深学生对问题以及学习内容的研究,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死记硬背。

例如,在讲《原始社会》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连环推问,即:山顶洞人生活的洞穴内,有一枚骨针,是干什么用的?――缝衣服――当时用什么料子来缝制衣服?――兽皮――原始居民为什么要穿衣服?――御寒――还有哪些目的?――遮羞。当然老师的提问和学生的答案都不需要拘泥于一个方面,目的是在不断地发问中加深学生对于原始社会人生活的认识。

提问,已经成为课堂学习中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学实践中收效颇丰。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综合了解初中阶段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特点以及兴趣等,结合教材中内容进行深入研究,以选择最适合当下初中生历史学习的有效提问技巧。另外,教师不能吝啬对学生的赞扬,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都要对学生的态度、回答正确性等方面进行肯定,以提高学生再次直面问题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吴栋业.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提问的实效性[J].中学教学参考,2010(33):43.

初中历史技巧和方法范文5

【摘要】在体育活动中,篮球可谓是一项深受广大学生所喜爱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学校篮球教学也一直受到有关方面关注。篮球是一项兼具技巧和力量的体育运动,在世界范围内非常受欢迎,同时也是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目前,初中体育篮球教学仍然局限于教师单纯地讲和学生盲目地练,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果不佳。文章从五个方面介绍如何提高初中体育篮球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初中;篮球;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4-0068-02

篮球是一项兼具技巧和力量、充满魅力的体育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备受世界各国青少年的喜爱,以美国NBA为代表的职业男子篮球联赛,更是风靡世界,拥有无数观众。在我国,篮球是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纵观我国体育篮球教学现状,教学方法过于传统而单一,在篮球技巧的讲解方面,仍旧以教师的口口相授为主要方式,学生对于篮球技巧练习缺乏兴趣,而对于篮球实战则非常感兴趣,因基础不牢,在篮球实战过程中很容养成很多不良的习惯,影响教学效果。作为初中体育教师,笔者一直在探讨和实践篮球教学的有效方法,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让学生在学习篮球的过程中感受快乐,得到成长。在开展初中篮球教学的过程中,可通过以下五个方面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一、走近篮球,了解篮球文化

每一项体育运动都有发展历史,有许多代表人物,这都属于体育运动的相关知识。对于篮球来讲也是如此。在篮球教学中,很多教师忽视篮球基本知识的学习,直接讲技巧、讲战术,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对篮球根源的探索,忽视了对篮球文化的解读。学生一开始就面对各种篮球技巧、篮球战术,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初中体育教师来讲,篮球授课之前,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习篮球的历史和文化,让学生在追寻篮球历史和文化的过程中感受篮球的底蕴。尤其是可以让学生了解篮球历史上著名的代表人物,如迈克尔乔丹、“大鲨鱼”奥尼尔、科比布莱恩特、姚明、勒布朗詹姆斯等,每一个篮球代表人物都有很多闪光的品质,他们刻苦的练习,他们与伤病的战斗,他们对胜利的渴望,他们对队友的尊重,这些品质可以给学生以触动。教师可以通过宣传片,让学生观看球星的各种动作,了解球星职业生涯的历程,跟随片子中的球星一起经历喜怒哀乐,经过失败与成功。通过动感的画面和音乐,学生可以最直观地去感知篮球这项运动的魅力,了解篮球的文化,可以让更多学生萌生学习篮球的愿望。

二、创新方式,提升教学效果

技巧是打篮球的基本功,篮球技巧练习是初中篮球教学的重要内容。在传统的篮球教学中,教师一般会首先对篮球技巧进行示范,然后让学生参照进行反复练习,这种枯燥的练习方式,往往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由于教师专业性的限制,一些动作并不一定做得非常标准,有可能教授给学生错误的动作要领。因此,对于初中篮球教学来讲,一定要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师示范、学生练习”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式,一方面要保证技术技巧的规范传授,另一方面要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体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篮球技巧讲解视频,让学生生动形象地感知最标准的篮球动作要领,而且还可以反复播放,加深学生的理解。此外,在进行篮球技巧练习的时候,教师也可以有效融入一些游戏元素,如运球过障碍比赛、运球折返跑比赛、双后运球比赛、投篮比赛等,通过游戏、比赛,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三、研习战术,感知篮球魅力

篮球的魅力是多方面的,不仅在于多姿多彩的篮球文化,充满美感的篮球技巧,还在于灵活多变的战术。看过NBA的人都知道,在每一场比赛中篮球战术都无处不在,教练的最重要职责不是引导球员进行日常练习,而是临场进行战术布置,如比赛的换人、包夹、联防等,都属于篮球战术的范畴,而关于篮球战术的学习,往往是初中体育篮球教学最缺乏的。初中篮球教学最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掌握篮球技巧,对于篮球战术避而不谈。笔者认为,学习篮球,不能避开战术,要让学生认识到篮球不仅有技巧,也有战术。篮球战术往往是篮球最富有魅力的地方,好的战术布置,往往可以反败为胜。教学中,可以联合其他体育教师组织不同班级的学生进行比赛,由教师给各自学生当教练,进行战术布置。例如,在联防和人盯人战术之间进行切换,在小个阵容和大个阵容之间进行切换等。通过临场战术布置,双方你来我往,斗智斗勇,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战术的灵活变化,感受到篮球的魅力。

四、合理分组,加强教学组织

在进行初中体育篮球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教师缺乏有效的组织,一些教师讲述动作要领后往往会让学生自行练习,结果学生在课堂上自由散漫,练习效果不佳。在传统的篮球教学过程中,教师很难对学生进行全面管控,无法整体把握学生的练习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应该组织学生分组练习,安排几名篮球技术较好的学生担任各小组的组长,负责组织本小组的练习。一方面,篮球技术较好的学生可以在练习中起到示范指导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分组,安排小组长负责,学生的篮球练习会更加有组织性和纪律性,教师可以通过小组长的汇报,了解全班学生的篮球学习情况。对于学生普遍难以掌握的知识点,教师可以有的放矢进行重点讲述,注重教学的有效性。例如,课余组建篮球兴趣小组,学生可以结合教学进行巩固,更重要的是真正让篮球成为学生的运动爱好。

五、区分差异,尊重学生主体

新课改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篮球教学中也是如此,每个学生对篮球的认识和兴趣是不一样的,每个孩子的篮球基础也不一样。例如,有的孩子已经熟练掌握篮球的技术要领,但有些学生连最基本的篮球术语如“走步”、“三步上篮”这些基本的篮球术语都不知道,尤其是女生,对篮球知识了解太少。作为体育教师,一定要区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例如,对于篮球技巧较好的学生,可以组织他们进行比赛,或者安排他们担任小组长,帮助学生练习。对于篮球基础不牢的学生,要从基本的动作要领抓起,女生则应激发学习兴趣。只有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提升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篮球教学作为初中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必须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对于体育教师而言,要主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探究更加新颖、更加有效、更能激发学生兴趣、触动学生内心的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有机会走近篮球、爱上篮球。与此同时,笔者深深体会到要教好篮球教学,必须让篮球这项运动成为学生内心所热衷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篮球教学中有所领悟、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高庆祥.中学篮球教学中游戏对培养学生兴趣的作用[J].内江科技,2010,(8).

[2]张丽华.提高中学篮球教学有效性思考[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1,(12).

初中历史技巧和方法范文6

关键词: 初中历史;提问技巧;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3.51

一、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素养

要想在具体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弄清楚怎样提问,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必须针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学生能感兴趣的且乐于解决的问题。历史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培养和教学语言的训练,注重历史知识的积累,注重知识的不断更新,注重文学、哲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的修养。要求历史教师不仅应有丰富的历史专业知识,还要广泛涉猎文学、哲学、政治、经济、天文、地理等诸多学科的知识,且能将各种知识融通、应用于课堂教学。此外,注重演讲口才的培养。教师要在深入浅出地阐述历史观点,有声有色地叙述历史故事,形象具体地描述历史人物,必须有善辩的口才和娴熟的讲演技巧。而这种技能只有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坚持不懈地练习,掌握用语的深、浅、详、略。控制语气的轻、重、缓、急,把握声调的抑、扬、顿、挫,才能使教学语言在论证时富有说服力,在阐述时富有渗透力。在描绘时富有感染力,从而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二、提问的问题要有价值

一个教学问题的产生至少应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它必须是学生还不完全明确的或未知的,要能够在学生通往目标的路途中,让他们发现不能很快地和直接地达到这个目标,从而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疑惑或心理上的紧张。第二,它必须是学生想弄清楚或力图说明的问题,要能够引起学生对它的兴趣,产生相应的探索欲望,并亲身卷入问题的探究之中,在解决问题时作出努力。第三,它必须是与学生的认识水平相当的。要能够让学生运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和智力。经过努力探索达到目的;而不是让学生感到无论怎么努力也不能克服困难,跃过障碍,因此而灰心丧气。这三个条件的掌握分寸,因教师的不同而不同,因学生的不同而不同,因各自的教学进度不同也必不相同。在具体的运用中有一定的难度,但绝不是无法掌握。只有在实践中反复探索、反复运用,才能达到灵活自如的地步。在我所听的众多教研课中。我也明确地感受到这一点:经验越丰富的教师,越能根据具体情况编拟不同层次、形式多样、引人深思的问题。特别是初中学生,他们的认识程度、认知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设计问题时必须精心考虑的因素。

三、掌握教学中怎样提问的技巧

在具体的历史课堂教学中。为什么有些教师所上的课自然流畅,轻灵飘逸,给人以行云流水一般的优美感.而有些教师也同样在问,也同样在组织学生讨论、探讨,但就是给人一种生涩艰难、装模作样的,好像生搬硬套的一样;为什么有些历史教师上的教改课效果较好,而有些历史教师上的教改课效果并不好呢?其实,跟没掌握好提问的技巧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还要探讨怎样提问的问题第一,提问应紧扣课本的重、难点,同时注重知识的条理化和系统化。围绕课本的教学重、难点,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将问题集中在重、难点上,以利于突出重点。攻克难点。特别是编拟能力提高的思考题和讨论题时。必须突出这一点。但仅此是不够的,因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历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记住历史,掌握历史的基本知识点。因此,在新课程教改的探索中,必须注重基本知识点问题的设计。即将基本知识点设计成条理化、系统化的问题。

第二,注重提问的多样性,抓住恰当的提问时机。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应该多样性,因课而异,因材而异,因受教育者的知识基础与生理心理特征而异。特别是初中历史课所面对的全是11~13岁的少年,更应该注重提问的多样性。变化多样的提问往往能给学生以新的刺激感,形成活跃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发挥聪明才智提供适宜的机会。另外,还必须选择恰当的提问时机。因为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多样的,不能绝对地说哪种方法比哪种方法好。或讲演、或讨论、或争辩、或活动、或评述、或提问等等,该让学生活动就尽量让学生活动。新课改注重学生活动,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体现在这里。但是,教师必须选择好提问的时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就是在课堂上掌握好学生的“愤悱”状态,即到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才是对学生进行“开其意”和“达其辞”的最佳火候。

第三,提出问题之前,要想到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意外,并作好应对的准备。 新课改提倡学生的活动,要求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具体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必然要组织各种各样的学生探究活动。但由于初中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限制,学生必然会在探究活动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是错误的、或相反的答案。新课改的课堂教学中,既不能低估学生,但也不能过高估计学生。这就要求教师要作好让学生出错的准备,敏锐地捕捉、及时地发现和纠正学生中的错误和缺陷,及时采取对策,巧妙地把课堂教学引导到正路上来。特别是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教师应随时做到这一点。即预先想到学生可能混淆或答错的内容,允许学生出错误;但教师必须及时纠正错误。

第四,要创造解决课堂提问的先决条件,即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博观才能约取,厚积而后薄发,丰富的知识是创造的先导。没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其他自然学科社会科学知识,就不可能纵览古今,正确地总结过去、指导现在、预测未来,就谈不上创造才能的发挥。学生的知识面愈广,愈具有综合性、渗透性,其创造能力就愈强。在这里,必须注意的是,课内与课外,不能成为互不相关的两张皮,而要努力形成契合c。

初中历史技巧和方法范文7

作为所谓“副科”教师,一般一周只与学生接触两节课,如何在短暂的时间内培养师生情感,并进而培养起其学科兴趣,比起语、数、外等学科教师来,我们的难度相对要大些,这就要求我们在提高自身素质上做文章。

一、掌握全面的教学技能和技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课堂主渠道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因此,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有组织教学、课堂提问和解答,批评和表扬等方面的技能与技巧,必须具备有语言表达、身体语言和心理暗示等技巧,同时还必须具备有板书、板绘和使用电化教具的技能与技巧。

在几年的教学摸索中,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和学科能力的不同要求,形成一套较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方法。如在初一年段展开竞赛式教学法,由于此年龄段的学生比较争强好胜,喜欢听老师和同学的夸奖,于是每节课都设计十几个问题,然后按小组回答或抢答,将其得分记在黑板上。一分成绩要有一分辛勤付出,为了多得几分,学生们自觉不自觉地掀起学习历史的热潮。以往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效果往往不佳,原因就是因为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现在要为集体争光,老师即便不布置预习和复习,他们也会埋头书上,于是就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践证明,此教学方法对于初一学生十分有效。而在初二年级则进行乐学教育法,经过一年的竞赛式授课,效果虽说比较理想,但长期使用此方法,已经长大一岁的学生逐渐由感兴趣转到枯燥。为了继续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几年来笔者经过反复实践、推敲,在初二年级开展乐学教育法。关于这一方法,许多老师均有较为全面的说明和深刻的体会,就不多做介绍了。对于初三年段的学生则相应采取参与式教学法。这一年龄段的学生身心较为成熟,而且时逢初三学的是《世界历史》,许多学生随着知识面的拓宽,时代节奏感强,他们努力去了解世界,但又不全明白事件的历史背景、发展方向和前景等,所以尽量将初三的每一节课上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多问多答,即一个问题由学生提出,由学生回答,不完备之处再由老师补充。这种参与授课法目前正在进行之中,极受学生欢迎。

二、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一定的业余技能

一个有着广泛的兴趣和爱好的人在人际交往中无疑是受到欢迎的,在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由于年龄的原因,学生的求知欲是很强的,这种求知欲并不满足于在课堂中所学到的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在文学、艺术、军事、体育甚至社会学方面的所有知识和技能都会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他们获得这些课余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阅读一些有关的书刊和报纸,或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来获取的。虽然我们在专业课的教学任务中可以没有这些内容,但历史科的包容性极强,在适当的时机以适当的方式在课堂上让学生接触一些书本以外的知识无疑会使学生兴趣提高。

初中历史技巧和方法范文8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历史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了解学生的工作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历史课堂受到学生的欢迎?学者钱乘旦曾说“历史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智慧。”

每一节历史课都有一个知识体系,确定教学中心是收获教学效果的前提。教学的原动力在于学,做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地方点拨学生,指引方向;在学生思维出现偏差的时候,纠正和指出错误的地方,带领学生自主地从联系和互动中去构建知识。

一、课堂教学方法

历史课堂教学,往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图解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等。至于在历史教学中到底运用哪些方法效果最好,关键在于老师。老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知识累积程度,自己的学术水平、性格、能力,以及学校的教学条件等因素,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法组合,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在此介绍几种常见的历史教学教法。

1.讲述法。有利于学生了解历史的过程和内容,适于向学生传授新知识,也适于复习巩固旧知识。可分为叙述、描述和概述三种具体方法。

运用叙述时史实要确凿。教师所述史实,应来自可靠的史料,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表象。叙述要具体生动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使学生如亲临其境,感受历史真实场面。

描述法能增强教学的形象性,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自然的领悟有关的历史结论。如讲《》这节课时,着力描述谭嗣同拒绝出走、慷慨就义的壮烈情景,把谭嗣同这位维新志士的光辉形象深深铭刻在学生心中,使学生受到强烈感染,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2.讲解法。讲解历史上的政治制度、经济结构、法令条约和科技文化等内容。讲解的具体方法主要有释义说明、举例论证、分析综合、比较、对比。

3.谈话法。是师生双方以谈话或问答的形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地思考、理解、掌握知识,还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

4.图示法。可快捷地向学生展示或提供完整的知识结构,调动学生的感官,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同时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法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方法。

5.讨论法。讨论中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积极进取的态度等等。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最后通过具体史实向学生阐明正确观点。

6.各种历史教学方法的选用。俗话说,教无定法。能够把复杂深奥的历史知识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呈现出来,这类教师用讲述法教学可能会取得很好的效果;喜欢研究分析历史问题、不擅长表达的老师,可多设计一些历史问题指导学生自主探索。

7.教授新知识时的注意事项

(1)课前准备——教师备课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如何把课堂教学内容通过轻松、愉快、和谐的授课方式教给学生,这是老师所追求的,也是培养学生对这门课兴趣的基础。

(2)前导——包括上课前检查学生出勤状况,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导入新课。

(3)传授新知识——这是课堂的中心内容和核心环节。

(4)总结教学内容和巩固历史知识。对提高历史课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是一节课里画龙点睛之处。

(5)布置课后作业——复习已学过的历史知识,记忆应知应会内容;运用已学过知识解决相关问题,教学生们学会运用已学知识点分析历史事件。

二、课堂教学技巧

教学技巧的运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参观教学。结合本地区有利条件,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

(2)演讲活动。结合所学知识举办演讲活动,开展“人人学历史,讲历史”的演讲活动。

(3)知识竞赛。例如可以举办历史科学改正错别字比赛;鸦片战争时期历史知识竞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知识竞赛;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知识竞赛……

(4)课外写作。指导学生做课外阅读札记、知识卡片,撰写历史小论文,开展历史小论文征文比赛。

(5)办历史手抄报。各班建立历史手抄报兴趣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可以进行评比,各班同学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初中历史技巧和方法范文9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创新;要点总结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初中历史教师要转变理念,明确角色定位,大胆创新与实践,打造生动形象、和谐民主的高效历史课堂,让学生在情境学习中充分体验历史学科的魅力,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完善历史知识体系,进而推动初中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因此,加强新时期初中历史教学创新要点的探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1转变理念,发挥主体作用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历史课堂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更加看重的是知识传授是否丰富和讲解过程是否清晰,完全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思维活跃状态等没有予以足够关注,这显然是违背新课改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的,不利于实现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对此,教师要转变理念,尊重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将重点放在学生兴趣的激发与养成上,紧紧围绕学生展开课堂设计。例如,在进行“大一统的汉朝”课堂教学时,笔者紧紧围绕学生活动展开教学设计,首先通过视频导入,让学生了解汉武大帝的生平,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及时引入新内容的学习。随后,笔者通过导学案引导,组织学生展开自主学习,并要求学生及时记录下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最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汉武帝在位期间出台了哪些重要政策,以及这些政策的实施背景和历史作用,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教学效果。可以说,围绕学生展开活动设计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不仅能够让学生全面掌握重点知识,而且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情境引导,激发学习兴趣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教学模式多元化发展特征日益显著。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精心创设情境,以充分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教师要灵活采取多种教学手段,通过情境引导让学生进行探究与分析,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例如,在进行“新航路开辟经过”教学时,笔者让学生自主探究教材内容后,在地球仪上找到新航路的航线,并进行划线标记。通过手脑并用的自主探究,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能够加深其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此外,教师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在情境创设与引导方面的作用。通过精心的课堂设计,将历史事件通过多媒体加以还原呈现,可以让学生通过形象直观的影像对所学知识形成整体把握和深刻认知,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在情境化教学中,教师必须灵活选择教学方式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望,让他们在自主探究与分析过程中开放思维,打造高效创新的历史课堂。

3多种方式,打造生动课堂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本,要求尊重并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推动知识的自主建构,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创新创造能力,但这并不代表教师完全将课堂交给学生,并不是说不需要教师讲授法的支持,只是要求教师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将教师课堂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有机结合,以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教师要在课前采取自主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展开自主学习。如在进行“江南地区开发”教学时,笔者首先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最想去的江南城市,随后引导他们思考该城市所在地区是否经过这次开发,有哪些开发痕迹?这就需要学生进行资料的自主搜集与整理,然后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展开思考,最终达到预期学习效果,而整个过程所采用的就是自主学习方法。其次,教师可将新知识细分为若干单独研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合作探究。如在上述课程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来解读江南地区开发图,然后解答课前所提出的相关问题,并就江南地区开发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进行分析。在此过程中,笔者灵活运用合作探究、问题引导、互动交流等方法,有效打造了生动的历史课堂。需要指出的是,在多样化教学方式的应用中,教师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点拨和讲解,以确保各种教学方法的高效实施。

4巧妙总结,加强知识内化

在历史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要对课堂知识点加以巧妙总结,以达到加强学生历史知识内化的目的。通过巧妙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新梳理,加深知识记忆和理解,有助于实现新旧知识的无缝衔接,巩固并完善历史知识系统。教师在课堂总结阶段,要全面掌握知识重难点,用简洁明晰的语言加以概括,以达到提纲挈领的效果。巧妙的课堂总结,不仅有助于引领学生掌握知识精髓,而且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例如,在进行“洋务运动”教学时,当新课讲解结束后,笔者先引导学生进行内容回顾,然后利用多媒体进行投影总结:内忧外患两考验,统治阶级寻出路;师夷长技以制夷,自强不息办洋务;甲午战争惨收场,国未富来兵未强;探索中国近代化,民族复兴艰且长。巧妙的课堂总结挈领了本课重点内容,精准把握了重要知识点的内在本质和外在统一,实现了对课堂新知最简洁、最精准的归纳总结。如此一来,不仅有效深化了学生对主题内容的理解和把握,而且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同时巩固完善了学生历史知识系统,为后续学习的高效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总而言之,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教师既要转变理念,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又要注重情境引导,全面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既要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积极打造生动高效的历史课堂,又要善于巧妙总结,加强历史知识内化。只有如此,才能实现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巩永宁 单位:甘肃省正宁县永和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李海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历史创新教学初探[J].学周刊,2015(30).

[2]杨碧金.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方法的探究[J].华夏教师,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