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网络与新媒体前景集锦9篇

时间:2023-12-31 10:58:05

网络与新媒体前景

网络与新媒体前景范文1

我们首先要清楚互联网这个大环境在旅游营销中究竟有多重要。在2009年,很多研究调查机构对旅游者进行实地或电话的抽样调查,不约而同地显示了这样一个结论,互联网已经超过了“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体,成为公众获取旅游信息的最重要的渠道。有数据显示,中国年轻人旅游占到了总体旅游市场的一半以上,旅游者在去目的地旅游之前上网查询旅游目的地介绍,景区环境、交通和服务情况的占到全部旅游者近80%。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看出一个趋势,那就是潜在旅游消费人群普遍趋向于将互联网作为收集信息的主要渠道,消费者的媒介注意力由报纸、电视向网络迅速转移。

其次,我们要理解网络营销的本质是什么。营销的本质在于价值交换,而网络营销的本质在于参与和沟通,通过互动实现口碑的传递,从而实现价值交换。有数据显示,2008-2009年旅游产业通过网络促销信息,进行网络宣传和活动的比例是2007年的500倍。目前各个景区都非常重视网络这一传播环境。

在理解网络营销的本质之后,才能开始讨论旅游目的该采用何种手段进行网络营销。

其一,构建旅游目的地网站,这是网络营销的第一步。网站既是旅游目的地宣传平台,也是与消费者的互动平台。景区企业建立网站的目的就是吸引潜在消费者关注,并形成互动。互动性的第一步就是:网页内容与形式设计尽量考虑潜在客户的特征与需求,提供旅游目的地的全面介绍、旅游产品相关的各种信息,使潜在顾客访问页面后,可以通过点击按钮、搜索信息,发现兴趣点,培养起对旅游消费的进一步兴趣。然后就是基于搜索引擎的优化。搜索引擎优化是在网站构建开始时就需要考虑的。譬如网站的结构、网站的版块、网站的属性和网站的核心关键词等。搜索引擎优化是一个技术工作,必须要聘请专门的技术公司来实施。

其二,网络社区营销。网络不仅是一个媒体,更是一个有着整合、互动、参与功能的平台。目前很多旅游目的地企业所开展的网络营销还局限在打广告阶段,平台应用的意识不够,不能通过网络形成景区口碑效应,品牌的核心价值还体现不出来。其实网络营销的手段非常丰富,比如网络新闻、博客、论坛话题营销、SNS社区等,关键是看如何应用这些手段达到企业营销的目的。网络社区营销的核心是“让用户参与”,注重网民的情感交流,在互动中形成口碑传播,意见领袖在网络社区中扮演重要角色。前不久,南非驻华使馆邀请了徐静蕾、网络上最知名的博客主人Keso、东东枪和徐铁人等人,而作为回报是Keso等人连续一周发了十多篇介绍南非的文章,并配有精心拍摄的图片。这些博客名人本来就拥有几百万忠实的读者,再加上各大网站、博客的转载,一下子使南非的国家形象在网民群体中做了一次完美的推广,很多网友表示“我想去南非”。

其三,网络视频营销。其实网络视频营销是近年来一种新的网络营销形式,增长速度十分迅速,与博客营销一样,强调网民的互动性,需要精心的策划。视频营销与其他营销方式相比具有很多优势,一是好的视频能够不依赖媒介推广即可在受众之间横向传播,以病毒扩散方式蔓延。二是,目前视频营销的价格也相当低廉,一段视频广告的制作成本可能仅需十几万甚至几万元,不到同类电视广告的十分之一,但传播效果并不逊色。三是,优秀的视频营销能够与用户互动,摆脱了电视广告的强迫式,能够更加将品牌内涵进行引申,加强传播效果。比如前几年网上传播的一段视频:国内外游客公然在三亚著名景区——大东海裸体游泳,这段“很黄很暴力”的视频被网民转载观看下载达到5000多万次。一时间,大东海裸体浴场成为网民热议的对象。“三亚大东海”的关键词点击率高居百度排行榜前列,来三亚旅游的很多游客就抱着猎奇的心理“慕名”前往大东海景区。笔者建议旅游目的地景区可以更多的与专业视频网站公司合作,通过做网络视频活动,或征集旅游者的视频进行分享,可以非常迅速提高景区在潜在消费人群中的口碑。

其四,即时通讯营销,即利用互联网即时聊天工具进行推广宣传的营销方式。尤其最近几年,利用QQ、MSN等即时通讯软件进行营销大有愈演愈烈之势。使用即时通讯营销的优点是很方便与客户沟通,维护客户关系,并且可以迅速带来流量。但是需要注意通过这种营销方式,处理不当会对自身品牌有一定的影响。通常即时通讯营销常配备网络营销其他手段或地面推广活动共同应用。

网络与新媒体前景范文2

【关键词】三网融合;广电;发展现状;解决策略

“三网融合”又叫“三网合一”,指的是电信网、有线电视网和计算机通信网的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并逐步整合成为全世界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三网融合不仅打破了传统的传播媒介的界限,而且开拓了新的信息传播渠道,使信息的传递比以前更加畅通。自三网融合以来我国广播电视改革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仍有些问题需要提出与解决。本文主要研究三网融合背景下广播电视发展现状,针对其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我国广播电视事业在三网融合背景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一、三网融合背景

1.三网融合的社会背景。我国三网融合方案早在2001年十五规划中就已经提出,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三网融合方案十多年来发展很缓慢。直到2009年的经济危机,人们开始反思中国网络发展现状,力求将中国网络实现联合和创新。2010年,国务院颁布了《推进三网融合总体方案》,明确了以后国家网络发展总方向,指出三网融合是推动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步骤。

2.三网融合的现实紧迫性。近几年,我国网络发展异常迅速,到2010年,我国约有网民4.6亿,网民人数增加,使三网融合的建设迫在眉睫。另外,我国广播电视行业壁垒较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我国广电及网络事业的发展,三网联合可以打破这些行业壁垒,使用户可以使用各种终端通过各种网络连入互联网,促进广电及网络行业的和谐稳定发展。

3.三网融合的国际现状。从全球角度来讲,三网融合已成世界发展趋势,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三网融合业务早已开展了近二十年。为了紧跟世界发展潮流,中国也需要实行三网融合,促进我国技术进步,使我国信息产业规模和业态得到飞速发展。为此,三网融合需进行调整,使三网实现混合经营,一定程度上增加三网的市场竞争,使我国三网在一定程度上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竞争。

二、三网新媒体融合的发展瓶颈

1.标准落后。我国数字电视发展速度较为缓慢,与标准难以确定有着直接的关系。没有较为明确的标准所产生的影响就是广电网络行业的恶性竞争。因此,要使我国的数字电视得到快速稳定发展,就要尽快的定义标准,只有这样才会使三网融合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

2.网络整合困难。我国有线电视网络一般是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主管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网络的分散性。这种网络的分散性给网络的管理与整合工作带来困难。因此,整合市场模式,通过资本、资产整合更换,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网络的分散性,给网络的整合工作带来便利。

3.业务发展的商业模式不合理。三网新媒体业务发展的商业模式不合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建立可行的体系分配价值。商业模式不合理不仅仅使我国各新媒体的发展受到重重阻碍,还会给国家网络资源整合与配置带来消极影响。因此,建立合理的业务发展商业模式对三网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有重大作用。

4.用户准入条件高。三网融合虽然给用户带来便利,但是准入条件过高使得用户因费用问题无法正常使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三网融合普及到大众的实施带来阻碍。因此,要想降低准入条件,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第一,要降低安装的成本;第二,要降低实际使用费用。这样就会大大激发用户的使用热情,使企业增加收入总额。

5.差别不明显,用户和服务太笼统。差别不明显,用户和服务太笼统也是三网新媒体融合后出现的较大问题,这使得经营者的实际盈利降低。因此,经营者想要获得更高的商业利润,就必须细分服务、细分用户。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从而使经营者获得更多利润,使企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

6.大规模的营销策略,引导消费者需求。目前我国三网新媒体的发展更多的依赖于两个或三个卖点的质量和用户,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三网新媒体的发展,这也是三网新媒体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阶段。因此,三网新媒体应该拓展发展空间,进行大规模的营销策略,以此来引导消费者消费需求,进而刺激消费者消费。

三、广播电视创新发展策略

1.创新广播电视节目理念,革新广播电视节目内容与形态。在三网融合的新背景下,各大媒体发展异常迅速,这就使得媒体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广播电视来说依然如此。因此,广播电视行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生存,就必须对自身进行改革。在广播电视节目方面,广播电视应该创新广播电视节目理念,革新广播电视节目内容与形态,使自身节目迎合观众需求,进而提高收视率,促进广电进一步的发展。

2.以受众为中心,多维度满足受众需求。广播电视节目的观众是广播电视节目收视率的决定者,也是广播电视赢利的主要依据。因此,广播电视在制作节目时应充分考虑受众需求,以受众为中心,通过市场细分找到目标受众,多维度满足目标受众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使广播电视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保持不败,在市场份额中争取一席之地。

3.广播电视节目要重视与新媒体合作。现在社会已经进入多媒体时代,各个媒体间的联系相比于以前更加错综复杂,尤其是实现三网融合后,广播电视在进行自身发展的同时应该注重对于新媒体的合作,在合作中获得更多发展,逐步实现互利共赢。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合作并不是表面上的合作,而是将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意、制作过程及信息反馈中融入新媒体,实现整体深入合作。

4.广播电视节目要注重对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三网实现融合后,各个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找的自己的资源并加强对自己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媒体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这对于广播电视来说亦是如此。广播电视的资源要做到独特性,这样才可以使自己的节目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同时,加强对资源的保护,使资源真正的做到为己所用。

5.创新主持人策略,凸显品牌主持人价值。近几年,邀请具有知名度的主持人担任主持已成为普遍现象。广播电视媒体除了可以邀请具有知名度的主持人担任主持以提高节目知名度外,还应该培养本节目自己的主持人,运用创新主持人策略,打造出具备全面、综合、高质的品牌主持人,凸显品牌主持人价值。

网络与新媒体前景范文3

关键词 网络 电视 新媒体 内容

伴随2010年互联网电视在网络技术革命背景下的新一轮发展,网络电视顺应市场之天时地利,在消费者的希冀与欢呼中迅速崛起,从而为日趋没落的电视媒介带来新的前景,尽管网络电视依然处在新媒体盛世的前夜,但新媒体巨无霸的雏形已初步呈现。就产业逻辑而言,国内包括康佳在内的诸多彩电厂商,纷纷停产非互联网电视,大步迈向互联网电视新时代。从奥维咨询的最新监测数据来看,中国彩电市场互联网电视的市场零售量比重已经超过20%,预计2010年互联网电视的增速将超过50%,销量比重将会达到整体液晶电视的35%以上,这意味着2010年中国互联网液晶电视的市场规模将超过300亿元。Google全球副总裁文特,瑟夫由认为,“人们很快将迎来互联网电视时代,在不久的将来,互联网电视会走人人们的生活。”

一、新媒体航母的价值解读与标本意义

网络电视颠覆了公众对传统媒介和新媒介的既往想象,从某种程度上讲,厘定大众和分众的争论在这一新媒体航母面前已苍白无力,网络电视为整合新旧媒体、创新传播方式、发展新技术提供了可考量的现实蓝本,新媒体航母的巨无霸前景依稀在望。

为什么网络电视被寄予新媒体航母的巨大期待?仔细梳理网络电视的技术整合、产业逻辑、传播方式、受众资源,我们似乎能找到其中蕴藏的媒介价值:一、网络电视史无前例地实现了媒介内容、受众、传播方式、新技术的巨量整合,有助于形成媒介规模效应和溢价效果;网络电视从技术瓶颈上打破了新旧媒体的传统壁垒,实现了媒介资源和受众的整合,引发了传播方式的创新性巨变:电视、广播、报纸、杂志和网络的内容资源和各自受众群通过网络电视这个平台得到了高度整合,不同媒介所拥有的受众群在网络电视上“集结”,有助于形成媒介规模效应和溢价效果。同时,高清、网络、3D等任何一项新技术在网络电视上都可以得到应用,因此不难大胆预见,新技术和媒介整合这两个巨大引擎将不断推动网络电视走向强大,最终形成媒介新航母。尽管在我国目前的学术研究和业界探讨中,在思维视野上都局限于新旧媒体的分割研究,加之当前网络电视遭遇的困境和政府管理体制的束缚使网络电视依然身份尴尬,发达国家也缺乏可供借鉴的经验,导致多数专家对网络电视的新航母使命与担当缺乏认同,但网络电视的远大前景不容忽视;二、网络电视生态链的海量传播将从商业价值、政治意识、文化影响、教育模式、娱乐方式、广告运作等方面彻底推动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推动中国政治、经济、精神文明的螺旋式进步;网络电视通过对媒介的整合,使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的功能得到统一聚集,形成完整的媒介传播生态链,充分渗透到公众的生活、工作、娱乐、学习中来,从而对中国公民的政治意识、生活方式、人文教育、职业技能、情感愉悦起到有力地提升作用,特别是伴随宅居族的兴起,未来网络电视的“媒介人体延伸”功能更不容小视,不仅在商业模式上改变了其消费形态,也在生活方式上彻底改变其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从宅居族钟爱的生活方式来看,微博、搜索、视频、在线办公、网上淘宝、观看3D影视大片等都可以在网络电视生活中得到满足,必然会形成青年一代对网络电视的依赖,而网络电视所传输的意识形态、商业思维、教育理念又会深刻影响青年一代,形成某种心理定势,进而影响其社会行为;三、网络电视将实现国家媒体向国际媒体的延伸,促进中外公众的互动交流,减少他国的偏见与误解;在我国目前的传播媒介中,网络是唯一与国际网络媒体通道相连的,而电视、报纸、杂志、广播均属纯粹的中国媒介,在国外几乎没有市场,这种媒介状态在地球村的背景下问题也不断暴露,一方面使西方公众在西方媒介的误导下,形成国外公众对中国的偏见认知,另一方面中外互动交流的减少也造成国内某些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的滋生。因此网络电视的开放性,将不仅解决国内三网合一的问题,更将实现国家媒体向国际媒体的延伸,不仅使海内外节目有望通过网络实现在中国的部分落地,也能促进中国文化、思想对国际社会的全方位输出,促进他国公众对中国的了解与认同;四网络电视超越了单向传播载体的局限,实现了传播、娱乐、工作、交际、学习、消费等多种功能的互动整合,媒介航母的强大功效得到释放;创维携手英特尔公司,以有限电视网数字化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为基础,采用高性能CE3100平台,推出COCO聊天电视,此举引发了新的社交方式——网络电视社交;电通08年和日本雅虎联手提供电视广告和网络搜索联动的新型广告服务,用户根据汽车以及家电等电视广告,通过雅虎搜索后,个人电脑屏幕上便会显示该商品的视频广告等;百度推出框计算理念。用户只要输入需求,系统就可识别这种需求,并把需求分配到最优的应用或内容资源处理,最终返回给用户相匹配的结果或者服务,不仅仅登陆PC,手机,而且将电视机、手机、PDA等产品,按照这样的一条产品逻辑线,用户坐在电视机前就可以完成众多事务,比如边看电视,边通过电视网络订阅明天出差的机票和酒店,或者边看电视,边通过聊天软件和朋友聊天;五无线、3D等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使网络电视超越了空间的限制。虚拟时空时代来临;海尔09年展出“没有电源线、没有信号线、没有网络线”的无尾电视,移动网络电视成为现实可能,未来的移动网络电视可能分布于公众生活的任何一个位置。比如浴室、汽车、飞机、游戏场所、野外;在全球电子展会上,索尼、松下、三星、LG、夏普、东芝都展示了3D电视机,国内TCL、长虹、海信也开始3D布局,创维酷开3D电视在LED电视平台上实现了3D节目,可将目前的2D节目变成3D节目,伴随未来3D在网络电视的普及,人类的虚拟时空时代正式来临,一部电影就能使观众身临其境置身于荒漠远古、异国他乡、太空遨游,视觉体验得到极具震撼力的释放。

二、网络电视的困境与出路

网络电视这艘新媒体航母的商业用途和生活前景无可估量,但在通往美好未来的征途上,显然还面临诸多现实的障碍与困难,主要体现在几个层面:1. 媒介属性不明,管理体制不清,利益分割机制缺席;由于广播电视和网络的管理部门不同,而网络电视到底归属于哪个部门来管理,到目前依然是悬念重重,以09年的纷争为例,广电总局和工信部各执一词。广电管理者更倾向于从宣传管制的角度来看待新媒介,意识形态判断高于市场判断,这使广电总局和工信部在新媒介立场上截然不同,从09年广电总局的系列文件不难看出广电高层对网络电视内容管理的顾虑和对电视媒体利益的维护,尽管网络电视在3C融合背景下,走在政府默认的道路上,但广电部门、电视厂家、传统媒介的利益如何分割,依然是困扰网络电视发展的现实问题,任何一个利益主体在这场新蛋糕分割中都想得到最大的一块,但利益标准的缺席,加上缺乏可借鉴的范本,因此整体导致各方对合作的冷眼看待,对合作利益的消极预期使各方目前依然是各自为政,从IPTV雷大雨小,盛大盒子被叫停等不难预见网络电视道路艰难;尽管广电总局在2010年4月发放了3块互联网电视视听许可证,但具体整合的技术标准、利益分割机制等诸多问题悬而未决,三网合一依然前路漫漫;2. 内容版权的制约;网络电视一方面由于技术的限制,还未能真正变成网络。消费者的使用被限制在局部网络,另一方面网络电视的内容下载频频遭遇红灯,国内诉讼不断,09年爆出的版权纠纷也使电视厂商在内容建设上小心翼翼,由于上游内容制作和传输网络的制约,使得网络电视名不符实,一些电视厂商宣传的网络电视,其功能无论在架构、流速还是便利性方面都与真正的网络还相差甚远;3D是网络电视发展的一个巨大机遇。3D电视在2010年的五一成为电视行业的最大热门,但2010年除了南非世界杯比赛,终端消费者几乎无法获得3D制式的播出电视节目,因此在三网真正合一之前,网络电视的内容来源恐怕很难乐观,对主流内容的获取能力希望渺茫;3.高昂的价格导致市场普及度不高;一方面目前网络电视价格远远高于普通液晶电视,而对于二、三线城市的消费者而言,抛开使用不久的液晶电视重新选购网络电视,似乎有点不太现实。对3D网络电视而言,尽管目前厂家都声称采取低价策略,价格在2-3万之间,但对于多数普通工薪而言,显然代价不小,但对于彩电厂家而言,没有规模成本就降不下来,因此3D网络电视的大范围普及恐怕依然是长路漫漫;4.网络技术的制约;这种制约既体现在今天的网络电视依然很多停留在机顶盒阶段,未能真正实现网络功效,另一方面就是目前现有的网络带宽,远远满足不了网络电视普及后的带宽需求。

网络电视如何突破现有困境,实现跳跃性的发展?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1.以光纤网和设备标准的政府推动为切人点,大幅提升网络电视的解码存量、互动响应速度、传输速度和下载容量;为三网络合一奠定带宽管道基础;纵观国内带宽管道铺设,不难发现目前广电网和电信网在主干道和用户端都是采用铜缆接人,整个基础设施标准都很低,但要发展网络电视,真正实现流媒体功能,则必须施行“光进铜退”,用光纤网取代目前的铜缆网,重新建立宽带基础设施标准,大幅提升网络电视的传输速度、下载容量、解码存量。当然,“光进铜退”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撑,并且涉及到投入主体的问题,谁来投入,假使广电部门和电信合作投入。其比例又该如何分摊,况且在现有收费体制下,地方政府大量的投入却很难在短时间内实现盈利,导致投入缺乏动力,这需要中央政府从财政上给予扶持,金融危机之时中央投入巨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对高速公路的投入不惜血本,但伴随中国生产力的转型,今后对信息高速公路的需要日益迫切,建议中央政府从战略高度出发,加大对光纤网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特别是二、三线城市光纤网的铺设;2.建立合理、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打破部门分割壁垒,扫清体制性障碍;广电部和电信部之间的争端目前依然存在,双方对各自的优势领域都保持了非常警惕的态度,要解决这一困境,需要由中央统一协调、尽快解决现有的矛盾争端,建立合理、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同时,政府应该考虑社会资源的整体匹配和社会成本问题,在利益不可能实现绝对均衡的条件下,可由国家适当补贴利益受损方,强力推动三网合一的进行,彻底扫清体制的障碍;3.搭建网络电视制播分离的市场化平台。多渠道开拓信息源;结合主流视频网站来看,绝大部分的视频制作还相当粗糙,原创性强而内涵不足,电视节目尽管因为强大的广告支撑而制作精良,但内容的同质化趋势日益严重,创新性不强。

网络与新媒体前景范文4

关键词:新媒体;辅导员;学生工作;模式

关于新媒体的定义,国内外学者们众说纷纭,从不同角度定义新媒体,看法并不统一,因此,并没有最终定论。有部分国外研究学者和媒介机构认为“新媒体”的内涵和传统媒体的概念有很大的不同,区别于报纸、电视和广播。早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新媒体定义为: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美国《online》杂志对新媒体下过一个定义即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交流传播(Comunicationsforall,byall)。[2]“新媒体”是在新的网络技术和传媒技术支撑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刊物、手机短信、移动电视、无线移动网络、卫星电话、数字电视、交互媒体等。综合上述观点,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随着时间变迁,其内涵也随之发生变化。当前,新媒体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范畴广泛,凡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移动网络、卫星等渠道,以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传播媒介,向受众提供各类信息、娱乐及服务的传播形态。

一、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时代”是指以互联网以及无线移动网络终端作为传播介质,以QQ论坛、移动飞信、微博、微信等公众平台作为传播途径,以交互性与即时性,庞杂性与虚拟性,多元性与开放性为传播特征的信息传播时代。它迎合了当前背景下受众缺乏耐心和精力接受海量信息而偏向于泛读与速览的心态与习惯,或短小精悍,或图文并茂,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交际方式。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拓宽了高校学生工作的空间和渠道,但信息传播的便捷与开放所衍生出的问题,也给高校辅导员带来了艰巨的挑战。

1.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的开放、庞杂、多元与虚拟特征

影响了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削弱了社会主流意识与辅导员的权威性新媒体承载者庞杂的信息,这些信息高度开发、资源共享迅速,高校学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获得海量信息,由于缺少严格把关,其中不乏少数不健康、负面的信息,由于缺乏对信息的准确取舍以及好奇心理的作用,学生将获得的信息再次进行传播,导致不良信息泛滥,从而对正面的积极教育产生消极影响。[3]新媒体的虚拟性特征,使人们的思想表达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网络上充斥着各种言论,每个人都能充当记者,各种终端都能成为话筒,随时随地各种信息,在各大网络平台形成了多种非意识形态,主流思想被多元的非主流思潮所取代。大部分高校学生忽视主流媒体传播的信息,而是从网络平台获取,而各种思潮的网络纷争与嘈杂,以及大学生心智发展的不成熟,很容易使大学生迷失自我,受到网络上一些不良信息的蛊惑,影响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削弱了社会主流意识的引导功能。同时,由于新媒体的虚拟特征,学生可以匿名发表意见,如表达对社会重大事件的看法、对老师或领导不满等,由于网络的开放与低门槛,这些信息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混乱,破坏了校园秩序,损害学校、领导或教师的声望。这些现象使辅导员在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与立场方面面临严峻问题,削弱辅导员的权威性。

2.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的虚拟、多元与交互特征降低了集体凝聚力和向心力,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及身心健康

新媒体的虚拟性使大学生能在虚拟空间中体验不同于现实世界的感觉。多数大学生占用课堂时间甚至熬夜上网、游戏、聊天、观看视频,既影响学习,还危害身体健康,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危害更不容小觑。在学习、生活中遭受挫折或失败时,学生可以利用新媒体在网络平台上与其他人进行交流与互动,还可以在情绪波动时宣泄自己的情感,通过浏览QQ空间、翻阅各大论坛、刷微博、浏览朋友圈寻找同盟,从虚拟的交流中寻求慰藉甚至是刺激感,部分大学生在现实世界产生消极避世、冷漠偏执、懦弱推诿的心理。他们只选择倾听自己感兴趣的信息,经常固执己见,盲目排他,形成自卑、自大、狭隘、偏激等心理问题。长期生活在“虚拟世界”中的大学生,不关注时事,对班级和集体的观念淡化,使集体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大降低,部分大学生对身边的同学、老师甚至家长也漠不关心,不予理财,很容易引发孤僻、紧张、自闭等心理疾病,严重影响人际交往能力,导致人格障碍、人际关系障碍等。如何营造高度团结的学习生活分为,建设凝聚力和向心力强的班级与集体,是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学生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

3.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快捷、多元与开放特征

降低了学生工作的效率,影响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信息传播快捷、多元与开放吸引着当代大学生积极体验。媒体中的明星八卦、花边新闻、时尚潮流等信息,满足了大学生的好奇心;在各大网络平台上晒图片、发帖子,满足了大学生的虚荣心与寻找同盟的心理。上网时精力充沛,离网后却萎靡不振成为广大学生的通病。很多人上课时或沉浸在新媒体带来的乐趣中,或精力涣散、无法集中注意力,或自暴自弃、直接旷课,这些都严重影响学业。有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不顾世俗与道德约束,造成人际交往障碍,产生孤僻、自闭等不良心理。在严峻形势下,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无法顺应新媒体时展需要,学生的关注点不再是教师授课与学生活动,对通知信息与各类活动漠不关心,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工作的成效。因此,辅导员要转变工作思路,借助新媒体探寻学生工作的新途径。

二、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学生工作模式的创新

1.正确认识新媒体,趋利避害,发挥其积极作用

新媒体的普及的确给学生工作带来了消极影响,但对新媒体的沉迷与依赖并不来源于新媒体本身,而是使用新媒体的人。部分高校辅导员曲解新媒体,只看到新媒体带来的危害与弊端,而忽视了新媒体技术给学生以及学生工作带来的积极影响,这种做法是错误的。高校辅导员应该以积极的态度正确认识新媒体,不断更新自己的工作理念,将重点放在教育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技术上,而不是盲目排斥新媒体,要做到趋利避害,使新媒体的积极作用得以发挥。

2.辅导员要不断提升自身媒介素养,提高学习创新能力

为适应新媒体时代要求,高校辅导员不仅要具备管理、沟通、组织、协调与统筹的能力,还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与媒体知识。因此,辅导员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媒介素养。提升媒介素养的途径有很多,可以通过自学、参加相关培训、实地考察以及实际应用等方式加强辅导员对新媒体的认识,切忌墨守成规、固步自封,要敢于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培养“会用擅用”的能力,勇于面对新媒体技术带来的挑战,更新工作理念与工作方法,在实践中发现并解决新问题,不断提高学习与创新的能力。

3.注重新媒体网络平台建设,改变师生间、同学间的交流方式

传统的学生工作模式中,学生是被动接受教育的客体,师生间缺乏平等对话与沟通,学生渴望平等交流的心理受师生关系影响与身份限制而被忽视。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撼动了传统媒体在受众心中的地位以及使用率,新媒体传播信息更加便捷、自由、开放。在网络平台上,师生同为新媒体受众,同为信息的主体,新媒体的互动性与开放程度更高,辅导员可以在网上与学生平等互动的交流,融入学生的网络交际圈,将传统的单向教育变为双向互动教育,正确引导学生的思想言论,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学生的个性与潜能,鼓励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不断实践与创新,建立平等、自由、互动的现代师生关系。高校辅导员应积极构建班级微博平台、班级飞信群、班级QQ群、班级微信公众号,拓宽学生工作的渠道,在新媒体网络平台的言论中争取主动,使自己的正面思想成为班级的主流思潮,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积极作用,社会上具有正能量的事迹,分享班级活动的图片、视频,对班级的重大事件及活动进行即时播报,鼓励学生在班级公众平台上发表言论、分享学习资料,增进师生间、同学间的交流与互动,使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性,从而吸引他们从融入集体,加强与老师与同学们的交流与互动,从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4.组建新媒体学生工作队伍,发挥舆论监督引导作用

为防止班级公众平台言论喧哗所带来的负面影响,高校辅导员要积极组建一支立场坚定的新媒体学生工作队伍,比如班级骨干、班级的意见领袖。班级骨干政治立场坚定,是老师的得力助手,对班级的情况掌握比较全面,而班级的意见领袖影响力较大,在各大班级公众平台中粉丝众多,他们的信息受关注度较高,舆论导向性较强。辅导员要教导班级新媒体学生工作队伍明确信息传播的重点与切入点,瞄准班级同学认知上的共同点、利益关系的交汇点,监督班级的舆论导向,在班级公众平台班级主流信息,让同学们获得的信息更全面,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辅导员还可以在公众平台上组织网络活动,如知识竞赛、主题图片展等,营造积极、和谐的班级氛围,使团结、向上、温馨、多彩成为班级的主旋律。

5.转变学生工作方式,优化学生工作效能

辅导员应科学运用各类新媒体开展学生工作。首先,建立QQ群、飞信群,微博平台、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通告公告,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动态,掌握其思想动向,打破时空限制开展各类学生工作;其次,开辟“第二课堂”,通过新媒体公众平台积极向上的信息,鼓励学生资源共享等,使学生在课堂以外学到新知识、树立正确思想;第三,构建学生管理平台,如建立班级主页,将与学生日常管理有关的内容,如贫困生认定、奖学金评定、外出请假、党团工作信息上传至网络上,为学生管理与服务工作提供便利,大大提高了工作效能。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应抓住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正确认识新媒体,打破传统工作模式,不断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注重新媒体网络平台建设,转变师生交流方式,着力打造一只强有力的新媒体学生工作队伍,引导学生向美好、光明的未来迈进。

作者:穆浩然 单位:齐齐哈尔医学院

参考文献: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4-01-16)[2015-11-10]www.99it.com/archives/187953.html.

网络与新媒体前景范文5

摘要:媒介融合是指以数字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依托,在不同媒介之间实现资源共享、跨产业合作,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媒介形态演化趋势,是伴随着科技的发展而引起国内外普遍关注的传媒现象之一。在行业竞争对各种传媒产生的越来越大的压力下,众多以媒介融合为基础的传媒集团相继涌现,不同媒体通过资源重整、优势互补,生产出融合型信息产品,本文从媒介融合的大背景出发,分析出地方媒体走媒介融合之路不仅必要,而且十分紧迫。

关键词:媒介融合 网络媒体 传统媒体 地方媒体

媒介融合也导致了“融合媒介”的出现,例如互联网、手机媒体、IPTV等。这些融合媒介通常被称为新媒体,新媒体不仅分流了传统广播电视最具有购买力和成长性的受众,而且瓜分了相当一部分的广告市场,给传统广播电视的生存与发展种下了危机与隐患。但媒介的技术融合、产品融合、业务融合、市场融合、组织融合趋势,无疑也为长期困扰于中国电视发展策略带来了创新的重要契机。

一、地方媒体的媒介融合现状

地方媒体生存发展的历程可谓曲折艰辛。从初期的单纯增加广告播出来提高经济效益,到为了吸引受众长时间播放电视剧,最后甚至为了追求轰动效应制造虚假新闻。这些休克疗法不仅没有使地方媒体走出困境,反而在衰败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地方媒体逐渐成为虚假广告肆虐的温床,电视剧专业户和虚假新闻的制造者。痛定思痛,一些地方媒体通过总结经验教训,不断进行包括技术设备更新、管理理念更新、节目形式更新、运营机制更新等一系列自我救赎式的创新改革。随着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的新闻传媒业不得不剥离政策的保护,走上对外开放的征程,发达国家跨国传媒集团打入国内市场并享受与国内地方媒体同等的待遇将成为不得不正视的现实问题。

二、地方媒体的媒介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广告费过于昂贵

地方报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就是广告。收取广告费固然正常,但是刊登一则广告的费用是普通人是难以承受的。例如半版的彩色广告一天的刊登费就要一万元,一般的个人和小型公司根本承受不起,所以刊登这样广告的一般是房地产广告和汽车广告。大幅广告费用高或许情有可原,但是在报纸里刊登最小篇幅(一张标准名片尺寸大小)的广告也要一天800元。这对于渴望通过报刊招聘人员的小企业和个人商业买卖行为(例如房屋买卖等)纷纷望而却步。对于广告费昂贵的问题,如果借鉴天津《今晚报》的经验,多刊登商业信息,薄利多销,既招揽了人气,又树立自己在本地区的资讯地位,是有益的尝试。

(二)虚假新闻的出现

由于地方媒体记者的发稿量与工资挂钩,一些记者穷尽方法挖掘新闻线索。最简洁有效的方法就是发展“新闻线索人”。这些所谓的“新闻线索人”根本就不是真正的记者,不具备新闻记者的素质,对采访的核心内容并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对新闻是否可靠没有判断性,加之记者没有去实地采访调查,仅凭简单的文稿和几张照片来判断新闻是否属实是很困难的,不论怎样,记者的职业要求必须眼见为实,对于自己没有亲身采访的事件,即使新闻立意再好,也不能随便发表,这不仅是对自己,也是对广大受众负责的职业道德准则。

(三)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由于地方报纸财政实行自收自支政策,承受的经济压力要远远大于党报,所以报社的员工待遇不高,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目前报社里的合同员工每月工资只有一千左右,享受基本的五险待遇。这样的工资水平甚至比不上高档酒店的普通服务员。低廉的工资、辛苦的工作使很多人在短暂入行之后选择放弃。另一个原因是很多人只是都把这里当做一个驿站或是跳板,做一个暂时安身立命的地方,只把新闻采访当做工作来做,很少有人把新闻看作是一项事业来做。一些人往往做几年记者之后或跳槽或另谋高就。据老记者说,当年和她一批招聘进入报社的12个人目前仅剩3人。这些现象都是地方媒体普遍存在但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四)突发事件新闻的采访应对差

报社所招聘的人员大多是文科专业毕业,因此男女比例差异明显在深夜或者有危险性的新闻事件发生需要紧急采访,出于安全考虑一般都会选择让男记者进行采访,但由于男记者数量太少往往在人员配备上显得捉襟见肘。女记者虽然多但由于和男记者相比的个体差异往往无缘突发事件的采访,这是女性先天的弱势和不足无法去应付的。

三、对地方媒体的媒介融合存在问题的建议

(一)电视与网络媒体运营与技术模式的融合

在地方媒体为了生存、发展进行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传统的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进行资源共享、内容互动以进行优势互补就成为了一种新的运营模式。与国外发达国家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国内的网络媒体与各地电视台之间的融合相对来说不是很发达。当然,在融合的国际大背景下,国内网络媒体与地方电视台还是进行了一些非常有益的探索的。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在技术设备上的融合。前面刚刚说过,电视媒体与网络终端进行融合目前已是大势所趋。

(二)电视与手机媒体的融合

把携带方便可以随时随地使用的手机与电视结合起来,是媒介融合的最新产物,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手机电视,顾名思义,就是用手机看电视,这是第三种能够把手机接入终端的方式,也是继网络电视、IP电视、有线电视数字网电视、卫星移动电视和数字地面电视之外的又一种门类独立的信号接受模式,是适应手机消费者的视频新手段。3G网络与数字广播网的结合是“双模手机电视”最成熟的解决方案,手机已经达到兼容数字广播的标准。

(三)报纸与网络媒体的融合

报纸网站经历了从传统印刷版报纸的电子翻版,到综合类信息的服务网站,然后到大型新闻门户网站的发展历程表明了传统的报业媒体要想实现生存与发展,就不能只是仅仅满足于把报纸搬上网,还必须走媒介融合的道路,实行报纸媒体与网络等新媒体从形式到内容的全面的融合。传统报纸媒体跟网络媒体融合后形成的报纸网站要充分发挥网络互动性强的优势,可以通过虚拟社区的构建来体现互动性,以利于吸引更多的受众群体。

(四)广播与网络媒体的融合

网络电台的节目内容更加丰富,形式也更加直观和生动。网络广播媒体和传统广播媒体的网络版有着根本上的区别,网络广播媒体更具包容度。在形式上,网络广播媒体能够容纳传统广播、网络广播与手机广播;内容上,网络广播媒体包含传统的日播节目、网络电台的日播节目、历史音频节目的精编及特供的手机音频等多方面内容。网络广播媒体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广播电台的节目搬到网络中去。播客就是自助式广播。通过音频编辑软件(或运用视频编辑软件里的音频编辑功能),把录制、拍摄的内容上传到互联网上,就能够做成一个播客了。

参考文献:

[1]奥利弗·博伊德—巴雷特,克里斯·纽博尔德.汪凯,刘晓红译.媒介研究的进路[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年.

网络与新媒体前景范文6

关键词:网络时代 纸媒 发展前景

在传统意义上,纸媒被认为是以报纸、杂志为载体的信息传播媒体。然而,随着近年来网络信息技术覆盖程度的不断提升,人们接受信息的面得到了多元化拓展,传统纸媒的信息优势在一点点被压缩。

一、纸媒的优势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统纸媒在传播方式和技术层面被远远地甩在了新兴媒体的后面,然而,就信息供应体系、受众接受方式等方面来看,纸媒仍具有乃以替代的优势:

第一,信息量大。从纸媒的传统信息传播方式来看,集合多元化信息便是其基本功能。以南方地区发行量较大的《南方都市报》为例,便包含了时政新闻、社会新闻、地方新闻、娱乐新闻、体育新闻、经济新闻、声色周刊、生活消费等数十种新闻信息。受众只需要花上几毛钱便可在瞬间接受到海量的社会信息。

第二,准确性、可靠性。近年来,互联网信息平台的信息真实性越来越受到公众的质疑,很多网站新闻媒介没有将新闻信息的准确性作为的第一要务,反而将很多没有经过确定的信息公布在网上,甚至有些互联网媒体工作者为了个人利益成为了网络虚假信息散布的“推手”、“水军”。例如,前段时间被央视曝光的“秦火火”、“立二拆四”事件便是很好的案例。

与之相比,纸媒信息工作者的专业化程度和职业操守都要远远强于网络信息媒介,因此,纸媒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一直都被社会大众所认可。

第三,强大的品牌效应。时至今日,纸媒的发展已经过了数千年的历史,所构建其的品牌效应和影响力自然十分强大。例如,纸媒企业一般都具有强大的人力物力资源、丰富的信息传播经验、浓郁的地域发展特色和新闻信息的独家控制能力。目前,很多网络媒体的信息都是从传统纸媒体上转载而来,究其原因,来自于网络媒体专业化程度不足,新闻信息的独享能力仍落后与纸媒,且很多网络信息媒体根本没有自己的品牌价值观,随意性较强,这方面尚难以与纸媒抗衡。

二、纸媒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纸媒的传统优势依然明显,然而,在网络信息化程度不断提升的今天,纸媒的发展现状依然让人堪忧,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体现在多个方面。

(一)外部问题及因素

1.网络信息受众大幅度提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信息受众的数量呈现“井喷”式的增长。根据我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公布的数据,截止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的数量达到5.64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5090万人。与此同时,我国移动网民的数量也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手机网民数量达到4.2亿人,年增长率达到18.1%,远超网民整体增幅。网民数量的大幅度上涨使社会大众接收信息的渠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可以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轻松地获取想要的任何信息。受众信息接收渠道的便捷程度不断提升,传统纸媒的影响力自然在一点一点被缩减。

2.利润率被不断压缩

网络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被不断拓宽。网络信息获取的成本也在不断下降。与之相比,传统纸媒行业的经营成本却没有得到缩减,庞大的人力资源体系、专业化程度高的日常运作以及网络版权问题的漏洞,使得传统纸媒行业的经营难度日益加大,成本也难以得到有效压缩。

以北京地区为例,2013年以来,北京纸媒行业的经营成本上升了3.15%,而获取的利润却在不断下降。例如,2013年1-7月份,北京市区内的报刊亭营业额再创新低,日均营业额100元,大多数报纸处于滞销状态。而卖的较好的报纸如《环球时报》、《北京晚报》等,一份的利润也仅有2分钱,其利润之地让人无法想象。

(二)外部问题及因素

1.盈利模式单一

长期以来,大部分纸媒企业都以广告作为主要的盈利来源,而这种模式让他们在面对互联网媒体时,显得毫无招架之力。尤其在互联网时代,网民的规模要远远超过纸媒的受众,纸媒的广告价值被一点点压缩,其依靠广告获取盈利的单一模式也成为制约其长远发展的重要因素。

2.发展模式落后

对于大多数纸媒企业来说,“新闻研发”是其日常运营发展的主要模式。在此模式下,由少数人员根据假想的读者需求,对新闻进行选择、加工,并提供给读者。而互联网媒体采用的是“新闻运营”模式,即网站给用户一个公共交流平台,信息的产生、传播完全靠用户完成。这在极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大众的信息传递感,也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思路。而纸媒企业长期以来积累的发展模式和组织模式,难以使得其在面对互联网媒体时,迅速找到新的价值定位,并完成转型。

三、纸媒的发展前景及对策

(一)提升新闻信息的实效性,扩大“涉猎范围”

传统纸媒的信息准确性和专业化程度是网络媒体无法比拟的,在网络时代下,纸媒企业应将这种优势不断放大化。例如,报纸改为日刊发行,甚至可尝试一日两刊的模式;杂志则改为半周刊、周刊的发行模式。目前,国内一些纸媒企业已经在探索上述提升新闻信息实效性的模式,例如《南方都市报》便采用了一日四刊的发行模式,大大提升新闻信息的实效性和密度,与网络媒体争抢市场份额,也能够为自身盈利模式的拓展和创新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采取特色发展战略,注重“报道深度”

在面对互联网媒体“大举进攻”的压力下,纸媒企业必须迅速转变发展思路,依靠自身高度的专业化、强有力的信息独占能力,采取特色发展的战略。例如,以人物专访、趣味评论、坊间杂谈等吸引读者的眼球;同时,定期增加副刊、特刊,扩大信息范围,为读者打造一种全新的信息阅读平台。

此外,在新闻信息的报道中,纸媒应不断注重“报道深度”的拓展,通过特色评论、专家解读等方式不断增加新闻信息的阅读性和深度,不断提升自身信息的市场价值,不断放大传统纸媒的优势。

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传统的纸媒行业受到了一定的冲击。然而,挑战和机遇往往是并存的,纸媒的发展潜力仍然巨大。对于纸媒企业来说,要合理有效地扬长避短,不断放大自身的传统优势,成为市场竞争的胜利者!

参考文献:

网络与新媒体前景范文7

摘 要: 结合主席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仪式上的重要讲话内容,我国正通过系统化应用互联网技术成熟发展这一时代背景和优势,将网络资源融入日常生活。而国家网络强国、大数据全面应用又为多媒体业务开展融入了新的内容,因此在三网融合进一步加快背景下,充分借助互联网资源的成熟应用,推动以IPTV等视听新媒体业务的创新发展,就极具现实意义。本文拟从三网融合趋势探究分析入手,结合IPTV网络视听业务的具体应用内涵,从而探究三网融合背景下IPTV新媒体业务发展应用思路。

关键词: 三网融合;顺势而为;IPTV;视听新媒体;业务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成熟发展的今天,通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之间的有效融入,已经成为整个时展过程中的重要趋势。而IPTV业务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其实现了网络资源与传统媒体的有效融入。当然,通过对当前人们的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进行分析,不难看出新媒体业务已经成为多数人的消费新需求,因此推动该业务整体发展极其必要。

1 三网融合趋势探究分析

事实上,从整个媒体融合发展势与具体特点来看,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入,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在新媒体业务发展过程中,融入、融合是广电系统无法忽略的趋势。我国世界上互联网网民人数最多的国家,而整个互联网资源已经全面融入了社会发展的各项元素体系之内,尤其是其与社会大众的生活方式及生活理念的融合进程进一步加快,因此在这一背景下,传统媒体的生存空间遭受极大冲击,特别是其市场份额和影响力不断缩小,对于广电机构来说,只有全面转变自身发展理念和具体认知,融入新媒体业务的具体发展趋势,从而满足各种类型群体的基本观赏需求。

实施三网融合,完善业务类型,其能够有效满足消费者的多样消费需求。在互联网技术应用日益成熟的今天,互联网产品已经发展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元素,尤其是在网络技术发展应用日益成熟过程中,完善开展三网融合工作,其必然能够为资源价值展现和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重要帮助。早在2015年,我国就已经制定了相关方案,从而实现了三网融合工作的实质性开展。

目前我国互联网技术承载能力和业务能力大大加强,尤其是随着光纤建设应用不断成熟,整个IPTV播控平台与整个传输系统实现了有效对接。因此在整个新媒体业务成熟发展背景下,三网融合已经成为互联网行业和广电行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趋势。可以说,三网融合方案的制定和出台,其不仅是战略规划,更重要的是其能够充分满足人们的新媒体观赏需求。正是国家对三网业务的充分重视,使得三网融合大势已定,并发展迅猛。经过对三网融合的发展状况及内涵进行分析,可以看想要实现理想的经营效果,就需要注重创新和完善具体的发展机制。

2 IPTV网络视听业务的具体应用内涵

发展IPTV业务等基于网络技术的新媒体业务,其是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所无法避免的重要趋势,而在发展该业务时,其不仅是整个时代形式的要求,同时更是满足人们期待值的必然选择,通过相关应用数据统计显示,整个IPTV用户已经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该业务融入市场发展过程中,各相关机构结合该业务的具体应用需要,从而加大对该业务的推广力度。

对于新媒体业务发展来说,三网融合是其成熟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因此,电信行业需要将自身技术优势与IPTV业务发展整体性融入,从而为整个新媒体应用提供重要支撑。因充分利用三网融合发展趋势,发展IPTV业务,将为传统媒体资源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空间,同时也实现了广电行业整体转型升级。通过对新媒体业务开展状况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如今广电服务商和通信服务商已转变为信息供应商,通过充分利用技术资源优势,从而实现新媒体业务经营的最佳效果。

在发展IPTV网络视听业务时,其基础在于网络技术和设施,而确保该资源应用的最佳效果,就需要注重统一对三网融合及IPTV业务的价值认知,通过提升思想认知,从而为整个新媒体业务推广构建完善的传播机制。我们应该认识到在实施三网融合理念过程中,其整体较为复杂,而三网融合过程中,其作为开放型网络,其整体较为复杂,而广电行业与网络行业之间的融合程度不断提升。需要借鉴各个资源体系中的价值优势,通过融入资源理念内涵,从而在满足消费者自身应用需要的基础上,构建新媒体业务发展应用的理想效果。

3 三网融合背景下IPTV新媒体业务发展应用要求

结合当前三网融合发展这一趋势,IPTV新媒体业务作为当前整个时展的重要趋势和方向,其必须创新具体的价值理念,从而满足人们的综合应用需要,结合这一背景趋势,想要实现该业务发展应用的最佳效果,就必须充分做到:

首先,必须充分认知到网络技术和资源对整个IPTV新媒体业务发展的基础导向作用,因此,必须将网络基础能力塑造和提升放在首要位置。电信等业务部门,必须积极注重对自身使用的传输系统进行改造,同时要大力推行光纤的应用范围,当然,针对整个宽带网络的发展覆盖范围,要予以延伸和扩大,确保满足人们的综合需求。通对电力和机房传输等内容进行改造,从而构建新媒体业务传输的整体机制。

其次,必须充分注重做好信息传输过程中的安全工作。在信息技术时代,传播过程的安全性已经成为对网络资源进行综合应用过程中的最高要求。因此,在三网融合背景下,推动IPTV业务成熟发展过程中,必须将安全保障机制与网络信息安全建设全面融入,通过做好安全监督工作,进而实现新媒体业务发展的理想效果。而对于IPTV新媒体业务发展应用;来说,构建统一制播体系极为必要,因此要在做好安全传输工作的基础上,完善各项元素的综合应用。事实上,在传统电视媒体机制构建过程中,缺乏科学、完善的模式。通过有效借鉴新媒体业务发展趋势,从而实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有效融入。

最后,结合实际应用状况,延伸产业链条,丰富新媒体产业元素,将为该业务体系成熟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和实质性前提。通过利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杠杆,结合专项支持和服务计划,从而实现对该业务的元素丰富与理念创新。在三网融合背景下,其为电视产业的创新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和前提,因此要充分利用这一趋势,结合市场化元素的全面应用,从而实现整个三网融合背景下IPTV新媒体业务发展应用。当然,三网融合不断推进,其为新媒体业务开展带来了更为丰富的主体元素,无论是电信行业,还是广电行业,其都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和业务发展目标,制定符合自身的市场发展战略,而系统化的参与主体,也实现了整个新媒体业务发展主体力量的成熟发展。

4 结语

结合IPTV业务的经营发展状况,我们可以看到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其合法性问题一直未能得到有效落实,而IPTV业务与数字电视业务之间的冲突矛盾也进一步明显,当然在三网融合方案正式实施之前,IPTV业务开展难度较大,而三网融合方案的实施背景,使得该业务具备了迅猛发展的空间,因此,要充分结合这一时代背景,加快该视听新媒体业务的成熟发展。在新媒体业务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对各项媒体资源应用的具体要求相融入,通过有效创新,从而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

参考文献

[1]李志强.三网融合背景下国内电信运营商IPTV业务发展策略研究[J]. 中国数字电视.,2013,(07):109-114.

网络与新媒体前景范文8

【关键词】 新媒体传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有效途径

随着通信技术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媒体传播依托移动通信技术、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等,运用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方式,向外界传播互动信息。如何分析新媒体传播特点及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针对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是新媒体环境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媒体传播的特点

1、传播介质的移动性

随着无线移动技术的发展,三网融合逐步实现,使用手机、ipad、笔记本电脑上网,在公共交通工具或私家车上看电视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这些新媒体介质都具有移动性的特点。

2、传播主体的大众性

数字化与网络化手段使过去单向被动地接受信息者转变为对信息进行加工和传输的主动传播者,新媒体传播逐渐出现“去中心化”的倾向。新传播模式可以让新媒体的使用者实现决策参与,通过手机短信、博客、网络群聊等方式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对任何人进行大众传播。

3、传播过程的互动性

在高度开放、自由、双向的网络社会,每个与互联网相连的终端既是传播工具又是接收工具,受众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传播者。新媒体的双向传播方式打破了社会、文化、心理障碍,使人际交往更具广泛性,带来自由的、无时间和无地域限制的互动交流。

4、传播媒介的交融性

传播媒介的交融性一方面体现在传播内容的多媒体化,新媒体传播使用图片、文字、视频的多元表现形式,使传统媒体的静态的信息能够通过动态方式传播,信息内容更加丰富,获取更为便利;另一方面体现在终端方面,新媒体传播终端具有多种功能,不仅可以通话、发短信,还可以用来听广播、看电视、上网。

5、传播速度的快捷性

新媒体的技术特点使得文字、声音、图像等的传播速度加快,并且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实现瞬间到达受众。简单便捷的技术使得信息可以实现全球实时传播,将全球变成一个统一的信息网络。目前一些大的门户网站基本上都可以实现声音、音频和视频的实时传播,时间和空间的距离都被缩到最小程度。

二、新媒体传播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1、新媒体传播的便捷性和隐蔽性造成大学生的自制力削弱

目前高校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上网,由于使用方便和隐蔽,动作幅度小,教师在上课时难以监控。课堂学习中缺乏自控力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学业。另外,在使用微信、微博、论坛等传播媒介时难免会有腐朽、消极,甚至是暴力、色情的内容。部分大学生缺乏约束力和自控力,容易受到负面言论的控制,有的甚至变成不良信息的者。虚拟网络环境下的隐蔽性使得大学生过度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缺少与现实世界的沟通,缺乏个人责任感和义务感。

2、新媒体传播的开放性和随意性引起大学生的价值观错位

新媒体具有海量信息的传播,受众接收到的大部分信息是没有经过筛选的,既有健康、积极的信息,也有消极、低俗,甚至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信息。由于由于缺乏思考和判断能力,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能从复杂的信息环境中甄别出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信息。在网络中具有强势地位的西方文化给求知欲旺盛、思想活跃、易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带来意识形态的负面影响,增加大学生政治信仰、道德标准选择的复杂性,造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信息传播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容易加剧大学生的叛逆心理,使他们变得以自我为中心,自私傲慢,不负责任,甚至道德沦丧。

3、新媒体传播的虚拟性和互动性造成大学生的心理混乱

新媒体传播提供虚拟的网络平台,使用者可以匿名进行交流,个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成为提供信息和交换信息的动力,同时也带来垃圾信息和过激言论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由于网络环境下的交流言语无法规范,真实性也很难把握,容易引起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使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变得淡漠。大学生在虚拟网络之间与真实现实之间相互转换时产生的巨大的差异造成心理的巨大落差,虚拟人格与现实人格频繁进行转换,势必引起大学生的心理混乱,导致心理障碍。

4、新媒体传播的自主性和自由性增加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和监控的难度

新媒体传播的大众性使得信息的传播具有极大的自主性和自由性。新媒体传播的快捷性使得信息量大大增加,相应也增加了甄别信息的难度。对信息传播的管理和监控难度已成为新媒体传播环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对的重要问题。

三、新媒体传播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措施

1、建立信息安全监督机制,创造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

新媒体环境背景下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方面必须加强对网络信息安全的监控,严格监督新媒体传播背景下信息传播的各种途径、渠道,进一步完善与新媒体传播相关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也要对大学生加强法制教育,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规范作用。各高校对自己的校园网站肩负管理与监控的责任,应通过建立网络虚拟组织、设立网络管理员等方式加强对网络信息传播的监管力度,对校园网实行版主负责制,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一个健康的网络文化环境。

2、提高思政教育者素质,发挥新媒体技术优势,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手段

必须深入了解新媒体传播的特点,掌握网络知识和技术,进入新媒体使用者的思想世界,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参与开发思想政治教育软件,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充分利用 QQ、MSN、E- mail、BBS、聊天室、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教育手段,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新媒体传播手段,倡导网络道德自律,加强舆论引导

新媒体环境背景下应加大对新媒体宣传阵地的建设,构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的新平台。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构建“时事政策”、“网上党校”等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丰富校园网络思政教育的内容。通过网络培训指导,提高大学生处理、分辨和综合利用信息以及使用网络的水平。发挥学生网络“红客”的作用,引领校园网舆论导向,自觉抵御网络环境的负面影响,使校园网络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参考文献】

[1] 柯晓兰.新媒体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及对策 [J].世纪桥,2009.5.

[2] 钱文彬.浅析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普通高等教育研究,2008.6.

[3] 张琳.微博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8.

【作者简介】

网络与新媒体前景范文9

关键词:网络杂志 传统杂志 媒介融合

网络杂志的概念与兴起

网络杂志定义。网络杂志到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参照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闵大洪研究员对电子书(ebook)的定义,“网络杂志即将杂志的内容数字化,通过特定的阅读软件在特制的阅读器或电脑、PDA乃至手机等终端上阅读的媒介形态。”在媒介属性上,网络杂志很大程度上承继了传统纸质杂志的特点,今天的网络杂志在受众定位、版面设计、内容选择上都受到传统杂志的媒介特性的影响。但实际上,今天的网络杂志已经不再仅仅是传统杂志的网络版,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杂志已经逐渐突破“杂志”这个名称。

网络杂志的产生背景和发展过程。网络杂志的前身称“邮件列表”,“是应网络时代大规模的一对多、多对多的邮件交流需要而产生的。发送到一个特定账号(形式上为一个电子邮件地址)的邮件会被转发到几千、几万乃至几十万个电子邮箱”。“邮件列表诞生不久,一些做着主编梦的网民就发现管制模式邮件列表可以满足他们的办报、办刊梦想:可以直接投递到个人,基本无发行成本;可以自己控制发行周期,接受投稿,组织作者和编辑。于是,网络杂志应运而生,并得到了迅猛发展”。

从网络杂志的制作水平和表现形式看,我国网络杂志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统杂志简单的数字化,出现在上世纪90年代,如许多传统杂志在网络上的数字版。这种数字版网络杂志其实就是以传统杂志的内容为母体,在网络上克隆出传统杂志的数字版。

第二阶段是数字媒体的杂志化,如许多网站在互联网中筛选出主题类似的内容,定期以杂志的形式,有基本的栏目架构。

第三阶段是利用P2P(Peer to Peer)平台发送的网络杂志,具有多媒体性和交互性,是传统平面媒体与网络媒体相结合催生出来的新表现形式。在保持传统平面媒体高质量图文的基础上,融合了音频、视频、Flas、3D特效等多种多媒体元素,同时也加入了网络独有的超链接、实时互动、休闲小游戏等元素。

中国社科院新闻研究所闵太洪研究员认为,“电子杂志”、“网络杂志”的概念太泛,也没有将Web2.0时代的网络杂志与以往的网络杂志的明显特征表现出来,而“多媒体网络杂志”或“互动多媒体网络杂志”可将概念更精准地突显出来。因此,他建议将新型网络杂志定名为互动多媒体网络杂志。本文所研究的网络杂志即第三阶段网络杂志。

网络杂志与传统杂志走向融合的原因探析

网络杂志与传统杂志的不同生存空间。在目前传统杂志细分市场的情况下,网络杂志由于其内容与传统杂志有一定的相似性,在部分内容上会与传统杂志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部分传统杂志的线下发行量,但这只是局部现象,而不是关系到二者生存的竞争。以下对网络杂志与传统杂志的生存空间做一个简单的比较。

首先,从传播渠道上看,传统杂志是通过纸媒的形式的,而网络杂志则是通过网络来传播,或许内容会有交叉,但发行传播渠道的不同已经注定了两者不会存在直接的竞争关系。习惯阅读纸媒的受众会选择传统杂志,习惯网络媒体的受众会选择网络杂志。传播渠道的不同已经明确了二者发展在两条偶有交叉的道路上,但却都有着各自的发展空间。

其次,从阅读体验上两者也有着相当大的区别。传统杂志以中国特有的文字感染力为主,而网络杂志更注重给予读者以感观的刺激和互动参与,两者给读者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和感受,由此形成各自的阅读群体。传统杂志的优势与劣势都是显而易见的,优势在于书的墨香与文字的淡雅奔放,劣势在于书的缓慢流淌与们的思维局限性,他们所勾绘的东西势必要适合杂志的条款与步骤化。尽管如此,以文字为主的传统杂志所彰显的中国文字的丰富内涵和魅力,不是网络杂志的多媒体技术所能够表现的;而网络杂志所带来的感观刺激和互动参与又不是单纯文字所能给予读者的。

不同的传播渠道和不同的阅读体验决定了传统杂志与网络杂志不存在“你死我活”的相互替代关系,二者有着不同的生存与发展空间。

“媒介融合”的理论背景。“媒介融合”是近几年出现的一个概念,在新技术的发展下,“媒介融合”的洪流无法阻挡,已经成为一种无所不在、影响巨大的现象。“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的浦尔教授提出,其本意是指各种媒介呈现出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这种关于媒介融合的想象更多地集中于将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介融合在一起。

美国新闻学会媒介研究中心主任Andrew Naehison将“媒介融合”定义为“印刷的、音频的、视频的、互动性数字媒体组织之间的战略的、操作的、文化的联盟”,他强调的“媒介融合”更多是指各个媒介之间的合作和联盟。

已有资深出版人指出,目前90%的人类知识和智慧处在离线状态,伴随新媒体而生的“浅阅读化”倾向不容忽视。书评人、常年在博客上为大家荐书的接力出版社副总编黄集伟曾经指出:网络和传统阅读在某种程度上是互动的,而不是“谋杀”关系。综观今天的传媒市场,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传媒形态发展的必然态势,媒介与媒介间的相互进人和渗透正在改变着传媒业原有的生态系统。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传统杂志与网络杂志的融合似乎也指日可待。

杂志在中国媒介市场的整体弱势地位。面对近14亿人,国内杂志市场潜伏着巨大商机。但综观国际杂志市场,我国杂志无论从品种数量、品牌价值,还是经营规模、产业实力等方面来讲,与国外杂志相比尚不具备竞争的实力。

在美国,杂志是公认的“强势”媒体。美国杂志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享有巨大的影响力。三大新闻杂志和三大商业杂志是其突出的代表。美国杂志的中间力量对社会主流阶层有重要影响力。《时代》、《财富》、《商业周刊》这样的刊物已经成为资本主义文化的一部分,畅销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相比而言,大部分中国的知名杂志是妇女杂志、文摘杂志、娱乐杂志、健康杂志,中国几乎还没有一份真正影响主流阶层的政经、新闻杂志。中国超过i00万份期发量的23种杂志(2001,新闻出版总署)里虽然有类似《半月谈》和《支部生活》、《共产党员》这样的涉及时事政治的刊物,但主要靠行政指令性发行,和美国的新闻杂

志不具有比较意义。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在中国,杂志还只是一种“弱势”媒体或“准主流”媒体,不能和报纸、电视这样的“主流”媒体相提并论。

既然杂志在中国媒介市场中处于整体弱势地位,那么网络杂志与传统杂志就更不应该形成“水火不相容”的恶性竞争关系。而应该从行业整体与长远发展出发,建立共生共荣的竞合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提高行业核心竞争力的融合关系。

网络杂志与传统杂志的融合方式

如今,网络杂志正处于高速发展期,是一个“朝阳产业”。越来越多的互联网用户关注并成为网络杂志的受众。但网络时代的到来对网络杂志的发展却是一把“双刃剑”。对于网络杂志来说,今天的时代也许是最好的时代,因为青少年在网络上的时间已经远远超过看电视和看平面媒体的时间;但这也可能是最坏的时代,因为受众更加挑剔,资本的投入导致行业竞争加剧,同时新媒体并没有看到更多其他的赢利点。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整个中国电子杂志平台上的网络杂志数量已经多达数千种,实际上易读的杂志却不足200个,而真正拥有忠实读者的杂志数量更少。在如此高关注率的状况下,在内容匮乏正成为网络杂志发展瓶颈的同时,网络杂志更应与传统杂志合作,谋求更广泛的发展,树立行业地位。

网络杂志应主动与传统杂志联姻。从目前网络杂志与传统杂志版面的相似程度,甚至模仿传统杂志翻页声音与页面编排等方面不难看出,网络杂志正努力适应一些在传统杂志时代成长起来的受众的阅读习惯。因此,网络杂志与传统杂志有着天然的联姻优势。相比之下,网络杂志和传统杂志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这为二者的联姻提供了必要条件。

通过表1可以看出,网络杂志与传统杂志各有长处,也各有不足。但由于网络杂志创造了一种全新的阅读模式,吸引了一大批潜在受众,使得网络杂志与传统杂志有了联姻的潜在可能性:既可以吸引互联网上的受众,开拓更宽更广的受众群,又可以开拓传统杂志在互联网上的受众群,提高知名度。同时,网络杂志可以借助传统杂志丰富、原创、高质量的文字内容,丰富自身内涵,提高杂志质量。实际上,不少传统杂志已经朝网络杂志这方面渗透,抢占互联网这一先机,为自身的发展创造更多有利条件。传统杂志《瑞丽》、《中国国家地理》等已经加入了网络杂志的行列,逐步开拓属于它们的互联网新领域。而受众也可以在网络杂志发行阅读平台网站上免费阅读和下载到该网络杂志。

弥补传统杂志所不具备的大信息量处理能力的弱势,网络杂志与传统杂志捆得越紧,价值越大,做好与传统杂志的无缝对接,才是网络杂志最好的发展模式。

传统杂志也应“牵手”网络杂志。“新媒体的崛起对传统阅读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了出版载体多元化的快速发展”。在去年的北京国际_出版论坛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表示了对数字化出版业的关注。面对新观念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传统杂志准备好了吗?或者说,有没有从观念上接受这种变化?

从纸媒的特性来看,传统杂志作为印刷媒体,具备许多网络杂志无法替代的独特优势。第一,阅读的便利性和舒适感在无线网络、编写式移动终端大规模普及之前,这种优势将一直持续下去。第二,身份感,印刷考究,设计精美,可以成为时尚人群身份与品位的象征。第三,可触摸感和精神上的依恋感。一本好杂志,就是一个可以信赖的好朋友。传统杂志对于读者价值观的引导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但这些传播特性上的天然优势并不代表传统杂志可以对网络杂志的发展视而不见。传统杂志如果不想落入“美人迟暮”的窘境,就应该努力适应传播时代与读者群的巨大变化,顺应潮流并向年轻人靠拢。

目前,“80后”、“90后”成为杂志界的“新宠”。传统杂志首先应该在命名上抓住读者的心。可以将读者群锁定为“新人类”,如《青春男女生》、《知音女孩》等,甚至有的杂志干脆命名为《80后》。除了名字叫得新潮,内容上也趋向时尚,应主动向e时代靠拢,众多网络热门元素如电子游戏、动漫推理等都可以成为传统杂志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