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幼儿园校园环境设计集锦9篇

时间:2024-01-02 10:34:45

幼儿园校园环境设计

幼儿园校园环境设计范文1

【关键词】校园环境 师生 人文素养 发展

【分类号】G641

笔者认为: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它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一个幼儿园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精神文化又被称为“幼儿园精神”;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幼儿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幼儿园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规范了师生的行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风,才能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

本文笔者主要谈的是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其中一方面,加强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提升师生的人文素养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笔者具有开拓的视野

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开端、是基础教育的起点、是建立人力资源强国的奠基工程,学前教育对儿童个人的发展、家庭的幸福、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未来的重要性,怎么评价都不过分。

在当前国家和社会对学前教育发展高度重视的大好形势下,笔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执着的努力,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为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历史的责任感,不断提升自己的办园理念,抓住发展机遇,乘势而上,坚守使命,以敢于拼搏的勇气、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真抓实干,努力创造特色、追求优质发展、主动去开创未来。争取把自己管理的幼儿园越办越好,在第二期、第三期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跨越发展与提高中,真正做到“以有为争取有位”,从而实现自己人生的崇高理想、提升自己生命的宝贵价值,并将自己的价值观和理念转化为全体教师的具体行动,以团队的力量,为每一名在园幼儿一生的品德、智力、体质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一)由社会环境及学校性质所决定。当今社会纷繁复杂,存在不少消极因素和腐败现象。社会文化也是绚丽多姿、雅俗并存,包括许多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负面文化。尽管各级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在短期内优化社会大环境是不可能的。而幼儿园教育是人生的奠基教育,是习惯养成的最佳教育阶段,因此校园文化不容许杂乱纷呈。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办学目的和培养目标优化校园文化,创造一个优良的育人小环境,以抵制社会负面文化的冲击,并对社会大环境施加积极影响。

(二)由教育对象及环境的育人作用所决定。在幼儿园接受教育的幼儿,生理、心理尚未成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辨析能力差,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近朱者亦,近墨者黑”,没有良好的教育环境,容易将幼儿引向歧路。作为育人阵地的幼儿园理应创造一种适合幼儿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

(三)由幼儿园办学水平的现状所决定。自从提出教育优先发展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战略方针后,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幼儿园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也有的幼儿园只重视物质文化的建设而忽视精神文化的建设;只注重幼儿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只注重思想认识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强化而忽视间接情景的暗示。但人的思想和某些品质是不能靠单纯的知识传授来养成的,要借助道德环境长期的细腻的熏陶,只有在良好和谐的环境下培养起来的品质结构才具有稳定性,才能经受住外界环境的刺激。这也要求我们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

三、校园环境文化建设的内容和方法

环境不仅是师生生活的空间,也是培养幼儿园文明素质的载体。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整个校园,就是教育的大课堂,要让师生视线所到的地方,都带有教育性。

(一)室外大环境的建设。请专业的园林设计师,为幼儿园设计、创建室外大环境。以幼儿园的办园理念――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办园宗旨――文明天使 快乐童年,办园目标――文明校园 绿色家园 和谐乐园,办园特色――绽放东盟特色文化,为建设依据,为幼儿园营造了一所独具东南亚风情的原生态的人文环境。

(二)室内环境的布置。活动室内和走廊间的布置,是老师和孩子们各显神通的绝佳场所。这里分布了各种各样的版块,这些版块上都有不同的名字“每周之星”、“我们的故事” 、“成长的足迹” 、“我会做”……幼儿的优秀作品、成长记录在这里展示,从而形成了每个班级不同的人文氛围。

四、校园环境文化的育人功能

(一)美育功能。爱美是人的天性,幼儿也不例外幼儿在追求美的过程中又存在着明显的弱点:他们追求美,却不善识别美;只追求外在美,而不善追求内在美;不懂得美具有广泛复杂而深刻的内涵。

(二)实践功能。随着分配制度、就业制度、劳动用工制度、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学生将面临着人才市场和优化劳动组合等种种考验。

(三)德育功能

一是,有利于培养师生的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是以幼儿园集体为单位,注意幼儿园的集体形象。这就要求师生必须处理好个人和集体之间的关系,注意相互间的协作。

幼儿园校园环境设计范文2

从分享阅读的理论研究到分享阅读的教学实践,我们一直坚持与倡导科学的阅读观,不断优化和整合阅读能力发展中的要素,从阅读材料、教学模式、阅读环境等方面系统构建阅读体系。随着“分享阅读2.0”的形成,我们用更开阔的视野、更系统的思维审视与思考阅读,希望分享阅读的实践走向综合、走向社会。基于这种思考,我们倡导构建大阅读环境,开展书香校园的建设与评选活动。

书香校园建设的要点

书香校园建设以多元活动(以阅读为核心)为载体,以幼儿园、家庭、社区共同营造的大阅读环境为平台,最大程度地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提升幼儿的阅读能力,丰富幼儿的阅读经验,让幼儿爱读书、会读书、敢表达、能创造,学会与他人和社会积极互动。

建设书香校园要从物质建设与精神建设两个层面着手。这两个层面的建设都应观照阅读能力发展中的几个要素:阅读材料、教学模式、阅读环境等。

1 从物质层面来看

书香校园首先要有书,要有供幼儿阅读的时间与空间。阅读材料的准备与阅读空间的规划是书香校园硬件建设的重点。

在阅读材料的准备上,我们关注幼儿能否得到丰富的阅读资源,获得多元的阅读体验。阅读资源的主体是图书,但还应该包括期刊、报纸、影音材料、书写材料等。图书从功能上来分,应该包括赏析类、信息类、工具类等;从体裁上来分,应该涵盖故事、儿歌、童话、科普说明文等;从主题上来分,应该涉及自我成长、同伴交往、生活经验、自然环境等;从风格上来分,可以有照片类、漫画类,等等。教师可根据教学计划。定期更换并补充与当前教学主题相关的图书,使二者有机联系与配合。总之,在提供阅读材料时,教师要考虑各种功能、体裁、主题、风格、材质的图书的平衡,并根据幼儿的需求和能力定期更换和调整。

有了阅读材料,还要有适宜幼儿阅读的空间。阅读空间主要是班级的图书角、幼儿园的阅览室,还可以是幼儿园的墙面、地面、走廊等充满阅读资源的地方。阅读空间的设计与阅读材料的安放很重要,比如要在安静的角落设置图书角,阅读区域里要摆上开放的高低适宜的书架,要为幼儿提供舒适的靠垫或地毯,要有足够数量和种类的定期更换的图书,等等。当然,除此之外更要注重阅读空间使用程序和借阅规则的建立。这些程序和规则可以在教师引导下,由幼儿通过讨论自主制订并张贴在阅读区域的墙面上,以保障阅读空间和阅读资源的有效利用。

2 从精神层面来看

书香校园的建设更注重“香”这一精神氛围的营造。因此,我们应该关注阅读过程给幼儿带来的情感体验和动力支持。

我们希望幼儿在阅读中能适时获得成人或同伴的辅助与支持,使他们不断提高阅读水平,有能力进行阅读活动;我们也关注幼儿能否在各种形式的活动中发展并展示阅读能力,有机会体验成为读书人的成功感与自豪感。

对幼儿来说,顺利而有效地完成阅读有赖于一定的阅读策略和习惯,需要教师循序渐进的指导和帮助。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集体教学活动时间开展系统的阅读教学,借助完整的材料与科学的方法提升幼儿的前阅读、前书写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教师应该为幼儿提供大量阅读、自主阅读、同伴分享的机会与空间,使幼儿能够体验和运用在课堂中所获得的能力,在同伴学习中获得启发和帮助。教师作为观察者、参与者、评价者、欣赏者、支持者、帮助者,要在幼儿实践与尝试的过程中不断提供动力支持。

阅读应该成为幼儿生活的一部分。整合家庭、幼儿园、社区环境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让幼儿有更多机会体验作为阅读者的成功感与自豪感。

幼儿园可以开展亲子阅读系列活动,通过家长开放目、家长学校、亲子自制图书比赛等活动帮助家长转变观念,了解科学的亲子阅读方法,营造书香家庭的氛围,进而形成家园合力,增强幼儿的阅读体验。幼儿园还可以为幼儿搭建更广阔的阅读平台,整合幼儿园与社区资源,开展阅读周、阅读日、艺术节等活动,通过表演剧本、讲故事、赠图书、参观图书馆、办自制图书展、评选阅读之星等多种形式的展示交流,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的人面前展现自己的阅读能力,感受阅读带来的成功体验与价值。

书香校园建设的步骤

书香校园的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都要遵循一个共同的原则――通过资源整合和活动实施,在更大的空间、更广的平台上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提升幼儿的阅读能力,丰富幼儿的阅读经验。在坚持这一原则的前提下,幼儿园作为书香校园建设的主体,应考虑采取以下三个步骤。

1 以班级为单位,带动全园建设书香校园

幼儿在园大部分时间是在班级中度过的,教师要注意有效利用教室空间和班级活动,在集体教学活动、区角活动和一日生活的过渡环节中为幼儿提供更多阅读与交流的机会,并给予适当的支持与指导。幼儿园要建立阅览室,在楼道、走廊、地面等处创设多样的阅读环境。在班级间可以开展以阅读为主题的各种方式的交流及活动,进而推动全园规模的读书日、阅读节等活动的开展。

2 以园所为依托,协同家庭营造书香氛围

在书香校园的建设过程中,幼儿园除了要优化园所环境、科学引领幼儿阅读外,还要将先进的理念、切实有效的方法传递给家长,使家长能够在家庭中为幼儿准备适宜的阅读材料和空间,通过开展亲子阅读活动营造亲密和谐的书香家庭氛围,与幼儿园协同建设书香校园。

3 家园联盟,盘活社会资源

幼儿园校园环境设计范文3

(1.华南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006;2.香港体适能协会,香港999077)

摘要:采用田野调查法探讨香港幼儿园校长、主任和教师对幼儿身体活动的关注程度,了解他们对活动环境配套和带领身体活动的自我效能评价。研究发现:香港学前教育课程设计对幼儿身体活动的关注程度不足;教师带领身体活动的自我效能评价普遍偏低;而且幼儿园的活动环境不配套,不利于幼儿身体活动的执行。不断重视幼儿体育应该是香港学前教育的未来导向。

关键词:幼儿体育;学前教育;课程设计;香港

中图分类号:G807. 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68X(2015)03-0075-05

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0ATYO01),国家体育总局青少年体育司和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合作项目(2010)。

从幼儿最初学习的那一刻,教育便自然发生。学前教育主要使幼儿在体能、智能、语言、社群及情绪等方面有均衡的发展,并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为日后的教育作好准备。香港学前教育应该或多或少包含身体活动元素,然而相对于三十年前的课程,现时幼儿园课程内的身体活动时数似乎大幅减少。究竟现实中的学前教育课程对幼儿身体活动的关注程度有多大?幼儿园的体育师资状况和活动环境配套如何?本研究旨在探讨一线教师对幼儿身体活动的关注程度,以及了解他们对带领身体活动的自我效能和活动环境配套的评价。研究将考察香港学前教育发展历史,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探讨香港学前教育体制下的幼儿体育,旨在对未来学前教育的幼儿体育发展提供借鉴。

1研究背景

香港学前教育是指幼儿人读小学前的教育阶段。根据1996年颁布的《学前教育课程指引》,学前教育是主要使幼儿在体能、智能、语言、社群及情绪等方面有均衡的发展,并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为日后的教育作好准备。香港学前教育的课程宗旨是促进幼儿全人发展( whole-person development),课程围绕幼儿4大发展范畴(分别是身体、认知及语言、美感、情意及群性),设计出针对体能与健康、科学与科技、早期数学、语文、艺术,以及个人与群体六大学习领域的学与教活动。由此观之,香港学前教育似乎都注重幼儿的身体发展,课程设计主要考虑到幼儿的体能与健康方面的学习经历和活动。

香港课程发展委员会早于1983年《幼儿园课程指引》中就幼儿园活动内容及时间分配清楚写明,半日制的幼儿园课程应该每天为幼儿安排30-45min体力游戏,而全日制的课程其每天体力游戏时数则应该为45-90min(分两节进行)。之后,1993年《幼儿园课程指引》和1996年<学前教育课程指引》都采纳同样的建议。这样的课程内容及时间分配建议直到2006年《学前教育课程指引》出现了明显的变化。自2006年起,香港政府就学前教育课程活动内容及时间分配提出建议,半日制的课程每天需为幼儿安排45-60min体能、音乐或艺术活动,而全日制的课程其体能、音乐或艺术活动时数则应该为60_105niin。若将3类活动时数作平均分配,亦即是半日制课程每天只需为幼儿安排15-20min身体活动,而全日制则只需安排20-35min。从课程政策看来,香港学前教育应该或多或少包含身体活动元素,然而相对于三十年前的课程,现时幼儿园课程内的身体活动时数似乎大幅减少。

在众多学前教育师资职前与在职培训之中,有关幼儿体育的培训元素占多少比重呢?准教师或在职教师是否掌握足够的幼儿体育知识、技能和素养以设计和执行幼儿园的体力游戏及身体活动?据调查,香港没有任何一所开办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训的院校将幼儿体育作为必修课程。虽然部分院校在选修课目中加入了一些与幼儿体育似乎相关的学科知识,但它们大多数都并非使用“幼儿体育”的字眼,常见的词汇包括动作( movement)及身体健康(physical well-being)等。至于学前教育师资在职培训方面,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香港理工学院(即香港理工大学的前身)和香港教育学院都举办过短期课程,向在职教师推广创意幼儿体育。近年来,专上院校开始举办与幼儿体能或体适能相关的在职培训课程,政府卫生署及康乐及文化事务署在中国香港体适能总会的协助下,加强对学前教育界就幼儿体能活动方面的教师培训和支持。基于上述状况,可以肯定的是幼儿体育的培训在现行的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及在职培训中所占的比重甚微;而且,未必每位准教师或在职教师都掌握足够的幼儿体育知识、技能和素养以设计和执行幼儿园的体力游戏及身体活动。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研究以5所实行学前教育学卷制度的香港非牟利幼儿园作为研究的特定场域或田野,研究对象包括校长、主任和教师。就幼儿园所在地而言,它们都位于新界地域,3所位于葵青区,另外2所分别在荃湾及离岛区。5所幼儿园共70名校长及教师,其中只有约1/4拥有学士学位。当然,全部校长、主任及教师均获香港认可的学前教育专业资格。除其中一所幼儿园外,其余4所幼儿园都有超过一半的校长及教师执教经验多于7年。5所幼儿园的师资数据详列于表1。

2.2研究方法

2.2.1 访谈法

本研究采用了个人访谈和小组访谈,访谈对象包括各校长、主任和教师代表。研究人员于每次访谈前先编写访问调查提纲,采用结合结构( structured)和非结构性( unstructured)访谈法,个人访谈一般限于15-20min,小组访谈则限于20-30min。表2列出研究所采用的访问调查提纲。

2.2.2 问卷调查法

研究透过问卷调查法,分别向校长、主任和教师搜集资料,了解他们对体育和身体活动的重视程度,分析他们对幼儿身体活动课程的安排、教学资源和教学自我效能的评价(见表3)。问卷的前两条问题是关乎幼儿园的体能与健康意识的;问卷的第3-5题是关于身体活动课时和环境配置方面的;问卷第7-10题询问到教师是否接受过身体活动相关的师资培训、体育教学的知识及经验、身体活动教学技巧方面,以及对体育运动的喜爱程度情况。

2.2.3 其他数据搜集方法

观察是注意到一个现象或行为,并加以记录作科学之用。常用的观察法有直接观察和参与观察两类。本研究多用直接观察,是亲临现场进行,以研究人员的身份对观察对象进行观察。本研究亦对环境与器物进行测量和考察。所指的环境与器物主要包括幼儿园用作幼儿身体活动的户外或室内空间和身体活动器材。

2.2.4 数据分析

三角交叉验证法是指使用多重数据源,以验证研究发现。在本研究中,校长、主任和教师在访谈中的定性叙述与观察所得的发现,以及教师问卷调查的定量数据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研究结论。透过以上三角交叉验证法,研究结果的效度和信度得以提升,是研究质量的保证。

3研究结果

3.1校长、主任与教师访谈

幼儿园甲至戊在幼儿身体活动课时安排上分别是每周l00-125min、150min、l00-150min、75min、90min的水平。美国运动及体育协会曾发表立场声明,初生至5岁的婴幼儿应每天积极参与身体活动,以促进动作技能和体质健康基础;声明表示,对于年满3岁的幼儿,他们每天应该至少参与60min有系统和结构的身体活动,另加至少60min(甚至更长时间)的非系统或非结构性身体活动,而且在任何时间都不应该持续停止身体活动超过60min。与上述公认的幼儿身体活动指标相比一每天不少于60min身体活动,亦即是5天合共300min计算,5所幼儿园所安排的幼儿身体活动时数只及国际指标的25-50%。大部份教师表示幼儿身体活动课每班20-30人不等,由两位教师负责带领。为更有效利用活动空间,教师采用小班教学,各班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然后每名教师分别于不同时段进行幼儿身体活动课。

由于教师在职前阶段未必接受过有关幼儿体育训练的培训,因此整体技术水准不高。校长和主任表示,不足一半教师有信心带领幼儿体育课,主要原因是大部份教师在职前阶段的培训都未接受过任何有关幼儿体育和如何带领身体活动的训练;就算教师曾选修有关科目,其课时亦只是20-30 h,且缺乏真实场景的教学经验。有校长表示根据以往与台湾学前教育业界的交流经验,与台湾比较,香港教师在幼儿体育方面的培训比较落后。

应香港教育局对学卷制幼儿园的要求,幼儿园备存所有关于身体活动课的简单教学计划。幼儿园很少为教师提供参考教材,且并没有安排正式的交流平台,让不同年级的教师进行幼儿身体活动课的教学交流。至于同班教师的教学交流则相对频繁,但仅仅是广泛的日常教学安排而已,并非专门研讨。除每学期的学习评估报告内刻意点评某些运动技巧表现外,幼儿园未曾对幼儿进行过系统性和客观的体质评估。校长表示活动安全暂时依赖教师的自觉,未有行政或操作上的系统程序和政策监管。

3.2教师问卷调查

从5所幼儿园一共回收64份问卷,回收率超过90%。表4是校长、主任和教师对问卷调查中各条题目认同程度的平均评分(最低评分为1分;最高则为5分)。

整体而论,参与问卷调查的教师们均重视幼儿体育的教学,且关注幼儿体育状况。教师普遍认为幼儿园为幼儿所安排的身体活动时间足够,且活动安全意识强,但她们对幼儿园活动场地、空间和身体活动器材的评价稍低。教师们普遍认为自己在身体活动相关的师资培训方面不够,体育教学的知识及经验不足,身体活动教学技巧能力稍弱,而对体育运动的热爱程度实属一般。

3.3环境和器物观察

研究发现,幼儿园之间在幼儿体育空间上存在差异。从田野调查的观察资料反映,各幼儿园用作幼儿体育活动的室内空间大小不一,30-100㎡不等。大多幼儿园缺乏安全及宽敞的户外游乐场地进行幼儿身体活动课。表5列出各幼儿园基本场地设施。

对于幼儿园甲和幼儿园丁而言,室内空间面积比较宽敞,器材配置摆放和储存不成问题,因此她们分别添购为数8至10架玩具汽车或三轮车作自由游乐之用,并在活动空间旁边安置储物柜以存放身体活动的辅助器具,排列相对有序。但对于室内空间面积比较狭窄的幼儿园乙、丙和戊而言,如果大量添购器材配置,相信物资存放将会是一大难题。

4相关讨论

4.1 课程设计反映幼儿园对幼儿身体活动的关注程度不足

现时香港学前教育课程政策对幼儿身体活动课时规管宽松。以半日制及每周上课5天的幼儿园为例,教育局只要求受资助幼儿园为幼儿安排每周75min的身体活动。根据以上教育局的要求,参与研究的五所幼儿园均在幼儿身体活动课时安排上均达标。幼儿园甲至戊在幼儿身体活动课时安排上分别为每周100-125min、150min、100-150min、75min、90min的水平。可是,与美国运动及体育协会的幼儿身体活动指标相比一每天不少于60min身体活动,亦即是5天共300min计算,本研究5所幼儿园所安排的幼儿身体活动时数只及国际指标的25-50%。因此,香港学前教育课程政策中有关幼儿身体活动课时的要求,误导了学前教育界就幼儿身体活动课程的设计。本研究的教师问卷调查中,很多教师认为幼儿园为幼儿所安排的身体活动时间足够(评分大约介乎3. 77-4. 54)。资料指出业界普遍以为幼儿园幼儿身体活动课时充裕是一种误解,有必要加以澄清。

在香港教育局推行学卷政策下,幼儿音、体、美学习领域被视为是幼儿全人教育的重要部分。在全人发展的目标下,教育局对受资助的幼儿园进行周期性的督学及校评,官员会就相关课题的时数编排和教师教学表现进行严格的审查。政府的督学及校评往往给幼儿园行政人员和教师带来无形压力。幼儿园教师所设计的教与学活动的唯一办法是“蜻蜒点水、点到即止”,重形式而轻实效罢了。而校长作为主要的政策执行者,在校评的压力下,多采纳“达标第一、理念其次”的方法,导致倾向于按章办事,只求达到要求中所列明的最低要求,导致幼儿园编排的幼儿身体活动课时偏少。

4.2教师带领身体活动的自我效能评价普遍偏低

教师问卷第7-9题询问到教师接受体能活动相关的师资培训、体能教学的知识及经验,以及体能活动教学技巧方面的情况。教师们在这些题目的整体评分(整体平均值低于4. 00分)明显于处于较低水平。至于问题10是关乎教师个人对运动的喜好,结果只有一所幼儿园的教师评分高于4. 00,其余的介乎3.23-3.77。可见,教师们对体育运动的热爱程度一般。上述定量资料,进一步印证定性资料的类似发现,教师于幼儿身体活动相关知识技能上的缺乏,影响校本幼儿体育课程设计和课堂组织的质量。

4.3幼儿园的活动环境不配套,不利于幼儿身体活动

研究证明室内空间狭窄、户外空间难寻、幼儿体育物资和器材配置短缺,都可能是造成幼儿身体活动不足的潜在因素。教师问卷调查发现幼儿园之间在空间及器材配置上存在差异。空间及器材配置影响幼儿身体活动课程设计的灵活性、多样性、趣味性和新鲜感,甚至严重影响幼儿身体活动时的安全。狭窄的室内空间自然影响了幼儿身体活动的课程设计和自由度,容易产生碰撞和危险。幼儿园在室内空间狭窄和户外空间难寻的现实状况下,幼儿身体活动的形式和课程设计上普遍受限。

4.4发展幼儿体育所面临的困难

香港幼儿体育学者曾经指出体力游戏在幼儿园中常被忽视。究竟,香港幼儿园在推行幼儿体力游戏及身体活动的实际状况如何?学者指出香港推行幼儿体育课程主要遇到三大困难,它们分别是课程设计问题、环境问题和人力资源问题。课程设计问题包括过份侧重学术表现、体育课时不足、课程指引乏善及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意念;环境问题包括缺乏教学资源、缺乏体育器材和用具、校园面积狭窄、缺乏邻近校园的户外活动区、环境安全措施不足,以及环境卫生考虑等;人力资源问题则包括教师的体育专业培训不足、教师对体育的兴趣不大、教师担心体育造成幼儿意外,以及政府支持不足等。

幼儿园校园环境设计范文4

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包括教师的职业热情、专业理论、教育理念、职业态度、认知技能、自我反思力、执行力及艺术素养等方面的成熟度。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过程,正是教师这些能力或技能综合运用和体现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园所的环境创设和教师的专业成长,两者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共同提升。

一、引——把握环境创设的原则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为了什么”,这是需要我们思考和预设的。明确环境创设应回归幼儿园的教育对象,思考我们的环境对幼儿的发展有些什么积极影响?环境的教育功能如何体现?我们的环境能为幼儿做些什么等等应成为幼儿园环境创设把握的核心教育理念。确立这一指导思想后,还要引领教师在环境创设中把握好几个原则:

1.教育与审美双重性原则

首先,环境创设要对幼儿的发展有积极影响作用,必须具有教育价值,能体现教育的价值与幼儿的兴趣、教育内容的有机融合。充分发挥其综合功能和内在的潜能,让幼儿通过看、摸、操作获得有益的经验。其次,在充分考虑教育价值的基础上,在布置形式上要考虑其美观性,做到色彩和谐、构图精巧,以及组合的趣味性,体现独特的艺术价值。

2.动态与静态融合性原则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既有静态的一面,也有动态的一面。静态的环境主要体现在幼儿园的建筑、人文环境、自然环境,一些颇为固定的板块、画面、装饰。主要彰显幼儿园的办学理念、办园特色、校园文化等。但这种静态只是相对的,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更多是一个动态过程,反映出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记录着孩子活动的足迹和经验建构的过程。

3.年龄与层次差异性原则

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即使同一年龄阶段幼儿,在兴趣、能力、学习方式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所以环境创设应适应幼儿的个体差异。如小托班幼儿体现温馨、安全。中班、大班能够引发幼儿的联想和操作。

二、理——理清环境创设的计划

开学初,在园务计划中列出本园环境创设的总体思路,提出环境创设实施的要求和检查、考核的办法,同时,要求各班教育教学计划中列出班级环境创设的目标、内容、形式、评价体系。在公共环境的创设中,幼儿园采取“巧构思、妙布局、多创意、深内涵、共提升”的思路,让教师献计献策,参与方案的设计,最终形成完整的园所、班级环境创设的设计方案,

三、学——习得环境创设的素材

在教师搜集环境创设素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目标意识不强或目标过大;有的只根据现有的教材来布置,缺乏对教材深层次的思考和理解;有的则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特长来布置,收集的素材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学到什么,发现什么,思考什么,教师关注不够。

围绕以上问题,组织教师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关于环境创设的内容,帮助教师习得理念层次的素材。明确“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的指导思想。

帮助教师习得环境创设的物化素材,组织教师开展环境创设主题活动,通过聆听——观看——演说——领悟——迁移,学习他人环境创设的经验和办法。鼓励教师将平日观摩、记录、搜集到的,或是自身创设的优秀的环境照片、影像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借助校园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创建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素材库。既便于教师对他人的巧妙创意进行学习、借鉴,也拓展了教师环境创设的思路。

四、研——解读环境创设的问题

本着“发现问题——研讨问题——解决问题”的想法,园成立环境创设“巡评团”, 开展环境观摩和研讨活动。每到一处,大家认真观察每个创设细节,细心体会每个细节所蕴含的创意和智慧,仔细揣摩各班的亮点和创新之处。观摩完毕后,评委们将发现的问题集中起来,提出改进意见,向教师进行集中反馈。

通过“寻亮点,听反馈,互学习,思创意,再创作”的研讨过程,一些优秀的创意和做法在幼儿园内悄然而生。

五、评——引领环境与教师共发展

环境创设不是一劳永逸的,一成不变的环境创设再美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失去魅力。所以,对教师提出环境建设的阶段性要求,并通过评价强调这些要求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将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分为“八个模块”,制定了幼儿园环境评价标准,对各班的环境创设进行评估。①全面性:环境创设必须具有全面性,从整体上设计安排,使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整体效应;②设置与布局:区域划分清楚,类别齐全;材料整洁,摆放有序,动静交替,开放与半开放相结合;③教育性:固定板块具有教育目的性,活动室环境具有统一的风格,体现整体效果,有生活、常规培养的提示性标记和符号;④美感:班级环境有个别化的主色调,色彩明亮、丰富,布局协调,不杂乱;⑤幼儿主体性: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讨论、选题、收集、制作、整理、维护、操作的全过程,突出幼儿年龄特点,墙饰高度适宜;⑥特色亮点:有幼儿园特色课程和体现班级、学科特色的环境内容,亮点突出;⑦主题墙:展示课程内容和成果,并随着主题的更换而更换,有幼儿操作、添加、讲述、指认、阅读、交流的空间;⑧废旧材料的利用:使用生活中的材料,体现教育生活化和生活教育化,倡导废旧材料的利用,提高环保意识。

通过评比活动,教师对环境创设的作用与价值、教育性、互动性、层次性、操作性,有了充分的认识和领悟,尤其对环境创设教育目标的达成和幼儿动态学习过程有了更好地把握。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幼儿园要善于通过环境创设这一平台,激活教师的灵感和想象,创造出适合孩子心灵成长的优质环境。同时,历经环境创设的全过程的磨练,给教师的专业成长铺石筑路。

参考文献:

[1] 吴志宏主编.《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幼儿园校园环境设计范文5

1.全市各中小学、幼儿园进一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教育,环境教育普及率达100%。

2.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年新创建市级以上绿色学校(幼儿园)35~40所,市级以上绿色学校(幼儿园)的普及面达90%以上。

3.完善学校环境教育管理机制,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高度加强环境教育,使环境教育成为深化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二、重点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我市教育系统年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中小学(幼儿园)环境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指导和督促各校深入贯彻国家环保部、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做好新形势下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环发〔〕60号)和省环境保护厅、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全民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环发〔〕27号)精神,全面落实《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中小学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不断完善环境教育管理机制。环保和教育行政部门把推进和指导学校开展环境教育和节能减排工作作为实施全民环境教育的重要内容,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纳入年度工作考核目标。

(二)健全工作机制

各校在市教育系统年生态市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立生态市和环保模范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建立领导小组定期会议制度,部署环境教育的工作任务,研究和解决环境教育的具体问题,组织和指导开展环境教育和绿色学校(幼儿园)创建活动。要进一步增强环境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高度认识和加强环境教育,做到教师落实,时间落实,内容落实和评价落实,使环境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形成学校环境教育的长效管理机制。

(三)营造浓厚氛围

结合生态市、环保模范城市建设和推进低碳经济发展,今年全市各中小学、幼儿园要开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低碳型校园建设工作。深入贯彻落实《中小学环境教育实施指南(试行)》和《中小学环境教育专题教育大纲》。各校要设立环境教育宣传专栏,充分利用各种媒体系统介绍和宣传环保知识。教育局利用教育信息网开设“环境教育”专栏,交流和介绍学校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及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的动态和经验,开展各类环境教育主题宣传活动,推进环境教育和生态市、环保模范市创建工作。

(四)落实课程课时

各校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学校环境教育工作计划,将环境教育有机地列入学科教学计划,各科教学要结合环境教育内容,尤其是要结合环境教育的热点问题创造性地开展环境教育,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实施学科渗透切实培养学生自觉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各中小学要结合实施新课程,利用综合实践活动、班团队活动、研究性学习活动、学校的环境与资源管理、社区和家庭环保实践活动等各种教育途径,采用适合中小学生身心和智能发展特点的形式进行有效的环境教育,每学年环境教育达12课时以上;各幼儿园要结合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热爱家园、热爱生活的环境情感和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为重点,开展环境教育,营造氛围,寓教于乐,培养爱家园、爱生活的情感和习惯。

(五)开发校本课程

各校要结合实际开设环境教育课程、生态知识和环保教育专题讲座及相关的社会实践课,高中要开设环境教育选修课,开展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科学发展观,小学和初中要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开发环境教育内容,提高环境教育实效。各校要努力把环境教育和实践从学校引入家庭,使一个孩子影响一个甚至更多的家庭,把环境教育和实践带进社区,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要整合社区具有地方特点的环境教育资源以及环境教育阵地,组织力量开发和修订教师易教、学生易学、贴近生活、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环境教育校本教材并有效地付诸实施。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环境校(园)本课程的开发和环境教育的教科研工作,教研科研部门在指导课题研究时,要注重环境教育课题开发,促进中小学、幼儿园环境教育与地方性课程、校(园)本课程相融合;环保部门配合教育部门将普及和深化学校环境教育、开展全民环境教育行动、环保公众参与等列为重点科研项目。

(六)扎实开展活动

1.榜样示范活动

各校要面向教职员工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以身示范的自觉性。以促进改善校园生态文化建设为重点,激励教职员工从身边事做起,宣传和推介绿色生活方式、绿色消费方式,倡导低碳生活,从节水、节电、节约纸张、实行垃圾分类回收、资源循环利用、控制环境污染等方面做起,因地制宜地开展专项主题活动,切实增强环境意识和环保能力,形成良好的环境教育氛围。

2.节日教育活动

各校要结合有关环保教育的节日(如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爱鸟周、世界水日、地球日、国际臭氧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组织大型宣传、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利用实践课、节假日到周边社区参与环保宣传、开展环境调查等环保公益活动。

3.环保主题活动

教育局将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开展环保主题活动。上半年开展“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参加生态文明·节能减排全国小学生环保知识网络竞赛、全市中小学生环保作文竞赛系列活动等,下半年组织环境教育赛课和优秀教案(课件)评选等活动。各校要在广泛开展好有关活动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环境教育方式,拓展环境教育途径,充实环境教育内容,丰富环境教育活动,完善环境教育评价,提高环境教育实效。

4.绿色创建活动

各中小学、幼儿园要按照国家、省“绿色学校(幼儿园)”评估标准,确立学校创建“绿色学校(幼儿园)”的工作目标,普及“绿色学校(幼儿园)”创建工作。要形成一套科学高效的环境教育管理模式和切实可行的创建“绿色学校(幼儿园)”的运作机制。要做到环境教育全面普及,学科教学全面渗透,形成浓厚的环境教育氛围,师生环境意识强,形成学校课内外、校内外的环境教育活动体系,师生参与程度高。注重对已确认的绿色学校的提升工作,着力推动职业学校和幼儿园创建绿色学校活动的开展,加强对各级“绿色学校”创建工作的指导和长效管理。

幼儿园校园环境设计范文6

一、营造丰富的物质文化氛围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具有外显性和感官性,对教师、幼儿和家长等有着较强的影响和教育意义。校园建设大到布局规划,小到一室、一梯、一廊乃至一厕的设计等等,都是物质文化内涵的具体表象,透射出一个校园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

1.一楼的主题——温馨粉色,以粉色为主色调,给小班孩子家的温馨

红色的圆拱形长廊,供孩子和家长休息,突出人文关怀的主题,体现了幼儿园“服务家长”的宗旨,营造了活泼、和谐、自然的氛围。圆拱连接处用于展示孩子的作品,让孩子体验成功。幼儿园努力创设浓厚的书香气息:开放的阅读区满足了孩子们遨游知识海洋的求知欲望,班班开设的图书角培养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孩子们可以尽情享受自由阅读带来的乐趣,无拘无束,快乐阅读。

走进小班的活动室,墙壁、橱柜、床等都以粉色为主,温馨舒适。“娃娃家”舒适的地板,亮丽的窗帘布景,具有可操作的厨房设施,让孩子们开心地游戏;午睡室幽雅的环境,让孩子安心地入睡……

2.二楼的主题——黄色畅想,以黄色为主色调,激发幼儿对未来理想的畅想和憧憬,体现个性发展

走进二楼中班的活动室,映入眼帘的是造型不同的黄色向日葵装饰,门上同时配以黄色小花点缀,更加美丽。不同造型的门,告诉幼儿,生活并不是单一的,是丰富多彩的,只要开动脑筋,就能开启智慧这扇大门。

游戏区域创设处处体现温馨和谐的氛围,“阳光宝贝影楼”、“小小汽车展”等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进一步培养了良好的社会交往和交通安全习惯。

走廊里一张张京剧角色介绍,代表生、旦、净、末、丑,尽显中国元素,真正做到把艺术教育融于学习中。

3.三楼的主题——大自然的语言,以绿色主色调,清新舒适,体现健康活泼

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这种与社会同步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在大班的环境创设上。我们巧妙地把练湖奶牛场产品搬到了幼儿园,设计在孩子们区域活动里,让孩子们能真正认识本土企业产品,通过分区的牧场、挤奶车间、消毒间、包装间等,孩子们清楚地知晓牛奶是怎么来的,激发了热爱家乡的情感。

富有创意的美术室让孩子们在创造的天地里自由挥洒、想象、驰骋。美术天地里贴满孩子们一幅幅童趣盎然的绘画作品,展示柜上摆满孩子们精心制作的手工作品,大家相互欣赏、学习,分享着成功的喜悦。

二、建设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园制度文化是指幼儿园的园纪园规、公约等,如教学常规、保育措施、教职工行为规范等,既是幼儿园管理的重要手段,又是幼儿园管理思想和管理风格的重要体现。我园坚持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建设,始终为幼儿和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我们把精神要求与具体规定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软文化”与“硬制度”熔于一炉,铸造出刚柔相济、软硬相容的“合金”式的规章制度。多年来,我园一直立足“以幼儿发展为本,以教师成长为本,以家长信赖为本”的办园宗旨开展各项活动。 我们充分相信每一个孩子的潜能,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充分尊重每个幼儿,做幼儿的好朋友,是我园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我们的教师知道幼儿有“五应该”,即幼儿有自己的权利,应该受到保护;幼儿有独立的人格,应该受到尊重;幼儿有发展的差异,应该因材施教;幼儿知识经验不足,应该允许出错;幼儿有安全需要,应该给予关爱,因此教师应当给予“五多”,即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友爱,多一份平等,多一份引导,多一份鼓励。我们也将这些要求植入楼道墙面,以时刻提醒老师,始终让幼儿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之中。

以教师成长为本。教师是幼儿教育的主体,教师的素质是决定一切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我们努力营造一种积极进取、团结向上、温馨安全的情感氛围,真诚地对待每一个教职工,让教师成长于学习之中、发展于工作之中。在施教的同时,老师也能不断积累知识和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价值和品味,从合格教师逐步成长为优秀教师、名教师,从而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价值。

三、打造积极进取的精神文化

幼儿园精神文化主要是指幼儿园的历史传统和被大数人认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信念等,它是一所幼儿园本质的、个性的、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是幼儿园文化的核心,也是其发展的动力。我园地处城乡接合部,又紧邻小学和中学,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文化优势。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幼儿园的办园品位,注重弘扬团队精神、加强精神文化的学习提升,高度重视幼儿园精神文化的建设。本着“自我提高、同伴互助、优势带动、形成特色”的原则,我们培养、锻炼、打造了一支凝聚力强、业务精、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共同愿景体现着全体员工共有的目标、价值观和使命感,它像一条纽带把全体员工的心紧紧拴在一起。我园有一支年轻精干的教师队伍,我们有意识地培养教职员工的团队意识,强调团队协作,集体进步,使教师从心理上认同组织,体验自己的存在价值。此外,我们还注重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合作学习等,通过定期组织的业务学习,集体备课,年级组教研活动,专题研讨来完成。我们对每个成员既关怀又严格要求,并进行有成效的、到位的教育和训练,同时用自己的人格力量,使整个幼儿园团队思想统一,管理认同,情感融洽。

另外,我们还创设亲、和、爱的育人环境。我们教师坚持做到一天中和每个孩子说话,至少要握一下手、抚摩一下头,给予孩子肌肤的接触。年龄小的孩子经常翘一下大拇指、做一个搂抱、拍一下手,让孩子感觉到教师对他的重视、理解,从而产生依恋之情。使幼儿有良好的情绪、情感,喜欢上幼儿园。教师的一个个细小动作,营造了宽松、和谐、平等的人际环境。孩子们在快乐中放飞思想,在快乐中创造,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幼儿园校园环境设计范文7

一、幼儿园教育内容管理

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机构,在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于开启幼儿学校教育的意识具有一定作用。幼儿园的主要教学内容有科学、语言、音乐、计算等等。幼儿园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预备阶段,好的教育内容能够让幼儿形成健康的个性、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交往能力以及成人意识。幼儿园教学内容应符合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在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选择方面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基础性

从世界各国教育体系来看,幼儿教育属于学前教育阶段,是学校教育的起始阶段,可以说幼儿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的基础,对于幼儿更好地在学校教育体系下学习其他学科内容打下基础和提供可能。某种角度上讲幼儿园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会对今后幼儿更好地学习打下基础。

从人的成长角度来看,三岁起进入幼儿园接受正规教育,三岁也是正常人成长的起始阶段,幼儿从牙牙学语开始朦朦胧胧进行学科知识学习,接受知识的洗礼,体验自然,学会与小朋友相处,学会一些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经验,开启幼儿智慧之门,更好地让幼儿认识世界,可以说幼儿教育具有基础作用。

2. 全面性

幼儿园教育内容的选择具有全面性,在幼儿园幼儿主要接受常识、语言、音乐、计算等教育。这些教育内容包含一定的社会知识。这些内容的选择可以让幼儿在短时间接受全面的教育,使幼儿可以健康、全面地发展,为今后成为全才提供可能。

二、幼儿园环境管理

1. 幼儿园自然环境的管理

幼儿园的自然环境主要是指幼儿在幼儿园学习与玩耍过程中需要的设施、空间。幼儿园各种设施的选择与管理要有利于让幼儿进行游戏与玩耍。幼儿园空间环境主要是幼儿园各类教学器具的布置与摆放,软件与硬件器材的有效配合。在平时的幼儿园教学与管理过程中要注意对楼梯、平台、手风琴、垫子以及椅子的摆放,各类教学器材及教学设施要放在最合理的地方以便满足教学需要。这些器材的摆放应根据幼儿的年龄、季节等进行改变,满足幼儿学习与玩耍的需要。

2. 幼儿园心理环境的管理

在幼儿园进行学习的3~6周岁的幼儿,心智尚不健全,特别是那些刚入园和转园的小朋友,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往往会增加对家庭及熟人的依恋,会出现哭闹等现象。在这个时候幼儿教师要转变管理方式,用温馨的话语接触幼儿,让新来的幼儿尽快熟悉活动环境,让其尽快结识几位小朋友,减少陌生感,从心理上接受幼儿园环境。

3. 幼儿园社会环境管理

幼儿园的社会环境管理主要是针对幼儿园所在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进行有目的的管理工作。幼儿园所处社会环境的管理主要是针对幼儿园现实的社会位置,改善与幼儿园周围大的企业的关系,让其尽可能地在规定时间内减少噪音,降低对幼儿园周围环境的破坏,以让幼儿园所处的环境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园需要获得更多的家庭支持,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为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工作应尽可能让家长支持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让家长多参与到幼儿教育工作中,多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亲子游戏、教学观摩、六一活动以及大班毕业典礼。并让家长配合幼儿园的教学管理工作,使幼儿在家里也能继续接受教育,完善幼儿教育体系。

幼儿园校园环境设计范文8

一、学年概况

2015年是非常充实的一年,结合幼儿园新一轮的三年发展规划,我园以学习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主线,树立了“真彩、合彩、出彩”的办园理念,贯彻群而不同力行至善的办园目标,凸显传承影视文化-润泽生命亮色的办园特色,以省二级幼儿园评估标准为具体行动导向,创造了净化、美化、儿童化的教育环境,营造了健康、团结、活力的校园氛围,树立了敬业、爱岗、创造、奉献的优良教风,保教结合,以规范园务管理促进幼儿和谐的发展。

现开设大、中、小、托班共11个班级,328名幼儿。全园教职工43人,其中园长1名,书记1名,业务园长1名,后勤园长1名,专任教师22名,保育员7名,保健医生2名,其他人员9名。专任教师持证率100%、学前教育专业合格率达95.5%、大专以上学历教师的合格率为90.9%。

近年来,在政府高度重视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引领下,幼儿园办园条件不断改善,教师素质和保教质量不断提高,先后通过 “宁波市示范学校食堂”、“县家长示范学校”、“县工会先进集体”、“宁波市4A级平安校园”等荣誉,每年指导幼儿七巧板活动均获县、市团体一等奖,两项课题均获得了县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10余名教师在论文写作、各项比赛均获得好成绩,幼儿园享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二、“三化”建设,推动校园文化发展

1.美化校园环境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环境艺术化,是教育的一种手段。”爱美是儿童的天性,在幼儿园,他们眼睛所触及的每一处风景、每一个角落都应该是美的。幼儿对环境审美的基本要求是一要整洁,二要绚丽多彩。为此,我们始终遵循“环境育人”的实施原则,重视隐形环境的影响,以孩子的需要作为出发点,注重环境创设的序、美、趣、意,让环境成为课程的展示窗口。经过精心规划,幼儿园保持原有的干净整洁,创设了游戏场、种植园,门口草坪以白雪公主和小矮人经典造型及各种卡通动物等摆放,结合城堡设计,充满童趣。二楼醒目的米奇造型配上孩子们天真的卡通设计,更吸引孩子们对童话世界的向往。在细节上洗手台的兔子一家、棒棒糖转盘、伞蘑菇等精雕细琢、美观和谐。

在班级环境布置上,我园很多教师对幼儿园环境和教育的理解较片面性和狭隘性,忽略环境创设的整体性和教育性,内容比较简单、零散、色彩搭配混乱,缺乏整体布局意识,给人一种不平衡,不系统的感觉。通过整体规划,由园长、业务园长进行跟班调研,对各班级环境创设进行面对面交流,并做一一调整与分析,将园内各楼层及班级主色调进行统一,确定了黄绿蓝为主色调环境创设。并购置了户外材料蓬、班级储藏柜、厕所吊柜、清洁用品隔板等,有效解决了班级内空间狭窄、设施设备缺乏、活动场所缺失等困难,将原本易丢放、无处放、乱堆放的物品有效的进行了整理,使幼儿一进入园内就置身于整洁、优美的环境中,怡怀愉性,得到一种美的享受。

2.“绿化”分层管理

针对新手管理,更多融入了情感管理和自主管理等人性化刚柔并济的管理方式。如形成健全的管理网络,每两周一次的“班子例会”,行政团队团结一致,每次会议细化园务工作,对所有工作的贯彻、落实、反馈进行及时的调控和完善,力促即时性问题的及时解决,使问题不发酵不变质;每月一次的“分线例会”,达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力促新手上路有支撑,为幼儿园下阶段发展作好充分规划设想;每月一次的“职工例会”,梳理经验和亮点,反思不足与困惑,群策群力,为进一步促进幼儿园管理工作向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方向迈进。

通过园务会认真研讨,并立足本园的实际情况,我们重新修订了各级各类规章制度,把全园的管理制度,各级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和行为规范准则编制成册,使教职工时时、处处、事事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并实行教职工每月考核制度、每日考勤制度,细化量化考核内容,对全园各部门工作人员从多方面进行量化考评,并通过自评、他评、考评等多种形式结合按考评成绩发放奖金,充分体现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优质优酬的原则,使考核工作落到实处,全园各项工作协调运转。

在建立科学、规范、精细的规章制度的同时,根据幼儿园师资实际情况,我们进一步充实中层干部,落实环境组、活动组、安全组、宣传组等各项目组组长,发挥好园内骨干教师的带动作用。各项目组的分工明确职责,给她们提供广阔的舞台,以点带面,凝聚组团力量,引领全园教师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

3.感化师德师风

我园一直以来重视师德师风的建设,扎实做好师德师风建设系列活动。首先,利用每月一次的教职工大会上的政治学习,让教师们了解最新县内外的教育政策、教改动向,并通过读案例、学文件的形式时时提醒教师要谨记师德规范;其次,组织学习教师礼仪,就教师仪容、仪表、言行、举止等进行规范,树立教师形象。再是,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如:“感人事迹”交流活动、“践行‘三严三实,争做‘四有教师”师德师风演讲活动、教师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活动、承诺书签订、爱心募捐、环境整治等活动,进一步增强幼儿园集体的凝聚力,发扬团结奉献的优良园风。

三、“三关”引领,助力教育教学研修

1.关注保教细节   优化一日活动

幼儿园一日活动的规范实施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为树立"一日生活即课程"的思想,我们从各项工作具体操作流程进行了细化与规范。首先,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工作规程》,积极引导教师学习理论知识。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小、中、大班一日活动常规实施细则,对照细则,重申自身的工作要求及教育行为。其次,通过观看优秀教育活动录像、跟班蹲点观摩、教研交流反思,从晨间接待、晨间活动、早操、生活活动、晨间谈话、教学活动、户外活动、区域活动等各环节进行了有效研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更规范保教人员细节操作。最后,增添了幼儿小茶壶、点心夹、茶杯架、小书袋等,为幼儿提供了自主服务的机会,提高一日活动保教质量。

2.关注教师需求   促进专业成长

首先,针对我园都是新教师现象,推出 “按需培训”。通过问卷收集,了解教师期望得到的培训内容,然后根据信息安排外出培训;投放专业书籍、杂志,开展每月一读活动,让老师们随时随地都能触及书籍,为教师支招解围。针对教师写作难、一日常规抓不牢等问题,邀请专家来园讲座、集团园参与互动,利用QQ群、微信群等聊天工具创建即时交流平台,有效解决了集体教研时间有限、教师参与率低等问题,帮助教师通过学习改变理念,在专家的引领下运用有效策略解决日常教育教学问题。其次,定期由业务园长组织教师进行常规听课,促使教师对课堂不断反思总结、改进提升,使公开课教学常态化。并优化集中培训内容,并开展专题教研,围绕实践中的某一具体问题或围绕某一教学领域进行实践探究,保障了每一次研讨活动有主题、有内容、有实效。最后,采用分层培训、技能跟进的方式。按照教师梯队培养需要,开展“一课三研”活动,实习生汇报课、新教师半日活动研讨课,骨干教师展示课等。开展自制教玩具制作、区角环境创设、主题墙创设等系统性的专业技能培训。

3.关注课题引领   绽放童真童彩

统筹实施----让项目深入人心

以幼儿园特色化建设为契机,发放以田园文化与影视文化为创建的调查统计表,召开全园创建动员大会,做好宣传,动员教职工、幼儿、家长积极参与,统一思想认识,形成人人参与创建活动的良好氛围。幼儿园根据新制定的三年发展项目,创建以园长领导工作小组,各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指导全园的创建工作,把分阶段工作纳入到园务管理中,比如大到各附属用房的重新定位与布置,小到洗手台的设计,都根据课程建设的需要各线分解落实。

多方助力---让项目纵深发展

为进一步开阔、丰富教师对于课程建设经验,我们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学习。首先,园本教研拟定了以影视文化为专题的研究内容,多渠道了解影视城的环境创建,并作记录调查,提出建设性意见。这学期通过交流研讨、反思调整等连环式教研,不断推进课程建设。其次,借助于专家的力量,深入交流、反思,探讨关于影视文化背景下的环境创设理念。如邀请影视城设计部人员来我园进行实地勘察,就我园场地设计做相关指导,就影视环境创设通过网络随时进行反馈、跟进。再次,多次组织教师去实地观摩、学习,并不定期根据我园创设进程进行辅导交流。有了专家的点拨、集团园的帮扶,我们的环境创设不断得以完善。

环境育人---- 让课程鲜活亮相

首先在大环境创设上重渲染:整个大环境创设以局部为切入口,我们力求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将教育目标物化到环境的角角落落,尽力体现“净化、美化、儿童化”的要求。其次在班级环境创设上亲融合:结合优秀童话作品,每个班级以特定童话打造班级环境,更将班级常规区域名称与童话相结合,让孩子玩在区域,爱上童话。再次在长廊环境创设上促互动:一楼走廊以介绍优秀童话作品为主,让孩子在看看、说说中了解童话,在借阅中喜欢童话。二楼走廊以张贴童话棋为主,让孩子在玩玩、乐乐中玩转童话。三楼以影视城互动作品为主,孩子在涂涂、画画中更加了解本地影视城的发展经历,了解童话的发展。最后在特色区域环境创设上助体验:各特色区域中以看童话-说童话-做童话-画童话-演童话流线式穿插,所有的孩子在各个游戏体验场馆真实、自主开展游戏,尽情玩转童话。

附特色区域活动表:

游戏区

主题

重点

环境

流程

羊羊电影院

看电影

欣赏优秀影视作品

创设耳濡目染的影视学景

今日影视播报-购票-验票-入座-观看-评选影视人物

黑猫警长智慧社

说电影

能利用各种手偶、头饰、图片等大胆交流影视对白,巩固对影视作品的印象

张贴丰富多彩的影视素材

学习分工-明确角色-还原创编-对话演绎

米奇妙妙屋

做电影

能参与制作影视道具

提供丰富便利的创作环境

挑选道具-设计制作

蜡笔小新七彩廊

画电影

体验涂画自己最喜欢的童话作品的乐趣

布置童话背景及涂鸦墙

选素材-涂画或直接涂画

哆啦A梦魔幻坊

演电影

乐意走向舞台,表演影视作品

打造星光闪耀的场景布置

角色分工-化妆-选服饰-表演

四、“三细”管理,搭建基础保障平台

1.细化后勤队伍管理

后勤管理是幼儿园发展的保障,为做到保教合一,首先在人员配备上进行了调整,招聘了专职的卫生保健医护人员,从原先一位兼职保健员提高到两位专职保健员,招聘了年轻的保育员,托班从原来的2教半保提高到2教一保。其次,在制度管理的基础更分线、分工加强了业务培训。如定期召开后勤例会,落实各项工作及反馈;进行岗位练兵活动,针对保育员一日生活流程的操作、如何与教师有效配合、幼儿一日护理等方面进行了专题培训;加强跟岗学习,由后勤副园长带头跟班调研,规范了各岗位人员的实践操作能力,实现保教合一新局面。

2.细化包干实效管理

所有后勤人员进行包干管理,明确工作职责与任务。保健人员重点加强晨检、午检及全日观察,落实幼儿膳食的品种安排营养配比,做好肥胖儿、体弱儿等的个案建立与矫治工作,接受家长督查,确保幼儿在园健康。通过卫生宣教,幼儿来园带药率明显下降、家长对每日公示的幼儿食谱满意率高、肥胖儿控制良好。保育员实行班级包干及环境包干,要求物品归类存放、毛巾色标管理、环境整洁卫生。食堂人员重点做好食品配送验收工作,发现问题及时上报调整,确保幼儿食品安全。财务人员实行节能管理,严格实行幼儿园财产登记、领取制度,规范所有货物进出库。

3.细化责任安全管理

安全工作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首先,我园认真做好各项安全工作,制订了安全手册,成立了安全领导小组,建立校园警务室,门卫放置全套防暴物品、应急物资,一键式报警按钮,做到全园监控无盲点。特别针于我园处于交通要道,安全隐患难处理问题,多次走访各部门进行协调,清理里居民前两边遮挡视线的大树、增设了警示标示、标明限速、减速带,缓解了我园交通安全隐患。在做好常规工作下更注重安全教育。每次教师例会上都会有针对性地学习一些安全知识、安全案例分析,增强教师的安全意识。并通过一系列演练让全体师生通过实际演练,进一步了解遇到紧急危险时应该怎样沉着应变和逃生,掌握一些简单的自救技能,提高幼儿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增强了师幼的安全防范意识。经过全园教职工对安全工作的重视与落实,我园获4A“平安校园”称号。

五、“三邀”互动,架起共育桥梁

1.邀请家长参与校园管理

每学期全园家长会,由园长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理念、课题特色,让更多家长更好地了解幼儿园,宣传幼儿园。我园的第一套园服制定由家委会参与讨论设计,并货比两家,制作而成。成立家长护卫队,每周五上下学时段,轮流值日执勤确保幼儿安全入园、离园关,并与交警部门协商将一位协警爷爷基本安排于我园执勤工作,使家长们真正走进幼儿园、感受集体、参与管理。

2.邀请家长共育亲子互动

每学期邀请各类专家来园讲座,向农村家长及祖辈们们传播科学的育儿理念,传授科学的育儿技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开展新生亲子游园活动、中秋团圆共享活动、家长开放日、重阳老少同乐系列活动、迎新大手牵小手活动、冬季运动会、非遗风筝放飞等幼儿活动,让家长真正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参与幼儿的活动,积极推送我们的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展示,逐渐形成互相信任、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支持的新型的家园关系。

3.邀请家长体验助教游戏

根据三年发展项目需求,建立家长信息资源库,组建“家长社团”,邀请有特长的家长不定期来园助教,在“米奇妙妙屋”妈妈们各显其能,打样、缝纫、刺绣等活灵活现;在哆啦A梦魔幻坊更有在影视城定期当群众演员的爷爷带着孩子们解说表演;在蜡笔小新七彩廊内更有家长带着孩子们尽情挥洒。“家长社团”的助教活动给家园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家长的育儿观念得到改变,家园合作更趋利落、更富成效、更有特色。

五、存在不足及反思

学年度已接近尾声,在工作存在很多的不足:

1. 年轻的管理人员,给幼儿园管理带来了挑战,“管理团队”如何以创新为基点,以人性化管理为目标,实现岗位创新, 形成更为系统的管理体制还须进一步思考。

2.地理位置偏远,教师资源紧缺、流动性大,园内大部分教师是二级和未定级年轻教师,在工作管理、师资结构分配、骨干教师培养需要进一步加强。

幼儿园校园环境设计范文9

关键词:日本 学前教育 崇尚自然 体验 行事活动

日本学前教育非常发达,3~6岁学前儿童入园率达到90%以上,小学生中接受过正规学前教育的儿童比率仅次于法国,居世界第二。日本的学前教育已经形成了科学系统独具特色的学前教育体系,其中生存教育在学前教育中占有核心地位。

日本《幼儿园教育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的根本是根据幼儿的特点,利用环境实施生存教育。”“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以生存能力培养为基础,在轻松宽裕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在未来社会的生存能力。”生存能力包括对美好事物和大自然的感悟之心、憎恶扬善的正义感、尊重生命和人权之心、善于关爱他人的大爱之心等基本的伦理观、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等。作为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其独具特色的幼儿生存能力教育可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借鉴。

一、日本学前幼儿生存能力教育特色

(一)实行严格科学的的幼儿教师公务员制度

幼儿教师在日本的社会地位非常高,被称为圣职。幼儿教师受到社会的普遍尊敬,属于国家公务员,其工资比一般的国家公务员高出20%左右。

在日本,要进入幼儿教师队伍,首先要经过4年制大学培养,取得幼儿教师许可证,然后还要通过各都道府县的选拔考试才能被正式录用。根据法律规定,新任教师要进行为期一年的职后研修,工作10年后还要参加10年经验者研修项目,以保证幼儿教师水平的不断提高。

日本幼儿园普遍有男教师的身影。日本教育学者认为男教师的参与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男教师比女教师更具有自信心、独立性、创造性和坚韧性。只有男教师和女教师共同存在的幼儿园才更符合社会的需求,这样的环境更能培养人格健全的幼儿。据统计,2005年日本幼儿园专任男教师达6807人,其中大部分担任园长及中层干部。此外,在兼职教师中,男教师占29.7%,是其它国家很少有的现象。

(二)重视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

重视幼儿的身体素质,是日本教育的另一大特点。在《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包括健康、人际关系、环境、语言和表现(音乐、绘画和手工)五大领域,其中健康排在第一位。

在日本,每所幼儿园虽然具体的培养目标不尽相同,但都很重视幼儿独立性和顽强生命力的培养。例如为了培养幼儿的耐寒与自我生存能力,体育课无论冬夏一律要求幼儿穿短T恤和短裤,他们经常在大冬天里光着上身跑步。幼儿园还安排有“远足”锻炼课,即保育员带幼儿不坐车而步行往返,去三四公里以外的公园游玩。根据日本文部省2009年的统计,日本儿童每周运动时间在1小时以上的人有90%左右。

学校、家庭、社区也积极开展合作,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幼儿的独立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一年一度的“体育祭”,几乎遍布日本每个学校,大到棒球比赛,小到抢椅子之类的小游戏,所有人就像过节一样踊跃参加。为了参加学校的“体育祭”,幼儿父母都会请假并盛装出席。

(三)崇尚自然的校园环境创设

日本幼教工作者认为,给幼儿提供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对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健康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只有热爱大自然的幼儿才能够拥有健康、美好的心灵。

在大自然的环境中,幼儿对自然有好奇心,这能够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同时,只有在大自然的环境中幼儿才能遇到自然界的困难,最终能够真实地体验到怎样才能获得健康和安全。

根据自然教育的观念,日本的幼儿园校园环境建设非常朴实自然。幼儿园室外地面绝大部分是沙土地,且凹凸不平,院子里还有畜舍、沙池,却鲜有塑料玩具。幼儿园的教学方案大多安排有各种各样与自然亲近的活动。如荡秋千、拉绳梯、栽种果树、采摘树叶、喂食小动物、玩沙子等等。在大量的户外游戏活动中,幼儿获得了快乐的生活体验和健康的体魄。

(四)注重幼儿自主学习和自我体验

日本学者认为,幼儿需要接受学前教育的主要原因是在家里缺乏对社会复杂性的体验,幼儿无法了解真实社会的复杂,因此,他们强调幼儿在幼儿园日常生活环境中,通过丰富的人际交往活动以及自己的主观体验和感受,潜移默化地学习如何与人交往。幼儿园鼓励幼儿与各种不同的人接触,进行交际中的情感体验。例如互相帮助的快乐、相逢和分别的高兴和难过、和同伴吵架的心痛和悲伤等等。教师必须在尊重幼儿的兴趣、需要和能力的前提下创设有利于幼儿身心发展的活动环境。在此过程中,教师尽量减少对幼儿的干预,让他们在与伙伴玩耍中亲身体验吵架、和好、重逢、分别的过程,最后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五)开展种类繁多的行事活动

行事活动也是日本幼儿生存教育的一大特色,它对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和爱国精神有重大意义。行事活动即重大庆祝或节日活动,一般包括国民行事、社会行事和幼儿园行事。国民行事有国庆日、文化日、敬老日等;社会行事有民间传统的鬼节、端午、花祭、七夕等;幼儿园行事则是幼儿园自己创设的节日,如毕业式、远足、运动会等。每一个节日,幼儿园都会组织相关的主题活动。有时在园内观看表演,有时出去参观,或者与社区、家长一起开展活动。在这样特定的民族文化主题情境中,使人体验到一种无可名状但又确实存在的庄严和神圣感。幼儿在这个过程中逐渐领悟其中蕴含的民族文化精神,不仅增强了集体和国家意识,民族凝聚力也在此基础上得以逐渐形成,这种行事活动促进了本国文化的传承,也增强了幼儿神圣的爱国之心。

二、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一)提高对和谐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

根据调查,目前我国幼儿教师队伍现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教师的学历普遍比较低,高学历的幼儿教师少,中等学历教师多,专科以下学历占85.2%以上。幼儿教师的薪资水平也比较低,尤其在私立幼儿园,社会劳动保障配套措施严重滞后,导致幼儿教师的流动性非常大。此外,虽然幼教工作者已经意识到男教师在幼儿园的作用,但是男性教师进入幼儿园的比例非常低,也不被重视。幼儿受教育的过程不仅是获得知识的过程,更是儿童走向社会的过程,幼儿如果能够在一个女教师和男教师和谐相处的环境中成长,则能够获得更健全的身心发展。

为加强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我们应提高对幼儿教师的重视程度,加大政策倾斜和经费扶持力度,提高私立幼儿园教师的待遇,保障幼儿教师的各项权益,重塑幼儿教师专业形象,鼓励男性教师的积极加入,提高幼儿园环境建设的实用性和社会性。

(二)开展简朴实用的校园环境建设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我国将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改扩建、新建幼儿园”。在普及、修建幼儿园的过程中,我们应积极学习日本的教育理念,提倡简朴实用的校园环境建设。因此,我们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采用露天坪坝、自制简易教具,为幼儿创设既有浓厚乡土气息,又有温暖教育氛围的幼儿园,让每一个农村孩子都上得起幼儿园,乐意呆在幼儿园,从而普及幼儿园学前教育,提高国民基本素质。

(三)加强幼儿社会生存能力的培养

根据张凤2002年《中日学龄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跨文化研究》,“中国3~5岁孩子的社会适应能力要远远低于日本孩子”这不仅与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也与两国幼儿园教育的环境创设、课程设计有很大的关系。

幼儿园作为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基地,我们可借鉴日本幼儿园的经验,接过家庭教育的接力棒,密切关注着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创设实用的、与社会要求接轨的活动设计。加强幼儿户外身体锻炼,培养其健康的体魄和顽强的意志;重视传统节日的教育意义开发,培养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对国家的爱国情怀;开展混龄活动制度,教会他们与不同年龄的伙伴交往,发展其更接近真实社会的交往技能。

三、结语

日本曾和中国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相似的文化传统,经过明治维新和二战后的国民教育的快速发展,日本在学前教育领域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我们作为古老的东方大国应学习日本善于借鉴先进经验,积极开拓创新的精神,在学前教育领域积极借他山之长,为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凤.中日学龄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跨文化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1).

[2]董梅.日本学前教育对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启示[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1).

[3]王小英.努尔沙拉.从历史角度看游戏在日本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J].外国教育研究,2004(10).

[4]唐泽真弓. 日本学前教育中的文化传承与变化[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