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虚拟经济的优势集锦9篇

时间:2024-01-02 10:34:45

虚拟经济的优势

虚拟经济的优势范文1

[关键词] 虚拟经营 运作方式 作用

一、虚拟经营的含义

企业虚拟经营是一种动作灵活、力量强劲、富有强大生命力的新企业模式,以其柔性、合作、共享、快速、高效的显著优势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企业的青睐。所谓虚拟经营,是一种动态的企业经营策略和观念,它是以内外部资源的合理整合与利用为宗旨、以内部机构的精简和外部协作的强化为目标的新型企业管理方式,它实行产权虚拟化,强调不求“大”,但求“强”;不求“全”,但求“精”;不求“广”,但求“专”;不求“拥有”,但求所用。

二、虚拟经营的基本运作方式

1.虚拟生产。这是虚拟经营的最初形式,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外包加工”。即企业虽拥有品牌和市场,但本身并不直接生产产品,而是委托给其他企业代为加工生产。虚拟生产是名副其实的“空手道”生意。盛行一时的“三来一补”的合作生产方式就是虚拟生产的具体表现。

2.虚拟共生。指在企业本身并不擅长这方面工作时,由于对成本或保密的考虑,又不愿外包,于是几个同行共同组织一个作业中心,共同负担其成本,使其支援性工作业务达到规模经济状况,可以达到节省运作和管理成本的目的,不仅能减轻负担,而且更节省精力。

3.虚拟销售网络。主要指公司总部高度放权,使下属销售网络都成为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销售公司,使其享有充分的经营自。这样,集团总部不必再支出必要的管理成本和对下属发放工资,也不负担市场开拓费用。成立的销售公司可利用关系网在社会上积极募股,无形中为总部聚集了一大笔无息资产,并使原有网络迅速扩张。

4.策略联盟。指几家拥有不同资源的企业进行联盟,交换彼此资源,共同创造竞争优势。几家企业各自拥有相对优势和不同的关键资源,而它们之间的市场又无尖锐矛盾,且彼此的市场存在一定程度的区隔,为了各自的利益,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进行策略联盟。

5.虚拟行政部门。就是将企业的行政部门,也作为经营单位进行外包,促使其创造效益,提高效率。企业集团总部可将下属部门,寻求境外专业化公司承担部门业务,而这些部门的负责人则是集团虚拟部门的负责人,为本公司统筹兼顾,参政议政。

三、虚拟经营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1.分散投资风险,降低成本。虚拟经营条件下企业仅保留最关键的功能而将其他的功能虚拟化。如此,一方面企业减少了对资金的占用,优化了资本结构,分散了其投资风险;另一方面,因为虚拟经营是一种“无库存”的经营方式,这样,企业必然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占用,单位产品的成本也会降低,获得产品的比较价格优势。企业间的资源依赖和资源互补的经济活动,也必然会使企业减少许多组织费用,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2.运作模式的高弹性化,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市场需求是瞬息万变的,虚拟经营灵活的形式正好与之相匹配。为了适应多变的外部环境,企业可以通过解散原有的虚拟组织,组成新的虚拟企业,来创造新的竞争优势。产品生产的组织结构也会由原来的“一对多”的大规模生产变为“一对一”的专业化生产,并保证企业在最短的时间内,以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另外,虚拟经营中的组织成员是一种动态的组合,不同企业成员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开发产品,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并且利用先进的通讯快速传递,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企业的应变能力。

3.形成协同效应,降低经营风险。繁杂的企业组织结构耗费的管理成本大,市场灵敏度也低。虚拟经营有利于精简企业的组织结构,使企业具有灵活性,,避免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企业中也存在很大的技术创新风险,技术创新不但要求大量资金投入,而且,对预期目标实现也很难预料,虚拟经营可以使企业间通过联合研究、共同合作的方式实行资源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同时,虚拟的企业结构形式可以化解兼并、收购企业的风险。

4.全力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市场全球化、经营一体化和商品微利化的大环境下,虚拟经营是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在高附加值的功能上,如集团总部可以实施品牌战略,将产品交由承包企业生产,只负责产品的设计、技术开发、销售网络等,通过整合外部资源创新性地发展企业,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进行精细化管理,全力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当然,企业无论选择任何一种形式的“虚拟”,都必须建立在自身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运作经营的方式,如果企业没有自身的资源优势,就没有主导地位,其虚拟合作极难奏效,即使实行了合作也难以获得长期稳定的运营绩效。

参考文献:

虚拟经济的优势范文2

【论文摘要】在当今世界水资源短缺的时代,水资源在农产品生产中的作用更加关键,并已成为影响农产品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而我国是全球13个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因此,虚拟水战略为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从虚拟水战略的兴起及意义着手,分析了我国农产品虚拟水贸易要素禀赋,进而探讨和提出了在虚拟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具体对策。 【论文关键词】虚拟水;虚拟水战略;要素禀赋 在当今世界水资源短缺的时代,水资源在农产品生产中的作用将更加关键,并已成为影响农产品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虚拟水概念的引入为分析和研究农产品国际贸易问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一、虚拟水战略的提出及意义 虚拟水是上个世纪90年代国外学者提出的新概念,它反映了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许多商品和服务的生产都需要消耗一定的水资源,所谓虚拟水(virtual Water)是指生产商品或服务时所耗费的水资源量。虚拟水是“看不见”的水,是以一种无形的方式寄存在实物形态的商品之中的。英格兰伦敦大学的Tony Allan教授于1993年的一次研讨会上提出了虚拟水的概念,用来指粮食产品的虚拟水含量。其数量相当于生产农产品时消耗的水量。比如,生产1kg小麦,需要消耗1t水,那么进口1000kg粮食,就意味着进口了1000t的水。它以非常密集、超过1000倍的浓缩“虚拟”形式进口水。由于粮食生产需要大量的水资源,那些位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国家存在着巨额的水赤字,而这些水赤字又与粮食的进口紧密相关,因此,虚拟水是一个重要的概念。首先,它将水资源与粮食生产联系在一起,强调生产粮食的水不仅来自于淡水资源,也来自于不饱和土壤水。其次,它是一个扩展的概念,通过贸易,把水资源丰富国家粮食的可利用性与缺水国家水赤字改善联系在一起。 我国虚拟水贸易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也已经引起了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如何在既有的学术成果上,通过对虚拟水概念和虚拟水战略的研究,为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寻求一条新途径有着重大的意义。 第一,农产品虚拟水贸易促进了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尽管价格和技术是提高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工具,而且在流域尺度上水资源按照效益最大化重新配置也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但是,国家间的虚拟水贸易仍然是提高全球水资源使用效率的有效工具。 根据基于虚拟水要素的农产品比较优势的理论,水资源丰富的国家和地区应生产世界上需求的水密集型产品。在这些地区,水资源比较廉价,而且水资源使用的负外部性比较小,单位产品的生产所需的水量一般也较少。从水的生产效率较高的国家或地区向水的生产效率较低的国家或地区的虚拟水出口,意味着全球实体水的储备和节约。 第二,农产品虚拟水贸易是保障水资源安全的有效工具。水资源贫乏的国家进口虚拟水要素密集型的农产品可以减轻对本国水资源的压力,因此虚拟水是一种替代水源,这种额外水源可以成为保障区域水资源安全的工具。当世界或地区粮食价格低于缺水地区自身的生产成本的时候,虚拟水战略的优势就更加明显。 富水地区和缺水地区之间实体水贸易由于运输距离遥远、成本高昂,通常十分困难。因此,农产品的虚拟水贸易引起了缺水国家和地区政府及水资源管理部门的日益重视,并开始在水资源战略管理中应用。农产品的虚拟水贸易非常适合作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一项现实的战略措施,即通过贸易的形式保障缺水地区水资源和粮食的安全。 另外,对那些参与虚拟水贸易的国家或地区来说,还能增强这些国家和地区粮食安全的相互依赖性,减轻国家或地区之间因为水或粮食问题所引起的直接冲突,创造新的持久的合作关系。 第三,农产品虚拟水要素提供了水资源迁移、储存和利用的新手段。农产品中蕴含的虚拟水生产要素实际是以虚拟的形式储存水资源,如可以通过将水储存在粮食中,通过调配粮食来解决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配不平衡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如旱灾缺水引起粮食减产)。调配虚拟水相对调配实体水而言,无论从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角度来看都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此外,对原本不能形成径流的土壤水资源(土坡水库),可以通过虚拟水的形式将其储集于依靠土壤水生产的产品中进行调配、转化和迁移。 第四,农产品虚拟水要素促 进了水资源管理观念的更新和人们节水意识的强化。水资源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在水资源短缺情况下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农产品的虚拟水贸易创造了一种新的水资源管理方式,丰富了传统水资源管理思路。虚拟水要素将水资源管理问题从对水资源的生产领域管理引向了对水资源消费领域的管理。以水一粮食一贸易为主线的虚拟水贸易通过粮食贸易将水资源管理问题拓展到社会经济系统中,这显然增加了水资源管理的决策空间,必将引起水资源管理的观念更新。 虚拟水要素引入衡量农产品比较优势的要素禀赋体系中以后,各国的农产品贸易势必会在贸易决策中考虑到水资源的因素。因而水资源的价格将在参与贸易的农产品中得到体现,水资源机会成本高的农产品价格势必较高。在引入价格机制以后,浪费水资源的机会成本将提高,这会刺激人们节约用水。同时不同产品的虚拟水含量不同,知道产品的虚拟水含量可以使人们意识到生产各种产品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也就会认识到消费产品对水资源系统的影响,进而促使人们更谨慎地利用水资源。 二、我国农产品虚拟水贸易要素禀赋分析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商品比较优势的差异是国际贸易的基础。而生产要素的价格差异是产生商品比较优势的重要原因。农产品虚拟水要素的价格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来考察,供给方面主要取决于农产品虚拟水要素禀赋;需求方面主要取决于农产品虚拟水要素偏好。所谓农产品虚拟水要素禀赋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用于农产品生产的地表水径流量和参与水文循环的地下水径流量的丰裕程度与可更新程度,这是一国或地区从自然界获得和人工增加(如人工降雨技术)可利用水资源的能力。其二,净化污水、废水并将其用于农产品生产的能力,这一能力增加了一国或地区实际用于农产品生产的水资源数量,从而增强了其农产品水资源消耗能力。其三,管理和调配现有水资源使其高效地用于农产品生产的能力。将虚拟水要素纳入生产要素禀赋体系之中,使其成为与土地、劳动和资本等要素并列的一个要素禀赋参与对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的衡量,在理论上是对要素禀赋理论在内容上的充实和完善,同时可以促使一国或地区(尤其是贫水国)在农产品生产分工与贸易选择时充分考虑水资源目标,避免片面追求扩大对外贸易而大量输出本国虚拟水要素禀赋较差的农产品。 为了简化计算,本文只选取我国19种主要农作物产品,从FAO的CLIMATE和CROP数据库中提取了我国相关气象资料、土壤条件及作物系数,运用CROPWAT模型计算出了各类农作物产品单位质量的虚拟水含量(表1)。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类农产品中的虚拟水含量是有着明显差异的,直接原因来源于各种作物的单位面积耗水量的差异和产量差异,但与各种作物的产品类别也不无关系。表中的这19种农作物就可大致地分为四类,如卷心菜、胡萝卜、花椰菜、黄瓜、莴苣等属于蔬菜类,香蕉、柑橘、葡萄、芒果和西瓜属于水果类,大麦、干豆、小米、水稻、高粱等属于谷物类,蓟、红花、向日葵、烟草等属于经济作物。而从具体的计算数值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从蔬菜、水果到谷物、经济作物类别的跨度,单位重量中虚拟水的含量也呈现出了一种拟合的线性增长态势。由此我们推断,农产品中虚拟水的密集度主要地取决于其产品类型,相应说来,诸如各种经济作物和谷物类的产品就属于虚拟水资源密集型产品的范畴。我国作为一个缺水大国,在国际分工和贸易交换中水资源的相关产品是处于比较劣势的。因此,在农产品贸易结构调整时,应参考各类产品具体的虚拟水含量,对虚拟水资源密集型的产品应采取进口替代型政策,而出口时尽量以虚拟水资源含量较低的果蔬类产品为主导,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 得到上述计算结果之后,我们在FAO和WTO的对外贸易统计数据库中采集了2000-200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的进出口数值,对近年来我国农作物产品的虚拟水贸易量进行了估算,具体结果参见表2。 根据计算,2000-2002年3年间,我国农产品的虚拟水贸易一直保持较大逆差,虚拟水的净进口总量维持在每年400亿m3左右。这意味着,通过虚拟水贸易,我们每年从外部获取的虚拟水资源缓解了国内约400亿m3左右的水资源压力,这个数值相当于每年我国水资源短缺量的100—133%。此外,分类从具体产品品种上来看,由于单位重量虚拟水含量的差异以及本身在贸易结构中所占比重的不同,各种农产品在整体虚拟水贸易量中所占的份额也有较大的分别。就进口而言,大豆一项就占据了整个虚拟水进口量的80%以上,接下来依次为玉米 、大麦、小麦和水稻。从出口来看,玉米约占据了虚拟水出口量的一半,其次是水稻、干豆、大豆、小麦和花生。 三、虚拟水战略背景下我国农产品贸易发展的具体对策 (一)加大基于虚拟水及相关理论研究的支持力度。虚拟水与虚拟水贸易研究已经成为国际上的一个前沿研究领域,对我国学界来讲还是一个新课题。在这一课题的研究上,我国学者尚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完成。首先需要科学地定量评价农产品中的虚拟水含量,对有关计算方法予以修正、完善,使农产品虚拟水的量化更符合区域生产实际;其次需要收集和整理有关数据,计算不同区域和不同农产品的虚拟水含量,建立按地区和农产品分类的时间序列虚拟水数据库;在此基础上,需要探索我国的农产品贸易和虚拟水战略的诸多现实问题。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大关注力度和投入程度,建立虚拟水相关数据的收集机制,并进一步鼓励和支持虚拟水理论与方法的科学研究。 (二)按照虚拟水要素比较优势宏观调整相关农产品贸易格局。根据国际贸易理论,一个国家或地区应该出口自身有相对比较优势的产品,而进口自身存在比较劣势的产品来谋求自身效益的最大化。由于富水国家或地区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比贫水地区要低,而且水资源利用的外部不经济性也相对较小,因此从经济角度看,富水国家或地区向贫水地区提供水密集型产品,意味着贫水地区实现了水资源的节约,也意味着水资源配景效率在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提高。我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数额巨大,我国可以运用自身资源优势,大量生产和出口耗水较少、耗劳动力较多、产量和产值较高的农产品,比如玉米、棉花、苹果、梨等。我国稻米单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这是我国的优势粮食产品,可加大出口量。而耗水密集的农产品,如豆类和小麦,我国不具有比较优势,可以适当多进口这类产品。当国际粮食市场价格低于国内价格时,我国也可以考虑进口一部分粮食,其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三)基于虚拟水要素经济价值的农业微观操作。在面临水资源问题的状况下,我国在国民经济发展,尤其是农业生产中,应把水和土地、劳力、资本同时考虑。考虑水资源的机会成本,能够提高我国安排农业生产与分工的科学性,增加我国农产品的经济价值,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经济增长。例如,当我们把农产品的价格和虚拟水含量一起考虑,即计算各种主要农产品的水分生产率,就会发现,我们应该大力生产牛奶、鸡、猪肉等畜产品,苹果、梨、柑橘、橙子等水果,以及棉花、水稻等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因为这些产品的水分生产率,即单位耗水量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在国际市场上有明显的经济优势。另外,这些农产品相对于其他农产品能大量利用天然雨水,消耗较少的灌溉用水。 (四)从虚拟水战略角度出发,调整农产品出口产品结构。投入产出理论认为,对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可以从调整生产结构、调整最终需求结构、调整中间投入结构等几个方向着手。其中,着眼于最终需求结构的调整比直接调整生产结构更为深刻和根本,因为最终需求是经济活动的动力所在,在投入结构不变的情况下,生产结构是由最终需求决定的,最终需求如果没有发生改变,生产结构也无法改变。最终需求包括消费、投资和净出口3部分,从虚拟水贸易的角度来看,调整农产品出口产品结构,即最终需求中的输入输出结构,是最具可操作性的办法。以低完全用水系数部门的产品作为主要出口(输出)产品,以高完全用水系数部门的产品作为主要进口(输入)产品,提高前者在净出口中的比例,降低后者在净出口中的比例,是节约水资源的主要方向。

虚拟经济的优势范文3

[关键词]海峡西岸经济区虚拟企业现状对策

1概述

虚拟企业是指由一些具有不同资源和优势的厂商,为了赢得某一市场机遇,从各自企业中选出优势资源,通过信息技术结成的一种共同开辟市场、共同承担风险、共同应对其他竞争者的临时性经营联合体。虚拟企业作为一种全新的企业组织结构形式,具有传统企业组织结构无法比拟的优势。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北与珠三角、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的地域经济综合体。它是一个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综合性概念,它地处台湾海峡西岸,是一个肩负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历史使命的特殊地域经济综合体,因此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随着全球经济信息化、一体化和网络化进程的不断深化,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虚拟企业也面临着重大的发展契机,区内企业纷纷开展虚拟运营。虚拟经济在区内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研究本区域虚拟企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对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海峡西岸经济区虚拟企业的现状分析

2.1 区内虚拟企业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由于本区域的各级政府部门致力于信息化建设,使得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不断完善,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应用也取得进展,企业信息化水平稳步上升,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如福建省的“数字福建”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基本形成福建省信息化建设的框架体系,为企业开展虚拟化运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本区域内企业积极开展虚拟企业建设和运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一些品牌产品和特色产业(如铁观音茶叶、服装鞋帽生产、软件研发等产业)形成了价值链,各成员企业以提供和保持自己在价值链上的核心能力,进行整合后,赢得了竞争优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此外,区内各地市相继创立了多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探索了虚拟园区作为虚拟企业运营新平台的路子。通过虚拟园区,信息网络在扩大科技信息的、吸引人才汇聚、加强企业竞争力以及促进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通过虚拟企业的运作,集成创新能力而形成了强大的外向竞争优势。

2.2 区内虚拟企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目前,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虚拟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1)虚拟企业发展的总体水平较低,外向化、高端化的协作能力有限。区内企业在总体技术水平上相对落后,区域产业链、价值链未成体系,缺乏以名牌为龙头的品牌产业链;(2)企业开展虚拟化运营的专业人才较为缺乏,直接影响了虚拟企业的发展;(3)制造企业在虚拟企业运营链中主要处于价值链的低端。区内企业多以加工型为主,缺乏核心技术和优势品牌,处于“被虚拟”的地位。

3海峡西岸经济区虚拟企业的发展对策

虚拟企业是一种新的组织形态,归根结底是数字化的企业。它的基本元素是信息,基本技术是虚拟现实技术,基本设备是电脑和通讯设备,基本手段是网络。所以知识、信息资源是虚拟企业运营的根本要素之一,对知识、信息有效的管理成为管理虚拟企业的关键,知识管理对于虚拟企业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

3.1 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首先,政府部门要从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和正确引导。各级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从经济发展的全局出发,打破条块分割,强化协同,整合信息,共享资源,为企业开展虚拟化运营打造一个开放、高效的外部环境。同时,还要根据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具体实施细则与贯彻意见,不断完善各种配套政策。此外,

在舆论导向上,要多宣传企业虚拟化运营对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凝聚各方共识。

3.2 加强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要大力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固定、移动互联通信网络,要降低门槛促进其应用与推广。其次,完善电子交易支付手段。可考虑由政府直接介入经营或由政府提供担保的有信誉、有实力的大企业经营,然后视情况逐步转为私营。此外,要采取多种措施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通过整顿规范市场秩序,采取政策扶持措施以及加强基础性工作等方法,为物流业发展提供保障。

3.3 加强知识管理,培养虚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只有发展自己特色的核心竞争力,才能立足于市场。由于虚拟企业建立在知识劳动的基础之上,其知识的学习和创新,智力资产的积累,智能化服务的提供不像传统企业那样受到集中化和规模化的束缚。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高度的分工协同成为可能,使组织学习和流程再造成为现实,使智力资产的充分积累成为企业利润的源泉,使充分利用知识资源成为快速发展的力量。传统管理模式无法解决虚拟企业的管理问题,因此需要建立一种以知识、信息和智力等资源为基础的适应知识劳动现实需要的管理模式,即知识管理。在虚拟企业建设的各个环节中,知识管理都对核心竞争力的形成起到关键的作用:

首先,知识管理有助于虚拟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对于知识劳动密集型企业,知识劳动和智力劳动是决定企业竞争态势的关键资源。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可以有效降低生产运营成本,提高知识劳动和智力劳动对企业利润的贡献。

其次,知识管理能有效地管理和利用虚拟企业的无形资产。虚拟企业的智力财富包括专利、商标、版权、注册设计等;其知识财富包括商誉、熟练员工的经验、组织的学习能力、组织的创新能力、组织和个人网络和基本数据等。虚拟企业具有无形资产远大于有形资产、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依赖核心产品、核心技术、核心服务、核心人才等特点。能否有效地测量、管理和利用企业巨大的无形财富已成为现代管理的核心,成为企业发展成败的关键。

再次,知识管理能使虚拟企业的网络化组织更有效率。虚拟企业在网络组织基础上进行工作,它不但需要自身的知识管理,而且需要对合作伙伴的知识、信息进行管理,以便于充分利用智力资产创造效益。因为网络化组织是建立在协同工作原理的基础之上,在知识流、技术流和资金流畅通的基础之上进行工作,这就需要充分了解网络节点上每一点的知识技术条件。这正是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

3.4 引导企业更新理念,塑造有利于虚拟运营的企业文化

虚拟企业的运营在人文道德、法律意识、知识技能等方向都对企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营造适当的企业文化氛围。要在企业与供应商、中介机构、消费者甚至是竞争对手之间树立双赢观念,合作竞争,优势互补;要树立人才观念和知识观念,使企业上下形成一种不断学习的良好氛围,让企业的知识资源不断积累,并在网络集成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

4区内虚拟企业的成功案例

以区内的服装业为例,温州的服装业常被认为是中国“虚拟企业”发展的起点,美特斯邦威则被看作国内成功运用虚拟企业经营模式的典范。

目前,海西区域内已上市的服装企业,包括福建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浙江报喜鸟服饰股份有限公司等。它们都将募集到的资金用于营销网络和连锁渠道的建设与升级。而当美特斯邦威于2008年6月20日准备在国内A股上市时,它的招股书中说明,计划募集18亿元,其中16亿元用于网络建设,2亿元用于信息系统建设。

实际上,一个季节的服装真正的旺季只有两周时间。因此,能否进行准确预测并提高生产、备货等各个环节的效率是个关键。业内人士指出,当前中国服装业的库存足以让中国的老百姓穿3年。美特斯邦威意识到,“之所以会形成库存,就是因为公司和特许加盟店之间的信息不畅和反应过慢,这是关系到公司前途的根本问题。”从1996年起,他们开始用信息化的手段来提升公司对市场的响应速度。

现在,美特斯邦威已经把全国1200多家专卖店和200多家代工企业连成一体。一款服装在哪个城市畅销,每家专卖店卖了多少件,哪些产品要补货,哪些产品要尽快打折促销,这些信息均可以实时反馈回公司;而加盟商则可以通过信息化系统,看到公司设计的最新产品,他们的订单也可以瞬间被传递到代工企业以组织生产,整个过程只要2分钟。信息化系统大大降低了各个加盟店的库存。这不仅减少了加盟商的流动资金压力,而且避免了加盟商的利润变成仓库里的滞销商品。

13年间,这家休闲服装公司没有生产过一件成衣,全部由国内200多家服装厂OEM;公司本身也不卖衣服,而是由分散全国的1200多家加盟店销售。正是依靠这种虚拟企业模式,美特斯邦威把销售额做到了20亿元。

温州现有2000多家服装企业,年服装销量3000万套,产值突破200亿元,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庄吉”、“报喜鸟”等西服,“美特斯邦威”、“拜丽德”、“森马”等休闲服饰,“雪歌”、“好日子”等女装,通过虚拟经营,都站到了国内服装行业的前列,服装业销售额增长超过100%。

5结束语

海峡西岸经济区虚拟企业的构建,倡导的是一种理念,强调资源共享及有效利用、市场共谋并迅速反应,通过创新增加竞争力、谋求利润最大化。而实际的运作中,要达成内部成员企业之间的沟通协调,建立共识,互信互助,都是很艰苦的工作,仍然有许多实践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韩洁.虚拟企业知识管理组织模式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3):115-116.

[2] 潘一萍.我国中小企业虚拟经营策略研究[J].市场研究,2008,(10):46-48.

[3] 李贺,关欣,周浩.虚拟企业知识管理模式的构建研究[J].情报科学,2008,(8):1175-1178.

虚拟经济的优势范文4

关健词:虚拟营梢网络经济实施意义应对策略

一、前言

者曾看过一个有趣的资料,说的是美国有一位姑娘本来是每天在街头卖花,但是在与朋友聊天时知道国际互联网的知识后,突发灵感:“我为什么不在国际互联网上建一个花店呢?把各种花卉的照片、说明及价格放在网上,再通知离顾客最近的花店在规定的时间内将花送到客户家中。”这位姑娘据此构想,花了5000美元,买回电脑,请人编制了软件,联上了网,在不到40平方米的家中开起了世界上第一家虚拟花店。据说不到1年的时间,卖花姑娘的联网花店遍及全美,年营业额超过了千万美元。从该案例可看出,网络经济与虚拟营销的有机整合,能形成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那么,什么是虚拟营销?

二、虚拟营销的涵义及运作流程

1,虚拟营梢—一种新型的营销模式

虚拟营销是由企业咨询家托马斯·西贝尔和迈克尔·马隆首先提出的一个具有突破意义的全新的营销理念,它是为适应供应链或电子供应链管理以及虚拟企业运作等新的市场环境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营销观念与营销模式。虚拟营销是在知识经济下,企业以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知识、信息、物流和契约平台为运行平台,针对顾客的独特需求,通过虚拟整合合作伙伴的核心能力和顾客参与而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以提高企业应对市场多样化需求的竟争力而开展的营销管理工作。

2,虚拟营销运作的流程

虚拟营销是为适应新经济时期出现的新企业组织结构应运而生的,当然虚拟营销也要在新经济环境中运行,特别是svd依赖于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知识、信息、物流和契约4大平台的整合资源上运行的。虚拟营销的运作流程可简单地表示为图1。

虚拟营销是继整合营销、绿色营销、社会营销等市场营销观念在新的市场环境下产生的。它的产生对企业提出了革命性的挑战,它要求企业在营销观念、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竞争主体与竞争观念等方面都必须变革。

三、虚拟营销的主要内容

1.虚拟产品

一个企业的营销活动并不一定需要拥有自己的产品,也就是说其产品可以虚拟。美国著名的Sears(西尔斯)公司几乎所有的产品都不是自己生产的,但拥有庞大的产品线,90%以上的产品都使用Sears品牌;Nike(耐克),最大的运动鞋制造商,却没有生产过一双鞋;可口可乐公司,只掌握产品的专有配方技术和品牌,其它则都是虚拟的。国内一些知名品牌服装,如李宁牌运动服装,其产品大多也是由其它企业生产的。就连著名的IBM公司的个人电脑,其处理器是英特尔公司的,软件是微软公司的。

2,虚拟服务

随着产品的同质化趋势,服务作为整体产品的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但拥有良好产品的企业并不一定拥有令顾客满意的服务,这样就可以借助于有良好信誉的服务中介实施服务职能。房地产营销的售前服务可以借助于专业设计部门和宣传部门,售后服务可以借助于物业管理公司。一些跨地区、跨行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也可以将其服务本地化和行业化,也就是与当地本行业的服务部门建立动态联盟。

3,虚拟渠道

企业除了利用自身拥有的渠道,如直接渠道和专卖店外,其它都要借助于中间商的力量。与中间商建立一种利益共同体,本身就是虚拟的。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这种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得到了提升。通过Internet网,企业面对的市场一下扩展到全球的任何一个角落,只要建立自己的网络站点,并将网址加人到Web索引中,企业就可以缩短与顾客的距离。渠道的长度缩短了,而渠道的覆盖面却大大拓广,并且渠道成本大幅度减少,企业甚至还可以在网络中建立自己的“专卖店”。虚拟网络渠道是对传统渠道的补充,也是对传统渠道的挑战。

4,虚拟促梢

企业广泛借助于合作伙伴的力量来促销。企业提供资金和产品,合作伙伴提供场地、设备和人力,由大家共同努力取得促销的成功。企业产品销量增加,知名度提高,合作企业火爆了一把,策划企业得到咨询费。企业、商场、咨询公司由于共同的利益把他们连接在一起飞共同努力实现促销的目的。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企业的促销可以考虑逐步向网络转移。企业可以基于Internet,Web技术建立Internet系统,这是一个企业对外设立的营运操作的虚拟网络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企业可以宣传产品品牌、企业形象、服务内容、沟通与外界的商贸联系,运用网络实现促销和双向沟通。

四、企业实施虚拟营销战略的意义

1、品牌传播深远

不知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你在网络上玩过某种网络游戏,如在极品飞车游戏中驾驶一辆最新款的本田汽车与对手进行较量,在多次的互动式体验中,你对本田汽车品牌印象深刻并且产生高度的好感。当某一日你决定去购买一辆真正的汽车时,你的第一选择往往会倾向于本田品牌,因为该品牌已经深深植人你的内心。与电视的品牌植人营销不同的是,网络化的虚拟营销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直接的体验方式:你不再只是观众,而是使用者,在这种高度的互动过程中,消费者对品牌的价值有更深刻与直观的认识。

这就是虚拟营销给我们现实市场营销所带来的冲击。网络世界正在迅速崛起,其对现实生活而言,网络已经不仅只是一种信息媒体,也不仅仅只是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网络技术的高度发展,使得网络已经全面人侵生活,网络世界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就如白天与黑夜一样,已经是无缝对接的浑然一体。如何借助网络技术进行虚拟化营销,在高度竞争的市场化环境中,迅速吸引消费者的关注,从而将品牌的信息有效地传递给他们,让他们成为品牌的忠诚拥护者,自发成为品牌传播的载体,这正是许多企业在市场营销中不断尝试的发展方向。

2、征服消费者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媒体越来越分散,信息传播的环境越来越嘈杂,而企业的传播效果也越来越差。相关消费

研究表明,无论是电视广告、报纸新闻还是网络信息,消费者对任何一种商业信息传播的关注兴趣取决于5秒钟的时间,要想使品牌信息准确传达,就必须在5秒钟内让消费者对其所接触的信息内容感兴趣。

在新的传播环境中,消费者有了控制信息流的权力,他们更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控制力—而这对于品牌来说,要成功征服消费者的心,就必须有意识地去释放消费者的控制欲望,赋予其更多的控制权力。福特在网络上推广其蒙帝欧品牌时,完全将汽车的控制权交给消费者,除了车身的基本框架外,汽车的颜色、内部装饰、车内功能设置完全可以由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喜爱来设计。消费者在网络上驾驶这辆完全由自己设计出来的、独一无二的汽车,其满足感可想而知。而现实调查证明,许多消费者正是在这种虚拟驾驶满足之后,购买了同款由其“自我设计”的蒙帝欧,其净不少人更是成为福特品牌最忠实的拥护者,福特汽车的虚拟营销取得了巨大成功。

3、沟通消费情感

营销的本质就是让品牌或产品与消费者发生关系,让消费者愿意为品牌或产品的价值付费。从这个层面来说,任何一种营销策略无非是在消费者的心理接受与品牌价值之间找到情感的按钮,使消费者心甘情愿地接受该品牌。无论时代如何变,消费者永远是在产品的理性卖点表达与品牌的感性心理诉求之间作出购买的抉择。而在产品同质化日益严重的今天,虚拟营销的情感体验能够为品牌增添感性价值,启动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按钮,从而更快地攻破消费者的心理堡垒,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品牌或产品所传递的信息。

因此,虚拟营销战略是以往相对静态的市场发展到当今富于动荡的市场条件下,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既以顾客创新化、个性化需求为导向,又融合了新经济的时代背景。因此,虚拟营销战略是传统营销战略在当前变幻莫测的市场条件下的演变、发展,是新经济时代条件下必然的营销战略。

五、企业如何实施虚拟营销战略

1、加强内部管理

首先,打造品牌文化。现代企业竞争,是品牌与文化的较量,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团队就不会形成品牌文化,因此以最优秀的人才队伍,最先进的网络技术掌握最新信息,凝造企业文化,打造品牌,是企业发展之本;其次,树立双赢观念。网络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大规模营销同越来越个性化的营销相比,市场空间大大增加了,经营的潜在复杂性也随之出现了。企业如果还单枪匹马地走“大而全”、“小而全”的路子势必会因为结构臃肿而难以快速发展。

2、充分利用信息杜会提供的新技术、新工具

信息社会的到来,给人类带来了强大的信息工具。互联网络已经流行全球,电子商务也进行得如火如茶,如果能合理地利用这些工具,就有利于企业及时了解客户信息,采用合理的营销手段去满足用户需求。而且新技术、新工具的应用也能方便快捷地进行企业间的动态合作,以及帮助企业进行日常的技术和管理工作。实施虚拟营销的企业应充分利用信息工具有效配置资源,使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合理运转,适应多变且不确定的市场需求,增强市场应变能力。

3、建立不断增强的核心竟争化势

核心竞争优势是真正的优势,是企业长期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索尼的核心竞争优势是电子产品小型化,方便顾客携带。联邦快递有一套邮件跟踪体系,卫星定位系统,为客户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沃尔玛是世界上最大的连锁店,也是第一家用卫星管理物流的企业,它的核心竞争优势是全球性网络。同时,核心竞争优势还包括过硬的品牌。只有充分认识和发挥核心能力,才能有所不为而后有所为。因为任何一种形式的虚拟化,都要建立在自身的竞争优势基础之上。实施虚拟化营销策略时,企业要立足自身,以本身的核心优势为依托,通过虚拟化获取外界力量、资源的组合,以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

4,加强与渠道企业的合作

虚拟经济的优势范文5

传统的经济模式与虚拟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传统的经济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实体经济,主要用于描述物质资料生产、销售以及直接为此提供劳务所形成的经济活动,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虚拟经济逐渐独立于实体经济,形成其特有的对虚拟资本的持有和交易活动。相对于人的需要的无限性而言,现实所能提供的满足是永远也不够的;虚拟经济作为一种有效的弥补现实不足的手段,经历了五个阶段最终确立了其不可撼动的地位。第一个阶段为虚拟货币的资本化,即使用闲置资本成为生息资本,这是产生虚拟经济的第一个最初级的发展阶段;第二个阶段是生息资本的社会化,即通过银行起搜集闲置货币,使它们更好的成为生息资本;第三个阶段是有价证券的市场化,就是银行发行的有价证券最后发展为企业的有价证券进行市场交易,建立金融市场;第四个阶段是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最后一个阶段是国际金融的集成化,虚拟经济的总规模已大大超过了实体经济,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余地。

虽然在传统经济在某些领域呈现出弱化的趋势,但是虚拟经济的产生和不断发展源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无论虚拟经济发展多快、规模多大,其根本是为实体经济服务,没有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将无从谈起,即实体经济是第一性的,虚拟经济是第二性的。同时,实体经济的发展也无法脱离虚拟经济,虚拟经济中各种金融工具及其衍生物已经渗透到实体经济的各个环节,实体经济的正常运转,必须借助虚拟经济的支持。忽视虚拟经济,会给快速发展的实体经济造成严重的障碍。

不可否认,虚拟经济制造出空前庞大的金融财富体系,对实体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助于提高整体经济协调、健康地运行效率。凭借发行股票、债券,并购等多种方式,为企业规模扩大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推动了股份制及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建立和完善,带动了相关产业的优化重组,对劳动力、技术、资金,自然资源等在实体经济部门之间合理调配,保证正常的经济发展需要。二是,有助于优化全社会资本的配置。虚拟资本通过市场发行并交易,并调节资金流向,促进优势企业快速发展;通过资产重组等产权交易形式,实现存量资本在不同实体经济部门之间的再次优化配置。三是,有助于将低企业经营风险。各种全新的贷款模式以及最具代表性的融资方式:资产证券化、ABS(资产担保证券)、期权交易等对企业资金分配、投资方向选择及调整具有重要影响,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四是,虚拟资本节省了交易所需要的时间,充分的发挥了其作为货币数字化代表的作用。五是,虚拟经济的扩张,不仅增加GDP的规模,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缓解了大多数国家普遍面临的就业压力问题。

在虚拟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其规模已经超过实体经济,成为与实体经济相对独立的经济范畴。然而,虚拟经济存在着高度流动性、不稳定性、高风险性和高投机性,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经济的正常运行依赖于对虚拟资本的最优化利用。但是,这并非意味着单方面地强调虚拟经济的发展而忽视实体经济的进步。因为虚拟经济的超前发展,不但不能带动实体经济的超速发展,反而会引发泡沫经济,甚至诱发金融危机。上个世纪90年代末东南亚爆发的经济危机就是由虚拟经济过度膨胀所导致的,一度对该地区的实体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破坏,并且波及到欧洲和美国,震荡了全球的金融市场,上千亿的资产在这次危机中流失。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一体化程度不断加强,这些金融危机的发生的几率会不断提高,通过国际贸易、汇率变动以及资本流动等渠道,蔓延到周边国家甚至整个世界,形成区域性或世界性金融危机。价值,不同行业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金融危机扩展着自己的危害范围,房地产业,旅游业,以及相关的服务行业都成为了危机延伸的范围,贷款呆帐、坏账,不良资产的数量已指数的速度增长。所谓的“东亚模式”,“主办银行制”,经济计划与产业政策,追求企业规模,多样化经营的大企业集团等等,曾经是中国人引以为荣的名字,也随着这场空前的浩劫灰飞烟灭。

虚拟经济的现实困境以及人们的预期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提到“虚拟”,人们通常会习惯性的将之于“虚假”联系起来,这其实是个误区。实际虚拟是现实存在的一种活动或一个过程,其活动产生的结果,尽管有些具有“无形”的特征,但是却都是现实存在的。

然而,经济危机的出现令许多人对虚拟经济开始望而却步了,更多地把精力放在对传统的实体经济的关注和支持上,导致虚拟经济的发展速度一度减慢,并出现了短暂的局部停滞和失控状态。2000年开始,由于日本放松了对金融等虚拟资本的控制,造成了一段时间内日元升值的巨大压力,严重的影响了当时正在经历泡沫冲击的国内经济,加剧着已经恶化的日本“两头在外型”的经济。但是这并未唤起人们对于虚拟资本的重视,而是回避它转而将创造财富和分割财富的方式和范围限制在传统经济的范畴之内,将“虚拟”等同于“虚假”,认为虚拟经济只是一系列虚假经济行为的美妙的变体。

虽然在所谓的传统经济中,正常的经济活动也处处需要有与其的支持,但是与其对于虚拟经济,则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简单的说,预期之所以重要,是由于人的行为动机中,最有力的动力就是对自己有利的预期,所以,预期就成为了人们进行各种选择判断的基础,必须先行做出。在虚拟经济模式中,因为其所使用的手段是虚拟的,源于人的思维活动,于是其重要性就一目了然了。

预期的形成过程比较的复杂,是建立在对大量相关信息的综合处理的基础上,经过对相关的信用、制度以及技术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分析之后,从而做出相应的反映。

预期维系着现存的所谓“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反之,一种社会制度安排缺乏足够的约束或稳定性,就会造成人们预期的波动,干扰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降低人们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效率。因而,具有复杂性,介稳性,高风险,寄生和周期性的虚拟经济就会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态的形势,从而人们对于它的预期自然不会高。毋庸置疑,这是虚拟经济经常被冷落的原因之一,不过人类的认识能力会不断的提高,对于它的把握也会更加客观,公正。我国金融改革过程中虚拟经济带来的挑战

在虚拟经济的重要金融领域,出现了许多按照传统金融理论难以解答的问题,对我国的金融制度提出了挑战。一方面,全球经济、政治、技术急速变化,尤其是政府管制的放松,全球金融正在经历着一个持续的字优化和一体化的过程,从而导致金融制度的风险已指数方式增长,另一方面,由于金融创新,新型的货币形式或者交易方式的出现,促进了多元化货币体系的形成和交易空间的扩展。虚拟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宏观经济也提出了挑战。比如,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金融资产,开辟了多种的资金创造的途径,从而改变了国家对货币供给量等的宏观调控的相关政策,表现在股票市场就是对股价的宏观干预。而传统意义上所讲的通货膨胀理论——货币发行增多,已经不会必然引发通货膨胀了。在虚拟经济的耗散结构的自组织弱混沌系统中,政府的作用渐渐弱化,市场的影响逐步扩大。

除了给市场带来的挑战之外,虚拟经济在各个行业间的不断渗透给企业的经营,发展也新的问题。原来被市场看好的上市公司在年报或者季报中显示严重亏损,而退出金融市场,并表现为短期内国际投机资本的撤出和巨额外债的归还,新进入市场的企业又缺乏足够的能力扭转该经济体外汇储备减少,甚至出现汇率贬值的现象。企业为偿付外币债务而出现的流动性危机,可能被迫降低转让未来的收益,而当转让价低于债务总额时,流动性缺乏将导致借款人失去清偿力,并通过债权人使得金融市场无法为有清偿力,并且缺乏流动性的借款人提供新资金,从而流动性危机变为债务危机,导致许多企业停业甚至破产。这使得追求虚拟价值增值的游资游离到其他领域,并通过金融传染作用引起可待资本的减少,从而引发货币危机,甚至形成金融危机。

然而,一些已经有一定经验的企业来说,虚拟的经营方式使企业在组织上突破有形的界限,特别是在知识、技术等方面,虚拟化的形式,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促进产品快速扩张,发挥市场竞争优势,充分利用了虚拟资本追求盈利的特性,扩大了市场的占有率。北京真维斯公司就是目前国内成功运用虚拟经营策略的典型企业之一。这家创立于80年代末、以生产休闲系列服饰为主的企业,目前已拥有上千个品种、年产销量达500多万件。而这样一个颇具规模的企业走的主要是外包加工的路子,借助外包给广东、江苏等地的多家企业加工制造的方式,节约了上亿元的生产基建投资和设备购置费用。在销售上,公司也主要采取了在全国各大主要城市特许连锁经营的方式。其店铺已经覆盖了全国30几个城市和乡镇,与各地的其他相关企业相互之间以协同竞争为基础,资源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建立了一种双赢的合作关系。

由此可见,虚拟经济的发展,虽然来势汹汹,大有让人应接不暇之势,不过,这只不过是暂时的现象,大可不必“草木皆兵”。这正如在沙堆累积的过程中,偶尔会有一颗沙粒引起一个小的崩塌,随着沙堆越来越大,稳定性也就会越来越强。虚拟经济与实物经济相脱离实际上是一个异化的过程。最初为充分利用和优化配置各种资源而出现的虚拟经济最终会异化为彻底独立的运动过程,人们对财富的追求便异化为对并不增加社会财富真正的虚拟利润的追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林顿·拉鲁什指出,现在全球每天的金融交易中,仅有2%与实体经济有关,而世界衍生工具交易总量已突破40兆亿。国际外汇市场上每天约有2万亿的交易额大多与实际贸易活动无关。这种倒金字塔结构图就清楚地说明了金融上层和实物经济的巨大反差。可见,虚拟经济与实物经济的过度背离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成为货币危机爆发前所潜伏的最典型的特征。

金融的创新过程总是伴随着技术的革新,特别是网络的出现为虚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媒介。网络是一个系统,网络经济是通过系统提供信息的一种经济活动。网络经济的存在为虚拟经济的产生、发展创造了条件,以网络为条件构建电子商务活动,形成虚拟企业,则网络产生的活动就成为虚拟经济。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对于信息的掌握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甚至一个国家的兴衰成败。比如IT产业,它是网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从IT业的变迁中可以窥见到经济的总体走势,经济的发展因此而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整个世界经济的不确定因素随之增多。

21世纪——虚拟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经过20世纪的快速发展,人类已经踏入更加光明的21世纪。在新的经济领域中,虚拟经济将全面展开,并随着经济的全球化,知识经济的全面渗透,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信用意识的增强,进入虚拟经济的时代。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冲击下,市场经济已经发展到必须超越一国范围之外、在实际范围内确保资源自由流动,淘汰落后的生产经营模式和管理模式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将虚拟经济发展作为时代的主旋律。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出了更多地将交易对象符号化的要求,极大地推动了虚拟经济的发展。而在经济生活中,信用对于交易合法权利的尊重和维护,则是涉及到虚拟经济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因此,交易方式的演变,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而信用体系的缺失或者不健全,会提高成本降低效率,使得交易者合法权利受到损失,引发信用危机。为此,国债回购几经风波、不得不暂停交易;柜台交易市场勉强维持了近10年,最终被迫关闭;期货市场近几年不断畏缩;企业债券市场也已多年陷于停顿,导致投机成为市场交易主体的主导。相比之下,当引入虚拟经营方式之后,股票、期货市场的发展速度加快,成效显著,成为经济走向的“晴雨表”。

为适应新世纪的诸多变化,人类需要一种新秩序,使各国都能安全生存并发展,而不同的,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碰撞与冲突,需要以一种更为全面的视角来审视和分析,而虚拟经济在人类提高技术的过程中,有效性会逐渐为人们所发现,通过其强大的驱动作用补偿实体经济的不足,建立起更加完善的市场经济秩序。

参考书目:

1.刘骏民:《从虚拟资本到虚拟经济》,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

2.刘骏民:《稳定虚拟经济系统是关键》,《人民日报》2003年4月1日

3.曾康霖:《虚拟经济:经济活动新领域》,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9月

3.成思危:东亚金融危机对我国的挑战和机遇,《经济界》,1998年第四期

4.张宝林、但凌《虚拟经济与货币危机(上)(下)》,中华财会网

5.《“虚拟经济”导致“泡沫经济》,《中国经济时报》,2003年1月15日

6.程思危:《虚拟经济和金融危机》,南开觉悟

虚拟经济的优势范文6

关键词:虚拟企业优点困难对策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日趋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在网上建立虚拟企业。例如,世界著名的因特尔公司、Boeing公司等都成功地实施了虚拟经营。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正以每年35%的递增速度组建跨行业、跨地区的虚拟企业。虽然虚拟企业在我国还属新生事物,但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和贸易投资的加快,虚拟企业必将在我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在分析虚拟企业的特点、优缺点的基础上,探讨促进虚拟企业发展的方法。

一、虚拟企业的特点

虚拟企业是指以计算机网络为支撑,迅速建立起来的跨地理空间进行信息传递和管理的企业组织形式。其特点表现为:

1.虚拟企业运作的技术基础是计算机网络。市场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内在要求与网络技术的成熟,为虚拟企业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可以这样讲,没有网络技术,就不会有虚拟企业的存在。

2.组织机构无形化。虽然有生产、设计、经营、财务等功能,企业内却不存在执行这些功能的组织,完全由电脑虚拟现实场景以实现经营管理,如虚拟银行、虚拟书店等。

3.联盟成员的分散性。虚拟企业的主体完全建立在网络基础上,在物理空间中并不存在,位于世界各地的企业都可以是该虚拟企业的联盟成员,这些企业的员工虽然不在一个办公楼工作,但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却能各自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以实现联盟最高目标,可以说形散而神不散。

4.存在时间的短期性。联盟各方的联合与分散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为了抓住一个市场机会,各企业间可以迅速联合,集中各自的分散优势,快速捕捉市场机会,一旦目的达到,虚拟企业也就随之解散。

二、与实体企业相比,虚拟企业的优点分析

1.管理的高效性。实体企业管理呈纵向化,即顶层领导—中层领导—基层员工,顶层领导的意图由中层领导传达,基层员工的意见由中层领导反馈,中层领导起着上传下达、协调监督的重要作用。同时,企业各层次人员间有着较为严格的等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员工创造力的发挥,降低了基层员工参与企业经营的积极性。而虚拟企业消除了繁琐的中间组织,减少管理层次,扩大管理幅度,中层领导的功能被网络所替代,管理呈扁平化。这种扁平化的管理使企业内部各成员都拥有较大的相对自由度和独立性,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而且信息传递瞬间完成,确保公司及时捕捉市场信息,快速解决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

2.全球经营风险小。实体企业要实现全球化经营,不仅面临着各种费用高、信息反馈慢、人员管理难度大、市场适应难等问题,而且面临着复杂的难以适应的国外法律法规和政府政策,跨国经营的风险非常大。而虚拟企业可以通过电信网络,在全球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把不同的资源迅速组合起来,完成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利用大量先进的网络应用程序,来扩大企业的虚拟销售市场,使企业的交易成本大大减少;而各种信息的及时捕捉又使虚拟企业及时采取对策降低风险;同时动态联盟又能最大限度地使位于不同国家联盟方发挥资源优势,最终降低经营风险,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3.先进技术的共享性。在知识经济时代,掌握先进技术是一个企业立足国际市场的必备条件,而KNOW-HOW及其相关的技术属企业的机密,往往一个企业的技术只能供一个企业专享,而其他企业若想获取,则须高价买进,结果是各个分散的技术难以集在一起,难以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新的价值。虚拟企业是具有资源优势的各方的一个联盟,联盟方可以在保护自己知识产权的情况下,完成各自的任务,这些有专长的联盟方的合作结果,是多个企业的保密技术集在一起共同为虚拟企业创造价值,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4.市场反应快速化。面对风云变换的国际市场,结构繁琐的实体企业在搜集信息、捕捉市场机会、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等方面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而虚拟企业依托网络技术,始终对市场保持高度反应,与市场同步变化,在市场刚刚出现变化就能迅速作出反应,及时高效地满足市场需求。

5.组织机构灵活化。实体企业组织机构复杂,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当企业中某部门已没有必要存在时,企业就面临着较难的组织机构调整,因人员变动、职位调整等引发的内部矛盾往往会给企业的整体发展带来负面影响。虚拟企业是个动态的联合体,联盟各方因项目的合作而联,因任务的完成而散,完全不会出现剥离某个部分难的问题。

三、虚拟企业经营面临的困难

虚拟企业并不是完美的,建立虚拟企业决不是一种赶时髦,企业必须认识到,虚拟经营也要冒相当大的风险。例如,全球著名的电子商务先锋Amazon书店1999年财政亏损达1.9亿美元,而国内最大的网上购物网站8848在2000年的财政亏损为1.5亿元。因此,清醒地认识虚拟企业经营中的难点,对我们更好地从事和发展虚拟企业经营是非常有必要的。

1.物流配送困难大。虚拟企业在信息流上享有绝对的优势,但在物流配送上却面临极大的困难,一是配送成本高,二是仓储费用高,三是配送渠道不完善。例如,联想1999年正式涉及电子商务,产品种类和客户数量急剧增加,造成配送的难度越来越大。而美国的玩具网站“eToys”,曾遭遇过圣诞节订单大量涌进,物流配送配合不好,以至顾客延迟收货,最后导致股价下跌的窘境。虚拟企业必须认识到虽然他们有效地取代了传统企业的某些价值活动,但物流是无法取代的。

2.统一的企业文化建设难。现代企业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企业最主要的竞争力已不再是厂房、设备和产品自身,而是信息管理系统、创新能力、企业文化等等。而一个企业文化的形成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并且需要企业员工形成共识、一致努力才会发挥作用。而虚拟企业的存在短期性以及员工工作地方的分散性和成员的复杂性,使其企业文化形成极为困难,即使形成一致的企业文化,其作用也打大折扣。

3.消除用户的抵触难。电子商务的兴起在改变传统交易关系的同时,也使网络诈骗变的轻松容易。例如,美国诈骗了19万美元的黑人青年马修·博文就是通过网上传播虚假信息,鼓吹公司前景光明,才使150多人上当受骗;2001年初迈克尔·里奇蒙在网上设了一个惹眼的网址,声称只要投资者购买他的一张皇家顶点银行公司存款单,就可获得24%的回报率,骗到720万美元;网络经营者为获取经济利益,采取私自跟踪用户、窥探别人隐私、泄漏用户资料等行为,严重影响了用户正常生活,甚至给用户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我国消协就网上生活发出的第一份警示就是“当心你的个人资料成为别人侵害你权益的工具”。网上诈骗及网上消费隐私的隐忧,使得许多潜在的消费者对电子商务产生了抵触。

4.网上购物支付难。虚拟企业从事电子商务活动,必须涉及到支付问题,而我国至今还没有真正解决网上货款支付难的问题,形成网上购物容易但支付难的局面。例如有的虚拟企业采取网上购物,消费者到邮局汇款的支付方式,增加了购物者的付出,而导致让客价值下降,从而降低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许多国内厂商都想把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而商品信息上了网,支付问题却无法解决。

四、对策

针对虚拟企业的优势及经营面临的难题,笔者认为,促进我国虚拟企业的健康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政府应采取措施,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1.加速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用法律手段保护网络用户的隐私权。到目前为止,各国并无专门的法律法规对电子商务中的隐私问题进行调整规范,但针对信息网络的发展对个人隐私带来的巨大威胁,各国在加强网络隐私的法律保护方面已取得共识。例如,美国1986年指定的《电子通信隐私法案》等。我国应关注国际上的立法趋势和动态,从中吸取经验,逐步建立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法。对于网络诈骗犯和黑客,各国政府应联手合作,一面加强打击力度,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一面要加强宣传教育,增强网络用户的个人资料的保护意识,消除部分用户的网络恐惧症。

2.加强银行电子化发展。虚拟企业要实现在线支付,银行必须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加强发展银行电子化,推行电子货币。目前,许多国家在这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例如,日本20家信用卡者联手推动的电子货币演练,中国的“金卡工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银行电子化、网络化。电子货币的推广使用将彻底解决网上支付难的问题。

(二)企业内部加强管理

1.更新观念是关键。

(1)树立双赢观念。网络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大规模营销向越来越个性化营销的方向发展,市场的空间大大增加了,经营的潜在复杂性也随之出现了。企业如果还在单枪匹马地走“大而全”、“小而全”的路子,势必会因为结构臃肿而难以快速发展。同时,世界经济技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市场行情瞬息万变,单独一个企业实在难以在研发、策划、经营等方面都保持较强竞争力,企业与供应商、中介机构、消费者甚至是竞争对手之间的相互合作,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最终形成双赢局面。

(2)树立人才观念。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一种人才的竞争,没有人才的企业就不会有核心竞争力,没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就无法加盟虚拟企业。现代企业必须善于引进人才、发现人才、重用人才和培养人才,使企业始终处于充满活力的状态下,以最优秀的人才队伍,运用最先进的网络技术,掌握最新信息,采取最早行动,继而创造出最令人瞩目的业绩。

(3)树立让客价值趋大化观念。让客价值指顾客所得减去顾客付出后的差额(用Bv表示),Bv=0代表物有所值,Bv>0则代表物超所值。虚拟企业不仅要树立物超所值的观念,而且还要通过其网络优势,让消费者得到更能满足其个性化需求的产品,同时降低其精力、体力及时间的支出,最终实现让客价值趋于最大化。2.业界自律,规范运作。近年来,网络经营者侵权事件屡屡发生,严重地影响了用户的正常生活,也干扰了网络业的正常发展。从长远来看,网络业的健康发展不仅要依赖于有关法律法规的约束,还要靠业界自律,只有所有的网络经营者都能遵守行规,诚信运作,才能使所有的网络参与者都从中受益。

3.进一步加强与实体企业的合作。实体企业大都有完美的物流体系,遍布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显示出了强大的物流配送优势。例如,春兰空调连锁店遍及全国400多个城市,并在120个中心城市设有连锁总店和区域服务公司及仓储配送中心。大多数虚拟企业在解决物流配送问题上,采用了业务外包的形式,有效地利用了实体企业的配送优势。但是,虚拟企业还要进一步加强与实体企业的合作,利用自身优势,对外部资源和力量进行有效地整合,以期达到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竞争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瞿群臻.中国虚拟企业的发展研究刍议.科技与管理,2001(4)

2.吴莹,刘勤.论虚拟企业与传统企业的整合.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1(3)

虚拟经济的优势范文7

理论研究的发展回顾

中小企业集群理论最早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谈到的一些分工与小企业集群有关的经济思想,“为了生产极简单的剪刀,矿工、熔铁炉建造者……机械安装工人、铁匠等,必须把他们各种各样的技艺的连结起来。”在18世纪晚期的英国,其专业化主要是产品、工艺和零部件的专业化,是以家庭作坊和手工业工场单位形成的集群,规模很小。当时中小企业集群的优势在现实经济中不明显,没有成为当时经济学家研究的主要对象。

第一个阐述企业集群理论的经济学家是马歇尔,他认为外部经济非常重要,“这种经济往往能因许多性质相似的小型企业集中在特定的地方――既通常所说的工业地区分布――而获得。”当某一工业选择某一地方且不会随意搬迁,同行业会彼此从对方获益,促进技术改革和工艺改良,辅助行业随之产生,生产或销售同类产品的企业或存在着产业关联的上、中、下游企业集中于特定的地方会使专门人才、专门机械、原材料产生很高的使用效率,而这种使用效率是处于分散状态的企业所不能达到的,这种高效率形成了外部规模经济,从而促使中小企业集中在一起,形成了中小企业集群。

工业区位经济学家韦伯最早提出集聚经济的概念,他把区位因素分为区域因素和集聚因素。认为集聚因素可分为两个阶段:通过企业自身的扩大而产生集聚优势的初级阶段;和通过企业间相互联系而实现地方工业化的高级集聚阶段。一个企业规模的增大能给工厂带来利益或节约成本,而若干个企业集群在一个地点同样也能给各个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或节省更多的成本。克鲁格曼提出新的空间经济理论,进一步发展了集聚经济的观点,其工业集聚模型中假设一个国家的两个地区有两种经济活动(如农业和制造业),在规模经济和低运输费用、高制造业投入的作用下,地区将会形成专业化分工和地区企业集聚。而约瑟夫・熊彼德注意到了创新成群出现的现象,“创新不是孤立事件,它们趋于群集,成簇地发生”,“创新甚至不是随机地均匀地分布于整个经济系统,而是倾向于集中在某些部门及其邻近部门。”正是技术创新及其扩散促使具有产业关联性的各部门的众多企业形成集群。迈克尔・波特在《簇群与新竞争经济学》一文中,系统地提出了新竞争经济学的企业集群理论。企业集群是集中在特定区域的,在业务上相互联系的一群企业和相关机构。

我国学者仇保兴将中小企业集群概括为:“由一群自主独立又相互关联小企业依据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建立起来的组织,这种组织介于纯市场和中间层级之间,它比市场稳定,比层级组织灵活。”

中小企业集群和虚拟企业组织的比较

美国学者肯尼斯・普瑞斯等认为虚拟企业就是由各种企业单位为了共同利益而形成的企业集群,其中的人员和工作过程都来自这些联系紧密、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单位。虚拟组织的本质就是利用现代技术传输和处理技术对分散的资源进行整合,使其成为一种有机的、能自适应的、甚至自我繁育的企业网络组织,是为了迎合明确的或预期的时间机遇而产生的。具有随机性,它作为一种“无边界的企业组织形式”。

从特征上看,传统的小企业集群是利用空间集聚方式共享基础设施、企业内外部资源和技术创新网络的企业间组织形式。而虚拟企业组织则是利用信息技术动员各种优势资源临时聚集成为网络共同体,实现以更快的速度,提供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或服务,其本质是以实现机遇为目标的合作竞争型的生产组织形式,具有可重构、可重用、可扩充能力。

从组建方式上比较,传统的中小企业集群的组建有:由大企业改造或分拆而成(如克罗地亚大型造船厂的改造);以中介服务机构为主体组织(如台湾地区民间标会对中小企业的资金融通);以大的制造企业为核心,通过分级下包制度形成(如日本的家电EC);大学、科研机构与企业间协同作用形成(如美国的硅谷);以家族关系和共同的文化背景为基础而形成(如温州模式);由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形成(如美国电子通讯公司在新加坡)。其目的是实现分工协作,发挥集群效应,提高企业竞争力。虚拟企业组织的组建模式主要有供应链式、合资经营式、转包/外包式以及虚拟合作式等。

从竞争优势上比较,传统的中小企业集群的主要优势在于:集聚经济优势、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培育企业长期竞争优势、协同创新优势、专业分工优势、网络协同互动优势、易于得到政府政策的倾斜和扶持。虚拟企业组织的竞争优势包括:低组建成本,高组织柔性,组织敏捷性,核心能力协同。

演进趋势:虚拟企业集群

虚拟企业集群具有两大竞争优势:第一,资源充分共享。在虚拟企业集群中,通过市场交易形式和新型的弹性松散联盟关系,使各类资源在企业群体内外合理配置和流动、以及有效运用。第二,竞争形式由“排他性”转为“排劣性”。虚拟企业集群不排斥竞争,但内外竞争形式将更趋于“排劣性”,并具有更为公平、公正和合理在社会文化及企业伦理基础。

虚拟企业集群有以下几种基本组织模式:

(1)共生型虚拟企业集群

共生系统有利于个体和群体的共同发展。共生型企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成员企业通过互利共存、优势互补,组成利益共同体。其优势在于企业间组织结构、经营方式、方向、规模和技术水平相互适应,实现资源和信息的共享,成员企业间的利益关系加强联盟的稳定性。共生型虚拟企业集群可以核心互利合作、或由大骨干企业核心同其他企业建立平等互利的合作伙伴关系等方式组建。企业间的资源利用和利益关系由竞争转向互补、协同、合作,通过共同的利益和目标形成经营企业单元,并进一步建立起单元共适应网络系统。

(2)寄生型虚拟企业集群

在寄生型虚拟企业集群中,小企业类似寄生者,寄居于主干大企业所处地域或系统内,依靠大企业外包业务获取利益。寄生企业的发展会促进寄主大企业的发展,使其实力加强。同时,寄生型企业具备很强的生长与发展能力,在无主条件下,也能生存和发展。寄生型虚拟企业集群带动很多相关小企业发展,也改善了寄主大企业生存发展环境,企业间实现“双赢”,提高了整个区域的社会经济效益。

(3)混合型虚拟企业集群

混合型虚拟企业集群可以在不同地区和经济模式下出现,尤其适合于国有、集体、民营、外资企业并存的条件下。将经营方向、规模相似的企业群落建在不同地区,以利于充分利用资源,加速发展。同一地区的企业经营方向尽可能减少趋同性,避免激烈竞争。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企业竞争已由单一个体竞争演化成群体型竞争,所以在组建和重组虚拟企业集群时,尽可能以多品种、多种经营方向、多体制并存及多企业单元共适应促进自组织,将不同性质的经营单元或成员企业作为责任中心和利润中心的虚拟单元,系统分析单元间的各类关系,以此构建企业间网络关系图。当某经营单元之间不相适应,利益关系和合作性质变化时,就可进行新的企业重组。

虚拟经济的优势范文8

关键词:虚拟公司 会计假设 控制权限

一、虚拟公司的含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进一步推进企业的国际化,使得企业成为全球网络供应链中的一个有机节点,同时在宏观上促进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并产生了新的经济形态,虚拟公司就是其中的代表。虚拟公司(Virtualcorporation)是企业间的一种动态联盟,核心企业根据联盟企业各自具有的优势,通过业务外包等形式进行虚拟化,并进行系统集成和过程集成。虚拟公司的实质是借助电子商务手段,突破企业间的界限,由各个相互独立的公司如供应商、制造商、生产商或顾客,将其中密切联系的优势业务划分出来,同时也可以根据市场变化或业务发展不断整合、重组调整结盟体的成员公司,甚至经常解散或重新构建,在全球范围内对企业资源进行动态配置和优化组合,进而创造企业本身的竞争优势。目前,美国、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依托互联网组建跨行业、跨地区的虚拟公司已成为潮流,传统的企业集团已开始向新一代企业转移。阿尔文。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将术语“adhocracy”译为“暂时体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管理专家们将“adhocracy”称为“网络组织”。可见,“网络组织”是具有适应性强、变化迅速的暂时体制。虚拟公司区别于传统企业的特点在于:(1)虚拟公司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打破了各成员企业间的时空距离。因此,它没有固定的形态和确定的空间范围。(2)虚拟公司属于临时性的结盟组织,分组迅速,可根据变化多端的市场环境进行灵活重构,在市场功能和效果上远远超过了传统企业。(3)虚拟公司具有契约性。信息技术或国际互联网只是虚拟公司实现实时经营的工具。(4)成员企业具有核心能力。即企业选择任何一种形式的虚拟,都必须建立在自身竞争优势的基础上;必须拥有关键的资源,通过虚似化的组合途径,取代外界资源和力量的配合,以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

二、虚拟公司对会计假设存在影响

传统会计理论建立在一系列假设的基础上,会计假设是人们在长期的会计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从事会计工作所要遵循的约定,它是决定会计运行的基本前提和约束条件。目前为会计界所普遍接受的会计假设有四条:会计主体假设,持续经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这些假设适应传统社会经济环境,并为会计实践所检验,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其合理性。但是,由于会计假设是会计人员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中所作的推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已经证明它们并非完全合理,或者已经不能与社会经济环境发生的变化相适应。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企业并购浪潮及衍生金融工具应用的日益普及,世界经济发生了很大变化,现有的会计假设及其相应会计模式的局限性越来越显露出来。在互联网时代,以前会计假设所依据的社会经济环境更是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会计假设面临冲击,因此需要对传统会计假设进行重新认识和理解,使之能够满足互联网上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需要。

有人认为虚拟公司与合并企业或并购企业是同一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虚拟公司可以说是企业购并浪潮在网络时代的最新发展,笔者更倾向于认为是一种基于供应链的联盟。但虚拟公司与合并企业或并购企业又有本质的不同。合并企业与被并企业之间是母子公司关系,存在控制与被控制关系,合并后组成新的实体企业;而虚拟公司各组合方是一种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因此,不能完全用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对待虚拟公司的会计处理。如果要将虚拟公司作为一个企业,一个网络会计的对象,那它必然会对传统会计假设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虚拟公司对会计主体假设的影响

会计主体又称会计个体,它规定了会计正常活动的空间范围,并为企业资产的合理分类、计量和费用分配创造了条件,只有在这个假设基础上,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等会计要素才有了空间归属。它为确定特定企业所掌握的经济资源和进行的经济业务提供了基础,从而也为规定有关记录和报表所涉及的范围提供了基础。虚拟公司组建后也许会在较长时间存续下去,也可能很快被解散,更多的可能是随时会根据情况增加或减少组合方。由于是各个网络成员出于自身的某种战略考虑而临时组建的动态合作方式,企业在网络空间中非常灵活,导致会计主体的不确定性,如何在互联网络环境中对会计主体作出新的界定或对会计主体假设本身进行修正是将来网络会计无法回避的问题。

许多文章讨论了虚拟公司、网络公司对会计主体的影响,有人提出“用相对会计主体取代原来的会计主体假设”。笔者认为,会计主体假设的产生主要是为了将会计主体同业主和其他主体区分开来,也就是说,任何会计主体不仅独立于其他会计主体,而且也独立于其本身的业主之外。严格来说,会计主体并不完全等同于有形的会计个体本身。虚拟公司的出现是一种新的经济现象,但大量的企业仍旧按传统的方式运作,用相对会计主体或是临时组织取代原来的会计主体假设,这种提法本身含义不明,取代之后传统企业适合什么样的主体假定?笔者认为,即使是对现代会计进行重构,也应该兼容传统会计。其实,以上诸多的提法无非是对“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的一种界定,亦即对网络会计主体的一种探求。从会计主体的确定来看,会计个体的选择应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实质重于形式”这一要求已被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认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指出,实质重于形式是指如果资料要想如实反映其所拟反映的交易或其他事项,那就必须根据它们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不是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核算和反映。已构成母子公司的企业集团出现后,会计主体就有了双重性,并且已为会计界接受。虚拟公司的出现同样也是如此,将会计主体的含义由原来的实体概念扩充到虚体概念。笔者认为,以信息使用者导向来界定会计主体与会计目标要求相一致,因为会计目标就是为信息需求者提供决策所需信息。采用这一方法,则主体范围扩大了。并且,在会计核算上,根据信息使用者的范围来确定哪些信息可进入该主体的信息系统内。虚拟公司的各组成企业之间要进行利益分配,所以对虚拟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和成果进行反映是必需的;为了有效组织和管理生产,在各合作企业编制实时的内部管理报表也是必需的。无论从财务会计还是从管理会计角度来看,都应将虚拟公司作为一个整体。

因此,笔者认为,虚拟公司的出现并未否定会计主体假设,只是将原来的会计主体假设范围拓展开来,既包括原来意义上的会计实体,也包括这种虚拟的临时组织。只要虚拟公司是一个经济利益相关的联合体,它对会计所核算和控制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承担着相应的风险和责任,拥有一定的控制权限,相应的会计反映、控制之经济业务围绕着特定报告主体,反映了特定报告主体承担的风险、责任和拥有的控制权,这种虚拟公司就应当视作一个会计主体。

参考文献:

虚拟经济的优势范文9

关键词:虚拟企业;组织;管理

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在新的世界市场环境中,每个企业或公司都应当把对外寻求必要的能力,并对其兼收并蓄当作一项战略方针。在新经济类型中,企业表现在制造、贮存和运输实物资产上的能力日趋弱化。创造共享和运用知识、技术的能力日渐增强,这就要求企业的经营方式、组织结构、管理模式等走向高级化。竞争日益激烈,信息、技术、产品和服务层出不穷,任何公司指望在内部保持所有必要的专门知识、技术、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都是不可能的。而虚拟企业组织管理模式正以高弹性运作和敏捷性、虚拟化经营来适应市场的多变,使企业间的各种优势集成.催生出1+1>2的综合效应,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虚拟企业以其对市场的极大应变能力正在被作为一种有效的企业组织策略而得到广泛应用。

一、虚拟企业产生的基础条件分析

一是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网络化的步伐大大加速,资本、智力、技术在全球流动与扩散,使企业逐渐处于“无界”经济的环境之中;二是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传统而封闭的大而全的企业显得笨拙僵滞,缺乏竞争活力,在快速多变的市场中,企业惟有以高弹性运作来适应市场,在最短时间内以最有效的方式生产出最能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才有可能获得生存和发展;三是企业通过互联网以及电信等获取信息技术的提升,多数企业均利用Intemet和局域网获取信息优势,使得企业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业务往来主要通过信息网络完成成为可能;四是市场异变性增强,顾客购物欲望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在一定程度上使企业的规模化和标准化生产方式受到了遏制,企业产品不得不依靠项目创意以满足个性化的要求;五是工人雇用的弹性化,员工一般是弹性雇用,采用兼职等形式,使人们在工作时间的选择上更富于多样性。同时由于笔记本电脑与互联网的发展。使许多人可以在不同时点、场所,甚至在旅途中办公。使“远程工作”成为可能。而且每个员工的工作都是目标导向型的。甚至单个雇员都可以是一个模块,一个独立单元,一个公司,以便充分发挥雇员的能动性。另外,企业还不断对员工进行培训,再教育等,促使人力资本增值。

以上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结果,便产生了一种超越空间约束,依靠信息技术联系、灵活管理和统一指挥结合的新的组织形式——虚拟企业,它以核心优势为龙头,通过借用外力形成动态的优势互补联盟,强强联合对资源整合产生聚变,催生出敏捷反应的强大综合竞争优势。

二、虚拟企业的内涵及其组织特点

1.虚拟企业的内涵

1991年美国提出了敏捷制造的概念。(1)敏捷制造强调企业要具有敏捷性——对不可预测变化的适应性即被动响应能力和创新性即主动开拓能力。(2)敏捷制造强调企业组织、生产设施及生产过程等要具有可重构,可重用,规模可变能力。(3)敏捷制造强调通过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联合即全球化联合,发挥不同企业的优势资源,实现快速响应市场赢得竞争。(4)敏捷制造系统把“工厂集成”概念发展成为“虚拟工厂”,即是一种由若干企业构成的临时性的组织机构,它围绕新产品或新经营机遇的产品过程在全球范围内借助于信息和网络技术来动态建立,从而进行机遇产品的经营、开发和生产。随着机遇的消失,敏捷虚拟企业也将解体。由此可见,虚拟企业是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企业,而是各成员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资源动态组合而成的一种组织,它追求的目标是突破企业有形的界限,弱化具体的组织结构形式,达到全方位借用外力的效果。

2.虚拟企业组织的特点

(1)组织具有高度的柔性、敏捷性。它要求企业不可以再停留在一个静态的位置上来进行生产及其它业务运作,企业必须不断地在竞争环境下定位自己,不断调整自己的组织机构、管理方式、产品与服务、人员、技术以及市场策略等,以适应动态的市场变化。

(2)组织结构是可以重构的扁平状的动态网络化组织形式。虚拟企业虽具有研发、设计、生产、营销、财务等功能,但在企业内部却没有完整的执行这些功能的组织机构。为了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企业结构不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目标和环境的变化进行分化、组合、重整。当企业策略目标改变、产品方向更换时.随即解散现有的虚拟组织。

(3)组织的范围具有可缩扩性,组织具有动态的规模可调的能力。这主要靠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来实现,利用国际互联网、局域网等电子手段建立协作网络;集成全球范围内的企业资源,使各自独立的企业单元迅速高效的进行资源重组,组织结构优化,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保持高度的竞争力。

(4)组织是学习型组织。组织面临严重的环境变化。原有的经验知识极大贬值,当经营衰落时,往往会实施各项企业再造或改革措施。在此过程中,通过组织对原有的认识、做法等进行深度思考,再判断,然后加以改变,使其适合现有的环境。同时这也呼唤组织成员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因为在21世纪。主要生产要素是“知识”.知识的特点在于它自身的迅速变化,原有的知识不停地老化,新的知识不断涌现,为适应这一经济时代,惟有不断地学习。

三、虚拟企业的组织形式

虚拟企业有两种不同的形式:

1.以机遇为中心的组织形式

从组织体系的整体角度来讲,虚拟企业是通过信息交互的方式将具体的成员企业联系起来.进而构成虚拟经营的统一实体。当市场出现新的机遇时。具有开发某种新产品所需要的不同知识和技术的某些成员组织或企业组成一个临时的企业,共同应付市场的挑战。联合参与国际竞争。这一联盟是参与者围绕特定产品建立起来的拥有共同利益的组织。按照产品研究、开发、制造、市场投放的任务分工.按照优中选优的外部资源利用原则.从设计到投放市场由分布在不同的区域的企业协同完成,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实行并行管理,通过信息网络共享信息资源,在高科技全球制造企业中。这种虚拟组织形式更显其优势。这种组织是随着市场和产品的变化进行调整。当项目完成以后.该组织联盟便解散。

2.以盟主为中心的组织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