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铁路货运的特点集锦9篇

时间:2024-01-02 14:43:45

铁路货运的特点

铁路货运的特点范文1

关键词:铁路 营销 制约 现代物流转型

“十三五”以来,随着多条高速公路的建成、航线开辟和水运国际线路延伸,我国交通运输业迅猛发展,货物运输市场由原来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运输业竞争变得空前激烈。特别是公路快速抢占市场,而铁路货物运输却面临着市场份额不断下降的严峻形势。进入2013年,铁路货运量呈现出恶性下滑的势态:一是下滑的幅度大;二是下滑的面积大,全路有16个铁路局运量下降;三是下滑的持续性强。因此,铁路货运如何摆脱困境、适应市场竞争已成为当务之急,如何营销揽货成为摆在所有铁路人面前的课题,营销更是变成货运中心主要业务。特别是这两年多,大张旗鼓,铺天盖地,去和公路争货源,但是,从2015年的下半年开始,随着经济形势的愈加严峻,营销得越来越难了,以白城货运中心为例,2015年营销的货物是82万吨,收入9200万元。进一步拓展营销思路,打破营销瓶颈,是营销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铁路货运市场份额下降的原因分析

(一)铁路货物运输存在的制约因素

(1)价格因素影响。由于公路发展迅速,南方地区汽车到北方运输货物重来空回,顺路捎脚造成运费低于铁路太多,铁路价格固定不能随市场变化,失去竞争能力。

(2)运到时限原因影响。对食品等小批量消耗型物品,公路机动灵活快速,能满足市场价格波动,铁路运到时限长,不能保证产品投放期和保质期。

(3)包装原因影响。企业为降低成本,选择一次性不可回收利用的包装,铁路运输产生两次装卸,包装易破损、货物撒漏有损失。比如:化肥,米糠、饲料、豆粕等等。

(4)汽运已经占有份额。公路运输可以说是“无处不到、无时不有”。既可以独立运输也可以组成车队同时运输,机动灵活、适应性强、分布面广,易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这是铁路运输方式无法比拟的。比如:电子产品、家用电器等贵重物品;玻璃制品、搪瓷制品等易碎品;蔬菜水果等易腐货物;酱油、醋、酱菜、豆制品、奶制品、食用油等进入超市的日常生活用品等等。

(5)到站不具备接卸条件。全路四百六十多个货运站,在货运设施方面存在问题的接近百分之五十。而货场装卸设备的陈旧、老化、数量不足、无接卸设施设备等等,严重影响货物到达及货场装卸,这也是铁路货运市场份额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比如:无接卸散粮的设备、无接卸集装箱的龙门吊、正面吊及场地等。

(6)装车容积受限。以铁路运输普通货物使用棚车为例,载重60吨不同车型棚车的容积在116-135立方米,其有效容积大约在90-110立方米左右,受车辆容积限制的品类也很多,装不满车容积也达不到车辆载重。比如:西瓜,草捆芦苇等轻浮货物。

(7)垫付运费,代付代收。虽然铁路货运组织改革在费用结算,已增加了铁路货运杂费的到付、铁路运费的汇总结算、银行承兑汇票结算、风险抵押金和违约金的管理,但在实际操作中仍以在发站全部结清费用为主,这也与公路运输的到付运费、垫付运费、甚至代收货款等服务方式的方便性、灵活性是无法比的。

(二) 铁路作为物流企业缺乏市场竞争意识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铁路运输企业也加快了改革步伐,但总体上仍摆脱不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各运输部门的主要工作仍然是抓计划、保任务,上级决策下级执行,遇到问题找上级解决,既不了解市场,也不研究市场,没有真正地变“坐商”为“行商”,不能以市场为主体制定营销策略,积极主动地参与竞争。铁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养成“铁老大”的观念可谓根深蒂固,虽然铁路部门近年来围绕市场竞争的主题,进行了形势教育,多数职工树立了市场意识、竞争观念,但还有相当部份的干部、职工至今对铁路当前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认识不清,以至缺乏紧迫性、难有责任心,这种状况如再延续,结果必然导致优势的衰退,酿成难以吞下的苦果。

(三)铁路运输货物的手续繁琐,不适应人们的节奏需求

铁路运输货物手续繁杂,多层次的受理承运程序严重阻碍了铁路货运在市场经济下的发展。虽然总公司货改后提出有货就装,但托运人要在铁路发走一车货物,必须在本单位、车站之间往返多次办理手续。从受理运单、组织备货到配车、装车,不仅周期长,而且缺少一个环节都不行。而公路、航空和水路为适应市场要求早已改变了这种带有计划经济烙印的繁琐手续。尤其是公路运输,一批货物从受理到承运可能只需要几多分钟。

(四)人员素质低、服务态度差,降低了铁路市场的竞争力

长期以来,由于铁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和垄断性经营,使广大货运人员对铁路市场营销的重要性、迫切性认识不足,对当前铁路面临的严峻形势还缺乏危机感,“铁老大”思想依然存在,等货上门的“坐商”和“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依然存在。 职工素质偏低,难以适应形势的要求。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服务质量。铁路职工素质整体偏低,近十年以来,职工的进口以转业军人为主,文化水平有的甚至低于初中水平,铁路部门虽然采取了各种培训措施,但总体收效不大。面对现在的运输形势,除了根深蒂固的铁路就是国企,进了铁路就是铁饭碗外,营销观念在职工心目中淡薄,很难适应现在的运输形势。

(五)货运的价格体系不适应

制约铁路货运进入市场,缺少竞争力的关键问题之一是价格。目前铁路的货物运价是受国家控制为数不多的几个行业价格之一。其结构是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原货物运价为主体(如运、杂费),以市场经济产物配之(如特定加价、加固材料费用)组成的。这种“四不像”的运价体系不适应当前日趋激烈的竞争形势。

其二是“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货主关心的是将某种货物从甲地运到乙地需要多少钱,并不在意这些钱用于何处。

第三是不合理。铁路运输成本与货物的重量基本成正比,不同种类的货物,若重量相等、运距相同,则运输成本基本相同,运价也应基本相等。而现行的按货种别制定的差别运价中,很大部分货物的运价是以货物本身的价值决定的。

二、建立铁路货运市场营销的基本对策

(一)转变观念

“市场的需要就是生产的需要”,这是置身于市场竞争环境下各行业、各企业不约而同的市场意识。铁路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按照“运输服从营销,营销服从市场”的原则,以市场为中心,把满足货主的需要作为最高准则,加强对市场研究分析,2016年铁总已提出围绕财务的收支管理,追求效益的最大化,以宏观控制下的货场为主体,主动寻找市场来求得生存和发展。

(二)完善收费、规范经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价格相继放开。随着改革不断深入,深水区就是价格区,肯定会不断完善目前的价格机制,使之更加适用市场。

规范企业行为,整顿行业收费是铁路立足于市场经济的必要条件。因此,铁路必须加强运价管理,坚决杜绝各种乱收费、乱加价行为,严禁铁路非营销部门(非窗口单位)围绕运输开发任何产业。

建立一种既简单明了便于计算,又能全面准确地反映运输成本,体现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的铁路货物运价体系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市场的需要。这有利于树立铁路的新形象,也使市场能够积极地接受铁路,使铁路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

(三)提升素质

提升企业素质是企业的根本,决定企业的兴衰成败 。

因此,提高素质就成为铁路走向市场需重点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解决企业素质问题,要从抓人的素质做起。铁路近几年人员基本上没有更新,大部分职工年龄偏大。怎么提升素质是铁路必须解决的课题。首先必须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作为提高素质的前提。

其次是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精于营销的专业队伍,这是实现货运营销战略的必要条件。要加强对铁路全员的职业培训教育,提高业务素质和营销本领,树立浓厚的营销意识,自觉地把自己的工作与市场需要联系起来,与企业生存发展联系起来。

三、改革体制,努力实现铁路营销向现代物流企业成功转型

(一)加快体制改革,建立铁路货运营销机制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以市场决定生产”已成为各行业的发展准则。市场的需要决定企业的产品和产量,而市场的变化又是通过营销部门的了解和分析提供的。所以铁路应成立一个实力雄厚、专业化强、外向型、权威高的货运营销机构,并相应建立一个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由营销决定运输的体制。运输各部门只作为内部的生产单位,而营销部门是铁路对外的惟一代表,改善以往铁路多窗口、多层次、多头收费的形象,以财务清算的方式解决各生产单位的利益分配。

(二)改革运价体系,满足市场需要

铁路货物运价应以模拟的平均运输成本为依据,考虑我国基本国情,保证国家宏观调控和基本政策的实施,并参照其他运输方式的运价水平,制定一个包括各种杂费和各种附加费按最短径路计算的基本运价,并以此赋予货物周转量后算得的收入作为铁路各级部门包保底数。各级铁路营销部门围绕基本运价按不同的运输成本(如不同的车型),根据本地的市场供求需要来决定一定时期内不同的货物运输价格。

(三)改善服务质量,抢占运输市场铁路

货物运输的产品就是货物的位移,其质量的好坏集中体现在安全、快速、便捷、经济这四个方面。对于铁路货运本身而言,安全、快速、便捷的具体体现就是服务,经济的具体体现就是价格。铁路货运营销部门要打破传统的服务观念,做到货运服务真正意义上的延伸。要把货运服务窗口推向货主、工厂、公司、单位的办公室,积极宣传,主动洽谈,只要货主签订了铁路运输合同,按合同规定交付了运费,剩下的包括各种手续在内的所有工作都由铁路货运营销人员完成,直到所运输的货物按运输合同规定的时间、地点,完好无损地交付给持有领货凭证的收货人。对于已来到货运营业室的货主,营销人员可将货主请到货主洽谈室,主动问明情况后,就可与货主签订铁路运输合同。在运输过程中,任何一方有违约行为都要严格按运输合同规定进行处罚。如货物发生短少,承运人(即铁路)必须主动按合同规定(保价或保险)进行赔偿。

(四)多形式、多手段实施货运市场营销

营销市场需求的多变性,也决定着营销形式的多样化。因此铁路货运除了目前整车、快货、集装箱三种运输方式外,应采取灵活多样的营销手段,组织开发市场需求的其他运输方式,如目前开行的“五定”班列、、集装箱专列、行包专列、“点到点”等,还可研究开行蔬菜快运专列、冷藏专列、特需专列等。这就要求铁路货运营销部门及时了解市场变化、货主需求以及其他运输业的动态,并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办法,供铁路决策层参考,以出台适合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新的运输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拓宽经营的路子,提高铁路货运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营销队伍

在铁路货物运输企业中,开展运输市场营销的最基本主体是铁路运输企业的营销人员,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铁路货运营销的成败。营销人员首先应具有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文化修养,以渊博的知识和聪颖的智慧来洞察运输市场变化,捕捉运输市场机会,科学策划货物运输营销方案。其次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和思辨能力,必须具备出色的组织能力,才能有效保证营销组织计划和目标的实现。第三具有货物运输业务能力。铁路运输营销人员除具有市场营销人员一般能力要求外,根据铁路运输的特点,还应具备铁路货运组织、铁路运输经济、铁路运输安全等运输专业知识,并熟练掌握铁路运输业务技能。从实践看,铁路运输营销人员从单位的运输骨干和其他运输管理人员中挑选出来效果较好。

(六)建立适合自己特点的货运营销策略

对于一个运输企业来说,在货源组织上,要准确掌握本区域内所有企业数量、产量和销售方向,与货主建立经常性的联系。摸索出与本企业相适应的营销策略。铁路货物运输,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货运营销策略势在必行。

1、建立产品品牌策略近年来,随着铁路的提速调图,铁路货运相继开发了“五定”班列、行包专列、大宗货物直达列车等新产品,但总的来看,与市场对接仍然不够紧密,没有形成满足不同货主、不同品类物资运输需求的产品系列。铁路货场要应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新的技术设备,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做到服务文明化、管理科学化、作业标准化、运输集装化和装卸机械化。

2、运用促销策略铁路运输企业开展市场营销,必须采取各种促销手段,宣传铁路运输安全、准时、便利等特点,树立良好的铁路形象,以取得货主的了解和信任,促进铁路运输产品的销售,吸引货源。

(七)开展特色延伸服务

服务水平较低,制约着铁路货运市场的开拓。办理手续繁杂,环节多,运到时限没有保证,货损货盗理赔不及时等问题仍然存在。

1、各营销机构都要延长服务时间铁路货物运输主要营销点应做到24小时对外服务。努力开展电话预约服务等新项目。所有营销人员都要坚持文明服务、微笑服务,让货主有一个“宾至如归”的感觉。

铁路货运的特点范文2

关键词:危险货物 铁路 运输 管理

0.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化学、原子能、电气和石油等工业的迅速发展,工业生产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到危险货物作为产品的生产原料,并且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有毒的废料,为了完成正常的生产活动,就必须进行危险货物运输,然而在进行危险货物运输途中曾发生许多交通事故。目前我国铁路在危险货物运输领域所占市场份额达50%以上,铁路已成为我国危险货物运输的主要方式。

1.铁路危险货物物流发展现状

1.1 铁路危险货物物流企业尚不健全

目前,国内大多数铁路危险货物物流公司规模小,经营实力差,发展不平衡,不仅缺乏危险货物物流服务的基本专业能力,而且缺乏整体协调和规划,更加缺乏物流的整体策划能力,这在相当程度上牺牲了社会效益。

1.2 铁路危险货物物流多头管理,效能不足

由于危险货物的特点,对其管理非常严格,铁路危险货物物流主要由铁道部主管,同时受到铁路、安监、公安、质检、环保、卫生以及工商、税务等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各部门都制订有相应的法规和规定。然而,管理的交叉再加上部门间缺少沟通,可能造成管理规定衔接上的一系列问题,可能对铁路危险货物物流的发展造成一定障碍。

1.3 铁路危险货物物流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虽然铁路《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则》对人员培训做了专门的规定,在实际管理中的要求也非常严格,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由于培训时间较短,培训效果往往有限,铁路危险货物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仍有待提高。

1.4 铁路危险货物物流事故应急机制落后

铁路运输大范围、长距离的特点决定了铁路运输事故地点具有不确定性、途经地区环境复杂、更给发生事故后的应急处理及救援带来更大困难。铁路运输部门虽制定有相应的事故应急预案及施救网络,但由于缺乏监控、信息传递等技术支撑,在预案的实施阶段,不能形成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处理快速反应的有效机制,而且因为对危险货物的危害认识不足,相关防范、救援措施不能及时跟上,往往贻误施救时机,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相关人员业务不熟、安全意识淡薄

部分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对相关的法律法规了解很少,业务知识欠缺,常常为了局部利益违章作业,造成超重、超高装载。部分押运员综合素质不高、文化层次偏低,对有关危险化学品安全运输的规定缺乏了解,对所装运的危险化学品的危险性也知之甚少,一旦发生危险化学品泄漏或引起火灾等事故往往不知如何处置,不能在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有的押运员甚至擅离职守,使危险化学品失去监控,导致事故发生。

2.2 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存在技术问题

装运危险化学品车辆的安全技术状况是引发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车辆技术状况是危险货物安全运输的基础。如果车辆状况不好,如罐车罐体有漏裂,阀、盖、垫及仪表等附件、配件不齐全或状态不良时,会造成货物泄漏,引发火灾等事故,将严重影响铁路运输行车安全,导致重大事故发生。

2.3 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存在漏洞

危险货物办理站及专用线(专用铁路)的地理位置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面临严重考验。有的老专用线几易其主,由普通货物装卸线改造而成;有的临时加线、延线,不具长期性;有的多家布线,储罐林立,各自一方,城市规划长期性与地方急功近利的短视性有矛盾。

2.4 由于事故救援不当造成事故扩大

危险化学品在发生泄露、火灾等事故后,若救援不当也会导致灾情扩大。事故现场的施救者如果对发生事故的危险化学品的特性不了解,危险化学品泄漏后,如果救援得当,就可以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反之,如果在事故应急救援方面的力量较弱,甚至救援方法不恰当,就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

3.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发展对策

3.1 加快铁路危险货物物流人才培养

危险货物的特殊性和铁路运输的规范性决定了铁路危险货物物流必然具有的高度专业化、技术化的特征。这就要求铁路危险货物物流需要大量的复合型的专业人才。这些专业人才不仅要掌握现代物流的有关专业知识,还需要熟悉危险货物性质,熟悉铁路运输业务,熟悉企业管理、工商、税务政策以及海关、金融等方面的相关知识。所以,铁路危险物流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必须根据铁路危险货物物流的发展战略,加速培养、吸收、引进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铁路危险货物物流专业人才。

3.2 建立统一、规范的铁路危险货物物流行业标准

由于危险货物的特殊性,铁路危险货物物流除受铁道部专门领导外,其安全管理还要受到安检、公安、质检、环境及卫生等部门的监管。随着铁路危险货物物流的发展,各有关部门制定的众多政策法规很难适应和满足现代铁路危险货物发展的需求。多部门管理虽然有利于铁路危险货物物流在各个环节的安全性,但如果部门间缺乏相互沟通与衔接,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铁路危险货物物流的发展。因此,建立统一、规范的铁路危险货物物流行业标准是铁路危险货物物流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3.3 加快新技术应用及信息化建设

目前,我国铁路危险货物物流各环节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沟通不畅,造成库存大,运力浪费。为此,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让“信息流”主导“物品流”。同时,利用无线射频技术(RFID)、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现代物流技术,实现对危险物物流过程的跟踪、监控,为危险货物物流的日常管理和事故发生后的应急管理提供技术保障。以信息化建设和新技术应用为基础,努力建设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各部门、地区网和各企业网之间的连网,实现信息连通、共享,实现对铁路危险货物状态的实时监控及事故就近、就地、及时、有效处置。

参考文献:

[1]赵 文,梅家农,祝进城.铁路危险货物办理站承运人资质认证的探讨.经营管理.2010(1)28-30

[2]刘贵萍.浅析我国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商场现代化,2009(12)84-85

[3]王海星,李振江.铁路危险货物物流发展策略研究.物流技术,2009(9)32-34

铁路货运的特点范文3

关键词流理;铁路

中图分类号F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32-0188-01

1铁路货运所面临的市场竞争

1.1市场经济发展的程度,决定了对运输需求量的大小

社会总体的运输需求量,被市场调控和分配到不同的交通运输工具上。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激烈竞争,及其在运输市场份额的不断变化,将直接关系到铁路货物运输业的发展。

1.2不同运输方式的发展对铁路的影响

因市场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等运输形式,根据各自的优势和特点,都在不断地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和促进发展。一般经济越发达,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就越快,使得除铁路以外的其他运输形式所占的份额也越大。这些对铁路货运的发展将产生压力和带来不利的影响。

1.3计划经济体制对铁路货物运输也的影响

历来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的铁路货物运输业,在市场经济和改革的大潮中受到竞争的冲击是必然的。铁路货运应发挥优势,不断适应新形势、新市场和新经济的要求,改进货运组织形式、改变经营管理模式,才能在市场竞争和发展中处于优势。

1.4未来的运输市场形式

未来运输市场的运输能力将逐渐大干运输需求。随着国家多种运输方式的快速发展和完善:随着社会向经济、环保、节约和可持续发展方向推进:随着循环经济、清洁能源、坑口发电等资源节约型项目的推广和扩大,运能与需求的矛盾将逐步缓和,各种运输方式的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2铁路货运发展现代物流的必要性

2.1满足顾客需求的需要

目前,铁路运输业的顾客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消费市场顾客需求已从“少品种、大批量、少批次、长周期”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为适应顾客需求的这一重大变化,商流渠道发生大规模重组,带来物流渠道的重组。在物流领域出现了为顾客提供物流、配送服务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传统的储存、运输、包装等服务在物流渠道的重组逐步为集成化、系列化、增值化的现代物流、配送服务所取代,新兴的非国有(包括外资)物流企业逐渐出现并正在逐步占领物流市场。为此,铁路运输业有必要随着顾客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

2.2铁路自身发展的需要

首先,现代物流强调的是对客户的全方位服务,而不仅仅是完成货物位移。因此,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业的拓展,将给铁路货运业带来全新的经营思想和管理理念,极大地促进铁路运输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提升。其次,现代物流业是一个基于信息化和网络化的高新技术产业,它所要求的物流信息交流和共享系统,微电子技术、自动化仓储和装卸系统、联运化和标准化,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通讯系统、条形数码、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技术,将极大地推进铁路运输特别是货运组织工作的进步,推进铁路的产业进步和产业升级。因此,向现代物流业拓展是铁路货运自身发展的需要。

2.3提高铁路货运在运输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现代物流的运输组织主要方式是在集装箱的多式联运和门到门的运输基础上形成点到点的网络化物流运输,铁路货场能否成为网络化物流运输中的一个节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场是否具备完善的物流服务功能,能否抓住现代物流网络形成的有利契机,促使我国铁路货运的竞争力能否提高的关键因素。铁路物流中心提供的换装、分拨、配送、加工、联运等一系列物流服务,能够保证将货场以最经济、快捷、准确、安全的方式送达下一级配送中心或是直接送达用户手中,发挥物流运输节点的作用。这是提高铁路货运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2.4铁路货运如果不能为运输市场的主流需求提供物流服务,其所面临的两种结局

1)是成为能提供良好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附属品,在整个物流活动中赚取少量的物流作业费用。2)是现有的市场份额进一步萎缩,面临生存危机。

3铁路货运引入物流理念进行改革的具体措施

3.1在安全因素方面

要以安全、快速、准时、方便为原则,对现有运输组织体系进行优化,由粗放式管理向集约式管理转化。要全力保证所运输货物的安全,并建立合理快速的赔偿机制,对客户发生的以外损失,能够即使予以赔偿,打造铁路良好的信誉。

3.2在速度因素方面

对既有线路要进一步提速,特别加大货物列车的提速力度,并在运输组织上建立速度机制,一切以速度为中心。同时加快货物快运体系建设,组织完善货运营销网络,调整货运站布局,集中货源货流,大幅度地提高货物送达速度。全面提高运输过程的旅行速度,缩短在途时间。目前铁路货运过程中有近2/3的时间消耗在货物集结、装卸、编组、中转、解编等作业组织过程中,难以确保货物的准时到达。对此铁路货运系统应坚持按计划装车的原则,大力压缩货物作业停留时间和中转停留时间,对中间站的装车要及时挂运,对故障车及时修理或倒装。鼓励编组站组织高质量技术直达列车,严禁把无调变成有调。实行货物运到逾期责任追究制度和货物运输逾期支付违约金制度。发、到站要认真对待货主查询,答复时间不超过3日。

3.3在准时因素方面

要以时效为目标,对车、机、工、电、辆各个部门的作业建立相关的考核机制,要实现货物列车客车化,做到定点、定线、定编组,使货物列车按时刻运行,以保证运到期限。全面优化运输产品结构,实现货物准时、快捷送达。铁路运输要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标,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如开发行包专列、鲜活货物专列、高危货物专列等满足专业化物流发展需求;实行货物集中受理,分散装车,在形成经营规模的基础上,开发”五定”班列、集装箱专列等产品,满足规模化发展的需求;开发品牌列车、城际班列、特快列车等,满足个性化特殊服务要求的产品。

3.4在方便因素方面

铁路货运的特点范文4

铁路是一种古老的 交通 工具,但在今天依然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根本原因在于与时俱进,铁路运输系统本身能够充分利用新的 科学 知识、新的 理论 方法 不断地更新自己,是其青春常在的主要原因。从全世界范围内来看,铁路运输系统面临较多的挑战,例如:美因铁路在竞争中以货运为主,日欧铁路在市场竞争中以客运为主的局面,中俄铁路则是客货并存的状态。虽然 中国 铁路从总体上依然处于运能紧张状态,但细分起来运量在全国铁路的分布上却有很大的不平衡。部分干线、港口特别繁忙,大多数非干线和支线铁路运输能力大于运量,有一些铁路支线运量还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与公路、航运等运输方式的大 发展 相比,铁路货物运输的发展过度明显落后,很多支线公路处于亏损的状态,要想从根本上扭转上述局面,我们需要一种 分析 的理念来改造部分铁路线路的货物运输组织方式,也就是要用 现代 物流的最新理论来指导铁路货运的改革,从而使老系统也能在21世纪的中国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 的征途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本文重点讨论货物运输与现代物流的转变。

一、铁路运输系统特点简介

铁路货物运输系统是满足陆上运输的主力,但近年来随着公路、航运、航空的迅猛发展,铁路物运一家独处的局面受到挑战,铁路货运具有如下特点:

(1)运量大。铁路适合运输大批量的货物,批量越大,相对成本越低,特别是近年来各种新技术在铁路上的运用,使双线专运线年运量超一亿吨。

(2)受气候 影响 小,除一些特大 自然 灾害外,铁路基本不受风雨等天气的影响,运输安全有保证。

(3)速度较快,现代货运列车可达100公里/小时与公路相比差距较大。

(4)费用低。

(5)环保,在环境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现代社会,铁路运输能源消耗少,对环境破坏小而且日益受到关注,铁路运输前景广阔。

二、铁路 企业 的货物运输与现代物流的关系

1、什么是物流?

铁路货运工作要想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进行必要的变革,随时紧跟市场的变化满足市场的需求,必须根据新的形式明确自己在市场中的定位,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 目前 运输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分工已经与从前完全不同,其中对运输行业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物流产业的迅猛发展。“所谓物流,其本意就是物货的流动,几乎所有的工商企业和社会基本生产单位都建立在货物的合理流动基础上,所有的企业一开始也都有自己的物流系统,但随着竞争的加剧,企业开始将精力集中于产品研发创新和营销系统上来,而将与货物相关的包装、搬运、运输等子系统向外承包、从而导致了专门的物流公司应运而生,现代物流企业不仅为一家企业服务,而是开放式的,向所有存在类似要求的企业提供包装、搬运、储存运输等服务产品,实现了货物流通的专门化管理,整合了物流货源,降低了相关工商企业的营运成本,深受社会各界欢迎,使物流企业成了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

2、运输与物流的关系 三、把车站建成地区物流中心

1、目标及市场定位

把车站建成本地区的物流中心是一项结合车站现状及发展趋势而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方针。从车站货场的现有设备和人力资源配置方面我们可以看到已经初步具备了货流中心的雏形,无论是新系统还是老系统其根本出发点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为 社会 提供更优良、更便利和更经济的服务,是铁路服务产业的自然延展,是新形势下为适应市场需求而主动作出的变革。铁路的货运系统必须在未来社会生产大循环中主动地占据其中的一个环节,才能不被社会淘汰,才能实现可持续的稳定的发展。

2、现有货运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铁路货运系统处于一种紧张的状态中,始终不能满足广大货主的基本需要,针对这一情况,铁路局及铁道部采取过一些新的措施和 方法 ,例如增设货运营销机构,改革运价制定方法,在一些公司中成立客户服务处等措施,这些措施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务需多,务实少,无法实实在在地为货主提供便利服务,甚至与其它业务部门经常发生矛盾, 总结 广大货主与铁路的矛盾,我们发现主要矛盾集中在车站货场,在旧的管理体制下铁路货运方面的困境迟迟得不到解决,关键在于没有抓住货场建设这一主要矛盾,从 理论 上讲现有货场的能力很高,但这是基于旧理论的一种假设,即货主在发货和到货时分别只使用3天铁路的货场,这种假设实际上是计划经济的一种规定, 目前 已经完全不适应货主的需求,另一方面由于现有的大部分货运设施所在地已经成为城市的中心区域,扩大货场非常困难,由此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分步改造。

3、大力发展相关产业

在物流系统中储存和运输虽然是核心,但流通加工也是物流作业中为提高商品价值而进行的重要辅助作业,是物流产业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切割、组装生产加工,单位化价格贴付等促销加工,以及商品检验、分拣等加工作业。根据铁路货场到发的物种品类不同可开展不同的流通加工,如煤、木材、钢材等生产资料为主由适合开展生产资料的粗加工,以生生活日用品、日常百货、五金等零担集装箱货物为主则着重发展货物包装业务。

铁路货运的特点范文5

关键词:铁路运输经济;投资体制;运输市场;运价管理;收入清算

中国铁路的发展进步有目共睹,大秦等重载铁路、青藏等高原铁路、哈大等高寒铁路、京沪京广等高速铁路,都雄踞世界铁路榜首。特别是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已成为中国的一张靓丽名片。与此同时,铁路企业经营效益却不容乐观,资产负债率逐年攀升,货运量及市场份额持续递减。在铁路建设加快发展的同时,铁路运输经济出现了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试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讨研究。

一、铁路投资经营问题

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政府把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加快了铁路网的建设速度。2003年之前,铁路全行业每年投资额为500亿元左右,2008年以来快速上升,2014等年份超过了7000亿元。2014年全国铁路通车里程已达11.15万公里。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的目标,很有可能提前5年实现。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随着路网的不断延伸,资产负债率也在逐年攀升。特别是铁路财务费用、贷款利息的增量,已高于铁路运输收入的增量。新线投产,伴随着财务负担的增加。投资经营相关问题,已成为铁路运输经济的首要问题。

1.运输方式选择。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方面,如何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和作用,仍面临不少难题。近年,各地为增加GDP而扩大投资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城市改造,扩建高速公路,纷纷新建高速铁路等。目前,铁路建设项目主要是国家投资,一些地方存在“不要白不要”的思想,部分年货运量远低于铁路经济运量的地方也要求铁路联通;一些日均客运量不足万人的地方,也要一步到位修建客运专线或高速铁路。2013年铁路管理体制实行了政企分开改革,将铁路规划职责划给了交通运输部。如何统筹规划,充分发挥铁路、公路、航空、管道以及水运等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和作用,该铁路则铁路,该公路则公路,避免各自为政,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建设,用较小的全社会运输成本,建设发达完善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已成为考验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成效的重要内容。

2.线路经营属性。铁路具有运量大、一次性投入多,资金回收期长等特点。不同的线路,市场不同、运量不同,企业的经营效益差别很大。国务院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提出,吸引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参与城际铁路、市郊(域)铁路、支线铁路和货运线路的投资经营。从目前的情况看,投资者并不踊跃,因此,深入推进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铁路建设,首先应分清铁路规划中每条线路的经营属性。对于运量较大,市场前景看好的线路,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由社会投资者来建设经营。对主要服务于国防建设、区域发展、扶贫开发等公益性质的线路,由于其效益主要体现为社会效益,应由国家来主导投资建设。目前,我国大部分铁路的建设都属于后一种类型。从改革发展的角度看,对于公益性运输线路,在合理界定、准确测算的基础上,应由国家按照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给予企业合理补偿。

3.经营管理方式。铁路运输企业历来把确保运输安全视为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特别是高速铁路运输企业,对其安全性有着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地方政府和部分企业投资的铁路,按照政企合一时期原铁道部制定并实施的政策,大多采取了委托运输管理方式,即交由既有国铁运输企业经营管理。这些规定着重考虑了运输安全的需要。对于高速铁路运输企业,符合受托条件的只能是既有高铁运营的国铁运输企业。非国铁投资者普遍感到自己的营自没有得到落实,投资上百亿元,可能在董事会只有一个席位,与投资其他行业形成了明显反差,继续投资铁路的积极性也受到很大影响。

4.经营自的落实。铁路属于网络型生产企业,很少有仅仅依靠一条线路本身,就可以完成整个运输生产全过程的。同时,仅仅依靠客货运输业务收回投资成本并盈利的项目也越来越少。神华集团铁路营业里程上千公里,年货运量超过了2亿吨,每年盈利上百亿元,主要是煤矿、铁路、港口、航运以及电厂联合经营,同时也与国铁企业有着大量的过轨运输和业务联系。社会投资者建设经营铁路,必然要考虑企业经营效益,包括线路的预测运量、过轨运量、路网衔接、清算规则,等等。如果以上问题存在不确定性,就很难确定线路的技术标准、设计方案、投入产出以及投资决策方案。这些关系企业自主经营的基本问题,必须有明确的规则、规章、条例、法律为依据,企业才能投资决策。因此,《铁路运输条例》的制定迫在眉睫,其上位法《铁路法》的全面修订亦不容迟缓。

二、铁路运输市场问题

对于运输企业来说,运量是企业效益的显性指标,市场份额是企业效益的可比指标。只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勇于创新、迎接挑战,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经营效益。

1.客货运量变化巨大。改革开放以来,铁路客货运量及运输市场份额发生了很大变化,近年来,变化趋势加剧,对铁路运输及经济效益产生了深远影响。

2.市场份额持续下降。铁路客货运量的变化是铁路自己与自己比,运量市场份额则反映了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的相互关系。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铁路客货周转量占全社会市场份额均在60%以上,是名副其实的“铁老大”。35年间,铁路客运市场份额从60%以上,下降到了不足40%;货运市场份额从60%以上,下降到了不足25%。铁路市场份额大幅下降,既有统计方面的原因,也有交通运输结构变化的因素。铁路客运量市场份额下降幅度低于货运,主要得益于近二十年来的六次大提速和陆续开通的高速铁路。但与民航旅客运输相比,差距仍然非常明显:1980年全国航空旅客发送量仅343万人次,2014年超过了3.9亿人次,航空运量市场份额也上升到了21.1%。

3.结构调整影响深远。货运量和货运相关收入是铁路运量和运输收入的主要部分,多年来占比一直在80%左右,近些年已降低到68%。铁路货运量及品类结构的巨大变化,是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结果。

4.设备设施不相适应。近年来,各地建设高速铁路的积极性高涨,但对铁路货运相关设施的建设投入却少得可怜。在大宗货源不断下降、货运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亟待将已经流失的货物尽快争取回归到铁路上来,但拥有5000多个货运站的铁路系统,竟然找不出几个可开行整列快运班列的货运办理站。处于大都市物流区内的货运站,在接二B三的“关、停、并、转”。客运设施投入很大,但与经济效益不相匹配。像济南西、南京南、广州南、长沙南、武汉、郑州东等大型高铁客运站,一般配置100部左右电梯,数万瓦照明设施,每天仅电费支出就在10万元左右,而多数客站每天旅客发送量平均不到5万人次。不少新客站,建筑设施可谓“高、大、上”,但功能效率却不敢细算。旅客从公交车上下来,进站、检票、走到站台、车厢门口,一般要20分钟以上。旅客或货物经由铁路的“门到门”旅行速度及物流时间,而大打折扣。

三、铁路运价管理问题。铁路运价是铁路运输经济效益的核心和关键,涉及政策规定,运价水平,计价方式,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比价关系等问题。

1.运价有关规定。1991年起施行的《铁路法》第25条明确规定:“

国家铁路的旅客票价率和货物、包裹、行李的运价率由国务院铁路主管部门拟定,报国务院批准。国家铁路的旅客、货物运输杂费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由国务院铁路主管部门规定。国家铁路的特定运营线的运价率、特定货物的运价率和临时运营线的运价率,由国务院铁路主管部门商得国务院物价主管部门同意后规定”。2015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上述规定修改为:“铁路的旅客票价率和货物、行李的运价率实行政府指导价或者政府定价,竞争性领域实行市场调节价。

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的定价权限和具体适用范围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定价目录为依据。铁路旅客、货物运输杂费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以及铁路包裹运价率由铁路运输企业自主制定。”由此,为铁路运输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创造了重要条件。

2.运价水平问题。自1955年6月1日起,国家铁路开始执行统一运价。当时全国铁路货物运价水平约1.65分/吨公里。1961年、1965年和1967年,国家三次降低铁路货物运价水平。1982年8月1日,对铁路短途货物运输临时增收附加费。整车货物每吨增收0.20-0.70元不等。1983年12月1日,提高了煤、焦炭、矿、矿建材料、钢铁、水泥、木材、化肥农药、生铁、废钢铁、农业机具等11类整车货物运价,货物运价每吨管理提高了0.3分。1985年5月15日,实行铁路短途货物运输加收附加费,

铁路取送车作业、物流服务等费用,从铁路货运客户实际付费情况看,目前铁路货物运价平均水平大约为每吨公里18分左右。

3.计价方式问题。从铁路货运品类变化情况看,煤、焦炭、矿石、钢材、

粮食、化肥等大宗货物,虽然产运系数在下降,但绝对运量在增长,占总运量的比重在上升;但大宗货物以外的零散货物,则一直呈全面下降趋势。重要原因之一是铁路多年不变的运价计费方式。计费亿吨公里与实际亿吨公里对比计价方式引发的另一个问题是计费周转量和实际周转量的差数。铁路运价规则规定,货物运输一律按最短径路计费。运价乘以两站间的铁路最短距离,形成了计费吨公里。而实际运行中,有些货车要绕道运输,实际径路乘以货物吨数形成了实际吨公里,即货运周转量,用于参与铁路运输的各企业之间的清算。近年来,计费吨公里和实际吨公里之间的差数不断扩大。铁路按照计费吨公里向客户收取费用,按照实际吨公里与各铁路局进行清算。按照2014年运价水平估算,各铁路局形成了运输成本,但120多亿元运费却没有收回来。而这部分运量,绝大部分是经过铁路运力紧张区段运输的,不会由于按实际径路收费提高运价水平而引发货源流失。

4.社会物流成本问题。铁路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其主要优势是运量大、全天候、安全稳定性高。在货运领域,特别是在长距离、大批量重质货物的运输上,铁路具有核心竞争力。在铁路运价调整上,应统筹考虑,综合平衡。美国铁路货物平均运价水平每吨公里不到2美分。神华集团铁路系统多年来一直实行每吨公里12分钱的运价水平,每年尚有百亿元盈利。因此,不能仅仅依靠提高铁路货运运价水平来弥补客运亏损以及改善铁路经营状况。货运有别于客运,特别是大宗货物,一旦流失,可能永远无法挽回。一旦建成了输油管道和高压输电网,就再也不会用铁路运输了。中国工程院课题研究表明,煤炭铁路吨公里运价超过16分钱,运煤就不如输电经济了。近年来,随着输变电技术的巨大进步,超高压、特高压输电线路纷纷上马,运煤转为输电,在改变运输市场格局的同时,也推高了全社会的物流成本。不研究市场、不区别品类,单纯地按吨公里涨价,对于铁路来说无异于饮鸩止渴。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和全社会物流成本问题,是调整铁路运价以及生产力布局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四、铁路收入清算问题

铁路运输业务不大可能完全由一家运输企业单独完成,由此产生了收入清算问题。经过多年来的不断改进,目前,客运实行承运付费模式,即“谁承运收入归谁,谁提供服务向谁付费”。举例来说,一趟客车的售票收入属于承运铁路局,而线路使用费、上水费、旅客服务费等则需要支付给列车经过的铁路局。货运实行管直清算模式,即“管内归己、直通清算”,铁路局管辖范围内完成发送到达全部货运业务的收费归己,经过其他企业运输的要进行清算。每年财务部门规定清算单价。收入清算,关系铁路运输企业的经营效益,更关系铁路运输能力的统筹利用和总体效益最大化等问题。

1.既有线运力如何利用。近年来,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城际铁路陆续开通,既有线的部分客流正在发生转移。如何将既有线的运输能力充分利用起来,将过去由于铁路运力紧张流失到公路等其他运输方式上的货源争取回来,是改善铁路运输经营状况的重要课题。既有的货运收入清算办法,模糊了各铁路局的真实成本,其制度办法形成的导向,不利于既有线运输能力的充分利用,也不利于铁路运输收入总量的最大化。

2.空率为何居高不下。铁路货车空车走行公里占重车走行公里的百分比,称之为空车走行率,简称空率。在铁路货运生产过程中,装车之后将重车运送到目的地,到站卸车之后,再将空车排送到新的装车地,整个周转过程中的货车走行距离,即全周距,2014年为1285公里。其中重车走行842公里,空车走行413公里,空率为52.7%。自2010年开始,铁路空率呈加速上升趋势,2000年为41.1%,2014年已上升为52.7%。空车走行,只有成本支出,没有任何收益,空率上升是铁路经营效益大幅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有空车有货源,也装不了车。主要是装车局没有运价下浮权,排空车又是硬性考核指标。

3.清算办法亟待改革。铁路运输具有联网运行、集中指挥,统一管理等特点,各铁路局及运输企业之间进行收入清算,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早在1998年,铁道部财务部门就启动了“点到点成本核算系统”工程。经过多年的改进改变,形成了现行清算办法,但总体上看,仍未摆脱计划经济的思维惯性。空率不断攀升,运量持续萎缩,效益明显下滑,这些与清算机制密切相关的问题,将倒逼改革加快推进。在清算办法的改革中,应认真总结多年来的经验教训,按照“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的要求理清思路。目前,铁路货运收入统一清算,对应着的是灵活多变的市场。提高运价,在很多地方已受到市场制约;降低运价,现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又不适应;无论收入率大小,都以一个固定的单价进行清算;多运一些高运价号的货物,成了总公司财务部门的一厢情愿。如何提高各铁路运输企业增运增收的积极性、可操作性,是清算办法改革面临的首要问题。二是正确平衡客货清算关系。不能因为客运价格调整难度大,

就人为压低客运成本清算单价,以货运来弥补客运亏损。三是理清企业与国家的关系。明确界定公益性运输和公益性铁路的具体内容,对公益性的由国家给予补贴,非公益性的一律推向市场,由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上不封顶下不保底。“置之死地而后生”,铁路运输经营状况才有望改观。

参考文献:

[1]帅斌.铁路运输经济[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铁路货运的特点范文6

关键词:铁路货物运输定位及发展发展对策

一、铁路在我国货物运输中的定位

铁路在我国货物运输中的骨干地位,纵然有其必然性和可能性,但我国交通发展以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的综合运输体系为目标,要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形成相互衔接、互相补充、既有合作又有竞争、统一完整的交通体系。因此,铁路虽然作为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的骨干,但是不可能也不应该垄断、包办货物运输的所有领域,应与其他运输方式合理分工、有序竞争、联合协作、协调发展。在我国货物运输中,铁路应正确定位、找准重点发展方向,以便集中全力,利用有限的资金和能力,分层次、有重点地发挥铁路货运的独特优势。

1、铁路是中长途货运、省区间物资调运的骨干和主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是铁路货运巩固和发展的重点

中长途货运是铁路最大的优势所在,这是交通部门和社会各界早已形成的共识。我国资源丰富、经济总量较大,而区域经济发展和资源、原材料分布又不平衡,决定了运量大、运距长的货运需求将长期存在,铁路因运能大、运价低的优势,是中长途货物、区域及省际间物资调运的首选运输方式。目前铁路货物平均运距达820公里,是公路的13倍、内河航运的4倍,在运输的主要货类中,平均运距最长达3400多公里;在26个货类中有占货运总量1/4的17个货类平均运距在1000公里以上;跨省市的货运量也要占到铁路货运总量的2/3以上。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质性进展、东北等老工业基地的加快振兴、中部地区的逐步崛起、东部地区的更快发展,以及铁路网络覆盖面的拓展,营业里程的扩张,铁路货运平均运距逐年延长已是必然趋势,铁路承担中长途货运和省区间物资调运的主力地位应是当仁不让。

2.在国内运输中,铁路是大宗散货运输的骨干和主力,相当时期内其他运输方式不能完全替代

大宗货物的中长距离运输历来是铁路货运的强项。目前在铁路承运的货物中,能源、冶炼、建材等大宗物资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仅钢煤木油四大类能源、原材料物资就占铁路货运总量的3/4,其中煤炭运输一直占铁路货运量的4成以上,全国煤炭产量的6成以上由铁路调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是我国工业化由以基础工业为主向以原料和能源工业为中心的重化工业化加快转移的阶段,大宗物资的货运需求将持续旺盛,也为铁路货运的增长提供了充足的货源。尤其是能源工业在2020年前将有较大发展。能源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不仅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而且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煤炭是我国能源中的优势资源,至2000年底我国煤炭地质储量探明保有储量为10077亿吨,资源探明率为19.9%。按国际通行的划分标准,我国现有的煤炭经济可采储量为1145亿吨,占世界同类储量的11.6%,按年产16亿吨煤炭计算,至少可保证开采近百年。由于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时期内难以改变,全国煤炭调运的格局也基本无大的变化,对铁路运输的依赖将会加大。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将继续坚定不移地以改革来推进国民经济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健全完善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节能措施和方法,不断推动国民经济从投入多、产出少的粗放型经济向投入少、产出多的集约型经济转变,有望以能源供应翻一番来确保GDP翻两番目标的实现。综合众多专家的预测,到2020年我国能源生产的各项指标大致为:年产能源总量20亿吨标准煤左右,其中:煤炭年产量为20亿吨左右。据悉我国煤炭工业布局将实现规模化发展,逐步形成十个亿吨级煤炭供应基地,因此煤炭的铁路产运系数有望提高,由目前的0.6提高到0.8左右。煤炭货运量在2020年可达16亿吨,仍将占到铁路货运量4成。此外,我国钢铁工业也有较大增长,2003年钢产量已突破2亿吨,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化工业、制造业的加快发展,对钢铁需求强劲,钢铁产量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预计2020年我国钢产量应在3亿吨以上,是2003年产量1.5倍左右,按吨钢产生铁路冶炼物资运量3吨计算,2020年冶炼物资铁路运量将达9亿吨以上,要占铁路货运总量的2成多。因此,可以预见大宗散货运输在铁路货运中占有相当大比重的状况不会改变,铁路需采取积极妥善的措施应对大宗散货快速增长的态势,保障能源原材料供应的安全,使铁路在大宗货物运输中的优势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3、在联合运输中,铁路是港口集疏运系统的骨干,应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铁路运输的比重

港口不仅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窗口,外贸进出口90%以上通过港口进出,而且也是我国沿海地区能源等大宗散货调运的重要通道。港口作为多种运输方式交汇的枢纽,对集疏运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哪个港口集疏运系统齐全、顺畅、通达程度高,其经济腹地就深远、辐射范围就广,港口发展前景就奸。铁路作为港口集疏运的重要方式,较公路、水运、管道等其他运输方式有着突出的优势,不仅可深入内陆广大腹地,而且具有运量大、速度快、全天候、成本低等优势,与港口吞吐的大宗散货、集装箱等主要货类相匹配,铁路成为港口集疏运系统的骨干理所当然。目前铁路在煤炭等大宗散货的集疏运中起着重要的骨干作用,我国北方秦皇岛等五大煤炭中转港下海煤炭运量已达2亿吨以上,基本上由铁路集运;但在港口主要承担的集装箱吞吐量中,铁路的骨干地位尚未奠定,目前我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已达4800万TEU,虽然铁路也承担了内陆腹地相当箱源的集疏运,但在集装箱货物集疏运总量中所占比重不大,仅及公路的1/16,据交通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制定的跨越式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国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将达40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可达1.7亿TEU,分别是目前的2倍和3.6倍左右,年均增速都超过铁路货运的增长速度,港口吞吐量的快速增长,为铁路货运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铁路应重视发展铁海、铁江等联运,除巩固在港口能源等大宗散货集疏运中的骨干、主力地位外,更应重视发展集装箱运输,为内陆腹地加强与海内外的经贸联系承担更多的运量,铁路应重点加快扩大港口集装箱集疏运中的比重,使之真正成为集装箱铁海聯运中骨干。

4、在货物运输中,铁路要把高端市场作为发展重点,大力提高集装箱运输等比重,优化铁路货运结构

我国铁路由于长期执行计划经济模式,因此在经营战略、发展理念、企业体制、营销机制等方面十分滞后,与竞争日趋激烈的运输市场很不适应,铁路运输结构调整跟不上市场形势的变化也是其必然结果。铁路运输经营理念落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偏重于运输业的低端市场;二是货类结构偏重大宗散货,低运价、低回报率运输产品比重较大。因此,铁路货运结构长期处于较低层次,结构调整进程缓慢。国际运输业发展历程和现代物流理论表明,货物运输市场从纵向看,分为高、中、低三个层面:高端市场是运输业,中端市场是仓储、运输保险业等,低端市场即是运输业本身。目前我国铁路货物运输主要处于低端市场层次,对高中端市场尚未引起足够重视,这种状况迫切需要从发展理念上尽快改变。此外,运输市场需求状况已有很大变化,除了传统的能源、原材料等大宗散货之外,要求冷藏运输、集装箱运输、罐装运输等的新型现代工农业产品日趋增多,而铁路运输在装卸设备、运输工具、运输质量、送达时间等方面还很不适应,结构调整跟不上运输形势发展的要求。尤其是铁路集装箱运输长期举步艰难,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在货运量构成中不足3%,而可以作为集装箱的货源至少占货运总量的10%左右,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产品结构的变化,集装箱运输需求越来越大,铁路货运本身又具备集装箱运输的优势,关键在于组织领导、思想重视、系统配套、改进装备。铁道部现已把加快集装箱运输发展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来抓,期望尽快能得以落实,实现铁路集装箱运输的跨越式发展。此外,一般而言。传统大宗散货属成本高、效率低、收入少的低运价、低回报率的运输产品,而冷冻冷藏、罐装、集装箱等运输属高效率、高运价、高收入的高回报率的运输产品。因此,在市场需求变化快速和明显的情况下,铁路货运要在力n快结构调整中尽快实现在运输市场格局中从低端市场向中高端市场扩张,产品结构尽快从低回报率向高回报率产品转移,促使铁路运输在结构调整中进一步得到优化。

二、我国铁路发展货运的对策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铁路货运在管理体制、经营理念、营销策略以及服务质量等方面不能适应新时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矛盾愈加突出,与运输市场需求格局的变化以及铁路应有地位的差距也在不断扩大。因此,如何促使中国铁路货运以更强的实力、崭新的业态跨越式地发展,巩固和提升铁路在我国货运中的骨干地位,是当前铁路部门需要认真研究、妥善解决的重要课题。

1、主动适应市场需求,是保障铁路货运持续发展的基础

运输需求尤其是货物运输需求是一种派生性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度极高,经济社会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和趋势,会产生不同水平和种类的货运需求,因此,交通运输部门只有深入研究和把握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主动满足和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才能使之得以持续发展。铁路在大宗、中长途货运中优势明显,为保持和发挥这些优势,更应深入研究市场需求,以巩固和发展铁路在我国货运中的骨干地位。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时期,统筹区域发展是重要的一个方面,铁路货运应抓住机遇,突出重点,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提高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我国经济发展历程中,已基本形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等三大经济发展区域,目前三大区域经济总量已占全国的38%左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这三大区域将持续增长,进一步发展成我国财富的集聚中心,成为带动我国经济整体协调发展的战略平台。同时,国家还将进一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在主要领域和地区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中部地区将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促使综合优势的有效发挥;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振兴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等,将有效地推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不同区域的发展将各具特色,发展不同的支柱产业、形成不同的产业链,对运输的需求也会有所不同,因此,铁路要争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货运骨干,必须深入研究各主要区域的经济发展趋势,货运需求的特征,以不同的货运装备、运输组织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在货运市场中巩固和扩大所占份额,为铁路货运的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加快铁路货运管理体制改革,是铁路自身发展的重要前提

对于铁路货运来说,要巩固发展应有的地位,深化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是当务之急。当前,铁路整体改革明显滞后于其他部门,铁路货运体制改革虽然已经明确,中铁集装箱、中铁特货以及中铁行邮快运等三大专业货运公司也已正式组建成立,但铁路货运公司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还尚待时日。因此,铁路货运必须彻底摆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依照企业法、公司法、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构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铁路货物运输管理体制新框架,真正实现产权清晰、政企分开、责权分明、管理科学,达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目标。建立管理层次精干、市场反映灵敏、服务水平优质、经济效益显著的新型铁路货运经营管理体制,不仅是铁路深化改革的需要,而且更是加快发展铁路货运的重要前提。

3加强货运的地位和作用,是铁路实现两个根本转变、优化运输结构的重要内容

发展铁路货运,首先要转变传统的观念,突破固有的思维方式,要把巩固和发展在我国货运中的骨干地位,作为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战略措施之一。“客货并重”、“改善经营”是铁路发展的必由之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由于经济社会形势与以前有了很大变化,需要转变观念,更新思路,适应发展。首先,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全社会的客流、货流、物流以及资金流等在流量增长、流速加快的同时,流动范围也在迅速扩大,尤其是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国土开发的深入、加快,国际经济贸易和对内、对外开放的扩大,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等众多新因素、新趋势和新变化,有利于巩固铁路在我国货运中的骨干地位,扩大市场份额。但是当前在多种运输方式协作与竞争中,铁路货运的综合竞争能力,尚未有明显的增强,在货运市场中所占份额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铁路只有加快观念的转变,以现念不断创新,才能巩固在我国货运中的骨干地位。其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历了几个经济周期,以2003年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为标志,我国又开始步入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力n快进入重化工业阶段的进程,以及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升级等经济发展新趋势,我国货运需求也将进入新一轮的快速增长时期。铁路只要抓住机遇,把发展货运放到适当的位置,充分发挥潜在的优势和能力,铁路货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是大有可为的。第三,货运历来是铁路运输收入的主体,在1984年~2003年的19年间,铁路货运收入增长了4.9倍,但占铁路运输收入的比重却由74.5%下降到52.9%,下降了21.6个百分点,虽然目前比客运收入还高出约21个百分点,所占份额的大幅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当前铁路发展货运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应紧紧抓住货源充沛的机遇,把巩固和发展货运作为铁路实行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重要内容,在客货兼顾的同时,实现运输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巩固和发展铁路在我国货物运输中的骨干地位。

铁路货运的特点范文7

论文摘要:随着铁路货运集中化改革的深入,抓大放小,一些小的货运站逐渐关闭,树立现代物流的观念和设立货运对现有的小型货运站进行整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展“门到门”运输,建立现代物流企业。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物流服务是企业竞争战略的重要手段,在市场需求的刺激下,我国物流业开始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效益良好、成长迅速的物流公司,面对这一市场潜力巨大、高增长率的新兴产业,铁路货运如何整合发展,在物流业中确定优势,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货运站是铁路货物运输生产过程起始和终止的地点,与国民经济各部门直接发生联系,是铁路货物运输营业的依托。这些年来由于公路和航空的快速发展,公路以其“门到门”的方便灵活的运输服务赢得了一定的货运市场;航空以其快速、敏捷的运输优势也在货运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这些运输方式的发展对铁路货运提出了挑战。在激烈的货运市场竞争中谁能提供更为便捷、优质、高效、低成本的运输服务,谁就能赢得竞争的优势。

1传统的铁路货运站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1货运站点多不利于集中办理,组织配送费时费力

在传统的铁路货运组织形式下,每个货运站都可以办理货运业务,由于每个货运站的条件不同,这就使得货车的停留时间变长,货物的作业效率不高,货物也容易损坏。

1.2单个客户取送货使得总成本较高

在传统的铁路货运组织形式下,都是每个客户自己把货物送到货运站来,铁路才对其进行受货承运处理,等到货物运抵目的站后,客户又需到货运站去取货,由于每个客户单独取货、送货就会导致较高的取送货成本。

1.3货物送达时间较长

每个用户都要自己取送货物。由于客户对货物运输的业务不熟悉,他们在进行取送货物运输时势必会耽误取送货的到达时间,而这种被耽误的时间又被客户计算到了货物的总运达时间之内,这样将不利于铁路运输在时间上和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

1.4不利于开展市场营销活动

由于铁路运输的市场营销一般只是有针对性地对个别客户进行宣传,绝大部分都是坐在货运站里等货上门,铁路没有真正走近客户,与客户的距离太远,不能及时了解客户的信息,铁路货运的信息也很难及时准确的传达给客户。这样将不利于铁路货运营销活动的开展。

鉴于以上传统货运中诸多不利因素,近年来铁路货运方面已采取了许多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不过还有一些不足,本文就某方面提出进一步的解决方案。

2新形势下铁路货运模式的研究

2.1通过货运整合铁路货运

近年来铁路货运逐渐向货运集中化方向发展,把货运业务放在一些货运量大、条件好的车站,而对于一些货运量小的车站就不再办理货运业务。为利用原有资源,可以通过设立货运把原有的仓库,货场利用起来,通过汽车开展配送业务,又可以把货物运到最近的铁路货运办理站。这样不仅满足了铁路货运集中化的发展趋势,也充分利用了公路的灵活方便,使铁路货运开展门到门运输成为可能。通过现代物流把铁路公路有机的整合起来,让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降低物流成本,成为新的利润空间。

2.2发展货运业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

2.2.1有利于提高资源营运效益

铁路拥有大量的资源,特别是随着铁路生产布局和任务的调整,一些货场、站舍、支线,材料厂的仓库、装卸机具等有待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是发展货物运输业所需要的基本设施,通过运输业的发展,可以充分发挥铁路资源的效益。

2.2.2能够降低交易成本

现代经济生活中商品交易时空日益扩大,交易成本也不断加大,降低交易成本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由于运输企业与众多运输企业联系密切,取得运力供给方面的市场信息比较容易,平均每单位货物负担的信息成本较少;在运输合同的谈判和履行时,企业和运输企业有固定的交易关系,谈判容易进行,合同谈判的成本就容易降低;企业了解供需的市场信息,可以根据运输方式的运力分布情况和货物运输需求的特性为货主选择可行的最佳的运输方式或路径,使合同的履行成功率尽可能降低。从而降低货主和运输企业负担的运输交易成本。

2.2.3货运是铁路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一些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货运已经成为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国内广设站点,在国外也有许多机构,有效地组织国内和国际联运,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我国货运的发展还不充分,在铁路只是刚刚起步,远远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发展货运既可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又能扩展就业渠道,是铁路实现政企分开、减员增效、扭亏为盈目标的有效措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2.4有利于实现专业分工

实行专业化分工是生产社会化的必然。就货运来说,涉及运费、包装、单证、结关、领事要求、金融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某些运输业务还涉及到了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等,货运可以通过专门机构和通晓这些知识的专门人才,代货主及承运人完成这些复杂的工作。通过广泛的市场网络,掌握市场的需求,建立起货主和运输企业之间的桥梁,实现运输工具间相关作业的紧密衔接,发挥综合运输的整体和规模经营的优势,从而提高运输效率,加速商品流通和运输工具的周转。专业化分工既可以提高效率和质量,又可大大降低消耗,给货主和承运人都带来了利益。

2.2.5有利于提高铁路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发展货运可在各地设立客货营销机构,拓展运输市场,和用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将众多的货主和铁路联系起来,组织大量稳定的货源、客流,提高市场占有率;可提供各种运输服务,集中办理繁杂的运输手续,节约客户的时间,减少客户的消耗,提高运输服务质量;通过在各地建立的客户网和分支机构,把小批量的货物集中为成组货物,可提高运输速度和车辆运用效率。

2.2.6有利于规范延伸服务

铁路发展货运有其他行业无法比拟的有利条件,它具有运力、人才、设施的独特优势。延伸服务是指在货物承运前、交付后,为托运人、收货人提供代办货物接取送达、仓储报关、包装整理及代办货物运输有关手续等服务。延伸服务的经营条件及服务内容与运输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具有运输的雏形。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延伸服务存在着很多弊端,突出表现在乱收费、多头收费、不服务收费、杂费和延伸服务收费交叉并行等。我们借鉴运输行业中的先进管理经验,统筹规划,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可以进一步发挥铁路的运输优势,扬长避短,克服目前存在的弊端,推动铁路竞争力和整体效益的提高。

3货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

货运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具备一定的条件(如基本流通环节、商务附加值、劳务附加值、系统信息、库存动态控制),将能够成为现代物流企业。实践证明,物流是企业在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创造利润的第三重要源泉,也是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环节,下面介绍货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的几项措施。

3.1在新的观念、新的思想的指导下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

改变基础设施分散规划、投资的格局,注重新兴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对我国铁路已有的服务设施,如货场、仓库、专用线、装卸机械、除铁路以外的运输工具等,打破现有行业、体制的界限进行重新整合,按照现代物流的要求重新规划,就可以使其成为大型货运枢纽、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和公共配送中心等新型物流基础设施。

3.2进行企业的资本整合

根据物流规律对现有铁路货运企业的资本结构进行重组,将各种经济性质的资产通过资本运作整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铁路货运企业从组织上、制度上、资本范围上成为社会性物流企业,为企业在更大范围发展业务创造条件。

3.3抓住我国加入WTO带来的有利时机,积极发展海外业务

随着我国加入WTO之后,WTO 所属成员国同样对我方开放服务市场,这正是企业冲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的机遇。铁路运输进出口物资不断增多,也正是铁路货运企业了解客户、掌握客户、开拓市场的有利条件。

3.4实施企业信息化战略

3.4.1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交易的双方利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通讯技术进行的电子交易。电子商务用电子过程代替物理活动过程,并且在企业与客户之间建立新型的合作关系。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给铁路货运企业带来的最大益处是通过因特网传输信息,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在更大的范围内创造了商机。由于不限时间和地点允许客户通过Intemet访问铁路货运企业,企业提高了服务质量,增强竞争力。铁路货运企业还可以通过分析服务项目点击率来了解客户对不同服务项目的偏好,这有利于铁路货运企业为客户量身订做。同时,在电子商务环境下,铁路货运企业与客户之间能够快速而准确的传输和共享信息数据,从而省去了传统商务方式下传递信息所需要的大量繁杂的手工抄写作业的时间和印刷、邮寄等费用,并且增加了物流服务的柔性。要发展电子商务化,首先就要引进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和建立企业自己的网站等。

3.4.2加快先进适用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逐步实现对货物的全程跟踪

现代的很多客户都希望自己能随时知道自己所托运货物的情况,这就要求铁路货运企业尽快引进货物的实时监控系统,让客户放心,取得客户的信任,同时也利于铁路货运企业随时了解货物的运送情况,发现问题随时解决。这种先进的技术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条形码技术(BAR—CODING)和智能标签(RFID)等。这些先进的技术将极大的促进铁路货运企业的现代化水平。

3.5增加增值服务,全面实施配送战略

实施配送战略对于铁路货运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配送经过有效的分拣、配货等理货工作,使送货达到一定的规模,充分利用车辆的载重和容积,取得了较低的送货成本。同时,配送促进了商流与物流的紧密结合。

总之,我国铁路货运企业只有冷静面对形势,抓住机遇,积极实施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不断改革、发展、壮大自己,树立起自己的品牌,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赢得更多的市场。

参考文献

[1] 谢如鹤,罗荣武,张得志. 物流系统规划原理与方法[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2] 李冰,胡异杰,叶怀珍. 铁路货运站兼营公路货物运输的研究[J]. 中国铁路,2003(12):32-34.

铁路货运的特点范文8

关键词:铁路货运;现代物流;拓展

引言

中国加入WTO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物流产业出现了加速发展的趋势,成为了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传统的铁路货运已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必须向提供运输、仓储、包装、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多种服务的现代物流业发展。这无疑对承担着我国重要运输任务的铁路运输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面对机遇和挑战,传统铁路货运业必须加快向现代物流业转化的步伐,并把货运物流业作为铁路运输业发展的战略目标。通过资源整合,逐步使铁路从传统的、以运输为主的企业转变为规模经营、系统服务、现代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成为我国综合物流系统的中坚力量。

1.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业拓展的必要性

1.1满足顾客需求的需要

目前,铁路运输业的顾客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消费市场顾客需求已从“少品种、大批量、少批次、长周期”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为适应顾客需求的这一重大变化,商流渠道发生大规模重组,带来物流渠道的重组。在物流领域出现了为顾客提供物流、配送服务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传统的储存、运输、包装等服务在物流渠道的重组逐步为集成化、系列化、增值化的现代物流、配送服务所取代,新兴的非国有(包括外资)物流企业逐渐出现并正在逐步占领物流市场。如在珠江三角洲,铁路货运服务的对象90%以上为商。为此,铁路运输业有必要随着顾客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

1.2铁路自身发展的需要

首先,现代物流强调的是对客户的全方位服务,而不仅仅是完成货物位移。因此,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业的拓展,将给铁路货运业带来全新的经营思想和管理理念,极大地促进铁路运输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提升。其次,现代物流业是一个基于信息化和网络化的高新技术产业,它所要求的物流信息交流和共享系统,微电子技术、自动化仓储和装卸系统、联运化和标准化,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通讯系统、条形数码、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技术,将极大地推进铁路运输特别是货运组织工作的进步,推进铁路的产业进步和产业升级。因此,向现代物流业拓展是铁路货运自身发展的需要。

1.3提高铁路货运在运输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现代物流的运输组织主要方式是在集装箱的多式联运和门到门的运输基础上形成点到点的网络化物流运输,铁路货场能否成为网络化物流运输中的一个节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场是否具备完善的物流服务功能,能否抓住现代物流网络形成的有利契机,促使我国铁路货运的竞争力能否提高的关键因素。铁路物流中心提供的换装、分拨、配送、加工、联运等一系列物流服务,能够保证将货场以最经济、快捷、准确、安全的方式送达下一级配送中心或是直接送达用户手中,发挥物流运输节点的作用。这是提高铁路货运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总之,随着中国加入WTO,铁路企业在想方设法提高效率和效益,以保证有实力参与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开展现代物流服务是其增效的方式方法之一。加入WTO后,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将使大型国际物流公司涌入中国市场,它们具有全球性的物流服务网络,完善统一的物流服务理念和管理体制,发达的信息服务系统及国际大客户间的长期服务关系,这一方面会使物流市场的竞争空前加剧,但另一方面,对铁路吸引和借鉴国外同类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和推动物流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铁路应抓住这一契机,在进行货运体制改革的同时,开展物流化服务,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铁路货运企业开展物流的优势及劣势分析

2.1优势分析

2.1.1外部优势

(1)政策支持。国家经贸委、铁道部、交通部等6部委在2001年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也说明国家鼓励已具备一定物流服务业务专长、组织基础和管理水平的大型企业加速向物流领域转变,尽快形成竞争优势,成为中国物流发展的领先者,而铁路就是具有此优势的大型企业。

(2)门槛较低。我国现代物流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整个物流产业受条块分割管理模式影响,物流中心没有规模效益,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加上物流业的大门还未完全对外开放,使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业拓展的门槛较低。

(3)需求旺盛。我国境内的“三资企业”和跨国公司、国内新型大中型企业,国有大型企业急切地要求将原有的物流活动剥离出来,把物流活动交给专门的物流提供商,通过合同、物流、设施租赁多种形式获得及时性、准确性较高的物流服务。

2.1.2内部优势

铁路企业开展物流服务具有很多内部优势。

(1)具有完备的组织物流系统运行的基础物质条件。铁路拥有近7万km营业线路连接各主要水、陆口岸,并通过众多专用线深入工矿企业,形成了点多、线长、面广、基本覆盖全国的铁路运输网络,吸引了国民经济几乎所有行业中各个层次、不同类型的企业以及个人,具有最广泛的客户群;铁路拥有大量的货运站、货场及仓库,尤其是设置于港口和陆路口岸及大城市的货运枢纽站场,已具备实现包装、仓储、装卸、中转、配卸等物流服务的基本能力,具有发展成现代化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有利条件。另外,还拥有较完备的装卸、搬运和存储系统。

(2)具有日渐完善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及网络。信息系统是物流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某种意义上讲,拥有信息系统比拥有车队和仓库更为重要。铁路目前已形成了以光纤为载体、覆盖全路60%的有线传输网,覆盖14个铁路局1800个站点的数据网,覆盖14个铁路局及所属分局的卫星通讯网、电视电话会议网和机关计算机局域网。适应铁路现代化运输指挥的调度通信系统,铁路运输信息系统(TMIS)也已联网运行,调度信息管理系统(DMIS)一期工程已完成,4条主干线已全部开通。到2005年,将初步建立铁路电子商务体系,实现铁路各业务信息系统的综合利用和数据、信息共享。

(3)具有管理资源优势和品牌信誉优势。铁路运输业作为专业化的运输企业,对货物的性质和货物的保管、分类、储存、运输、配送以及客户需求、销售渠道等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经营管理制度,建立了一批专业人才队伍。1995年成立的中铁快运有限公司已经占领了铁路行包的物流市场,该公司业务量每年以20%~25%的速度增长,现已发展成为大型国有物流企业,为铁路全面开展物流服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铁路的货物快运服务体系、集装箱运输体系、多式联运服务体系及铁路中转快运运输网络都在启动建设和日益完善之中,这些都将成为铁路运输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将成为铁路开展物流服务的切入点。

2.2劣势分析

2.2.1陈旧、过时的管理体制制约了铁路货运的发展

长期以来,铁路系统集"高度集中、大联动机、半军事化"特点于一身,计划经济色彩浓重,甚至被称为"中国计划经济体制的最后堡垒"。铁路运输的独家经营,使铁路上下习惯了以"老大"模样自居,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物流活动效率。

体制的僵化反映在物流控制层面与作业层面的表现为:对物流服务不够重视,还在用同一物流服务水平对待所有的顾客,难以及时对物流服务进行评估,对市场形式、竞争对手状况等信息掌握较少,在整个物流系统与外界的互动中调整缓慢。

由于严重的政企不分,有资料显示在1987-1997年间,国铁系统的客货周转量仅增加62%,而运输总成本却上升了412%。

2.2.2铁路运输基础相对脆弱、仍处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第一,运输网规模总量不足,地区发展不平衡。目前,我国现有的运输网络密度低,跨区域干线运输通道不足,主要铁路干线运输负荷过重,运输能力不适应市场需求。

第二,结构矛盾突出。运输设施的统筹规划建设、运输装备的发展以及运输经营管理都尚未形成有机整体。铁路网络结构不尽合理,繁忙线路客货混行影响了速度的提高和效率的发挥。第三,技术装备水平与运输质量不高。我国铁路运输硬件设施的总体技术水平仍然很低,复线和电气化率不高,运营管理自动化等尚处于起步阶段。

2.2.3对现代物流发展的认识与准备不足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那些适合铁路长距离运输的煤炭、矿石等大宗原材料、粗加工、半成品货源比重在下降,而一些个小体轻、产品附加值高、批量小、时效性强的货源比重在上升,这就要求随着物流市场中产品的特性和物流执行计划的变化来调整顾客服务水平。但是,目前铁路货运部门技术设备落后,不熟悉国际物流企业的运作方式,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对现代物流发展的认识与准备不足,反应迟钝。比较其它竞争对手速度方面不如航空运输,灵活便捷方面不如公路运输,价格低廉方面不如水路和管道运输,在以产品定向和以客户定向的服务方面,都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

3.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业拓展需解决的问题

3.1要建立与物流业相适应的运输组织体系

要以安全、快速、准时、方便为原则,对现有运输组织体系进行优化,由粗放式管理向集约式管理转化。在安全上,要全力保证所运输货物的安全,并建立合理快速的赔偿机制,对客户发生的以外损失,能够即使予以赔偿,打造铁路良好的信誉。在快速上,对既有线路要进一步提速,特别加大货物列车的提速力度,并在运输组织上建立速度机制,一切以速度为中心。在准时上,要以时效为目标,对车、机、工、电、辆各个部门的作业建立相关的考核机制,要实现货物列车客车化,做到定点、定线、定编组,使货物列车按时刻运行,以保证到期限。在方便上,要改革目前的铁路承运和交付手续,调整窗口设置、简化办理程序、统一服务标识,并融合其他运输企业和其他运输方式,做到全程和门到门服务。

3.2要建立网络化的物流组织

铁路货运部门应按照物流原理和货主需求扩展其业务范围,延伸其运输产品、丰富完善其服务功能,使铁路货运业务向更高层次的物流网络转化。

(1)建立物流中心。a.以大企业为服务对象,利用专用线的连接优势,从该企业原材料的购买、运输、储存、供应到产品的储存、运输、销售进行全方位服务。b.以大型市场和货物集散地为中心,包揽商品的供应、运输、储存和商品的销售和发送。c.以各大港口为中心,围绕出港货物的销售、发送、运输进行服务。d.以各较大城市的货场为中心,围绕城市的物流中心、大型商场进行服务。总之,要坚持“抓大放小”的原则,以货物和商品的集散地为重点,建立物流中心,而舍弃那些管理水平差、服务不好、生产效率低的车站。

(2)各物流中心要以资本或业务为纽带,把依附的延伸服务企业和短途运输企业进行整合和重组,形成合力。

(3)对各物流中心进行集中和联合,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模式,组成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形成高度集中、协调运转的全国性、规模化物流网络,以适应物流业集中化的要求。

(4)要与海运、空运、公路等运输方式建立协作关系,互惠互利,建立多种运输有机结合的运输体系,实现多式联运和门到门服务,共同建造现代物流服务。

3.3要加强物流业的现代化建设

反映快速化、功能集成化、服务系统化、目标广泛化、手段现代化、作业规范化、组织网络化、经营市场化、信息电子化是现代物流的特征。所以,要建成真正的物流企业,必须加强现代化的建设。

(1)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信息网络技术是构成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物流服务效率的重要技术保障。应积极利用网络技术,建立网络信息系统、货物跟踪系统、电子数据交换、存货管理系统,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营业站及经营网点连接起来,既可以优化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实现管理的科学化、系统化、数字化和对货物运送进行全程的跟踪监控;又可以通过网络与用户、制造商及相关单位联结,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

(2)加快先进适应技术的推广应用。广泛采用标准化、系列化、规范化的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机具设施及条形码等技术。借鉴国际上比较成熟的物流技术和服务标准,加快对铁路货运物流服务相应技术标准的研究制定工作。

4.铁路货运向物流业拓展的思路及对策

4.1立足现有资源,拓展服务业务,积极变革转型

铁路目前的货运流程为:托运人与铁路签订货物运输合同,车站在货运合同上签订货物搬入或装车日期,货物装车后经铁路运输至到站交付。铁路与客户签订的货运合同一般有三种:形式:即整车大宗货物货运合同;其他整车货物货运合同;零担货物和经集装箱运输的货物货运合同。

铁路开展物流服务的第一步就应以运输合同内容为切入点,拓展服务业务。服务包括货代公司在发货点负责托运受理、上门服务、上门接货、代办托运手续、计算费用,以及开展为客户办理包装、流通加工、保管、进行分拣和配送等业务。进一步发展后,向上可延伸到市场调查与预测,向下可延伸到物流咨询、物流方案规划也制作、物流系统设计等。

(1)货物包装。物流研究认为,包装与物流的关系比包装与生产的关系要密切得多。包装应进入物流系统之中。包装可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运输包装,另一类是销售包装。目前,铁路在办理货物承运时,将运输包装作为托运人应尽的义务,要求托运人根据货物的性质、重量、运输距离、气候以及货物装载等条件,使用符合运输要求、便于装卸和保证货物安全的运输包装。今后,作为物流企业,铁路货运部门完全有能力开展运输包装业务,代托运人进行货物的运输包装。另外,铁路可根据客户的要求,开展货物的销售包装业务,实现这一环节的增值服务。

(2)货物保管。保管是物流各大环节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铁路货运站绝大多数的货场都有不同的类型的仓库,目前主要用于货物承运后至装车前的保管、货物到达卸车后至交付前的暂存以及零担货物的中转保管,仓库利用效率不高,造成资产的闲置浪费。若能将仓储保管的范围扩大,真正发挥现有资源的用,无疑将推动货运站作为物流结点的功能的建立。

(3)流通加工。流通加工是指某些原材料或产成品从供应领域向生产领域,或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流动过程中,为了有效利用资源、方便用户、提高物流效率和促进销售,在流通领域对产品进行的初级或简单加工,是物流工程中“质”的升华。流通加工主要包括以保存产品为主要目的加工,如易腐货物的保鲜加工、丝麻棉织品的防虫防霉加工、金属的防锈加工、水泥的防潮加工等;为适应多样化的流通加工,如钢材卷板的剪切加工、木材改制的加工等。另外,流通加工还包括除区杂质的加工、生产延伸的加工和为提高原材料利用率的加工。铁路在流通加工方面是一空白。铁路开展物流服务,应本着补充完善的原则,从客户的需求角度去创造流通加工这种物流需求。可先从有稳定货源并已长期合作了多年的客户入手逐步展开。

(4)货物配送。配送是从物流结点至用户的一种特殊送货形式,在全面配货的基础上,完全按客户要求(包括种类、品种搭配、数量、时间等)所从事的服务性工作,是一种“门到门”的服务。铁路货运站作为区域干线运输的结点,一直忽视物流结点应有的货物包装、分拣、保管、加工及配送作用,铁路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根据货运站所处的位置及货运量将某些货运站发展成为物流基地、配送中心,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运输、仓储、配送等一条龙服务,使物流环节最少,运力最省、运费最低,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

4.2整合现有资源,开展综合,向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

(1)发挥货运站作为物流结点的功能。在开展物流服务、完成第一步转变的基础上,应重点转向改革传统的货运站和货场的管理,将铁路货运作业、装卸、包装、保管、仓储、流通加工、配送等业务进行整合,将单一的、各自分散的、断续的业务整合成全程优化的、各环节之间无缝衔接的完整的供应链系统,确定每个系统货场、货运站的物流服务特性。对于中小货运站可以将物流服务定位于技术层次较低的简单物流服务;对于大型枢纽货运站可以将物流服务定位于需用电子化、信息化、机械化装备的现代物流服务。进一步可与公路运输货站、港口码头、航空货站集约成为有综合职能和高效率的综合物流中心,并与城市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很好得衔接、沟通、协调,分工协作,以实现更大范围的物流合理化。

(2)重视信息化建设。物流的信息化是指商品代码和数据库的建立、运输网络合理化、销售网络合理化、物流中心管理电子化、电子商务和物品条码技术应用等。当前,铁路首要的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设统一综合的铁路货运物流化运营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一个经济运行的工具和平台,形成一个具有网上交易、物品追踪查询、密约提取、仓储管理、个性化服务、电子支付、客户管理、商管理等功能的一体化物流电子商务平台,使铁路货运信息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共享,有效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仓储管理上向智能化、信息化发展,通过计算机网络、条码自动识别技术、射频技术等,达到从计算机中快速查找各仓库的库存情况,帮助管理者对货物进行合理的管理和调配。在运输过程中,铁路可借助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实现在途货车和货物的跟踪,也可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随时监控和调度,及时获取有关货物运输状态的信息,如:货物的品种、数量、在途情况、交货期限、发货地和到达地、货主等,使货物的运输快速、准确。在信息的交换上应采用电子数据交换(EDI),达到加快文件的传递速度、避免文件的重复录入、减少差错的目的。铁路信息化的建设应根据实际逐步推进,使信息技术为铁路货运业的发展起到切实的作用。

(3)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现代物流设计多学科、多领域,而其中每一个领域都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这就要求必须加速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人才,尤其是高级复合型人才、高级软件开发人才。铁路企业在这方面要有自己的计划和目标,要营造吸引物流人才的氛围和机制,在实践中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吸纳一批精通运输、仓储业务,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深谙物流运作规律的人才,建设好自己的物流专业队伍。

铁路货运的特点范文9

关键词: 铁路货运;现代物流;拓展

引 言

加入WTO后,随着中国的快速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物流产业出现了加速发展的趋势,成为了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传统的铁路货运已不能满足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必须向提供运输、仓储、包装、配送、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多种服务的现代物流业发展。这无疑对承担着我国重要运输任务的铁路运输业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面对机遇和挑战,传统铁路货运业必须加快向现代物流业转化的步伐,并把货运物流业作为铁路运输业发展的战略目标。通过资源整合,逐步使铁路从传统的、以运输为主的企业转变为规模经营、系统服务、现代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成为我国综合物流系统的中坚力量。

1. 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业拓展的必要性

1.1 满足顾客需求的需要

,铁路运输业的顾客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消费市场顾客需求已从“少品种、大批量、少批次、长周期”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为适应顾客需求的这一重大变化,商流渠道发生大规模重组,带来物流渠道的重组。在物流领域出现了为顾客提供物流、配送服务的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传统的储存、运输、包装等服务在物流渠道的重组逐步为集成化、系列化、增值化的现代物流、配送服务所取代,新兴的非国有(包括外资)物流企业逐渐出现并正在逐步占领物流市场。如在珠江三角洲,铁路货运服务的对象90%以上为商。为此,铁路运输业有必要随着顾客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

1.2 铁路自身发展的需要

首先,现代物流强调的是对客户的全方位服务,而不仅仅是完成货物位移。因此,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业的拓展,将给铁路货运业带来全新的经营思想和管理理念,极大地促进铁路运输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的提升。其次,现代物流业是一个基于信息化和化的高新技术产业,它所要求的物流信息交流和共享系统,微技术、自动化仓储和装卸系统、联运化和标准化,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通讯系统、条形数码、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等技术,将极大地推进铁路运输特别是货运组织工作的进步,推进铁路的产业进步和产业升级。因此,向现代物流业拓展是铁路货运自身发展的需要。

1.3 提高铁路货运在运输市场竞争力的需要

现代物流的运输组织主要方式是在集装箱的多式联运和门到门的运输基础上形成点到点的网络化物流运输,铁路货场能否成为网络化物流运输中的一个节点,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货场是否具备完善的物流服务功能,能否抓住现代物流网络形成的有利契机,促使我国铁路货运的竞争力能否提高的关键因素。铁路物流中心提供的换装、分拨、配送、加工、联运等一系列物流服务,能够保证将货场以最经济、快捷、准确、安全的方式送达下一级配送中心或是直接送达用户手中,发挥物流运输节点的作用。这是提高铁路货运竞争力的必要条件。

总之,随着中国加入WTO,铁路企业在想方设法提高效率和效益,以保证有实力参与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开展现代物流服务是其增效的方式之一。加入WTO后,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将使大型国际物流公司涌入中国市场,它们具有全球性的物流服务网络,完善统一的物流服务理念和管理体制,发达的信息服务系统及国际大客户间的长期服务关系,这一方面会使物流市场的竞争空前加剧,但另一方面,对铁路吸引和借鉴国外同类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和推动物流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铁路应抓住这一契机,在进行货运体制改革的同时,开展物流化服务,无疑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铁路货运企业开展物流的优势及劣势分析

2.1 优势分析

2.1.1 外部优势

(1)

政策支持。 国家经贸委、铁道部、部等6部委在2001年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也说明国家鼓励已具备一定物流服务业务专长、组织基础和管理水平的大型企业加速向物流领域转变,尽快形成竞争优势,成为中国物流发展的领先者,而铁路就是具有此优势的大型企业。

(2)

门槛较低。我国物流正处于起步阶段,整个物流产业受条块分割管理模式,物流中心没有规模效益,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加上物流业的大门还未完全对外开放,使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业拓展的门槛较低。

(3)

需求旺盛。我国境内的“三资”和跨国公司、国内新型大中型企业,国有大型企业急切地要求将原有的物流活动剥离出来,把物流活动交给专门的物流提供商,通过合同、物流、设施租赁多种形式获得及时性、准确性较高的物流服务。

2.1.2 内部优势

铁路企业开展物流服务具有很多内部优势。

(1)

具有完备的组织物流系统运行的基础物质条件。铁路拥有近7万km营业线路连接各主要水、陆口岸,并通过众多专用线深入工矿企业,形成了点多、线长、面广、基本覆盖全国的铁路运输,吸引了国民几乎所有行业中各个层次、不同类型的企业以及个人,具有最广泛的客户群;铁路拥有大量的货运站、货场及仓库,尤其是设置于港口和陆路口岸及大城市的货运枢纽站场,已具备实现包装、仓储、装卸、中转、配卸等物流服务的基本能力,具有发展成现代化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有利条件。另外,还拥有较完备的装卸、搬运和存储系统。

(2)

具有日渐完善的机信息管理系统及网络。信息系统是物流企业生存的必要条件,某种意义上讲,拥有信息系统比拥有车队和仓库更为重要。铁路已形成了以光纤为载体、覆盖全路60%的有线传输网,覆盖14个铁路局1800个站点的数据网,覆盖14个铁路局及所属分局的卫星通讯网、电视电话会议网和机关计算机局域网。适应铁路现代化运输指挥的调度通信系统,铁路运输信息系统(TMIS)也已联网运行,调度信息管理系统(DMIS)一期工程已完成,4条主干线已全部开通。到2005年,将初步建立铁路商务体系,实现铁路各业务信息系统的综合利用和数据、信息共享。

(3)

具有管理资源优势和品牌信誉优势。铁路运输业作为专业化的运输企业,对货物的性质和货物的保管、分类、储存、运输、配送以及客户需求、销售渠道等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经营管理制度,建立了一批专业人才队伍。1995年成立的中铁快运有限公司已经占领了铁路行包的物流市场,该公司业务量每年以20%~25%的速度增长,现已发展成为大型国有物流企业,为铁路全面开展物流服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铁路的货物快运服务体系、集装箱运输体系、多式联运服务体系及铁路中转快运运输网络都在启动建设和日益完善之中,这些都将成为铁路运输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将成为铁路开展物流服务的切入点。

2.2 劣势

2.2.1 陈旧、过时的管理体制制约了铁路货运的发展

长期以来,铁路系统集"高度集中、大联动机、半军事化"特点于一身,计划经济色彩浓重,甚至被称为"计划经济体制的最后堡垒"。铁路运输的独家经营,使铁路上下习惯了以"老大"模样自居,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物流活动效率。

体制的僵化反映在物流控制层面与作业层面的表现为:对物流服务不够重视,还在用同一物流服务水平对待所有的顾客,难以及时对物流服务进行评估,对市场形式、竞争对手状况等信息掌握较少,在整个物流系统与外界的互动中调整缓慢。

由于严重的政企不分,有资料显示在1987-1997年间,国铁系统的客货周转量仅增加62%,而运输总成本却上升了412%。

2.2.2 铁路运输基础相对脆弱、仍处于国民经济与发展的薄弱环节

第一,运输网规模总量不足,地区不平衡。,我国现有的运输密度低,跨区域干线运输通道不足,主要铁路干线运输负荷过重,运输能力不适应市场需求。

第二,结构矛盾突出。运输设施的统筹规划建设、运输装备的发展以及运输经营管理都尚未形成有机整体。铁路网络结构不尽合理,繁忙线路客货混行了速度的提高和效率的发挥。 第三,技术装备水平与运输质量不高。我国铁路运输硬件设施的总体技术水平仍然很低,复线和电气化率不高,运营管理自动化等尚处于起步阶段。

2.2.3 对物流发展的认识与准备不足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那些适合铁路长距离运输的煤炭、矿石等大宗原材料、粗加工、半成品货源比重在下降,而一些个小体轻、产品附加值高、批量小、时效性强的货源比重在上升,这就要求随着物流市场中产品的特性和物流执行计划的变化来调整顾客服务水平。但是,目前铁路货运部门技术设备落后,不熟悉国际物流的运作方式,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对现代物流发展的认识与准备不足,反应迟钝。比较其它竞争对手速度方面不如航空运输,灵活便捷方面不如公路运输,价格低廉方面不如水路和管道运输,在以产品定向和以客户定向的服务方面,都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物流需求。

3.

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业拓展需解决的

3.1 要建立与物流业相适应的运输组织体系

要以安全、快速、准时、方便为原则,对现有运输组织体系进行优化,由粗放式管理向集约式管理转化。在安全上,要全力保证所运输货物的安全,并建立合理快速的赔偿机制,对客户发生的以外损失,能够即使予以赔偿,打造铁路良好的信誉。在快速上,对既有线路要进一步提速,特别加大货物列车的提速力度,并在运输组织上建立速度机制,一切以速度为中心。在准时上,要以时效为目标,对车、机、工、电、辆各个部门的作业建立相关的考核机制,要实现货物列车客车化,做到定点、定线、定编组,使货物列车按时刻运行,以保证到期限。在方便上,要改革目前的铁路承运和交付手续,调整窗口设置、简化办理程序、统一服务标识,并融合其他运输企业和其他运输方式,做到全程和门到门服务。

3.2 要建立网络化的物流组织

铁路货运部门应按照物流原理和货主需求扩展其业务范围,延伸其运输产品、丰富完善其服务功能,使铁路货运业务向更高层次的物流网络转化。

(1)

建立物流中心。a.以大企业为服务对象,利用专用线的连接优势,从该企业原材料的购买、运输、储存、供应到产品的储存、运输、销售进行全方位服务。b. 以大型市场和货物集散地为中心,包揽商品的供应、运输、储存和商品的销售和发送。c. 以各大港口为中心,围绕出港货物的销售、发送、运输进行服务。d. 以各较大城市的货场为中心,围绕城市的物流中心、大型商场进行服务。总之,要坚持“抓大放小”的原则,以货物和商品的集散地为重点,建立物流中心,而舍弃那些管理水平差、服务不好、生产效率低的车站。

(2)

各物流中心要以资本或业务为纽带,把依附的延伸服务企业和短途运输企业进行整合和重组,形成合力。

(3)

对各物流中心进行集中和联合,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模式,组成大型物流企业集团,形成高度集中、协调运转的全国性、规模化物流网络,以适应物流业集中化的要求。

(4)

要与海运、空运、公路等运输方式建立协作关系,互惠互利,建立多种运输有机结合的运输体系,实现多式联运和门到门服务,共同建造现代物流服务。

3.3 要加强物流业的现代化建设

反映快速化、功能集成化、服务系统化、目标广泛化、手段现代化、作业规范化、组织网络化、经营市场化、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特征。所以,要建成真正的物流企业,必须加强现代化的建设。

(1)

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信息网络技术是构成现代物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物流服务效率的重要技术保障。应积极利用网络技术,建立网络信息系统、货物跟踪系统、数据交换、存货管理系统,通过网络平台和信息技术将营业站及经营网点连接起来,既可以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实现管理的化、系统化、数字化和对货物运送进行全程的跟踪监控;又可以通过网络与用户、制造商及相关单位联结,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

(2)

加快先进适应技术的推广。广泛采用标准化、系列化、规范化的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机具设施及条形码等技术。借鉴国际上比较成熟的物流技术和服务标准,加快对铁路货运物流服务相应技术标准的制定工作。

4. 铁路货运向物流业拓展的思路及对策

4.1 立足现有资源,拓展服务业务,积极变革转型

铁路的货运流程为:托运人与铁路签订货物运输合同,车站在货运合同上签订货物搬入或装车日期,货物装车后经铁路运输至到站交付。铁路与客户签订的货运合同一般有三种:形式:即整车大宗货物货运合同;其他整车货物货运合同;零担货物和经集装箱运输的货物货运合同。

铁路开展物流服务的第一步就应以运输合同为切入点,拓展服务业务。服务包括货代公司在发货点负责托运受理、上门服务、上门接货、代办托运手续、费用,以及开展为客户办理包装、流通加工、保管、进行分拣和配送等业务。进一步后,向上可延伸到市场调查与预测,向下可延伸到物流咨询、物流方案规划也制作、物流系统设计等。

(1)

货物包装。物流研究认为,包装与物流的关系比包装与生产的关系要密切得多。包装应进入物流系统之中。包装可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运输包装,另一类是销售包装。目前,铁路在办理货物承运时,将运输包装作为托运人应尽的义务,要求托运人根据货物的性质、重量、运输距离、气候以及货物装载等条件,使用符合运输要求、便于装卸和保证货物安全的运输包装。今后,作为物流企业,铁路货运部门完全有能力开展运输包装业务,代托运人进行货物的运输包装。另外,铁路可根据客户的要求,开展货物的销售包装业务,实现这一环节的增值服务。

(2)

货物保管。保管是物流各大环节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铁路货运站绝大多数的货场都有不同的类型的仓库,目前主要用于货物承运后至装车前的保管、货物到达卸车后至交付前的暂存以及零担货物的中转保管,仓库利用效率不高,造成资产的闲置浪费。若能将仓储保管的范围扩大,真正发挥现有资源的用,无疑将推动货运站作为物流结点的功能的建立。

(3)

流通加工。流通加工是指某些原材料或产成品从供应领域向生产领域,或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流动过程中,为了有效利用资源、方便用户、提高物流效率和促进销售,在流通领域对产品进行的初级或简单加工,是物流工程中“质”的升华。流通加工主要包括以保存产品为主要目的加工,如易腐货物的保鲜加工、丝麻棉织品的防虫防霉加工、金属的防锈加工、水泥的防潮加工等;为适应多样化的流通加工,如钢材卷板的剪切加工、木材改制的加工等。另外,流通加工还包括除区杂质的加工、生产延伸的加工和为提高原材料利用率的加工。铁路在流通加工方面是一空白。铁路开展物流服务,应本着补充完善的原则,从客户的需求角度去创造流通加工这种物流需求。可先从有稳定货源并已长期合作了多年的客户入手逐步展开。

(4)

货物配送。配送是从物流结点至用户的一种特殊送货形式,在全面配货的基础上,完全按客户要求(包括种类、品种搭配、数量、时间等)所从事的服务性工作,是一种“门到门”的服务。铁路货运站作为区域干线运输的结点,一直忽视物流结点应有的货物包装、分拣、保管、加工及配送作用,铁路应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根据货运站所处的位置及货运量将某些货运站发展成为物流基地、配送中心,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运输、仓储、配送等一条龙服务,使物流环节最少,运力最省、运费最低,为客户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

4.2 整合现有资源,开展综合性服务,向第三方物流

(1)

发挥货运站作为物流结点的功能。在开展物流服务、完成第一步转变的基础上,应重点转向改革传统的货运站和货场的管理,将铁路货运作业、装卸、包装、保管、仓储、流通加工、配送等业务进行整合,将单一的、各自分散的、断续的业务整合成全程优化的、各环节之间无缝衔接的完整的供应链系统,确定每个系统货场、货运站的物流服务特性。对于中小货运站可以将物流服务定位于技术层次较低的简单物流服务;对于大型枢纽货运站可以将物流服务定位于需用化、信息化、机械化装备的物流服务。进一步可与公路运输货站、港口码头、航空货站集约成为有综合职能和高效率的综合物流中心,并与城市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很好得衔接、沟通、协调,分工协作,以实现更大范围的物流合理化。

(2)

重视信息化建设。物流的信息化是指商品代码和数据库的建立、运输合理化、销售网络合理化、物流中心管理电子化、电子商务和物品条码技术等。当前,铁路首要的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设统一综合的铁路货运物流化运营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一个运行的工具和平台,形成一个具有网上交易、物品追踪查询、密约提取、仓储管理、个性化服务、电子支付、客户管理、商管理等功能的一体化物流电子商务平台,使铁路货运信息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共享,有效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仓储管理上向智能化、信息化发展,通过机网络、条码自动识别技术、射频技术等,达到从计算机中快速查找各仓库的库存情况,帮助管理者对货物进行合理的管理和调配。在运输过程中,铁路可借助运输管理信息系统(TMIS),实现在途货车和货物的跟踪,也可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随时监控和调度,及时获取有关货物运输状态的信息,如:货物的品种、数量、在途情况、交货期限、发货地和到达地、货主等,使货物的运输快速、准确。在信息的交换上应采用电子数据交换(EDI),达到加快文件的传递速度、避免文件的重复录入、减少差错的目的。铁路信息化的建设应根据实际逐步推进,使信息技术为铁路货运业的发展起到切实的作用。

(3)

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现代物流设计多学科、多领域,而其中每一个领域都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这就要求必须加速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人才,尤其是高级复合型人才、高级软件开发人才。铁路企业在这方面要有自己的计划和目标,要营造吸引物流人才的氛围和机制,在实践中有意识地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吸纳一批精通运输、仓储业务,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深谙物流运作的人才,建设好自己的物流专业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