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生物医药概念集锦9篇

时间:2024-01-03 10:56:11

生物医药概念

生物医药概念范文1

一、中药和西药概念内涵混乱情况分析中药和西药是于西方近代医药学传入我国后而出现的概念,西方近代医药学所使用的药物为西药,我国原来已有的药物称药。而今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已非如此简单,理解各异,实极混乱,试归纳如下。

1.按地域来源或产地划分。即外国制造和主产的药物为西药,中国特指的传统药物称中药。这在现代医药学刚传入我国的初期,似可理解。但现在,由于我国药学研究和制药工业的发展,不仅能制造生产外国最先研制的药物,亦研制了很多为我国首创的药物,如天花粉素、棉酚、蔊菜素等天然产物药物以及一大批人工合成的药物,这些药物,事实上是西药,而不是中药。故此种划分,显然不合适。

2.按人工合成和天然产物划分。即人工合成的药物为西药,天然产物药物为中药。这种划分也不合适。因为很多现在所称的西药如黄连素、延胡索乙素、地高辛、大量抗生素类药物等,均是天然产物(有的已能人工合成)。而亦有一些中药却为人工合成的,如中药冰片,现已有人工合成的龙脑供用。更在我国古代,早就用雄黄(硫化砷AsS)炼制(氧化)而得中药砒石,即三氧化二砷(As2O3)可见砒石乃为人工合成的中药。

3.按组成成分较纯或结构清楚乃至单体化合物和成分不清的混合物来划分。有的将成分较纯或结构清楚乃至单体化合物的药物称西药,而将树皮、草根、全蝎等不纯的天然混合物药物称作中药或称中草药.这种标准亦不确切。如西洋参、洋地黄叶、大黄苏打片等西药,即为成分不完全清楚的混合物,而硇砂(氯化铵)、冰片、砒石等中药,却为成分清楚或单体化合物的药物。

4.按剂型不同来划分。有的将现代制剂如针剂、片剂等称作西药,而将中国的传统制剂如丸、散、膏、丹、汤剂等称作中药。这在五十年代以前似可理解,而今,显然更不合适了。如桑菊感冒片、羚翘解毒片等是中药,却是现代剂型的片剂。而西药的一些合剂是与中药汤剂无本质区别,更亦有丸、散、膏等剂型。

5.按使用人员划分。即中医使用的药物为中药;西医使用的药物为西药。笼统讲,似乎有一定道理,但细分析起来,亦不确切。如西医也使用甘草、大黄等,但并不能因此而简单地将它们称作西药;既使中医自服维生素丙,亦不能就此而称其为中药。更在临床有时可遇到这样情况:某中医开了一张中药处方,且方中药物为常用中药,而有的中医则认为其不是中医药处方,而是西医药处方。因为方中药物并未考虑中药基本内容——内涵,又违背中药使用规律,实属通称的中药西用。

二、中药和西药概念内涵的确定中药和西药划分的基本原则,是不能离开相应的医药学理论体系、即概念的内涵——基本内容应适应医药学理论体系的要求,并据此而使用。故先明确相应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内容,才能确定药物概念的内涵。

1.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内容和中药概念内涵(1)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内容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应这样表述: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用脏腑、经络、卫气营血、三焦等表示机体的功能部位;以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来表示机体的功能状态;四诊的望、闻、问、切作为了解机体状况的手段;按辨证论治的原则,确定机体状况(包括部位及其功能状况)而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如果采用药物来影响机体状况的话(因尚可用针灸、推拿等方法),要遵照理、法、方、药的程序,即先辩别病证的机理(包括病因、病位、病况),采用相应防治法则如八法的何种,确定基本方剂类型,最后选择合适药物而施治于人,以达防病治病目的,在诊治的全过程中,始终强调机体内因为主而不忽视外因作用的防病治病观。总之,具备如上基本内容的医药学理论体系即为中医药学理论体系。

(2)中药概念内涵中药应具备与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基本内容相适应的特征,其具体内涵包括三方面:第一,药物性能的表达有性味,即四气(寒热温凉)五味(酸苦甘辛咸);归经,包括脏腑、经络、三焦、卫气营血等归经;升降浮沉。这些,有时又称中药特性,即狭义的中药药性。第二,药物功效以中医药学术语,表述,如解表、凉血、平肝、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等。第三,药物配合使用时,按君臣佐使关系配伍,使各味药共同构成一个功效整体与机体证相对应而发挥作用,配伍组方时还要考虑到药物的七情、反畏、药对等关系。简言之,以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术语表述药物的性能、功效和使用规律的药物,称作中药。这是中药概念内涵的第一方面,第二方面,具备如上基本内容的药物,并且只有按中医药学理论使用时,方称作中药。若按其它医药学理论使用时,还可不称作中药(见后)。

生物医药概念范文2

    一、中药和西药概念内涵的误区

    中药和西药是于西方近代医药学传入我国后而出现的概念,西方近代医药学所使用的药物称为西药,我国原来已有的药物称为中药。而今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已非如此简单,存在种种误区。

    (一)按产地划分

    中药主要起源于中国,除了植物药以外,动物药如蛇胆,熊胆,五步蛇等,介壳类如珍珠,海蛤壳,矿物类如龙骨,磁石等。都是用来治病的中药,少数中药源于外国如西洋参。中国亦研制了很多首创的药物,如天花粉素,棉酚等天然产物药物以及一大批人工合成的药物也是西药,故此种划分不正确。

    (二)按人工合成和天然产物划分

    即人工合成的药物为西药,天然产物药物为中药,这种划分也不正确。现在所的西药如黄连素、地高羊、大量的抗生素类药物均是天然产物,亦有一些中药却为人工合成的,如中药冰片,现已有人工合成的龙脑供应。

    (三)按组成成为为单体化合物和成分不清的混合物来划分

    有的将单体化合物的药物称为西药,而将树皮、草根、全蝎等不纯的天然混合物药物称为中药,这种标准也不确切。如西洋参、洋地黄叶、大黄苏打片等西药,即为成分不完全清楚的混合物,而氯化铵、冰片砒石等中药却为成分清楚或单体化合物的药物。

    (四)按剂型不同来划分

    有的将现代制剂如针剂、片剂等称为西药,而将中国的传统料剂如丸、散、膏、丹、汤剂等称为中药。这显然也不合理。如桑菊感冒片、羚翘解毒片等是中药,却是现代剂型的片剂。而西药的一些合剂即与中药汤剂无本质区别,更有丸散膏丹等剂型。

    (五)按使用人员划分

    即中医使用的药物为中药;西医使用的药物为西药。笼统讲,似乎有一定道理,但细分析起来,亦不确切。如西医也使用甘草、大黄等,但并不能因此而简单地将它们称作西药;既使中医自服维生素丙,亦不能就此而称其为中药。

    二、中药和西药概念内涵的确定。

    中药和西药划分的基本原则,是不能离开相应的医药学理论体系、即概念的内涵—基本内容应适应医药学理论体系的要求,并据此而使用。故先明确相应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内容,才能确定药物概念的内涵。

    (一)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内容和概念内涵

    1、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内容: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应这样表述: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用脏腑、经络、卫气营血、三焦等表示机体的功能部位;以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来表示机体的功能状态;四诊的望、闻、问、切作为了解机体状况的手段;按辨证论治的原则,确定机体状况而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在诊治的全过程中,始终强调机体内因为主而不忽视外因作用的防病治病观。总之,具备如上基本内容的医药学理论体系即为中医药学理论体系。

    2、中药概念内涵:中药应具备与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基本内容相适应的特征,其具体内涵包括三方面:第一,药物性能的表达有性味,即四气(寒热温凉)五味(酸苦甘辛咸);归经,包括脏腑、经络、三焦、卫气营血等归经;升降浮沉。这些,有时又称中药特性,即狭义的中药药性。第二,药物功效以中医药学术语,表述,如解表、凉血、平肝、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等。第三,药物配合使用时,按君臣佐使关系配伍,使各味药共同构成一个功效整体与机体证相对应而发挥作用。简言之,以中医药学理论体系的术语表述药物的性能、功效和使用规律的药物,称作中药。

    (二)西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内容和概念内涵

    1、西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内容:西医药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应这样表述:以 现代科学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为基础;用直观或解剖后所见(包括用各种放大倍数的显微镜)的实体来表示机体的部位。

    2、西药概念内涵:西药应具备与西医药学理论体系基本内容相适应的特征,其具体内涵包括三方面:第一,药物本身性能以其物理和化学性质来表示,如是液体还是固体,是酸性还是碱性等,第二,药物功效以相应的病理、生理、生化等的指标和术语来表示,如抑制细菌、降低血压、升高血糖等。第三,药物配合使用时,考虑药物间的物理、化学、物理化、变化,如沉淀、分解等,而不是把各种配合使用的药物作为一个功效整体。简言之,以西医药学理论体系的术语表述药物的性能、功效和使用规律的药物,称作西药。此为西药概念内涵的第一方面,第二方面,具备如上内容的药物,并且只有按西医药学理论使用时,才称作西药。若按其它医药学理论使用时,还可不称作西药

    三、中西药配伍合用

    中药和西药如同兄弟俩,在治病这一目标上相配合,取长补短,往往会收到很好的甚至意想不到的资料效果。同时,在中西药配伍应用的实践过程中,对于不宜配伍的中西药也有所发现和认识,包括相互消弱药物性能乃至损害人体健康的不良后果等等。所以,中西药也不能盲目合用。

    (一)因在胃肠道相互作用不宜同服

    含朱砂(含Hg++)的中成药,如朱砂安神丸、人丹、冠心苏合丸等不宜与具有还原性西药,如碘化钠、硫酸亚铁等同服。因为它们在胃肠道中可生成具有毒性的溴化汞或碘化汞沉淀粉,引起赤痢样大便,导致药源性肠炎。

    (二)因药物代谢方面的作用不宜同服

    含有乙醇的中药风湿液、国公酒等药酒,不宜与西药苯巴比妥、苯妥瑛钠、D860、降糖灵、胰岛素、华法令等同用、因为乙醇是一种药酶诱导剂,能使肝脏药酶活性增强,使上述西药代谢加速,半衰期缩短,药性下降。

生物医药概念范文3

关键词:证候;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5.07.005

中图分类号:R2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5)07-0014-03

虽然证、证候及其相关概念在中医古典医籍中屡见不鲜,但多限于疾病临床特征阐释,并与诊断与治疗实践密切相关,而现代中医证候研究借助于循证医学、临床流行病学、分子生物学、数理统计学、天文学,以及其他相关交叉学科技术与方法,其研究范畴、研究方法、研究层次、研究意义等得到极大拓宽与深化,并在证候概念、证候标准化、证候动物模型等研究重点领域呈现出趋向性。

1 证候概念研究

证候概念研究一直是证候研究领域最为活跃的焦点,从证候及其相关概念的语义辨析,如对“症”“证”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3CB532002)

“证候”涵义辨析[1];到证候概念形成的哲学思辨,如证候概念形成的辩证逻辑分析显示,证候形成过程经历了从经验积累到前科学概念,从前科学概念到科学概念,进而与原有理论体系相融合的基本环节[2],再到证候特性的现代科学诠释,如证候概念内涵的诠释认为,证候具有“内实外虚”“动态时空”和“多维界面”等特征[3]。上述研究从不同侧面揭示了证候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有观点认为,证候内涵应该是简单的,绝没有那些凭空想象出来的内涵[4],而大多数学者认为证候属于复杂系统科学概念,应采用多学科交叉理论及方法,从时间及空间维度,阐释证候概念的不同层次涵义。笔者认为,证候概念既要着眼于证候本身及其解构单元研究,又不能脱离中医病症整体,从考察疾病整体特性出发,有助于把握证候的共性特征,而综合不同系统疾病证候个性特征,是全面揭示证候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必要条件。若能借鉴现代医学对疾病发生、发展、演变机理的系统生物学认识,对证候研究体系的构建更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2 证候标准化研究

证候作为辨证论治理论的核心,其标准化是规范中医药学术理论体系的首要任务,证候标准化主要体现在证候概念标准化、证候名称标准化、证候分类标准化、证候诊断标准化等。目前,证候名称及分类标准化研究已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医证候名称与分类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以及其他证候标准化研究成果,如《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等,但由于研究角度及知识体系差异,证候标准化成果间彼此仍有出入,使证候标准使用者莫衷一是。抛开证候标准化成果本身不谈,如何使其得到中医学界广泛认可和应用,更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工程。由于现代中医药教育是中医药学传承与发展的主体,建议侧重向中医药教育推行证候标准化研究成果,逐步构建证候标准化乃至中医药学标准化体系。而证候分类标准化及证候诊断标准化研究,在挖掘古典医籍病证分类及临床诊疗经验同时,还应基于循证医学研究理念,注重紧密结合证候临床流行病学,合理设定证候分类及证候诊断标准。

3 证候动物模型研究

借助于证候动物模型来阐释中医证候实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中药药理机制,是实现中医药客观化和科学化的创新举措。证候动物模型采用单因素或多因素中医病因造模方法,或结合西医疾病模型,在实验动物上复制中医证候表现,如以0~1 ℃冰水刺激建立大鼠寒凝血瘀模型[5],用慢性束缚方法建立大鼠肝郁脾虚证模型[6],以半高脂饲料结合声、光、电刺激法建立大鼠气滞血瘀模型[7]等。但证候动物模型自身的局限性使其科学性受到一定质疑:①证候与疾病互为关联,但证候动物模型却将两者截然分开,先以手术、药物、理化等方法模拟疾病模型,再模拟证候模型,这有悖于临床证候实际表现;②证候造模方法差强人意,尤其是情志疾病的证候动物模型,难以模拟人体真实证候表现;③缺乏公认、客观、稳定、可重复的证候动物模型及指标验证体系;④大多数中医证候形成受内外因素影响,虽然证候动物模型也采用多病因造模方法,但只是模拟外环境因素作用,仍不能有效整合内外致病因素的综合作用。尽管目前的证候动物模型研究存在诸多问题,但对于中医证候生物学物质基础的筛选及评价来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建立符合中医病因病机特点的证候动物模型,仍是中医药现代化的迫切需求之一。

4 证候生物学实质研究

以现代生物学技术揭示证候实质是中医药现代化的有力手段,其研究思路首先是进行疾病证候分类,探讨客观指标与证候相关性,并筛选证候生物学标志物,如脏腑证候实质、阴阳证候实质、寒热证候实质、血瘀证候实质、表观遗传学证候实质等[8]。然而,随着对单一指标及有限指标群阐释证候系统性特征缺陷认识,以及系统科学被引入中医药现代研究领域,近年来倡导以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系统生物学技术平台开展证候实质研究[9]。虽然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及语言诠释中医证候属性及特征十分必要,但这种研究理念不应无限地应用于中医理论范畴的各个层次,而应明晰其适用性及局限性,如探寻阴阳、寒热等辨证纲领性概念的证候生物学标志物,其结论能否真正说明阴阳及寒热共性特征,或是以偏概全,只是某一脏腑、组织的阴阳及寒热个性特征,值得进一步商榷。所以,在证候概念内涵、证候分类及诊断标准化、证候动物模型等研究取得突破进展前,证候生物学实质研究证据尚缺乏足够力度。

5 证候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证候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主要采用横断面调查进行,以德尔菲法设计证候专家调查问卷,获取临床专家对疾病证候特征的认识,如通过编制SARS中医证候特征及其演变规律专家调查问卷,以德尔菲法调整问卷结构及内容,以聚类分析、人工神经网络、转移概率矩阵等方法,归纳SARS证候特征及演变规律[10]。或以临床流行病学试验设计,如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队列研究等,结合证候量表,采集患者症状、体征及舌脉信息,通过中医师证候判定方法,或统计分析方法,获取反映疾病的证候要素特征及其靶位,如以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研究观察840例儿童肺炎用药前后证候类型变化[11]。虽然已开展的多系统疾病证候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对丰富疾病证候分布认识、提高临床辨证准确性及针对性等具有重要贡献,但也存在研究水平及质量参差不齐、研究细节设计不够规范、研究实施不够严谨等问题。其影响因素主要有:①证候调查问卷或证候量表设计的代表性及合理性。问卷或量表设计应切实反映研究目的,不应使证候信息采集者及被采集者对条目及量表内容产生歧义。②样本含量。通常证候研究需要大样本含量获得较高统计效能,但限于研究规模、人力及财力,目前开展的证候流行病学调查仍以小样本含量为主,少见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基础上的疾病证候特征调查。③证候信息采集的规范性及严谨性。采集者及被采集者应认真负责地填写、回答问卷或量表内容,并遵循规范化的信息采集流程及标准。④证候分析方法。应充分考虑研究设计、数据类型、样本含量等因素,选择适宜的证候分析方法,如小样本数据可选择随机森林或支持向量机方法。

6 证候临床疗效评价研究

证候研究主要目的是有效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以提高临床治疗的效力及效果,但证候临床疗效评价方法一直是中医药临床研究难以取得共识的瓶颈问题。随着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12]的颁布和实施,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改善的证候疗效评价方法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症状程度描述、症状赋分标准、症状评价标准等难以实现客观化,其合理性备受质疑,临床应用渐渐受到限制。因此,采取症状表现的“是”与“否”判定,或将症状的变化程度划分为加重、无明显变化、减轻、消失4个等级[13],成为避免证候疗效评价主观因素影响的有力措施。随着数理统计方法与中医药学的不断交融,新的证候疗效评价方法及理念不断涌现,如基于相似匹配测度[14]、结局指标相关性[15]、疾病中医证候分类[16]等,丰富和拓展了中医药证候疗效评价的思路与方法。

中医临床实践历来强调个体化的辨证论治原则,但目前的证候疗效评价仍为固定的群体证候疗效评价模式,缺乏个体化证候疗效评价方法及研究实例。应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方法学,并重点开展辨证论治个体化干预过程的临床信息采集与复杂数据分析方法、中医药个体化疗效评价方法研究,明确个体化临床信息采集是实施个体化证候疗效评价的前提。个体化证候疗效评价试验设计、非线性重复测量的证候数据分析方法是实现个体化证候疗效评价的关键环节,但需要在评价技术和方法上有所突破,才能引起证候研究者的切实关注。此外,现代中医证候临床研究普遍采用病证结合评价模式:①强调中医证候/症状改善,如感冒;②强调疾病疗效指标改善,如糖尿病、血脂异常等;③强调疾病疗效指标及中医证候/症状同时改善,如冠心病。因此,针对疾病类型不同,实施证候疗效评价也应该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同时,证候疗效评价需结合药物流行病学、循证医学、文献评价、数据挖掘及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以解决证候疗效评价的复杂系统科学问题。

7 结语

随着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加快,现代中医证候研究广度和深度呈扩大趋势,证候临床研究正在从整体评价向个体评价转变,证候研究方法正在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这要求我们应不断对已取得的证候研究成果进行归纳及集成分析,也要不断对证候研究的不足进行反思,及时修正证候研究发展方向,最终使证候研究成为揭示传统中医药科学本质的敲门砖。

参考文献:

[1] 刘保延,王永炎.证候、证、症的概念及其关系的研究[J].中医杂志, 2007,48(4):293-298.

[2] 郭蕾,王永炎,张志斌,等.从辩证逻辑角度探寻证候概念的形成轨迹[J].中医杂志,2007,48(2):101-103.

[3] 郭蕾,王永炎,张志斌.关于证候概念的诠释[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2):5-8.

[4] 常存库.证候的构成、内涵、实质和意义[J].中医药学报,2009,37(1):1-4.

[5] 成秀梅,杜惠兰,李丹.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创建[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8):604-605.

[6] 岳利峰,丁杰,陈家旭,等.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31(6):396-400.

[7] 任建勋,林成仁,王敏,等.多因素整合建立气滞血瘀证动物模型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7,23(5):210-211.

[8] 王萍,杨海燕,王丽萍,等.从表观遗传学开展复杂性疾病证候本质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5):5-7.

[9] 杜武勋,朱明丹,姜民,等.生物系统论指导下的中医证候实质研究及其问题[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3):419-423.

[10] 张明雪,曹洪欣,翁维良,等.SARS中医证候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的专家问卷调查设计与研究[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4):275-277.

[11] 王雪峰,董丹,虞坚尔,等.儿童肺炎常见病原学分析及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研究[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2006,1(3):170-176.

[12]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13] 王志国,朱亚春.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方法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18(9):966-968.

[14] 孙继佳,陆奕宇,苏式兵.基于相似匹配测度的中医证候疗效评价方法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11):6-9.

[15] 聂慧,王奇.基于结局指标相关性的中医证候疗效评价[J].中医杂志,2011,52(2):111-113.

[16] 吕爱平,姜淼,丁晓蓉.基于疾病中医证候分类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研究思路[J].中医杂志,2009,50(11):968-970.

生物医药概念范文4

第一重境界:关系营销

第二重境界:循证营销

第三重境界:概念营销

国内医药企业的处方药营销几乎全部停留在第一重境界;绝大部分外资和/或合资企业的营销属于第二重境界;个别有远见卓识的外资和/或合资企业采用了第三重境界的营销,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骄人业绩。

靠第一重境界的关系(带金)营销完成原始积累的国内企业,如果不提升营销的水平,就必然会在越来越严峻的市场竞争中落败。

概念营销并非是外企的专利,只要有想法、有办法,国内的产品同样可以进行成功的概念策划。

成功的处方药概念营销能够确定新的竞争框架,在众多的竞品中脱颖而出,达到迅速在医生心目中确定领先地位的效果。

处方药概念营销分类:

1、疗法概念:

定义:一种新的治疗常规或标准(类似于临床治疗指南或真正发展为指南)。

策略:1、将自己的产品置于疗法概念中的有利位置;

2、向临床医生推广该疗法;

3、临床接受了该疗法则自然确定了该产品的竞争地位。

案例:北京萌蒂(专业生产治疗癌痛的处方药)推出的《癌痛治疗三阶梯》,遵循根据个体病情轻重逐级给药的原则:

轻度疼痛给予非阿片类(代表药物为意施丁),为第一阶梯;

中度疼痛给予弱阿片类(代表药物为奇曼丁),为第二阶梯;

重度疼痛给予强阿片类(代表药物为美施康定),为第三阶梯。

《癌痛治疗三阶梯》因为有理有据,又能简化临床医生的处方选择过程,在作为一种治疗规范在全国推广后,迅速地被临床接受,从而确定了萌蒂的意施丁、奇曼丁、美施康定等多个产品的竞争地位,营销取得极大的成功。

2、机理概念:

定义:对药物发生作用的原理进行提炼,创造新的概念。

策略:1、深度挖掘该产品发挥药理作用的各个环节,找出关键点;

2、全面梳理临床分类标准和概念,找出机会点;

3、用上述关键点弥补机会点,并赋予逻辑的概念名称。

案例:杨森吗叮啉的“胃动力”。吗叮啉为外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直接作用于胃肠壁,可增加食管下部括约肌张力,防止胃-食管反流,增强胃蠕动,促进胃排空,协调胃与十二指肠运动,抑制恶心、呕吐,并能有效地防止胆汁反流。上述的都是药理和生理学专业术语,这些专业词汇虽然医生都能够理解和接受,但是不容易记忆,所以杨森经过加工,提炼出一个词“胃动力”,“胃动力”指的是胃肠道平滑肌蠕动,是一个生理学范畴的概念,但是经过提炼和后续推广,胃动力不足从一种消化不良的内在表现变成了病因,变成了一种分类标准,并快速造就了吗叮啉的成功。“胃动力”概念的成功还表现为很容易被普通消费者接受,吗叮啉转为OTC后这个概念更是被表达的淋漓尽致,为营销成功立下汉马功劳。

发展处方药概念的总体思路:

处方药的概念发展不能信马由缰,必须遵循严密的流程,总体思路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1、 建立假设

2、 搜集证据

3、 建立逻辑

建立假设:结合市场机会、临床进展、竞品策略对产品进行深入分析,寻找关键点和机会点,提出概念假设;

搜集证据:在此概念下寻找证据,搜集国内外专业文献,听取专家意见,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罗列出A类B类和C类证据;

建立逻辑:对所有证据进行结构化处理,在逻辑推理的基础上提炼出概念。

最终的概念必须符合以下评价指标:科学性;创新性;引导性;

科学性指的是不但要有循证依据,还要符合逻辑,这样才能够被专业人士接受;创新性指的是不但概念新颖,还要符合国内外主要学术潮流;引导性是最终目的,指的是或者在新概念中明确自己的竞争地位,或者成为新概念的代表药物。

发展处方药概念的原则和方法:

一个原则

必须坚持以科学证据为本的原则。

处方药的概念发展不是一个创意过程,而是逻辑推理的结果,像目前很多OTC尤其是保健品那样凭空编撰概念是行不通的。

三个方法

1、联合其他产品共同形成治疗常规并赋予临床学或医学哲学高度的概念

如通过医学模式由生理学治疗模式向社会-生理-心理模式的转变,可以带动抗抑郁药的推广。如癌痛治疗三阶梯。

2、 将生化、生理、解剖学的机理运用到临床

如上述的吗叮啉。

3、 对现有临床概念进行梳理和整合,创造新的概念

如笔者2003年为丽珠的“达吉”创造的新的消化不良概念“酶缺乏性消化不良”。丽珠销售的韩国产品“达吉”含有多种消化酶和熊去氧胆酸,其中多种酶能够在消化道内精确定位释放,可以说,在消化酶制剂中“达吉”确实是一个好产品,此不赘述。此前,丽珠以200万人民币的年服务费聘请一家著名外资广告公司制定了推广策略,主推消化酶的精确释放优势,市场反应不佳。

笔者通过研究发现,“达吉”面临的难题不是在消化酶品类中的地位问题,而是整个消化酶品类整体低迷的问题。当时的消化不良医学分类有两种(如图):一是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一是分为动力性和化学性。如右图所示,这种分类对“达吉”有两个不利之处:第一,分类中没有提到酶缺乏,“达吉”没有根基,不容易被医生想起;第二,即便是“达吉”能够成为化学性消化不良竞争框架中的的代表产品,和动力性的、器质性的也是并列、对立、排斥的关系,和吗叮啉会形成直接的竞争。

进一步对国内专家进行深访,发现了两个关键点:第一,所谓的化学性消化不良其实就是消化酶缺乏造成的;第二,消化酶缺乏与否与其它分类不排斥,也就是说,动力性的,器质性的和功能性的消化不良都有可能有消化酶缺乏,当然也可能不缺乏。

现在的情况比较明朗,那就是推出“酶缺乏性消化不良”概念,把消化不良分为酶缺乏性和酶不缺乏性,其中酶缺乏性消化不良与器质性、功能性和动力性是交叉关系,而不是并列排斥关系,把“达吉”定位为“治疗酶缺乏性消化不良的第一选择”,含有多种消化酶,精确定位释放等产品特点作为支持理由。“达吉”从一个“边缘人”变成不可或缺的治疗药物,和其他治疗胃病的药物由原来的竞争关系变成了联合用药关系。将原来的化学性消化不良概念淡化。

小结:

处方药概念营销的意义在于:

生物医药概念范文5

【关键词】 高危药品;药物管理;医院;安全性

作者单位:450008 郑州,河南省胸科医院护理部

保障患者安全是对医疗机构的最基本要求,也是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医疗卫生行业最重视的课题之一。1999年,美国医学研究所(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IOM)发表了《犯错人皆难免:构建更安全的医疗卫生系统》《To Err Is Human:Building a Safe health System》一书,其研究结果令人震惊:美国每年因医疗差错致命的人数在44 000~98 000,在除疾病外的各种死因中排名第一,用药差错是医疗差错的主要原因之一[1]。用药安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特别是高危药物(high-risk medication)的使用。中国医院协会自2007-2010患者安全目标中均提出提高用药的安全性。但高危药品是近几年才提到,医务人员尚缺乏认识,在管理上急需完善。

1 高危药品的概念

1995~1996 年间,美国的医疗安全协会(the Institute for Safe Medication Practices,ISMP)对最可能给患者带来伤害的药物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致死或严重伤害的药品差错是由少数特定药物引起的[2]。ISMP 将这些若使用不当会对患者造成严重伤害或死亡的药物称为“高危药物”,其特点是出现的差错可能不常见,而一旦发生则后果非常严重[3]。2003 年ISMP 第一次公布了高危药物目录。2008年公布的高危药物除原来的19类高危药物外,还包含了13种高危药物。ISMP 确定的前5位高危药物分别是:胰岛素、阿片类、注射用浓氯化钾或磷酸钾、静脉用抗凝药和高浓度氯化钠注射液(>0.9%)[4]。

2 高危药物管理现状

目前,国际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的医疗机构都建立了高危药品管理制度,每所医院都有符合本医院实际的高危药品目录清单。但我国医疗机构普遍还没有确立高危药品的概念,我国内地的医疗机构多数还没有建立完善的高危药品管理制度,一些医院有高危药品说法,但概念不一,尚无统一的管理模式[5-7]。卫生行政部门虽然也提出要加强高危药物的管理,但整体而言,尚缺乏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医务人员通常都有高危药物意识,但概念不够明确,如有的医务人员认为高危药品即本身毒性大、不良反应严重的药品;也有认为高危药品是指药理作用显著且迅速、易危害人体的药品。国际医院管理标准(JCI)中对高危药品没有强制性规定,医务人员对高危药物相关知识相对缺乏,根据对三级医院98名临床医务人员的调查显示:84.7%的医务人员不清楚高危药品的概念,93.2%的医务人员认为非常必要学习高危药品管理知识。

3 管理对策

3.1 制定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种类和目录 针对高危药品建立医、药、护三位一体的管理组织,应根据本医院具体用药的情况和既往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确立本医院高危药品的种类和目录,加强高危药品的管理。由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组织制定高危药品管理制度、高危药品目录和干预措施,对高危药品实行规范化管理,并负责高危药物管理制度的落实和监督,做好药物不良事件收集和处置等工作,并及时做好信息反馈,完善管理制度以确保工作的有效开展。

3.2 加强对医务人员高危药品知识的培训 医院综合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医师、护理人员、药学人员分别进行培训。特别针对直接操作或接触高危药品的医生、药学人员、护理人员重点进行培训。对护理人员应着重培训高危药品常用剂量、极量、用法、禁忌、注意事项、严重不良反应等,使护士掌握更多的药物知识,不再盲目机械的执行医嘱,对有问题的医嘱有能力及时提出质疑,建议医生修改不利于患者的治疗方案。对新入科的护士加强培训,以减少用药差错的发生[8]。在处理和执行医嘱时加强核对,及时堵塞漏洞。在用药过程中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并做好相应的处理。强化医务人员高危药品风险意识,使其牢记该类药品潜在风险和注意事项,重视风险控制。在给药时,严格执行给药的“5F”原则,即患者对(fight patient)、药品对(fightdrug)、剂量对(fight dose)、给药时间对(fight time)、给药途径对(fight route),以确保正确给药。

3.3 专柜存放 设置警示牌 对高危药品应专柜存放,为提醒医护人员注意, 应在高危药品区域内设置黑色警示牌或在药品包装加以区别[5]。对不能直接静脉注射的高危药品, 如10% 氯化钾注射液、10%氯化钠注射液等, 在专柜设置醒目红色标识予以警示性提示。对外观相似的药物进行特殊标记,如10%氯化钾注射液和10% 氯化钠注射液均为10 ml 玻璃安瓿包装, 在其标签上采用不同颜色进行区分,避免错误使用等。

3.4 实行电子处方 电子处方会降低纸质处方的差错,如可避免纸质处方笔迹不清因转抄而犯错;通过对药物名称、剂量、给药途径和给药频率等重要选项值的限制从而提高了处方的安全性;电子处方还可减少医疗及相关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效率;另外,计算机化能确保临床决策系统的实施,如药物过敏核查、药物相互作用、剂量过高以及根据患者临床情况、年龄和肾功能推荐合适剂量[4-5]。

3.5 设定高危药品限制措施 高危药物的管理应贯穿于医生开具处方、电脑录入;药师调剂、药物领取;医务人员给药等整个医疗过程。高危药物警示措施可从最大安全剂量、给药途径、给药频率、禁忌证、妊娠期用药、严重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等环节进行干预,如建立药物最大安全剂量警示系统,设置药物每天最大安全剂量,当医生开出每次剂量和给药频率时,系统会自动计算,若超过每天最大安全剂量时,电脑出现警示画面,请医生再确认或修改处方;对于给药途径不当会导致严重不良事件的药物进行给药途径的限制,避免给药途径错误导致的差错。

3.6 建立安全使用操作流程 从领取、储存、调配到使用,建立流程图,每个环节严格查对,确保使用安全。

3.7 对患者实施安全用药健康教育 制订高危药品风险告知流程,在使用此类药物时向患者告知潜在风险,从而减少因沟通不良带来的医疗纠纷。护士应详细告知患者用药的名称、用法、作用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鼓励患者参与治疗或对操作有疑问时提出质疑,及时向医务人员反映用药后的自我感觉,警惕和询问是防止用药差错的好方法。医护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及时发现差错,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IOM (INSTITUTE OF MEDICINE). To Err Is Human:Building a SaferHealth System.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y Press,2000.

[2] PATIENT SAFETY ALERT. High-alert medications and patientsafety. Int J Qual Health Care,2001,3(4):339-340.

[3] High-Alert Medications and Patient Safety [J/OL].The Jointcommission,1999,(11).[2008-11-12]. http//省略/sentinelevents/sentineleventalert/sea_11.htm.

[4] 张波, 梅丹. 医院高危药物管理和风险防范. 中国药学杂志, 2009, 44(1):3-5.

[5] 孙世光,李秀敏,崔杰,等.医院高危药品管理模式研究.药学服务与研究,2010,10(4):256-259.

[6] 张幸国,饶跃峰,张国兵,等.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制度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国药房,2009,20(22):22-23.

生物医药概念范文6

一场空前的甲型H1N1流感(下称“甲流”)病毒正在全球肆虐。所谓“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甲流病毒肆虐之祸,却给国内相关医药股带来了意外的“福气”,一批医药股在二级市场异军突起。10月26日,国家工信部对多家企业下达甲流疫苗生产订单的消息,更是引爆资金对甲流概念股的炒作之火。

不过,在游资们疯狂炒作的背后,医药股的整体价格已明显偏离其实际价值,尤其是甲流概念股,其炒作背后的风险正随着盲目炒作而逐渐隐现。

数据显示,10月以来的近20个交易日中,申万81个二级子行业中,生物制品行业板块的涨幅高居第2位,涨幅达到27.66%,仅次于第一位塑料行业28.22%的涨幅。在生物药品行业内的30只个股中,包括海王生物、星湖科技、达安基金等在内的7只个股涨幅超过30%,远远超越大盘同期10%的涨幅。

市场上公认的14只主要的甲型流感概念股涨幅居前,10月初至11月2日期间,这些股票的平均涨幅达到32.51%。其中,海王生物、白云山A、普洛股份等几只股票的涨幅居前,其涨幅大多接近或超过40%。

在生物制药行业中,此轮甲流概念龙头股――海王生物一马当先,涨幅居于首位,达到62.54%。星湖科技位居其次,10月以来的涨幅达到43.83%。尚未获得甲型流感疫苗订单的海王生物,已然成为甲流概念股的一匹黑马。资料显示,海王生物所处行业属于生物制药领域,其产品包括预防制品、血液制品等。部分主导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40%以上的市场份额。公司拥有110多种产品是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重要生产基地。但目前尚未获得国家下达的甲型流感疫苗订单。

泰然九路领衔广深游资

虽然像海王生物等甲流概念股尚未拿到国家下发的甲流疫苗订单,但是游,资已经迫不及待,开始借着在全球肆虐的甲流病毒而疯狂入场炒作。

据统计,在10月以来甲流肆虐的形势下,沪深交易所龙虎榜上开始频繁有甲流概念股现身。截至11月2日的近20个交易日内,已陆续有24只甲流概念股及医药类股票登上龙虎榜。其中,海王生物现身龙虎榜次数最多。此外,莱茵生物、白云山A、普洛股份等也频频亮相。

交易龙虎榜信息显示,此轮甲流概念股的炒作以游资为主。机构席位仅仅现身在科华生物、华兰生物和云南白药等有明确甲流概念和绩优的几只股票上。近期市场涨幅最高、爆炒最厉害的医药股海王生物,几乎没有机构参与。在对24只医药股的炒作中,又以广深游资为主。其中,国信证券深圳泰然九路参与的金额最大。统计结果显示,该营业部在10月以来,针对上述重点医药股,合计买人金额达1.64亿元,卖出金额达2.04亿元;其次为光大证券深圳深南中路营业部。这两家营业部也是今年4月底炒作莱茵生物的主力。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广深游资,如世纪证券深圳深南大道营业部和华西证券广州江海路营业部等,也是此次炒作甲流概念股的主力。

其中,参与金额最大的国信证券深证泰然九路营业部,主要炒作的股票是海王生物。在10月9日至30日海王生物的6次交易信息披露龙虎榜中,每次都有该营业部的身影。此外,国信泰然九路近期参与炒作的甲流概念股还涉及莱茵生物、康恩贝、白云山A等。

此前,在4月份与其一起炒作莱茵生物的营业部――光大证券深圳深南中路营业部,此次再度和其联手,炒作海王生物和康恩贝。

炒作手法惯用“对倒拉抬”

在炒作过程中,国信证券泰然九路依然使用了惯用的伎俩――对倒拉抬。这从其10月以来主要的炒作股票海王生物和莱茵生物中可以略窥一斑。

根据深交所提供的交易信息,国信泰然九路对于海王生物的炒作,自10月9日即长假过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就已经拉开帷幕。当日海王生物大涨8.31%,换手率高达20.52%。

深交所公开交易信息显示,当日国信泰然九路成交总额是所用营业部中最多的,其买人金额为1524万元,卖出金额为1560万元,边买边卖。而其频繁的买卖也成为当日海王生物20%高换手率的一大主因。

市场中一般认为,边买边卖的操作手法是庄家“对倒拉抬”的表现之一。而其后续在海王生物上的连番炒作,更是增加了其“对倒拉抬”的嫌疑。

此后一段时间,甲流概念股有些沉寂。直到10月26日,工信部对多家企业下达甲流疫苗订单,且甲流传播越来越迅速,甲流概念股在市场上再掀一股炒作狂潮。海王生物这匹黑马由此“应运而生”。10月26日至11月2日期间,该股由14.51元暴涨到20.35元,在6个交易日内有5个交易日股价涨停或者逼近涨停,且5次登上交易所龙虎榜。

深交所公开交易信息显示,在10月26日至30日的5个交易日,国信深圳泰然九路每天买卖海王生物的金额都几乎相当,并且其在海王生物上的总成交金额都在前列。如在10月26日,海王生物涨停,国信泰然九路在买人1298万元的同时,卖出了2272万元,合计成交3571万元。次日,该营业部加大资金筹码,买人2969万元,卖出2730万元,合计成交5699万元。此后,10月28日至30日的情况几乎是对前几天交易的重复,该营业部一直遵从“边买边卖”原则,并且其成交金额都居于海王生物炒作席位前列。

这种边买边卖、类似对倒拉抬的操作手法,其实是该营业部惯用的炒作伎俩。资料显示,在今年4月对莱茵生物的炒作中,国信证券泰然九路也用到了这一手法。

据业内人士介绍,该营业部的典型风格就是快进快出,而边拉边出也是其常用招数。

医药估值高炒作风险骤增

在甲流概念股短时间内动辄大涨30%的背后,其价格已远远偏离其价值轨道,炒作风险渐行渐近。

事实上,在经历了20多个交易日的爆炒之后,11月3日的一则消息,成为带动甲型流感概念股调整的导火索。

当日,市场传闻,北京甲型流感病毒的快速散播和甲流疫苗接种有关。言外之意,甲流疫苗大面积接种是导致甲流暴发的罪魁祸首。此后,虽然卫生部高调对此澄清辟谣,但甲流概念股还是纷纷借此调整。

在11月3日市场大涨37.58点,沪指攀升3100点大关的喜气景象下,所有行业及概念板块几乎全线上扬。唯独曾经爆炒过的创业板和甲型流感概念板块两个板块指数下跌,其下跌幅度分别为5.84%和0.29%。在14只甲流概念股中,仅白云山A继续涨停,其余13只个股中有10只下跌,另外3只涨幅也在1.8%以下。

生物医药概念范文7

关键词:现代生物科学 传统中医药学 结合 应用

就我国目前广泛流行和应用的医学体系来说,主要包括现代生物科学和传统中医药学。中医药学有着漫长的发展历史,是我国长期临证实践的积累和总结,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结晶。对于现代生物科学而言,其基于现代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以最新的科技为支撑,是由国外产生发展而来。目前我国医用治疗护理对于两种医学体系均有应用,但两者的结合性并不强,未能发挥两者的优势和长处。这就要求我国在发展不同医学体系的同时,强化两者的结合应用研究。

一、现代生物科学和传统中医药学概述

(一)现代生物科学概述

所谓现代生物科学,指的是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生物有机体于分子和细胞水平进行有效的设计和操作,实现物种质量的改良,并优化生命大分子的物质或特性。当前的现代生物科学包括多个核心技术,以基因工程为核心,以细胞工程、发酵工程和酶工程等为组成部分。现代生物科学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不仅医药卫生领域能够有效利用,化学、能源和冶金等工业领域均能有效利用。其中医药卫生领域是最早且应用最广泛、效果最为显著的一个领域。

(二)传统中医药学概述

传统中医药学以我国长期的临床实践和丰富的传统文化为基础,逐步发展形成医学理论和实践体系。中医药学以整体观念作为核心思想,并通过辨证论治作为主要的实践指导。中医药学认为人体是有机整体,通过整体和功能、时间和空间的有机统一角度,在认识人体生命现象的基础上,逐步探讨并延伸出医学命题,形成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体系。

二、传统中医药学对现代生物科学发展的启示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与世界的交流和互动越来越频繁,在医学的探讨和交流关系上也更加密切。传统中医药学凭借其独特的医学理念,不仅在医用治疗和护理上有着显著优势,对于现代生物科学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传统中医药学以整体观作为理论研究和医疗实践的指导思想,以阴和阳来概括人体生理和病理特征,通过阴阳的矛盾中和来探讨人体生命动态平衡问题,并逐步延伸到自然药物的生物属性上。中医药学中对于机体整体功能的关注以及机体病理变化与自然动植物性能的系统化分析,均与现代生物药学不谋而合。传统中医药学累积的中药复方复杂且繁多,化学成分复杂,为现代生物科学研究提供了巨大宝库。就目前而言,青蒿素和三氧化二砷等药物,均是由传统中医药学中的复方中提炼而来。通过对复方活性成分的追踪,得出能用于实践生产和医用治疗的药物。此外,从茵陈蒿汤中发现二甲基和七叶苷原等,为遗传和获得性黄疸治疗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突破。

三、现代生物科学对中医药学发展的启示和帮助

现代生物科学借助于不断发展的现代科技,其不仅实现了自身医学体系的发展,还对中医药学产生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尤其是现代生物科学传感技术的发展,使得中医药学的传感技术应用也有了巨大进步。

首先,现代生物科学中的物理传感器催生了中医脉诊仪。利用传感器探头采集患者的脉象信息,实现了中医脉诊的定量化和标准化。其次,在化学传感器基础上产生的经络传感针,不仅实现了中医针刺理法的医治目的,还能对人体微区进行动态监测。此外,基于仿生传感器产生的中医药嗅觉味觉研究,实现了中药药性和五味的定性分析,且通过定量描述,为中药理论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持。总而言之,现代生物科学的现代技术能够极大帮助传统中医药学的延伸和发展,一方面不断提升中医诊断治疗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则极大推动了中药理论研究的现代化。

四、结语

现代医学的发展必将是优势共长和多元融合的发展方向,现代生物科学和传统中医药学有着各自的优势和长处,实现两者的共同促进和结合,是我国医学研究和实践者必须重点关注的内容。利用现代生物科学提升传统中医药学的技术水平,并以传统中医药学来拓宽现代生物科学的研究领域和范畴,才能为人类医学水平的提高提供强劲动力。

参考文献:

[1]史大卓,刘京,康景轩.传统中医药学和现代系统生物医学的碰撞和启示[J].中医杂志,2007,(12).

生物医药概念范文8

【关键词】传统知识 传统医药 中医药 特点

法律保护制度的确立,必须以保护对象的明确、具体为基本前提。本文拟从法律对传统知识保护的角度,对中医药之概念、特征进行阐释,以期达成共识,从而避免研究中界定不一之弊。

中医药传统知识的概念

中医药传统知识的英文术语。中医药理应被翻译为chinese medicine(简称tm),而不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简称tcm)。众所周知,中医药发展的历史源远流长。当下,它又与现代科学技术实现了融合,因此它不仅是传统的,也是现代的。所以将中医药表述为tm更为妥当,这也符合世界中医药联合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北京中医药大学等重要中医药机构的现行英文翻译。从国际交流用语看, chinese medicine可以翻译成汉医,也可以翻译为“

第五,相对的公开性和公有性。如前所述,中医药传统知识是汉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对其成员来说,此类知识是与群体生活自然相伴并共同掌握和拥有,属于某种意义上的“共同遗产”。从现代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角度看,它是公有领域的“在先技术”,人人皆可以自由利用,无法获得确权,更不用说获得相关的侵权救济。但是由于中医药传统知识需要专门的智慧和技能方可运用,再加之“祖传秘方”、“传男不传女”等习俗,使得某些中医药传统知识只能为一部分人所掌握和运用。

中西医、药比较角度的分析。中医、药知识与西医、药知识相比,中医药传统知识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中医药”包含了“中医”与“中药”。二者往往不能绝对分开,通常合称“中医药”,而西医、西药则不同。

第二,中药多数来源于天然物质,经过几千年的使用和验证,已具有明确的疗效。与西药相比,绝大部分中药的具体成分结构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尚不能精确测定。

第三,中医形成的文化根基。中医药深受编辑

生物医药概念范文9

今日沪深两市股指集体小幅低开,沪指和创业板指全天基本在平盘线上方维持震荡走势,并无明显的方向选择,两者的成交量较昨日有所减少。今天泛医药板块集体走强,雄安板块则成为领涨市场的龙头板块。从盘面上看,雄安新区、次新股、医药等板块涨幅居前;海南、银行、小米概念等板块跌幅居前。沪股通净流入21.3亿,深股通净流入8.41亿。

板块方面

早盘泛医药板块成为最强势的一个群体,化学制药、中药、生物医药、生物制品等板块集体走强。次新股板块在次新医药和次新高送转概念股的带动下,整个板块同样展现出较强的走势。进入午后,雄安新区板块开始强势走高,主导市场的上涨行情。

热点个股

太空板业早盘率先涨停,带动雄安概念股集体走强,青龙管业、韩建河山、建科院、创业环保、杭州园林、中设股份等个股午后纷纷跟进涨停。医药股方面,百花村、一品红、东诚药业、赛隆药业等个股成为医药板块的涨停股代表。威唐工业、智能自控、今飞凯达等拥有次新、高送转双重属性的个股成为次新股板块的领头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