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信息产业的特征集锦9篇

时间:2024-01-03 18:02:03

信息产业的特征

信息产业的特征范文1

关键词:征信体系;行业合作模式;公用信用信息

文章编号:1003-4625(2006)06-0012-04中图分类号:F832.31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我国要实现金融改革、金融稳定和金融发展,需要有适合中国国情的征信体系与之相适应(戴根有,200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总结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征信体系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对帮助我国更好地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征信体系是有裨益的。在发展中国家之中,巴西的征信体系非常有特色、也比较成功。目前,巴西的征信体系已形成了“4强并存”(Serasa、SPC、SCI/Equifax、CRC)的格局。前两位的Serasa和SPC,在巴西的整个的征信体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Serasa甚至还是整个拉丁美洲最大的征信机构),同时,它们也非常具有特色,既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公共信用信息登记机构,也不是通常意义上的信用局,而是一种我们称之为“行业性合作式”(Industry-Scope Cooperative)的征信机构。本文主要对这两个机构进行分析,总结行业合作模式的运行机制、特点先决条件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二、共同持股型行业合作模式――Serasa

Serasa代表了第一种行业合作模式,我们将它称之为共同持股型行业合作模式。Serasa最初在1968年由巴西当时的三个主要银行共同组建而成,后来,它的规模逐渐扩大,各主要银行逐渐加入,到现在,巴西几乎所有的中、大型银行都是Serasa的股东。Serasa在1996年还将D&B在巴西的业务揽入旗下,在国际化方面向前迈进了一步(Pinheiro,1998,1999)。

1.Serasa的基本运行框架

下图给出了Serasa的基本运行框架。从下图看,Serasa总体上比较靠近公司型征信机构,运行的基本逻辑过程是:首先从信用信息源获得原始信息(犹如“原材料”),然后汇总在一个“信息池”中(犹如“库存”),再通过专业“加工”,生产出不同类型的“产品”,通过各种“渠道”供应给各类用户。它与公司型征信机构最大的差异在于,其持股银行既是它的股东、又是它的主要信息来源、同时还是它的主要客户。

2.Serasa的运行模式

(1)盈利与风险控制两大动机驱动持股银行的信息共享。要理解Serasa的运行机制,最关键的是理解持股银行进行信用信息共享背后的动机。我们认为,盈利是第一动机,更好地进行自身风险的控制是第二动机。作为Serasa的股东,持股银行有天然的盈利追求,而要使Serasa盈利,必须要保证它有足够的市场优势。如果一个征信机构保证了它的信息优势,也就保证了足够的市场竞争优势。而银行是企业与个人信用信息的最重要的信息来源之一,如果所有的持股银行都及时向一个信息池供应信用信息,那么这个信息池的竞争优势也就不言而喻了。因此,作为Serasa的股东,银行是有动力向Serasa提供信用信息的。盈利动机是共同持股型行业合作模式最大的“秘密”,正是这个动机才能将所有的共同持股银行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才能不断地扩大合作的范围,才能使Serasa越做越大。

风险控制动机主要是关于信用“黑信息”的。由于黑信息没有信息租金(Pinheiro,2002),同时,在第一时间内掌握黑信息还能有效地降低风险损失的可能。因此,持股银行有动力在第一时间内将企业或个人的不良信用信息输送到Serasa。由于Serasa的持股银行几乎覆盖了巴西的所有的重要银行,因此,它的不良信用信息的更新速度很快。比如,支票的不良信用信息,在巴西的信用信息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最传统的汇集支票信用信息的登记机构是巴西央行控制的CCSF。目前,Serasa的支票信用信息的更新速度比CCSF还要快。

(2)依靠强大的分支网络实现信息的收集。征信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信息覆盖面广、信息准确、信息及时更新、信用报告的分析深刻精到。所以,信用信息的收集和更新对征信机构而言是至关重要的。Serasa的信息收集和汇总主要依靠其遍布全国的分支网络。Serasa的分支机构几乎全部覆盖了巴西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在全国的覆盖率达到2/3以上。

(3)需求增长与竞争压力促使产品的不断创新。“雷尔”计划的实施是巴西征信体系发展的分水岭,在这之前的20年中,巴西金融体系的最根本的任务是抑制一直居高不下的恶性通货膨胀(Fishlow,2005),在这之后,巴西出现了一个信用需求与违约率“双高期”(Pinheiro,2002)。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类金融机构、授信企业甚至监管当局对征信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巴西的征信体系因此而得到较大发展。随着需求增长而来的是竞争的压力,Serasa主要面临着来自政府主导的信用信息登记机构(比如CCSF、CRC、Cadin)、私有(与外资合资)征信机构、其他行业性征信机构(如SPC)的竞争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Serasa进行了积极的产品创新,目前已形成6大类产品,覆盖了从最简单的支票查询到高级信用风险分析、违约率预测、行业信用管理解决方案等高级产品的整个谱系。

(4)在产品大类的基础上按照服务次数细分定价。Serasa市场竞争力的另外一个来源是它精细的产品价格定价体系。一般讲,征信机构会在产品大类的基础上,按照产品的复杂程度进行细分定价。Serasa根据自己的产品特点,采取了另外一种定价思路,它是按照客户接受服务的次数的多寡进行细分定价,这种定价方法旨在通过提高单个客户的使用次数从而促进总的销售额。我们知道,信息类产品有高的固定成本,而边际生产成本很小,甚至为0,因此,信息类产品购买的次数越多,盈利也就会越高。征信机构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是典型的信息产品与服务,因此,Serasa的这种定价策略更具有竞争力。

(5)注重质量、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Serasa对产品质量极为重视。早在1990年代初(在“雷尔”计划实施之前)Serasa就开始试行全面质量管理体系,1993年以巴西“国家质量奖章”的标准进一步规范其全面质量管理体系。1997年Concentre产品通过ISO9002认证,1999年ACHEI和Recheque通过ISO9002认证,2000年Concentre产品再次通过ISO9002认证,2002年包括PEFIN等在内的5类产品通过ISO9002认证。通过不遗余力的质量管理的努力,Serasa的产品质量获得高度认可,它分别于1995年和2000年获得巴西“国家质量奖章”(PNQ),这是巴西质量管理的最高荣誉,类似于是美国的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和日本戴明质量奖,Serasa是获得该奖的惟一的巴西全资公司,也是迄今为止惟一的两次获得该奖的公司。

Serasa作为巴西银行业合作的范例,在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方面也做得很出色。Serasa宣称的企业宗旨是“服务于巴西的发展”(At the servic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Brazil)。它积极参与促进巴西企业提高信用意识、提高财务透明度的活动,比如它参与设立了每年一度的“Anefac-Fipecafi-Serasa Award”(Transparency Trophy)――企业财务透明奖,专门奖励每年度财务报表披露行为最佳的巴西公司,这个奖已成为巴西大型企业竞相争夺的奖项。

三、行业协会主导型合作模式――SPC

SPC代表了第二种行业合作模式,我们将它称之为行业协会主导型合作模式。SPC是由巴西的零售商协会主办的一个非盈利性信用信息机构。SPC的历史实际上相当悠久,比如设在里约热内卢的机构,1955年就已经开始运行了(Pinheiro,1998,1999)。

1.SPC的基本运行框架

上图给出了SPC的基本运行框架。从中我们可以看到,SPC总体上比较接近信用局的运作方式,是一种“互惠型”的信用信息登记机构。SPC相对于信用局最大的不同在于以下两点,第一,SPC是一个松散的联合体系,它是由分布在巴西全国130多个城市的基层机构联结而成的一个网络,联系这些机构的纽带是行业协会。第二,由于SPC是零售商协会组织的征信机构网络,它的信用信息主要来源于各类零售商,因此,它的信用信息的“专业性”很强。

2.SPC的运行模式

(1)“黑”信息共享与专业优势是主要驱动力。SPC成立之初试图通过零售商间的“黑”信息共享而实现风险防范与控制。因此,SPC包含的信息内容主要是关于个人消费者的不良信用信息。通常,使用者将SPC视做“否决性征信机构”(Veto Register),也就是说某消费者一旦有不良信息被SPC记录,就很难在正式的零售市场(包括信用卡、零售金融市场)获得信用给予。

零售商可以说是与消费者直接接触的第一线的企业,它们所掌握的消费者的信用信息是第一手的、最具动态性的,而且它们具有分布分散、覆盖地域广泛、规模参差不齐的特点。将零售商掌握的消费者的信用信息汇总在一起,能形成很强的“专业”优势,其他机构很难取代。正是这种专业优势使得SPC在近50年的时间里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其他征信机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信用信息来源。尽管SPC的销售远远不及Serasa,但是SPC的用户数却远远大于Serasa,SPC的用户为100000家,而Serasa的只有44000家(World Bank)。

(2)明确成员的责任和义务。SPC的运行机制是“互惠”型的,要成为SPC的用户首先就要成为SPC的成员,SPC的信息只向成员用户、被调查对象以及司法系统开放。SPC的成员用户须与零售商协会签订协议,规定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最重要的条款包括:①出现不良信用行为,至少要在30天后才能够在SPC系统中登记;②只登记商业交往中的不良信用行为,像学校等公共事业机构、租房等违约行为不得包括在SPC中;③成员用户有义务和责任向SPC登记消费者的不良信用信息,也有义务和责任在消费者纠正其不良信用行为时从系统中清除该不良信息。消费者如果履行了债务义务,SPC相关成员机构应在5个工作日内清除有关的不良信息(Pinheiro,1998,1999)。

(3)定位于有专业优势的信用信息供应商。SPC的产品主要是信息类的,较少做“深加工”,这一点和Serasa有很大的不同。其实,这也是由SPC的信息内容的特点所决定的。我们说SPC在信息的“专业性”方面有很强的优势,因此,其他的征信机构对它的信息是有需求的。同时,“专业性”也意味着信息比较单一,很难像Serasa那样开发出很多种类的信用产品与服务。基于以上两点,SPC主要作为专业的信用信息供应商的战略是合理的。

SPC的主要产品大概有三大类,一是关于个人消费者的信息(包括其家庭)及不良信用记录,二是关于该消费者的支票信用信息,三是关于该消费者的法律诉讼的信息。现在,也能提供关于企业法人的信息。SPC的信用报告通常的内容是(以National Corporate Person报告为例):消费者(或法人)的基本信息;调查结果:①无记录,表明该调查对象在SPC系统中不良信用记录。②有记录,则给出该调查对象所拖欠债务的债权人名单。③全国性警告,全国范围内通告的停用、被窃、遗失支票信息。④地方性警告,地方范围内通告的停用、被窃、遗失支票信息。⑤法律诉讼信息。⑥全国范围内资金不足支票签发者信息。

四、比较分析

1.行业合作模式是一种具有优势的中间组织形态

按照组织形式,我们可以将征信体系中的征信机构分成以下几类:①政府主导的公益性、强制性信用登记机构;②互惠型的征信局;③行业合作型征信机构,又细分成共同持股型和行业协会主导型;④公司型的、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常常是私人所有的征信机构。在这四类征信机构中,第一类与后面三类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强制性,第二类征信机构和第四类征信机构的主要区别在于其信息收集的方式,第三种机构则是介于二、四两种机构之间的形态,共同持股型偏向于第四种机构,而行业协会主导型偏向于第三种机构。这种中间形态的形成和发展除了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法律背景条件之外,最重要的是,它们作为一种创新的组织形态,有其独特的竞争优势。它们共同的竞争优势来自于全行业信用信息汇总形成的规模经济优势,Serasa式的共同持股模式的另外一个竞争优势是报酬递增驱动之下的产品创新优势,SPC式的行业协会主导模式的另外一个竞争优势是其信用信息的不可替代的专业性。

2.共同持股型行业合作模式具有扩张和创新的动力

共同持股型行业合作模式依靠股权纽带将作为信息提供者的股东连接在一起。股权纽带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有内在约束力”的连接方式,因为股权意味着对剩余利润的索取,它能使股东更加关注征信机构的发展,更有动力向征信机构提供信用信息。

共同持股型行业合作模式具有报酬递增的特点,容易做大。所谓报酬递增,就是随着共同持股者的数量的增加,每个持股者得到的报酬不会降低,反而会增加。这种报酬递增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共享信息的外部性,二是产品的规模经济性。对新加入的持股者而言,它能在很小的成本代价下,共享到已在位的持股者提供的信用信息,有助于其风险的减少。对征信机构而言,新加入一个持股者就意味着多一个新的信用信息来源,产品可以得到丰富和扩展,而新的持股者使用已有的信息对征信机构而言,并不会增加成本,这是由信息产品的边际成本规律决定的。可见,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因此,会不断地有新的持股者加入,直到其覆盖了整个行业的主要企业。

利润追求促使共同持股型征信机构有动力进行产品创新。Serasa式的共同持股型征信机构具备产品创新的先决条件,即信用信息丰富而且是全方位的。作为一个股份公司,它有很强的追求利润的动机,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最重要的策略就是顺应市场的需求不断地开发出新的产品。Serasa正是这样做的,通过数十年不断努力,最终成为拉美最重要的征信机构。

3.行业协会主导型征信机构可以成为重要的“市场补充者”

与共同持股模式不同的是,行业协会主导模式中成员之间的连接相对松散,不具备内在的约束力。同时,行业的性质决定了这类征信机构所包含的信息的单一性,而且由于没有利润追求的动机,它既没有创新的动力,也不具备产品创新的信息条件。相对而言,行业协会主导性的征信机构的成员不像共同持股型征信机构的股东那样关注征信机构的发展和经营,比如SPC与巴西的政府主导型征信机构一样,存在着“进得快,出得慢”的问题,也就是成员机构在登记不良信息时比较及时,但在消除不良信息时常常不积极。

尽管如此,行业协会主导型的征信机构仍有其生存的空间,它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信用信息补充来源而存在。也就是说,行业协会主导的征信机构一般地应定位为市场补充者,主要提供有专业特色的原始信用信息,而不是作为最终的信用信息产品的生产者。

4.两类行业合作模式的先决条件

共同持股型行业合作模式的先决条件主要有:①比较宽松的法律环境;②行业的主要企业数量不十分大;③信用信息覆盖面、覆盖区域广泛,对全国各类企业或个人的覆盖率至少要能达到50%以上;④信用信息不是单一的,而是全面的。

行业协会主导型合作模式的先决条件主要有:①有强有力的行业协会,行业协会在成员中享有很高的威信;②行业协会具有完备的、覆盖区域广泛的、运行通畅的分支网络;③信用信息覆盖面、覆盖区域广泛;④信用信息具有独特性,能够成为一般的信用信息来源的补充,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

五、启示

征信机构在整个征信体系中处于中心位置,是征信体系的“骨干”。目前,我国征信机构的主要形态包括央行组建的贷款信息登记系统,银联的信用卡信用信息系统,地方政府主导的信用网,部门政府(如税、建设部等)主导的信用网,私有的公司型征信机构,外资征信机构(如DB)等。总体来说,尽管近几年来我国政府主导型的征信机构的数量增长很快,但最活跃的仍然是已有多年市场经验的内外资征信公司,而互惠型、类信用局征信机构在我国却一直未能形成,迄今为止也未出现具有重大影响的征信机构。可见,我国的征信机构在类型结构上是有缺陷的,需要在制度和战略上创造一些条件促进新的、能够在真正意义上推动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征信机构的形成。我们认为,巴西的行业合作型模式是有一定的启发意义的。

首先,商业银行作为信用信息(无论是企业的还是个人的)的最重要的载体,是最适合于进行共同持股型行业合作模式的试验的。但在我国,目前至少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解决。

第一,要克服法律上的限制。法律上的最大限制是《商业银行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商业银行“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这一条款的用意在于控制银行的投资行为,保证银行经营的稳健。但是我们要看到,银行共同持股征信机构能够实现信息共享,有利于风险的控制,并不违背该条款的用意。因此,对商业银行共同持股征信机构应另当别论,可在征信条例这类法规中进行补充规定。法律上另外的限制是关于银行所持有的信用信息的使用。尽管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法》中并无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对贷款企业与个人信息的使用的条款,但是银行法中有明确的关于商业秘密保护的条款,我国宪法也有明确的关于个人权利保护的条款。对这个问题,我们的基本观点是,企业的信息不需要像个人信息那样的保护,而个人信息的保护最关键的是保证当事人拥有对不确信息的抗辩权,而不是“封锁式”的保护。其实,解决信息使用的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在贷款之时即与贷款企业或个人签订相应的信息使用协议,明确规定可使用的信息内容。除了以上两点之外,成立银行业共同持股征信机构还可能会遭到垄断的责难。我们想特别指出的是,确保法律环境的相对宽松是发展中国家促进征信体系发展时的通常做法,事实上,巴西宽松的法律环境是促成Serasa这样的巨型征信机构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认为,我国在制定与征信相关的法律或条例时,保证“宽松”应是一个合理的取向。

第二,要克服文化与体制上的制约。说到底,文化上的限制可能是最大制约,只要我国的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能够接受“共享”的文化,其他的障碍才有克服的可能。体制上的问题主要是要解决共同持股征信机构与现有的央行贷款信息登记系统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在巴西,同样存在着央行组建的信用信息登记机构CRC,目前是巴西的第四大征信机构。巴西的做法是明确规定CRC是服务于商业银行监管的、强制性的公共信用信息登记机构,对其使用有严格的限制,而Serasa则是明确的盈利性征信机构。我国在处理类似问题时也可以借鉴这样的思路。

第三,共同持股的思想是值得借鉴的。由银行共同持股建立征信机构在我国还有重重的障碍,但是,这一模式中的共同持股思想是可以用在其他组织的合作方式中的。

其次,我们应该大力推广行业协会主导式的征信模式。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法律上,行业协会主导式的合作征信模式都没有太多的障碍,而作为一个重要的、第一手的、动态更新的信用信息补充来源,如果能够推而广之,的确能够有力地推进我国信用体系的建设。因此,对于那些行业协会领导有力、分支机构覆盖广泛、接触消费者与企业频繁的行业,应大力推行行业合作式的征信模式。

最后,行业中的领头企业也可以借鉴行业合作式征信机构的思路,采用灵活的信用联盟或共同持有股的方式,建立起来本行业的信用体系,系统性地降低本行业的交易中的信用风险。

参考文献:

[1]戴根有.建立我国征信体系的思考[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27-30.

[2]Fishlow, A.Thirty years of combating inflation in Brazil: from the PAEG (1964) to the Plano Real (1994). University of Oxford Center for Brazilian Studies, Working Paper CB-68-05, 2005.

[3]The World Bank Directions in development(30858) “Access to Financial Services in Brazil”. A study led by Anjali Kumar,PP 249.

[收稿日期]2006-04-13

信息产业的特征范文2

关键词:征信机构;产品服务;应用

中图分类号:F832.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11)02-0060-02

一、征信中心现有产品与服务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是中国目前唯一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信用信息采集和处理的采集类征信机构,其业务状况代表了我国采集类征信机构的基本情况。目前征信中心的主要业务和功能是:从各数据源采集信用数据、加工处理信用数据、为金融机构及其他各类用户提供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查询服务、为人民银行各部门提供各类报表服务等。信用报告作为征信中心的核心产品,主要包含信息主体的基本信息、企业财务信息、贷款和信用卡交易信息,以及个人公积金贷款和缴存、个人社会保险、企业质检和环保等非银行信息。信用报告中的信息客观反映了信用主体的历史信用交易记录,为金融机构推断借款人逾期还款行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供帮助。此外,征信中心也为报数机构提供错误数据更正服务、为金融机构提供批量查询信用信息等服务。

二、立足现有资源,加快产品创新,重点服务商业银行

征信中心作为我国重点扶持的全国性征信机构,除了具有社会征信体系建设重要参与者的身份外,也应具有一般企业的特性,应当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进行市场化的管理。为了向商业银行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也是为了自身发展,征信中心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一)着力提高现有产品与服务的质量

1 加强数据源的管理,提高信用报告数据质量,

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是信用报告作为产品所体现出的质量和价值,从更高的角度来说也是整个征信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征信机构必须提高信用报告中数据的质量,即确保数据准确、及时和完整。由于数据源并不在征信中心,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完全由各报数机构决定。为达到提高数据质量的目的,征信中心应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依据,依托人民银行等主管部门对报数机构进行检查和核对,督促报数机构完整报送应报数据、加快信息更新速度并提高报送数据的准确性。除此以外,通过关联数据质量与信用报告的价格,即通过收费调节机制,引导报数机构积极主动的提高数据报送的质量,

2 适度采集非银行信息。

近几年,征信中心扩大了征信系统非银行信息的采集范围,将部分垄断行业,如电信欠缴费信息、交通罚款信息纳入征信系统,这些做法很容易侵害信用主体的正当权益,导致出现法律纠纷,同时也影响征信系统的公信力。综合近几年征信中心天津分中心调研和对商业银行的调查,征信系统在采集非银行信息时重点应考虑以下几点因素:一是“资信”,即所采集的信息应能反映信用主体的资产和信用状况。二是“风险”,应注意对信息的采集是否有法律或法规的保障,采集后是否会带来法律风险。三是“采集途径或费用”,对法律没有规定必须向征信机构报送数据,同时又保存征信机构所需要信息的部门,征信中心可以积极与之沟通,在评估相关代价后决定是否采集。四是“数据质量及异议处理”,对非银行信息的采集,同样要保证数据质量,如果数据源本身数据质量不高,又无法及时更新信息,对异议数据也无法按时处理,还是以放弃为好,

根据上述分析,目前我国征信机构适合采集的非银行信息有:(1)公积金贷款和缴存信息,(2)社会保险信息,如养老保险缴存信息等。(3)金融机构系统中保存的企业和个人商务信息,比如在保理业务中商业银行保存的企业之间的商务交易信息。(4)房屋管理部门的房产信息。(5)法院经济纠纷诉讼和判决信息。(6)企业工商、质检和环保信息等。

3 加快异议数据的处理速度。

对信用报告中可能的错误数据,不光信用报告当事人要求尽快核查并更正,商业银行同样希望尽快核实并更正相关数据,以便在办理业务时尽快做出决策,加快异议数据的处理速度,一方面应要求征信中心和报送机构相关人员高度重视异议处理工作,压缩异议信息的报送、转发、核实和反馈时间,另一方面也应研究异议处理的方式,改革异议处理机制,以最大限度压缩整个异议的处理时间。

4 建立问题快速反馈机制,提高服务水平。

对商业银行反映的系统问题,如系统信息的展示不够直观、数据更新频度慢、信用报告信息显示内容和格式不完善等问题,以及商业银行提出的其他建议进行可行性分析和研究。可以借鉴异议数据的处理机制,及时回应商业银行在产品、服务方面反馈的各种问题和意见,建立各类问题的快速解决机制,对建议积极回复,对问题及时修改。

(二)适应市场需求,提供不同层次和品种的产品与服务

根据目前征信市场的情况和对未来的预期,以征信中心为代表的征信机构所提供的产品将会拥有大量用户。这些用户分为不同类型,对征信产品的需求也各不相同。目前我国各征信机构对新产品的开发与创新都处于初级阶段,现有的信用产品和服务品种单一,在质量和结构上都不完全符合用户的要求,离用户现实和潜在的需求有相当距离。由于现阶段征信中心有一定的垄断性质,企业和个人信用报告等简单产品没有竞争,不用担心市场和用户问题,但应未雨绸缪,在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同时,主动了解不同用户的需求,开发相关产品,形成自己的技术优势。积极研究征信市场特殊的营销策略,在征信市场上创造自己的品牌,以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先机。

(三)逐步研发高端产品

产品结构单一,对高端产品的研发能力不强,整体上处于成熟征信市场的初级阶段,是包括征信中心在内的我国各类征信机构的现状。改革开发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商业银行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很多商业银行适应市场需求,不断进行金融创新,推出新产品、新服务。而商业银行对大企业的信用评级、对小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分、对客户信贷和消费风险的预警、建立对特定客户群消费习惯的模型等等,往往需要征信数据和产品的支持,但当前征信机构的产品,尤其是高端产品的研发能力非常弱,与商业银行需求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金融机构对征信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其实也是征信机构发展的绝好机遇,征信机构应当适应形势,加快对新产品的研发力度。不断提高我国征信业的服务水平,为促进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三、开拓市场,推广征信产品与服务的应用范围

(一)为政府提供重要信息

征信中心系统中保存和管理着中国几乎所有金融机构的重要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包括信贷余额、授信额度、发生额等数据,还有账户状态、逾期情况等征信系统特有的数据,这些特有的信息是其他统计部门无法收集到的。综合应用这些数据,既能分析宏观经济、金融的运行形势,也可以分析全国和区域信贷风险以及金融机构的经营状况,为人民银行和其他国家部门提供重要参考。

(二)为监管部门、机关单位的行政决策提供支持

比如,天津海关依照守法和便利原则,对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分为AA、A、B、C、D五个管理类别,对不同管理类别的企业制定了相应的差别管理措施,在确定企业类别时,企业的信用状况是重要参考;天津市农委每年都要确定一批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凡被确定为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的企业,政府都将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与扶持,企业的信用状况是确定是否为龙头企业的重要参考;证监局规定,股指期货投资人在开户时,必须提供投资人的诚信状况证明文件。以上情况反映了征信系统对不同监管部门发挥的作用。

(三)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提供信用信息服务

信息产业的特征范文3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最先是国外会计文献中出现的一个概念,根据1980年5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下的定义,所谓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指的是“通过审察会计信息使之成为有用资料的各项特征。”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反映人们对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是评价会计信息有用程度的标准。

一、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与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是处理会计工作包括会计计量和会计编报工作的规范,同时反映了人们对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的要求。因此,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应该是会计准则的一个组成部分。按照葛家澎教授的划分,全国统一会计准则大致可分为两个层次:基本会计准则和具体业务准则。基本会计准则对各项经济业务的核算过程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是对会计工作的一般规范,反映的是对会计信息的一般要求。具体业务会计准则是反映具体经济业务对会计实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时所应遵循的业务处理准则,它是对工作的具体规范,反应人们对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应包含在会计准则的第一个层次“基本会计准则”里面。但尽管如此,基本会计准则也并非与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等同。从内容上看,基本会计准则包括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四个方面。而在会计报告准则中主要是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因为会计信息对于外部使用者来说,最主要的还是会计报告信息,因此,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对会计报告信息的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问题从属于会计准则,是会计准则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问题的研究将有助于会计准则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作为对会计工作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范,会计准则健全完善与否,无疑会对会计工作产生十分巨大的影响。

二、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是完成会计目标的要求

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会计作为一个特殊的信息系统,它是对企业的资财和外界对这些资财所持有的权利,以及对企业经营所得和所用的原始资料进行加工计量和传输以使人们了解管理经济所需要的信息的过程。会计工作是一项自觉的有目的的经济管理活动。作为会计目的,从根本上说,是为了实现最大程度的经济效益,但会计作为一种特殊的经济管理活动,其目的就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表现在:会计是通过会计信息,满足信息使用者对有关企业经济业务的财务信息要求,帮助信息使用者评价和比较该企业的财务状况:如资产及产权结构。

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要,决定了提供会计信息的类型和质量,因此深入分析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共同的以及特殊的需求,对于改进会计工作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是大有帮助的。

由于我国当前制定的统一会计准则是一个有限定性概念,特指企业财务会计而言,不包括管理会计。因此,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是指外部使用者,相应的对于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也是指企业对外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的外部使用者,一般认为主要有投资人和债权人。因而对投资人和债权人需求的满足,便构成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主要组成部分。企业的投资人和债权人通过企业财务报表来取得有关企业业绩、财务状况以及财务状况变动的信息,其目的在于了解能否从企业获得尽可能多的现金流入量。当然,对企业会计信息的需要者还有政府机构和其它非盈利性社会组织。它们要求通过会计信息获得评估该企业资源管理效率以及企业经济活动对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等方面的信息。由于这些使用者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和途径均有限,因而对其主要依赖的财务报表所提供的信息就要求具备一系列的质量特征,以便他们能够正确地预计,比较和评估企业的获得能力和有效利用资源的能力。

在我国,对会计信息还有一类特殊使用者,即国家。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国营企业的生产资料归全民所有,而国家作为全民的代表对这些生产资料拥有所有权,它是作为一个特殊的投资人而存在的。国家作为投资者要求会计信息能够客观真实反映企业的资金流动状况,企业的获得能力和偿债清算能力,而且还要求了解企业执行国家财政、金融、税收、物价等政策的情况,以及企业在改善经营加强管理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借以考核企业的业绩。对这些信息的需要是基于国家履行其宏观调控,计划管理和综合平衡等职能的需要,对这些需要的满足应该在我国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中有着充分的体现。

三、对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从整体上加以研究

综上所述,对于会计信息有着来自多方面的需要,因此确定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应该是各方面利害关系的协调,应该是一个整体的概念。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立足于我国的实际情况,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应该有“中国特色”,下面就我国会计信息应具有质量特征谈一些看法。

(一)决策有用性是会计信息最核心最根本的质量要求。

企业会计之所要提供财务报告,是因为企业内部和外部决策对财务报告使用价值的需要。我国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归纳起来,应包括合法性、可比性(包括一贯性和统一性两方面)、相关性、可靠性、明晰性、成本效益原则等内容。这些质量要求的最终目的在于是否对决策有用,因而可以看成是决策有用性派生出来的具体特征。

决策从本质上看是一种选择,即在不同的可能方案中进行决断。这种选择的基础就是会计提供的信息。如:企业的投资人和债权人,在两权分离的经营方式下,能不能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其手中的资金是否停止投入或继续投入该企业,同样需要进行决断,决断的依据只能是企业会计的财务报告信息。因此,是否有利于决策人进行决策,就成为评价会计信息的最根本的质量标准。

(二)作为决策有用性的派生特征,合法性与可比性应是会计信息首先应具备的质量特征。

我国企业的会计信息均以“合法”作为其先决条件。这一点是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分不开的。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财务会计较之以往有较大的独立性,但会计核算的很多内容仍然要受到国家财政、财务、税收等制度和法规的制约。至于企业会计核算,还要受到国家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如投资法、企业法等等的约束,是很显然的。

可比性是国家为实施宏观经济管理而对会计信息的又一需要。可比性包含统一性和一贯性两个方面的内容。从横的方面看,各企业的会计核算均应符合国家的统一规定,以使其提供的会计信息口径一致、能够相互可比,这是统一性方面。统一性的存在,有利于企业主管部门对下属企业会计信息的合并编报,有利于国家对各行业各部门企业会计信息的合并编报,同时也有利于国家有关部门和主管部门对各类企业的业绩进行评估,客观上使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的企业处于平等的竞争位置上,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统一性是发挥会计信息宏观经济管理中价值的必要条件,但由于统一和集中又会带来各个方面的弊端。为适应深化会计改革的要求,企业会计信息应该具有统一性,但非常重要的是要掌握统一的度。

从纵的方面来看,会计信息应该具有时间上的一贯性。企业按照制度的规定可以选择确定一种会计处理方法,如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存货计价方法,损益计算方法等等。这些方法一旦确定,便不得随便变动。如确因企业规模扩大或其他必要原因需要变动,必须报请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经批准后方可变动,并且还须将变动的原因和因变动对企业财务状况造成的影响在会计报告中加以详细说明。一贯性是会计信息可比性的另一个方面,也是基于满足宏观和微观经济管理的需要。会计信息前后各期必须连贯一致,互相可以比较。只有这样,财务报告使用者才能通过前后各期财务报告的对比,计算差异,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

(三)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要与决策相关。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要能够对决策有用,那么自然要求这种信息与该决策相关。不相关的信息是谈不上对决策有用。企业会计信息有着来自各个方面的使用者,不同的使用者,对会计信息有不同的要求,因而同一种会计信息对不同的使用者,其相关程度也会不一样。一种会计信息对这个决策者相关。但对另一个决策者可能不是很相关。因此,决策相关性取决于不同的决策者对会计信息的不同的要求。同时,这种相关性还依赖于决策者的决策水平和具体的决策模式。具有相关程度的会计信息如果对于不同的决策人,采取不同的决策程序,其结果也会是不一样的。

(四)可靠性是一个概括性的质量特征,它以真实的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为基础,并通过计量和检验等手段向信息使用者做出保证,所以它的内容不仅包含真实性、公正性,还应包括可计量性和可检验性。

真实性和公正性是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基础,真实性要求会计信息必须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本来面貌。会计核算的各个环节,从凭证到账薄再到报表,它们反映的经济业务都必须是真实的,反对弄虚作假,账实不符。公正性又称无偏性,它要求会计人员在提供会计信息时不带偏见,不偏重于任何特定利益者的影响,不追求预定的结果,对会计信息不施以任何主观的影响。真实性和公正性其实是一致的,缺乏真实性,难以保证信息的公正性,反之亦然。

可计量性和可检验性是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公正性所采取的手段这个角度来说的。可计量性和可检验性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公正性,最终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另外,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在时间上,要求会计信息必须具有及时性,会计业务处理上不得提前或滞后,在范围上,要求会计信息必须具有充分反映性,同时遵循重要性原则。

(五)其他特征。

信息产业的特征范文4

关键词:网页抽取 “分类-产品”结构 网页包装器 XQuery XPath

中图分类号:TN9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1)12-0168-02

1、引言

随着数据挖掘在企业业务数据上的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数学建模的方式对行业数据进行分析,以降低成本。而行业数据往往价值不菲,因此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抽取成为主要方法。而网页的抽取精准度直接关系模型的准确性。

近年来,对网页信息抽取技术的研究转向到通过机器学习,分析样本网页DOM结构后提取基于DOM的抽取规则,然后使用该规则抽取同类网页。由于此方法精准度不高,主要用于研究。在实际应用中仍使用网页包装器(Wrapper)。网页包装器的抽取精确度高,但是工作量大,在大规模应用中非常困难。

本文分析了“分类-产品”网页的结构特征,使用XQuery语言描述基于DOM的抽取规则,同时,本文也从爬虫的抓取策略[1]进行分析,提升爬虫效率。

2、“分类-产品”结构网页特征分析

互联网上的网页千差万别,但是“分类-产品”类型网页存在规律,此类网站都以产品分类为入口,结合产品信息页面本身的数据分布,归纳了四个特性:

(1)层级目录特性。产品和分类组成树型;每个分类包含m分页,每个分页上有n个指向具体产品的链接,对于一个网站,n为常数,m不为常数。

(2)数据特性。产品信息数据以键值对形式出现,一般有如下两种呈现形式:

表格:DOM结构为KeyValue;

标签:DOM结构为Value;

(3)分布特性。每种产品至少包括一个含有产品信息数据的页面;产品信息按照类型分布,不同产品分布特性不同,图1。

(4)抓取特征。产品所属的分类不唯一,因此某一产品的链接可能在不同分类出现,需要对待抓取的链接进行过滤。

3、基于“分类-产品”的网页抽取方法

网页信息抽取的步骤如下,分为如下4步。

(1)下载和预处理产品分类页面;

(2)抽取分类链接和产品链接,构造分类页面的分页链接;

(3)对步骤2抽取的分类页面重复使用步骤1和2,得到所有的产品链接;

(4)下载产品信息页面,构造产品信息分页面的链接,抽取产品数据保存于XML数据库中。

其中,步骤2和4因为每个网站的链接模式不同,需要指定链接模式,之后按照本文第2节中描述的特点针对不同网站分别编写XQuery函数进行抽取。

3.1 网页下载与预处理

爬虫对链接进行抓取,得到半结构化的HTML代码,在进行数据抽取之前需将其转化为标准的XML格式。为了提高处理速度,处理中丢弃和特征值无关的元素,如script、style以及注释元素。

3.2 抽取分类和产品链接

分类链接URL有其特定规律,因此可使用XQuery语句进行分析查询(如://a[matches(@href, “/cars/\w+/category_\d+\.jhtml”)]),然后使用XQuery函数进行封装,每个网站的分类链接模式不同,针对不同网站修改此XQuery函数即可。

产品链接以表格或列表的形式出现,第一个产品列表页面包括该分类的产品列表分页信息。页面特征点如下:

此步骤输出包含产品页面链接和分类分页链接的XML数据。

3.3 抽取产品信息

本文第2节描述了产品信息页面的数据分布特征。产品信息存在于n个页面,n>=1,抽取第一个产品信息页面同时会生成n-1个产品信息页面链接。如下:

此步骤输出包含产品信息的XML文档。

3.4 产品信息存储

在以往的研究中,数据的存储都选择关系数据库。但是数据存入关系数据库之前,必须先定义数据模式。产品信息没有固定的模式,因此关系数据库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笔者采用的方案是将产品信息存入eXist XML数据库。抽取结束后,使用XPath可方便检索数据。

4、实验与分析

笔者使用Java实现了基于上述方法的系统,并且对Carrosnaweb、AutoTrader、Buyacar、都市汽车网、新浪汽车等多个汽车网站进行数据抽取实验,只需要对步骤2-4封装的XQuery函数进行少量的修改即可精确地抽取产品信息。

虽然在产品信息抽取的过程中仍需要人工的方式去配置链接与产品数据的模式,不过基于正文特征的自动抽取方法[2]、基于表格结构识别的抽取方法[3]等技术已经有了深入的研究。针对本文提出的数据特征点,使用不同的自动识别和抽取技术即可达到自动化、精准的数据抽取。

5、结语

本文主要提出“分类-产品”类型的网页的特征点,下一步的研究是针对每个特征点使用不同的自动化抽取方式,达到自动化精准抽取网页信息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立柱,林玲.聚焦爬虫技术研究综述.计算机应用,2005.9(9):1965-1969.

信息产业的特征范文5

资料来源:作者收拾。

从组织结构特征上存在的差异来看,资本密集型企业偏向于采取以集权节制为主的金字塔式的层级结构,而知识密集型企业则偏向于采取分权调和为主的扁平化的网络结构。运用信息技术后,前者太长的等级链条可以患上到有效紧缩,1大批中间管理层的工作均可以由信息技术代以完成,这不但极大地精简了行政人员的数量,还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力,节省了时间,降低了内部的出产本钱。而对于于后者来讲,网络式的组织结构有益于其利用信息技术降低外部调和本钱。扁平的等级链条有益于信息的快速、高效传递,同时网络结构中的任1结点(决策单位)都有权就呈现的问题与外部供应商进行调和以迅速解决之,这样既战胜了集权型组织必需由最高管理层与外部进行接触、可能会由于知识的有限而达不到问题的最好解决效果的不足,又节俭了来回商量的费用,降低了调和本钱。由此咱们患上出命题一:资本密集型企业与知识密集型企业在组织结构特征上存在的差异使患上前者利用信息技术以后对于内部出产本钱的节俭更显著,而后者利用信息技术以后对于市场调和本钱的节俭更显著。

从信息处理特征上存在的差异来看,在资本密集型企业中,员工主要使用显性知识从事工作;在企业内部和与外部供应商组成的价值链中,使价值患上到增值并在各项价值创造流动中被转移以及交流的主要是物资资源。而在知识密集型企业中,员工主要使用隐性知识从事工作;在企业内部和与外部供应商组成的价值链中,使价值患上到增值并在各项价值创造流动中被转移以及交流的主要是知识以及信息等无形资源。显性知识易于编码以及传送,如书本知识、规章轨制等;而隐性知识难以言明,只能通太长时间的亲自体验、面对于面的察看与学习才能被传递与接受,如直觉、判断力等 (Nonaka,一九九四)。而在网络中传递的信息是以比特情势存在的,即这些信息是可以进行编码的,可以被所有人接受与掌握。两相比较,显性知识更合适于信息技术施展作用。对于于主要是应用显性知识的资本密集型企业而言,借助于信息技术可使工作必须的知识在员工中患上到迅速分散并被学习以及同享之,从而能够增强员工从事工作的程序化以及规范化程度,有益于提高劳动出产率,节俭出产本钱。信息技术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可以对于能够转化为比特情势的数据进行搜集、传递、加工以及处理,所以相对于于有形的物资资源来讲,无形的知识以及信息资源更利于信息技术作用的施展。知识密集型企业利用信息技术以后,与外部供应商之间进行的资源转移以及交流可借助于虚拟网络来完成,并就交流进程中发生的信息进行及时的沟通与调和而无需坐在1起面对于面的谈判,节省了大量的调和本钱。由此咱们患上出命题二:资本密集型企业与知识密集型企业在信息处理特征上存在的差异使患上前者利用信息技术以后对于内部出产本钱的节俭更显著,而后者利用信息技术以后对于市场调和本钱的节俭更显著。

从技术特征上存在的差异来看,资本密集型企业主要运用的是程序性的、相对于简单的技术来展开工作,而知识密集型企业则主要运用非程序性的较繁杂的技术来完成任务。咱们曾经经指出,信息技术可以替换工人完成程序性的简单工作以节省劳动力、提高劳动效力、减少出产本钱,所以资本密集型企业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大幅降低出产本钱。由此咱们患上出命题三:资本密集型企业与知识密集型企业在技术特征上存在的差异使患上前者利用信息技术以后对于内部出产本钱的节俭更显著。

从出产本钱特征上存在的差异来看,资本密集型企业所需员工数量较多,主要是出产性的工人,用以完成基本的工作;为此需要购置大量的机器厂房等固定资产。而知识密集型企业所需员工数量较少,但质量请求较高,主要是知识型员工,用以进行智力开发以及知识立异流动,对于机器厂房这种固定资产投资较少。信息技术主要节俭的是出产性的劳动力以及修建厂房等的固定资产投资,所以显著节俭的是资本密集型企业的资金以及劳动力,从而节俭其内部出产本钱。由此咱们患上出命题四:资本密集型企业与知识密集型企业在出产本钱特征上存在的差异使患上前者利用信息技术以后对于内部出产本钱的节俭更显著。

从调和本钱特征上存在的差异来看,与资本密集型企业相比,知识密集型企业的资产专用性程度以及信息不对于称程度较高,由此所致使的机会主义行动也易于产生。知识密集型企业进行交易的产品多为无形的知识以及信息,属于经验产品——这种产品在交易前没法了解具体内容以及效用,只有交易以后通过使用才能准确评价其功效。然而知识以及信息这类经验产品的特殊的地方就在于,1旦使用后它对于购买者的功效将急剧降低直至为零。在这类情况下,作为产品卖方的知识密集型企业在交易以前是对于其产品——知识以及信息高度保密的,由于1旦泄漏产品的价值将大打折扣。因而,买卖双方之间关于产品的内容、质量和功效等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于称——买方几近没有任何关于产品的相干信息。恰是因为在交易进程中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于称,产品购买方为了保证交易的公平和确保物有所值,就必需在交易产品——知识以及信息的鉴定以及使用长进行大量的专用性投资,以最大化的施展产品的功能。这类专用性的投资常常也是了解以及运用作为交易产品的无形知识以及信息的知识以及技巧。因为交易双方投入的资产都是高度专用的知识以及能力,同时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于称,所以交易双方处于1种双边垄断状况,易于产生机会主义行动。而利用了信息技术以后,1方面交易的产品(知识以及信息)可以直接通过网络来传递,从而节俭了交易本钱;另外一方面,交易双方可以借助于通讯技术耗损低廉地就产品的内容以及效用进行延续性的协商以及有针对于性的合作,使双方各自所具有的核心知识以及能力患上到交换与同享,从而不但可使原来扩散在双方身上的私有核心知识以及能力汇聚成1个总体而成为显性知识固化在交易进程中,而且还促进了双方之间的信任与进1步的合作。交易双方之间资产专用性程度的降低和信任程度的增添极大地防止了牟取可占用专用性准租的机会主义行动的产生。因而,知识密集型企业利用信息技术以后可以降低交易的信息不对于称以及资产专用性程度,减少机会主义行动的产生,大大节俭了其与交易火伴之间的调和本钱。由此咱们患上出命题五:资本密集型企业与知识密集型企业在调和本钱特征上存在的差异使患上后者利用信息技术以后对于市场调和本钱的节俭更显著。

将上面的分析比较进行归总,可以清楚地看到,资本密集型企业的组织特征更利于其利用信息技术以后大幅节俭内部出产本钱,而知识密集型企业的组织特征则更利于其利用信息技术以后大幅节俭市场调和本钱。由此,咱们可以患上出总命题:利用信息技术以后,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内部出产本钱显著节俭,从而其边界产生扩展,以最大化地节俭内部出产本钱;而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市场调和本钱显著节俭,从而其边界产生缩小,以最大化地节俭市场调和本钱。

4、结论及启示

信息技术在企业利用进程中所施展的信息效力效应以及信息协同效应能够有效节俭企业的内部出产本钱以及市场调和本钱,从而终究引发边界的相应变动。至于这类变动

是朝扩展的方向仍是缩小的方向,则由企业的类型所抉择。钻研表明:对于于资本密集型企业而言,利用信息技术后对于内部出产本钱的节俭幅度要大于对于市场调和本钱的节俭幅度,其边界将朝扩展的方向产生变动;而对于于知识密集型企业而言,利用信息技术后对于内部出产本钱的节俭幅度要小于对于市场调和本钱的节俭幅度,其边界将朝缩小的方向产生变动。这1结论与现实中企业边界两极化变动的事实较为贴近。对于于那些正处于全世界化、信息化所酿成的剧烈的市场竞争中而急需提高效力、增强本身实力的中国企业来讲,本文的结论拥有无比首要的意义。

第1,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包含中国在内的新兴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工业化过程当中,资本密集型企业居于主流地位,知识密集型企业为数不多。相比之下,现今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已经经步入知识经济时期,知识密集型企业比比皆是,传统的资本密集型企业也正在加速向知识密集型经营转型。因而,从整体上看,信息技术利用对于中国企业以及西方企业的边界变动所酿成的影响是不尽相同的。具体而言,在现阶段,信息技术利用对于中国企业的影响,将更多地体现在企业边界扩展、诱发企业范围扩张方面;而在发达国家的企业中,信息技术的作用将促使更多的企业朝着边界缩小、强化核心经营业务的方向发展。从动态发展的观点看,信息技术的利用将在很大程度上增进企业的知识化经营。因而,对于于许多资本密集型企业来讲,即便它们初期的信息技术利用致使了企业边界的扩展以及经营范围的扩张,然而跟着企业经营知识化程度的提高以及经营性质的转变,其后续的信息技术利用仍颇有可能促使企业的边界趋于缩小,向核心业务回归。也就是说,信息技术利用对于企业边界的影响可能出现“扩展1缩小”的变动特征。图二以曲线情势对于此进行了说明。

第2,就目前国内的具体情况看,企业界对于“做大”与“做强”之间的区分仍缺少明确认识。咱们时常可以听到1些知名的企业在介入全世界竞争中提出“做大做强”的口号,咱们也时常可以看到1些企业在引进了先进的信息通讯技术以后纷纭树立新厂、吞并收购以扩展范围。这类为了“强”而“大”、为了“大”而盲目扩张以及多元化的行动不但没有提高企业的效力、增强企业的实力,反而增添了企业的负担、削弱了企业的核心资源以及能力,患上不偿失。而本文的结论有助于扭转当前的这类认识误区:做“强”不必定非要做“大”,公道地做

信息产业的特征范文6

一、新经济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影响

美国国家商务部在1999年度报告中将新经济定义为:“新经济指在过去的15年中,由于功能强大的个人电脑、高速的电子通讯以及INTERNET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得到改进的市场的不同名称加在一起的简称,包括‘信息经济’、‘网络经济’、‘数字经济’、‘知识社会’以及‘风险社会’等。”新经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信息化经济;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以智力为支撑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面向未来的经济。新经济对会计环境产生重大影响,从而使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受到以下两种挑战:

1.国际需求与国内需求的挑战。新经济时代,经济全球化、企业跨国化的发展造成资本和信用的跨国流动,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各国经济与企业的发展与他国紧密相连,会计信息在全球范围内交流成为必然趋势,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一方面要满足本国会计目标的需要,另一方面要满足国际经济环境和国际金融市场的需要,财务报告使用者广泛化和多样化,使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受到挑战。

2.不确定性和风险因素的挑战。新经济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信息不完全导致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虽然经济主体的“有限理性”也导致不确定性,但信息不对称是导致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信息不对称表现为事前和事后不对称,相应地带来了两种不同的后果:一种是由于信息事前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问题,另一种是由于信息事后不对称引起的道德风险问题。这些都使会计环境的风险加剧,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如何应对环境变化显得十分迫切。

二、新经济时代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改进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因国而异,其中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1ASC)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最具影响力。FASB认为:会计信息的首要质量特征包括相关性和可靠性等两项,其中,相关性包括反馈价值、预测价值和及时性,可靠性包括可验证性、中立性和反映真实性;可比性是会计信息的次要质量特征;可理解性是针对用户的质量特征。IASC则认为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包括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等四项,相关性包括重要性,可靠性包括真实反映、实质重于形式、中立性、审慎及完整性等次级质量特征。笔者认为,上述信息质量特征在新经济时代显得不够全面,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改进和完善。

1.公允性。这里提出的公允性不同于公允价值概念,公允性包括两层含义:一是立场的公允性,要求会计信息对实际情况的反映应该公允,不偏不倚,保持中立性;二是会计计量的公允性,新经济时代经济环境的迅猛变化,使会计要素的内容得到很大扩展,不同的会计要素本身就具有不同的特点,对计量属性有不同的要求,如果对不同的会计要素,如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人力资源、金融资产及衍生金融工具等采用同一计量标准,必然导致会计信息失之客观准确。资产呈现多元化,会计计量的公允性要求会计计量方法从理论到实务也随之多元化,以求公允反映各类资产的真实价值。未来财务会计的计量属性应是历史成本、公允价值、成本与市价孰低等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模式。

2.前瞻性。新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人们关注的不是过去和现在,而是未来。美国未来会计学家汉弗莱。H.纳什在《未来会计》一书中也指出,经济社会最大的价值在未来。新经济时代,决策有用性越来越受到信息使用者关注,而决策是面向未来的。前瞻性原则要求会计信息着眼于未来,要求充分披露未来预测信息、非财务信息和社会责任信息,要求会计信息披露更及时更全面。新经济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的完善使得会计信息及时报告成为可能,联机实时报告系统(OLKT)的应用,使得企业可以根据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进行实时计量。这也是会计信息规避不确定性和风险的一种有效手段。

3.透明度。新经济时代经济形势发展的特点是竞争激烈,风险加大。除了高新技术产业迅猛发展外,市场创新、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1997年初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许多国际性组织在分析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原因时,将东南亚国家不透明的会计信息归为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透明度最早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出,1996年4月11日,SEC了关于IASC“核心准则”的声明,提出三项评价“核心准则”的要素,其中第二项是“高质量”,SEC对高质量的具体解释是可比性、透明度和充分披露。1998年9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增强银行透明度”研究报告中,透明度定义为“公开披露可靠与及时的信息,有助于信息使用者准确评价一家公司的财务状况和业绩、经营活动、风险分布及风险管理实务”,高透明度意味着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将有助于企业的真实价值被市场发现和认可,降低其在市场运行中的各种成本与风险。

4,相对性和动态性。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具有相对性,因为会计信息是客观经济活动的会计反映。从哲学上说,意识对存在的反映受主观和客观两个因素的影响,会计信息既与会计人员的素质、能力、职业道德有关,又与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有关,会计处理程序的可选择性与会计的不确定性使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呈现相对性:①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具有相对性;②在相关性与可靠性二者权衡中,会计学者提出相对可靠性;③成本效益原则也使会计信息各质量特征呈现相对性特点。

动态性特征主要是由于经济活动、会计环境的迅速变化引起的,会计信息反映的只是某个时期和某个时点的经济活动的情况,与当时的客观环境是相适应的。但从发展的眼光看,会计信息各质量特征均以一定的条件为前提,条件不断变化,质量特征亦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故呈现出动态性。

三、关于我国构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的几点设想

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主要通过《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规范进行阐述,具体包括如实反映、有用性、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明晰性、谨慎性、完整性、重要性和实质重于形式等十个方面。虽然形式上比较全面,但相互之间关系模糊,诸概念定义还不够明确,缺乏层次性和系统性,因此笔者建议:

1.建立我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纳入框架体系中。“概念框架”一词是在1966年由美国会计学会(AAA)在《基本会计理论报告》中提出。此后,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也纷纷效仿建立了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对会计准则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指导,提高了会计准则制订的效率。我国目前尚无完整的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新颁布的具体会计准则已达到较高水平,使得现有的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在理论上与具体准则不匹配、不协调。因此,修订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建立概念框架显得十分迫切。在修订时应将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作为概念框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明确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在会计基本理论中的地位,有利于使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理论研究深入发展。

2.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要符合我国的会计目标的要求。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主要取决于会计目标,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的不同,各国的会计目标也不相同。FASB在其第1号概念公告中指出:“财务报告应当提供有助于信息使用者评估报告主体预期现金收入的金额、时间和不确定性的信息”,国际会计准则也将会计目标规定为“决策有用性”,受会计目标的影响,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偏向于相关性,德日的会计目标定位为“受托责任观”,其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则偏向于可靠性。

信息产业的特征范文7

使用者请注明文章内容出处

(EI village已经收录本文)

李龙梅     张暴暴    冯辛安    刘晓冰

(大连理工大学CIMS中心  大连  116024)

 摘要:CAD/CAM是CIMS的核心,基于特征的产品建模是实现CAD/CAM集成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典型CIMS中工程设计分系统功能模型,给出CIMS环境下CAD/CAM产品特征模型。

关键词:特征    产品信息模型   CAD/CAM

中图号:TP39

1.        CIMS集成产品模型与CAD/CAM基于特征的产品模型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作为新一代工厂自动化模式之一覆盖了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机械产品的生命周期包括从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立项论证、生产决策、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加工制造、装配、测试到销售和售后服务的全过程。CIMS集成产品模型是产品生命周期中全部数据的集合,它是整个CIMS研究和处理的对象,所有类型的产品信息都集中储存在这个集成的产品信息模型中,信息的表达已将产品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都考虑进去,是整个企业在生产周期的任何阶段能共享的信息模型,它能在整体上和局部级上支持各种应用活动,使得面向制造、面向装配、面向质量等成为可能。集成产品模型是以用户需求、市场分析为出发点,以产品设计制造模型(CAD/CAM的模型)为基础,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不断扩充、不断更新版本的动态模型。它应能克服以往仅从某一特定阶段的数据需求和数据处理的特点来建立数据模型,改善对产品产品生命周期中所有数据需求的全局分析的不足,而使得在产品生命周期中各阶段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

 

    工程设计分系统CAD/CAM是CIMS的核心。 CAD/CAM就是按照产品设计-制造的实际进程,在计算机里实现应用程序所需要的信息处理和交换,形成连续的、协调的和科学的系统。实现CAD/CAM一体化的关键在于信息的集成。基于特征的产品模型,是实现CAD/CAM有效集成最佳方法,是CIMS集成产品模型的一个子集,是集成产品模型的基础模型,也是CAD/CAM系统中数据共享的核心。

    传统的基于实体造型的CAD系统仅仅是几何形状的描述,缺乏对产品零件信息的完整描述,与制造所需信息彼此是分离的,从而导致CAD/CAM系统集成的困难。将特征概念引入CAD/CAM,出现了产品特征模型。基于特征的建模是CAD建模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它是CAD/CAM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到达一定水平,要求进一步提高生产组织的集成化及自动化程度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基于特征的建模着眼于更好地表达产品的完整技术和管理信息,为建立产品集成信息模型服务,它使产品设计在更高层次上进行,设计人员的操作对象不再是原始的线条和体素,而是产品的功能要素,直接体现了设计意图,使建立的产品模型容易为非设计人员理解并便于组织生产,设计图样更容易修改,有助于加强产品设计、分析、工艺准备、加工检验各部门之间的联系,更好地将产品设计意图贯彻到下游环节,并及时得到意见反馈。因此特征建模是解决产品模型建立的可靠途径,于是出现了许多关于特征建模的研究。

    对特征技术的研究工作,主要可以概括为七个方面:特征的定义与分类、特征识别、特征建模、特征表达、特征检验、特征映射和特征数据库。特征的定义和分类的研究是特征技术研究的基础,但到目前为止,对特征定义和分类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这是因为特征的定义和分类受到特征研究应用背景的制约。CAD/CAM的特征建模究竟应当包含哪些特征,各说不一。作者认为,作为CIMS的核心--CAD/CAM系统的开发应用,完全可以按照CIMS信息集成的概念进行,由于CAD/CAM最终要集成到CIMS中,基于特征产品模型最终要为CIMS中所有子系统共享,所以在研究特征造型时不仅需要考虑CAD/CAM本身的信息需求,而且需考虑其在CIMS中的地位、作用及其与CIMS中其它分系统之关系。本文就是通过研究典型CIMS中工程设计分系统功能模型各二级子系统的信息需求、本分系统与其它分系统信息联系,得出基于特征的建模应包含的特征定义与分类。

2.  CIMS中工程设计分系统的功能模型     一般可以将CIMS分为四个功能分系统和两个支撑分系统。四个功能分系统分别是工程设计分系统、管理信息分系统、制造自动化分系统和计算机质量保证分系统。两个支撑分系统分别是数据库和网络支撑分系统。

    图(1)所示为典型的工程设计分系统的功能模型图。工程设计分系统由产品数据管理(PDM)、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和制造准备四个二级子系统组成。从这个图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系统内部数据信息的需求和流动。首先通过PDM将产品开发计划、生产经营计划管理等信息传到产品设计模块,将产品设计模块输出产品的技术报价、BOM表、图纸、技术文档等信息所形成的产品设计模型返回到PDM;工艺设计分系统从PDM中获取有关信息,完成工艺设计并将设计结果,如:工艺规程、专用工装图等技术文档返回PDM;制造准备模块从PDM中获得信息,编制数控加工、夹具需求计划等制造数据信息和各类技术文档返回PDM。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和制造准备之间的信息通过PDM传送,改善数据的统一性和安全性。最后形成的基于特征的产品模型就存在于PDM中了。

       工程设计分系统的输入信息是市场信息和管理信息分系统传递的生产管理信息,输出O1将又成为质量保证分系统、制造自动化分系统、管理信息分系统的输入。在CIMS环境下,工程设计分系统应与生产管理、质量管理、制造自动化集成起来,因此特征建模时,应考虑这些分系统的信息需求。例如,质量保证分系统的功能是规划和执行企业的质量保证活动,它需要工程设计分系统提供有关产品几何数据、零件、原材料的基本数据、图纸、零件明细、产品结构、标准规范、加工、装配与检测规程和程序等,并从质量保证角度向CAD模块提出产品质量方面的要求和修改设计的意见,提出有关质量方面的要求和达到质量要求建议采取的措施,通过生产控制和维修实现质量控制。由于安排生产作业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平衡计划、合同管理、仓库管理等需在管理信息分系统中完成,所以管理信息分系统与工程设计分系统之信息交换包括:供应商、用户基本数据,用户订单和车间下达任务的有关数据、图纸、零件明细、产品结构有关工具、消耗品数据、工艺规程等。

 

3.  特征的定义与分类   3.1特征的定义    在一个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产生的信息很多,其中包括:设计信息、制造信息、管理信息、质量信息、使用和维护信息等。这些信息又被CIMS中其它系统以不同的方式使用。产品设计初始特征模型是由设计人员建立的,然而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这个特征模型的不断完善需要设计师、工艺师、质量检测人员等的共同协作。

       本文对特征的定义是在CIMS环境下,特征是产品生命周期内信息完整描述的载体,特征是一种信息表示方法,包括几何信息和非几何信息。

  尽管特征的定义由于应用的不同而有差异,但特征的性质和作用是基本一致的。首先特征是低层的几何元素与零部件间联系的桥梁,特征将构成特征的几何元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能够表达特定功能或含义的形状结构,以体现面向应用的形状信息;此外,特征的组成元素可以作为尺寸 公差、表面粗糙度等加工信息的相关载体,使得工艺信息能完整地借助特征而得到表达。基于特征的产品模型不仅能支持各种应用所需的产品定义信息,而且能提供符合人们思维的高层次工程描述术语,并反映设计和制造意图,从而克服现行CAD/CAM系统中产品信息定义不完备性和低层数据抽象性的不足。为CAD/CAM信息的真正集成、及其向CIMS的集成提供保障。

       特征除了具有一定的几何信息以外,还包括在设计、工艺规划和制造过程中需要技术、功能等信息,即特征给各种数据赋予了一定的语义。特征建模所需处理的数据纷繁复杂,系统中的数据类型繁多,数据之间的关系也十分复杂,既包括反映产品形状几何拓朴信息的几何模型,又有反映设计结构功能的设计模型,还需处理具有加工特点和装配特性的制造模型,既要存储静态的产品标准、规范等信息,又要涉及动态产品设计、制造过程信息。

3.2特征的分类     在对CIMS工程设计分系统各子系统信息交换分析的基础上,从特征建模的角度出发可以将零件特征分以下6类:

    1)形状特征:零件上有一定拓扑关系的一组几何元素所构成的一个特定形状。它具有特定的功能及其特定的加工方法集。形状特征可以分为主形状特征和辅形状特征。其中主形状特征用于构造零件的主体形状(如圆柱体、圆锥体等),辅形状特征用于对主特征的局部修饰(如倒角、键槽、退刀槽、中心孔等)。辅形状特征附加于主特征之上,或附加于另一辅特征之上,根据辅特征的特点还可以将之进一步划分为简单辅特征、组合辅特征和复制辅特征。简单辅特征是指如倒角、退刀槽等单一特征;组合辅特征是由一些简单辅特征组合而成的特征如阶梯孔等;复制辅特征是同一辅特征按一定规律在空间不同位置上复制而成的特征,如周向均布孔、矩阵列孔等。也可以按获得形状的加工方法不同将形状特征分类。

    2)精度特征:用于表达零件各要素尺寸公差、形状公差、位置公差和表面粗糙度等精度要求信息。需特别指出的是,一般形位公差除公差项目名、公差值、基准外,还应包含公差检测原则(如包容原则、最大实体原则等)。精度特征是形成零件质量指标的主要依据。

        3)管理特征:用于描述零件的管理信息,如标题栏中的设计者、批量、一台份的件数、零件与其它产品的借用与通用关系、日期、编码以及生产管理中MRP-II所需信息,和设计过程管理,包括版本管理,使用者权限设定与管理,审定等,并为PDM提供所需的信息。

       4)技术特征:用于描述零件的性能、功能等相关信息。说明外观要求、搬运要求等图纸上无法在图上标注的要求,零件运行过程中工况条件(常规、极限),载荷与约束条件,为CAE提供模拟信息,为性能实验,分析计算、优化,有限元前处理提供条件。

   5)材料特征:用于描述零件材料的类型、理化指标及热处理等特殊要求、表面处理的信息集合。

   6)装配特征:用于表达零件在装配过程中所需用的信息,如与其它零件之配合、配作等关系,装配尺寸链信息、父项子项的信息。为装配工艺提供必要的信息。如组成产品的零部件之间在装配中的关系可分为:

   层次关系:机械产品是由具有层次关系的零部件组成的系统

   装配关系:包括描述实体模型几何元素之间直接的相互关系的几何关系,比如平面贴合、点面接触相切;描述零部件之间高于几何测层次的机械关系,如螺纹联接、键联接等;描述零部件之间运动关系(相对运动或传递运动),如相对转动,齿轮传动等。

   参数约束关系:设计中的参数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从上一层传递下来的参数,本层设计部门必须满足,而且无权直接修改,称之为继承参数,一类是设计中产生的新参数,它们有的是从继承参数中导出的,有的是根据当前设计需要制定的统称为生成参数。当继承参数改变时,相关的生成参数要随之调整。

        以上特征中,形状特征和精度特征是与零件建模直接相关的特征,而其余特征是CAPP系统选择毛坯、下料、制定工艺的依据,是质量保证系统制定质量检测规划的依据。特征之间的关系有反映主形状特征之间的空间相互位置关系的邻接关系;辅助特征从属于一个主特征或另一个辅特征时构成的附属关系;描述特征类之间关联属性而相互引用的引用关系;不同层次特征之间的继承关系等。

    以上特征是根据产品的对象定义的,支持产品生命周期多个阶段的通用特征,不同阶段之间的信息传递主要是通过基本特征这个信息载体,又可以称为基本特征。基本特征对不同应用领域具有不同视口、不同投影与继承,是特征模型支持下游操作和模型本身不断完善的途径。各个分系统结合各自不同信息,就形成了各自的应用特征,如工艺特征、制造特征、检测特征。所以应用特征,是面向具体应用领域或具体应用系统的专用特征,它满足具体系统的操作要求,同时它的信息是可以从基本特征中导出的。

 

          

图1 工程设计自动化分系统功能模型图

  

Feature-Based  Product  Model  In  CIMS 

Li Longmei, Zhang Baobao, Feng Xinan, Liu Xiaobing

(CIMS Centre of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P.R. China, 116024)

 

ABSTRACT:  CAD/CAM is a core element in CIMS, and hence the feature-based product modeling is the key to CAD/CAM integration. In this paper, a typical functional model of automatic engineering design system of  CIMS  is  analyzed,  and 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features in CIMS-oriented and feature-based product modeling are discussed.

Keywords:  Feature, Product information model, CAD/CAM

 

参考文献

[1]冯辛安主编,CAD/CAM技术概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

[2]贺建平、丁秋林、孙正兴,基于特征的产品信息建模技术研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96(3).

[3]肖田元,CIMS与先进制造技术,工程设计CAD及自动化,96(4).

[4]唐荣锡、张关康、关红明,结合国情研究特征造型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92(4).

信息产业的特征范文8

【关键词】发展模式;阶段性特征;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的发展程度对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企业信息化本质上就是将企业的生产、物质以及现金等业务实现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网络输送和加工,从而形成新的信息资源。企业信息化既有利于促进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又有利于企业更好地适应竞争日益激励的市场环境。

一、企业信息化阶段发展阶段模式探究

国内外许多学者和专家对企业信息化这一领域进行了相关研究。本文主要对美国管理信息系统专家诺兰提出的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和施诺特模型以及米歇模型进行分析。

(一)诺兰模型。诺兰于1973年对计算机在企业组织管理中的成长过程进行了总结。诺兰认为计算机应用一般要经历从初级阶段到不断成熟的发展过程。诺兰的信息系统发展的四阶段中,其提出了企业信息系统发展阶段为开发期、普及期、控制期以及成熟期。经过不断地实践和总结,1979年诺兰又将之前的四阶段调整为六个阶段。诺兰强调,无论是哪个组织或者企业在构建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时都必须循序渐进,按照每一个发展阶段来进行,而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如下表1所示)。

(二)施诺特模型。诺兰模型主要体现的是信息技术在企业组织管理中的扩散规律。施诺特则从空间思维角度提出了四阶段推移说,从而对诺兰模型进行了有力地补充(如下表2所示)。因此,施诺特模型的根本是研究信息在空间上的推移情况。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最后将会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同时,信息的价值也将会得到极大提升。在施诺特模型中信息资源管理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从施诺特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出,现代企业信息资源管理要想获得长远发展,就必须发展信息资源战略。

(三)米歇模型。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米歇提出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中的模型能够更加准确地反应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点。米歇对诺兰模型提出了具体的补充意见,企业信息化集成阶段主要分为起步阶段、增长阶段、成熟阶段和更新阶段(如下图1所示)。米歇模型是衡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经典理论。

二、企业信息化阶段特征分析

企业信息化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只有加强对各个阶段的科学合理分析,才能够帮助企业顺利地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新时期,现代企业信息化在基础应用阶段、应用集成阶段、企业集成阶段以及社会集成阶段中具有各自特征。

(一)基础应用阶段。基础应用阶段作为企业信息化阶段中的初始阶段,同时也是最为关键的阶段。因此,企业在此阶段往往是采用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代替传统的人工操作。例如企业实行办公自动化、会计电算化、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此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企业的组织结构还有待健全,积极地发挥信息部门的职责,员工的信息能力还有待提高。

(二)应用集成阶段。企业在应用集成阶段开始逐渐地突破各个部门信息闭塞局面。所以企业通过利用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实行信息流、物流的集成和整合,将企业内部中的各个环节有机连接起来。同时,企业也将会根据客户的需求和企业管理需要将管理制度和模式以及管理方式进行不断地完善,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资源配置效率。

(三)企业集成阶段。当企业相互之间的经营与合作达到一定阶段之后,各大企业按照产品生产标准,加大对产品质量的控制。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基础上开始关注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企业在该阶段还积极地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数据模型库和方法库。

(四)社会集成阶段。企业在本阶段开始逐步地与社会各个部门之间实现资源共享。企业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以及销售形成一种新型的商业发展模式。电子商务在社会集成阶段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社会各个部门已经开始进入了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实现了各个阶段的信息通畅。

三、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信息技术的进步,同时也给国民经济各个行业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各大企业只有加强对信息化阶段的发展模式以及阶段特征进行分析,才能够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信息产业的特征范文9

 

通信指信息的传递,通信包括实物信息的传递及电子信息的传递。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电子信息的传递被广泛运用在人们的生活中,信息通信行业的发展特征和发展趋势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通信行业成为十分重要的经济资源。现代经济社会中,信息成为经济的主要劳动对象,而信息的传播主要依靠通信技术。因此,信息通信行业作为重要的经济资源,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信息通信技术是社会的基础设施,在经济社会中,信息通信是现代经济社会产生的一般条件,也是社会正常运行的重要支撑。研究信息通信行业发展特征与发展趋势不仅有利于促进信息通信行业的发展,而且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1.信息通信行业发展特征

 

1.1信息通信行业的需求特征

 

首先,人们的信息通信行业需求朝娱乐和商务方向发展。信息通信属于社会生活中比较基础的,低层次需求,而娱乐和商务在社会生活中是层次较高的需求。传统的娱乐性信息通信需求主要包括影视、音乐及游戏中的语音业务。商业性的信息通信需求主要包括电子商务、信息化解决方案、移动办公、远程教育等。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在基础需求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开始追求高层次的需求,信息通信行业朝着娱乐化和商务化方向发展;其次,信息通信行业的价值逐渐开始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核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多元化的信息传播方式受到人们的青睐,信息通信行业积极重视客户的多元化需求,改进并完善信息传播手段。在这种情况下,移动通信代替了固定电话,网络语言服务发展迅速,信息通信行业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满足人们的娱乐和商务需求上。

 

1.2信息通信行业的市场特征

 

首先,信息通信行业市场出现了赢者通吃的特征。在信息通信网络下,通信需求方规模经济与信息经济的反馈机制使信息通信领域往往只存在一个赢家。需求方规模经济在信息通信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加强了赢者通吃的现象。同时,搜索引擎市场也存在着赢者通吃的现象。赢者通吃成为信息通信行业市场的新特征;其次,信息通信市场存在着合作共赢的特征。在当今平面化的世界中,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无论信息通信行业多强大都需要众多合作伙伴,因此合作供应是信息通信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在信息通信市场中,电信价值链合作发展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并且,在电信价值链合作发展的过程中,合作中心逐渐向客户需求转移。另外,信息通信市场合作共赢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促进了信息通信行业的发展。

 

1.3信息通信行业发展特征

 

首先,信息通信行业的界限逐渐模糊,行业竞争相互介入。在信息通信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跨行业的盈利模式,电信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信息通信产业的价值链变得复杂多样。在这种情况下,为取得竞争优势,电信行业必然会在市场开发及企业运营等方面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其次,现代信息通信业的微笑曲线受到信息通信行业的高度重视。在信息通信行业发展初期,电信企业主要追求市场扩大。而在当今信息化社会,信息通信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技术能力成为通信行业的主要竞争力。电子通信行业的增值环节呈微笑曲线状。在这种情况下,信息通信行业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技术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2.信息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

 

2.1网络化发展趋势

 

首先,信息通信网络的IP朝融合化方向发展。随着IP的广泛运用,电信、广电、计算机三网合一成为信息通信行业的重要构想。随着信息技术和现代网络的发展,三网合一的构想开始逐步实施。网络无处不在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愿望,为IP融合化发展能够促进网络融合;其次,信息通信产业的价值链朝网络化方向发展。随着信息通信的发展,价值网络逐步生成,并且竞争不断加剧。价值网络的发展需要遵循互联互通原则、网络外部性原则、非线性增长原则等基本原则。

 

2.2行业经营发展趋势

 

首先,合作共赢成为信息通信的重要发展趋势。在合作共赢的发展趋势下,信息通信行业各方力量连横聚合,产业链条合纵贯通,本地化响应加速,共同促进了信息通信行业的发展,增强了信息通信行业的竞争力;其次,混合型盈利模式成为信息通信行业发展的心趋势。很多信息通信企业结合传统盈利模式和新型盈利模式,积极创新混合型信息通信盈利模式,以拓展业务范围,提高经济效益。

 

2.3市场趋势

 

首先,信息通信市场朝着竞争和垄断交替的方向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通信市场的竞争和垄断被强化,竞争日益激烈,进而催生了行业垄断。在这种情况下,信息通信市场朝竞争、垄断交替的方向发展;其次,信息通信市场还朝着增值业务方向发展,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信息需求。

 

小结: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信息通信行业不仅是社会经济重要的信息资源,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通信行业在发展的过程,出现了新的需求特征、市场特征、发展特征。信息通信行业的发展新特征要求信息通信行业朝着网络化、行业经营发展、市场等趋势发展。研究信息通信行业的发展特征和发展趋势不仅能够促进信息通信行业的发展,而且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