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微生物培训知识集锦9篇

时间:2024-01-14 15:55:10

微生物培训知识

微生物培训知识范文1

[关键词]理科高校;啤酒生产实训;教学体系;综合实践能力;考核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1-0136-04

一、引言

根据教育部《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定义,生物技术是生物学领域一个新兴的、综合性的本科专业,是以理为主,以工为辅,理工复合型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同时在本标准中,强调了生物技术专业的实践性特点。[1]生物技术是一门承上启下的专业,上接生物科学、下连生物工程,是将基础理论成果转化为具有应用价值的技术和产品的枢纽和桥梁。教育部在《生物技术专业规范》中指出,生物技术专业教育的发展与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密不可分,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具有突出的实践性特点,在该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将生产实践列为综合实践教育课程的首要内容。[2]当前,大多数理科高校的生物技术专业是从生物科学理科专业演变而来的,在教学上沿袭了生物科学专业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思路,使得理科高校开设的生物技术专业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特点,培养出来的学生存在三方面的不足:(1)相关学科知识的拓展和运用不足,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欠缺;(2)理科高校的学生普遍缺乏项目化的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因为学生实验大多数是个体操作实验,如微生物学、生化等实验均是个体独立操作的实验,学生的岗位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淡薄;(3)传统的单元实验操作相对简单,涉及的危害因素较少或危害面较小,导致在实际生产中,学生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从而理科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与工业化生产对实践人才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3] [4] [5]此外,由于理科高校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生产实践经验欠缺,大多数生产企业不愿意提供给学生亲自上岗实践的机会,学生到企业的学习主要是以“见习”或“参观”的方式开展,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啤酒生产实训课程》是针对理科高校生物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存在实践性不足这一特点开设的一门新课,涉及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发酵工程与设备的一门交叉学科,它既与生物学、工程学密切相关,又涉及自动控制等理论。笔者之所以选择啤酒作为实训的典型代表,是因为啤酒的生产工艺涵盖了大部分生物制品生产的基本要素,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培养与本校人才定位相吻合的精英人才。本校微生物学教学团队经过多年的努力,建立了完善的微生物学模块化实验教学体系[7] [8] [9],本实训课程亦是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延伸与拓展,是使理论研究成果走向产业化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该课程由传统的“单元实验”课程转变为工厂化模拟的“实训”课程,可有效克服理科高校学生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

二、啤酒生产实训课程教学内容的构建

(一)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队伍

《啤酒生产实训课程》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主干课,总学分54课时,共3学分。课程安排在第三学年的第二学期(大三下学期)。学生已修完微生物学、微生物学实验、生物化学和发酵工程等基础课程,掌握了微生物发酵产品生产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操作技能。该课程的教学形式为:讲授与实践相结合,其教学目标在于:(1)加强学生对微生物学知识的拓展和运用,提升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的能力;(2)培养学生的岗位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3)强化安全生产教育。每批实训班人数为15人左右,每个工段安排1-2个责任人,每学期可容纳60-80人,每个学生跟踪实训全程。教学队伍由5名教师和4名二年级生物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组成。研究生的主要职责是协调实验准备教师开展准备实训工作和担任指导教师的教学助手。

(二)教学设备

啤酒实训共配备一台粉碎机(用于麦芽粉碎)、1只200L糖化锅(用于麦芽糖化)、1只200L糊化锅(用于原料糊化)、1只200L过滤槽(用于麦汁过滤)、1个200L煮沸锅(用于麦汁灭菌)、1只200L回旋沉淀槽(用于去除麦汁中的沉淀)、4个200L锥形发酵罐(用于啤酒前发酵和后发酵)及制冷机(制备冷却水)、蒸汽发生器(制备蒸汽,用于灭菌或消毒)、消毒车(双氧水或氢氧化钠)等。实训用原料麦芽和啤酒花购自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啤酒酵母购自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

(三)教学内容

1.强化生产实践的安全教育

啤酒生产实训工艺过程如图1所示,分别为:①啤酒从原料到产品的生产线,②高温蒸汽设备线路,③消毒设备线路,④制冷设备线路,⑤动力柜控制线路。此课程涉及粉碎机的使用,高温蒸汽、高压氧气和二氧化碳钢瓶、双氧水和较浓氢氧化钠等消毒试剂的大量使用等,因而安全生产显得尤为重要,而在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学生仅在涉及酒精灯、染色时用到二甲苯等易燃、有毒物品。本实训课程模拟工业化啤酒生产过程,使用高温蒸汽进行麦芽的糖化、麦汁的煮沸,学生对高温蒸汽控制不当,可能导致麦汁溢出或人员烫伤;回旋沉淀槽、种子罐、发酵罐及它们之间的连接管道,采用高温水、3%-5%的氢氧化钠或3%的双氧水进行消毒或灭菌。氢氧化钠和双氧水具有一定的强腐蚀性或氧化性,操作时需认真检查各个线路连接是否到位,管道及接口的连接是否有泄漏等。制冷机在工作时注意防锈、防堵等。使用氧气罐时注意防明火。因此,啤酒生产实训必须首选对学生进行安全生产教育,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设备工作原理及使用规范,确保实训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促使学生从“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做起,养成安全文明生产的良好习惯。在正式生产前,以水试车使学生理解各设备的原理及安全注意事项,便于学生在正式进入生产后能有效地将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达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目的。安全生产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产品质量安全,本实训课程要求学生依据国家标准进行原料检查及产品质量检测,防止使用发霉原料或不合格原料,规范实训操作以避免染菌,严格控制各类参数,以防因原料不合格、操作不规范或参数控制不稳定而导致产品不合格的问题。总之,安全生产教育对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科研规范具有重要作用。

2.教学内容安排

啤酒生产实训教学体系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实训场地设备卫生、安全、设备简介”;第二部分,“啤酒生产工艺”;第三部分,“啤酒主发酵及参数监测”。各部分又分设3个、6个、8个项目,共计17个项目。与不连续的周次单元实验相比,啤酒生产一旦开车运行,需连续生产约1个月。

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如表1所示。此部分内容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能力,综合拓展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团队合作、交流、组织协调能力等。此部分内容需要连续3-4天,教师学生全天在岗,从早七点半到晚八点半左右,主要涉及啤酒生产设备及各部件的连接,发酵设备的灭菌与消毒,啤酒生产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原料的准备,麦芽的粉碎、糖化,麦汁的过滤、煮沸和冷却,酿酒酵母种子的培养和进罐。所有过程由学生亲自操作,突出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反哺了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加强了学生对微生物学知识的拓展和运用,培养了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如:在微生物学实验中,没有涉及酵母兼性厌氧发酵、高压蒸汽原位灭菌、发酵罐原位消毒及大型制冷设备的使用;在传统的发酵单元实验中,也很少涉及从原材料到产品、从设备检查到工艺过程控制的理论技术及方法。啤酒生产实训课程模拟工厂化生产,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陷,使学生在典型性案例实践中充分认识到发酵产业化过程中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具备初步解决生物技术产业化过程中关键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拓展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此外还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交流、组织协调能力。笔者认为,团队合作、交流和组织协调能力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相当重要的内在素质。理科高校大多数实验课都是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训练,但是对于一项工作或一个产品而言,远非一两个人所能完成,多数情况下需要多人团结协作,通过合作、沟通,营造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来共同完成。本部分内容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第三部分:啤酒主发酵及参数监测设置了8个小项目,如表1所示。此部分内容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综合拓展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进罐后的前发酵和后发酵需每天安排学生进行数据监测与控制,包括温度控制、压力控制、糖度控制,产品质量检测与控制等。学生在实训中,充分体会到一个合格产品的生产,其检测指标和控制手段是多维的。通过对主发酵参数的控制,学生可掌握发酵过程中一些指标的分析操作技能,加深了微生物学知识的拓展和应用,如:酿酒酵母兼性厌氧发酵机理及封罐时机的选择。同时在质量评价中,采用了微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如:酵母质量检查采用了微生物学实验的方法;双乙酰的测定采用了蒸馏法和分光光度法,属于分析化学的方法;酒精度的测定采用了密度法,属于物理学方法。这些方法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拓展和应用,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3.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岗位责任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本课程每一批次(约15人)即为一个团队合作小组,在指导教师的系统引导下,每个小组明确自己的人员构成、实训目的与内容、团队合作的必要性等问题。本实训课程持续的时间长,特别是前3-4天,工作量大,任务集中,有些操作需要同时控制,如:进罐时需要同时准备好种子液、控制好冷却设备、麦芽汁进罐等操作。针对本实训课程,教师讲授、学生跟踪实训全过程,此外,为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教学内容上还做了以下安排:(1)实行学生值班制,安排学生定时观察设备运行是否正常,每天检测糖度,观察和记录压力、温度等各种发酵参数的变化。记录实施签名制,指导教师检查学生记录情况并将其作为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平均每位学生约值班两天。(2)设置岗位制度,对于时间长、较复杂的工段设置两位负责人,分主任和工段长,对于较容易控制的工段仅设置一位工段负责人。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学校使用的动力与蒸汽系统与工厂差别较大,通常采用的是电蒸汽发生器,而工厂实际用的是锅炉或外购蒸汽,且动力与蒸汽的工厂实际操作专业性强(有专门的专业),对生物专业的学生我们未将其设置为主要岗位。啤酒生产实训岗位名称与责任如表2所示,以此实现提高理科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岗位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的目的。(3)实施产品评价,每个合作团队展示自己的成果,包括团队合作过程的实训记录和产品。研究实践表明,实训的团队工作方法比传统教学模式更能锻炼学生的合作、协调、主动学习的能力。通过实训,学生体会到了岗位责任意识、团队协作工作理念,调动了学生学的习积极性。

4.加强啤酒生产实训课程与微生物学、微生物学实验、发酵工程、分析化学等课程的融会贯通

本课程教学体系注重生产实践与相关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充分体现学科交叉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具备较扎实的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实验、发酵工程、分析化学等相关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如:酵母积累乙醇代谢途径、双乙酰还原、酿酒酵母的摇瓶培养到种子罐培养等用到了微生物学及实验的相关知识。培养基的配制在微生物学实验中,采用的是从市面上购买的瓶装试剂,如酵母膏、蛋白胨、牛肉膏等,而本实训采用的主要原料是非主粮作物麦芽(大麦经发芽烘干后),糖化是利用麦芽中所含的酶,α-淀粉酶、β-淀粉酶、α-葡萄糖苷酶、麦芽糖酶等将麦芽原料中的不溶性高分子物质,逐步分解为可溶性低分子物质的过程,加强学生对生化基础知识酶的理解。本实训应用了液体深层发酵,而在微生物学实验课中,通常只用到100mL的三角瓶和接种针接种,学生无法建立工业生产规模的发酵概念。发酵工程课程讲到种子扩大培养,但不开设实验,本课程的实践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了生产发酵过程。发酵罐的设计原理,麦芽汁的过滤、旋沉原理等,体现了发酵工程、生化工程下游技术等应用基础理论在本课程中的运用,具有典型的工程应用特色。还对原料及过程的生产成本进行核算,而在其他课程中,缺少成本核算这一环节。如,麦芽在粉碎时需调节合适的辊间距,以使麦芽表皮达到“破而不碎”的要求,以利于麦芽汁的过滤,过滤介质为麦芽表皮,节省了生产成本。产品质量控制采用了微生物学实验、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等分析检测手段,体现了化学与生物学两者的紧密联系,促进了学科交叉。通过啤酒生产实践使学生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基础知识与应用的融会贯通,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建立与啤酒生产实训教学体系相对应的多样化考核体系

啤酒生产实训课程是团队合作课程,考核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注重实训过程考核,即学生在生产实践中的表现。考核项目和内容主要分为专业理论知识评价(20分)、操作过程评价(40分)、实训报告(20分)、团队协作能力评价(20分),评价方法参见表3。专业知识部分主要包含啤酒基础知识、啤酒工艺原理、设备构造及运行原理等基础理论知识。操作过程评价含原料处理、麦汁制备、发酵设备操作、啤酒品评及实训报告等,以及学生操作评价和数据结果评价。团队协作能力评价主要针对工作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本考核体系的目的与教学体系目标一致,突出体现学生的科研素养和科研规范,基本实验操作能力,综合拓展能力和应用实践能力,团队合作、交流、组织协调能力等,从而培养与本校人才定位相应的应用实践型的精英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生物技术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4(4):3-7.

[2] 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生物技术专业规范[J].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2(1):3-10.

[3] 安登第,曾献春,张瑞,等.发酵工程课程的立体化教学探索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14(7):1443-1447.

[4] 贾彩凤,常忠义,叶希韵,等.发酵工程实验的改革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2009(3):453-457.

[5] 许波,唐湘华,王重力,等.深化发酵工程实验教学改革适应基础教育新课改[J].微生物学通报,2009(5):758-761.

[6] 何伟,徐旭士.微生物模块化实验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117.

[7] 袁生,徐旭士,戴传超,等.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12(2):138-140.

微生物培训知识范文2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微课化”

0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的作用是培养能够为企业的生产、建设、管理等第一线进行服务的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国家的战略选择。而创新型、高技能的高职人才的培养必须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国家政策对职业教育的倾斜,职业教育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但是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优化人才的方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最重要困难之一。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现代化的教育模式带来了改革的新方向。如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大高职学校平台、资源的建设以及整合,将视觉感官、课堂、实训有机融合,真正的实现高职教育的“教学做一体化”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全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因此关于物流管理专业的改革以及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的改革历年来都被许多专家与学者争相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大部分针对物流管理专业的研究都是关于实践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包括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系改革等。针对“微课”的研究最近两年来虽然很多,但是很多针对如何拍“微课”、如何设置“微课”课程以及如何建设“微课”资源平台。但是对于“微课”与课堂教学以及实训三者结合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应用到物流管理的专业课程方面的研究。

“微课”作为一种新生力量在资源建设的大军中迅速崛起。“微课”主要是以微视频作为媒介呈现课程内容,对一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而设计的资源,是为了支持1:1的学习行为,如电子书包、翻转课堂、混合学习、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等多类别的新型学习行为方式。“微课化”就是打破课程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本中的知识点以“微课”的形式呈现,并且与实训平台相结合,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自主学习,养成随时随地学习的习惯并提高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物流成本管理》是大多数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物流成本控制是与企业实际联系相当紧密的学科之一。为了达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符合现代社会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并且使得课程的内容以及学习方式不与高速发展的社会脱节,所以,本论文采用“微课化”的形式,对《物流成本管理》课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主要是为了实现:(1)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2)真正的实现高职教育的“教学做”一体化;(3)将课堂教学与“微课”融合;(4)将“微课”、实训平台相结合。使学生在对《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理论学习中,通过新技术与方法迅速掌握专业知识。采用实践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从而达到优化人才的目的。

1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微课”及《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现状

1.1 高职“微课”现状

“微课”在高等学校教育方面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之一,它成为许多高校紧跟经济时展的步伐,课程改革的方向之一。“微课”在开发的过程中形式也是多种多样,高职教育的“微课”资源主要是为了实现培养高新技能人才的目标,因此,它主要是按照目标导向的教学法进行开发。主要形式如图1所示。

“微课”的出现,掀起了教育的改革热潮。部分高等院校开始建设“微课”资源库,另外也有部分高校在进行“微课”比赛等一系列创新教学方式的途径。从许多获奖的“微课”中可以看出,这些获奖作品制作都很精美,但是许多“微课”都是独立于课程而存在,系列化的“微课”较少。许多专家和学者顺应时代潮流研究的“微课”设计、制作很多,但是针对以一门课程为依托,开发一系列的“微课”资源的研究很少。

图1 目标导向的“微课”设计

1.2 高职《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现状

物流成本管理是一个动态的管理控制过程,不能把它看做静态的成本计算之后进行物流成本的管理和控制,物流成本管理的本质是对未来的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物流成本管理》作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与《采购与仓储实务》、《配送管理实务》、《运输管理实务》等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物流成本管理》是研究如何利用成本管理的手段对企业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研究与学习本课程,让学生能够全面认识物流成本管理的概念,并能够独立进行企业物流成本的计算、分析、预测以及控制。在该课程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各任课教师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实训手册的撰写,但是这些远远达不到高职教育中实践教学的目标。与同等地位的其他几门核心课程相比,《物流成本管理》的教学与创新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2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物流成本管理》课程存在的问题

2.1 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脱节,缺乏衔接点

《物流成本管理》课程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实训也是采用原始的手工计算方法,即使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结合实例,但是学生很难去把握案例与脑海中的成本概念到底有多大关系,也很难记住知识点。课堂教学与实训各自独立,很难让学生真正的实现学习与技能同时提升,这也就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2 知识点零碎且多样化,缺乏合适的教材

大多数高职院校的《物流成本管理》教材都不一致,内容更是多种多样。教学大纲不统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不具体。目前使用的课本中部分以物流成本的分析、计算、预测和控制为主要思路,侧重于理论研究;另外一部分是以物流的各功能的成本分别计算为主要思路,侧重于计算方法。任课教师在选择参考书以及推荐参考资料时很被动。高职院校的学生相对于本科生,对于理论和计算的学习能力稍差,因此对这种课程提不起兴趣。合适的教材是目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面临的困难之一。

2.3 枯燥的理论知识偏多,缺乏合适的案例

授课过程中,合适恰当的案例可以将知识点与实际融会贯通,使课堂生动、活跃。学生可以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而物流成本管理方面合适的案例相对较少。原因是成本管理涉及的内容较多,比如在进行运输成本的核算时,首先应该确定运输方式(不同的运输方式计算方式不同),其次是确定商品包装方式(商品运输包装不同计算方式也不同),再次确定装卸搬运方式,最后确定运输路线。这样才能够进行成本的计算。在具体计算过程中要考虑商品损耗等因素。这样一个案例就涉及运输、包装、装卸搬运等物流环节。而目前的教材,没有提供需要全面分析的案例。

2.4 信息化程度较低,缺乏实训教学软件

《物流成本管理》课程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训的内容多是课本基础知识加计算,与物流基础课程的实训内容多有重复,距离核心课程的实训要求还距离甚远。在企业的管理中物流成本管理很少被企业重视,因此很少有公司会有独立的管理物流成本的软件。高职院校开设物流成本管理课程的相关实训教学软件也缺乏。未来的企业竞争主要体现在成本的竞争,现在的学生毕业后进入企业,基本的数字化计算成本的方法肯定要学会,因此该门课程需要一个专门的实训软件。

3 提高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堂效率的措施

3.1 以《物流成本管理》课程技能目标为导向,设计系列“微课”资源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学的载体由原来的面授变成现在的计算机和网络。国外的网络教学已经相当成熟,比如国外的开放大学,开放资源库等等。国内许多院校也在开设网络课程,尤其以中小学为主。高等教育的网络教学模式也成为大势所趋。“微课”、“慕课”等的出现,我国许多高等学校开始进行网络授课模式以及“微课”比赛、“翻转课堂”风采展示等。“微课”的主要载体是视频,刻录教师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内容上较一般课程精炼,形式上比较微小,主要是追求整体效果的妙处。

对于高职的学生而言,系统的理论学习是一个最痛苦的过程。《物流成本管理》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理论知识零碎且多,如何让学生进行愉快的学习并尽可能多的掌握专业知识是许多《物流成本管理》课程任课教师头痛的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以《物流成本管理》的技能目标为导向,进行“微课”教学改革。首先,将物流成本课程分成若干个模块,例如:物流成本分析方法-因素分析法;物流成本预测方法-量本利分析法;物流成本控制方法-目标成本法。将这每一部分提取理论知识和实训题目,做成一个个视频,供同学们在课后以及实训的过程中随时随地查阅知识以及解题方法。

实施“微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减轻高职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精力去进行实践学习,在微小轻松的氛围里掌握理论知识。既避免了传统教学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又可以节约时间,来完成高职学生更重要的实践过程。更好地体现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3.2 根据改革思路,设计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物流成本管理》“校本教材”

目前选用的教材多是零碎的知识点的组合,以物流中七大功能的物流成本为主线的教材,而高职院校现在许多课程均采用项目化教学,因此现有教材不能满足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发展的趋势,自编《物流成本管理》教材以项目化教学为导向,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进行编写。比如,在编写的过程中,打破传统教学中的先易后难或者积累为主的教学方法,将一个具体的任务细化,每一个小项目都是一个教学目标,根据实际的项目去编写教材,在实施的过程中与“微课”(每一个知识点的视频)相结合。

3.3 开发实训教学资源,创建《物流成本管理》实训平台

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不管从事物流方面的哪种职业,与物流成本都有一定的相关性,所学的理论知识都将运用到实际。但是现在的企业都有自己独立的业务操作系统,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可能完全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需要将所学知识与计算机紧密结合。

目前的《物流成本管理》教学,在进行物流成本的核算时运用的是手工计算方法。比如运用作业成本法-资源、资源动因、作业成本、作业动因、产品或服务进行计算,首先作业成本法的物种要素的网状关系学生就很难理解,在进行计算时更是容易出错。在具体的企业进行物流成本管理时,成本核算部分包括成千上万条数据,如果手工计算,对企业的实际工作没有任何价值。更何况企业一般是以操作为主,因此需要将企业实际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利用“产学研”等校企合作关系开发适合学校以及企业员工操作的实训以及工作平台。

3.4 转变任课教师思想观念,建设“微课化”实施方案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已经不能达到现代高职教育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材、“微课”资源、实训平台三者具备的基础上,需要将三者有机结合,转变《物流成本管理》任课教师的思想观念,使其认识到网络教学以及实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通过实施方案师的教学思想,真正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4 总结

随着国家教育部对高职教育的重视以及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高职教育面临着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将高职的专业课程的课程改革符合社会和企业的要求,成为许多高职院校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伴随着“微课”的盛行,本文将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物流成本管理》与“微课”结合,使得课堂生动活泼,设计的知识点更符合企业的实际,讲授的方法更引起学生的兴趣。为高职院校培养高新技能、创新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黄烨.“微时代”下的“微课”浅析[J].经济管理,2013(5).

[2]程岚,肖贵桥,王英,朱莉.微课教学设计思路探讨[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

[3]张世军.物流成本管理案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8).

[4]李慧兰.物流成本管理课程内容体系研究[J].物流工程与质量,2009(3).

[5]郑宁.Excel在运输路线规划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1(19).

微生物培训知识范文3

[关键词] 微生物学; 实验教学;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Q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b)-111-01

微生物学是医学院校重要的基础课之一,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与拓宽,微生物学方法与技术显得尤为重要,熟悉掌握微生物学方法与技术,对将来的临床工作及与相关学科的融会贯通有直接的影响[1]。因此,为了提高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实践科研能力,我们将微生物学实验分为课程实验和综合实验两大部分。课程实验侧重于学生实验方法和实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微生物学实验知识和操作技能;综合实验侧重于训练学生对学习过的微生物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

1注重提高课程实验质量

课程实验包含基础实验和重点实验两部分,基础实验的重点是强化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以及让学生掌握基本操作,训练学生微生物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重点实验的重点是强化学生实验技能,提高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能力。

1.1通过基础实验,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

由于基础实验中定性的多、定量的少,验证性的多、综合训练的少,学生往往不够重视,实验中不求甚解,应付了事。实验课上教师需强调重点和注意事项,侧重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错误或不规范的操作,鼓励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老师在适当时间予以提示;对实验中所出现的一些现象多向学生提出问题,使他们学会分析,并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根据实验的进行程度,引导学生更深入思考,逐步树立他们的创新意识;严格要求,使操作技能规范化,老师作示范,强调其要点,学生自己练。我们的教学目的是培训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的方法和技能,使他们通过实验现象的思考,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

1.2重视重点实验,初步培养学生科研能力

在学生掌握基本实验操作的基础上,我们设计安排了一些操作较复杂、系统性强的重点实验,以强化学生实验动手能力,实现学生由学习知识到初步科研能力的转化。重点实验与科研课题紧密结合,由教师设计、组织和管理。例如,我们设计的“适于甘薯淀粉高产L-乳酸的菌种选育”的实验,内容涉及特定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从特定环境中分离和纯化微生物,微生物的染色、形态观察及菌落观察、大小计数,诱变育种提高目标产物,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实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微生物的液体摇瓶培养 ,微生物的数量测定与生长曲线的测定,微生物的菌种保藏等内容。这样一个完整的重点实验,包含微生物实验的大部分内容。在重点实验中,我们还安排学生参加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如试剂的配制、玻璃器皿的洗涤,使学生对顺利完成实验并获得理想的实验结果有较全面的认识。通过重点实验,学生不仅对基础实验中学到的操作技能进行了反复训练,还学习了一些新的实验方法、实验技术,提高了动手能力,锻炼了科研能力。

2开展综合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综合实验是指学生根据一定的实验目的和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有关知识和技能, 对实验的仪器用具、方法、步骤在头脑中进行构思并付诸实施的实验[3]。作为近年来崭露头角的新型实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训练动手操作能力,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方面有着很好的作用。

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设计出实验方案, 包括实验程序、实验材料、实验方法与步骤。各小组讨论每个方案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最终确定实验设计方案。方案确定后,学生自己准备实验材料,指导老师发放标本,学生实施操作,对各种标本进行微生物学检验,记录实验结果。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填写临床检验报告单。

将实验综合化,并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由以往的“让我做实验”变成了“我要做实验”,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学生选择综合与设计性实验题目后,必须查阅相关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方案,学生对临床标本进行微生物检验时,还需要综合运用微生物检验基本的实验技能与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写出实验报告。这一过程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实验大部分过程由学生自己准备,自己完成,操作机会大大增加。通过系列训练, 学生提高了动手能力, 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不断强化,职业技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继红, 杨敬芳. 临床微生物实验教学及考核方法学探讨[J]. 检验医学教育,2006,13(4) :32-33.

[2]潘利华,郑志,罗水忠,等. 改革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实验技能[J].生物学杂志,2005,22(5):51-53.

微生物培训知识范文4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教育;微信平台

近日,我校入选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省政府对我校的支持力度加大。随着学校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加,我院实验室建设规模和水平均上一层次。实验室承担的科技攻关项目日增,教学科研任务繁重,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也面临更大挑战[1-3]。据统计实验室安全事故90%以上都是由于人为主观原因引发的[4],因此,如何开展科学有效的实验室安全教育[4,5],保证实验室正常有序的顺利运行,保障师生的安全健康,已引起高校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成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微信于2011年推出后,在大学生中普及的程度非常高,不少高校开始利用微信进行教育和管理工作。重庆科技学院孙宝光等[6]认为使用微信平台构建大学物理实验考核系统,开展移动互联学习,是保障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理想选择。北方工业大学郑丰[7]探讨了基于微信的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陕西师范大学李永丰等[8]探讨了“微信+二维码”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模式。长治学院靳力鼎等[9]研究了微信公众平台环境下的高校实验室消防教育。鉴此,我院构想建设实验室安全教育微信平台,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实验安全和环保的重要性,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基础。

1实验室安全教育现状

1.1安全意识淡薄

长期以来,各高校几乎都存在重教学科研,轻安全管理等安全意识淡薄的思想弊病。高校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问题并不直观突出,“看着没事,出事了才有事”,所以实验室安全工作被忽视,对安全管理工作敷衍了事[10]。不正确的安全观念和态度导致了一些图省事的违章操作,比如对“三废”未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对他人人身健康和房屋基础设施都造成重大损伤。

1.2安全教育体系不全

我国的国民安全素质教育有待加强。我国历来对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少生命安全的人文关怀,大家对安全意识培养不重视[4]。由于中小学阶段学生安全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不够完善,安全演练的开展条件缺失,大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依然没有树立安全意识。此外,缺乏科学的实验室安全知识教学体系。本科阶段大部分是学生边做实验老师边强调实验要领,安全知识直观性差、普及率低且教育效果不佳。随着实验室开放需求的增加,各种实验安全隐患日益凸现,严重影响了学校的安全稳定[10]。到了研究生阶段,实验室安全知识还需要一些专业知识的补充,仅靠贫乏的内容和单一的形式,无法让学生从安全教育中真正获得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1]。

1.3安全文化氛围缺失

目前高校教师的评价体系都是针对教学与科研成果,未涉及实验室安全文化的建设。实际上实验室安全文化素养是实验室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内容之一,高校教师应努力提高职业安全素养,对人文环境多一份责任感,不局限于关心论文和成果[10]。这也有助于推进教学科研工作方法改革,促进研究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将知识转化为文化,包含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安全文化,直接关系到生命或生活[11]。而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的培育一直被忽略,一般校园文化活动仅限于学生科技创新或学生会常规活动等。营造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培养在校生的安全观念,将会推进整个社会的安定稳定。

2安全教育微信平台的应用优势与内容设置

2.1安全教育微信平台的应用优势

传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内容,包括在实验室通道或室内悬挂实验室安全守则等,内容相对枯燥,学习交流形式单一,难以调动师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实验室安全教育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进行传播,其优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首先,微信使用率高,方便快捷。微信平台下载注册简单,使用没有限制,信息传送及时。其次,微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平台管理者可以发送文字、图片、视频等,也可利用通信功能进行交流讨论,激发师生学习兴趣,培养安全意识[12]。

2.2安全教育微信平台的内容设置

为了让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实验室安全知识,促进实验室安全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安全教育微信平台可设置实验室安全资格准入、仪器设备数字化培训、事故应急预案的虚拟培训等知识模块。

2.2.1实验室安全资格准入设置

我院实验室内使用的化学品繁多,实验条件包含高温高压等,实验室安全资格准入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基础性和根本性制度。通过实验室安全资格准入模块的设置,强化师生安全责任意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包括安全教育及考试系统。安全教育材料分为实验室安全基础知识、化学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辐射安全、生物安全、激光安全和实验室废弃物的安全管理等。另一部分是与专业对应的考试软件,考试结束后自动进行评分,取得实验室安全准入合格证书后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学生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熟悉且乐于接受网络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以此方式开展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效果显著[12,13]。

2.2.2仪器设备数字化培训设置

截止2017年,我院仪器设备总值达4500万元,其中超过30万的仪器设备有24台,将近1500万元。大型仪器设备的操作培训也是实验室安全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考虑到本科生对大型仪器设备操作不熟练易造成仪器损坏,部分仪器设备学生仅是进行有限的简单操作,对大型仪器设备的培训未达到实践教学目的,为此我们在拟建的安全教育微信平台中设置仪器设备数字化培训模块,兼顾仪器设备的安全操作和人才培养的双重需要[14]。仪器设备数字化培训遵循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原则,分为视频操作、模拟操作和在线分析等。在视频操作中详细展示各仪器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视频结束会弹出相关问题。操作人员作答后才能进入虚拟仿真环节,仿真环节如果操作失误会出现模拟故障现场,故障处理完毕才能恢复操作,直到进入在线分析阶段,最后是实验讨论环节。整个过程类似于游戏中的过关,大大调动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为实际的设备操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加深了学习者对设备原理和操作过程的理解。

2.2.3事故应急预案的虚拟培训设置

实验室安全事故包括实验室化学品泄漏、实验室化学品火灾爆炸、触电事故和突发性停水停电事故等。传统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宣传手段是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文字介绍,广大师生对安全事故无法仿真体验,知识技能在实际运用中无法得心应手。虚拟培训不受时空限制,避免潜在危险,调动训练积极性,提高培训效率。利用基于实验室安全事故虚拟系统的三维可视化功能和虚拟操作如交互功能,并配以一定的声、光效果,使受训者身临其境。在场景和体验设置中通过多场景自由选择,自由行动辅助以心理引导,一直到受训者逃离事故现场危险区域,并向虚拟老师报道,完成整个体验,得到全面事故应急技能训练[15-17]。

3结论

实验室是教学科研的重要场地,实验室的安全教育是其高效安全运行的保障。充分发挥实验室安全教育微信平台使用便利、互动性高和扩展性强的特点,强化广大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是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管理方针的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贾贤龙.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现状分析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2):193-195.

[2]耿明华,孙尔康,应安明,等.高度重视严格管理做好实验室安全工作[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5):278-282.

[3]武晓峰,闻星火.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分析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81-87.

[4]周利刚.高校实验室安全教育模式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8):238-240.

[5]贾小娟,史鑫,董君枫,等.高校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实践探索与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9):196-198.

[6]孙宝光,张启义,谭仁兵.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物理实验考核系统构建与使用[J].物理实验,2016,36(5):22-24.

[7]郑丰.基于微信的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教育教学论坛,2016(9):238-239.

[8]李永丰,魏春玲,钱召强.生物类专业学生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的认知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5,29(6):668-672.

[9]靳力鼎,王玉婷.微信公众平台环境下的高校实验室消防教育研究[J].长治学院学报,2016,33(2):34-35.

[10]李丁,曹沛,王萍,等.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3):274-277.

[11]牛焕双,张润杰,刘滨.以安全文化建设促进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9):199-205.

[12]郭万喜,高惠玲,唐岚,等.高校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3):198-200.

[13]袁哲,,徐飞.高校实验室安全准入模式的探索[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6,35(2):71-75.

[14]刘艳,李帅,周毓麟,等.网络环境下大型仪器设备培训数字化资源建设浅谈[J].教育教学论坛,2015,50:7-8.

[15]杜宝江,查亮,林灵.消防安全教育虚拟火灾逃生体验舱系统的设计[J].系统仿真学报,2017,29(2):453-461.

[16]朱红青,秦晓峰,杨成轶,等.煤与瓦斯突出事故虚拟仿真系统[J].煤矿安全,2014(6):89-91.

微生物培训知识范文5

关键词:医学检验专业 辅导员 实验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of Microscope Counselor ’s Experiment Teaching

Jian Weixing, Tan Jin, Zhang Guangning, Liu Jiepin, Zhuang Hongbo, He Yan

(Xiangtan Medicine & Health Vocation College, Xiangtan Hunan 411100)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establishing the team and system of "Microscop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technical counselor" in experimental teaching. Each class in proportion to recommend students with excellent students as a counselor. The use of spare time, the fi rst training microscope and the use of conservation technology and related knowledge and skills to make it a veritable microscope counselor. The "Microscope Counselor" team and system for fi ve years, teaching quality and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in-depth development.

Key words: Microscopic Counselor Experiment Teaching Application

笔者针对医学检验专业实验教学目前现状,从社会发展趋势、显微镜实验教学发展、检验专业学生就业等因素出发,从2011年10月起开始在医学检验专业建立和试行“显微镜操作和养护技术辅导员”(下称“显微镜辅导员”)团队及制度[1],并对所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较全面的可行性探究。

1.医学检验专业建立“显微镜辅导员”团队及制度的必要性

1.1社会发展趋势的需要

显微镜在生物学发展进程中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没有显微镜,人类就不可能发现细胞,也不可能创立细胞学说。它突破人类生理限制,将视觉延伸到肉眼无法看清的细微结构中去。它促进了生物学微观领域的研究,适应了社会发展趋势的需要。因此,显微镜才日益成为生物、医学、农林等领域研究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

1.2 显微镜实验教学发展的需要

显微镜实验教学是目前大学、职院、中专及中学现代化教学手段之一。由于社会对不同层次检验专业毕业生需求逐年增多,因此各级院校规模不断扩大,招生人数不断增多,造成显微镜使用频率高,超负荷使用,破损率高。主要原因是与刚入学新生显微镜基础知识掌握程度有关。笔者曾对2011年秋季入学新生以班为单位采取整群抽样法行显微镜知识知晓度问卷调查,发现很多新生在入学前没使用过显微镜,也没看过教师现场示教、录像示教等,显微镜知识贫乏,动手能力极差,严重影响了显微镜实验的教学质量和进度[2]。形势要求教师迅速培养新生熟练掌握显微镜操作技术,提高显微镜知识知晓度,使80%以上的新生显微镜操作技能达到四会水平(会正确搬运,会正确对光,会调节粗细螺旋,会看片)。实践证明,只有采取综合性教学措施,依靠辅导员团队辛勤劳作,帮助教师带教,辅导学生做实验,才能保证实验教学正常运行,出色完成教学任务。

1.3检验专业学生就业的需要

显微镜是医学检验专业常规设备,显微镜技术在医学检验专业应用普遍,约有40%的检验项目离不开显微镜,尤其是县区、街道、乡镇医院所占比例更高。高职毕业生有两l就业出路:约有20%毕业生通过高考被上级本科院校对口专业录取继续深造;还有80%毕业生分配到县区乡医院、妇幼保健所(站)、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血站等单位就业[3]。显微镜操作和养护技术是检验学生看门功夫,在基层单位显得更为突出。因此熟练掌握显微镜操作技能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训、实习及就业前培训显得尤其必要。

1.4医学检验专业建立“显微镜辅导员”团队及制度势在必行

医学检验专业试行“显微镜辅导员”团队及制度,是显微镜实验教学与教改、科研紧密结合实践走创新之路的产物。不仅现在而且将来都是非常必要。医学检验专业教材内容多,实验项目多,实验要求高,招收学生多,实验老师不足,是国内普遍存在的问题。试行“显微镜辅导员”团队及制度66个月,培养五批14个团队,共121名辅导员。每班各学习小组按1:5比例选拔在校品学兼优、有亲和力、接受动手能力强、有协调能力和团队意识的学生为辅导员。辅导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结业后学院发给证书。技术熟练的辅导员格尽职守辅佐教师,解决实验教学棘手问题,得到师生认可,达到预期目标。实践证明,建立“显微镜辅导员”团队及制度不但可行,而且势在必行。

1.5 辅导员必须做到“三个学会”和“五个掌握”, 成为名副其实的显微镜辅导员

根据整体培训计划,从理论到实践系统培训辅导员,采取边学习、边操作、边考核、边带教方式,从不同角度全面培养辅导员能力,使其掌握教学、临床、科研的基本知识、技术、本领等。具体的说,就是要求辅导员做到“三个学会”和“五个掌握”。

“三个学会”:(1)学会操作显微镜低、高倍物镜观察洋葱、土豆临时装片。(2)学会显微镜光学故障修理、养护及机械故障修理等实践知识。(3)学会医学论文写作基本知识,应用于毕业设计,以提高科研写作能力。

“五个掌握”:⑴掌握显微镜低、高倍物镜阅片技术,如解剖组胚切片,病理(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各系统疾病等)切片,蛔虫、鞭虫、钩虫等寄生虫卵标本片。⑵掌握显微镜油镜阅片技术,如血涂片常规染色,革兰染色链球菌、结核杆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标本片。⑶掌握显微镜物镜片清洁度分级(优、良、中、差四级)标准和疗效考核标准。⑷掌握显微镜目镜片清洁度分级(优、良、中、差四级)标准和疗效考核标准。⑸掌握检验员操作技能。模拟考核内容包括“显微镜油镜观察革兰染色链球菌、结核杆菌等标本片”。

1.6效益

建立“显微镜辅导员”团队及制度为学校培养一批又一批政治思想好、爱岗敬业、显微镜操作养护技术及相关知识技术精湛的辅导员,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和技术指导,达到培养计划要求。既有利于教学、教改和科研,提高并确保显微镜实验教学质量、教学水平和仪器养护水平,加速教学改革步伐,又有利于学生培养和成长,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潜在的经济效益。

2.“显微镜辅导员”率先垂范

“显微镜辅导员”及团队在班级队伍中是特殊群体,在学习过程中给学生起示范、带头和模范作用,货真价实无法被代替,是学生的优秀代表,按照又红又专标准进行选拔和培训。辅导员是实验教师的好助手、左膀右臂,弥补教师不足,全心全意为教学服务,充分发挥了辅导员与学生和实验教师间的桥梁作用。正由于“显微镜辅导员”是学生,一是不脱产,与学生同吃、同住、同生活、同学习,有共同语言,相互信任,便于交流;二是学习和辅导专业技术及基本知识是辅导员唯一的义务和责任。

建立“显微镜辅导员”团队和制度前后对比,辅导员自己比较,辅导员与非辅导员比较,充分显示出“辅导员”团队和制度的优越性。辅导员自己比较,培训后自信谦虚进步好学,超越自我重新塑造再造一个人。辅导员与非辅导员比较,培训后辅导员自信心增强,团结进步快,竞争有主见,敢发言有才干,学习优秀有本事,与非辅导员形成天壤之别,更胜一筹。形成了“辅导员”团队后,团结有凝聚力,交流敞开心扉,热情互助,自信谦虚上进,认真冷静细致,竞争合作。不同班级“显微镜辅导员”团队之间竞争合作,人才翡翠,空前繁荣。而今“辅导员”团队在显微镜实验教学、教改、科研方面成绩显著,我校选派学生参加近三届全国检验技能竞赛均获优异成绩。

3.打造一张激动人心的名片

学院一直坚持为社会培养适应性人才,“显微镜辅导员”培训一直坚持三个突出:一是突出政治思想教育,坚定服务方向;二是突出教改,使培训、教改和科研紧密结合;三是突出实践,真正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训技术型、操作型、新型医学检验专业人才,适应市场需求。使毕业生成为市场“抢手货”,拿来就能用,实习就可顶岗,上岗就能做事。而今“显微镜辅导员”团队成为学校一张令人骄傲激动人心的名片。

4.“显微镜辅导员”及团队是播种机

“显微镜辅导员”及团队是播种机,“显微镜辅导员”这个项目既适合检验专业,又适合药学、临床医学、中医学等其他专业,与显微镜实验教学相关基础课都能以辅导员团队为基础幅射到寄生虫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病理学、解剖学、天然药物学等学科,促进教改、科研深入发展的新浪潮。若把这个项目做细、做深、做大,推广到全省、全国,将会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还可获得不可估量的潜在的经济效益,结出丰硕成果。

参考文献:

[1] 翦卫星. 在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建立“显微镜操作和养护技术辅导员”团队及制度的若干问题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21):112- 114.

微生物培训知识范文6

不但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只有不断增强基本操作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样学生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遇到问题就不会惊慌失措,无从下手。在微生物实验课中,那些基础性的实验必须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对实验的过程、教师实验演练以及实验结果的总结都要预先估计好,同时安排好实验的课前准备工作,对教学大纲和教学安排都要设得计有条不紊,不能有任何的马虎现象存在。另外,在进行实验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划分成小组,各个小组的同学根据自己的课前预习情况来进行实验操作,教师不断进行巡视并提出指导意见,这样一方面可以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另一方面可以随时回答大家的问题,给各个实验分组进行指导。如果遇到微生物形态鉴定,则要求学生自己根据微生物形态画图并进行结果认识,提高大家对观察对象的感性认识,提升学生进入临床应用的速度,真正实现“零适应”的情况。

(二)注重技能考核

怎样经过试验的办法来将致病微生物找到是微生物课堂的主要目的,所以微生物教学的根本就是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往的考试形式都是注重理论知识的考察,没有对实验操作能力进行过多的关注,有时甚至不进行操作。建议在今后的微生物考试中,增强实验技能的考察,让学生进行抽签选题,同时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监考教师可以随时提出和实验有关的任何问题,这样就可以真正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结合。

(三)变革人才培养模式

1.产教一体,工学结合注重岗前培训和阶梯性的培训。要想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将临床实验高效结合起来,教师要在实现临床实验的前半个月进行岗前培训和阶梯性培训,带领学生到医院搜集样本,对样本进行分离、处理和鉴别,这样经过多次的演练,学生便可以较好地了解临床标本的整个鉴定顺序,可以自己独立完成标本的采集、处理工作,提升操作水平。2.开展技能操作比赛在微生物检验的过程中展开实验技能的比赛,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带动起来,可以加强实验的核心建设。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利用好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职业技能锻炼,在技能培训的过程中要有专业技术较强的教师跟踪指导,对于那些存在问题的操作流程一定要严格把关,对于比赛的评分制度也要进行不断的更新、完善,通过比赛的方式来督促学习,督促教师教育,让教学和比赛形成良性的发展。

(四)教师做好课前准备

微生物培训知识范文7

1.1教学方法

1.1.1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掌握普通外科常见病及多发病的诊治思路及方法,掌握一定的文献检索能力以便获取更多的解决问题方法,同时注重医患沟通,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1.1.2微创外科基础知识学习通过授课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微创外科发展历史与现状,树立微创意识;了解腹腔镜技术的原理,腹腔镜手术器械的基本结构、功能、用途以及使用方法;了解腹腔镜手术的辅助设施及其基本功能,常见故障的排除方法;掌握腹腔镜手术在普外科常见病及多发病中应用的适应证、禁忌证、术前准备、麻醉方式的选择;掌握腹腔镜手术操作步骤及方法;掌握术中并发症的防治、中转开腹手术时机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现与处理。通过上述方式,培养学生的微创外科理念,并为腹腔镜技能培训奠定理论基础。

1.1.3腹腔镜模拟器训练使用腔镜模拟训练器进行模拟训练,培养腹腔镜下的空间感及触感,培训腹腔镜下定位、拾物、分离、牵拉、暴露、结扎、缝合等基本操作,为动物实验做准备。

1.1.4动物实验选用猪作为实验对象,让学生在接近于真实手术的环境下进行操作,熟悉气腹的建立、进一步熟练掌握腹腔镜导航、组织的分离、显露、结扎、电刀切割、电凝止血、缝合、钳夹、取标本、放置引流管、关腹等基本技能,熟悉各种器械在活体上的使用方法,为以后的人体外科手术做准备。

1.1.5手术演示经过上述培训后,学生对腹腔镜技术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此时安排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医师进行腹腔镜手术演示,并在培训现场安排教师进行讲解。手术准备阶段由教师向学生详细介绍手术名称、手术方案、手术步骤和背景资料,其中包括患者的病史、体检及辅助检查结果及相应的鉴别诊断,并依次介绍主刀医师、助手、麻醉、手术器械、戳卡穿刺部位、监护设备等情况。同时利用数字化手术室的多媒体腹腔镜手术转播系统,把手术的全过程实时转播到腹腔镜手术培训教室,学生能够通过投影仪大屏幕观看手术,教师全程讲解手术,同时通过双向对讲系统与手术医师进行交流与讨论,学生在观看手术的过程中有何疑问,可随时向现场讲解教师或手术者提出,并能得到当场解答。

1.1.6临床实践由腹腔镜技术熟练的教师负责带教,包括手术器械的准备、机器导线的连接、戳卡穿刺部位、戳卡穿刺方法、气腹的建立以及腹腔镜导航。

1.1.7现场观摩培训结束后,组织学生至亚洲领先的培训中心—柯惠临床培训中心(covidiencentersofinnovation)现场观摩学习,进一步了解国内外微创外科的发展现状,加深对微创外科的认识,并树立正确的微创观。

1.2培训效果评估

1.2.1临床思维能力考核制定临床思维能力考核试题,试题考察包括以下4个方面能力:

①能够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查阅相关文献并找出答案和思路;

②能够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相应的沟通方式以获得有价值的病史资料;

③能够对普通外科的常见疾病提出自己的诊疗方案;

④针对某一症状提出有意义的鉴别诊断。

1.2.2腹腔镜基本技能考核制定腹腔镜培训评估系统,评估学生培训后的腹腔镜导航能力、有效动作能力、器械操作能力、感知能力、电刀使用能力及剪切能力。

1.3统计学分析

由SPSS17.0统计学软件完成,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配对资料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培训后两组临床思维能力考核成绩

培训后,两组临床思维能力考核成绩比较如表1所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培训后两组腹腔镜操作能力

培训后,试验组和对照组腹腔镜在导航能力、有效动作能力、器械操作能力、感知能力及电刀使用能力上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剪切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微创外科(minimallyinvasivesurgery)主张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手术对机体局部解剖和整体内环境造成的近期和远期的创伤、干扰及痛苦,达到在生理和心理上尽快康复的目标。它涵盖了外科理念和技术两个方面,倡导整体治疗观念,并非单纯的腔镜外科。微创理念是现代外科医师的基本要求,也是任何一名医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如同无菌观念一样,应贯穿于临床实践的始终。目前,备受外科学界推崇的精准外科、快速康复外科,更是微创外科理念的集中体现。微创应该是患者和医者的共同追求。因此,微创外科理念的培养至关重要,而微创技术的掌握才能为微创理念提供支撑。临床医学本科实习生作为医学的后备力量,将在以后的医疗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该研究通过对其进行微创外科理念的培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微创观,同时注重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结果显示,试验组的临床思维能力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思维能力得到拓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大部分学生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时会考虑到微创技术的应用,并能通过文献检索的方式获取进一步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不但加深了学生对微创外科领域的认识,同时也启发了他们的科研思维并利于其今后的研究生教育。腹腔镜外科(laparoscopicsurgery)作为微创外科主要内容,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技术的改进及器械的更新,其在普通外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几乎所有的传统手术都可以在腔镜下完成,而国内大多数医院都开展了腹腔镜手术,尤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展最为广泛。由于临床医学本科教学大纲不包括腹腔镜手术相关的教学内容,造成本科生腹腔镜基本知识和技能的缺乏,不便于其迅速把握医学发展的前沿技术,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其专业的发展。该研究通过在本科生实习期间加入微创外科教学内容,并以腹腔镜外科技术为代表,对其进行腹腔镜基本技能培训,结果显示试验组的腹腔镜导航能力、有效动作能力、器械操作能力、感知能力及电刀使用能力均优于对照组(P<0.05),剪切能力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结果与Andreatta等及张伟辉等报道相一致。这表明通过腹腔镜基本技能培训后,学生的腹腔镜操作能力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也更加说明腹腔镜技术的掌握存在“学习曲线”,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不断的实践累积。

3结语

微生物培训知识范文8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农民信息素养;培训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16-0183-02

Abstract: This paper put forward the training of farmers' information literacy based on blended learning. It analyzed the situation of farmers'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traditional training, and discussed the training content,training model. We expected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of farmers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Blended learning; Farmers' information literacy; Training

1 问题的提出

1.1“互联网+”时代已来

2015年“两会”期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互联网+”已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正持续成为市场的风口、舆论的焦点。

农业,作为中国传统的基础产业,“互联网+农业”的潜力也将是巨大的,如利用信息技术对土壤、肥力、气候等进行大数据分析,为种植、施肥提供解决方案,大大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农民通过大数据掌握最新的农产品价格走势,从而决定农业生产重点;农业电商将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通过互联网交易平台减少农产品买卖中间环节,增加农民收益。

1.2农民信息素养现状

“互联网+”时代,信息、资源、知识无处不在,信息素养成为公民必备的素质。农民也只有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才能拓宽获取信息的渠道,掌握生产生活中所需的各类信息,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和沟通,为实现自身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进一步的调查走访发现:(1)农民信息意识比较薄弱。农民信息获取渠道主要依赖于电视广播及亲友邻里,在信息获取的主动性上及信息技术使用的行为倾向性上表现出明显的不足,即使上网也是以娱乐休闲为主,很少利用网络媒体查询生产、生活信息。(2)农民信息知识比较匮乏。部分农民知道或听说过互联网上可以搜索到许多信息,但关键词如何选择,在哪些网站搜索的信息比较可靠,哪些信息是广告,哪些信息是有用的等等问题困扰着他们。(3)农民信息能力严重缺失。大部分家庭都有电脑和手机,但电脑多是子女操作使用,能够主动保存、下载和利用农业信息的农民更在少数。(4)农民信息道德有待加强。对于他人的虚假信息与不良言论,不能正确辨识与理性思考,极少数人会揭发并加以制止。

1.3传统培训方式存在的不足

农民接受培训的主要方式有课堂面授和远程教育培训。从各个机构所举办的信息素养培训实践来看,农民整体参与性不高。比如美国青树基金会在甘肃天祝地区举办的多期农民信息素养培训中发现,许多农民并不积极报名参加,即使参加的农民并不能自始至终地坚持学完一期的培训,培训中所设置的网络培训论坛,帖子回应量很小[1]。培训内容不具有针对性,培训效果不理想,而且不具有连续性、长期性,从而使当地农民从原有的有兴趣发展到不愿意参与,认为其对自身帮不大。由于农村教育培训资金主要是采取的省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出资的办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各级政府因为资金缺乏对农村远程教育培训的投入严重不足。资金不足成为当前制约农村远程教育发展的瓶颈。

1.4混合式培训方案的提出

混合式学习是人们对传统的课堂面对面教学和远程在线学习进行深刻反思后形成的一种学习方式,其理论的起点在于“面对面教学”与“在线学习”的结合,而实践起点则源于企业培训[2]。混合式学习的出现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两种学习方式的局限,在教育和培训领域展现出巨大的魅力。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将混合学习列为知识传播产业中涌现的最重要的十大趋势之一[3];2009 年,美国教育部通过对 1996 年到 2008 年间在高等教育中开展的实证研究数据进行元分析发现:与单纯的课堂面授教学、单纯的远程在线学习相比,混合式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一方面,随着信息的爆炸型增长,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农民也越来越希望在短时间内获取所需的信息,希望能更为主动地掌握学习时间。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各种惠农政策和农业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智能手机在农村逐渐普及。因此,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无疑将成为农民信息素养培训的利器,而基于移动学习平台的混合式学习更是为培训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根据不同培训对象、学习目标及学习内容匹配、组合多种学习方式,并创建微信公众平台,通过微课程、微测试等培训形式展现学习内容,同时配套现场面授、在线学习、读书活动、学习竞赛等方式,将能够突破时间与地域的限制,增加学习的互动性,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2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农民信息素养培训

2.1培训内容设计

通过研究分析有关信息素养内涵的大量文献资料,本文将农民信息素养理解为:是农民能够根据个人的信息需求,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对信息进行获取、评价和加工,并将有利信息有效地运用到农村生产生活中去的修养与能力,主要包含四个要素: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因此,针对培训内容的设计应包括:感受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知识、信息识别能力、信息处理能力、信息价值评价、信息道德几大模块。使农民真正认识到信息的重要性,能及时主动意识到自己的信息需求;丰富信息获取渠道,使农民了解各种类型信息的特点、工具、内容等基本知识;掌握各种类型信息查询工具,熟悉搜索策略与技巧提高信息获取的能力;提高信息的判断能力,对获得的信息进行去伪存真,理性思考;提高信息利用能力,能够将获得的信息有效地应用到生产生活中。当然,较低的文化素质影响着整体信息素养水平的提高。因此针对农民信息素养的教育,不仅包含信息能力的培训,还应加强基础教育,如基本的读写能力、学习能力内容的教育。

当然,培训内容将根据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农民对信息的需求,按照农民的创业意愿、村办企业的用工需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以及区域发展情况,对农民的信息素养培训制定长远和持续的规划,使他们成为“懂信息,懂技术”的新农民。以农业信息化发展为需要,进行实用技术的培训,如电子商务培训,为农民提供有效的物流配送、市场、管理、交易等方面的信息支持,带动农民创业;并依据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需求,调整培训内容,进行本土培训,如在介绍常见电子商务经营模式的基础上,探讨尝试新的“农户+品牌+公司”的运作模式;要围绕特色农业产业,紧密结合农时季节需求,开展应时专业技术培训,使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学以致用,如讲授如何使用手机拍照,并个性化地处理淘宝店铺中的木耳、牛蒡、辣椒等图片。

2.2培训模型构建

考虑到农民分散性、个体的差异性等特点,构建混合式信息素养培训模式,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让农民通过不同的渠道都有接受信息素养提升的教育与培训的机会。农民信息素养培训主要以移动学习、网络学习、面授学习、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等方式进行,如图1所示。

1)移动学习平台

据2016微信用户数量统计,微信已覆盖90%以上的智能手机,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日常使用工具,但它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工具。在农民信息素养培训中,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实现推送微课程、完成微作业和微社区互动,使农民在“移动”环境下利用“零碎”的时间进行自我提升与学习。

第一,推送微课程。将信息素养培训内容进行细化,选择某一知识点,以视频、语音及图文等教学资源有机组合,阐释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使学习者在观看清晰和精美画面过程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当然,在推送时间选择方面,需要配合培训进度有目的地适时推送,不断激发农民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

第二,完成微作业。为进一步提高农民参与培训学习的效果,增强学习的互动性,借助微信的回复功能,围绕某一个主题,短小、精悍且富有趣味性的微作业,也可以“闯关游戏”的形式进行,调动学习者答题的积极性。

第三,微社区互动。在微社区形成学习共同体,可以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辅导与交流,也可以进行多对多的互动探讨,自由交流、发帖提问、回帖问题、上传图片等活动。

2)远程教育平台

充分利用农村已建设好的广播电视网络及远程教育网络,通过增加农村政策、教育、气象频道来实时动态报道相关信息,以弥补现有电视广播信息量不足的缺点。不断丰富远程教育资源,将文化教育知识、农业基础知识、法律知识、信息技术等知识的普及纳入远程教育范围,综合运用音频、视频、文本等手段,采用直播、点播、广播等多种培训形式,将教育培训内容直接传递给农民。

3)面授培训学习

根据市场变化、农民需求随时开设高效实用各类面授培训班。同各高校院校建立合作,通过邀请相关的专家学者,政府组织相关人员,采用专题知识讲座形式;建立各类示范基地,农民在田间地头直接接受专家、技术人员当面指导,通过实际操作使农民感受信息的重要性。

4)其他学习活动

学习榜样的力量。在农民内部选择参与积极性高、有一定文化素质水平、具有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着重培养其信息素养能力,通过分享个人感受,生动形象地向其他农民传播其相关知识,帮助其解决日常生活遇到的疑难困惑,带动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开展多形式文化娱乐活动。积极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组织、辅导功能,有效提供文化服务产品,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创办“农家书屋”,购置农民需求的各类专业书籍、信息素养相关教材,使农民在劳动之余、茶余饭后翻阅书籍,既增长了知识,又加强了相互间的交流。

5)移动学习平台对面授培训与远程在线教育培训的支持

利用移动学习平台,可以对传统的课堂面授培训提供支持。如在面授课程培训正式开始之前,培训通知,农民通过微信回复进行报名,利用“扫一扫”进行签到;在面授培训时,老师和农民利用微信群功能围绕培训主题进行讨论交流与学习评价;还可以利用微信发起投票或进行问卷调研。

利用移动学习平台,也可对在线农民教育培训活动提供辅助。如通过移动学习平台进行用户绑定与分组管理,农民通过注册获得培训权限与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还可以借助移动学习平台进行测试,在碎片化的学习时间里快速地完成小测试,从而大大地提高培训效率。

3 总结

农民信息素养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充分利用国家的利好政策和丰富的本地资源,依靠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和有效配合,多层次、多渠道、多途径地全面提高农民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 詹晓凤.农民信息素养的培育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4.

[2] 赵国栋.高等教育信息化国际比较研究[M].南京:江苏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24-128.

微生物培训知识范文9

    结合我系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近10年的办学经验以及社会对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岗位人员素质能力要求,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要达到的能力目标概括为:通过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的训育,学生会使用显微镜,能进行微生物个体形态的观察;掌握培养基的制作与灭菌,能够制作培养基平板和试管斜面;会进行微生物的分离、纯化、接种、培养、染色等微生物操作,具备一定的微生物认知、操作以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训育中存在的问题

    2.1实验操作技能训育内容简单

    当前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训育内容简单、枯燥,多是一些附属于微生物理论的操作性和验证性的实验,缺乏新颖性,实验操作内容只着重学生专业基本技能的培养,以期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而锻炼和提高学生综合专业素养,增强学生开发创新意识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少,学生自主设计的探索性实验几乎没有,实验操作内容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2.2实验操作技能训育方式死板,手段单一

    传统的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在训育过程中,一般遵循的三步骤是:老师先讲技能训练达到的要求,然后作操作示范,最后老师监督学生操作。老师先讲一般是由实验指导老师先讲技能训练达到的要求,采用的方法、目的、原理,仪器设备的操作要求及注意事项,然后按步骤示范给学生,最后监督学生按照实验操作指导书的步骤完成实验操作内容,以实现技能训育目的。整个技能操作训练过程死板,枯燥,缺乏新鲜感。加之技能训育手段单一,多采用讲解、板书、挂图等模式。枯燥的技能训育内容,死板的技能训育方式,单一技能操作训育手段,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热情,学生很难在实验技能操作中感受到主体地位。

    2.3实验操作技能训育效果评定不合理

    目前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其训育效果评定主要包括平时成绩30%(主要是依据出勤以及实验操作态度等)+实验操作技能报告70%,这样的实验技能训育效果评定体系,容易出现学生只重视实验操作报告,不注重技能操作规范和操作要求,不重视技能训练过程,实验操作敷衍了事,不利于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提高。

    3提高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的措施分析

    3.1更新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的认识

    提高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更新观念是前提。结合我系实际,由于我系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学生人数少,个别实验操作指导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甚至有的领导也不重视,导致一些实验操作技能训育的基本器材缺乏,加之学生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的意义认识不足,积极参与意识不强,从而影响操作技能的提高。为此更新教师和学生对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在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形成中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深刻认识在强调“实践性”的高职院校中,校内实验和校内校外实训,是对学生的科学实验方法、专业操作技能、求真务实作风、探索创新精神等培养和训练的主要渠道,充分认识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是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必不可少的内容,对学生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有重要作用,明确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的训育目标,从思想上认识和重视其技能培养和形成。

    3.2合理选择和安排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训育内容

    结合高职教育及本系学生实际,合理选择实验操作技能训育内容,是提高技能训育效果的内容保证。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训育内容的选择,要坚持学生能用、实用、够用的原则,做到验证性实验、操作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合理结合,比例适当。在内容选择上不能全是验证性实验、操作性实验,以免学生学得枯燥乏味而无新奇感,也不能不管学生实际,盲目选择过多的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让学生感觉毫无头绪,或是无从下手而产生畏难情绪。此外,在保证实验内容多样化的前提下,一要充分考虑学生对实验的求知探索欲和接受能力,二要结合综合性实验的延续性,合理安排实验的先后顺序。

    3.3改进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技能训育方式和手段

    针对过去实验操作技能训育方式和手段上的不足,本着突出实验操作技能训育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科学合理选择好实验操作技能训育内容的前提下,在技能训育过程中建立预习实验报告制,即技能训育前要求学生预习内容,查阅相关资料,撰写实验预习报告,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参与实验材料的收集和准备。此外技能训育人员要深入研究有关理论、大胆探索实验操作技能训育方法,结合学生实际,有效组织和实施实验技能训育课,在技能培养过程中充分认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尽可能的参与到实验操作技能训育的全过程。结合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操作实际,由于有些实验需要的时间比较长,而且需要在实验过程中观察、记录,为此,实验操作就要更加灵活,有条件的还可以建立学生开放实验室。经验表明,开放实验室的建立,学生可以不受学时限制,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实际拓展实验内容,增强实验内容的多样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综合运用能力以及独立自主的责任心。同时由于环境工程微生物实验中微生物具有体积微小,肉眼难以看见等特点,加之微生物实验很多操作都强调无菌操作,操作过程中要求动作轻、快、不能讲话。实验操作中讲解与示范操作往往不能同步,而且示范操作时,技能操作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和环节不利于向全部学生展示,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效果。在传统训育手段中合理的使用多媒体,采用必要的视频、录像等,融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为一体,一方面可以解决传统训育中的不足,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实验技能训育变得更加生动,提高实验操作技能训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