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工程管理的知识点集锦9篇

时间:2024-02-22 16:38:29

工程管理的知识点

工程管理的知识点范文1

关键词:知识管理知识共享知识管理体系知识管理实施

0引言

知识管理自产生以来,对它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就始终受到重视。用知识管理的思想和理论指导企业的建设和发展,这对于知识管理和企业将是双赢的局面。目前,虽然很多企业开展了知识管理的建设工作,但基本上都是各自为战,这些个案成功的范例是少之又少,即使鲜有取得了一定效果,也并不具有代表性,难以作为成功的经验进行推广。可以说,知识管理在企业的应用仍处在摸索、尝试阶段,而知识管理能够在企业战略决策等过程环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应用研究和实践仍任重道远。

1国内外研究现状

1.1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生产力和质量中心(AmericanProductivityandQualityCenter)把知识管理定义为组织的一种战略,它的宗旨和思想就是人和知识在合理的时间、特定的地点的匹配程度,通过知识和人的交互,指导实践并助推组织成功。微软公司比尔盖茨曾指出,知识管理把企业变得更加智能化,其核心或主要方向是提高智商。所谓企业智商,可以理解为企业内部部门、员工的“知商”,个体的“知商”,更容易表现为整个企业或者组织的智商,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的分享和吸收程度。21世纪初的调查统计表明,国外企业已从知识管理理念认同的同时,开始实施知识管理,68%的企业已经应用或正在建立知识管理,约13%的企业在开展需求分析,知识管理项目的投入逐年增加,如惠普、微软、麦肯锡等都是知识管理实施成功的典范。另据调查报告显示,支持知识管理系统建设的文档管理、数据库挖掘及群件技术已得到很好应用,知识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应用还需进一步的发展和研究。

1.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知识管理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各种思想和理论如雨后春笋般地萌生。邱均平教授指出,知识管理的研究不仅涵盖理论研究,在社会实践和企业管理中,更注重其应用研究;理论研究促进其体系更加完备,应用研究更具有现实价值。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知识管理已经在国内的企业中应用。根据2012年中国知识管理中心(KMcenter)和中国人民大学的问卷和实地调研表明,在受访的65家企业中,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的知识管理需求更为旺盛,但仍由68%的企业尚未进行知识管理规划,文档如何保存仍是企业的首要关注,而如何对它们进行有效利用却思考甚少,知识管理系统未与实践结合仍是普遍问题,同时,知识管理专业人员相当欠缺。

2某科研院所知识管理实施现状分析

2.1某科研院所知识管理的实施内容

某科研院所成立了由信息技术部门牵头,档案部门参与的知识管理实施小组,对知识管理的对象进行了界定,包括显性知识的编码化,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实现知识共享;拓展渠道,加强知识的交流;利用搜索工具,提高知识查找的效率和便捷程度。知识管理实施内容主要有:依托档案管理系统,汇编分门别类的资源库和专题库;开发知识管理系统,主要关注点是知识发布及共享;建立内部网络论坛,开展了经验交流和总结;加强培训并建立了导师带徒制度。

2.2某科研院所知识管理实施效果调查

为评估该研究所知识管理的实施效果,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对其知识管理现状进行调查。问卷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研究所人员的基本情况和知识水平构成,主要是了解不同人员结构对于知识管理的认识;二是从四个维度(人员维度、知识维度、系统维度、管理维度)进行问卷设计,调查员工对知识管理的分享意愿、积累和利用情况,内部知识获取难易度,知识管理系统的效用度,制度运行和组织保障情况。根据回收的有效问卷的统计结果发现:研究所内部经验和技能交流渠道已比较畅通,知识转化和吸收效果明显,近七成受访者表示经常参加内部培训或经验交流,认为培训或交流对自身有较大的帮助;知识管理的概念已经在员工的头脑中形成,在工作中自主或不自主地积累、共享知识。逾六成员工表示在承担新的工作任务时,难以借鉴到以前的工作成果,约半数员工认为在日常工作中想要获得所需的知识并非易事;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认为仅依靠知识管理系统并不能满足自己的知识需求,还需要通过不同的渠道去搜集资料;超过八成的受访者认为并没有通过知识分享获得奖励或晋升,九成左右的受访者表示研究所的知识管理缺乏制度建设;另外,仅5%的员工表示本部门有专人负责知识管理工作。

2.3某科研院所知识管理存在的问题

2.3.1知识管理推进后劲不足

该研究所的知识管理建设仍处于初步阶段,通过借鉴或学习同类兄弟单位知识管理的经验,取得短暂的效果;但由于未对知识管理建设体系进行顶层规划,无明确的知识管理建设架构,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阶段目标和对照准则尚未制定,导致研究所的知识管理推进后劲严重不足。

2.3.2知识管理系统功能缺失

该研究所在2006年左右已基本实现了办公自动化和三维设计等,研究所各类信息系统齐全,且多数系统创建或完善于2010年前,系统架构方式不同,由于未考虑构建统一的知识管理平台,研究所各业务系统之间无集成,形成孤立局面,再加上知识管理技术的运用有限,制约了知识管理系统的应用效果。

2.3.3知识的共享分散

数据管理系统和数据库呈现多头化特点,因而研究所的显性知识的存储较为分散,知识的有效利用和准确性受到影响。员工的分工细化,造成员工只关注自己的专业范围,知识盲区现象突出,隐性知识未能有效地挖掘,有经验的专家离职或退休后,这部分知识随之流失,知识共享不够。

2.3.4知识管理激励不足

由于缺乏对知识分享的量化考核,员工分享的知识质量参差不齐,无形中挫伤了那些“少而精”的知识分享者;内训师机制与晋升技术专家挂钩,所能晋升的人数毕竟有限,知识激励的覆盖面太窄。由于知识激励的制度不够完善,手段单一,知识激励并没有真正有效地落实,知识的传播和分享逐渐沦为形式。

3国内外知名公司知识管理实施体系分析

为改善该研究所知识管理建设效果,笔者通过对华为、德州仪器、青岛啤酒等三家公司的知识管理体系进行对比,归纳出国内外知识管理建设卓有成效的公司,其知识管理体系具有鲜明的特征。

3.1知识管理与企业战略或核心业务流

程的有效结合华为公司提出知识资本化,把知识看作资本,知识管理的目标与企业经营目标高度融合;德州仪器利用知识获取情报助推企业战略调整;青岛啤酒将知识进行经营,销售的不只是啤酒,承载了知识和文化的内涵。

3.2知识管理实施有明确的组织或体系

从上而下推进青岛啤酒公司成立了专门的KM管理组织,既有管理委员会和推进小组全面把控,又有KM专员在发挥作用;华为公司也成立了专门的知识管理运营团队,德州仪器公司组建了最佳实践办公室。

3.3信息技术在知识管理建设中的全面应用

华为公司采用sharepoint集成所有软件,形成非常完备的电子流程系统;并建立了sociax知识管理系统平台;青岛啤酒公司利用信息技术搭建了50多个知识频道,以满足数以万计的知识在频道中共享和传播。

3.4知识社区或共享社区的及时建立

华为公司建立了共享社区,每天有大量的群组在社区进行交流,更新大量的知识;德州仪器的TIE2E社区,其作为全球电子工程师的讨论和交流平台,覆盖面更加广泛,聚集效应更加明显,其更是能够有效地获取的企业之外的大量知识,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果;青岛啤酒建立知识频道,开展知识共享。

3.5知识激励手段丰富有效

华为公司对知识型员工进行培训及考核,就是知识激励的有效手段;青岛啤酒公司专门建立了KM激励制度,给予知识贡献专项奖励、KM宣传激励、职业通道晋升发展与知识管理评价体系相结合等多种激励手段。

3.6知识管理过程有效评估

通过评估,才能衡量出之前工作的效果,也对目标制定的是否合理以及有无必要进一步调整做出合理的判断,因此,评估是知识管理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如德州仪器的TI-BEST评估过程,为公司的发展方向及时提供决策依据。

4某科研院所知识管理实施改进思路

知识管理在该研究所的实施必须以知识管理建设现状为基础,服务研究所发展目标,因此,该研究所知识管理建设的目标就是要以研究所的知识资源为基础,构建面向产品研制的知识工程系统,促进研发知识融入研发流程和研发活动,使知识能够驱动产品研发的整个过程,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1建立研究所知识资源中心

4.1.1形成完整的知识分类体系

基于研究所核心业务流程,挖掘流程节点中的知识点,建立不同层次的知识体系。该研究所在多年的技术研究与设计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信息,如技术报告、试验数据、图纸、工具软件等,统筹分析所有信息资源,盘点其中可以作为研发知识的部分资源,形成知识资源分类。

4.1.2实现知识资源的聚集管理

根据知识存在形态制定相应的聚集流程:文档、数据和系统等形态的知识,通过链接集成、界面集成、接口集成、数据库集成等方式,在保证既不破坏系统原有应用、管理模式的情况下,将知识纳入知识管理系统中进行管理和展示;对自研软件和软件脚本进行封装,提高易用性和可移植性,纳入知识管理系统管理和应用;对隐性知识的聚集管理,采用填写知识模板的形式,由设计人员完成知识模板的填写,将隐性知识转化为以文档形式存在的显性知识进行管理。

4.1.3建立分门别类的知识库

综合目前技术研发与产品研发过程中产生和应用的研发知识情况及设计人员对知识使用的情况,重点建设五大类的基础知识库:经验、参考、规范、数据、工具,后续根据知识管理的发展再扩展其他符合需要的专门知识库。

4.2知识与研发核心业务流程相结合

知识管理在企业能够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就是要融入到企业的业务流程中去,不与企业核心业务相结合的知识管理,就会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4.2.1研发流程梳理

研发流程的梳理要遵循几点要求:研发流程要反应设计活动的真实情况,同时还应控制其颗粒度,保证可执行性;适应工作项目的灵活性、扩展性需求,能够根据需求对已有的研发流程进行扩展、修改、删除;对于稳定并经过审核的研发流程,能够与知识、专家关联,通过关联扩展知识的工程性应用,更好地为工作项目服务。

4.2.2研发流程管理

研发流程的分类:根据工作项目的型号、阶段等业务维度来对研发流程进行管理。建立好型号和阶段分类后,将研发流程构建在对应的分类中。研发流程的管理:在知识工程系统中构建研发流程,包括WBS节点的创建,节点属性的描述,节点关系的组织,叶节点(工作项目)的设置。研发流程的展示:基于研发流程的树状结构以及工作项目间的关系,将研发流程以图形化展示,便于用户对研发流程的理解和操作。研发流程的审核:将研发流程提交给指定专家进行评审,只有通过评审的研发流程才能进一步为更高层面的应用提供基础。

4.2.3研发流程与知识关联

根据知识和研发流程的属性,将有业务关联的知识推荐给对应的工作项目,建立工作项目与知识的关联。研发流程与知识的关联可以通过自动关联和手动关联两种方式实现。自动关联即建立研发流程和知识的关联,自动推荐给用户,实现关联分析的自动化;手动关联即用户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设置知识和流程的关联。

4.2.4结合研发流程的知识推送

此形式的知识推送与用户设计研发活动结合紧密,主要用于设计过程中的知识参考,其优点在于实现设计过程中知识与设计任务的精确对应,使设计过程准确快捷地获得需要的知识。用户在进行某个工作项目的工作时,需要获得知识时,可通过知识工程端或漂浮工具条搜索找到对应工作项目,系统会将该工作项目所包含的知识按分类推送给用户进行参考使用,解决工作任务中的问题。

4.3重构知识管理系统平台

优化后的系统平台分为四个大的层次,分别是:支撑层、数据层、服务层、显示层。支撑层为整个平台系统提供操作系统、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文件服务器等方面的基础支撑;数据层为整体平台提供数据基础,通过内嵌的通用支持库、本体库、数据知识库等内部知识库,和集成的专利、情报、兰台、标准、标准件等外部知识库,将研究所内现有的知识资源统一管理;服务层为整体平台提供功能服务;显示层为整个平台提供应用交互界面。新的知识管理平台建成后,将为三类主要角色(知识应用者、知识管理者、研发管理者)提供不同的应用支撑。

4.4建立完善的管理和运行机制

企业的知识管理建设,离不开有效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有效的保障是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必备条件。

4.4.1组织建设

完善的组织是知识管理建设的强力推手,这种组织具体化后,就是体现在知识管理团队的建设方面。知识管理团队应该有顶层策划者或者称作决策机构,如知识管理委员会;决策和政策,甚至战略的落地需要有执行,推动和实施应该是该部门的主要职责,譬如知识管理部;业务部门是该组织中的最基础环节,配合和参与是主要工作。

4.4.2制度建设

管理制度的建设可以分两个步骤开展。建设初期,应着重从知识管理的建设原则、组织机构及岗位职责等方面,围绕知识的流程来建立制度,作为依据性的制度应优先建设,涉及知识的操作层面的制度应紧随其后,比如知识分类、获取等。建设中后期,许多经验得以总结,实践得以验证,有两个方面的工作需要开展,一是对原有制度的补充和完善;二是将一些做法或者经验固化下来,形成新的制度,比如关于知识贡献的考评和激励。总之,管理制度的建设也需要循序渐进,逐项推进,才更能体现出制度的指导价值和约束力度。

工程管理的知识点范文2

【关键词】工程管理组织内部;知识共享;影响因素

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二十一世纪已经进入知识的时代,知识取代了传统的生产要素,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最主要组成部分。而知识共享作为知识管理最核心的部分,是知识管理的关键所在,越来越多的受到研究人员和相关工程管理组织的关注。只有开展科学有效的知识管理,加强对知识管理的重视程度,才能保证各组织部门提升组织绩效和核心竞争的能力。

一、知识的种类以及知识的共享过程

知识又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指可以清晰明确表现出来具有规范化的内容,容易共享;而隐性知识是指难于用语言表达,不易传播共享的没有外在表现形式的知识,存在于组织内部和外部,具有个人性特点。例如:个人的能力、技巧、经验,个人的感悟、人生观、直觉信念等。

组织内部对于知识共享的难度,主要对于将隐性知识转变为显性知识。隐性知识对于一个组织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将隐性知识的价值表现出来,其意义深远,而在知识转化的过程就是知识共享的过程。

知识共享的表现形式也就是知识的持有者通过合理的渠道,将自己的知识传递给知识的接收方,同时知识被接收方吸收的过程。知识的共享是互动的过程,是双方之间相互影响的过程。知识的共享可以分为六个阶段:1、接收方根据自身的需求来向提供方表明态度,寻求知识。2、提供方通过分析评估,决定共享知识的质量数量以及是否共享。3、提供方根据对接收方的知识需求分析,通过相应的方式将知识传递。4、接收方接收知识,并且进行整理吸收。5、接收方将共享的知识进行深加工,合理运用知识。6、接收方产生新的知识需求,从而保证知识传递的循环性。良好的知识共享过程对接收方有所帮助,同时也能够激发提供方对知识分享的意愿。

二、工程管理组织内部知识共享特点和共享方式

2.1知识共享特点

基于现代工程建设项目技术高与规模大等特点的分析,导致工程管理相关人员必须具备大量的知识,才能及时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所以,加强组织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效联系,管理部门与职能部门不断沟通,有助于组织内部知识的共享,从而提高工程管理的效果,知识共享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由于工程组织成员的流动性,而且部门之间相对比较独立,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所以不同其他企业组织,多项目环境下工程管理组织内部的知识共享具有复杂性、必要性、独特性、以及难度大等特点。

2.2知识共享方式

组织内部知识共享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正式的共享方式,例如是师徒之间的传承。另一种是非正式的知识共享方式,例如非正式场所。多项目环境下的工程管理组织内部的知识共享,需要在正式和非正式的知识共享传播下共同来完成。

三、多项目环境下工程管理组织内部知识共享影响因素分析

近些年来,许多的研究者已经对知识共享影响因素做出研究分析,但是很少针对工程管理组织内部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不同的组织内部知识共享特点不同,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但是对于组织内部知识共享的影响效果,基本因素上具有相关系的性质。

通过对相关组织内部知识共享资料的分析与研讨,可以从知识共享主体、客体以及环境三个方面来分析知识共享影响因素。

3.1.主体因素的影响分析

工程管理组织内部人员的流动性非常大,比其他行业更加的频繁。在担任多个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时,工程管理组织往往会依照项目的紧要程度以及重要程度,来安排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入新的组织中,组织成员需要花费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真正的融入都新的组织中,才能进行合理的沟通,进而进行知识上的互换。通过以上可以看出,影响工程管理组织内部知识共享的基本因素是组织内部人员的频繁流动。

3.2客体因素的影响分析

近些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现代工程的建设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建设规模不断壮大,科学技术的引用不断加强,种类丰富的各种知识应用到共行项目建设中来,只有不断的快速更新对知识的应用,才能完善工程建设,跟上建设的步伐。工程建设各类知识的快速更新,导致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都需要不断通过学习,提升自身技术能力,掌握最新的知识。同时,对于学习到的新知识要及时进行组织内部知识共享。基于在学习掌握新知识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精力上的消耗,经济上的支出也必不可少,由于部分人员的自我局限性和自私性,很难做到将自己的知识分享出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知识的共享效果。

3.3环境因素的影响分析

工程管理组织承担的项目不是固定在某一地点的,而是分布的相当分散,不仅仅是全国范围内,甚至是世界范围内。而对于这些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企业都会通过派驻的方式来完成,希望在各部门的全力支持和配合之下,科学有效的管理每一个建设项目。但在现实中很难做到这一点,每一个部门都是独立工作,彼此之间的联系不是很多,缺乏有效沟通,而且项目建设的时间长,这些因素容易导致内部对于人力资源的竞争与知识资源的垄断现象的发生。从而致使每个项目管理部门间的知识共享很难做到有效开展。

总结:综上所述, 知识共享的对组织发展的作用巨大,在知识经济飞度发展和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组织必须充分利用内部的知识资源,才能保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才能保持核心竞争能力。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影响因素给组织内部知识共享带来的阻碍,我们有信心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对知识共享影响因素的研究,肯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倪国栋, 黄付帅, 路飞月,等. 多项目环境下工程管理组织内部知识共享影响因素识别[J]. 工程管理学报, 2015, 第2期:96-100.

工程管理的知识点范文3

关键词:知识管理水平;柔性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所谓的知识管理就是为实现企业显性和隐性知识共享和应用所提供的一种新型途径。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在对知识管理进行研究的时候,首先是从技术、组织以及人员等方面入手,再对影响组织知识水平的管理能力的相关影响进行研究,从而有效的提高人们的组织知识管理水平。目前人们在对组织知识管理水平进行研究的时候,主要是集中于知识管理技术和组织学习这两个方面,再通过相关的知识技术,对其人力资源对管理活动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人力资源对实施知识管理的重要性

1.知识管理的定义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每个企业对知识管理的定义都不同,这样使得人们在对知识管理的理解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这些不同的理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特点,也就是所有的知识管理的定义都和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们在对知识管理进行研究分析的过程中,可以认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是知识管理发展的重要载体。而且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知识管理也需要人力资源的配合来实现的。由此可见,知识管理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有着必要的联系。

2.知识管理的流程

由于人们对知识管理的定义存在着一定的分歧,因此在对知识管理流程的确定上在学术界也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例如:有的学者认为知识管理的流程,主要包括了知识生产、知识分享以及知识的创新应用;而又有人认为知识管理的流程主要由知识的采集加工、整理、传播以及创新应用着结构方面组成的。所以,人们在对知识管理流程进行理解的时候就存着一定的困难来。目前,虽然对知识管理流程提出的观点颇多,但是其中被人们认同的观点还是知识获取、知识保存、知识共享以及应用创新这几项活动,而且每项活动在开展过程中都需要人们的积极配合,才能使得知识管理流程可以顺利的实施,而且在实施的过程中,管理人员也要有着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这样才能使得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二、人力资源管理在知识管理中的地位以及其对知识管理的影响

1.人力资源管理在知识管理中的地位

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影响知识管理效果的主要有3个方面的因素,它们分别是人们、技术和流程,其中“人”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作用,它的管理问题直接对知识管理效果有着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对知识管理进行研究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通过对知识管理过程中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内容相结合,在人们资源管理实践中,对其员工进行相关的教育培养、使得员工在组织愿景和文化的驱使向充分的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掌握好相关的技术知识,并且通过这些知识对企业的业务流程、知识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这不仅提高了员工的专业素质和职业修养,还有利于员工对企业组织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掌握,从而有效的解决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知识管理的应用和创新。除此之外,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还需要相关的技术指导和管理流程,这样才有利于对企业的知识管理,使得知识管理在技术和流程的作用下进行不断的改革。

2.人力资源管理过程对知识管理活动的影响分析

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人力资源的管理和知识管理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每个管理阶段都会对知识管理流程带来一定的影响,目前,大多数企业在对员工进行招聘的过程中,都要根据员工的特长和工作要求对配置人员进行合理的安排,这就使得人力资源在管理工程中对组织知识和保证保存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对知识应用有着间接的作用。由此可见,在人力资源管理的不同阶段,企业对知识管理活动的影响也存在着不同。

三、提高组织知识管理水平的柔性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1.针对知识型员工特点引入“柔性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全面提高知识管理水平

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人们都是通过相关的规则制度和管理规范,对每个员工的职责进行规定,从而表现出人力资源管理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但是由于知识型员工在工作的过程中,有着较强的自主能力,他们主要是通过自身的专业性知识和相关的创造性思维来完成工作,这就充分的说明了在当前的柔性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知识管理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而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则无法满足当前企业的对知识型人才的管理要求,因此人们就采用人性化管理的方法,通过“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来全面提高知识管理水平。

2.塑造学习型、协同型的柔性人力资源组织文和行为模式,促进知识保存和知识共享

在组织知识管理的过程中,人们可以通过组织文化和行为模式控制,来提高员工的学习能力,让员工在知识管理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价值。除此之外,为了促进知识保存和共享,人们在知识管理时,可以通过员工相互沟通交流的方法,让员工人们在交流的过程中,起到一个很好的知识传播和保存的作用,这样不仅提高了组织知识管理的水平,还有利于提高员工之间的竞争能力,从而达到柔性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

四、结束语

当前企业之间的竞争压力日益增大,若想促进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我们就要重视组织知识管理,并且将其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相结合,在员工对知识进行获取、保存、共享以及创新应用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改革,进而达到提高组织知识管理水平的能力,保障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工程管理的知识点范文4

关键词:工作过程 现代服务业 旅游管理专业 导游实务

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2(c)-0199-02

德国课程开发以工作过程为基点,开拓了职教课程改革的新维度。但德国是一个制造业发达的国家,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课程具有坚实的实践基础。我国目前也正在大力推广德国的这一做法,强调职业教育应通过职业情境中的典型职业活动,即与专业实践紧密相关的案例学习来实现专业知识的习得与职业实践技能的掌握。但是否全面适合我国国情,特别是是否全面适合我国现代服务业,是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本文以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为例,根据开发现代服务业的特点,提出按过程重要度梯度开发现代服务业课程的构想,以达抛砖引玉之效。

1 过程、项目与知识的统一性是现代服务业的基本特点

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与加工业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制造与加工业类企业一线员工主要面向的是以机器、工具和加工材料为对象的“人―物”关系的制造与加工业世界,执行的是固定的操作程序和刚性的技术标准与规程,其工作过程具有程序固定、产品可客观测量等特征。现代服务业类企业一线员工主要面对的是人,机器工具退居次要地位,由于人的复杂性和服务与过程的不可分离性,使得其工作过程没有刚性的操作程序和技术标准,其工作过程具有无固定答案、工作情景复杂、服务结果的评价取决于服务对象的满意度和成交量等特征。这种差异直接带来了两类职业对一线员工职业能力要求的不同。制造与加工业类职业更注重员工对机器、工具的操作能力,对动作精细化的控制能力,这种能力可以看作是一种外显的程序性知识,可以通过动作展示出来、明确规定下来并序列化,而现代服务业类职业更关注一线员工面对服务对象时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不固定性、灵活性,需要面对变化的工作情景及时调整策略、选择可行的路径完成任务,这种能力可以看做是一种过程性的、策略性的程序性知识,只能通过过程观察和结果判定,难以外显、固定并序列化。这种能力需要在工作过程中去建构,其成长过程是螺旋式向上的,在执行工作任务时,遇到不同的、具体化的问题情景,只有进行变通或者说是创造性地运用规范和经验才能解决。

进一步分析,现代服务业具有三个特点。

一是过程性,其工作也要遵循一定的程式,在部分典型工作岗位表现非常明显。这个程式包括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骤,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环境六要素,技能、知识、态度三维度。

二是项目性,现代服务业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一直存在着性质与项目类似的工作。如果将企业中一次性任务,没有标准的执行文件,独特的、不重复的工作转化为项目,项目团队完成特殊使命后,就随即解散,回到原来的部门中,可以采取按照项目管理的模式往往更有效率。

三是知识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市场的全球化。知识对现代服务业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企业间的竞争不再局限于传统生产要素上的竞争,而是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吸收新知识、新技术和创新能力上。如保险公司属知识密集型行业,知识对其增值和创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按过程重要度梯度开发现代服务业典型专业核心课程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的现代服务业典型专业核心课程是指一种典型的工作课程、一个特定的技术知识领域为主要内容的课程。专业理论课程的改造,实质是将原有学科课程知识根据完成职业工作任务的需要进行知识体系重构,为职业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知识背景,其形态可能具有学科课程的特点,但课程逻辑主线发生了质的变化,或是从以知识本身为中心转向以知识的功能为中心,或是转向了工作任务的规定性知识。

世贸组织的服务业分类标准界定了现代服务业的九大分类,即:商业服务,电讯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与旅游有关的服务,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在开发现代服务业典型专业核心课程的时候,应按过程重要度对上述进行梯度开发,并对上述每一类中的典型专业进行梯度开发。

第一梯度:过程重要度最高的生产性现代服务业应以主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即过程管理法开发课程。生产业是作为其它产品生产的中间投入的服务业。包括电讯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两类。

第二梯度:过程重要度次高的半生产性现代服务业应以主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建设或模块管理为主要形式即项目管理法或模块法开发课程。包括商业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与旅游有关的服务五类。

项目管理法是指把各种系统、资源和人员有效地结合在一起,采用规范化的管理流程,在规定的时间、预算和质量目标范围内完成项目。现代服务业中大部分工作任务序列化不是特别明显,适宜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使用项目管理法或模块法开发课程,

第三梯度:过程重要度较低的现代服务业以知识管理法为主开发课程。主要包括教育服务、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两类。

知识管理法是指管理一种知识环境,在这种环境下,知识被产生、发现、获取、分享、萃取、确认、转移、调整、采用以及应用,从而为组织创造价值。现代服务业中过程性较弱、知识性较强的工作任务,就应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前提下,使用知识管理法为主开发课程。

应当指出的是,现代服务业过程重要度的划分要采用调查评估法,通过调查典型工作任务受过程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进行综合分析之后再进行梯度划分。典型工作任务过程分析是指对专业所对应的职业或职业群中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的过程,目的在于掌握其具体的工作程序,对完成任务应掌握的职业能力作出较为详细的描述,并进行过程重要度的评分定等。

3 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梯度开发基本思路

(1)确定旅游管理专业工作任务。

经过专业社会调研,确定旅游管理专业的工作任务如表1所示。

(2)确定旅游管理专业典型工作任务

经过分析,确定旅游管理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如表2所示。

(3)确定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在深化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基础上构建以工作任务为导向、以模块方式组合的旅游管理专业新的课程体系:①职业基础能力模块: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普通话等课程;②管理能力模块:包括旅游学概论、旅行社管理、旅游心理学、旅游资源学、旅游电子商务、旅游政策与法规、应用数学等课程;③导游技能模块:包括导游原理、导游实务、旅游商品与导购、导游语言艺术、导游文学等课程;④计调能力模块:包括计调业务、商务谈判、旅游地理等课程;⑤外联技能模块:包括旅游市场营销、旅行社外联业务、旅游攻关礼仪等课程;⑥湖南旅游开发能力模块:包括湖南专项旅游、湖南英语导游、湖湘文化、湖南景点讲解实训等课程。

(4)梯度开发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的基本思路。

①以过程管理法开发的课程:旅游电子商务、计调业务、商务谈判、湖南专项旅游等。其开发要点是:按照工作过程中活动与知识的关系来设计课程,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框架中的主线地位,按照工作过程的需要来选择知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培养学生关注工作任务完成,而不是关注知识记忆的习惯,并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②以项目管理法开发的课程:旅行社管理、旅游资源学、导游原理、导游实务、旅游商品与导购、导游语言艺术、旅游市场营销、旅行社外联业务、旅游攻关礼仪、湖南英语导游、湖南景点讲解实训。其开发要点是:以工作任务为引领,采用项目或模块进行课程开发;③以知识管理法开发的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学语文、大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普通话、旅游学概论、旅游心理学、旅游政策与法规、应用数学、导游文学、旅游地理、湖湘文化等课程。其开发要点是:适当运用工作过程理论,重点使用知识管理法开发课程。

4 在工作任务引领下的项目(模块)管理法开发《导游实务》课程的基本思路

导游实务》是旅游管理主要的一门最核心的课程,同时具有现代服务业典型专业的一般特征。经过多年探索,确立了在工作任务引领下的项目(模块)管理法开发《导游实务》课程的基本思路:课程结构以行业专家对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结果为依据,以地陪服务操作流程为线索,结合岗位工作所需的相关职业能力要求,共包括三个大模块12个子模块,即“带团前”“带团中”“带团后”三个大模块,其中“带团前”模块包括认识地方陪同导游工作、导游词讲解与设计、接站准备3个小模块,“带团中”包括接团服务、入住酒店服务、商定旅游行程计划、参观游览服务、旅游沿途活动设计与组织、旅游营销、餐饮娱乐服务7个小模块,“带团后”包括送站服务、后续工作2个小模块。

按照请你接任务任务分析案例考考你知识要点模拟导游的过程安排教学和教材编写。

请你接任务:要求均为各小模块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小模块标题为动宾词组。

任务分析:介绍完成任务的思路,完成任务的技能点和知识点。这一环节要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引领学生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根据任务分析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

5 结论

根据我国现代服务业“过程、项目与知识的统一性”的基本特点,进行按过程重要度梯度开发现代服务业典型专业核心课程:第一梯度即过程重要度最高的生产性现代服务业应以主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即过程管理法开发课程,第二梯度即过程重要度次高的半生产性现代服务业应以主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建设或模块管理为主要形式即项目管理法或模块法开发课程,第三梯度即过程重要度较低的现代服务业以知识管理法为主开发课程。其步骤是:首先确定旅游管理专业工作任务,其次是确定旅游管理专业典型工作任务,第三是确定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第四是确立以何种方法开发课程,以过程管理法、项目管理法、知识管理法等。如《导游实务》课程就是使用在工作任务引领下的项目(模块)管理法开发效果好。

参考文献

工程管理的知识点范文5

论文摘要: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谁拥有知识并能通过知识管理尽快将其转化为生产力,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基于工程建设行业特点,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工程项目管理企业仍然对知识管理重视不够,而且对知识管理的策略和方法也缺乏深入了解,导致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旨在探讨知识创新和知识共享这两个知识管理领域中的重要环节。帮助基于项目环境下的工程项目管理企业提高日常工作效率,增强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在激烈竞争中获胜。

1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知识管理评述

1.1工程项目管理企业与知识管理

工程项目是各类土木建筑工程的总称,它们都有明确的建设目的,在一定的投资、工期、质量等条件的限制下进行单件生产,是一次性的任务。工程项目又好又快的建设,需要借助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又好又快的健康成长。我国的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尚属一个新兴行业,其中大多是由2O世纪9O年代发展较为成熟的工程监理企业以及工程咨询企业等过渡演变而来的。主要负责从工程项目前期策划、可行性研究、投资决策、招投标管理、工程建造管理及竣工验收等一系列全过程全方位的系统性管理活动。这是一种全新的工程建设管理模式,改变了以往传统的以政府集中管理为中心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能极大地解放和提高我国工程建设的生产力。目前我国建筑市场的三大主体:业主方、承包方、监理方,三者正是围绕着工程项目管理这一中心联系在一起的,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项目法人制、工程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工程合同管理制四项制度也正是围绕着工程项目管理实施的。

如何使工程项目管理企业有效地开展项目管理工作,已成为项目管理企业立足的关键。知识经济时代呼唤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现代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管理的客观需求。21世纪是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国际上很多大型顶尖级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由于实行知识管理带来的竞争优势使其市场份额在世界内迅速增大,我国学术界和工程建筑界对现代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知识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也越来越重视。知识管理在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兴起,标志着我国工程建设领域为适应知识经济的新形势而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然而,国内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工程项目管理企业仍然对知识管理重视不够,或是对知识管理的策略和方法还缺乏深入了解,导致在市场竞争中难以生存。

1.2知识管理的内涵与特点

知识管理,简言之就是以知识为核心的管理,它是通过确认和有效利用已有的和获取的知识,并通过对各种知识的连续性管理,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造价值的能力,以满足企业开拓市场机会需要的一种过程。开展和加强知识管理,有利于企业有效地开发知识资源;有利于企业有效地利用知识资源促进和强化企业的创新能力;有利于企业提高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

知识管理的主要任务是要对企业的知识资源进行全面的充分的开发并加以有效利用,这也是知识管理区别于其他管理的一个主要方面。

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知识管理目前呈现以下两大新的特点:

(1)在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企业不断进行创新,没有创新企业就会停滞不前、就有可能无法生存而死亡。因此,创新成为企业竞争取胜的重要法宝,而知识创新成为知识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2)在知识经济日新月异、千变万化的今天,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共享成为新时代重要特征之一,而知识共享也成为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

2国内外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知识管理现状分析

2.1国外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知识管理理论的发展

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多数工程项目管理公司已经在项目管理中广泛运用知识管理,并借助计算机网络等技术,实现工程项目管理网络化,虚拟化管理,在信息和知识高速发展的今天,知识管理已在国外工程项目管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2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知识管理的现状

对于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企业来讲,由于起步较晚,尚属一个新兴行业,虽经近些年来的推进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有:

第一,项目管理理论研究还相对落后。我国自20世纪8O年代末9O年代初引进项目管理理念、方法,但由于起步较晚,投入不足,研究机构与实践单位分离等原因,与国际项目管理相比,我国的项目管理的研究还处在有待提高的阶段,其应用范围还比较狭窄。

第二,管理体制存在缺陷。目前计划立项审批部门,资金筹划部门,项目实施单位各管其职,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缺乏一个真正行使监督、管理、检查和协调服务职能的中间机构。即使是工程项目管理企业,职能模糊、管理混乱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第三,工程项目管理的经验虽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地传播,但其效果则有限,很多缺乏经验的项目管理人员依然是在实践的失败中积累失败的经验。这不仅给工程项目实施过程带来了损失,也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形象。

3我国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知识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3.1知识创新

当前建筑领域的竞争不再仅仅是传统的建筑产品的竞争,也不再只是以机械设备为代表的传统生产技术的竞争,而是以“软”科学“软”技术,即以物质含量越来越少、信息和人的智慧的含量越来越高为特征的软技术竞争占据主导地位。因此,竞争的主战场从技术前沿进一步向前推移,转入了技术的基础——知识的层面,知识与技术之间的层面日益模糊。在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中,专业技术虽是根本,然而管理知识将依托创新来获得控制力,从而有能力地保障工程质量、进度、成本被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知识创新无疑会给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带来新的竞争力。

典型的知识创新过程可以用下面的流程图(图1)来表示。

作为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同时应特别注意营造一种具有下列特点的内部环境:

第一,在项目组织的所有层面上建立创造、探索知识的机制。在这方面建立一种知识评估机制,对创新知识给予科学的评估,在此基础上对创新知识人才的贡献给予合理的回报,这是最重要的创新环境,表明一个项目管理组织对创新知识的认知水平。

第二,充分发挥项目管理人员的能动性,使每个成员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与他人分享他们所拥有的知识。这是一个项目管理民主化的表现。任何一个项目管理人员。只有得到项目组织的充分认可,项目成员才会有荣耀感、主人翁感,才能为项目组织的发展毫无保留地奉献出自己的聪明才智。

3.2知识共享

工程项目管理企业中的知识可以分为理论性知识和实践经验知识两类。而实践经验知识包括项目过程中的合同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投资管理等动态的内容,这些知识较为隐性,但价值却很高。

知识共享由整理、知识传播等具体活动来实现,建立项目管理企业知识共享平台就是使这些活动能够公平、合理、正确地进行。今天的信息技术提供了网络信息共享的平台,通过信息系统的平台,项目管理企业中的每个成员都可以及时地获知项目管理企业中最新的知识,如工程项目管理新理论和新方法等。

有经验的项目经理,可将工作中的知识制作成文档,通过培训传授给其他人员,而项目管理一般人员则可通过信息系统了解以往的项目管理过程及经验。

目前最流行的知识传播工具当数软件包。软件包的特点在于它能够提供虚拟的工作平台,在这个工作平台上,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可以交流不同的看法,协同工作。

建立知识共享平台可以用示意图(图2)简单说明。

知识管理的共享平台需要建立在项目管理企业知识管理的实践上,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共享的规则,保证知识共享推动项目管理企业向知识管理型方向发展。

以上分别简要论述了在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如何建立知识创新平台和知识共享平台——知识管理中两个核心的部分。

工程管理的知识点范文6

在很多组织内,产生这种情况是非常正常的。究其根源,还在于组织所进行的知识管理更侧重于对知识的“静态”整理,忽略了知识的“动态”管理。所谓“动态”的知识管理,是为保持组织内知识的新鲜度,及时将实际工作中产生的知识纳入统一的知识库中,并基于已积累的知识进行深入的提炼总结,将组织内最有效的实践经验在短时间内传播到相应的岗位或者员工处。

因此,要实现知识管理的深化应用,不可忽视最基本的知识提炼工作。知识提炼工作也不能只是简单地由专门部门或者员工根据个人或特定群体的理解进行对于知识的整理。而更需要组织结合业务需要建立组织内知识提炼的规则。

概括说来,组织内的知识提炼工作可以从三个维度,由浅及深的逐步开展:

? 按产品或者项目类型进行知识提炼:根据已积累的知识,在基本的知识分类基础上,按照组织内特定的产品类型或项目类型,通过统一的整理规则,比如要求每个产品或者项目类型进行知识提炼时,必须要完成哪些知识点的总结,必须要使用哪些表单以及模板等,进行某类知识群集的整理。这样尽可能将组织内相关的知识集合建立起来,未来在使用时,就可以比较便捷地让更多人获得相关知识内容。

? 按业务过程进行知识提炼:如果说按产品或者项目类型进行知识提炼,只是最基本的知识提炼工作。那么进一步讲,组织的知识也可以按照组织内的业务阶段划分,进一步深入到每个业务环节,建立特定业务环节的知识群集。这就要求组织需要针对同类型的产品或项目,把相同阶段的内容作统一规则下的整理,比如针对于方案设计、总体设计等具体的业务环节,将不同的产品或者项目类型的知识点做汇总整理,如此可以形成“产品或者项目类型——业务过程”的二维结构,以方便知识点的查找与定位。

工程管理的知识点范文7

企业知识管理不能止步于企业知识库

企业开展知识管理有一个“套路”,就是搭建知识库,然后要求把散落在各处的文档(管理类的、技术类的、项目类的等)上传到知识库中,形成企业集中的电子文档中心。这一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管理知识、项目知识和技术知识的普及,促进了知识交流和知识集中,为进一步的知识管理行动奠定了基础。

从管理学的角度讲,要对一个事物进行管理,首先要对管理对象有个基本的了解,对管理对象的规模、数量、状态有个总体的把握,“没有数量就没有管理”。知识管理的对象是知识,文档是载体,不依赖载体而存在的知识是不可想象的。因此,通过知识库这一平台,汇聚企业知识文档,清点企业知识文档,对知识文档进行分类,就成为启动企业知识管理的前置工作。

知识库是知识管理的第一步,企业知识库也是组织知识管理的第一步。知识管理有个人知识管理,有组织知识管理,组织知识管理是以团队集体的形式,对企业知识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行为,是与企业生产和企业经营管理密切结合的。如果企业知识管理止步于建立和使用知识库,那么知识管理与企业生产经营相结合,就完全依赖于个人积极性,依赖于个人知识管理行为,由于没有在企业知识库的基础上,推动知识管理向纵深发展,造成了国内许多企业知识管理停滞不前。

如何让企业摆脱这一困境,答案就是在组织层面上开展知识产品工作。

知识产品和知识文档的区别

工作文档不等于是知识文档,知识文档是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具有参考和复用价值的文档,包括企业内部的项目交付物、工作报告等,外部的行业信息、客户信息、专业技术资料等。知识文档一般不应包括简单的、纯流程型的文档,如内部会议通知、项目关闭申请;不包括管理时效性短、无保存价值的文档,如面试人员安排时间表。一般的工作文档容易获得,但是复用性差。

知识产品是对已有知识的整理、加工形成的标准化、架构化、模型化知识和最佳实践,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标准化知识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如控制程序、标准、规范、指南、模板、表单等体系文件中包含了标准化知识;

架构化知识是指对一个结构内的元素及元素间关系的一种主观映射,强调整体性,架构化知识,反映了人们对复杂系统和大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如工作规划文件、系统总体设计文件、系统架构说明文件中包含了架构性知识;

模型化知识是指用以分析问题的概念、数学关系、逻辑关系和算法序列的表示体系,如业务领域模型、数据模型、构件、诊断工具等中包含了模型化知识;

最佳实践是指在行业内产生显著效果并且能够适用于其他地方的优秀实践,例如集团管控模式、生产协同调度解决方案等中包含了最佳实践知识。

一般而言,知识产品是在知识文档的基础上加工整理而成,两者之间关系如图1所示:

项目型企业从知识文档到知识产品

1.项目过程中的知识文档的获取。

项目过程中的文档管理是公司项目管理的重要内容,在项目计划阶段,项目组应列出本项目在不同阶段计划产出的知识文档;在项目实施阶段,项目组应按照实施进度及时把知识文档上传到知识库,公司项目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知识审计,把项目组知识文档上传情况纳入到项目考核中。

2.对项目文档进行提炼形成知识产品。

每个项目都需要在公司已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把创新点进行提炼加工形成知识产品,方便以后项目的复用,提高以后项目的效率和质量,使公司永葆创新活力。神华信息总结出了“项目知识产品提炼五步法”,如图2所示:

(1)筛选。

对项目文档进行筛选,初步挑选可进行提炼的文档,主要针对项目中模板、工具及成果文档,筛选的标准主要有两点:

该知识文档在公司已有的标准化、模型、架构、最佳实践研究等方面存在创新;

该知识文档的创新在以后的工作中具有复用价值。

(2)拆分。

将文档中有价值的知识点与无用的知识点进行拆分,拆分的标准如下:

拆分的颗粒度按照使用的习惯进行拆分,要具有相对独立性;

要确保知识点的质量,删除没有复用价值的内容。

(3)归类。

在知识管理当中,企业建立了知识内容体系,划分了知识的类别和层次。知识类别是知识内容体系的“骨架”,内容体系还应该有“肉”。这些“肉”应该是知识模块和知识点,而知识模块和知识点同时也是构成知识产品的“肉”。归类就是将项目文档中拆分下来的按内容体系的类别归集,形成同类知识的聚集。

(4)汇总。

汇总的过程要打破时间、项目和部门的界限,将本公司、本行业的同类知识汇总到一起。汇总的过程也是甄别和淘汰的过程,要把认识肤浅的知识描述淘汰掉,留下认识正确和描述全面的知识。如果以前已有同类知识积累,汇总的时候就要将新的知识内容与以前的知识融合在一起;如果以前的同类知识缺乏本次获取的知识,则要创建新的知识。

(5) 加工。

对项目文档有价值和创新的知识点进行加工提炼,需要进行以下处理;

信息处理:隐去客户信息、违反保密协议等相关信息;

解释:针对关键点进行原理解释或者使用注意事项解释等;

版本记录:针对知识产品进行版本记录,或说明修订信息;

3.公司统一组织对知识产品的研发。

由于项目受资源、目标限制,项目组仅能做很少的知识产品提炼工作,考虑到工作量比较大、知识积累跨部门和跨项目的特点,大部分的知识产品研发都需要公司统一组织。公司成立知识专家组、知识产品研发管理部门和各知识产品研发组。公司对知识产品研发提供人力、财力等资源支持。

知识专家组负责本专业领域知识管理和知识产品研发的规划、设计工作;负责对本专业领域研发的知识产品进行评审,不断提高知识产品成熟度。知识产品研发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制定知识产品研发计划、组织建立知识产品研发项目组、监督知识产品研发过程、组织知识产品的验收与推广。各知识产品研发组负责完成知识产品既定的目标和任务。

工程管理的知识点范文8

厦门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后简称厦烟)成立于20世纪公司成立于50年代 ,是中国烟草行业“36家重点工业企业”、“29家重点发展企业”之一。作为当地最具代表性的国有大型卷烟制造企业,不仅为当地财政收入做出巨大共享,更是管理创新、技术先进的企业楷模,连年被评为特区的“十佳工业企业”。

纵观厦烟60多年的发展,可以发现其两项核心特征:“以人为本”以及“创新”。厦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财务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基础,走科技兴烟之路,不断推进企业的快速发展。秉持“狠抓基础,稳中求进,争创一流”的信念,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抓机遇,促发展,不断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特别是1997年以来,企业以发展为己任,自我加压,乘势而上,致力于“培育一个好产品,开拓一个好市场,建立一支好队伍,营造一个好机制”,不断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近年来,烟草行业随着国家烟草局“卷烟上水平”基本方针及五个“上水平”目标任务的提出,卷烟行业企业兴起了管理能力提升及创新改革的浪潮。厦烟积极相应国家烟草局的号召,进一步整合优化了公司战略——运营——管理支持体系,将企业战略聚焦,提出明确的“353”工作思路。“353”工作思路中的五个上水平中,“核心制造力”上水平是带动其他四个上水平的重要成功因素。2011年11月,厦烟“核力”课题研究小组经过分析研究,围绕核心制造力提出了22项关键成功因素,动态的关键知识管理能力就是其中一项。

2011年底,厦烟成立了知识管理项目组,正式开启了知识管理的实践探索。经过调研与学习,项目组逐渐了解到烟草同行企业中目前尚未有比较成熟的知识管理实践模式可供借鉴,需要结合烟草企业业务模式及管理需求进行知识管理体系的创新构建。因此,厦烟知识管理项目组联合了在国内知识管理领域已经开展了多年研究与实践的AMT咨询公司,共同探索卷烟制造企业的知识管理最佳实践模式,以实现 “知识管理支撑核心竞争力”的目标。

统一思想,拟定实践思路

公司领导高度重视知识管理,为知识管理实践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认识基础。高层领导多次在全公司的正式会议上提出知识管理的重要性,指出“知识管理是公司开展创新工作的迫切需要,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公司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手段。知识管理项目的开展要以公司战略为出发点,重点关注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知识,特别是与核心制造力相关的知识密切结合。”“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人才和知识成为企业重要的资源与核心竞争力,加强知识管理工作不仅是市场竞争变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公司提升公司核心制造力的内在需求。”

有别于大量已经较成熟的应用知识管理的知识密集型企业,卷烟制造领域企业的知识管理模式需要自己开展全新的探索。在研究借鉴国内外其它行业企业的最佳实践经验,并更多地考虑了烟草企业的管理模式及方法,经过反复的论证,联合项目组最终统一思想,梳理总结为“123”的知识管理实践思路,为下一步卷烟制造企业知识管理体系建设指出了方向。

“1”是指知识管理建设的核心:以提升卷烟核心制造力,服务公司“卷烟制造”战略为核心,开展知识管理体系建设。

“2”是指厦烟知识管理实施的两条主线:以业务流程为主线,探索知识管理对业务流程改进支持与业务知识应用的模式;以人员成长为主线,探索知识管理与企业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的相互支撑方式。

“3”是指三种行动举措:一是搭建机制、系统支撑,打造自驱动模式的知识管理体系;二是试点推进、树立标杆,以点带面的逐步建设推进;三是营造氛围、形成文化,建立知识的内在“基因”。

自驱动模式的知识管理体系探索研究

项目组在广泛调研中发现,厦烟对知识管理体系构建的核心诉求是如何“建设有生命力的知识管理体系”,具体的要求包括“基于整体战略”、“基于主价值链与辅助管理支撑过程”以及“基于人员成长”等。如何让知识管理体系保持持续的生命力,项目组经过反复讨论,最终明确体系构建的要求为“构建自驱动模式的知识管理体系”。

何为自驱动模式的知识管理体系?项目组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分析,提出知识管理“自驱动”是一种内在驱动,是使公司员工能够自愿、高质量进行知识分享,是对未来知识管理良好运作状态的一种阐述。 “自驱动”模式知识管理的驱动力,主要从四个方面产生:

首先,是价值驱动。对组织来说,能否为战略落地提供有力支撑,能否为员工成长提供有利条件,能否提高绩效、创造价值,这是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如果能实现这样的价值驱动,大家就会自觉参与到知识管理建设中来。

其次,是机制驱动。机制也包含氛围,要努力营造贡献知识、分享知识、共同提升的良好氛围。

再次,是流程驱动。知识管理活动本身是一个运动的流程,要充分利用这个特点,通过流程产生自驱动力。

最后,是信息化驱动。通过运用信息化手段,不断推动业务、流程前进,从而产生自驱动力。

价值驱动力是知识管理长效推进的关键,价值驱动从厦烟组织层面的作用具体体现为:战略实现——知识管理通过从“技术、管理、人才、文化”四大基因支撑“卷烟制造”战略,支撑卷烟厂整体组织绩效的提升,从而增强公司的核心制造力;管理提升——以技术平台为工具,通过公司层面推动隐性知识显性化,显性知识结构化,使各部门知识更好地得到积累和共享,进一步提高各部门的管理协同水平;运营顺畅——通过流程的视角梳理卷烟企业的知识,不仅有助于提升流程的运行效率,降低关键节点的风险,而且推动了流程的持续优化。

知识管理的价值驱动从员工层面主要体现为:人员学习成长——通过各种知识地图和知识管理工具应用,知识管理可以帮助新员工及转岗员工,快速了解岗位知识,掌握岗位技能,并推动员工主动学习成长;工作绩效提升——通过知识管理平台,帮助员工快速获取所需知识,在充分利用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减少重复劳动,提高个人工作绩效;个人价值体现——通过公司知识共享机制与奖励设置,员工不断转换个人知识为组织知识资产,个人价值得到组织肯定,获得相应精神和物质的激励。

“自驱动”模式的知识管理体系另外三个驱动力是在价值驱动引领下,互相联系,有机整合的一体。

机制驱动力体现在组织机制、激励机制和培育知识共享文化三个层面,建设初期通过构建推动知识管理有序运营的组织,打造实践基础;构建评估考核机制以明确知识管理运行效果,并形成奖惩机制以有效引导员工行为,实现过程控制;最后通过逐步培育学习、共享的知识管理文化氛围,形成机制的自驱动。

流程驱动力核心在于构建运作紧密、自成循环的知识管理运作流程与制度体系,并有效结合平台工具落地。知识的识别梳理、筛选存储、共享应用、维护更新、知识管理评估与考核激励是首尾有序衔接、运作紧密的流程过程,在知识管理常态化运营过程中不断地循环运作,经营组织知识资产。

平台驱动力体现在三个层面:形成“量多质好”的知识汇聚与应用平台,可通过构建统一的知识检索与共享应用平台,有效的知识质量审核控制以及有针对性的知识利用与推送等手段实现;平台驱动也体现在与机制驱动中的激励有效结合,通过实名知识与共享等充分展现员工风采与价值,通过积分排行以激发知识共享与应用;平台驱动更需体现在工具应用便捷实效上,通过便利性、用户界面友好形成良好用户体验,并逐步形成系统粘性。

“知行合一”的知识管理体系设计

项目总体思路中明确了厦烟知识管理建设要求、方向以及建设模式。如何将“123”建设思路贯彻落地,并逐步推进自驱动模式的知识管理体系。厦烟联合项目组总结为四步方针,通过定方向、建主体、立机制、搭平台,推动卷烟制造“自驱动”模式知识管理体系建设向正确的路径有序发展。

定方向:明晰知识管理对“卷烟制造”战略的支撑,确定知识管理两条主线的建设方向;

建主体:基于两条主线(人员成长和流程)视角构建知识管理内容体系,以提升业务知识应用与转化水平,推进员工更有效地学习与成长;

立机制:构建组织绩效文化的长效机制,促进企业价值和员工价值的实现;

搭平台:搭建便捷实效的知识管理技术平台,建立知识共享与获取统一的渠道;

定方向、建主体、立机制、搭平台,我们分别对应为对知识战略规划、知识内容体系及分类结构的设计、管理机制的建设以及系统平台搭建四项任务。

项目组发现实践难点在于如何基于两条主线——人员成长和流程,建立知识内容体系与分类结构,而机制和平台则是战略与内容规划落地的两个具体落地手段。本节重点分析其中知识内容规划的建设思路及成果。

Q1:内容规划如何体现流程主线,推动知识与业务流程的有效结合?

如何考虑流程与知识的融合?在最初设计知识分类体系时,考虑到结合厦烟的流程管理成果,以流程框架为知识库目录设计。但在调研需求中了解到流程框架引用为目录的困境在于:大部分各部门需要积累管理的知识并不能在流程分类中找到清晰的一一对应的存储路径,且知识者可能存在对流程框架不够熟悉而存储发生混乱的情况。经反复论证,项目组放弃了简单引用流程框架为知识库目录的思路,转为设计两套知识结构。一套为基于知识上传的知识目录分类体系,流程一二级框架不作为目录维度而作为知识属性,方便进行流程维度的知识检索。另一套为基于知识业务应用的知识历程图,以一二级流程框架及组织结构两种维度展示流程清单,并设计基于流程知识梳理的框架,基于三级业务流程的各个流程节点串接各类企业知识,包括制度标准、法律法规、工作指引、模板工具、经验方法等等。

基于流程的知识梳理结构,在试点业务部门的积极参与下,最终总结为181模式的知识历程图结构(见图1)。通过知识历程图的模版,梳理出各流程节点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并以梳理出来的知识内容指导员工将其应用到日常工作中,实现“知识从流程中来,到流程中去”。

“1”:1 组流程节点隐性知识挖掘——流程节点操作经验;

“8”:8 大显性化知识文档归集——模版工具、成果示例、制度标准、工作指引、法律法规、岗位说明、专业知识、经验总结;

“1”:1 批可咨询的专家——可求助的专家。

知识历程图模板以流程为干,配合其它知识分类维度,使原来无序、零散的各类核心业务知识,以清晰的结构附着在流程枝叶上。如此为“流程、知识以及岗位”建立紧密的应用关联,有效盘活了企业的核心业务领域知识资产。

知识历程图的分类应以知识应用为目的,允许流程与知识的多对多关系设计。而知识目录结构逻辑则以知识大类——组织职能——三级流程框架为设计思路,确保了大部分知识有清晰的存储路径,也方便通过目录设置知识默认安全控制体系。

Q2:内容规划如何体现人员成长主线,推动员工快速融入工作环境并持续成长?

前面提到知识历程图以流程为切入进行梳理,同时,历程图中也为流程和岗位建立了知识关联,除了展现流程维度知识结构,通过系统可动态汇集各个岗位的知识历程图。内容规划中第二项任务即如何以人员成长为主线,汇聚各类岗位流程知识历程图,为指导员工开展岗位知识业务学习和技能发展提供方便。

项目组设计了基于人员学习成长的岗位学习地图,学习地图以人员“复合型、多技能”发展为主要的实现诉求,构建岗位知识关联,为单个岗位的任职人员,提供上、下、平三个维度的知识,整套设计逻辑建立在岗位架构的基础上。

岗位学习地图以岗位关系分析为基础,为每个岗位构建一个单元的岗位关联群,包括:直接上级岗位、直接下级岗位、横向协作岗位,共三个维度(见图2)。以岗位关联度为依据做知识复合,确保能够有效提升岗位协作效率的同时,也不违背企业内信息隔离的需求。

每个岗位都能够通过公司的岗位架构分析出这样一个岗位关联群,A岗位所能够学习的知识,不局限于本岗位,甚至不局限在本部门,而是包含了本岗位的知识和本岗位关联最强的相关知识。本职方面,通过单个岗位的本职知识地图,支持本职工作的有效开展。纵向方面,单个岗位通过对直接上级、直接下级相关知识的学习,以支持纵向协作的有效开展。横向方面,单个岗位通过对工作关联度最大的几个岗位相关知识的学习,以促进横向协作的有效开展。横向协作知识不局限于本部门内,还包括跨部门协作的知识范畴。

综上所述,项目组构建的基于人员学习成长的岗位知识地图,实际上是多个岗位知识地图的集合,第一层为需要静态维护编制的岗位关联图,第二层则是基于流程的知识历程图中,根据流程与岗位关系动态展现的单个岗位知识地图。(见图3)

岗位学习路径建议

本岗位知识的学习以员工首次任职某岗位,到能够在该岗位游刃有余地工作,为一个完整的跨度,即岗位生手到熟手的过程为参考前提。基于厦烟对人员“多技能、复合型”的培养要求,建议学习路径(见图4):

先本职,再他职:首先通过本职知识学习,逐渐熟练本职岗位的工作;再通过他职岗位知识的学习,逐渐提升岗位间的配合。

先内部,再外部:首先学习本部门的知识,逐渐提升部门内的协作效率;再通过他部门知识的学习,逐渐提升跨部门的协作效率。

先学上,再学下:先学习与直接上级配合,再根据工作需要,学习直接下级的相关知识。

随任务,干中学:学习路径是参考建议,不是必须遵守的规章制度;以“工作任务”为核心,基于眼下的工作内容灵活选择学习内容,以支持任务的高效完成。

除了核心业务领域知识地图工具的应用,项目组也引入其它隐性知识管理工具,构建设计了支持人员成长的“5+5”模式的管理机制。通过纳入5种知识管理工具,设计5类知识地图(包括岗位地图),陪伴员工从入职到逐渐转变为专家的全过程。(见图5):

“5+5”意为知识5图与5种知识分享工具:知识5图为厦烟5种知识地图设计角度:5种知识分享工具为虚拟团队、协同写作(百科)、行动后总结、导师制、专家黄页,引入此五种知识管理工具为员工经验知识的积累传承提供支持,并设计相应的工具应用场景,结合已经开展的管理工作如师带徒等完善管理机制,最终通过搭建系统平台相应模块进行支持落地。

知识5图的内容设计及实现方式如下表1所示:

确保知识管理持续运作的活力

知识管理是一项持续开展的工作,要实现规划目标的有效达成,如何持续推进知识积累与平台应用一直是知识管理实践的难题。厦烟在充分考察与论证的基础上,通过以下四个措施,以确保知识管理持续运作的活力。

化繁为简的运作体系构建

联合项目组在机制规划中拟定了4份管理制度4份操作指导,厚达上万字的制度与指引文件,最终简化为三份管理办法,分别用以指导知识管理组织与团队构建,知识管理运作及考核奖励办法。对广大员工而言,“简洁有效”的管理工具才具备吸引力,过于复杂的管理流程与方法设计不利于知识管理的推广应用。

简化不是摒弃,而是转换控制手段,一是系统平台,二是配套制度。

知识管理系统可将各类知识管理工具应用思想进行固化支撑,以E化方式,对知识管理日常运行、工具使用及考核评估进行过程控制以及结果呈现。因而,为简化知识管理运作,则对系统平台功能设计提出了更多要求,要求最大化地简化前台用户(员工及管理者)的日常工作。

配套制度指的是知识管理制度应用涉及到企业其它原有管理制度的改造部分。如为确保知识管理考核激励的实现,需分析企业原有考核制度及绩效管理相关办法。化繁为简的思路要求我们不是发明一套全新的考核工具,而是设计知识管理的考核激励如何融入原有考核管理流程。再如,对外部培训学习获取知识的控制以及项目核心知识的管理,则需要结合培训管理制度、项目管理制度来设计。个别情况下可由知识管理向相关制度进行调整与优化建议,从而确保管理流程体系的无缝衔接。

不断深入挖掘与现有管理体系的融合

厦烟在开展知识管理规划初期,便提出知识管理需要进一步结合企业现有管理体系,容纳已有成果,包括卓越绩效管理、流程管理、创新管理体系、人才培养体系等,发掘相互支持的价值点,推进体系的融合。

知识管理与厦烟原有创新体系及创新项目管理平台的融合(见图6):

厦烟创新管理流程可划分为四大阶段,创新孕育、创新明晰、创新实施以及创新成果应用推广。知识管理从机制与平台两层面对创新工作提供有效支撑。

知识管理为公司创新工作提供知识资源基础、专家资源支持、活动基础,并在制度设计中鼓励员工在知识管理平台互动交流创新创意与思路,倡导全员积极从知识总结中提出和开展创新工作,推动创新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知识管理平台对于创新工作支撑是基于创新的全过程分析,结合创新项目管理辅助平台实现系统功能互补与信息集成共享。知识管理平台通过对创新项目和活动的知识文档进行积累和结构化展现,支撑公司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见图7)。

创新项目、精益改进活动、日常运营活动所产生的数据、信息、知识等进入创新项目管理辅助平台,平台上的知识经过筛选积淀后进入知识管理平台。知识管理平台与创新项目管理辅助平台建立目录映射,能够自动抓取文档,使知识成果得到沉淀应用。知识管理平台还能够通过一系列的互动交流活动提供有效支持,例如在线互动问答、专家资源网站等。

与企业原有管理体系的融合实践理念的提出,为知识管理的引入扫清固有管理体系障碍,也避免了知识管理成为“无源之水”,使企业基础管理体系得以进一步整合优化与提升。

广泛收集优化建议,进行知识管理的持续改进

厦烟在平台建设及制度建设初具成果后,仍然不断探索知识管理体系改进的方式。初步建设成果由项目组向全厂进行多轮的宣讲,并广泛收集员工的优化建议,在系统上线后结合系统推广开展了一轮针对员工、中层、公司领导全面的改进建议收集。

此外,项目组为推进知识管理持续改进工作,在知识管理系统首页开辟了建议征集的渠道,员工的反馈可通过平台记录并汇集到公司知识主管工作界面。收集到的员工建议,可归纳为制度改进建议、平台功能改进建议、知识内容补充与完善意见三个方面。为激励员工广泛参与到知识管理改进活动,同时在知识管理制度中明确相应改进流程及对员工的奖励。

通过持续改进机制的建立,项目组与员工之间架构了良好的沟通互动桥梁,使知识管理项目能广泛地为公司员工所接受,也更有效地使知识管理体系建设群体由项目组团队,逐步扩展至公司全员,进一步加强了知识管理实践力量。

运动式推进及文化培育,不断制造热点

公司员工在建设过程中为知识管理不断提供良策,而项目组则是实践推动的主要力量,需要在知识管理建设全过程,尤其是建设初期投入精力,制造热点以持续打造知识管理平台对员工的吸引力。

厦烟高层领导在推进过程中,对知识文化培育以及平台应用给予了大力支持,带头丰富了领导个人的知识空间,为全厂员工做了表率。在公司领导积极带动下,员工也广泛参与到平台的知识分享活动中来。

项目组团队则针对公司的不同群体,设计推广主题,持续推出各种活动以活跃氛围。如针对当年新员工群体,与各部门培训主管合作编制各部门新员工学习地图,以指导新员工学习和快速融入职业环境。结合公司人才培养体系的搭建,针对公司重点培养发展的关键人才,推出一系列指导政策与人才培养制度,以引导自主学习与知识分享行为,共同打造人才培养与晋升通道。推动车间各类兴趣小组、学习小组在知识管理平台上创建活动团队,使团队成员在过程中更好地积累与沉淀经验,并积极推动不同车间团队间知识的交流分享。

工程管理的知识点范文9

关键词:精细化;全过程;造价管理;人才培养

1引言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房地产、高速公路、轨道交通等各类工程项目发展迅速。然而,在项目建设中经常出现的“三超”问题,使得作为承包方的施工企业叫苦不迭,承包商与建设单位的扯皮、纠纷事件屡有发生;在已经运营的项目中,出现运营成本高出预期费用,或产出远小于预期等现象。上述原因主要是在项目管理中仍延续传统计划经济下的“粗放型”工程造价管理,而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应由原来的“粗放型”的单一阶段造价管理向“精细化”的全过程造价管理转变。我国通过颁布2003、2008、2013版的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建立了工程量清单计价体系;尤其2013版凸显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理念,并提供了操作细节,体现了工程造价管理应走精细化管理的发展方向。国内工程建设项目的造价管理精细化程度也逐渐提高。然而,由于我国高等院校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设置较晚,人才培养也需要周期等原因,目前能满足全过程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人才要求的从业人员很少。我国高校对如何培养应用型的工程造价管理人才进行诸多探讨,主要侧重于如何与企业联合培养,提高其应用能力,但对如何在高校的培养计划中调整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 精细化管理理念,提高其具备全过程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能力并无涉及。本文分析我国工程造价管理人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阐述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的内涵及具体要求,并从高校的角度,探讨全过程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

2现阶段我国造价从业人员的不足

2.1知识结构单一,综合素质不足

由于我国高等院校工程管理、工程造价专业设置较晚,目前我国从事工程造价管理的技术人员普遍学历不高、知识面较窄,技术水平不足。且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绝大多数的造价咨询机构只能单纯地开展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及工程结算的编制及审核业务,而对于项目的经济评价、工程设计的造价分析及设计方案的优化、施工中的合同价款的调整及管理等真正意义上的造价智力服务则很少涉及。因此,大部分工程造价人员主要集中于计量计价的基础性业务,缺乏综合运用技术、经济、管理、法律、信息等知识进行增值服务的能力,不能满足我国工程造价业务快速发展的需求。

2.2缺乏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管理水平

目前我国的工程造价管理较为粗放,工程造价控制效果不佳,具体表现在:对前期决策阶段重视不足,使决策阶段对工程造价的估算与实际严重不符,造成后期设计或施工的返工或变更,使工程管理难度加大;在招投标阶段未能科学地进行招投标策划,致使为施工过程的合同纠纷埋下隐患;施工过程的合同价款的控制能力不足,工程变更及造价纠纷屡屡发生;竣工结算阶段未能有效控制结算,由于过程的粗放式管理,使结算未能真实反映工程造价。上述问题的产生,有造价管理体制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造价管理人员缺乏精细化管理理念和管理水平。

3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与人才培养的要求

3.1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不仅仅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技术,不仅仅重视宏观控制,更注重微观操作。“精”就是紧盯对造价影响比较大的环节,准确控制;“细”就是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使造价控制得以量化。精细化管理应该是以人为本,通过转变人的思想、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以造价的控制为出发点,以专业化为基础,依靠组织管理制度为保障,借助信息平台,通过精细的策划和准备,从准确到精确,对整个施工全过程实施有效的管理。

3.2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的方法

3.2.1培养综合型的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精细化管理需要管理人员具有较强的专业水平和较高的综合素质。首先在观念上应较为开放,思路活跃,勇于开拓创新;另一方面要主动学习各种专业知识,培养各方面的能力。

3.2.2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及操作细则将管理目标具体化,责任明确化,成果标准化。即根据每个建设阶段的特点,制定相应的工程造价管理细则,摒弃传统管理中只注重事中和事后控制,应将控制重点提前到准备阶段,细致地做好事前的各项策划工作,将各项管理目标细化,责任明确,保证得以有效控制。

3.2.3成果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注重细节,不仅要求实施过程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同样也要求成果必须标准化、精品化。如编制的造价成果,必须按照规范的格式;合同价款的调整(如工程变更),也应按照规范的格式。

3.2.4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化管理精细化的工程造价管理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信息的集成、共享,参建各方可以依托共同的信息平台,获取自己所需的资源,实现高效管理。随着BIM技术的发展,为工程造价的信息化管理提供了技术保障及应用前景。

3.2.5强调创新和持续改进精细化管理虽然注重规范化和标准化,但由于工程特点的复杂性及问题的多样性,决定了精细化管理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在实践中注重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所解决问题的特点,创新方法,持续改进,不断提升。

3.3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3.3.1课程体系的改革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建立在国际以及国内对精细化管理人才实际需求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新形势下造价工程师执业的能力要求,将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等、工程造价各阶段的精细化管理方法融入教学内容中,同时培养具有信息化管理能力(如掌握BIM技术),注重课程体系的科学性、时代性和应用性。

3.3.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在教学方法及手段的应用中,应帮助学生将孤立的课程联系起来,既能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待工程各阶段可能存在的问题,又能从微观入手去解决实际问题。注重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并通过掌握工程造价或BIM技术软件,实现管理的精细化。

4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

国家从计量、计价、定额消耗以及造价活动管理等各方面,出台了相应的指导规范,目的为推进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水平的发展,而高校作为工程造价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也应顺应时代的要求,将国家最近的相关规范纳入课程体系中,调整相应的培养方案。

4.1培养规格

参照《高等学校工程造价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5版)的规定,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培养规格应满足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的相关要求。知识结构包括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工具性知识、专业知识、相关专业领域知识;能力结构包括综合专业能力及表达、信息技术应用及创新能力;素质结构包括思想道德、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本文主要从专业知识结构、综合专业能力及专业素质方面概述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培养要求。(1)专业知识结构专业知识结构应建立在技术、经济、管理、法律、信息等五个知识领域构成。(2)综合专业能力①精确各阶段造价文件的编制及审核能力,包括投资估算、概算、施工图预算、招标控制价、投标报价、工程结算、竣工决算;②方案的比选、优化及决策能力,包括决策阶段的方案优化、经济评价及决策;设计阶段的方案优化、技术经济论证及决策;施工阶段的技术经济比选及施工方案优化;③造价的协调控制能力,包括招投标阶段的策划能力、施工期的合同价款的调整与管理能力,处理结算纠纷、诉讼的能力;④造价信息的管理能力,能利用各类型的数据库和网络,实现行业内各种资源、要素的优化与重组,提升执业的现代化水平。(3)专业素质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人才需要获得科学思维方法的基本训练,养成严谨求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追求真理的良好科学素养;具有系统工程意识和综合分析素养,能够从工程造价角度分析工程设计与施工中的不足和缺陷,具有预防和处理与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的能力。

4.2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的专业能力及素质要求,在之前的“技术类”、“管理类”、“经济类”、“法律类”4大课程体系基础上,再增加“信息类”的课程,如:工程计量与计价软件、工程造价信息管理、BIM原理及其应用等。除了对课程体系略有调整外,在课程的时间安排以及教学内容的梳理及链接方面,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将国家的规范或标准,纳入课程教学中如以《工程造价术语标准》(GB/T50875-2013)为依据,规范专业术语;以《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及《建设工程造价咨询规范》(GB/T51095-2015)为依据,规范工程量清单计价活动等等。(2)帮助学生将各课程的知识有机联合,提高综合应用能力工程造价管理人才必须具备综合应用能力,因此上述课程不能孤立的学习,而必须进行有机的结合,达到触类旁通、融会贯通的效果。如“工程造价管理”这门课,按工程建设阶段划分,需要掌握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的造价相关理论知识;按平台划分,需要掌握技术、经济、管理、法律、信息等相关知识;在时间安排上,先学专业基础课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局部到整体、由分析到综合逐步展开;在内容设置上,相关知识前后搭接,步步深入,实现从分散到综合的过渡。通过这门课程的讲授和训练,可以将相关课程知识有机地组合起来,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下形成专业知识的有效结合,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使学生不仅仅掌握孤立的知识点,同时也能够将五个阶段、五个平台的知识通过具体工程管理过程进行融会贯通,形成知识的有机整体,提高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如“工程计量与计价”这门课,需要掌握分部分项工程的划分、工程量的计算、施工工艺的确定、定额的套取等。在此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工程制图与识图”、“工程结构”、“房屋建筑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工程定额原理”、“建筑设备”、“土木工程施工”等已修课程。同时分部分项划分及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必须遵循《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GB50845-2013)等计算规范;单价的计算规则必须遵循《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13);定额的选用及定额工程量的计算,应与“工程定额原理”的课程密切联系,并参考《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消耗量定额》(TY01-31-2015)等国家或地方定额;造价文件编制成果以《建设工程造价咨询规范》(GB/T51095-2015)为指导;在教学中将各个不同类别的主干课程的要点适当地串联、汇集,反复解构和组合课程内容,在训练中将所学的知识重新搭接和有机结合,达到深入了解局部、系统把握整体、明确相互联系,大大提高学习效果及实践能力。

4.3实践与创新体系

工程造价专业实践体系包括各类实验、实习、设计、社会实践以及科研训练等。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分析、研究、解决工程造价管理实际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1)实验包括:基础实验、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研究性实验,如建筑材料、大学物理、利用专业软件进行计算分析等实验。对实验的训练,应重视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关注实验技术理论的学习和提高,如实验原理、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因为这是创新思维的基础。(2)实习包括:认识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设置课程实习及时进行训练,以强化对知识的掌握以及提高其应用能力。通过各种实习,循序渐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所学课程知识的消化吸收。大四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是学生进入社会的纽带和桥梁,从实习岗位设置以及实习内容,应注重与实际工作岗位的接轨。(3)设计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课程设计主要应用所学的有关专业知识,处理好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创造性地完成符合实际要求的设计任务;毕业设计(论文)在于巩固、加深、扩大学生所学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使之系统化,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及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在深度和广度上的要求都比课程设计高。(4)创新训练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学科竞赛等。除了在课程教学、实践环节中进行创新训练,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或者参加学科竞赛,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

5结语

基于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工程造价管理必然要从原来的“粗放式”的单一阶段管理,向“精细化”的全过程造价管理方向转变。人才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国际、国内的工程造价咨询业、建设单位及承包商等对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给我国工程造价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我国高等教育应在工程造价或工程管理专业(造价方向)培养方案上,重视全过程精细化的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培养,首先应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规格上符合要求;其次应调整课程体系,并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再次应通过实践体系培养学生与实践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应创造创新平台,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训练。当然,全过程精细化工程造价管理人才的培养不能仅仅靠高等院校,高校的教育只能打下良好的基础,还必须依靠执业资格考试制度、行业协会培训、继续教育、企业培训等多种途径来辅助。随着造价管理业务范围的扩大,管理精细化的要求不断提高,管理人员还必须在执业过程中,通过实践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廖礼平.《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在建筑企业的应用及对策——基于2013版《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的思考[J].企业经济,2015(1):127-130.

[2]尹贻林,白娟.应用型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天津理工大学为例[J].中国工程科学,2015(1):114-119.

[3]夏玉英.工程造价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11):151-152.

[4]严玲,霍双双,邓娇娇.基于能力导向的工作坊实践教学研究——以天津理工大学工程造价专业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4(6):113-121.

[5]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6]高等学校工程管理和工程造价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工程造价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