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低碳环保的必要性集锦9篇

时间:2024-02-27 14:37:42

低碳环保的必要性

低碳环保的必要性范文1

一、引言

低碳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业态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何种模式发展?如何减少旅游活动中的碳排放?应用何种低碳技术能够更好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游客的满意度?目前这些还都处在探索阶段,没有成熟的理论和技术可资借鉴或应用,都需要加强研究,增强这方面的理论储备和技术支撑。对于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中国来说,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更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只有建立了这种对等的关系之后才有可能真正实现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对于一直被称作“无烟产业”、“朝阳产业”的旅游业,它在建立人与自然和平共处的关系中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的。

二、低碳旅游的内涵

低碳旅游的发展不仅对旅游资源在规划开发过程中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对旅游者在旅游的全过程中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要求,它强调在旅游六大环节“吃住行游购娱”中的各个环节来实行节能环保降低污染。它包含了旅游主管机构推出的环保低碳政策,旅游企业推出的低碳旅游线路,然而更加根本的观念变革,就是旅游主体的消费者,在出行中携带环保行李、住环保旅馆、选择二氧化碳排放较低的交通工具,甚至自行车与徒步旅行。更近一步来说,低碳旅游就是在旅游的各个环节中计算二氧化碳,用行动来尽量减少碳的排放量以及弥补因自身原因而释放的碳。

作为一种旅游消费观念,它提倡人们在旅游时衣食住行处处都应该低碳环保;作为一种旅游开发的基本原则,它则要求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环境,在整个旅游产业链贯穿低碳生产行为,实现资源利用的高效低耗。

三、我国发展低碳旅游的必要性分析

(一)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首先,低碳旅游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为核心,通过控制碳的排放量来获取旅游经济、环境、社会等多重效益的旅游发展模式,他本身就属于一种可持续旅游的范畴,因此发展低碳旅游必定会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其次,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环境压力日益突出,旅游资源的盲目开发也造成了滥砍滥伐、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的生态问题裸的呈现在我们面前,以前的旅游经营模式造成了污染,公众环保意识低下也使旅游活动中产生的大量的垃圾,这样一来便造成了长期以来碳排放量有增无减的局面,这无疑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以上种种原因都使发展低碳旅游成为中国旅游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

(二)低碳旅游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一条必经之路

旅游是最终消费,在旅游中秉持低碳的理念一定会通过产业链条上溯,从而影响到上游产业的供给,对推动上游产业的低碳化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它对地区经济及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贡献颇大。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同时也在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基础上实现了较大的产出。其实质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调整清洁能源的结构,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旅游的应运而生即是在响应低碳经济的发展更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要求,人类要发展固然离不开经济的发展,所以说发展低碳旅游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经之路。

(三)低碳旅游是在积极响应我国的节能减排政策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不断加剧我国更加重视节能减排,并对此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而在节能减排的长期过程中旅游业将会大有作为。当然针对旅游业的环保发展国家也有相关的政策支持。气候变化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旅游业要积极地适应气候的变化趋势充分把握可以利用的因素因势发展,而发展低碳旅游正是旅游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之选择。

国务院所通过的《关于加快旅游业的意见》提出节能减排倡导低碳旅游方式。有关专家就表示该意见也就是在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之下国家为了配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而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无疑,在此情况下旅游业必将成为最大的收益行业,这一切都表明发展低碳旅游是积极响应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最佳方案。

三、我国旅游相关体发展低碳旅游的对策分析

(一)旅游企业在发展低碳旅游中的对策

1、旅行社

旅行社是旅游供应者,线路设计设定了旅行者的选项。旅行社需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低碳旅游产品,设计低碳旅游路线,并提倡旅游消费者选择低碳的旅游路线在旅游市场上广泛宣传低碳旅游的理念加强人们对低碳旅游的认知,对选择这些路线的消费者给予一定的优惠。在整个旅游过程中时刻提醒旅游参与者用实际行动来减少碳的排放量。

2、旅游景区

旅游景区是汇集游客较多、碳排放强度较大的区域,因此要将低碳的概念融入到景区规划里面,使低碳的概念体现在景区的方方面面。例如在景区建设保护环境资源的有效措施并提醒旅游参与者保护景区的环境和各种基础设施,不断推进景区内功能布局优化,提升观光旅游品质,加快低碳旅游发展的同时也为来访者提供更多的游览体验。

3、旅游交通

要做到低碳交通可以通过引进新能源交通运输设备,降低和减少碳排放。旅游交通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景区外交通和景区内的交通。景区外交通要提倡公共交通,在此同时更要引进新的技术来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和降低碳的排放量,例如一些航空公司也推出了节能减排计划,如碳抵消计划,此计划可让参加者通过植树等活动去抵消乘坐一次飞机所产生的碳排放,这些计划可以协助降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量,甚至更积极地阻止二氧化碳排放;有些通过对引擎的冲洗,以此来降低燃料消耗,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并通过提高排气温度域值来增强引擎性能。景区内的交通应采用轻型化的公共化的交通方式采用绿色能源是其对旅游资源的损害程度降到最低。倡导公共交通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等低碳或无碳方式。

4、旅游酒店

低碳饮食,制定切实可行的餐饮低碳化标准,尽量避免使用一次性消耗品,使健康素食的理念深入人心,有效降低饮食过程中的碳排放量。低碳住宿,要在旅游住宿的过程中实现低碳必须重点关注建筑方面的节能,在建造住宿设施的时候提高新型节能的设备和建筑材料的利用率以减少能源的消耗,也可以通过减少一次性易耗品的使用,提倡和推广此类物品的循环利用,同时采用一些节能减排的先进适用设备,直接或间接减少碳排放。

(二) 旅游者实现低碳旅游的对策

1、吃的方面

旅游者可以选择以绿色蔬菜植物性食物以及当地的应季蔬菜为主,多使用种植收获期限较短的食物,少使用肉制品,也就减少了对牲畜的屠杀,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自带餐具,不仅吃出健康的身体也吃出低碳的环境,这样也符合人们健康素食的理念是现在最流行也最健康的餐饮方式。另外不浪费食物,多使用清蒸、凉拌、白灼等简单的加工方式,以减少炸、煎、炖等碳排放量大的加工方式均可让我们的饮食更加节能低碳。

2、住的方面

旅游者在旅行过程中可以选择青年旅馆,以及设施较为简便的住宿场所,选择多人间而不是单人间,提高资源利用率。在住宿的过程中能不开空调就不开,开空调前,应先打开窗户让室内空气自然更换,开电风扇让室内先降温,开空调后调至室温25°~26°之间,用小风,这样既省电也低碳,杜绝空调窗户同时起开;一旦不用电灯、空调,随手关掉;手机一旦充电完成,立即拔掉充电插头;尽量不要天天更换床单被罩,自带洗漱用品少用一次性洁具。

3、行的方面

在旅游过程中近距离徒步远距离乘坐公共交通的低碳旅游方式,尽量减少乘飞机的此数,自驾时最好拼满一车人实现能效的最大化,合理安排路线,这样做也会增加旅途的乐趣,,减少旅途的碳排放,在尽情享受自然风光的时候也在为低碳做贡献。例如现在流行的背包旅行正是人们在用实际行动推动低碳的发展,也在旅行的过程当中拥有不同于传统旅游的体验和感受。

4、游得方面

旅游者可以尽量选择生态旅游景区和郊外,避开热点或过度开发的旅游目的地,不但可以减少环境的负担,更能找到意想不到的快乐。合理处理在旅游过程中所产生垃圾,途中回收废弃物,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在海洋观光区,避免接触海洋生物,会破坏海洋生态平衡;在不能拍照的场所遵守这种约定以减少对旅游资源不必要的破坏;不在景观上乱刻乱画;保护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等。此外旅游过后所拍的照片尽量不打印,保存电子格式,自带水杯不仅卫生而且减少了矿泉水瓶子的浪费。真正做到出了照片什么都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都不留下 。

5、购的方面

尽量选购环保产品、选用本地产品、季节产品及包装简单产品,尽量不去购买有过度包装的产品,少买不必要的衣服, 服装在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中,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同时产生废气、废水等污染物,这样也减少金钱的浪费,尽量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免费或者收费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现在流行一种以物易物的商品购买方式,其实这是一种现有贸易模式出现之前已有的交易方式,这种方式既减少了物品的闲置也实现了各取所需互蒙其利,这种物物交换以需求决定价值为原则,重在实现物尽其用,符合低碳发展的需求。

6、娱乐的方面

熄灭夜空下通明的灯火,远离你来我往的觥筹交错,去拥抱草地上的暖阳,这就是低碳式狂欢,唤醒我们内心的平和,放下纷扰的情绪,找回自然天成的自己。去一些低碳的娱乐消费场所,或者和自己的同伴举行参与性强的互动项目,这样既沟通了大家的感情,也减少了碳排放。

总之,旅游者应该选择健康的并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旅游方式,这样不仅享受了健康的旅游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健康的环境,这样做也有利于形成低碳旅游的良性循环发展。

低碳环保的必要性范文2

Abstract: In China, the "low-carbon economy " get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nd "low-carbon tourism" is gradually coming into view, which propose new challeng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tourism" is the necessary requirement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feasibility of developing low-carbon tourism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关键词:低碳旅游;发展;可行性

Key words: low carbon travel;development;feasibility

1 低碳旅游的涵义

1.1 概念 “低碳旅游”概念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2009年5月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低碳旅游就是倡导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旅游,倡导在旅行中尽量减少碳足迹与二氧化碳的排放,也是环保旅游的深层次表现。其中包含了政府与旅行机构推出的相关环保低碳政策与低碳旅游线路、个人出行中携带环保行李、住环保旅馆、选择二氧化碳排放较低的交通工具甚至是自行车与徒步等方面。

1.2 特点 低碳旅游,是一种低碳生活方式,应当成为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战略之一。①是转变现有旅游模式,倡导公共交通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等低碳或无碳方式,同时也丰富旅游生活,增加旅游项目。②是扭转奢华浪费之风,强化清洁、方便、舒适的功能性,提升文化的品牌性。③是加强旅游智能化发展,提高运行效率,同时及时全面引进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碳消耗,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

2 低碳旅游的发展现状及意义

2.1 低碳旅游发展现状 日前国务院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就是在减排的大背景下,国家为配合低碳经济发展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信号,而旅游业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行业。

和其他行业相比,旅游业很早就有了“无烟工业”的美称,本身属于服务行业,占用资源少,卖的又是环境和文化,而这恰恰与节能减排的目标相吻合。事实上,在实践层面,民间的低碳旅游早已进行。多年前,在九寨沟等旅游景区,禁止机动车进入,改以电瓶车代替,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九寨沟能够多年一直保持清澈见底的水,与其采用统一的环保大巴不无关系。而作为旅游主体的广大旅游者,要为低碳旅游出把力,则相对容易得多。例如,假日去郊外的旅游者,骑单车或是徒步,是每个人都能采取的最简约的低碳旅游方式。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不自觉地把低碳作为旅游的新内涵,出行时多采用公共交通工具等低碳旅游方式。

2.2 发展低碳旅游的意义 从理念上讲,低碳旅游与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有一定差异,传统意义上的旅游是一种纯消费活动,因而,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是应该享受豪华、奢侈,必然是高排放。而“低碳化”,必须借助新技术,从而要求新的投入,增加成本。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发展过程中,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十分突出,并处在两难选择之中。“低碳”已经形成国际共识,它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对低碳旅游的探讨、研究,可以加强与国际间的对话。可以不断改进管理、提高技术、优化行业结构、降低旅游产品的生产和经营成本,使“旅游”有自己需要深入研究的领域,提升低碳旅游方面的技术水平。低碳旅游对目前的国际旅游市场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人类大量出游是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不会因为一些小的改革,就轻易放弃出游的机会;飞机目前仍然是长途旅行最佳的、不可替代的交通工具;新的交通方式的开发和应用尚需时日。排除巨大的变革情况,低碳旅游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渐进的,它会涉及旅游的方方面面,其影响目前可以说是正负参半,在给旅游企业、旅游者、旅游管理部门增加环保意识的同时,也会增加一定的负担,对一些缺乏良好习惯的人还是一种约束。

3 低碳旅游发展的可行性研究

3.1 树立低碳理念,倡导低碳行为 发展低碳旅游是创建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在旅游业中推行低碳消费、绿色发展带动示范作用突出,可率先成为实践者,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特别要在旅游者、旅游饭店、旅行社及旅游景区、旅游商场和导游中,积极倡导低碳消费,节能、减排环保意识。加强宣传力度,改变旅游模式,抛弃奢华之风,强化方便、舒适的功能性,提升文化的品牌性;智能化旅游发展,提高运行效率,同时及时全面引进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碳消耗,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

3.2 制定政策措施,强化规划引导 低碳旅游发展势必需要相关部门、相关主体的支持和配合,共建合作机制联合推进。各级政府和旅游业主管部门创造有利的宏观环境和内在机制,健全发展低碳旅游的激励机制,发挥企业发展低碳旅游的主体作用,并引导公众参与。同时必须要有一个科学的规划来指导,增进环境优化与人文关怀的互动,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将是否“低碳”纳入行业发展的考核和评价因素,促使现有旅游模式转变,激励引导旅游主体争创低碳企业、绿色企业,使广大游客争做“文明游人、低碳游客”。

3.3 加快设施建设,营造良好旅游环境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多渠道筹资、多方式合作、多元化经营”的旅游投入体制,吸引外投资参与低碳旅游开发,加强交通、环保、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关于促进低碳旅游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法规和制度,保护并优化旅游生态环境。在策划上要突出“天人相通、动静结合、雅俗共赏”的理念;在布局上要突出“特色突出、优势互补,资源节约、生态优先”的理念;在性能上要突出“建筑为形、文化为魂,生态为本”的理念。要充分利用科技手段,科学界定旅游环境质量、容量或承载力状况的发展趋势,控制旅游人数,避免环境污染,防止盲目开发,保证资源及环境的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逐步构建“景内游、景外住”的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形成生态旅游新格局。

3.4 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 低碳经济是人类的未来,低碳旅游是旅游的未来,低碳旅游是一种新兴的特殊旅游方式,需要高素质的专业管理人才和服务人才。应利用旅游院校、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各种形式及引进人才、派出学习等办法培养一大批旅游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强对低碳旅游理论和规划方面的研究,为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总之,发展低碳旅游是旅游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最根本的还是落实,要有操层面的工作,可开展工作的领域非常广阔。全面实施低碳旅游还有待时日,需要从理论研究、技术更新、市场需求等方面做大量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啸.论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J].集体经济,2009,(13).

低碳环保的必要性范文3

[关键词]低碳;循环经济;节能减排;行业博物馆

中图分类号:G2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1-0331-02

前言: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尤其是全球气候变暖等现象越来越制约着社会的发展,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如何控制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联合国成员国多年来争论不休的话题。1992年5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及2011年11月南非德班会议,更是将全面实施《京都议定书》第二期承诺提上日程。

行业博物馆作为世界博物馆业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除展示行业的历史发展、科学成就、文化内涵与工业文明外,还须承担宣传循环经济、推行低碳排放、减少碳源作为博物馆应尽的义务。因而行业博物馆必须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做到低碳环保,促进人类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以下就行业博物馆与低碳问题发表自己初步见解。

一、 建设低碳行业博物馆的必要性与迫切性

(一) 博物馆建筑急需低碳

目前,国内大多数知名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尤其是行业博物馆的建筑外型多采用玻璃幕墙或石塑幕墙、玻璃屋顶,四四方方,火柴盒形状,有的入口大厅中空几十米,甚至全封闭、无窗口。虽然气势雄伟,颇为壮观,从采光、防潮、美观、独特性等方面来说无可厚非,但该类建筑需要多大功率的空调来维持恒温恒湿?会向大气中排放多大的碳源?给游客带来多大的光辐射、光污染?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产生多大影响与破坏?似乎少有人问津,因而改变博物馆现状,改变人的观念,刻不容缓。首先在设计、评审外观造型时要尽可能将博物馆建筑是否低碳、是否经济环保、造价低廉实用、对游客身心健康有益等作为评审标准纳入优先考虑范畴,然后才是博物馆的独特性、新颖性、可操作性。只有坚持这样的评判标准,建筑设计师才会自觉将低碳环保理念作为设计师必备的素质与义务,并作为设计出发点,而不是去迎合某些领导的品味,片面地追求高档、豪华、独特。就算企业资金再雄厚也要有所坚持。因为关爱生命,保护环境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不能因小失大,贻害无穷。建筑设计之前考虑不周,在馆建成后更法更改,必将博物馆的运营带来实际上的高成本与高碳排放压力,后果严重,追悔莫及。珠江-英博国际啤酒博物馆对此深有感触。该馆位于广州新中轴线上,美丽的珠江南岸,东临广州国际会展中心,西接亚洲最高的广州塔,北面与广州最繁华的CBD珠江新城隔江相望,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为突出馆的位置,让游客从很远处一看便知是博物馆所在。这本是值得称赞的地方。然最后选定的博物馆外观建筑却是封闭式三面五颜六色的玻璃幕墙,中间是圆型玻璃桶造型。表面上看确实璀璨夺目,光彩耀人。殊不知要达到五方十色的设计理念,所有的玻璃屏幕都得从国外进口,价格贵得惊人,最后只得以国产玻璃替代,站在玻璃幕墙前瞬时便可让人晕眩;再者,中间的玻璃啤酒桶造型。从江对面看过来确实壮观,但很不实用。单不说全玻璃造型,会造成强大的光污染之外,就是一二层中空,12米高的空间,在不开空调情况下,温度可度达三四十摄氏度。开空调至少需两小时方能见凉,既耗电,又向空气中排放碳源。为节能省电,减少碳排放,只得将此玻璃桶展示功能暂且搁置。因此,在设计博物馆建筑外观设计时,除了要考虑到博物馆的前瞻性、独特性之外,还要考虑到博物馆的经济性、实用性,尤其是要考虑到博物馆的耗能、低碳排放问题,不然会对大自然的平衡、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破坏,同时来又对博物馆的经营、博物馆的声誉产生负面影响。

(二) 博物馆经营必须走可持续低碳之道

行业博物馆是主要是通过“物”来佐证行业与企业的历史、文化与工艺技术。一方面它强调博物馆的收藏、保护、展示、研究、教育等社会功能,另一方面又须满足欢众对审美以及场馆舒适度的追求,第三还必须使运营成本最低化。表面上,这三者是相互矛盾与对立:要收藏、保护就必须要有空凋系统、冷藏系统,要有美感、舒适、有趣味性,就必须采用一些高科技的元素,这势必会造成博物馆的高投入、高能耗,使运营成本过高,给博物馆的生存带来负面影响;但三者也有相关性与统一性,并非高投入的馆就是一定是好的馆,如果做不到可持续性发展,无法生存,最终亦是枉然。因此,经营模式决定馆的展示类别、内容与方式,在筹建之时就须考虑到将来的经营。只有走低碳、环保的可持续性经营之路,这是行业博物馆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立馆之本,是正确、长久的经营之道与生存法则。

二、建设低碳行业博物馆的建议

(一)利用行业博物馆阵地,大力宣传、倡导循环经济、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人类社会由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博物馆是向公民宣传普及各种科学知识的场所,但在我国现有的各种博物馆中,少有专门涉及低碳科普教育的展厅。因此,必须充分利用博物馆,尤其是行业博物馆的宣传阵地,将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理念、技术突破、科技成果、成绩经验、行业水平等与观众分享,从而让观众在观赏博物馆时,加深对中国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认识,积极养成健康、低碳、环保的生活习惯;通过参观行业博物馆,把低碳教育纳入国家和地方教育体系中去,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的重要职责与内容,使低碳教育由目前的个体自发行为、课本式教育为主的方式,变成政府行为,将行业博物馆直接成为学校的第二课堂。

(二)加强技术革新,引进新型能源,建设低碳行业博物馆

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自然健康的问题,核心便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行业博物馆必须摒弃以往的高投入、高耗能、高污染、低回报、先排放后治理的传统思维,大力发展节能技术、碳捕获和储存技术,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提高电力设施效率等从而为企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享受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带来的科技成果,并将这些科技成果用于低碳行业博物馆的后期建设。珠江啤酒5年来在节能、环保、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方面投入1.9亿元,共产生经济效益超过3.7亿元。而充分利用旧机器、旧部件进行造型展示业已成为珠江-英博国际啤酒博物馆的一大特色,既节省了投资成本,增加了趣味性,又减少了碳源,做致到了低碳环保。

(三)建设低碳行业博物馆一定要量力而行

从策划开始,将低碳元素纳入考虑之列,这是博物馆发展的趋势与必然选择,但是,要建设低碳博物馆,尤其是低碳行业博物馆,决不能盲目跟风,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众所周知,风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能等均为天然的清洁能源,取之不绝,用它们来发电,确能取代日渐枯竭的煤的使用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为标准的低碳能源。但博物馆内要采用风能、太阳能来进行发电,投资动辄数百万、数千万,只有国家投资的大型博物馆、科技馆方能承受,对于由企业投资兴建的行业博物馆远远超出其经济承受能力。就算经济条件许可,也得计算投资与回报的比例。以首都博物馆为例,最著名的就是设计有两大系统,一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即利用2340块太阳能光伏电池,将光能转换为电能,总的装机容量为30万千伏安,第二便是节能系统,将所有的整流器改变成节能型整流器。从而对整个证明系统、能热源系统、通风系统、空调系统、电梯系统进行综合控制。系统工艺虽然简单,但造价昂贵,投资不低于2500万元,再加上昂贵的运营费、维护费,虽然相对数亿元的总投资来说不算什么,但相对于一般性行业博物馆确实无法承受,这相当于占总投资预算的一半以上。从经济角度上分析,投资2500万元安装太阳能系统,年发电仅30万千伏安,需多少年方能收到成本,投资与产出会严重失衡,因而大多数行业博物馆不愿投资该类项目,这也是建设低碳行业博物馆的难处所在。

(四)建设低碳博物馆,并非要削弱人们对审美层次的追求

随着人类对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对环境造成破坏,尤其是对开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必要性与迫切性的认识日渐深入,人们便会对那些在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方面做得相对出色的企业非常向往,都想去参观、学习,于是,低碳行业博物馆便顺应大众之需而生。因为这里,他们不仅了解低碳经济的有关知识,了解各个行业的动态、取得的成就,感受低碳文化、生态文明,同时可以领略清颖、自然的空气与轻松、舒适的展示环境。试想像,如果观众一进门全是“油漆未干”的旧机器、铺天盖地的喷画味、形式多样的触摸屏、变幻莫测的多媒体等,给人以气味难闻、头晕目眩、审美疲劳的感觉,让人难以承受,展示效果反而没有清新、自然来得更为直接。当然,为了展示的需要,在一定的空间内,适当地采用一些具有震撼性的多媒体、触摸屏、互动游戏等展示手段,增加互动性、娱乐性,让欢众在欢赏、游玩的过程中学到知识,增强记忆,消除疲劳,这本是无可厚非,也是大势所趋。但要把握尺度,宁少勿滥,重精而不在多,多媒体技术至多也只是起到点缀的作用。要知道,以电脑、投影仪等电子元件为主体的多媒体、触摸屏等刚开始可能给人以耳目一新、视觉冲击的感觉,且不说耗能、排放大量的碳源外,单是昂贵的维护费用就让人难以承受,几年后,电子元件受损或升级换代,大量的多媒体、触摸屏、互动游戏等便会寿终正寝,无法正常运行,成为名副其实的文化“垃圾”,留之无用,弃之可惜,根本达不到以前预期的展示效果,相反对博物馆的声誉带来负面影响,这便是目前大多数的博物馆、科技馆的多媒体、互动项目无法正常运营的原因之一。因此,建设低碳行业博物馆,不但不会削弱人们对审美意识的追求和精神文化的需要,反而对博物馆的建设者、设计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保持清新、自然、健康,又要具有新颖性、独创性、艺术性、趣味性,千方百计满足观众对知识的渴求以及对审美意识的追求。

三、 结论

世界经济在经历工业化、信息化之后,正在走向低碳化,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面对全球气温变暖可能造成的一系列严重后果,发展低碳经济,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是中国经济所面临的必然性战略选择。在这个文化制胜的时代,谁成功地培育了低碳文化,就意味着抢占了决胜未来的制高点,谁就拥有了低碳发展的力量源泉。

总之,只有全民行动,充分认识温室气体排放对气候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重要性与迫切性,更多地采用太阳能、风能、生动能等可再生资源,依据科技进步与创新,实现低投入、高产出、低排放、低污染的新型经济模式,建设清新、自然、温馨的低碳性行业博物馆,只有这样博物馆才能实现可持续性发展,永葆青春活力。

参考文献

[1]《浅析低碳与博物馆结合的可能性》,作者:东莞市南城区东莞展览馆洪恩,《经营管理者》2011年第15期.

低碳环保的必要性范文4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低碳环保意识;原则;渗透1 低碳意识与园林景观设计

1.1 低碳意识的内涵

所谓的低碳环保意识则是指尽量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保证空气、环境质量的思想意识。低碳环保理念是随着世界环境危机的出现而出现的一种相对应的理念。目前,世界各国积极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并鼓励自主创新,对低碳技术的开发、新能源的利用、减缓温室效应的技术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以达到低碳环保的要求,营造健康、友好的生活方式。

1.2 低碳与园林景观之间的关系

低碳理念十分广泛,包括低碳经济、低碳城市、低碳社会、低碳生活等,其中低碳生活及低碳经济是低碳理念倡导的核心内容。低碳生活要求尽量减少日常生活中对能源的损耗,有效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经济则要求创建低污染、低耗能、低排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园林景观是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中集净化空气、调节气温、降温降噪、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低碳环保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已成为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必然趋势。

1.3 渗透低碳环保意识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

低碳环保意识渗透于园林景观设计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以人文本:这一原则是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长期以来所追寻的目标和愿望。(2)量化原则:量化原则是时展的必然趋势,设计师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应充分考虑碳排放的量,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据量化,以实现低碳减排的目标。(3)因地制宜:根据周围环境的特点和地形特点设计景观,使景观与环境更加协调。(4)借景增值:设计前仔细考察园址或选址,善于“借用”周围环境为园林景观“增值”。

2 低碳环保意识渗透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途径

2.1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低碳意识的体现方法

2.1.1 落叶乔木与常绿灌木的配合种植。研究表明,在单位面积上,植物的固碳释氧能力由高到低排列,第一是常绿灌木,然后是落叶乔木,最后才是常绿乔木和落叶灌木。为体现低碳环境理念,设计人员可将落叶乔木和常绿灌木配合种植,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植物的固碳能力,并使园林四季都能保持良好的固碳释氧能力。

2.1.2 古树种(高龄树)和低龄树搭配种植。研究表明:树木的固碳能力与树龄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说,树龄相对越低的其固碳能力也较强。若比较单株树木的碳存储量,低龄树种的固碳能力比不上古树种(高龄树)。但由于古树的生长期已基本停止,加上数量也较少,碳存储量也非常有限,因此,很难发挥最佳的低碳环保作用。若将低龄树与高龄树搭配种植,不仅能发挥古树种的美观及生态效应,而且能保证园林园林具有良好的固碳释氧能力,一举两得。

2.2 园林景观材料中低碳意识的体现方法

对景观材料进行选择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对景观材料的选择渗透低碳环保意识,应尽量选择低碳材料,不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而且还能提升社会效益。如今,低碳材料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被广泛应用,主要用于园林的道路铺设以及建筑等,所达到环保效果十分显著。低碳材料具有使用寿命长、污染排放少、污染程度低,大多能回收利用等特点,能充分体现环保理念。例如,使用木质材料替代混凝土和钢结构,大大降低了碳的排放量,缓解了城市温室效应,又如利用太阳能发电,将其应用到道路的照明方面,能达到降低能耗、节约电能的目的。

2.3 园林景观管理中低碳意识的体现方法

在园林景观的管理中也应渗透低碳环保意识,主要表现在植物后期的养护工作与施工管理2个方面。在施工过程中,为保护原有的一些景观,应做好相关的安全防护措施,避免施工对景观的二次伤害。施工时尽量减少机械操作,以降低碳排放量。对景观进行养护有助于长期保持景观效果,并能有效促进植物的生长和更新,以保持固碳能力。但在后期的养护中,由于施肥、灌溉、修枝剪叶等工作可能会持续排放一些二氧化碳,这与低碳环保存在一定矛盾。为减少矛盾,可在设计初期多选择粗放型植物种类,提高垂直绿化的面积,或创新生态技术以不断适应低碳的要求。

3 结语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渗透低碳环保意识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形势以及资源不断减少,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低碳环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园林景观对城市的环境和生态调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园林景观设计师应努力提升自身的设计水平,在保证视觉效果的同时,更多地考虑低碳环保的理念,以充分体现园林景观的价值。另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注重渗透低碳环保意识,还应在日常的生产和生活中渗透低碳环保意识,最大限度地提升环境的质量和能源利用率,有效降低能源的消耗。通过实际行动,朝着环保、绿色、健康、可持续化的发展道路发展,真正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低碳环保的必要性范文5

关键词:建筑设计;低碳环保;对应措施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现在我国的经济发展的速度很快,发展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有待改进和完善,而建筑业是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尤其是近些年人们为了建立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发展了新型的建筑风格——智能建筑。然而,目前智能建筑发展还不是非常成熟,出现了许多问题,在实现建筑节能和环保上还处于摸索的阶段。为此,加强建筑设计中低碳环保的发展成为当今建筑行业的一个课题,正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促使了我国建筑业向前推进。建筑师在今后的建筑设计中,应当把低碳环保的理念引入其中。

一、低碳概念下建筑设计的内容

现代的建筑形式正在朝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随着时代的推进和人们需求的改变,低碳设计的风格越来越受欢迎。那么,低碳建筑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在课题研究中,总结出以下几点:建筑生命周期内要体现节能减排,在建筑土地和建筑材料使用的时候体现节能高效;建筑设计时减少对污染严重的化石能源的使用。现代的建筑在设计规划和施工上都要尽量融入大自然,并且竭力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借助当地的自然资源为人们提供较为舒适的生活环境。减少对有污染的材料的使用不仅降低了能耗和控制了成本,而且保护了建筑所在地区的自然环境,实现了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统一。低碳建筑对能源和材料的循环再利用的要求非常的高,因此在建筑设计上要时刻加强对废弃物回收的工作。

二、规划设计时就融入低碳环保的理念

作为建筑设计的主导者,建筑师在建筑设计的时候就要对整个建筑从整体上予以把握,把智能建筑的实质放在首位,深入分析建筑过程中所需的能源、材料、碳排放量的问题。由此看来,要想发展低碳建筑必须先对城市的规划予以把握,在建筑设计之初,就把低碳环保的理念灌输其中,使得低碳环保理念随着建筑设计的完成得到深刻的体现,也为建筑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有充分的保障。

低碳设计的完美呈现离不开能源节省技术以及能源节省材料的支持,所以在建筑设计的时候,先得计算出建筑耗能的比值,尽量脱离度矿物能源的消耗,从真正意义上做到低碳环保。低碳环保的建筑设计在我国已有很多成功的案例,在建筑过程中通过对太阳能的使用以及建筑外墙的保温得到一定的体现,但是和要求的低碳环保理念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距离,还未能从真正意义上全面地把低碳环保的理念得以贯彻。

低碳设计的内在要求还必须满足:能源之间的优化重组;大量节能技术广泛被使用;建筑所涉及的材料具备环保的特点;建筑使用的材料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全面要求。因此,只有同时满足了以上提到的那些内在要求,把这些要求真正地融入建筑的设计中去,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做到低碳环保,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三、低碳概念下建筑设计的对应措施

低碳设计要融入到建筑设计中的每一个环节,时刻把“三低”(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放在首位,与此同时还要考虑建筑的易拆性。建筑设计师必须严格地要求自己,做好低碳设计的每一个环节,控制能耗,节约成本,实现环保效益。

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建筑师在低碳设计中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因为建筑本身就是一定环境的产物,环境对建筑设计有很大的决定作用。如果未能协调当地的环境进行孤立地设计,有可能带来很严重的危害,并且不依附于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可能造成建筑能源和建筑材料的浪费,大大提高了建筑消耗的成本。由此可见,低碳环保的设计必须依附于当地周围的环境要求,从现实意义做到建筑的低碳环保。

低碳建筑必不可少的是建筑过程中所需的建筑材料,建筑原材料的选取直接影响到了整个建筑的经济实用型和环境保护型的特点。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整个建筑风格,与此同时加强对建筑原材料的利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和浪费。建筑师要从建筑设计上进行全面地分析和考察,不能轻率行事,通过材料的参照对比,选择适合低碳要求的、有利于环保的新型材料,把低碳环保的理念从现实意义上体现出来。

由于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的形式和建筑所占的空间大小对建筑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分析不同的建筑形式和不同建筑所占的空间对能源消耗情况,尽量减少对那些能量消耗过大的能源的依附。在建筑空间上,尽量降低对建筑总面积的占有,进行有效地控制,努力设计出新型的建筑形式。因为合理的建筑面积对建筑的寿命也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建筑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尽量合理地规划建筑空间,同时减少建筑产生的垃圾,节约建筑能源。

四、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

随着新能源的推广,风能、太阳能、生物能以及水能和地热能逐渐得到更为广泛的利用,尤其是在低碳设计中得到有效地利用。建筑师在设计的时候,要考虑建筑的生命周期的问题,而可再生能源对于这一问题的解决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建筑师在整个建筑设计过程中,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有效利用,适应低碳环保建筑发展的趋势。依据我国经济发展对于能源的需求量大的现状,建筑业如果可以在能源使用中,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对能源循环再利用,就会对经济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

不同的建筑材料的性能不同,不同的节能技术对建筑的影响也不同,建筑师在进行低碳设计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对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还要推广新的技术材料地使用,对建筑物需求点进行全面地考虑,以新的节能技术作为技术的支撑,力求整个建筑设计均能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此外,还需要加大对可以再生资源的循环使用,使整个建筑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智能化的特点。低碳设计在整个建筑设计的灌输中必须持续下去,它是建筑设计形式在未来建筑行业中内在要求,只有将低碳设计持续下去,才能实现对可再生资源的重复利用。

结论:

为了加快建筑行业的发展,加大对新能源和新的技能技术地使用,并且进一步提高建筑材料的利用效率,减少能源对环境的污染,低碳概念的建筑必须得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建筑师需要设计出低排放、低耗能和低污染的“三低”建筑模型。在低碳概念下,建筑设计师还要制定相应的设计策略,使建筑行业向更加环保的方向继续前行,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效统一。

参考文献:

[1]张通.清华大学环境能源楼——中意合作的生态示范性建筑[J].建筑学报.2008(2):34-39

[2]李变红.浅议低碳建筑[J].山西建筑.2010(36).

低碳环保的必要性范文6

要]在“低碳”成为全球气候变暖情况下的热门话题时,民族地区的发展自然应当主动适应时代潮流――坚持“低碳经济”、“低碳发展”的价值取向。文章阐述民族地区坚持低碳经济价值取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低碳经济价值取向的内涵,提出了民族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低碳经济;价值取向;民族地区;发展;广西

[作者简介]田米香,河池学院社科部讲师,硕士,广西宜州546300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3)02―0058―03

发展问题直接关系民族地区的未来,但是如何发展,发展应坚持怎样的价值取向?这是民族地区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在“低碳”成为全球气候变暖情况下的热门话题时,民族地区的发展自然也应当主动适应时代潮流――坚持“低碳经济”、“低碳发展”的价值取向。

一、民族地区坚持低碳经济价值取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010年《中国人类发展报告》指出:“中国目前的增长模式很难长期维持,中国在未来除了走低碳道路之外,别无选择。”报告还指出,在中国一些较发达的省份,其单位GDP产值中的碳排放相对较低,而那些收入水平和发展水平较落后的民族地区的碳排放量反而较高。对民族地区来说,走“低碳”之路成了必然的价值抉择。

(一)民族地区坚持低碳经济价值取向的必要性

自然禀赋的原因,使得民族地区在自然资源方面,具有相对国内其他地区的优势,而由于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民族地区在资金、技术、人才及管理等方面相对国内其他地区又处于相对劣势。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对能源消耗,尤其是煤、石油等高碳能源的依赖比较大,另一方面对环境气候条件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以广西为例,从当前情况来看,这一地区的碳排放形势不容乐观。首先,广西在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能源消费仍以化石燃料为主,且各种化石燃料消耗中又以煤炭为主。煤炭在广西产生的碳排放量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均大于70%。而煤炭和石油属于高污染、高排放的常规能源,对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其次,广西的工业部门仍然是高碳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而大企业少、小企业多现实条件使得这一地区的工业技术条件相对落后,节能减排技术不能很好满足能源高增长的速度,能源利用效率较低,又加重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高碳特征。再次,广西对清洁能源(水能、风能、核能等)的开发起步较晚。近年来广西地方政府虽然加大了对太阳能、水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力度,但由于对清洁能源开发需要相对较高的技术条件,而这些技术大多还要从国内其他地区甚至国外进口,因而,广西目前已开发的清洁能源产品较少。这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这一地区对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依赖。最后,2010年,广西遭遇50年少见的大旱。灾难性的气候变化直逼人们思考低碳发展的必要性。因此,为了保证这一地区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价值取向上倡导“低碳”。

(二)民族地区坚持低碳经济价值取向的可能性

1.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低碳经济。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威胁,在2007年,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在这次重要讲话中,他一共说了4回“碳”:“发展低碳经济”、研发和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增加碳汇”、“促进碳吸收技术发展”。至此,我国对于发展低碳经济,坚持低碳经济的价值取向开始迈出实质性的步伐。目前,正在从制度安排、体制运行、实践环节等多方面作出努力。这为民族自治地方发展低碳经济、坚持低碳经济的价值取向提供了现实基础。

2.各地方政府,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民族自治地方,为发展低碳经济,也一路“亮绿灯”。比如广西在去年召开的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实现富民强桂新跨越必须坚持推动广西的“五区”(即西部经济强区、民族文化强区、社会和谐稳定模范区、生态文明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建设,明确将“生态文明示范区”作为富民强桂新跨越的战略任务之一提出来,显示了广西地方政府对于环境保护、对于发展低碳经济的高度重视。广西目前全境封闭使用乙醇汽油,在所有的汽油都添加了10%的由木薯生产的燃料乙醇,仅此一项广西一年就节省20万吨汽油。而广西地方政府推出的“14+4”产业振兴规划在重点发展14个千亿元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四大新兴产业(即新材料、新能源、节能与环保、海洋)。这四大新兴产业的发展,则为广西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现实可能性。

二、低碳经济价值取向的丰富内涵

(一)坚持低碳经济的价值取向对民族地区发展的重大意义

1.坚持低碳经济的价值取向有助于引导民族地区能源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自然禀赋的原因,使得民族地区既蕴含丰富的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又拥有大量化石能源、矿产资源。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多年来,民族地区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指导下,始终坚持走“资源开发导向型”的发展道路,使得这一地区的环境和气候条件日益恶化。因此,民族地区要改变目前日益恶化的环境和气候条件,就必须走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由于低碳经济倡导“三低”发展,即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所以坚持“三低”发展为价值导向的低碳经济之路,民族地区一方面将更加注重太阳能、水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另一方面会加快技术创新、产业转型,提高化石能源、矿产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坚持低碳经济的价值取向有利于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气候日益变暖趋势的减缓,有利于民族地区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由于低碳经济倡导经济发展与环境友好的“双赢”价值理念,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理念,这样的经济发展方式必然要求民族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中改掉过去只抓经济不顾环境承受能力的错误做法,转而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友好的双赢为目标,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

(二)低碳经济的价值取向

价值取向作为价值体系中重要而特殊的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主体的价值追求,表现为主体在价值活动中的倾向性,“它调节并使主体的行为指向一定的价值目标”。也就是说,价值取向对主体的行为起着重要的支配、调节和导向作用。价值取向引入经济学领域,是指经济活动主体在经济活动中的倾向性,它引导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与一定的价值目标相符合。低碳经济的价值取向,就是要求经济活动主体在经济活动中,在处理人类自身对经济增长与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经济发展与环境气候条件变化关系时应坚持的价值目标。首先,低碳经济坚持“三低”发展的价值取向。低碳经济是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以资源能源的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新经济形态。低碳经济强调碳基能源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减少。其次,低碳经济坚持“个体经济”与“社会经济”并重的价值取向。任何一种强大的力量,如果不受道德的约束,就可能出现被滥用而导致不良后果的局面。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个体表现出了强大的自主意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在经济活动中,人们以各种方式追求着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这种以个人经济获利为唯一目的的行为,毫无疑问,带来了个体的经济。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无疑有利于激发社会的活力,但是这种行为如果全然不顾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又必将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严重不良影响,产生社会不经济。经济发展追求“低碳”,就是为使个体的行为与社会的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在追求个体经济的同时注重社会整体的经济,就是要使个体经济活动既注重节约能源资源,开发清洁能源,又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最后,低碳经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取向。坚持低碳经济的价值取向,就是要求尊重自然的价值,坚持尊重自然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统一原则,在寻求经济发展过程中达到人与自然的永续和谐。

三、民族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

应该说,低碳经济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保障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经济。坚持低碳发展,也是民族地区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同时,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有效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必然选择。然而,坚持低碳经济的价值取向,走低碳发展的道路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都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以下以广西为视域。

(一)政府引导

广西地方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体现者和公共资源的权威分配者,应该在充分分析广西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和劣势基础上,切实承担起经济管理与公共资源分配的职能,建立和完善低碳发展所需的政策法规体系,包括能源开发与利用体系、企业和个人行为监督体系、产业结构优化体系、科技创新支撑体系等。通过这些政策的制定和完善以扶持低碳经济的发展、监督经济发展主体的行为、评价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是非得失,保证广西在充分利用自身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的同时,顺利推进低碳战略。

(二)企业主体

改革开放的春风,使得广西的工业得到长足发展,为社会创造了巨大财富。就“十一五”而言,广西的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食品、汽车、冶金成为千亿元产业,食糖、微型汽车、轮式装载机、柴油内燃机等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由31.7%提高到40.3%,工业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但是,受传统经营模式的影响,“经济效益优先”的原则使工业企业忽视了环境承载能力,企业的日常生产活动在消耗大量能源资源的同时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也就是出现了明显的“个体经济”和“社会不经济”情况。因此要改变这种状况,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企业应主动承担起建设主体的责任,把“效益”和“环保”同时作为经济活动追求的目标,开发低碳能源系统、发展低碳技术,在促进企业的良性运营和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保持企业与环境的和谐共处。

(三)个人参与

低碳发展,不但是国家命题,而且也是每个人的责任。首先,实现低碳发展需要个人养成自觉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其次,实现低碳发展需要个人自觉保护环境,美化环境。广西作为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区,人民群众参与低碳经济建设的积极性是值得肯定的。比如,南宁市民在国庆长假期间主动选择了低碳环保的骑自行车旅游。又如,南宁市政府为促进居民主动节能,仅2010年就推广节能灯70.2万只,而市民在推广企业中标价的基础上可享受国家补贴50%、南宁市补贴15%,一只节能灯只需2.5―3.5元。此外,广西提出“十二五”时期要努力建设林业强区的计划。为此,自治区政府着力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工程,开展“百万农户种千万颗树”活动,真正做到生态文明建设人人参与、人人出力。

[参考文献]

[1]杨琳,邓晓军,基于能源消费碳足迹的广西低碳经济发展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2,(4).

低碳环保的必要性范文7

关键词:低碳城市 低碳经济 逻辑程式 核心功能 政策取向

问题的提出

城市是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最集中、最频繁的区域,是引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载体。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基本特征和重要趋势。在势不可挡的城市化进程和经济迅猛发展的共同作用下,促使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人口等各种压力和考验,特别是日益增长的城市能源消耗和超量的温室气体排放,使城市的能源安全利用日趋紧张并引起气候异常变化,导致城市生态面临的负荷日益增加,阻碍了城市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和谐发展。因此,各国政府和学者针对日益严峻的生态变化,着手进行认真总结和评估城市经济发展的现有模式,认为在城市化、工业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外延增长式的城市发展模式是与维护城市生态平衡背道而驰的,必须进行城市发展模式的变革来有效应对因碳基能源大量消耗而产生的CO2排放量急速增加、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为此,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价值理念,“低碳城市”概念及发展路径选择开始成为促使城市碳排放外部性内在化的有效手段。

各国政府和学术界对低碳城市的研究和实践来源于低碳经济。自2003 年英国提出“低碳经济”后,很多国家和城市开始将低碳概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中,为缓解城市“高碳锁定”现象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召开和相关协议颁布,进一步推动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的决策者、管理者积极践行低碳城市发展模式。低碳城市是在低碳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是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凭借技术革新和多元化激励机制,以碳捕获、碳蓄积、碳封存等手段降低生态系统中的碳通量,让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城市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影响最小化,尽最大限度地实现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的双控目标,从而达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因此,低碳城市成为城市政府为协调城市化、工业化与低碳化、生态化之间关系的战略选择,是加快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应对气候变化、推进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手段。

低碳城市建设的逻辑程式梳理

低碳城市建设需要遵循逻辑思维的基本运行程序即逻辑程式,也就是说低碳城市建设运行各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关系需要有一个顺畅的逻辑衔接。一个逻辑关系清晰以及简洁、优化的端到端的运行管理工作流程是保障和实现低碳城市建设目标的必要条件。为提高低碳城市建设工作的效率和效益,既要弄清和理顺、规范运行流程全生命周期各阶段之间的关系(见图1),又要明确各阶段所承载的基本使命和功能。

(一)低碳城市建设内在需求和目标确立

伴随城市人口迅速增长和工业高速发展,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种碳基能源的消耗量不断增加,致使大量的工业废弃物排放入环境中,超过城市生态系统的吸收和自我净化能力,使城市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特别是CO2等含碳物质的排放,引发了一系列生态危机问题。从世界范围来看,高碳已成为全球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因此,如何有效降低碳排放,从而避免生态灾害、维护生态安全已成为现代城市共同的内在需求。这种对良好生态环境的内在需求既是城市人民的一项重要福利和权利,也是低碳城市建设的基本依据。事实上,生态需求既包括人类对生态系统中生态产品的需求,又包括体验和享受生态产品而产生的愉悦等精神性生态满足的需求(蔡聪裕等,2011)。为此,在低碳城市建设时首先需要结合政府的工作规划以及参照国际低碳城市建设经验,将这种良好生态需求量化为城市低碳发展的具体目标值。低碳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目标值涉及经济、社会、能源、技术、环境等诸多方面,这些目标值的实现将有利于缓解生态需求和生态供给之间不平衡状态,进而不断提升城市生态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能力。

(二)低碳城市建设规划制定

低碳城市规划是将低碳城市建设的需求、目标转化为具体形式的重要环节。低碳城市规划就是在城市规划建设中,以低碳经济、生态经济、城市规划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为指导,将低碳理念作为核心要素贯穿于城市建设发展的全过程,以最大限度维持城市发展的碳氧平衡为基点绘制出发展低碳城市的蓝图,并通过设置多元有效的科学途径和多维度的保障支撑体系,引导城市建设实现低碳排放、高碳吸收两大目标。低碳城市建设规划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和针对性。低碳城市建设规划是一项牵涉面广、线长、点多并需要多部门密切协作的复合型系统工程。

因此,低碳城市建设规划首先需要以系统观来考察规划要素,按照城市低碳排放指标制定总体的节能减排任务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从城市空间布局、土地利用、产业发展、能源利用、交通组织、城市建筑与各种基础设施、自然生态格局等方面入手(黄平利等,2011),科学引导激励和发挥政府、社会、企业、个人等行为主体在协同治理中的功能,以规划城市的现有条件为基础制定个性化的寻求城市低碳发展的策略;其次需要构建一个长效的监督保障机制,要通过低碳环境监测机制、低碳发展的市场机制、舆论引导机制等,为推动低碳城市建设规划得到有效执行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三)低碳城市建设运行执行与监控

建立起科学有序的低碳城市建设运行管理与监控机制是实现低碳城市建设规划的基准点。首先,需要构建一套规范的体系、组织、文化或技术操作方法来推进低碳城市建设规划的决策、措施得到有效执行。持久的执行力离不开规范、合理的制度来保障。坚持制度化管理、标准化作业,不断增强将规划目标转化于现实的能力是低碳城市建设战略规划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石。当然,低碳城市建设运行执行力是各方力量协同配合的综合体现,其整体执行效果的发挥会受管理体制、执行主体、观念、激励机制等很多内外环境因子的影响。因此,规范、控制、整合这些影响因素,从而在低碳城市建设运行中理顺关系、明确责任体系、形成相互支持、协调顺畅的工作氛围,为确保有效执行规划措施提供坚实支撑。其次,在低碳城市建设运行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对运行执行过程各环节的监控,从而确保低碳城市建设进度和质量。在监控中,要善于收集低碳城市建设运行执行中的关键信息,对各个要素的运行、配合、连接效能进行调查、分析、建议和评价,将实际绩效与事先确定的绩效标准进行比较,确定差距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弥补。由于环境变化、认识偏差、能力有限性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低碳城市建设运行执行中出现偏差在所难免。但是,可通过早发现、早控制,并坚持质量第一原则,使整体低碳城市建设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四)低碳城市建设效果评估与反馈

效果评估与反馈是低碳城市建设系统中的一个关键步骤。通过对低碳城市规划执行的持续绩效进行全面评估和反馈,有助于及时监测和全面掌握低碳城市建设绩效管理水平和进展效果,这对于选择正确的低碳城市多元化协同发展战略、探索有效的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的方法意义重大。低碳城市建设效果评估是一项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国内外许多城市对于其评估的模式和方法都在积极探索实践之中。欧洲环境局(EEA)于1999年开发了DPSIR模型。该模型对评估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连玉明(2012)提出从经济发展、资源承载、社会进步、生活质量、环境保护等五大方面构建一套中国低碳城市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分析。低碳城市建设评估必须立足于从减碳和固碳两个角度作为评价的重要基点,特别是在指标选择上既要注重碳排放和碳产生的指标以及对碳排放和碳产生起重要影响的因素指标,还要注重对有利于固碳、捕碳、减碳的指标及其关键的因子选择。另外,反馈也是贯穿于低碳城市建设的全过程。没有反馈,将会消弱实现低碳城市建设目标的效果。反馈是推动低碳城市建设成效持续改进的内在动力,在具体运用时需要采取恰当的方式、方法与技巧。

低碳城市建设的核心功能透视

(一)低碳城市建设是我国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载体

党的十报告中再次明确提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途径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与工业文明时代不注重保护环境以及对大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背道而驰的。生态文明的核心内容强调建立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生态文明是一种绿色文明。低碳城市建设所坚持的“尊重、顺应、保护”生态的理念与生态文明的价值目标一脉相承。低碳化发展符合并顺应了生态文明的发展范式,是生态文明的基本诉求之一。低碳城市建设的基础架构是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资源、降低碳排放,转变生产生活发展方式,将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最小化,从而推动城市生态质量不断改善,这充分反映了生态文明价值建构的理论诉求和实践向度。因此,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通过低碳城市建设来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目标。低碳城市建设成为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手段。低碳城市建设成果对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功能,并且是将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向纵深推进的有力武器。

(二)低碳城市建设是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规模急剧扩张,导致城市生态环境的负荷日益加重,城市社会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硬性约束,城市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受限且缺乏后劲。在这一背景下如何不断增强城市生态环境效益和容量成为一个重要的亟待解决的命题。此时,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重要特征的低碳城市建设成为推动城市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在低碳城市建设过程中,以经济发展方式向低碳的战略性转移为契机,通过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引领实现“碳解锁”,逐步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和减少碳排放,日益摆脱对碳基能源形成的路径依赖,为保护和优化城市生态环境提供坚强的保障。资源环境持续承载能力的保障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因此,以城市生态化理念为指导、以节约资源能源、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为目标的低碳城市建设成为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低碳城市建设与我国倡导的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共同的精神实质,是增强城市持续竞争能力的方法和手段。低碳城市建设是寻求、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驱动因素。

(三)低碳城市建设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

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系统的各个要素内部、要素之间以及整个社会系统与环境之间都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有序状态”(王继明,2010)。和谐社会的构成要素是多维度的,其中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是其重要标志之一。因为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础条件。和谐社会构建离不开良好自然生态环境的支撑。生态安全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事实上,人类对于生态环境的利用确实已远远超过了其可再生的能力,并产生了一系列环境污染侵害事件的发生,严重扰乱和破坏了自然生态支持系统的正常循环,出现了人与自然之间不协调、不和谐的现象,进而对构建和谐社会形成阻力和制约因素。生态危机、能源危机、温室效应彰显了人与自然的“失和”现象,破坏了自然生态发展的基本规律。低碳城市建设正是切合了构建和谐社会所提出的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调适与动态平衡的本质要求。低碳城市建设的理念和方法成为顺应推动和谐社会发展的理性选择。低碳城市建设坚持走集约式、绿色、低代价的经济发展道路,坚持对生态治理的全过程控制。低碳城市建设成为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美好目标的有力杠杆。

(四)低碳城市建设是我国城市发展模式的革命性变革

传统的城市发展是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为重要特征的运行体系,这种外延增长式的城市发展模式致使城市的“高消耗、低效率和高排放”现象异常严重,造成“城市病”问题日益凸显。在城市发展模式上需要重新定位来进一步增强城市发展的可持续能力、寻求城市发展的新空间。此时,低碳城市建设理念和运行机制为有效应对城市发展中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等不利因素以及增强城市的抗灾害性提供了新机遇。因此,面对经济发展与资源有限性的矛盾以及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居世界后列等现实问题,低碳城市建设模式应成为我国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型方向,也是在我国快速发展的城市化大背景下实现城市价值最大化的有效模式。城市发展模式向低碳化建设转型不仅能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现资源能源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性转变,而且在城市发展理念、生产发展、消费方式、生态治理、管理制度等方面均实现了全方位的变革。低碳城市建设从概念到行动与传统城市发展的“高碳”模式有实质性区别。低碳城市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是在城市发展模式选择上的新的里程碑。

低碳城市建设的政策取向

政府在低碳城市建设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政府通过发挥公共政策的杠杆效应来引导、支持、规范低碳城市建设工作。公共政策作为一个管理工具必须整合和吸收符合低碳城市建设基本规律的价值思想理念作为其价值取向基础。低碳城市建设的政策价值取向就是指为实现低碳城市建设的近期和远期目标,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所遵循的基本价值判断、价值确认和利益选择。政策价值取向是低碳城市建设的核心和灵魂,将会对低碳城市建设的行为和结果产生方向性的影响。

(一)政策选择与公共利益取向

从标准的经济理论来看,政府应在供给公共产品的过程中担当关键角色,这就需要政府充分利用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导向为公共产品的提供保驾护航。众所周知,低碳城市建设成果就是一种公共产品。因此,在低碳城市建设过程中就需要政府在公共政策选择上坚持公共利益取向,将维护社会根本利益和公民共同的生态利益作为公共政策选择的出发点和归宿,注重在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内容选择上和低碳城市建设需求之间实现长期平衡,避免出现因追求经济收益而忽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不利倾向。在低碳城市建设过程中,评价政府的公共政策选择是否有效坚持了公共利益取向的基本标准是: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是否有利于维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状况、保持生态平衡、保障生态安全的需要;从长期利益和生态角度看,是否在公共政策价值上充分体现了城市公众对日益良好的生态公共产品的基本诉求;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的出发点是否是为了国家、社会的公共利益而非政府私利等。

(二)政策选择与市场化取向

虽然低碳城市建设成果具有很强的公共属性,但是政府的过度干预会导致低碳城市建设的整体效率下降。低碳城市建设要取得效率和效益,必须有赖于政府选择以市场化为取向的支持政策,发挥市场化机制在低碳城市建设中调节作用。市场化取向是低碳城市建设的内在要求。政府必须通过不断进行公共政策内容和功能的创新,选择有利于低碳城市建设的市场化政策机制来放大市场的正效应,以有效的市场化机制构建来引导和规范社会、企业、公众等的行为,为低碳城市建设的市场化运行创造公正、开放、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第一,加紧研究开征针对碳基能源的使用税及环境税,充分运用税收的杠杆效应来引导能源利用的供需关系及为此支付相应的环境成本;第二,通过提供贴息贷款、低息贷款、财政担保等多种经济手段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参与到低碳城市建设中来;第三,通过立法、金融、税收政策来引导各类市场主体节能降耗的积极性,让“有形的手”遏制城市环境污染继续恶化的趋势;第四,对积极购买使用节能减排产品和设备的企业、个人等各类消费者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或财政补贴政策等。

(三)政策选择与公平价值取向

公平的政策选择既是利益整合的关键,又是获取政策客体的信任、支持、配合的根本保证。低碳城市建设会涉及到各类资源、利益在各种社会群体和个人之间的重新配置、平衡、可持续性分配。低碳城市建设市场需要公平的竞争规则、机制和环境。因此,必须将公平价值理念融入到低碳城市建设的政策中,通过实施公平的低碳发展政策来调节各方关系,从而为达到低碳城市建设所要实现的终极目标提供公平的制度安排。把公平理念作为制定低碳城市建设政策的核心价值向度和基本准则,至少体现了三个方面的基本涵义:第一,在城市区域内生活的所有公民都拥有平等享受良好城市生态环境的权利;第二,城市环境污染侵权责任与承担保护的职责是一一对应的,即对城市环境形成的不利影响和承担的义务必须对等;第三,低碳城市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在政策选择中必须既注重代内公平,又要使代际公平不受损害。

(四)政策选择与公共治理取向

面对日益严重的城市生态危机,传统政府大包大揽的“强制-命令”型城市生态治理模式已无能为力。为了实现低碳城市建设的良好效果,必须将治理理念融入其中,以拓展治理主体的形式实现城市生态治理创新。公共治理是以“多元、合作、民主、自治”为基本要义,既突出政府的“元治理”主导地位,又充分发挥企业、社会、居民等多元主体在生态治理中的功能。低碳城市建设的公共治理模式离不开恰当的政策保障,即通过有效政策体系的建立来确保公共治理的合法、和谐,从政策层面来为公共治理模式在低碳城市建设中功能的发挥提供支撑。因此,政府有效的政策选择必须在公共治理框架下来引导、调控各种可能在低碳城市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多元主体的行为;有效的政策选择应着眼于公共治理的战略取向来构建各类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表达机制以及做到要善于调动各类治理主体在低碳城市建设中的资源配置能力。由此看来,不同的政策供给模式将会对不同主体在低碳城市建设中的协同治理效应产生影响(Unruh G.C.,2000)。以公共治理方式来应对当前城市面临的高碳排放引起的生态问题,体现了在低碳城市建设中必须将增强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协同效果作为政策选择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蔡聪裕,陈宝国.生态需求调动的必要性及有效途径[J].管理学刊,2011(6)

2.黄平利,高程.大连市高新区低碳城市规划研究[J].山西建筑,2011(34)

3.连玉明.中国大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评估与实证分析[J].经济学家,2012(5)

低碳环保的必要性范文8

关键词:低碳经济;现状;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4-000-01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的加快,能源、生态环境等问题给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难题。我国顺应低碳经济发展的潮流,积极发展低碳经济,以保障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及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方式。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及发展的必要性

(一)低碳经济发展的内涵

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能源过度消耗,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全球气候变暖等诸多问题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气候问题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从《京都协定书》的签订到“巴厘岛路线图”的制定,再到哥本哈根气候会议顺利落幕,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在此背景下,“低碳经济”、“低碳社会”、“低碳消费”、“低碳生活”等一系列新概念应运而生。低碳经济相比较以资源为代价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和推进,低碳经济的内涵得到了拓展,诸多学者从不同视角研究了低碳经济的内涵。最普遍的一种观点认为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基础,以低碳发展为发展方向,以节能减排为发展方式,以碳中和技术为发展方法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解决能源、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内在要求。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快速的发展使资源、环境等问题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刚性约束。发展低碳经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能源、环境等问题,其主要体现以下方面:一是保障能源安全问题。能源是经济增长的引擎,能源的持续稳定供应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瓶颈,发展低碳经济,推进节能减排、有利于我国能源安全目标的实现。二是有利于克服资源短缺的问题。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使得我国对能源、原材料等资源需求压力大,并在短期内很难改变,低碳经济发展是新型的经济方式,能够缓解资源短缺问题。三是有利于环境保护。发展低碳经济,要求节能减排,降低对环境有巨大破坏作用的污染排放,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的排放,缓解环境压力。

二、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以资源浪费和枯竭、环境的恶化与破坏为代价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的资源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是保障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解决能源、资源及环境问题的必然选择。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起步虽然较晚,但我国积极顺应低碳经济发展潮流,积极推进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发展进程。我国先后制定了《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节约能源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为低碳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编写了《中国与环境发展十大对策》、《中国应对气候的国家方案》等发展规划,明确了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发展思路;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2005年,我国与欧盟建立气候变化伙伴关系,共同推行低碳经济的发展,2007年,国家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发表讲话,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为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借鉴;致力于太阳能、风能等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改善我国“煤多油少气少”的资源条件,据统计,到2008年底,可再生能源年利用量总计约为2.5亿吨标准煤,约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9%,其中水电为1.8亿吨标准煤,太阳能、风电、现代技术生物质能利用等提供了7000万吨标准煤的能源;加大节能减排力度,节能降耗减排效果明显。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

我国的资源禀赋特点与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使得发展低碳经济困难重重。我国的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占94%、石油占5.4%,天然气占0.6%,我国这种“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特点决定我国在能源生产与消费以煤炭为主的局势将在中短期内难以得到改变,而煤炭的低利用率和碳的高排放使得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碳排放国。然而,我国目前正处于快速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预计在较长的一个时期内能源的需求与消耗将持续增长。

公众的观念仍需提高改变。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政府和企业的事情,作为社会的公众才是最根本的环节。目前来看,政府对发展绿色经济、绿色生活方式的倡导和宣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要改变社会公众根深蒂固的认识还需要时间。

四、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策略选择

树立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引导企业、社会公众参与低碳经济的发展。政府部门树立低碳经济发展理念,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加强低碳观念的推广,引导企业、社会公众共同发展。有效利用电视、网络、报纸、广播等传播媒体,加强宣传教育,促进社会公众与企业对低碳经济的内涵、发展的措施、必要性的了解,培育企业、公众绿色低碳观念,引导绿色低碳生活消费方式的转变,鼓励企业从事低碳生产,调动企业、社会公众的积极性,共同参与低碳经济的发展。

政府引导为主,以市场调控为辅,推动低碳技术的发展。以政府引导为主、市场调控为辅,引导企业从事低碳生产,以低碳理念进行产品设计、工艺的改进,淘汰落后生产技术、充分消化吸收引进的先进技术,加强企业应对低碳经济发展的能动性。加大政府投入力度,设置低碳技术发展专项资金,推动包括碳捕获和碳封存技术、替代技术、减量化技术、再利用技术、生物技术、生态技术等低碳技术创新,积极推进我国低碳技术的发展。有效运用高校、科研院所雄厚的科研实力,引导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以企业的实际需求带动高校、科研院所低碳技术的研发,共同推动低碳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结论

本文首先阐述了低碳经济的内涵,从我国发展经济对资源、环境的内在要求,国际关于改善气候环境等方面强调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接着从法律法规的制定、国际合作、再生能源的发展、节能减排的效果等方面分析了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总出了我国存在资源特点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与低碳经济存在矛盾;低碳经济实施手段单一;政策扶持力度不足、企业积极性不高;技术发展和利用水平较低;公众对低碳经济发展意识较弱等问题。

参考文献:

低碳环保的必要性范文9

一、低碳经济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

作为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金融方法,“碳金融”被认为是一种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金融形势。在国外,低碳金融项目的开发已成为金融机构产品开发的重点之一。目前,我国先后建立了北京、上海能源环境交易所,天津排放权交易所等交易平台。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该看到,只有开发和关注低碳节能的消费品,才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与发展,本企业的财务管理才能有所发展。

(二)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处于企业管理核心地位的财务管理受到低碳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低碳经济将使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由企业价值最大化更快地向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转化,低碳经济将使企业财务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低碳经济将使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发生变化。

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基本方向。财务管理目标的发展经历了利润、每股收益、股东财富、企业价值最大化等几个阶段。在低碳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将由企业价值最大化更快地向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转化。

二、对企业财务管理提出的新要求

(一)财务管理目标的变化

低碳经济时代下,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企业有必要对其管理目标重新定位。随着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发生的重大变化,以往一味追求经济收入的企业管理理念也应随之发生变化,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应为兼顾社会价值的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的经营管理应该把追求经济收入与追求社会价值结合起来。

(二)财务管理理念的更新

低碳经济时代下,对企业财务管理的观念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必须树立正确的财务观,社会责任感。要求企业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尽快转变观念,节约能源;树立起自我约束观念、低碳环保观念、负债经营和财务风险观念与能源节约意识。此外,还要加强财务指标的运用和分析观念,做到加强财务管理。

(三)财务管理内容的变化

低碳经济环境下的财务管理内容主要体现在降低成本,节约能源方面。在低碳经济背景下“零”管理理念将逐渐凸显出它的重要性。第一、“零污染”成为现代企业的环境战略目标;“零污染”体现了现代企业的新型效益观和科学发展观的统一。第二、财务管理中引入“零缺陷”管理理念;零缺陷理论认为,质量是制造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这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应积极“推行质量成本控制办法,实行定额管理、全员管理和全过程控制”。第三、企业财务管理要重视“零库存”的重要性;随着低碳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很多企业的仓库已经不叫仓库了,它只是一个配送中心。它只是货物暂存的一个地方,没有、也不能形成大量的物资积压。

(四)财务管理模式的变革

第一、企业内部财务与业务的协同;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打破集团内部各部门的界限,总体协调集团各部门的利益,从而实现企业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第二、企业内部财务流程的再造;它可以有效利用企业集团的财务资源,整合集团的财务资源,提高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效率和效益。第三、集团外部财务与业务的协同;这一步可以通过虚拟企业来实现,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对所有的分支机构实行数据的远程处理。

三、企业低碳财务管理发展方向及措施

(一)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

第一、制定与完善法律法规,监督企业执行,从源头上杜绝污染企业。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行为,坚决严加惩治。另外,国家相关部门应通力合作,共同修订我国的会计法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规范低碳会计核算及报告形式。

第二、建立合理有效的低碳审计监督制度。审计机关依据有关环保法规,对企业低碳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进行审查与鉴定,处理好发展生产与环保的关系。加强低碳审计,有助于低碳会计的创建和不断完善。第三、提高公众对低碳生活低碳经济的意识。通过开展社会宣传,加强国民的环保意识教育,只有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意识达成一致,才有利于企业转向低碳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