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铁路工程信息化管理集锦9篇

时间:2024-03-04 17:32:03

铁路工程信息化管理

铁路工程信息化管理范文1

关键词:铁路工程;信息化管理;探讨

中图分类号:F540.3 文献标识码:A

1 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模型的构建

1.1概念

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顾名思义就是要将信息技术渗透到工程项目管理业务活动中,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绩效。本文所探讨的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指项目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

1.2工程项目信息资源组成

工程项目信息资源主要来自项目决策期、实施期和运营期,可分为综合信息和项目管理信息两大类。

1.2.1项目综合信息

①项目基础信息。主要包括项目名称及概况、建设标准、建设规模、经济运量、运输组织、建设工期、标段划分、主要控制工程、主要工程数量等。

②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信息。工程项目涉及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施工图审核、工程检测、材料及物资设备供应等单位的组织机构、资质证明,以及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良好行为记录和不良行为记录等。

③质量安全监督信息。项目监督机构及监督负责人,质量安全举报投诉电话等。

1.2.2 项目管理信息

铁路工程项目管理主要包括安全、质量、工期、投资、环保、科技创新六位一体的管理。

①安全管理信息:主要有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安全风险管理,应急管理、安全培训及安全事故记录等。

②质量管理信息:主要有质量保证体系,质量终身制管理,质量风险管理,质量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的管理,各种质检记录,质量事故及其处理等。

③进度管理信息:主要有施工组织设计及其动态调整,关键线路和关键工序的施组时间安排,生产所需的劳动力和各种材料、设备资源调动管理等。

④投资管理信息:资金计划,资金筹措及到位情况,资金概预算执行情况。招标投标信息,合同履约信息, I类变更设计信息等。

1.3 工程项目信息化建设

工程项目信息化可分为三大平台:协同办公平台、综合信息平台、项目管理平台。信息化建设可通过策划设计、建设实施、投产应用三阶段完成。

1.3.1 策划设计阶段

在管理层面,由于工程项目信息化与项目的真实管理过程全面整合,可以多项目综合查看,具有智能的分析方法,实现一个数据变化,其他关联数据自动变化,能实时全面掌握项目综合情况,方便决策和管理,及时处理紧急情况。为实现上述效果,工程项目信息化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功能。

①可视化功能。工程项目信息化,可利用工程项目各种信息对项目进行建模,将以往的线条式描述形成一种三维的立体实物图形展示,并贯穿整个过程,它不同于一般的设计效果图,不仅可以用来展示效果,还可生成所需要的各种报表,更重要的是,在工程设计、实施、运营过程中的沟通、讨论、决策,都可在可视化状态下进行。

②模拟功能。在工程实施阶段,可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不仅仅依赖横道图、网络图,而是将3D模型加施工进度模拟(4D),从而通过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来指导实施施工,还可进行5D模拟(基于3D模型的投资控制),实现投资控制(通常被称为“虚拟施工”);在运营阶段,可对日常紧急情况的处理进行模拟等。

③优化功能。

设计方案优化。将工程设计与造价分析结合起来,可以实时计算设计变化对造价的影响。这样,设计方案的选择就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形状的评价上,可以知道哪种设计方案更适合需求。

特殊项目的设计优化。有些部位往往存在不规则设计,如大跨度连续梁、大空间等处。这些部位通常也是施工难度较大、施工问题比较多的地方,对这些部位的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可以缩短施工工期、降低工程造价。

④协调功能。协调是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的重要工作。在通常情况下,工程过程中一旦遇到问题,就需将各有关人士组织起来召开协调会,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然后采取相应补救措施。这种协调是在问题发生后再进行协调。通过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事先协调。如在大型项目交叉施工中对设施的碰撞问题进行协调。

1.3.2 建设实施阶段

首先要充分认识信息化的重要性,信息化建设涉及资源配置、协作开发、信息共享、网络建设等问题,要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以求协调配合,稳步推进信息化进程。

其次系统建设实施单位,必须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充分熟悉设计文件,在符合设计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既有资源和选用性价比高的设备,充分考虑计算机设备、网络、信息安全、机房与设备间环境与供配电、机房专用空调、机房环境监控系统,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中间件软件、数据库软件等相关系统开发和集成,以及与既有系统合理衔接、集成。在此基础上明确对硬件设备厂商的保修、维护要求,以及对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供应商的实施、维护、升级要求。

再则要加快工程项目信息资源建设,信息资源建设是信息化的基础工作,各相关单位对本区域内的各个专业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资源集约化程度,便于系统运行的管理、维护和扩展。

1.3.3 投产应用阶段

系统建设竣工后,实施单位应分别组织分项测试、整体测试以及联调联试,以达到信息系统运行要求。同时明确有关维护、维修等保障工作,确保信息系统正常、稳定运行。

2 影响工程项目信息化的主要因素

工程项目信息化是一个逐步深化和实施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必须站在战略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科学规划,协调发展。影响工程项目信息化的主要因素:

2.1管理模式

工程项目信息化的基础是管理模式,而不是计算机技术。工程项目的管理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如:质量、安全、进度、投资、合同、物资等,对于这些信息的快速处理需要各部门的协作,打破原来的部门堡垒。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还没有成熟的管理模式,只能借鉴其他成功的经验和观念。

2.2对工程项目信息化的认识

信息技术是十分专业的领域,发展又非常迅猛,新概念和技术层出不穷,非信息领域的人员往往难以把握。不同部门只是站在各自部门的角度提出模糊的需求。由于工程项目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同部门之间有大量的数据和信息需要交换和共享,因此需要根据业务的需求,提出整体的框架,在整体的框架之下解决各部门的具体需求。如达不成对整体框架的共识,部门之间就会存在很多分歧,工程项目信息化就很难推进。

2.3人员素质

工程项目管理是以人为本的,员工的观念和素质,直接影响项目管理的模式,工程项目信息化管理更是如此,如果不经过对员工的培训,员工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提高起来就很困难,对很多新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就难以适应。因此必须配备熟悉且有经验的信息化建设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承担项目信息日常建设管理。

3工程项目信息化的意义

铁路建设的发展离不开正确而又快速的信息。建设管理过程数字化,可以提供大量项目管理的基础信息,满足项目多方进行信息交流、协同工作、实时传送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序、有效开发利用,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等功能,最终形成一个高效率信息交流和共同工作的信息平台及网络虚拟环境。

①可以加快项目信息交流的速度。利用信息网络作为项目信息交流的载体,可以大大加快信息交流速度,减轻项目各方管理人员日常管理工作的负担,使人们能够及时查询工程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做出决策。

②可以实现项目信息共享、及时采集、存储和分析项目全部信息以及协同工作。利用公共的信息管理平台,有利于项目建设管理各部门、各层级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协调。

铁路工程信息化管理范文2

【关键词】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标准化

1.概述

随着厦深铁路、西宝高铁、柳南客专、衡柳铁路、渝利铁路、广西沿海铁路等多条铁路同时开通运营,使中国铁路营运里程突破10万公里。以“四纵四横”为主骨架的快速铁路逐步成网,其中“四纵”干线正式贯通。10万公里铁路中,高速铁路已破1万公里。在建规模1.2万公里,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

铁路建设工程涵盖面广,涉及因素多,建设周期长,涉及的工程专业比较多,数据量大, 建设管理是涉及多部门、多途径、多方位、多阶段的庞大系统工程。铁路建设在管理和决策的全过程中,要对大量不同的基础性管理、技术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系统科学地管理、分析这些信息是铁路建设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因此,铁路建设管理人员很大一部分时间花在繁重的数据、文字资料的处理等工作上,影响了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制约决策水平的提高,还增加了管理的成本,不利于铁路建设经济效益的提高。采用传统的信息传输方式及处理方式已难以满足当今铁路建设现代化的需要。

随着系统工程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项目管理手段与方法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与提高, 各种灵活、有效的项目管理软件不断推出,并在工程项目中发挥了显著的效果,提高了效率,节省了资金、资源和时间。针对我单位项目管理现状,依托现有建设管理构架,利用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辅助工程项目管理这一有效途径,根据铁路建设工程管理理论、要求和工作流程,利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建立分层级的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实现项目管理的信息化。以此来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率及质量,方便管理者和决策者对工程的控制和管理。

2.国内外建设信息管理的现状

国际上先进的项目管理软件正朝着系统化、网络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的科学方向发展。运用信息化和IT工具,开展建设管理信息化实践,实现科学管理,是当今世界建筑业的发展趋势。

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在道路工程领域广泛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研究也已经历经较长时间,积累了大量丰富经验。通过计算机进行建设信息管理,已成为日常项目管理工作和辅助决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一些世界级大型工程项目管理中得到了充分应用并取得了巨大的效益。

铁路建设方面,韩国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韩国铁道施设公团认为最为成功的经验。其中的质量与安全管理子系统实现了安全管理的项目级管理。

国内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 商品化的项目管理软件大量的涌现出来,并且功能越来越强。在不同建设领域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方面所做的大量研究工作, 已经为后续软件的研究积累了部分经验和数据。

国内有部分公司和高等院校针对铁路建设工程相继开发了一些项目管理软件,并在实际项目中得到应用。如原铁道部信息中心开发的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信息系统(RCPMIS)等。

3.铁路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

我单位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在借鉴其他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先进经验,结合铁路建设特点的同时,面向各级用户群体进行了多轮的前期调查,提出了系统需求、系统框架、界面设计、结构设计、流程设计。组织相关使用单位召开了系统开发方案审查会,就个别问题提出了优化建议。研发过程中,指定专人负责协调解决研发和使用人员的各种问题,建立良好的沟通协调机制,各功能模块做到边开发边使用边完善,在使用过程中完成升级改版的工作。

3.1 系统硬件组成

建设管理信息系统设置中心级服务器,各级用户通过互联网与服务器进行数据交互。操作系统对存储系统内大容量硬盘的支持,系统对卷的支持,对大文件系统的支持,避免了出现应用系统的数据增长后,系统无法进行扩充,导致系统的重新构造;支持系统盘镜像,保护操作系统,系统有集群能力,保障系统的可靠性和在线升级能力。

3.2 系统支持软件

系统集成金格空间,支持office文档,各种上传文件。客户终端安装自身软件后,可以在系统中直接打开。

3.3 系统应用软件

为了系统将来能更好的扩展,系统架构采用了分层设计:包含数据源、数据存取层、应用集成层、业务对象层、IOC容器、安全等。

系统采用了双机热备份技术、双机互为备份技术、共享阵列盘技术、容错技术、RAID技术等集成技术、多媒体技术。

使用了先进的网络技术,如网络交换技术、网管技术,通过智能化的网络设备及网管软件实现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有效管理与控制;实时监控网络运行情况,及时排除网络故障,及时调整和平衡网上信息流量。

4.铁路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各功能模块

本系统由安全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技术管理、物资管理、投资控制管理、廉政建设管理、建设管理规章和技术规章、日常办公管理、教育培训以及信息系统管理等功能模块组成。

通过合理构建本信息系统的架构模式,基于统一的数据库,实现分级管理,在上述功能基础上建立了各级功能模块,供本级人员使用。

其中,安全风险源管理、进度管理、技术管理、物资管理、廉政建设管理、综合办公等模块采用了流程控制技术,将实际工作流程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系统开发了档案盒功能,在设定时间内,将信息简报、月度建设总结、在建项目建设周报、日重点风险源、营业线施工计划等以往的数据、文件自动打包,以时间或指挥部为单位存储于服务器上,方便工作中查询使用。

系统充分利用数据库检索技术,对系统内数据实现共享互检功能。为提高工作效率,实时掌握现场情况,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在信息系统基础上开发了移动客户端功能。支持安卓、ios等系统的移动客户端安装使用,方便实时查询。

5.结语

通过参与铁路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维护,笔者深刻认识到: 在国家、铁路行业现行有关规定标准和业务流程下,结合单位的管理架构,利用项目管理的专业知识,通过项目管理信息系统这一工程项目管理的有效途径,以信息技术手段为载体,将为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程项目管理的效率及质量,方便管理者和决策者对工程的控制和管理,有效监控和管理项目建设过程起到积极的作用,成为深化铁路项目标准化管理强有力的支撑手段。

参考文献:

[1] 李瑞林.铁路建设管理信息系统方案研究[J].《铁道勘察》,2007年.

[2] 文春明. 商业企业经营策略与计算机系统应用的研究[D].2001年,天津大学.

[3] 吴月芳. 电信网维备件管理系统功能分析与设计[D].2010年,南京邮电大学.

铁路工程信息化管理范文3

[关键词]铁路运营;档案管理;信息化管理模式

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门科学性很强的系统工程,同时企业档案管理的内容丰富,并且管理过程较为复杂,需要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共同配合。铁路企业需要有效管理企业档案,以顺应社会对企业档案管理发展要求,创建新型企业档案管理模式,将管理信息化,只有这样才可以使企业档案成为铁路企业的有效资源,从而促进铁路企业的蓬勃发展。

1.铁路企业档案管理的特点

1.1管理对象范围广

档案管理的对象是档案,服务对象则是档案利用者。但铁路企业档案管理与传统的企业档案管理不同,铁路企业档案更加的分散,并且档案数量较多,与社会利用档案联系较大。对档案需求的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铁路企业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铁路企业档案管理的对象范围的更加广泛使铁路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向前发展,由过去的分散管理变为今天统一管理。

1.2管理理念新颖

信息时代促进了铁路企业档案管理模式的转变,管理理念更加新颖,运用领域也更加深广。铁路企业档案管理工作者需要有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知识的态度,适应时代变化,适时改变工作方法与策略,科学合理地进行企业档案管理,使企业档案工作更加高效、有序地进行,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2.铁路企业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档案在铁路企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档案管理也就成为了铁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成为影响铁路企业在市场竞争的因素之一。铁路企业档案记录着铁路企业经营活动,真实有效地反映了铁路企业的发展历程,其中的知识信息和科技资源切实地反映了铁路企业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成为了铁路企业发展的催化剂。铁路企业如果可以对档案信息进行有效管理,抓住机遇就可以加快铁路企业档案的管理进程,从而发挥铁路企业档案的实用价值,促进铁路企业发展。

2.1提高信息组织的工作效能

目前,网络技术与档案管理结合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在铁路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广泛应用,由此铁路企业的档案管理有效地提高了信息组织的工作效能。信息服务是企业国际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企业的信息服务工作的过程中,铁路企业需要发挥档案信息的价值,通过建立网上档案管理系统,为铁路企业管理上提供有效的依据,保证铁路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2.2保证企业档案的安全

铁路企业档案管理采用信息化的技术将档案信息储存到计算机中,然后以电子文件的方式分类、管理和保存。信息化的手段有效避免了档案信息丢失的危险,保证了铁路企业档案的安全。

由于多数的档案管理都采用了信息化手段,铁路企业需要高度重视,并利用多种信息化手段保护确保进行档案管理时网络的足够安全。通过防火墙等技术保证企业档案的安全,避免外部因素对企业档案造成的不利影响。

3.提高铁路企业档案管理的方式

3.1构建知识平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铁路企业档案管理也面临着环境变化的难题,管理环境变化多样改变了企业档案信息的收集方式。一方面,铁路企业的档案可以通过网络传送到档案管理部门,档案管理部门统一进行收集整理。除此之外,铁路企业也可以将档案信息直接录入到档案数据库中,免去了中间环节。由于铁路企业档案管理变化多样,档案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实时跟进,从而随时对存入系统的档案进行采集核对。

铁路企业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对企业档案进行调整和完善,结合实际情况,以企业自身的档案管理特点为依据,构建知识平台,提高铁路企业档案管理效率。铁路企业应积极借鉴相关企业的档案管理模式,从中吸取经验,构建出符合铁路企业特点的知识管理平台。另外,铁路企业也可以构建企业日常运行的档案检索目录,通过企业档案信息高效传输交流,使铁路企业的档案信息可以永久性地保存。

铁路企业也应该加强企业内部的档案安全管理,同时根据实际需要不断调整铁路企业内部档案利用的机制,有效利用档案信息的高效传输,最大限度地发挥档案在铁路企业发展中的价值,从而实现铁路企业的长远发展。

3.2适应市场环境的需要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增加,铁路企业档案管理也应该适应市场环境的需要,采取文档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将过去的文件与档案统一地进行管理,使之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文档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可以使铁路企业档案管理适应市场环境的需要,从而使铁路企业档案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

3.3提高工作效率

企业档案管理方式需要适应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促进铁路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因此铁路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模式必须顺应时代变化进行相应的改革。

利用网络技术对铁路企业档案进行系统整理,应用信息化、现代化手段进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铁路企业需要紧随时展的潮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掌握先进的企业档案管理技术,同时铁路企业也可以适引进现代化技术,学习国外档案管理的新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档案管理水平,从而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与信息化相结合的目标。

4.结语

铁路企业档案管理工作需要适应时代需要,对档案管理要给予重视,对企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解决。铁路企业只有充分重视档案管理,才可以充分利用企业档案,为铁路企业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因此,铁路企业需要不断优化自身的档案管理工作,从而促进企业档案工作迅速的发展。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模式探索。

参考文献:

[1]汪亚.江苏“永乐”档案软件文件归档缺陷解决方案[A].中国测绘学会九届四次理事会暨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

铁路工程信息化管理范文4

关键词:铁路;工程预算;模式;思考

铁路工程预算管理费用构成具体包括了多个方面,人工、材料、施工机械使用、工程用水电、运杂费、填料、特殊施工、大型临时设备以及间接费与税金等都属于工程预算中的项目。由此可知,铁路工程施工预算管理费用的构成十分复杂,管理难度也因此相对较大。因此加强对其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具体分析铁路预算管理基本困境表现,并形成了相对应的解决对策。

1铁路预算管理发展困境

1.1机制建设存在缺陷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升,一些歪风邪气也随之吹到了铁路建设企业当中来。为了攫取利益,在进行预算编制以及与预算相关工作中开始出现问题。造成了投资规模被突破,投资效益低下,浪费了大量的人财物力资源。现阶段铁路站段体制建设发展时间都相对较短,一些铁路局中相关规定并不完善,甚至一些区域的机制建设属于临时性的。这种系统控制机制以及资金使用与管理约束机制的缺陷势必引发问题出现。路局以及站段彼此关系旅顺不清,这将严重影响预算执行与目标实现。

1.2铁路预算管理建设的长期性建设能力不强

传统铁路管理模式下的体制建设对现阶段铁路预算管理发展也造成负面影响。路局以及站段之间存在的问题需要通过建立明确机制加以约束。生产任务在这个过程中被不断分解,同时受到了行政利益方面的诱导,造成了预算运行过程中目标完成情况需要受到上级指定。这种模式势必造成了各个环节看重眼前利益,忽视长远。铁路预算管理方面的工作缺乏长期性能力。培养铁路预算管理建设方面的长期性能力,这也属于铁路实现跨越式发展过程中需要始终坚持的关键工作。

1.3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不足

铁路预算管理实现的信息化水平不足,集成度无法充分满足现阶段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的信息技术已经被大量应用到了铁路工作的方方面面,并已经构建了应用在铁路系统联网运行操作。但是,信息建设集成度方面仍然无法适应建设需要,建设与维护之间的比重失衡,造成了重技术情况,使得信息维护建设的力度不足,资源无法真正实现共享,造成预算相关信息沟通存在障碍。

2铁路预算管理模式新思路

2.1整合现有信息资源

新的预算管理模式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的有效支撑。在进行预算管理信息系统与其他铁路信息系统整合的同时,需要加快构建基础的计算机通讯平台和信息共享平台,逐步实现已建成信息系统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和信息共享;重视信息标准化工作,健全统一基础代码的建立、维护、发送机制和配套管理措施;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及时性,并实现现有数据的综合利用。

2.2优化和重构业务流程

新的预算管理模式要求能够动态地编制、执行、调整预算,从业务流程的角度来看,迫切需要积极优化和重构业务流程,以适应动态预算管理的要求。通过流程的再设计,使铁路企业更贴近市场,及时调整运输组织和经营策略。通过业务流程的重组,促使铁路运输部门的整体服务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重视铁路改革中运输生产方式、生产布局和管理体制的变化对业务流程设计的影响,及时调整业务流程体系,使业务流程重组上作始终与铁路的改革发展相适应。预算的管理过程繁杂且较枯躁,需要工作人员认真、仔细和具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与经验。只有具备了上述条件就能够准确地管理好预算,以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

2.3设计新预算管理体系

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依赖于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管理控制系统、业绩评价系统的建立和完善。预算管理系统应与运输生产、调度指挥、财务管理等系统整合在一起,这样的预算编制才能取得数据源点、控制才能动态和实时、考核才有依据。为实现新预算管理模式的功能,还需要建立健全预算管理责任机制、分析监控机制和跟踪考核机制,建立目标明确,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各项预算编制执行过程中主体缺位、数据及时性和后期考核问题;完善治理结构,通过预算管理提高财务会计的组织控制能力;加大站段的管理责任和权限,提升站段自我管理能力。

2.4改变目前对铁路的产业政策

随着改革的发展,基本建设投资主体已由以前的国家一家投资变为国家投资、地方自筹、企业自筹、企业或个人集资、发行建设债券、发行股票、利用外资等多种投资方式并存且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投资局面,使投资来源,投资渠道、投资主体多元化。国家必须扭转铁路市场产品价格严重背离其价值的现象。要完善铁路市场的机制,包括价格机制、竞争机制、供求机制、利率机制、风险机制等,要扩大和充实铁路市场的主体,使其拥有咨询、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评估等单位。从而建立一个法制法规健全完善的铁路市场。此外,针对铁路预算管理建设相关探索也进行了创新发展。一方面需要对新模式条件下的预算管理加以优化设计,预算管理系统的实施需要通过综合预算管理系统以及相关控制系统并对其进行完善。系统建设以及生产运输等也均需要完成系统整合,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更好的获得对数据源点等的综合控制。此外,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当前阶段信息资源等新型技术的有效管理。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铁路工程预算管理相关具体流程进行阐述,并对其中的主要解决对策进行了深入性分析,希望通过本文中阐述内容可以实现未来工程经济管理能力与水平的提升。铁路工程预算对工程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过程中加强预算管理对未来工作开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能够通过本文分析对未来我国铁路建设质量提升起到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冉向民.完善铁路工程造价管理的思考[A].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河南省人民政府.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中部地区物流产业体系建设论坛专辑[C].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河南省人民政府,2008:3.

[2]田玉霞.关于我国铁路预算管理模式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2009,23:85+87.

[3]计克伟.对我国铁路工程预算的管理模式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33:96-97.

[4]吉利,邓博夫,毛洪涛.预算约束、政府干预与工程项目成本--来自中国国有大型施工企业的经验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国际化与价值创造:管理会计及其在中国的应用--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2012年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2012:18.

铁路工程信息化管理范文5

【关键词】铁路 工程机械设备 管理

1 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体系不完善

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体系是保证各项管理工作有效执行的前提条件,在当前的实际管理工作中部分工程企业依然存在着体系不完善的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是相应管理部门与人员配置问题。部分铁路工程企业在工程管理过程中,未能针对机械设备管理工作设置专业的部门与人员,而是采用由工程材料员兼任管理的方法。在此过程中,由于材料员对于相应机械设备性能与特征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往往依照普通工程材料管理办法进行机械设备管理,使得设备难以获得有效的管护,使用过程中问题频发。同时,由于管理体系的不完善,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工作难以获得各相关部门之间的一致支持,不同分部工程施工时出现设备冲突时难以协调,往往会导致内部矛盾或窝工等问题。

1.2 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

科学合理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能够有效指导各项管理活动的开展,同时也能明确划分各项设备管理权责,保证整体一致的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在当前的管理工作中,部分施工企业未能严格依据管理规范与行业准则制定详细的管理制度,在部分机械设备管理环节存在制度缺失,管理工作中的随意性与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使得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处于无序状态。未能全面实施岗位责任制的施工企业,在出现机械设备问题后往往难以追责,相关责任人之间推诿搪塞,导致了管理不力的问题。与此同时,不健全的管理制度使得当前施工行业强调的精细化管理难以实现,不能通过科学的制度实现标准化、动态化的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管理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1.3 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不全面

信息化技术的引入是实现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流程整合与效率提升的重要基础,在当前各领域都在强调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部分铁路工程施工企业依然沿用传统的管理模式,在机械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过程中过分依赖人工管理,在工程整体规模较大的情况下,众多设备调用与管理信息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设备使用维护不能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精准的计划与安排。同时,在当前的铁路工程施工行业,各部门都在全面提升信息化建设,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工作信息化不足极大的制约了相关部门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工程设备机械管理信息的获取与应用存在滞后环节,不能实现企业内部一体化的信息化建设。

1.4 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培训未落实

人员综合素质是当前铁路工程行业强调的重点要素之一,机械工程设备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与职业素养直接影响着管理工作的有效执行。处于长久发展考虑,施工企业应结合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的实际需求实施体系化的培训工作,以此全面提升管理人员的理论与应用能力。但部分铁路工程施工企业认为设备管理工作并不重要,内部指派一些责任心强的员工负责便可收到良好效果。实际上,大量的铁路工程机械设备较为精密,其性能管护工作需要较高的技术水平,单纯强调责任心往往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同时,培训工作并非单纯的技能培养,更大的作用在与员工岗位工作积极性的调动与行业认知水平的提升,缺少了培训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工作往往是一盘散沙。

1.5 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监督执行不到位

监督管理工作是保证机械设备管理落实到位,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的重要机制。部分铁路工程企业由于人员与资金投入的限制,未能结合设涔芾硇枨笈浔缸门的监督管理人员,难以针对整个施工过程实施系统性的机械设备管理。另外,部分引入外部监督机构的企业,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为了追求工期或成本控制,会认为的降低监督标准,外部监督单纯的走过场,难以起到实际的监督效果。另外,监督反馈机制运行效率低也是机械设备管理不力的影响因素,部分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设备问题反馈到管理人员后执行时,往往经历的多层命令的下达,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

2 提升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水平的方法与对策分析

2.1 构建完善的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体系

针对当前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体系不完善的问题,施工企业应首先提升设备管理的重视程度,在企业内部强化认知,树立良好的设备管理观念。在部门设置上,应将工程机械设备管理部门与其他管理工作独立出来,减少其他管理工作对于设备使用管护的影响。在人员指派上,应优先选择具备良好机械设备知识与使用经验的人员担任,实现更为贴近施工实际情况的管理模式。同时,应在企业内部实现更为统一的设备管理沟通,围绕机械设备管理目标调度各方要素,使各部门形成合力,共同促进设备管理水平的提升,保证设备的高效合理利用。

2.2 制定健全的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针对当前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的问题,应首先围绕施工流程与工程目标制定相应的机械设备管理责任制,将各项管理责任细分到人,通过详细具体的管理细则规范管理工作。在管理制度制定过程中,应强调标准化管理方法,将整个施工流程中各环节的机械设备使用细化,通过管理目标的细分与集中达成整体管理目标。同时,应重视动态化全过程管理理念的体现,在制度制定环节应将单项管理工作与整体施工紧密结合,实现各工序机械设备施工的有效对接,从而真正实现机械设备的合理调用与优化配置。

2.3 提升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信息化水平

针对当前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的问题,应从软件与硬件两个层面加以解决。信息化建设的软件指的是管理人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应通过理论与实践是管理人员更多的参与信息化机械设备管理,使管理人员能够准确把握信息化管理流程的要点,结合既往管理经验实现创新与突破,从而真正发挥信息技术的应有效力。信息化建设的硬件指的是相应机械设备管理系统或平台的构建,企业应结合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的使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定制相应的管理系统或平台,保证各功能模块能够全面满足实际管理需求,业务逻辑友好便捷,易于操作。同时,硬件系统或平台的构建应具有一定的拓展性,能够有效应对未来一定时间内变化的管理要求。

2.4 强化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人员岗位培训

针对当前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岗位培训缺失的问题,应从培训体系构建、培训方法选择以及培训工作执行三个方面着手。首先,企业应围绕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的岗位工作要求制定周期性的培训方案,安排管理人员定期接受岗位培训,将培训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实现双向的促进作用。其次,企业应科学合理的选择培训方法,改变以往会议式的单向培训工作,提供更多的观摩实践环节,让员工获得更多的参与机会,从而进一步提升培训效果。最后,企业应提升培训工作的实际效果,重视培训考核,将员工绩效与培训考核紧密挂钩,提升员工的培训重视程度与投入度,保证培训的实际效果。

2.5 落实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监督工作

针对当前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监督不到位的问题,应首先在企业内部建立责任意识,让工程机械设备管理人员认识到自身的管理责任,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各项监督管理工作。应建立多向的交流沟通机制,减少信息传递层级,保证监督中发现的机械设备管理问题能够得到的及时的反馈。在监督工作执行过程中,应将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进行有效的整合,以全过程监督为基本依据,对各类型施工机械设备展开动态化的管理,为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提供全方位的监督,各监督环节相互补充,确保不存在管理遗漏。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铁路工程施工规模的不断扩大,施工过程中使用的工程机械设备的种类不断增多,相应管理办法的执行对于铁路工程的顺利施工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就当前的铁路工程机械设备管理现状而言,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依然存在着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信息化建设不全面、人员培训未落实以及监督执行不到位等系列问题,需要行业工作者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与相应施工机械的使用办法,提出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当前的问题,从而保证各类工程机械设备能够始终处于理想的工况条件,施工环节能够优化合理利用设备资源,全面提升铁路工程施工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于友.浅谈铁路工程机械施工安全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4:224.

铁路工程信息化管理范文6

关键词:铁路;信息化;发展;问题;优化措施

现代铁路运输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信息化系统的建设,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将铁路运输过程中的各项活动,例如货运客运营销、运输组织以及经营管理等,通过将传统产业进行信息化改造,从而提高铁路运输生产效率,并在此基础上提升服务质量,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现代化铁路运输。并且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有机融合,铁路信息系统开始向着集成化、综合化发展,不但运输形式更加多元化,还同其他服务行业共同构成了新型的信息互联系统,为旅客和货主提供更加便捷全面的服务,因而信息系统开始成为铁路运输的核心,铁路信息化也成为了现代铁路事业发展的标志。

1 铁路信息化发展现状

为了实现铁路生产力的进一步提升,为了实现再生产的延伸扩展密保,为了缓解国民经济发展带给铁路运输的压力,铁路建设开始想着信息化方向发展,重点强调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设,这无疑是铁路运输事业飞跃式的发展。铁路信息化建设主要利用信息化技术带动现代化铁路事业的发展,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目前我国铁路信息化改造已经初具成效,主要体现在:统一的信息化队伍建设、全面覆盖的计算机网络、列车信息化调度指挥、信息化票务处理系统(客票预定发售系统)、信息化运输管理系统以及信息化办公系统。

2 实际信息化发展中的漏洞

铁路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还存在著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信息化建设总体设计不够完善,总体思路形成较早,但不能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及铁路生产力布局调整的需要。(2)通信网建设滞后,首先体现在设备稳定性不足以应对庞大的运输压力,信息传输通道拥挤、堵塞现象时有发生;其次是网络及信息安全工作薄弱,IT设备安全性不能跟上铁路信息化建设的脚步,操作系统的防破坏性、数据的安全性、各硬件对抗恶劣工作环境的能力还不能完全匹配铁路信息化建设的需求。(3)信息系统没有构成有机整体,大多各自独立,“信息孤岛”问题比较突出,信息资源难以共享,综合应用难以展开,整体效益难以发挥,投入应用的信息系统运行质量不高,特别是原始信息的采集不够及时、准确、完整,与实用要求有差距。采用信息技术后,仍沿用传统的作业流程,组织机构、管理流程和规章制度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信息化效益难以充分发挥。(4)技术部门和应用部门之间沟通协调不够,导致有的信息系统建成后功能不完善,有的系统存在重复开发的问题。

3 铁路信息化发展优化策略

铁路信息化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国家信息化建设基本框架和铁路跨越式发展思路,紧密结合铁路运输生产的实际需要,努力推进运输组织的智能化、客货营销服务的社会化、经营管理的现代化,并初步建成公共基础平台和系统保障机制,整体提升铁路产业水平和经济效益,推进铁路现代化建设。搞好信息化,规划是前提,建设是基础,人才是关键,管理是保证。因此,只有全力做好这几个方面,才能稳步推进信息化建设。

3.1 提高规划起点

提高铁路信息化建设规划起点,通过加强规划的制定推行,提高相关政策法规、技术规范、标准制度的建立。想要确保铁路信息化实现,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以长远的眼光对待信息化改革,这些因素对信息化投入、信息化风险以及信息化系统的运行产生直接性影响。因此必须不断完善基础条件,为信息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立足实际需要,以满足铁路运营要求为出发点,有重点的推进信息化建设,从而在铁路运营中发挥信息化系统的作用,避免信息化系统徒有其表,而不能发挥作用。

3.2 提高建设标准

规划起点提高,则相应的建设标准也需要提高,从而保证铁路信息化建设质量。这就要求必须完善信息化建设项目招投标、立项审批、建设监理、验收、评估、风险管理制度,通过一系列的体系保障,确保建设标准满足现代铁路信息化体系建设要求。另外通过建立专家咨询制度,充分听取专家意见,以完善信息化的规划、项目的立项和建设。

3.3 提高人才培训质量

以人为本是各行各业发展最基础的要求,只有建立起强大的信息化人才队伍,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铁路信息化水平。因此铁路部门应当加强人员培训,培养综合性的信息技术人才,建立专业的信息化队伍,有效推进信息化建设。

3.4 提高管理水平

信息化建设是影响系统性的复杂工作,需要多部门写作建立的基础性工作,而铁路信息化建设由于涉及范围较广、管理规模庞大、投入较高因此必须在信息化建设中遵循一定的管理原则,并运用一定的信息管理理论、方法,同时还要依照实际的建设情况以及工作中的需求,选择适宜的信息化管理方法、程序。因此必须不断规范信息化管理流程,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以人为本强化技术开发和业务沟通,建立全面而又规范的运作机制、信息系统软件、工程建设程序。通过这种方式强化铁路信息化建设,加快信息化改革步伐,确保信息化建设质量。

3.5 提高应用效率

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变革是现代铁路管理体系的重大改变,但是铁路部门部分员工并不能完全理解信息化管理概念,仅仅将信息化管理等同于利用进算计设备进行管理或者买软件、硬件、网络进行管理,只要依靠购买就可以实现信息化。而实际工作中不但要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还要加强人员培训,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信息化观念。这对于信息化系统的高效应用、维护意义重大,高效率的信息系统大部分还是依赖于维护,只有提高应用效率,才能确保信息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信息化铁路运营体系包括运营、技术支持、网络、软硬件维护,需要工作人员严格执行相关标准、规章制度,依照市场方式维护信息系统。通过明确运营过程中的权责关系,确保信息系统运行稳定,同时建立相关知识产权保护体制,坚持信息化系统采用正版软件,切实保障开发方知识产权,保障研发方合法权益,提高技术开发积极性。

高水平的信息化管理手段、高标准的建设要求、高起点的建设规划以及高质量的人员培训和高校的体系应用是推动铁路信息化建设的有效手段。但是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而需要不断地赶紧,其并非一劳永逸,铁路信息化建设并非单单依赖于一套系统就可以完成,而是经过不断的实践总结不断的调试、改进,最终形成的体系,这是一个长期而又艰难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更新、改进。

4 结束语

铁路信息化不能仅仅依赖于购买行为,而是应综合性体系工程,结构相对复杂,且涉及面相对较广。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铁路信息化建设是我国战略性规划之一,引领者铁路事业的发展。信息化铁路运营系统能够有效推进我国铁路运输水平的提升,而构建统一高效的信息系统则是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虽然目前我国铁路信息化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同日益增长的运输压力相比,铁路信息化建设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铁路工程信息化管理范文7

[关键词]社保基金;铁路社保;信息化

[DOI]10.13939/ki.zgsc.2017.02.157

自十以来,随着“四个全面”战略的实施,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善,社保基金规模不断增长,社保基金的管理业务增加,对社保基金的管理提出了挑战。信息技术的发展颠覆了传统行业的信息交流方式,提升了办公的现代化和效率化,在社保基金管理中以信息技术为依托,加强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建设,不仅有利于业务操作的规范和社保基金管理水平的提升,还有利于优化单位内部管理,降低单位的管理成本,提升单位管理综合效益。

1 铁路社保基金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概述

随着“十二五”规划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大力推进,铁路系统社保基金管理事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无论是在业务数据管理、信息安全保障还是在保障范围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就。铁路社保基金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结合先进信息技术,建设铁路系统的社保基金基础网络,为社保基金业务开展和办理提供支持,且重视基金的监管和咨询服务工作,统一了铁路部门的社保基金管理标准,落实了社保基金的管理规范。通过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和子系统实现了对社保基金的动态化管理、全天化在线服务。

铁路社保基金的数据管理采用了专业的财务管理数据库软件,与社会保险基金建设系统相连,实现了数据采集与处理的专业化也实现了数据交流和转化的统一。社保基金的管理工作与国家社保基金管理信息系统连接,在待遇审核、数据管理、费用支付等方面实现信息的联动和管理的统一。

铁路社保基金管理系统负责接收和管理铁路部门的社保基金数据信息,将其转为财务信息,在系统中进行运算与管理,并实时传递到相应的部门系统中,实现了“五险合一”的基金的征缴功能,实现基金业务和财务业务的一体化,实现了基金报表的自动生成,实现了对基金运行的科学分析和动态化监管,增强了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功能,提升了铁路部门社保基金服务的水平,为基金的统筹管理和对工作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持。

2 铁路社保基金管理信息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 权责不明

虽然铁路社保基金管理在信息化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其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目前铁路社保基金管理缺乏统一的领导和分级的管理方式,部门之间的业务交流较少,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存在信息差异,重复工作、重复操作的现象频发,即使有信息化的管理系统支持,然而由于社保基金管理并未有专门化的制度,导致了工作权责的整合困难,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衔接缓慢,部门之间由于操作失误导致的权责难以厘清。

2.2 管理流程不科学

铁路社保基金管理信息化应用的主要目的是提升社保基金管理效率,在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社保基金的数据化集中、高效管理,正在朝着数据细化和服务优化的方向发展。由于铁路社保基金信息管理系统与铁路的财务和OA系统并未实现无缝化衔接,导致了数据在整合与交流过程中出现了障碍。虽然铁路社保基金管理在信息化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其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不同的险种之间的管理规范和标准不一,不同的险种操作流程强行合并极易产生操作失误。管理流程的不规范不仅对社保基金的管理效益造成影响,也不利于铁路社保信息化发展。

2.3 人才短缺

人才是发展的基础,人才是技术实现的关键。铁路社保基金管理的信息化应用中,相关技术已经成熟,然而人才建设和人才后续补充有待加强。既掌握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由通晓铁路社保基金管理专业知识且富有工作经验的人才非常匮乏,为了保证铁路社保基金信息化管理的成果,促进社保基金信息化管理发展,必须要建立和加强专业的人才队伍,满足铁路社保基金管理对人才的需求。

3 铁路社保基金管理信息化应用中的优化对策

3.1 厘清权责,完善工作机制

建立与铁路社保基金管理发展相适应的社保基金管理专门制度,铁路内部控制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与绩效管理制度要与社保基金管理制度相关联,增强其执行效力和约束力。没有专门的制度就会出现权责的模糊,导致工作内容交叉等现象,特别是涉及社保基金的征收、发放等环节,更需要有专门的制度进行指导和规范。没有专门的制度约束,仅依靠内部控制、财务制度等指导极易出现管理的矛盾与漏洞,导致铁路社保基金管理的不到位,也为信息化的应用带来了障碍。因此,应当从社保基金管理的预算、征收等各个环节着手,落实专门的社保基金管理制度,加强对社保基金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3.2 理顺工作机制,优化工作流程

结合专门的铁路社保基金管理制度,制定出符合单位发展和部门效益的工作机制,以提升铁路部门信息化建设的综合效益,建立其自上而下的贴补社保基金管理格局。在铁路社保基金管理部门中,成立专门的责任管理机构,其中的机构最高管理者应从单位高层领导中选择,有利于信铁路社保基金信息化管理的开展,也有利于管理体制的规划和建设,由铁路社保基金管理经验丰富、技术优异且具备信息技术的人才来实现技术与业务的结合,加强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交流。由于铁路社保基金管理的工作量较大,在对其进行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各个环节的统筹管理。例如对预算管理中,利用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对设备基金的全过程运行都预先进行编制、审查,在执行的过程中依靠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动态化的监管,随时进行调整和处理。在工作流程中严格按照预先制定的程序,进一步规范运行管理和监督管理,提升管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3 加强监督管理

利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在实现全过程、动态化的铁路社保基金管理工作的同时,也能实现更高效、更全面的监督管理,从而更加有效地开展监督工作。在社保基金管理的规划阶段、征缴阶段、支付阶段等开展透明化和实时化的监管,建立程序认证,实现信息的无缝化传播,实现数据的无障碍交流,且能与财政部门、公安机关、医院等多个机构实现联动和互查,从横向和纵向都有效杜绝了社保基金管理的漏洞,实现了社保基金管理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3.4 加强经费投入

铁路社保基金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需要投入相应的资金作为支持和保障。各个部门都应根据自身的业务需要,制定资金的预算,铁路部门要重视信息化建设,增加对信息化建设的补贴力度,不仅需要在硬件方面升级,更需要在软件方面实现技术的普及和意识的提升。

3.5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开展铁路社保基金管理部门的技术培训和业务交流互动,完善社保基金信息化绩效考核机制。在人才方面,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发展和引进,一方面鼓励和加强内部工作人员复合技术的提升;另一方面积极从外引进优秀人才,强化自身的人才队伍也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在工作中重视铁路社保基金管理信息平台减少,利用目前的人力资源对整个单位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强化整个单位对信息建设的重要性认识,让相关的技术人员学习社保基金业务管理工作,使技术人员转变为复合型业务人员,让原本的业务人员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在人才方面创造良好的环境,满足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铁路工程信息化管理范文8

关键词:铁路工程;造价管理;实践探讨

1铁路工程造价管理的实践问题分析

1.1铁路工程项目的招投标问题

当前铁路工程项目招标过程中,业主根据设计概算,将概算进行一定下调作为标底,投标人根据概预算进行报价,之后复合投标人报价与业主标底权重,从而形成了复合标底,在复合标底的基准下进行一定程度地下调作为报价的最佳点,与最佳点报价相同的投标人得满分,不相同的则进行相应地扣分。这种评标办法过于强调标底的重要性,投标人的主要精力全部投入到对标底的探测之上,忽视了对自身实力的提升以及对施工成本的降低,这就导致了铁路工程项目招投标的畸形化发展。

1.2铁路工程项目的概预算问题

受到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我国建设工程造价的确定主要以定额为基准,在铁路工程项目的不同时期会根据不同时期的定额确定造价,即根据概算定额、预算定额等定额指标确定不同阶段的估算、预算即概算等造价指标。但当前概预算定额的确定采用的是“量”“价”合一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下,虽然能够根据价差系数对价格进行一定调整,但却不能够如实地反应市场价格实际。

1.3索赔制度的不完善

就目前来看,我国铁路工程项目多为政府投资,政府部门通常会对铁路施工项目的合同进行严格管理,同时对承包商的索赔管制较为严厉,这就使得承包商索赔困难,导致铁路工程项目造价与工程实际不相符。

2铁路工程造价管理体系

2.1铁路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

全过程造价管理就是对铁路工程项目的投资全过程进行造价的动态控制,从项目立项到竣工,要对每一个阶段影响投资的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通过相关的技术措施和经济措施,保证铁路工程项目资金用度的合理性,保证整个工程项目造价的科学性,从而实现在工期内,在工程造价以内,将铁路工程建设保质保量地完成。

2.2铁路工程造价管理内容

铁路工程项目不仅投资额度巨大、施工周期长,同时其各个阶段有一个总体的设计,每一个建设阶段都进行统一的管理,而铁路工程建设专业性较强,涉及到的专业也比较多,工程地点呈较为复杂的带状分布,因此应当对铁路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划分为各个时期:①工程建设前期的管理:工程建设前期管理的主要是对整个工程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和设计铁路工程项目,具体造价管理内容有对投资的估算、对概算的设计、预算施工图等。②工程交易期管理:工程交易期指的是在工程设计之后,通过招标、投标、定标以及签订工程合同等方式进行造价管理,主要内容有确定合同价格或交易价格。③工程实施期的管理:指的是对铁路工程项目从开始施工到竣工验收阶段的造价管理,主要内容是对施工过程进行结算,对验工进行计价,对整个竣工过程进行决算。这三个时期的造价控制是一环扣一环的,前一个时期的造价管理能够控制后一个时期的造价管理,后一个时期的造价管理能够补充前一个时期的造价管理。

3铁路工程造价管理的实践策略研究

3.1实施全过程的造价管理

铁路工程造价管理的实践应当贯穿到铁路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确保铁路工程造价管理的全面性:①对于整个工程造价进行动态控制:铁路工程假设周期较长、涉及到的面广且工作量较大,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项目建议书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阶段、建设阶段、竣工阶段。而铁路工程项目的造价管理应当渗透到以上的每一个阶段中,对整个项目周期进行全程造价控制,并根据铁路建设周期中各个阶段的变化情况合理地调整造价,确保铁路工程项目投资控制目标能够实现。②铁路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造价管理是关键:铁路工程实施阶段是整个工程周期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环节,其在资金的使用上可控度较低,因此应当将此阶段的造价管理放到关键位置,首先应当积极控制项目变更,对变更的铁路工程项目及时反应,做好成本管理,其次要控制好铁路工程质量,做好相关建材及材料价格的跟踪管理,最后,造价人员应当以实际工程为准,深入施工现场,搜集相关资金使用资料,并加以分析,以此来为铁路工程造价管理提供数据基础。在造价管理的过程中,结算环节中能够得出铁路建设的实际成本,并以此来确定造价,因此结算环节的造价管理也应当受到重视。

3.2铁路造价管理信息化

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到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各个领域,并逐渐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强铁路造价管理信息化建设对保证铁路工程造价的科学性、有效性及合理性有着重要的意义,是铁路事业适应时展的必然要求,因此,铁路工程建设部门应当积极加强铁路工程造价的信息化管理,首先应当以互联网和计算机为依托建立铁路工程造价信息平台,并不断完善平台内相关的铁路造价信息以及市场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和处理,然后,结合国家相关铁路项目投资政策来进行铁路工程造价工作,提升铁路工程造价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促进铁路工厂造价管理与时代接轨。

3.3加强合同管理

合同是铁路工程造价的重要依据,当前铁路工程造价合同虽改变了传统的先干后签或不签合同的方式,但许多铁路工程项目中仍存在合同流于形式、内容不规范等问题,从而造成了严重的经济纠纷,而随着铁路工程规模的扩大,合同不规范的问题势必会进一步深化,因此,加强对铁路工程造价合同的管理势在必行。以铁路工程施工阶段为例,合同中应当明确规定不能用“施工资料”代替施工图,以避免施工设计与施工材料发生变动引起的返工现象,从而避免经济损失。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铁路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增大,建设速度的不断提升,铁路工程造价管理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铁路工程造价管理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工程造价管理体系的构建,最后探讨了铁路工程造价管理的实践策略,旨在进一步推进铁路工程事业的发展。

作者:王美兰 单位:内蒙古集通铁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黄志.关于如何完善铁路工程造价管理的几点看法[J].广西城镇建设,2009,(4):118-120.

铁路工程信息化管理范文9

【关键词】铁路信息化建设;现状;建议;思考

铁路在运输方面有着较强的运输能力,一个国家的交通运输网络的组建离不开铁路运输,它在国家的经济和建设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我国的铁路运输中,其运输需求和运输能力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如何缓解这一现状,我国明确表示了要以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来带动我国铁路现代化的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与我国的新型工业化发展。

1 我国铁路化建设的现状

就目前而言,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铁路信息化建设的规模,铁路信息技术人员也日益增多,其中建立的计算机网络覆盖了站段、铁路局和铁道部,并且也建立了数据网、交换网、和传输网等三大通信基础网络,其开发出来的管理信息系统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我国以此改变了传统的铁路运输管理,从而实现了向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

车站三级联网系统、地区客票中心、铁道部客票中心构成了铁路客票的发售和预订系统,该发售和预定系统的建立,能够使得联网的窗口可以发售全国一定日期内各地区的车票,同时也可以发售和预定异地票,以及也能够实现退票和改签的功能。

对于铁路运输管理系统,它主要是有货票制票系统、车站系统、列车预确报系统、自动识别系统、货运装车计划系统、火车追踪系统等 组成。其中,自动识别系统能够将车辆的标签自动对别,并将识别后的数据传输到车站系统上,从而能够对到达的列车进行编组,对于日常的铁路运输管理比较方便。货运装车计划系统能够满足货主的需求,有效地调节货物的月计划量。货票信息的传输与记录需要通过货票制票系统来完成。列车预报系统能够实现编组信息的快速传递,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车站的作业效率。货车追踪系统能够精确的对列车、车辆和机车进行定位和快速的查询运动轨迹,从而实现了来往货车和货物的动态管理。

铁路调度指挥管理系统的实施,对于列车运行和计划的变更有着现实的管理意义,作为一个管理系统,它主要包括车对站、局、部等三级调度业务的管理指挥,铁路运输过程离不开该项系统的有效实施。

2 我国铁路信息化建设中的几点思考

2.1 铁路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1 网络基础设施安全

作为网络信息系统,存在着一定的不安全性,因而为铁路信息化的建设埋下了安全隐患。因此,在安全管理方面,建立好完善的防御体系对于铁路信息化的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的科技技术水平发展有限,在铁路运输系统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安全隐患,我们要想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就要努力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实现内部生产网、外部服务网、办公网的分离是铁路系统网络结构建设的主要方向,此外,在站段也要将办公网和内部生产网进行分离,从而进一步完善铁路网络系统的结构管理。

2.1.2 计算机病毒体系有待于完善

计算机病毒对于铁路网络系统的危害极大,要想使铁路系统安全有序的运行,就必须建立计算机的防病毒安全体系。目前,我国的铁路系统在计算机防病毒方面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其铁路系统的防病毒安全体系容易被攻破,从而导致铁路运输系统的瘫痪。铁路运输系统计算机防病毒安全体系的建立要具有统一部署、统筹规划的实施策略,实行集中监控、分级管理多重防护的管理原则。从技术方面分析,实行铁路局、铁道部的两级管理模式。

2.2 铁路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2.2.1 尽快建立具有安全、规范的管理保障措施

信息化的建设时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它的有效运行不仅需要运通先进的技术作支撑,更需要安全、规范的措施作保障,从而才能保证信息化的健康发展。其保障措施涉及到很多方面,它包含:组织系统的运行维护,信息化的规则集相关制度、组织领导与建设管理等保障措施,通过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从而保障铁路运输的有效运行。

2.2.2 强化基础工作

目前,我国的铁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人们对于计算机的专业知识还不够了解,安全防范薄弱,在未来的铁路信息化建设中,需要全方位的投入到其基础设施的建设,将全路信息的构架工作做好,从而使全路具备一个信息通常的网络,此项工程的任务非常艰巨,需要大量的人才储备和硬件基础设施做后盾。

2.2.3 加强人才的培养

铁路行业在我国市场中的竞争性非常小,它是我国运输行业中的垄断性行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我们应打开市场,将信息平台和信息结构积极地引进来,改善传统的经营体制,重点培养高技术人才。着养的模式不是不重视技术的研究,而是集中于整个体系的规划,从而在全局上提高铁路运输的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对管理人员、业务人员、专业人员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和指导,不断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

3 结语

铁路作为交通运输的核心力量,铁路信息化建设对我国的铁路运输有着长远的意义,但在铁路信息化建设的今天,我国在铁路在管理和技术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因此,我们在制定铁路信息化建设时要做到综合考虑,从而不断地推进我国铁路运输信息化的步伐。

【参考文献】

[1]吴冲.我国铁路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发展方向[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