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医学常识知识大全集锦9篇

时间:2024-03-11 16:12:22

医学常识知识大全

医学常识知识大全范文1

一、现有农村卫生人才现状

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短缺严重。根据2007年卫生部信息中心数据,全国4万家乡镇卫生院,现有执业(助理)医师40万人、护士(师)17万人。仅占全国的1/5和1/8。全国60万个村卫生室中,执业(助理)医师不到12万人,无护理人员。2010年全国政协会议上宁夏大学副校长在3月6日下午的分组讨论会上提到:“目前全国农村乡镇卫生院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只占1.4%,中专生53%,34.6%为高中以下水平。农村医疗人才严重缺乏,医疗水平低下,农民看病难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了绝大多数,农村每千人口中卫生技术人员数不足2.18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占1.6%、大专17.9%、中专59.5%、无专业学历占21.8%。我国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0%,却占有我国卫生资源的80%,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总数的80%却占有我国卫生资源的20%,卫生部统计资料显示,全国医疗卫生技术人员537.6万人,其中乡医91.6万人,占总人数的17%。根据第二次全国卫生机构调查,农村地区53.5%的患者,在村级卫生机构看病。可见,就是这17%的乡医支撑着我们9亿农民朋友的最基本的日常医疗保健工作。所以一直以来乡村医生被人誉为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的“守护神”。图1是我们对某县乡村医生的学历调查结果。

全县1873名乡医中,初中学历的有695人,无学历的499人,占总人数的63.75%,有大专学历的仅22人,占1.17%。有助理执业医师证的只有6人,有护士资格证的只有1人。因此,农村卫生技术人员业务素质低是长期困扰我国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的瓶颈,误诊、错诊时有发生,小病拖成大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也屡屡发生。

二、农村卫生人才短缺的原因

农村卫生医疗设施简陋,现代医疗技术难以开展,医学院的毕业生一般不会去乡镇医院,更不会去村里,虽然城市现在留人困难,但医学院毕业生还是想尽一切办法去大城市,最次的选择也是县城,硬件设施的强烈反差是医学院学生不愿意去村镇的一个原因。另外,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村医疗状况短期内无法改变,这就使乡镇等农村医院没有病号,小病在村卫生室,大病去城里大医院,病号少,学不到多少东西,生活环境也有巨大差别,农村卫生条件、业余生活等都无法和大城市相比,因此让医学院毕业生去农村目前来看很难,所以,对农村现有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是解决目前农村医疗卫生水平的捷径。

三、培养农村卫生人才的措施

《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对乡村医生培训、考核、注册的管理提出了明确要求,也为卫生行政部门对乡村医生培训与考核提供了法律依据。按照国家规定,2010年全国大多数乡村医生要具备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资格。借助强制政策,对乡医进行培训,以提高乡村医生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培训开展的形式一般是先获取中专学历能够有资格参加助理执业医师考试,因此大多是与当地卫生职业院校联合,进行学历培训。但乡村医生与各校在校生年龄差别较大,生活经历不同,他们大多有实际的工作经验,但缺乏基础理论,法律意识薄弱,大多不写病历,个别写病历但书写不规范。因此,他们的培训方法、知识点、侧重点都应和在校生有很大的差别。

1.树立全科医学观念

对乡村医生的培训要树立全科的观念,村卫生室常常一人或两人,没有分科,并且一般农民有病会先找乡村医生,这就要求乡医对常见病和多发病都应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农民。在培训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增加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及急救常识是非常有必要的。

2.走传统医学之路

中医依靠望、闻、问、切和辨证论治,诊断无创伤,治疗极简单,疗效极神奇,费用极低,有时一把草药、几根针、几个火罐、几根艾条就可手到病除。故目前国家极力提倡中医进社区,中医进基层。乡村医生能有一定的中医药知识,中西结合治疗,效果好,又经济,可以减少农民朋友的经济负担。

3.医护合一

绝大部分乡村医生既是医生又是护士,但他们对护理基本理论知识了解较少,重扎、渗出现象时有发生,无菌观念淡薄,对急救护理知识了解也较少。对乡医培训除了基本知识基本诊断技能的提高外,护理基本知识、护理操作技术等应作为重点培训的内容。

4.灌输预防保健知识

国家医疗支出占的比例较高,这与大家的错误认识有关,多数人只是有病治病,不知道预防的重要性,所以在这方面还要加大力度宣传,特别是在农村,基本上没有防病意识。根据对预防知识及基本医疗常识的调查发现,有科学的预防保健及基本医疗常识的所占比例连0.1%都不到,乡村医生有预防保健意识所占的比例也只有43%,但也只是有这样的意识,但没有相应的行动。所以加大对乡医预防保健知识的灌输和培训,是在广大农村普及预防保健知识的有效途径。乡村医生和村民的关系比较密切,交流也最多,身体方面的问题乡医是他们最近的老师,也是他们眼里的能人,由他们把预防保健知识普及下去更直接也更容易。

5.定期培训,提高技能

在这个信息时代,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对疾病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乡村医生不能仅仅安于一隅,要扎根农村,放眼世界,要多参加学术交流,融入到高层次的学术团队中。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导致疾病谱也在不断变化,乡村医生不能仅凭经验诊断,要不断参与培训学习。但在实际工作中,个别乡医对继续教育认识不足,虽然有强制政策,但总以种种借口请假,不愿学习,所以在进行技能培训的同时,要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四、农村卫生事业的未来

医学常识知识大全范文2

1一个确实存在的特殊疗法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自己的繁衍发展过程中,积累了无数与疾病作斗争的宝贵经验。经家传族承,有的已经形成了“一技之长”或成为“确有专长”。在这众多的医种、医术中,唯独有一以蜜蜂昆虫及其产品为主用于人类防病、保护健康的医疗方法,似乎各民族都在延用。经历代的陶冶完善,无论是以“蜂蜇”施术,还是以服用蜂产品为法,或以蜂蜇加蜂产品合璧,蜂疗法的确成为了一个确实存在的特殊疗法。在民间,这一特殊疗法以言传身教,广泛流传,什么“饮蜜防哮喘”、“蜂蜇治头痛”“,含脾口不臭”“,一针背轻松““,服蛹葆青春”“,养蜂得长生”等等。这一特殊疗法盛传不衰。

2一个确实存在的以特殊疗法从事医疗服务的特殊人群

有资料查寻,在我国,蜂疗始于秦汉时期,兴于改革开放的二十年,盛于医改大潮的今天。我国现有700万群蜜蜂,分布在广大的农村、山地、牧场,以蜂疗开展为农民、牧民防病治病的人员比比皆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以从事蜂疗为业的工作者约10万人,他们以特殊医疗服务方法,从事着不能取代与或缺的特殊医疗服务。这支特殊的医疗服务人群,他们为农民,牧民的健康低价位、高疗效地操劳着,被誉为“保护神“。

3从事蜂疗的这一特殊人群的文化资格应得到认可,并给予规范提高

从全国现实情况分析,从事蜂疗这一特殊人群,80%~90%不是正规医学院校毕业的,但他们的求知欲望很高。有的在七八十年代曾参加了崔月犁、吕炳奎等中医老前辈先后创办的“光明中医函授大学“或“健康报中医刊授学院”学习;有的多次参加各种“蜂疗”培训班培训,每个人手中都有几个不同毕业证书或培训结业证书。然而,由于这些文凭不被国家认可,均都一次次被拒之于报考执业医师门外,由于不是国家规定的学科专业,有的即使通过多种关系协调,准参加“全国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也无法通过。可以想见,在当前正规医学院校毕业考试通过率尚不高的情况下,这些未按国家规定系统学习医学知识的蜂疗工作者要想进入正规医疗队伍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认为这些蜂疗工作者,尽管未进入正规医学院校学习过,但毕竟是学习了一些医学知识,对所开展的特殊疗法已发挥了明确指导作用,这些“函授”、“刊授”以及专业培训的证书,应得到认可。作为“特殊考核”的参考学业资格比较公平合理,也更有利于促进这一特殊疗法的普及推广,发展壮大。

4给予这一特殊人群培训、特殊考核

蜂疗称为“特殊疗法”,除所用物质及方法特殊外,更重要的是需具备两方面知识———医学知识与蜂学知识。也就是说,过去及现在医科院校毕业的医学生,因未学过蜂学知识,都不了解“蜜蜂王国”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因而开展不了这一疗法;而蜂业工作者,了解蜂国知识,缺乏医学知识,也不能开展好这一疗法。因此,无论是正规医学院校毕业,或是蜂学系毕业的都要经特殊培训,知识重新整合,方可胜任。那么,就多年蜂疗师的培训,归纳总结,特殊的蜂疗医学工作,最少需具备六个方面知识———医学法规常识、蜂国常识、中医基础常识、人体结构常识、针灸经络常识、临床实践常识。此六项常识内容经培训、知识整合,使从业者明了所界定内容是指此特殊人群从事此特殊行业必须掌握的知识要求,不是要求死记条文,而是鞭策精神,规范知识范围,以利区别于一般医疗服务行业人的考核依据。相信,经此六项内容知识的武装,一个高质量的特殊医疗服务队伍必将迅速形成。

5给予这一特殊人群特殊准许

医学常识知识大全范文3

1.1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选取山西医科大学2007级本科全日制医学专业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包括I临床、护理、VI腔、麻醉、药学、影像、儿科、预防和法医九个专业共500人。

1.2方法

使用自制的与医学生知识结构相关的内容的问卷。问卷设计经课题组认真讨论并参考以往相关研究后修改形成j。为了最广泛的体现医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采用了按比例抽样的方法,各系选取三分之一的同学接受调查。调查数据使用SPSS13.0进行处理,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

2结果

本次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问卷489份,有效问卷479份,回收率97.8%,有效率95.8%。问卷一共设计了15个问题,大致概括为以下五个方面。

2.1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程度较高

调查显示,对所学专业感兴趣的学生有60.6%,无所谓的占17.5%,不感兴趣的有18.3%,厌恶的占3.2%。这表明多数学生热爱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具有主动学习的愿望。

2.2医学生学习专业课负担重,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度相对较高

在调查医学生用于学习专业课花费的时间和掌握程度上,42.9%的学生花去课内外大部分时间,34.3%的学生是在课内学习专业课;75.7%的学生认为自己对专业知识基本掌握,6.2%的学生认为自己很熟悉专业知识。这表明作为医学生要想全面掌握专业知识需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负担偏重。

2.3医学生知识结构不平衡,文史知识普遍缺乏

在调查中有90%的学生认为自身知识结构不合理,其中53.7%的医学生认为自己的知识面狭窄。在医学、文史、理化、其他娱乐类这四方面知识中,认为缺乏文史知识的占42.1%,缺乏医学知识的占30.1%。而在最喜欢的五类读物(文史类、经济类、艺术类、时政军事类、科普类)中,选择文史类的也高达37.9%。可见,学生对自己的知识状况普遍不够满意。由于绝大多数医学生在中学阶段是理科生,所以文史知识相对贫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2.4医学生知识结构重理论轻实践,尤其缺乏实用技能

对于如何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55%的医学生认为应该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在最希望开设的选修课中,有57.6%的医学生选择了希望开设实用技能类的选修课。可见,医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偏重于理论知识的获取,缺乏实践环节的训练,与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

2.5医学生获取课外知识的途径单一

调查结果显示,一半以上的医学生获取课外知识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网络,70.8%的学生偶尔去图书馆,6.8%的学生从不去图书馆。74.2%的学生偶尔去听学校开办的讲座,20%的学生从来都不听。这表明医学生改善自身知识结构的愿望缺乏有效途径加以解决,制约了医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阻碍了学生的成长成才。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前在促进医学生成长成才方面,不论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环境均呈现科学发展不足的特征,亟待改变。

3问题及原因

通过对医学生知识结构现状的分析,发现医学生在知识结构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3.1医学生知识面偏窄,且缺乏创新精神

在以应试教育为主导的思想下进入高校的医学生很难从原有的学习方式中扭转过来,追求分数成了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导致学生只注重考试科目的学习,忽视其他方面知识的掌握。从调查结果中可以看出,53.7%的医学生认为自己知识面狭窄。这种现象制约了医学生的发展,对其今后成为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也极为不利。此外,医学生除了知识面窄,还表现出思维定势,缺乏创新意识。医学生接触的知识大多为书本上的知识,学习内容多,学习压力大,在传统教学方法的教育下,极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呆板、固执成为普遍现象。

3.2知识构成不合理,重专业知识,轻人文素质

医学生在对待专业知识和其他知识的关系上,存在着重专业知识轻其他知识的倾向,尤其是人文知识更显匮乏。从调查结果可知,76.8%的医学生对待专业课学习的态度都非常端正,花费时间较多,且专业课掌握程度较高,75.7%的医学生能够达到基本掌握。但与此同时,41.8%的医学生认为自己缺乏文史知识,79.5%的医学生认为专业技术与人文素质同等重要。这一数据充分表明在医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对专业教育重视有余,而人文素质教育严重不足。然而医学是科学与人文相统一的综合性学科,无论是医疗实践还是社会发展,都要求医学教育是突出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的通识教育。医学模式的转变也对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与职业道德的养成提出更高的要求。目前存在的比较紧张的医患关系,就是医务人员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偏低的典型表现。

3.3知识结构不平衡,重基础理论,轻实践技能

目前,我国多数医科院校比较重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理论教学,对实践环节有所忽视。在具体安排中,用于实践的时间短、次数少,实习计划往往因某些客观原因难以真正落实。加之有些教师重理论、书本,轻实践、实习,不注重指导学生联系实际,往往使实践、实习达不到预期效果。据统计现在大学生90%的知识在毕业以后的实践工作中得不到有效应用,这其中虽有自然陈旧老化的原因,但更多的是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差所致。从本次调查结果发现,56.6%的医学生认为需要加强社会实践能力,并且276人选择实用技能技巧类的选修科目,这也充分说明了医科大学生在实践能力上的缺乏,需求较大。

3.4医学生在校期间拓宽知识面的途径单一,且效果不好

为了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拓宽医学生的知识面,各医学院校不懈努力,相继开设部分非专业的选修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高校扩招后,限于师资的数量、结构、专业和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条件和设备的限制,在课程设置上很难满足大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往往根据教师而非需要而开课。这样不仅降低了选修课在医学生心中的地位,造成医学生敷衍了事的学习,而且起不到推动医学生知识结构合理化的作用。与此同时,医学生对学校现有资源的利用率也较低,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同学获取课外知识的途径是通过网络,仅有22%的医学生经常去图书馆,只有5.8%的医学生经常听学校的讲座,竟有20%的医学生从不听学校组织的讲座。可见,医学生获取课外知识的途径非常单一,对现有可用资源的利用率较低,不利于医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

4对策与建议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生的培养也由单纯的专业培养转向以专业为主导、以相关自然学科和人文知识为基础的综合素质教育培养模式。这就要求医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还必须具有广博的人文知识,较强的调查研究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卫生管理能力等J。的相应的医学院校就要转变教育观念,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设置医学生培养方案,优化医学生知识结构,全面提升医学生素质。

4.1转换教育观念,调整课程设置,加强人文教育

医学院校应该转变教育观念,适应医学模式转型,将医学生的培养目标与医学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结合起来,调整课程体系,增加人文类课程的种类和学时数,促进不同学科的知识渗透,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目前,山西医科大学各医学本科专业在必修课上开设的非医学课程只有4门思政课和英语、体育、高等数学、物理、化学等9门课程,在选修课上非医类课程每学期均在10—15门,其中人文知识类课程所占比例不足50%。可见,医学院校应该加大人文类课程的比重,促进文理知识的渗透,创设多学科综合的课程体系,使得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在更高层次上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有利于培养出具有较高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综合型医学人才。

4.2增加医学生实践环节的比重,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非常强的应用性学科。医学生只有在学校阶段动手实践、充分锻炼,才能在进入工作岗位后顺利适应岗位需要,尽快成为业务骨干。学校不仅要加大医学生专业实习的比重,为医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创造更多的条件,而且应该利用各种条件促进医学生开展社会实践,让他们了解社会,学会沟通,提高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J。只有理论和实践实现有机统一,医学生的学习才会卓有成效,医学生的素质才能全面提升,从而推动我国医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4.3努力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我国的医学

院校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普遍面积小、建筑老,加上长期以来沉重的专业学习负担和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多数学校在校园的文化氛围,尤其是人文氛围方面有所忽视,普遍呈现活力不足、气氛沉闷、思想单一的状况。这不利于医学生培养开阔的视野、积极的态度和创新精神。医学院校应该大力营造浓郁的校园人文氛围,通过校园装饰的表现、校BasicMedicalEducation,Jan.2012,Vo1.14No.1园道路的命名、校园雕塑的展示,以及建立医学人物事迹陈列馆、医学博物馆、医学史长廊等各种形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医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

医学常识知识大全范文4

[关键词]基层医师;临床培训;妇产科;教学

临床妇产科教学是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层妇产科医师继续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我院作为北京市唯一的三级甲等妇产科专科医院,每年承担着大量的基层妇产科医师的临床培训工作。对以往来我院进修的基层医师调查数据显示,其特点大都是基础理论知识薄弱,临床实际操作不够规范,专业文化程度、工作时间长短差异较大,临床实际工作经验及能力也参差不齐。虽然进修医师的个体化差异较大,但一般来说,他们对进修学习都怀有极大的热情和期待,希望多参与医疗临床实践,希望能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高临床实际工作能力。如何针对学员的基础水平并结合我院的教学资源优势,在卫生部颁发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大纲》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自己在基层妇产科医师临床培训中的教学水平,是从事基层医师培训的专业医生十分重要和迫切的工作。以往妇产科学教学方法,如传统的大课堂讲授法、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法、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法、临床演示模拟器材教学法、病案启发式教学法等,哪些更适合基层医师的临床培训、如何根据基层医师的特点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临床教学效果,是每一个培训医师所必须用心思考并努力实践的课题。下面就谈谈我在基层医师教学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1 注重临床基础理论培训及个性化特色培养

妇产科学是一门综合性、专业性、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十分强的临床学科,妇产科学也是一门医疗风险相对较高的学科,在基层医院发生医疗差错事故率也相对较高。因此,基层进修医师对进修培训大都体现出浓厚的专业兴趣,他们对待临床工作也非常认真努力。针对基层进修医师大都理论水平较低、接待病员时思路不清、病情变化后不知所措等特点,我们的经验是首先选用具有高级职称、理论知识丰富、责任心强的高年资医师作为带教老师,按照教学计划利用小课堂授课方式,定期轮流为她们集中进行专题基础理论的教授;其次,利用每日常规的上级医师查房、定期的主任查房、疑难危重病例讨论、术前讨论等一系列的制度,精心挑选比较合适教学的病例,详细地讲解该病例的诊断要点、诊治原则、病因病理、疗效观察及病情发展趋势,最大程度地在理论知识方面给予基层进修医师以帮助;再次,利用以“问题为中心”教学方法,提出疑难病例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指导他们利用图书馆的电子数据库系统,通过查阅文献获得所需答案,并进行总结和撰写相关科研论文,全方位、立体式地尽最大努力提升他们的临床理论知识水平。

除了下大力气提升他们的医疗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外,我科还针对进修医师不同的工作经历、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对其大致分为如下3种类型:(1)刚毕业不久的年轻医师,在原单位临床经验少,不能独立开展临床工作;(2)有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基本掌握妇产科常见病的诊治,在原单位能独立开展部分临床工作;(3)有较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在原单位工作时间长,有一定的资历,能独立诊治各种妇产科常见疾病。对于第一类进修医师,主要通过低年资医师病房轮转制度来掌握妇产科常见病种的诊治,掌握低中难度的手术操作。对于第二类医师,主要通过日常临床实践中规范他们在常见病种诊疗中的手术操作,熟练掌握妇产科常见病种的诊疗和手术,并对少见病种、疑难病种高难度手术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对于第三类医师,在通过一段时间的临床考评后,可以在上级医师的监督下独立值班,管理一定数量的病床,在一些常见手术中参与或主刀。总之,大原则就是严格考评其临床能力,根据其临床工作能力制定与其相适应的教学工作计划,尽量做到对每一位进修医师的因材施教。

2 注重医疗临床认知的纠偏与重塑

基层医师由于一般工作、生活在县乡一级的卫生医疗机构,对医疗的认识大都停留在手术是否过关的问题上,认为熟练的手术技巧就是一个优秀医师所具有的一切。这些基层医师不乏手术水平很高的进修者,但充其量也只是个手术匠而已。由于他们对妇产科疾病的并发症、合并症、综合征缺乏深入细致的认识和了解,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于一些诸如妊娠高血压、妊娠合并心脏病、难产的处理、产后大出血、羊水栓塞、严重感染休克等风险大的病种不加重视,导致这些疾病的处理不够到位,经常埋下医疗事故的隐患。因此,带教老师在不断强化临床实践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制定和完成临床工作程序的量化标准外,还需要不断强调手术从来就不是妇产科学的全部,而对疾病的科学诊治思路、治疗方式的选择、手术前指证的把握、术前准备、术后处理都是一名优秀医师医疗实践中的重要内容。此外,由于患者自我保护和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纠纷也呈上升的势头,所以对医疗事故的分析和学习就变得非常的重要。通过学习,要让基层医师从医疗纠纷中吸取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加深他们对医患沟通解释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做好医疗工作的同时,学会维护自身的权益。

3 注重培训医师自身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的提高

3.1 必须不断提高自己对妇产科知识的总体把握

一个合格的妇产科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一定的临床工作经验。我本人在医疗实践的过程中,很注重自己理论知识的更新和巩固,不断学习新版印刷的妇产科教科书,时常注意参加国际会议,进行国际间的交流,积极撰写科研论文,学习国外文献知识。理论知识需要临床工作来验证和加深印象,临床医疗实践也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储备作为指导。所谓对妇产科知识的总体把握,绝不仅仅是知道、了解这些重要的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随时地提取和应用它们为病患服务。在对基层医师的培训过程中,他们所提出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五花八门的,绝不仅仅是课堂上的那一点点,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除了需要清晰明了地表述能力外,对妇产科知识的总体把握无疑是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保证。还要能够使他们明白的掌握所学知识,所以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或者生动的事实举例表达清楚,使得她们能够理解和掌握。

3.2 要形成自己生动形象的鲜明教学风格

基层医师大多都接受过临床医学的理论教育,更具备一定的临床实践经验,只是可能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实践操作不够规范,对疑难病症的处理缺乏经验。在给她们进行培训的时候,一方面需要加强理论知识的补充,另一方面还要将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来,授予大家,与单纯的医学生授课有所不同,在于深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临床问题,不同地域不同生活习惯可能存在病人疾病发生率及疾病种类不同,针对不同地区

的疾病特点予以针对性的诊疗方案,基层医师应该掌握当地多发疾病的诊疗常规及特殊情况的应对。在教学课堂要有大量的互动,深入了解她们的需求和薄弱环节,通过讨论、提问、争论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基层医师的需求,有时可能还要有具体实例、病历分析,还有以往经验的探讨等等,甚至有时还要强调语言表达在临床诊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3.3 注重激发、培养他们的实践技能

基层医师的临床工作可能很单纯。对单一疾病的处理非常熟悉,甚至很在行,但是对复杂疾病的处理,就缺乏经验,在讲解了疾病的病生理基础上,讲解诊断与鉴别诊断,最终讲到治疗方案。另外临床操作往往沿袭以往的当地的传统的方法,不够规范,不够严谨,甚至是错误不建议再使用的方法,对于这些情况要有针对性一一解决,举例说明老方法的不可取之处、新方法的优势等。可能有时要把使用的器械、流程、用实物的形式很生动的呈现在学员面前,借鉴国外的方法,进行workshop的使用,来进一步激发学员的积极性,用手把手的方式来提高学员的实践技能。

3.4 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妇产科学是临床医学中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兼具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多元化教学在妇产科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确保基层医师有效地获取专业知识,全面提高妇产科教学质量,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进行示教是非常必要的。其中PBL教学、教师模拟标准化病人、参与式教学方法、电教多媒体技术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都是非常有效的。多元化教学具有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基层医师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临床思维能力等诸多优点。

实践表明,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引入将有助于妇产科示教课医学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能有效地调动基层医师的学习热情,能够将所学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十分有益于基层医师的发展,为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收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3.5 积极运用信息技术

现代医疗理论和技术发展迅速,为了提高医学教学和科研的起点,妇产科医生要在认真阅读妇产科重要文献的基础上,广泛阅读国内外相关的最新专业资料,全面了解和掌握本学科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通过利用网络电子期刊数据库等方法阅读大量的经典文献和最新资料,打牢学科基础理论,掌握学科发展前沿,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

总之,为提高基层医师的专业能力,要在提高自身妇产科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实践技能,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运用信息技术等方法,强化基层医生的自我参与意识,发挥学习主动性,坚持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加强国内和国际同行的学术交流,从而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林,辛晓燕,陈必良,浅谈妇产科学教学方法[J],西北医学教育,2007,15(5):965-967

2 吴红骏,赵洁,运用认知学习理论改革远程开放教育的教与学[J],电化教育研究,2000,(8):25-28

3 欧阳仁宣,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认知能力[J],中国电化教育,1999,(2):23-24

4 舒涛,梁渊,张文斌,等,医学生临床实习教学中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8,(21):1

医学常识知识大全范文5

【关键词】卫生高职教学;职业安全教育;原因;渗透;强化;措施

随着经济体制和经济增方式的根本性转变,我国物质、文化的发展水平快速提高,医疗事业也不断发展,医疗卫生教育也在不断进步,卫生高职教学在学习者的知识水平提高上也做了许多努力,不管是硬件设施医疗卫生设备、环境等,还是软件基础即卫生高职中的师资力量都有一定的提高,因而卫生高职学生的知识水平也随之提高并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卫生高职教师在学生的职业安全教育这一块并不是非常重视,学生的职业安全意识也非常薄弱。职业安全意识薄弱对学生未来进行医疗卫生工作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存在一定风险隐患。而目前我国卫生高职教育教学中,学校与教师的关注的重点是注重就读学生未来的就业问题,从而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的就是学生职业技能的培训和提升,对学生的职业安全教育就相对忽视。学生未来从事的是医疗卫生事业,但因为职业安全教育的缺失,使得我国的卫生行业的安全状况远滞后于经济建设的步伐,卫生行业职业安全更是形势严峻,法规落实不到位、安全防护制度不完善,防护意识、防护知识的缺乏以及防护设施的滞后都使医务工作者在职业风险面前如履薄冰。

一、重视职业安全教育的原因

我们在卫生高职教学中应当认识到,学生以后是要从事卫生行业的,卫生行业的安全有一部分是受学生的安全思想素质影响的,渗透和强化职业安全教育的确非常重要。重要的具体原因则在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卫生行业本身是一个风险较高的行业,它涉及到医药、化学制药、医疗器具、实验操作等等方向,而这些方向的实际操作有诸多的要求,稍有不慎医疗卫生工作环境发生变化,都会造成安全事故。2、其次,由于卫生行业的风险性较高,面对职业风险,我国医务人员抵御风险能力还比较弱,我国医务职业的防护管理还处在初级阶段。例如,对艾滋病的防护管理到2004年卫生部才正式颁布《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医务人员在为病人进行艾滋病治疗的时候是非常危险的,可见人在医疗卫生行业的抵抗能力是较弱的。因此强化职业安全教育十分重要。3、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在美国每年卫生行业职员中被针刺伤或经皮肤受伤害的可达60~80万人,而62%~88%的锐器伤是可以避免的。以最简单的戴手套为例,恰恰是预防接触性传染和锐器刺伤感染的有效方法,而良好专业行为和习惯的养成,关键要意识先行,即重在教育。通过对医疗卫生学习者的安全教育,降低未来卫生工作者身体以及心理的伤害,进而更好地为患者进行治疗。

二、安全教育的措施

由此,必须清楚的是,卫生高职教师应该如何做到对学生职业安全教育的渗透与强化。本文就此结合卫生高职教学实际,提出以下渗透与强化措施。1、营造全校范围安全教育的氛围要让学生进入校园的那一刻,就能感受到卫生高职院校的安全理念和安全教育的氛围,进而学生由于潜移默化的影响,自然而然形成卫生安全意识和安全观念,提高医学卫生安全素质。让“以人为本、预防在先”的安全理念以及“严格遵守,安全规程”的安全准则深入人心。营造全校范围安全教育氛围可以具体到以下几点:(1)新生入学教育。卫生高职院校在新生入学时,除了对学生介绍以往的校史、专业、校规校纪外,另外根据学生不同专业加入相应的职业安全教育。例如,化学制药专业,学校以教研室为单位给新生做好专业安全教育的讲座。在化学制药中,不可避免要涉及易燃、易爆、有毒、腐蚀等危险化学品,在使用、废弃处置或存储等过程中极易发生事故。教师在开展讲座是预先给学生传授相关的自我防护知识,使学生大致了解哪些试剂有剧毒,哪些溶剂是避免使用的,哪些试剂或反应容易发生爆炸,高温高压反应如何操作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减少事故的发生。通过讲座,既强调了卫生高职院校对安全教育的重视,又为新生入学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知识学习的氛围。(2)开学第一课教育。每学期开学,都要利用班会课进行开学第一课教育,作为卫生高职院校,学校培养的是未来的医务工作人员,职业安全教育需要反复强调,所以利用每学期的开学第一课,向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凸显安全教育的重要性。(3)定期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校园每学期定期开展安全知识竞赛,分专业进行,每个专业在安全知识竞赛中选出优秀学生进行表彰奖励,形成安全教育的氛围,进而培养学生的职业安全意识。2、教学过程渗透安全教育卫生高职院校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不仅要传授卫生医学知识,还要将职业安全意识融入到卫生医学知识当中。例如,学生在分辨时,教师除了教学生辨认的方法,还要强调的安全使用。从品来看,阿托品、地塞米松、麻黄碱、肾上腺素等均为1ml安瓿,学生极易发生混淆。因此要强调学生注意取用正确药品,以确保麻醉用药准确无误,再进行的正确操作。(1)理论教学教育。教师在卫生理论教学的时候应该明白,学生此时逐渐在形成专业知识、习惯、意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会产生深刻的印象,所以将安全知识融入课堂,对保护未来医务工作者的身心健康有非常大的作用,从而也为减少卫生安全事故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护理学专业理论教学中,教师将七步洗手法和穿脱隔离衣法、无菌技术和隔离技术、标准预防技术和分级防护技术、针刺伤防护技术和应急处理技术等内容融进理论教学。由此,可以达到职业安全教育的渗透与强化。(2)实验教学教育。卫生高职要求的是学生有过硬的技术,除去理论教学外,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做到实验操作的规范指导,以及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学校许多的安全事故发生在实验室的比例不小,因此学生在实验操作时可以切身体会到职业安全的理论教育对实验操作有非常大的帮助,在实验操作时也注重安全操作。教师在学生实验前和实验过程中都应当做好安全教育。3、加强安全措施教育加强安全措施教育,指的是卫生高职教师在教学的安全事故处理的环节,根据学生实验操作发现实验室器材,或者学生本身操作失误等现象采取一定的措施。例如,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采取整改措施“在安全隐患消除前不得开放实验室”。或者,实验教学中,发生操作失误导致一些损失,例如实验器材的损失、人员的伤害等,学校有权根据具体情节和事故等级,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甚至提请刑事诉讼。从安全事故的处理措施中,学生也能感受到职业安全的重要性,就达到了职业安全教育的渗透和强化目的。

三、结语

卫生高职本就具有自身特点,卫生医疗事业也有其风险性,因此卫生高职教师必须明白职业安全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进而采取一定的措施去强化学生的职业安全意识,培养学生高尚的医德情操。

【参考文献】

[1]王丽.在卫生高职教学中渗透并强化职业安全教育的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4.12.149-151.

医学常识知识大全范文6

1学校教育

1.1法律课程

医学院校面对临床医学生开设的法律教育课程,主要集中在思想政治与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中。根据新课程方案(05方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取代原有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1]。此课程为全国高等教育各专业必修课程,与其他专业相同。该课程所讲的“法律”是指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相应的,该课程所讲的“法律素质”,是指人们认识上、行为上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素养和能力。掌握必备的法律知识,树立必需的法律意识,拥有必要的用法能力,构成了法律素质的三项基本要素[2]。根据了解,绝大部分医学高等院校都开设了《卫生法学》课程,该课程是医学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通过卫生法学教学使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了解与医药卫生有关的法律制度,明确自己在医药卫生工作中享有的权利和义务,正确履行岗位职责,进行监督执法,同违法行为做斗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医学院校对该课程并不重视,将它列为专业类选修课程,开设课时和学分少,且考核形式松散,师生的重视程度低,甚至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局面。此外,大部分医学院校开设了《医学伦理学》的课程,该课程为医学专业的特色课程,用伦理学理论和原则,来探讨和解决医疗卫生工作中人类行为的是非善恶问题。广大医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可以了解到医药卫生事业从业时所必须的道德规范,并了解法律和道德的异同,对培养医学生的医德医风和正确的人生观有重要帮助,在广义上也属于医学生法律教育的范畴。部分医学院校也针对不同医学生的特点开设了不少其他法律教育课程,如《药用法学》、《新闻出版法》等。很多医学院校,尤其是合并后的医学院校,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开办或参与开设了双学士学位、第二专业或辅修专业。在这些开设第二学士学位(或辅修专业)的医学院校中,几乎都开设了法学(医药卫生法学方向)专业,这类专业对学有余力的医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有力的补充,让这些医学生系统地学习法学相关课程。这类专业的开设,不仅有利于医学生未来的临床工作,也让不少学生因此培养了对法律的兴趣,甚至毕业后报考法律硕士联考、国家司法考试,从事或业余从事医疗纠纷相关法律工作,对医学生的就业也扩宽了门路。为了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满足学生跨学科选修课程的需要,大部分医学院校,特别是综合性大学的医学院,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全校性文化素质选修课(又叫公选课),这些院校的培养计划中,基本上都要求学生修满一定数量的学分才允许毕业。这些院校的公选课中,也包括部分法律相关课程,如《劳动法》、《经济法学》、《宪法学》、《法理学》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这些课程中任意选修。这些课程,对于学生的法律知识的补充和法律意识的培养,也有重要的意义。总的来说,学校法律课程教育主要包括三部分:法律基础知识、卫生专业法律知识和其他与未来工作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这些知识是医学生法律教育的基础,对医学生临床课程的学习和未来的医务工作的健康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2医学课程与临床见习实习

医学生的专业课程负担很重,考虑到我国实际情况,不可能一味要求在教学计划中增加法律课程的学时数目和内容。医学生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大部分有经验的教师,特别是临床医师,会针对该学科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通过各种亲身经历的典型案例对医学生进行讲授。这些零散的知识,对于医学生来说,可能受益匪浅。以医疗纠纷案例作为人文、社会、心理等教育的载体,将小学科综合成大课程,用指导性教学来取代硬性灌输,有利于学生在接受医学专业知识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人文素质教育,特别是职业道德和医事法律教育[3]。医学课程教师与临床医师在进行相应专业课教学过程中,会有意无意地提到相关的案例及其所涉及的法律纠纷,这些教学内容对于临床医学生法律意识的增强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此外,临床医学见习阶段的学生和实习生在医院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亲身体会和感受相关的事例,这些经验不仅对于临床工作,对于法律意识的培养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医疗工作是以病人为服务对象的工作,因此,针对医学生的法律教育也不可能脱离实际情况而存在,医学生在专业课程乃至实习过程中所接触到的法律知识,可以对未来的医疗工作带来显著的益处。

1.3校园文化教育

当前,各高校都积极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也包括了不少与法律相关的内容。法律类学生社团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如中南大学团委指导的学生社团—法鹰社,积极开展各种法律宣讲活动,定期举办相关的法律讲座、法律知识竞赛、开设法制教育网站等。学生通过社团活动,不仅能更好地学习法律知识,还能结识法学专业的师生,可以深化对于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此外,各大学学生工作处、团委和各级学生工作领导、辅导员等,通过日常学生工作和举办各种活动,让学生学习到相关的法律知识。大学校园内的非课程教育,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助于更好地开展医学生的法律教育。

2非学校教育

2.1媒体教育与沟通交流

学生通过平时上网、阅读报刊,可以获取大量相关的法律知识,树立法律意识。很多平面媒体经常会设有法制版块,通过案例对广大公民进行法制宣传和教育,如湖南长沙的《法制日报》,特别对于这方面的问题进行报道。各级电视台、广播电台也经常有开设此类型的栏目,如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长沙政法频道的《方圆之间》等。网络媒体作为当今社会的重要信息来源,对大学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学生通过网络了解社会的各种信息,包括重要的法律信息和案例,特别是医疗纠纷的相关报道,对于临床医学生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学生通过与家人和朋友的沟通与交流,也可以深入了解发生在身边的相关案例。

2.2社会法制活动

国家与不少社会团体通过举办相关的法制活动,如法制宣传日等,对全体公民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与教育。这也是临床医学生了解法律知识的途径之一。

2.3大学前教育

医学生在进入大学前,中小学教育与家庭教育对其法律常识的了解和法律意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父母和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以及整个社会,应该对其进行良好的法制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氛围。

医学常识知识大全范文7

关键词:医疗改革体制;全科护理;研究进展

1全科护理的内涵

全科护理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理念,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长期照顾的护理模式,以家庭为单位,把个体健康和群体健康相结合。为了适应人们日益提高的护理健康意识,适应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院应加强建设护理队伍,特别是提升队伍中全科护士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技能。在全科护理中,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是工作的关键部分,因此提升护理工作质量的核心就是提升护理人员的质量[2]。自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引进全科护理技术,国内的医疗人员也越来越认识到了全科护理的重要性,各个地区的医疗人员开始对这种以人为本,以家庭为单位的长期照顾的护理模式进行研究和分析,提出了非常具有建设性的改革意见。高艳红在参加地震救治的过程中,通过分析护理人员的组成情况,将全科护理模式应用于灾难救治中,对护理人员进行有目的性的针对培训和管理。薛晓英认为全科护士和全科护理模式实在医疗体制改革下应运而生的,因此全科护士应该经受更加严格的考核和培训,通过制定培训计划来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2全科护理的模式和措施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管理。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对于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多发病和常见病进行讲解,帮助护理人员对各种疾病有更深刻和准确的认识,积累经验,日后工作中遇到此类疾病知道如何应对。护理人员要学习与患者及其家属加强沟通,除了身体方面的护理也应该注重对患者心理的护理,缓解患者内心因为患病而产生的不安和紧张情绪,患者提出的疑问要耐心的解答,帮助患者保持轻松地良好的情绪,有助于身体健康的恢复[3]。加强对患者的宣传教育。大部分患者对医学护理方面的知识不甚了解,护理人员在于患者沟通过程中可以科普相关的医疗知识和护理知识,发挥护理人员的宣教作用,患者可以根据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加强运动,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规范护理人员的工作流程。制定规范工作的管理方案,护理人员按照规定范围进行护理。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与医生多多沟通,及时向医生反应患者的情况,有不懂的问题也要及时向医生寻求答案,力求将工作做到最完美,提高服务质量,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3全科护理培养方式

3.1国外全科护理培养方式

国内外的全科护理培养方式略有不同。全科护理模式在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西方发达国家,这些西方国家将全科医学教育纳入了医学保障体系。在美国和加拿大,社区服务备受重视,社区医院占美国医院总数的八成之多,全科护士主要在社区进行工作,以家庭和社区为单位帮助进行一些保护和预防等工作,病人可以在更为宁静舒适的环境中接受治疗,住院天数大大的减少,人力资源、卫生资源以及医疗费用都能够得以节约;英国的全科医学发展也相对完善,英国全科医学中临床路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培训内容,在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中设有相关的专业委员会,委员会中就包括专科医生、全科医生、药学专家、经济学专家和全科护理人员,英国的全科护士的工作主要为换药,测血压等;在日本,全科护理模式发展也比较完善,不同于其他国家,日本的全科护理人员分工更加精细和科学,全科护士分为了保健护士和家庭访问护士,保健护士主要为患者解决疑问和宣传教育,患者对医学护理方面的知识不甚了解,护理人员在于患者沟通过程中可以科普相关的医疗知识和护理知识,家庭访问护士是对患者进行简单的身体检测,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时刻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护理人员的护理内容涵盖多项,除了基本的康复护理还有生活护理,临终护理和压疮护理等[4]。因为全科护理建立于西方国家,所以这种模式在上述国家发展相较国内更为完善,对护理人员的考核也更为严格。主要的培养模式有学校直接培养护理人才和医院护士中分化两种,国外对全科护士的学历要求更高。如美国的全科护理人员必须为本科毕业生,至少要有3年的工作经验,临床经验非常丰富且为注册护士;日本的全科护士需要有专科或者大学的毕业证,并且毕业后经过专门的全科护理培训和考核。

3.2国内全科护理培养方式

我国在培训全科护士时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在校教育和岗位培训。但学校教育部分因为对护理人员的学历没有硬性要求,所以培训基本以岗位培训为主。各个医院根据自己的特色专业进行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可以请院内德高望重的,资历经验都深厚的教授定期授课,组织专业能力强的人员讲课交流等,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护理人员通过定期的交流和学习,可以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对于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多发病和常见病进行讲解,帮助护理人员对各种疾病有更深刻和准确的认识,积累经验,日后工作处遇到此类疾病知道如何应对。督促护理人员规范工作,住院医师和护理人员要进行规范化培训,提高医生和护士的知识储备量,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培养大量的护理人才。除了定期的学习交流,宣传教育外,还要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行考核。考核可以通过笔试和临床技能考核两个部分,适当的压力可以让护理人员在参与培训的过程中充满动力,从而在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热情和更高的积极性。要对护理人员进行规范化的培训,制定规范的全科护理流程和工作方案,护理人员按照规定范围进行护理,由此,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也会有大程度的提升,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5]。

医学常识知识大全范文8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3.376

传染病医院是针对特殊群体进行治疗及开展预防工作的专科医院,具有与其他综合医院不同的特点,所面对的都是特殊对象,服务对象决定是感染性疾病高发的人群。服务对象中有很多呼吸道传染病的患者,很容易造成检验科空气的污染,环境卫生学也不容易达标。检验科作为传染源高度集中的场所,很容易成为医院感染的发源地。现就检验科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做如下探讨,便于制定更好的防范措施,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检验科存在医院感染的隐患,表现为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工作环境、防护措施及医院的重视、人员的防范措施尚有不足。应当加强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重视和加强检验科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检验科存在的生物安全隐患

检验科是患者各种血液、体液、排泄物和组织标本高度集中的区域。日常操作中,检验人员密切接触血液、体液及排泄物,时常会有职业暴露现象的发生。操作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生物溶胶,随空气扩散及人员流动而污染实验室空气,工作人员防护不当,而容易造成感染。

检验人员缺少生物安全知识:由于医院在平时的理论及业务考试、培训中只倾向于本专业知识的考试、培训,忽视生物安全知识的教育和考核,所以造成检验人员生物安全知识的匮乏。

检验人员职业暴露常有发生:由于工作的需要,检验科人员经常使用针、刀、剪等利器,往往因为疏于防范而造成职业暴露现象的发生。

检验人员自我保护意识不足:检验人员工作时间时间段的集中,造成因工作忙乱而忽视自我保护,医用垃圾的处理意识往往不够强。

检验科的医院感染控制措施

检验科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必须受到高度的重视,制度上的落实及自我防护意识的改变是重中之重。

领导重视、制度落实:医院领导高度重视检验科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并狠抓落实,严格的制度约束是保障一切工作的前提。

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增强检验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集中开展医院感染知识的各项培训,特别强调生物安全意识,要求检验人员应知应会,纳入年底的业务知识考试,使检验人员在思想上充分认识生物安全的重要性。

加强细菌学的监测:感染管理科每个月对检验室的空气、物表、手及使用中的消毒液进行常规监测,检验室也有专人负责本科室的空气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向感染管理科汇报、查找原因,及时进行纠正和改进。

加强职业暴露工作的管理:感染管理科不定期加强对检验人员的着装防护的检查,并将此项工作纳入质控考核,加强对职业暴露工作的管理,制定职业暴露的处理流程,使每个人即使发生职业暴露,也能得到及时的处置,保证了检验人员自身的安全。

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制定医疗废物处理流程,严格区分垃圾的种类,保证医疗废物处理有章可循。

综上所述,严格规范检验科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保护检验人员的职业安全,是全体医院感染控制人员共同的使命。

参考文献

1 康立忠,王立志,常桂红,等.传染病医院住院部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2):3083.

医学常识知识大全范文9

关键词:公安院校 医务人员 多重角色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a)-0207-02

公安院校按照《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规定》对学生的请销假、一日生活、警容风纪、内务卫生、集合会操、升旗仪式、值班、紧急集合、物品点验、接待、安全保密等进行管理。公安院校的医务人员日常工作不仅要适应这些要求,不违背医疗卫生相关规定,对师生还需要倾注更多热情及人文关怀,既是医生、警察、教师,又是辅导员、监督员、家长,如何进入多重角色,真正成为师生身心健康的守护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做尽职尽责的医生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医学生在步入医学学府的时刻,就庄严宣誓:献身医学,恪守医德,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医生更是以“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为己任,全心全意、关爱生命、精益求精,毕生都在努力以仁心对患者施以仁术。

高校校医,服务的主体主要是自己院校的师生,校医与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简单的医患关系,还是师长、同事、朋友,完全采用社会医院的方式诊病,就显得呆板、达不到有效沟通,也不会有良好效果。在社会医院看病患者搞清自己患什么病,该做什么检查,如何治疗,这个过程一旦完成,医患之间建立的短暂关系也随之结束。

高校校医在医疗之外,更多的需要人文关怀,把疾病宣传、生活指导、养生保健很自然地融入日常的诊疗过程。看病过程与社会医院不同,而高校校医和患者之间的关系从始至终,直到患者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行为。要想做一个师生信得过的校医,需要十分耐心细心及热情,不厌其烦,具备良好的个人素养,广泛的专业知识储备,丰富的人文、心理学知识,灵活的沟通技巧。

2 做忠于职守的警察

公安院校的校医属于人民警察编制。2012年3月26日《公安部关于印发的通知》,明确提出人民警察的核心价值观是“忠诚、为民、公正、廉洁”。“忠诚”是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它是一种职业信仰,是警察对事业的追求、对职业恪守的行为标准。“为民”是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公正”是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保障。“廉洁”是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防线。面对各种考验,政治立场坚定、宗旨意识牢固、价值取向端正、作风素质过硬,切实担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捍卫者的神圣使命。

公安院校的学生都是预备役警官,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将来要进入公安机关,成为人民警察,作为校医、警察,忠于职守,甘于奉献,在日常医疗服务中的工作态度,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一言一行,对学生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要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尊敬,建立职业自豪感,会激励他们将来进入人民警察队伍。

3 做诲人不倦的教师

疾病预防保健的宣传教育是校医的重要职责,形式灵活多样,不拘拟时间、地点,或在食堂、或饭后散步时、或交通车上,只要3~5人聚在一起,就可以开展健康教育,宣传疾病预防常识,传播保健知识。选择特定时间,一般在军训期间,主要针对军训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常见病、多发病,以讲座的形式培训;学生就诊过程中,对共性的问题集中讲解;为了加强食堂员工的卫生知识,在他们工作间隙培训等等。对缺乏医学常识的人讲述医学知识,又充当了教师的角色。通过不断强化宣传,灌输卫生保健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教学生认识常见病,学会简单的急救技能,以备自救或帮助他人,有助于学生保持健康的体魄,为公安队伍输送合格的后备人才。

4 做耐心细致的辅导员

现在的在校大学生,都是90后,独生子女居多,衣食无忧,从小备受呵护,自我意识强,内心敏感,经受不住挫折,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偏激、不考虑后果。虽然公安院校的大学生在招录过程中要经过严格的面试,心理素质相对较好,但也不是完全没有问题。一些重大考试,像招录公务员,就有学生无法正常应试,为了避免学生失去一次很好的机会,校医在迅速做出无躯体疾病干扰的判断后,利用有限的时间进行心理辅导,有时只靠语言解决不了问题,就借助维生素之类药物暗示治疗,往往能取得疗效。有的学生经常因同一种躯体疾病就诊,多次体查都没有阳性体征,针对性心理疏导解决了问题。也有因为承受不了严格的体能训练暂时逃避想开病假的,这种情况也不能采用简单方式揭穿,需要耐心细致找到他装病的真正原因,指出他的问题,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坚强的意志。所以校医同时也应该是一个称职的心理辅导员,储备丰富的心理学知识。

5 做遵纪守法的监督员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高校食品安全,关乎全体师生的生命健康,对食堂进行卫生监督是高校医务人员的重要职责。公安院校规定学生一日三餐都在校内进行,虽然杜绝了在校外引发疾病的可能,但对校内的食品卫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上小小的麻痹大意,就有可能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制定严格的食品卫生监管制度,落实经常性的卫生监督,通过对食堂从业人员卫生、餐具卫生、食品卫生、环境卫生四大环节的督检,提高其卫生观念及法制意识,消除因人员流动性大、卫生意识淡薄、文化水平低、专业技能缺乏造成的食品安全隐患。做为监督员,要时刻警醒,深入学习国家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遵纪守法,照章办事,保障师生身体健康。

6 做体贴入微的家长

在校大学生一般年龄18~22岁,自认为很成熟,一遇到生活方面的事情,尤其碰到患病,就手足无措,没有一点生活自理能力,新生军训期间较为突出。一般军训正值高温,皮肤晒伤、肌肉拉伤、扭伤,高温环境大量出汗后低钾、轻度中暑等疾病多发,有的同学病痛不重,已经做了妥善处理,也告诉了具体护理方法及注意事项,但这些同学普遍缺乏独立担当的意识,听不进医生指导,哭鼻子给父母打电话求救,结果远水解不了近渴,最终还要靠自己解决疼痛不适。为了帮助这部分同学成长,校医就应当暂时充当家长的角色,先是嘘寒问暖,体贴入微,让其内心暂时得到安慰,然后再教授一些生活技巧,教学生学会自己处理一些问题,照顾自己的生活,为将来进入社会,独立工作、生活打下基础。

总之,公安院校的校医应当按照《人民警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高校保健机构规程》的要求,尽职尽责,灵活多样地开展工作,充当多重角色,竭尽所能为广大师生做好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 祝昌鸿,俞莲英.公安院校警务化管理功效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188(6):220―222.

[2] 刘运祥.以人为本理念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实践[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0,26(1):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