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固定资产管理的规定集锦9篇

时间:2024-03-16 08:18:54

固定资产管理的规定

固定资产管理的规定范文1

一、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我们在对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的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单位普遍存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疏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

在平时的财务管理中,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由于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只注重对有严格的财务开支制度规定的单位公用经费的管理(比如对经费的开支权限和开支标准、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小车油料维修、集体福利等方面的规定较多而且较为具体和明确)。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和规定不健全,只在会计账面上做出反映,缺少实物登记账;资产领用没有记录,手续不完备,造成固定资产管理责任的不明确。

(二)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反映不实。

在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固定资产账实不符、反映不实的问题。其表现:一是调拨、接受捐赠及其它渠道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未在账面上反映出来,由上级主管部门无偿配置的和其它单位调拨的微机、汽车、一些专用设备,按财务制度规定应纳入单位固定资产账进行核算,但大多数单位未在账上表现;二是会计人员有意无意漏记固定资产账的现象常有发生,对某些单位为个人配置的手机、笔记本电脑等归个人使用的公物,会计人员往往有意不记入固定资产账,还有些单位由于会计人员为兼职人员或者无证上岗,不具备会计专业知识而无意间漏记固定资产账;三是大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改扩建增加部分未按规定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四是移交不清,有些单位在领导变更移交及人员调整调动时对固定资产不按规定进行移交,固定资产仅有总账而无明细账,尤其是在乡镇,人员变动频繁,造成单位固定资产账面数连续多年保持不变;五是固定资产账簿记录不完整,有些单位由于会计人员管理意识不强,对单位购置的图书、其它固定资产以及虽未达到规定标准的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未按规定在固定资产账面反映;六是存在账外资产,缺乏有力的监管。

(三)固定资产增减变化不严格履行规定程序,账务处理不规范。

大多数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购置固定资产不纳入政府采购程序,自行采购的现象;固定资产毁损、报废、调拨、变卖、转让时,不按规定的程序报经审批,自行处理,不严格履行国家财务制度规定的程序,账务处理不规范。

(四)对固定资产缺乏定期的清查盘点,疏于日常管理。

近年来,受财政体制改革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公用经费趋紧,对公用经费支出的管理和控制较为严格,但忽视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缺少固定资产的定期清查盘点制度,长期不对账、不清点,监管不力,账面反映的固定资产与实物不符,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现象较多。

二、针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

(一)严格遵守有关的财经法规,牢固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

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严格遵守并规范执行国家有关的财经法规。固定资产的购置应坚决执行政府采购制度,纳入政府采购范围,节约使用国家资金;固定资产报废、调拨、变卖,坚持按规定程序申报、审批。提高管理人员的法制意识,明确落实资产的管理责任,增强并牢固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

(二)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大监管力度。

从目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现状来看,对固定资产疏于管理,缺乏长期、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因此,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和业务特点,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长效机制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已成为当前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加强资产管理的当务之急。只有加强日常监管,落实管理责任,才能逐步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三)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规范账务处理。

会计人员要加强业务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坚持会计人员持证上岗,杜绝无证上岗现象;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规,规范和完善账务处理,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保证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四)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监管,落实资产管理责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固定资产管理的规定范文2

    一、目前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目前,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的现象在企业中普遍存在,即认识不清,责任不清,家底不清。一是在思想上不重视,导致意识不到位,认识不清。片面认为只要抓好了生产经营,提高业务量,就能提高企业效益,而固定资产管理只是为业务一线提供服务的“后勤”工作,于是很多企业资产管理就被边缘化,成为了被淡忘的工作。二是一些企业重钱轻物、重用轻管,导致企业资产家底不清。对于企业资产过去有多少、现在有多少、中途用了多少、库存有多少、缺货有多少,以及各种物品的规格、型号等,管理人员心中常常是只有一本糊涂帐,企业内控机制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力,不能定期清查、盘点,形成“闲时不收拾,用时找不到”现状。

    2.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一些企业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谁该管、谁不该管,谁能管、谁不能管,管什么,界定不清,随意性强。制度不健全,导致管理责任不清,管理松散。一是资产购置后,未建立固定资产台账或登记不全,无固定资产验收、登记等制度,也没有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的领用、调拨、转移等没有详细记录,造成资产使用状况不明。二是未建立固定资产盘点制度,企业长期不对账、不盘点,没有定期检查和盘点,造成账实不符,监管不力。三是固定资产使用维护不到位。在资产管理上缺乏责任感,认为固定资产是单位的公共财物,多了少了都是单位的,使用不当也与个人关系不大,个别人对资产不爱惜,管理人员没有按照固定资产使用说明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缩短了资产的使用寿命。四是固定资产索赔制度执行不力,资产损毁、盘亏后,难以查明原因,追究责任。

    3.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

    企业存在固定资产账实不符、会计核算不准确的现象。一是很多企业财务账面只反映固定资产总值,未建立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无法与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实行账账核对,账面失去了对实物的控制,账面数与实物数无法核对。二是接受无偿调拨、捐赠和其他渠道取得的固定资产未入账,形成账外资产。三是盘亏、盘盈,变卖、报废等处置的资产未及时入账及核销,已经报废的固定资产还挂在财务账上。四是固定资产的改建扩建增加的部分作为费用支出,未按规定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工程建设项目完工后未及时进行竣工决算,致使固定资产入账滞后,甚至竣工决算后一直未入账或仍挂在“在建工程”账户中,没有及时、正确地进行账务处理。

    4.职能部门之间工作不衔接

    很多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上职能部门之间工作不衔接,即存在多头管理又有管理上的真空地带,实物管理、使用保管管理及价值管理没有并轨,因而出现下列现象:一是各职能部门之间职责不明,人员分工不明确,固定资产管理出现脱节现象。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之间没有规范的资产管理流程,导致工作不衔接,出现问题则互相推诿。企业购置固定资产,有时会出现财会部门收到发票入了帐,却未交资产管理部门登记,处置和调配转移资产时又会出现资产部门已登记变更,而财务部门却未收到通知核销的现象。二是相关部门之间缺少沟通与协作。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使用部门常常各自为政,只局限于部门内的职责与权限,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全局观,导致固定资产管理出现漏洞。

    5.固定资产闲置、流失问题严重

    固定资产闲置、流失问题在相当一部分企业中存在。一是固定资产购置把控不严,造成资产闲置。一些企业对购置固定资产的需求具体情况的相关分析不充分,没有按照企业固定资产的购置程序上报及审批,部门间相互攀比,造成重复购置,许多固定资产处于闲置、半闲置状态,浪费现象严重。 二是企业固定资产移交、出租、出借、对外投资工作不规范。企业机构变更和人员变动时,没有按规定和流程办理固定资产变更、移交手续,没有及时登记资产的使用变更信息,导致资产的来路和去向不明;由于职责不明,有些企业在出借出租和对外投资固定资产时没有明确的手续,出租、出借、对外投资固定资产协议(合同)不规范,有的甚至没有协议(合同),容易导致固定资产流失。三是处置固定资产未按规定程序报批,一些企业报废、变卖车辆等固定资产未按规定履行审核、审批即自行处置,未按规定执行相应的评估,存在随意出售、转让,随意核销现象,导致固定资产流失。

    二、解决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对策

    1.提高企业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

    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企业要把固定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列入工作目标,在资产管理方面实行单位领导全面负责制,分管领导主要负责制,领导要亲自抓,[1]从决策层面做好规划、预算,加强内控管理,以达到固定资产增效增值的目标。各部门要进行全面彻底的清产核资,摸清家底,要把固定资产清查工作作为日常工作抓紧抓好。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管理的任何疏漏都会导致管理链条的松动,需要各部门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和配合,企业应经常组织学习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文件规定,宣传政策法规,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2]将固定资产的安全运行、保值增值、效益等指标列入工作考核内容,通过从上到下层层考核,提高资产管理意识,使资产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和规范化。

    2.加强内控管理,建立内部控制制度

    要建立和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3]加强内控管理,建立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固定资产预算、审批、采购、验收、登记、领用、调拨、处置、盘点、维护等规章制度。设立固定资产账簿,对验收合格的固定资产,应填制固定资产交接单及入库单,及时登记固定资产购置的时间、金额、数量、型号、规格、供应商、存放地点等信息,并由资产管理部门建立固定资产卡片、实物标签,注明使用部门、使用人,维修、转移、变更情况;建立固定资产档案,从申请、招投标、采购、安装、调试、领用、维修、处置的整个过程产生的文字资料、图纸、记录和凭证等,整理归档,做到单据齐全、账目清晰、数据准确;建立资产清查制度,明确固定资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盘点,至少每年清查一次。成立固定资产清查小组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根据盘点结果详细填写固定资产盘点报告,并与固定资产账簿和卡片核对,保证资产的账面与实物相符;建立固定资产修缮保养制度,保证固定资产正常运行。通过清查盘点,查明固定资产的使用、维护保养等情况是否正常,并对实物的盘亏和人为损坏进行赔偿做出具体规定,及时发现和堵塞管理中的漏洞,妥善处理和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3]

    3.规范固定资产核算,加强财务监督

    一是强化会计人员的素质教育,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对会计人员进行经常性的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二是财务部门要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正确进行资产增减账务处理,认真履行固定资产报批审核程序,制定资产管理规程,加强会计监督,建立健全资产管理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大财务控制力度。对固定资产计划、采购、验收、保管、使用、维护、修理、处置、报废直至退出企业全过程,建立合理的核算、管理流程,从制度上保证固定资产管理业务操作上的规范化、秩序化与高效率,堵住财务管理上的漏洞。三是定期进行资产清查,管好用好固定资产,确保资产安全,确保资产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逐步建立正常的监督制约机制;要通过检查工作,及时处理和纠正发现的问题,促进单位更好地执行《会计法》,确保固定资产的完整性,防止固定资产流失。

    4.加强部门协作,增强工作责任感

    实行“统一领导、归口管理、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原则,强化各部门的分级管理,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确保严格执行资产管理程序。逐步改变使用人观念,要从没人仔细管、没人仔细问、没人仔细查到主动清查、主动报告、主动保养,要树立主人翁精神,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财务部门应承担起固定资产管理的主要职责,虽然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是全面的、全方位的管理工作,需要所有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但是财务部门应该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固定资产管理的总责任,在日常工作中加强监管和业务指导。[1]企业要在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和固定资产使用单位之间建立明确的职责,规范固定资产管理的流程和制度,对固定资产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并以此建立起“权、责、利”对等的考核体系,从而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

固定资产管理的规定范文3

关键词:企业 固定资产管理 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4-181-02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用以生产经营的具有较长生命周期的有形资产,在生产过程中可以长期发挥作用,长期保持原有的实物形态。2007年新会计准则规定:只要企业认为可以的且使用寿命大于一个会计年度的,均可认定为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企业开展业务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固定资产管理指的是通过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活动以提高资产利用率,减少资产的无谓损失,最终使固定资产的效用达到最大化的一种活动。固定资产管理不仅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

一、充分认识固定资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

固定资产是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先,固定资产作为企业资产的一部分,在企业资产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与之相对应的折旧、财务费用和修理费用快速增长,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日益突出。其次,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固定资产使用期限较长,周转缓慢,种类繁杂,使用和管理部门较多,管理困难;再者,固定资产又是企业资产中创造价值的主要资产,企业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小,固定资产能否合理使用,其使用效率高低,又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固定资产认定方面存在的问题。2007年新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的概念做了修改,取消了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的限制,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带来了便利。但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企业没有认识到,大致标准仍然是能直接的、间接的为企业创造价值的,只要符合标准全部认定为固定资产;而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服务的,即使符合标准也有一些没有认定为固定资产,如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使用的办公桌、老板椅、真皮沙发,企业内部宾馆配备的高档硬木家具等。这些桌椅和家具在现今的社会,单价上万甚至几十万,在使用过程中每年还发生一定的养护费用,企业却没有将其列为固定资产管理,而是作为低值易耗品来管理。这些价值不菲的桌椅、家具随着管理人员的更换而频繁的更换,造成的浪费是可想而知的。这些是否应纳入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对于企业来讲应高度重视。如果不能很好的对这部分资产进行界定,会给企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固定资产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固定资产核算是企业财务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环节,具体包括,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核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固定资产维修的核算,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的核算、固定资产投资的核算、固定资产清理等的核算。这些核算环节贯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固定资产核算要求不仅要正确,而且科学合理。如: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有些企业不重视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固定资产账账、账卡、账实不符的情况,造成企业财务报告出现偏差,给企业带来潜在损失;有些企业,因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加之固定资产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造成固定资产基础资料和基础数据不全不真实,影响了固定资产的分析工作的质量。

固定资产减值测试不到位。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对于固定资产等资产,企业应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对于存在减值迹象的资产,应当进行减值测试,计算可收回金额,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应当按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金额,计提减值准备。由于此项工作涉及部门多,技术含量高,操作复杂,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基本上不能做到,即便某项固定资产某部门已经发现其出现明显的减值迹象,要想进行减值测试也很困难。

3.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周期长,其价值不能即可得以收回,而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逐渐地转移到产品成本中去,通过产品的销售逐渐收回其价值。因此延长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期,提高固定资产的有效使用率,争取固定资产的效益最大化,是企业要研究的问题。

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着固定资产安装精度超过允许误差、使用环境未达到规定标准、日常保养不到位、使用者对操作或使用说明书不熟悉未按规定程序操作或使用等现象,甚至在冠以技术革新名义下的小马拉大车和大马拉小车等,这些大大缩短了固定资产的有效经济使用期,降低了有效使用率,从而降低了固定资产的有效贡献率。

4.固定资产管理相关制度缺失或不健全,没有必要的定期考核制度。企业固定资产采购、验收、核算、使用保管、维修、调拔、处置、清查等核算管理制度缺失或不健全、管理流程不规范、考核奖惩制度空白或不兑现。企业管理者大多着重强化控制生产安全、产量、质量、可控成本费用、毛利率、经营利润等考核指标。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大部分企业管理者未确定具体的考核指标,未将其纳入考核的范围,使固定资产的管理与控制工作弱化,导致企业固定资产家底不清查,未实现效益最大化目标。

5.固定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脱节。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环节多,管理链条长,给固定资产的管理带来诸多困难。首先是信息共享程度低,固定资产具体的使用单位、已使用年限、使用状态、完好程度等信息传递不及时,形成了固定资产在财务上“只增不减”,资产不实情况严重;其次是管理责任不明确,各管理环节各自为政,不能实现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的有效衔接,造成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的严重脱节;最后是企业固定资产种类多,构成复杂,具体使用部门与财务部门资产分类不尽一致,账、卡、物核对困难,是固定资产前清后乱的根源之一。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具体措施

1.把好固定资产购(建)关,保证固定资产的质量。健全固定资产的购(建)管理:固定资产购置,严格按照企业制定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和业务流程来进行。规定企业所有固定资产,属购买的设备类,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由设备管理部门作技术经济论证,资金管理部门列入固定资产(设备类)购置计划,物资采购部门进行询价和价格、性能比较后,统一招标采购;属自行建造类,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发展规划,由设计部门编制初设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经过专家论证和企业主管部门批准后,资金管理部门列入固定资产(自行建造类)计划,基建部门统一组织建设。

2.加强固定资产的财务核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制定企业固定资产目录。依据国家规定,结合企业实际,组织相关部门和相关专业人员,编制详细的固定资产目录,只要符合固定资产认定标准的,全部纳入固定资产管理。将固定资产合理分类,明确各种固定资产具体的使用年限、净残值率等。

(2)选择适合本企业的折旧方法。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国家规定只能从直线法(含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中选取,绝大部分企业选取直线法,这不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企业初创期应选取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加快固定资产的折旧,在企业快速增长期和成熟期应选取使用年限法。企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应多样,且各种折旧方法并存。在采用直线法的同时,对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汽车等技术更新快,容易淘汰落后的固定资产应采取加速折旧,缩短其有效使用年限。对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电子设备,采取在购入时扣除一定比例的净残值后,一次性足额提取折旧的方法。企业根据不同的发展时期,对不同的固定资产,采取不同的折旧方法,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做好固定资产减值测试工作。企业应成立由固定资产使用部门、纪检、财务、技术、机电、基建、物资采购、审计、信息等部门参加的固定资产减值测试工作组,指定专人收集有关信息,定期进行固定资产减值测试,将该项工作制度化,确保企业固定资产减值得到有效补偿。

3.建立健全内部考核奖惩制度,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首先,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严格实施固定资产管理董事经理负责制和项目经理负责制。企业总经理是受托企业最高责任人,企业的固定资产管理、营运效果优劣与否,总经理都有着不可推卸的,首要的责任,(下转第183页)(上接第181页)并将固定资产内控管理的完善与实施作为总部对其责任业绩进行考核与奖罚的基本内容;项目经理作为项目的具体负责人,对归口固定资产管理承担着直接的责任后果,成为所在企业总经理对其责任业绩进行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由于固定资产管理控制效果落实到了具体的归口责任人,并使业绩考核与奖罚的直接挂钩,这就势必激发起总经理及项目经理对固定资产管理控制的积极性、创造性与责任感,并从各自的责任后果与切身利益出发,以审慎而负责的态度,高度关注并积极参与固定资产管理的全过程。

其次,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固定资产管理考核制度。固定资产管理考核制度,作为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缺少的。主要包括:

(1)固定资产购(建)项目评审制度。该制度重点对固定资产购(建)项目的可行性、经济效果预测、投资额等作出规定。

(2)固定资产购(建)项目审批制度。该制度重点对固定资产购(建)项目的审批程序及报送资料等作出规定。

(3)固定资产购(建)项目采购、建设管理制度,该制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重点对固定资产采购供货方选择、价格查询、性能比较、发标、招标、合同签订、货款支付方式、货到验收入库等作出明确管理规定。第二部分重点对固定资产新建所涉及的立项、设计、建设资金筹集、工程发标、施工单位招标、工程监理招标、施工现场管理、工程质量考核、施工安全、工期要求、竣工验收、交付使用、产权办理等作出明确管理规定。

(4)固定资产使用人责任考核办法。该办法重点明确固定资产使用人的责任(含固定资产使用环境要求等),设计相关考核指标,按期考核奖惩,并与使用人的经济利益相挂钩。

(5)固定资产维修保养管理制度。该办法重点明确固定资产的保养期、维修期、相关维修保养记录、保养维修程序、保养维修前后性能测试等作出明确管理规定。

(6)固定资产使用操作规程。该规程按照该项固定资产的使用操作说明,结合固定资产使用安全规程等,制定详细的分步骤的操作规程。

(7)固定资产财务核算管理办法。该办法重点对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核算、固定资产折旧的核算、固定资产维修的核算,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的核算、固定资产投资的核算、固定资产清理和清查等的核算,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要求,做出明确管理规定。

(8)固定资产减值测试制度。该制度明确固定资产减值测试的责任部门或单位、测试程序、数据分析、测试结果评价等作出明确管理规定。

(9)闲置、(含待用、不需用)固定资产保管制度。该制度重点明确闲置、(含待用、不需用)固定资产的交回、保管责任人的责任、定期检查保养工作程序等作出明确管理规定。

(10)固定资产报废审批制度。该制度重点对固定资产的报废申报程序、技术鉴定、技术鉴定结果评价、残体收回保管或拆除、灭籍等作出明确管理规定。

4.提高管理手段,加强固定资产使用过程管理。固定资产使用过程的管理是固定资产管理的重点,也是管理的难点。企业固定资产种类多,使用分布广,管理难度大,依靠传统的账卡物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各管理部门之间、各部门与固定资产使用部门之间的信息化管理网络,实现信息共享各个管理环节的有效衔接的要求,改变实物管理分类与变动和价值管理脱节的现象,实现价值与实物管理的统一,达到资产变化信息传递及时,资产管理责任明确的目的。

5.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固定资产利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就是根据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合理配置固定资产,达到即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又能实现固定资产有效利用最大化的目的。对闲置固定资产的合理调剂,对退役、退运固定资产的再利用,也是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工作内容。优化资源配置应按照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先内后外的原则进行。固定资产价值管理、实物管理是资源优化配置的责任部门,要及时掌握企业内部各单位、各部门的固定资产使用情况和同类企业固定资产使用情况的信息,妥善保管闲置设备,积极组织技术部门对退役、退运固定资产进行鉴定,对仍有使用价值的,要提出优化利用方案,做好使用计划,并贯彻落实。优先安排在本单位内部调剂,其次安排企业间的外部调剂,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建立闲置固定资产交易平台,实现企业内部和企业间闲置固定资产的交易,努力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总之,固定资产管理是一项繁杂、细致的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要想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就必须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做好、做到位。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2006

2.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规定

3.吴希明.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2009

固定资产管理的规定范文4

摘 要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从实物形态来看,烟草商业企业固定资产主要表现为房屋、土地、交通工具、电子设备等。固定资产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和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针对目前烟草商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固定资产全过程管理为主线,在预算编制、日常管理、报废处置等方面提出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 烟草商业企业 固定资产管理 全过程

烟草商业企业作为资产、资金密集型企业,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的经济效益和使用效益也是提高企业效益、优化资源配置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烟草商业企业十分重要,固定资产管理应作为烟草商业企业资产管理重中之重的工作来开展。

一、烟草商业企业固定资产的特点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烟草商业企业作为资金、资产密集型企业,资产呈现出与一般企业的资产不同的特点:

(一)资产量大。近年来,烟草商业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和成绩。比如:利用清产核资的机会理顺资产产权关系、规范资产管理基础工作等,资产管理正不断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但是,随着公司经营的发展,网络建设的需要,资产投入量逐年扩大,公司每年各类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均在逐年加大,对固定资产管理要求进一步提高,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

(二)管理部门多 。固定资产是烟草商业企业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在固定资产管理的全过程中,先后涉及企业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实物管理等众多部门。各个部门按照固定资产管理的职责分工,分别承担固定资产管理的某一阶段或者某一方面的管理维护职能。由于资产管理部门多、环节多,使得固定资产管理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三)管理内容单一 。现阶段实现对企业资产管理主要是依据固定资产卡片,利用财务系统自动形成新增固定资产卡片的功能体系对资产进行管理,尚未全面形成财务与实务全方位综合管理体系。

二、烟草商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

随着烟草商业企业的管理机制的日益完善,规范化进程逐步深入,固定资产的管理也逐渐规范,如购入资产引入招投标公正程序,处置资产时通过评估拍卖进行处置等。但是由于管理要求的不断细化,以及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本身的复杂性,一些基于历史原因以及现有体制不完善之处而产生的问题依然存在。

(一)资产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脱节。在目前烟草商业企业的实际管理中,由于资产的实物使用与价值管理分属不同的部门,账面往往不能及时反映固定资产的各种变化,账、卡、物不一致,难以保证固定资产价值的真实性和财务账面资产信息的准确性。

(二)缺乏资产全过程管理。目前烟草商业企业的资产管理还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资产管理。传统资产管理通常主要包括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变化形式同时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相对保持稳定的形态反映。这种模式重点只放在对固定资产等有形资产的管理上,在资产的管理中形成了“重核算,轻使用”的现象。一方面缺乏对资产在全过程中发生费用、取得效益的记录,另一方面无法做到对历史数据的分析,从而难以为企业后续的相关经营行为提供决策支持。即使对固定资产管理基本上做到账卡相符,也无法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完好率,发挥其最大的效益,丧失对资产管理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的能力。

三、加强烟草商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为努力实现精实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满足烟草商业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应进一步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以资产全过程管理为主线,牢固树立科学管理理念,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一)健全管理制度,加大监管力度,促进资产管理的制度化。 从烟草商业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来看,部分企业对固定资产疏于管理,缺乏长期、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因此,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并结合实际情况和业务特点,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的长效机制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已成为当前企业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当务之急。只有加强日常监管,落实管理责任,才能逐步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

(二)完善管理机制,推行全面预算,确保固定资产购置规范。严格按照预算管理、内部控制制度和业务流程进行添置固定资产,对需要添置的固定资产必须先预算后购置,并进行统一采购,由使用部门填写请购单,通过技术经济论证,进行询价和价格比较,填写好拟采购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性能、质量,估计费用等资料,送相关部门会签批后购买。对较大型的基建项目,必要的还需对其加强动态监控、进行全过程跟踪审计。

(三)提高管理手段,依托信息化,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管理。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不仅可以加强在各管理环节的有效监控,防止固定资产流失,而且可以进一步明确实物资产的管理责任,延长资产使用寿命,降低固定资产维护费用。

1.全面推行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部分烟草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手段比较落后。在资产管理者从资产管理信息资料中无法了解资产的现状,导致某些使用效率低、成本费用高、影响企业高效运转的资产得不到及时更新,甚至导致有的单位固定资产账物不符。通过全面推行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可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固定资产实物和价值管理有机结合,将健全制度、明晰职责、优化流程、规范行为固化到信息系统中。同时,全方位的信息化管理可实现对企业固定资产的集中统一管理,有效做到固定资产实时调配、动态跟踪固定资产的来源及去向,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发挥固定资产的最大效益,能最大程度地杜绝管理漏洞,避免企业固定资产的流失,保证固定资产的有效调配。

2.大力规范固定资产内部调拨程序。对固定资产内部调拨程序规范化,一些办公设备如电脑、打印机,由于其移动的方便性,随着时间、人员、科室的变化,某些办公设备在哪里、是否在用等情况已经很难查清,事后未及时通知财务进行账务处理,形成长期账实不符。虽然每年都进行固定资产盘点,但无法通过盘点查清盘盈盘亏的原因,也无法明确相应的责任人。因此须建立清晰的内部调拨程序,对每一项固定资产的调拨,须调入部门、调出部门、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共同签字后,在固定资产“户籍”上做好记录,实物才能转移。

3.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定期盘点制度。为了保证固定资产的安全可靠,企业内部须建立固定资产的定期盘存制度,对所使用的财产,按制度规定设置账户,进行明细核算,定期盘点和不定期抽查核对,注重考核固定资产利用效果,及时发现账实不符,账外资产,闲置资产等情况,确保企业对固定资产能进行合理调配,对无法利用的资产及时进行处置,努力提高固定资的使用效率。

(四)强化使用能力,明确责任,提高固定资产完好率。提高固定资产的完好率和使用率,首要前提是科学规范的使用,只有正确地使用固定资产,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使用价值,因而在操作技能上,必要时还应对职工进行必要的培训,同时建立健全维修保养制度,管理部门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特殊设备进行保养和对完好程度进行监督检查,日常保养由使用人负责,并把日常保养状况列入对使用人的年终考核内容,从观念杜绝以往重购置轻维护的错误观念,以保证设备的完好率,彻实提高使用效能。

(五)推行奖惩措施,统一规范,防范国有资产的流失。报废资产的处置,是固定资产管理的终端环节,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企业在处置资产时要科学、及时,闲置或利用率不高的资产要经过权威管理部门进行科学评估,本着“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合理处置这部分资产,规范处置流程,完善监督机制。通过完善资产处置的规章制度,建立相应资产考核机制,通过指标设置对清查盘点、生命周期成本、减少处置等情况进行考核,引导固定资产管理向规范、高效、科学的方向发展。

固定资产管理的规定范文5

【关键词】固定资产 购建管理 日常管理 处置管理 效率管理

一、引言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现代公司战略部署及集团化运作、集约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公司系统应加强资产管理,着眼未来,推进资产管理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强化资产管理,提高资产质量,防范和化解资产管理风险,盘活存量资产,改善公司资产运营效率,提高经济效益。

二、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有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脱节,账、卡、物不符的现象;2.个别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3.固定资产营运成本有待进一步降低;4.固定资产管理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定资产管理改进方法或对策

(一)固定资产购建管理

1.严格按照制度进行固定资产购建

根据《河南省电力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按照预算管理程序,严格按照经过总经理办公会和省公司批准的年度资本性收支预算安排固定资产购建,对于不可预见的固定资产购建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

2.设备物资采购及工程施工款项结算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

充分发挥招投标管理中心在物资采购方面的优势,降低物资采购成本。严格工程施工款项结算管理,提高工程资金使用效益。将设备物资采购和工程款项结算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在满足工程进度需要的前提下,积极进行资金运作,降低资金综合成本。

3.及时编制竣工决算报告

严格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和省公司《工程竣工决算管理办法》等制度的要求,加强工程项目竣工决算报告编制的管理工作,定期对竣工决算报告编制情况进行清理,及时督促上报审查,保证竣工决算的及时审批,有效解决固定资产长期以暂估价值入账带来的问题。

(二)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

1.狠抓固定资产基础管理工作

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包括:1)在资产发生变动时,要求各职能管理部门在规定的时限内传递变动信息,确保帐、卡、物一致;2)建立管理责任追究制度;3)提出资产出租和委托经营管理的程序及职责;4)严格控制以固定资产进行担保的行为;5)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6)建立固定资产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制度。

2.制定定期清查盘点制度

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工作,是完善固定资产日常管理的基础,建立固定资产清查制度,原则上每年至少应当进行一次全面清查,清查盘点结束后,固定资产实物管理部门及时提交清查盘点报告,对盘盈、盘亏固定资产原因进行认真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会同有关部门对相关责任人提出具体处理意见,及时处理,资产清查发现重大资产损失情况的,及时上报省公司。

3.动态监控资产增减变动

设计固定资产及累计折旧变动情况月度报表,要求填报月度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情况,按月份对固定资产变动进行监控,发现异常及时查找原因并更正,防患于未然,避免重大差错的发生。

4.会同生产部门做好更新改造支出管理

财务部配合运维检修等部门提出公司年度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计划,并纳入年度资本性支出预算管理。在制定更新改造支出计划时,综合考虑各单位固定资产规模、成新程度等因素。不定期对更新改造资金的使用进行监控,更改支出得到有效控制。按照有关规定调整原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将技改形成的新增资产调整原有固定资产卡片,避免出现一项固定资产对应多张卡片的情况。

5.严格运行维护支出管理

固定资产运行维护支出严格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和省公司有关规定进行管理,保证固定资产的使用及质量处于良好状态。在下达固定资产的运行维护支出预算时,充分考虑固定资产规模、成新率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合理分配,提高固定资产维护效益。

(三)固定资产处置管理

1.固定资产处置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根据《河南省电力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的处置根据不同的管理层面,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规定程序办理。根据《国家电网公司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和资产损失核销管理办法》及《河南省电力公司账销案存资产管理实施办法》的规定对有关固定资产损失及时进行核销、账销案存资产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管理。

2.固定资产转让、盈亏、毁损及报废审批情况

固定资产转让、盈亏、毁损及报废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办理,由使用保管部门提出申请,说明理由,并提出处理意见,填制相关申请单据,经实物管理部门和价值管理部门审核后,报经主管领导审批,手续完备后进行处置,并及时报价值管理部门进行账务处理,做好残值回收工作,在未获批准前,不得擅自处置。

(四)固定资产效率管理

对于无效低效资产,积极盘活、收回资金。对于非生产用资产,积极按市场化方式出售变现。对于账销案存资产,进一步清理核实,制定专门机构,明确工作机制,积极清理追索。

1.推行固定资产全寿命管理,努力提高投入产出水平;2.制定固定资产标准化管理规范,切实提高管理水平;3.加强固定资产基础管理,落实固定资产定期维护保养制度,保证安全生产;4.建立固定资产使用评价制度,动态掌握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管理总体思路是:按照国家电网公司集团化运作、集约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控制购建成本,严格处置程序,优化固定资产结构,提高资产质量,防范和化解资产管理风险,盘活存量资产,改善公司资产运营效率,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根臣.电网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

[2] 马桂荣.在实施新财务制度中对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内蒙古金融研究,2012.

[3] 胡蓓蓓.浅谈企业固定资产管理[J].经济师,2011.

[4] 王彦宽.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中国建材报,2009 .

固定资产管理的规定范文6

1固定资产管理和监督制度不健全,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

在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过程中,领导往往更加重视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三项费用”等经费的管理,而容易忽视对固定资产加强制度建设和内控管理。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往往存在资产管理部门“重采购、轻管理”,财务部门“重账面,轻实物”,而使用部门则“重使用、轻保管”,固定资产的实物登记台账、领用记录等资料不全,手续不完备,造成固定资产管理责任不明确。而如果企业缺乏强而有力的监督,对责任追究力度不够,则会使资产管理人员责任意识更加淡薄,人为因素导致的资产损耗浪费更多,最终造成资产使用寿命和企业生产效率的下降。

2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建议

2.1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增强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加强固定资产管理,首先要提高企业全体员工的认识,牢固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既要重视资产价值管理,也要重视实物管理,形成制度管理和自觉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方式。通过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组织领导,促使管理层级上下贯通,各部门职责明确、定岗定责、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参与固定资产管理,为进一步做好资产管理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2.2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大内部审计监督力度

根据国有资产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业务模式,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逐步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形成长效机制。资产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盘点和核销,对盘盈、盘亏的资产要查明原因,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对造成资产损失的责任人要进行责任追究。加强国有资产在变卖、报损、报废时的报批程序和审计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升内部管理水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2.3建立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提高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

根据固定资产的特点,利用计算机技术,构建一套适合企业生产经营且易于操作的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将资产采购、领用、转移、处置等信息融入系统中,实现数据共享、挖掘和决策分析,对固定资产实施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动态化的全方位、全过程管理,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

2.4加强固定资产日常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固定资产管理的规定范文7

一、企业固定资产概念及加强意义

企业固定资产主要是指持有和使用时间超过一年,资产价值超过一千元,且在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其原物质形态的资产。

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一方面能够提高单位资产合理利用率。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能够更好适应单位业务发展和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资产的状态、使用及流通等信息,全面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另一方面能够实现企业资产的集中化管理与控制。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资产分布和应用情况,合理化分配和协调资产运作,避免和降低资产浪费情况的发生。与此同时,明确固定资产操作和应用规划,制定科学资产管理计划,确保固定资产安全性和完整性,能够全面提升企业固定管理效率和资金效益,保证企业各方面工作顺得开展。

二、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一)核算不及时且计价不够准确

我国很多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核算不及时和计价不准确现象。首先,有些企业固定资产调拨、转出、报废等流程较为复杂,需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其固定资产处理可能存在不及时现象;其次,当前固定资产填报软件对资产信息要求较为全面,不但需要填写固定资产的金额、品牌、购入日期、型号,同时还需要填写其凭证号、照片等信息。然而由于一些企业前期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较为松散,一些固定资产在填报系统软件时出现严重的核对不实现象,造成资产管理难问题;最后,一些企业在接受捐赠或无偿使用固定资产时,并未根据相关制度规定进行计价和入账处理,同时对于改建或扩建的建筑物存在增值价值时,也并未如实对其增值价值进行入账处理。这些客观现象的存在都使得我国固定资产管理核算存在明显偏差。

(二)管理制度及监督机制不完善

随着我国企业固定资产信息系统得到了普遍应用,一些企业相关管理制度及监督机制仍然未能与固定资产信息系统操作相结合,管理制度不健全且监督机制缺乏实效性仍较为严重。首先,在实际的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缺少必要参照和制定规范约束,一些国有企业为了能够争取更多的国家财政资金补助,盲目的大量购买单位不需用固定资产,极大的浪费了国家资金,并造成固定资产大量闲置;其次,购入固定资产不及时进行入账处理,在处置固定资产时也不进行账务处理,资产管理和处置程序不够合理和规范,造成固定资产大量流失;最后,当前企业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不够准确和全面,监督管理机制建设不够健全,缺乏必要的监督与管理。

(三)利用效率低且报废处置不规范

企业不能合理正常使用相关固定资产,相关资产利用率偏低,同时其报废处理也存在明显不规范现象。首先,固定资产采购过程中未能根据单位实际需求进行购置,极大的弱化了固定资产使用性,降低资产利用率;其次,在固定资产购置过程中并未考虑到购入资产的更新速度和性能,比如大量购置电子产品,而使得一些电子产品尚未使用就被淘汰;最后,绝大多数企业在进行报废处理时并未完全按照国家相关审批处置办法执行,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存在不合理现象。

(四)核算、预算与财务管理相脱节

虽然一些企业设置了专门的固定资产岗位管理人员,但其固定资产核算、预算工作并未能够与财务管理之间实现同步,进而使得职责管理之间相脱节,造成固定资产与账目记录出现严重不相符现象。除此之外,由于固定资产全部通过信息系统软件进行核算与管理,因此对固定资产盘点则较为忽视,容易造成账实不符现象的发生。

三、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改进措施

(一)增强会计人员管理责任意识

企业为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应当从根本上增强会计工作人员的管理责任意识,全面提升工作人员信息系统操作能力及工作责任心。首先,应定期组织会计工作人员参加相关职业道德教育和专业能力培训;其次,全面实行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固定资产采购、验收和付款等相关环节应分开管理,同时,固定资产采购和会计处理也应进行分离,明确不同岗位具体职责,不相容岗位不能同时由一人兼任;最后,全面贯彻并落实各类相关管理制度,确保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能够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

(二)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提高固定资产管理重视度,根据实际管理情况制定相关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首先,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和清查,发现隐患或不对现象要及时进行整改,形成良好的固定资产全面管理机制;其次,确保固定资产管理与实物价值相符,制定科学的、有效的固定资产管理运行机制,确保企业各项管理制度能够全面落实并有效实施;再次,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明确管理职责。内部审计工作人员需具有较强业务能力和工作责任心,定期对固定资产处理进行审查,以确保固定资产完整性,避免固定资产的不必要流失;最后,制定固定资产监督管理制度,对企业固定资产购置和应用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避免固定资产流失和国家资金的浪费。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处理时,必须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以及账证相符。

(三)提高管理意识及有效利用率

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加强其有效利用效率,避免不必要浪费,应当与单位固定资产采购预算相配合,两者之间应存在必要的相关性和相符性。首先,充分发挥当前信息化管理平台对固定资产管理起到的重要作用,采购预算计划准确、采购物品性能适当,采购后及时进行核算处理,使单位会计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准确的对购置固定资产数量和质量全面掌握并处理;其次,合理优化固定资产购置情况,对采购的固定资产进行统一化管理,进而有效减少企业所需运行成本的支出;最后,制定并完善企业固定资产监督制度,通过监督管理来提高固定资产有效利用效率,确保按章办事、按章行事,提高各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四)规范固定资产核算及盘点办法

规范企业固定资产使用,通过利用信息管理系统加强财务、物资及使用部门等对固定资产的核算和控制,必须要做到固定资产账、卡、实三方面内容相符,有效防范国有资产的流失。一方面,定期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和清查,至少每年需要盘点一次,并将盘点情况与信息系统数据进行核对,发现账实不符要及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将国家损失降至最低;另一方面,根据国家相关财务制度规定以及信息系统软件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资产核算方法,对企业接受捐赠及无偿调入的资产进行入账处理,避免账外资产现象的发生。

固定资产管理的规定范文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勘单位也逐渐走向市场,相继成立了许多经济实体,因存在着财政拨款,所以地勘单位存在举着事业单位的牌子,按企业经营方式来管理的现状。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地勘单位的管理水平,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也显得十分重要。而随着这些经济实体的不断发展,会计核算范围也不断扩大,在财务管理上的问题也就暴露出来了,其中固定资产管理问题也越来越多,如何管好用好固定资产,这对地勘单位提高经济效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勘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划分不明确、制度不健全

由于单位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相关的制度不健全,各部门职责不明确,部门与部门之间对资产的管理缺乏沟通,人员分工不清,出现问题互相推脱责任的现象经常发生。因为对固定资产管理不重视,所以也就没有专职人员去管理固定资产,多数单位都是兼职人员在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由于兼职人员事情多,业务不熟,导致对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容易造成资产流失。

(二)固定资产购置审批制度不严格

由于单位不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形成了固定资产购置审批手续不严,资产购置无计划,存在盲目性和随意性。各经济实体只要提出申请,分管领导同意,就可以采购所申请的资产了。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不去调查是否真的需要,是否符合购买的条件,单位有无可以调剂的固定资产,这就带来了资产盲目购置、重复购置、资金浪费的现象。

(三)固定资产管理的内部控制不严

内部控制存在问题主要是对固定资产验收过程不严,资产验收人员因为时间、业务不熟等原因,有时不到现场验收,而是看到只要领导已经审批,经办人员填写了报销手续就开验收单了;有时还存在设备的购买、验收为同一个人,没有保管人签字的现象,这些都违背了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

(四)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不规范

由于历史原因,地勘单位成立了许多经济实体,各地勘单位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固定资产进行核算,有的地勘单位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有的地勘单位对固定资产不提折旧,造成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有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很大,但该资产已经到报废年限、无使用价值,可是固定资产还在财务的账面上,造成了国有资产信息失真。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都有各部门的资产明细账,但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存在着不及时核对总账和明细账的现象,出现了问题不及时沟通、不采取措施,致使会计信息失真。退休、离职人员不办理资产移交手续,离职时资产(如电脑、数码相机等)存放在原来的部门,无任何手续,需要使用的人只要和部门负责人说一下,就可以随时取走了,时间久了,资产在哪儿,没有人清楚,这样不利于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五)对二级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不到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地勘单位成立了许多经济实体,把这些经济实体称为二级单位,而这些二级单位只重视经济业务,轻资产管理,并且没有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也没有专人负责资产管理工作,所有固定资产的购置、处置等有大队(或总院)统一管理。但大队的资产管理人员也是兼职的,随着二级单位不断发展,固定资产数量种类不断增多,大队的资产管理人员不论从时间上还是业务水平上都达不到对固定资产管理的要求,对二级单位固定资产的情况基本不清楚、管理不到位,容易使资产流失。

三、固定资产管理对策

(一)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保障资产安全

固定资产管理是单位管理工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要把固定资产管理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把资产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所以单位领导要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对固定资产各管理环节,制定相关制度,使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要配备专职的资产管理人员,资产管理人员不仅要学习业务知识,而且要懂得各固定资产的保养,了解资产的使用、变动情况,加强与财务部门、资产使用部门的联系,发现问题及时沟通,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充分利用好国有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实行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相结合,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统一编码,并将编码粘贴在固定资产上,实行一物一码,一人一卡,对固定资产按编码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这样财务部门的资产明细账和资产管理部门的资产明细账就一致了,方便以后的对账工作。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坚持“谁使用、谁保管、谁损坏、谁赔偿”的原则,资产管理部门与资产的使用部门签订资产保管责任书,各个使用部门负责本部门的资产保管工作,各使用部门再根据实际情况将资产保管工作落实到具体人员,在年末考核时,将资产保管情况纳入各部门的绩效考核范围。各部门对固定资产不得擅自处理,固定资产需报废、更换的,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经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和分管领导研究批准后,由资产管理部门按规定程序报批处理。要做好固定资产的清查工作,财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要定期对账,派专人对固定资产实行定期盘点和不定期抽查,保证账、卡、物相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对盘盈、盘亏、毁损的固定资产,应查明原因,形成书面报告上报给负责资产管理工作的领导。

(三)规范固定资产核算

按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事业单位持有的使用期限超过1年(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是耐用时间超过1年(不含1年)的大批同类物资,应当作为固定资产核算。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把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区分开,进行各自的会计核算。应按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地勘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实际使用情况,按照规定确定折旧年限,按月计提折旧,增加“累计折旧”科目,发生折旧时,借记相关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四)加强固定资产的内部控制

固定资产管理的规定范文9

关键词:固定资产 管理 策略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具有很大的意义,其在一定程度上对提升企业资产管理和强化企业整体形象,完善企业管理效率具有积极影响。就此,本论文着重针对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能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整体效果。

一、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及目标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分散采购,不能发挥规模采购优势;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相关部门对于固定资产管理的职责不明确,或者是关于规定资产管理处理流程不健全等失误,都会造成规定资产处理流程不健全,造成规定资产账单严重不符,从而导致规定在产内部会计控制不健全,为规定资产管理错误提供了有一定的机会。

企业规定在产管理目标其科学的预测了相关的规定资产管理的需要量,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规定资产盲目构建,从而降低了规定资产的采购成本,提高规定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规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和效果,从而达到避免规定资产管理错误和舞弊的行为。

我国很多企业的规定资产应用系统存在着和基础设施相同的问题,其存在信息分散和版本不同的相关问题。本论文着重针对建立集中和分散的多项基础数据,并且在合并现有处理模式的基础上从而构建统一的信息中心,实现对企业所有数据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的实时监控,从而达到适应不同使用人员的需要,从而达到管理核算真实性的最终目的,以期能从根本上降低成本,提高其效率从而达到实现规模效益的目的。由于固定资产具有单位价值高,使用周期长,使用地点分散,管理难度大等特点,长期以来,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常常会面临下列问题:固定资产折旧数据不准确,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和业绩。固定资产卡片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的使用情况,未能充分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固定资产信息反映不及时,不对称,不全面,导致企业各部门资产重复购置。

二、实现固定资产管理目标的途径

企业要实现上述固定资产管理目标,既要抓好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建设,又要抓好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内部控制是保障,信息化管理是手段。

(一)固定资产内部控制

固定资产预算、购建、验收、使用、盘点及报废处置、清理是固定资产管理的关键环节,因此,固定资产内部控制要对上述关键环节进行控制。企业应制定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规定,明确实物资产管理部门、实物资产使用部门及财务部门在资产管理各环节的职责,使固定资产实物管理、实物使用及账务核算职责分离。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并有效地执行,是减少、避免固定资产错误、舞弊行为的关键。

(二)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

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包括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信息化和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信息化,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会计核算信息要实现有效对接。只有实现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才能大大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和效益。

三、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据调查了解,目前我国的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管理流程存在不完善性,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在进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实施的过程中。为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管理效率,进行人物角色创建,提高系统管理研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一)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流程

据全面的调查了解,在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资产入库、资产转移以及资产盘点流程中,资产转移过程存在较多问题。资产转移流程如下图一所示:

图一:流程图资产转移

在资产转移流程中,系统管理人员需要通过大量的时间进行操作,同时无法保证在通过资产管理者进行资产调拨单填写到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录入的过程中的准确性。企业内部多次的进行资产调拨,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一方面将低了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一方面使系统管理录入时间缺乏及时性,无法保障数据应用的准确性。

(二)人物角色的创建

进行人物创建过程中,要通过对人物角色的定性,即一对一的调查访谈,访谈对象为与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相关人员。访谈过程实行一对一,为保证访谈效果,访谈渠道以及访谈地点要进行认真选择。访谈主题则为与企业实施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相关问题。通过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进行某类具有特征的用户群体的人物角色创建。为提高人物角色的真实性,对这类调查群体的业务目标与存在困惑进行着重分析,并应用在不同的场景环境下。

(三)应用人物角色,完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通过对场景和人物的创建,进行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用户交换设计,从而在人物角色的指导下展开系统设计。通过利用人物角色的全体特征和困惑展开相关的讨论从而满足人物需求的任务构建,达到解决相关人物角色问题的最终目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还可以进行交互设计,其中包含了对主题框架的设置、角色常用的查询系统,从而增加管理过程中页面的设计。系统的技术设计,使系统管理过程更加符合企业管理人员的需求,同时,使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全面性与实效性也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