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社会保险业务管理程序集锦9篇

时间:2024-03-16 08:18:54

社会保险业务管理程序

社会保险业务管理程序范文1

关键词:社保工作;程序化管理;要求;问题

       在社保日常工作中,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如何提升职工群众对社保工作的满意度,如何使每位社保经办人员都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如何实现工作中的“零失误”,如何使社保工作更加适应和谐发展的要求,通过对程序化管理的应用,感觉这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1  程序化管理是企业深化管理的产物,也是加强社保基础工作的有效方法

        程序化管理是企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管理,它属于规范化范畴,也是目前流行的精细化管理的体现。所谓程序化,它表示一定的工作流程,而这个流程规范后,在一段时间内相对固定不变。如需再来,就称之为流程再造,通常也称为流程再设计,它取决于原流程设计是否适应目前的工作状况。因此说,流程再造是把企业从职能式管理过渡到流程式管理,这是企业管理的一大进步,也被称之为管理上的第三次革命。(第一次革命是泰勒所提出的科学管理;第二次革命是上世纪60年代日本以石川新为代表的企业家推行的全面质量管理,即tqc)流程再造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mit学院教授哈默和csc管理顾问公司的董事长钱皮提出的,他们强调的管理流程再造,就是对战略、增值运营流程、以及系统、政策、组织结构的快速、彻底、急剧地重塑,以达到工作流程和生产率的最优化。社保管理所要借鉴和吸取的,主要是从管理的组织结构上实现管理效率的最优化,把企业工作流程方式引用到社保管理流程方式上来,通过这种反复重塑的流程再造,把工作失误降到最低限度。

        根据社保工作规律,程序化管理是解决社保工作难题的最佳办法。它强调岗位工作者必须严格按流程操作,不能有随意性,而这个流程又是经过反复论证后,确认为科学、准确后才被确定下来的,只要按照这个流程操作,是不会出现失误的。(除非人为故意)细想起来,过去好多不应该发生的问题,不都是因为在某些程序上控制不好,或缺少应有的程序控制造成的。大家知道,社保工作的特点是理解政策、执行政策,而执行政策就必须按程序办事,按规距办事。所以,程序化管理非常适用于社保系统,我们应该从程序化管理抓起,只有打牢这一步,社保的基础工作才有可能走上正轨,才能从根本上堵住管理上的漏洞。

        2  程序化管理的基本要求

        推行程序化管理,作为社保系统管理者要做好统筹考虑,要从制度完善、岗位修定、标准制订、程序设立、职能交接,严格考核等环节方面仔细研究,一环套一环,分步实施。

        首先,要完善各种管理制度。推行程序化管理也应有各种制度的支持和保证。这些制度中最重要的是要完善好岗位责任制,确定好每个岗位的岗位职责,以岗定责,责任到人。这个岗位责任制要适应程序管理的需要,凡不适应的要调整、修改。岗位责任制要体现经办人员的责任,体现工作标准的“零失误”,从而形成自我约束氛围。通过建立和完善新的管理制度,让经办人员自觉接受这一管理方法,主动运用好这一工作方法。

        第二,要设计好业务流程和工作标准,这是推行程序化管理的关键。业务流程设定的原则,要以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法规性文件为依据,就具体内容而言,就是要以省市各险种的规范化业务操作内容为标准,将其流程化,如峰峰集团在养老保险和工伤保险方面参照了河北省社保局制定的业务规范操作办法,失业保险参照了邯郸市社保中心制定的业务流程,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虽然封闭运行,但也参照了属地政府的相应规定。综合上述五险,我们共设定业务流程六大项、28小项、145个流程步骤,制定工作标准和要求98条,为了方便操作,在推行程序化管理之前,我们还专门编辑了《峰峰集团社保业务操作手册》,制定了每个险种的业务操作规程,并将养老、失业、医疗、工伤、数据库管理 、社保财务管理等内容分别明确了工作标准和要求,这样在执行时就减少了许多过程。

        在业务流程和工作标准设计中,要注意把握好“深”、“全”、“严”。深,就是要将社保业务流程从最基层做起,要深入到每个车间,有的甚至要深入到每个人,如养老保险缴费要从职工工资代扣代缴做起,医疗保险要从职工住院备案做起,工伤保险要从基本信息录入和申请待遇支付做起,情况越深入,基础数据越牢靠。全,就是全面、广覆盖,凡涉及社保内容的业务,都要纳入到流程中去,都要囊括进来,业务范围辐射要纵到底、横到边,不允许漏掉一个环节,即便是协作部门也不要漏掉,这样才能分清责任,促进部门之间协作。如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管理中,要求劳资部门要按时提供当月的开支明细及单位增减人员的有关手续。严,就是工作标准制订要严,这个严不仅指工作高标准严要求,更主要是要体现在具体、准确上,不能含糊、笼统,要便于考核。如养老保险费的申报、缴纳,要求必须数字准确、清晰,大小写一致,不得涂改;单位盖章为行政章;单位负责人、填表人均要签字。

        第三,业务流程和工作标准制订后,可以试运转,也可以抓点带面。我们在推行时选择了试点,经过半年多的试点运转,反复补充、修改、完善,最后经各主管业务部门认可后,适时召开了试点推行会。我们要求所属单位要注意结合本单位实际,切忌盲目照搬照抄,要有自己的特点,要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要制定考核办法。程序化管理办法拿出来后,不可万事大吉,还要抓好考核。要将落实岗位责任制和实际操作效果及工作效果,作为其主要考核内容,并要与经济利益挂勾,与评优创先相结合,如峰峰集团社保处每月都将对经办人员进行与经济利益挂勾性考核,凡被评为c档的,要扣除当月5%的岗位工资,凡被评为d档的,要扣除当月10%的岗位工资,并且全年免去评先资格,如表2。

        考核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要讲求实效,要注意克服人为因素,真正使每一位工作人员始终赋予高质量完成工作的责任感,始终形成一种自我约束,这样才能使程序化管理持之以恒。

        3  在推行程序化管理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要经常研究社保业务变化动态。特别是涉及政策上的变化,做到随时变化,随时调整业务流程及工作标准,以达到其适应之。社保工作的变化也是经常性的,有时来自内部管理,有时来自政策调整,有时是项目增减变化,但是不管怎么变,最后都要将其纳入业务流程中去,纳入到程序化管理中去,如我们开始实施时只将养老、失业、医保、工伤等业务管理纳入了进去。进入2008年开始实行生育保险封闭管理后,又将生育保险纳入了程序化管理。现在根据变化了的情况,我们还将准备把已经过时的条款删除掉,保持程序化内容长期适应工作的需要。

        3.2 要注意细节研究。尤其在推行的初期,更要注意抓好每个环节的细节。一是要认真修定和审查岗位职责,过去不清楚的这次要清楚,职责不明的这次要搞明白,要把岗位职责落实好。二是制定业务流程和工作标准。社保管理者要亲自把关,特别是工作标准,既要求实又要严格,真正成为每个经办人员今后工作的统一航标。三是要注意结合实际,力求实效。就是经过推行你制定的程序化,能否保证你的工作人员在你设定的程序化运作中不发生失误或其他问题,这是最终标准,如果还有出失误的环节,说明程序上还不完整,还需要流程再造,重新修定,这是社保管理者最应重视的问题。

        3.3 千万注意不要走形式,搞花架子。开始提到,我们推行程序化管理的目的是要实现工作上的“零失误”,是讲求工作责任、工作效率,是针对工作中的问题采取的一种有效措施。所以,要注意调动每个岗位同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特别是在推行的初期,要让每位经办人员重新修定岗位职责,根据岗位职责制定好岗位工作标准,最后将工作内容及标准程序化。要通过修定和制定标准,让每位同志受到责任教育,有了这种工作过程,程序化管理才有基础,才能防止和避免各种疏漏。

        3.4 领导支持问题。抓任何工作都离不开领导的支持,社保工作亦是如此。推行程序化管理难免要动用一些资金和设备等,因此,主管社保的领导要积极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各级领导应该认识到,推行程序化管理,它不仅是提高效率,提高工作质量,更主要是要我们养成一种一切按章办事,一切按程序操作的有序工作习惯,有了这种习惯,我们作领导的就会减少许多盲从和武断,就会逐渐养成科学管理的工作作风,就会带出一支过硬的队伍,同时,还可以防止和抵御各种不良风气的侵入。因此,我们一定要提高抓好这一工作的自觉性。

        4  粗浅体会

        推行程序化管理我们仅仅是刚开始,有些还不十分成熟,但以目前运行情况看,有些体会还是较为深刻的。

        一是员工的素质得到了提高,尤其是责任心大大增强。程序化的特点是要求员工必须建立在自觉、有序、准确的基础上去工作,没有责任心,是达不到程序化要求的,有一个数据是否可以说明这一点,峰峰集团2006年人为原因基数出错率是1.2%,推行程序化管理之后的2007年即降为0.067%,逻辑出错率为0,基础信息出错率由2004年的70%降为2007年的4%。

社会保险业务管理程序范文2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收不抵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中图分类号:F8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1-0084-02

一、肥城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现状

肥城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启动于1994年4月,是山东省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较早的县级市之一。截至2012年底,肥城市参保机关事业单位共有235个,参保人员18 879人,参保率100%,离退休人员7 907人,社会发放率为100%。基金的征缴实行单基数征缴,统缴统拨的方式进行。目前在职人员缴费比例为39%,其中单位承担37%,个人承担2%,缴费基数为人社局审批的工资标准(不含住房补贴),在职参保人员与供养退休人员比例2.39∶1。2012年征缴养老保险基金25 006万元,发放离退休人员养老金27 964万元,当年超支2 958万元,超支部分财政兜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收不抵支及其原因分析

近几年来,肥城市已数次出现收不抵支的情况,综合分析出现收不抵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在职参保人员与供养退休人员比例逐年降低。通过对2005―2012年八年间的在职参保人员和退休人员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从统计数据可以明显看出,在职参保人员与供养退休人员比例由2005年的3.75∶1降低到2012年的2.39∶1,逐年降低的趋势十分明显(见表1)。

2.在职人员缴费比例无法再提高。以前解决收不抵支都是依靠提高在职人员征缴比例填补支付差额,从2002年23%一直提高到2012年的39%,再加上医疗保险10%、工伤保险1%、失业保险3%,这几险的缴费比例已达53%,尤其对于部分效益差的自收自支和差额事业单位,已经无法承担,再提高比例的空间已基本没有(见下页表2)。

3.离退休人员待遇逐年提高。在工作中,认真贯彻执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有关政策方针,严格落实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为确保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及时足额发放,自2000年实行了社会化发放,确保“一天不拖,一分不欠”,切实维护了广大离退休人员的权益。离退休人员人均养老金待遇由2005年的14 118元提高到2012年的35 366元。

4.扩面资源已经枯竭,缴费基数无浮动空间。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覆盖率已是100%,已经没有扩面资源。新增人员主要是按计划招考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由于受编制约束,人员十分有限。同时,征缴基数以人社局审批的档案工资为准,无浮动空间。

(二)缺乏统一政策和法规

当前,虽然国家出台了《社会保险法》,但是在贯彻落实上不到位。各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政策还只是各级地方政府出台的试行办法,真正由国家、省出台的专门针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强制性法律、文件仍是空白,这就导致了各地出现了政策上的多样性、随意性、不配套性,使工作中遇到问题无所适从,从泰安市看,基本上一县一政策,一地一规定,工作处于被动状态,与事业发展要求差距较大。

(三)管理体制不统一,业务管理机制不健全

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职能、资源整合等改革目标至今尚未实现。泰安市和有的县市区机关保险机构单列,而肥城市未曾单列,经办机构尚未纳入参照公务员管理。同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业务管理机制不健全,特别是控制机制、反馈机制、导向机制不够完善,管理基础不牢,管理手段不新。

(四)网络程序不适应

2010年4月,肥城机关养老保险从单独开发的网络应用程序并入“金保工程”核心平台二版程序后,实现了基金征缴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在网络程序上办结。但由于核心平台二版主要是针对企业养老保险设计的,有很多与机关保险业务不适应不配套的地方,影响了业务的办理。2012年4月份虽然升级核心平台三版程序,但运行中发现新程序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很多功能无法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工作的开展。

三、对策及建议

(一)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社会保险法》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和个人个人缴费以及政府补贴组成。由此可见,应尽快以建立个人账户为核心,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适度增加个人、财政负担比例。同时提高统筹层次,实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的省级或全国统筹,增强养老基金的抗风险能力。

(二)创新管理机制,优化管理模式

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位是管理主体,表现在社会保险管理上,主要是通过单位管理 “单位人”;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险管理的是“社会人”,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从而减轻参保单位的事务性负担。在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如果不创新管理体制,管理就会遇到体制,而且难以提升。要遵循“机构职责明确、权限分配适度、制约配合平衡、控制调度及时”的原则。形成 “服务、管理、监督”三级管理模式框架,将纵向分工的管理体制调整为横向分工的管理体制。原来纵向分工的管理体制,明显存在工作协调难和业务经办权限过于集中两个弊端,这对提高服务质量和职工综合素质不利。而横向分工的管理体制既互相配合,又互相制约,也能提高办事效率。

(三)完善相关政策

中国人口老龄化已经提前到来,养老保险正面临严峻挑战,应尽早统一规划相关政策。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经济的发展,从目前日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来看,有部分条款已不符合工作实际,有的问题文件中未有相应规定,建议上级部门出台新的机关事业单位保险规定,应结合实际情况尽快完善相关政策,避免一地一策,有利于管理和人才流动。

社会保险业务管理程序范文3

(一)准确把握形势,积极应对,迎难而上,三项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实现新跨越

2013年是企业养老保险任务重、征缴难的一年,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新情况、新变化。面对困难形势市局领导及早调度,带领相关负责人进工厂、入企业、到县区调度、调研,查找问题、研究制定措施,在全市掀起了“决战50天,确保圆满完成扩面征缴目标任务”的专项行动。各县区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加强对企业稽核力度,强化破产、特困企业的服务与管理,分类实施不同措施,经过努力,变被动为主动全面完成了省下达的各项任务目标。全市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71606人,净增24855人,完成省全年净增计划的120%;实际缴费人数333378人,净增27032人,完成省全年净增计划的134%。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382497人,净增14479人,完成省全年净增计划的121%。生育保险参保人数为224468人,参保人数完成率为100%。全市企业养老保险费征缴总收入21.28亿元,完成省全年征缴计划的106.5%,比上年增收3.54亿元,增幅为19%;全市征缴工伤保险费8166.8万元,完成省全年计划的116.7%,比去年增收1789.8万元,增幅达28%。全市征缴生育保险费3478.6万元,完成省全年计划的128.8%;比去年增收784.6万元,增幅达29%。截至2013年底,积极争取企业养老保险省调剂金1918万元,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滚存结余已达45.43亿元,支撑能力在全省列前5位。工伤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达到1.02亿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进一步增强了因工伤事故发生的不确定性而造成的风险抵御能力。生育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达到3946万元,实现了稳步增长。

(二)落实政策,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社会保障水平实现新提高

一是精密组织、周密部署,城镇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实现了即时纳入即时享受养老保障,全市2300余名符合条件的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已全部及时纳入并发放到位。二是退休人员待遇调整首次实现了系统内信息化管理。连续七年八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待遇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三是企业离退休人员遗属待遇再获新提高,调整按原企业所在地调整。其中:滨城区、邹平县、博兴县提高90元,调整为410元;其他县区提高80元,调整为360元。四是及时完成企业离休人员参照机关事业单位离休人员标准调整津贴补贴和取暖补贴。五是积极落实工伤抚恤待遇上调标准,及时调整、落实到位。调待工作于5月底前完成,调待人数411人,待遇调整后,伤残津贴、护理费、抚恤金分别达到1601.5元、1097元、748元,分别增长240元、270.4元、82.5元。六是按照程序严格时限确保各项待遇按时足额支付。100%按时足额社会化发放养老金11.3亿元,按时足额支付工伤保险待遇5776万元、生育保险待遇2714万元。

(三)开拓创新,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再现新亮点

一是试点推行实施指纹影像比对电子认证,实现认证工作的人性化、系统化、科学化。为应对企业离退休人员越来越复杂多变的现状,创新认证方式,建立信息一体化指纹影像认证系统,实行远程网络系统认证,离退休人员参与认证可就近办理。该项工作已在邹平试点并取得良好效果。二是爱心手拉手,互助心贴心,助推“爱心互助工程”在我市全面展开。三是开展丰富多彩的为老服务项目,成功举办第二十一届“社会保险杯”离退休人员门球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服务率达到99.5%,社区服务率达到99.3%。均超额完成省计划指标。

(四)健全监管,强化稽核,推进财务业务一体化,三项保险基金管理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是科学设置工作岗位、岗位职责和操作权限,建立操作日志监控制度,形成了安全可靠的内部控制制度。二是实现了业务和财务数据共享和财务--业务系统的双向监督。在2012年对我市2005年-2011年度以来的企业养老、工伤、生育保险收、管、支经办情况的审计中,未发现因人为因素造成的违规问题,三项保险的经办工作受到了审计组的充分肯定。(五)夯实基础、扎实工作三项保险经办管理服务水平实现新提升一是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更加快捷。市内跨县区转移、市内企业养老与机关事业养老经办之间转移,实现了系统内直接调转和相关数据信息的直接交换,保证了转移接续的高效准确运行。对跨省市转移的,严格按照“三个十五天”的工作时限要求,有效地保证了转移接续的顺利进行。去年跨省市转入1221人,转入资金1672万元,转出910人,转出资金1235万元。二是三险社保待遇系统生成。不断完善程序,做好基本信息审核确认、个人账户系统维护等,确保了三险待遇准确核定、按时发放。三是稳步推进工伤保险市级统筹。按照省厅《关于加快推进工伤保险市级统筹的意见》和《滨州市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实施办法》,目前工伤保险市级统筹工作正在稳步有序开展。市级建立了工伤保险调剂金和储备金制度,从更高层面提高了工伤保险基金抗风险能力,为特大、重大工伤事故紧急支付“储水”。四是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工作有序开展。做好协调工作,制定工作方针,按照部、省有关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管理要求和市局分工,对照5大类24小项标准进行了细化,明确了个责任单位的分工情况和要求,梳理了有关内控制度,从基础入手由市劳保处牵头的该项工作,正在全市有序开展。

二、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全面做好2014年社会保险经办工作

(一)、继续强化扩面征缴工作

2014年的任务是: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9.17万人,实际缴费人数达到35.3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9.15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3.4万人;全年征收养老保险费23.43亿元,工伤保险费8000万元,生育保险费3800万元。经过近几年的扩面征缴,我市的扩面征缴空间越来越小,完成今年的扩面征缴任务异常艰巨,为全面完成任务,一要扎实做好扩面征缴工作,着力提高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明确扩面重点、提高扩面征缴效率和质量。加强与工商、就业、税务等部门的协调对接,重点推进流动性较大的餐饮娱乐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及未全员参保的民营企业依法参保、足额缴费;继续做好城镇个体工商户及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工作;深入做好断保人员社会保险关系接续服务工作。工伤保险要以高危行业、非公有制企业、非参公事业单位为重点提高参保率,确保非参公事业单位实现应保尽保。生育保险实施范围要扩大到各类用人单位。二要强化社会保险征缴稽核,增强用人单位依法缴费意识。稽核的重点为用人单位少报参保人数、少报缴费基数和不为职工办理参保登记等行为。通过稽核增强用人单位参保意识,规范参保单位申报缴费行为,提高参保单位依法参保缴费意识。三要切实抓好缴费基数审核工作。要全力做好参保缴费基数的审核工作,尽力避免选择性参保和未完全参保问题,核实核准参保单位用工人数和缴费基数。有针对性的宣传缴费基数、缴费年限对各项保险待遇的影响等政策,引导参保职工关注当前缴费,维护未来社保权益,同时做好缴费基数的公示签字制度,充分发挥单位职工的监督作用。

(二)全面落实社保惠民政策

一是继续确保企业养老、工伤、生育各项待遇按时足额发放。二是按照上级部署做好2014年企业退休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调整工作并按规定时限发放到位。三是研究探讨“助保”做法,让缴费困难人员能缴得起费。随着养老参保缴费基数的逐年提高,我市的参保缴费数额逐年加大。我市原国有企业、集体企业改制中出现失业、生活困难而又无力继续缴纳养老保险的人员逐年增多,出现养老金断保现象,另外,在自由职业者和个体工商户缴纳养老保险人群中,还不断出现因病、因灾致贫而中断缴费的情况,可能导致这部分职工在退休后权益受损。面对参保缴费政策的刚性规定,本着在严格执行政策的前提下,借鉴外省市的“助保”做法,开拓创新、建言献策,研究“助保”办法。四是加强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管理,推进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入网。继续做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严格按照三个“十五天”的时限要求,做到“按时准确、便捷通畅”,真正做到养老保险自由转移。要加强协调、完善程序,主动沟通,积极推进我市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并入全国养老保险关系异地转移网络系统并实现顺畅运行。五是做好退休人员管理工作。开展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等级评定,按照《山东省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等级评定实施办法》规定的标准,评出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AAA级街道、社区,推动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六是加强调研,做好社会保险法及相关政策的配套与衔接,及时落实惠及民生的社保政策。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职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政策即将出台,参保人员退休前死亡待遇落实等一系列政策即将出台,要加强学习研究与调研,结合我市实际制定相应落实方案,及时地做好社会保险法及相关配套政策的落实。

(三)、不断提高经办管理能力

一是深入开展经办标准化建设,有效实现精确化管理。要立足于信息化,打造标准化。切实加强在信息化条件下,社保经办业务流、信息流系统运行管理。科学设置工作岗位,明确职责,强化操作权限动态管理,使内控制度寓于系统之中。进一步完善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建立系统控制倒逼机制,有效实现社保经办精细化、精确化管理。

二是全面完善经办管理流程,优化系统程序化运行。按照“压缩环节、减少程序、提高效能、监控并行”的原则。通过本地化需求编程,将参保登记类,社保关系转续类,保费征缴类,待遇核定类,待遇支付类以及贯穿以上业务的个人账户维护类六大业务经办纳入核心平台无缝衔接,有效实现能用系统的,不用手工作业。同时,在实现业务-财务信息一体化对接和双向监督的基础上,系统梳理全面完善优化三险信息化经办管理流程。今年要进一步完善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待遇计发系统控制管理,有效实现退休人员个人账户动态递减计息和系统计算继承额,同时集中力量把企业离退休人员遗属待遇纳入系统管理。全面推进工伤、生育保险待遇支付纳入系统工作,逐步推行生育保险医疗待遇与医疗机构直接结算。

三是创新管理方式,优化经办服务模式,全面提高社保经办公共服务水平。推广应用柜台、网络、自助三位一体的经办服务新模式。尝试推行新增退休人员利用社保卡发放养老金;加快“网上社保”建设,逐步扩大网上申报、网银缴费、网银支付待遇等经办项目。

四是有效提升社保业务档案管理水平。加快社会保险经办档案数字化和网络化建设,逐步实现社会保险经办业务档案信息资源的科学整合和有效利用,按省级达标档案管理要求,加强社保业务档案的归档、管理和应用。

五是积极推进个人权益记录管理工作。按照部、省有关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管理要求,积极创造条件,提供多方位、多形式、多渠道的查询服务;依法据实开具社会保险参保缴费证明,强化保密措施,防范信息泄密等风险,切实提升权益记录管理质量。

六是切实加强社保统计工作。社保统计工作是经办主要事项之一,务必高度重视。要正确理解数据指标解释,认真把握数据间的逻辑关系,强化和运用统计分析,及时准确反映社保运行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社会保险业务管理程序范文4

关键词: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风险防控;措施

一、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基本内涵分析

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是社会保险基金制度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方法,为有效规范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行为而建立的相关的规范约束机制。通过建立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可以实现资金收治的有效监督和管理,切实维护公民应有的权益,更好地推动社会稳定和和谐。目前国家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渐成体系,它的出台主要是参考了国家相关的法律,包括劳动法、社会保险法以及预算法等,以此为基础确定的基本内容。总结上分析,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的生成主要体现了以下基本内容:一是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政策规定和要求,对社会保险基金进行及时足额依法收集,并定期按程序发放相关的社会保险待遇。二是需要严格控制预算支出,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确保社会保险基金有效控制,及时动态反映收支情况。三是要不断完善基本财务管理制度体系,确保按照财务管理政策规范和要求来对社会保险基金加强日常管理和财务监督,实现保值增值,更好地提高社会保险基金保障和服务功能。加强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和行业规范等做好基金的收集、调拨、使用、监管,通过运用财务管理技术和手段,加强财务核算分析,加强预算管理,确保基金安全有序使用,同时要建立专门的独立的社会保险基金账户,确保专款专用,还要积极探索如何实现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新路径,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社会保险基金应用的功能。

二、加强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与风险防控的意义探析

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加强,对参与社会保险的认识不断提高,社会保险参与率和覆盖面不断扩大,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提高了社会保险基金额度,与此同时也要看到,社会保险基金的生成和利用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通过建立针对性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风险防控,一方面可以有效保障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确保保值增值,按照程序开展社会保险基金的收缴、划拨和分配使用,更好地满足公众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加强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并做好风险防控,可以有效规避基金运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风险或者隐患,提高资金保障水平,更好地维护社会稳定,在合理的预期范围内加强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运营多元化模式探索,还可以进一步提升社会保险基金增值能力,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保障和服务价值。

三、当前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和运营方面,虽然运行比较流畅,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功能正常发挥,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也应当进一步进行规范和完善,才能更好地防范各种潜在风险,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一)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不够完善。目前随着国家新的劳动合同法、预算法等政策的调整,对于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工作而言也应当主动根据政策的变化来进行财务管理制度的健全完善,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制度执行的规范性,更好地发挥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应有的价值。目前相关的制度不够完善,尤其是会计核算体系不够健全,关于社会保险欠缴费问题如何进行会计核算尚没有形成制度规范,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要求会计记账应用的是借贷记账法和收付实现制,这种模式可以及时直观的反映番茄概念社会保险基金的现金流量情况,也便于进行操作,但是这种核算管理模式也暴露出一些漏洞,比如针对社会保险基金欠缴费问题,会计核算体系尚没有明确的规定,如何针对欠缴费用问题进行单独核算和全面体现,更好反映社会保险基金收支情况,成为一个难题。如果不能够及时运用科学的方法确定社会保险基金欠缴费用,这样容易引发财务漏洞,如果处理不当,将会导致在财务报表中债权债务和账务记录方面出现较大的差异,不利于保证财务管理收支的规范性。这也是目前会计核算体系和监督工作中应当重点加强和防范的重要方面。(二)个人账户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个人账户是社会保险基金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参保人而言,希望能够及时全面地了解社会保险基金的分配、收支等情况,如果这些因素不能全面地掌握,将会影响投保人的积极性,在个人账户管理方面目前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对于参保人而言,不能全面地了解上述内容,在社会保险基金的分支方面,诸如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和社会失业保险等,目前现有的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中对参保人如何享有相关的权益等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参保人如何对个人账户基金进行管理,有没有权利进行管理等还没有进行进一步的规范。此外参保人由于对个人社会保险基金账户不能进行有序管理,在监督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规范情况,直接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不利于实现社会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制度应当对参保人如何依法维护和管理个人账户基金进行进一步明确和规范,这样才能更好地建立顺畅的沟通机制,减少矛盾和冲突。(三)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标准需要进一步统一。目前虽然国家针对社会保险缴纳提出了强制性的规定要求,但是对于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标准没有做出统一的规范,很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实现更大的收益,在社会保险基金缴纳方面往往是按照最低的规定缴费基数进行缴纳,员工对社会保险缴纳方面政策缺乏深入的研究,不知道如何维护自身的权益,加上一些企业在社会保险缴纳方面不及时、没有实现足额缴纳等,从而增加了社会保险基金核算和统计难度,由于缺乏统一明确的社会保险基金征缴标准,不利于社会保险基金的有序管理,影响了财务效能的发挥和参保人的权益体现。(四)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体系有待完善,基金保值增值能力不足。一方面社会保险基金需要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财务监督管理,才能避免发生挪用、乱用等情况,但是目前现有的会计监督职能不够完善,部门职责权限分配不明确,没有形成完善的统一的监督管理合力,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涉及的权责部门比较多,难以形成有力监管格局,增加了财务风险。另一方面社会保险基金保值增值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在资金的保值增值方面目前还没有形成科学可靠的运营管理模式,随着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物价水平不断提升,社会保险基金方面的收益和回报率问题日益凸显。

社会保险业务管理程序范文5

[关键词]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优化;策略

一、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特征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是城乡居民在办理养老保险过程中形成的文字、图表、声像等资料信息,其包含了被保险人的个人信息和社会保险的相关内容,其作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必要凭证,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同时还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和易露性。由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是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全过程中的监控和记当,所以其具有一定的指导、监督和维权作用。在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过程中体现出了较为明显的特征。

(一)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范围较为广,与社会养老保险业务相关的资料、数据和文件等都属于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范畴。

(二)管理信息化要求较高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中信息化的程度也不断提升,城市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信息化建设速度不断加快,档案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三)存储和保存的期限较长

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业务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所以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存储和保存的时间较长,只要参保居民存在,那么养老保险的业务的办量也不就停止,即养老保险档案的管理工作中就需要对参保人进行信息的采集和存储,所以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个时间跨度较大而且需要很长保存期限的一个过程。

(四)安全系数要求很高

城市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处理中,其内容不仅较为繁杂,记录的信息较多,而且这些信息与居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而且当前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形式也较为多样,不仅有纸质档案,还存在电子版档案,这些档案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及较强的隐私性,所以在对城乡居民的社会养老保险档案进行管理需要较强的安全性要求,需要妥善保管,严禁档案信息外漏及被篡改等情况发生。

二、优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的策略

(一)提高档案管理意识,强化档案基础管理

就目前来说,虽然我国对社会保险的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人们对社会保险的认识还不到位,在从业人员中,消极怠工现象时存在,对档案管理的意识还没有提升到与社会保险发展所适应的程度。现在的从业人员,对档案管理工作不认真.认为档案管理不重要,这些思想对其工作质量有着巨大的阻碍作用,导致档案管理工作杂乱无章,没有发挥档案在社会养老保险中应有的作用.严重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为此,必须提高从业人员的思想意识,提高对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强化思想教育,止其重视档案管理工作。

(二)对档案科学分类,进行有序整理

对于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险工作来说,工作难度较大,内容较多。优化档案管理工作就必须分门别类,把养老保险的档案进行有差异的归档.并有序地整理和管理。对于档案的分类,必须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分类标准,做到繁而不乱,井然有序。一般来说,对于政策性文件档案的管理.一般都是按照文件的出处、类型、文号及时间来分类归档:对于经办机构在养老保险的记录管理中,可以按照部门、时间等要素进行分类;对于城乡居民个人来说,比如保险手册、账户等情况就行分类;对这些档案的整理必须有序进行,不可杂乱无章。对于档案的有序整理,需要做到编号使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把握保险业务发展的规律,另外还要做好动态管理,做好常态下的工作。

(三)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对于档案管理来说,需要一定的制度支撑,对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也是如此,需要规范档案管理的流程,明确从业人员的职责,对养老保险的档案建立、查阅、维护、保存等都要实现制度化的管理规范。对于纸质的档案要排列有序,做好保存和维护工作,对于极为重要的档案资料还要备份,对于电子版的档案要注意网络安全。对于从业人员,要求掌握基本的档案备份、记录、查阅、保存等知识,要维护好档案资料,确保档案管理的安全性。档案从业人员要提高自身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真履行职责,做好本职工作。

(四)加快推动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实现

当前我们处于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不断普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管理也加快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档案管理信息的实现,不仅需要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同时还要加大投资力度,确保各种档案管理设施的配置,从而加快档案管理工作数字化和网络化实现,实现档案的大储存、高安全及共享性,从而加快推动我国城乡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结束语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作为重要依据,社会养老保险档案在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中作为重要的凭证,其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也是维护投保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养老保险的服务水平,其不仅具有较强的隐性价值,而且还能够统筹全局,有利于信息共享的实现,而且加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管理可以更好的推动社保档案信息化和规范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苏本超.当前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09-20.

社会保险业务管理程序范文6

一、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建立的必然性

社会保险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产物,而且它必将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壮大。近年来,社会保险事业日趋完善,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社会保险的业务量不断加大,而社会保险业务又不同于其他行政性和实务性业务,社会保险业务前后是必然联系的。后一笔业务是前一笔业务的继续,前一笔业务是后一笔业务的依据。前后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参保缴费记录,社会保险业务档案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发生质的变化。

社会保险业务的特殊性决定了社会保险业务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可追溯、可修改,修改要保留改动轨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建立和规范保险业务档案。

二、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建立的原则

1.可追溯性

众所周知,社会保险起源于西方国家,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德国工业运动不断兴起,阶级斗争十分尖锐,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德国于1883年至1889年先后通过了一系列法令,批准由国家建立疾病保险、意外事故保险和老年与残疾保险等三项保险法案,从此,劳动保险进入了国家立法阶段,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险制度雏形。到1940年,世界上已有60多个国家设立了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家属津贴等社会保险项目。目前,在我国已开展养老、工伤、医疗、生育、失业 等五险,并且实现了参保人员的全覆盖。从社会保险的发展脉络来看,我们研究社会保险历史,对规划社会保险未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可修改性

档案管理的可修改性是建立在可追溯性基础之上的。有了可追溯性,可修改性就有了依据。档案的修改并不是简单的改变,而是依据政策对原始资料的修改和补充。档案修改要辩证的看,首先,档案是严肃的,是胜于雄辩的铁的事实和实实在在的依据,其次,档案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依据政策和程序加以修改和补充的。档案的严肃性和档案的灵活性是辩证的统一体。例如;出生年龄问题;参加工作时间问题;退休时间问题;简称“三龄”问题,“三龄”问题是困扰社保工作多年的老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进行第五次人口普查,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工作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导致个别人名称音同字不同,出生年月记载错误。还有许多年轻人在正式参加工作前已在同一单位临时工作多年,但由于工作的临时性没有建立本人工作档案,正式录用时又没有标注工龄从何时计算,这就为认定参加工作时间带来了困难;再如企业改制后下岗职工及因特殊历史原因精简人员,因种种原因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办理退休手续,这部分人员的正常退休时间和办理退休时间就有了间隔,如何认定这部分人员的退休时间,应退休时间和办理退休时间不一致时退休金从何时发放?对过去的年份退休金调整是否给予补发?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依据政策对档案进行修改和补充。

3.可连续性

“服务一生,记录一生,跟踪一生,管理一生”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永恒不变的主线,这条主线要求我们在档案管理上要具有可连续性的原则。顾名思义,可连续性就是对一个事件发展的来龙去脉要有清晰的脉络,要有前因后果,前因是后果的基础,后果是前因的必然。事物的发展是普遍联系的,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是质和量的统一,事物的变化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量变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质变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的阶段性,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使事物发展的各个过程之间,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衔接,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档案管理工作要考虑它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既要看到各个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职工养老保险手册的记载就是质和量的统一,每一年的记载就是量的积累,记载达到一定年限就会发生质的变化。

4.可追究性

八十年代,社保业务档案基本上是手写的,九十年代进入以手写为主,机打为辅时期,二年以来,手写逐渐退出主流,各种凭证、票据、工资单等等进入机打时代,有些领域已禁止手写。形势的发展,解放了生产力,节省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办事效率。但电子化的办公特点决定了一是他的可信度差,二是他的可模仿性强。针对电子化办公的这一特点,我认为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应继承和发扬手工记载档案的优点,在电子化办公中如何增加可信度减少可模仿性呢?那就是建立重要档案的可追究制度。例如时间设立密码:2015年录入的2014年信息,应能清晰地查明录入时间。同时,对责任人的追究制度也很必要,各种表格必须建立诚信制度,必须有人对表格填写内容负责。

三、如何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

1.严把建档关

社保业务档案的建立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原则:

⑴针对人事档案要重点把好参保人年龄关,参保时间关,缴费金额关。每一笔信息的录入都必须依据原始资料,必要的证件必须扫描备份,同时,参保人事档案的格式至少要在统筹地区内统一。

⑵针对历年缴费数据,必须要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齐备,同时档案要建立定期入库制度,一旦封存入库,不得轻易改动。

⑶针对财务到账档案要坚持财务围绕业务运转,凭借业务票据及银行进账清单确认到账信息。

⑷对审计复核档案,要坚持统一的规范的处理程序,坚持审计结果有回声,审计结果与落实情况同步入档,审计结果落实情况不仅有文字说明而且有处理过程,必要票据的扫描件附后。

⑸对日常来往文件、信函的归档不仅要对接收的文件归档,而且要对发出的文件留存归档,归档的原则要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建立索引,注明责任人。

2.严把阅档关

档案入库后,阅档是不可避免的,如何阅档,我认为应坚持以下原则:

⑴阅档应在全程电子监控下进行,并进行全程录音录像,电子程序不可修改。

⑵阅档应有专门的阅档室,阅档人必须在档案管理人的可视监控范围内借阅。

⑶档案原则上不得外借,确需外借应对档案借出前全部扫描,归还时逐一比对。

⑷建立阅档登记制度,为有必要的人提供扫描件并加盖档案管理部门专用章。

3.严把管理关

档案是重要的历史资料,是不说话的活证据。因此说加强档案日常管理非常重要。

⑴档案管理要科学有序,要按业务类别,不同年份,合理摆放,要建立档案编号制度,坚持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同步,以电子查找在先,电子引导纸质的方式进行查找。

⑵档案室建设要依据档案法要求,统一规范硬件,配齐必要的基础设施。,确保档案在保存期内不损毁。

⑶档案室要设立专人管理,要对日常工作负总责,对各种隐患早发现、早汇报、早消除。

4.严把销档关

档案不能只进不出,如果不能销毁再大的档案室也不能承受。依据档案法要求,档案保管分永久保管和一定年限保管,对永久保管的档案要定期检查和电子维护,对有保管年限的档案,在达到保管年限后进行销毁,销毁档案按销毁制度进行,依一定程序办理,不得匆忙销毁,以免误毁。

四、对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期望

1.加强培训,培养一支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档案管理干部队伍。档案管理看似简单实则不然,社保档案管理部门是社保业务部门的总抓手,是社保所有业务部门的汇总和归宿。各级社保经办机构,要把培养和使用档案管理人员作为工作重点,选拔骨干人员,加强培训,系统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做到档案管理工作常抓不懈;定期检查;定期开展业务交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把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培养成思想觉悟过硬业务能力超群的复合型人才。

2.对档案管理的基础建设加大投入,升级保密等级,划设管理红线。各级社保经办机构在抓好档案管理人员培训的基础之上,要加强档案室的基础建设,县区以上各级社保经办机构,要设立独立的档案室,档案室的设置应坚持:⑴不在顶层。⑵不在最底层。⑶不在房山一侧。而应设置在各业务部门的中心位置。

3.加强法制建设,在遵守档案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制度,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党的十提出依法治国理念,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必须依法开展。

可以说,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比较晚,在这方面,我们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探索和完善,我们要正视自己的差距,同时要勇于化危为机,把零基础化为机遇和动力,白手起家,坚持标准化、正规化、科学化、电子化起步。依法治国,是我们国家的发展方向,也是正确选择。建立开展并完善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恰逢其实,我们要在模范遵守档案法的基础上,制定和细化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制度,做到人人懂法,守法,护法,使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开展起来。

参考文献:

[1]张左己.领导干部社会保障知识读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张铁.马克思主义哲学读本.辽宁人民出版社

社会保险业务管理程序范文7

一、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建立的必然性

社会保险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产物,而且它必将随着经济的发展不断壮大。近年来,社会保险事业日趋完善,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社会保险的业务量不断加大,而社会保险业务又不同于其他行政性和实务性业务,社会保险业务前后是必然联系的。后一笔业务是前一笔业务的继续,前一笔业务是后一笔业务的依据。前后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参保缴费记录,社会保险业务档案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发生质的变化。

社会保险业务的特殊性决定了社会保险业务要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可追溯、可修改,修改要保留改动轨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建立和规范保险业务档案。

二、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建立的原则

1.可追溯性

众所周知,社会保险起源于西方国家,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德国工业运动不断兴起,阶级斗争十分尖锐,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德国于1883年至1889年先后通过了一系列法令,批准由国家建立疾病保险、意外事故保险和老年与残疾保险等三项保险法案,从此,劳动保险进入了国家立法阶段,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险制度雏形。到1940年,世界上已有60多个国家设立了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家属津贴等社会保险项目。目前,在我国已开展养老、工伤、医疗、生育、失业 等五险,并且实现了参保人员的全覆盖。从社会保险的发展脉络来看,我们研究社会保险历史,对规划社会保险未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可修改性

档案管理的可修改性是建立在可追溯性基础之上的。有了可追溯性,可修改性就有了依据。档案的修改并不是简单的改变,而是依据政策对原始资料的修改和补充。档案修改要辩证的看,首先,档案是严肃的,是胜于雄辩的铁的事实和实实在在的依据,其次,档案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依据政策和程序加以修改和补充的。档案的严肃性和档案的灵活性是辩证的统一体。例如;出生年龄问题;参加工作时间问题;退休时间问题;简称“三龄”问题,“三龄”问题是困扰社保工作多年的老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进行第五次人口普查,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工作中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导致个别人名称音同字不同,出生年月记载错误。还有许多年轻人在正式参加工作前已在同一单位临时工作多年,但由于工作的临时性没有建立本人工作档案,正式录用时又没有标注工龄从何时计算,这就为认定参加工作时间带来了困难;再如企业改制后下岗职工及因特殊历史原因精简人员,因种种原因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办理退休手续,这部分人员的正常退休时间和办理退休时间就有了间隔,如何认定这部分人员的退休时间,应退休时间和办理退休时间不一致时退休金从何时发放?对过去的年份退休金调整是否给予补发?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依据政策对档案进行修改和补充。

3.可连续性

“服务一生,记录一生,跟踪一生,管理一生”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永恒不变的主线,这条主线要求我们在档案管理上要具有可连续性的原则。顾名思义,可连续性就是对一个事件发展的来龙去脉要有清晰的脉络,要有前因后果,前因是后果的基础,后果是前因的必然。事物的发展是普遍联系的,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事物是质和量的统一,事物的变化发展是质变和量变的统一,量变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质变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的阶段性,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使事物发展的各个过程之间,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衔接,体现了事物发展过程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档案管理工作要考虑它的连续性和阶段性,既要看到各个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职工养老保险手册的记载就是质和量的统一,每一年的记载就是量的积累,记载达到一定年限就会发生质的变化。

4.可追究性

三、如何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

1.严把建档关

社保业务档案的建立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原则:

⑴针对人事档案要重点把好参保人年龄关,参保时间关,缴费金额关。每一笔信息的录入都必须依据原始资料,必要的证件必须扫描备份,同时,参保人事档案的格式至少要在统筹地区内统一。

⑵针对历年缴费数据,必须要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齐备,同时档案要建立定期入库制度,一旦封存入库,不得轻易改动。

⑶针对财务到账档案要坚持财务围绕业务运转,凭借业务票据及银行进账清单确认到账信息。

⑷对审计复核档案,要坚持统一的规范的处理程序,坚持审计结果有回声,审计结果与落实情况同步入档,审计结果落实情况不仅有文字说明而且有处理过程,必要票据的扫描件附后。

⑸对日常来往文件、信函的归档不仅要对接收的文件归档,而且要对发出的文件留存归档,归档的原则要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建立索引,注明责任人。

2.严把阅档关

档案入库后,阅档是不可避免的,如何阅档,我认为应坚持以下原则:

⑴阅档应在全程电子监控下进行,并进行全程录音录像,电子程序不可修改。

⑵阅档应有专门的阅档室,阅档人必须在档案管理人的可视监控范围内借阅。 ⑶档案原则上不得外借,确需外借应对档案借出前全部扫描,归还时逐一比对。

⑷建立阅档登记制度,为有必要的人提供扫描件并加盖档案管理部门专用章。

3.严把管理关

档案是重要的历史资料,是不说话的活证据。因此说加强档案日常管理非常重要。

⑴档案管理要科学有序,要按业务类别,不同年份,合理摆放,要建立档案编号制度,坚持纸质档案与电子档案同步,以电子查找在先,电子引导纸质的方式进行查找。

⑵档案室建设要依据档案法要求,统一规范硬件,配齐必要的基础设施。,确保档案在保存期内不损毁。

⑶档案室要设立专人管理,要对日常工作负总责,对各种隐患早发现、早汇报、早消除。

4.严把销档关

档案不能只进不出,如果不能销毁再大的档案室也不能承受。依据档案法要求,档案保管分永久保管和一定年限保管,对永久保管的档案要定期检查和电子维护,对有保管年限的档案,在达到保管年限后进行销毁,销毁档案按销毁制度进行,依一定程序办理,不得匆忙销毁,以免误毁。

四、对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的期望

1.加强培训,培养一支思想觉悟高,业务能力强的档案管理干部队伍。档案管理看似简单实则不然,社保档案管理部门是社保业务部门的总抓手,是社保所有业务部门的汇总和归宿。各级社保经办机构,要把培养和使用档案管理人员作为工作重点,选拔骨干人员,加强培训,系统掌握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做到档案管理工作常抓不懈;定期检查;定期开展业务交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把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培养成思想觉悟过硬业务能力超群的复合型人才。

2.对档案管理的基础建设加大投入,升级保密等级,划设管理红线。各级社保经办机构在抓好档案管理人员培训的基础之上,要加强档案室的基础建设,县区以上各级社保经办机构,要设立独立的档案室,档案室的设置应坚持:⑴不在顶层。⑵不在最底层。⑶不在房山一侧。而应设置在各业务部门的中心位置。

社会保险业务管理程序范文8

一、组织机构风险控制

按照盟社保局对社会保险经办风险管理检查评估工作要求,确保我局经办风险管理检查评估工作扎实开展,我局建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的经办风险管理检查评估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高度重视社会保险经办风险管理工作,定期、不定期与相关股室人员召开专门会议研究,保障经办风险控制管理工作高效有序开展。我局稽核审计股,负责全局风险管理工作。科学制定岗位设置,经办与审核、业务与稽核、会计与出纳等不兼容岗位相互分离,确保控制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二、业务运行风险控制

(一)基金财务运行情况

1、我单位基金财务股有5名财务人员(2名出纳、3名会计),符合应配备专职人员标准人数、符合基础工作规范要求。

2、各项基金业务经办过程都有财务会计、出纳操作规程,按照会计制度记账、核算,有明细的主管、记账、复核、出纳等岗位责任制,岗位之间没有兼任现象。

3、经查看基金收支户开户和各险种账目后发现,我单位基金财务股,基金收支都按规定实行了“收支两条线”和财政专户管理制度,各项基金都按规定存入银行,按险种分别建账、分别核算的。

4、经查看财务档案后发现,我单位财务原始凭证、记账凭证都合法有效,更正会计记录都有依据,对收支业务实行了分级授权,都有审核、复核和审批手续。

5、我单位财务股每月结账时严格坚持着与银行、财政、国库对账工作,每月都在编制银行存款余额对账表进行核对从而保证了银行存款余额与会计出纳帐表一致、账账一致、帐表一致、账实一致。

6、银行票据购买和保管以及领用填开都由出纳负责会计监督按规定登记办理的。

7、我单位财务一直在严格执行着空白凭证的保管与使用分离、资金收支的审批与具体业务办理分离,会计处理与业务经办、信息数据处理分离。

8、经检查情况看,我局银行预留财务专用章、人名章、票据、电子秘钥都由专人分别保管的,印章使用情况符合规定的用途、范围,审批手续完备。

9、我局社保基金除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个人缴纳收入外,其他险种都由地方税务局统一征收,已停用财政登记领用的手写式专用收据。

(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运行情况

1、完善业务规程。依据现行社会保险有关法规和政策,结合实际,明确了参保登记、缴费申报及缴费基数核定、账户管理办法和工作制度,确保具体业务操作之间都形成了内在的制约关系。

2、对单位职工、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等不同群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经办程序和审核、审批办法作了明确的规定,尤其是针对涉及补缴养老保险费人员的审核审批作了更为严格具体的要求。

3、在职参保人员流动就业时,能按规定及时为其办理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手续。包括在统筹范围内流动时,转移的个人帐户档案符合要求;跨统筹范围流动就业时,能按有关规定转移个人帐户基金。同时做好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对业务档案资料按规定归档保管。

(三)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运行情况

1、各苏木镇设有分管社保的领导,保障所具体承办业务,各嘎查村负责人辅助配合,各嘎查村经办人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对参保登记、待遇领取进行严格的审查手续,参保人员待遇领取人员的领取资格进行严格审核,由各嘎查村经办人员进行初审,旗社保局进行复审,有效防止了参保人员和待遇领取人员违规参保和冒领、骗取现象的发生。

2、个人缴费档次、征缴计划制定、参保缴费人员社会保险费补缴手续与材料、对参保人员缴纳的保费,由各嘎查村经办人员统一收齐出具收据,填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申报表,社保局经办人审核核定后,各嘎查村经办人前往地税进行交表和交款,地税出具各个参保人员的正式发票。

3、参保人员个人账户建立、计算利息、个人缴费与政府对个人缴费补贴记入个人账户。

(四)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运行情况

    1、参加职工医疗保险的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单位职工或灵活就业人员异地就医发生的费用按照“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录入电脑系统核算后,分管领导审核后由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予以支付。医疗费用初审核算、复审核签字、出纳支付、财务股复审实行分开操作,互相监督制约,操作流程符合业务操作规章制度。2017年9月份开展跨省异地就医即时结算业务以来部分患者已经在异地直接结算成功。

     2、参保人员在盟内发生的医疗费用的,持有社会保障卡在就医医院直接结算。                    

     3、我局业务人员按月做好报销费用支付台账,业务留存的资料按年度建立业务档案归档保管。

(五)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运行情况

1、按照医疗保险政策相关规定,明确管理,严格缴费基数,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管理,严格待遇报销支付,实行岗位控制。同时,认真学习整理上级部门关于业务规范管理方面的文件或操作步骤,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和交流,严格操作规范,实行程序控制,各项业务办理流程均按上级要求的规定执行。

2、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个人缴费业务,目前使用锡林郭勒盟城乡居民医保市级统筹系统征缴,使用建设银行POS机刷卡收费,不收取现金,系统机打正蓝旗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专用收据一式三份(交款人、财务、业务各一份),并要求建设银行每日按时提供单位客户专用回单的POS机收费总额进行对账,从而保证基金安全到账,准确无误。

3、医保信息系统是整个医疗保险工作的基础,计算机网络能否安全有效的运行是医保工作的关键。为了确保医保信息网络安全平稳运行这一目标,我们加强网络制度化建设,对医疗保险网络信息系统管理和操作人员的权限进行了具体规范,确保专人负责具体业务,落实了包括权限管理、密码保密等信息安全的保障措施。

(六)工伤生育保险运行情况

1、工伤保险业务严格执行《工伤保险条例》、《内蒙古自治区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办法》、《内蒙古自治区建筑施工企业参加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办法》及【锡人社办字[2015]263号】文件要求,依法依规经办初审、复审、审批流程;生育保险业务按照【锡署办发[2015]86号】文件政策执行。

2、工伤生育保险均已实现盟级统筹,每月根据核定初审待遇向盟局申请拨款,并根据支出情况定期向盟局报送支出明细表及统计月报表和季报表,建立征缴台账、待遇支出台账,遵循及时、完整、准确、安全、保密原则。

(七)申报登记及个人账户管理运行情况

1、用人单位申请办理社会养老保险登记时,依据内劳社办字(2010)71号文件严格执行,明确各项业务环节的操作流程。严格按流程办理各项业务。

2、定期与参保单位和个人核对个人账户信息;按规定计算利息,并发个人账户对账单。根据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员的缴费核定情况和基金管理部门传达的到账信息,为参保人员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数据库,并进行日常管理、维护。

3、参保人员在职死亡的,严格按照内人社发(2012)346号和内人社办发(2016)283号文件规定执行。在职死亡退保和支取丧葬费的审核审批程序需经办人、审核人、审批人、分管领导、主管领导等人员的签字后有效。

4、及时建立业务档案,严格执行经办过程中涉及的相关资料的留存,归档和保管,极大保护了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

(八)待遇支付情况

1、业务经办人员每月根据上月待遇支付记录及新增退休人员待遇、一次性待遇、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和待遇调整等相关信息,生成(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支付表)和当月基金养老金支付计划,报基金财务股审核,主管领导签字后将发放数据告知银行等社会化发放机构。

2、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职工和城乡居民待遇发放严格按照填报人、业务负责人、财务发放人员进行,经主管领导签字后进行发放,待遇发放汇总表一式三份(主管领导一份、财务一份、业务一份)。

3、申报办理一次性待遇的人员由业务部门审核后,并计算待遇,经股室负责人、分管领导确认后生效。

4、办理领取遗属费生活困难补助费的人员,有关证明、资料进行审核后,符合供养条件的,经股室负责人、分管领导签后确认生效。

   (九)稽核审计运行情况

1、合理设置岗位,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内部制衡机制,我单位稽核股配备3名业务人员(1名股长、2名业务员)业务经办建立岗位制约机制,业务经办人员严格实行授权管理。

     2、加强内部稽核,确保各项规范和流程得到贯彻落实。社会保险基数依据锡社险字〔2017〕50号执行,以文件形式通知各单位报送2017社会保险电子版和纸质表格和电子版。严格按照文件要求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在上年度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至300%的范围内核定。依法依规按照各项社会保险业务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核定业务数据。根据社会保险政策法规,对照《文件汇编》,稽核完毕后,向单位领导汇报、分析稽核发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向被稽核部门反馈稽核情况,促进社会保险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3、完成完成了对全旗行政、事业、企业、个体工商户缴费基数核定工作。对经过各单位经办人确认的征集单和各单位进行备份。自8月起,每月核定情况以邮件形式上报给盟稽核股。以确保监督体制。 各项业务建立台账,遵循及时、完整、准确、安全、保密的原则。

三、信息系统风险控制

各股室配备计算机技术人员负责自治区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信息系统安全运行。按照自治区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建设的标准,规范业务系统和数据库,按照信息系统操作流程执行各项操作。规范业务操作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制定网络和计算机病毒防护措施,业务系统与外部互联网进行完全隔离,有关资料及时备份,建立数据远程备份机制,对涉密信息在网上传输进行加密处理。

四、存在问题

内部控制要求科学合理设置岗位、不相容岗位分离;要求部分岗位专职、不得兼任和包办风险控制岗位的工作;要求岗位与岗位之间要形成必要的相互制约关系,这是社会保险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就是说,社保经办机构需要足够的人员编制,能够合理地设置岗位,配置人员,才能满足内部控制基本的条件。而目前我局工作人员短缺又是客观存在的现实。

五、整改措施

(一)统一思想认识,树立风险防范理念。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让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加强内控机制建设对防范风险、强化源头治理、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的重要意义,树立“防风险、抓管理、促规范、上水平”的工作理念,强调认真履行职责,把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融入业务管理工作中,把监督贯穿于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把法纪教育作为预防教育的基础内容,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来武装人,用文化的力量培育人。

社会保险业务管理程序范文9

一、理顺工作思路,突出民生保障

(一)突出把就业创业工作作为关键点,着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创业。围绕扩大市场、强化培训、政策扶持、优化服务的理念,促进就业创业。一是为了扩大全国创业型先进城市的成果,弘扬吴运铎敬业、创业、奉献的精神,公开评选表彰了首届“吴运铎创业奖”,颁发了10个创业人物奖、10个创业项目奖、5个创业服务奖。二是为了搭建长株潭创业孵化平台,投资3亿元的就业创业指导中心正在有序建设,预计年底可竣工。三是在全省率先完成了人才服务中心和职介中心的整合,构建了高效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共举办各类招聘会127场,入场招聘单位5886家,办理求职登记87625人,介绍成功就业12574人。特别是在7月份以来,专门召开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新闻会,连续举办了5场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入场招聘单位343家,提供岗位7353个,现场进场人数达7800余人,636名大学生达成就业意向。

(二)突出把社会保障工作作为关键点,着力实现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着重围绕争资扩面、强化监管、责任内审、安全运行的理念,强化社保工作。一是加大扩面力度。组织参保单位开展了缴费基数集中年审,预计全年可增收五项社会保险费2.94亿元;制定《社会保险诚信等级评定管理办法》,通过等级评定的方式促进企业按政策参加社会保险;开展了社会保险费集中征缴稽核月专项行动,共增收基金2330多万元。二是提高保障水平。连续九年调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待遇,全市企业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达1523元/月(市本级1773元/月)。失业保险金发放标准由816元/月提高至928元/月。三是完善政策制度。出台了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市级统筹实施方案,医疗生育保险实现主要政策、业务流程、信息系统、考核制度、基金监管“五统一”。不断完善医保总额控制结算管理办法,向公立医院倾斜,全力支持全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

(三)突出把劳动维权工作作为关键点,着力实现更加和谐的劳动关系。着重围绕于情于理、化解纠纷、依法依规、维护权益的理念,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扎实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工作,全市已建工会组织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建制率达96.9%。扎实开展劳动用工日常巡查、书面审查以及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违法用工、非法职介、拖欠工资等行为。依法妥善处理劳动争议。市本级立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344件。

(四)突出把人才开发工作作为关键点,着力实现更高层次的人才保障。着重围绕逢进必考、公开程序、优胜劣汰、公平公正的理念,推进人事人才工作。一是人才引进公开公平。全面实行公务员公开招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积极申报了一批海外智力人才和项目,人事考试安全平稳。二是人才培养成效显著。6人获批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3人获批省文艺人才扶持“三百工程”。精心组织2013年“技能月”活动,评选表彰了20名株洲市技术能手。协助工贸技师学院承办全省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了市州团体第一名。三是人事管理规范有序。初步建立了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规范、精简了各类评比表彰活动。基本完成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首次聘用工作,事业单位100%实行了聘用制。基本完成了市属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工作。

二、明确考核责任,办好民生实事

及时完成人社部门承办的实事任务。全年新增城镇就业5.96万人(全年任务5.5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34万人(全年任务3万人),分别完成目标任务的108%、178%;零就业家庭动态援助达10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新增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8万人(全年任务3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60%;稳定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93.2%,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4%;新增被征地农民参加企业养老保险人数1.02万人(全年任务0.6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70%;新增被征地农民参加医疗保险人数1.1万人(全年任务0.6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84%;被征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人数0.42万人(全年任务0.4万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05%。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住院补偿率达73.66%,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5%。主动配合抓好全市绩效评估和为民办实事工作。始终坚持将绩效评估和为民办实事考核工作作为总抓手,理顺了全市绩效评估机制,明确了责任分工,及时分解下发了2013年为民办实事考核指标,7月、10月先后开展了两次绩效评估和为民办实事督查。44项58个省、市实事考核指标年底均可完成任务。

三、集中整改落实,化解民生矛盾

(一)着力化解资金矛盾。今年以来,我们非常重视各项保障资金的归集和落实。一方面,向上积极争取资金。今年来,全市共争取上级转移资金16.88亿元,其中,企业养老保险转移资金12.67亿元,新农保补贴资金1.9亿元;就业补贴资金2.31亿元。预计年底还可争取资金3亿多元,全年争取 上级资金可达20亿元左右,比去年增加近2亿元。另一方面,调整政策扩大资金来源。及时调整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将基础设施和园区工业项目建设用地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由20元/平方米提高到60元/平方米,按照全市每年基础设施和园区工业项目建设用地1万亩进行测算,可增加社会保障费2.7亿元。将城镇职工医保缴费费率从7+2%调整为8+2%,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和津补贴全额纳入缴费基数,预计每年可增加医保基金收入6000万元左右。

(二)着力化解政策矛盾。改制破产企业缓交养老保险费取得突破。多次向省厅汇报,获得了省厅政策支持,改制破产企业预留的社会保险费可以缓交,企业破产改制得以顺利进行。职业培训模式和政策得到理顺。深入开展清理整顿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专项行动,探索实行职业技工院校定向培训直补、厂矿企业岗前培训直补、择业集中培训直补,切实规范政策性培训补贴程序,根据实际培训人数直接补贴,从政策上逐步规避职业培训风险。城镇职工医保引入商业保险工作稳妥推进。探索实行“政府主导、购买服务、专业管理、合署办公、一体化运行”的医疗保险运行模式,提升参保人员的待遇水平。

(三)着力化解群体矛盾。为了维护社会稳定,我们主要抓好四类群体:一是企业干部。通过加强政策宣传解释,全面落实解困政策,强化县市区“五包”责任,加强人员稳控,确保了企业干部总体稳定。二是五类军队退役人员。及时落实了他们的待遇,维护了社会稳定。三是企业退休人员。全力稳控由于调待政策变化而引起的企业退休人员集体上访,避免了更大范围的波动。认真落实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政策,妥善处理国有企业职教幼教退休人员身份认定,防止了新的发生。四是重点人员。按照能宽则宽、能给则给和就高不就低的原则,在不违反基本政策底线和不引发群体矛盾的前提下,用足用活各项政策,定期不定期邀请法院、法制办等共同参加重大疑难案件研讨会,尽最大努力解决困难群体就业、退休工龄认定、工伤鉴定等个案问题,消除了维稳隐患。

(四)着力化解个案矛盾。在不违反基本政策底线和不引发群体矛盾的前提下,我们用足用活各项政策,定期不定期邀请法院、法制办等共同参加重大疑难案件研讨会,尽最大努力解决困难群体就业、退休工龄认定等个案问题,消除了维稳隐患。今年来,累计帮助100户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成功就业,市本级为1959名就业困难人员提供了医疗保险补贴,为41家困难企业1116名职工发放解困资金334.98万元。

四、完善监管机制,优化民生环境

(一)加强资金和基金监管。职业培训资金管理问题发现后,我们立即行动,在全市人社系统开展了社保基金和就业资金专项检查,通过自查自纠、自我理顺,自我规范、自我整顿,堵塞了资金管理中的漏洞,及时纠正违规违纪现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健全了社保基金、就业资金管理和职业技能培训的长效机制,完善了机关财务管理制度、议事准则、公务接待制度、车辆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规定,建立了规范、有序、高效的工作运行机制,真正做到了引以为戒、举一反三。

(二)强化岗位廉政要求。我们在全市人社系统大力开展了人社工作“八不准”教育活动,即不准违反财务程序审批发放资金;不准违反招投标程序发包相关业务;不准违反招考职能程序违规进人;不准违反财务管理制度规定擅自设立小金库;不准违反监察、仲裁程序办理私案;不准接受可能影响公正公开的宴请、娱乐活动;不准收受红包礼金;不准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始终确保“三个坚决不能出问题”,即社保基金、就业资金的使用和监管坚决不能出问题,人事工作的纪律和程序坚决不能出问题,干部的工作责任、工作作风和廉政建设坚决不能出问题。

相关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