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议集锦9篇

时间:2024-03-20 10:17:49

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议

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议范文1

中国生产力学会会长、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第一副会长王茂林,全国人大农村农业委员会主任王云龙,中国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原建设部总规划师陈为邦,中国城市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杨重光,原农业部乡镇企业中心主任、原农村杂志社社长王文德,中国城市经济学会秘书长、中国城市经济杂志社社长张巨功,山西城市经济学会会长、原省委常委兼秘书长万良适,山西城市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原省社科院院长吴德春等有关领导和专家出席评审会,并就《阳泉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实践研究》课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副主任徐小青通过信函向评审会表达了对该课题的看法。

《阳泉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从2008年3月份开始,由山西省城市经济学会负责撰写报告,到目前已完成。该课题报告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在对城乡发展理念的源起及理论发展脉络作简要回顾的基础上,概述了阳泉近年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成效,探索了其基本经验,分析了阳泉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有利条件、面临问题和困难,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这个课题报告主要有城乡发展理念与探索的回顾、阳泉市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战略与实践、进一步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对策建议、将阳泉市列为山西省及我国中部地区城乡一体化试点城市的建议四部分内容,字数约20万字。

评审委员会主任王茂林在讲话时说,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一项大难度、长时期的工作,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开展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从地区的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地开展工作。阳泉要想作为试点城市来率先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就必须对现行体制进行大的改革,绝不能出现“枪打出头鸟”的事情,而且还要让这些“鸟”飞得更高,及时对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中表现积极、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坚定信心寻求突破,率先走出一条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新路。在阳泉市继续搞好实践的同时,负责研究课题的单位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特别是对煤城特色、阳泉城市特色的研究,积极会同地方政府编撰好未来三年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率先突破、率先发展”目标的实现。

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议范文2

第一条黟县城乡规划委员会(以下简称“规委会”)是黟县城乡规划工作的审议决策机构。

规委会由县政府县长、分管县长、县人大、政协领导,相关部门和乡镇政府负责人、有关专家以及公众代表组成。

规委会的办事机构是规委会办公室(设在县规划局),办公室主任由县规划局局长兼任。

规委会的咨询机构是专家咨询组。专家咨询组由规委会聘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第二条规委会的工作职责是:对县域城乡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加强领导、组织协调,为各项建设规划的实施提供行政依据。

主要职责:

(一)审议本县城市发展战略;审议黟县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修编,审议近期和年度建设计划;

(二)审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古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的修编;

(三)审议有关城乡规划的政府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性规范;

(四)审议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专项规划、乡镇总体规划;

(五)审议城乡规划区内重要区域的城市设计与重大建设工程方案;

(六)审议遗产地及古村落内的保护项目;

(七)审议城乡规划的执行情况;

(八)协调城乡规划与各行业各部门规划之间的关系;

(九)县委、县政府及上级部门认为需要审议的其他事项。

第三条规委会会议形式:一、城乡规划规委会全体会议(简称“规委会会议”);二、规委会主任会议。

第四条会议审议的各类规划设计方案和重大建筑设计方案原则上需提供专家咨询组的咨询意见。

第二章规委会全体会议

第五条规委会全体会议由主任或主任委托的副主任主持,全体委员参加。规委会全体会议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

第六条规委会全体会议审议以下事项:

(一)全县城乡规划工作的方针和政策,年度建设计划和规划编制计划;城乡规划的落实和执行情况;

(二)由县政府颁发的城乡规划规范性文件报审稿;

(三)黟县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城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及其规划调整、乡镇的总体规划;

(四)世界文化遗产地保护规划、黟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保护规划、古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

(五)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居住组团规模以上级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六)城乡重要区域、重要地段对城乡发展产生较大影响,用地性质发生重大改变的建设项目的规划选址;

(七)规委会主任或副主任认为需要提交审议的其他规划事项。

第七条会议议题由规委会办公室提出,经规委会主任审定。

第八条规委会办公室应在会前2-3天提供议题资料并送规委会主任、副主任及各成员阅。

第三章规委会主任会议

第九条规委会主任会议由主任或委托副主任主持,由主任、副主任和有关人员组成,其他参会人员由主持会议者确定。会议议题由规委会办公室提出并经规委会主任同意后确定。会议根据需要及时召开。

第十条规委会主任会议审议以下事项:

(一)审议规划区内重要区域的规划研究与城市设计、城市重要区域的规划设计条件及详细规划方案;

(二)审议规划区内重大项目、重要区域的规划选址,对城乡发展有影响的工业(仓储)用地的规划选址,组团级规模以上的居住用地的规划选址和重要基础设施的规划选址等;

(三)审议县域或县城道路桥梁、园林、绿化等较大市政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方案;

(四)审议遗产地及古村落内的保护项目;

(五)审议规划区内建筑面积达到5000平方米的建筑单体方案、沿街建筑单体方案、城市重要地段的建筑单体方案、建设面积20000平方米以上的居住区组团级及以上的规划设计方案;

(六)组织、协调规划编制工作;

(七)规委会主任认为需要研究的其他事项。

第十一条会议议题材料由规委会办公室提前2—3天分送规委会主任、副主任阅,并提前通知有关部门和人员做好参会准备。

第四章咨询机构

第十二条规委会下设专家咨询组,专家咨询组聘请相关专业人员组成,并可根据需要设置相关专业的专家咨询小组。

第十三条专家咨询组为规委会的咨询机构,根据规委会的需要对规委会审议议题进行论证,提出咨询意见。

第十四条专家咨询会议由规委会办公室组织,按有关程序形成咨询意见。参会专家从专家咨询组名单中挑选,也可邀请相关专业部门参加。

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议范文3

·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着力构建现代城镇体系。

·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着力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顺应现代化趋势创新社会管理,着力构建现代社会治理模式。

7月18—20日,四川省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工作会议召开。这次会议,是在我省认真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迎接党的十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总结了上半年全省工作,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研究安排了下半年工作,研究部署了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的各项工作。

会议精神

“两化”互动事关四川长远发展

在成都、自贡、泸州进行了现场参观后,7月20日在成都举行大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强调要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在科学发展轨道上不断开创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作重要讲话,省政协主席陶武先、省委副书记李春城等出席会议。

刘奇葆指出,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是省第十次党代会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事关四川长远发展和现代化全局,也是当前我省贯彻中央“稳增长”重大部署、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的有力举措。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实质上是要清醒认识四川发展所处的关键阶段,着眼实现全面小康、迈向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总结和吸取国内外现代化历程的经验教训,解决当前四川发展的阶段性矛盾和问题,走出一条科学发展之路,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刘奇葆指出,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基本取向是加快发展,增强四川发展的持久动力。在我国经济增长由出口拉动为主转向内需拉动为主的大背景下,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是扩大内需的最现实的选择。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内在要求是转型提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四川作为西部后发地区,在发展模式上必须坚持高点起步、高端切入,以较小的资源消耗、环境代价支撑和推动发展,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关键之举是改革突破,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障碍。要把农村和城镇发展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有效破解城乡二元体制,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的体制机制。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核心支撑是创新驱动,提高发展竞争力和质量效益。要逐步把科技进步与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推动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转变。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要“三化”联动、三产协调,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产业与城市、城镇与农村、经济与社会、开发与保护等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切实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体现到推动四川发展之中。

刘奇葆指出,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要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着力构建现代城镇体系。要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着力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要顺应现代化趋势创新社会管理,着力构建现代社会治理模式。

刘奇葆指出,要加强区域分类指导,在实施总体战略中走出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刘奇葆强调,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是对省委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的坚持和深化,是推进四川跨越发展的主路径和主引擎,必将指导四川在科学发展轨道上不断开创改革发展的新局面,必将推动四川由西部经济大省向全国经济强省加快迈进,必将引领四川走出一条具有西部特色的现代化之路。

会议总结了上半年全省工作,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研究安排了下半年工作。刘奇葆指出,今年以来,全省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面临的外部经济形势依然严峻,自身经济运行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做好下半年工作压力和挑战更大。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是“缓中趋稳、下行压力较大”,完成今年全省目标任务有信心但也需要付出更大努力。全省下半年经济工作仍然要坚持“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基调,主攻方向是坚决有力地促进工业回升、稳定投资增长,努力保持全省经济增长态势。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用好国家政策预调微调的有利条件,不失时机地办好一批事关当前和长远发展的大事难事;要强化统筹兼顾,在稳定增长的同时稳定社会,为党的十召开营造良好氛围和环境。

对做好下半年工作,蒋巨峰强调,一要内强动力、外增活力,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要坚持投资拉动、产业支撑,强化对经济的持续带动作用。三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他要求各地各部门在工作中创新思维、拓宽思路,准确研判形势,抢抓发展机遇,发挥比较优势,用好政策措施,提振发展信心,并对做好当前安全度汛、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工作提出了要求。

参观实录

新型工业化带动

新型城镇化的生动实践

7月18—19日,出席四川省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工作会议的代表们深入到自贡、泸州、成都三地,实地参观考察“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最新成果,看现场,听介绍,谈感受,探讨产城相融互动的新思路新举措。

在中国化工昊华自贡产业基地,来自凉山的几位代表被盐化工产品的展台吸引,“这盐能做出这么多东西,不简单。”“我们民族地区资源丰富,回去要好好研究。”

有传统优势产业基础的地方不少,但为什么有的地方发展得好,有的地方发展得并不尽如人意?有代表抛出这样的疑问。

在泸州城市规划展览馆,酒城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专项规划、县域规划、产业园区规划一目了然。正是全域规划、多规衔接,让泸州实现了产城一体,同步演进。

穿行于一排排青瓦灰砖粉墙的川南民居建筑之间,参观者们大都以为这是泸州的民居别墅,解说员却告之这是酒业园区的厂房。

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从无到有,2011年实现产值和服务性收入160亿元,黄舣小镇由此一跃而起,人口从1800多人直升到3万人,城镇面积“变身”小县城……这仅用了5年时间。

比黄舣小镇更富神话色彩的是毗邻成都高新西区的郫县德源镇,在两年前还只是3000多人、面积0.5平方公里的川西农业小镇。但就在2010年,郫县牢牢抓住了富士康生活配套区项目落户德源的发展机遇,仅用一年时间就让德源的城市框架迅速扩大4倍,快速发展成为一个初具雏形的现代城市新区。

“大项目带来大发展,大产业带来大变化,这是招大引强、招商引智的结果。一个个小镇的华丽转身,就是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的生动实践。其内在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值得利州区学习借鉴。”广元市利州区委书记赵文峤很是感慨。

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议范文4

一、构建党建工作三级联动责任机制,形成城乡党建整体推进合力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基层党的建设要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应坚持城乡党建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健全机制、常抓不懈。

一是统筹三级联创目标任务,促进城乡党建整体推进。按照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增强城乡统筹意识,树立城乡党建协调发展的区域性大党建理念,区、镇、村逐级成立党建工作机构,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建立责任明晰、领导有力、运转有序、保障到位的党建工作机制。实行党组织结对共建、班子成员分片包村、机关干部联户帮扶,形成纵横结合、相融互动的工作合力。

二是完善三级联动考评体系,确保党建责任落实到位。完善党建工作目标责任制,把党建工作纳入区委综合目标考核,并对落实党建工作责任、活动中心建设、非公企业党建等重点党建工作实行专项考核。全面落实党建工作述职制,区、镇、村层层签订党建工作责任书,量化考核,强化监督,年终述职,逗硬奖惩。

三是健全三级联投保障制度,夯实统筹城乡党建基础。区、镇街分别将党建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村(社区)按一定比例从集体经济收益中提取党建工作经费,根据辖区人口、地域面积每年分别补贴村、社区党建和办公经费2-4万元、3.5-5.5万元,形成区、镇、村三级党建工作经费投入逐年增长机制。

二、构建城乡党员干部统筹培育机制,激发引领统筹城乡发展活力。

把基层党建融入城乡统筹发展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围绕城乡统筹发展配强班子、培训干部、培养党员,打造一支适应统筹城乡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把党的基层组织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

一是优化城乡干部配置,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深化和拓展中组部“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区(市)县委书记用人行为”课题,完善干部选用机制,着力形成“重实绩用干部,凭贡献定奖惩”的用人导向。始终坚持把选用干部的“尺子”和“镜子”交给群众,对全区镇党委书记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委员全部实行公推直选,并将公推直选范围扩大到区级机关、学校等基层党组织。开门纳贤,面向全国公选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51名,公招紧缺人才432人,选聘165名大学生助理,率先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目前,我区镇(街道)和区级部门领导班子成员以35岁左右、本科以上文化为主;村(社区)班子成员以40岁左右、高中(中专)以上文化为主,其中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2岁、大专以上文化占35%,书记、主任“一肩挑”达88.3%,“两委”委员交叉任职达85%。

二是统筹城乡干部培训,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统筹制定培训计划,落实培训专项资金,开展集中培训、上挂下派、外派学习、轮岗交流、预上岗等开发式培育,建立多维的城乡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大规模开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综合素质能力、SYB创业和党员主体地位等培训,分期分批选派后备干部到昆山、江阴、萧山等发达地区挂职锻炼,抽调机关中层骨干驻镇街和村(社区)挂职锻炼,选调优秀镇街和村(社区)干部上挂学习。近年来,共举办统筹城乡发展等专题培训班453期83886人次,进一步提升各级干部的整体素质和统筹城乡发展能力。

三是健全激励保障制度,激发基层干部工作热情。坚持政治关怀、经济激励和社会保障并举,构建结构化的基层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和困难党员关怀帮扶长效机制。区财政补助村(社区)干部岗位补贴每月平均900元、绩效奖励人均每年3000元,统一办理基本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并定期开展评选表彰活动;采取财政拨、社会捐、党费补的办法筹集500万元“党员温暖工程”专项资金,开展物质救助、就业培训、创业扶持等党内立体帮扶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四是探索社区属地管理,完善城乡一体管理机制。建立覆盖城乡的党员管理信息库,依托政务服务中心、人才市场、村(社区)活动中心健全各级党员服务中心,强化流动党员管理,推进单位党员社区属地管理,全面发放党员证,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强化农村党员与城市党员都是党内生活主体的平等观,更加注重农村党员教育管理,深入开展“三培养”活动,加大在致富能手、农村经营管理者、返乡大学生、退伍军人、外出务工青年等优秀人员中发展党员力度,提高新发展党员质量。

三、构建城乡组织资源高效整合机制,着力打造四强基层党组织

以构建城乡一体组织体系、拓展活动中心功能、深化城乡共促共建活动为重点,积极探索城乡基层组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帮互助、共同发展的新途径,着力打造推动发展能力强、服务群众能力强、凝聚人心能力强、促进和谐能力强的“四强”基层党组织。

一是优化基层组织设置,探索完善村级治理结构。采取适度合并村(社区)和村村联建、村社(区)联建等方式,调整优化村(社区)党组织设置,打破地域限制,依托产业链建立花卉、餐饮、就业等产业党组织,探索在非公企业、“两新”组织及居民小区中建党组织的新方法,初步形成条块结合、社区为主、全面覆盖的“大社区”组织体系。通过公推直选、集体参股等方式推进村(社区)“两委”和集体经济组织治理层交叉任职,着力构建村(社区)党组织组织领导、监督保障,村(居)民自治组织依法自治、民主管理,集体经济组织独立经营、公司化运作的村级治理结构,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能力。

二是拓展活动中心功能,构建基层组织服务体系。把村(社区)活动中心作为基层组织推进城乡共享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科学规划、统筹推进、分批建设,多渠道筹资1.53亿元,全区111个村(社区)均建成20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化、多功能活动中心。通过“业务重组、流程再造、窗口下移”,整合28个区级部门的33项职能,在活动中心建立便民、惠民帮扶、党员活动等服务站点,配套完善休闲广场、爱心医院等服务设施,形成区、镇、村三级为民服务体系,真正实现了“群众办事不出村,干部服务更贴心”。

三是创新互促共建载体,推动城乡组织共同发展。选择一批镇(街道)和村(社区)作为党建工作示范联系点,在政策、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重点帮扶。深入开展机关干部下基层和城乡共驻共建活动,从驻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公选优秀党员担任社区党组织兼职书记、委员,选派机关优秀干部驻村(社区)开展工作,推动城乡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创建覆盖部门、镇(街道)和活动中心的远程教育视讯系统,开展互动式教育培训、技术指导、信息等服务,促进城市的人才、信息、技术等资源向村(社区)延伸。深入开展“三联系”、志愿服务队进社区、城乡结对帮扶、民企联百村、“党员农贷快车”等活动,区级部门和驻温单位与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机关党员与农村困难党员开展“手拉手”活动,为党员群众解决住房、看病、上学、就业等实际困难4150件次。

四、构建城乡基层民主均衡发展机制,夯实统筹城乡发展群众基础

立足党员群众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从制度设计、活动开展、载体搭建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拓展扩大基层民主多种实现形式,充分激发党员群众参与统筹城乡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是健全基层民主制度体系,促进基层民主政治规范化。完善区委议事规则、重大决策听证论证和“三会开放”等制度,健全镇党委书记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委员公推直选办法和诫勉、停职、辞职、罢免等“民选、民管、民免”配套制度,全面推进村(居)事问责、“四务”公开,形成区、镇、村三级基层民主制度体系,促进党员群众积极有序参与基层民主。

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议范文5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试析

中图分类号:TU98文献标识码: A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从决策层面释放推动我国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新思路。

近年来,不少专家学者对我国的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形成了不同层面的内涵丰富的中国特色“城乡一体化”论断,其中形成共识的有:

1、城乡一体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张学亮“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关系理论比较研究”

2、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李丹“城乡一体化的理论回顾与分析”

3、我国的城乡一体化是针对城乡社会经济二元结构提出的----毛利超等

4、我国城乡一体化理论提出与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提出与探索阶段改革开发后到80年代中后期;

研究阶段 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

理论框架与理论体系建立 90年代中期至今。

首先,我国的城乡一体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其次,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城乡的分离对立是社会进步发展的障碍,未来的社会不是固化城乡分离,而是实现城乡融合。实现城乡融合需要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以及伴随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而发展的城市化;乡村农业人口的分散与大城市工业人口的集中“仅仅适应于工农业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的阶段,这种状态会在工农业发展水平提高后得到改变”。可见,城乡一体化是一个渐进的动态的发展过程。理想的中国特色城乡一体化是通过促进城乡居民生产、生活和居住方式的改变,达到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市场,互为资源,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协调共享的社会形态。这就是说,城乡一体化的实现必须以实现高度发达的城市化为前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在思想认知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错误。比如:城镇化的核心问题。或强调人的城镇化,或强调土地的城镇化。人的城镇化论者以解决农民工进城问题为切入点进行探索研究,提出改革户籍制度方案。笔者以为,在当前我国户籍管理日趋规范化的大前提下,放开户籍属地管理不是难事,户籍随人走完全可行,但与户籍相关联的其它社会保障和公共福利制度必须跟进,达到如《报告》规划的“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否则,农民工未必会放弃农村医保、种粮等利好政策带给他们可工可农、相对自由的农村户籍,也未必会走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敞亮家园而拖家带口去争取城市“一张床”的蜗居生活。《农民工市民化现状报告》主笔魏后凯在解读报告数据背后深层次原因时指出:“只有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后,才能逐步解决农业转移人口与城镇人口的经济收入、住房等一系列的差距”,“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缓慢主要存在成本障碍、制度障碍、能力障碍、文化障碍、社会排斥、承载力约束等六大障碍,要加快推进市民化进程,就必须完善体制机制,彻底破除这六大障碍”。可见,城市化的进程必然影响城乡一体化的全面实现。

由于城乡一体化涉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文化、生活、空间等等多个方面,其多面性决定了认识的不同。有认为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生产力在城乡之间合理分布、城乡经济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和协调发展、逐步缩小甚至消灭城乡差别,使城乡融为一体的;有认为统一城乡布局,加强城乡经济交流与协作,使城乡生产力优化分工,协调发展、以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也有从空间和生态环境角度出发,认为城乡一体化应该是在空间规划、生态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把所有这些研究结果归纳起来,我认为是对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一个很好的规划方案。

“城镇化就是要彻底打破城乡差距”,全国人大财经委主任辜胜阻建议:“对不能落户的常住人口实行居住证制度,稳步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使城镇人口和城镇居民共建共享城市文明。”他认为,上世纪60年代我国过快推进城镇化造成持续20年的逆城镇化运动,就是由于片面追求人的城市化,忽视了就业和吃粮等问题的结果。他认为:新型城镇化要体现以新方向---从偏重土地城镇化向重视人的城镇化转变,基本公共服务有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全覆盖;新目标---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型转变;新模式---资源配置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新方式---粗放式高物耗方式向集约、低碳、绿色转变;新路径---一方面通过城市群与中小城市两条腿走路,另一方面要实现人口异地转移与就地城镇化;新动力---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实现产城结合的“六大新意”,最终实现公共服务全覆盖。住建部村镇建设司司长赵晖、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司长黄延信建议:要赋予农民自建房合法产权,确权保障农民宅基地;让农民在村里有房住,同时允许城里人去村里购买宅基地和房子,带动村镇发展和农户增收。笔者认为,这些建议是源于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实际与实践经验的,与十报告目标相对称,其实施有利于解决城市建设主力军---农民工的权益维护(包括人、业、钱、地、房五要素)、城乡生产要素的流动、城乡关系的融合等诸多问题,从而为我国的城镇化、城乡一体化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理论比较研究 张学亮 人民网―理论频道2010年12月21日

2、制度创新与城乡一体化互动机理分析毛利超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2年第3期

3、城乡一体化的理论回顾与分析李丹 《理论与当代》2008年第1期

4、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问题和途径及改革要点蔡玉胜《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年第2期

5、什么是有效的城镇化改革路径李轶《望东方周刊》2014年第18期

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议范文6

今天常委会的一项重要议题就是城乡规划法执法检查动员。开展城乡规划法执法检查是今年市人大常委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前段时间主任会议专题作了研究,经过认真的准备,各项前期工作基本就绪,执法检查的实施意见也已下发。今天召开动员会议,并邀请建设局中层以上干部参加,目的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部署工作,以确保执法检查取得实效。刚才大家都听取了城乡规划法的法制讲座,下面,我就开展好这次城乡规划法执法检查,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执法检查的重要意义

这次城乡规划法执法检查是监督法实施后,本届市人大常委会第一次开展的执法检查活动;也是城乡规划法自1月1日施行以来,第一次就这部法律在我市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开展好这次执法检查,对于深入贯彻实施监督法,推进“法治建德”建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贯彻市委全会精神,推进“三个年”活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展执法检查,是贯彻实施监督法,推进“法治建德”建设的需要

对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的执行情况开展检查,是法律赋予人大常委会的职能,也是人大监督工作的一种有效形式。《监督法》规定人大常委会“每年选择若干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有计划地对有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组织执法检查。”开展执法检查,针对法律法规执行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意见,进行跟踪监督,其主要目的是确保法律得到正确实施,确保政府行政权得到正确行使,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执法检查的过程,既是有效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促进一些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逐步解决的过程,同时也是宣传普及法律,纠正违法现象,解决执法难点,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执法环境的过程。因此,开展执法检查对于增强人大监督实效、推进“法治建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开展执法检查,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

当前,全市上下正认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什么是科学发展?只有漂亮的城市,没有美丽的农村,那不叫科学发展;只顾加快城市建设,不去统筹城乡建设,那也不叫科学发展。坚持科学发展,不仅要着眼于城市,也要着眼于农村,着眼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当前,我市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不断拓展,力度不断加大;市里也花了很大的精力和成本,着手编制了市域总体规划,这些充分说明,市委市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都非常重视统筹城乡的规划和建设。而城乡规划正是政府指导、调控城乡建设发展的基本手段,是保障城乡科学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公共政策。城乡规划法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规划制度,进入城乡统筹规划、一体化管理的新时代。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我市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期间,市人大常委会对城乡规划法开展执法检查,本身就是学习实践活动的一个很好的载体,有助于我市加快建立城乡一体的规划体系,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开展执法检查,是贯彻市委全会精神,推进“三个年”活动的具体举措

规划是总纲,规划就是效益。规划出点小偏差,会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一些带来持久的、难以突破的障碍。规划失当,就会丧失发展的先机,延缓发展的速度。近年来,以《建德市域总体规划》编修和制订为突破口,我市城乡规划工作取得了较大成效。各项规划较好地指导了城乡建设,城乡面貌都有了很大的变化,美丽的城市给来过建德的人都留下了美好印象,广大农村也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对此大部分市民是满意的。这与我们高度重视规划、高标准编制规划、严格执行规划是完全分不开的,要感谢从事规划建设的所有同志!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我们的城乡统筹规划工作正处于探索阶段,城市和乡村统筹规划管理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乡村规划体系不健全、欠账太多,城乡建设的差距日益拉大;规划执行不严,随意变更规划,规划跟着项目走、跟着建设走的现象时有发生;违法建设行为得不到及时有力查处等等。这些问题,有的是事关全市发展的重点,有的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今年,市委开展了推进主攻工业年、项目推进年、招商引资年“三个年”活动。要使“三个年”活动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规划是龙头,必须先行,而且必须能够落实到位。因此,通过这次执法检查,推动有关规划的科学编制和正确实施,将有利于推进“三个年”活动扎实开展。

二、突出重点,严格程序,提高执法检查的实际效果

这次执法检查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严格程序,依法办事,讲求实效,最终实现“四提升”:提升执法检查的组织水平、提升全社会对执行规划法的认识、提升“一府两院”贯彻实施规划法的工作能力、提升规划法在建设“一流山水旅游城市”中的引领功能。具体的要求是:

第一,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这次执法检查,市人大常委会在与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沟通衔接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实际,确定检查的重点是“一主四团”,并明确了5个方面的重点检查内容:一是城乡规划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情况;二是城乡规划的编制和公开情况;三是城乡规划的审批和批后管理情况;四是城乡规划调整及违规违章建设查处情况;五是市人大常委会关于规划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以及执行城乡规划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第二,要把握步骤,严格程序。这次执法检查分策划准备、组织动员、自查自纠、检查审议、整改落实五个阶段进行。

今天会议结束后将进入第三个阶段:自查自纠阶段,时间为4月至5月上旬。期间市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根据执法检查的重点内容和各自的职责,开展自查自纠工作。

5月中下旬为检查审议阶段。期间,市人大常委会将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开展集中检查,形成执法检查报告。乡镇人大也要组织乡镇人大代表调研和视察本乡镇规划执行情况。5月底的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将专题审议,审议后进行分项测评投票。

6月上旬以后为整改落实阶段 。各部门根据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和市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意见进行整改。考虑到规划工作的特殊性,整改情况于6月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第三,要严格要求,依法办事。检查组要严格按照监督法的规定、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实施办法和这次执法检查的实施方案开展工作,严格各项程序,把握工作要求。一是要认真检查。在市政府及有关单位自查的基础上,检查组要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深入相关单位和乡镇进行重点检查,同时开展座谈,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外出考察,实地察看,掌握真实情况。检查组要专题听取市政府关于贯彻城乡规划法的情况汇报,全面了解这部法律在我市的贯彻实施情况。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重大问题,检查组要及时转有关部门核查处理,并限期汇报办理情况,以推动执法检查的有效开展和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二是认真汇总情况。检查组要认真汇总检查情况,形成检查报告。检查报告要综合分析各方面的情况,突出重点,客观真实,既要讲成绩,也要讲问题,对存在的问题要提出切实的整改意见。三是要认真审议。检查结束后,市人大常委会将于5月底的例会上,专题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和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的相关报告,并形成审议意见。会后,审议意见将函告市政府,市政府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人大常委会汇报整改情况。市人大常委会将按照监督法的要求,把执法检查情况和政府办理审议意见的情况,向社会公告。

三、积极配合,主动协调,形成执法检查的工作合力

对城乡规划法的贯彻落实,政府负有组织领导、规划实施、统筹协调、考核奖惩等责任;建设等部门负有相关的具体工作职责和监督管理责任;司法机关、各有关行业组织和社区基层组织也都有相应的职责。今天的动员会,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同志都来了,希望市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主动协调,自觉接受监督。一是要认真自查。自查是开展执法检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相关单位和部门要按照执法检查实施方案的要求,进行一次全面、深入的自查工作,既要重视总结成绩和经验,又要注意查找工作中存在(来源:文秘站 )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并按时向检查组提交自查报告。二是要主动配合。市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尤其是建设部门,要以此次执法检查为契机,加快推进项目建设,结合“三个年”活动的开展,认真研究迎检工作。要建立工作小组,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制定具体工作方案,确保此次执法检查工作顺利完成。三是要切实整改。要把整改工作贯穿于执法检查的全过程。对自查自纠阶段检查出来的问题,要坚持即查即改;对检查组提出的问题,要综合分析,查找原因;对常委会提出的审议意见,要认真对照,研究整改措施。同时要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切实通过这次执法检查,进一步强化有关各方的责任,协调工作关系,形成工作合力,进一步推进我市城乡规划工作。

四、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保证执法检查的顺利进行

为了加强对城乡规划法执法检查的领导,市人大常委会成立执法检查组,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苏旭升任执法检查组组长,城建环保工委主任董光和、法工委主任邓建昌任副组长。在开展集中检查时,组建3个检查小组,具体负责各项检查工作。执法检查组和各检查小组要精心组织,把各项工作做实做细,确保圆满完成这次执法检查任务。

一要认真学习。熟悉和掌握好法律法规是搞好执法检查的重要前提。为此,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在这次会议上安排了法制讲座。会后,检查组要组织相关人员对这部法律开展进一步的学习讨论,切实把握法律的精神,熟悉检查内容所涉的相关资料,明确检查方法,做到心中有数,依法履职。

二要求真务实。检查组要深入到有关单位、企业、工地、乡镇、村和干部群众中走访,倾听意见;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查看资料、抽样调查等各种方式进行调查了解,既要明查,也要暗访,力求掌握客观真实的情况。检查要做到“真”、“实”、“严”。“真”就是真查、真看,真正发现问题、真实反映问题、真心帮助解决问题;“实”就是切实做到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严”就是要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对发现的问题不回避,要认真核查,严肃处理。

三要通力合作。市人大常委会各委办和参加执法检查的同志要集中精力,密切配合搞好执法检查,做到有始有终。要服从安排,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努力工作。检查中要注意倾听各方面意见,及时沟通情况,形成整体合力,共同做好这次执法检查工作。

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议范文7

(一)县城定位情况。根据20__年__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的《__市城市总体规划(20__—2030年)纲要》,__位于“一主三副,三轴一带两区”中“一区两带”范围,__县应主动依托地方生态资源优势,主动融入城市旅游圈,重点发展生态旅游、水果养殖、无公害等产业,加快发展我县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品位。

为适应__城市发展的新环境和新趋势,2011年,我县编制了《__县城总体规划(2011—2030年)》,把__县城定位为“西南水电名都,生态旅游名城”。以“魅力独具的活力旅游之城,蓝绿交织的山水宜居之城和特色凸显的生态工业之城”为建设发展思路。将__县建设成充满活力和美丽特色之县。

(二)县城规划情况。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要求,我县认真贯彻《广西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坚持科学民主依法规划,努力实现城乡规划由粗放型向精细特色型转变。通过城乡规划,协调六排镇生态移民示范新城和重点组团、重点城镇、农村组屯的相互关系,合理确定城镇体系布局和村庄布局,加快小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加强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有力地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1.规划意识进一步增强。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城乡规划工作,把城乡规划作为引导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完善规划机制,健全规划体系,提高规划效率和水平,强化引领建设发展的龙头作用。目前,完成7个乡镇规划和220个50户以上村庄规划编制工作任务。

2.规划体系进一步完善。注重树立和推行科学规划理念,着眼于服务全县发展大局,建立科学合理、层次清晰、覆盖城乡的规划体系。到2014年,县城总体规划报县人大审批、控制性详细规划(待县人大审批后,立即组织实施)、专项规划8个。截止日前,大部分规划编制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并已经准备报批。通过规划的编制和完善,初步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层次分明、覆盖全县的城乡规划体系,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规划保障。

3.规划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围绕提升规划公共服务水平,贯彻以人为本发展观念,大力改善民生,切实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建立和完善了由规划委员会、政府常务会、专家评审会组成的一整套规划评审机制,基本形成了“政府决策、规委审查、部门把关、专家咨询、社会监督”的管理机制。

4.规划监管进一步加强。建立了规划编制和项目规划评审动态管理机制,健全了建设项目设计方案评审机制,对规划项目实行全程跟踪管理。今年年初截至到目前为止,共办理《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2份,《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6项,《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6项,建设工程规划竣工验收4项,“一书二证”发放率达到__0%。

5.公众参与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规划关系到城乡居民的切身利益,为了增强城乡规划的透明度,结合新的《城乡规划法》实施,广泛开展城乡规划法律法规的宣传,大力普及城乡规划知识。在规划编制过程中,认真实施“阳光规划”,积极推行规划审批公示、公告制度,提高城乡居民对规划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以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形式,扩大群众参与,增加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透明度。

6.县域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承载力不断提高,城镇体系格局初步形成。

以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__至__二级公路,__至__、__至更新、县城至__、__至______乡三级油路,__大桥、__大桥、__大桥等一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到2015年,全县公路总里程达到1356km,比20__年新增195km,改建二级公路新增__2km,改建油路新增165km,四级油路27km,其中,21%村通沥青路,公路密度达到0.3km/km2,比20__年增加0.064km/km2;__河__港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__河航道整治取得初步成效;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灌区管网建设改造、农村安全饮用水、农村改水改厕等工程成效显著;城乡能源基础设施继续完善,一批送变电站竣工投入使用,农网改造顺利完成并继续巩固。

7.县城服务职能不断充实,城镇化步伐加快,库区移民安置如期完成,城市空间格局日趋完善

以县城为重点的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重点推进县城新农贸市场、__河__大桥、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等一批城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成一批重要街巷改造工程、城镇安居工程、环保工程以及__河两岸景观绿化美化、__大道示范街、__公园、__大峡谷国家森林公园入园景观等景观美化亮化工程,城镇接受产业转移和人口集聚能力增强。以__河

沿岸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为重点的房地产开发顺利推进,新建商品房2.3万m2,新建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分别达1.3万m2、1.1万m2。“十一五”期末,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5.6km2,比20__年扩大1.85km2,人口达到6.0万人,比20__年增加1.25万人;全县城镇化率由20__年的31.3%提高到38.6%。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库区移民搬迁安置政策,进一步完善移民工作“六包”责任制,着力抓好库区基础设施后续完善、移民生产开发、移民劳动技能培训和移民后期扶持等工作。完成移民点一层以上建房的占任务的97.7%;完成生产开发基本口粮田地配置的占任务的90.3%。

8.生态文明建设有序推进,城市风貌快速提升

坚持落实节能减排措施,加大环境污染监控力度,关停一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污染严重企业,五年减排化学需氧量772.9吨,减排二氧化硫41吨,万元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逐年降低,控制在__县下达的范围以内,顺利完成节能减排任务。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县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建成运行,2014年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1.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积极推进绿色生态建设,五年新增造林绿化面积__万亩;加大金花茶、红豆杉等珍稀植物树种的保护、培植力度,金花茶保护面积达12.3万亩,人工种植红豆杉5000亩,__万亩红豆杉基地初步建成。

9.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加快,民生质量大幅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148元和3806元,比20__年增长2.35倍和2.12倍。教育投入力度继续加大,实施__中学、县实验小学等校舍改造工程,五年累计建设教育工程项目81个,完成投资7194万元,全县办学条件逐步改善;“两基”教育继续得到巩固提高,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用房、县妇幼保健院业务用房、县人民医院住院综合楼和门诊综合楼、9个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等医疗卫生设施新改扩建项目全面完成,卫生技术服务能力和各种重大疾病防控能力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1.6%。完成29个“农家书屋”和24个村级篮球场建设,文体事业蓬勃发展。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10.以水电为龙头的资源型工业及以旅游为主的服务业稳步发展。

大力推进“工业强县”战略,积极推进工业集中区规划建设,申报广西b类工业园区获得顺利通过,__水电站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初步形成水电、木材加工、矿产品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为主的工业发展格局,工业发展步伐加快,主导地位逐步增强。

旅游产业坚持以打造“西南水电名都”,“生态休闲旅游名城”为目标,全力推进旅游产业开发,旅游业呈现发展快、后劲强的良好势头。编制完成__、双龙瀑布金花茶园、仙人桥、__原始森林等4个景区景点建设规划;__大峡谷景区、__湖度假村、__乡村生态休闲观光、纳乐生态园、双龙瀑布金花茶园、__公园、__景区、__电站、__天湖、纳福岛、万亩红豆杉基地、__原始森林等一批景区景点设施进一步完善;__水电站景区和__大峡谷景区获得国家aaa级景区评定。

11.深化城市总体规划,加大控规和专项规划编制力度。

以04版总规为指导,相继编制《__县工业集中区总体规划》、《__县城消防专项规划》、《__县成绿地系统专项规划》、《__县工业集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规划,有利推动规划管理体制的完善。

我县城乡规划工作近年来取得了很大进展,规划编制体系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不断健全,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的稳步快速发展。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一)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不够。一是修编频繁。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二十年。但在规划编制时,由于对国家宏观政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测不足,导致规划频繁修编,甚至有些规划刚经审批,却由于政策的变化,又不得不进行修编,规划的稳定性和严肃性得不到保障。二是滞后现象仍然存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后,详细规划、专业规划设计相对滞后,一些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配套服务设施布点规划尚未编制,规划县的整体功能不够完善,城乡建设缺乏规划依据,造成了规划跟着项目走的现象。三是地域特色不明显。尤其是乡镇规划编制和实施中,与本地地理自然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结合不够,未能体现我县农村特点,难以满足农民生产和生活需要,容易造成“千镇一面”、“千村一面”的现象。

(二)城乡规划与相关规划的衔接不紧。全县尚未形成协调统一的规划体系,城乡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城市设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专项规划之间的关系尚未理顺。由于部门规划发展方向和重点不同,又缺乏相应的衔接协调机制,这些规划往往存在很多相互矛盾和冲突的地方,相互之间不协调、不衔接,最终给实施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

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中五个统筹(统筹区域发展;要统筹城乡发展;要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要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要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其中的一项内容。就是要更加注重农村的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坚决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

乡互动、协调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04版总规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为依据的,重点放在县城的空间布局、物质形态规划上,在突出公共利益和规划的公共政策性方面存在不足。未能适应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方面的新思路、新理念,更使城乡统筹发展面临一定困境。

(三)规划执法有待于加强。违法违章建设和随意改变土地功能性质、未批先建、少批多建等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长期以来,由于乡镇规划执行不够以及部分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淡薄等原因,不少地方未经任何审批手续,违法用地、乱搭违章建筑的情况仍比较严重。而且执法人员相对较少,规划管理工作无法向乡镇延伸,导致了规划执行的不彻底。

(四)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发展需求,公共服务设施相对缺乏

对城市交通预测不够,城市交通体系不能满足增长需求。港口和公路等对外交通处理超前性不足,道路成网性不够,部分道路与地形竖向结合较弱,组团之间交通联系不便。公共服务设施布局与地方发展不相适应,配套的生活服务设施建设引导力度不够,未形成合理有效的综合服务系统。

(五)旅游发展前瞻性不足

总规对旅游产业建设缺少系统的引导,仅在城镇体系规划中对旅游规划提出框架性的要求,对城市与周边自然山水环境和风景名胜区缺乏统筹规划,整体环境景观系统性考虑不够,特色不突出。

2014年,__县旅游总人数达58万人次,比20__年增长5.34倍,其中海外游客0.19万人次,增长6.33倍;旅游总收入3.41亿元,增长26.21倍。因此,有必要在总规修编中对旅游产业发展进行充分的论证。

规划是城乡建设、发展的蓝图和依据,也是各级政府指导城乡建设和实施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执行《城乡规划法》,按照城乡统筹、县域统筹、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切实抓好全县城乡规划工作。

(一)依法规划,完善规划体系。要按照城乡统筹,县域协调发展,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的要求,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为指导,理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的关系,明确各项规划编制的内容和重点,合理引导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规模、速度、节奏,优化结构和布局。

1.要坚持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建设。一是要按照功能分区着手科学编制__县国土空间规划,二是要发挥好城市总规纲领性作用,树立城市总规的基础地位。以引领南阳科学发展为己任,明确时限,加快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县域村镇体系规划评审步伐,加快城市总规报批、工区总规的审批及县、镇总规的编制或修编工作。乡村规划要体现一乡(村)一规一特色,因地制宜,待条件成熟后逐步推进。

2.要坚持控制性详规编制全覆盖。以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做好全面的控制性详规,确保公共基础和服务设施不能少,规划控制线不能变,居住用地容积率、建筑密度不能高,从根本上解决“城市病”。要加快《中心城区控制性单元规划》的评审和控制性详规编制工作,同时在条件成熟区域打造集金融、商贸、会展等于一体的高端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和规划建设特色街,解决无街不商、店面布点无序状况。

3.要坚持专项规划编制全配套。建议县规划局牵头,相关部门配合,对中心城区各类规划编制情况进行梳理,摸清已编规划底子,按照轻重缓急的顺序,“缺什么、补什么,什么弱、强什么”建立规划目录工作台账,实现规划编制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要积极推进“多规合一”,用科学规划引领科学发展。一是加快编制综合交通体系和配套专项规划。改进、提升和优化老城区交通路网;超前谋划构筑循环畅通的新建区城市道路网络;合理利用立体空间资源,规划建设交通枢纽,切实解决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群众出行难和停车难问题。二是加快编制地下管网规划。在新建区或条件成熟的区域尽快启动“综合管沟”系统规划工作,将各种管网集于一体,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三是加快编制和实施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加快中心城区中小学布局规划的实施,尽快解决入学难和大班额问题。在城中村改造和新建区,要把就学、就医、购物、休闲等公共服务设施,与项目主体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构建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宜居宜业空间。

4.要搞好城市设计。建筑是城市凝固的雕塑,代表着城市的内涵。要做好中心城区重点地段和大型建筑的空间、形态、功能、天际线和色彩设计,提升城市的景观特色和视觉品位。要深入细致地研究__县城色彩,挖掘传承具有我县地方特色的建筑风格,实现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汇融合;要注重城市天际线和外缘景观设计,让人们无论站在城市的哪个方位环顾,都能清楚地感知我县颇具特色的轮廓线。要突出“八腊瑶族文化”、“六排蚂拐文化”、“三堡桐花文化”“__嗦呐文化”等城市特色文化符号,坚定地拒绝和淘汰外来的非地方文化特色的“欧式”、“地中海式”、“罗马式”及“徽派”建筑。

(二)科学规划,严格决策程序。要按照“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这一原则组织规划编制,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委员会以及相应的专家咨询组织在规划决策审批中的前期审查和咨询议事作用。进一步扩大公众参与程度,在规划决策中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广大群众的意见建议,集思广益,提高规划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要建立规划联席会议会议审议制度,规划编制完成后,应根据规划管理层次组织有关部门对相关规划进行衔接审议。县、镇两级总体规划在报上级政府审批前,应分别提请县人大常委会和镇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城乡规划一经批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

1.要确保规划执行刚性。城乡规划一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决不能因领导更替而改变,要一张蓝图绘到底。建议将规划实施情况纳入地方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和离任审计,建立规划实施责任追究制度。要加强开发建设规划审批和批后管理,对于未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擅自开发建设及未按规划审批要求开发建设项目,要依法查处,维护规划严肃性。

2.要健全管理体制、完善决策机制。建立健全以统一规划为前提,严格监督为保障,分级管理为依托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充分发挥规委会的协调和决策作用,健全规委会决策机制,严格管理程序,排除来自各层面的压力,建立规划决策失误的责任追究制,防止急功近利的政绩工程和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通过规划公开公示的常态机制,逐步使规划监管体系延伸到乡镇(街道)和村庄。

3.要建立规划协调推进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各类规划实施的协调推进机制。应当成立由县分管领导牵头的规划实施协调领导小组,建立城乡规划与建设互动机制、动态管理机制。要召集相关部门对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图纸进行集中会审,实施规划“一张图”管理,确保各相关部门规划实施一步到位,防止反复施工,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

(三)面向未来,把握规划前瞻性。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为规划的立足点。规划编制部门和单位对上级的有关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要吃透,要深入调研,把城乡经济发展普遍规律与城乡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突出城乡的地域特色和比较优势,尽可能准确地预测城市未来的发展速度、规模、方向,建立能够适应今后相当一段时间发展需要的布局框架。同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之间要统一协调,使规划真正成为城乡建设管理的龙头

和基本依据,真正发挥规划对城乡建设管理的综合调控作用。(四)以人为本,促进持续发展。城乡规划,尤其是乡镇规划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将生态城县理念贯穿规划全过程。一是要树立人文理念。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乡镇规划都要体现人文关怀,尊重群众意愿,注重挖掘当地的文化传统、民族习惯、生活方式,把为能否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作为衡量规划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摆在优先位置。二是要树立生态理念。合理布局生产建设、生活居住、公共设施县域,统筹生产县、商业县、生活县、绿地等空间布局,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并符合县域人口发展、国防建设、防灾减灾和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的需要,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三是要树立特色理念。要地因地制宜,深入挖掘和体现我县城乡在自然、历史、建筑、地域等方面的文化特色和内涵,形成一批文化内涵丰富、特色鲜明、风格独具的特色镇和村。四是要树立集约理念。将节地、节能、节水、节财和资源综合利用贯穿于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力争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以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五)加强监管,促进规划实施。要坚持依法行政,切实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健全城乡规划监督体系,不断提高城乡监督管理水平,实现规划管理从粗放管理向规范化、现代化、信息化、法治化管理转变。同时要维护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加大执法检查的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规划实施中的偏差,坚决查处和纠正城乡建设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确保规划的全面实施。

建议成立制止违章违法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长效机制。对新建项目要强化全程监管,特别要从源头上进行监管,实行违法违章建设巡查报告和有奖举报制度,加大对违法违规建设者和执法不力的处罚力度,实行制止违法违规建筑工作通报排名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坚决制止新的违法违规行为发生;要完善部门联合执法的工作机制,防止职能缺失,监管不力现象,切实提高规划监管实效。

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议范文8

一、基本情况

(一)县城规划建设情况

1985年,县城总体规划首次编制完成,远期管控目标为15年,实施了14年;20__年,第二次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完成,远期管控目标为20年,实施了5年;20__年,第三次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完成,规划面积为12.5平方公里,规划控制区面积为37平方公里,远期管控目标20年,今年县城西区、南区建设已超出总体规划。1999年至今,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28平方公里扩展到7.8平方公里,10年间建成区面积增大了3.42倍。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了7.8平方公里,覆盖率为62.4%。完成了供水、燃气和绿地系统专项规划,正在编制完善排水专项规划,急需编制供电、通信和环卫专项规划。

成立有“盐池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协调小组”,承担着研究城市规划动态,决策重大规划项目,指导城市发展方向的责任。从20__年起,先后出台了《盐池县县城建设用地管理暂行规定》、《盐池县城市管理暂行规定》、《盐池县城市道路公共客运管理办法》、《盐池县城市供热管理暂行办法》、《盐池县户外广告设置规划管理办法》、《关于加强经济社会发展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盐池县城市绿线管理办法》、《盐池县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施办法(试行)》等8个有关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规范性文件,其中,3个文件中的大部分条款已经过时。

(二)乡镇和村庄规划建设情况

7个乡镇中,大水坑镇、惠安堡镇、高沙窝镇完成了镇区总体规划。全县98个行政村675个村民小组的居民点超过1000个(住户间距离超过2公里为1个居民点)。20__年完成了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将675个村民小组合并为408个;累计完成村庄规划109个,主要分布在37片扬黄灌区。除县城规划控制区和大水坑镇、惠安堡镇、高沙窝镇规划控制区外,全县农民建房基本不需要经过规划审批。

二、存在问题

我县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近年来取得了一定进展,规划编制体系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不断健全,特别是“两大工程”实施以来,违法建设查处力度明显加大,广大乡村无序建设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城乡面貌得到显著改善。但城乡规划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仍未得到解决,不能满足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还不相适应,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一)规划意识有待增强。特别是对于乡村和集镇的规划重视不够,目前4个乡政府驻地仍无总体规划,全县村庄规划只完成了26.7%,“无规划不能搞建设”的思想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尚未形成,用规划指导建设的氛围还不浓。

(二)城乡规划管理机制尚未形成。在《城乡规划法》颁步实施前,乡村需要编制哪些规划、由谁负责编制、由谁审定、由谁贯彻执行等问题散见于各类文件中,不成体系、多头授权、不便操作,致使村庄规划编制率低,广大乡村存在大量有悖于规划基本原则的民居和其他建筑,脏乱差成了农村的代名词,实施“两大工程”的巨额支出就是为此付出的高昂代价。新的《城乡规划法》实施只有1年多,我县城乡规划,特别是村镇规划采取何种管理机制和模式,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明确。

(三)城乡规划管理力量薄弱。建设局内设有规划设计室(无规划编制资质),编制为14人,实有9人(在岗7人、待退1人、长期病假1人);在岗7人中,有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2人、工勤人员1人。这相对于一些县市规划管理与建设部门分设配备的人员,则少的可怜。实际上,现有人员也只是能免强应付目前县城的规划管理工作,无力对全县村镇规划进行指导和监督,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协调小组职能也只限于城市规划方面。

(四)城乡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不够。一是修编频繁。县城总体规划6年间修编了2次,目前又面临着第3次修编,2次40年的规划管控期执行不到10年,规划的稳定性和严肃性得不到保障。二是配套规划修编滞后。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已快满4年,但详细规划只完成了62.4%,专项规划只完成了3项,供电、环卫、通信等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配套设施布点规划尚未编制,相关城市项目建设缺乏规划依据,影响城市建设和整体功能的快速提升。三是规划系统性不强。专项规划、详细规划要依据总体规划编制,总体规划应当依据村镇布局规划编制,布局规划确定要撤并的乡(镇)、村就无需再编制其他规划,也就不会造成重复建设和浪费。现存的“四镇四乡”布局,是否最科学,有无必要进一步论证调整?调查反映,与近年来农村学校“自然关停”的原因类似,全县超过半数的农业人口已进入城镇定居,剩下不足60000人规划在408个村民小组,每个村民小组只有147人约37户。这样的村庄仍然偏小,存在着村庄布局进一步调整优化的空间。

(五)城乡规划与相关规划衔接不紧。全县尚未形成协调统一的规划体系,上位规划未敲定的情况已编制完成了下位规划,城乡规划与产业布局、土地利用、道路

交通和电力等专项规划之间的关系尚未理顺;部门间因规划发展方向和重点不同,又缺乏相应的衔接协调机制,造成各规划相互间有不一致和矛盾的地方,不能互为补充、互为佐证,各管各的事,影响了城乡建设发展的方向、规模、速度和质量。 (六)城乡规划管理法制化进程缓慢。《城乡规划法》就镇规划、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审议、公告、论证、审批等程序和权限作了明确规定,按照这些规定,我县已编制完成的各类规划都还未经有权机关审批认定,还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规划;一些规划编制程序也不完全符合法律规定,还存在无资质编制规划等问题。

三、努力方向

规划是城乡建设、发展的蓝图和依据,也是县乡人民政府指导城乡建设和实施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我们只有认真学习、宣传、贯彻执行《城乡规划法》,按照城乡统筹、区域统筹、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才能促进城乡建设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一)依法规划,完善体系。要按照各类规划编制的权限和程序,本着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努力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要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指导下,进一步理顺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专项规划间的关系,明确各项规划编制的内容和重点,不断优化村镇结构和布局,科学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二)科学规划,严格决策程序。要按照“政府组织、依法办事、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组织规划编制,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委员会等专家咨询组织在规划决策审批中的前期审查和咨询议事作用;进一步扩大公众参与程度,要在规划决策中广泛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广大群众的意见建议,集思广益,提高规划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建立规划联席会议评审制度,要在规划编制完成后,根据规划管理层次组织有关部门对规划进行衔接审议。村庄规划、乡(镇)规划和县级规划在上报审批前,应分别提请村民代表会议、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和县人大常委会审议。城乡规划一经批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

(三)面向未来,把握规划前瞻性。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立足于实现城乡一体化、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准确把握上级有关方针政策和县委、政府重大决策,研究运用城乡经济发展普遍规律,客观预测城乡未来的发展速度、规模和方向,突出地域特色和比较优势,努力编制建立起能够指导今后一定时期城乡建设发展的规划布局框架。

(四)以人为本,促进可持续发展。城乡规划,尤其是村镇规划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将生态理念贯穿规划全过程,走城乡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一是要树立人文理念。无论是城市规划还是村镇规划都要体现人文关怀,尊重群众意愿,注重挖掘当地的文化传统、民族习惯、生活方式,把能否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作为衡量规划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摆在优先位置。二是要树立生态理念。要充分考虑区域人口发展、防灾减灾、公共安全和公共卫生的需要,合理布局生产建设、生活居住、公共设施区域,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三是要树立特色理念。要因地制宜,深入挖掘和展现我县城乡在自然、历史、建筑、地域等方面的文化特色和内涵,形成一批文化内涵丰富、特色鲜明、风格独具的特色村镇。四是要树立集约理念。将节地、节能、节水、节财和资源综合利用贯穿于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环节,力争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以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议范文9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思考 科学规划 建议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小城镇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重要节点,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融合点。为进一步提升全州人居环境,改善乡镇发展面貌,为人民群众营造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生态宜居、安全舒适、高效便利、特色鲜明的人居环境,加快全州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步伐,树立“生态立州、环境优先”的发展理念,以建设“美丽彝州、宜居城乡”为主题,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城乡并重、共同进步,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分类实施、整体提升,明晰责任、统筹推进”为主线,结合楚雄州乡镇规划建设和供水、排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建议。

一、楚雄州乡镇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乡镇规划编制时间较早,层次不高,缺乏系统性、综合性、地方民族特色,无相应的专业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规划指导性不强,不适应今后乡镇发展的需要。

(二)大部分乡镇集镇供水设施和服务质量不高,水源不足,供水水质标准低,自来水管网严重老化,集镇生产、生活用水困难;乡镇无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环境卫生差;县市级财政对乡镇的供水、排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扶持力量有限,项目资金筹措困难。同时,市场化运作的能力不强,乡镇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项目全靠政府组织建设管理,操作管理经验和能力有限,运行管理不规范、服务质量差。

(三)乡镇市政道路基础设施差,路灯、绿化、给排水、电力通讯、环卫设施不齐、老化。

(四)土地报批困难,乡镇建设用地指标有限,无法满足乡镇建设发展需求。

(五)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集镇开发建设进度缓慢。

二、对下一步乡镇规划建设的建议

乡镇是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城乡规划,以规划为龙头,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一体化,探索统筹城乡发展新机制,促进农村人口向中心村、乡镇、城市梯度转移,向非农产业转移,提高农村人均占有资源,实现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为动力,发展特色产业、完善功能设施、加强社会治理为重点,通过政府推动、政策扶持、市场运作,增强乡镇连接城市、承载人口和辐射带动能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不断提升乡镇建设和发展水平,使之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载体,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着力点,提高城镇综合竞争力,促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针对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建议:

(一)科学编制规划。启动新一轮重点乡镇总体规划修改,以县域体系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结合交通区位、自然资源、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等特点,科学定位乡镇在县域体系中的相应职能,合理确定乡镇的性质、功能和建设规模,合理布局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编制要突出地域特色、文化特色、民俗特色,形成各具特色的乡镇建设发展模式。

(二)完善乡镇功能。按照城乡统筹、区域共享、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适度超前的原则,加强乡镇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乡镇综合承载能力;加大乡镇建设投入力度,以路网为引领,加快乡镇道路、供排水、供电、供气、污水垃圾处理、环境绿化、保障性住房等设施建设;加强教育、文化、卫生、广播电视、科技、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乡镇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强农业生产资料经营服务网络、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网络、农副产品市场购销网络建设,加快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

(三)发展特色产业。立足资源优势和条件,根据各自特色确立明晰的产业发展思路,按照相对集中、资源优化配置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要求,培育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壮大乡镇域经济实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建立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基地,积极发展绿色食品加工、生物医药等产业,培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依托旅游景区、历史文化名镇和民族村寨,发展文化旅游业及休闲、娱乐、餐饮、购物等产业。鼓励、引导民营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创新型小微型企业聚集到乡镇创业发展。鼓励农民进镇务工、经商办企业,引导农民由一产向二、三产业转移。培育发展工矿型、商贸服务型、农产品加工型、旅游观光型等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经济强镇。

(四)加强社会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乡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创新人口管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建制镇落户限制,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切实保障进城农民的合法权益,引导农村人口向乡镇和中心村梯度转移。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农民成为城镇居民后,在就业、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等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等方面享受当地居民同等待遇。

(五)提升人居环境。积极开展城乡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加大乡镇环境治理力度,探索融资、建设和经营管理新模式,新建和改造提升乡镇的供水、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农村集贸市场,以沿街建筑立面控制、绿化美化、环境卫生等为重点,加大集镇面貌整治力度,着力打造一批产业发展、环境优美、适宜居住的特色小镇。统筹协调好住宅小区、商贸街区、产业园区布局,积极推广节肥节药节水技术,推广集约、高效、生态畜禽养殖技术、推广使用沼气、燃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强化河流、水库和饮用水源地水资源保护,有效控制工业、农业、生活污染。加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等资源的保护管理,加强对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切实保护好传统村落、民族建筑、特色民居等文化遗产。

(六)积极探索建设农村综合体。按照“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互动、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要求,围绕农民安居乐业,依托“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从城镇周边入手,科学规划,积极探索建设一批农村综合体,努力建设聚居适度、产业优化、功能完善、城乡融合、环境优美、管理民主、社会和谐的新型农村社区,积极构建县城、中心镇、农村综合体和美丽乡村相协调的新型城乡体系,尽快形成城乡统筹、产村相融、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积极引导农户适度集中居住,形成农村综合体的基础载体;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强化农村综合体持续发展支撑;加快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增强新农村综合体功能;着力创新农村基层治理机制,促进农村综合体社区建设;切实做好环境治理和保护,提高农村综合体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质量。

(七)保障乡镇建设用地。一是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确保耕地占补平衡;二是认真清理空心村、工矿、砖瓦窑废弃地,大力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项目,努力实现“城增村减”、集约利用土地,着力解决建设用地指标不足的问题;三是认真做好建设用地报批工作,不断加大建设用地储备数量;四是加强拍卖集镇的国有土地,快速回拢资金建设基础设施。

(八)鼓励有条件的农村居民到乡镇建房购房。在统一规划、统一基础设施配套、统一建筑设计、统一建筑风格的前提下,引导农村有条件的居民到乡镇或中心村自建住房。农村居民到小集镇建购住宅,对自愿退出旧宅基地进行整理复垦的农户,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进行补偿,奖补经费可从使用“城增村减”建设用地周转指标产生的级差收益中列支;同时可享受政府对农村居民建房的各种补助政策。进镇经商、创业和投资达到一定比例的农户,可享受建房住房补贴和贷款贴息的扶持政策。

(九)创新房地产开发机制。积极培育和发展集镇房地产市场,鼓励有实力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在乡镇开展房地产成片综合开发;支持乡镇商品住房消费,促进乡镇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对乡镇房地产开发建设相关规费,凡符合国家、省、州减免政策规定的给予减免。

(十)搭建融资平台。一是加快乡镇国有土地的开发力度,促使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的转化,将资金用于发展建设,来优化和提升集镇功能。二是引进民间资金参与建设,大胆吸引社会闲散资金,打破公共设施建设上的各种垄断,放宽民间资本准入条件和准入领域,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政府无力投资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实行有偿使用,积极引导农民、企业向集镇聚集,逐步建立起个人参与集镇建设的多元投入机制,实现小集镇自我扩张、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

(十一)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透明规范的乡镇建设投融资机制,对乡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行统一融资、综合开发、滚动发展。引导政策性和商业性金融机构加大对乡镇建设的支持力度。构建和完善农村金融组织服务体系,推动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机构等新型金融机构的设立和发展,拓展金融服务领域。积极创新消费信贷产品,扩大有效担保物范围,将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房产权“三权”作为农村抵押贷款融资抵押物,拓宽农民贷款融资渠道。完善住房按揭和抵押贷款的各项配套政策,开展农民和农民工住房贷款业务,为乡镇居民扩大消费提供融资便利。

(十二)创新管理体制。一是在理顺职能的基础上进行配套改革,逐步建立起法治化、社会化和民主化的新型集镇管理体制,强化服务功能;二是健全乡镇规划建设管理队伍,督促各县市乡镇人民政府组建机构,落实专职人员,使其保持稳定,有更多的精力投入乡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实现从随机管理到规范管理、从突击治理到长效管理的转变,努力把乡镇建设成为干净整洁、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

结束语

小城镇建设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重要选择,是城市建设的补充,是地方乡镇经济、政治、文化的中心。新形势下,小城镇规划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小城镇建设的内涵更加丰富,任务更加艰巨。因此。在小城镇规划建设中,应从本地实际出发,提高对城镇规划建设的重要性认识,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及时解决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加速小城镇建设进程,促进小康社会全面建成。

参考文献:

[1] 王克强、马祖琦、石忆邵.城市规划原理[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1

[2] 张京祥\罗震东.中国当代城乡规划思潮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

[3]曹宗敏.新时期小城镇建设如何发展[J]城市管理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