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扶贫资金申请书集锦9篇

时间:2022-11-30 14:20:50

扶贫资金申请书

扶贫资金申请书范文1

2018年10月16日

一、教学目的

1、通过我市精准教育扶贫政策解读的课程,达到让群众认识、了解和运用资助政策的目的。

2、培养群众们学政策、用政策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1、明确学生资助政策的办理程序。

2、了解学生资助政策办理所需的相关材料。

3、正确掌握和运用学生资助政策的方法。

三、教学内容

同志们:

大家好!

全面实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保障和资助政策是党和政府推进教育脱贫攻坚、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举措。根据《河南省教育脱贫专项方案》(豫政办〔2016〕120号)等有关政策规定,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全面覆盖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学生资助涵盖学前教育阶段(也就是我们说的学前班和幼儿园阶段)、义务教育阶段(就是我们所说的小学和初中阶段)、普通高中阶段、中等职业教育阶段(也就是中专阶段)、高等教育阶段(也就是大学阶段)。为使大家充分了解有关资助政策,现对各个学段资助政策进行逐一讲解。

  (一)学前教育。全市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在籍在园幼儿,按照每生每学期300元的标准补助学前教育保教费,2017年秋季开始按照每生每学期400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费。

    办理程序:(1)学生家长向就读幼儿园提出申请,递交申请表和建档立卡证明材料;(2)学校审核公示;(3)提交教体局资助中心审核,资助中心审核通过后将资助学生名单提交财政局审核;(4)财政局审核后通过银行将资助资金发放至受助学生家长银行卡。

    所需材料:

    (1)《学前教育国家资助资金申请表》;(2)建档立卡证明材料(贫困户精准脱贫明白卡、扶贫手册或扶贫部门开具的证明材料);(3)家长和学生户口本复印件。

(二)义务教育。全市义务教育阶段(1-9年级)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在籍在校寄宿生,在免除学杂费、教科书费的基础上,按照小学生每生每学期500元、初中生每生每学期625元的标准发放生活补助费。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全市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在籍在校学生,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学期400元。

    1.营养改善补助

    办理程序:

    (1)学生或学生家长填写《营养改善补助信息登记表》,递交登记表和建档立卡证明材料;(2)学校审核;(3)提交教体局资助中心审核,资助中心审核通过后将资助学生名单提交财政局审核;(4)财政局审核后通过银行将资助资金发放至受助学生家长银行卡。

    所需材料:(1)《营养改善补助信息登记表》;(2)建档立卡证明材料(贫困户精准脱贫明白卡、扶贫手册或扶贫部门开具的证明材料);(3)家长和学生户口本复印件。

    2.寄宿生生活补助

    办理程序:(1)在校住宿的学生或学生家长向学校提出申请,递交申请表和建档立卡证明材料;(2)学校审核公示;(3)提交教体局资助中心审核,资助中心审核通过后将资助学生名单提交财政局审核;(4)财政局审核后通过银行将资助资金发放至受助学生家长银行卡。

    所需材料:(1)《寄宿生生活补助申请表》;(2)建档立卡证明材料(贫困户精准脱贫明白卡、扶贫手册或扶贫部门开具的证明材料);(3)家长和学生户口本复印件。

(三)普通高中教育。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免除全市普通高中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在籍在校学生学费。2018年春季学期开始,一年级、二年级学费按每生每学期520元免除,三年级学费按每生每学期150元免除,民办学校参照公办学校标准免除)、住宿费(按每生每学期200元免除),并按照每生每学期1500元的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

    1.高中国家免学费、住宿费

    办理程序:

    在籍在校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高中学生经扶贫办认定和学校审核后,填写《河南省家庭经济困难认定表》、《免除学杂费学生信息登记表》递交建档立卡证明材料所在学校直接免除学费,不再打入学生和家长的银行卡。

    所需材料:(1)《免除学杂费学生信息登记表》;(2)建档立卡证明材料(贫困户精准脱贫明白卡、扶贫手册或扶贫部门开具的证明材料)。

    2.高中国家助学金

    办理程序:(1)学生向就读学校提出申请,递交申请表和建档立卡证明材料;(2)学校审核公示;(3)提交教体局资助中心审核,资助中心审核通过后统一办理高中学生资助卡并将资助学生名单提交财政局审核;(4)财政局审核后通过银行将资助资金发放至受助学生高中资助卡。

    所需材料:(1)《高中国家助学金申请表》;(2)建档立卡证明材料(贫困户精准脱贫明白卡、扶贫手册或扶贫部门开具的证明材料);(3)学生身份证复印件。

(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中等职业学校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全日制在籍在校学生学费(每生每学期950元),并按照每生每学期1000元的标准为一、二年级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

    1.中职国家免学费

    办理程序:学生填写《中职国家免学费登记表》后直接免除学费,不再打入学生和家长的银行卡。

    所需材料:《中职国家免学费登记表》。

    2.中职国家助学金

    办理程序:(1)学生向就读学校提出申请,递交申请表和建档立卡证明材料;(2)学校审核公示;(3)提交教体局资助中心审核,资助中心审核通过后统一办理中职学生资助卡并将资助学生名单提交财政局审核;(4)财政局审核后通过银行将资助资金发放至受助学生中职资助卡。

    所需材料:(1)《中职国家助学金申请表》;(2)建档立卡证明材料(贫困户精准脱贫明白卡、扶贫手册或扶贫部门开具的证明材料);(3)学生身份证复印件。

(五)高等教育生源地助学贷款。入学前户籍在我市的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和在校生,均可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助学贷款按年度申请、审批和发放。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学生(含第二学士学位、高职学生)每生每年申请贷款额度不超过8000元;全日制研究生每生每年申请贷款额度不超过12000元,借款学生在校期间利息由财政全部承担。

    办理程序:(1)学生在每年的7月中旬至9月20日,登录“学生资助网站”完成注册,填写基本信息,提交申请并导出申请表,通过项城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提出贷款申请;(2)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对学生提交的申请进行资格初审;(3)签订贷款合同;(4)国家开发银行最终审批并发放贷款。

扶贫资金申请书范文2

易地扶贫搬迁请示一达川区以工代赈办:

万家镇兴安村位于我镇的西北方向,与我镇的高峰村、迎风村、保卫村、社区相邻,全村耕地面积1095亩,平均海拔650米,该村有10个社,498户,人口1780人,其中贫困人口448人,该村大部分村民居住在丘陵区,交通不畅,饮水困难,而且地质灾害频发,生产、生活条件十分恶劣,就地脱贫十分困难,要想彻底让全村老百姓摆脱贫困,进行异地扶贫搬迁,是有效的途径,从而提高全村的新农村建设水平。现申请搬迁64户,256人,规划修建住房及附属设施16350平方米,硬化道路3公里,总投资1200.00万元,群众自筹和政府补贴合计项目资金960.00万元,申请异地扶贫搬迁资金240.00万元,该项目的实施可大大改变该村群众生存条件和生存、生活条件,同时便于集中规划和建设公益设施,减少投资建设成本,群众搬迁后可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每年可人均增加纯收入550.00元,恳请区以工代赈办将该村纳入20XX年异地扶贫搬迁项目为盼。

以上请示妥否,望批复!

20XX年8月24日

易地扶贫搬迁请示二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竹溪县地处秦巴山腹地,山高坡陡,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工农业基础薄弱,是国家新一轮扶贫开发重点县。新洲乡位于竹溪县城东部堵河上游,距离县城51公里,是全省重点贫困老区乡。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区山大人稀,生存环境恶劣,交通不便,饮水困难,生产、生活条件落后,就医、上学艰难,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0XX年底,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区人均纯收入2203元,比全乡平均人均纯收入2555元低352元。根据省发改委《关于抓紧做好以工代赈示范工程和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项目报送工作的通知》要求,为使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区的广大农民改善生存、生产、生活条件,早日摆脱贫困,增收致富,特申报竹溪县新洲乡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项目实施方案。现予以呈报。

一、项目建设规模及年限

竹溪县新洲乡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项目建设规模为:1、易地扶贫搬迁236户、1000人,建房面积21630平方米;2、新修乡村公路22公里;3、低产田改造26公顷;4、新修灌渠6000米;5、人饮工程:新修过滤池2个、水塔2座、引水管道25000米;6、生态能源建设:栏圈改造200户、3900平方米,农村沼气100户,水土涵养林6公顷。建设年限为1年(20XX年5月--20XX年5月)。

二、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竹溪县新洲乡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项目总投资1850万元。建设资金由申请中央预算内、地方自筹、整合各类投资、搬迁群众承担四部分组成;其中: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500万元,地方自筹70万元,整合各类投资80万元,搬迁群众承担1200万元。

三、效益分析

该项目实施后,搬迁户居住环境和安置区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交通、饮水更加便利,每年可节约劳务支出50万元;农副产品的出售年可获利110万元;生产条件的改善,更有利于发展规模化养殖和种植业,特别是养猪和茶叶种植,使人平达到1头猪,户平1亩茶叶,每年可获利25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20元。

特此报告,恳请予以批复同意为盼。

二XX年三月二十八日

易地扶贫搬迁请示三芒市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

“宏云新村”是芒市镇自20XX年起申报立项实施的一个易地扶贫搬迁点,涉及现云茂村728户3096人的整村搬迁,整个项目实施预计需要资金1.3亿元。在项目申报规划实施过程中,紧密结合云南省提出的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新政理念,紧紧抓住国家桥头堡建设战略和瑞丽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的有利契机,深化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意见》精神,以打造抗震防震、人畜分离、节约集约、环保生态、特点明显、功能完善的德宏一流、全省领先的特色村寨示范性异地扶贫搬迁工程为目标,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目前,该项目已经得到各级各部门的重视和认可,市委专门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的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国家、省、州发改委已经立项,人均5000.00元的项目资金即将下拨;省扶贫办下拔了扶贫专项资金150万元;老百姓自筹1000余万元完成了项目用地的征用和土地平整;规划设计方案也基本成型,项目落地指日可待。

但是,由于该项目投资规模大、涉及群众广、资金缺口大,需要各级各级各部门涉农惠农资金的整合支持,才能确保整个项目的顺利推进。为此,特向市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申请20XX年芒市农村危房改造指标500户,用于解决该项目第一期工程的户均1万元的缺口资金问题!

妥否,请批示!

扶贫资金申请书范文3

江孜县扶贫产业项目自筹资金投入承诺书

江孜县人民政府:

   我           (姓名)身份证号                   ,所经营的                         (公司或合作社)自愿申请的扶贫产业项目—                           (项目名称),该项目总投资        万元,其中申请国家扶贫产业资金          万元,自筹资金          万元。现向县人民政府承诺,自筹部分资金将足额按时匹配到位,并足额投入到该项目实施中,如不能足额按时到位或投入不足,本人自愿放弃所申请的项目,并承担相应责任。

申请单位(法人签字加盖公章):

时间:    年    月    日

扶贫资金申请书范文4

1月17日,灵丘县政府大楼门前。灵丘去年财政收入在大同市的贫困县中居首。

1月23日,大同县政府门前。大同县已纳入连片特困区。

与放鞭炮庆祝成为贫困县的地方相比,大同县扶贫办主任王汉斌显得很内敛,他只是在办公室传阅文件。

“身份特殊”的大同县已“觊觎”贫困政策十几年。

与“跑”下贫困县对应,在以小康为政绩的年代,大同县申请到小康县称号。此后的十多年中,与其他县相比,大同县发现,因戴着不同的帽子,体验到完全不同的“人生”。

一顶贫困县的帽子,不仅意味着大量资金、项目,还有来自各方面的支持。于是,大同县看着“邻居”藏富,自己开始了“逐贫”,并终于成功入列。

“跑下来了。”2013年1月21日,大同县扶贫办主任王汉斌,将一份山西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文件,递给办公室的每个人看。

在成为小康县16年后,山西大同县终于开始享受“贫困”待遇。

这纸文件明确,大同县享受“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同样待遇。

在王汉斌看来,得到这一纸文件,像跑赢了一场竞赛。

其实大同县在2011年年底已经赢了竞赛。2011年年底,国家确定了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涵盖贫困县679个。大同县被列入其中的“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进入国家扶贫对象行列。

此后,2012年3月19日,大同县新组建了一个部门——扶贫开发办公室。原为大同县开发办主任的王汉斌,成为了县里的首个扶贫办主任。

王汉斌认为,划入连片特困区,是大同县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贫困县能带来的扶持,大同县已艳羡了十几年。如今,终于“后退”到了和邻县相同的起跑线上。

“小康”带来求助难

“你见过这么穷的小康县吗?”1月13日,一名高姓出租车司机反问。

大同县城面貌“简陋”,由一条南北大街和一条东西大街构成主框架。大街两边是三四层的楼房,后面是成片平房。

大同县距离大同市20公里,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申请到“小康”头衔,是大同市东部六县中唯一的小康县。其他5个,阳高、田镇、广灵、浑源、灵丘都是贫困县。

大同县认为自己是“穷人戴着地主的帽子”。大同县扶贫办主任王汉斌介绍,大同县18万人口中,有近6万是贫困人口,北部农业人口贫困发生率在75%以上,南部在65%以上。即便县城所在地西坪镇,农业人口贫困发生率也在4成以上。

大同县委党校前校长梁斌龙介绍,大同每次寻求帮助,“小康”的帽子都会把门关上。他举例,2000年左右,因房屋破损严重,他去省委党校申请修缮资金,得到的回答却是:“小康县哪会缺这么点钱?”

“当时我跟省委党校领导吵起来了。”梁斌龙说,他把领导拉到县里看了看破房子,才申请下来。“其实我也理解他们,给贫困县是名正言顺,而给小康县,怕有人说闲话。”

王汉斌说,他任大同县开发办主任时,申请项目、申请资金处处碰壁:“只要是小康县,就没有政策扶持。小康县甚至没有扶贫办,连和省市扶贫办对接的单位都没有。”

大同县“自力更生”的同时,对于灵丘等贫困县享受着的不同待遇,都“看在眼里”。

得“贫困”者多助

对比大同县,灵丘县城显得要“发达”。商业街上,有了各种国际品牌的体育用品专卖店。当地有人把灵丘县城称作“小香港”。

大同县戴着“地主的帽子”,灵丘则一直是“贫农”。1985年,灵丘被山西省政府列为重点扶持的多灾贫困县。1991年1月,灵丘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2001年,灵丘被国务院核定为新时期扶贫开发重点县。

灵丘等贫困县会得到“输血式”扶助:贫困县享受专项扶贫资金、各部门的资金倾斜和定点帮扶、财政转移支付、政策优惠等。

贫困县还会得到中央对口扶贫,灵丘县的帮扶单位是团中央。公开报道显示,1998年8月20日到2003年年底,团中央为灵丘各项建设直接投入资金500多万元,捐赠汽车、电脑、药品等各类物品价值530万元,组织实施各类项目140多个。

大同市委从1996年开始派出工作队,市发展计划局、财政局、民政局等约20个单位在灵丘县定点包村扶贫。

这个时期的大同县,刚刚戴上小康的帽子。不但与扶贫政策无缘,小康县的各项配套支出还带来沉重负担。

贫与富的历史伏笔

提起戴了16年的小康县帽子,大同县很多人觉得是当时的领导为了政绩“瞎胡闹”。

退休干部梁斌龙回忆,大同县约在1996年成为小康县。大约1995年的时候,时任县委书记申报的,批下来的时候已是新的县委书记继任。

大同的“小康”,背景是1990年代全国刮起的小康风,小康县是典型,成为小康是一种荣誉和面子。

王汉斌回忆,当时大同县的日子确实比邻县好过一些。大同县是纯农业县,人均耕地较多,从农业收入看,要高于邻县。大同县另外的收入来源是煤炭。因临靠大同市东侧,大同县成为煤炭输出交易重地,境内有两个煤检站。大同县人搞运输和倒卖煤炭,收入颇丰。

按《山西统计年鉴》,1996年,大同县国内生产总值4.6亿元,处于当时东部县的中游。大同县人口少,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861元,在大同市辖的7个县中排名第二,仅次于煤炭大县左云。

梁斌龙回忆,按统计数字,在一些主要指标上,当时大同县确实达到了小康标准。例如当时小康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标准规定的是2500元。不过他也认为,当时小康县的16个标准中,有一些大同县是不符合的,但当时的统计数据都迎合了小康。1996年,大同县地方财政收入3738万元,支出6590万元,收不抵支。

梁斌龙回忆,当时各地小康县也有名额指标,阳高县也是小康县的候选。虽然按统计数字,阳高县当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190元,处于小康标准之下。梁斌龙说,当时阳高县继任的书记坚决没有要小康县的称号,而大同县要了。

指标拔高经济落后?

大同县成为小康县时,梁斌龙正在一个乡里当干部。

“1996年之前,省里每年要补贴每个乡镇6.5万元,成为小康县之后,补贴取消,每年还要上缴6.5万元。”他说,“小康”之后,大同县开始了苦日子。

最难的是工资,乡镇的工资要自己筹集。县里行政人员的工资往往一拖半年,每年都要开会讨论工资问题。

梁斌龙说,当时,小康县下面要设小康乡镇,乡镇下面设小康村。发给乡镇的小康牌子,部藏起来,怕挂出来老百姓骂街。

大同县的7成财政收入靠煤炭流通,到2000年左右,随着煤炭资源整合,相应企业关停,地方性税收大量减少,等于砍掉了大同县一只臂膀。

梁斌龙说大同县成了真正的贫困县,不过统计数字还是显示连年上涨。1996年财政收入3738万元、2000年为4974万元……2012年达到3.3亿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数字也年年递增,到2011年达4600元,远远高于国家扶贫政策规定的低于2300元的标准。

“如果靠种地就能小康,雁北地区的人就不走西口了。”巨乐乡东阁老山村党支部书记贠天贵说,他家在村里算中等以上家庭了,像2012年这样的好年景,人均收入也就2000元出头,平常的年份则要少得多。

东阁老山村在大同县的北部山区,75%的农业人口收入在2300元标准之下。

一名当地官员认为,当年大同县为了入选小康,“提高”了各项经济指标,此后的历任领导不想看到自己任期内指标下降,硬着头皮一年年加上去。

根据记者报道,无力完成GDP指标任务的大同县只能把市里设在其境内的工业园区固定资产投资等计入其中,事实上那些与大同县没有一点关系。

“我们是贫农戴着地主的帽子,而人家是地主戴着贫农的帽子。”梁斌龙说。

近10年来,受益于铁、锰、金等矿产开发,灵丘迅速成为发展强县,2012年,灵丘县的财政收入5.5亿元,在大同市的5个贫困县中经济实力居首,远超大同县的3.3亿。

一名灵丘县政府工作人员透露,之前,灵丘有过要被摘掉贫困帽子的传言,曾令该县领导干部焦虑万分。

“穷帽子”大实惠

记者采访中,大同当地有官员称,因为怕被摘掉贫困的帽子,在经济统计数字上,一些县会刻意“藏富”。

在灵丘县,记者问一名政府工作人员该县统计数字是否真实。他没正面回答,而是讲了个别的地区的例子。他说,在某市矿区,一个煤矿大县一年产值百亿,但从来不敢报那么多,只报几个亿,因为是部级贫困县。

2011年的调整中,灵丘依然是扶贫开发重点县,被列入燕山——太行山贫困片区。

随着经济发展,国家扶贫力度加大。根据2011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新进展》白皮书,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扶贫的财政投入,从2001年的127.5亿元增加到了2010年的349.3亿元。

这种背景下,贫困县能得到更多帮扶,“贫困”的名头也因此成为被争夺的“香饽饽”。

十年中,中央和地方累计投入扶贫资金2043.8亿元,其中投向贫困县1457.2亿元,占到总投入的71.3%,县均1.36亿元。

王汉斌算了一笔账,贫困县每年在保障房一项上的支持资金是2000万到3000万,扶贫专项资金1300万,财政转移支付两个亿。这些外来注入资金相当于一个县另一种方式的财政收入。

专项扶贫资金之外,贫困县获取的国家转移支付力度很大,包括公务人员工资、重要产业项目的税收减免、优惠补贴等等。一名长期从事扶贫工作的负责人透露,一般一个贫困县可能会获得国家1亿~2亿的转移支付。

此外,按国家规定,中央各部门对贫困地区的政策会有适当倾斜,水利、交通、电力、教育、卫生、科技、文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等各个部门,对于贫困地区都有资金投入。

除了国家和省里,每个市也对贫困县有帮扶。

1月30日,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林万龙说,很难算清楚贫困县与非贫困县所受到帮扶力度的真实差距,因为帮扶是多渠道的。

成功“返贫”获资助

发展了的贫困县被认为努力藏富,“小康”的大同县,则看到了一顶贫困的帽子能带来的实惠,努力争取“贫困”。

王汉斌介绍,2003年刘俊雍任大同县县委书记时,就不断向省里跑,2005年,大同县成了财政转移支付县,当年转移支付1710万元,2010年财政转移支付1.37亿元。

2008年起,继任的县委书记王凤瑞又继续跑政策。

针对部分扶贫开发重点县脱贫后不“摘帽”的现象,国家将确定贫困县的权限从中央下放到地方各省、区、市。

大同县曾寄希望于“局部调整”。因为贫困县的总数不变,想要进入“贫困县俱乐部”,就意味着要挤掉一个。

大同市的贫困县中,灵丘经济实力居首。但贫困县的帽子谁都不愿摘,“暗战”在所难免。

王汉斌认为,跑政策虽然是以县政府为主体,实际上是在拼“领导的个人资源”。

大同县的努力得到了回报。2011年年底,“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区,大同县是山西省唯一以非部级贫困县身份入列的县。

划入了连片特困区,大同县依然“心里不踏实”。2013年1月,王汉斌再随县委书记王凤瑞去了省城,去找山西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按王汉斌的理解,“片区”里的县,应该享受“同等贫困”的待遇,但毕竟没叫“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1月16日,在太原跑了半个月后,王汉斌与王凤瑞终于拿到了享受“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同样待遇的文件。

“有了这个文件,就好办了。这就是尚方宝剑。”王汉斌终于有了底气。

戴上贫困的帽子之后,按照扶持贫困县“一县一业”的要求,大同县从省扶贫办跑下来了1000多万元资金发展黄花产业。1月18日,大同县举办黄花产业推介会,要力争将黄花产业做大做强。

扶贫资金申请书范文5

1.你所在的村共有多少两类户?是如何排查的?边缘户都能享受哪些政策?

答:我村无脱贫监测户,无边缘户;村级初选,乡镇审核,县级确定,信息录入;边缘户可以享受的政策包括:扶贫小额贷、提供公益性岗位、解决就业、支持发展增收产业、低保、临时救助、金融扶贫。

2.你村共有多少贫困户?其中脱贫和未脱贫户各有几户?致贫原因都有哪些?

答:我村共有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9人,其中脱贫户7户23的,未脱贫户2户6人;我村贫困户致贫原因包括:因病、因残、因学等。

3.你所在的村“查补提”专项行动是如何开展的?查出多少问题?怎么整改的?整改结果如何?

答:镇、区、村网格会学习《董村镇关于开展查弱项补短板促提升专项行动的通知》,按照每村一清单(村级问题清单)、每户一清单(农户排查清单)逐条逐项对照查找薄弱环节和问题,实行周报告制度;对发现建立问题清单整改台账,落实责任到人,按期整改,提升工作精准度、群众满意度、社会认可度、成果真实度;目前问题8条,已整改8条,

4. 你所在的村还有多少未脱贫户?今年预测收入多少?能否脱贫?你们是如何开展帮扶的?都有哪些帮扶措施?计划如何脱贫?

答:我村还有2户未脱贫户。分别是张伊(3口人,因学),张书争(3口人),今年预测收入张伊9000元,张书争14000元。可以如期脱贫;每周二集中学习讲话、脱贫攻坚知识、积极入户走访贫困户,结合实际情况、落实各项政策,应享尽享、应保尽保;低保、残补、公益性岗位、教育、医疗、六改一增、家庭签约医生、户容户貌提升,介绍就业、电商小额贷款、产业扶贫、种植、养殖等(享受具体金额描述清楚)。

5. 申请金融扶贫小额贷都有哪些条件?你所在的村小额贷申请了多少户?都贷了多少?发展的什么产业?

答:贫困人员办理户贷户用小额贷款,年龄在18-60岁之间,夫妻双方要有身份证、户口本,贷款人至少有弱劳动能力,用于发展种植、养殖等生产、经营性活动,最高可申请5万元;我村小额贷目前申请了1户,贫困户刘露行(马先妞孙子)贷款2200元,用于发展种植产业。

6. 你所在的村今年实施了那些项目?进展情况怎样?

答:无

7. 疫情期间有何创新增收措施?是否增设了公益岗位?

答:疫情期间我村攻坚组为贫困户设置防疫岗,参与疫情防护,发放岗位工资。排查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员,申请协保员、市级公益性岗位、村内保洁保绿员,稳定贫困户家庭收入。目前享受协保员补贴的有张书争,张立法,张伟锋,沈来昌(200元/月)。享受村级保洁员的有张书灿,张伟锋,张书争(600元/月)

8. 你所在的村有无信访件?有的话,你知道信访件办理的要求和时限吗?

答:我村无信访件,办理要求:真实性,经得起调查,10天内完成。信访件包括许昌市、省级、国办件,已下发各村,请各村总结。

9. 你为贫困户提供了那些帮扶?效果怎样?

答:宣传国家政策,日常生活提供方便。

10. 请谈谈你所在的村目前存在问题和短板。

扶贫资金申请书范文6

一、充分认识加强雨露计划管理、改革完善实施方式的重要意义

期间,全省各级扶贫、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新阶段扶贫开发的部署,把实施雨露计划作为扶贫开发的一项重点工作,按照省扶贫办、省财政厅《关于加强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意见》(政扶发〔〕14号)要求,以农村贫困家庭青壮年劳动力为对象,以提高转移就业能力为重点,以帮助贫困农户增收脱贫为目标,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实施机制,转移培训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应看到,一些地方存在着项目资金监管不力、运行机制不够完善、培训质量不高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雨露计划的实施效果。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就业市场需求变化,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已经由指令性、引导型、“短平快”向指导性、技能型、常态化转变,进一步加强雨露计划管理并改革完善实施方式,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紧迫。

加强雨露计划管理、改革完善实施方式是充分利用“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成果,实现扶贫培训补贴政策跟进入户,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需要;是完善转移培训工作机制,规范项目资金管理,确保补贴资金安全有效运行,实现雨露计划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提高扶贫开发工作水平,开创“十二五”时期扶贫开发新局面的需要。全省各级扶贫、财政部门务必统一思想,深化认识,转变观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调整工作思路,完善工作举措,认真履行职责,确保雨露计划工作在“十二五”期间管理更加科学、运行更加规范、效果更加明显。

二、加强雨露计划管理、改革完善实施方式的总体思路和基本目标

加强雨露计划管理、改革完善实施方式的总体思路是,实行“计划指导、资金到县、培训到户、直补到人、部门协作、全程监管”。通过改革完善实施方式,达到以下基本目标:

应用“两项制度”衔接、建档立卡成果,进一步完善雨露计划瞄准机制,通过培训到户、直补到人的政策激励,引导有转移愿望的贫困家庭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技能和增收能力,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实现雨露计划项目运行更加规范,补贴资金更加安全,部门监管更加科学、简便、有效,从制度机制上堵塞漏洞、防范风险,确保雨露计划健康顺利实施。

建立一套适应雨露计划转移培训常态化的实施办法、操作程序和长效机制,调动各相关方面的积极性,提高雨露计划工作整体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进一步明确雨露计划工作重点

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发〔〕8号)提出的雨露计划转移培训“两个为主”的工作要求,为适应农村未参训青壮年存量劳动力日益减少、新生劳动力培训需求增多、企业对技能型工人需求日益旺盛的这一形势变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雨露计划转移培训工作要立足提升培训质量,逐步减少短训规模,增加职教长训比重,把工作重点放在扶持有转移愿望的贫困家庭新生劳动力接受职业技术学历教育上,培养中、高级技能人才。根据实际需要,适量开展贫困家庭青壮年劳动力短期技能培训,培养初、中级技能人才。同时,积极做好国家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工作,有关县(市)严格按照试点要求,把握工作重点,如期完成试点任务。

四、实行培训任务和补贴资金计划直达到县

改革转移培训任务计划管理方式,实行计划到县(市、区),变指令性计划为指导性计划。省扶贫办按因素法制定年度转移培训指导性计划方案,经与省财政厅会商后,直接下达到各县(市、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要根据省下达的指导性计划,认真做好雨露计划政策宣传和贫困家庭劳动力参训的组织动员工作,本着“政策引导、农户自愿、实事求是、据实补贴”的原则,最终确定本县(市)当年实际完成的转移培训人数。非重点县(市、区)要以省下达的指导性计划为控制数,本着“择贫、择老”的原则,将计划分解到乡(镇)、村。省扶贫办将根据各地实际完成情况,对次年各县(市、区)的指导性计划进行适当调整。从年开始,各地扶贫部门不再直接向培训基地下达指令性的转移培训任务计划。

改革雨露计划转移培训补贴资金计划下达方式,由县(市、区)根据培训任务测算资金量,直接在省里安排到各县(市、区)财政扶贫资金总量中实行单列。完善补贴资金使用方式,当年雨露计划资金有结余的,可接转到下一个年度继续使用;当年雨露计划资金不足的,由县(市、区)从地方财政扶贫资金中补足。

五、实行推荐培训基地与农民自主选择相结合

为了确保贫困农民能自主选择和接受优质的职业教育培训,从年开始,扶贫部门实行向贫困农民推荐一批优质的中职学校、培训机构作为雨露计划培训基地,由贫困农民自主选择参训学校和专业。各地扶贫部门所推荐的中职学校、培训机构,一是从现有的雨露计划培训基地中直接择优产生,二是对新纳入推荐范围的基地,必须是国家和省重点中职学校和优质专业培训机构。各地所推荐的基地数量规模要适度,每个市(州)按2-3所市属中职学校、每个县(市、区)按1-2所县属中职学校或专业培训机构的规模进行掌握,让贫困农民有一定的自主选择范围。

基地推荐工作自下而上进行,先由各县(市、区)扶贫办筛选初荐,再由市(州)扶贫办甄选推荐,最后报省扶贫办备案进行公开公示。各地对纳入雨露计划推荐的培训基地,要根据培训质量、就业安置、收费水平、群众公认度等建立淘汰机制,实行一学年一评估和调整,每年由市(州)扶贫办征求县(市、区)意见调整后报省扶贫办备案。

六、完善培训补贴对象的确认方式

全省29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的雨露计划转移培训补贴对象,必须是实行“两项制度”衔接、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劳动力,由县(市)扶贫部门依据本县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数据库进行审核确认。其中,列为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补贴对象,必须是当年新入学就读于扶贫部门推荐的中职培训基地且已正式注册中职学籍的贫困家庭子女;列为短期技能培训的补贴对象,必须是当年在扶贫部门推荐的专业培训基地中参加短期技能培训并获得“两证”(即技能培训合格证、职业资格等级证)的贫困家庭青壮年劳动力。

对于非重点县中没有实施“两项制度”衔接、建档立卡工作的,暂停短期技能培训,只开展贫困家庭新生劳动力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培训,其补贴对象确认方式,仍采取“农户申请、乡村证明、县办审定”程序进行;列为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补贴对象,也必须是当年新入学就读于扶贫部门推荐的中职培训基地且已正式注册中职学籍的贫困家庭子女。

七、建立贫困农民按需自主参训和补贴申请机制

本着尊重贫困农民“自愿培训、自主选择”的原则,建立贫困农民按需自主参训和补贴申请机制,充分调动贫困家庭劳动力参加雨露计划转移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主性。

凡当年有子女新入学并在扶贫部门推荐的中职培训基地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贫困农户,可向县(市、区)扶贫部门提出享受雨露计划转移培训补贴的申请,并如实填写《雨露计划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中职教育补贴资金申请表》(附件1)。

凡当年有参加短期技能培训愿望、年龄在16-45岁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可向当地县(市、区)扶贫部门提出要求参加短期技能培训并享受雨露计划培训补贴的申请,并填写《雨露计划贫困劳动力短期技能培训登记卡》(附件2)。贫困家庭劳动力凭卡从扶贫部门推荐的培训基地中,自主选择基地和专业工种参加培训。

对在非雨露计划推荐培训基地就读的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如其所学专业在雨露计划推荐培训基地没有开设、而本人确有需要的,可先由本人提出申请,经县(市、区)扶贫办备案后,纳入雨露计划培训补贴对象。

八、实行统一补贴标准和资金直补到户

省里制定统一的雨露计划转移培训补贴标准,每个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可以且只能享受一次雨露计划资金补贴。年的补贴标准是:对当年新入学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子女,每人一次性补贴1000元;对当年参加短期技能培训且获得“两证”的贫困家庭劳动力,每人一次性补贴600元。

凡当年提出申请享受雨露计划中等职业教育补贴资金的贫困农户,须提供就读子女的居民身份证和学校出具的全日制中职学校在读学籍注册证明。各县(市、区)扶贫办要认真对其申请资格和在校就读情况进行审核。对审核合格的,在次年3月底前由县(市、区)财政局根据扶贫部门提供的建档立卡资料和基地名录等进行复核后,采用“一卡通”方式,将补贴资金一次性直补到户,并在湖北省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上公示公开。对于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子女,可以同时申请享受国家中职免学费、补贴生活费资助政策。

对参加短期技能培训的贫困家庭劳动力,由参训劳动力本人持居民身份证、《雨露计划贫困劳动力短期技能培训登记卡》、合法有效的技能培训合格证书和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向所在县(市、区)扶贫办提出享受培训补贴申请,先经县(市、区)扶贫办审核,再由县(市、区)财政局复核相关资料后,采用“一卡通”方式,将补贴资金一次性直补到户。

对纳入国家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工作的县(市),试点期间被列为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补贴对象,执行国家补贴政策,不重复享受省雨露计划长训补贴政策;被列为短期技能培训的补贴对象,执行省雨露计划短训补贴政策。

九、做好培训档案资料台账管理和上网登录公示公开工作

雨露计划转移培训实施方式改革后,实行“两表一卡”档案资料台账管理制度,即《雨露计划转移培训及补贴资金发放汇总台账表》(附件3)、《雨露计划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中职教育补贴资金申请表》、《雨露计划贫困劳动力短期技能培训登记卡》。每份《雨露计划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中职教育补贴资金申请表》必须附上就读子女的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和学校出具的全日制中职学校在读学籍注册证明原件。每份《雨露计划贫困劳动力短期技能培训登记卡》必须附上参训劳动力的居民身份证、技能培训合格证和职业资格等级证的复印件。各县(市、区)扶贫办要负责做好上述纸质档案资料的审核、整理和归档工作,并及时做好《雨露计划转移培训及补贴资金发放汇总台账表》(电子台账)登录湖北省雨露计划信息管理系统的工作。

积极推行上网登录公示公开制度。省扶贫办、省财政厅分别在湖北扶贫网、湖北雨露网和湖北省财政与编制政务公开网上公开推荐基地的相关信息。各市(州)、县(市、区)扶贫部门要将纳入推荐范围的雨露计划培训基地及其专业设置、收费标准、国家资助政策和扶贫补贴标准等相关信息,统一制作成“基地名录和专业菜单”,采取多途径、多形式向社会公开,并广泛宣传到农村基层,直达到贫困农户,让贫困农户拥有知情权和选择权。各县(市、区)要建立雨露计划培训补贴资格审查公示制度,将享受培训补贴的人员名单、补贴数额等信息,及时通过互联网等形式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和群众问询。

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扶贫、财政部门要把实施雨露计划作为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点工作,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狠抓落实。要进一步强化“一切为了贫困的父老乡亲”的服务理念,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和政策观念,以积极负责的态度和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兢兢业业地做好雨露计划转移培训项目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受益。要把雨露计划补贴资金管理纳入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绩效考评范畴,实行全程监管,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预防和杜绝违规违纪现象发生。

各市(州)扶贫办、财政局要转变观念,转变职能,切实加强对所属县(市、区)雨露计划项目实施的综合协调、指导服务、督办检查,尤其要加大对象认定、培训实施、补助发放等重点环节的监管力度,确保雨露计划转移培训对象准确且真正参训,真正享受补贴政策。各县(市、区)扶贫办要增强责任感,研究制定具体的工作措施和实施办法,落实工作责任,强化雨露计划补贴对象资格审查和公开公示以及档案资料管理工作。各县(市、区)财政局要认真、及时地做好相关资料复核、补贴资金的直补发放和资金监管工作,并及时做好雨露计划补贴资金公开公示,确保资金管理规范运行。各级扶贫、财政部门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并积极争取教育、人社等部门和培训基地、技能鉴定等单位的大力支持,共同做好雨露计划实施工作。

扶贫资金申请书范文7

肺炎疫情的爆发打乱了脱贫攻坚的节奏,为最大程度的减少肺炎疫情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影响,镇党委“八个坚持”统筹安排疫情防控与脱贫攻坚工作,既要坚决打赢打胜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也要确保脱贫攻坚工作的决战决胜。

一、坚持学习论述制度化,学懂弄通做实。镇党委和各村居始终把学习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讲话作为开展扶贫工作的的指导思想和有力武器,坚持每周学习论述制度化,最新指示学习及时化。各村居也始终把学习重要讲话作为指导引领各项工作的思想灯塔,认真笔记,深刻领会。坚持深入学,反复学,领会精髓要义,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以学促工。

二、坚持包保到户网格化、一一明确责任。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镇村实施最严最细的网格化包保,每一格每一户均责任到人。全镇共划分323个网格,323名网格员具体到每一格,负责疫情防控宣传,卡点值守,“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排查。网格员坚持每周入户排查,每周问题上报,每月网格全覆盖走访。时至今日,全镇共排查各类问186条,解决问题114条,正在解决 72条。

三、坚持帮扶形式多元化、降低疫情影响。疫情防控不放松,脱贫攻坚不能等。镇扶贫站及时向各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发出“尽我所能,纾困解难”倡议后,各帮扶单位、帮扶人纷纷响应。村“以购代帮,以购抗疫”活动反响较好,市高新区及帮扶人纷纷来到村产业扶贫基地大棚香菇现场采购,消费扶贫;市高新区各企业直接上门招工;各村居优先聘用贫困户担当防疫员、保洁员等临时性岗位,实现家门口就业;村扶贫基地莱茵生态农业园雇佣贫困群众帮助田间管理,工资日结每人每天60元;积极开发增设光伏巡管员、公厕管理员、护林员、巡河员等公益性岗位,保证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截至今日,全镇共介绍外出务工1419人,临时性岗位聘用108人,扶贫基地务工358人,公益岗安排就业264人。

四、坚持特殊人群差异化、因人因户施策。全镇未脱贫80户179人,边缘户117户,监测户135户。本年度确保未脱贫户如期脱贫,边缘户不致贫,监测户不返贫。一方面加大对这三类重点人群的关注度,另一方面千方百计施策到户,政策兜底、产业帮扶、临时救助、种养扶持。117户边缘户帮扶人全部安排到位,帮助133户申请产业资金54.198万元,15户正在按程序申办低保救助,3户申请临时救助,13户申报小额贷款用于发展产业,58户申请“博爱在江淮”红十字会救助。

五、坚持挂牌督战差异化,突出村居实际。镇四个村被列为全区挂牌督战村,各村情况不同,结合村居实际分别制定挂牌督战方案。镇委书记、镇长、人大主席、镇委副书记分别联系包保,指导督促各村开展各项工作。杨楼村基础薄弱,工作滞后,经镇党政班子会研究决定成立杨楼村帮促工作组,工作组与驻村工作队、村两委一道群策群力,荣辱与共;芦村两委班子成员经验不足,战斗力不强,镇党委派驻经验丰富善于处理复杂问题的副科级干部担任驻村书记,短短一个多月,芦村各项工作改观较大;村、灵寺村也是周密部署,统筹制定各自督战方案,实行目标台账销号制度。挂牌督战,镇可谓是火力全开,靶向精准。

六、坚持双基提升标准化,增强群众满意。积极争取上级牵头单位的支持,着力促进双基建设标准化。村、村卫生室提升改造申请的76万元已经批复;村的小学正在建设;共9条道路391.3万元的道路硬化已经开始;村小学、村小学与一小、三小联合办学组成教育集团,家长再也不用为了孩子的学习而舍近求远,实现家门口亦可享受优质的教育;学校支援北部学校制度的建立解决了教师资源不平衡的问题.......一件件惠民工程的落实大大提升了村民满意度。

七、坚持项目推进速度化,尽早产生效益。镇生鲜食品加工企业较多,烧鸡产业庞大。经过考察论证冷库项目建设速度快,收益周期长。正因为此,2020年镇申报的60万元产业项目冷库配套设施建设,从项目申报到开工仅用时两个月,当前项目正在实施,项目资金已拨付30%,预计5月中旬即可完成全部完成配套设施建设,届时功能将更加完备,效益将更加明显。

扶贫资金申请书范文8

一是选项制。实行民主选项,坚持重点村申报项目,都必须从扶贫重点村《扶贫开发规划》中选择项目,坚持村级扶贫开发规划的严肃性,防止项目选择的随意性。凡是没有列入规划的项目或者需要重新调整规划项目的,在申报项目扶持前,都必须按照规定,再经过村民代表大会同意后方可申报扶持。

二是申报制。凡是重点村项目都坚持从基层申报,即村委会在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填写申报表,报所在乡(镇)签署意见,再上报县扶贫办、财政局,县扶贫办、财政局根据省、市下达的整村推进财政扶贫资金计划统筹安排后,统一将项目上报省市扶贫办、财政局。彻底杜绝由县一级包办申报项目的做法,克服申报项目出现个别领导主观臆断的现象发生,提高了各级申报项目的透明度。

三是录入制。扶贫项目下达到县后,县财政、扶贫部门必须按照“财政扶贫资金管理监测系统”的要求,在规定的工作日内,按省市项目文件要求做好每笔资金、每个扶贫项目的录入工作。

四是监督制。县扶贫办下发项目资金文件时抄送同级财政、审计、监察部门,自觉接受行政监督;重点村对批准项目资金、实施单位、项目验收等项目实施的重要环节都坚持在村务公开栏中公示;每个重点村均要成立项目监督小组,在签订项目施工合同、项目发票的审核、项目验收等重点环节的扶贫项目的实施实行监督;扶贫项目资金在政府网、扶贫网和电视台进行公示,提高财政扶贫项目的透明度。

五是报账制。按照《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的要求,县财政扶贫资金均实行报账制管理,坚持财政管资金,扶贫办管项目,做到专户管理,封闭进行。对于直接扶助到贫困户或受灾户的扶贫项目资金,由财政将“一卡通”直接拨入受益贫困户帐户。

六是责任制。县扶贫办为本县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的主管机构,对项目管理具有组织协调、审核督查、验收把关的责任;凡是村级项目,村委会为责任单位,是乡(镇)或县直有关部门的项目乡(镇)或县直有关部门为责任单位;所有的财政扶贫项目,县扶贫办均要与项目责任单位签订《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实施责任书》。

七是招标制。为规范项目的实施工作,上了一定规模的扶贫项目均要实行招、投标,确定工程项目的施工单位。一些相对较小未达到应招、投标额度规定的项目,由县扶贫、财政等相关部门及乡(镇)扶贫专干、村项目执行、监督小组等组成的招投标小组,向社会有资质的施工单位进行公开议标工作。

八是验收制。项目完工后,项目责任单位向县扶贫办提出验收申请,由县扶贫办组织包括工程技术人员、乡(镇)扶贫专干、村项目监督小组组成的验收小组对项目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小组应通过实地踏看,征求群众意见等方式进行认真检查,对申报验收项目做出是否验收的结论,并对项目建设后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做出客观评价。凡项目建设质量差、不符合项目设计和施工要求的不予验收,并严格执行项目保证金制度。合格项目应按规定要求填写《财政扶贫资金项目验收表》,并做好该项目照片等相关资料的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和后续管理工作。

九是评比制。坚持把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的检查考核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根据实际制定并下发《财政扶贫项目管理百分制考评方案》,采取不同形式的组织检查考核,总结交流经验,进一步推动和强化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工作。

扶贫资金申请书范文9

(1)对省扶贫“两会”第二届五次理事会精神的传达贯彻情况;

(2)三溪村四年来挂钩帮扶工作总结和新点古楼村的基本情况;

(3)龙岩技校“富民班”的情况;

(4)省扶贫“两会”资助帮扶的有关项目资金使用情况;

(5)听取对省扶贫“两会”工作的建议和要求。

龙岩市领导对此次调研很重视,事前市府办向有关县(区)政府专门办发了通知。严副市长接待并宴请调研组,市扶贫“两会”在家的正副会长全程陪同。先后到了一区(新罗)、两县(上杭、永定)、两校(龙岩技师学院、龙坛中心小学)四村(上杭的三溪、古楼村,永定的南坑村、新罗的洋畲村)。听取了有关情况介绍,实地看了省扶贫“两会”资助的有关项目情况,商讨交换了看法和意见。现将调研的主要问题归纳汇报如下:

一、关于传达贯彻省第二届五次理事会精神问题

龙岩市对省扶贫“两会”理事会精神的传达贯彻是及时和认真的。

一是4月20日就将会议的主要精神向市委市政府领导作了书面汇报并附上卢书记、黄省长及冯秘书长的讲话、陈会长工作报告。很快市委书记和市长作出批示,得到肯定、鼓励和支持。

二是5月5日在武平召开各县(市)办事处主任联谊会(并邀请未成立扶贫协会的县老区扶贫办负责同志参加)进一步传达贯彻。联系实际,回顾、总结、交流,强调要把省市领导的批示和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到社会扶贫工作中去,从需要做和能够做的事情做起。体现他们认真严谨的思想作风和求真务实的工作精神。

二、关于三溪村挂钩帮扶工作总结问题

上杭县溪口乡三溪村有6个自然村,均是革命基点村。2004年确定为省、市扶贫“两会”共同挂钩的扶贫点,经过四年来的共同努力,取得良好效果,面貌有了新的变化。四年来得到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单位的支持,共计筹集帮扶资金311万元(其中:市政府5万元、省扶贫“两会”18万元、市扶贫“两会”50万元、省市县老区扶贫办13万元、省市县交通部门171万元、县有关部门10万元、溪口乡帮扶集资44万元)。主要办了6件实事:

一是重抓交通基础设施,修建“富民路”;

二是垦复竹山促增收;

三是发展养猪办沼气;

四是兴修水利灌溉扶建人饮工程;

五是整治村容村貌;

六是落实社会福利保障。

挂钩帮扶的主要体会有五条:

一是各级领导重视;

二是有关部门单位的支持;

三是因地制宜出实招,办实事;

四是帮扶的主体到位;

五是重视帮扶成果的后续巩固提高工作。

通过四年来的努力,全村人均纯收入由2003年的1956元增至4600元,年增21%,村财由0.5万元增至3万元。村两委班子和村民的精神状态良好,发展的趋势和前景喜人。为使三溪村更好发展,2007年市扶贫“两会”积极向市、县两级领导建议,上杭县已研究决定把三溪村列入该县新农村建设试点和生态文明示范村,并确定了县乡有关单位给予挂钩帮扶,使后续帮扶工作的巩固、提高有了保证。(详见市扶贫“两会”对该村的总结)。

三、关于上杭县湖洋乡古楼村的情况

上杭县湖洋乡古楼村距县城7公里,共有9个自然村538户,2610人。耕地1825亩,山林面积7557亩,以种粮、烟和发展养猪为主业。2007年10月市民政局机关党委与该村党支部“联创共建”,被乡党委评为“先进党支部”。

2007年全村户养猪20头以上的有73户,存栏生猪3300头,已建沼气池73座。当年人均纯收入3380元,村财1万元,是该县、乡经济发展后进村之一。根据该村和市扶贫“两会”介绍,该村决定把发展养猪、推广沼气节燃工作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林、烟、菜、果的发展。市扶贫“两会”将其作为“挂钩帮扶发展养猪和沼气化示范试点村”推荐省扶贫“两会”一起联合挂钩,连续帮扶三年,促其全面发展。计划到2010年生猪存栏5000头以上,在已建沼气池73座的基础上一年增加沼气池100座,实行“一化三改”,沼气入户率达到全村农户60%以上,基本实现养猪沼气化,并利用沼气渣、液发展甜碗豌豆蔬菜700亩,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200元,三年增长27%。每年申请省扶贫“两会”资助5万元,今年申请再增加3万元帮助解决该村的安装路灯之急需。龙岩市扶贫协会认为,要在三年内进行整村推进建设新农村的挂钩帮扶,如果没有相当数量的帮扶资金投入,规划就是做得再好也是很难实现的,因此,还是按“一村一品”进行实打实的帮扶推进为宜。

对此,调研组认为不管采取哪一种形式帮扶:

一是主要依靠市扶贫“两会”来掌控,

二是省、市扶贫“两会”要联合挂点帮扶。

四、关于定向捐助永定县龙潭中心小学20万元资金的使用和管理问题

由省中烟工业公司定向捐助永定县龙潭中心小学20万元资金用于修缮学生宿舍、食堂综合楼,省扶贫“两会”已正式下文发放到位。经了解,修缮学生宿舍、食堂综合楼按校方和龙潭镇领导的要求,计划建筑700平方米,造价80万元,除县财政专项资金20万元和上述定向捐助的20万元,其它他的筹资还没有着落,与县教育部门尚未最后衔接。经座谈了解和实地察看,该小学修缮学生宿舍、食堂确有必要。为保证定向捐助资金用到实处,龙岩市扶贫“两会”领导建议省扶贫“两会”,对上述20万元定向捐助资金,可以通过龙岩市扶贫“两会”根据项目进展情况适时转拨,做到专款专用。

五、关于龙岩技师学院“富民班”问题。

本次调研,调研组同校领导及有关老师进行了座谈,大家一致认为通过联合举办富民班的形式把有限的扶贫资金融入开发智力培养实用技术人才,意义重大,效果很好。技校已于去年11月正式获淮准升格为龙岩技师学院(省政府批准)。“富民班”从原来招收初中生培养普通技工上升为招收高中生培养三年制的高级技工到目前四年制的预备技师,现有在校的“富民班”共有3个班150名学生,校方希望“富民班”进一步提高档次、扩大规模,希望再增加1个班,达到4个班200名学生。原来资助每名学生1000元,现在由于物价上涨,建议增加200元,市扶贫“两会”李达会长表示同意开办四4个“富民班”,省、市协会各负担一半。由于技师学院是属于劳动部门管理,在招生、学历认定以及教职员待遇等无法与教育部门管理的院校一视同仁。校方领导和老师十分希望调研组能帮助呼吁,促进解决。对此,调研组表示:

(1)对增加资助2万元问题,会如实汇报。

(2)对有关招生、学历认定以及教职员待遇等要求与普通高等院校一视同仁的政策问题,应主要通过学校的主管部门和龙岩市政府逐级向上反映,调研组也将积极帮助呼吁。

六、关于要求省扶贫“两会”给予资助的扶贫项目问题。

根据龙岩市扶贫“两会”4月10日寄送的报告,除了原定“富民班”10万元和“古楼村”5万元及市协会培训费2万元外,申请再资助24万元。在此次的调研协商后,初步按资助15万元方案安排以下5个项目各3万元。即:

(1)上杭芦丰畲族乡黄坊村修建保灌水库项目;

(2)上杭县古田镇引进种植嫁接荷兰百利西红柿项目;

(3)上杭县湖洋乡古楼村修建路灯项目;

(4)新罗区扶贫开发协会挂钩村帮扶5个边远山区的革命基点村创建毛竹丰产示范片项目;

(5)漳平市永福镇宏远养牛场贷款贴息项目。

七、关于其他问题。

在本次调研中,需协助呼吁解决的问题还有以下几个:

(1)三溪村“村村通”公路中还差一段约4公里路面硬化工程,市交通局已将其计划上报省交通厅公路局。据了解,该项目已被省交通厅刷掉,所以希望省扶贫“两会”帮助呼吁。

(2)上杭县湖洋乡古楼村今年已有108户申请要求建沼气池其中69户已交了押金,但省市县给的20个指标太少,希望省里给予个别照顾适当增加。对此,调研组马上向上杭县领导反映,刘清祥常务副县明确表态,谁先建好,县里先验收,指标先给谁,县里指标实在不够,再向省申请追加(我们回来后淮准备先向农业厅了解一下今年沼气池建设的指标情况)。

(3)永定县堂堡乡香溪村有23户人家住在山上的南坑自然村,一直没有通公路,去年在市、县、乡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帮助下(其中我会资助5万元)修建的村道2.6公里(土路)已开通,初步改变了过去上山下山全靠跋山涉水,肩挑背扛的状况,全村群众十分高兴。目前的问题主要是路面尚未硬化,由于山高坡陡,下雨天泥泞路滑,很不安全。因此迫切需要进行路面硬化,除群众和县乡集资外,尚缺30多万元,希望省和市里能够再给予帮助解决。对此,调研组明确表示会尽量帮助呼吁省、市有关部门单位共同想办法促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