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资金控制论文集锦9篇

时间:2022-02-19 01:05:27

资金控制论文

资金控制论文范文1

1、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后生成的结果。行政事业单位由于受编制、人员少等因素的限制,导致一些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人员也兼职从事会计工作;同时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年龄偏大,近两年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改革频繁,会计知识更新没有跟上。对会计核算的原则、方法认识不全面,实际操作中必然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样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对同样的会计要素进行审核后,帐务处理也可能不一样,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如我县已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部分单位在对“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账户进行年终清算后,资产负债表期末数尚有余额。因此,一些素质较差的会计人员即使遵循了会计规范,但由于其职业水平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发生会计数据脱离实际,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

2、会计制度法规完善程度不强。我国实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以来,新的经济情况不断涌现,但相关的制度法规尚未建立健全,这使得单位会计对经济事项的处理产生不确定性。同时,已形成的制度法规都是根据前一时期的政治、经济环境的具体情况制定的,导致制度法规严重滞后于会计事项新问题的出现。由此产生的会计信息可能与客观实际情况存在一定的出入,必然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3、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财务负责人领导财务部门的活动应当贯穿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全过程,而不仅仅是财务活动本身。管理层应当赋予财务负责人参与决策的权力,并支持其关注管理的更大、更广范畴,局限财务负责人的关注领域和知悉范围,会削弱、制约单位的管理能力。目前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尚处于从属的理财地位,会计的监督职能难以发挥,不具备会计职能所应有的独立地位,会计监督相对乏力。会计工作很大程度上要服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的主观意志,这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之一。

有的单位受人的因素制约致使内部控制制度过于简单,甚至根本没有建立,或建立了也形同虚设没有执行,其结果是内部约束无力,无章可循,有章不循,违章不究。具体表现在:一是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务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不够明确,未能相互分离、相互制约;有的单位全部由一人经办,根本不符合会计基本原则。二是对外的资产处理、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不明确。三是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不够明确。四是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检查办法和程序不够明确等,一些不真实、不合法、不合规的经济业务难以及时揭露和制止。某县一家事业单位的出纳一人掌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将公款分期转出80万元后畏罪潜逃,完全是内控制度的不健全造成的后果。最近某县有一家行政单位会计因集中支付由一个人操作,将国库集中支付已上线的工作人员补助工资10多万元转到个人账户上,县纪委查处另外一个案件时才发现。

4、会计基础工作薄弱。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会计机构设置不健全,会计人员的配备不合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欠缺,会计工作的交接不规范,内部会计管理制度不明晰,填制会计凭证未按规定取得有效的原始凭证,登记会计帐簿随意性大,编制财务报告不合法、不真实等等,造成账目混乱、财产不实、数据差错严重。

5、会计监督制裁不力。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应当切实履行《会计法》赋予的职责,即“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责,齐抓共管,监督单位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保证会计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监督单位加强资金、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促进行政事业单位从内到外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

同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的检查走过场,执法力度不强。有些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职能部门在检查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过程中,对不违法的会计行为以罚代管,很少追究责任者,这些都放任了会计违纪违法事件的蔓延。

二、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主要缺陷

1、不相容职务混岗。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尽管形式上有所分工,但由于相互之间经常替对方做一些工作,有关票据和银行印鉴实际上也经常是共用共管,导致不相容职务实际上处于混岗状态,这为会计人员贪污、挪用公款打开了方便之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规定,单位应当建立货币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2、授权批准制度不严密。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动辄私自支付成百万甚至上千万资金,单位有关领导和同事竟然长期不知情,显然违背了授权批准制度的要求。《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规定,单位应当对货币资金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批准制度,明确审批人对货币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一些会计人员之所以屡屡得逞,与没有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直接有关。

3、缺乏相应的支付复核制度。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以向接受资助单位支付退汇、重拨项目款为名办理支付业务、私自将公款转出等,这些情况是否属实、合法,竟然无人核实。《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规定,对货币资金支付申请,应由专人进行复核,主要复核支付申请的批准范围、权限、程序是否正确,手续及相关单证是否齐备,金额计算是否准确,支付方式、支付单位是否妥当等。复核无误后,方可交由出纳人员办理支付手续。

4、银行账户管理制度松驰。行政事业单位的一些出纳人员经手的银行存款账,数年来一直存在账实严重不符的问题,但长期无人问津;同时,支票、废支票管理的混乱无序,也说明一些单位已严重违反了《支付结算办法》等规章制度。《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规定,单位应当定期检查、清理银行账户的开设及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单位应当加强对银行结算凭证的填制、传递及保管环节的管理与控制。

5、忽视银行定期进行对账。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贪污挪用公款后,为掩盖罪行,通常采取伪造银行对账单,不与财政、银行核对“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的手段。这种拙劣手法能否被识破,关键在于建立与银行定期对账制度。《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规定,单位应当指定专人定期核对银行账户,每月至少核对一次,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使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调节相符。如调节不符,应查明原因,作出处理

6、印鉴管理制度不规范。尽管形式上规定由会计保管财务领导个人名章,但由于混岗现象的存在,导致全部支付印监实际上有时由出纳一个人掌握和使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规定,单位应当加强对银行预留印鉴的管理。财务专用章由专人保管,个人名单必须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

7、控制环境存在明显缺陷。突出表现在:单位管理层对财务会计管理重视不够,监管不力。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制度赖以有效执行的前提和基础,单位应当重视控制环境建设。

三、货币资金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议

1、加强对所有工作人员的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建设和专业胜任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法制意识、道德水平和执业技能。

2、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组织结构,明确高层管理人员职责权限,建立相应的权力制衡机制,努力改善内部会计控制环境。

3、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监督检查,建立相应内部审计工作制度。

4、建立与银行、财政等部门快捷、通畅的联系机制和信息沟通渠道,通过调动单位各层级人员的积极性,及时掌握单位在货币资金管理中的重大信息和异常情况。

5、建立岗位责任制,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这种控制方法要求单位按照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合理设计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以货币资金支付会计控制环节为例,货币资金支付的授权批准、实际办理、会计记录、稽核检查及与该项货币资金支付直接有关的业务经办等岗位必须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出纳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帐目的登记工作。不能一人多岗,身兼数职。也就是说,任何单位不能由一个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

6、对货币资金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这种控制方法要求单位明确规定设计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授权又分为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一般授权是指日常状况下对正常经济业务事项的授权,具有一定规律性和稳定性。此外,对于重要的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有效防范货币资金被贪污、侵占、挪用。

7、加强对货币资金业务的监督检查。对有关凭证的稽核和审查,要引起高度注意。对货币资金业务审核,应注意原始凭证稽核。对外来原始凭证应审核是否符合国家票证管理要求,有无税务监制章、财政监制章和单位财务专用章或发票专用章;数量、单价、金额是否正确,凡金额有误的,要退回到出票单位重新开具;接受单位名称是否正确;大小写是否相符;经办人、验收人、批准人手续是否齐全,有无涂改、伪造和虚报冒领等现象;审查现金开支是否符合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凡违法开支,要拒绝办理。

8、加强银行存款控制.

(1)、所有银行存款户的开设需有正式的批准手续,有时需要管理委员会会的批准。同样,某一银行存款户的终止也需得到正式的批准,以防有人在开设银行存款户中为个人谋取私利。

(2)、负责银行对账单调节和银行存款账面余额的职员不能同时负责现金收入、现金支出或编制收付款凭证业务,以防止被银行揭露的不正当支出或应记但未记入企业收入账的不正当行为再次被掩盖起来。

(3)、负责银行往来账调节的职员应直接从银行取得银行对账单,并就银行存款账同银行对账单进行核对调节。核对时,不仅应注意到银行对账单的日期和金额,而且还应检查讨论支票的签署和背书。

9、加强资金预算控制。一是编制资金预算控制,旨在对企业一定时期货币资金的流入和流出进行统筹安排。要加强货币资金预算的可靠性控制,避免或减少预算编制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二是货币资金预算的编制应与处理、记录相分离。货币资金预算编制完毕,财务总监应认真监督预算的执行,定期比较经营过程中实际收支与预算的差异,对重大差异仔细分析。财务总负责人可采取必要措施来调查实际收支结果。由于差异的分析需要逐日、迅速和精确的收支数目,所以预算控制可帮助资金控制效率的发挥。

10、控制点及其控制措施在上述控制流程中,主要应设置下列控制点及其控制措施:(1)审批;(2)审核;(3)收付;(4)复核;(5)记帐;(6)核对;(7)清点;(8)清查.

参考文献:

资金控制论文范文2

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在业绩评价、合同批准、费用批准、基金单位的定价、以及监督投资组合管理和合规性等问题的实际操作中,失去了能真正代表基金这个主体的权利机构。在基金运作链的顶层缺失了权力组织。出现了基金管理公司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现象,或者由同为“运动员”的托管银行来行使部分裁判员的职权。

在日常基金运作中,对外代表基金主体资格的机构一直是基金管理公司。在成熟的基金市场中,如果基金以公司的形式设立就有董事,如果基金以商业信托的形式设立就有信托人。在实践中他们是完全相同的组织,基金业内使用这二个词的意思也是相同的,而基金管理人和基金托管人被视为向基金提供服务的机构,由信托人授权其一定的服务范围和权限,向投资基金提供一项或者多项服务。当然在金融外包业务以及金融机构分工不那么发达的我国,为基金提供主要服务(包括前台的投资,金融产品设计,以及后台的清算,过户,信息披露等)还是基金管理公司,但承包的业务多却不能掩饰,基金管理公司只是一个服务者的角色,不是代表基金的组织,更不是实际的基金主体,而真正能代表基金主体的组织正是基金信托人,或者是公司制下的基金董事。这正是我国现有的投资基金内控机制上的重大缺陷所在,而且是位于整个基金风险管理以及运行顶端的缺失。

现实的种种现象表明,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正进一步的被人们混同为证券基金管理公司,同时,证券基金管理公司的董事会正在我国现有法律框架下,行使着本应由基金信托委员会或者基金董事所拥有的权利。

基金信托人与基金管理公司董事会的混淆,从简单的法人治理结构来看,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董事会是由证券投资基金管理的公司股东授权,代表着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股东的利益,而并不代表份额持有人的利益,更不是由份额持有人授权成立的,管理人只要按照信托合同,克尽职守,尽勤勉之义务即可,这也是信托合同的本质。由管理公司的董事会来做出业务选择以及投资基金各个运作模块的监督显然是不合理的。让同为基金服务机构的管理人和托管人互相监督这样的制度更加显得苍白无力。故亟需使基金信托委员会(基金董事)和基金管理公司董事会职能权限进行明确的划分。而这样的划分在法理上是显而易见的。这样划分的前提是建立信托人制度。

(二)费用列支项目以及外包业务选择上的缺陷

在我国现实的基金运作中,即便基金的某些业务已经从管理人处剥离出来,外包给别的企业来进行,也是由管理人所指定的,这大大减少了金融分工对于金融风险控制的作用,而国外成功的经验显示,基金业务的外包都是由信托人作为基金主体进行公开招标,由费用较低,服务质量较高的机构来承揽。这样极大的保护了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因为《基金法》规定,基金管理过程中的费用是由基金资产承担,从基金资产中列支,费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份额净值的数量,从而直接和份额持有人的利益挂钩。而按照现行的《基金法》,托管人仅能在数值复核上可对管理人进行监督,而无法在管理人外包业务选择上,对其进行监督,何况,在费用的列支上,托管人也是费用列支的受益者之一,在费用的列支监督上所能发挥的作用必定是有限的。

关于费用列支规制的途径有二条:基金持有人大会对于费用列支的确定;在建立信托人制度后,由信托人与各服务承包商协定而成。前者的优点在于,其可以最普遍的代表份额持有者的利益,但缺点也是很显然的,持有人大会的召集举行需要耗费很大的人力物力,而且《基金法》规定,第一召集义务人为管理人,第二召集义务人是托管人,第三召集义务人是持有份额达到10%的持有人。中小份额持有者,在管理人,托管人以及高份额持有人面前,处于明显的弱势地位。如此更进一步滋长了管理公司和高份额持有者以及托管人之间的内幕交易,灰色交易。而信托人制度下,基金信托人能按照信托合同的约定(即基金合同的约定)在所有份额持有人的授权下,对费用列支进行规制和合理的衡量。SEC(美国证券交易协会)主席亚瑟雷威总结董事对于基金费用水准的责任时说:“董事们不必保证基金所支付的费用是最低的。但是他们必须确保该费用在一定的合理范围之内。”。这里的基金董事是基金公司制下,证券投资基金的决策组织,行使基金业绩评价、合同批准、费用批准、基金单位的定价、以及监督投资组合管理和合规性等职权,而在契约制下,这一组织即为基金信托人。因此,基金信托人在费用批准领域,对于保护广大投资者(份额持有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由于信托人会议可以在一年中多次召开,如果遇到重大决策问题也可以召开紧急会议,所以运作成本远远低于召集一次持有人大会所需花费的成本。

建立信托人制度保障基金投资者利益

“基金信托人”或者“基金董事”即为受托人(Fiduciary),这个名词最早出现于1940年美国《投资公司法》,并由法律明文将其规定为美国共同基金市场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基金爆发式发展的20世纪80年代,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明确确认了基金信托委员会或者基金董事会的作用。在发达的投资基金资本市场(如美国,法国),信托委员会或基金董事会的规模各不相同,一般在6到12人之间。

在1940年《投资公司法》中规定信托委员会或基金董事会中至少有40%是“独立”的,这里的“独立”被定义为与管理公司、投资顾问、主销售商、法律咨询机构或者其他经纪交易成员没有隶属关系。在1970年的《投资公司法修正案》中,进一步强化了独立性,它设定了一个范畴叫做无利益冲突董事,并提供一套规则来限定无利益冲突董事,要求在某些方面如投资顾问合同的批准和销售协议的批准要得到无利益冲突董事单独多数票赞成。实际上,所有基金信托委员会或基金董事会大多数成员均是“独立”的。这些成员均是商界、政府或者学术界的著名人士,有着卓著的职业经历。此类人士非常适合这一职位,因为可以期望他们凭借其正直和勤奋的品质,运用独立的商业判断能力代表基金及其投资者的利益。

“独立”性这一独特规定充分强调了信托委员会或基金董事的监督及审核职能。使其能真正做到不偏不倚,客观的衡量基金运作情况,并据此情况做出决策判断,从而合理的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监督各服务提供商的行为(其中包括管理人、托管人、代销商、过户登记人等)。信托人或基金董事在本质上是在照看基金投资者的钱,法律支持信托人以极高的行为标准去执行他们的责任。他们必须像以理性的审慎人士对待自己金钱那样小心细致地去管理基金。这意味着一个信托人应当对上报信托委员会的事件掌握足够的信息,运用自己的“商业判断力”。法律也要求信托人对基金高度忠诚。信托人必须表现诚实,以有利于基金及其投资者的方式解决利益冲突。由于承担这种责任,即使某个董事的家庭也不该从事于与该基金竞争的业务,或者从该基金的运作中获得任何不正当的收益。

我国1994年《证券投资基金法》明确指出,管理人、托管人和持有人利益由基金合同来规制,明确了我们证券投资基金是以契约型基金的法律框架出现在投资者、管理人及托管人面前,这点与美国以及法国的公司制模式所不相同,我国基金参与多方间的合作由信托关系建立起来。所以基金信托委员会较之基金董事会更符合我国的国情。

当然,在基金信托委员会降低基金的运营风险的同时,也会不可避免的增加基金的操作风险。对于现有的我国基金体系进行改革,人们就会发现,增加基金信托委员会,就是为基金新增加一个上层机构,其一,有形地,会增加基金费用的支出,其中包括机构运作的费用,独立信托人的报酬等。连锁地减少了基金份额净值;其二,无形地,在基金信托委员会做出决策时,不可避免的必定存在某些判断错误,而这些错误有可能直接导致基金资产的减少。

但是在看到以上风险的同时,不应抹煞信托人制度在保护投资者利益上的巨大作用,其独立性已经成为了海外基金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为发达基金投资市场的投资者提供了投资的信心和安全的保障。而这些作用正是建设完善我国资本市场所必需的。保护投资者利益,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利益已经成为了全社会对于金融市场的普遍要求。因为投资者,特别是广大中小投资者,才是资本市场的社会基础和物质基础。

信托人制度的应用优势

信托人制度的建立并非取代现有的份额持有人大会,而是对份额持有人大会的一种补充,使得基金的常务权力组织和最高权力组织相互分工,相互监督,更好的保护各类投资者的合理利益。信托人制度还将进一步拓展金融领域的服务,由于信托委员会在投资者的授权下可以对服务外包以及基金各项前台后台服务的承包商进行选择。就可在合理的操作风险和费用水平下,将原来由基金管理公司统包的业务剥离出来,如基金清算和基金过户等,而将此类业务剥离出来后,使得基金的投资运作更加独立,透明。基金的投资违规风险进一步的降低。投资者也不必担心,基金经理过度使用自身权限,或超越基金合同所规定的风险警戒线进行投资。这在市场普遍看好的情况下,尤为显得重要。这样,管理公司就能在信托委员会的监督下,更加理性的择时择股,进行投资管理。由于信托委员会的作用使得基金运作中的业务得到细化,就会派生出许多新兴的金融产业,对基金分工进行消化。分工的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的膨胀扩大,从而带动整个金融市场的繁荣,进入金融市场的良性循环发展。分工还会带来各个服务机构的专业化,每个机构都各司其职,将本职的服务项目做强,做精,才能使自身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诞生出一批具世界水准的金融外包项目专业机构。

国际金融界的最新潮流是服务外包业务,而我国资本市场起步较晚,外包业务还没有国外如此发达,但是我们应具有领先的眼光,超前的意识,在后“世界工厂”时代,积极地为发达国家金融服务外包做好准备,这也是体现了人民币升值后,我国对外贸易逐渐逆差,财政上需要平衡国际收支的要求,也顺应了兴办无污染,环保产业的呼声。

内容摘要: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内部控制结构中,缺失了信托人这一关键环节,增加了金融机构的风险、降低了金融系统的稳定性。本文认为建立信托人制度能有效保护广大份额持有人的利益,并且还能深化金融市场改革,扩大金融外包业务的范围。

关键词:证券投资基金内部控制结构信托人

在马克威茨的风险收益模型以及CAPM模型之后,全球的机构投资者以及基金管理公司逐渐开始从过去的收益管理模式向现代的风险管理模式进行转变。而在风险管理中,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机制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也是风险管理的基础。而目前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内部控制机制及治理结构存在一定的缺陷。

参考文献:

资金控制论文范文3

1.企业现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企业在进行现金管理的过程中经常存在没有实施日清日结的管理,出纳人员的收到现金后没有按照资金管理的制度将这些现金存入银行,而是收到保险柜留作备用,长期以来就会导致管理上出现较多的漏洞,为一些有心之人挪用公款提供机会。企业资金管理人员没有对应付款和一些负债的项目进行全面的管理,对各种款项的转账和核对不够及时,导致收回的款项被挪用。在票据的收支过程中,有一些一式多联的票据,在出票的过程中需要将这些票据进行套写。利用复写的方式往往会使得票据联和存根联的金额不一致,从而在上报的过程中造成收多报少的现象。企业的一些采购人员在采购的过程中与外部人员进行串通,在购物时虚开发票,甚至有一部分开具的发票是空头发票,使得企业的资金流失严重。

2.企业银行存款的收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银行人员在对资金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往往存在着一些资金使用错误或是支出金额错误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银行人员擅自对银行的对账单进行修改,一些人员借用手中的私权提取现金,对银行账单上面的支出金额进行涂改,使其与银行日记账上面的金额相符,用这样的方式掩盖银行存款减少的事实,从而达到中饱私囊的目的。企业的会计人员利用给银行拉客户的机会利用企业的公章在外面私自开户,打着企业更改开户银行的旗号将单位的一些借款转到自己的户头上面,从而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损失。企业的出纳人员擅自签发转账支票给其他单位,或是将企业的支票转给他人使用,从而谋取更多的利益。

3.企业信用证结算中存在的问题采用信用证结算方式会导致出口企业的结算存在一定的风险,最常见的风险是开证行的欺诈风险,当出口商将单据提交后,开证行就需要履行相关的付款责任。但是在实际的业务管理过程中往往会有违背常规的行为,一些银行为维护自身的利益,对单据进行挑剔,以此来拒绝付款。

二、提高企业货币资金控制管理的措施

1.建立完善的货币资金控制管理制度企业资金管理控制的水平要想提高,就需要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完善企业的内部资金管理结构,根据企业经营的特点和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建立资金管理体系。例如:建立货币资金预算管理制度,即计划好企业在整个预算期中各时间段内的货币资金的预算,在编制货币资金预算时,除了要关注长期的货币资金预算外,还要重视短期的货币资金预算,对于与现金收付业务相关的部门,即销售部门、采购部门等,其应根据部门需要及企业的整体发展规划提报部门预算,并经各部门主管及财务部门的相关负责人审批后,才能上报企业管理层批准执行,从而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企业在发展运营的过程中应该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明确企业部门和人员各自的职责和权限,根据不同职责的管理人员确定不同管理人员的责任,确保他们之间的职责相互独立,避免企业内部部门人员之间职责的相互交叉,尤其是财务部门的人员应该各司其职。在货币资金的收付过程中,要加强账户与票据的管理,企业在交易完成后剩余的资金要交付到银行中,对货币资金进行支付的过程中应该建立支付审批制度,严格按照企业的审批程序进行资金的支付,还应该根据资金金额的不同确定不同的审批程序,在进行资金的审批之前应该确保资金的首付齐全,在资金审批的过程中禁止越权审批。

2.加强监督,实现内部控制为了降低企业货币资金的风险,需要建立资金监督管理制度,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可以相互约束和监督,从而使得货币资金管理的效率逐渐提高。企业的出纳人员和管理层特批的人员才能接触企业货币资金,其他人员不能接触企业的货币资金。企业应定期对货币资金的收支管理情况进行定期的审查,尤其是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例如:货币资金的授权审批情况、收支业务是否符合业务流程、库存现金账目是否相符等,若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并加以完善,以此有效降低货币资金的管理风险。此外,还需要社会各部门加强对企业资金运营情况的监督,将企业的货币资金监督管理落实到位。货币资金管理的岗位应该由多人承担分管,各个管理层之间互相牵制和监督,形成一种分工合作和严密监督的牵制制度。企业的出纳人员在登记现金账和银行存款的同时不得兼任其他会计账的登记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内部控制:第一,对现金进行突击盘点。据相关数据显示,很多中小型企业只在年末才进行现金盘点,其以出纳盘出的现金为实存数额,并将其与总账现金数额比较,看两者数额是否一致,然后将其填入现金盘点表。企业管理者应重视现金的内部控制,经常性的对现金进行突击盘点,及时发现和处理现金收支过程中存在的额问题,并增强会计人员的责任意识,以此保障现金的安全。第二,加强核查银行存款的真实性,会计人员要定期对银行存款业务进行核对,通过核对后,方可出据会计报表,倘若发现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不符,应尽快查明原因,并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编制。会计人员应仔细核实每一笔银行存款的收支,弄清未达账项情况,避免银行存款长期未达现象发生。第三,加大审计力度,强化监督职能。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应该区别于财务部门,企业内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设计、运作及操作中存有的问题,审计人员都应定期给予检查,从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和规范企业行为。

3.选择信誉好的开证行为了减少企业结算中存在的风险,应该选择信誉度良好的开证银行,企业应该对开证银行的信誉度进行调查,从而确保银行信息的真实性。此外,出口企业可以委托其他银行对开证银行的资信进行调查,然后让国际权威的评审机构对开证行的考察结果进行评审。

4.提高资金控制管理人员的素质为了保证资金管理的工作人员能够胜任管理资金的这项工作,应该对资金管理人员的素质不断增强,优化企业货币资金控制管理的用人机制。企业货币资金的管理需要承担重大的责任,管理出现问题就会给企业造成较大的损失,所以需要提高资金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确保工作人员在资金管理执行的过程中具有较好的执行力度,避免出现管理问题。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的支持和努力,员工积极工作,各司其职能够推动企业的发展和进步。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能够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还能够对员工起到激励作用。所以需要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让员工更深层次的认识到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性,让他们在工作的过程中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从而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保障企业管理的顺利开展。

三、结语

资金控制论文范文4

养老保险基金与资本市场 在西方国家,一直盛行着“养老金计划就是资本市场”的说法,尽管这个说法比较绝对,但它却体现着养老保险基金与资本市场的休戚相关。在当今世界各国社会保障都遇到不同程度的障碍的时候,深化养老保险基金与资本市场的联系和它们之间的运作,是扭转这一逆势的必由之路。 一 养老保险基金与资本市场 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养老保险基金,无论是政府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还是企业私营保险基金,相当比例都投放到资本市场中去。正是这些不断增长的养老保险基金刺激了资本市场的发展,而资本市场的发展又使养老保险基金得以成功运作。资本市场越发达将使得投资效率越高,养老保险基金的增值就越有保障,经济增长也就越快。 与欧洲、日本和亚洲发展中国家相比,美国的储蓄率和投资率都比较低,但由于它拥有世界上效率最高的资本市场,所以能够资本配置到生产效率最高的程度,从而获得很高的回报,也就产生了“一本万利”的效果。在美国和英国,其保险公司的资产和养老保险基金就占了上市股份的50%,由此证明,这是世界上两股最成熟、最有效、最有竞争力的金融力量。 1.具有相当规模的养老保险基金成为资本市场的主导力量。目前,规模庞大的养老金保险基金资产已经成为资本市场的主导力量,它对资本市场有着巨大的支撑作用。养老保险基金资产的规模取决于一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养老金数额、缴费比率和获得的投资收益。从目前看,各国养老保险基金由于存蓄时限长,老龄化日趋严重,因此,其资产都具有了相当的规模。一般来说,那些养老金已经增长到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相当比例的国家,通常也是那些具有规模较大、效率较高的资本的国家。这种情况在欧洲表现得尤为突出,无一例外。养老金在金融市场中所起的作用已经远远超过这些国家一定的经济规模所能起到的作用。资本市场在经济中能够发挥最大作用,就在于它能为长期债券、股本和风险资本提供出路。这些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而养老保险基金对实现这一过程则起着重要的作用。 2.资本市场促进了养老保险基金的积累。养老保险基金能够得到快速的积累,这是当前各国养老社会保险体制改革一个重点关注的问题。尤其是由政府保险转向基金积累制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它们本身的经济基础薄弱,人口老龄化严重,资本市场又不发达,再加之长期以来养老社会保险没有走向市场化,因此,在转向基金制时,养老金保险基金是否能够达到快速积累,是关系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环节。这可以新加坡为例,自实现中央公积金制度后,借助资本市场,其中央公积金的资产从1976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8%上升到1996年的52%;再如马来西亚,其养老金资产从1980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8%增至1996年的38%。正是养老保险基金的快速积累,为资本市场的有效运作增强了活力。 要使养老金基金能够以最有效的方式来经营其资产,资本市场就得在规模、广度和手段的多样性方面适合于养老基金的需要。在积累期间,资本市场和养老金基金的管理都将发生不断的变化。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养老金基金的存在,需要有与风险水平相适应的高于通货膨胀率的投资回报,至少大体等于平均工资的增长率。否则,养老金和资本市场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就难以启动。 3.养老保险基金资产配置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养老保险基金的配置是指其投资于产权(股票)、债券以及其他各种资产种类。养老金基金的资产配置是对资本市场产生影响的关键。由于各国管理养老保险基金的法规和限制的作用不同以及文化差异,其基金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也有着相当大的差异。例如英国养老基金的77%投资于产权(股票),而其他欧洲国家则大约只有24%投资于产权,60%用于购买债券(固定收入证券)。由此可以看出,英国养老基金主要投资于公司,而欧洲其他国家的养老基金则主要用于为政府赤字和其他形式的债务提供资金。当然,与债券相比,产权投资具有更大的风险性。强调产权投资导致的结果:增加投资的回报率、减少养老金缴费水平、为国有企业私有化提供出路、各类风险资本的来源。 4.养老保险基金是资本市场的长线投资主体。由于养老保险基金的特殊性质,也就决定了养老基金需要长期投资的形式,从而确保了资本市场的长期投资水平。在一个运行良好的资本市场中,机构投资者如养老基金管理人和个人投资者都可以在长期的运作中,及时充分地掌握信息,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正确的决策,从而使投资者作出的合理投

资金控制论文范文5

【关键词】家族管理 二代涉入 超额控制 融资约束 现金现金流敏感度

从目前研究的发展来看,家族企业研究是学者们主要关注点,融资约束问题也已经成为投资理论研究的主流方向。在从现金现金流敏感度的相关文献出发研究融资约束理论的相关文献中,从家族企业角度出发的文献稀缺。而在对家族企业的相关研究中,关于现金现金流敏感度的研究文献较少。因此本文试图结合上述两个研究方向,探讨家族控制对我国上市家族企业现金现金流敏感度的影响,即家族参与是增加还是降低家族企业的融资约束。

一、文献综述与理论假设

(一)文献综述

关于家族控制企业的研究文献很多,然而家族参与企业管理能否为企业创造价值是学术界争论的议题。国外很多文献研究了家族控股股东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在相关领域已有的文献中,存在两派对立的理论观点,其中一派观点以委托理论为基础,指出家族参与管理解决了第一类委托问题,从而为企业创造价值。有些学者从保护外部投资者的角度提出了企业的投资者与管理者之间的问题。Julio Pindado等人研究了家族控制是降低还是将增加融资约束,研究的结果是降低,原因是家族企业的而所有权和经营权没有分离,以及家族成员在企业中充当管理职位,文中提到多数家族管理者对企业和行业特别熟悉和了解;他们长远的战略眼光能够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Pindado J,2011)。也有学者研究指出作为大股东的家族很有可能通过超额控制侵占小股东的权益,导致不效率的投资发生及企业价值的负影响(Villalonga B,Amit R.,2009)。

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是一个有趣的研究方向,也是近年来学术界一直探讨的问题之一。已经有很多学者对该理论进行了研究,其中运用的模型有所不同。Steven Fazzartz等人首先提出用投资现金流敏感度模型衡量企业融资约的大小,以现金流对企业投资支出的重要性为依据,指出投资对现金流的敏感度越大,外部融资约束越大(Fazzari S,Hubbard R G,Petersen B C,1988)。另外一些学者如Almeida等从现金现金流敏感度入手研究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提出现金的持有是具有一定成本的如放弃了当期的投资机会,但如果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现金的持有可以为下一期投资机会的出现提供保证,因此融资约束问题越严重的企业越倾向于从内部现金流中拿出一部分作为现金持有,内部现金流越多,持有的投资储备的现金持有量越多,并由此导致现金持有量对内部现金流的敏感度,也就是说,企业的融资约束问题越严重,现金现金流敏感度越高(Almeida H, Campello M,Weisbach M S,2004)。

通过关于家族管理、家族二代涉入、家族超额控制的文献回顾和整理,本文探讨了三个主要问题,第一,家族的参与能否影响企业的融资能力?第二,家族第二代涉入能否影响企业融资约束问题?最后,家族超额控制怎样影响企业的融资约束?

(二)理论假设

本文将分别从家族管理、家族第二代涉入和家族超额控制三个视角考察家族对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的影响。

1.家族管理。根据已有的研究,本文推测家族参与企业管理能够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原因在于家族与企业的结合所产生的独特优势:(1)所有权和经营权权没有进一步分离,降低了成本;(2)家族管理者目光长远,不会为短期目标牺牲长期利益,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3)由于在乎家族名誉,因此更在乎企业的名誉;(4)他们对企业和行业的了解特别多。

综上所述,提出以下假设:

H1:家族成员出任董事长会降低现金现金流敏感度

H2:家族成员出任CEO会降低现金现金流敏感度

H3:随着家族成员担任董事会席位比例的增加,现金现金流敏感度降低

H4:随着家族成员担任管理层职位比例的增加,现金现金流敏感度降低

2.家族二代涉入。本文认为通过父辈提供的机会和平台,考虑到家族财富与企业绩效的利益一致性,家族二代在管理方面会采用长期战略导向。且根据委托理论,家族二代作为家族的一部分,其逐渐继承家族财富和权利,同样可以减轻大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5:家族第二代出任董事长会降低现金现金流敏感度

H6:家族第二代出任CEO会降低现金现金流敏感度

H7:家族第二代出任董事会席位会降低现金现金流敏感度

3.家族族超额控制。超额控制导致控股股东与小股东们的利益冲突。Villalonga和Amit的研究中指出相比起其他企业,家族做为大股东更容易也更倾向于实现对企业的超额控制。但与其他企业无异,股权集中下超额控制会使家族控股股东有能力和动机去影响公司决策从而为己谋取私利,牺牲小股东的权益。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8:家族金字塔层级数会增加现金现金流敏感度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我国的上市家族企业。最终一共收集到2002至2010年间的669家上市家族企业作为初始样本,在剔除掉ST以及信息缺失的样本后,一共有616家企业成为本文分析的总体样本。家族企业样本总体分布于18个行业,大部分集中在竞争型行业,其中最多集中在制造行业中。

(二)变量说明

根据本文的研究问题和假设,具体的研究变量包括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控制变量和调节变量四个部分。

变量测量相关的数据主要来源于锐思金融数据库,变量的具体定义如下表1所示:

(三)研究模型

本文借鉴了Almeida的模型,主要被解释变量为现金存量的增量(ΔCash),主要解释变量为现金流(CF)。根据需要检验的假设,本文将通过加入相应调节变量来考察其对现金流(CF)系数的影响。基本模型如下: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回归分析

表4中的模型(1)为基本模型,可以检验家族企业是否存在融资约束,其显示的结果是全样本估计结果。从模型(1)可以看出企业现金存量的增量与现金流显著正相关,即我国上市家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约束。模型(2)和(3)在基本模型的基础上分别加入了家族董事长和家族董事比例作为现金流的调节变量。模型(2)结果显示,哑变量家族董事长与现金流的交互项系数显著为负,则表明了家族成员出任企业董事长降低了企业的现金现金流敏感度,即降低了企业的融资约束。其结果支持了本文提出的假设1。同样的,在模型(3)中,董事会比例与现金流交互项系数为负,说明家族成员董事会席位占比越大,现金现金流敏感度越低,即融资约束越小。其结果支持了假设2。

在模型(4)的结果中,虽然家族CEO与现金流交乘项系数为负,但并不显著,因此假设3不成立。这可能是相比起职业经理人,家族成员往往没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因此无法实现降低融资约束的结果。在模型(5)中,家族管理层比例与现金流交乘项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家族参与管理层的人数比例越高,企业的现金现金流敏感度越低,即家族成员占管理层比例越高,企业的融资约束越低。因此假设4成立。

综合表4的结果来看,家族参与企业管理能够降低企业的现金现金流敏感度,及降低融资约束。这与Pindado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

表5将家族第二代从家族成员中剥离出来单独检验是由于家族第二代对家族企业的影响存在争议,考察其对家族融资约束的影响非常有价值。模型(6)、模型(7)和模型(8)分别将家族第二代成员担任董事长、家族第二代成员担任CEO、家族第二代担任董事会席位三个变量作为哑变量加入模型(1),并分别形成家族二代董事长、家族二代CEO、家族二代出任董事会席位与现金流的交乘项,从而考察其对现金流系数的影响。结果发现模型(6)的结果中交乘项系数并不显著,即家族第二代成员担任董事长对融资约束没有影响,即假设5不成立。这可能是因为在上市的600多家家族企业中,只有2.39%的企业是家族第二代担任董事长,这意味我们的家族上市企业还较为年轻,相对于其父辈来说年轻的家族二代显然缺乏经验,所以投资者可能会对这些继承者抱有怀疑的态度。这结论也与Brian的研究结果一致。模型(7)和模型(8)的结果中,交乘项的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家族第二代担任CEO及家族第二代出任董事会席位能够降低企业的现金 现金流敏感度,即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因此假设6和假设7成立。

通过以上的回归分析发现,除了家族CEO和二代董事长之外,家族参与包括家族二代的参与企业管理都能够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这与本文提出的假设答题吻合。

接下来的回归分析将关注家族企业超额控制对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家族的超额控制程度用家族控制的金字塔层级数衡量。

模型(9)中列示了家族所控制的金字塔层级对企业现金现金流敏感度的影响。结果显示金字塔层级数与现金流的交互项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家族所控制的金字塔层级数越大,企业的现金现金流敏感度越高,即超额控制程度越大,融资约束越大。结果支持了假设8。

四、结论

本文的研究建立在Almeida等人研究的基础上,考虑到前人的研究已经把现金现金流敏感度作为融资约束的衡量标志之一,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家族参与企业管理能够缓解融资约束;(2)家族二代涉入管理同样能降低融资约束;(3)家族超额控制增加融资约束。前两个结论表明,家族参与对企业产生了积极意义。这些家族企业在面对有利的投资项目时更容易从外部获取资金,从而使企业的投资水平接近最理想的状态,降低了过度投资和投资不足的可能性。这一结论充分支持了家族为其企业带来的特殊优势,特别验证了家族管理降低债权人与股东间的问题以及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间的之间的冲突。

虽然家族参与企业管理会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但实证研究同样证明了当家族超额控制会抵消掉家族参与所带来的利好,家族超额控制反而增加了融资约束。这一发现表明并不是家族对企业的控制权越大,融资约束越低。当家族通过金字塔结构实现多层级多链条的集团控制结构,通过现金流权和控制权的不对等性家族有能力和动机通过侵害小股东的权益来从事“掏空”等为己谋取私利的活动,向外界传递的这一潜在负面信息增加了企业的融资约束。

参考文献

[1]Pindado J,Requejo I,de la Torre C.Family control and investmentCcash flow sensitivity: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he Euro zone[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11,17(5):1389-1409.

[2]Villalonga B,Amit R.How are US family firms controlled?[J].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2009,22(8):3047-3091.

[3]Fazzari S,Hubbard R G,Petersen B C. Financing constraints and corporate investment[J].NBER Working Paper,No.2387,1988.

资金控制论文范文6

关键词:终极控制人;金字塔结构;多元化投资;资本结构政策

中图分类号:F275.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2.03.15 文章编号:1672-3309(2012)03-33-03

一、引言

“金字塔结构”(Pyramidal Structure)由La Porta et al(1999)首先提出,其通过对公司最终控制人的股权结构研究,发现了发达国家上市公司有26%的终极控制股东采用金字塔控股结构[1];在我国上市公司中金字塔结构也普遍存在(Fan, Wong and Zhang,2005)[2],而且逐步形成了双层控制治理特征,即:一方面上市公司通过长期股权投资突出对子公司的控制;另一方面终极控制人通过控制大股东以保持对上市公司的股权控制。多元化投资使得公司能更加灵活地调整自身及集团整体的流动性,当合并现金流充裕时,母公司会持有较多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同时母公司也可通过对子公司之间的资本投资与资金配置来调整不同子公司之间的流动性,保持集团整体流动性的稳定从而降低经营和财务风险。因此,从财务政策视角,对金字塔结构的多元化投资为主导的上市母公司的财务决策选择研究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考察上市公司多元化投资程度,研究金字塔结构双层控制下母公司基于子公司的盈余水平和产业关联性的财务政策选择。

二、文献回顾及研究假设

国内外有关企业集团金字塔层级结构的研究主要从价值效应的角度分析及检验其公司治理效率,而新的研究趋势则更注重金字塔层级结构下企业集团的控制权配置以及财务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

现有研究主要从交易成本理论和成本理论探讨金字塔层级结构的特征对公司治理效应的影响,代表性研究有:2006年李善民和王德友等研究认为两权分离程度与公司绩效负相关[3];同年,谷祺等研究也得出相同的结论[4];2007年李学伟等指出大股东与终极控制人之间既存在监督效应又存在合谋效应[5];李凯、韩亮亮等(2008)研究显示公司金字塔结构的复杂性与其非银行融资率呈正相关[6];罗党论、唐清泉(2008)研究两权分离、金字塔结构对中小股东利益侵害的影响[7];戴亦一、潘越(2009)考察两权分离与盈余操纵行为的关系,结果显示两权分离加剧了上市公司盈余操纵[8];王蓓、郑健明(2010)研究发现金字塔控股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具有双向性[9];张学红、章仁俊(2010)认为两权偏离度与隧道行为正向变动[10]。可见,国内现有研究多是侧重分析企业金字塔结构与企业绩效和公司价值的关系,缺乏对子公司的控制权配置与资源分配的理论分析及相应的实证检验。为此,本文主要研究金字塔结构下多元化投资主导型的上市公司财务政策的选择。

综合关于我国金字塔控股结构的研究,本文认为公司可以通过资本结构的优化改变负债和权益的流动性,从而降低其资本成本,增加公司价值。基于内部资本市场假说,多元化投资可以提升企业的负债能力获得更高的信贷额度,进而减少企业的现金持有需求,但如果多元化是由问题引起的,多元化企业可能不倾向于引入债务人的监督,并且可能选择较少的现金股利分配,保持较多的现金留存。为了约束管理层对公司流动性资产的滥用,企业一方面会通过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增强对管理层的约束,另一方面也会通过一定的高管激励措施抑制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因此,本文借鉴国内外关于对金字塔结构、多元化投资和财务政策选择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考察上市公司流动性系统,研究金字塔结构双层控制下母公司基于子公司盈余水平的资本结构政策。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

假设:在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多元化投资程度低的企业比多元化程度高的企业更倾向于负债经营;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

本文选取2007—2009年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数据来源于CCER、巨潮资讯网和沪深证券交易所,依据股票代码经手工收集整理计算而得,同时进行了以下筛选:

1、选取金字塔层级?芏2的公司;

2、剔除金融类上市公司;

3、剔除被ST、*ST或数据不完整的公司。

最后整理得到3474个样本公司。

(二)变量解释

1、被解释变量:资本结构

本文研究资本结构政策,选取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为研究变量,定义如下:

资本结构=总负债账面价值/总资产账面价值

2、解释变量:多元化程度(Diversity)

总结Comment and Jarrell(1995)和Denis et al(1997)研究的结果,选取Herfindahl指数(HI)做为多元化投资程度的变量,因为Herfindahl指数(HI)简单易懂且可以精确度量多元化投资程度。由于上市公司年报仅披露占主营业务收入10%以上营业分部的数据,因此采用每个经营分部的收入与全部营业收入之比的Herfindahl指数来衡量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程度(HI)。其中,收入的Herfindahl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Pi为第i个营业分部的营业收入占全部营业收入之比。Herfindahl指数是连续变量,反映营业收入行业数和行业分布。Herfindahl指数越高,多元化程度越低,当Herfindahl指数为1时,表示行业专业化经营。

3、 控制变量

用公司规模和资产收益率(ROM)作为控制变量,其中,公司规模(size)由公司总资产自然对数替代。

4、 回归模型选择

通过对多元化投资指数——赫芬达尔指数(HI)进行升序排列,将首尾25%的企业分组为高度多元化企业(HD)和低度多元化企业(LD),检验不同的多元化投资程度与上市公司财务政策选择是否有显著差异,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研究多元化投资与财务政策选择的关系。

回归模型采用最小二乘法(OLS)拟合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检验所提出的理论假设:

模型中αi为常数项,βi和δ为待估参数,ε为随机扰动项。

四、实证分析

(一)多元化投资与财务政策选择:样本变量描述统计分析

对样本数据描述统计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1可以看出:(1)收入HI指数总体均值为0.59257413,HD组的HI指数均值为0.27020758,LD组的HI指数均值为0.94423212,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程度不高,但总体统计来看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比较普遍;(2)财务政策——资本结构,样本中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总体均值为0.497777,表明更多的上市公司比较依赖负债经营,合理应用财务杠杆效应以提升公司的市场价值。

(二)多元化投资与财务政策选择: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多元化投资与资本结构政策的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总体结果显示上市公司多元化投资与资产负债率呈正相关,但高度多元化企业与低度多元化企业在资本结构政策选择上存在差异,HD组多元化投资与企业政策负债率呈负相关,但不显著;在LD组多元化投资与企业资产负债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绝对值为0.270,在5%置信水平上显著。假设2得到证实。分析结论表明多元化程度低的上市公司在选择现金持有政策的同时也倾向引入债务人的监督,其资产负债率均值为49.91%,在抑制管理层的机会主义行为的同时可有效发挥企业财务杠杆作用,实现经济效益最优化。

***表示在1%的置信水平上显著;**表示在5%置信水平上显著,*表示在10%的置信水平上显著。

五、结论

金字塔结构理论是由La Porta et al(1999)提出的一个新理论[11],此理论引起了西方学者广泛的关注,特别是金字塔结构下上市公司的财务政策选择研究,然而国内还很少有关这方面的研究。金字塔结构下上市公司多元化投资的研究相对更少。本文研究了金字塔结构下上市公司多元化投资与资本结构政策选择的关系,通过上述回归分析研究,本文认为终极控制人金字塔结构控制下的上市公司多元化投资与公司采用的资本结构政策的关系,总体样本回归分析显示上市公司多元化投资与资本结构政策(资产负债率)呈负相关;但是,随着上市公司多元化投资程度的不断提高,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政策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具体表现为多元化程度低的上市公司较多元化程度高的上市公司更倾向于采取负债经营政策;而多元化程度高的上市公司其多元化程度与资本结构政策无显著关系。从理论上来说,多元化程度高的上市公司通过股权投资全资拥有或控股拥有多家子公司,在弱化自身经营的同时可通过多家子公司获得稳定持续的现金流,因此母公司可通过对子公司之间的资本投资与资金配置来调整不同子公司之间的流动性,保持集团整体流动性的稳定从而降低经营和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11] La Porta, Rafael. Flowerencio Lopez-de-Silanes, Andrei shleifer. Corporate ownership around the world [J].Journal of Finance, 1999.(54):471-517.

[2] Joseph P·H·Fan,T·J·Wong,Tian yu Zhang. The Emergence of corporate Pyramids in China [J].CIG Working Paper Series, 2005 Serial No 2005-E-I-CIG.

[3] 李善民、王德友、朱淘.控制权和现金流权的分离与上市公司绩效[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83-91.

[4] 谷祺、邓德强、路倩.现金流权与控制权分离下的公司价值——基于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6,(04).

[5] 李学伟、马忠.金字塔结构下多个控制性大股东的制衡效应[J].中国软科学,2007,(07):62-70.

[6] 韩亮亮、李凯、徐业坤.金字塔结构、融资替代与资本结构——来自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08,(06):74-78.

[7] 罗党论、唐清泉.金字塔结构、所有制与中小股东利益保护——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2008,(09):132-143.

[8] 戴亦一、潘越.金字塔结构、最终控制者性质与盈余操纵——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经济管理,2009,(10):115-120.

资金控制论文范文7

关键词:资金;资金内部控制;风险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0011002

1 资金内部控制的概念及目标

资金控制是为了保护资金的安全、完整,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预防贪污舞弊情况的发生,管理当局及财务机构对资金运动和财务活动进行的控制和安排。保障资金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对企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其流动性关系企业命脉,资金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要素,资金控制体系存在缺陷,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潜在风险。资金内部控制的目标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1)安全性。资金内控制度的主要作用就是防范盗窃、诈骗和挪用等财务舞弊事件的发生,维护企业资金的安全,保障企业运营的正常进行。目前,国有企业资金舞弊现象依然很严重,2011年的齐鲁银行骗贷案,便是通过银行和企业串通,利用内控机制的漏洞达到目的的。

(2)完整性。当前很多大中型企业多头开户,使资金处于分散、难以管控的状态,小型企业又经常利用私设“小金库”等手段,使得资金存在不及时进行结算或者收入部分入账的情况。通过资金内控体系的建立,杜绝侵占企业资金的行为发生。

2 资金内部控制相关理论基础

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研究,不仅受到管理学、经济学的影响,同时也与法学、哲学、社会学产生内在关联。国内文献林林总总,涉及多角度、多学科。本研究将资金循环体系构建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探讨实现资金控制目标、设置合适的资金控制模式,并形成本文的研究基础。

2.1 委托理论

委托关系是指掌握优势信息和劣势信息的市场参与者间的关系,其以信息经济学为基础。研究委托关系,并由此得出最优机制设计的对策。作为公司制形式的企业资本高度聚集、生产规模扩张、职能高度专业化、投资主体逐渐多元化以及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是该理论存在的根源。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为了使企业持续稳定发展,完善资金内部控制体系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虽然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增加了监督成本,但企业依旧需要完善资金的控制体系,有效防止舞弊,降低财务风险。

2.2 广义系统论

广义系统论是指20世纪40年代以后所形成的系统科学的基础理论,包括控制论、系统论及信息论。在设计资金循环的控制体系时,应设置自身及时、动态的调整、评价机制。L.Bertalanffy将系统定义为互相作用、互相制约并与环境发生关系,两个或者以上个体要素构成的具有综合行为及总体功能的集合体。总体来说,资金内部控制体系具有系统的共性特征,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3 资金内部控制风险点分析

根据企业的规模及结构,资金控制的首脑——财务组织可以分为三种层次:所有者层次形式,实行董事会领导的财务总监制,下属的财务委员会设立财务董事,主要为股东等利益集团服务;经营者层次形式,以CFO或者财务副总为领导者服务于企业管理层;基层层次,组织小而灵活,由财务部经理负责领导。

资金控制财务组织结构图对于分支较多的大型企业,应当分设会计部和财务部,分别负责会计信息的处理和财务管理,财务部负责对日常收支分析,旨在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评价,减少资金浪费;会计部负责税务信息、会计信息和成本、款项的客观记录和提供;财务总监负责会计政策下达和财务管理工作。国有企业应当设置总会计师,财务组织的构成要考虑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税务会计和出纳等方面。

在设计资金内部控制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资金流动涉及的主要风险,并针对关键风险点设置防范措施。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容易面临筹资不当、盲目扩张引发流动性不足、决策失误导致损失或效益低下、财务困境或债务危机的风险。采取措施、建立科学的管控制度,企业在资金内控建立与实施中,应当强化对下列关键环节的控制:

3.1 资金预算管理制度

资金预算与控制有着紧密的联系,预算是控制资金的重要依据,控制是资金预算的执行手段。定期编制预算计划,对一定时期的资金收支进行统筹安排,将经营目标转换为具体的行为目标,是资金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企业应于年初订制资金支付全面预算并严格执行,年末考核。在资金预算过程中,企业应当事先定制开支定额、明确职责分工、规范权限范围、完善审批程序、科学设置机构、合理配备人员。

3.2 岗位制度及不相容职务分离制度

利用私权和串通是资金管控的主要风险,企业应当对易掩盖问题和发生舞弊的职务进行分离,建立资金的岗位责任制,科学设置机构和配置人员,明确相应岗位人员的责任、权限,并对其进行制约和监督。

企业应当严格遵循会计记录和资金保管的严格分工、并相互制约。出纳员主要负责:资金收支、保管、现金及银行日记账的登记核对、同时可以负责资金收支的原始凭证购置和保管;但不得参与稽核、总分类账、收入费用、债权债务的登记和会计档案保管。会计员则不能通过任何方式接触资金,不得一人统管资金业务全过程。企业也可以通过强制休假或者资金相关业务岗位定期轮换来降低风险。

3.3 授权审批制度

规范审批权限,明确各级审批权,并对审批的权限、方式、责任和程序做出规定,是降低资金贪污、浪费的重要手段。授权审批的关键是完善重大授权与一般授权、个人授权与集体授权的标准,并建立授权和追责制度。对于常规业务应采用一般授权的形式,对于特殊事项应实行上级特批政策,授权范围应以规范方式加以合理明确,同时保证审批质量。依据权限,财务负责人独立进行审批的方式是个人授权,个人授权制度保证了作业的效率和责任。对于重大财务支出,企业应通过集体授权方式以实现相互制衡。在运用集体审批手段时,企业应当综合权衡成本和效益的原则。

3.4 印章和票据管理制度

印章和票据代表着企业的一种权利,印章和票据的管理混乱容易引发资金贪污、挪用、侵占等舞弊和浪费行为风险。在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过程中,企业应当对公章、财务专用章、银行预留印鉴和收发票据设置专项账簿,授权专人保管财务专用章,个人名章不得由本人或授权人以外的人保管,至少设两人保管银行预留印章。同时通过按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并进行登记等手段严格控制签字、盖章程序。

3.5 现金盘点和定期核对制度

出纳人员定期将资金收支情况汇总上报,既是资金“日清月结”、防范风险和落实责任的要求,也有助于企业及时根据资金流动状况改变经营策略。根据《会计法》和《现金管理条例》的规定,企业应当及时将收入资金存入银行,不得坐支和私设“小金库”,现金库存不得超过限额规定,确保账实相符,防止失窃和挪用的发生。通过现金的定期和不定期盘点、监盘,保证账实相符,预防白条抵库,并能够及时发现现金保管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处理。

银行存款应当由指定出纳以外的人员执行每月至少核对一次的程序,并通过获取银行对账单及编制余额调节表防范不正当支出和应计未计收入被非法掩盖。

3.6 资金的监督和检查制度

企业应当建立资金活动的监督和检查制度,做好稽核和审计工作。企业稽核员应当重点检查资金活动的不相容职务分离、授权审批制度执行、印章保管现象和票据的购买、领用、背书、贴现手续健全与否。内审人员应当对现金突击检查,并对银行账户独立核对,对账号开户和使用情况定期、不定期检查和清理。

资金控制论文范文8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内部现金流量 非效率投资

一、引言

就理论而言,成长机会在公司进行投资决策的时候占主导因素,与公司内部现金流的多少并无密切关联。而因为问题与信息不匹配的原因,企业持有的内部现金流量的大小,可直接作用于企业投资量从而引起不必要的非效率投资。2014年,的《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一般规定》,是我国全面落实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又一里程碑。日臻完善的内部控制规范,是否对企业内部现金流的非效率投资有明显影响?

我国学者研究显示企业较高自由现金流持有,导致企业投资效率越低从而投资过度现象越严重杨华军(2007)。内部控制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内部控制对盈余质量(方红星和金玉娜,2011)和投资效率(李万福,2011)的影响 。而就内部控制对内部现金流的非效率投资的研究还较少,综述所述本文选取2010~2014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对相关问题进行系统研究。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根据理论的原理,管理层为了满足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需求,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资本扩大,对净现值为负的方案进行无效的投资。那么,为了提高企业内部现金流的适用效率,设计一套有效的治理机制来控制和监督人的行为就尤为重要。有效的内部控制可进行管理安排,从而降低企业内部自由现金流的投资决策失误风险。因此,我们提出假设1:越有效的内部控制,对公司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起到的抑制作用则越明显。企业经营中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投资者不能有效对公司投资决策进行合理的评估,外部融资困难降低了企业资金流动性,最终会导致企业丧失有前景的发展机会。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恰当的减缓由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融资成本高问题,进而缓解内部现金流与投资不足的高度敏感。因此,我们提出假设2: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公司可通过降低融资约束,进而削弱内部现金短缺对投资不足的影响。

三、研究设计

本文参考Richardson(2006),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利用其的残值衡量企业非效率投资(正残差为投资过度Over_Inv,负残差为投资不足Under_Inv)。利用公司第t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减去折旧、摊销、预期新增投资,通过对上述指标的标准化来度量公司自由现金流与内部现金缺口这两个指标(FCF和SCF)。参考方红星(2013年),将内部控制质量(IC)区分为三种水平,低质量为企业存在重大缺陷、被出具非标准意见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被赋值为-1;高质量为被出具标准意见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被赋值为1;其他情况为中等质量,被赋值为0。因此,内部控制、内部现金流与非效率投资模型的构建如下:

模型中若自由现金流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表示公司存在富裕自由现金流导致的过度投资,如果交乘项系数显著为负,表示有效的内部控制,公司自由现金流的过度投资现象较不严重;若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表示公司存在内部现金流不足导致的非效率投资,若的交乘项系数显著为负,则表示具有有效内部控制的公司,其内部现金短缺对投资不足的影响较小。

Control是可能影响企业投资效率与内部现金流量关系的控制变量:第一,成本这一影响因素是必须要考虑的指标,参照张会丽(2014年),我们加入大股东占股和管理层薪酬等指标。第二,公司性质不同的企业对员工的激励手段存在明显的区别,那么两类公司非效率投资的程度可能存在显著差异,进而我们加入股权性质这一指标。第三,对资金周转率和企业的业绩等变量进行控制。

四、实证分析

本文以2010~2014年全部A股非金融业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剔除ST公司以及异常财务状况的公司,最终得到6310个用于估算非效率投资程度的样本,全部数据均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并通过SPSS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下表:

由表1可知,两个方程的F值分别为71.408和68.22且概率均小于0.05,回归方程整体显著。的系数为0.857,在1%水平上显著,而的系数显著为负,支持了假设1,这说明内部控制质量的完善与相关要素的控制,有助于缓解管理层问题的出现,有效控制公司实际控制人滥用自由现金流进行过度投资的现象,这一发现具有显著的财务价值。其次,在内部现金流短缺与投资不足以及与内部控制之间关系的研究中,的符号均显著为正,的系数显著为负,假说2得到支持,即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通过对融资约束的控制从而减弱内部现金短缺与投资不足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五、研究结论

本文以2010~2014年A股主板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研究内部控制对内部现金流的非投资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高内部现金流的公司通常伴随着过度投资,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降低成本,缓解公司过度的非效率投资;内部现金流短缺的公司偏向于投资不足,内部控制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为入手点,很大程度上扭转公司因现金流紧缺所导致的投资不足现象。

(作者单位为吉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会丽,吴有红.内部控制、现金持有及经济后果[J].会计研究,2014(3):71- 96.

[2] 肖珉.现金股利、内部现金流与投资效率[J].金融研究,2010(10):117-134.

资金控制论文范文9

关键词:建设项目工程成本,成本管理

 

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通常强调四大控制:质量控制、安全控制、工期控制、成本控制。免费论文,成本管理。其中成本管理与控制是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效果如何,不仅关系到工程项目能否顺利完成,而且还直接影响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工期、投资总额能否达到预定要求,所以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控制制度,对管好、用好建设资金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项目资金使用环节的管理

1、现金预算控制

根据项目进度,按项目总投资按月编制项目现金预算,对日常现金流量进行动态控制,实施项目预算资金的审批制度。本公司电石渣制水泥项目就是根据建设进度的要求在月初编制项目现金预算,报上级建设部门和主管项目的资金部审定,以便及时改进和确保工程款的支付,月底统计项目实际用款,及时发现和控制预算差异。免费论文,成本管理。

2、在项目部业务部门之间对资金使用应建立严格的控制制度

搞好项目资金控制和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是提高项目效益的前提,控制资金成本支出是在资金使用环节中管理的重要因素,财务部对资金使用过程中的管理控制尤其重要。本公司财务部加强对资金使用环节的控制,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率,降低资金成本。对已经各级部门主管领导审批的工程项目付款单,严格审核,按合同要求付款,尽可能多使用票据,项目承兑汇票使用率累计达到80%以上,降低了资金成本。

3、严格工程物资采购制度

工程物资采购是项目资金使用的重点,它占项目资金的比重较大。免费论文,成本管理。因此,要实行采购公开招标,杜绝跑、冒、滴、漏管理混乱现象的发生,材料采购要“货比三家”,尽力采购物优价廉的材料,这样才能有效的降低了采购成本。

二、加强项目施工各环节的成本控制

1、项目管理必须建立必要的内控制度

(1)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制度。要求合理设置财务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2)授权批准控制制度。要求明确规定涉及财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单位内部的各级经办人员,包括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好多企业在实施项目管理时,往往缺乏对内控制度的重视,项目经理部为了节省人力成本,一般要求一人身兼多职,这时项目经理在整个项目管理中就忽视了内控制度建设,项目经理或材料主管在使用工程物资询价、合同签订、物料采购、材料会计等工作人员时会使用自己的直系亲属或者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员,这就会造成项目成本费用增加。

2、施工技术管理。

工程技术是体现优化施工、设计和优化生产要素计划配置的重要体现,搞好施工技术也是逐步实施施工现代化的前提。项目经理,技术管理人员在施工中要严格工程进度,保证工程质量,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技术控制,严抓工序循环的协调配置,以避免工程施工中增加成本费用开支。未完工程对项目资金同样也存在着影响,一个项目建设相互配套的工序,需要相互配套的进度。免费论文,成本管理。如果配套进度不能达到一种统筹安排,个体进度互相影响则会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使项目施工效率不高而造成成本增大,因此,抓管好、调节好未完工程是项目资金管理中极为重要的一环。

3、必须加强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在项目管理中,有些管理人员一味的强调工程质量而忽视了对工程成本的重视,造成了工程质量大大提高的代价是工程成本的增加。免费论文,成本管理。但如果片面地追求项目效益而忽视质量的管理,这会对企业的信誉造成不良的影响,给企业长期的经营埋下隐患。免费论文,成本管理。质量和成本之间有辩证统一的关系。作为一个企业来说,我们对质量的要求只要能达到合同要求的质量标准即可,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施工一次过关,有必要的投入质量的预防费用和检验费用,而要避免由于工程质量造成的返工、停工而引起成本的增加。也没有必要增加成本而达到质量高于合同要求标准而付出的额外质量成本。

4.应加强安全成本的控制和管理

安全与质量一样,也是一个施工企业项目管理的重点。必要的工程项目保险是安全施工的保证,也同时是预防项目成本增加的保证。必要的安全预防费用投入是保障安全施工的关键,如果发生了安全事故,引起赔偿,停工等一系列的直接或间接成本的增加势必会影响到整个项目成本的管理和控制。

5.项目管理人员整体成本意识和成本相互配合协作管理意识增强也是项目成本管理的一个重点

由于在项目管理中,普遍存在各业务人员自管自己业务领域内的事项,缺乏项目整体成本管理和控制的意识,缺乏相互配合协作的成本控制理念。这也是当前项目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负责工程现场管理的只管理施工现场,负责技术工程的只管技术,负责质量管理的只管质量,管材料供应的只管材料供应,但是许多相互配套的工作却是项目成本管理的重点,整个项目的管理应该以项目施工计划为出发点,来组织整个施工的进度,配套的技术和质量管理,不间断的材料供应,而不是大量材料的堆积造成的材料前期管理成本的增加,不配套的工作会造成直接费用、间接费用的增加,大量的耗费人力、物力而造成成本增加。

6.节约各项成本费用支出也是项目成本控制和管理的重点

一般的项目施工管理都让人感觉到是一种粗放式的管理,有大手笔的支出,甚至是大刀阔斧的开支。这也是当前项目管理中成本增加的一个主要因素。

在项目工程管理的过程中,无论是施工质量、施工安全,成本无不伸出无形之手,制约、影响、推动或阻滞各项管理活动,并与管理的结果产生直接关系,所以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