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集锦9篇

时间:2022-04-06 10:06:56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范文1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 应用

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的相关技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的信息技术正在迅速走进学校,走进课堂。新的课程标准明确地要求转变和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自主、合作、探究、想象、创作”等学习方法,提倡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调动学生积极性。因此,“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众人听”这种以教师灌输为主的传统教法,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这就需要通过信息技术和相关学科内容的关联性特质,来对教法进行恰当整合。

随着国内电子行业发展速度,并且与全球更趋于一致。电子科技性能的不断提高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得学校对于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结合电子科技的发展不断更新,以便真正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选用的基本需求。电子技术更新是日新月异的,因此信息技术在电子专业教学过程中广泛使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信息量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效果的增强,信息技术和仿真教学辅助软件的运用逐渐成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采取多媒体课件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动画演示与实物演示相结合、现场教学与动手操作相结合、仿真生产作业与顶岗实践相结合、教师主导与学生自主相结合、教学生产与科研课题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贯穿教学全过程,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感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一、教学内容需要通过信息技术电教化教学的配合。

在新课程标准之下,电子专业教学方式具有多元化发展,它含有电子专业知识掌握的教学要求,电子技能实践的实训操作要求,协调能力,临场应变的能力情感要求,等等。教学过程中与电教、模拟实验,仿真相结合,并且融入创新思想,新课程标准提倡这种综合性教育的组织与融合。这些综合性的素质教育如果有电教化或网络的现代信息技术教学设备相配合,电子专业的课堂教学或实践教学就会事半功倍。如电子专业中有一门《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此课程需要以演示实验作为理论教学的验证基础,实验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各种类型电路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教学中就需要注意“用实验启发学生,通过实验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传统的模拟电子实验教学,总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这种教学是一种压迫式教学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许多实验无法在课堂上完成,一些实验难度大,甚至有操作危险性,而模拟电子实验箱上的元器件大多比较小,又存在实际操作在班级教学中可视的局限性。如果运用电教化教学,利用计算机的模拟功能和交互功能,特别是实物投影,就可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运用电教媒体技术优化教学,通过媒体教学丰富学生的信息源,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信息技术在教学上合理地使用能够使教学锦上添花。

电教化的课堂结构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但不能不顾教学内容,而盲目地追求电教化手段,要求找准多媒体使用的最佳时机,合理使用,让电教化教学在课堂上发挥最大的作用。

1.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动机。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每一节课开头的巧妙设计,有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新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求知的欲望,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教《传感技术与应用》这门课程时,我运用形象生动的机器人活动视频,导入传感器的新课程,机器人的各种举动吸引同学们的兴趣,设计者通过对不同的机器人实施操纵,使其自动完成各项活动。通过这一有趣的引入,学生对课程有了初步的理解,同时又激发起强烈的学习欲望,使抽象枯燥的专业课程变得充满科技趣味;又如在讲《电子测量》这门课程时,书本中的每一种测量仪器,不可能在实际的实验室中准备齐全,以供学生使用。这时,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仿真的手法,利用电子仿真软件,带领学生通过相应的软件操作,在计算机中观察仪器的测量过程。通过仿真测量仪器的显示结果,分析电路的状态,得出相应的结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设计和仿真,学习知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导入新课,有轻松的、愉快的、神秘的等多种形式,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探索欲望,为下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方法结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将信息技术合理运用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对知识有直观、生动、形象的接受过程,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解决难点,有利于掌握学习知识。

例如:在新课程标准之下,教师要以学生为主,注重学生创造性地吸收知识,自主学习。教师在其中起到点拨的作用,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协调一致,积极配合,以最佳的合力才能使教学理想地进行。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环节能促使教与学的互补,使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得到最佳结合。如讲《模拟电子技术》三极管这个半导体器件的时候,通过观察多媒体演示实验,学生能够观察组合的步骤分析,发现相应的规律,并得出一定的结论。多媒体教学的生动介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根据知识的发展方向,主动思考内在原理,解决课程中教学重难点,使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合理发挥。

三、信息技术运用在教学中,能够将学生理解程度及时回馈,进行适时调整。

在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如何,是通过课堂上学生信息回馈的基本方式来实现的。通过学生回馈的信息,可以判断其学习进程,是否存在错误。这样才有利于接下来教师进行有效的教学调整和纠正学生出现的偏差,才能使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对于学生而言,对学知识及时进行相应的反馈,可以发现自身对于所学知识是否掌握,是否存在疑问,以便及时调节学习步伐,提高学习效率。在运用计算机仿真实验中,这种教学的及时反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实现起来更加迅速和有效,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很容易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往往一个小问题就会让整体操作停滞不前,所以需要学生及时采取合理的方法自行解决问题或者通过询问老师解决问题,与传统教学相比,运用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是方便、快捷、清晰地反馈了学生的学习现状,使教师与学生都能有效调控。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及,电教化形式教学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能否更好地运用这一技术为教学作贡献,关键在于教学实施者是否能做到有的放矢。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我们相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科在信息技术环境的支持之下,能够更有效地培养素质型和创造型人才,实现“激趣入境―多元互动――乐学创造”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多媒体教学优化设计.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2.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范文2

【关键词】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群优化建设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5C-0055-03

一、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群现状

课程群建设是近年来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研究方向,也是确保专业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近年来,由于国家重视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教学质量的提高工作,并形成5年一轮的教学质量评估制度,各高职院校都加强了专业及课程教学质量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对于专业课群的建设工作,目前国内各高职院校基本还处在课群中各课程分别建设的阶段,重点还放在各门课程独立建设上面,而对课群中各课程间教学内容的统筹、协调还未能高度重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随着现代电子技术飞速发展及社会发展成为各院校热门专业,如何建设好该专业,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应用电子技术人才,是我们目前研究的重要课题。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相互渗透、联系密切,从而容易造成在教学内容安排上出现重复或遗漏的现象。在教材建设中,由于缺乏有机联系,开设的课程不配套,不能很好揭示出该专业知识的内在有机联系,形成学生的知识盲点,并且造成教学各方面资源的严重浪费。这些将严重影响专业教学质量提高。因此,认真进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群的优化整合研究及实践,使专业的教学内容和专业知识结构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与时俱进,成为建设应用电子技术优质专业的前提条件。

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群分析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面向现代电子技术行业,应适应高科技电子产品和设备的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培养具有现代电子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可从事现代电子产品开发、生产管理、设备维护、电子工艺与质量管理、技术支持、工程施工、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工作的高技能专业人才。在进行大量、细致的电子行业企业相关工作岗位及人才需求调研基础上,结合本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分析,确定本专业培养目标为:能适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电子产品设计、装调、管理、服务领域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通过进一步分析典型工作岗位的分布特点,经过实践专家、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和专业骨干教师的共同座谈、探讨,明确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五大核心能力是:电子电路的分析与实践能力、PCB板设计与装调能力、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能力、电气控制系统的运行与维护能力、PLC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调试能力。从而制定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五大核心能力的工作任务。

三、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群优化设计

针对目前我国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设置与企业职业设置不一一对应的现状,对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分析,转换配置出“校本化”的学习课程。综合考虑“由易到难”的教育规律和“由初学者到专家”的职业成长规律,合理设置课程并排序,最终形成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包括专业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的专业课程、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专业拓展课程等。新课程体系来源于整体化的职业分析,与传统学科系统化课程体系相比发生颠覆性变化。

为了确保核心能力的建设,对课群体系、核心课程、教学改革、对外服务等方面分别进行研讨并制定具体的建设方案。确定该专业相应的核心课程为电子电路分析与制作、电子产品制图与制板、电力电子技术应用、电气控制系统运行与维护、PLC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共5门。

其中电子电路分析与制作课程,相当于整合了旧课程体系中的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常用电子元器件识别与检测、电子设备装接工艺、电子CAD、电子技术实验、电子技术实训等课程与教学环节。单片机应用技术及c编程课程相当于整合了旧课程体系中的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和C编程课程与教学环节。

四、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群优化教学实践

(一)课程体系的构建

在广泛开展对桂林科威电路板有限责任公司、广西申能达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广西柳州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南宁市拓华电子设备厂、南宁市捷安智能设备有限公司等调研基础上,打破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获取广西的电子信息主要岗位信息,与企业专家、教学管理专家一起,广泛分析相关的职业岗位工作过程,确定专业要培养的基础知识、专业核心能力、岗位素质等,重构行动领域,建立强化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1.典型工作岗位与工作任务分析。通过电子信息企业生产线实地参观、和生产一线技术与管理人员座谈、对历届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与企业人事主管座谈等方式进行大量调研,完成了行业、企业统计信息,拟定调研10多家电子信息类相关企业,确定专业面向的典型工作岗位。

2.典型工作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对具有代表性的电子生产企业职业岗位设置与工作任务进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聘请职业岗位群所对应企业的技术专家、生产一线技术人员,与高职教育专家、课程开发专家和专业教师一起,采用问卷、访谈、研讨等方式,对专业主要面向的典型工作岗位实施职业能力分析。

3.行动领域归纳和学习领域转换。组织典型电子生产企业的技术工人、技术员或工程师、专业教师和课程专家一起,采用研讨(头脑风暴)等方式,根据复杂程度整合工作任务形成职业能力领域,再经过归纳与选择,确定行动领域。然后,根据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的原则,由专业教师和课程专家一起采用研讨等方式,重构行动领域并转化为学习领域。

4.学习领域课程方案构建。依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思维特点、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需要,基于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要求,按照职业成长规律和学习认知规律,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5.根据课程方案构建多功能教学资源库。以工作过程分解得出的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突出专业核心能力建设,联合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参与整个课程资源库建设过程。通过实施多位一体的课程建设,完成电子电路分析与制作、电力电子技术等5门系列专业核心资源库建设,构建多级网络课程资源,承接课堂教学、企业岗前培训、社会考证培训等多样功能。

(二)校企合作开发项目课程

1.项目课程的开发思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与企业实践专家共同进行岗位分析和课程目标定位,结合职业能力要求,参照相关职业标准,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和实训项目,将企业的真实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内容,与企业人员合作开发课程标准和教材,企业专家参与整个开发过程。改革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充分体现现代职业教育思想,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特色,并能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方法,将企业的工程案例转化为教学资源,以项目组形式运作,删减内容陈旧和重复的课程,整合内容交叉的课程,进一步强化专业核心课程,开设专业特色课程。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范文3

1、电子信息技术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面向现代电子技术行业,适应高科技电子产品和设备的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培养具有现代电子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可从事现代电子产品开发、生产管理、设备维护、电子工艺与质量管理、技术支持、工程施工、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工作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2、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等现代电子技术专业知识,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与应用、电路识图与绘图、PCB版图绘制与制作、电子线路的安装与调试、单片机等智能电子产品软硬件开发能力,从事现代电子产品设计应用、电子产品安装调试与生产管理、设备维护、工艺与质量管理、技术支持、工程施工、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来源:文章屋网 )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范文4

关键词:职业教育;电子技术;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7-0295-01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部署了一整套推进职业教育革新的举措,使我国的职业教育革新出现了崭新的局势。鉴于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大力度推动产业的结构改良刻不容缓,与此同时,组织创建一支包括高级技术人员的专业化人才队伍也迫在眉睫。众所周知,如今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十分匮乏。怎样提升学生操作的技能和就业的能力,令其快速适应行业的发展需要,是中职学校面对的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1.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存在的问题

1.1 专业教学革新。关于专业的教学革新,总体方案尚未进行深刻透彻的研究讨论。尽管我们知道技能型人员正是企业所需求的,然而具体到企业有何种工作的职位,每个职位有哪些技术的要求,每个职位人员发展的空间有多大,我们都不甚了解。

1.2 企业参与力度。企业对于学校教学改良参与的力度不够大,缺少与学校人员培育模式改良等问题的广泛深刻的合作。

1.3 入职准入原则。学校对于学生在获得本专业的毕业证书之外通过考试获得对应工种的职业技术等级证书采取鼓励的态度,目的在于提升学生技术水准。然而,国家缺乏对应的入职准入体制,导致企业对于技术等级的证书缺乏认可度。

1.4 学校师资力量。学校的师资力量分配不合理。大部分学校新的老师依旧是由大学的毕业生里面引入,尽管理论知识扎实,然而工作经验比较匮乏,对于职业的教育,认识还不太深刻,需要长时间的培育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老师;并且,原班人马大部分也缺少长时间有效果的企业实践经验。以上状况会致使学校的教学和企业的需求无法一致的情形。

1.5 学校设置课程。学校设置的课程缺乏合理性,课程教授的内容更新速度缓慢。大部分的课程依照学科的结构模式建立,仅仅放入了很少的技术训练,课程之间的内容会出现重复或者分裂的状况,尚未形成一套科学并且有效的方案。

2.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路和对策

2.1 确立能力为本的人才培育观念。能力指的是一个人可以胜任某种工作或者任务的内在本领,是对于知识和技能掌控程度的集中体现。能力为本展现出能力在专业人员培育方法里占据主导地位,依照能力培育为准则创建对应的课程部分和教育内容。中等职业的教育培育出来的人才主要是奋战在一线工作于生产、营销和服务的技术人员,接受职业的教育主要是为了获得稳固的生产技术,以便可以立刻融入于实际的工作环节里面。中等职业的教育若期望在整个职业的教育构建里面展现较为重要的本领,向人自己本身回归和向能力为本的靠拢刻不容缓,学生能否获取基础技能的知识和正确实践的方法,是是否能达到服务社会的宗旨的关键所在。

2.2 升级教学的内容和模式,重视实践性。中职教育的第一目的在于培育拥有一定的知识技术的素质较高的劳动人员,需要通过不同学生的特点以及不同企业的需要,紧密依照电子技能应用的专业培育目标,紧扣不同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设置出不同的教育内容。

众所周知,中职学校的学生文化知识比较薄弱,因此教学应当把培育实际能力作为主要目标。理论的知识依照必须掌握和足够应用的准则,对于教材的内容进行恰当的增加和删除,选用最为典型的电子线路讲授基础的定义、原理和办法,对于不易理解的公式推求和长篇大论的理论讲析可以选择适当的忽略。

2.3 结合职位需要,分层次培育实践的能力。鲜明的职业位置对应性是中职的教育的重要的特点,实践能力的训练在整套教育环节中占据重要地位。依照专业和国家岗位准则的对应关联,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就业职位主要是各种视频和音频设备和高新电子产物的装配、检查、调整、保护和修理。

依照学生的岗位设置,可以将实践的能力培育分成四个部分。第一,基本能力的训练部分,包括常见器材的认知、测量器材的运用以及焊接的技能锻炼。第二,实验的教学部分,包括加深稳固理论方面的学习和提高动手的能力。第三,工艺的实习部分,包括对于PCB板制造工艺的熟悉,对于元器材装配的了解,对于印刷的电路板的检测,对于电子产品整机的调试。第四,能力的实训部分,依照本行业的发展需求,把电子的产品困难的分析和检测修理作为主要线路创建实际训练的内容。

2.4 改良考试的模式,增加实践的考核比例。与传统的方法比较,崭新的考试形式以培育和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为中心点创建考核的内容。理论的考核中,重点在于考核学生对于知识综合的运用、解决实际的问题水平,增大元器材性质能力的分析、对于典型的电路的认知、常见普通仪器的运用等技术的考核比例;实际考察中重点在于考核技术的掌握程度,包括操作是否准确、数据测试是否正确、实验的报告是否规范,并且涵盖电子的设计和制作方面的评价,以达到鼓励学生掌握正确学习的方法,增强学生的电子技术的应用水平的目标。

2.5 引导学生树立优良的职业道德操守。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学生的要求不仅包括掌握熟练的技能,并且还要拥有社会的责任感以及优良的职业道德操守。中职院校需要把职业的道德培育和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有机的结合为一体,这样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在内心升华为一种行事的原则以及人生的信条。

3.总结

显而易见,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法尚在研究探讨的道路上,经验还需要不断地积攒。凭借近年来的实践,我们发现新型的人员培育方案需要把提升学生的就业水平作为目的,加之以有效的举措,推动课业的设置,重视学为所用,加深学生动手的能力以及职业技术的锻炼强度。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J].教育科学.2013.10(22):17-18.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范文5

关键词:中职;电子技术应用;课程开发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一、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人才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中职学生的特点

进入中职的学生大多是中考的失败者,普遍基础较差,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电流、电压都分不清,对专业课的学习感觉很头疼,学不会,不能理解,久而久之对学习就缺乏了主动性与独立性。老师上课就像是牵着蜗牛去散步一样,要慢、要细、要深入浅出、要简单易懂。

2、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专业开设的课程过多,每学期一般开设4门专业课,每周约15――16课时,有些专业课一周就只有3课时,学时有限,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学期结束时能上完课本内容,教师往往就顾不了讲解的深度与速度,学生什么都学但什么都没学精。此外,电子技术专业课程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在大学教材的基础上进行删减或压缩,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难以把握理论“必需、够用”的原则,没有考虑到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

3、实践教学未能反应职业教育的技术性和应用性

一些学校墨守传统的“理论指导实践”的教学模式,只是在理论课的基础上制定一些实习内容,没有根据当地劳动力市场和社会需求的实际,针对岗位群对学生知识、技能的要求开设相应的实训课程,导致培养的电子技术学生与用人单位的期望值有较大差距。

4、师资来源相对单一,缺乏实践经验

近年来,中职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补充的师资主要是高校应届毕业生,他们虽然具备较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但由于没有或者很少经过专业技能训练,实践能力和经验严重不足。在教学中,只能采用知识授受的方式,教出来的学生就没有实际操作能力。

二、开发研究的主要目标与内容

1、定位专业培养目标

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主要培养面向电子产品生产制造一线的装配、调试、维修、检验及生产设备操作人员;家用电器和办公自动化设备的装配、调试、销售和检修人员;电气控制设备和机电一体化设备的运行、安装、调试与维护人员;即主要面向电子仪器仪表装配与维修技术、家用电器产品生产与维修技术、电气设备运行与维护技术三个职业岗位群。涵盖的职业工种主要有:电子仪器仪表装配工、电工仪器仪表装配工、家用电器产品维修工、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电气设备安装工、维修电工等。

2、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本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严格按照“能力为本位”的原则进行,突出了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以职业岗位群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为配置课程和界定课程内容的依据,摆脱学科本位的束缚,使专业的业务范围既具有岗位的定向性,又有适度的适应性。同时,加强职业技能训练,并以整合的观念设计综合课程,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

重构课程体系,打破传统的三段式,构建“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体系。搭建三个平台即基础平台、专门化平台与提高拓展平台。

(1)基础平台。作为培养学生道德素养,为后续专业发展服务的文化、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公共平台,由德育课程、文化课程、宽基础专业课程所组成。

(2)专门化平台。依据广泛的市场调研,提供三个专门化方向,学生限选其中某一方向的课程学习。各专门化方向限选课程的开发,源自对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分析,开发“任务引领型”的项目化专业课程。

(3)提高拓展平台。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拓展学生专业知识面,更好适应职业变化的发展性平台,由人文类与专业类任选课程所组成。

3、调整与整合课程内容

改革原有学科型课程内容的“难、繁、旧、偏”的状况。德育课程与文化课程在内容上适当增删,遵循浅显性、广泛性、生活性的原则,把握其基础性、应用性、发展性的功能定位。专业课程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课程内容,注重技能训练与职业实践,强化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对接,开发模块式的项目化课程体系。开发的《电工技术项目教程》采用任务引领型的项目化课程形式,整合了《电工仪表与测量》、《电工基础》和《电工技能训练》等内容;开发的《电子技术项目教程》采用任务引领型的项目化课程形式,整合了《电子测量仪器》、《电子线路》和《电子技能训练》等内容;开发的《家用电器维修项目教程》和《彩电维修项目教程》通过家电生产企业维修中心的维修任务单来引领课程内容,采用家电行业协会与维修企业的技术资料,展现最新的维修技术,并与职业资格考证紧密联系。

三、研究成果

1、项目教材的研发

首先制定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实施方案,完成了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完成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了五门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完成了五本项目教材的编写任务,制订了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改革方案。在编写过程中,先后与熊猫集团、南京市交家电行业协会等专家、同行进行了研讨与交流,这些专家对项目教材的编写开发、项目教学的实施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2、论文的撰写

在研究过程中,做到边实践、边总结、边提高,要求参与课题研究、课改试验的成员及时撰写论文。在课题研究期间,论文《以课程改革为抓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如何让学生接受项目化学习》、《运用多元智力理论构建项目课程评价体系》、《“电子技术项目教程”实施中的过程评价》、《“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工电子教学中的应用》等30余篇分别发表或获省级以上奖项。

3、优化教学手段

利用现代化手段,尤其是采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使电子技术教学更趋生动、形象。多媒体教学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将教学中所涉及的难以实现或表达的事情、现象、过程再出现于课堂教学中,加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认知过程更为生动和深刻,并拓宽了学生的认知、想象和思维空间。就如《电热电动器具原理与维修》的《转业扇》一节,运用课件,可以让学生对转业扇的结构一目了然,对转业扇的常见类型有了相当的认知,对最新型的转业扇也能有一定的了解。转业扇颜色多样,类型多种,功能多多,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相比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从大量的板书中解脱出来,课堂有效利用时间也将大大延长,从而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4、项目教学的评价

项目教学突显的是“做、学”合一的学习方式,培养的是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学习的能力,项目教学的评价要能激励学生团队的合作精神、素养的提升,技能水平的发展,知识的自主形成等。项目教学的学习评价较常规教学而言,评价内容发生了变化,评价方法也发生了变化。根据评价的形式对形成性(过程)评价、阶段性(对一个项目)评价和终结性(鉴定性)评价进行了实践与研究。根据评价主体对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等三种评价进行了实践与研究。根据学生的活动过程对自主性、研究性评价、思想(心智机能形成)评价、团队合作评价、素养形成评价、创新与发明评价、产品与质量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实践与研究。

四、结束语

实践表明,通过教学改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普遍提高,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学生们也普遍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当然,随着新形势、新问题的出现,相应的教学改革也必须同步进行。总之,作为电子专业老师,应善于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大胆实践、勇于改革、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华.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PLC应用技术课程设计与改革[J].商,2012.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范文6

您好!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来阅读我的求职信!我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专毕业生。我是四川职业技术学院一名__届的毕业生,主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我渴望能在贵公司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为贵公司贡献一份力量,希望你给我加入贵公司的机会,我有信心有能力成为一名出色的员工,在紧张而充实的三年大学生活中,我所学课程有电路、数电、模电、PLC编程软件、电视机原理、电视技术、multism10 PROTEL 99SE,,模拟电子设计与应用。我同时还熟练使用Windows 9x/2000/XP等操作系统。熟练使用Office、WPS办公自动化软件。对于常用软件都能熟练使用。

我相信衡量一个人的能力不只单看学历,至关重在的是有实力。我很荣幸有机会向您呈上我的个人资料。在投身社会之际,为了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谨向各位领导作一下自我推荐。

伴着青春的激情和求知的欲望,我即将走完三年的求知之旅,美好的大学生活,培养了我科学严谨的思维方法,更造就了我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开拓进取的创新意识。课堂内外拓展的广博的社会实践、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开阔的视野,使我更了解社会;在不断的学习和工作中养成的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使我深信自己完全可以在岗位上守业、敬业、更能创业!我相信我的能力和知识正是贵单位所需要的,我真诚渴望,我能为单位的明天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21世纪呼唤综合性的人才,我个性开朗活泼,兴趣广泛;思路开阔,办事沉稳;关心集体,责任心强;待人诚恳,工作主动认真,富有敬业精神。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 我很好的掌握了专业知识,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我热爱电子这一行业,在模拟,数字,高频,低频电路上都有一定的了解,而且我相信我在日后我有能力有,信心一定会学得更好更精。选择单位,工资和待遇不是我考虑的首要条件,我更重视单位的整体形象、管理方式、员工的士气及工作气氛。

我相信贵单位正是我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我很自信地向您承诺:选择我,您绝不会后悔。我的人生理念是:“事在人为”。相信您选择了我,也就选择了对成功的执着追求。我愿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及聪明才智为贵公司的发展尽绵薄之力!谋求一个充分发挥自己专业特的工作单位,并能得到你的关照,是我的期盼;得力的助手,有助于你工作顺心;合适的工作单位,有助于我施展才华。我愿为贵单位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才华。

我工作认真负责,脚踏实地,为人真诚,乐于助人,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都很强,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精神。值此锻炼机会来临之际,特试向贵单位自荐,诚恳希望得到贵单位的接约或给予面试的机会。一颗真诚的心在期望你的信任,一个人的人生在等你来改变。

希望贵公司能给我一个发展的平台,我会好好珍惜它,并全力以赴,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斗,为贵公司的发展贡献力量。如果我的能力不能给公司接受,我非常希望公司能回一份我不能胜任工作的原因的MAIL给我,好让我下次能成为贵公司的一份子。谢谢。

此致

敬礼!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范文7

关键词:信息化;中职教育;电子技术应用;课堂教育

在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积极的尝试将信息化手段引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科学的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质量将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并且在实际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也能够将其与自身专业的发展相结合,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一、资源的信息化

当前中职电子技术教学中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学生只能够在枯燥无味的课堂中学习电子技术,然而先进的教学资源却不能够得以使用,導致他们学习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的兴趣降低。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引入到电子技术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等特点为学生丰富教学情境,能够使学生更为直观地接触到电子技术,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效率。

二、设备的信息化

电子课程传统教学设备主要是黑板、投影仪、实训设备等。信息化教学设备包括了高清3D显示器、电子白板、平板电脑等教学终端、虚拟实验以及实训设备等许多先进设备。

三、环境的信息化

传统的电子技术教学环境只是封闭的教室。信息化教学课程中,教学环境变成了网络支持下、开放时空的多维教学。

四、课前准备工作

1.教师准备工作

在上课之前,教师需要根据教学要求,将教学内容采取微视频的方式,借助班级微信群、QQ群等传播媒介实施上传。同时,教师还需要在上课之前准备好PPT、下载LanStar8.0教育软件、Mutisim仿真软件。

2.学生准备工作

学生在上课之前,需要完成对教师视频的下载工作,并完成对应作业。在作业完成之后,借助微信、QQ等方式,上传给教师。这样教师便能够结合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有效了解,同时还能够把学生无法理解的知识点,做出总结分析,进而在课堂教学时,做到有效讲解。

五、注重科技设备的投入

必须要正视一点,目前在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数字化、信息化教学中,只有极少一部分中职学校实现了全程或者全规模的数字化、信息化教学,而且大多数的电子技术教学的中职学校只是上了少量的数字化、电子化教学设备,实施上机操作时,电子计算机数量严重不足,只能实施两人或者几名学生在一机上操作,或者分组、轮流式的操作,导致在有限的时间里未能从事更多的有效学习,尤其在学习电子技术基础中的重点和难点课程,而且还需要实施教师远程指导操作时,根本就无法实现,这是很遗憾的,设备不足是阻碍数字化、信息化教学中最大的障碍。故此,在今后的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数字化、信息化教学中,必须赢得主管教育部门、赢得学校的领导层、赢得赞助单位和企业的鼎力支持,赢得支持后,才能进一步加大投入、活化资金,让更多设备运营到中职教育教学的数字化、信息化课程中来,确保在中职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中,保证每一名学生都能够独立操作一台机器,保证数字化、信息化教学的硬件充分满足需求。

六、进行理论实际一体化教学

针对目前中职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被弱化的现象,中职学校要打破基础教育只注重理论教学的特点,要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要讲清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开设课程间内部的联系、开设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科学意义、电子技术应用与其他专业的联系,培养学生电子技术要重在应用的意识。在电子技术基础理论实际一体化教学的改革中,要做到电子技术基础理论和电子技术实践充分结合,多设置理实一体化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能力,以适应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七、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

我国近年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了经济发展的支撑产业。为与国际信息化对接,应与国外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模式相对接,取其精华,重新设置我国中职学校的电子技术基础的课程标准,使广大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熟悉电子产品生产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和产品生产流程。所以中职学校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不仅要学习电子技术基础知识,还要学习企业管理基础、电子产品营销基础、数控基础等方面的知识。

八、通过营造“竞争”情境丰富教学内容,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我们都知道现代社会竞争压力大,由此我们可以把竞争的氛围引入课堂,即课堂中设置竞争环节,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

总之,我在教学中以鼓励学生学习为主,创造机会让学生展示自我、表现自我,促进所有学生敢比敢超,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电子技术基础的兴趣。

九、通过扩大练习,强化训练,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获得感

练习包括课堂练习、课后练习、章节测试等,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反复地解答同类练习题,从而巩固所学知识,也能找出教学的薄弱环节,通过练习能使学生获得成功感,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十、总结

随着中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校园网络的建设也在不断发展。根据中职院校的教学特点,信息化校园网络的设计应从校园网络整体、数据存储、数据共享、安全和权限等方面的要求出发进行设计。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的限制,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的尝试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到教学中来,通过科学的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质量必然能够得到极大的提升,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发展也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刘斌.信息化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思考——对信息化教学本质的再认识[J].现代教育技术,2013,(3):26-30.

[2]胡晓玲.信息化教学有效性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5):33-37.

[3]杨启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基础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12,(8):26-30.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范文8

关键词:高职高专;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探讨

我国的高职高专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主要是想培养电子行业的“技术性人才”,在学校的三年里通过对应用电子技术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定实用性的技能,为今后毕业的从业方向、业务范围等奠定了基础。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技术也作为一项新兴的科技渗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各领域都与电子技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学生本应该越来越满足社会的需求。但现在该专业的学生就业前景并不乐观,因为现实中在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实践能力也不强,走入社会后动手能力也较差。所以,对高职高专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的综合探讨成了当务之急。

现在就针对高职高专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的问题,做如下的探讨并提出适当的建议。

一、树立高职高专教育的正确教学目标

我校高职高专教育是以把学生培养成高技能型和应用型的人才为目标的。

高职高专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它的实践性强,旨在培养适合社会岗位和社会科技发展需要的人才。其中包括:产品的生产、技术开发、艺文件的编制、产品装配线、调试线、质量控制点及产品检验等部分的工作,这些工作要求学生要掌握系统的课程知识体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要强。进而,在高职高专教育中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

二、对高职教育进行教材改革

高职高专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所用到的教材,一般都是来源于本科教材,都是在本科教材的基础上简化而来的。尽管已经对教材做了精简,但教材的框架还是不变,依旧是对书中的结论分析和推导、说明居多。

所以,这种教材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来说并不适合,存在以下缺陷:首先是,这种教材的实用性不强,教材与生产和生活实践的结合结合度也不明显。其次,这种教材太生硬,很难理解,逻辑思维差的同学很难学懂。久而久之,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热情就会降低,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加强师资团队的建设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的作用,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和帮助。所以,学校建立一支数量适中、结构合理、道德高尚、专业精良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教学的重点工作之一,同时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职业学校需求的教师应该是专业理论扎实,专业技术过硬的双师型教师,他们既能在理论上引导学生,又能在技术上提高学生。

现在很多职业学校都派老师到校外去进修、学习,让他们定期到电器生产业顶岗实习,加强自身的能力修养,这也是加强教师培训与引进人才相结合的教学原则,以致学校里“双师型”教师能大幅度的增加。

四、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性教学

所谓的“实践性教学”就是在学生已经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的上,根据专业技能的要求和特点建立的专业技能实践体系。它包括三个层次:实验、实训、实习三个阶段。

这种教学模式,坚持的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旨在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用学生的认知规律来分析,理论结合实践是最好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边学理论知识,边在实践中求证自己的结果。以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这样实验检验理论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操作起来也更加有序和有效。

实验环节,只要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就可以进行。而在实训环节。学生就可以通过对实物的组装来达到目的,实物可以是电话、收音机,也能是其他电子产品,达到目标就可。这个环节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操作技能,还能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范文9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非常重视中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完善。中职院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教学改革。但由于多方面因素,技能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影响中职院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针对这些不足,职校教师要更新观念,勇于改革,提高职校技能教学水平。

 

一、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模式传统刻板。传统课堂上,教师一味进行填鸭式教学。在课堂上,很少强化学生主体地位,总是将课堂当成自己的主场一股脑儿地将要讲的内容塞给学生,教师和学生鲜有互动,课堂气氛不容乐观。至于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接受多少知识,教师很少了解,也很难采取实际行动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样的课堂太过刻板,很难达到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教学的预期目标。

 

(2)缺乏实践教学环节。传统的中职学校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忽视实践教学环节。一个中职毕业生,如果理论知识扎实却实践能力缺乏,则在市场竞争中一定处于劣势。中职院校一直遵循的教学理念就是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的优秀人才,但只有实践经验丰富的学生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如今部分中职院校的实践教学过于形式化,有些学校虽然将实践教学提上日程,却总是以各种借口使得实践教学难以落实。

 

(3)缺乏双师型教师。中职院校的大部分教师从校门到校门,没有在企业工作过。虽然这些教师有渊博的专业知识,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缺乏实践教学能力,在很多技能实践教学过程中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且一些中职院校教师为了晋级评级,有时可能把精力放在专业学科研究和论文撰写上,很少有时间专门研究电子技术应用技能的相关培训。长此以往,自然就忽略学生专业技能教学。

 

(4)技能教学实践设备和手段有待改进。一些中职院校缺乏投入,实践教学设备不够先进。特别是电子技术这种飞速发展的专业,设备更新非常迅速,而学校经费有限,很难及时更新设备,这样,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实践受到影响。而且在教学过程中,灌输式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很多技能培训的实践教学方案很难真正落实,技能教学实践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教学的实践

 

(1)改变教育教学观念。中职教师应该认识到传统教学观念存在的不足和弊端,认真分析市场改革发展的形势,顺应时代的发展,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摒弃传统教学中的不良因素。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思想,是教学过程的灵魂和核心。教师应该认识到实践教学对中职院校电子技术专业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的结合。

 

(2)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技能实践教学要求中职院校不仅要重视理论基础的教学,更要重视技能实践教学环节,注重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学校应该重视实践教学问题,更多地设置实践活动,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实践,并且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对技能实践教学的认识,构建创新的思维模式。作为职校教师,应该认清现在的教学形势,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学校仅有的资源,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完善适合的实践教学方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有效地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并且通过实践活动,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实际能力。

 

(3)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平台。首先,中职院校应该建立校内实验实训平台。利用学校电子技术专业的一切资源,建立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测量技术、EDA、单片机、电子产品的设计等实验实训基地,并且邀请相关专业的有名望的专家加盟实训基地,努力实现教学一体化,同时根据市场发展的需求,及时更新学校的实验实训条件,促进学校人才培养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接轨。其次,应该完善校内实习平台。校内实习是学生走向社会前的综合训练,学校应该建立并完善电子产品的生产基地,尽可能让学生进基地去实习实践。要利用专业优势,发展技术,创造成绩,争取资金投入,成为具有特色的实习基地。再次,有了足够的条件,学校就应该加强校企合作,努力建立校外实习平台。校外实训基地可以弥补中职院校实践教学设备和场地的不足,让学生在真正的生产过程中得到锻炼,实现产、教、学结合,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结束语

 

总之,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教学实践,对中职院校培养实践型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职院校应该认识到专业技能培训的重要性,认真分析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教学模式传统刻板、缺乏实践教学环节、缺乏双师型教师以及技能教学实践设备和手段有待改进,并且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的改革措施。通过改变教学观念、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平台等,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教学水平,为市场发展提供更多实践型、全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