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框架梁实训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2-02-06 22:48:59

框架梁实训总结

框架梁实训总结范文1

在笔者参与监理的核工业新疆科技研发培训中心(一期)项目中,框架柱的最高高度达到9.6m,一层和二层的框架柱为C50,梁板的强度为C40。为了保证框架柱及梁、柱节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了如下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

一、框架柱的施工方法

1、模板工程

模板工程的质量是工程施工质量及砼外观观感质量的关键,本

工程9.6m高柱的施工是本工程施工的主要难点之一,为此我们经过多方论证及多次讨论决定采用三节标准柱模板组合形成一套柱模的方法。具体方法是:先将第一节柱模按照标准安装就位并且加固校正好,然后在已校正好的这一节柱模上安装第二节柱模,第二节柱模安装就位校正好后按照同样方法安装第三节柱模。上下节柱模之间加海绵条另用φ12螺栓连接,整个柱子模板安装固定校正好后,再用架子管搭设脚手架进行整体校正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2、砼浇筑

本工程框架柱的砼浇筑由于柱子高度及强度的要求,使砼浇筑的难度增大不少。而本工程框架柱截面较大,柱钢筋数量多主筋与主筋之间又用好多拉钩相连接,要浇筑砼窜筒很难下得去,如不用窜筒浇筑砼,砼从9m 多高的高度自由落下砼势必会产生离析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经请示设计工程师的同意:将框架柱中间的拉钩取消使柱中间留有一250×250的空挡,对于取消拉钩后的框架柱的4根主筋用菱型箍筋处理。

而后用φ125的砼泵管连接做成窜筒下到柱子中间,砼通过窜筒下到柱模内。砼浇注时用标尺杆来控制砼每次浇筑高度不超过450mm。由于柱截面大、砼的强度高自密性较大,砼浇筑时砼内的气泡难以排除。为了使气泡尽可能的排净,采取适当延长振捣时间同时采用二次振捣法来保证砼的浇筑质量。

3、砼养护

砼浇筑结束初凝后开始进行砼的测温工作,根据砼的水化热采取合适的养护方法。该项目是在9月进行的框架高柱的砼浇筑,拆模后采取包裹塑料布外包麻袋片在柱顶部淋水养护的方法。

二、梁、柱节点混凝土施工方法

根据规范要求,框架柱水平施工缝下部留置在基础或楼板的顶

面,上部留置在框架梁底面,

混凝土结构由于采用预拌混凝土施工,梁、柱节点核心区的混

凝土浇捣时(不采用分隔的方法),均先用塔吊浇筑梁、柱节点处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采用分层振捣的方法,在楼面梁板处自然流淌成450斜面。在混凝土终凝前(混凝土处于塑性状态时),随之泵送浇筑楼面梁、板大面积混凝土。采用这种方法浇捣楼层梁、板混凝土时,应重点控制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不出现施工缝,特别在春季大风和夏季高温季节。一般采用在柱顶梁底处设置水平施工缝,以缩小节点核心区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浇捣时间,避免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接缝面形成冷缝。同时对梁柱节点钢筋密集的核心区用小型插入振捣器加强振捣,或采用自密实混凝土,确保节点核心区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强度要求。

特别注意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现浇构件相连接时,两种混凝土的接缝位置必须设置在低强度等级的构件中。

防止梁柱节点裂缝的技术措施

产生裂缝的原因

根据我公司在新疆人民广播电台播控译制楼、新疆教育学院综合楼、核工业新疆科技研发培训中心等高层框架结构施工的实践,梁、柱节点不同混凝土强度等级均采用随同楼面一起浇筑的施工方法,拆模后未曾发现梁、柱节点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施工冷缝和明显的节点裂缝,施工质量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在防止和控制节点裂缝的问题上,我们通过分析原因和采取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原因分析:

1)梁柱节点处,混凝土的强度等级相差较大,(相差两个等级)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其水泥用量、水灰比、用水量都不同,框架柱体积大,水泥用量多,产生的水化热高,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收缩有差异,所以在其交界附近容易产生裂缝。2)柱子断面大,刚度大,梁的截面相对较小,受柱子的强大约束,梁混凝土的收缩受限制,也容易产生裂缝。

3)预拌混凝土配合比中,高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偏多,水灰比、含砂率、坍落度偏大,也会导致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交界附近产生裂缝。

4)现浇梁板的梁在板下,上面保养的水被板充分吸收,而梁得不到充足的养护水分,造成梁的内外不均匀收缩,也容易导致梁的两侧面产生裂缝。

5)有的梁侧面水平方向的构造钢筋太少,对梁的抗收缩裂缝不利。

2、防止裂缝预控措施

根据上述原因分析,采取技术措施如下: 1)要求混凝土搅拌厂调整配合比设计,在满足强度等级及可泵性的条件下,对柱子混凝土,减少水泥用量、减少含砂率、增加石子含量、减少坍落度、减少用水量,并对粉煤灰和外加剂的用量也需作相应的调整。

2)节点处的混凝土实行“先高后低”的浇捣原则,即先浇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后浇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严格控制在先浇柱混凝土初凝前继续浇捣梁板的混凝土,事先作好技术交底和各项准备工作。

3)梁板的混凝土采用二次振捣法,即在混凝土初凝前再振捣一次,增强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交接面的密实性,减少收缩。

4)在产生裂缝相对较多的梁的侧面,增加水平构造钢筋,提高梁的抗裂性。

5)严格控制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节点核心区柱子部位混凝土采用塔吊输送,以期降低坍落度。同时对每车混凝土都应进行坍落度检测。

框架梁实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协调;管理

建筑工程中,无论是民用建筑还是工业建筑,在施工过程中都涉及到多专业的配合,即土建、电气、给排水、暖通等专业的配合。由于现代建筑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各专业中包含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如空调、通风、消防、对讲、监控、电视、电话、宽频网等等。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各专业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协调的不好,不仅影响施工进度,更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与品质。因为每一个专业既有自己的特定的位置空间和技术要求,同时又必须满足其他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合理需求。如果在技术上不能充分全面考虑,特别是在一些交叉部位的细节,极易产生问题,将出现误工、返工等情况,影响工期和建筑质量,造成工程投资的浪费,严重的还会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建筑工程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配合是非常重要的。

1、房屋建筑施工难点分析

1、钢筋技术

1.1框架结构柱网及层高的布置

结构的框架布置主要是确定柱网尺寸,即平面框架的跨度(进深)及其间距(开间)。框架结构的柱网尺寸和层高应根据房屋的生产工艺、使用要求、建筑材料和施工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并应符合一定的模数要求,力求做到平面形状规整统一,均匀对称,体形简单,最大限度的减少构件的种类、规格,以简化设计,方便施工。

1.2 框架上的负荷

竖向荷载包括恒载(结构自重及建筑装修材料重量等)及活载(楼面及屋顶使用荷载、雪荷载等)。在设计楼面梁、墙、柱及基础时,要根据承荷面积(对于梁)及承荷层数(对于墙、柱及基础)的多少,对楼面活荷载乘以相应的折减系数。这是因为考虑到构件的受荷面积越大(或承荷层数越多),楼面活荷载在全部承荷面上均满载的机率越少。如以住宅、旅馆、办公楼、医院病房及托儿所等房屋为例,当楼面梁的承荷面积(梁两侧各延伸1/2梁间距范围内的实际面积)超过25m2时,楼面活载折减系数为0.9。

1.3框架构件设计

1.3.1 梁柱截面形状及尺寸

对于框架梁,截面形状一般有矩形、T形、I形等。框架结构的主梁截面高度 可按(1/10~1/18)确定(为主梁的计算跨度),且不宜大于1/4净跨。主梁截面的宽度 不宜小于1/4,且不宜小于200。对于框架柱,截面形状一般有矩形、T形、I形、圆形等。框架矩形截面柱的边长,不宜小于250mm,圆柱直径不宜小于350mm,截面高度与宽度的边长比不宜大于3。

1.3.2 材料强度等级

现浇框架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差不宜大于5MPa,超过时,梁、柱节点区施工时应作专门处理,使节点区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柱相同。纵向钢筋宜采用HRB400和HRB335级钢筋。

1.3.3框架梁

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2%和0.45 二者的较大值;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至少各配置两根纵向钢筋,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2。框架梁的箍筋应沿梁全长设置。截面高度大于800 的梁,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8;其余截面高度的梁不应小于6。在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最大直径的0.25倍。箍筋间距不应大于表1的规定;在纵向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间距尚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5倍,且不应大于100 在纵向受压钢筋的搭接长度范围内,也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200。

1.3.4框架柱

柱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对于中柱、边柱和角柱不应小于0.6%,同时每一侧配筋率不应小于0.2%;柱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百分率不宜大于5%。柱纵向钢筋宜对称配置。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应大于350mm,截面尺寸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柱纵向钢筋净距均不应小于50mm。柱的纵向钢筋不应与箍筋、拉筋及预埋件等焊接;柱纵向钢筋的绑扎接头应避开柱端的箍筋加密区。框架柱的周边箍筋应为封闭式。箍筋间距不应大于400,且不应大于构件截面的短边尺寸和最小纵向受力钢筋直径的15倍。

2 做好各专业间协调工作的主要途径

2.1防渗漏技术

2.1.1无论是墙体还是梁面和墙底部的交界处,都要将残渣打扫干净,并浇水湿润。待填充墙砌筑完并应至少间隔7d之后,再砌斜砖挤实,其倾斜度为60~750,在填补斜角的砂浆的时候,必须要保证砂浆的饱满,并且要分两次进行。外墙面抹灰是墙面防渗漏的关键工序。抹灰前先将墙面基体表面清理干净,提前浇水湿润,表干后用滚简或刷将303混凝土界面剂涂刷于混凝土构件基层上,随即趁湿抹一层3~5mm厚1∶1水泥砂浆。

2.1.2屋面防渗漏措施

防水的材料涂抹要均匀和遍布,同时也要注意分两次进行,后涂抹的材料需要在前面涂抹的材料凝成膜状的时候,才能继续涂抹下一层。而在涂抹完成后,要进行24小时的蓄水试验,只有通过蓄水试验的建筑屋面,才能是合格的建筑屋面。3.1 加强技术协调

首先,提高设计图纸的质量,减少因技术错误带来的协调问题。设计图纸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优劣。一般来说,设计人员对本专业的设计都较为严密和完整,但与其他专业的设计就不一定协调,这就需要在图纸会审时找出问题。施工单位要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管线图,协同环控、动力照明、电气、建筑装饰以及弱电、消防等环节,对图纸进行会审,如图纸有不完善之处,提出修改意见,并提交设计单位确认。另外,技术交底是让施工队、班组充分理解设计意图,了解施工的各个环节,从而减少交叉协调问题。

2.2 建立由管理层到基层逐级的责任制度。权责分明,建立奖罚制度,在责任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奖惩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是做好协调管理工作的关键。此时的工作已从纸上阶段进入实物阶段,各专业之间的问题更加形象与直观,问题更容易发现,同时也最容易解决和补救。作为施工现场技术管理人员,要善于不断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对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各专业之间的工期矛盾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并有一个或几个解决预案。

2.3提高专业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产品质量的好坏与从业人员的水平素质密不可分。在做好管理的同时,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专业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新技术产品的了解掌握。培养施工人员的敬业精神与细致的工作作风。强调各专业协调对施工的重要性,加强技术责任的协调管理,才有可能把问题和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工程质量。

总之,建筑工程的综合效果必须通过项目管理,技术改进和成本控制等共同实现,只有如此,才能照顾到建筑工程的各个环节,从而实现最优规划。

参考文献:

框架梁实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房建;框架结构;主体框架;原则;思考

引言

框架结构是现代建筑的主流模型,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建筑框架的结构设计对整个框架结构的建筑有重要作用,框架结构的设计既可以保障建筑安全,也是体现建筑功能的灵魂和支点。我国在房建施工中经常回出现质量问题,因此房建的施工人员要加大控制建筑框架结构施工的质量,减少因施工质量而引发的各种事故。

1.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要点

1.1变形缝的施工技术

(1)变形缝有三种形式: 防震缝、伸缩缝和沉降缝。变形缝是在建筑时专门留出来的,而且是隐藏在楼房建筑隐蔽地方的一条或窄或宽但很直的缝。变形缝存在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解决大楼、房屋、公路等存在“热胀冷缩”的情况,这在建筑施工时就要对变形缝的位置进行适当合理的预留,而且在施工时施工人员就要对变形缝的宽度设计好。防震缝在设置上有自身的要求,例如对一般建筑物进行防震缝设置时,按成水平方向设置就可以。关于伸缩缝,一般情况下,其位置的大小要与屋顶、墙体的变形缝进行协调。沉降缝要视情况而定来进行设置,例如,在有不同类型土壤的土地进行建筑物建筑时就必须要沉设置降缝的。

(2)施工缝的处理需要一定的技术的。建筑物的安全与质量、美观情度与施工缝的位置及质量有直接的关系。施工缝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引起渗漏甚至会导致楼板开裂等,所以要使用一定的处理技术来处理施工缝。另外,处理施工缝时,需要留设施工缝。例如,施工缝要留设在梁板、柱顶、柱头和梁底的交接处,在处理问题上要选择正确的宽度、长度而且要使用施工缝的处理工艺。

1.2梁柱节点的施工技术

(1)节点混凝土的浇筑。在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中,节点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构件,对比梁混凝土的等级,柱混凝土需要更高级别的强度等级。在高层建筑中,在节点处混凝土的等级差别上会更大;框架结构的施工要对柱和梁的浇筑要分别进行。节点处的混凝土与梁板之所以很难分隔是因为其的工程量比较小,所以普遍的做法就是对节点处混凝土和梁板进行同时的施工。施工缝预留在柱与梁交接的部位会带来质量隐患,而且也不符合设计要求。减少或避免避免节点处的质量隐患,需要对节点核心区的混凝土进行正确的浇筑:第一,强度合适的混凝土要运送到施工的浇筑地点,然后进行振捣结实。第二,振捣要规范进行,而且要预留适当的斜搓。第三、浇筑楼面梁板的混凝上要在混凝土浇筑之前进行泵送。

(2)节点处钢筋的绑扎。为保证节点处的质量,采取的措施有:第一,在模板进行筋的绑扎,交底技术要在整体就位时做好,绑扎工序的顺序:梁底部的钢筋、箍筋、架立筋的绑扎放入到模块内安装核心区的柱箍筋安装梁负筋。第二,使用二次支援的方法的前提是钢筋复杂分布,而且框架的梁比较大,要预留一个大约1m的方洞,柱的加密箍筋得到绑扎就位后,再支好该处方洞的模块。

1.3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1)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所有进场的材料,尤其是混凝土,都要保证有质量保证书。混凝土除了有质量保证书之外,还要严格检查其具体的强度级别、包装和出厂日期等项目。

(2)合理控制配合比和。为了提高水泥的强度和混凝土的和易性,需要合理控制配合的比和。当然这不仅会增加自然造价,而且还会使混凝土的体积变化率和用水量产生变化。因此,还应该保证掺入的水泥量要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3)浇筑混凝土的过程。正常情况下,为了使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有相应解决的方案或策略,就需要对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方案进行审批,这样才能得出最佳计算结果。为了确保与设计相符合,在浇筑之前就需要控制好模板的截面尺寸、位置、标高和足够牢固的支撑。

1.4填充墙砌筑的施工技术

在进行砌筑施工之前,施工员要根据施工的方案与操作工人进行技术的交底。同时,向操作工人作出的具体是根据《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要求来提出的,例如砂浆的灰缝要确保在8-12mm之内,而且砂浆的饱满度要大于80%等。值得注意的是:框架柱与填充墙、剪力墙的交接处要按规定的间距在剪力墙和框架柱上进行膨胀螺栓的钻打,拉结钢筋的焊接要符合规定的长度和直径,而且还要埋入砌体的灰缝中;对框架梁或现浇板的板底进行砌筑时,达到200mm左右时,至少要有一周的静置时间,才可以用砌块或粘土砖进行斜砌,并砌至到梁(或板)底。

1.5框架结构施工人员的技术要提高

按以往的施工经验,各种问题的出现多数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所以,要彻底有效地解决存在于建筑工程的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问题,就一定要从施工人员入手,提高相关施工人员思想道德素质,同时,相关施工人员的加工绑扎和钢筋配料的技术也要提高。由于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和技术人员操作有关的问题,例如不匀的纵向钢筋排距、焊条贵和长度也不达标、型号不对、节点处的柱箍筋间距不合标准等,所以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就是做到:提高相关施工人员的施工操作技术,施工单位对施工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确保施工人员熟练掌握框架的梁端与节点的纵筋、钢筋等方面施工的技巧,这样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和提高工程的效率。事实证明施工人员对工程的质量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工程人员技术的提高不可轻视。

2.房建框架结构施工质量管理的思考

2.1严格管理施工的队伍

房建框架结构的施工作为一项系统的专业性的工程,所以,进行建筑框架结构的施工时,施工的队伍一定要专业。如果工程建设单位和施工人员是初次进入的,则要实行岗前培训,对施工队介绍的技术力量、资金情况、设备状况及拟承担的工程采取的措施要积极地听取。通过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来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及安全,然后要健全质保体系并培养一批具备强大的操作能力、高素质的从业人员,把施工的队伍划入工程总包单位管理的范围,确保总包方的权、责、利三方的统一,这样统一的管理,加上有效地管理框架结构,施工的质量才能得到保证。

2.2严格选取施工的材料

施工的质量直接受到施工材料质量的影响,因此施工的材料必须选择有质量证明书的,并且材料的验收要严格按照相关的制度来执行。严格检查密封材料和防水涂料、空心砖和铝合金的门窗等。对混凝土原材料的水泥要选择粗骨料的,而且粒径要小于结构截面1/4的最小尺寸的和小于钢筋间距的3/4的最小净距。材料要满足国家的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对不合格的材料一律要实行清场的制度。

3.结语

综上所述,确保房建框架结构的质量和保障建筑物的质量,是房建产业获得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所以,施工材料的选取要严格,培训专业的施工队伍,建筑设计要遵循框架设计的原则,使主体框架符合相关的标准,使房地产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进而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框架梁实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高层建筑;框架结构;问题探析

Abstract: the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the frame structu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esign principle, combined with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rame structure design of high-rise building several problems that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and puts forward the high-rise building framework structure design technology and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framework structure design technology of the measures.

Keywords: high building; Frame structure; This problem

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高层建筑发展迅速,其设计思想在不断更新,建筑平面布置与竖向体形也越来越复杂,给高层结构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高层建筑采用框架结构形式,可形成内部大空间,同时也能进行灵活的建筑平面布置,因此,框架结构体系在结构设计中应用甚广,特别是在高度不超过60m的高层建筑中,其优势更为明显、突出。与此同时,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过程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却往往被忽视,给工程质量留下隐患。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中所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同行提供有益的参考。

1框架结构的特点及设计原则

1.1框架结构的特点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由梁和柱刚性连接的骨架所组成,框架的连接点是刚节点,是一个几何不变体。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一种抗震、抗风较好的结构体系,建筑平面布置灵活,使用空间大,延性较好易于满足建筑物设置大房问的要求,还可以减轻建筑物的重量。在现代工业与民用建筑中被广泛应用。

1.2框架结构设计原则

抗震验算时不同的楼盖及布置(整体性)决定了采用刚性、刚柔、柔性理论计算。抗震验算时应特别注意场地土类别。8度超过5层有条件时,尽量加剪力墙,可大大改善结构的抗震性能。框架结构应设计成双向粱柱刚接体系。但也允许部分的框架梁搭在另一框架梁上。应加强垂直地震作用的设计,从震害分析,规范给出的垂直地震作用明显不足。

雨蓬不得从填充墙内出挑。大跨度雨蓬、阳台等处梁应考虑抗扭。考虑抗扭时,扭矩为梁中心线处板的负弯距乘以跨度的一半;框架梁、柱的混凝土等级宜相差一级;由于某些原因造成梁或过梁等截面较大时,应验算构件的最小配筋率;出屋面的楼电梯间不得采用砖混结构;框架结构中的电梯井壁宜采用粘土砖砌筑.但不能采用砖墙承重。应采用每层的梁承托每层的墙体重量。梯井四角加构造柱,层高较高时宜在门洞上方加圈梁。因楼电梯间位置较偏,梯井采用混凝土墙时刚度很大。其他地方不加剪力墙,对梯井和整体结构都十分不利;建筑长度宜满足伸缩缝要求,否则应采取措施。

2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2.1结构的规则性问题

由于新旧规范在这方面的内容出现了较大的变动,新规范在这方面增添了相当多的限制条件,例如:平面规则性信息、嵌固端上下层刚度比信息等,同时新规范采用强制性条文明确规定“建筑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因此结构工程师在遵循新规范的这些限制条件上必须严格注意,以避免后期施工图设计阶段工作的被动。

2.2是结构的超高问题

在抗震规范与高层建筑设计规范中,对高层建筑结构的总高度都有严格的限制,尤其是新规范中针对以前的超高问题,除了将原来的限制高度设定为A级高度的建筑外,增加了B级高度的建筑,因此,结构工程师必须对结构的该项控制因素严格注意,一旦结构为B级高度建筑甚或超过了B级高度,其设计方法和处理措施将有较大的变化。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出现过由于结构类型的变更而忽略该问题,导致施工图审查时未予通过,必须重新进行设计或需要召开专家会议进行论证等工作的情况,对工程工期、造价等整体规划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阻碍了工程的开展,这种现象应该引起结构工程师的高度重视。

2.3是嵌固端的设置问题

由于高层建筑一般都带有二层或二层以上的地下室和人防,因此嵌固端既有可能设置在地下室顶板,也有可能设置在人防顶板等位置。但是在这个问题上,结构设计工程师往往忽视了由嵌固端的设置所带来的一系列需要注意的问题,如:嵌固端楼板的设计、嵌固端上下层剐度比的限制、嵌固端上下层抗震等级的一致性、在结构整体计算时嵌固端的设置、结构抗震缝设置与嵌固端位置的协调等等问题,而忽略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有可能导致后期设计工作的大量修改或埋下安全隐患。

2.4是短肢剪力墙的设置问题

在新规范中,对墙肢截面高厚比为5―8的墙定义为短肢剪力墙,且根据实验数据和实际经验,对短肢剪力墙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增加了相当多的限制,因此,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结构工程师应尽可能少采用或不用短肢剪力墙,以避免给后期设计工作增加不必要的麻烦。

3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技术问题的对策

3.1框架结构梁柱截面设计

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中最关键的就是结构的截面积选取,即尺寸确定。以往的施工中一般遵循的是高层规程JGJ3―91[1]中的规定,一般主梁的高度可以按照设计跨度的1/12到1/8来进行选定。由于技术和材料的发展,这个标准已经不再适应目前高层建筑的要求,目前的一些常规做法是按照1/18到1/15来设计和确定,而且在施工中也得到了人可。现行的规范是高层规程JGJ3―2002[2],其规定为截面去跨度的1/18到1/10,对于8米上下的柱网型民居来说,框架的主梁截面高度为500mm,宽度为350-400mm,在工程中也得到了证明是可行的。

3.2利用后浇带的解决变形

框架结构的设计往往会因为结构的过长、受力不均而导致变形的出现,这就要设计变形缝。但是目前一般的做法是利用后浇带来代替变形缝的设置,也就是在施工中预留800-1000mm的裂缝,在一定时间后,再进行浇注。其主要根据作用来设计和设置。

1)沉降后浇带。其后浇注的时间设定为主体结构完成后。因注意的是,如果基础的压缩模量较大,则需要在整体沉降基本完成并稳定,这时利用后浇带来代替沉降缝是可取的。如果基础的压缩模量较小,后期沉降就会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也就以为后浇带浇注后,还会出现较大的沉降落差,这时要只靠后浇带来解决问题是不可行的,需要设计其他方式。

2)伸缩后浇带。浇注时间为几个月,此时采用后浇带对整个结构不会产生过多的附加应力,效果较好。但是需要注意浇注的环境,应把温度引起的变形考虑到设计的范围内。在工程设计中使用后浇带应当充分考虑工程的具体条件,合理的使用,不能一概而论。而且应当根据材料的差异进行适当的调整,做到合理使用。

3.3结构内力调整防止侧移

结构的内力调整主要是防止地质灾害,其中高层规程JGJ3―2002根据高层建筑的自身特点对抗震增加了特一级要求:在对抗各级的地震中各个梁柱的组合应有不同的内力设计值,以此来限制高等级地震下塑性铰区出现,避免或降低脆性破坏先于弯曲破坏,并增强柱体根部的推迟塑性铰形成,从而控制倒塌。

3.4箍筋合理设置解决延伸性问题

框架结构设计中为了对抗地震可以在框架梁的梁端考虑箍筋加密,范围在1.5h到2h,h为梁高。这主要是为了让梁端可能产生塑性铰的区域具备一定的延伸性。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还有需要注意对梁的整体的箍筋数量进行合理的设计和规范,因为梁的作用是在正常情况下承载。在箍筋的设计中应当按照具体的结构和载荷规定间距。实际中有些设计人员将梁中间的箍筋间距按照加密的距离简单的扩大一倍来设计是不可取的。

4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技术的优化措施

目前,国内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在长期的具体施工活动中,也逐渐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但是相对于世界上其他先进国家而言。我国现行的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技术仍然较落后、陈旧.难以满足现代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技术要求。因此,建筑施工单位必须在充分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并结合世界先进的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技术理论和观念,进一步优化我国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技术,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革新和完善:

4.1以主楼框架结构设计为重点

现代建筑工程普遍具有投资大、成本高、工期长、技术要求高、管理难度大等显著特点,而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在建筑工程全过程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必须突出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技术保证措施。只有通过有效的框架结构设计技术保障,才能实现缩短工期、保证建筑物质量,实现建筑工程的经济收益等工程建设目标。在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中,主楼的的框架结构设计对于整个建筑物是至关重要的。必须应用必要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尽量将主楼的框架结构设计提升至建筑工程的重要位置上。钢筋混凝土建筑物主楼框架结构是建筑物的主体备份,也是现代建筑科学技术的应用关键所在。因此,一定要将主楼框架结构设计作为工程的重点环节,并加强主楼框架结构设计的技术含量和科技应用。

4.2强化框架结构设计的技术管理

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管理中,对于设计技术的管理问题绝对不容忽视,并且是钢筋混凝土建筑施工进度和质量的重要保证之一。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框架结构技术管理,并不是单纯的照抄、照搬国内外以往的技术管理经验。而是要在原有技术管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重新整合与改进,以逐步形成适合国内现代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技术管理的理论和观念。框架结构设计的技术管理涉及到很多方面,而且相对复杂、多样,以及难以具体操作和进行。只有加强了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的技术管理,才能有效提高现代建筑工程的技术要求。

结束语

我国建筑行业是伴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而逐渐兴起的一个新型行业类型。在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高层建筑框架结构设计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项目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的实现。框架结构设计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设计单位和人员要积极运用科学化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才能确保框架结构设计工作的有序进行,进而实现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

参考文献:

[1]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

[2]GB50204―199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

框架梁实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钢管桁架;吊装;质保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5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9-0216-01

1 工程概况

本工程综合楼屋顶钢结构建筑下部为钢筋混凝土框架、排架或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上部为钢结构刚架组成,其中门厅部分上部钢结构刚架通过成品弹性支座与下部钢筋混凝土框架、排架连接;主楼部分屋顶钢结构采用铰接柱脚,屋盖采用H型钢作檩条,屋面檩条之间设置拉条。结构为门式钢框架结构,总长225.6m,跨度为16.8m,檐口外挑9.86m,屋顶标高为53.05m。主要构件有H型钢柱、钢管柱、H型钢梁、H型钢桁架梁、H型钢檩条等;钢结构总吊装工程量1200余t。

本工程主卡口以焊接H型钢梁、箱形柱作为承重结构并通过成品弹性支座与下部钢筋混凝土框架连接。屋盖采用H型钢作檩条,屋面檩条之间设置拉条。结构为门式钢框架结构,长135.8m,跨度为16.8m,檐口外挑6.41m,屋顶标高为20.2m。主要构件有箱型钢柱、H型钢梁、H型钢桁架梁、H型钢檩条等。钢结构总吊装工程量700余t。

2 总体施工部署

2.1 总体施工方案

钢柱、梁采取在加工场地加工成型,经验收合格后采用汽车陆路运输至安装现场进行拼装成型。总体拼装方案如下:

钢柱、梁运至施工现场后,采用吊车进行构件拼、安装;根据各钢梁在加工方案中分段最大重量和拼装时最大起重高度,钢梁吊装起重设备采用1台25t和1台50t汽车吊根据实际情况或搭配吊装或单独吊装。钢梁拼装时,采用高强螺栓连接。

2.2 总体施工顺序

根据现场实际工作面情况,制定如下施工顺序:

弹性支座----标高10.38m钢框架----钢柱----连系梁----屋面梁-----檩条---天沟及支撑

2.3 起重吊装采用吊索具及技术参数

吊装采用的吊索具全部由正规厂家供货并出具合格证书,吊索具都由专业人员保管和发放,每月都经过安全员做外观检查,达到报废条件的吊索具不允许继续使用。每次起吊前都由安全员对吊索具进行确认,同时也对吊运环境进行确认,合格后方可进行吊运工作。

采用的吊具规格见下表:

3 钢构件吊装施工方案

3.1 钢构件吊装施工工艺流程

钢构件成品运输----标高10.38m钢梁吊装----钢柱吊装----连系梁吊装----屋面梁吊装----喷涂

3.2 钢构件吊装

3.2.1技术准备

(1)施工前仔细阅读图纸、施工组织设计、仔细了解现场情况 ,做到施工前心中有数。

(2)施工人员进场前,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和相应考核。考核合格人员办理进场手续,才可上岗操作,每周进行一次安全教育培训。

(3)各级负责人依据方案分别对安装人员和使用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技术交底。

(4)施工基础面上的物料清理干净并立柱支撑面须平整,凸凹高差不大于20cm。

3.2.2施工步骤:

(1)根据建筑提供的纵、横中心线进行基础画线,并校正纵横向联合中心线。

(2)在主卡口纵横中心线各拉一根钢丝,检查各立柱间距、对角线是否正确。

(3)将立柱十字中心线引至基础四周,并作好标记。

(4)检查各基础锚栓尺寸及锚栓标高是否符合要求。

(5)根据图纸结构进行清点编号,需用构件运到施工现场。

(6)复查主要构件的外型尺寸及外观状况。

(7)下部和上部立柱应划出其四面中心线,并延至底板、顶板四周作好标示。

(8)高强螺栓施工前,按规定数量进行抽样检查。

(9)准备好施工用的撬棒、垫铁、链条葫芦、脚手架、脚手板等。

4 吊装工序的安排

本工程钢结构吊装工程量较大,机械设备较多,环境较为恶劣。为保证优质、安全、高效完成吊装任务,应遵循以下吊装的顺序原则:

先安装标高10.5米H1800X500X20X25和H1600X450X16X25钢梁、再安装钢柱,最后安装屋架梁(形成流水作业)。标高10.5米有H1800X500X20X25主要钢梁,钢梁H1800X500X20X25每榀重约9吨,参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P818页,根据每榀梁的重量和吊装的有效高度选用50T汽车吊作为起吊机械。

柱子起吊前,从柱底板向上500L处,划一水平线,以便吊装固定前、后作复查平面标高基准用。在柱子端部1/8处作好绑扎点,钢丝绳选用6分钢丝绳两对,并在柱顶上部用麻绳绑好,作为牵制溜绳的调整方向。吊装前准备工作就绪后,首先进行试吊,吊起一端高度为100―200L时停吊,检查索具牢固性和吊车稳定性以及钢柱的垂直度,然后指挥吊车缓慢下降就位,立柱就位后用水准仪找正立柱标高(基准点立柱1m标高线),立柱底板四周中心线应对准基础十字中心线。柱子吊垂直后放置基础上,将柱子加固,拉四根缆风绳。用测量仪器测出垂直度。达到安全方可摘除吊钩。继续按此法吊装其余所有柱子。钢丝绳用直径为30mm的绳锁,卡子采用U型卡子。要求吊装按顺序以构架形成排架后方可拆除立柱缆风绳。

5 质量保证措施

(1)采用先进技术,投入精良设备,高标准建设好该工程。测量采用控制测量技术,保证测量精度。

(2)严格把好材料关。本工程所需的原材料、设备一律从正规厂家购进,只采用通过国家认证合格的产品或业主推荐使用的合格产品。地产材料的品质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材料进场后二级及以上资质等级的试验单位进行复检试验合格后使用,不合格材料坚决不用。

(3)支架临时支施工阶段:主要从地基处理、支架搭设和临时支座安放三个方面进行,在支架搭设前必须进行验算,确保满足承载力要求,临时支座安放完毕后,重新测量放线,精确量测标高,在支架上划出每节钢梁的纵、横向位置边线。拼装阶段,采用测量仪器对轴线、标高进行精确测量,检查调整,合格后方可进行焊接连接。

6 结语

通过贵安综合保税区-综合楼屋顶及主卡口钢结构工程的实际情况的验证,该吊装技术的实施大大缩短了屋面桁架吊装工期,节约了施工成本,在现场实际施工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JGJSl―200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框架梁实训总结范文6

关键词:框架桥; 加固; 顶进; 施工

Abstract: the framework of existing in jacking bridge before construction,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construction site make feasible construction method. Construction process in strict accordance with the construction plan execution, summarizes and improve frame bridge sta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wear both deficiency. In the construction task, more difficult, interference, time tight case, make sure the project safety quality construction progress.

Keywords: frame bridge; Reinforcement; Top into;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况

中铁六局集团呼和铁建公司承建的DK107+575.51下陆框架桥,为1-13×9.5m(局部1-16×9.5m)双线铁路框架桥,全长561.71m,主要为下穿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铁路货场而设,框架桥上原地表存在14股既有铁路线(其中R≤250m曲线6股,L=12.5m,43Kg/m钢轨,部分为69式砼枕线路,部分为木枕线路)和3条厂区生产运输道路,与该框架桥分别呈18°、30°、45°、60°斜交,地质情况为膨胀土与粉质黏土分层夹杂,部分基底为喀斯特岩溶地段,施工条件复杂,制约因素繁多。(附:平面示意图)

1、主要工程数量:框架桥主体采用C35钢筋砼浇筑,出入口采用C15砼挡墙防护,桥内水沟及盖板采用C20砼浇筑。砼共计3.8万立方米,钢筋制安4900吨,防水层制作1.3万平方米,岩溶基底处理钻孔7600延长米,注浆5241立方米。

2、主要技术参数:

箱桥孔径为1-13m,每节长10m,共计561.71延长米,孔内净高为9.0m。

每节箱桥自重1710吨,既有线路下部框架分4次顶进。

第1次顶进1、2道下的9#、10#、11#,箱桥自重5130吨,最大顶力为5100吨,顶进长度为48m。

第2次顶进3、4、5道及磅线下的12#、13#、14#、15#,箱桥自重6840 吨,最大顶力为6800吨,顶进长度为56m。

第3次顶进8、9道下的30#-35#,箱桥自重10260吨,最大顶力为10400吨,顶进长度为78m。

第4次顶进10、11道下的36#-41#,箱桥自重10260吨,最大顶力为10400吨,顶进长度为82m。

二、施工方案及方法

鉴于工期紧、任务重、干扰多、地形复杂等不利因素,为确保施工进度,根据工期要求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修改及优化施工方案,在集中力量突击无既有线影响的、能够明挖的框架节之外,针对既有线下地质情况复杂、施工难度大等影响施工进度的关键环节,摈弃了股道下采用常规纵横抬梁扣轨后中继间顶进框架桥节的一般方法,决定采用D24型施工便梁与常规纵横抬梁相结合的方法加固既有线路,基坑全部大开挖后现浇或明挖中继间空顶框架节,避免顶进过程中进行土石方开挖缓慢延误工期。

由于框架桥7#~38#节地基部分为喀斯特岩溶地段,在该地段框架桥施工前,首先对基底进行注浆处理,施工时严格按照注浆钻孔密度30~36m2进行钻孔注浆,注重注浆效果。

全桥采取明挖现浇与明挖空顶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其中明挖基坑现浇框架38节:1#~8#节、16#~29#节、42#~57#节;预制框架顶进就位19节:9#~15#节、30#~41#节。

㈠、明挖基坑现浇框架施工

1、放坡明挖1#、2#、16#、17#、23#~27#、42#~47#计15节,改移公路后放坡开挖48#~57#计10节,D24型梁加固架空既有线新1道明挖3#~7#计5节,停用新2道后放坡明挖8#计1节,D24型梁加固架空既有线6、7道且停用地磅线明挖18#~22#计5节,D24型梁加固架空既有线8道明挖28#、29#计2节。

土质基坑开挖坡度采用1:1,中部设1.5~2.0Μ平台以便于施工操作人员通行及运输材料(如图所示)。坡率不足的部位采用钢板桩或钢轨桩防护。

框架桥与线路的交角在60°及以上时,既有线采取D24型施工便梁+纵横抬梁加固。交角在60°以下时,采取D型梁+纵横抬梁+横抬梁加固既有线;即取消D型梁中的定型横梁,以D型梁的两片纵梁分别作为纵抬梁,通过U型螺栓下吊工字钢横抬梁。D型梁设挖孔桩支承,工字钢纵抬梁设枕木垛支承,如图所示。

挖孔桩为外径φ1500钢筋砼空心桩,由于土质地基承载力小,桩底需设基础。成孔后,在护壁下设钢筋砼条形预制块支垫,然后扩挖基础部位的土方,将预制块外伸钢筋与基础钢筋焊连,现浇混凝土使基础形成整体。

D24型施工便梁+纵横抬梁加固线路示意图

2、预制框架顶进施工

框架分三步现浇:第一步底板,第二步边墙,第三步顶板。外露面均用钢制定型大模板,框架桥内以碗扣式钢脚手架支撑顶模及拉顶侧模。

以D 梁+横抬梁的方法加固既有1~5道,顶进线下9#~15#节(如图所示)。为防止顶进期间框架外侧坍方,受影响范围内的线路以纵横抬梁加固。框架采取对顶,将9#~11#节与12#~15#节分别从北侧和南侧顶入,工作坑占用6#~8#节及16#~18#节位置。因吃土顶进阻力大,故在每节之间设置中继间。

受既有道岔岔位干扰、线路与框架交角小及D型梁长度和数量等因素的影响,需拆除11道,并对9、10道采取横抬梁+纵抬梁+横抬梁的方法加固,顶进线下30#~41#节。以D梁的纵梁分别作横抬梁,从既有线下穿入,垂直框架中线设置,以便灵活调整挖孔桩的位置避开道岔或缩短架空跨度;以D型横抬梁作支承,上设工字钢纵抬梁,顺线路方向铺设;以纵抬梁作支承,下吊横抬梁架空既有线,与D型横抬梁平行设置(如图所示)。框架外侧的线路加固同明挖法。

30#~41#框架顶板至D梁底部净空不足,线路加固后影响框架顶板施工,且顶程长顶力大,故对受9、10道影响的框架采取明挖空顶。为了保证工期采用对顶法,将30#~35#节与36#~41#节分别从北侧和南侧顶入,工作坑占用24#~29#节和42#~48#节位置,顶进时每3节框架设一处中继间。

框架桥中线与线路交角在30°~60°之间,采取斜交正顶,并将承受顶力的底板做成台阶状。为了防止对顶过程中发生较大偏差,配设全站仪日夜监测,及时调整顶力进行纠偏。

框架桥顶进时采取重力式后背墙,同时考虑用已经达到砼强度标准的框架主题承担部分后背力。

㈡施工顺序

1、施工准备阶段:改移站场排水沟6处,修筑施工便道3条,跨厂区站线股道修建临时道口2处,拆除干扰厂房3800平方米。

2、改建轨道衡一处,拆除既有轨道衡及配套房屋。

3、施工阶段:

⑴、明挖现浇部分在三个作业面上平行施工。第一作业面1#~4#节,第二作业面7#~9#节,第三作业面42#~57#节。

⑵、框架顶进部分按四步进行顺序施工。第一步顶进9#~11#节,第二步顶进12#~15#节,第三步顶进30#~35#节,第四步顶进36#~41#节。

⑶、顶进后,在工作坑位置依次现浇42#~48# 节、24#~29#节、6#~8#节、16#~18#节。

⑷、各节框架以底板、边墙、顶板划分三个施工段组织流水作业。本节底板完成后,底板作业人员转至下一节,而本节侧墙由上一节侧墙作业人员转入;本节侧墙完成后,侧墙作业人员转至下一节,而本节顶板由上节顶板作业人员转入;即钢筋、模型、混凝土等工种的施工人员在每节框架的相同施工段内流水作业。

⑸、施工进行到50#-57#节箱体之前,要对长乐工业园区公路进行改道,自38#节右侧沿开挖边线外改道至57#节箱体外,待箱体施工完成后将原路顺坡接通,按原标准复建。

2、加固方案:

⑴、将11道加固的75m、其它股道50m范围内的混凝土枕木全部抽换成Ⅰ类油枕(11道斜交角度较小,枕木尽可能顺桥方向摆放),按1840根/km设置,采用“3―7―3”扣轨将枕木连成整体,以便增加线路的整体稳定性。

⑵、横抬梁用Ⅰ56b或Ⅰ56a工字钢,间距0.55m。

⑶、36#、37#道岔区,扣轨在尖轨活动范围无法设置,此时在每两根枕木间穿一根Ⅰ56b或Ⅰ56a工字钢,工字钢跨度≤5.6m。

⑷、为防止工字钢倾覆,在股道间的工字钢上放P43kg钢轨用防爬器将工字钢和钢轨锁死。

⑸、箱桥与路基纵向连接处设纵向双Ⅰ56b或 Ⅰ56a工字钢(两根工字钢间放木撑,防止两根工字钢错位)与横向工字钢用U型卡连接牢固(每股线路两侧各一组),纵向工字钢离开线路枕木头1.5m,工字钢一端搭在桥上横向工字钢上,另一端搭在路基土方的枕木上,用横向木撑支撑牢固,防止侵限。纵向工字钢的支点跨度不得大于7.0m。

三、D24型施工便梁安装方法

下陆特大框架桥施工采用的D24型施工便梁为武汉中铁工程机械厂生产的跨度为24.12m的改进型产品,它的每片纵梁由3片对接组成,可分别吊装现场拼装,克服了旧型产品整体吊装困难的缺点,具有拼装和运输方便的优点。

D24施工便梁在安装时,根据框架桥顶至既有线路轨底距离等现场的不同情况,必须合理选择D梁高、中、低位联结方式,选定每股道的安装程序。主要安装程序有两种:

㈠、先纵后横的安装程序

如选择D梁高位或中位联结方式时,优先选择先纵后横的安装程序。

1、使纵梁就位

根据地形条件,可采用轨道列车吊或25t吊车吊装。利用列车间隔时间,按计划所定的布设位置,先将一片纵梁组合安装就位,另一片纵梁组合安置时,考虑预留抽换枕木的空间,在设计挖孔桩桩顶用枕木垫高出轨底0.2m左右安置,垫稳撑牢后,再将联接板及牛腿安装就绪。

2、抽换轨枕

纵梁就位前,为保证横梁的位置与轨枕一致,便于抽换后及时联结,事先应将轨枕间距做适当调整。抽换横梁时必须按照《工务安全规则》要求“隔六抽一”,由纵梁两端向中心排列抽换,每抽取一根轨枕,即塞入一根横梁,在塞入横梁时要对准纵梁的联结板方可定位,同时将橡胶垫垫好,上好定位扣件。

3、将垫高的那一片纵梁降落就位,用高强度螺栓联结纵横梁,上紧拧牢,每个螺栓扭力必须达到120KN/m。

4、纵横梁联结就位后,逐段扒除道碴,掏空斜杆位置处道床,安装斜杆和其它联结系统。在组装过程中,联结板及牛腿上Φ23孔均应上满螺栓,弹簧垫圈不得漏装。

㈡、先横后纵的安装程序

如选择D梁中位或低位联结方式时,不便于抽换轨枕,则优先选择先横后纵的安装程序。

1、使横梁就位

横梁就位前,事先将轨枕间距做适当调整,并将每根横梁位置标于既有线轨道上。同样抽换横梁时必须按照《工务安全规则》要求“隔六抽一”,由纵梁两端向中心排列抽换。采用定位角钢定位横梁,同时垫好橡胶垫,上好定位扣件。

2、纵梁就位

利用列车间隔时间,将纵梁片分别吊至作业面联结组装就位。

3、纵横梁联结就位后,逐段扒除道碴,掏空斜杆位置处道床,安装斜杆和其它联结系统。

㈢安装和使用时必须注意的几点事项:

1、牛腿及联结板上全部螺栓应同时上紧拧牢,弹簧垫圈置于螺母与平垫圈之间。

2、在使用过程中,应随时检查、上紧松动的螺栓。

3、斜杆不得漏装,尤其在曲线上使用更应加强注意。

4、既有线路钢轨接头在跨内,钢轨接头要调整在横梁上。

5、副跨吊轨加固范围内的木枕不得由腐朽枕木。

6、施工人员要与运输部门加强联系,掌握列车运行情况,最大限度地利用行车空隙,对线路进行加固、检查和养护。

7、设专职人员作巡回检查施工范围内线路和安全防护,并准备足够的方木、草袋、工字钢,组织好人力和工具,一旦发生不良情况,立即进行抢险加固。

8、各工种间要加强协作,互相配合,统一指挥。

9、列车通过前,对线路进行检查,所有加固部件及料具不得侵入规定限界。U型螺栓头不得高出扣板顶面,扣板顶不得高出行车轨顶面。

四、工程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㈠、质量保证措施

建立施工现场各级质量管理机构,健全各项质量标准和规章制度。严格按照施工方案、技术措施施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验标》、《施工规范》规定。

㈡、安全保证措施:

严格执行国家和铁道部[2001]14号文件和郑州铁路局[2001]42号文件,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等有关安全生产管理方针、政策、法令、法规规定,以及建设单位关于施工安全的有关规定。

五、取得的经验与教训

既有线路加固期间,尽管对加固的各个部位都予以力学检算,各个细节均超前预想,但不可预知的因素与无准确经验参考使全体参建人员为此费尽心血,轮班昼夜巡视,常常夜不能眠。

施工初期,由于对开挖膨胀土基坑的施工难度估计不足,雨季致使基坑边坡滑塌,基坑深,清淤难,冒雨抢险,一度严重影响施工进展。针对滑塌情况,组织相关人员多方面分析原因,在施工实践中总结,采用了以下方法予以防治:

1、开挖边坡中部预留平台卸载。

2、开挖后迅速对坡脚进行钢轨桩、圬工挡墙防护。

3、坡面覆盖彩条布或纤维砂浆抹面,尽量减少膨胀土坡面的暴露期。

4、坡顶深挖截水沟,防止地表水渗透和雨水的冲刷,。

一系列方法,标本兼治,有效遏制边坡滑塌现象的频繁发生,为今后的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厂区内没有系统的排水设施,正式、非正式的排水沟渠纵横交错,生产与生活废水到处排放,因此框架桥下穿厂区后防水问题凸显。在施工中对拉筋眼防水处理方面经验不足,基坑回填后部分拉筋眼仍有些须渗水情况。

在对框架节砼浇筑过程中,狠抓内实,对外美重视不够,部分框架节砼表面平整度尚有瑕疵,外观整体美观程度受到影响。

因此,对于下穿既有铁路站场的特大框架桥施工,必须根据现场实际结合工期要求,合理安排框架节现浇与顶进施工,既有线下尽量安排明挖空顶,详细施工检算,强化线路加固,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确保安全、质量与进度整体推进。

参考文献:

1、《铁路桥涵施工规范》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年

2、《铁道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规范》中国铁道出版社2001年

3、《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中国铁道出版社2003年

框架梁实训总结范文7

关键词:高层框剪结构;设计问题

前言

高层框剪结构是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的简称;这样的结构体系由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体系共同来组成。这样的结构不仅能够提供比较大的平面空间给建筑来使用,同时期抗抗侧力刚度也比较大,在多种使用功能的高层办公、饭店、公寓、住宅、实验楼和病房楼等建筑中被广泛的运用。在设计高层框剪结构通常会忽略掉很多的问题,比如说没有详细的考虑结构方案,设计出来的施工图相对粗放,造成浪费和不合理。因此本文对看高层框剪结构的设计展开分析。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某高层住宅工程,结构类型采取框剪结构,建筑层数为 28层,建筑面积为45368m平方。施工工期从2013年12月1日至2014年8月29日。工程采用桩基础工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为C80,单桩承载力分别为 1850、1350kN。工程所采用的楼板厚100~150mm,构件所采用的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25~C45。

2高层框剪结构的受力和变形特点

2.1高层框剪结构受力的特征

框架结构是由梁柱线性杆件组成的一种结构,在侧向力作用下,框架的受力特点相当于竖向悬臂梁,其变形呈剪切型变形,故其水平力按照各框架的抗侧刚度呈D比例分配。剪力墙类相当于一个竖向悬臂弯曲结构,在剪力墙结构中的变形是弯曲形的变形,所有抗侧力构件均有很大的抗弯曲刚度,其侧移变形都是类似的。

高层框剪结构由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不同的抗侧力结构组成,在相同的结构单元中,两者是通过水平面内刚度无限大的楼板连接在一起的,因而在同一楼层产生的位移相等。由于框架与剪力墙协同工作,在水平力作用下,框剪结构下部楼层因剪力墙小,因而使剪力墙承担了大部分剪力;相反,在上部楼层剪力墙位移越来越大,而框架的变形反而越来越小,所以框架除了负担水平作用下的那部分剪力之外还负担拉回剪力墙变形的附加剪力。因此在上部楼层即使水平力产生的楼层剪力很小,框架承担的剪力也是不容忽视的。

2.2高层框剪结构体系的变形特点

在水平力作用下,框剪结构体系的侧向位移与其刚度特征值λ有关。

Cf=框架总剪力刚度Cf=∑D・H;EIW―――剪力墙的弯曲刚度。当λ≥6时,也就是说框架的总剪力刚度与剪力墙弯曲刚度的比值较大时,或者说框剪结构的剪力墙数量很少时,其侧向位移呈现剪切变形。当λ=1-6时,侧向位移曲线介于弯曲与剪切变形之间,随着λ值的增大,剪力墙抗弯曲刚度与框架的总剪力刚度比相对薄弱,即框架承担的荷载相对增加,体系的变形曲线就接近总框架变形曲线。当λ≤1时,也就是说框架的总剪力刚度与剪力墙弯曲刚度的比值较小时,或者说或者说框剪结构的剪力墙数量很大时,其侧向位移呈现弯曲变形。

3合理布置高层框剪结构中的剪力墙

3.1布置剪力墙的位置

布置剪力墙的位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横向剪力墙宜尽量均匀对称设置在建筑物端部附近、楼梯间、电梯间、平面形状变化处和竖向荷载较大的地方。纵向剪力墙宜布置在结构单元的中间区段内。剪力墙的间距不宜过大。

3.2布置剪力墙的数量

在满足规范规定的位移限值条件下,剪力墙数量应尽量减少,但也不能过于小,并能充分发挥框架承担0.2Vo楼层总剪力的作用,这样结构的地震反应相对小,且做到经济合理;在这样确定了剪力墙数量之后,还应验算结构的自振周期T,结构的自振周期避开场地的卓越周期,通常情况下一般能过满足,但这一点是不可以忽视的一个问题。

3.3框剪结构的结构布置

3.3.1平面布置

建筑抗震性能的关键是建筑的总体性布置,设计的建筑各结构单元平面形状要尽量简单,避免立面体型太大范围的伸出或收进,均匀对称的布置整体结构。布置平面时要尽可能的把荷载合力中心跟刚度中心重合起来,或者是尽可能的互相靠近,避免出现显著的扭转;每片墙肢长度不应过长,在同刚度情况下多布置一些墙片,使得受力分散;在实践过程中,控制单肢墙片的长度控制在6米之内,采用开施工计算洞口的措施对过长的墙肢或刚度大的剪力墙化小单元,连结连梁把延性提升,在计算中其效果也比较好;在设计中剪力墙的间距时,要满足规范的限值,这样才可以避免楼板在自身平面内出现太大的变形过;为了提高结构单元抗扭转的能力,剪力墙尽量靠周边设置,这一点通常比较容易做到。

3.3.2竖向布置

竖向布置高层结构的时候侧向刚度要非常均匀,沿高度结构,从下往上慢慢降低构件的截面,避免突变;我国相关的标准有明确的规定相邻楼层刚度变化不能大于百分之三十,慢慢的降低了连续三层刚度之后,前刚度降低要不能低于百分之五十。在框剪设计中要重视这些措施,如果在设计过程中,要求顶层的抽墙和柱形成大空间,处理时要非常慎重,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

3.3.3布置填充墙

在布置平面和竖向时,不能无视总体性方面,填充墙刚度对框剪结构的影响。要均匀和对称的来布置;而且采用轻质新型材料运用到高层框剪结构中,这样的话可以吧建筑物的自重降低,同时还能把总体性刚度的影响降低。

4高层框剪结构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设计抗震性能时,通过框剪结构框架需要承担的一部分总倾覆力矩来测定建筑的抗震级别,使用的高度,如果框架承担部分倾覆力矩是完全性的,那么框剪结构的抗震级别,使用的高度都符合了要求,如果框架部分承担倾覆力矩为零,那么就需要加强框剪结构的抗震级别,使用的高度等设计。

运用概念设计的理念来进行设计,加强薄弱环节部分的设计。因为由于剪力墙抗侧力的主要构件需要承担的水平剪力很大,所以在设计剪力墙时要符合最基本的构造标准,要具有最低限度的强度和延性。对嵌固层的位置要按照地下室结构刚度的情况来进行确定,而且还要对地下一层与首层的刚度差别进行关注,具有不确定性,所以不能对上部结构的嵌固位置进行简单地正负零选定。嵌固的其楼板刚度也要符合标准,而且楼板的厚度要大。

连梁剪跨比要超过1.0,如果剪跨比太小,通过水平缝把连梁分隔成两根等高连梁;在实际的的设计过程中,要考虑梁端抗弯配筋量,和钢筋的超强效应等,通过综合的设计使得连梁的受弯承载力比受剪承载力小。框架梁和箍筋满足了框剪结构的基本要求之后,围护结构和隔墙墙体材料要选用轻质的材料。

本工程鉴于属于高层建筑而且工程量较大,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措施尤其看重。因此,本工程专门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并配备合格安全员,制定各项安全管理措施。施工人员进入现场时必须三级安全教育,教育率达到100%。电工、电气焊工、架子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合格证书后方允许操作。脚手架在搭设、使用和拆除过程中的安全措施详见《脚手架搭拆施工方案》。

5结束语

总之,高层框剪结构具有相应的结构优势,但是还是存在一些设计上的问题,因此在进行结构设计的时候要整体的进行布置,计算后在整体考虑概念中调整修改,不惜调整多次,最终得以很好地完成该类结构的设计计算工作。

框架梁实训总结范文8

关键词:钢结构;房屋住宅建筑;工程设计

中图分类号:TU39 文献标识码:A

概述

在我们国家,一方面钢结构房屋住宅建筑起步很晚,大规模研究开发,设计制造,施工安装钢结构住宅建筑还是近几年才逐步发展起来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在北京、广州等大城市开展了低层、多层和高层钢结构住宅试点工程,但这些仅仅是处于研究和试点工程阶段,随着市场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我们需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

另一方面,我国的房屋施工面积目前已经达到32亿平方米,其中住宅施工面积是25亿平方米,商品住宅投资2.56万亿。特别是唐山、汶川大地震造成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对我国的房屋建筑体系和结构安全性能提出了极其重要、革命性课题。再有我国的钢铁原料充足,单从绿色、环保、可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先进理念出发,应当提倡鼓励发展钢结构住宅。基于这些,在我国钢结构房屋住宅建筑需求是十分可观的。

基于以上两点,为了推进我国住宅建筑的产业化,国务院曾于1999年在第72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发展钢结构住宅,有利于扩大钢结构住宅在我国的市场占有率,将会加速住宅产业化过程,对我国建筑、冶金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由此我们不难看出,钢结构房屋住宅建筑是我国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会成为住宅产业领域的一支新生力量。

1.钢结构房屋住宅建筑特点及标准规范

1.1 特点

在我国,钢结构住宅主要是以钢结构为骨架,配合多种复合材料的轻型墙体拼装而成。它具有自重轻,墙、梁、柱面积减小,在一定意义上来说还可降低基础费用、增加使用面积及便于管线布置;同时还具备重量轻、强度高、抗震好优点,适应结构变化和建筑外貌风格;还具有污染少,易维修改造并可循环利用,符合低碳、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总体要求。

1.2标准规范。在我国有关钢结构住宅政策及标准规范如下:《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1998.8.20;《钢结构住宅设计规程》CECS261--2009;《上海市多高层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DJ08-2029-2007;《莱钢钢结构绿色节能住宅建筑体系技术导则》JD14-002-2006 ;关于印发《钢结构住宅建筑产业化技术导则》的通知,建设部文件建科[2001]254号等。

2.钢结构房屋住宅建筑设计原则

为了推进我国钢结构房屋住宅建筑的产业化,规范化,市场化建设,在其建设中有必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方能满足人类的实际需求。

2.1 钢结构房屋住宅建筑设计中要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的构造形式来满足使用者的各项需求。我们知道,住宅是为特定人群建设的,首先要满足人的需求,其建筑风格和形式要贴切反映人的使用方式、审美取向等。现行的建筑设计趋势即是要求住宅遵循“以人为本”的宗旨和根据使用者特征而细腻设计这一特点。

2.2 做好结构的稳定计算。目前在钢结构房屋住宅建筑设计单层和多层框架结构时,经常不作框架稳定分析而是代之以框架柱的稳定计算。在采用这种方法时,计算框架稳定时用到的柱计算长度系数,自应通过框架整体稳定分析得出,才能使柱稳定计算等效力框架稳定计算。然而,实际框架多种多样,而设计中为了简化计算工作,需要设定一些典型条件。

2.3建筑师的重要性。在实际设计中,建筑师必须同结构工程师、机械工程师、设备工程师密切配合,才能保证建筑构思能够在特定的技术条件下得以实施,也只有在深入了解材料的特性、材料所能创造的结构形式及相应的技术措施以后,才能有更广泛的构思能力,才能使自己的构思更具有独特性和创造性,而且方案的可实施性才能更强。

3 钢结构房屋住宅建筑案例设计

3.1工程概况

某城市软体区1#商住楼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地下二层,地上二十层。在此建筑楼内,地下是车库,一到三层是公建部分,四层及其以上是居住楼,它的外窗使用PVC塑钢窗以及中空玻璃。其中承载重量的框架是箱形截面柱和H型梁。由于屋内的空间很大,可以精装修,这样更能发挥出钢结构的优势作用。介于是钢结构加工制作箱型柱,我们采用的是钢板。这样,对于加工以及钢结构构件的除锈和焊接必须在加工车间完成。

3.2箱型柱制作方法

3.21钢板的拼接。因为段柱高度均在12米以下,为了确保在下料后钢板的直线度,施工人员要做的是把两块钢板拼接在一起。

3.22 组装焊接。在这里施工人员采用的是H型钢作为暂时的组装平台,并组装焊接衬板以及在两个腹板上划上组装线。在衬板内侧每隔300mm焊10-20mm焊缝。将一腹板与隔板组对进行定位焊。

在焊接时,施工人员采用2台埋弧自动焊沿着相同的方向去焊接两条焊缝。在等一层焊接完成后要把箱体翻过来,焊另一面的两条焊缝。其方法与上述的相同。等到焊接完成再把箱体翻身去焊接另一面的两条焊缝去。焊接完成后,施工人员要把引熄弧板在离母材5毫米处切断。

3.3 钢结构的安装

3.31箱型柱的安装

在实际施工安装过程中,箱型柱的完成顺序是材料采购,加工,运输,吊装,连接,剪力墙框架立柱为150*150H型钢。其中立柱单根最长是12.5米,最短的是4.5米。

3.32 吊装顺序的基本思路是从中心向四周拓展,进而确保框架在安装时的对称以及牢固。立柱安装吊装采用QTZ-80型塔式起重机,利用柱顶临时设计连接耳板为吊装吊点进行吊装。立柱连接采用临时连接板和临时螺栓进行连接,形成稳定的单元框架后调整焊接及UT检测。

3.33 钢梁安装。在这施工人员可以将其分为主梁安装,次梁安装以及外挑梁安装。同时要注意,在立柱形成单元后,主梁要使用捆绑串吊施工,依据此工程的设计要求吊装的数量应在两到四根。因为空间与接点的现实情况,次梁与剪力墙框架梁通常使用单根吊装。

4.总结与建议

目前,钢结构房屋住宅建筑被有关部门确定为重点推广应用的技术与产品,其诸多优点与符合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便于实现产业化推广等特性已得到更广泛的认可。通过地震造成建筑物损毁与重大人员伤亡的惨痛教训,在地震区更多采用重量轻、抗震性能好的钢结构住宅建筑已成为许多政府部门或建设主管部门的共识。

但在实际施工建设中我们要不断总结与交流经验,提高钢结构住宅的设计、建造的水平与质量,针对不同地区、差别的工程个案,应制定专门的设计、施工技术条件,通过采取优化技术与管理措施,切实为社会提供经济实用、性能优良的钢结构住房。

参考文献

[1]蔡玉春.面向产业化的钢结构住宅工程管理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

[2]胡孜华.浅谈我国钢结构住宅的应用与发展[J].中国建设教育,2007(08).

框架梁实训总结范文9

关键词:外框梁;侧模加固;改进止水螺杆;施工工艺;质量措施;应用

中图分类号:O434文献标识码: A

0工程概况

某住宅工程总建筑面积8.6万M2,其中地下室建筑面积1.7万M2,地下1层,地上23~25层,结构类型为框架剪力墙结构。该结构梁板支模体系采用扣件式钢管支模架,规格:15mm厚胶合板,50mm×70mm方木,M12螺杆,Φ48×3.5钢管及扣件组成。

1渗漏问题调查统计

住宅工程渗漏是工程质量验收过程中最主要的质量问题,也是工程投入使用后户主投诉的焦点,为此在该结构1-2层主体框架完成后对梁、板部位的渗漏情况进行现场检查统计,发现与外框梁相连的楼板渗漏现象较严重,有些楼板甚至渗漏点集中出现,统计4幢单体的两层楼面,渗漏楼板所占比例分别为:19%、16%、25%、15%和21%。该渗漏问题尽管对建筑物结构强度及耐久性无严重影响,但是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影响很大。

2渗漏原因分析

目前工程上混凝土结构外框梁模板加固方式普遍

以双股铁丝对拉加固为主,即铁丝一端由3寸铁钉捆

绑固定在楼板模上,另一端捆绑在外侧模的竖向支撑

木楞上(如图1示),加固方式虽然方便快捷,但所

带来的质量问题较多,主要质量问题表现为:外框梁

与楼板交接处部位因铁丝对拉加固,产生贯穿孔,引

起该结构部位渗漏;此外,该对拉加固对梁侧模板缺

乏双向限位作用,容易导致施工中爆模或因铁丝张拉 图1铁丝对拉加固梁侧模

过紧而使梁截面尺寸变小,因此梁成型质量较差。

3外框梁侧模加固改进技术

3.1改进止水螺杆加固

采用M12对拉止水螺杆,其一端套丝,另一端与带钢

(尺寸:2mm厚;30mm宽;80mm长)焊接,带钢末端打两

个4mm的孔(穿3寸铁钉与板模固定用),在螺杆中间部

位设置止水环(防止渗漏),并根据梁宽尺寸设置定位筋

(防止侧模偏位),以及螺母和垫圈所组成(如图2示)。图2 改进止水螺杆构成

3.2止水螺杆制作工艺

材料准备 按料单尺寸、数量校对下料、打眼 组装改进止水螺杆 检验

3.2.1制作质量不利因素分析

改进止水螺杆的制作工艺是否可靠、要求

是否满足,对混凝土结构外框梁的成型质量、

渗漏水隐患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改进止水

螺杆的质量好坏非常重要。通过对人员、设备、

材料、管理四个因素进行因果分析,判定现场

制作改进止水螺杆的主要不利因素。详见图3

及表1。图3因果分析图

表1要因判定表

影响因素 判定方法 判定情况 要因

焊工无操作证 调查分析 检查焊工操作证书,两名焊工均有焊工操作证,培训及时,并无过期。 否

螺杆制作工艺

不熟练 现场测试测量 现场检验部分成品止水螺杆,焊接质量不合格,止水环及定位筋设置位置不到位。 是

专用制作设备

不全 调查分析 检查专业制作设备老旧,焊接质量不能保证。 是

进场材料

不合格 现场测试测量 检查现场原材料及台账,原材料合格,台账记录齐全,不合格材料有退场记录。 否

制作工艺交底

不到位 调查分析 检查交底记录,现场两名焊工均接受过交底。 否

自查、检验制度未落实 调查分析 现场自查、检验数量不足,不合格产品容易漏检。 是

3.2.2对策制定

通过要因分析判定,确定3个影响螺杆制作质量的主要因素,并分别制定相应对策,如表2示。

表2对策制定表

主要因素 对策措施

螺杆制作工艺不熟练 有项目技术负责人编制改进止水螺杆制作作业指导书及内控标准,对制作工人重新进行交底,确保工人熟练掌握制作工艺。

专用制作设备不全 更换老旧的专用制作设备,确保制作的改进止水螺杆不会因设备问题而产生不合格现象。

自查、检验制度

未落实 严格落实自查、检验制度,首先有制作工人对每根螺杆进行自查,然后再有专职检验人员对螺杆进行检验,要求检验数量在50%以上,确保所检验的螺杆全数合格才能投入使用。

(1)制定作业指导书及内控标准

制定改进止水螺杆制作作业指导书及内控标准,具体从人员(如技术交底、专业培训)、材料(进场验收、检验合格)以及制作偏差(如螺杆和带刚长度、孔眼位置、止水环和定位筋尺寸及位置、焊缝质量等)提出要求,从而使制作工人在螺杆制作过程中有据可依,确实有效的提高改进止水螺杆的制作工艺和合格率。

(2)更换制作设备控制加工质量

更换制作设备并加强控制止水螺杆制作的加工质量,具体控制以下环节:进场的螺杆根据不同梁宽,由厂家统一供货;带钢由厂家统一供货(卷筒式),在现场切割成规定长度的带钢片,并在末端打两个钉孔;止水环必须根据梁宽焊在螺杆的正确位置;止水环、定位筋与螺杆连接焊缝质量应保证。

(3)严格检验程序并落实制度

落实自查和检验制度,做好止水螺杆制作前的技术交底工作,切实有效的提高止水螺杆的制作工艺和合格率,使应用到现场的止水螺杆每一根都是合格品。并认真总结经验,加强交流,提供止水螺杆的制作水平。

4现场应用效果

在工程3层以上的框架边梁侧模加固采用该改进止水螺杆。根据不同梁宽选配,带钢段有两个4mm的预留孔,由两枚3寸铁钉与楼板底模固定,并确保两枚铁钉都固定在楼板底模的木楞支撑上,套丝段穿过侧模及竖向木楞支撑的预留孔,用螺母加垫圈固定。如图3所示。

为检查止水螺杆的加固效果,项目部对边梁与板交接部位的梁截面尺寸、混凝土成型质量和裂缝情况依据相关验收规范进行复测[1~2],均满足要求,渗漏现象和外观质量均得到有效控制。

图3 止水螺杆加固侧模节点图及实例

5结语

近年来住宅工程开发势头迅猛,大批住宅工程已投入使用,住宅工程质量投诉中的热点问题集中于渗漏问题。本文提出的改进止水螺杆侧模加固技术,解决了常规双股铁丝对拉加固侧模方法所引起的外框梁与楼板交接处部位渗漏问题,可为住宅工程以及其他工程类似结构部位的防渗漏控制施工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13)[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