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服装生产流程集锦9篇

时间:2022-05-11 23:31:33

服装生产流程

服装生产流程范文1

彭国勋

现代制造业要求产品及其物流包装应该在质量、成本、服务和碳排放等方面进行协调或权衡。一个现代企业,不能只是停留在销售所制造的产品,而应从单纯推销产品过渡到同时向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上,从以产品为中心过渡到以客户为中心,从制造/销售过渡到判断/响应,从卖方市场过渡到买方市场,从单纯取得内部效益过渡到创造共同价值。

作为包装制品生产企业,对客户的全方位服务通常分为:售前服务(Before-saleService),售中服务(In-saleService)和售后服务(After-saleService)。

售前服务

包装企业的售前服务首先是与当今的第三方物流包装的大潮流紧密相关。把产品的物流与包装委托给专门的物流包装企业完成,这是当今世界物流包装的发展趋势之一,已经成为产品制造企业明智之举,有人说这是物流包装中的一场革命。

从事第三方物流包装的企业,可以为产品生产企业提供经过优化的整体包装解决方案,英文有两种叫法:一是IntegratedPackagingSolution,简称IPS;二是CompletePackagingSolution,简称CPS。

这个概念发源于美国,流行于发达国家,随着国外大型生产企业进驻中国,也开始受到国内有远见的制造企业的青睐。

第三方物流包装可能带来以下效益:

第三方物流包装承担者的物流包装专家的丰富知识与经验以及完善的包装加工与试验设备,有可能大幅度降低整体包装成本;

第三方物流包装承担者优化的包装材料供应链,有可能降低包装材料的采购与管理成本,彻底杜绝采购贿赂;

第三方物流包装承担者的包装生产条件,可以缩短产品包装设计、打样、试验与生产的周期,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需要;

第三方物流包装承担者的庞大仓储条件,可以保证包装制品的可靠而及时的供应,节约生产企业的包装制品的仓储成本;

第三方物流包装承担者的专业化设计的完美包装,可以提升产品的品牌与环保形象;

第三方物流包装承担者熟悉国际包装法规,有利于企业的产品出口和攻克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

企业采取第三方物流包装,可以降低乃至取消企业现有的包装设计与开发成本;

企业采取第三方物流包装,可以让产品生产企业把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集中在自身产品生产与开发的核心业务上,缩短和优化供应链。

第三方物流包装承担者将在为生产企业的全方位服务中得到提高,并从成本节约中分享一定红利。

例如,SKF(上海)委托江苏前程工业包装有限公司作为第三方包装供应商,真正实现了理想的零库存,取得了明显的绩效:

前程包装提供包装制品一周的库存量,并每天按SKF生产计划配送所需全部包装制品,使得SKF的包装制品几乎为零库存,彻底解决了包装制品的库存持有成本、仓储管理成本、内部物流成本等有关的采购与管理成本问题;SKF利用前程包装的专业包装技术力量与试验设备进行产品包装的改进,从源头上降低了包装成本,实现了物流包装设计本土化,节约了技术开发成本,缩短了新产品开发周期;

SKF使用中损坏的全部围板箱都集中到前程包装进行维修,进一步延长了包装的使用寿命,大幅度降低了包装成本。

第三方物流包装是制造企业重新梳理和优化供应链管理流程的一种有效形式,实现了与包装供应商结成供应链动态联盟的最终目标,是企业把供应链管理作为企业的竞争策略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包装制品生产企业在对客户提供售前服务过程中,不断与客户的技术人员充分交流,获得了大量最新信息,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使新产品开发更加贴近客户的需求。包装制造企业与客户结成供应链动态联盟,稳定了优质客户群,共同分享技术开发的成果,兼顾好双方的利益关系,提高双方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达到双赢的目的。因此,售前服务是实现包装生产企业从单纯制造到提供服务的经营战略转移的重要举措。

第三方物流包装不等于包装企业可以包揽一切。包装企业的设计团队需要与客户的产品结构设计、供应链管理、质量与标准等部门的技术人员结成联合工作组,密切配合,互相渗透,发挥各自特长,方能开发出最适合制造企业需要的先进物流包装系统。

售中服务

售中服务是指在包装制品销售过程中为客户提供的服务。如热情地为客户介绍、展示包装制品,详细说明产品使用方法,耐心地帮助客户挑选包装制品,解答客户提出的问题等。售中服务与客户的实际购买行动相伴随,是促进包装制品成交的核心环节。针对客户的售中服务,主要体现为销售过程管理和销售管理,销售过程是以销售机会为主线,围绕着销售机会的产生、销售机会的销售控制和跟踪、合同签订、价值交付等一个完整销售周期而展开的,既是满足客户购买产品欲望的服务行为,又是不断满足客户心理需要的服务行为。

具体任务包括跟踪合同,及时向客户解释合同不明确的条款,协商条款的局部修改;根据客户要求提供必要的包装设计图纸和测试等技术资料;按合同跟踪生产、外协件和产品发货等。

优秀的售中服务将为客户提供享受感,从而可以增强客户的购买决策,融洽而自然的销售服务还可以有效地消除客户与企业销售、市场和客户关怀人员之间的隔阂,在买卖双方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信任的气氛。

销售、市场和客户关怀人员的服务质量是决定客户是否购买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售中服务来说,提高服务质量尤为重要。

例如,江苏前程工业包装有限公司组建了高素质的销售队伍,向客户展示利用CAD/CAE先进技术为客户提供性价比最佳的方案的全过程,演示根据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进行试验的能力,从根本上赢得了客户的信任。

售后服务

售后服务包括:包装制品的质量跟踪与质量事故的快速处理、客户产品售后包装件破损情况与物流环节条件的相关统计分析、适时供货(JustInTime,JIT)的持续保证、设计修改的及时沟通与调整、有关信息的共享与交流、参与客户的业务流程改进(BusinessProcessImprovement,BPI)活动等。

售后服务与包装制品的性价比一样重要,直接影响包装企业的信誉和品牌。

包装企业应制定出企业客户服务标准,编制客户售后服务处理流程,充分满足客户的要求,使得与客户之间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高效畅通,监控得力。

通常,按80/20法则,对所有的分公司、客户、产品按价值贡献度(销售额、利润贡献、客户忠诚度/信誉度等)大小进行区位分类。所谓80/20法则也称帕累托定律,在管理学上可以简单理解为一个企业80%的利润来自它20%的产品/客户。见下图所示。

包装企业应分地区、产品制定适宜的客户服务标准。例如,某企业制定的客户服务标准为:

分客户设定不同的信用额度标准,优先保证重要客户、重要产品需求。配送服务标准:中心城市4—8小时;区域城市12—24小时;其他12—48小时内。

对高端产品不限配送量。

24小时响应客户售后服务需求。

提高客户订单完成率:>90%。

及时满足客户的服务需求至关重要。快速反应的能力把物流包装作业的重点从根据预测和对存货储备的预期,转移到从装运到装运方式对客户需求做出迅速反应上来。信息技术提高了在尽可能的最短时间内完成物流包装作业,并尽快交付所需存货的能力。客户削减存货的要求和趋势越来越强,在客户要求的时间内完成全部订单的交货,成了赢得订单的头号标准。

由于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对客户提供产品生命周期支持是售后服务的新领域。某些对产品生命周期有严格需求的行业,回收已流向客户的超值存货,将构成物流包装作业成本的重要部分。

流程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

直接创造顾客价值的作业活动:识别顾客需求、满足这些需求、接受订单、评估信用、设计产品、采购物料、制作加工、包装发运、结账、产品保修、人员培训;

为上述作业活动服务的管理活动:计划、组织、用人、协调、监控、预算和汇报;

信息系统:为确保上述作业活动和管理活动的完成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支撑;

不断进行流程优化与重组;

剔除非增值性活动:对创造客户所需价值毫无贡献的活动集合,如各种重复的报告、重蹈覆辙的错误、过多的检查等;

尽量减少辅助性增值活动:为协调增值性工作的检查、监督、控制管理活动;

不断改善增值性活动:顾客愿意付费的核心作业活动。

只有当流程是“可视化”的或透明的,才有可能对流程进行监控和改进。为了使业务流程“可视化”,必须建立一个体现信息集成和信息共享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信息集成的原则就是信息源是唯一的,而不是多头的。做到信息集成本身不是最终目的,实现信息集成是为了信息共享。实现信息集成是有一定条件的,其中最最基本的两条是:信息必须规范,信息的流程必须规范。总之,实现上述经营战略从产品到服务的转变,是企业发展的方向,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数包括:核心管理层的优先关注;企业的战略引导;可以量化的重组目标;业务流程重组是一个过程;提升业务流程的过程应得到持续的资金支持;

组织为流程而定,而不是流程为组织而定;

将客户与供应商纳入业务流程的重组范围;

服装生产流程范文2

关键词:服装行业 服装物流 物流信息化

1 株洲地区服装行业物流信息化发展现状

株洲服装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80年代的起步阶段;90年代初、中期的迅速发展阶段;以及90年代后期出现萎缩,面临危机和挑战的阶段。芦淞服装批发大市场是株洲经营时间最长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市场,经过对芦淞服装批发市场的调研和考察笔者发现:目前,株洲服装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信息化程度不高。绝大多数服装企业是通过人工单据流转程序,来实现信息流对商品流的跟踪,通过财务库存资金账来控制进销过程,通过仓库账来核查物流过程,通过定期盘点对账来调整账目和商品的损益。由此造成物流、款流、票据流分离,财务信息滞后实际业务,往往需要通过盘点才能较准确地了解经营情况。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先进的技术广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株洲服装市场一般通过专卖店销售、商场代销、客户经销等方式销售,所以物流管理相当重要,其应根据商场、专卖店的销售、库存情况,及时进行配货、补货、退货、调拨。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通过物流环节的信息化,不但可以降低营运、销售和物流成本,还可以帮助缩短商品循环周期,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要,以加快企业的发展。

2 株洲服装行业物流信息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障碍

2.1 认识瓶颈

通过对株洲服装市场的走访和调查,发现大多数服装企业对什么是完整的信息化的概念不清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企业缺乏先进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来帮助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实现决策的快速响应,通过集成化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可以贯通企业的整个环节,实现信息共享和提供决策支持,帮助先进管理思想的顺利执行。服装产品的“鲜活”性,要求服装企业对市场做出快速准确的反应,实现敏捷制造和销售。消费观念的变革使人们在选择服装商品时更注重时尚化和个性化,因此服装企业必须向多品种、小批量和柔性加工的生产模式发展,些都需要有强大的信息化系统帮助实现智能化管理。

2.2 人才瓶颈

在株洲从事服装行业的员工,普遍文化素质偏低,物流网络和管理理念欠缺,习惯于人工操作及经验管理方式,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有抵触心理。有非常多的服装生产、流通企业以及服装从业人员,但大部分企业和管理者都还不了解物流,没有认识到物流信息化在服装行业中的作用。目前很多服装企业的工作人员,要么只是精通信息,要么就是只对业务流程有所了解,这就造成了服装企业的业务需求与信息化系统难以有效对接的矛盾。

2.3 技术瓶颈

由于生产设备与技术较落后,自动化程度还比较低,这给株洲服装市场物流信息化的实现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而服装企业的业务流程非常复杂、繁琐,许多服装企业每天需要处理成百上千的库存单位,并要管理无数的款式、结构、客户标识甚至更多的数据。在这种复杂性极高的经营管理中,精确的预测、材料采购管理、生产计划和分销管理显得尤其重要由于服装产品的特殊性,应该有专门的物流设施与设备以及技术,在目前还比较缺少这些专业化的设备和技术。比如,服装的包装机械和包装材料、服装专用运输车、服装自动化仓库以及服装产品的分拣设备与技术等。服装物流设备与专业经验方面的差距,导致了作业效率低下,产品破损率高,成本居高不下。

3 打破瓶颈的方法和途径

3.1 引进信息化管理

实施信息化管理,可以建立起株洲服装企业的快速信息反馈体系,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降低企业运作风险和成本,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了完整准确的生产管理数据,各业务环节也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业务统计分析完全实现自动化。

在信息系统的帮助下,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及时掌握生产流程各环节的制造信息、库存信息,减少了主、辅料库存积压和浪费,降低了安全库存指数,实现了对订单的及时跟踪,订单需求也可及时地反馈到各个环节。对订单的跟踪也由被动变为主动,完全可以根据产能估计订单的接受范围,可以细化跟踪订单的执行情况,确立订单的准确交货日期。通过信息化系统的辅助,服装生产加工加工企业可以严格控制制造费用,减少生产成本,实现单据流对物流和资金流的控制,对物料往来账款的控制能力大大提高,能够有效管理领料,保证合理的用料,减少生产流水不必要的耗料。

3.2 培养技术人才

在知识经济时代中,迅速提高株洲服装行业的整体素质也成为当务之急。企业的决策层、服装设计师应科学及时地掌握消费心理及市场发展趋势,而且应具备收集分析信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服装销售、技术、生产等管理人员都应该具备信息网络知识,同时富有创新意识,及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准确的判断力,并注意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一方面需要国家教育的支持,另一方面需要企业重视物流工作,在现有的人才中选择培养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专业服装物流人才。培养既具备物流知识,又有服装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3.3 应用物流信息技术

3.3.1 应用 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通过对株洲的服装企业进行调研后发现,企业原始积累已经完成,内外环境已发生变化,企业正处于转折期,企业进一步扩大将面临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业务信息量大,手工方式难以处理;产品交货期要求要短,而且要及时;客户要求高质量、低价格的产品;订单的款式繁多,产品多样化,批量大小不—;面、辅料的种类繁多,仓库管理任务繁重;服装企业管理还不够规范,水平有待提高。ERP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的优势不仅在于帮助企业建立一套信息化管理系统,更重要的它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之一。它可以尽快改变服装企业管理粗放、落后的局面,进而建立一套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服装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实施ERP也是竞争的需要。

3.3.2 应用快速响应(QR)。快速响应是美国纺织与服装行业发展起来的一项供应链管理策略,后来在其它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物流管理中供应链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QR是指在供应链中,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在两个环节之间进行的紧密合作。目的是减少原材料到销售点的时问和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最大限度地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军.关于我国服装行业现代物流发展的思考[J].连锁与特许,2008,(10).

服装生产流程范文3

关键词:服装行业 服装物流 物流信息化

1 株洲地区服装行业物流信息化发展现状

株洲服装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80年代的起步阶段;90年代初、中期的迅速发展阶段;以及90年代后期出现萎缩,面临危机和挑战的阶段。芦淞服装批发大市场是株洲经营时间最长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市场,经过对芦淞服装批发市场的调研和考察笔者发现:目前,株洲服装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信息化程度不高。绝大多数服装企业是通过人工单据流转程序,来实现信息流对商品流的跟踪,通过财务库存资金账来控制进销过程,通过仓库账来核查物流过程,通过定期盘点对账来调整账目和商品的损益。由此造成物流、款流、票据流分离,财务信息滞后实际业务,往往需要通过盘点才能较准确地了解经营情况。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先进的技术广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株洲服装市场一般通过专卖店销售、商场代销、客户经销等方式销售,所以物流管理相当重要,其应根据商场、专卖店的销售、库存情况,及时进行配货、补货、退货、调拨。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通过物流环节的信息化,不但可以降低营运、销售和物流成本,还可以帮助缩短商品循环周期,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要,以加快企业的发展。

2 株洲服装行业物流信息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障碍

2.1 认识瓶颈

通过对株洲服装市场的走访和调查,发现大多数服装企业对什么是完整的信息化的概念不清楚,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是企业缺乏先进的信息化解决方案来帮助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实现决策的快速响应,通过集成化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可以贯通企业的整个环节,实现信息共享和提供决策支持,帮助先进管理思想的顺利执行。服装产品的“鲜活”性,要求服装企业对市场做出快速准确的反应,实现敏捷制造和销售。消费观念的变革使人们在选择服装商品时更注重时尚化和个性化,因此服装企业必须向多品种、小批量和柔性加工的生产模式发展,些都需要有强大的信息化系统帮助实现智能化管理。

2.2 人才瓶颈

在株洲从事服装行业的员工,普遍文化素质偏低,物流网络和管理理念欠缺,习惯于人工操作及经验管理方式,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有抵触心理。有非常多的服装生产、流通企业以及服装从业人员,但大部分企业和管理者都还不了解物流,没有认识到物流信息化在服装行业中的作用。目前很多服装企业的工作人员,要么只是精通信息,要么就是只对业务流程有所了解,这就造成了服装企业的业务需求与信息化系统难以有效对接的矛盾。

2.3 技术瓶颈

由于生产设备与技术较落后,自动化程度还比较低,这给株洲服装市场物流信息化的实现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而服装企业的业务流程非常复杂、繁琐,许多服装企业每天需要处理成百上千的库存单位,并要管理无数的款式、结构、客户标识甚至更多的数据。在这种复杂性极高的经营管理中,精确的预测、材料采购管理、生产计划和分销管理显得尤其重要由于服装产品的特殊性,应该有专门的物流设施与设备以及技术,在目前还比较缺少这些专业化的设备和技术。比如,服装的包装机械和包装材料、服装专用运输车、服装自动化仓库以及服装产品的分拣设备与技术等。服装物流设备与专业经验方面的差距,导致了作业效率低下,产品破损率高,成本居高不下。

3 打破瓶颈的方法和途径

3.1 引进信息化管理

实施信息化管理,可以建立起株洲服装企业的快速信息反馈体系,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降低企业运作风险和成本,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了完整准确的生产管理数据,各业务环节也可以有机地结合起来,业务统计分析完全实现自动化。

在信息系统的帮助下,企业管理人员可以及时掌握生产流程各环节的制造信息、库存信息,减少了主、辅料库存积压和浪费,降低了安全库存指数,实现了对订单的及时跟踪,订单需求也可及时地反馈到各个环节。对订单的跟踪也由被动变为主动,完全可以根据产能估计订单的接受范围,可以细化跟踪订单的执行情况,确立订单的准确交货日期。通过信息化系统的辅助,服装生产加工加工企业可以严格控制制造费用,减少生产成本,实现单据流对物流和资金流的控制,对物料往来账款的控制能力大大提高,能够有效管理领料,保证合理的用料,减少生产流水不必要的耗料。

3.2 培养技术人才

在知识经济时代中,迅速提高株洲服装行业的整体素质也成为当务之急。企业的决策层、服装设计师应科学及时地掌握消费心理及市场发展趋势,而且应具备收集分析信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服装销售、技术、生产等管理人员都应该具备信息网络知识,同时富有创新意识,及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准确的判断力,并注意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一方面需要国家教育的支持,另一方面需要企业重视物流工作,在现有的人才中选择培养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专业服装物流人才。培养既具备物流知识,又有服装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3.3 应用物流信息技术

3.3.1 应用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通过对株洲的服装企业进行调研后发现,企业原始积累已经完成,内外环境已发生变化,企业正处于转折期,企业进一步扩大将面临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业务信息量大,手工方式难以处理;产品交货期要求要短,而且要及时;客户要求高质量、低价格的产品;订单的款式繁多,产品多样化,批量大小不―;面、辅料的种类繁多,仓库管理任务繁重;服装企业管理还不够规范,水平有待提高。ERP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的优势不仅在于帮助企业建立一套信息化管理系统,更重要的它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之一。它可以尽快改变服装企业管理粗放、落后的局面,进而建立一套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服装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实施ERP也是竞争的需要。

3.3.2 应用快速响应(QR)。快速响应是美国纺织与服装行业发展起来的一项供应链管理策略,后来在其它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成为物流管理中供应链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QR是指在供应链中,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在两个环节之间进行的紧密合作。目的是减少原材料到销售点的时问和整个供应链上的库存,最大限度地提高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王军.关于我国服装行业现代物流发展的思考[J].连锁与特许,2008,(10).

服装生产流程范文4

【关键词】:服装行业;服装物流;物流信息化;ERP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E 文章编号:1006-0510(2008)0810064-03

一、服装行业的特点以及服装物流的提出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同时也是世界服装产品出口大国。服装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消费密切相关,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在中国加入WTO后,我国迅速成为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发展中心,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服装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种:

(一)劳动密集型行业,产品具有高附加值、高利润

服装行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技术含量低,服装款式经常变换的特点。而服装产品与其他产品相比,具有较高的利润和附加值。特别是知名品牌服装,其新产品的毛利润率可达百分之几百。

(二)消费需求个性化,但信息传递慢

当前,服装的消费需求越来越趋于个性化。这既给服装行业带来了较大的机遇,使服装行业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向服装行业提出了挑战,要求服装行业加快信息化建设。在服装行业,产品较为单一,业务简单,但任务繁重,每天需要统计的单据量非常大,因此在信息的传递方面速度较慢,造成业务与财务的核算不能同步,难以保持一致。

(三)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经营管理复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越来越追求时尚。因此服装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卖不出的、过时的产品在价格上将大打折扣。这就要求服装生产企业及时跟踪顾客的需求,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以满足顾客的需求。由于每件服装都是以款式、颜色、尺码定义的,使服装的经营管理很复杂。

(四)市场反应能力弱,品牌宣传力度小,产品开发具有一定盲目性

与国外同类企业相比,中国服装行业在市场的反应力方面及新产品的设计、创新,流通的速度方面,尤其在品牌的宣传影响力方面还有一定的距离。产品开发对于服装行业是重要的一面,其取决于设计师的优秀设计与对市场销售的分析、预测,但有些服装企业只核算商品的品名和货号,并不管理商品的颜色、款式、规格、版型。这样,产品开发就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五)生产、销售管理自动化程度低,对原材料管理困难

根据《2005年中国产业发展报告》统计,我国纺织服装业虽然2004年总体保持增长态势,但从长期来看,其效益状况却难以改善。原因之一是我国服装行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小企业居多,自主品牌少,生产、销售管理自动化程度低,管理水平不高,制造商与销售商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不够。行业中的生产流程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工序较为复杂,单位价值较低,因此,难以对其原材料进行管理。

(六)国际贸易持续增长

服装行业多年来一直是我国出口创汇大户,并且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发达国家商业管理的自动化和仓储物流的信息化、标准化对我国服装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有着重要影响,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服装产品出口造成了信息技术壁垒,给我国服装行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近年来,中国服装行业发展迅猛,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进步,但同时由于这个行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等特点,服装店的数量在猛增。服装生产企业面临着异常激烈的竞争,它们必须在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降低成本以达到提高利率的目的。因此,众多服装企业都在需求减少成本的新途径。此时,我们就不能不提到服装物流了。

二、服装物流中存在的问题

服装物流是现代物流学科在纺织服装业的具体应用。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我国千千万万服装加工企业里,人们往往重视设计和生产,而作为对服装生产系统提供的、支持的、必不可少的物流系统则没有受到重视。随着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服装生产加工企业开始关注自身的物流系统。服装物流中常见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市场快速反应机制问题

服装本身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和短暂的流行周期,如果企业市场反应速度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它将付出惨重的代价。很多企业的产品仅仅停留在流通的中间环节,根本没有达成现实的销售,库存和现金流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

(二)单品管理问题

单品管理是对服装企业供应链中货品管理的细化。单品管理思想,就是在整个生产、营销、物流环节中,将每件货品细分到品种、款、色、码、价、面料质地等。通过单品管理,可提高货品周转率,增加货品调拨次数,大大降低滞销品库存,加快畅销品追单反应速度。

(三)多品种、小批量趋势问题

服装市场的发展演化,越来越显示出多品种、小批量趋势,而这种趋势也必将影响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方方面面。如何满足服装产品的这种多品种、小批量的发展趋势,需要服装企业、物流公司共同努力,建设共同配送系统,通过设存储配送中心等现代物流设施来实现。

(四)合理库存问题

现代物流的一个根本理念就是要尽量降低库存,直至零库存。但是,没有库存对于正常运作的服装企业来说是根本不可能的。对服装企业来说,库存控制的目标不是消灭库存,而是如何合理控制库存。合理库存的一个基本准则是将库存尽量集中在畅销产品。根据20/80法则,服装产品的销售中,20%的产品贡献了80%的利润,因此服装产品的库存应该首先保证这其中的20%的产品,即为企业带来销售,带来利润的20%的款式,这些产品的库存是必要的,不可或缺的库存量。即使是位列20%的服装产品,企业也应当适当控制库存,或者配合销售部门的推广、促销活动安排,及时在不同门店、仓库之间调配,将库存集中到促销活动辐射区。

三、服装物流信息化

对于服装企业来说,每个企业的物流解决方案都各有特点,不尽相同。因此,它们对于物流系统的要求也不相同,不过解决途径却始终不离一点:物流管理信息化。所有的解决方案都是围绕着信息化这一点来发展的,但是物流要信息化必须先搭建一个有效的、高速运转的物流系统。

服装企业物流信息化是服装企业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的结合与统一,它贯穿于企业物流的各个环节。正是因为有了物流的信息化,现代物流才有了生命。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领域网络化的基础也是信息化。这些都需要高科技的信息技术的支持,例如:条形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DI)、销售时点系统(POS)。

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是物流信息化的集中体现。ERP在国外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在中国的企业界掀起了一股ERP的热潮。ERP系统是今后中国企业信息化的重点,服装行业ERP系统的应用是发展趋势之一。

(一)服装企业需要ERP

通过对众多的服装企业进行调研后发现,企业原始积累已经完成,内外环境已发生变化,企业正处于转折期,企业进一步扩大将面临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公司业务信息量大,手工方式难以处理;产品交货期要求要短,而且要及时;客户要求高质量、低价格的产品;订单的款式繁多,产品多样化,批量大小不―;面、辅料的种类繁多,仓库管理任务繁重;服装企业管理还不够规范,水平有待提高。

中国加入WTO,为国内服装企业提供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机会,但也使企业面临着提高管理水平的挑战。ERP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的优势不仅在于帮助企业建立一套信息化管理系统,更重要的它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之一。它可以尽快改变我国服装企业管理粗放、落后的局面,进而建立一套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服装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实施ERP也是进行国际竞争的需要。

(二)ERP能够完善企业物流

ERP是全球制造、销售企业推崇的管理标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能成功地控制企业的全盘经营活动,降低经营成本和制造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分析和重组,同时结合ISO9000系列,规范企业的管理和信息流,达到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畅通。同时又能解决企业传统手工所无法解决的问题。

四、结语

中国的物流市场目前还存在一些效率低下的状况,有一部分是因为库存系统不够健全,在仓储方面的费用成本也比发达国家高。一般的物流成本在中国会占到整个成本的20%,远高于美国的10%以及日本的12%。服装行业的物流也往往因为物流条件的专业化程度不够而使服装的一部分价值在运输的过程中流失。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起服装物流的作用,利用物流信息化解决企业在产品运营中遇到的销售和库存之间的矛盾,使物流系统更高效地运转起来为企业服务,使企业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这也是物流发展的原则和目标。目前物流业在中国逐步发展,方兴未艾,而服装业面临更重大的发展契机,因此,服装物流将成为下一个促进行业发展和企业赢利的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服装生产流程范文5

    【关键词】服装行业;服装物流;物流信息化;ERP

    一、服装行业的特点以及服装物流的提出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同时也是世界服装产品出口大国。服装行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消费密切相关,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在中国加入WTO后,我国迅速成为全球经济最活跃的发展中心,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服装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种:

    (一)劳动密集型行业,产品具有高附加值、高利润

    服装行业属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技术含量低,服装款式经常变换的特点。而服装产品与其他产品相比,具有较高的利润和附加值。特别是知名品牌服装,其新产品的毛利润率可达百分之几百。

    (二)消费需求个性化,但信息传递慢

    当前,服装的消费需求越来越趋于个性化。这既给服装行业带来了较大的机遇,使服装行业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向服装行业提出了挑战,要求服装行业加快信息化建设。在服装行业,产品较为单一,业务简单,但任务繁重,每天需要统计的单据量非常大,因此在信息的传递方面速度较慢,造成业务与财务的核算不能同步,难以保持一致。

    (三)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经营管理复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越来越追求时尚。因此服装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卖不出的、过时的产品在价格上将大打折扣。这就要求服装生产企业及时跟踪顾客的需求,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以满足顾客的需求。由于每件服装都是以款式、颜色、尺码定义的,使服装的经营管理很复杂。

    (四)市场反应能力弱,品牌宣传力度小,产品开发具有一定盲目性

    与国外同类企业相比,中国服装行业在市场的反应力方面及新产品的设计、创新,流通的速度方面,尤其在品牌的宣传影响力方面还有一定的距离。产品开发对于服装行业是重要的一面,其取决于设计师的优秀设计与对市场销售的分析、预测,但有些服装企业只核算商品的品名和货号,并不管理商品的颜色、款式、规格、版型。这样,产品开发就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五)生产、销售管理自动化程度低,对原材料管理困难

    根据《2005年中国产业发展报告》统计,我国纺织服装业虽然2004年总体保持增长态势,但从长期来看,其效益状况却难以改善。原因之一是我国服装行业仍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中小企业居多,自主品牌少,生产、销售管理自动化程度低,管理水平不高,制造商与销售商之间的信息共享程度不够。行业中的生产流程具有连续性的特点,工序较为复杂,单位价值较低,因此,难以对其原材料进行管理。

    (六)国际贸易持续增长

    服装行业多年来一直是我国出口创汇大户,并且保持着持续增长的态势。发达国家商业管理的自动化和仓储物流的信息化、标准化对我国服装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有着重要影响,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服装产品出口造成了信息技术壁垒,给我国服装行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近年来,中国服装行业发展迅猛,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进步,但同时由于这个行业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等特点,服装店的数量在猛增。服装生产企业面临着异常激烈的竞争,它们必须在提高服务水平的同时降低成本以达到提高利率的目的。因此,众多服装企业都在需求减少成本的新途径。此时,我们就不能不提到服装物流了。

    二、服装物流中存在的问题

    服装物流是现代物流学科在纺织服装业的具体应用。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我国千千万万服装加工企业里,人们往往重视设计和生产,而作为对服装生产系统提供的、支持的、必不可少的物流系统则没有受到重视。随着现代物流管理理念、方法、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服装生产加工企业开始关注自身的物流系统。服装物流中常见的问题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市场快速反应机制问题

    服装本身具有强烈的季节性和短暂的流行周期,如果企业市场反应速度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它将付出惨重的代价。很多企业的产品仅仅停留在流通的中间环节,根本没有达成现实的销售,库存和现金流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

    (二)单品管理问题

    单品管理是对服装企业供应链中货品管理的细化。单品管理思想,就是在整个生产、营销、物流环节中,将每件货品细分到品种、款、色、码、价、面料质地等。通过单品管理,可提高货品周转率,增加货品

    调拨次数,大大降低滞销品库存,加快畅销品追单反应速度。 (三)多品种、小批量趋势问题

    服装市场的发展演化,越来越显示出多品种、小批量趋势,而这种趋势也必将影响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方方面面。如何满足服装产品的这种多品种、小批量的发展趋势,需要服装企业、物流公司共同努力,建设共同配送系统,通过设存储配送中心等现代物流设施来实现。

    (四)合理库存问题

    现代物流的一个根本理念就是要尽量降低库存,直至零库存。但是,没有库存对于正常运作的服装企业来说是根本不可能的。对服装企业来说,库存控制的目标不是消灭库存,而是如何合理控制库存。合理库存的一个基本准则是将库存尽量集中在畅销产品。根据20/80法则,服装产品的销售中,20%的产品贡献了80%的利润,因此服装产品的库存应该首先保证这其中的20%的产品,即为企业带来销售,带来利润的20%的款式,这些产品的库存是必要的,不可或缺的库存量。即使是位列20%的服装产品,企业也应当适当控制库存,或者配合销售部门的推广、促销活动安排,及时在不同门店、仓库之间调配,将库存集中到促销活动辐射区。

    三、服装物流信息化

    对于服装企业来说,每个企业的物流解决方案都各有特点,不尽相同。因此,它们对于物流系统的要求也不相同,不过解决途径却始终不离一点:物流管理信息化。所有的解决方案都是围绕着信息化这一点来发展的,但是物流要信息化必须先搭建一个有效的、高速运转的物流系统。

    服装企业物流信息化是服装企业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的结合与统一,它贯穿于企业物流的各个环节。正是因为有了物流的信息化,现代物流才有了生命。物流信息化表现为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领域网络化的基础也是信息化。这些都需要高科技的信息技术的支持,例如:条形码技术、电子数据交换(EDI)、销售时点系统(POS)。

    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是物流信息化的集中体现。ERP在国外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模式,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在中国的企业界掀起了一股ERP的热潮。ERP系统是今后中国企业信息化的重点,服装行业ERP系统的应用是发展趋势之一。

    (一)服装企业需要ERP

    通过对众多的服装企业进行调研后发现,企业原始积累已经完成,内外环境已发生变化,企业正处于转折期,企业进一步扩大将面临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公司业务信息量大,手工方式难以处理;产品交货期要求要短,而且要及时;客户要求高质量、低价格的产品;订单的款式繁多,产品多样化,批量大小不—;面、辅料的种类繁多,仓库管理任务繁重;服装企业管理还不够规范,水平有待提高。

    中国加入WTO,为国内服装企业提供了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机会,但也使企业面临着提高管理水平的挑战。ERP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的优势不仅在于帮助企业建立一套信息化管理系统,更重要的它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现代管理思想和方法之一。它可以尽快改变我国服装企业管理粗放、落后的局面,进而建立一套符合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服装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实施ERP也是进行国际竞争的需要。

    (二)ERP能够完善企业物流

    ERP是全球制造、销售企业推崇的管理标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能成功地控制企业的全盘经营活动,降低经营成本和制造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对企业业务流程的分析和重组,同时结合ISO9000系列,规范企业的管理和信息流,达到企业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畅通。同时又能解决企业传统手工所无法解决的问题。

服装生产流程范文6

信息化对企业管理和效益的提升是毋庸质疑的。为什么有些企业信息化工作不尽如人意呢?抛却企业个性化原因,行业针对性不强是致命弱点。仅纺织服装业,起码可以细分为纺纱、织布、印染、服装四个业务流程完全不同的行业。因此,信息化的前提是有针对性的细分行业。

服装企业首先要弄清自己的生产类型

目前国内从事服装业务的企业基本可分为以下6类:

1、 品牌运作公司:有自己的设计和分销渠道,不直接生产,最典型的是美特斯邦威。

2、 内销品牌服装公司:既有自己的设计和分销渠道,又有自己的工厂,典型的如雅戈尔、红豆、七匹狼等

3、 纯粹外贸公司:承接外贸订单,自己无服装加工厂。原来直接把打样和面辅料采购都交给外发工厂,现在自己打样、采购面辅料。

4、 外贸服装公司:自己承接外贸订单,自己采购面辅料,自己有服装加工厂,来不及做时外发其他加工厂。

5、 服装加工厂:承接外贸公司或外贸服装公司的二手订单,一般自己无直接接单能力,也不自己采购面辅料。主要从事裁剪、缝纫以后的工作。

6、 销售公司:指或经销品牌服装的公司。

目前,外贸和内贸的区别在逐渐消失,内销品牌公司也向外贸服装公司下订单,甚至有的内销公司自己既有品牌和内销渠道,又有生产厂的情况下,专门设立的销售公司也按订单方式向自己的工厂下单。

我们所谈的服装制造业应指的是从面辅料到成衣的生产过程,而不是成衣从仓库到经销商到商店,再到消费者的移动过程。

服装制造业信息化包括业务管理和生产管理,业务管理侧重于资金,即接单到面辅料采购、毛利核算。生产管理侧重产品,成衣的生产、质量和交货。与此对比的是用于服装的外贸管理(管理对象是成衣出口),分销管理(管理对象为成衣销售)。至于财务管理是通用软件。

为什么服装企业没有通用的ERP?

企业信息化根据行业特点,分为离散型行业和流程型行业,两者区别很大。

离散型行业特点是生产过程中基本上没有发生物质改变,只是物料的形状和组合发生改变,即最终产品是由各种物料装配而成,并且产品与所需物料之间有确定的数量比例,如一个产品有多少个部件,一个部件有多少个零件,这些物料不能多也不能少。按通常行业划分属于离散行业的典型行业有机械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家电制造业等等。

流程型行业的特点是管道式物料输送,生产连续性强,流程比较规范,工艺柔性比较小,产品比较单一,原料比较稳定。

混合行业是指一般认为是流程行业的企业中,产品包装成本占有较大比例的一类企业。这类企业前期生产是流程的,后期包装则是离散的。如果没有前期“原料”生产,是通过购买“原料”来进行包装的,则就是完全的离散行业。按通常行业划分属于混合行业的典型行业有制药行业、化妆品生产行业、食品行业、酒类生产行业等。这类企业的前期生产与流程行业完全相同,后期生产与离散行业基本相同,但是后期有一个与一般离散行业最大的区别是混合行业的后期生产基本没有半制品和在制品,这是由于这类行业的后期都是包装,自动化程度较高,往往都能做到当天投料当天完成。

按以上典型定义,服装难以分类,既不属于典型的离散型行业,也不属于典型的流程型行业,但更接近于流程型行业。

1、 典型离散型行业生产前的物料和生产后的物料只有形状变化,可以找到一一对应关系。而服装生产前面料按米计算,生产后是衣服按件计算,最多只能拆成衣片,但和面料没有一一对应关系。

2、 服装生产实际是一种将面料变成衣服的过程,除了中间过程是人工而不是机器完成外,和炼油厂把原油变成汽油一样,是一种形态的改变,计量单位也发生了变化。

3、 虽然辅料在生产中是一种装配,但毕竟不是主要工作。

离散型行业的一个特点是ERP基本可以通用,而流程型行业不同行业都必须有自己独特的ERP,这就是通用ERP不能用于服装制造业的原因。依次类推,纺纱、织布、印染也是不同的非典型性流程型行业,信息系统互相不能通用。

服装行业的信息化难在何处?

1、款式的描述

在服装制造业,要描述一件衣服,需要一个四维的数据,即订单、款式、颜色、尺码,只有这四个数据都准确了,才确定了一件特定的衣服。

按标准ERP理论,ERP中用到的物料(成品也是一种物料,因为一种成品可能是另一种成品所需的物料)都必须用唯一的编码识别。

假如有一种女夹克衫,准确ERP描述必须是:

这种描述在服装制造业就遇到困境。因为标准的一个订单可能有10个款式,每个款式有5种颜色(粉红色、浅绿色、淡兰色、浅灰色、深灰色),每种颜色有5种尺码(S、M、L、XL、XXL),则按以上格式描述的记录就有10 x 5 x 5 = 250条,也就需要250个编码,显然不实用。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用两个二维联动的表来描述:

2、面辅料的描述和采购数量的精确计算

一款服装有几十种面辅料,这些面辅料有的与款式的颜色有关,有的与尺码有关,有的都有关,有的都没关,变化很多。

当然,最复杂的是拉链,这是服装制造业ERP的经典难题,要是检测一个ERP产品是否适用服装制造业,能否描述拉链可以说是个基本门槛。

该问题是:一个规格为64cm的白色拉链用在粉红色款式的M码上,单耗是2,请用软件计算出需要采购的数量。(已知该款粉红色的M码订单数量是200件)

难度在于这是一个多维的数据描述问题。一个拉链的描述包括:名称、颜色、规格。不同拉链名称对应服装不同部位的多个拉链,不同拉链颜色对应不同款式颜色,不同规格(即长度)对应服装不同尺码。

如果按标准ERP的编码标准,一种拉链的描述应该是:

极端情况下,假设同一款衣服有10个颜色,5种尺码,需要两种拉链(长拉链和短拉链),没有相同的颜色和尺码,则需要10 x 5 x 2 = 100种不同拉链,以上记录有100条。

3、业务流程实现的难度

服装制造业是一个流程型行业,业务的流程大家是清楚的,也是容易描述的:

打样报价订单面辅料采购裁剪车间 缝纫车间 后道车间装箱出运

但是要让打样的数据一直流下去,困难不少。主要是数据变化太大。

比如一种面料,打样时的单耗是技术部实际测出来,比较准确。但到报价,可能需要在打样数据基础上适当放大。采购时除根据打样时给出的单耗计算外,还要考虑损耗,实际采购时还要给个调整系数。最后还要放余量。这样下来,打样的数据已经变动很大了。

信息化带来哪些好处?

有人做过一个行为分析,发现一个流程的处理时间中90%是停滞时间,真正有效的处理时间很短。并且在流程处理过程中需要人员去用“腿”、用“电话”等其他手段去推进,不仅耗时耗力,而且效果差,时时有跟单失踪或石沉大海的情况发生。

用计算机技术,可将企业的最优业务流程用软件固化,只要各个业务环节的员工按要求处理数据,即可达到最佳管理效果,较少受员工素质和流动的影响。

用信息化实现的业务流程,信息只有唯一录入口,系统按照企业需要定义流转规则,流程自动流转,成为企业业务流程处理的一个“不知疲倦”的推手。所有员工不仅被授权了解自己的角色,而且确切地了解流程在任何时候的状态,

在服装制造中,由于款式众多,一种款式有几十种面辅料需要采购,业务人员和采购人员非常繁忙。某种面辅料有没有采购,仓库有没有到货,常常需要电话不断催问,最后还可能由于一种辅料不齐导致缝纫车间和外发厂停工待料。

如果采用信息化管理,不但可以查到每种面辅料的采购和到货情况,还会到时间自动提醒关注某种面辅料的缺货信息。

整个公司的业务和生产数据在各个部门和员工之间共享,这不仅出于减少数据重复录入的考虑,更因为要保证公司运行数据的一致性,协调业务流程各种活动。管理漏洞的出现就是各部门数据不能共享,出了问题互相推诿。从采购管理的基本控制要求“三单校验”,就可看出数据共享的重要性。

哪些数据可以在管理中部门之间共享?

以下列出管理中部门信息共享的情况:

1、样品和报价的数据共享

报价时,选择对应的打样数据读取,可以得到技术部打样所用面辅料清单和相应单耗,直接算出面辅料的成本。

2、报价和订单的数据共享

可以把几个报价的数据合在一起生成一个订单,订单的面辅料清单和相应单耗可通过报价的链接关系,从打样数据中读出。

3、物料料清单和采购计划的数据共享

制定对应各个订单的采购计划时,对需要的品种、规格和数量已经可用自动计算,这种计算需考虑款式的颜色、规格和数量,所用各种面辅料的规格、颜色,关系很复杂,人工计算很容易出错。

4、采购计划和采购单(采购订单)的数据共享

通过合并不同采购计划中的相同供应商,可以进行集中采购,从而降低成本,这种合并操作是自动完成的。

5、采购单和入库的数据共享

面料或辅料入库时,可以查询采购部门采购计划数量,并将入库数控制在采购计划数的3%,还可按不同款式相关的面辅料分开。

6、采购付款和计划、入库的数据共享

财务部在支付采购货款时,必须做到“三单校验”,这三单指的是采购单、入库单和发票。三单中的数据必须一致才能付款。而在三个数据分别来自采购部门、仓库和财务部门,数据还必须与款式对应。

7、计件工资和生产统计的数据共享

及时统计计件工资,可以自动计算产量。可以把计算计件和生产统计工作合而为一。

8、生产统计和计件工资的数据共享

生产统计中统计的产量和计件工资中推算出的产量可以进行对比,避免任何一方的错误。

构成服装制造业的信息系统需要几部分?

服装制造业的信息系统主要可以分为三部分:业务管理、生产管理和计件工资。业务管理除基本功能外,还可细分为库存管理、外贸管理、针织服装管理。

业务管理

服装业务管理指的是与订单及采购有关的管理,对应的服装生产管理指的是与产量、质量、交货期有关的管理。

服装业务管理涉及外购样衣(仅ODM厂家)、打样、报价、订单-款式、面辅料清单、面辅料采购和入库。管理的重点是订单、款式、颜色、尺码、数量,每个款式所用面辅料品名、规格(面料指门幅)、颜色,及对应单耗,据此计算需要采购的数量,再把相同的面辅料合并起来进行采购,直到分别进入面料和辅料仓库为止。

1、库存管理

服装制造业的库存,指的是面料和辅料仓库,而不是成品库。因为现在服装企业都是按订单生产,无论是面辅料还是成品,库存都很少。但面辅料品种很多,无法通过编码甚至文字描述来确定一种面辅料,库存管理具有很大特殊性和难度。

服装生产企业材料库存很少,常常难以重复利用,而且材料成本都在订单完成后摊销,因此库存材料无帐面价值。如不加利用,会在清理仓库时以低于购置价1/10~1/50甚至更低的价格处理。如果能在后续订单或翻单生产中利用这些物料,产生的就是净利润。在出口退税降低、人民币升值等众多减利环境中,库存材料重复利用这一不多的增利机会理应得到重视。

2、外贸管理

外贸管理软件功能主要是订单管理和单证制单。

一般的外贸软件也可用于服装,但管理的对象是成衣,不能分解颜色、款式,也不能管理面辅料。真正的服装外贸软件应该根据服装的特点进行管理。主要有:可区分服装的颜色、尺码和能够自动进行装箱。

3、针织服装

如果针织服装的生产直接采购光坯布,则基本管理与梭织服装一致,只要在参数中增加克重和重量参数,但现在许多企业直接采购纱线,委托外加工织造和漂染,对管理的要求就不同。

生产管理

服装生产管理指的是与产量、质量、交货期有关的管理,对应的服装业务管理指的是与订单及采购有关的管理。业务管理是生产管理的基础,生产管理中许多信息来自业务管理。

由于生产管理比较复杂,而且变化大,所以生产管理可以分为生产统计和生产计划-生产统计两种实现方法。一般企业选择宜于实施的简单的生产统计。

生产统计不管计划只管结果,主要目的在于把工厂中各车间的产量迅速汇总统计到生产部和总经理,便于及时跟踪生产进度,及时调整安排,确保交货期。

生产计划需要预先排好计划,并及时把计划和实际产量进行对照,以发现问题。

通过与计件工资的联动,可以将为计算计件工资得到的统计工序完成数据,在作为计件工资依据的同时,转换为详细产量,据此掌握生产进度。也可以直接输入生产统计数据,再与计件工资换算的进度做对比分析。

反应生产进度的实时性主要在于输入的及时性,如果车间中随时将产量输入系统,企业高层就可以实时跟踪生产进度。

计件工资管理

服装工厂的计件工资主要有三种形式:通过工序工价的划分按人计件、按组计件、打飞计飞。同一个工厂中不同车间不同岗位可能采用不同工资方式。

如何看待软件是否好用?

服装制造企业的信息化,不但要有一个符合自己要求的软件,还需要在内部推广应用。信息系统的实施既是一个一把手工程,也需要技巧。应该说,信息化的推进肯定会遇到阻力,这些阻力会以各种借口出现,最典型是说软件不好用,不适用,将责任推给软件公司,这就需要企业一把手明辨秋毫,对企业的决心和执行力是一次考验。如果实施时计划周密,方法得当,可以减少相关阻力。

服装生产流程范文7

关键词:服装企业;生产技术;管理;发展

目前,我国的服装企业较多,服装行业中的竞争非常激烈,因此有很多服装企业生产比较困难,或者是生产出来的服装没有人购买,有的服装企业已经如履薄冰甚至已经倒闭。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能够加强服装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以利于服装企业的长远发展。

1 我国服装企业面临的问题

我们国家的服装企业面临着很多问题,主要包括:

①首先我国气候变化的影响使得加工费的价格不断地下降,但是现在人工的工资却不断增大,整个工厂的支出费用与之前相比也不断上升,整个服装工厂的收入较低,获得的利润不断下降,使我们的服装企业越来越后退。

②由于服装行业之间的竞争,一些企业往往通过价低价格来获得客户,但是因为市场之间的互相竞争,服装企业不能很好地把握市场的占有率,所以各家之间的竞争导致了服装企业的倒闭或者是生产链中断。

③生产秩序的不流畅及其生产流程的不顺畅,常常导致我们耽误服装的生产,间接导致各种资源的损耗。

④由于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不断提高,而且企业的生产量和产品的类型降低,因此服装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使得一些服装企业不得不对订单方进行赔偿,白白造成时间和资源浪费。

⑤我国企业经济出现大量的问题,如果一些企业不能完成对员工或者是服装设计人员的培训和深造,那么整个服装企业就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由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就会被同行企业淘汰。总而言之,现在我国服装企业面临着重大的问题,我们必须加强服装企业的技术管理来提高效益,同时不断地提高服装企业职工的技术综合素质,促进服装的生产发展。

2 充分运用技术管理来提高效益

服装企业运用技术管理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是非常可行的途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方面:

①技术准备是前提条件。做任何事情想要成功,那么准备工作必须是其前提条件。在服装生产过程中也是如此,我们必须做好准备工作,这是服装投入生产的基础条件,只有我们在服装生产之前,把各种可能出现的事情都预防一遍,这样才能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不会因为出现差错而延误生产。技术准备工作是一项非常严谨的环节,一个小的疏忽很可能造成各项资源的巨大浪费。因此,要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我们必须进行技术管理程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样品方面我们应该严格把关,样品呈现出的是我们生产的工艺和生产的能力,反映了服装企业的综合水平,因此我们必须按照实际的尺寸和标准来确定进行生产,与此同时,掌握面料的各种特性,比如缩水率、色泽度等相关特性。如果我们生产的样品不符合标准,生产的参数也出现问题太,这很可能导致生产失败,合作破裂,同时影响到我们服装企业的名声,但是相反,如果企业生产的服装质量较高,各项服装参数掌握得非常准确,合作方会非常肯定和认可我们的企业信誉和产品质量,有利于服装企业的未来发展。因此,在技术准备阶段我们一定要加强预防,防止各种不利事情的发生。

②加强服装材料的验收。我们服装材料的验收工作主要是检查面料的成分、色泽等各项条件与我们的生产工艺是否相符合。例如扣子的颜色与衣服的主打颜色不能相匹配、服装的拉链与衣服的设计规格不相符、面料的质量达不到生产要求等可能会导致我们的生产失败。

③根据客户的要求制定高标准和工艺的操作流程。根据我们客户对服装的要求我们应该制定相应的工艺规格和相应的操作方法,我们必须保证我们的服装生产安全,避免因为企业的操作失误而造成生产的失误。所谓的生产工艺规格和操作方法主要是指产品的规格或者是服装各个部位尺寸的要求,以及工序的操作等。除此之外,我们在制定服装的生产工艺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自我服务意识,认真负责我们的生产过程,对服装的生产流程严格把关,通过各种查缺补漏的方法消除各种生产问题。

④根据科学准确的生产数据,有效地安排生产。由于生产提供原材料要不断地消耗我们的生产资源,不仅仅包括面料和包装等资源的使用,还包括材料的使用等,所以我们要加强原材料的生产控制,在小的细节上不断节约资源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之一。除此之外,我们一定要提供各种工序的耗时,有计划地安排生产,主要包括生产环节中时间的控制等。

⑤提供优秀的服务,完善企业内部的监督制度。在服装生产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加强生产的监督等各个环节,不放过一点的工艺疏漏,在生产服装的过程中力求完美,使我们的生产工序更加顺畅地运行。

3 提高人员的技术综合素质,促进服装的生产发展

整个服装公司的职工综合素质也是非常关键的,它直接关系到我们服装企业的未来发展。

①通过我国服装企业的技术培训,可以组织开展群众的技术活动,从而提高整个服装企业的生产质量,使生产服装的过程更加流畅。

②在实践中改进工艺,能够合理地利用设备和工具等,提高服装生产的效率,使其在相同的生产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服装。

③在培训的过程中,有利于企业找出更多的服装设计或者是技术人才,有利于为我们的生产行业注入新的活力,形成企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4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服装企业生产技术管理对企业发展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我们必须加强服装企业生产技术的管理环节,在技术准备阶段做好前提条件准备,其次要加强服装材料的验收,使其与我们的生产要求达到最高的匹配度,然后根据客户的要求制定高标准的工艺操作流程,根据科学准确的生产数据,合理地安排生产,最后在加强再生产过程中的管理和监督环节,为我们的服装企业技术管理制备一套完整的制度,推动服装企业的未来发展。

服装生产流程范文8

关键词:服务 装备制造业 物流管理 专业建设

产业结构合理是经济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日益凸显。作为第三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物流业发展滞后对经济健康发展的影响更加明显。自2008年以来,国际经济形势动荡,我国经济发展也遇到了很多新问题,如:人民币汇率问题,用工荒问题,国内物价上涨,等等。这些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影响企业竞争力。企业要保持以往的发展速度有两个问题迫在眉睫:成本、创新。创新是一项长期工程,短期不可能发生重大变化,而我国企业生产成本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居高多年,有较大降低潜能。企业物流成本明显高于发达国家水平具有较大的降低空间,为企业渡过目前经营难关,为创新赢得时间都有重要意义。

一、物流业发展及物流管理人才培养应基于地方经济需要

我国幅员辽阔,产业结构完整,各地区的产业结构自成体系,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各地区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形成了不同的支柱产业,不同的发展战略。教育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都要紧密围绕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而定。地方高校把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作为发展战略定位是一种必然选择,高职物流人才培养也不例外,只有做到与地方人才需求动态平衡才能更好地生存发展。

1.辽宁物流业发展要基于服务装备制造业

目前,辽宁省生产业发展滞后,没有对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2007年,辽宁省工业增加值5 199.9亿元,用于制造业生产的生产业增加值1 423.65亿元,仅占工业增加值的27.4%,这与上海市生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接近50%,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城市生产业比重至少在60%以上、平均约70%的现状具有较大的差距。其中,与装备制造业生产密切相关的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分别占工业增加值的12.4%、9.3%。2004年辽宁省三大产业生产总值构成中,服务业所占比例为42.1%,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此后服务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逐步下滑,到2007年下滑到36.6%。相比之下,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制造业的比重却在逐年上升。生产业增长缓慢且稳定性差,不但成为辽宁服务业发展的瓶颈,更严重阻碍了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互动机制的形成。为更好地实现物流业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我省在十一五末期提出了打造“一圈两区三带”的物流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一圈”是以沈阳市为中心的沈阳经济区物流发展圈;“两区”是辽东半岛沿海物流发展区和辽西物流发展区;“三带”是辽宁沿海物流产业带、沈(阳)大(连)物流产业带和锦(州)阜(新)朝(阳)物流产业带。通过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建立物流设施平台、建设全省装备制造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高制造业物流社会化程度、培育专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争取到2012年,全省物流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占第三产业增加值15%以上等战略规划已写入“十二五”规划。面对如此宏伟的战略规划,物流产业向服务于装备制造业的方向发展是必然的战略选择。

2.服务于装备制造业的物流人才培养是高职物流专业的战略选择

经济和高新技术迅速发展是高职教育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因,区域经济特征对高职教育具有制约作用。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依存度之高前所未有,世界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随着装备制造企业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专业化分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装备制造业与高端物流业的联动、协同发展成为基本趋势。二者的融合、互动成为推进产业持续提升竞争力的源泉。作为装备制造业基地,辽宁装备制造业近些年来发展很快,在国内产业格局中处于核心地位,但从总体来看,仍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相对于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为其提供配套服务的高端物流业发展相对滞后。如何推进高端物流业和装备制造业的联动发展,成为加快提升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重要环节。许多国家的发展都证明了这一点。因此,高职院校培养服务于装备制造业的物流人才是必然的选择。

二、服务于装备制造业的物流人才培养方案改革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合理,配套能力强,已成为我国著名装备制造业基地。人才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通过专业建设委员会的科学论证,服务于装备制造业的物流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强化以下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1.强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能力的培养

企业物流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物品从原材料供应,经过生产加工,到产成品销售,以及伴随生产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的回收及再利用的完整循环活动。物资供应费用在产品成本中占有很大比重(如机械加工产品中一般占60%~70%),因此加强企业物流的科学管理,合理组织企业内部物流活动,对降低产品成本有着重要意义。其次,在现代化大生产中,企业的储备资金在流动资金中所占比重一般为50%~60%,因此,加强企业物流的组织管理,合理储备,对压缩储备资金、节约占用资金、加快流动资金周转也具有重要意义。

服务于装备制造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具有较强的产品配套加工、组装等方面的能力。物流企业要承担一部分流通加工业务十分重要,因此服务于装备制造企业的物流人才需要具备较高的零部件组装能力。服务于装备制造业的物流企业只有业务向后一体化发展才能更具有市场竞争力。为此,物流专业应该开设《企业物流管理》、《装备制造企业生产过程概论》、《ERP》、《工业工程》等课程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2.强化大型成套设备运输管理能力的培养

运输收益是物流企业的主要收益来源,运输收益占企业总收益的70%左右,比例之高,影响之大,任何物流企业都不可忽视此项业务。辽宁作为全国著名的装备制造业基地,每一年有大量的装备类产品输出和生产它们所需的原材料、设备、工具等的输入。装备制造类产品具有质量大、体积大、价值高等特殊性。它所需要的运输设备、装卸工具、运输服务等也有其特殊性。针对“特殊性”,运输能力的培养重点放在大型设备运输、成套设备运输、企业生产线运输、特种产品运输等所需运输技能的培养上。为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应通过开设《成套设备运输管理》课程,聘请省内知名的从事成套设备运输工作的物流专家到校讲学,到省内知名的服务于装备制造业的物流企业实习等方式实现特色培养。

3.强化数字化仓储管理能力的培养

仓储业务是物流企业的一个典型业务,没有仓储业务的物流企业不能称其为典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仓储业务是运输业务的基础。仓储管理作业内容繁杂,程序严谨。数字化管理水平和机械化作业水平是仓储能力的重要象征。装备制造业所需仓储业务与其它类商品的仓储业务有共同之处,但也有区别。区别之处在于货物的重量、体积较大,同一类货物的品种、规格较多,这些特点要求仓储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责任心,工作要细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为减少差错,提高管理效果,很多企业实现了数字化管理。高职院校应投资购买企业版仓储管理软件,强化学生软件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强化仓储业务所需的叉车、电瓶车等机械设备的操作技能训练。

4.强化外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今天,任何国家、地区的经济健康发展都离不开国际贸易。2010年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完成出货值1453亿元,同比增长28.4%。面对日益增长的国际物流业务,物流企业缺乏懂外语、懂技术又懂物流业务的复合型一线物流人才。为更好地满足国际装备制造类物流业务发展需要,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装备物流外语》课程强化学生外语听、说、读的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三、服务于装备制造业物流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方案是培养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构成结构图。“图纸”先天不足,不可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来,但是“图纸”先进不是生产出合格“产品”的充分条件。对于人才培养也是如此,因此人才培养不仅要保证培养方案的先进性,还要保证教学过程的科学性。教学过程的科学性决定着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及职业素养的品质与成色。

1.加大实践教学学时,提高学生操作能力

高职教育重点在于技能教育,能力训练。我国知名职教专家戴士弘曾经说过:“技能是练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高职教育特色――工学结合。落实技能教学工作,必须保证实践教学学时量,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动手练习。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至少安排二分之一以上学时进行实践教学,才能保证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实践教学工作分为校内教学和企业顶岗实习两部分,针对物流管理专业校内实践教学主要是练习管理软件应用技能,校外顶岗实习主要练习运输、仓储、装卸、生产加工等业务的操作技能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的养成。

2.项目教学法是提高学生理论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高职教育是培养高等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在技能培养的同时十分重视理论知识教育。高职教育的理论教育目标是“适度、够用”,“够用、适度”是一个什么度?每一门课程的理论教学内容都要紧紧围绕工作岗位需要来确定,由企业一线专家与任课教师共同商定。为提高教学效果,教学过程结合高职生学习习惯不好,理论基础差,喜欢动手做事不喜欢抽象思维学习的特点,采取项目教学法教学,实现在动(干)中学,学中动(干)。为提高项目教学效果,教师在项目选择上坚持典型性、实用性、趣味性、启发性等特点。

3.意志品质的历练与养成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人人皆知的话题,2010年大学生就业情况虽有好转,但形势仍不乐观。在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时,不难发现大学生的意志品质薄弱是主要的影响因素。在与众多企业人力资源部人员的接触中这些说法得到进一步证实。就业的障碍就是学校、教师的工作内容、工作职责,众多周知意志品质的培养与提升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不断历练,为此,学校应该通过安排学生专业技能活动、企业一线专家进校与学生座谈、学生到企业进行短期顶岗实习等举措逐步强化学生的意志品质。为更好地历练学生意志品质,在各门专业课程的考核中加入意志品质这一考核项目,使意志品质的历练日常化。

参考文献:

服装生产流程范文9

本文简要介绍了传统服装商品质量监督抽查方法,并提出了传统抽查方法的局限性;具体分析了现行有效的国家监督抽样标准,通过对抽样标准的比较和分析,提出了保证服装商品质量监督抽查的科学性的方法。

关键词:服装商品;监督抽查;抽查程序

服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类商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服装商品,人们对服装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要满足大家对服装款式和舒适度的要求,服装的质量也是消费者在挑选服装时要考虑的一个因素。为了保证消费者能购买到安全的服装商品,保障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避免受到劣质服装商品的毒害,监管部门一直以来都致力于组织开展商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通过对销售的服装商品进行抽样检查,直接控制其终极渠道商品的质量,并对销售和生产的企业进行问责处罚。

传统服装商品质量监督抽查方法

针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的监管,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2001年了《商品质量监督抽查暂行办法》。根据此办法,工商局组织商品质量监督抽查,委托法定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对各类商品交易场所经销的产品质量进行抽查。此办法对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抽查的范围、内容、程序和要求等一系列工作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涉及抽样检验工作核心的细节内容此方法并未做说明。一直以来,监管部门对流通领域服装商品传统的监督抽查方法是参照其他相关监督管部门对生产领域的服装产品抽查模式来开展工作。由于抽样领域的差异,在生产领域使用的监督抽查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抽样场所在流通领域的监督抽查。通过对之前在流通领域的服装商品的抽查分析,传统的服装商品质量监督抽查有以下几个问题:

(一)监督抽查“总体”概念混淆,“批次”概念深入人心。传统的服装监督抽检中将批次当作总体来理解,在对抽查商品要进行总体描述会用批次来形容所抽查的商品。批次来源于产品标准、生产验收或交易过程中,会对每批次生产的产品进行验收检验。当服装产品流通到市场后,批次的概念就会很混乱。因为服装在生产过程中,同款式的服装会生产多批次,可能在商场销售的10件衣服来源于生产中不同的10个批次。因此将批次的概念套用在流通领域的抽查中是行不通的。

(二)抽样方案不统一,判定规则不确定。开展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的目的是通过直接对商品的监督抽查,有效地监管流通市场上商品的流通,确保商品安全有序地流通。监督抽查作为一个监管手段,其起到的作用显而易见,淘汰了很多问题商品,通过对抽查结果的公开,让社会越来越关注商品的质量问题。通过舆论的渠道,全国一起来监督商品的质量,这对知法犯法的企业也起到了很大程度的震慑作用。但是在目前监管部门在流通领域组织的监督抽查过程中,抽样方案不统一,判定规则也是各不一样。目前各地监管部门在对同一商品的检测中,会使用不一样的抽样方案,比如对抽样数量的要求差异很大,使用的抽样方法迥然不同,对结果的判定规则也是各式各样。

(三)“基数”理解成“现场基数”,导致抽样结果应用价值降低。在服装商品质量监督抽查的抽样过程中,往往会将销售现场的服装商品的库存量理解成抽样商品的基数。但是在一般的流通领域,服装产品的库存量很少,有的甚至只能满足抽样的数量要求。这种情况下,如果所抽的商品被判定为不合格的商品,后期的处罚工作将无法开展,因为所剩商品已所剩无几或者是已被全部抽走做检验。工商部门开展监督抽查的目的是发现问题,然后高效的处理问题,由于“基数”问题的限制,根本无法有力地打击到劣质服装商品的生产和销售。

探讨科学有效的服装商品质量监督抽查方法

经过十几年对流通领域服装商品的监督抽查,如何开展抽查工作才能更具有科学性和代表性,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到目前为止现行有效的国家抽样标准有20个,涉及产品质量的监督抽样检验、生产方和使用方的验收抽样检验以及产品买卖的交易抽样检验等。其中与监督抽查相关的标准有: GB/T 2828.4—2008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4部分:声称质量水平的评定程序》、GB/T 2828.11—2008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1部分:小总体声称质量水平的评定程序》、GB/T 6378.4—2008 《计量抽样检验程序 第4部分:对均值的声称质量水平的评定程序》、GB/T 16306—2008 《声称质量水平复检与复验的评定程序》、GB/T 28863—2012《商品质量监督抽样检验程序 具有先验质量信息的情形》。根据每个标准的特点和使用范围,可以应用在服装商品质量监督抽查的有GB/T 2828.4—2008、GB/T 16306—2008、GB/T 28863—2012。

GB/T 2828.4—2008《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4部分:声称质量水平的评定程序》规定了抽样的方案和评定的程序,用于评定某一总体的质量水平是否符合某一声称质量水平。标准中设计的抽样方案,确保了否定某一合格总体的风险控制在5%,不否定实际质量水平为声称质量水平的风险为10%,也就是把合格的商品判定为不合格的商品的误判可能性为5%,把不合格的商品判定为合格的商品的漏判可能性为10%。服装商品的监督抽样是计数型的监督抽查,因此一般组织的服装商品抽查都可按照此标准来执行。根据标准的要求,服装商品执行的抽样方案为(2,0)方案,“2”表示抽取样本量为两组,“0”表示分别对两组样本进行检测,发现不合格的样本数为“0”,即不得出现不合格,当出现任一组样本不合格,则判定监督总体不合格。使用GB/T 2828.4—2008的目的就是为了查找不合格,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生产产品时严把质量关,因此此标准在制定抽样方案时,前提是保证所抽样本误判的概率为5%。

GB/T 28863—2012《商品质量监督抽样检验程序 具有先验质量信息的情形》规定了在流通领域中对商品的质量特性进行质量监督时的抽样方法、抽样方案和评价程序,用于判定某一监督总体是否不符合某一质量要求,但是不用于判定某一监督总体符合某一质量要求。此标准对所抽商品的类型没有要求,不仅可适用于计量型、计数型等分立个体商品,也可适用于散装型商品。但是此标准只适用于监督管理部门对可能危及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重要商品,或者消费者或者有关组织反映、知情人举报、监管发现有质量问题等具有先验质量信息的商品的监督抽样检验。因此,当服装商品在具有以上先验质量信息情况时,组织者可以选择GB/T 28863—2012作为商品质量监督抽查的依据。按照此标准的规定,采用抽样方案为(1,0)方案,即抽取一组样本进行检测,不得出现不合格。当不合格时,则判定监督总体不合格。

GB/T 16306—2008《声称质量水平复检与复验的评定程序》规定了在产品质量评定时,对核查总体的复检和对样本产品的复验的方法。服装商品抽样检验后,对于不合格的检验结果,企业若有异议可以提出异议复检或者复验。复检是在原核查总体中再次抽取样本进行检验,复验是指对样本产品进行重复性、再现性的检验。

通过对以上标准的分析,结合以上三个标准可以克服我们在传统服装商品质量监督抽查方法中遇到的问题。根据以上标准开展实施的服装商品质量监督抽查的优点显著:

1.监督对象不受生产批次的限制。监督对象即监督总体,根据标准的规定,监督总体指“被实施核查的单位产品的全体”,根据监督的需要,可定义监督总体为“同厂家、同型号的产品为监督总体”,也可定义“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的同类产品为监督总体”。服装商品一般可定义“同厂家、同款式的服装商品为监督总体”。

2.需要的样本量很小。符合流通领域服装商品分散、同款商品数量比较少的特点。样本量大,则检验的功效会比较高,发现不合格的监督能力会越强。从这个角度来看,样本量越大越好。但是由于受监督资源的限制,通常只能采用极小的样本,可能对客观上不合格的部分商品漏判。但是并不会加大对客观上合格商品误判的概率。

3.不能判断总体合格。商品质量监督检验室监管部门对产品的质量水平是否达到要求而实施的检验,是对生产、经营方产品质量控制的监督。由于监督抽查是在生产方对产品检验合格基础上的检验,其任务不是确认商品合格,而是检查生产、经营方是否按相关标准要求把好质量关,出厂的商品是否不合格。而且,商品监督检验选用样本量极小的抽样方案,这种方案当样本不合格时对判定总体不合格产品误判的风险很小,而当样本合格时判定总体合格的风险很大。因此,商品质量监督检验只适用于判定总体不合格。也符合监管部门查找不合格的初衷。

因此,在实施流通领域服装商品质量监督抽样工作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抽查方案,不可生搬硬套。流通市场的产品面临太多的变数,如果一味地参照传统的做法去操作,虽然也可起到监管的作用,但是无法做到对症下药,会导致监管效果甚微。

首先,可根据国家出台的现行有效的标准,并结合实际服装商品抽样的情形,选取适用的抽样标准。如果抽查工作是基于消费者或者有关组织反映、知情人举报等具有先验质量信息的情况,可采用GB/T 28863—2012《商品质量监督抽样检验程序 具有先验质量信息的情形》;否则可采用GB/T 2828.4—2008《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4部分:声称质量水平的评定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