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输液室自我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2-05-26 05:08:25

输液室自我总结

输液室自我总结范文1

护理晋升工作总结范文(一)

我在进进临床工作以来,在医院领导及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在***长及科主任的带领下,在科室同事的密切配合和支持下,我本着“一日为医,终身为友”的服务理念,发扬救死扶伤的精神,认真履行医务工作职责。脚踏实地做好医疗护理工作,认真地完成工作任务,积极主动学习护理专业知识。

有人说人之一生就如同泛船,从一个港湾向另一个港湾,终极达到自己理想的地方,但没有谁能够说大海会永远风平浪静,人这一辈子不可能没有疾病,当人生病时,医生会为他提供解决的办法,而***则为他提供帮助。健康,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素质;护理,是健康的基本保证。

作为一名急救职员,我更本着对病人负责,争分夺秒拯救生命的精神,积极参与并做好每一次院前急救,顾全大局,不争名利,不计得失,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抱着爱伤观念,努力配合医生在院前给予病人最妥善的处理,尽力进步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在多少次的急救中,我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也在点滴的工作中,开心过,失看过··· 记得一次抢救一个只有50天的婴儿时,看到家属的手足无措,看到婴儿由于渴看生存努力呼吸的时候,我真正体会到,医务工作的重要性。病人把生命交托在我们的手上,而我们就要用自己所学的所有知识和技术往拯救。

在两年多的护理工作中,我的体会是“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于是我越来越能够感觉出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固然工作的时候也会碰到一些病人的误会和委屈,但是我也渐渐学会了如何处理应对。***应该是会用她们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解除病人的病痛,用无私的奉献支撑起无力的生命,重新扬起生命的风帆,让痛苦的脸上重绽笑颜,让一个个家庭都重现欢声笑语。

护理晋升工作总结范文(二)

20xx年是全国卫生系统继续深化改革的一年,全体护理人员在院长重视及直接领导下,本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病人”的服务宗旨,较好的完成了院领导布置的各项护理工作,共收到病人给予的表扬信9封、锦旗1个、口头表扬若干,完成了20XX年护理计划90%以上,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是提高护理质量,确保安全医疗的根本保证。

1、护理部重申了各级护理人员职责,明确了各类岗位责任制和护理工作制度,如责任护士、巡回护士各尽其职,杜绝了病人自换吊瓶,自拔针的不良现象。

2、坚持了查对制度:

(1)要求医嘱班班查对,每周护士长参加总核对1-2次,并有记录;

(2)护理操作时要求三查七对;

(3)坚持填写输液卡,一年来未发生大的护理差错。

3、认真落实门诊输液室护理常规,坚持填写了各种信息数据登记本,配备五种操作处置盘。

4、坚持床头交接班制度及晨间护理,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

二、提高护士长管理水平

1、坚持了护士长手册的记录与考核:要求护士长手册每月5日前交护理部进行考核,并根据护士长订出的适合科室的年计划、季安排、月计划重点进行督促实施,并监测实施效果,要求护士长把每月工作做一小结,以利于总结经验,开展工作。

2、坚持了护士长例会制度:按等级医院要求每周召开护士长例会一次,内容为:安排本周工作重点,总结上周工作中存在的优缺点,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向各护士长反馈护理质控检查情况,并学习护士长管理相关资料。

3、每月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并及时反馈,不断提高护士长的管理水平。

三、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

1、继续落实护士行为规范,在日常工作中落实护士文明用语50句。

2、继续开展健康教育,对住院病人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定期或不定期测评)满意度调查结果均在95%以上,并对满意度调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措施,评选出了最佳护士。

3、对新分配的护士进行岗前职业道德教育、规章制度、护士行为规范教育及护理基础知识、专科知识、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合格者给予上岗。

四、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1、对在职人员进行三基培训,并组织理论考试。

2、与医务科合作,聘请专家授课,讲授骨科、内、外科知识,以提高专业知识。

3、12月初,护理部对全院护士进行了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内容包括:静脉输液、吸氧、心肺复苏、洗胃、无菌操作。

4、加强了危重病人的护理,坚持了床头交接班制度和晨间护理。

5、对新护士进行了岗前培训,内容为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知识,组织护士长讲课,提高护士长授课能力。

6、门诊输液室组织2名护士参加全科护士职称考试,有3名护士参加护理大专函授。

五、加强了院内感染管理

1、严格执行了院内管理领导小组制定的消毒隔离制度。

2、坚持了每月对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处置室的空气培养,对高危科室夏季如处置室、门诊换药室,每月进行二次空气培养,确保了无菌切口无一例感染的好成绩。

3、科室坚持了每日对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进行紫外线消毒,并记录,每周对紫外线灯管用95%酒精进行除尘处理,并记录,每两月对紫外线强度进行监测。

4、一次性用品使用后均能及时毁形,浸泡,集中处理,并定期检查督促,对各种消毒液浓度定期测试。

6、门诊换药室严格执行了院染管理要求,无菌包内用了化学指示剂。

7、供应室建立了消毒物品监测记录本,对每种消毒物品进行了定期定点监测。

六、护理人员较出色的完成护理工作

1、坚持了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的宗旨,深入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健康教育,通过发放健康教育手册,以及通过护士的言传身教,让病人熟悉掌握疾病防治,康复及相关的医疗,护理及自我保健等知识。

2、全年我科室共收治了输液病人3012人,肌注2428个,换药477例,缝合20例,拆线56例,皮试192例,静脉抽血1513例,清创26例,出诊106人次。抢救2人次,急诊护士为急诊病人提供了全程服务,包括护送病人去拍片,做B超、心电图,送病人到手术室,使病员得到了周到的服务。

七、存在问题:

1、整体护理尚处于摸索阶段,护理书写欠规范。

2、由于护理人员较少,基础护理不到位,如一级护理病人未能得到一级护士的服务,仅次于日常工作。

一年来护理工作由于院长的重视、支持和帮助,内强管理,外塑形象,在护理质量、职业道德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定缺点,有待进一步改善。

护理晋升工作总结范文(三)

静脉输液管理组上半年围绕安全输液的工作主题,以加强日常静脉输液管理为切入点,重点对治疗车物品的合理摆放、输液流程进行了规范,现将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普及安全输液的工作理念

1、2、3月份在全院各病区进行了静脉输液安全管理方面的调查问卷,受访护士53名,根据初次摸底调查,发现全院护士存在对静脉输液安全知识掌握及日常应用存在盲区、对药品相关知识了解不详、对选择合适的静脉路径不甚了解、日常操作规范性欠缺等四个方面问题,管理组制定了一些相应的整改措施。

2、2月份出台了特殊药品输注的注意事项,对左氧氟沙星等5种特殊药品的使用进行了规范,同时对需要避光使用的药品进行了汇总,以规范临床对特殊药品静脉输注的使用管理。

3、4月份组织了专题讲座《安全输液》,将静脉输液安全输液涵盖的层面(药品安全、配置安全、输液环节、输液器具、环境及自我防护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在全院护士中普及安全输液的工作理念。

二、加强对日常静脉输液的规范化管理

1、上半年进行质控检查5次,每个科室受检3次,追踪检查4个科室。

2、修订了质控检查单,根据完成质量情况赋予不同分值,使赋分更公平合理。

3、重点工作:与手术室、急症科进行沟通,解决了这两个科室与病区进行病人交接中,静脉留置针管理不统一问题;对治疗车上下层物品的合理摆放进行了规范;加强了静脉输液规范化标准在日常工作中的落实。

三、存在的不足:

1、输液安全知识掌握不足:药品相容性、锐器盒的使用

2、日常操作自律性欠缺,简化工作程序:侧管用药未铺治疗巾、不洗手、排气方法

3、忽视细节的管理:治疗车的清洁、洗手方法、碘伏过期

四、下半年工作方向:

1、组织一次行政查房

2、依托配置中心的工作平台,继续对药品合理性、配伍禁忌进行汇总整理下发各科室。

3、加强静脉输液的日常管理,将对夜班护士的操作进行检查,同时将培训及下发的安全输液知识在日常工作中进行考核。

看过“护理晋升工作总结范文”的人还看了: 1.护理晋升工作总结范文

2.护理晋升工作总结范文

3.主管护师晋升工作总结范文

输液室自我总结范文2

关键词:老年患者; 门诊输液; 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4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190-02

门诊输液具有快速有效,经济方便的优点,因而成为现阶段临床上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老年患者是一个特殊群体,随着组织、器官的日益衰老,血管的脆性增加、弹性降低、血流速度减慢,及多种慢性基础性疾病需要生长期用药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作为基层医院,我们面对的大多数病人文化素养及健康知识相对较低,如何分析并了解此阶层高龄患者输液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及发生原因,并有针对性地做好防范措施,提高输液治疗的安全性,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是在门诊输液护理中值得研究的护理问题。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2010年1月到2011年9月来我院门诊输液的20岁以上的病人754 例作为观察对象,年龄最高为88岁,将其随机分为≥60岁组(观察组)378例和<60岁组(对照组)376例,期间经过了2个冬季和2个夏季,冬季最高室温为15℃,最低室温为5℃;夏季最高室温为30℃,最低室温为23℃;(注:在我院夏季室内可以使用冷气,冬季无暖气设备),2组患者在性别、输液时间、输液量等方面均无差异,输液前有寒颤、发热、静脉炎,心电图异常等病人排除在外。

1.2 方法:观察两组不同年龄的患者在不同室温下输液发生的输液不良反应,并对输液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总结。

2 结果

数据分析采用的是SPSS(16.0)。

同一个年龄组两个不同温度下出现并发症的人数比较采用四格表卡方检验,得出P分别为0.000和0.000,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同一个年龄组不同室温下出现并发症的人数不相同,且室内低温比高温出现的并发症更多.相同室温下,不同年龄组之间出现并发症人数的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得出P值分别为0.000和0.000,均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相同室温下,不同年龄组出现并发症的人数不同,且年龄越大,并发症越多。

3 不良反应及常见因素

3.1 穿刺失败

3.1.1 老年人的血管硬化,脆性大,缺乏脂肪保护,易滑动,穿刺后回血慢等导致穿刺难度大.特别是伴有糖尿病、肺部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这些老年人常见的多发病、慢性病病人。

3.1.2 由于老年人血管脆、硬、滑,护士操作技术不过硬,很容易造成穿刺失败,在天气寒冷的季节更易导致穿刺失败。

3.2 渗出/坏死

3.2.1 老年患者是输液外渗发生率较高的群体,由于身体机能减退、皮肤松弛、血管脆弱,而且对疼痛不敏感,易造成输液外渗。

3.2.2 技术因素:医护人员的护理技术不熟练也是造成输液外渗的原因之一:对患者所输注药物的特性缺乏了解,方法使用不当;对局部血管解剖结构了解不清楚,导致一个部位反复针刺。

3.2.3 药物因素:输注药物的浓度、渗透压、酸碱度、活性等理化因素是引起输液外渗的主要原因。如高浓度的氯化钠、氯化钾、20%甘露醇溶液等高渗溶液、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收缩药以及一些抗肿瘤药物,均能引起渗透性损伤。

3.2.4 当环境温度低于机体温度时,身体机能下降,局部血管收缩,增加穿刺难度或是针头滑出血管外等导致液体外渗。

3.3 寒颤

3.3.1 病人出现寒颤常是发热反应的前期反应,发热反应是常见的输液反应,常因输入致热物质(致热原、死菌、游离的菌体蛋白或药物成分不纯)、输液瓶清洁消毒不完善或再次被污染;输入液体消毒、保管不善变质;输液管表层附着硫化物等所致[1]。

3.3.2 在此次观察中发现,当环境温度明显低于机体温度时,导致输入体内的液体温度过低且长时间输液可使病人发生赛颤。本组观察的≥60岁组,在室温2-15 ?C时的32例寒颤中,只有5例出现了发热反应。

3.3.3 有文献报道老年患者年龄越大越易发生输液反应,且同样的并发症出现在老年患者中,表现更重,易出现寒颤[2]。

3.4 静脉炎 根据相关报导,引起静脉炎有多方面的因素。

3.4.1 输注的液体温度过高或过低也可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炎性损伤,导致静脉炎[3]。

3.4.2 药物的高渗透浓度、pH值过高或过低、以及某些药物本身的化学特点都可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刺激作用,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4]。

3.5 心脏相关不良事件

3.5.1 对病人的病情评估不足,如心、肾功能不足等长时间输液、输液速度过快、液体量过多等等,都可能引起心脏相关不良反应。

3.5.2 患者的不遵医行为,自行调节加快输液速度。

3.5.3 药物的不良反应。

3.6 空气栓塞

3.6.1 原因由于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有漏缝;加压输液、输血无人在旁看守,均有发生气栓的危险。

3.6.2 病人在输液的过程中走动,墨菲氏滴管倒置,导致空气栓塞。

3.6.3 护士在更换液体时没有发现墨菲氏滴管滴空,空气已经下到墨菲氏滴管以下未预处理导致空气栓塞。

3.7 疼痛

3.7.1 输入的液体温度高、PH不适等因素都可引起输液疼痛。

3.7.2 寒冷季节输入的液体温度低而刺激血管引起的疼痛。

3.7.3 高浓度的氯化钠、氯化钾、20%甘露醇溶液等高渗溶液、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收缩药以及一些抗肿瘤药物等刺激血管引起疼痛。

3.8 药物反应

3.8.1 身体机能下降,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排泄减少。

3.8.2 老年人多伴有多种基础疾病,需多种药物联合应用。

3.8.3 研究表明,随药物点滴速度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逐渐升高[9]。

4 管理方法及措施

4.1 针对老年人的心理、生理特点,实施正规、熟练、温馨、舒适的护理理念。门诊输液室是开放式管理,人员流动大,患者病种多,陪护人员多,小儿的哭闹声、嘈杂声等,而治疗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患者心态和身体康复.应将输液室分为成人室和小儿室,尽量为老年人创造温馨、舒适的环境。我们在输液时将成人和儿童分开管理后,不仅给患者提供了舒适的环境而且更利于病情的观察。

4.2 注意评估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因素,强化输液流程管理,注重对每个环节的细节管理,包括操作流程、病情的观察与处理、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处理、对病人的人文关怀、实行个性化服务等,如寒冷的季节,协助老年人准备好充足的保暖措施后才开始输液,输液前让病人先暧手,以充盈穿刺部位的血管,利于穿刺成功;注射成功后将外包毛巾的热水袋放入患者手下,以增加患者的舒适度等等,并安排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护士负责老年组的治疗及病情观察。

4.3 重视诱发输液反应的各种因素,引起输液反应的护理因素多数属于可控性的,采取适当的措施可降低输液反应的发生率,如规范操作流程,加强无菌观念等。饥饿状态本身有时就会诱发或加重药物的不良反应[6]。因此,在进行操作前应详细询问病人,并告知病人,不宜在空腹状态下输液,特别是在寒冷的季节,进食热早餐不仅可以降低药物反应的机率,还可以增加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4.4 老年人输液时应加强巡视,细致观察老年患者的意识、情绪变化、生命体征、穿刺部位情况及静滴速度,多询问,倾听患者的主诉,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避免意外发生。

如发现老人有恶心、心慌、发冷等症状,应及时进行处理;如穿刺处有肿胀、疼痛应根据药物的不同性质给予热敷、硫酸镁湿敷、局部封闭或用马铃薯贴敷等 ;病人出现发冷时,我们在病情充许的情况下鼓励并协助病人饮用多热开水,此方法能很快地缓解病人的寒颤症状。

4.5 病人因缺乏输液常识和药物相关知识而不遵医行为,调查显示:患者由于对输液缺乏正确的认识或存在某种顾虑,而采取不遵医行为,这给护理安全带来了隐患,也加大了门诊输液管理的难度,影响了患者的治疗[7]。因此,做好门诊输液病人的健康知识教育是防范不遵医行为的有效措施。在此次观察中,护士进行操作及病情观察的过程中简单、明了地向病人讲解输液有可能出现的或是不遵医行为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所以与病人不遵医行为有直接关联的心脏相关事件及空气栓塞的发生率相对较低。

4.6 加强门诊输液患者病情突变的急救护理意识及培训,患者临时输液都集中在门诊,每日输液量大、病种多、病情复杂、用药广,病情突变的发生率也较多,针对突变的发生,应做好各项急救措施及护理。

4.7 根据药物性质选择合适的输液器,有学者研究发现,精细过滤输液器能有效降低静脉炎的发生,与过滤输液器能有效过滤输入液中的微粒有关[8]。

4.8 注重与病人的交流与有效沟通,要注意礼貌称呼以及谈话的语气、语速,使用安慰性语言询问其病情,使其产生亲近感,达到语言安扰的作用,同时询问有无特殊的要求 等等,从中可以了解到病人平时自己不注意的健康问题或安全隐患,在治疗的过程中加以防范。

4.9 对门诊输液患者的药品进行妥善保管和使用。医药市场活跃, 药品丰富,护理人员对新药认识不足。了解常见的输液不良反应以及引起不良反应的常用药物,在工作中有针对性的采取护理措施,缓解病人的不良反应,即能减轻病人的痛苦,更能有效地提高护理质量。我们自2009年来设立了新药笔记本,每有新药进入,将药品说明书粘在笔记本上,并对需要特别注意的项目注上标记,护士在工作之余详读说明书,这一办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4.10 老年人肝肾功能异常与肝肾增龄性变化,全身疾病和药物对肝肾的损害有关。老年人肝肾功能异常时,用药应考虑药物的排泄途径,肝功能异常时选择经肾脏排泄的药物,肾功能异常时选择经肝脏排泄的药物。并尽量减少多种药物的联合应用[9]。

总之,了解老年患者输液过程中的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发生原因,针对性地做好防范措施,认真评估患者的基本情况,在输液过程中做好各流程的监控,特别是在气温相对寒冷的季节,在改善环境条件的同时,能针对不同病情做好相关的健康指导,就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输液治疗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朱尧娟 .老年患者门诊输液风险的调查分析及对策.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8):47-48

[2] 黄刚,王燕.老年人输液反应特点及防治的探讨.石河子医学院学报,1997,19(1):20-21

[3] 吕晓,宗丽红,孙昕等.浅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护理进展 [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5):49

[4] 汪一芳. 输液相关性静脉炎研究进展.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5):36-37. 9

[5] 马艳丽.静脉输液速度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关系.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7),119

[6] 王丽,管晓莉. 老年患者输液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 社区医学杂志,2010,8(7):54-55

[7] 郑海霞,赵荣美. 门诊输液患者的不遵医情况分析及护理. 2009,16(3B)链接:d.g.省略/Periodical_nfhlxb200906022.aspx

输液室自我总结范文3

关键词:无偿献血;血液;回顾分析;因素;报废

向临床用血医院提供安全优质的血液,确保输血安全是血站的宗旨,而采集和提供充足、有效的血液,满足临床需求也是血站的职责。由于血液资源宝贵,近年来医疗临床输血常出现供血困难、用血紧张的局面,为此,探析造成无偿献血血液报废的原因、最大限度地减少血液资源浪费很有必要。为更加科学合理[1]、有效节约利用无偿献血血液,笔者总结了近五年来荆州市无偿献血血液从采集、检查、制备加工、储存供应到用血过程中报废的原因,并进行了相应的统计和分析, 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2014年荆州市无偿献血所采血液,血液计量单位:u 。

1.2 方法 无偿献血者按国家标准规定进行无偿献血前体检、初筛,初筛血液合格后按规定献血。复检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梅毒螺旋体抗体。统计非实验室检查项目,包括过期、溶血、脂血、破袋等原因。实施步骤:对照《血液检验复检报告单》,找出不合格的血液及血液成分,经二人核对后,在计算机上实施“血液报废”操作程序,并打印出报废清单,操作者签名。过期、破损、污染、溶血、凝块或重度脂肪的血液及血液成分,经审核、确认后,在计算机上实施“血液报废”操作程序,并打印出报废清单,操作者签名。核对检验科《血液检验复检报告单》中不合格血液明细表与所有报废的血液及血液产品完全相符,将产品核实后存放于不合格品区存放,统一移送处理。

1.3统计学处理 [2]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计数资料均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因实验室内检查项目报废情况统计。常规报废(u,%)。2010、2011、2012、2013、2014各年份采集量(u)分别为64592、72998.5、67689、72330.5、71907.5,其中ALT报废率分别为3.76、4.17、3.69、2.38、1.21; HBsAg报废率分别为1.10、1.19、0.95、0.76、0.75;抗-HCV报废率分别为0.62、0.56、0.58、0.52、0.39;抗-HIV报废率分别为0.29、0.15、0.10、0.12、0.13;梅毒报废率分别为0.82、0.77、0.76、0.71、0.73。实验室内检查项目各年份总报废率分别为6.59、6.84、6.07、4.49、3.21。ALT、HBsAg为实验室项目报废主要因素,总体来看报废率呈下降趋势,降幅趋势有统计学差异(P

2.2非实验室检查项目报废情况统计。按正常程序报废(u,%)。2010、2011、2012、2013、2014各年份采集量(u)分别为64592、72998.5、67689、72330.5、71907.5,其中总报废包含凝块或重度脂肪、破损、溶血、过期及其它(加工损耗报废、抗体筛查阳性报废、血袋器热合不严报废、良心回电自我排除而保密性弃血报废;黄疸报废、临床用血医院退回血液等),各年份非实验室检查项目总报废率分别为0.051、0.067、0.059、0.061、0.049。总的按正常程序报废率各年度变化不大,各项目报废率变化幅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血液资源十分珍贵,有效地保证临床用血是采供血机构的重要责任,目前临床用血主要依靠血站招募无偿献血者献血来保障,减少无偿献血血液的报废,特别是尽量降低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血液报废显得很重要。本站近年实验室检查项目报废血液的因素明显高于非实验室检查项目报废因素,且随着无偿献血者覆盖面大,无偿献血人数的增加,无偿献血的“四个转移一个延伸”工作的推进,还有可能引起部分实验室检测项目报废因素增加。因此,有必要探讨研究降低实验室检测项目报废因素。从我们统计分析结果来看,ALT、HBsAg为实验室项目报废主要因素,ALT 历年来血液检测不合格最高,是血液报废首因,2011年ALT不合格率高达4.17%。统计5年HBsAg阳性率平均为0.95%,明显高于大连市(0.29%)[3] 和咸阳市(0.08%)[4]。总体来看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报废率呈下降趋势,降幅趋势有统计学差异(P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卫医发[2012]第85号,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S].2012.

[2]马斌荣.?SPSS(PASW)17.0在医学统计中的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3-108.

[3]刘颖,王雅卿,王黎,等.大连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3,26(3):161-162.

[4]薛丽,谢波,刘嫦瑛,等.咸阳市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9):722-723.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站技术操作规程[S].2012-02-24.

输液室自我总结范文4

【关键词】QCC活动;优质护理服务;改进流程;输液等候时间;满意度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病人为中心,强化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以病人为中心”是指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处处为病人着想,一切活动都要把病人放在首位;紧紧围绕病人的需求,提高服务质量,控制服务成本,制定方便措施,简化工作流程,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低耗、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1]

2012年4月门诊部开始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首先从输液室开始,科室成立QCC活动小组,运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改进输液流程,缩短患者输液等候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进行全面管理,取得优良效果。

品管圈(QCC)就是由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类似的基层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形成的小集团。[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QCC人员组成:全科共12人,学历:本科3人,大专5人,中专5人;职称:主管护师4人,护师3人,护士4人,新上岗人员1人;年龄18-48岁,平均31岁。平均每天接待输液和注射患者量为250人次,高峰期可达310人次,输液室可提供116人同时进行输液治疗的座椅。

1.2方法

1.2.1成立QCC活动小组,成员参与原则为必须遵循三个“自愿”原则:自愿参加、自愿结合、自愿组建[2]。由大家自愿报名组队,一致推选静脉穿刺能手、善于沟通的输液组长担任圈长,小组人员分工,职责包含:监督管理活动、分配成员任务、PPT制作、组织成员活动、数据收集统计、采集相片。主要工作:运用品管圈手法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2PDCA循环管理方法

2.1P计划阶段选题理由:配合医院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开展,结合“三好一满意”活动,“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以提高病人满意度为切入点,通过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缩短输液患者等待时间。

2.2应用亲和图法531评分法选定QCC活动主题,为问题解决型。主题选定:缩短门诊输液患者等候时间

2.3问题陈述经过调查统计2012年3月15日至2012年4月15日8:00-17:00我院门诊病人等候时间平均为45分钟,尤其是早上9:30至12:30高峰期时段,患者等候时间最高可达1小时,引起许多病人的抱怨及投诉。

2.4设定目标高效快捷输液,创造超越患者期望值的优质护理服务,患者等待输液时间控制在高峰时段在28分钟内,闲时15分钟。病人满意度到达95%以上。

2.5可行性分析与医院倡导节省人力目标相一致,通过流程改进后配药室内减少1个护士岗位。人力资源使用转移:增加巡视班护理岗位,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走到患者身边,这也是迎合我们输液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要求,与医院倡导节支目标相一致。

3D执行阶段

3.1就是病人等待输液所花费的时间病人到达输液室到开始输液。我们需要改进的地方是护士找单找药查对环节。

3.2现状调查对输液患者目前等候时间进行的调查并统计:平均每例输液患者等候时间忙时为33小时分钟,闲时为21分钟;改进前分男、女、小儿共3类放置注射单;所有病人代保管药物全部分类存放,药柜陈旧,欠统一。

3.3为何输液患者等候时间过长?特性要因分析:通过人、物、法、环四个因素分析。人:年轻护士不熟悉输液工作流程;高峰期人力不足;高龄护士视力下降。物:注射单集中存放不易查找;注射单字迹潦草、模糊;排队秩序混乱。法:配药方法;责任包干制未完善;输液工作流程复杂。环:药物摆放凌乱、种类繁多;同一药物多种剂量易混淆;注射单存在同名同姓。

4.2无形成果QCC活动对整体提升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影响较大,体现在:护患共赢、增强团队凝聚力、标准工作流程持续改进。

5A评价

5.1人力效益配液班可较少一个护理岗位,增加巡视班护理岗位,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走到患者身边。

5.2时间效益明显减少病人输液等候时间。

5.3经济效益改善流程添置的药盒:物美价廉、经济实惠,给医院负担很少。

6总结

通过这次QC活动小组,提高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护士动脑的积极性,增强了全科护士的团队协作精神,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增强护理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同时更有利于护患关系的和谐,提高病人满意度。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不断发现新技术、新方法,将知识学以致用,真正做到关爱病人,关注健康。

参考文献

输液室自我总结范文5

关键词:门诊;输液室;如何降低;护患纠纷

门诊作为医院的窗口,在第一时间为患者服务,是为患者挂号、检查、诊断、预防的场所,而门诊工作量的高低则反映出一个医院的整体水平。门诊输液室患者多,而患者的流动性大,而且门诊输液室是门诊诊疗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由于工作性决定了护患关系的不稳定性和复杂性,因此护患纠纷可能比病房高,输液室的护士长期处于紧张应激的状态下,如果在护理工作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与患者发生冲突[1]。再加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法制观念也随之增强,患者及家属对护士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有更高的要求,希望能得到优质服务,如果我们护士穿刺水平不过硬,在服务上如果说话语气太硬等也很容易导致护患纠纷。

2014年9月~2015年2月我对天地新城分院门诊输液室共发放900张满意服务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分别对护士接待病人、主动服务意识、对待患者态度、沟通能力、专业技术水平、门诊输液环境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调查,其中最满意的是接待病人、主动服务意识和专业技术水平,较满意对待患者态度和沟通能力,最不满意的是门诊输液室环境。满意度在90%左右。经过整改,2015年3月~2015年9月再次发放同样张数的满意服务调查问卷,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达到97%~98%。总结如下:

1 护患纠纷产生的根源

1.1来自社会方面的因素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患者的维权意识和要求提高。在对医疗费用上涨和医疗保险的不健全的情况下患者表现不太满意。

1.2来自医院方面的原因 ①天地新城管理意识淡薄,护理人员不足;②医院整体环境较差,医院在这一年中有过几次改造、装修给患者带来噪音,造成了患者的不满意。

1.3护士的原因 ①护理人员人力资源配置不足,我分院加护士长仅5名护士;②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③职业道德观念淡薄、规章制度执行不严;④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中缺乏主动性、积极性,说话语气有时有些生硬;⑤护理人员责任心不够强。

1.4来自患者的原因 ①患者的自我保护和法律意识增加,对医院的特殊性不理解,有时发生过度维权;②患者求治心切,缺乏耐心,加上对医院环境和制度的不理解,有时经过挂号、就诊、皮试、交费、取药最后才能输液,觉得太繁琐;③患者有时将就医行为理解为商品买卖行为,觉得护理服务质量不高;④个别患者瞧不起护士,对护理工作的不理解。

2 如何避免纠纷的发生

2.1天地新城分院为了方便患者做了整体的改造,输液室搬至一楼,在收费和药房中间,避免了患者楼上楼下跑。护士站前移,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大大减少了护患纠纷。

2.2创造清洁合理的输液环境,保证空气新鲜,规范护理行为。护士应提前上岗,着装整齐,精神饱满。上班时间不闲聊,不在患者面前玩手机,接听电话,做到关门轻、走路轻、说话轻、操作轻。

2.3加强服务态度,提高护士的服务意识。护士采取主动观察,主动巡视,主动询问的方式,不断进行换位思考。用一颗真诚、善良、包容的爱心为每一位患者服务,理解患者和家属的就医心情,端正服务态度,对抱怨和迁怒这要宽容和忍让,不和患者及家属发生正面冲突、激化矛盾。护士要使用文明用语,语气平和。另外,我们分院输液室为患者提供一次性水杯和开水、温开水,电视,院报,指甲钳,爱心雨伞等优质护理服务。经常给患者讲讲常见的预防知识,得到了患者的好评,降低了门诊输液室的护患纠纷。

2.4严格查对制度,护士严格执行无菌原则及三查七对,接药时严格按照医嘱核对,如有疑问需确认后方可执行[2]。认真核对患者姓名、药名、剂量、用法等。严格核对医嘱、输液卡及药物的合理性、准确性,用药有无配伍禁忌。给患者输液时要做到叫患者姓名后再反问患者,其自报姓名无误后才可输液。要严格做好输液告知及巡视制度,针对特殊药要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做好记录。我们科室规定一个患者用一个输液架,避免出错。

2.5提高护士的穿刺水平。门诊患者最忌讳的是穿刺失败,所以在穿刺前应仔细选择静脉,根据血管的走向、深浅、弹性,掌握进针的方法,角度固定,力争做到一针见血。患者对护士的技术放心,输液安心,避免纠纷地发生。

2.6合理排班,护士长可以根据个人的业务能力、身体素质、工作责任心、低年资和高年资护士进行合理搭配,弹性排班,在输液高峰期有机动人员上岗,保证护理质量。

2.7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输液车,输液椅定时用消毒液擦拭,输液室进行紫外线灯管消毒,保持地面清洁干净。

2.8合理宣教,向患者讲解常见病的防治知识,我院门诊输液室常见要的作用和副作用,输液的注意事项。是患者了解自己和疾病的知识,减少患者对医院的恐惧。

3 结论

总之,门诊护患纠纷是客观存在的,通过以上的护患纠纷原因的分析及相应的处理措施的实行。在这一年中,我们有效地将护理纠纷降到最低,投诉减少,而且得到了患者的一面锦旗,真正意义上改善了门诊的护患关系,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好评。护士也感到了有成就感。

参考文献:

[1]王颖.门诊输液室护理风险管理体会[J].医学信息,2014,4(27):31.

[2]G Stout.Ambulatory surgery centers: harbinger of managed care shift[J].Journal of healthcare resource management,1996,14(3).

输液室自我总结范文6

儿科门诊输液室是患儿进行输液治疗的场所,患儿及家长流动量大,患儿抵抗力较低,是医院感染的高危科室之一,加强门诊输液室的管理,对防止交叉感染、提高医护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我院儿科近三年通过开展整体护理,采取严格消毒隔离、无菌技术等措施,既全面满足了患儿及家属的需求。减少护理纠纷和投诉,提高护理满意度,又大大降低了门诊输液室的医院感染率,对医院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均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1 临床资料

我院门诊输液室常年输液量都在每天都在几百人次以上,其中 90%为儿科病人。由于婴幼儿口服用药的配合性差,治疗效果不满意,医生往往会选择静脉给药,但因为患儿对输液存在恐惧心理,怕痛,易动、易哭,往往不予配合,给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笔者有多年门诊输液室工作经验,总结了门诊儿科病人的几点输液护理管理体会,现报告如下:

1.1控制医院感染措施

1.1.1提高认识,完善制度:对医护人员重点进行院感知识培训,熟悉消毒液的配制方法及有效浓度,牢固树立医院感染防护意识,制订了各项规章制度,如清洁卫生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监测制度、无菌技术制度等,并严格执行,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1.1.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树立安全护理意识

检查待输入药物的药名、浓度、剂量、有效期、药物有无沉淀、变色、浑浊、瓶身有无裂缝、是否做过敏实验及患儿的姓名、年龄等,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和无菌操作技术原则,加强责任心,严防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合理选择静脉,尽量由远心端由细到粗的原则选择静脉穿刺部位,避开感染、神经、关节、受伤部位 。

1.1.3 特殊患者分室输液:为肠道疾病患者、发热患者单独设一间输液室。成人与儿童输液,采用分室输液方法,减少交叉感染发生,这对预防医院感染提供了有利条件。

1.1.4 严格监测制度:我科规定.每个月对输液室空气、桌面、无菌液、无菌物品进行1次培养,室内空气中细菌总数不得>500个/m3。各类物品表现和护理人员手细菌总数不得>8个/cm2,各种消毒物品及消毒液不得检出病原微生物,各种监测须有记录。

1.2 整体护理

1.2.1 护理评估:从患儿及其家属到达输液室起,护士就开始对患儿进行评估,如年龄、性别、诊断、病情、药物的剂量与年龄是否相符、药物有无配伍禁忌、血管情况、对输液治疗的心理反应。评估患儿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对患儿接受穿刺的心理反应、照顾患儿的能力、经济状况、有无担心的问题及需求,以取得家属的配合。

1.2.2 环境准备:输液室要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设有紫外线灯,分感染性与非感染性输液室,以降低交叉感染。输液室有足够的空间便于患儿游戏,墙壁有色彩鲜明的健康教育专栏,配备电视机,播放动画片,供患儿及家属消遣,分散其注意力。

1.2.3 物品准备:输液室要为家属及小儿提供相应的便民服务,如放置儿童玩具、24h供应开水、一次性纸杯、手纸、被子、针线盒、书报、意见本等,处处体现出方便病人的服务宗旨。

1.2.4 心理护理:护士以和蔼的态度、通俗易懂的语言接诊患儿,在短时间内建立良好的关系。多数患儿对打针有夸大的想象,常常一见到护士阿姨就哭闹,可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患儿特点,灵活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法:①淡化式心理干预:鼓励患儿勇敢,用其曾经经历过的疼痛来形容打针的疼痛程度;②转移式心理干预:在穿刺时问患儿的学习、生活、兴趣等;③趋利避害式心理干预:告诉患儿打针能治好疾病,接受打针治病的事实;④渐进式心理干预:对学龄期患儿采用讲一示一做法;⑤鼓励式心理干预:穿刺时不失时机地鼓励和赞扬患儿;⑥重视首过效应:对第1次接受穿刺的患儿力求一针见血,避免负面影响。帮助家属正确认识小儿治疗的重要性,从而建立家属良好的心理状态,对家属配合治疗的语言、行为及时地予以赞扬和鼓励。

1.2.5 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我院输液病人多而且小婴儿偏多,就诊时间短、门诊辅助检查少、流动快、观察时间少、住院床位有限。病情判断有出入(如颅内出血,占位性病变等),需要留观的病人,如发热抽搐、反复高热、腹泻脱水、轻度哮喘、新生儿、病因不明(如嗜睡、胸闷等)、专科病人(血液、先心病、遗传代谢病等)、发生输液药物过敏,门诊较重病人的后续治疗不完善,以上问题都是潜在的危险因素,要求巡视护士在早期识别重危病人,输液时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发生病情变化及时处理。

1.2.6 健康教育:通过多种方法,如电视媒介、黑板报、画报、健康教育处方、口头宣教等向家属传授预防疾病、促进康复的知识;交代输液的注意事项,讲解患儿所患疾病的病因、发展及治疗药物的特性等;根据不同季节的疾病特点,定期更换宣传栏宣教内容,内容侧重于宏观卫生知识和季节性常见病的预防;指导家属掌握一些急症病及常见病的护理,如感冒的预防、腹泻的喂养、发热的护理、气管异物的急救,惊厥的处理等。

2 结果

在儿科输液室应用整体护理的模式全面满足了患儿及家属的需求,有条不紊的输液秩序、一针见血的操作技能、耐心周全的心理护理、细致入微的病情观察、切实有效的健康教育、科学的组织管理能缓解家属的焦虑心情,减少护理纠纷和投诉,提高护理满意度,体现了护理人员的知识技术水平和对病人的关爱之心。实现了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服务理念,通过采取以上措施。加强了对门诊输液室的管理,树立了严谨的工作作风,有效地预防了交叉感染,杜绝了医源叉感染。使输液室的医院感染率为零。

3 体会

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解决病人问题为导向,满足病人需要为目的,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系统化的模式,其内涵即主动地、积极地、独立地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用护理程序的方法为病人提供精神上、文化上、情感上的服务[1]。儿科输液室作为医院的窗口,开展整体护理,对医院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均能产生直接的影响。据统计,目前世界上有41种主要传染病,其中经空气传播的就有14种,占首位[2]。儿科门诊输液室在人员持续不断流动的情况下,无法持续进行紫外线消毒,仅靠一天两次的紫外线消毒是不能保证空气质量。自然通风降低菌落数的效果较持久。我们采取上述有效的消毒管理措施和方法大大地降低了输液室的医院感染率,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输液室自我总结范文7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

品管圈主要是将工作场所相同、工作性质相似的人员自发组建活动团队,根据活动程序,创新工作方法,以此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门诊输液室作为特殊科室,其特点为:众多的输液患者、复杂的疾病类型、繁琐的工作内容、较大的护理风险等[1],为了提高护理质量,本文以我院门诊输液室的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实施前后其护理情况,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同时降低了护理纠纷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以我院门诊输液室的15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最小21岁、最大54岁,平均(36.4±3.4)岁,工作年限:最短2年、最长11年、平均(6.3±1.4)年;职称:主管护师2名、护师8名、护士5名。同时,选取同期接待的2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140例,女100例,最小12岁、最大78岁,平均(56.3±2.5)岁,纳入标准(1)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均行静脉输液治疗;(3)均无严重器质性疾病;(4)均无语言、交流等障碍。1.2方法在2015年4月起实施品管圈活动,具体措施如下。1.2.1组建品管圈小组活动开展前,由科室统一组织培训,全体护理人员经学习后,掌握品管圈活动的意义、实施方法与注意事项等,待考核合格后法,方可参加活动。此小组组长为护士长,其他为组员,要求其应熟练掌握品管圈的方法与原则。1.2.2分析护理中的不足根据护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头脑风暴法,营造愉悦、民主与轻松的谈论氛围,各抒己见后,以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为目标,制定护理方案。常见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护理人员服务态度较差、穿刺技术水平偏低、输液环境过于杂乱、护理宣传及巡视等工作不到位等。1.2.3制定护理改进措施(1)服务态度,护理人员树立以患者为中心护理理念,根据患者身心需求,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同时注重自身的仪容,如:穿着、头发、指甲与语言等,接待入院患者时,应热情、诚恳,并面带微笑,利用亲切的语言,缓解患者紧张情绪。(2)输液室环境,护理人员应定时通风、换气,使室内保持舒适的温度与湿度,同时加强消毒,以此避免病毒传播,再者,借助明显标志,如:指示箭头与宣传画报,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输液流程、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等,室内光线应保持柔和,尽量减少噪声干扰。(3)健康教育,在输液前,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输液的必要性、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等,叮嘱其不要随意调整滴速或中断输液,并且指导其掌握医疗保健知识,如:疾病预防、治疗方法及预防情况等,同时向其讲解拔针按压的相关知识,如:部位、时间等。(4)加强巡视,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主动询问患者输液感受,并密切关注输液情况,是否通畅或准确,是否伴有输液不良反应等。(5)操作技术,护理人员应主动学习与交流,掌握无痛穿刺技术,待穿刺皮肤后,稍放平针头,刺入血管,见回血后,于血管方向进针,此后松止血带,固定针柄与针头。1.3观察指标观察护理质量评分、等候时间、护理满意率与护理纠纷发生率。1.4疗效判定护理质量评分分为4个项目,理论知识、服务态度、输液操作与岗位责任,各25分,分数与质量呈正相关,前者越高,后者越好[2]。1.5统计学处理数据资料以SPSS18.0软件处理,以(x±s)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数(n)与率(%)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质量实施后,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等候时间实施后,等候时间均短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护理满意率与护理纠纷发生率实施后,护理满意率与护理纠纷发生率分别为100.00%(120/120)、0.00%(0/120)均优于实施前的91.67%(110/120)、10.00%(12/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其维权、保健意识的增强,对临床护理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为了满足其护理需求,门诊输液室积极探索新型管理方法,如:品管圈活动,此活动主要是借助集体与团队的力量,分析工作实践中的不足及成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以此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工作质量。本文以我院门诊输液室的15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品管圈活动,其结果为实施后的护理质量评分、等候时间均优于实施前,差异显著;同时实施后提高了护理满意率,降低了护理纠纷发生率,因此,临床实践中应积极推广。国内学者[3]以20名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品管圈活动,其结果为护理人员考核评分高于实施前,穿刺成功率、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护理纠纷发生率均优于实施前,差异显著,与本研究报道一致。门诊输液室作为医院重要科室之一,其护理服务质量直接关系着医院的形象,同时也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护理管理中应用品管圈活动是必要的。在活动初,组织的培训与交流,使全体人员认识了品管圈的活动目的、实施方法等,并结合护理人员所总结的问题,展开了分析与谈论,明确了各问题的成因,以此为依据,制定了一系列的改进措施,具体表现在服务态度、操作技能、环境管理等方面[4]。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应保持整洁、统一的服饰,妆容应清新淡雅,接待患者时,应保持微笑,并利用亲切的语言与其交流,以此获取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同时,科室应为护理人员提供学习机会,使其掌握先进的操作技能,拥有稳定的心理素质,如果穿刺失败,则应及时道歉,调整工作心态,保持沉着冷静。再者,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静脉输液的有关知识,经全面与有效的健康教育,使其掌握输液注意事项,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还有科室应利用弹性排班制度,减轻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医护人员应加强巡视,尽量避免输液不良事件发生几率[5]。在护理实践中护理人员应围绕患者开展工作,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水平及心理状态等,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特别要关注伴有情绪障碍患者,经心理疏导,缓解或消除其不良情绪,以此提高其护理配合度与依从性。综上所述,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应用品管圈活动,有效解决了护理中存在的不足,大幅度提高了护理质量与效率,同时满足了患者及其家属护理需求,利于其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朱品俐.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门诊输液室护患纠纷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12:2116-2118.

[2]侯银燕.品管圈活动在门诊输液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10:112-113.

[3]赵春新.品管圈在门诊输液室管理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5,14:115-116+119.

[4]张艳.品管圈活动在改进急诊输液室急救药品管理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15,05:449-450.

输液室自我总结范文8

【关键词】儿童输液室;护理风险;安全管理

儿童输液室作为本院一个非常重要的窗口科室,每天的输液例次达到100~150人左右。其中大多数是3岁以内的婴幼儿患者,环境较嘈杂,护理人员的工作量繁杂重,护理工作的风险加大。笔者对儿童输液室从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的120000例次的输液进行回顾性研究,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取从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儿童输液室接待的120000例次输液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统计分析方法,对儿童输液室的护理风险及不安全因素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

2结果

本次研究的儿童输液室的共120000例次输液,其中有82例次的护理风险及不安全情况发生。其中大多数是护患的沟通不到位引起的有72例次,占915%;其次是护理人员对护理过程的查对制度落实不够导致的有3例,占37%;另外发生不良反应的有2例,占24%;新进人员技术不熟练和输液速度控制不当各1例次,均占12%。

21护患的沟通不到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改革的促进,医疗市场的竞争也越发激烈,护士的护理服务已经从传统的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而护士的服务观念却跟不上发展的要求,服务态度生硬,对待患儿不热情,家长合理的要求不能够满足,极易失去了患儿及家长的信任引起强烈不满,导致护理风险增加[1]。分析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的护理风险的发生是由这个因素导致的。

22不能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严格的查对制度是为了确保患者输液安全和防止发生不必要的意外差错事故的重要举措之一。儿童输液室的患儿较多,流动量大,年龄偏小,易哭闹,环境嘈杂,加上部分医师的字体潦草,患儿的姓名、用药的方法等不易辨认,护士在执行时存在很大的护理风险。如不认真核对,容易造成拿错处方、输液错误等情况的发生。

23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儿童输液室的药品种类繁多,患儿的个体差异会在用药时会发生安全隐患。而家长的医学知识较缺乏输液中途擅自带孩子离开输液室,发生不良反应不能及时救治而导致护理风险。

24技术原因刚参加工作,护士缺乏经验,操作不熟,不易一次成穿刺以及护士对严格控制输液滴速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等,家长不满,护士急躁加大护理风险引发医疗纠纷。

3防范措施

31加强护患的沟通,以患儿为中心,换位思考及时给与患儿良性的心理支持,提高服务质量,多使用鼓励性语言[2]。坚持以患儿为中心,缓解家长的焦急情绪;换位思考,护理人员要体谅家长,注意沟通技巧及给予合理的心理指导,以增加患儿及家长的安全感和信任感,避免护患冲突,降低护患风险。

3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所有的护理操作都要求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并且根据儿童输液室的特点要强调两个双核对,护士既要核对序号和姓名是否一致又要和家长对姓名和序号进行双向核对,降低护理风险。对可疑医嘱一定要及时与医生沟通,确认无误后执行,避免输错药。

33提高业务水平重视儿童输液室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要求熟练掌握药物的功能、配伍禁忌及不良反应等,提高新进护士的观察和应对执行过程可能出现不良反应的能力[3],促进年轻护士专业技能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能是患儿静脉输液安全的重要保证[4]。

34输液过程中加强护理患儿输液过程中,护士要加强输液患儿的巡视工作、及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重视健康教育、适时积极告知输液中的注意事项(如中途离开输液区的危险性和擅自调节滴速的危险性等)、取得家长的理解和配合、加强意外情况的处理能力有效保证患儿输液安全,减少护理风险。

综上所述,儿童输液室是医院的重要服务窗口,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医院形象。本研究总结了儿童输液室存在护理风险和不安全因素,大部分是人为因素,并且表明通过加强护患的沟通,以患儿为中心,换位思考;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以及重视加强输液过程中护理等防治措施可以避免或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护理纠纷,降低儿童输液室的护理风险,以更好的确保儿童输液安全,提高患儿及家长对医院的信任度及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凌云,陈朔晖,诸纪华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329.

[2]伍晓莹,张宵宵,陈小鸽儿科患儿家长静脉输液安全需求调查.护理学报,2009,16(1):18.

输液室自我总结范文9

1.1创建临床输血信息管理系统

以《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1]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为管理依据,结合本院具体的输血管理工作流程,选择适合本院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并运用临床输血信息管理系统(transfusioninformaionsystem,TIS),以提升输血科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对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2年3月份后的住院患者临床用血进行管理,控制临床用血过程质量,促进临床安全合理有效用血。

1.2主要功能模块

1.2.1血液预订模块建立医院输血科与血液中心进行有效沟通的信息平台,根据上一年度同期用血量和当前临床约血情况,向中心血站网上申报全院用血月计划、日计划。1.2.2血液制品管理模块有血液出入库登记、备血库存状态管理,备血失效预警提示、血液使用、调剂去向追踪管理、冰箱温度记录报警等功能。所有血液制品同步采用血站统一条码按品种、血型分类管理,扫码入库;医生工作站设置院内血液库存分级预警提示,便于临床合理安排择期手术;建立温控系统联网,24h不间断实时采集冰箱温度,并在异常时报警提示,切实保证储血质量。1.2.3血液制品使用模块包含医生工作站用血预约申请和分级审批管理,输血科交叉配血及其他实验结果记录与标本存放管理存档、血液出库发放与检测计费、输血患者输血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及病历查阅等功能。1.2.4输血不良反应记录模块所有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处理、预后实行无纸化网上填报、统计、存档,使输血质量管理跟踪流程更加高效快捷。1.2.5统计查询模块通过该模块,输血科可按科室、病种、用血品种和数量查询患者用血的明细信息;了解全院用血量、用血品种趋势;汇总并评价各个临床科室及医师预约用血情况,为指导临床用血和开展输血研究,提供全面信息资料。

2结果

本院于2012年3月正式开始运行临床输血信息管理系统。通过对系统实际运用过程分析,发现在提升输血科管理水平、促进临床安全合理有效用血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2.1提升输血科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血液预订模块使输血科可与市中心血站进行网上互动,申报全院用血计划。血液预订工作更简便快捷,明确责任区分。临床输血的质量与安全贯穿着输血的全过程,任何环节上发生问题或被忽略都会影响输血疗效和安全。据统计,临床输血出现的差错和事故70%是人为因素所致,这与疏于管理密切相关[3]。输血科应用TIS系统进行血液制品管理,使血液出入库登记、储存环境温度记录存档等更加标准、规范。血液条码扫描入库,保证了入库信息的准确、完整,提高了工作效率,明显减少传统手工填写信息的失误和劳动强度;备血失效预警系统在血液失效前7d(血浆提前30d)自动预警提示,有利于对邻近失效血液制品及时协调使用。温控系统联网,24h不间断实时记录血液储存环境的温度,出现异常时自动报警提示,以便及时解除故障,保证库存血液的质量与安全。这样,在所有血液制品得到安全有效管理,保障临床合理用血需求的同时,又杜绝了血液预订的无为损耗和浪费。在TIS系统血液制品使用模块,不具备用血资质者的预约申请,TIS将自动阻止提交,从而规范了临床用血分级审批流程。通过血液使用窗口,输血科可查阅预约用血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及与用血相关的实验检测结果,进行输血适应证的评估,为输血科评估自体输血、异体输血、成分输血合理搭配,指导临床合理有效用血,加强临床用血管理,提升输血科服务质量提供了重要的平台[3]。

2.2发挥输血科在临床用血过程中的管理职能,推动临床合理有效用血输血安全与有效是一项严谨、细致、庞大的系统工程,血液的应用需要综合考虑每个患者的个体差异及病情变化的复杂性,使得输血治疗方案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需要将输血指南与患者的实际病情相结合,同时需要对患者病情的发展有一定的预见性。由于我国输血医学发展较晚、学科专业的分工不同,现阶段临床医师凭经验输血的现象依然存在[4]。许多临床医师对输血学科的新知识及新技术了解滞后,对血液成分输注的注意事项及输血引发的不良反应知之不多,尤其是在临床用血时不够重视血液成分的配比与输血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动态监测,不能及时评价输血治疗后的效果,对输血不良反应的预防措施不够得力,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及预后。输血科通过TIS系统,对预约用血患者输血相关的临床资料和输血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动态监测等进行比对分析,评价输血治疗的效果;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参与临床输血治疗会诊,对输血不良反应提出处理方案意见;运用输血医学专业知识,指导临床在最佳时机使用最恰当的血液制品对患者进行合理有效地救治,推动临床合理用血。本院输血科2012年参与输血治疗会诊,成功救治危重症患者41人次;指导开展自体输血达287人次;退回不合理用血申请110人次,较好地发挥了输血科对临床用血应有的指导作用。

2.3促进临床安全、合理、有效用血与2011年比较,本院2012年住院总人次和手术台次分别增加15.1%和7%,手术患者用血量和全院血液使用总量却分别下降了17.6%和5.3%。手术患者异体红细胞使用量从人均0.54U/台次,下降到0.31U/台次;血浆输注从34.38ml/台次下降至28.47ml/台次;自体输血率从11.4%上升至25.0%;危重症用血者救治成功率从80.5%(486/604)提高到91.7%(637/695)。2012年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少到1‰;库存血液报废率为0。按以往惯例随着住院人次和手术台次的增长,临床用血量也会随之增长,但是,对比本院TIS系统应用前后临床用血量,发现在手术人次和危重症救治成功率有所提高的同时,血液使用量反而呈现下降的趋势。由此提示:临床输血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对促进临床合理有效用血、减少临床不必要的血液输注、缓解临床用血与社会供血不足的矛盾,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2.4促进输血医学科学研究的发展临床用血过程中,包括从血液管理到临床用血预约申请、从血液发放到检测计费、从患者输血相关实验室检测数据到患者病历记录、从临床用血科室临床资料到输血科管理的各种记录、从数据统计查询到图像绘制,输血相关信息均被TIS准确、完整储存。TIS强大的信息储存功能使输血相关各种资料数据信息可随时被查询,为开展科研工作提供重要信息资料支持和依据,对开展临床输血医学科学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3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