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奢侈品消费调查报告集锦9篇

时间:2022-10-16 07:19:25

奢侈品消费调查报告

奢侈品消费调查报告范文1

在金融危机下,人们的心理随之发生改变,纷纷调整自己的消费策略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最明显的表现是,消费者开始注重节约,变得更加理性,对产品的价格也更加敏感。这种变化对于奢侈品行业来讲,无疑是“当头一棒”。

面对此种趋势,各大奢侈品牌开始积极找寻解决危机的最好方法。这份调研报告,或许能让我们看出一些端倪。

中国或成为奢侈品市场的重要阵地

Armani的相关报告显示,其在中国内地超过50家的门店中,约10家是去年开业的。另一大奢侈品牌LouisVuitton也于今年1月至2月之间在中国连开两店。奢侈品牌三巨头之一的Gucci,也于近日在北京开出新店。

无独有偶,世界奢侈品协会报告显示,自2007年12月至2009年1月,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达86亿美元,占全球市场的25%,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中国商务部预计,到2014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占全球总量的23%左右。事实上,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国奢侈品消费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代表处首席发言人欧阳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将会是各国奢侈品品牌的重要阵地。

毕马威中国对15个城市进行调研后,发表了题为《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追上潮流》的报告。在该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事实――消费能力持续增长。与发达国家相比,虽然中国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仍然不高,但近年来增幅也非常惊人――人均年度可支配收入年均提高18%,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增长14.7%。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数据只是代表了中国城市平均水平,事实上,一些沿海城市的收支水平要远高于该数字。同时,该报告显示,中国的中产消费者将奢侈品与成功和品位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北京和二线城市的受访者对此尤为认同。相对而言,对奢侈品牌和奢侈品拥有者持负面看法的受访者并不多。虽然有49%的受访者称他们无力购买奢侈品,但是将来打算购买。

奢侈品市场隐藏着危机

报告中称,随着中国奢侈品市场的深入发展,该市场在过去两年明显出现饱和迹象,奢侈品公司的品牌个性和公信力的压力也与日俱增。据统计,受访者平均认识64个不同的奢侈品牌,而2006年调研时的相关数字是52个。这15个城市共有6600万成人人口,其中约有30%来自中产家庭。毕马威中国零售和消费品业主管合伙人戴力行(NickDebnam) 指出:“进入中国奢侈品市场不久的公司面对的挑战越来越严峻,中国消费者认识的奢侈品牌数字不断上升,由此可见市场已开始出现饱和迹象。”

在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虽然中国消费者渴求奢侈品,但他们对信贷消费的态度仍然谨慎。在大部分产品类别,表示愿意借贷购买奢侈品的受访者不到10%。约有29%的受访者没有信用卡或贷记卡,只有19%的受访者拥有3张或以上的信用卡或贷记卡。

报告还指出,在放宽出境限制和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带动下,中国消费者出境旅游的机会增加,也令国内奢侈品市场的发展出现变数。调研显示,月收入在8000元人民币以上的受访者,平均每年有出境游2.3次,而2001年的数字仅为1210万人次。戴力行引述调研结果指出,过半数的受访者会在旅游时为别人购买奢侈品作为礼物。“就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模式而言,他们很喜欢在国外购买奢侈品,部分原因是国内征收的关税和增值税较高,国外售卖的产品相对低廉。此外,中国消费者还希望体验逛国外专卖店和旗舰店的感受。”

了解细分的消费者

中国并非是一个简单和单一的奢侈品市场,它正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差异和细分迹象,吸引消费者的因素越来越复杂。毕马威的这份调查,把中国奢侈品消费群看作4个部分――彰显炫耀的因素、鉴赏与收藏、领导潮流和纵情享受。在报告中,称为“炫耀因素”的地位认同仍是推动奢侈品消费增长的关键因素,但中国消费者越来越懂得欣赏品牌所代表的价值和传统;此外,鉴赏收藏、领导潮流和纵情享受等也逐渐成为奢侈品消费的推动因素。

此外,该报告指出,把奢侈品看作特定标记的中国消费者,数量有所减少。他们倾向于更有创意地使用品牌,以表达他们的身份与个性。这些消费者将是新品牌的先期使用者,但仍有可能与更知名品牌的购买交织在一起。

毕马威公司表示,有意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公司,应该认真考虑以上提到的这些趋势。该报告补充说:“奢侈品公司必须要有一个清晰的战略――把意欲渗入中国市场的范围与程度考虑在内。中国消费者越来越精明,奢侈品公司也需要采用传统广告以外的方式,来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展销、推广活动和赞助等另类营销策略,在培育市场和强化诸如地位、唯我独有等价值方面更为有效。”

选择合适经营模式

毕马威公司还表示,尽管许多品牌正在以建立全资外资公司的方式,直接投资中国市场,但是与合资伙伴或执照持有者合作的方式,仍旧有许多优势。

由于有更多的公司涌入中国市场,而且消费者在购买中比以前考虑的因素更多,所以零售商们在奢侈品广告宣传方面所面临的激烈竞争,也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毕马威的结论是,消费者们通常能够认出60多个不同的奢侈品牌,而且他们对于不同品牌的传统所具有的辨识力与理解力正在与日增强。

奢侈品消费调查报告范文2

奢侈品指向:标志性及二线城市

鲍德里亚曾指出,消费社会的人消费的并不是商品本身,而是商品的符号价值,这正是当前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价值内涵。在对比和符号意义中表现身份与地位,奢侈品成为中国消费者进行身份区隔与彰显个性价值的符号。群邑智库市场前瞻总监张继红女士预计,奢侈品消费在未来5年将始终成为中国消费市场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根据财富来源和消费能力区分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群邑智库・2011胡润财富报告》的调查总结称,中国奢侈品消费可以分为企业家、职业股民、炒房者、企业金领四类,而企业家的比例居首位,达到55%。他们创业成功积累财富之后,对身份地位和成功有了标志性的要求,也符合商业谈判与合作中对“资金实力”评估的要求。而对于入门级的奢侈品消费,在以上五类人群的引领下,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又呈现年轻化的特征,白领人群成为奢侈品“透支性消费”的主力军,在“企业金领”作为意见领袖的环境中,有意或无意的奢侈品知识传播及圈层融入的目标拉动了白领人群的潜在消费需求。

根据消费者对奢侈品的了解程度和炫耀程度,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又可以分为四类:知识型,奢侈品知识丰富但不愿意炫耀;认知型,奢侈品知识丰富也愿意炫耀;略有所知且低调型,奢侈品知识匮乏不愿意炫耀;炫耀型,对奢侈品不甚了解但喜欢炫耀。在中国,尽管我们的消费需求已经多元化很多,财富与生活态度符号象征的炫耀型消费比例仍然比重较大,中国的奢侈品消费人群类别以“炫耀型”居多,也即在不甚了解奢侈品品牌内涵与价值的情况下,基于周围人群的评价购买,而奢侈品品牌的logo则成为符号的最直接体现。

另外,从胡润财富报告区域划分来看,千万富豪最多的是北京,杭州、南京消费能力也比较高,青岛、无锡、厦门、海南、宁波等二线城市都在快速发展中。一线城市引领奢侈品消费与文化,消费潜力却更多集中在二线城市,奢侈品企业市场逐渐下沉,而像成都、沈阳、大连、太原这样的城市,因消费能力、消费习惯特点突出,成为市场下沉的首选。《2011中国奢侈品报告》显示,国外奢侈品牌向中国二线城市迅速扩张,其中杭州、沈阳和成都奢侈品消费的市场份额最大。

消费者洞察:谁在怎样消费奢侈品

在群邑旗下尚扬媒介对中国二线城市奢侈品消费者进行调查的过程中,依据是入门新手还是经验老到,是基于个人需求还是社交需求,是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将二线城市奢侈品消费者分为8大群体(见图1),他们是:社交武装型、个人享受型、野心勃勃型、天生贵族型、知足常乐型、精神乐活型、自我挑战型以及不遗余力高攀型。

社交武装型:使用奢侈品是为了获得进入某个社交圈的“门票”,并同时帮助他们远离自己讨厌的群体。

一旦他们获准进入了这个社交圈,奢侈品也同时成为了证明其成员身份的一种标志。这个消费群体中的大部分人受教育程度不是很高,但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向了成功。一旦获得了某种程度的成功,他们就会希望成为一个有文化、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因此,EMBA课程在这个群体中大受欢迎。

个人享受型:对于未来总是持有乐观的态度,也对自身的经济能力能够承担奢侈品消费而暗自窃喜,花钱买奢侈品就是为了能带来快乐与满足。

野心勃勃型:他们同时非常关注品牌形象及个性,因为这昭示了他们所属的群体。因此,品牌知名度及地位是非常能够影响他们的因素。他们倾向于购买较为张扬的产品,以向圈内同僚大声昭示其领袖身份,意图成为团体中的佼佼者。

天生贵族型:即我们所谓的“富二代”。这类人群有金钱且有时间来享受生活。奢侈品消费已经渗透到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只买最顶级的。他们能够欣赏品牌的独特性及历史文化,更关注产品的质量及精致的做工。

知足常乐型:奢侈品走进了他们的生活非常顺理成章,这个族群里的许多人都是富太太,奢侈品经常是其丈夫送给她们的代表爱和关心的礼物,她们也从中获得很多快乐与满足,同时,这些奢侈品也成为她们向外炫耀其幸福家庭和甜蜜爱情的证据。她们并不渴求更多的财富,也不痴迷于奢侈品,只是模仿着其他人的做法。

精神乐活族:指的是一群已经达到事业巅峰、满足于目前生活状态,且不渴求更多财富的消费者。对于金钱能够买到的东西,他们几乎已经全都体验过,且常常呈现两极化。在一些方面,他们会选用最顶级的产品,而在另一些方面,则从简处理。脚踩一双10块钱的塑料拖鞋开一辆兰博基尼,这就是精神乐活族的行为。奢侈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如时间、健康、自由、闲适等等,对于他们而言这些才是真正的奢侈品。

自我挑战型:基本上是天生贵族型和精神乐活型的交集,除了享受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外,他们还会渴求去征服更多,比如攀登世界最高峰等。

不遗余力型:他们没有很扎实的经济基础,但他们愿意倾尽所有积蓄来体验有钱人的生活。这个群体的消费者基本都在35岁以下,正处于人生中的奋斗期。其中许多人为年轻白领,其消费是从大众消费品到平价精品,再到入门级奢侈品这样一步步攀爬上来的。他们的收入还不足以使其随心所欲地购买奢侈品,他们也许需要省吃俭用两三个月才能买一个奢侈品牌的包,但对此却乐此不疲。

每一种消费类型的洞察,都基于不同的人群特征和个性需求,也形成对品牌诉求的不同重点,基于此的广告创意和媒介策略才更能做到“将精准的信息有效传递给消费者”,以此选择是基于产品的精密技术、产地渊源、历史传承、稀缺的工艺还是永恒的象征。

奢侈品传播:选择多媒介

张继红介绍说,奢侈品的广告费用相对都较少,广告主都有相对理性的判断,包括媒体定位要高端、宣传印刷品要精美、消费者定位基于财富特征与区域重点。在奢侈品主流投放的平面媒体中,杂志以时尚、财经、旅游居多,报纸和生活类周报则兼顾消费文化与区域市场的覆盖(见图2)。

在定位高端而传播具有一定广度的原则下,奢侈品广告主也增加了电视媒体的投入,主要以地方电视台覆盖重点城市和提升区域知名度为主。有资深广告人士总结说“奢侈品投放,先看高度,后看广度”,电视媒体主要应对重点城市的广度,在栏目和时间段的选择上,可以兼顾品牌高度和品牌调性的匹配。

电视的广度和栏目的高度,对奢侈品牌的区域渗透起到了重要作用。基于中国消费者更关心他人评价,这样的广告投放做法,将品牌信息传递给非直接消费人群,同样提高了实际消费者的体验与感受,制造更多优越或尊荣感的可能。

据慧聪邓白氏中国高端人群调查R・cHc研究表明,高端人群对不同媒体广告的关注和信任程度(见图3),电视媒体的广告信任度仍居首位,其次是杂志和报纸,而从广告关注度上来看,电视、互联网、杂志的关注程度更高。所以,电视的公信力仍具有比较优势。

与此同时,网络的兴盛与社会化媒体的应用,实现了口碑评价与意见领袖观点在更广泛的粉丝范围内快速传播,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官方网络销售平台实现了有效整合,众多的品牌都在2011年开通了官方微博,进行产品信息、设计师、会、品牌历史与故事的主动分享,并通过平台(在哪里展开活动)、人(目标客户和提高活动效率的意见领袖)和文化(最热的趋势、内容和行为)吸引关注,如Burderryde3D时装秀在微博上的活动,吸引了八百多次的转发和百万网民的关注。要知道,存在于这类媒体上的意见领袖在社会化媒体传播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奢侈品消费调查报告范文3

中国拥有数量庞大的年轻百万富翁阶层,这个年轻富翁阶层受到更多互联网时代的影响。毕马威此次委托市场调研公司TNs对中国24个城市、1200名消费者进行了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中国奢侈品经验》报告。调查对象的年龄介于20~45岁,其中一线城市受访者的月薪为人民币7500元以上,来自二线城市的受访者月薪至少为人民币5500元。

调查显示,在所有的奢侈品品类中:中国内地引领了酒精类产品的排行榜,因白酒的广泛流行而名列同类产品市场份额的榜首(37%)。法国的化妆品和香水(76%),时尚(37%)和箱包(33%)分别占据了同类商品市场的最大份额。意大利鞋业(43%)和瑞士手表业(87%)也为各自领域的领头羊。

此外,中困内地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的动因也在发生变化,从之前寻求社会地位转向为经验型消费和奢侈品收藏,消费者更多的是基于自我奖励、宠爱自己而购买奢侈品。报告显示:超过40%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购买奢侈品更多出于4"A偏好和认同感。

移动互联网与Pc互联网的用户行为有什么不同?美国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的研究人员对这一问题做了深入研究。他们对用户使用类似推特这样的微博的行为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出现在屏幕上方的链接更有可能被点击,这在手机这样的移动设备上比在个人电脑上体现得更为明显。这可能是因为,移动设备较小的屏幕增加了用户寻找信息的难度与成本。另外,链接在地域上越接近用户所在地,就越可能被用户点击。同样,这种行为特点在移动设备上比在个人电脑上体现得更加突出。这可能是因为,移动用户有更强烈的本地化倾向。

研究人员建议,信息服务提供商可以基于不同的媒介传播平台,对广告主执行不同的媒介费率。例如,出现在手机屏幕上方的广告链接理应收费更高。同样,广告主可以从本土化内容链接广告中获益良多。

5月26日,思纬市场资讯公司了最新《全球趋势研究报告》,将全球市场消费归纳为享乐主义者、群体主义者、探索主义者、安全寻求主义者、地位渴挈主义者以及受保护主义者六大类别,而新兴市场和成熟市场消费动机不同。据了解,思纬《全球趋势研究报告》访问了超过2.2万名受访者,覆盖全球28个罔家与地区。

报告表明,“享乐”和“分享”――分别代表了六大类别中的享乐主义者和群体主义者,是最普遍的两种消费动机,几乎达到了全球趋势研究项目所覆盖的28个国家中的2厂3的人群。然而,在新兴市场中,例如巴西、印度和俄罗斯,还没有形成这些主流的消费动机。相对而言,新兴市场具备更强的探索意识。在探索主义者的国家排名中,巴西、印度和俄罗斯分别排在第四、第五和第六位。

奢侈品消费调查报告范文4

关键词:奢侈品 奢侈品市场 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10-079-02

一、奢侈品的定义及其特征

奢侈品(Luxury)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和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它具有稀缺性、品质优越、个性突出和充满文化特质等特征。

二、中国奢侈品市场的现状

随着中国经济的繁荣,造就了一大批百万乃至亿万富翁和不断扩大的中产阶层。据《胡润财富报告》显示,从2009年开始中国千万富豪的人数从82.5万个增加到了2012年的105万个;中国亿万富豪的人数从5.1万个增加到了2012年的6.45万个。具体见表1。

在此背景下,接近80%的世界顶级奢侈品牌进驻中国市场,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奢侈品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我国国内奢侈品消费总额从2001年的30亿美元,快速增长到了2013年的280亿美元。2002年到2008年我国国内奢侈品消费总额增长率以11%到22%的速度增长。我国奢侈品消费总额在世界的排名从2008年的第5位上升到了2013年的第2位。2012年由于金融危机和随着厉行勤俭节约、制止奢侈浪费和整治公款消费等主题为先导的国家新政策的实施,奢侈品消费增长率迅速降低,增长率从2009年的9.4%下降到2013年的3%(见图1)。

三、中国奢侈品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1.中国奢侈品品牌的缺乏。品牌是一种识别标志、一种精神象征、一种价值理念和品质优异的核心体现。培育和创造品牌的过程也是不断创新的过程,自身有了创新的力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然而在众多奢侈品的消费中,人们很难发现中国本土奢侈品的身影。如中国作为旗袍的发源地,在中国国内消费高档旗袍是理所应当的。然而在世界上喊得响的奢侈品牌“上海滩”在14年前也被来自世界第二大奢侈品集团历峰集团收购了。

2.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分布不均。由于税和价格等等原因,中国消费者大多愿意去国外市场购买奢侈品。(1)从税的方面来看,中国消费者为了避免交纳17%的增值税、5%到45%的消费税以及高额的关税,他们愿意选择去国外购买奢侈品。(2)从价格方面来看,据2011年商务部的调查数据表明,服装、酒、箱包、电子产品、手表等五类产品的20种品牌高档消费品,我国内地市场价格比我国香港要高45%左右,比美国高51%,比法国高72%。由此导致我国消费者在国外市场购买奢侈品的消费额及其占奢侈品消费总额的比重不断上升(见表2)。

3.中国奢侈品市场屡屡出现“质量门”问题。随着奢侈品大举进入中国,其质量问题越来越频发。2006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对入境的SK-Ⅱ品牌进行检查,发现该品牌的净白素肌粉饼、清透防晒乳液和多元修护精华霜等化妆品含有对人体有危害的铬元素和钕元素等违禁成分。五年前浙江省工商局查出国际品牌不合格率达到约60%,其中包含世界著名品牌BUBERRY;今年该工商局对黄金珠宝饰品跟踪式抽检,又查出,标注“卡地亚”品牌饰品抽样5批次,不合格5批次,不合格率达到100%。

4.中国奢侈品市场存在垄断现象。近些年来,随着奢侈品涌入中国市场,垄断现象愈演愈烈。(1)开店数量不断扩张。截至2012年9月各大奢侈品牌在中国门店超过100家的品牌有HugoBoss、Armani、Dunhill和Monblanc。(2)品牌覆盖率屡屡攀升。至少有80%左右的世界顶级奢侈品牌进入了中国。这么多的奢侈品品牌数量,对中国奢侈品市场造成了巨大影响。(3)世界顶级奢侈品厂商与国内商或经销商之间的商战更加激烈。一是许多世界顶级品牌收回权。2010年6月巴宝莉品牌以7000英镑买回中国市场的零售权;2011年英国奢侈品牌Burberry花费1亿多英镑的违约金将中国的权收回。二是奢侈品品牌所属集团在中国国内开设直营店,拓展销售渠道。如俊思集团垄断着Donna Karan、Marc Jacobs和Paul Smith等国际一线品牌的国内权;据2011年《上海国际奢侈品牌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有169个国际奢侈品牌在上海开设零售网点。三是国外豪华汽车厂商利用中国关于只有汽车品牌厂商授权才能经销其汽车的规定,牟取暴利。据今年8月CCTV的报道,有的奢侈品同款车在国外的价格是50多万元,在中国国内却卖出了200多万元的高价。

四、中国奢侈品市场发展的对策

1.应大力弘扬中国文化,深挖品牌文化内涵。国外的奢侈品品牌之所以能赢得中国消费者的高度认可,就是因为其品牌的文化和历史强烈地吸引着他们。人们为了紧跟时尚就自然会选择香奈尔;为了彰显奢华就会选择范思哲;为了显示尊贵会选择百达翡丽的钟表。这些品牌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打造,通过其特殊的文化内涵向世人展现其特有的气质和个性。纵观中国的历史,中国的丝绸、瓷器和茅台等也曾经受到世人的追捧。现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我们应该趁此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深挖中国高端品牌的文化内涵,使消费者对中国的文化产生共鸣,最终把中国自有的高端品牌推向世界。

2.应利用互联网,改善奢侈品消费渠道。针对中国消费者在国外市场购买奢侈品的消费额占比大的问题,除了适当降低相关税收外,可以打造可靠的网络平台进行奢侈品销售来缩小国内外奢侈品价格的差距,吸引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在国内消费,可喜的是2013年我国第一家跨境贸易电子交易平台――“跨境通”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完成功能测试,通过海关总署的验收即可上线运行。人们通过“跨境通”平台购买奢侈品,将更加方便。

3.应采取相应措施来应对奢侈品的“质量门”问题。一是要把握好海关的入门关,严格按照国家质量监督局颁布的条列对进口的奢侈品进行检验。二是要建立起对奢侈品的售前、售中和售后进行有效监控的体系。三是中国应该高度重视知识产权问题,鼓励高端产品品牌的研发和保护。这样,才能树立国民购买中国制造的高端产品的信心。

4.相关部门要及时研究和关注国内奢侈品市场动态。针对国内奢侈品市场出现的奢侈品高价销售的垄断问题,可以依据我国《反垄断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的禁止固定转售价格和限定转售最低价格进行整改;同时还要根据奢侈品市场新出现的垄断问题,完善我国的反垄断法,使得我国的奢侈品市场得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金鑫.中国奢侈品消费外溢现象分析及打造中国本土品牌设想[J].金融经济,2013(2)

[2] 王笑蓉.中国奢侈品市场现状分析及展望[J].中国商贸,2013(10)

[3] 程晖.洋品牌垄断国内奢侈品市场.中国经济导报,2010.7.8

[4] 贝恩咨询.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2013年2月16日.http://luxe.co/2013/02/16/

[5] 裴长洪.中国人海外奢侈品消费达500亿是国内4倍,中国经济网http:///specials/zxxx/201203/23/t20120323_23183

561.shtml.2012.3.23

[6] 奢侈品牌卡地亚身陷“质量门”发展战略遭质疑.经济参考报,2014.7.11

[7] 2013胡润财富报告.全国每1300人有1个千万富豪.http://.cn/money/fuhao/20130814/1725448.shtml

奢侈品消费调查报告范文5

虽然这两年,奢侈品牌多是两位数的速度保持增长,但是一些重大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如果奢侈产品或服务提供商想要保持长期的胜利,他们需要再接再厉,对这些变化做出反馈并及时调整自己的策略。

2011年起,波士顿咨询公司与专业研究公司益普索(Ipsos)以及国际奢侈品商业协会(International LuxuryBusiness Association)开展合作,对八个发达市场(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韩国、西班牙、英国和美国)以及四个新兴国家(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约1,000名富裕消费者进行了一项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奢侈品市场正在四个层面上发生转变:奢侈市场的定义不断进化;消费者价值改变;新兴经济体中新市场正在兴起;社交媒体改写着人们对奢侈品的认知。

奢侈市场的进化——从产品到体验

受调查的消费者表示,与衣服和首饰相比,他们更愿意为体验花费金钱,他们已经从“我和我所有的朋友都佩戴卡地亚珠宝”转向“我很珍惜与朋友一起体验水疗的时光”——从奢侈产品到体验式奢侈品的转变正在快速发生。

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在奢侈品上的年消费总额现已高达1.4万亿美元,其中包括超过7,700亿美元的奢侈体验消费,近3,500亿美元的豪华汽车消费,剩下的小部分是个人奢侈品消费,如手表、手袋和鞋类等。体验式奢侈品目前在全球奢侈品消费总额中占比高达55%左右,同比增速较奢侈产品高出50%。

对于这一“体验化”的消费趋势,一些奢侈品牌已经开始应对:LVMH集团正在发展白马庄园(Cheval Blanc)酒店的专营权,现在他们已经在法国滑雪胜地Courchevel和马尔代夫各开设了一家白马庄园酒店,并计划于2012年在阿曼和埃及开设更多的白马庄园酒店;瑞士钟表制造商IWC在总部设有钟表博物馆,而且在其香港旗舰店推广飞行员(Pilot)系列手表时,客户可以坐上一个配备超大屏幕和环绕声的飞行模拟器来体验一次“飞行”之旅。

但迄今为止只有极少数企业采取了这样的举措,而且企业的行动不够迅速坚决。消费者向体验式奢侈品的转变仍将继续,奢侈品供应商必须能够跟上这一重要的消费趋势。

消费者价值——提升与大众品牌的区分度

奢侈产品和服务提供商需要面对的重要趋势之一,是奢侈品所能给消费者提供的价值不再一如往常。

首先,传统意义上奢侈品能提供的消费者价值,往往和诸如社会地位、财富等要素联系起来,而这些因素如今对很多消费者来说已经越来越不重要,同时家庭、幸福度、价值等日益成为他们关注的要点。

同时,另一个导致奢侈品消费者价值缩水的因素,是大众品牌和奢侈品之间区隔越来越模糊,让消费者认为奢侈品物有所值开始变得越来越困难。

近年来,许多知名设计师开始和大众品牌及快时尚品牌合作,使得人们能够以更低的价格买到在外形上看起来和奢侈品差别不大的商品,比如Jimmy Choo和Versace设计的产品你都可以在H&M的货架上买到;如果用谷歌搜索一下著名设计师Karl Lagerfeld,你不光能够看到他在香奈儿时装秀上的照片,还可以看到他为自己和Macy’s的合作系列进行宣传时的图片……除了设计师的因素,广告上的同质化也进一步降低了高端品牌的吸引力,常常可见的情况是,某位明星一边为奢侈品做广告,一边为大众品牌做代言。

可以说,奢侈品需要以更好的方式向人们传递价值信息,来展现更清晰的差异化。调查发现,在过去18个月中,奢侈品沟通的重点已经从之前的如性感、地位和财富炫耀等,转向新的诉求。比如奢侈表品牌Patek Philippe的广告主打传承故事,通过父亲和儿子的两个角色,将父亲描述为儿子手表的守护人。

同时奢侈品还要寻找新的方式来提升自己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价值。比如,在大众品牌、高档品牌、核心奢侈品牌和超级奢侈品这些类别之间的价格差额,会依据品类的不同而有很大变化。在一些领域中,比如手表,这些差别可能会非常大,但是在其他的如化妆品等领域中,奢侈品和一般大众品牌的价格差额非常小,而这里面就隐含着差异化和价值提升的空间——设计师Tom Ford和Estée Lauder合作推出了比一般奢侈化妆品牌价格高几倍的产品,赢得了那些对高端质量和独特性有更高追求的富裕女性,其中其香水产品Santal Blush fragrance就比一般的核心奢侈品牌高了4倍。

新兴市场和社交媒体

全球奢侈品消费地图已经变化,新的城市开始成为奢侈品消费中心,比如上海、迪拜。以中国为例,事实上,一些主要奢侈品品牌的高层认为中国消费者在其全球销售中贡献了约40%的力量,因此,他们开始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倾注力量,甚至Dunhill和Burberry开始在中国的二三线城市拓展。

但是奢侈品牌要在这些市场获得成功,需要考虑更多的问题,比如本土化,包括营销层面的本土化——你的CRM系统是否能够抓取中文字体,是否能够定位和追踪那些在全球网络中进行购物的消费者;服务层面的本土化——你的店铺是否能够修理、退换顾客在其他国家购买的产品;管理层面的本土化——根据我们的调研,出身新兴市场的管理者很少出现在奢侈品企业的高级管理层,而且许多奢侈品牌的全球市场策略都是由远在欧洲或者美国的总部来“遥控”。可以说,奢侈品企业在全球消费地图变化的当下,需要真正地研究如何应对每个新兴市场的不同之处,同时将它们很好地整合到全球策略之下。最后一个需要面对的挑战是互联网尤其是社交媒体对奢侈品行业的再定义。在过去十年中,奢侈品牌逐渐地进入数字世界,尤其是去年,对数字媒体的关注直线上升,一个例证就是Facebook上奢侈品牌的粉丝数量都有大幅增长。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Burberry,从2010年2月到2012年5月,它的粉丝量从60万飙升到1200万,同时推出了iPad App。

奢侈品消费调查报告范文6

近几年来,奢侈品市场上的“他”们不同于往常地活跃起来,男士们对于高端品牌的购买需求已经远远高于女性。在贝恩咨询公司2011年奢侈品全球市场研究报告中,男性奢侈品目前占据了整个奢侈品市场50%的份额,跟两年前相比上升了2%。

原本就主要为男性而设计的汽车、腕表自不必说,在女性偏爱的服装、箱包配饰一类物件上,男性们也开始比以往更加上心。即使是在成熟的欧美奢侈品市场上,在过去5年里,高端男装的销售额增长速度是女装的2倍。

男士们已经变得越来越时尚,他们更在意自己的外表,穿着打扮更为考究。世界奢侈品协会去年的《世界奢侈品报告蓝皮书》显示,过去5年里,男性高端产品市场在所有品类上的增长速度都超越了女性。

对于男性奢侈品这个增长迅速的市场,各品牌都陆续闯入,GUCCI、LV甚至Hermes等多个奢侈品牌都开始对男士们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投入,拓宽男士产品线,甚至开设男士产品专卖店,奢侈品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性别转换,走进奢侈品的“他”时代。

男性市场崛起

今年全球经济的放缓对于很多奢侈品牌来说是一个不太好的消息。在Burberry今年第二季度财报中,零售销售增长1%,与第一季度相比放缓5%,而LVMH集团从今年第一季度开始销售额增长就已开始减速,在Burberry股价下跌7%的时候,LVMH、历峰集团(CFR)也都遭遇了不同程度的股价下跌。

然而在时尚趋势预测机构LS:N Global的研究中,“女性的感性消费习惯决定她们更容易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而男性市场消费表现更加理性和平稳,市场潜力依旧很大。”因此一些奢侈品牌都相继调整产品线,争夺男性市场的版图。

Coach一直在奢侈品市场上坚持“轻奢侈”定位,虽然在71年之前从男士配饰类品牌起家,但20世纪60年代开拓女性市场以来销售额一直被女性主导,直到20世纪90年代,Coach男士类产品的销售额仍然只占总销售额25%。在中国市场上,Coach在男性中的品牌知名度仅有16%,这在Coach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onathan Seliger看来,“男士们对于Coach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

因此从2010年开始,Coach开始重新构建男性市场,在美国及全球市场专注拓展男士手袋、配饰类产品线,并首先在北美开设男士产品专卖店,而男士产品独立概念店也在10月份刚刚开到了上海。

位于奢侈品牌金字塔更上层的Hermes一向都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开店规则和步伐,但男士们也让Hermes做不到再次冷眼旁观。2010年,Hermes在美国纽约麦迪逊大道上开设了全球首间男士专卖店“Hermes MAN纽约旗舰店”,专门针对男性的品味和服饰特点,将店面设计为传统的裁缝店风格,并提供量身定制服务。

虽然近几年内,这或许都会是Hermes在全球的唯一一家男士专卖店,但这家店已经表现出男士市场的整体潜能。在2011财年,Hermes男装销售总计28.4亿欧元,占到Hermes销售总额的1/3,在今年10月份,Hermes Man男装店内举办的客户招待晚宴上,Hermes巴黎公司主席和首席执行官Robert Chavez也忍不住表达对此销售增量的意外。

在奢侈品市场最新到来的“他”时代,有人选择调整路线,在内部重新排列组合,也自然会有人在外扩大资本,以应对快速成长起来的男士消费群。就像贝恩咨询公司EMEA地区(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消费产品总监De Montgolfier去年的预测,“男装市场即将迎来一轮企业收购潮,特别是在服饰配件领域”。

Louis Vuitton(LV)在人们的印象中一向只专注于箱包手袋,但“太普及”成为LV近几年来一直摆脱不了的阴影,要守住自己奢侈品头牌的位置,又需要寻找时机强化定制业务,新近闯入的男士们对于LV是再好不过的机缘。

已拥有几十个品牌的LV集团也自然继续自己在行的事儿,今年6月份LVMH收购已有79年历史的法国老牌男装高级定制服装店Arnys,虽此次收购金额仍未公布,但Arnys在2011年营收1000万欧元左右。法国奢侈品零售集团PPR在Arnys收购案中同样参与竞争,虽然败于LV手下,但PPR也已经于2011年9月完成了对于意大利罗马男装品牌Brioni的收购。

其实对男士给予关注自然不是少数几家的独立行为,较早期进入的RalphLauren和Dolce&Gabbana,以至近几年来才开始有所行动的意大利品牌Gucci和Bottega Veneta都开始尝试开设只售男装和男士配饰的店铺,满足男士的需求。甚至一直靠女鞋起家的英国女鞋品牌Jimmy Choo和以红底高跟鞋深入人心的Christian Louboutin都转而开设男鞋店,奢侈品牌中的男权崛起成为一种风尚。

“他”时代消费

一直以来,男性与女性总有不同的奢侈品消费动机和消费行为表现,奢侈品市场在经历过性别的强弱转换之后,男性奢侈品消费时代的特点也逐渐鲜明起来。

世界奢侈品协会《奢侈行为心理趋向报告》中曾有奢侈品消费动机的研究,不同于女性对于感官享受、情感体验等感性需求的满足,在奢侈品的男性消费者中,奢侈品带来的品质满足和身份表达才是最重要的吸引力。

在品牌的选择上,女性或许更容易被华丽的广告打动,但男性对于奢侈品的消费却多具理性和计划性,他们更加追求商品本身的品质和品牌质感,更习惯于接受专家的服务,因此男性大多会比女性具有更高的品牌忠诚度。或许就像巴黎春天百货公司市场总监Tancrède de Lalun对于不同性别消费者的判断,“女性凭感觉消费,男性则是以技能和科技为消费动力”。

奢侈品牌想要俘获更多精英男士的心,在产品上自然必须迎合男性的需求和品味,因此专业品质是各品牌抢占男性市场的关键。一直以品质为上的高端设计师品牌自然也深谙此道,从产品到销售都以品质为卖点,将品牌历史和高端生产特色高度糅合。

在Jonathan Seliger的介绍中,“Coach依然会坚持每年500万美元的客户调研,甚至还会到男性客户家中造访,以了解他们衣柜里已有什么和仍需要什么”,而Coach针对男性消费者的品牌推广也更强调贴合他们生活的功能性,并强调做工和品质。

专业色彩浓厚的裁缝和定制服务在男性消费者看来自然更有魅力,法国百年定制男鞋店Berluti早在1993年就已纳入LVMH旗下,几年来已经在全球扩点,为各国精英男士提供顶级皮鞋定制服务,而LV此次对于男装定制店Arnys的收购也不是只为扩张而买入。

Arnys从1933年成立以来,虽然在时尚媒体上少有露面,但其深具法式风情的高端定制男装一直深受名人和实业家的青睐,毕卡索、海明威都曾是其忠实客户。而LV也欲以借用Arnys精湛的定制工艺为旗下品牌Berluti扩充羽翼,使Berluti从鞋柜进驻衣橱,以高端定制工艺全方位吸引精英男士。

然而对于品质的关注却改变不了男性化的购物和消费行为模式,女士们可以一整个下午都漫无目的地在店面之间流连,但这对于男士们来说简直是不可想象的。Coach在其消费者调研中发现,“男士们通常是在购物前做好功课,带着强烈的目的性进入店内,然后直接购买离开”。

为迎合这些天性不爱购物的男士们,各品牌新开设的男士专卖店在与品牌整个风格保持一致的同时也兼顾男士们的感受。Hermes就将唯一一家男士产品门店装潢为传统裁缝店的风格,赤褐色砂石的建筑外观,内部色调内敛,专设包厢提供量身定制服务,它更像一个绅士俱乐部。

尽管如此,在LS:N Global的研究中,男士们花费在购物上的时间虽然明显低于女性,但他们通常却会带来更高的奢侈品消费额。在北京太平洋百货去年的销售数据中,男士的购物比例为30%,他们出现的频率很低,但平均每位客人的消费单价却能比女性消费者高出2-3倍。如此一来,奢侈品市场也经历一场变身,男性色调渐渐显现出来。

国内“他”市场

奢侈品市场上“他”们贡献率的增长在世界各地都是如此。2009年金融风暴后,全世界的男士们都希望尽快用新衣服填满自己的衣橱,然而贝恩公司2011年奢侈品调查报告显示,“来自新兴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上男性消费者则是最主要的购买推动力”。

根据市场调查公司Euromonitor的研究数据显示,从2005年-2009年期间,中国女性奢侈品市场增长了7%,而在男性市场上,这个数字是48%。这在Coach那里也似乎得到了佐证,截至上财年末,Coach在全球男士品类市场完成4亿美元销售额,这仅只占总销售额的9%,但在中国男士品类的销售额却占到中国市场总销售额的40%。

其实不同于国际市场的销售表现,中国奢侈品市场一向是“男权”市场。2011年《中国千万富豪品牌报告》显示,在中国奢侈品消费者中,有2/3是男性。在新兴市场,男人通常总是奢侈品的首批消费者。

中国男性奢侈品消费自然有自己的特点。在贝恩公司统计数据,中国市场奢侈品消费的50%都用来做礼品赠送。然而,中国市场上男性消费者购买习惯的改变同样无法忽略。让中国男士们关注和在意时尚已经不再是不可完成的任务。就像Jonathan Seliger提到的,“中国的男士越来越时尚了,他们更加注重自己的穿着打扮以及他们使用的配饰。”

但这些真的只是说出了一半,中国男性消费群体的崛起最终源于他们社会财富的积累。在招商银行联手《GQ智族》的《高端男性生活形态与需求综合研究报告》中显示,在高端消费群体中,男性约占7成,他们大多身居要职,平均年薪51万元,家庭平均年收入超过76万元。他们对品牌消费意识日益强烈,已经成为目前国内高端消费的中坚力量。

这样一群新富男士消费者大多出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他们已经与自己的父辈大不相同,他们开始注重自己的外表,也乐于享受生活,对于身份的诉求也越来越多样化,或许在企业高管的身份之外,他们依旧希望自己能够以运动者、艺术爱好者的身份出现,因此男士产品的品类也自然的丰富起来。

在COACH每年都会进行的小组焦点调研结果中,中国男士们关注的产品品类不再局限于鞋子抑或西装,他们已经开始越来越注重身上的配饰,腕表、领带,甚至手包都成为男士们表达品位的可行性选择。在高端百货里,男性用品店内的产品品类也更加丰富和细致,饰品、手袋、眼镜、珠宝,甚至化妆品都有所涉猎。

奢侈品消费调查报告范文7

全国最大的品牌商品折扣网站“唯品会”去年在接受红杉和DCM20D。万美金融资的同时,宣布将于2011年引进奢侈品牌,欲借鉴美国知名会员制奢侈品电子商务网站Gilt的模式切入奢侈品领域。此前,继意大利奢侈品牌商福喜利(Forzieri)宣布携手支付宝,进军中国网购市场后,著名的拉斐尔在线(Raffaello-network)也借此试水中国奢侈品市场。一些国际知名的奢侈品品牌也陆续开设中文版的网上官方购物站点。同时,越来越多的奢侈品品牌店将进驻中国,Coach计划今年将在中国新开30家店铺;巴宝莉也称在全球范围内的平均店铺面积将增25%,其中逾半数将落户中国;Tiffany未来3年计划在中国新开25~30家店。据贝恩的报告粗略计算,去年在中国已新开了80家奢侈品专卖店。

奢侈品暗战中国为哪般

市场蛋糕,潜力惊人。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的富裕人群快速涌现,中国正逐步成为世界奢侈品消费市场的生力军。据中国社科院的《商业蓝皮书》称,截至2009年12月,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已增至94亿美元,占全球的27.5%,并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仅次于居首位的日本。根据中国品牌策划协会粗略统计,目前中国有大约1.75亿的奢侈品潜在消费者,占总人口的13%。其中约1000万~2000万人是活跃的奢侈品消费者。94亿的消费额,1000万~2000万的消费者,中国奢侈品市场这块蛋糕的确大得惊人,这也难怪奢侈品经营者们来此攻城略地。

逆势上扬势头强劲。据著名咨询公司贝恩调查显示,近年来国际奢侈品市场出现疲软,中国市场却逆势上扬。2009年全球奢侈品销售额同比下滑约8%,其中欧洲、日本和美国的销售分别下滑8%、10%和16%,而我国奢侈品则出现12%的增幅。中国强劲的市场增长势头预示未来几年国内中国奢侈品市场前景依然向好,预计年增长率将达约23%。贝恩公司的相关调查报告显示,2010年全球奢侈品行业销售反弹力较预期高。其中,中国的贡献最大,增长了30%,增幅再次雄踞全球首位。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预计,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

政策影响,境外消费。随着去年人民币的升值以及近期美元、欧元等汇率持续低迷,全球各大奢侈品不得不靠提高产品价格以弥补汇差带来的损失,一方面奢侈品开始启动涨价的同时减少了大幅度的欧洲等海外市场的折扣,另一方面去年8月份出台的《海关总署54号公告》规定内地客境外购买奢侈品要上缴更多的关税。以上两方面所带来的影响是消费者境外购买奢侈品的成本大幅提升,甚至某些奢侈品境外购买的费用要高于在国内购买该奢侈品的费用,这使得热衷于追求境外购买便宜奢侈品的消费者打消了购买念头,变向增加了中国奢侈品市场的消费者。

奢侈品各渠道何以为战

专卖店:服务+体验。法国奢侈品牌路易・威登去年9月份在成都仁恒置地广场新开了一家旗舰专卖店。这是路易・威登在中国大陆地区开设的第9家旗舰店和第35家专卖店。作为西南首家旗舰店,该店引进了路易威登品牌旗下的全系列产品,其中包括首次引入成都的男女时装系列,很多新款服装都有陈列。在旅行箱包区还提供路易威登的Mon Monogram定制服务,消费者可以定制到独一无二专属于自己的箱包和Neverfull手袋。奢侈品专卖店专门经营或授权经营某一奢侈品品牌,一般选址于繁华商业地点,其卖品陈设、专柜布局和环境氛围都更能显示出奢侈品该具有的奢华、质感和文化。奢侈品专卖店以其提供给消费者一流的服务和尊贵的体验而著称,这是网购和奥特莱斯渠道所无法提供的。除此之外,专卖店还具有一些其他渠道无法比拟的优势:一是从业人员一般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二是专卖店奢侈品正宗,消费者可以省去检验产品真伪的麻烦;三是专卖店是奢侈品品牌形象、文化的窗口,有利于消费者了解该奢侈品并感受其品牌文化;四是专卖店内奢侈品种类齐全,便于消费者选择。当然,专卖店渠道对奢侈品消费者来说也存在价格昂贵的不足。所以奢侈品专卖店从其特点来看更适合销售顶级品牌奢侈品,这类奢侈品更多在于提供一种体验,而不是其实用性。

网购:便捷+优惠。创立于日本东京的网上奢侈品零售平台魅力惠(GlamourSaIes)在去年4月份正式登陆中国。它采用会员邀请制和限时抢购的模式,平均每星期会举行5~7场48~96小时惊心动魄的限时抢购活动,以市场价的3~7折价格,精选销售国际顶级品牌服装、配饰、包袋、珠宝及化妆品。尽管魅力惠CEO韦奕博称魅力惠是低调运行的奢侈品在线销售网站,但在其上线之后的短短3个月时间内,就已经聚集了超过13万用户,并且每天以不低于的1500人的速度递增。奢侈品网购渠道是消费者通过互联网检索奢侈品信息,并通过电子订购单发出购物请求,奢侈品经营者通过邮购的方式发货,或是通过快递公司送货上门的一种奢侈品购买方式。奢侈品网购之所以受到追捧是因为它给消费者所带来的便捷和优惠,消费者购物可以不受地域和时间的限制,根本无需出门,省时又省力。网购渠道省去了租店面、雇专业职员及储存保管奢侈品等一系列费用,致使网购奢侈品的价格一会般低于实体店的20%~40%,这是网购奢侈品对消费者最大的吸引力之一。然而奢侈品网购渠道对消费者带来的遗憾和顾虑也是不可忽视的,美西时尚调查显示,有46%的受访者之所以还未进行过奢侈品的网购,主要担心的就是商品质量和商家可靠性问题。所以该渠道比较适合于销售化妆品、服装、手表等个人用品的奢侈品,而其主要的服务对象应该是熟悉网络,且对网上购物有过一定体验的年轻消费者。

奥特莱斯:品牌+折扣。在奥特莱斯购物广场,消费者可以领略国际时尚品牌折扣、直销所带来的无限喜悦。奥特莱斯也被称为“品牌直销购物中心”,一般专指由销售名牌过季、下架、断码商品的商店组成的购物中心。因此,奥特莱斯奢侈品渠道以其纯正的品牌、难以想象的低价、方便舒适的购物氛围使得奢侈品消费者趋之若鹜。奥特莱斯最大优势在于“品牌+折扣”的模式,“品牌”是指奥特莱斯销售的奢侈品一定是正宗的奢侈品品牌,这主要归功于奥特莱斯经管公司对入驻奥特莱斯品牌的管控和监督。其商品大多以低至1~6折的价格销售,“品牌+折扣”的模式可以满足部分经济实力不足,却有奢侈品需求的消费者。同时,对于选择奢侈品更多的是看重LOGO的奢侈品消费者而言,在奥特莱斯中购买奢侈品也不失为―种最佳的选择。当然奥特莱斯也具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缺点:一是奢侈品种

类有限,消费者有可能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尺码或喜欢的产品;二是奥特莱斯受地域的限制明显,数量是有限的,其辐射到的范围也非常有限。从奥特莱斯渠道所采取的模式来看,其适合于销售各个档次的奢侈品,其目标顾客主要是对体验要求不高,而对价格比较敏感的奢侈品消费群体。

未来准主沉浮

波士顿顾问集团的资深合伙人兼常务董事Michael Silverstein在去年夏季到访北京和上海后表示:“中国奢侈品消费群体中大部分是未满40岁的年轻人,追捧奢侈品在中国是一场年轻人的活动。”这些年轻人中绝大部分是受过高等教育、熟悉网络、对网上购物有过体验的网络使用者,其经济实力一般比较有限。他们对奢侈品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服饰、香水、手表等个人用品上,且对价格比较敏感,而个人用品又非常适合在网络上进行交易,因此不难想象一个年轻的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在购买奢侈品时,会毫无疑问地想到网购折扣渠道。据不完全统计,在过去一年中,中国的网购人群已超过1亿人。尽管如此,仍有专家认为,中国网民的网购潜力仍未被完全释放。在欧美和韩国等互联网普及率较高的国家,网民中网络购物比例已经超过2/3,因此,中国网购还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魅力惠CEO韦奕博认为,奢侈品在中国的网购市场相当乐观。《2010中国奢侈品报告》也指出,消费者网上购买奢侈品的意愿增强,2011年中国奢侈品网络消费市场将呈爆炸性增长。

奢侈品消费调查报告范文8

奢侈品越来越奢侈,然而消费者们会逐渐发现,

他们旺盛的购买欲也在为“提价工程”添砖加瓦。

今年开始,春序一拉,随着时尚界春夏新品的上市,奢侈品季度性调价又紧锣密鼓地上演开来。一线国际品牌香奈儿(Chanel)、宝格丽(Bvlgari)、迪奥(Dior)、菲拉格慕(Ferragamo)等,目前已有约八成在国内上调价格;大陆地区的路易·威登(LV)专柜手提包价格也上涨约4%。然而,此时经济低迷的欧洲地区,奢侈品竟也反其道而行,不顾当地民众消费力的疲软而大幅上调价格,其涨幅甚至超过了消费力旺盛的中国大陆地区。

而放眼国外,菲拉格慕正专注于装修各大景点的店铺。最近菲拉格慕在伦敦老邦德街(Old Bond Street)和斯隆大街(Sloane Street)的两家店铺重新开张。菲拉格慕首席执行官米凯莱·诺尔萨(Michele Norsa)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菲拉格慕将效仿全球最大的奢侈品集团路威酩轩(LVMH),在欧洲市场提高最有可能被游客购买的产品的价格,如手提包和鞋靴等。

诺尔萨还表示,开张以来,这两家店铺的客流量增长了70%。今年,菲拉格慕计划装修法兰克福、苏黎世、维也纳、米兰和罗马的店铺。

奢侈品巨擘路威酩轩(LVMH)集团引领了这股海外调价潮流。其2012年前三个季度的欧洲价位累计提高了9%,超过亚洲所提的5%;最后一个季度则又提高了8%,个别手提包如Speedy 30等更提了10%。菲拉格慕首席执行官Michele Norsa表示其品牌亦紧跟LVMH步伐,将欧洲价位上调较低的个位数;涨价产品主要集中在手提包和鞋靴等皮制品。此外,伊夫·圣罗兰、香奈儿、迪奥等品牌也将陆续上调欧洲价格。

来自中国的消费者带来的是旺盛的购物欲。这种旅游购物模式刺激了欧洲的各大奢侈品牌商。他们意识到,不再只有圣诞节会刺激消费,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农历新年、黄金周。于是,他们重新调整了商业模式,在各大景点推出了更大更豪华的专门店,来迎接远道而来的游客。

海外升价的背后

海外奢侈品大规模提价的诱因,最为堂而皇之的理由莫过于货币汇率、通货膨胀、原材料价格、人工价格、税收等带来的影响。近五年来欧元兑人民币汇率持续走低。摩根士丹利外汇策略主管汉斯·雷德克年初更预测欧元汇率将持续下跌,两年后兑美元可能跌至1比1.05。为减少海内外差价和避免货币走软带来的利润空间萎缩而先见性地提高欧洲区价格遂亦属情理之中,况且由货币汇率影响而调价亦是常例。

今年2月中旬始,日本LV品牌价格平均提高12%,如此大的提幅深受日元走软(近三个月日元兑美元下跌13%) 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原历峰集团亚太区首席执行官、顾腾顾问公司创始人Francis Gouten也早有表示:“在服装部门,原材料成本增加了不少;而对于珠宝和手表部门,稀有金属越来越昂贵。”

但最直接的原因却是前来消费的中国游客越来越多。全球最大的旅游退税机构Global Blue 2012年数据显示,中国大陆游客前往欧洲、香港和新加坡每趟旅行花费11,000欧元,即人民币约9万元。Travelzoo报告更显示内地游客海外购物每趟平均花销874美元,即人民币约5500元,已超日本游客的723美元和澳洲游客的668美元。菲拉格慕集团表示,中国游客提振了该品牌欧洲和美国销售额的16%和13%。万宝龙在香港的销售80%仰靠大陆游客。同样,LVMH集团旗下的瑞士制表品牌豪雅的中国消费者中半数为旅游人士。

中国正值经济爬坡期,旺盛的商机和消费欲在人口密集的温床中跃跃欲出。据贝恩公司2012年《全球奢侈品市场研究报告》,全球奢侈品消费的四分之一来自中国,而旅游消费占了半壁江山。毕马威2013年关于中国奢侈品的全球调研报告显示,接受调查者中71%进行过旅游消费,而这项数据在2008年仅53%。Global Blue环球蓝联(全球最大的购物退税服务体系)数据显示中国游客2012年第三季度的境外免税消费与2011年同期比激增了58%。

毕马威调研报告显示过去三年中,大陆市场已不再是中国消费者的首选,香港跃居首位。但欧洲市场增长最为迅速,2012年在该地的化妆品消费增长17%,腕表消费增长20%。按此趋势,业界对旅游消费的走势都颇为看好。麦肯锡公司预测,2013年将有近三分之一的大陆游客前往欧洲消费,同比去年增长20%。其调查更显示欧洲是9400万国人于2015年海外旅游的首选。

旅游消费者对于目的地和消费品也已有较为明确的偏好。据毕马威数据,72%的调查者会在旅游消费时选择奢侈品,其中化妆品(47%)、腕表(37%)和手提包(32%)最为热销。选择境外消费,首要的吸引力自然是其比中国市场便宜近三分之一的奢侈品价格,以及离境退税的双重优惠。此外,汇丰银行的消费品分析师Erwan Rambourg认为,消费者的寻求认可心理也是一大推手。“当你和别人说你的LV包是在巴黎香街买的,那听起来比在中国买的要上档次多了。”在旅游消费热潮下,奢侈品牌敏感地察觉到消费者走向的变动和诱发的市场,提升海外价格的同时上调欧洲本土的消费价格,双管齐下似乎就更有利可图了。

国内关税重重

选择境外消费,首要吸引力自然是实惠的价格和离境退税的双重优惠。尽管欧洲奢侈品价位上调,但仍比中国价格低出不少。LV speedy 30手提包法国官网价595欧,按即时汇率8.0算,约人民币4759;其在中国官网定价却为6350元,足提高了33%。珑骧购物式挂包因其物美价廉在欧洲几乎人手皆有,法国官网价格75欧,仅人民币599;然而随着它在国内走红,大陆定价竟提高约70%到1010元。中国的奢侈品定价究竟有何底气以至如此猖獗?

奢侈品进入中国的首道关卡是进口税,箱包、化妆品、腕表等热门奢侈品税收平均在15%左右。其次,化妆品(30%)、珠宝(5%-10%)和腕表(20%)需缴纳一定的消费税,但热门的箱包并不在其列。另外,商家还需上缴17%的增值税、25%的企业所得税。但除了进口税为附加外,其余税种在各国也相应缴纳。例如在英国,公司需缴20%的增值税和21%-28%的公司所得税,这些税收都体现在商品最后的定价上。博柏利Prosum女士手提包在英国售价1195欧,约9558元;然其在中国的定价却翻倍至18000元。即便按20%的箱包进口税算,也不过提高2000元,这多出来的如许利润源溯何方?

除了微乎其微的运输成本,其它诸如租金、人工、公关广告等费用各国皆有,且不见得比国内低廉。商业地产专家杨咏诗透露,地产商不惜以免租或仅收提成的方式引入国际品牌,并尽可能补贴其店铺的奢华装修。事实上,越多优质的奢侈品专柜,商业区也越易升级吸引客源。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主任肖慈方在接受国内某早报采访时说,层层流通与经销环节是进口食品价格虚高的主要原因。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内地奢侈品价格平均比中国香港市场高出45%,比美国市场高出51%,比法国市场高出72%。

肖慈方表示,由于中国市场较大,国际品牌对于特许权使用费的征收额度并不高。而就关税来说,我国加入WTO以来,整体关税水平大幅下降,尤其是在工业产品进口方面,进口关税平均水平已降到8%-9%,与WTO发达国家成员国之间4%-5%的关税水平差别并不大。“当然奢侈品的进口关税确实很高,我知道有的女式手提包品牌进口关税已经达到100%。”肖慈方说。

据了解,奢侈品进口综合税率最高的是印度,但印度进口奢侈品的价格却低于我国;我国的综合税率在印度之后,但奢侈品价格在全球市场中定价最高。

中国贸促委四川省委员会相关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品牌的垄断与不可替代性是某些产品价格虚高的原因。“品牌独特性的垄断是一种自然垄断,此外,国家在一些方面的产品进口也并没有完全放开,这又形成了一种政策垄断。”据肖慈方介绍,在进口食品方面国家的政策并未完全放宽,对食品进口商管制程度较高,相对来说也形成了垄断。此外,消费者的畸形消费心理也造成外国商品价格虚高,“有些人始终认为国外的东西好些,贵的东西好些,愿意做冤大头,也没有办法”。

某奢侈品资深人士表示,奢侈品品牌商其实希望更多的客人在国内购买奢侈品。涨势不均匀的价格调整策略,可能是为了将大批流失在外的中国消费者赶回境内消费,以保护在华门店利益。

困境下大幅提高欧洲消费品的价格,既尽可能地弥补奢侈品在中国所遭受的损失,亦有利于从侧面引导消费回流。中国区是奢侈品牌利润最高的区域,即便旅游消费兴旺,对品牌而言亦未必是长久之福,毕竟在欧洲本地过度调整价格,会导致本土消费者不满和流失。

耽于此,目前奢侈品多是有选择性地针对亚洲顾客偏爱的产品进行提价,例如皮具制品、腕表等。这些轻便的高档皮革商品也更利于旅行运输,因此,爱马仕和普拉达等以制皮具取胜的公司受旅游消费者追捧。

奢侈品消费调查报告范文9

截至4月27日,上海市税务机关认定的应征税的住房2306套,从3月份上海首笔个人住房房产税缴纳算起,约20笔应征房产税已经缴纳。即使按照每套住房平均交纳5万元计算,上海房产税试点三个月的入库税款只有百万元左右,远不及上海的一套房款。

相关评论:我们尊重科学,尊重经济规律,但是,多年的改革成果更要维护,因为它关系民族利益和国家强盛。如果因为一些政策违背经济规律,从而打压了经济的发展,那不是几年、更不是一届政府能挽回的。所以,在房价问题上不要简单靠增负让人却步,要找到房价高企的真正原因,而不是只从自己政绩上考虑问题。

“雁过拔毛”式的路桥费

在日前发改委就物价形势举办的内部座谈会上,中科院研究员汪同三表示,中国流通业费用的几个数字让人震惊――全世界82%的收费公路在中国,流通成本占50%-70%。实际上,自年初河南曝出“368万天价高速过路费事件”以来,关于高速公路收费过高增加流通成本从而推高终端价格的质疑就屡见报端。

相关评论:收费公路从立项、建设、营运、维护都充满了计划与市场的博弈,权力因素甚至可以影响各种决茕,随意改变立项及规划;层层发包的建设模式,以及居高不下的收黄;标准及维护,更加大了道路建设的交易成本。国家审计署的报告称,2007年全国34个高等级公路项目违规招投标、挤占挪用、损失浪费涉及资金超过160亿元。

我国税负水平高于中上等收入国家

中央财经大学财政学院5月8日的中国税收风险研究报告认为,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目前税负水平高于中上等收入国家,大口径宏观税负水平过高。从财政支出角度看,我国宏观税负的水平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存在着一些不对称。

相关评论:宏观税贞水平应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我国目前仍然属于发展中国家行列,因此宏观税负水平不宜过高。此外,在我国宏观税负政策调整上,规范政府收入形式、厘清税费关系、调整税收制度、完善财税体制以及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推进公共财政的建设等也很重要。同时,政府在编制预算时,应尽量将预算外收入考虑进去,否则编制预算就没有多大意义了。

联合利华受罚200万

日前,国家发改委宣布,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多次“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价格秩序”,上海市物价局对其作出20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相关评论:联合利华,何以敢采用非法手段扰乱市场秩序,以达到其扩大销量的目的呢?答案无非是社会责任感的严重缺失,以及侥幸与驱利心理驱使。事实上,在联合利华宣布即将涨价后,其旗下部分单品销量增长高达六七十倍。如此巨大的利益诱惑,怎能不使其心存侥幸铤而走险?为此,应多罚它几个2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