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经济研究导刊杂志   省级期刊

主管单位:黑龙江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主办单位:黑龙江报刊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影响因子:0.47

ISSN:1673-291XCN:23-1533/F

    基本信息:

  • 下单时间:1个月内
  • 发行周期:旬刊
  • 发行地:黑龙江
  • 创刊:2005
  • 类别:经济类
  • 出版社:经济研究导刊
  • 语言:中文
  • 价格:¥1200.00
  • 起订时间:2020年01月
  • 邮编:150010
  • 库存:199
相关期刊
服务介绍

经济研究导刊 2009年第02期杂志 文档列表

经济研究导刊杂志专家论坛
1-5

从历史比较中寻找市场调整的逻辑——与深沪机构会议交流

作者:巴曙松 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 北京100000

摘要:经济周期回落和结构调整的叠加效应使经济回落承受更大的压力,经济出现周期性回落也是毫无疑问的趋势,经济结构调整将增加经济周期性回调的深度以及企业所感受的紧缩的压力,这一叠加效应的产生对于现行政策也展开了挑战。中央和地方政府政策目标函数在总体一致的前提下,可能存在的阶段性政策重点的差异,使得当前在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胀的宏观政策取向上还需要进行艰苦的观察和平衡。本土市场和全球市场的互动程度提高使得把握国内经济趋势必须要有全球视野。政策重点应当积极推动经济转型,在保持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基调上,积极放松管制,鼓励市场创新。

经济研究导刊杂志经济理论
6-9

科学发展观的后现代系统理论研究

作者:严黎昀 洪明 单位: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 上海200237

摘要:后现代系统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领域,有效突破了以往系统理论的局限性,提出:在整个科学发展理论体系中,有机整体是后现代系统理论的精神实质,阐述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体性本质、经济社会的理性控制和现代社会发展信息的对称性要求,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非平衡理论、非稳定性转变规律、非突变式质变过程:动态共生是后现代系统理论的基本内涵,认为发展就是一个动态共生系统的变量互动变化的结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后现代系统理论的核心价值。强调自然生态与社会“人态”的同生共存,主张人与自然及人与人的发展平等。后现代系统理论把有机整体、动态共生、人与自然和谐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完成了对科学发展逻辑的理论准备。

12-13

从政府与市场的角度探析产业政策的有效性

作者:武晓强 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北京100048

摘要:产业政策是政府实施的与调节产业活动相关的政策总和。产业政策更多的是反映市场与政府的职能边界。同时,产业政策的制定与执行过程,其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利益关系。在阐释产业政策的有效性时,以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为突破口,引入对于产业政策的动态分析,通过产业政策的主客体研究,揭示产业政策在实施机制中的利益关系,从而使产业政策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经济研究导刊杂志财政与税务
14-16

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思考

作者:茆晓颖 单位:苏州大学商学院 浙江苏州215021

摘要:自主创新是时展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是政府通过市场调节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对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有着重要影响。在探讨税收激励企业自主创新机理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现行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建议。

经济研究导刊杂志企业改革与发展
17-18

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作者:迟到 张磊 单位: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管理系 哈尔滨150030

摘要: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成分中的新生代,其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但是,目前民营企业在发展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因此,只有克服不利因素,民营企业才会在激烈的竞争中持续发展。通过对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对民营企业的认识上观念落后,缺乏民营企业服务中介体系、融资困难、技术缺乏创新、企业内部缺乏有效组织管理等问题的探讨,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9-20

成功企业人才观的特征及对策研究

作者:谢其贤 何波 单位: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四川绵阳621010

摘要:随机抽取2006年中国500强企业中的50家企业的人才观为研究对象,这些企业在识人、选人、用人、留人制度四方面都有着相似的经验,只有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的同时,避免“官本位”,建立健全的培训组织和有效的人才开发机制,在实践中张扬企业人才观的个性,同时将沟通视为企业人才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才是树立正确人才观的正确途径。

21-22

煤炭企业开采成本变革与应对策略

作者:佘洪元 单位:淮北矿业集团杨柳煤矿 安徽淮北235136

摘要:煤矿是高投入高风险行业,开采成本的增加无疑将给煤矿带来更大的经营风险,因此建立开采成本的合理负担和补偿机制,是煤矿企业规避风险的必由之路。分析现行体制下煤矿企业开采成本的构成,对控制煤矿开采成本提出了前瞻性的预计方法,最后,给出控制煤炭成本应对策略。开采成本的降低显然是困难的。需要多管齐下,除企业自身努力外,还需政策的扶持。

经济研究导刊杂志新农村建设
23-24

新农村建设是战略任务更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作者:王晓梅 单位:伊春市委党校 黑龙江伊春153000

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党站在新的历史发展起点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发展农村经济的又一重大发展战略方针,更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建设主要内容和重要基础,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强调科技、产业一体化经营以及农业现代服务体系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作用。

25-26

云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及特点分析

作者:刘殿臣 单位:红河学院 云南蒙自661100

摘要:云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方式与途径大致与全国相似并同步进行。但到目前为止,与全国相比,其转移的效果效率并不理想。其特点,主要表现在:数量多,比重大;产业分布不合理;文化水平低;跨省转移比重低;回流现象严重,转移有效性差等方面。

27-30

基于风险视阈的农村经纪人研究

作者:肖云 邹力 单位:重庆大学贸易与行政学院 重庆400044

摘要:农村经纪人的经纪活动客观上存在着各种不同类型的风险:素质风险、流程风险、信誉风险、信息风险以及自然灾害风险;分析形成的深层原因,找出合理的规避路径,用理性的思维和积极的策略来控制、减少、化解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31-33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王晓耘 单位:南京财经大学 南京210046

摘要:农村正规金融机构的主体缺位及金融供给缺位使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事实上成为农村资金外流的通道,而农村民间金融本身的比较优势使其具有不可替代性。然而,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存在着许多问题:利率失控、风险巨大且难以得到法律的保护,给国家宏观调控带来诸多困难。因此,国家必须对我国的农村民间金融加以规范,如明确民间金融的合法地位,建立农村产权市场和农村民间金融机构的存款保险制度,加强监管,推进农村金融机构的多元化和发展我国的农村民间金融。

34-36

农民工非政府组织发展的制度困境

作者:林典 单位: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文法学院 上海201620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为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氛围。但对农民工非政府组织而言。其生存和发展仍面临着严峻的制度困境。通过对农民工非政府组织制度环境的分析,可以看出正式制度环境的约束是农民工非政府组织发展面临的最严峻的困境,而非正式制度环境的约束又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困境。推动农民工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是需要政府、民间、农民工非政府组织等的共同努力。

37-39

农产品市场中介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作者:史继红 单位:商丘师范学院经济学与管理学系 河南商丘476000

摘要:根据健全现代市场体系的要求,培育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中介组织,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推动农产品市场主体发育,促使农户顺利进入农产品市场,不仅有助于解决农产品供求信息不对称、农产品交易成本过高、农产品供给者在自然和市场两个方面所处的劣势地位、小农户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等问题,而且通过农产品市场中介组织能够将农产品生产者、加工者、经营者、需求者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发展农产品市场中介组织,对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政府职能、提高社会服务体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以及全面推进社会进步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42-43

中心城市远郊区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解决模式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作者:李秀梅 李晓梅 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成都610064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成都610072

摘要:“留守儿童”问题是在社会转型时期,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背景下的综合性社会问题,它所带来的家庭功能的缺失影响着“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如缺乏正确疏导还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让儿童随父母到打工城市生活和吸引父母就地就近转移就业,但现实情况下这两种模式的实现有较大难度,而母亲居家灵活就业的方式在中心城市远郊区既易实现又能使儿童至少拥有母亲的关怀,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有效模式。

44-45

开源节流与乡镇财源建设

作者:孙涛 单位:江苏省兴化市财政局国库科 江苏兴化225700

摘要:在国家全部取消农业税后农民负担大大减轻,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得到提高。但是,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也使乡镇财政的利益格局和收支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特别是经济薄弱乡镇财政面临的收支矛盾加剧,平衡难度加大。经济薄弱乡镇要想逐步改变财政困难局面,在财源建设工作中有所突破,就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因地制宜,立足自身资源条件,以效益目标为最终取向,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导向作用和财政资金的吸附作用,优化环境,夯实基础,不断培植经济和财源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