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学术交流杂志CSSCI南大期刊北大期刊

  • 主管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主办单位: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 ISSN:1000-8284

  • CN:23-1048/C

学术交流杂志

学术交流 2014年第06期杂志 文档列表

学术交流杂志本刊特稿
5-12

试说语言信息结构

作者:陆俭明 单位: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中文系; 北京100871

摘要:人与人之间言谈交际的过程,就是彼此不断传递信息(包括情感在内)的过程。说话一方所要传递的信息或听话一方所感受到的信息,可以统称为“语言信息”。语言本身是个变动的结构系统,有内在的结构规则;语言信息也是一个结构系统,本身也有一定的结构规则。“语言信息结构”就是指语言信息结构系统。语言研究和语言教学中所碰到的问题,迫使我们需要考虑语言信息结构的问题。文章阐述以下几点:一、什么是“语言信息结构”?二、为什么要谈语言信息结构问题?三、句子所传递的信息≠句子的意思。四、从信息结构角度说“把”字句。

学术交流杂志马克思主义研究
13-19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身内自然”思想及其意义

作者:张建云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 北京100732

摘要:一般认为,人的自然性即动物性,包括肉体、感官及本能欲求、生理需要。这样理解身内自然并不完整、全面。有欲求必然有满足需要的条件、手段和方式。本能欲求、生理需要的客观性、必然性决定了其满足手段和方式的客观性和必然性以及需要满足后情绪情感体验的客观灶和必然性。深入思考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本身的自然的思想,完整理解身内自然的内涵,对于深化人性问题研究、根本解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各种危机和困境,都具有根本性意义。

学术交流杂志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5

从政治解放到伦理解放——简析阿格妮丝·赫勒的解放理论

作者:赵司空 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上海200035

摘要:阿格妮丝·赫勒的著作蕴含着一条解放的主线,主题从政治解放到文化解放,向伦理解放演进。政治解放在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意义上展开,将“真正”的社会主义作为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替代;文化解放则从宏观政治转向了微观的日常生活中的人的“需要”,通过尊重人的需要而将人作为最高的价值;伦理解放是对文化解放的发展与补充,一方面继续释放被压抑的人性。另一方面则用道德伦理为人性设限。解放也是自我救赎,生命的意义在解放与自我救赎之间创造。现代人不再也无法依靠他人,尤其在道德问题上。自我救赎构成解放的目的与意义。

26-30

如何展开日常生活批判——科西克关于日常生活批判的四重维度

作者:李宝文 单位:黑龙江大学文化哲学研究中心; 哈尔滨150080

摘要:对于日常生活,当代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角度做出了深刻的研究与分析,胡塞尔提出了日常生活世界理论,海德格尔研究了日常生活中此在生存状态、列斐伏尔展开了日常生活的异化批判、赫勒建构了日常生活社会再生产理论、许茨探究了日常生活意义结构。与现象学、存在主义、诠释学等研究范式不同,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者捷克斯洛伐克哲学家卡莱尔·科西克坚持从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出发,以其独特的具体总体的辩证法思想对日常生活展开了无主体性批判、伪实践性批判、无历史性批判、技术理性批判等四重维度的批判,形成了关于日常生活批判的独特进路、方法与向度。

31-34

后现代语境中的现代性批判与重建——布达佩斯学派现代性批判理论探析

作者:杜红艳 单位: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长春130012; 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哈尔滨150080

摘要:现代性是布达佩斯学派在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集中反思和批判的问题。有着国家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双重生活经历的布达佩斯学派成员,对这个问题表达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们的现代性批判思想与后现代的理论大潮交融在一起,然而又表达了与后现代主义不同的理论旨归。布达佩斯学派现代性批判理论是在后现代语境中进行的,其宗旨是在后现代政治状况中重建现代性,试图在理论层面建立一条社会发展的道路。

学术交流杂志哲学研究
35-39

海德格尔哲学中的情绪本体论探究

作者:肖庆生; 姚春波; 崔晨 单位:哈尔滨理工大学宣传统战部; 哈尔滨150080; 哈尔滨理工大学测控技术与通信工程学院; 哈尔滨150080; 哈尔滨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哈尔滨150080

摘要: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一书中,用一种全新的视野重新诠释了情绪。对存在发问且有所领会的存在者,被其称为“此在”,而此在本质上是一种情绪的存在,它在“操心”中与周围世界照面,操心是此在最基本的情绪。而“畏”作为此在的本真情绪,让此在成为向死而在的存在者。海德格尔情绪本体论的建构,颠覆了传统哲学关于情绪的种种论述,并且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给我们当代社会的诸多方面以重要的启示。

40-44

西方审美救赎思想的历史流变与当下反思

作者:马宇飞 单位: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哈尔滨150080

摘要:在现代性批判话语中,审美救赎论有很大的影响,但也争议颇多。为了避免简单地肯定和否定,理应从理论源头入手理清这种话语的历史流变过程。“救赎”是西方文化中的一个母题,早在古希腊的理性救赎与中世纪的宗教救赎中就隐含了“审美救赎”的潜话语;启蒙运动中,康德、席勒等思想家更是赋予审美以重要地位;审美救赎真正成为一种话语被广泛关注还是源于现代性危机,韦伯、齐美尔、法兰克福学派诸位思想家高扬审美救赎理论对抗物化世界,批判工具理性。审美救赎思想虽然具有积极意义,但也有无法解决的内在悖论:“审美无利害”、“艺术自律”与审美救赎功能之间存在不可解的内在矛盾;如何让美的世俗性与超越性对立统一,也是审美救赎论始终无法真正解决的难题。这些理论困境决定了审美救赎只能是一种审美乌托邦,无法真正解决现代性危机。

45-49

走出集体行动困境的社会资本逻辑理路探析

作者:张继亮 单位: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哈尔滨150080

摘要:集体行动是个体做出合作行为选择的结果。成功的合作依赖于准确的信息和可靠的执行。社会资本作为关系性资源强化了行为主体间的彼此联系。其中:信任社会资本打破了信息非对称性,扩展了理性存在空间;规范社会资本为违诺者准备了严厉的道德审判。因此,社会资本的存在消减了行为选择所面对的不确定性,增进了主体间的信任,助推了集体行动的生成,回应了奥尔森的担忧。

50-54

心性学视域与中国现代性问题——梁漱溟文化哲学思想析论

作者:王秋 单位: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 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研究中心

摘要:中西文化冲突、中国文化危机和中国文化现代转型是中国现代哲学关注的核心问题。梁漱溟认为中国社会和文化可以在心性学的基础上实现现代转型。从心性与现代性关系的角度看,梁漱溟的文化哲学思想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以《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为代表,完成心性学与现代性关联的逻辑初建;第二,以《乡村建设理论》为代表,完成心性与现代性建设的构想与实施;第三,以《人心与人生》为代表,完成心性学的重新奠基与现代性问题的深化。

学术交流杂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55-59

王阳明教化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作者:李雪松 单位:黑龙江大学教务处; 哈尔滨150080

摘要: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作为儒学大家,他将教化作为自己一生的使命,立足心学体系,以“致良知”、“成圣”为目标,以“明伦”、“成德”为内容,以“立志勤学”、“改过责善”,“师严道尊”、“知行合一”,“贵得之心”、“自家解化”,“因材施教”、“少而精”为原则方法,构建了以“致知成圣”为核心价值观的教化思想,对明清教化思想和教化实践做出了突出贡献,对当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依然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60-64

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发展、传播和培育

作者:黎勇 单位:黑龙江大学机关党委; 哈尔滨150080

摘要:历史和现实表明,在社会发展中,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是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要因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反映,涵盖了全国各族人民普遍认同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诉求。“三个倡导”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次阐明了国家富强和谐、社会民主法治、个人全面发展需要具备的价值观念。大力传播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

65-68

崇高的信仰与信仰的崇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意旨

作者:曲波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 长春130024

摘要:本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人存在方式的辩证统一关系中,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当代性问题。就人的生命本性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信仰是内在统一的思想关系,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观念根基;就思想本质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凸显了注重生命和谐的“人文关怀”,为当代中国人塑造崇高的信仰;就历史进程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发展历史进程中以不同的思想内涵引领中国人信仰的崇高,进而解决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历史问题;就转换方式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与当代中国人生存模式的转变与重塑相结合,以“人文关怀”的教育方式进行信仰启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中国人的信仰家园。

69-72

宣传工作思想的当代价值及实现

作者:陈桂芝 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哈尔滨150025; 黑龙江科技大学; 哈尔滨150027

摘要: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发展了关于宣传工作的思想。宣传工作思想的当代价值在于阐明了党的宣传工作的基本理念,揭示了党的宣传工作的规律,为党的宣传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这些理念、规律和经验,对过去、现在和将来党的宣传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意义。研究宣传工作思想,旨在服务于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学术交流杂志当代法学理论新视野
73-77

公司设立无效制度的理论阐释与制度建构

作者:张乐新; 赵亮 单位:吉林大学法学院; 长春130012

摘要:公司设立无效制度应该有其明确的法律界定。公司设立无效制度因其具有独特的制度价值,并须在公司法律规范中予以单独规定。在公司设立无效制度的诉讼程序中,司法机关应该秉持慎重适用的司法态度,并且将瑕疵弥补作为前置条件和重要的制度支持。公司设立无效制度的司法适用必须具备严格的法定条件,防止制度的滥用和相关权利人利益的损失。同时,我国公司法律规范应该明确该制度适用的适格主体,并且在利益衡量的基础上严格限定公司设立无效诉讼提起的条件。

78-82

区际司法协助视阈下的海峡两岸婚姻法律冲突之解决

作者:杨健 单位:黑龙江大学法学院; 哈尔滨150080; 哈尔滨理工大学法学院; 哈尔滨150040

摘要:在一个主权国家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多个法域的大背景下,区际私法是一个特有的法律问题。相对于我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地区之间而言,海峡两岸所存在的法律冲突更为特殊。随着海峡两岸交往的日益频繁,涉及台湾地区的婚姻数量逐年增多,而随之而来的法律冲突及解决却必须面对。海峡两岸婚姻法律冲突解决的一般应然方式体现为:学理依据是适用国际私法规则的类推化;现实可行的趋势是两岸统一的区际私法的制定;最高的理想途径是统一实体法的制定。新条件下,加强两岸的司法协助是迫切的现实需要。但两岸的法律制度差异及司法协助等障碍因素使实践中两岸婚姻涉及的法律冲突解决并不理想,特别是法律适用中的文书送达、判(裁)决的执行与承认等问题常常成为难题。这要求能通过更好的协调制度来进一步加强沟通与交流,有效地解决这种跨法域所造成的法律冲突。由此,海峡两岸婚姻方面的司法协助是一个值得关注和认真思考的课题。海峡两岸相互承认各自的法律冲突规范,以及通过两岸司法协助对双方的判决给予有条件的承认和执行,是解决婚姻法律冲突的有效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