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学术会议通知集锦9篇

时间:2022-03-05 20:52:40

学术会议通知

学术会议通知范文1

为落实纲要精神,进一步推进中国外语教育技术研究的发展,深化高等学校外语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学生学习技能,帮助学生实现专业学习,拓展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我们拟联合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和《外语电化教学》编辑部等机构,联合举办第10届全国教育技术与大学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

本次会议主要包括四大议题:

一、大学外语课程及教学改革

1.大学外语课程设置研究

2.大学外语教学模式研究

3.大学外语教材研发与网络平台资源建设

4.大学外语教学与测试

二、外语资源建设与教师发展研究

1.“三多”语境下外语学习资源建设

2.“三多”语境下外语教师发展研究

3.“三多”语境下学术信息技术素养和多元识读能力研究

4.外语教育技术研发与应用

三、电子语境下的语言学研究

1.网络语言学研究

2.语料库语言学研究

四、外语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建设

1.外语教育技术学科理论探索——理论基础、方法论、研究内容等

2.外语教育技术学的学科实践——学科定位、课程定位、人才培养等

会议将特别邀请中国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外语教育技术领域主要专家莅临大会做主题报告。

会议特别征求相关主题研究的参会宣读论文,优秀文论将设立特别奖项并择优推荐发表。

论文提交日期截止到2013年11月11日。论文提交邮箱:

会务信息:

1.时间:2013年11月16~20(周三-周日)

2.地点:电子科技大学,成都

3,会务费:1000元/人(包含餐饮、资料、专家费用以及部分考察费用)

4.承办单位: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成都)

5.主办单位: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

上海外国语大学《外语电化教学》编辑部

上海外语音像出版社

(详情请发邮件至或参阅http:///news.php“学术会议”栏目会议具体通知)

第10届全国教育技术与大学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

学术会议通知范文2

随着中国科研能力和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大型国际学术会议将在中国召开。它们的成功举办不仅交流了该领域国际前沿的最新进展,更好的促进了学术交流与合作,而且对提升我国该学科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近些年来,陆续发表了一些对国际学术会议的总结,但现代科技为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革,对传统的基于人工方式的邀请报告人管理、注册、投稿、审稿等会务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此外,相比于中小型国际学术会议,大型国际学术会议的筹备周期更长、管理更为复杂、需要建立全面地、系统地、科学地组织管理体系。本文试图从节省人工和时间成本出发,寻找保障信息的准确性、实时性的有效途径,建立通用的大型国际学术会议的组织管理体系(图1)。

大型国际学术会议的筹备应至少在会议召开时间的前一年半或更长时间。主要包含两大方面的工作(图2):学术部分和会务部分,分别由学术组和会务组完成。学术部分是国际学术会议的关键,直接决定了会议的学术水平以及大会是否可以按日程顺利举行;会务部分的所有工作都将围绕学术部分而展开,为学术部分服务。

一、学术部分工作

1.确定和发出邀请报告(Speaker)

会议邀请报告(Speaker)通常包括以下几类:Plenary Speaker、Keynote Speaker、 Invited Speaker以及Oral Speaker。秘书处学术组工作人员受主席的委托,承担发送邀请函的具体工作,并记录和统计他们的回复情况、特别要求等各种相关信息。

在目前的国际学术会议中,邀请报告人的数量可能会达到参会人员的30%或更多。且报告人的邀请类别更改、信息更改、回复状态更改、暂时不确定等因素繁多,因此建立“邀请报告人数据库”是极其必要的,可以保证信息数据的唯一性、准确性和实时性。数据库中的关键字段应包括:姓名、学校(国家)、Email、邀请类别(Plenary、Keynote、Invited、Oral)、邀请函发送状态(已发送/未发送)、回复状态(接受/拒绝/暂时无法确定)、变更情况(类别变更/回复状态变更/信息变更)、报告题目、个人主页、注册状态(已注册/未注册)、日程要求、备注等信息。将“邀请报告人数据库”作为会议网站后台数据库的一部分,不仅可以实时更新网站上邀请人的信息、实时掌握他们的注册情况、避免传统人工方式产生的延迟、反复较对和疏漏、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唯一性,而且方便注册系统中对各类邀请报告人费用减免的设计,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和人工成本。

2.会议日程和会议手册

会议日程(Scientific Program)是整个国际学术会议的核心,主要包括:大会、分会的整体时间安排、分会场数及各分会场的议题(Topics);各类报告的时间长度、报告人(Speaker)的安排和报告题目;主持人(Chair)的安排;开幕式和闭幕式的安排。组委会根据报告人的学术研究领域,结合各分会场的议题,全局把握、合理的编排整个会议的日程。会议日程编排初步完成后,还需要对整体安排的逻辑性和冲突性进行检查,如检查姓名、类别、时间安排、同时担任Speaker和Chair的时间是否冲突等。

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中,常见报告人或主持人因故临时取消参会,会务组需要提前做好预案。一个很好的方法是建立口头报告储备制度(Oral lecture reserve),事先向具有口头报告意愿的参会人发放邀请,建立报告候补人数据库,并依据现在通讯技术(如email、推特群或微信群等)及在会场的通知栏中将会场缺省的报告信息及时,对会议程序进行实时的调整安排。

会议日程是会议手册的核心,需要集结会务组全体工作人员合力完成。会议手册中,除详细的会议日程安排、Poster Presentations之外,还包含组委会主席的欢迎辞、组委会&秘书处信息、主办&承办单位介绍、赞助商介绍以及会议期间的通用信息(如会场地图、住宿、交通、天气、信息台、旅游、网络、电信)等。会议手册应至少在会前半个月修订和校对完毕,以保证会议手册有充足的印刷时间。对于会议程序的变动,及时在网上和大会的通知栏进行公布,让每一位参会人都能及时了解程序的调整情况。

3.投稿/审稿和摘要(或论文)手册制作

为保证摘要集(或论文集)格式的统一,组委会需要制作摘要模板提供给所有参会者。参会者根据所要求的格式在“会议投稿/审稿系统”中提交摘要。在注册中后期,组委会组织专家对投稿进行评审,决定是否接收以及哪些被选为“口头报告”(Oral)。为方便专家的评审,“会议投稿/审稿系统”包括在线评审和线下评审两种方式。在线评审为实时发送摘要(或论文)的评审意见和录用状态提供了可能性;线下评审则需要学术组工作人员将投稿批量导出发送给专家,再将最终评审意见录入到“会议投稿/审稿系统”中。

会议通知一般为三轮,此外还有可能发送注册延期通知和摘要延期通知。会议第一轮通知,相对比较简洁,包含会议的介绍、欢迎辞、召开的时间、地点、议题、组委会和秘书处成员、联系方式、注册信息及方式、投稿的格式要求及方式、已确定的Speaker名单以及通用信息等。会议第二轮通知,除在第一轮通知基础上完善相关信息之外,还需补充会议的初步日程和重要的时间节点,增加卫星会、赞助商的相关信息。会议第三轮通知,即最后一轮通知,应至少在会前一至两个月发出,便于参会者了解到会议最终的详细安排,包括各类报告的时间长度、POSTER板的尺寸、详细的日程安排、各分会场的议题等。每个国际学术会议的各轮通知都会因其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所包含的内容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

5.大会邀请函

大会邀请函分为参会邀请函和签证邀请函两类。参会邀请函是指以大会主席和组委会之名向会议参加人发出的邀请函,包括普通邀请函和报告邀请函两种。而签证邀请函是指由会务承办单位提供给国外参会者用于协助办理来华签证的邀请函,也分为两种:普通签证邀请函,即由主办单位盖章签发的包括了参会人所需签证信息的邀请信件。被授权单位邀请函(Invitation Letter of Duly Authorized Unit)。对于少数国家,申请中国签证必须持有被授权单位邀请函。办理被授权单位邀请函需要每位申请者提供他的个人简历、护照扫描件和行程安排说明。由秘书处工作人员对材料进行审查和身份核实无误后,填写申请表和呈报上级相关部门进行审批。

6.奖项设置和评选

大型国际学术会议通常会设置一些奖项,如“Best Poster Award”、为支持学生参会的“Travel Grant Award”等。近些年来,从Student Poster中选出的Slam Poster很受欢迎,选中的学生有机会在大会上做3分钟左右的演讲,增进了学术交流,并提高了学生参会的积极性。为此,大会还会设置“Best Slam Poster Award”。此外,根据赞助商的支持,还有可能设置其它奖项。

二、会务部分工作

由秘书处会务组承担的“会务部分工作”是“学术部分工作”的服务支撑。财务、网站、设计制作(图3)、会场&酒店、赞助和其它(旅游、交通、餐饮、物资等)构建起会务服务的六大保障体系。任一方面的差错或疏忽都可能造成不良的国际影响。

国际学术会议的财务预算涉及到收入和支出。会议收入一般来源于注册费、赞助费和基金项目支持等;会议支出一般用于会场(场租、设备等)、住宿、餐饮、交通、安保、印刷、设计制作、人员费、网站、税费等。组委会需预估参会人数,合理做出财务预算,以确保收支平衡,从而保障会议的顺利进行。

学术会议通知范文3

一、寄信人地址、日期。

二、收信人及其地址。

三、尊称:dear x x x。

四、正文:发出邀请,要真诚而渴望。说明邀请的目的及有关信息,有相关的资料随信寄出。

五、落款。

学术会议邀请函适用范围

这是对知名的学者、教授发出的邀请其前来参加学术会议的信函。信中一定要写明邀请参加学术会议的时间、会议内容,需要与会者做的工作,以便对方有备而来。另外,参加学术会议期间的食宿、交通等费用问题如何解决也应交待清楚,一般都会有专门的参会指南,不要忘记附上。

学术会议邀请函惯用例句

(1)the academic contbrence on british a nd american literature sponsored by beijing university will be held in beijing on 2nd july XX.

我们定于XX年7月2日在北京大学举行英美文学学术会议。

(2)i am writing today to invite you to our university next summer between may to june to take part in a meeting.

我写信正式邀请您在明年5、6月间来我校参加一次会晤。

(3)if you have any paper or.toples on which you would like to give talks,please inform us as soon as possible for the program is being finalized soon.

如果您有要宣读的论文或发言的论题,请尽早来函告知,因为会务准备工作不久将结束。

(4)we will pay your hotel accommodation a nd meals,but you will be responsable for your airfare.

会议免费安排食宿,往返机票自理。

学术会议邀请函范文

尊敬的_______先生/女士

为促进我国心身医学科学研究、临床应用、学术交流以及促进综合医院临床心身医学发展,经中华医学会批准,拟定于20xx年xx月xx日至xx日在xx省省会xxx举办中华医会心身医学专家做专题讲座,开展心身医学学术交流、心身干预与心身治疗技能培训。现将会议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主办单位:xxx医学分会

xxx大学第一医院

承办单位:xxxx医学专业委员会

协办单位:xx省中老年保健协会

xx省神经科学学会

xx省医学会心身医学学组

二、会议主题

本次会议以“心身障碍人文关怀”为主题

(一)会议时间

20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

(二)会议地点

xxx亚太大酒店(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青园街215号)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到达会场:

火车站乘坐106路,16路公共汽车到亚太大酒店

(三)本次会议授予国家ⅰ类学分,学分成本费自理

(四)回执:为确保会议的有序进行,请收到此通知的单位将参会人员名单于XX年10月19日(星期三)中午前。每家单位限一人参加。

(五)参加20xx年10月22日上午消化分会场会议均有礼品赠送(内科处方实用手册一本)

学术会议通知范文4

1、区域性ST(Speaker Tour):指省内区域性的学术研讨会,比如6月7号我们在湖北襄樊市举办的襄樊十堰地区的妇科产品学术研讨会即为此种类型。我们通常会首先征询当地妇科领域学术带头人的意见:希望听到哪些方面的学术内容?希望请到省内哪一位教授过来讲课?然后我们会根据我们产品的具体情况,省内KOL(Key Opinon Leader)培养的情况,选择与我们产品相关的,当地客户又比较感兴趣的学术主题,讲者方面我们也会优先选择对我们产品比较有倾向性的讲者。6月7号的会议我们邀请了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的教授作为武汉讲者,襄樊中心医院妇产科主任担任会议主席,学术内容包括了两个方面:一部分是客户感兴趣的话题,用于前期炒作会议,吸引客户到会;第二部分为我们自己产品的专题介绍,强化产品学术观点的推广。该类型学术推广会议的优点:邀请客户集中可以充分讨论,学术话题可以个性化,会议筹备简单可以多次开展,会议成本低;缺点:难以请到知名教授(区域太小,知名教授无时间下去),这样对于当地客户吸引力不够;当地医院关系难以协调(往往当地几家医院都存在竞争关系,很难协调大会主席)。

2、大医院论坛:指以省内某家在某一专科领域全国知名的医院为主办方,我们和该科室共同举办的学术研讨会,比如我们在皮肤科领域与武汉市一医院的合作,邀请该院知名皮肤科专家进行半天的专题学术报告,同时邀请许多曾经在该医院进修的客户参加会议,并做医院科室的参观交流。该类型学术推广会议的优点:借助了大医院的学术影响力,做好了该大医院的推广工作;缺点:学术话题的确认比较难,需要兼顾大医院和我们自己产品的要求,往往这些大医院希望讨论的学术话题与我们产品希望的相去甚远,客户的邀请需要有一定的选择性(部分医院会不认可该医院)。

3、省级ST:指全省范围的专题学术研讨会,这应该是处方药学术推广会议中最为常用的一种形式,比如3月22号武汉神经科产品、3月29号武汉皮肤科产品、5月24号宜昌肛肠科产品的湖北省内学术研讨会均为此种类型。当然这其中又略微有一些差别,比如3月22号的神经科产品学术会议,我们邀请的大区内的山东济南KOL担任大会讲者之一,这主要是考虑我们当地这一领域的讲者比较强势,而去年我们当地的KOL曾经被邀请到山东济南去讲过课,所以此次做出这样的选择,有利于KOL之间的相互交流;3月29号的皮肤科产品学术会议,我们团队在这一领域是第一次做省内的学术会议,所以我们借助于了总部市场部力量,直接请市场部产品经理帮我们进行了讲者的邀请,同时我们在市场部的建议了邀请了湖北的皮肤科主委担任大会主席;5月24号的肛肠科产品全省的学术推广会议我们选择在宜昌召开,主要是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1、该产品覆盖的客户比较少,利于我们的外地集中开会,成本不会太高;2、该产品的学术话题确实比较少,需要从会议地点等方面更好的吸引客户;3、我们已经计划好7月5号邀请一位全国知名的教授到武汉来做全省的讲学。该类型学术推广会议的优点:客户覆盖面广针对性强,学术话题及会议的形式完全可以由我们自己主导,大会讲者的邀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定,学术内容方面具有很好的延续性,会前会中会后的工作有利于销售代表与客户的充分接触;缺点:时间协调有难度,涉及到多方面(大会主席、本地讲者、区域讲者),会议地点通常只能选择在中心城市,对于外地客户参会积极性有影响,此种形式的会议各公司都在采用,会议通常选择在周末,所以经常出现同一个时间很多公司的会议同时举行,很多客户把来参加你的会议看做是给你面子,给你机会;由于涉及到外地讲者、外地客户的住宿差旅等费用,所以会议成本比较高。

4、大区级别ST:指大区范围的专题学术研讨会,通常我们地区销售队伍是作为参与者,会议主要由区域市场经理(RPM)来统筹策划。6月14号我们邀请了14位客户参加在南京举办的妇科产品学术会议正是此种类型。该类型学术推广会议的优点:学术内容层次更高,讲者更有吸引了,会议的地点及相关内容对参会客户也更有吸引力,可以有更广范围的交流,有利用大处方客户的培养;缺点:参会人数有限,只能是重点的A级客户,会议的地点、时间、内容选择性变小,需要符合整个大区的要求,会议频率有限。

5、全国性ST:指全国范围的专题学术研讨会,3月15号我们区域送了两个客户去北京参加全国的神经科产品的会议。该类型学术推广会议的优点:帮助我们培养区域的讲者,对于某些重点医院科室的长期合作有帮助,利用接下来我们区域性学术会议的开展(比如3月15号参加会议的两位客户,3月22号帮我们在湖北襄樊十堰地区举办一场神经科产品的区域ST);缺点:客户的邀请协调难,往往我们希望邀请培养的客户合不上会议的时间。

6、全国性巡回演讲分会场,指通过与主会场的网络视频学术研讨会,6月28号我们刚刚举办的妇科产品网络视频会议,会议邀请了美国妇科知名教授到中国讲学,由于他的行程安排,不可能到全国所有的城市,所有主会场在上海,通过电信的视频网络,实现全国七个分会场的实时在线听课和交流。该类型学术推广会议的优点:可以听到全球顶尖专家的学术报告,并且可以实时提问交流,有效的解决全国性ST的参会客户有限的问题,应该说是省级ST和全国性ST的一个有效结合;缺点:毕竟是视频会议,没有身临其境的那种真切感,客户听课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由于全国同时有八个会场的人员在参与,所以交流的时间非常有限。

7、全国性巡回演讲主会场,这种机会对于武汉来说是可遇不可求的,公司消化类产品由于所涉及的动力学组全国的组长在武汉,所以2月28号武汉有机会作为全国的主会场,周边省份或派人过来参加,或通过视频网络进行了参会。这样的会议对于整个湖北省该产品的医院推广是非常有帮助的!

8、地区性学会定期组织的学术交流的参与,指通过参加地区性的学会的活动进行的学术专题报告,比如我们参加武汉市神经科学会定期的病例研讨会,通过与相关主委的沟通,安排在某家医院进行一次与我们产品相关疾病课题的病例讨论,这样既支持了该学会的学术活动,又进行了我们产品的学术推广,达到了双赢的销量

9、地区性学术年会的参与,指参加地区性学会的学术年会,比如6月14号我们邀请了武汉协和的教授担任荆州地区妇科学术年会的会议讲者,7月19号我们也会邀请武汉同济的教授担任宜昌地区消化科学术年会的会议讲者,在与当地的主委商量相关讲者的邀请时,我们会尽量要求选择我们邀请的客户所讲的专题是与我们产品所涉及治疗领域的相关的。目前对于这种地区性学术年会的参与有一种“鸡肋”的感觉,往往摆摆展台,交一些赞助的费用,拉拉横幅之类,对于产品的推广效果不明显,并且投入比较大。通过赞助邀请相关讲者的方式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达到三赢的效果:地区学术年会的主办方、讲者、我们自己。

学术会议通知范文5

关键词:同行评议;同行专家;专家库;指标体系;专家遴选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31(2012)05-0087-05

一、同行评议的起源与发展

同行评议是一种以提高某一领域工作或事物质量为目的,由相同或相近领域的人们对该项工作或事物进行评价的过程[1]。“同行”一词本身是指具有相同地位和相同能力的人,但是在“同行评议”中,同行一词则是指在某领域中具有较强能力或较高层次的人们。关于同行评议的定义,国内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阐述。郭碧坚和韩宇指出,同行评议是指某一领域或者若干领域的专家采用一种评价标准,共同对涉及上述领域的一项事物进行评价的活动。在科学系统,评价对象则为一项知识产品——人们进行知识生产活动所得产品[2]。吴述尧则将同行评议定义为“由该领域的科学家或邻近领域的科学家以提问的方式评价本领域研究工作的科学价值的代名词,进行同行评议的前提是在科学工作的某一方面体现专家决策的能力,而参与决策的专家必须对该领域的发展状况、研究活动程序及研究人员有足够的了解”[3]。

同行评议最早出现在英国皇家学会期刊《哲学会刊》的论文评审中。1620年Francis Bacon阐述了一种用于评估科学新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同行评议的前身。一些英国研究者受到这种方法的启发并于1662年成立了一个正式的学术团体,即英国皇家学会,1665年学会期刊《哲学会刊》创刊,由Henry Oldenburg主编,学会将提交的论文材料按照主题交由具有该主题领域知识的专家审查,这种评审方式通常被视为早期的同行评议。20世纪30年代,美国率先将同行评议引入到科研项目经费申请的评审中,同行评议开始跳出编辑同行评审的范畴,并被普遍用于科学基金分配,逐渐成为一种学术评价方法。

中国最早出现同行评议是在1979年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举办的第二届科学报告会中,会议邀请了同行专家进行评议,用以筛选出较好的研究报告。随后,国内一些研究者开始逐渐关注和研究同行评议,如1980年杨安仙的《谈美国的同行评议》[4]、1983年张渊义的《同行评议是科研计划管理的重要手段》[5]、1988年赵红洲的《引文计量与同行评议》

[6]和周正的《必须重视同行评议中的行为规范》[7]等。根据李芬、朱紫阳和丁枝秀在2009年基于CNKI核心期刊对中国同行评议研究状况的调查数据显示,1979-2007年间CNKI核心期刊共刊载同行评议相关文献443篇,进入21世纪的文献量有明显增加[8]。从调研数据可以看出,有关国内同行评议的研究越来越受学术界的重视。

随着科学发展和人们对知识领域的不断探索研究,同行评议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学术评价方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完整合理的同行评议评价体系由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目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及指标和评价制度六大要素组成[9]。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同行评议也不例外,它所存在的一些缺陷如人情关系网、欠公正性、偏保守性以及一些知识剽窃行为等,都需要通过对同行评议实施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要素进行研究从而逐渐完善这种评价方式,在评价客体、评价目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制度已经确定的前提下,评价主体即同行评议专家的选择对评价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甚至决定性的影响,而同行评议专家通常选自于已经构建完成的同行评议专家库,因此,作为提供评议专家的来源系统,进行同行评议专家库的相关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三、同行评议专家库的研究内容

构建同行评议专家库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同行评议专家的指标体系问题,即满足什么样条件的人才可以称之为同行评议专家。其次,同行评议专家库中专家的产生方式问题,即同行评议专家库中的专家相关信息是通过何种方式产生的。第三,同行评议专家库的组织方式和技术平台,即采取什么方法和基于何种技术平台构建同行评议专家库。第四,同行评议专家的选择问题,即如何在已经构建完成的同行评议专家库中选取到合适的同行评议专家进行同行评议活动。

学术会议通知范文6

论文摘要:本文通过审视和反思我国实行的同行评议机制,对其所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总结,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改进方法,以提高同行评议机制的有效性。

同行评议的英文表述为Pee:Review。“Peer”指同资格、同能力的人,“Review”意即鉴定性地或审慎地审阅或检查。同行评议制度是一项历史悠久的科研评价机制,被广泛运用于成果评价、职称评审、项目资助、、机构评估等科研评价活动中,在遴选优秀成果、优化资源配置、把握科研方向等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效,对推动科研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是世界科学界普遍认同的一种评价制度。但是,同行评议机制并非无懈可击。随着应用的推广和深入,其自身的缺陷越来越凸现,伴随着赞誉的同时,评议结果和质量也遭到学术界质疑。

同行评议作为一个评价机制.其本质是评议主体自主地对评价客体所作出价值判断。同行评议虽能充分发挥科学研究自主性的优势,但也存在着主观臆断的危险。同行评议作为一种科学评价方法被引入我国时间不长,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在运行中存在很多问题。究其根源,主要集中于评议专家和评议机制这两个方面。

一、评议专家方面

评议专家作为评议主体,所得出的评议结论是对评议对象作出价值判断,体现着评价质量。然而.由于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使得评议专家的行为失范,同行评议失去效力。

1、主观因素。由于评议专家的兴趣爱好、意志品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主观因素的差异,即使是相同的评议对象。对其的学术价值、实践意义、创新点、研究方法、研究目标、可行性评估都会存在分歧。此外,评议专家对评议标准的理解程度和把握尺度也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使得专家对不同的评议对象采用不一致的标准和尺度,造成评议的不公正。

2、知识结构。评议专家对评价对象作出科学评估的基础在于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研究经验。根据知识结构的不同,同行专家可分为大同行和小同行。与评议对象在研究领域、研究对象、研究问题较为一致或相近的专家属于小同行专家;与评议对象虽然属于同一大学科,但在研究领域、研究对象、研究问题没有相互联系的专家属于大同行专家。小同行专家由于知识结构接近评议对象,理解和认识到评议对象的创新内容及研究意义和成果的价值,能对评议对象作出客观的评价:大同行专家由于知识结构的缺陷,可能对评议对象不能作出客观的评价。

3、研究范式。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T·S·Kuhn)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范式”(Paradigm)概念,并把范式看作科学共同体所认可的一系列规范,既包括共同采用的符号,共同认可的理论、概念、方法规则,以及具体的解题范例,也包括共同的信念和其它的心理因素。在研究实践过程中形成的研究范式是稳固的,不易转换的,且旧范式与新范式之间具有不可通约性。因此,如果运用旧的范式评价新的思想和观点及新的理论.将会影响和干扰评价,不能客观评价新思想、新观点、新理论的价值,甚至扼杀新思想和新观念。科学发展史上不乏这样的例子。

4、马太效应。美国学者罗伯特·莫顿对“马太效应”作出了解释:“对已有相当声誉的科学家做出的贡献给予的荣誉越来越多.而对于那些还没有出名的科学家则不肯承认他们的成绩”。马太效应容易导致法国科学院“四十一席位”现象的产生,使名人们在同行评议的竞争中占居优势。根据同行评议的规则,评议的结果应取决于评议对象的质量,跟被评议人无关。但是,由于马太效应的影响,知名科学家的项目或成果易被评议同行认同,水平普遍被拔高,而没有知名度的科学家的项目和成果的质量则容易被低估,甚至被忽视。同时,来源于著名院校或知名学科点的成果和项目也受益于马太效应。

5、人际关系。中国是人情大国,人情网相互交织,庞大且稳固。评议专家又富有“人情味”,在评议过程中要照顾到师生、同学、亲戚、朋友等关系,“重人情、拉关系、本位主义”等现象较为严重。人情和关系干扰评议专家客观判断,使得以公平公正为原则的同行评议沦落成讲人情,论关系的丑剧,扭曲了学术评价的本质。

6、利益关系。同行评议有效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所有评议专家都必须大公无私的。专家并非“圣贤”,易受到利益的驱使。专家不仅代表个人利益,还代表集体利益、单位利益。专家的利益不仅包括:经济利益,还包括社会利益、学科利益等,各种利益关系相互交织、错综复杂。一些专家未能坚持评议原则,只顾利益关系自设评议标准。对于利益一致者,专家不自觉地降低评议标准,抬高其参评的项目和成果的质量;对于利益冲突者,专家会刻意拔高评议标准,压低其参评的项目和成果的水平。由于利益关系的影响,使得同行评议成了结党营私、瓜分利益的黑色交易。

二、评议机制方面

评议机制作为同行评议的程序和制度,约束和规范着专家的评议行为,是评议公正性和客观性的有力保障。然而,我国的同行评议实施时间较短,机制建设方面还存在以下的弊端。

(一)缺乏专家评选机制。在我国学界的各种评审活动中,没有统一的专家遴选制度和科学的遴选标准,各级评审机构自定规则和标准遴选专家。评审机构一般依据学历、职称、学科、资历、名气等外在因素遴选专家,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由于专家遴选制度中忽视学科结构的,使得同行评议中出现外行评价内行的怪现象,影响评审的客观性;由于忽视了对专家的道德素养的考察,使得在评价过程中常常出现暗箱操作、黑色交易的学术不端行为,影响评审的公正性和客观性:由于忽视了专家评价能力的考察,使得创新性、前瞻性的成果被扼杀,影响了评价的科学性。

(二)缺乏监督机制。现行的评议机制中,评议专家在评议过程中拥有自主的评议权。权力一旦失去监督,就会无节制地泛滥,严重影响评议的公正性。评议专家的零责任也使得专家的权力和责任失去平衡.在评议过程中可以“毫不吝啬”地发挥自己的权力。普遍流行的匿名评审制度一方面可有效防止人情关系、利益关系对评议的干扰,但另一方面也很好地将专家置于黑箱中保护起来。毫无顾忌地“为所欲为”。据武汉大学的邓晓芒、赵林、彭富春三位博导披露,在湖北省社会科学(1994—1998年)的评奖过程中,“评奖主持人和个别评委利用职权,在哲学社会学组把一场严肃的评奖活动变成了一场一手遮天、结党营私、瓜分利益的丑剧”就是评议监督失效的例证。

要提高评议的质量和影响力,必须加强机制建设,找准着力点,从机制上修正、补充、改善同行评议机制,规范和约束评议专家的行为.增加同行评议的可信度,使之更有成效。1.完善专家遴选机制。评议专家对同行评议的实施至关重要,遴选合适的专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知识结构。同行评议的基础在于评议主体的遴选。同行有大同行与小同行之分,选择与评议对象相适应的同行专家对确保评议质量至关重要。确定一个专家是否小同行专家必须从“研究领域”、“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三方面判断。选择研究领域、研究对象、研究问题与评议对象相同或相近的小同行专家是保障评议质量的前提条件。

(2)学术水平。学术水平高的专家其评议水平不一定高,但学术水平不高的专家,其评议水平一定有限。专家的学术水映在获奖级别、承担科研项目的层次、学术著作和学术论文,以及本学科发展的前沿问题和发展动态的熟练掌握、学术声誉和学术地位,其中最能反映专家学术水平的是学术代表作。

(3)科研道德修养。不仅要注重专家的学术水平,也要重视专家的道德修养。高尚学术品格和道德素养专家具有较高的道德自律性,能以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杜绝人情关系和利益关系,在评议过程中保持客观的学术态度,做出公正的评价。

(4)评议水平。专家评议水平的高低体现在其评议质量上,评议质量可以用离散率、命中率和成功率的高低来衡量。离散率主要反映出专家个体与专家群体认识上的差异性;命中率反映专家判断的准确性:成功率反映专家判断的前瞻性。通过这三种指标定量衡量专家的评议水平,选择符合条件的专家进入专家库,将不符合条件的专家剔除。

2.实行匿名集体讨论机制。在评议方式上,目前仍然流行的是匿名制,也称“盲审”,而且要求双向匿名。匿名制可以有效遏制人情关系和利益关系对同行评议的干扰,对提高评议公正性起着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对消除专家的知识背景、研究范式、思维方式所造成的影响上收效甚微。如果将信息技术手段加入评议过程中,推行集体匿名讨论制,同行评议的质量会有所提高,具体实施的方法为:为待评对象建立聊天室,评议专家以待评对象为主题展开实时或非实时讨论,求同存异,使评议结论逐步达成一致;通过上传的方式展示自己的论据。充分论证待评对象的意义、价值与创新;评议过程中专家都是匿名的,不得透露自己身份的相关信息,如发现有违规行为。管理员有权撤销其评审资格;对于存在很大分歧的问题,专家可以保留自己的意见,通过网上投票的方式进行解决,等等。通过这种匿名讨论的方式,利用同行专家之间信息交流和沟通.减少专家主观倾向对待评对象造成的消极影响,从而提高评议有效性。

3.实行专家轮换制。专家在评议中拥有很大的学术权。专家并非“圣贤”,难免会受人情关系、利益关系、主观倾向等的影响。如果一个专家长期拥有评议权,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己的学术圈子,滋生学术腐败,异化学术本质。所以.有必要推行同行专家轮换制,同行专家任期每届两年,连任最多不超过两届。任期结束时,按照相关的遴选规则和程序,重新评选评议专家。轮换制能打破利益关系、屏蔽人情关系,提高同行评议的有效性。

学术会议通知范文7

2002年10月21-25日,“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第二次工作会议与第62次MPEG国际会议和第28次JPEG会议同期在上海浦东召开。此次会议,视频组收到13个提案,音频组收到5个提案,分别形成了工作状态报告,安全组提出了“方案征集书”草案。

2002年12月19-20日,“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第三次工作会议在北京清华紫光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此次会议依据信息产业部通知,正式为工作组确立名称,为“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英文名称为“Audio Video Coding Standard Workgroup of China”,简称AVS。

2003年3月27-28日,“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第四次工作会议在武汉举行。会议修订了工作组章程,加强了对技术提案的知识产权保护的声明。会议决定由需求组负责,正式启动测试组工作,确定成立实现组。

2003年7月27-29日,“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举行,系统、音频、视频方案确定,确定于10月份完成工作组标准草案。

2003年10月9-10日,“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第六次会议在浙江大学举行。本次会议工作组共收到提案47项,形成8个输出文档。

2003年12月18-19日,“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第七次会议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举行,工作组完成了AVS标准的第一部分(系统)和第二部分(视频)的草案最终稿(FCD),提交信息产业部和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审批。与报批稿配套的验证软件也基本完成,并于年底前最后定型。

2004年3月30-31日,“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第八次会议在深圳明华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大会决定,视频组开始制定面向新一代移动通信的视频编码标准;音频组8月完成FCD;系统组的工作重点是移动多媒体通信的系统,并加强与数字媒体管理组的合作;需求组下成立移动多媒体专题组;知识产权组提出了知识产权管理相关的系列法律文件,而后提交会员大会审议。工作组会员单位已达88家。

2004年6月18-20日,“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第九次会议在北京举行。此时工作组会员数达到100家,大会决定,需求与测试组成立一个直播卫星应用Ad Hoc 组。本次会议是知识产权组的一个里程碑,基本完成了工作组章程、章程细则、会员协议、知识产权管理规则等法律文件的草案,会后一周内对新修订的工作组章程进行表决,计划用四周时间对章程细则和会员协议(含知识产权)进行表决,这些文件的完成为AVS标准的产业化和国际化奠定了基础。

2004年9月10-12日,“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第十次会议在苏州工业园举行。这是到会人数最多的一次,AVS会员单位已达110家。本次会议在工作组章程、视音频编码技术、AVS知识产权管理和数字版权保护等几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学术会议通知范文8

第一条为规范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确保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有序进行,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应当按照程序进行,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责任明确。

第三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分为首次鉴定和再次鉴定。

设区的市级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直接管辖的县(市)级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专家鉴定组进行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医学会负责组织医疗事故争议的再次鉴定工作。

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以下简称医学会)可以设立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组织和日常工作。

第四条医学会组织专家鉴定组,依照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常规,运用医学科学原理和专业知识,独立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第二章专家库的建立

第五条医学会应当建立专家库。专家库应当依据学科专业组名录设置学科专业组。

医学会可以根据本地区医疗工作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实际,对本专家库学科专业组设立予以适当增减和调整。

第六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成为专家库候选人:(一)有良好的业务素质和执业品德;(二)受聘于医疗卫生机构或者医学教学、科研机构并担任相应专业高级技术职务3年以上;(三)健康状况能够胜任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

符合前款(一)、(三)项规定条件并具备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法医可以受聘进入专家库。

负责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原则上聘请本行政区域内的专家建立专家库;当本行政区域内的专家不能满足建立专家库需要时,可以聘请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专家进入本专家库。

负责再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原则上聘请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专家建立专家库;当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的专家不能满足建立专家库需要时,可以聘请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专家进入本专家库。

第七条医疗卫生机构或医学教学、科研机构、同级的医药卫生专业学会应当按照医学会要求,推荐专家库成员候选人;符合条件的个人经所在单位同意后也可以直接向组建专家库的医学会申请。

医学会对专家库成员候选人进行审核。审核合格的,予以聘任,并发给中华医学会统一格式的聘书。

符合条件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法医,有义务受聘进入专家库。

第八条专家库成员聘用期为4年。在聘用期间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由专家库成员所在单位及时报告医学会,医学会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一)因健康原因不能胜任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二)变更受聘单位或被解聘的;(三)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四)受刑事处罚的;(五)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聘用期满需继续聘用的,由医学会重新审核、聘用。

第三章鉴定的提起

第九条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共同书面委托医疗机构所在地负责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第十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书面移交负责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

第十一条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涉及多个医疗机构的,应当由涉及的所有医疗机构与患者共同委托其中任何一所医疗机构所在地负责组织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医疗事故争议涉及多个医疗机构,当事人申请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只可以向其中一所医疗机构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处理申请。

第四章鉴定的受理

第十二条医学会应当自受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之日起5日内,通知医疗事故争议双方当事人按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提交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所需的材料。

当事人应当自收到医学会的通知之日起10日内提交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书面陈述及答辩。

对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医学会不予受理。不予受理的,医学会应说明理由。

第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学会不予受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一)当事人一方直接向医学会提出鉴定申请的;(二)医疗事故争议涉及多个医疗机构,其中一所医疗机构所在地的医学会已经受理的;(三)医疗事故争议已经人民法院调解达成协议或判决的;(四)当事人已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司法机关委托的除外);(五)非法行医造成患者身体健康损害的;(六)卫生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十四条委托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应当按规定缴纳鉴定费。

第十五条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协商预先缴纳鉴定费。

卫生行政部门移交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的当事人预先缴纳鉴定费。经鉴定属于医疗事故的,鉴定费由医疗机构支付;经鉴定不属于医疗事故的,鉴定费由提出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的当事人支付。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后,对需要移交医学会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鉴定费由医疗机构支付。

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医学会中止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一)当事人未按规定提交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材料的;(二)提供的材料不真实的;(三)拒绝缴纳鉴定费的;(四)卫生部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五章专家鉴定组的组成

第十七条医学会应当根据医疗事故争议所涉及的学科专业,确定专家鉴定组的构成和人数。

专家鉴定组组成人数应为3人以上单数。

医疗事故争议涉及多学科专业的,其中主要学科专业的专家不得少于专家鉴定组成员的二分之一。

第十八条医学会应当提前通知双方当事人,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从专家库相关学科专业组中随机抽取专家鉴定组成员。

第十九条医学会主持双方当事人抽取专家鉴定组成员前,应当将专家库相关学科专业组中专家姓名、专业、技术职务、工作单位告知双方当事人。

第二十条当事人要求专家库成员回避的,应当说明理由。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医学会应当将回避的专家名单撤出,并经当事人签字确认后记录在案:(一)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的;(二)与医疗事故争议有利害关系的;(三)与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鉴定的。

第二十一条医学会对当事人准备抽取的专家进行随机编号,并主持双方当事人随机抽取相同数量的专家编号,最后一个专家由医学会随机抽取。

双方当事人还应当按照上款规定的方法各自随机抽取一个专家作为候补。

涉及死因、伤残等级鉴定的,应当按照前款规定由双方当事人各自随机抽取一名法医参加鉴定组。

第二十二条随机抽取结束后,医学会当场向双方当事人公布所抽取的专家鉴定组成员和候补成员的编号并记录在案。

第二十三条现有专家库成员不能满足鉴定工作需要时,医学会应当向双方当事人说明,并经双方当事人同意,可以从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他医学会专家库中抽取相关学科专业组的专家参加专家鉴定组;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学会专家库成员不涌满足鉴定工作需要时,可以从其他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学会专家库中抽取相关学科专业组的专家参加专家鉴定组。

第二十四条从其他医学会建立的专家库中抽取的专家无法到场参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可以以函件的方式提出鉴定意见。

第二十五条专家鉴定组成员确定后,在双方当事人共同在场的情况下,由医学会对封存的病历资料启封。

第二十六条专家鉴定组应当认真审查双方当事人提交的材料,妥善保管鉴定材料,保护患者的隐私,保守有关秘密。

第六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第二十七条医学会应当自接到双方当事人提交的有关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材料、书面陈述及答辩之日起45日内组织鉴定并出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

第二十八条医学会可以向双方当事人和其他相关组织、个人进行调查取证,进行调查取证时不得少于2人。调查取证结束后,调查人员和调查对象应当在有关文书上签字。如调查对象拒绝签字的,应当记录在案。

第二十九条医学会应当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7日前,将鉴定的时间、地点、要求等书面通知双方当事人。双方当事人应当按照通知的时间、地点、要求参加鉴定。

参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双方当事人每一方人数不超过3人。

任何一方当事人无故缺席、自行退席或拒绝参加鉴定的,不影响鉴定的进行。

第三十条医学会应当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7日前书面通知专家鉴定组成员。专家鉴定组成员接到医学会通知后认为自己应当回避的,应当于接到通知时及时提出书面回避申请,并说明理由;因其他原因无法参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于接到通知时及时书面告知医学会。

第三十一条专家鉴定组成员因回避或因其他原因无法参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时,医学会应当通知相关学科专业组候补成员参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专家鉴定组成员因不可抗力因素未能及时告知医学会不能参加鉴定或虽告知但医学会无法按规定组成专家鉴定组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可以延期进行。

第三十二条专家鉴定组组长由专家鉴定组成员推选产生,也可以由医疗事故争议所涉及的主要学科专家中具有最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家担任。

第三十三条鉴定由专家鉴定组组长主持,并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一)双方当事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分别陈述意见和理由。陈述顺序先患方,后医疗机构;(二)专家鉴定组成员根据需要可以提问,当事人应当如实回答。必要时,可以对患者进行现场医学检查;(三)双方当事人退场;(四)专家鉴定组对双方当事人提供的书面材料、陈述及答辩等进行讨论;(五)经合议,根据半数以上专家鉴定组成员的一致意见形成鉴定结论。专家鉴定组成员在鉴定结论上签名。专家鉴定组成员对鉴定结论的不同意见,应当予以注明。

第三十四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应当根据鉴定结论作出,其文稿由专家鉴定组组长签发。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盖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用印章。

医学会应当及时将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送达移交鉴定的卫生行政部门,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对符合规定作出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应当及时送达双方当事人;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的,直接送达双方当事人。

第三十五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一)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及要求;(二)当事人提交的材料和医学会的调查材料;(三)对鉴定过程的说明;(四)医疗行为是否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五)医疗过失行为与人身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六)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七)医疗事故等级;(八)对医疗事故患者的医疗护理医学建议。

经鉴定为医疗事故的,鉴定结论应当包括上款(四)至(八)项内容;经鉴定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应当在鉴定结论中说明理由。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格式由中华医学会统一制定。

第三十六条专家鉴定组应当综合分析医疗过失行为在导致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作用、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因素,判定医疗过失行为的责任程度。医疗事故中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分为:

(一)完全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

(二)主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其他因素起次要作用。

(三)次要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主要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

(四)轻微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绝大部分由其他因素造成,医疗过失行为起轻微作用。

第三十七条医学会参加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会的工作人员,应如实记录鉴定会过程和专家的意见。

第三十八条因当事人拒绝配合,无法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终止本次鉴定,由医学会告知移交鉴定的卫生行政部门或共同委托鉴定的双方当事人,说明不能鉴定的原因。

第三十九条医学会对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认为参加鉴定的人员资格和专业类别或者鉴定程序不符合规定,需要重新鉴定的,应当重新组织鉴定。重新鉴定时不得收取鉴定费。

如参加鉴定的人员资格和专业类别不符合规定的,应当重新抽取专家,组成专家鉴定组进行重新鉴定。

如鉴定的程序不符合规定而参加鉴定的人员资格和专业类别符合规定的,可以由原专家鉴定组进行重新鉴定。

第四十条任何一方当事人对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原受理医疗事故争议处理申请的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再次鉴定的申请,或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医学会组织再次鉴定。

第四十一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发生医疗事故的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进行行政处理时,应当以最后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结论作为处理依据。

第四十二条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无异议,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医学会应当及时将收到的鉴定材料中的病历资料原件等退还当事人,并保留有关复印件。

当事人提出再次鉴定申请的,负责组织首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医学会应当及时将收到的鉴定材料移送负责组织再次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医学会。

第四十三条医学会应当将专家鉴定组成员签名的鉴定结论、由专家鉴定组组长签发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文稿和复印或者复制的有关病历资料等存档,保存期限不得少于20年。

第四十四条在受理医患双方共同委托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后至专家鉴定组作出鉴定结论前,双方当事人或者一方当事人提出停止鉴定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终止。

第四十五条医学会应当于每年3月31日前将上一年度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情况报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六条必要时,对疑难、复杂并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医疗事故争议,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商请中华医学会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

学术会议通知范文9

[关键词]TCP/IP;协议;实践;三网融合

1课程特点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属于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课程,课程的改革,有利于学生从多角度理解该课程的基本概念,加强学生对互联网技术的关注和趋势的期望,有利于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并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有线电视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网融合技术也逐步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当中。计算机网络在人工智能、互联网技术中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核心作用。作为三网融合技术的核心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渗透到当代社会的各行各业之中。对于做为技术支撑的计算机网络课程而言,在授课的过程中应当针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讲述的内容有所不同,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求也不同。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是侧重于网络基础知识的介绍;而对于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而言,应该是侧重于实践应用的加强和前沿技术的延伸,侧重点虽然不同,但是要相互兼顾。使学生从“会用”过渡到“怎么用”,进而达到能够自主分析并解决网络中出现的简单故障问题的能力。

2课程内容

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理论内容比较抽象,且不易理解。按照网络的体系结构划分,比较典型的有七层的开放式系统参考模型和四层的传输控制协议及网络协议模型。前者是具体的理论模型,后者是事实模型。综合两类模型,理论授课采用从底层到顶层的顺序,按照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和应用层的顺序,结合具体的案例和应用,努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进行理论授课。理论知识经典、抽象,实践应用却日新月异,变化很大。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体系结构和基本理论相对比较稳定,侧重点在于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的实践应用当中。所以教学内容必须结合具体的实践应用,并且与学生的专业背景相结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性。同时考虑,学生生源地不同,计算机水平也各有差异,所以在理论教学内容统一的前提下,尝试设置不同等级的实践环节。实践课程的安排既有基础性的网络的制作、底层通信协议的分析,也有面向用户应用层的路由的静态路由配置和动态路由配置、也有关于域名服务器的正反向设置等内容。可以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通过实验环节教学,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加强,解答学生“为什么学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以及“学完计算机网络课程能干什么”等疑问。结合当前广泛使用的WIFI通信,介绍当前研究比较热门的“5G”通信和单向实现的“LIFI”通信技术,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的物联网技术,及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让学生不仅掌握基础知识,更要明确课程的前沿技术和广泛应用。

3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过程就是老师站在讲台上单方面讲课,学生坐在下面单方面听课,课堂上没有互动。老师讲的口干舌燥激情澎湃,学生一言不发玩手机漠不关心。这种模式直接导致学生的听课效果不尽如人意。所以在授课的过程中要设置一些互动的环节,比如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了解,学生对家庭无线信号改进的措施,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在本专业技术领域的应用,学生对智能控制的了解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可以通过师生的互动,从现象到理论的方式进行“启发式的教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板书教学已经不再适合日益发展的当代大学生教育,应该采用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相结合的模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外加课程设计的教学模式。板书侧重于每次课程的章节内容,多媒体侧重于案例分析,协议的演示等,对于课程中的重难点则以知识点的形式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同学们可以利用课外时间通过网络进行课前预习或者课后复习相关的课程内容,也可以实现在网络平台上与教师的沟通,实现一对一的答疑。在PPT中会增加图表、数据、案例和多媒体教学等素材,来辅助完成课堂的理论教学环节。例如介绍运输层的协议的时候,就结合具体网络通信中协议解析图、树状图来进行教学。直观地具体介绍三次的建立连接过程和四次的释放连接过程。针对于不同连接中的各条指令具体说明具体的协议类型,协议封装,协议的含义等理论知识点,可以强化课本上对于网络通信协议的格式内容了解。使学生能够直观的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实践教学中,尽可能的要求学生查找当前关于网络应用的一些软件及前沿知识,多强调知识的应用型,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能力。

4考核方式

传统的考试方式是以一次期末考试定成绩,这种方式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反映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现在采用“1+1+1”的考试形式,综合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程度,更具有全面性。第一个“1”指的是平时成绩,平时成绩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出勤、学生的课堂表现、学生的作业提交情况,第二个“1”指的是阶段考试情况。拟采用以大作业的形式代替传统的考试方式。要求同学们根据实际的校园网的架设方案,设计一个小型的数字校园网案例。培养学生资助查阅资料,根据设计目标根据具体的教学楼方案进行方案论证、方案的分析、设备的选择、费用的预算等能力。能够全面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工程实践的能力。第三个“1”指的是最终的期末考试。期末考试采用笔试的形式,考察学生对于概念的掌握程度,考察学生根据工程要求计算的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