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高职计算机教学范文3篇

时间:2022-12-22 15:42:09

摘要: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及时转变教学理念,用最先进的技术引导与指导学生完成相关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大数据教学的优势,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 高职 计算机教学

高职计算机教学范文3篇

高职计算机教学篇1

翻转课堂的主要模式就是指教师提前将需要教授的知识进行录制,然后将录制的视频进行上传,学生通过网上的视频进行学习,并且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提问以及答疑,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学生可以实现对课程进行自主学习,并且将知识进行结构化的梳理,实现对知识更好的理解。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主要还是以课上的教学为主,其主要是对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的知识,不过在学生进行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其对于知识的汲取是一个被动接收的过程,在知识接收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消极的情绪等,学生不仅不能够对知识进行很好的学习,并且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具有一定的打消作用,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汲取以及学习。针对于目前的这种教学现状,翻转课堂作为现阶段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主要的作用就在于帮助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能够辅助学生去理解学习的知识。并且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较为灵活,线上教学为其主要的教学模式,既能够满足学生学习自主性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以及学习知识。所以,翻转课堂的开展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学来讲具有较为积极的影响。本文就翻转课堂在计算机公共课程中教学的实施进行了讨论,为以后的高职院校的教学能够起到一定的支持以及指导的作用,更好地帮助高职院校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促进自身基本素质以及基本能力的提升以及发展,完善自己的技能,更好地服务社会以及奉献社会。

一、高职计算机公共课课堂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

(一)学习者的学习水平不一。计算机公共课中的学生都是来自不同的院系,所以说他们所具备的计算机的技能以及计算机的使用能力都各不相同,这就造成了教学课堂中的学生的能力水平出现参差不齐的问题,这对于教师教学的开展提出了较大的挑战。但是,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技术的不断推进以及发展,学生对计算机行业的了解也越来越充分,不断地增强自己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以及专业素养,帮助自己能够尽快地跟上时展的步伐。并且,全国的教育教学也较为重视计算机课程,现在的许多中小学教学都以计算机作为基本的学习课程,中小学对计算机的认识以及学习对孩子的视野以及创新能力都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加快了孩子对信息化以及现代化的理解以及认识。但是各地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以及计算机的能力的培养也是各有出入,有些较为贫困的地区可能就只能开展关于计算机的理论内容,无法展开上机实践操作内容,这就会造成学生只能够简单地背诵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对实践一无所知,并且对自己学习的知识也不能够实现较为有效的输出,最终会产生较为消极的影响。

(二)难以开展分级分类教学。因为计算机公共课程是面对全校的学生开展的,学生一般涉及范围较为广泛,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并不能够根据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式的教学,所以这就容易导致在教学的过程中无法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及时的分析以及了解,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为其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最终造成了教授进度不统一等消极的影响,并且课上的学习效率较低,无法实现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不利于课堂的进行以及开展。

(三)涉及范围较为广泛。计算机课程的涉及范围较为广泛,其课程所包含的知识点较多,并且计算机技术会不断的更新,所以教学过程中所教授的方法可能无法适应于现阶段的计算机的网络运行模式,并且想要学习计算机除了需要扎实的知识功底外,还需要对各方面的知识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对各个软件都得有一个或多或少的了解,像一些办公类的软件、多媒体类的软件等。然后加上新的计算机技术层出不穷,这就会导致计算机课程的信息量会越来越巨大,课程的教学任务也会变得越来越重。

(四)教学方法较为落后。现阶段高职院校的教师采用的还是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的主要方式还是以知识教学为主,其主要是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讲解,然后根据自己的核心知识点对其他的知识点实施有效的扩充,最终构成自己的一个网络教学体系来对计算机进行教学的开展。这种较为传统的教学方式比较枯燥,并且这种教学方式并不能够显著地提升教学效率,所以就容易导致教师的教学效率较为低下的问题。另外,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容易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并且还会产生不良的学习情绪,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学习进程,阻碍学生的进步以及发展。计算机课程本身的知识点就较为枯燥,不容易理解,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无形之中加剧了学生学习负担,不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计算机知识。

二、高职计算机公共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

(一)教学结构的改变。翻转课堂的运行主要以线上教学作为主要模式,教师在录制教学视频时,不仅对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且对课堂活动的设计以及课堂提问的设计上都采用了线上的模式。教学练习主要还是通过课前进行学习以及解答,在线上课程的录制的过程中不包括对课前内容的讲解以及解答,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针对于学生在上一节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答疑,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的方法进行及时的帮助,这样一个循环的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之前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巩固,并且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较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兴奋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以及掌握关于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对自身的能力起到了有效的提升作用。

(二)强调知识的内化程度。学习过程中教师所教授肯定是针对于大多数人进行准备的,所以对于计算机功底较好的同学来讲,可能老师所教授的知识以及内容能够进行有效的吸收以及理解,并且能够根据老师所讲的内容进行举一反三,对教学中的内容的掌握能够游刃有余。在这个时候,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不断地对自己的知识体系进行扩充,这就主要包括对一些课外自己较为感兴趣的书籍以及知识点进行自我学习,在这个扩充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不必拘谨与教师讲授的相关内容进行扩充,可以选择一些自己较为感兴趣的方向进行学习,这样才能够对自己的计算机水平以及计算机能力能够有一个较为显著的提升作用,不仅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库,并且对自己知识的运用能力也能够起到较强的促进作用。

(三)学习效率的提升。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方法都较为注重基本知识的学习,对实践的教学以及知识的运用上不做过多的讲解,计算机的知识体系较为庞大,并且其覆盖面较为广泛,所以学生在学习时不容易抓住学习的重点以及难点进行学习,并且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知识灌输的方式为主,所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容易缺乏主动性思考,对知识的理解也仅局限于字面上的意思,缺乏实践意义。现在的翻转课堂的模式较为灵活,课程的运行模式以及运行的过程都较为流畅,并且教师在录制教学视频的过程中往往会掺入一些实践性较强的元素,能够有效地活跃线上的课堂氛围,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计算机的基础知识进行相关的了解,并且能够有效地活跃学生对知识学习的积极性,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帮助学生的学习更上一层楼,并且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对现实中的问题进行灵活的解决,有效地将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中来。

(四)教学模式的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课程的上课时间以及课程的教学模式都是较为固定,教师什么时候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就必须进行课程的学习,无法兼顾到两者的时间,并且对学生们的个体差异并不能实现良好的兼顾作用。在翻转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对自己教授的课程进行录制,然后在网上进行实时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对网上的录制课程进行学习,并且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进行课堂知识的学习,这样既能够保证学生可以愉快的学习,又能够保证学生能够及时地对自己所需的知识进行巩固。

三、结语

随着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普及和渗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是应运而生的一众新兴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主讲转变成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过程。教具也是弱化了印刷教材的使用,转变为更加绿色环保的互联网资源,例如:微课。公共计算机教学模式如果随之转化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增加了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探索公共计算机更多的内容,课堂由传授转变为交流与沟通,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带动了学生的深度思考,对于此课程的学习和掌握会有新的收获。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对自己所需的知识进行学习,还能帮助学生及时地对自己的知识进行巩固,这样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并且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生的上进心,合理地安排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更好地进行学习。

作者:历光平

高职计算机教学篇2

1茶文化形成原因

我国早在神农尝百草时期便发现茶叶的药用功能,茶树也逐渐从最早的野生植物转化为人工栽培。最初茶属于贵族们的饮品,直至唐朝茶叶开始走进千家万户,此后便成为华夏的国民饮品。茶在发展过程中不仅是以饮品形式出现,也能满足文人墨客的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因此许多文人墨客赋予了茶文化属性,茶礼仪、茶道德等内容的出现,使茶文化内涵不断拓展。茶文化包含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经由丝绸之路传播到不同国家后,形成不同的茶文化体系,这足以窥见茶文化的包容性。加强对茶文化形成原因的剖析,能正确认知茶文化,有利于茶文化融入于教育工作中,更能充分发挥茶文化的育人功能,确保高职院校教育在发展时加强对茶文化的正确利用。

2茶文化视角下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革新重要性

2.1完善学习者认知结构

传统茶文化是我国在千年发展过程中总结出的先进文化,集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于一身,其中包含儒释道三家精华思想属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茶文化涉及较多哲学和文学相关知识,将相关知识融入于计算机教学中,既能使受教育者加强对计算机教学的进一步认知和了解,也能在有限教学时间内助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断增强。借助茶文化增强计算机教学的文化厚度,使学生文化素养有效增强,能使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时成为传统文化的发扬者和传承者。学生了解传统茶文化,加强对茶文化的自主探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有助于其健康成长,与此同时学生在饮茶时既能修身养性,也能借助茶艺活动和茶礼仪、茶道德树立谦恭、积极等品质。计算机教学本身就为较强的复杂性,相对枯燥乏味与优秀茶文化相融合,有利于学生加强对计算机知识的进一步认知,也能使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记忆,以此使理科人才真正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使其成长为文化传承人。

2.2增强学习者个体自觉

加强对茶文化的深入认知,挖掘其文化价值,提炼育人元素,以此强化对学生的全方位培养,能使学生在饮茶论道中建立积极的人生观,也能使学生深入体悟茶文化精神,传统茶文化在千年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包含丰富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既能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也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学习自觉。利用科学的方法融入茶文化,助力新时代学习者增强文化自觉,能使其正确辨别网络中存在的多元思想,也能避免学生受隐蔽性较强的功利主义等思想的侵害。茶文化在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融入能使学生加强对正确知识理念的认知,也能帮助学生提升文化自觉,以此使其正确辨别文化并客观和理性的看待东西方文化差异,这有利于学习者健康成长,也能使学习者在增强个体自觉时担负民族振兴重任。

2.3助力学习者传承文化

茶文化本身具备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和社会功能加强对茶文化的深入剖析,使新时代学习者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人和发扬者,既能助推高职教育优化和创新,也能发展素质教育,确保素质教育在正确的方向中前进。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与未来,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学生接触多元思想频率增加。积极在计算机教育中融入传统茶文化有利于学生辨别能力提升,也能使学生增强归属感和使命感,更能使学生感受茶文化魅力。计算机教学中融入茶文化既是素质教育发展需要也是学生发展需要,学生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有利于其树立文化自信,也能使其选择优秀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高职院校在借助传统文化加强德育教育时,可借助茶文化中的物质元素以及相关文化元素拓展人才培养架构构建大思政教育格局,以此为我国经济转型提供助力,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并使人才在成长过程中增强爱国意识与责任担当意识。

3茶文化视角下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实践路径

3.1以茶文化为核心,优化教学环节

茶文化在历史变革中凝结不同时期文化精髓,既能体现民众精神追求也能承载多元文化,体现民族变革。以茶文化为核心优化教学环节,有利于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优化和创新。例如,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优化时,可以茶文化为引擎,构建长效育人机制,学生可通过课前预习和课中互动提升学习能力。茶文化是凝结千年民族精神的文化,具备较强的指向意义和育人意义,利用其优化育人环节,将计算机教学与茶文化进行有机融合,借助茶礼仪和茶道优化计算机教学育人价值既能构建多元化教育课件,也能通过茶礼仪和茶道德等元素的融入提升教学趣味性,引导学生提升学习兴趣,并使其在计算机学习中加强对茶文化的认知和了解。利用茶文化为学生构建相对轻松的学习氛围,助力其加强对计算机教学的进一步认知和了解,可使茶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对学生产生较大影响,也能平和学生心态使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但借助茶文化构建和谐教育氛围本身难度较高,为帮助学生树立良好学习心态,教育工作者可引导学生通过线上教育平台加强对计算机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在计算机理论知识中适当融入茶文化内容,以确保学生在探究问题解决方案时坚定民族自信。教师可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对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的收集,了解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以此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案,有利于教学流程优化,也能充分发挥计算机教学价值,使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和内容,并提升其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不同学生基础不同,借助茶文化的融入理清学生层次,可为学生制定针对性培养方案。茶文化视角下计算机教学的创新和优化,既要符合学生发展需要也要符合社会需求。而为了计算机教学中融入茶文化,教师既要对现有教材进行革新和优化,也要加强对线上教材和纸质教材内涵的挖掘,挖掘其中存在的茶文化元素或适当融入茶文化,这有利于学生在提前预习时认知茶文化,也能使学生在提前预知时了解应学习的重点知识,并以此完善知识架构,提升学习能力。

3.2利用茶文化内涵,助推教育创新

茶文化视角下推动教育创新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有效应用,借助传统文化和谐教育氛围助推教育创新,有利于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进一步优化和创新,计算机教学本身具备较强的复杂性,而茶文化也包含和合思想、茶道德。加强二者梳理借助茶文化的和合思想缓解学习者学习压力,确保其了解先进计算机理论知识时个性化成长,使学习者客观看待技术变化,也能提升其学习力和抗压力。助力学习者接触茶文化,使大学生真正加强对茶文化知识的全方位认知,有利于其调整学习心态,教师可根据学生个性特点,为其构建相关教育模式,确保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时感受茶文化精髓,并以此助力学生成为传统茶文化的传承者和发扬者。利用茶文化助推教育创新对教育工作者提出更高要求,教育工作者既要加强对茶文化的认知和了解,也要与思政教师加强合作,共同提升育人能力,才能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茶文化魅力与计算机理论知识魅力。以此完善学习的知识架构能使学生感受素质教育光辉,更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计算机教学的人性温度。茶文化视角下对计算机人才进行培养时,要关心其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也要关心其职业素养,才能提升其就业力。一方面可借助茶文化核心内容加强对新时代学习者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其提供多元教学素材,并借助线上教育平台,实现茶文化和计算机教学内容多元融合,确保构建一体化教学材料,避免茶文化和计算机知识出现分离状态。另一方面,教育创新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加强对茶文化的认知,引导其自主学习茶文化,才能使其自主剖析计算机课程中存在的茶文化内容并提升探究力和学习力。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可通过互联网进行平等沟通和互动,利用互动教育工作者可加强对学习者的全方位认知,也能为其构建系统性培养方案。与此同时教师可通过沟通了解学生感兴趣的茶文化相关话题,推动教育全面创新实现计算机教学的有效优化。计算机教学中教师会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引导大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和认知计算机相关理论知识。相关技术既能推动计算机教学创新,也能加强对计算机教育内容的深入挖掘,探寻更多相关内容,以此和谐教育氛围,提升计算机教学质量。由此可见,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都需加强对茶文化的正确认知,教育工作者应利用茶文化创新计算机教学内容,而学习者也应借助茶文化舒缓自身压力,才能始终端正学习心态,保持良好的学习态度,强化对茶文化的深入认知。

3.3以茶文化为指导,构建人本教育

素质教育优化和创新时要求教育工作者加强对教育主体的尊重,以茶文化为指导,借助其和合思想构建人本性教育,提升教育的人性化为学生预留自主学习空间既能加强对教育主体的尊重和关怀,也能提升教育服务力,助推计算机教学优化和创新。例如,可借助茶文化的和合思想,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教师可通过茶文化了解学生的价值观和学习模式,基于不同学生个性特点,加强对学生的系统性追踪,以此为其构建科学性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一方面教育工作者可基于计算机教学发展需要为学生设置多元课程,要基于学生水平对其展开分层式教学,也要借助茶文化引导学生加强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关注,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才能在完善学生知识架构的基础上,助推学生全方位发展。另一方面,茶文化视角下推动计算机专业教学创新时可充分加强对茶文化内涵的深入剖析。茶文化中包含儒释道三家精华思想,既具备较强的育人价值和育人作用,也能加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尊重,可有效提升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以茶文化为指导构建教育时可充分征求学生意见与建议。例如,教育工作者可通过与学习者进行沟通了解学习者对茶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并基于适度性原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热情。借助学生兴趣展开教学能助力学生自主学习茶文化和计算机相关教学内容,也能在茶文化和计算机教学融合时确保学生真正感知到茶文化魅力,成为传统茶文化的发扬者和传承者,确保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学生需具备较强的理论知识掌握能力与实践能力。茶文化视角下高职教师应具有长远的教育眼光,既要丰富人才层次,助力其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要借助茶文化引导学生加强专业知识实践。加强实践为学生构建情景式教育、探究式教育、问题式教育,有利于学生加强对茶文化相关知识和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分享,也能使学生在课后训练中增强实践能力。例如,教师可鼓励学习者自主设计茶文化相关网页,借助网页设计引导学生提升实操能力,能使学习者加强对计算机理论知识应用的全新认知,也能发挥学生创新力和实践力,确保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在多元领域中。茶文化视角下的计算机教学既具备育人价值和育人作用,也能助推学生加强理论知识掌握。新时代学生作为助推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加强对茶文化的认知,有利于其拓展知识架构也能使其在学习专业知识时增强人文素养,从而为其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4结语

茶文化视角下计算机教学的革新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严峻挑战,教育工作者需加强对传统茶文化的深入认知和了解,既要以学习者长远发展角度设计相关教学模式,也要在教学优化和创新时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培养。借助科学手段引导新时代学生了解传统茶文化的魅力,助力其提升创新能力,使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提升辨别意识,有利于学生迎接多元文化挑战,也能使新时代学习者在坚定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的同时,真正树立正确价值观念。

作者:时荣 单位: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计算机教学篇3

一、大数据的定义及其应用价值

大数据以数据规模大、种类繁多、价值密度低、处理速度快为显著特征,指的是所涉及的数据量规模庞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可以容忍的时间内对其进行抓取、管理、处理的数据集合[1]。人们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更好地理解世界、分析世界甚至是改变世界,尤其是在商业、经济等重要领域中,基于大数据的分析报告能够为决策、方向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而非全凭经验或者直觉。而具体到计算机专业,总体来说,大数据时代为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发展的机遇。在如此有利的条件下,相关专业的教育工作者必须牢牢把握住这次改革创新的机会,深入探究大数据时代教育的规律,结合现状共同探讨未来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以期最终通过顺利实现专业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进而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职业素养。首先,大数据有利于计算机专业更清晰、详细的评估教学效果。对于教师来讲,通过大数据技术能够有效总结以往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针对具体问题的个性化解决策略,以供现任教师参考与借鉴。通过大数据给出的分析报告,能够更加高效地解决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与策略,从而显著提升教学质量与效率。对于学生来讲,他们不再只是面对枯燥的人工讲解,不管是学习模式还是方法都得到了丰富与创新。在大数据的背景下,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且基于大数据对自己知识点掌握情况的总结,还能有针对性的开展个性化学习,对于知识的全面掌握与深入认知大数据都能起到积极作用[2]。此外,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大数据通过分析与总结能够自动为学生推送更具体细致化的专业知识点以及练习题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科学的划分学习步骤,从而进一步提升学习效率。其次,大数据有利于提升计算机专业的整体教学水平。随着大数据、智能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毋庸置疑社会与企业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时候,如果能够将大数据新技术与新方法巧妙地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那么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应对大数据时代变化和解决计算机专业问题的思维逻辑能力,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及时且高效的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过程当中,以进一步提升学生与今后岗位的适配度,强化技能,增强职业素养。最后,大数据有利于提升教学的实效性与互动性。如果能将与大数据相关的新技术与新方法合理应用于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平台中,就能很好的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模式目标。比如近几年基于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而衍生出来的新型教学模式数不胜数,其中微课、翻转课堂、慕课等教学组织形式为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无障碍沟通交流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平台,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为计算机专业教学创新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此外,大数据相关技术的运用,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增强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与知识运用的实效性,在推动学生之间形成和谐团队协作氛围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激发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将全面提升计算机专业教学的质量与效率,促进学生向现代化计算机人才迈进。大数据发展将造福更多的领域与行业,这点是毋庸置疑的。总而言之,在大数据时代,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着很大的必要性,也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大数据时代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健全教学体系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悄然来临,高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逐步向着实践技能强的应用型人才而转变,特别是要重点培养具备扎实理论与实践基础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监测等方向的人才。基于此,为了顺利实现这一培养目标,首要任务就是健全教育教学体系,为后期教学的顺利推进提供坚实的后盾。首先相关教师与学校要健全基础设施、教学设施,特别是要注重引进与大数据相关的硬软件设备,并且加大力度完善学校的实验中心设施,以便推进后续健全教学体系设施的顺利实施。例如高职学校可以深入研究计算机行业科研与行业发展前沿,基于专业的实际需求,为学生搭建满足云计算、高性能计算、大数据需求的实验平台,同时还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验选修课程内容与开放的实验环境,以促进培养人才逐步向应用型过渡。其次,教师可以尝试“导入—讲授—实践—探究”的教学思路与模式,创新课程体系,并且要善于结合当地的经济特色与社会、行业实际需求对计算机专业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适当完善与调整,保证学生在掌握基础原理、硬软件知识的前提下,实现学生大数据实践技能的有效提升,并且具备较为突出的程序设计能力,帮助学生在毕业之后尽快适应大数据背景下软件开发与设计的工作,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

(二)明确培养目标

计算机专业是硬件与软件相结合的综合课程,且专业涉及到的课程面较为广泛,如电子技术、离散数学、信息处理、算法、人工智能等都需要学生掌握学科的重点内容,并且要灵活与专业课程内容有效融合,特别是要善于运用融合后的理论知识解决大数据时代的具体问题,这是新时代对现代化计算机专业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也是新时期计算机专业致力于培养的人才目标典范。除此之外,计算机专业还与其他学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这是大数据时代计算机专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专业本身改革的重要举措,如此才能进一步促进交叉学科的共同发展,也才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基于此,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职计算机专业应格外注重培养与提升学生的跨学科、跨领域学习能力。另外,大数据时代也促使着计算机行业由原始的硬软件技术逐步向信息化迈进,不断优化的算法与快速发展的硬件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为了切实贴合行业发展与计算机的飞速进步,高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研究方向也应该发生根本性转变,学校与教师应该清晰地认识到数据已经成为今后计算机专业未来发展的核心,因此,人才培养目标应该转向大数据处理能力方面,调整软件发展核心,从根本上实现由程序编写到数据的实质性转变。最后,人才培养还应以职业岗位为主要导向,建议将计算机专业作为一门工具型的课程,巧妙地与高职教育的重点与优势相融合,同时,还要将计算机技能与特定行业的技能相结合,从而使得计算机教育彰显出自己独有的特色,切实满足现代行业与企业所需。

(三)改革教学模式

首先,随着这场大数据革命的到来,教师当前应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因材施教,在全面了解班级内甚至整个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特点以及学习习惯之后,及时调整教学内容、重难点以及教学进度,以便更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学习思维,更好的指导学生学习。其次,以培养“高技能应用性”人才为前提, 教师应当将大数据的概念、应用价值、思路、方法等相关内容有机融合于计算机专业的日常教学中,有条理、有系统,循序渐进、由外及内、由表及里逐渐深入到计算机知识的深处为学生讲解。特别是教师要学会统筹规划,对于学生有疑惑的问题教师要善于结合专业特点列举有代表性的综合实例,在此基础上慢慢引导学生熟练运用大数据思维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既延伸了课堂教学内容,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操作能力,一举两得。另外,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讲,最重要的就是实验课程,而新时代的实验课程教学应该更注重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与积极性,毕竟不管是在校期间还是毕业走向真正的工作岗位,团结互助精神是人际交往的前提,能够大大地提高工作效率。最后,大数据时代最理想的教学模式莫过于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解放,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广泛深入与应用,对于课堂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不再依赖于教师的主观经验,而完全可以通过教学数据更客观、精准的反映。特别是对于以前不好把握的学生实训信息,通过计算机都能实时保存下来,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可以通过生成的大数据精准挖掘信息并且客观评价学生的进步。不同层次与水平的学生通过新型网络教学模式都能获取到对自己有利的信息与内容,及时调整学习节奏,教师只需要适时进行监督与指导即可,完全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都能获得不一样的收获。

(四)丰富教学方法

当前,在大数据背景下,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应该加强在教学方法上的转变,特别是要紧跟时代科技发展的步伐,引入一系列先进的教学方法,以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的选择课程与内容,同时还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大有裨益。首先教师可以采用“翻转课堂”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来设计教学环节,并且通过大数据的信息化,促使教学内容更具有启发性与趣味性。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微课”“慕课”等模式提升学生的课前预习效果与质量,如果遇到问题,则教师再针对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详细有针对性的讲解,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全面系统的梳理知识点体系,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讲解计算机专业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将与大数据有关的新技术与新理念穿插到课堂教学中,或者在设计微课视频内容的时候进行融合。例如在介绍计算机发展的相关知识时,可以融入新型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神经网络计算机、纳米计算机等;在介绍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时候,有机穿插新型存储器、时下热门的大数据存储技术以及3D 打印机的相关内容;而在学习计算机软件系统相关知识的时候,还可以为学生们延伸关于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特别是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介绍、当前流行手机 APP功能介绍等相关知识。总而言之,一切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的改革都应建立在尽量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之上,这才是高职学校的核心工作任务。

(五)强化校企合作

企业与高职院校开展稳定与持久的合作,既能够有效解决企业的人才短缺问题,更有助于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同时也是学校实现培育具备良好专业技能且思想观念超前的人才目标的关键举措[3]。特别是在大数据的环境中,只有一线企业才能接触到最前沿的先进技术与数据收集、分析、整合与监测的先进方法,学生也只有深入一线企业才能够强化专业技能技巧,更有利于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六)创新考核机制

当前,对于计算机专业而言,传统的考核评价方法已经不足以客观且综合地反映出教学质量与效果了,在大数据高速发展的今天,考核机制也应该紧密地与大数据相结合,用大数据深入挖掘算法,并且在此基础上要不断地完善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具体做法可以是在开展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时,在教学管理系统中接入移动终端,通过恰当地运用评价体系,对数据进行高速且精准的分析,以便快速地找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并且实时地掌握师生互动情况,从而更客观全面的将教师的教学过程与效果进行反馈,方便教师根据统计结果及时调整与完善教学模式与方法,最终顺利完成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与企业在大数据时代对创新型、综合型人才需求量的不断上升,高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必须尽早完成课程教学改革,并且结合大数据对于人才的要求加强学校人才培养建设,特别是要注重提升一线教师的大数据分析与应用能力。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及时转变教学理念,用最先进的技术引导与指导学生完成相关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大数据教学的优势,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教学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赵蓉英,魏绪秋.聚识成智:大数据环境下的知识管理框架模型[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7,40(9):4.

[2]余聂芳,李晓梅,卢友敏.基于大数据的移动终端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数字化用户,2020(23):3.

[3]苏晶晶.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6):2.

作者:蒲海红 单位:长春健康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