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高职心理健康教案集锦9篇

时间:2023-06-01 11:33:22

高职心理健康教案

高职心理健康教案范文1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心理健康 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1-0008-02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理论与技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教育与训练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整体素质提高的教育活动。然而如此重要的课程,却由于教师授课方式的陈旧导致无法让学生产生共鸣,以至无法凸显课程本身应有的作用及无法实现预期的教育目的,本文笔者提出采用案例教学法、聆听报告等来创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方法。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程序化

目前由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内容陈旧且针对性不强,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脱离,尤其大多数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理论化太强,学生倍感课程枯燥无味,尤其教师教学方法单一,尚未摆脱传统讲授式的束缚,教师按部就班地教,学生机械地听,导致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程序化。

二、创新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方法

(一)运用案例教学法

1.案例教学法的起源

案例教学法起初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直到20世纪90年代国内教育界才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它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 2.案例教学的实施步骤 (1)自行准备阶段。一般在正式开始集中讨论前一到两周,教师就要把案例材料发给学生并给学生列出一些思考题,让他们阅读案例材料,查阅指定的资料和读物,搜集必要的信息,并积极地思索,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

(2)小组讨论准备。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学历、职位因素、工作经历等,将学生划分为由3-6人组成的学习小组。

(3)小组集中讨论。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发言时间一般应该控制在30分钟以内,发言完毕之后发言人要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讯问并作出解释,此时本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代替发言人回答问题。

(4)总结阶段。在小组和小组集中讨论完成之后,教授应该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和总结。这种总结可以是总结规律和经验,也可以是获取这种知识和经验的方式。教师还可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作出总结,这样学生的体会可能更深,对案例以及案例所反映出来各种问题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比如在讲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五章第三节高职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与调控策略时,教师可给学生提供如下案例:2010年3月30日四川某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大三的学生曾世杰在学校明远湖边用刀将一名女生杀死,另外还刺伤了两名男生。让学生自行查找该案例的相关报道,围绕情绪产生的原因和调控策略展开讨论。同时课上教师可用相关的大量视频图片和视频冲击学生的视觉,这样能使学生产生共鸣,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二)聆听报告

高职心理健康教案范文2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案例;中职;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学生正处在从少年走向青年,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身心发生剧烈变化,容易产生种种矛盾,引发心理健康问题。当前我国很多中职院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其目的是普及心理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其他知识性的课程教学不同,心理健康的教学包含了大量内隐性的知识和社会技能,采用传统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案例教学、活动训练、自我探索等。其中案例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最常用的方法,尤其采用多媒体方式呈现的案例,能够为学生创建一种再现的真实情景,通过学生的观察、体验、讨论、反思,促使学生掌握内隐的心理调节知识,形成健康的人格,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但是教师在实践中发现,多媒体案例教学法并非总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是受到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是多媒体案例的选择,二是多媒体案例教学的课程设计。我们根据教学实践,对多媒体案例在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实践进行了探讨,并对总结了多媒体案例教学的课程设计。

一、多媒体案例在中职心理健康教学中的实践

(一)多媒体案例的选择与制作

选择一个好的多媒体案例对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效果非常重要。教师在选择心理多媒体案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典型性。案例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能够反应学生遇到的普遍性问题,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帮助学生将案例中涉及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广泛迁移到其它环境。

2.真实性。案例应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真实的案例才能令人信服,引起学生的共鸣。多媒体案例在人物背景、性格特点、事情的前因后果上都应加以完整介绍。

3. 时效性。社会在不断发展,中职生所面临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在选择案例时,要考虑中职生所处的时代背景,选择他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找到符合标准的多媒体案例并不容易,教师可以考虑根据课程教学的要求,拍摄相应的情景剧。情景剧取材于中职生中职生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创作、拍摄。

以“人际交往”一课为例,我们根据沟通的理论,按照表达、倾听、礼节、心灵四个部分,拍摄了四个人际交往小故事,每个故事均以AB剧的方式呈现。AB剧是指多分枝的故事,有A、B两种不同的情节发展。在本研究中则是由于其中的主人公的处理方式不同,造成了不同的沟通结果,其中一种为错误的沟通方式,会导致误会、矛盾和冲突,另一种则是正确的沟通方式,沟通的结果是互相理解、顺利解决问题。

除了AB剧情之外,还加入了专家分析,动画演示等材料。采取主持人、专家访谈的形式,让专家点明A剧和B剧中沟通之所以出现差异的原因,解释其中所涉及的沟通原理和技巧。当专家解释时,辅助以动画、情节重现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道理。在每个小故事的最后,设立了一个问题环节,即给出一个虚拟的沟通情景,要求学生选择在该情节中会怎样采取行动。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以便对本段内容有更深入认识,并且能够真正达到训练沟通技巧的目的。

(二)多媒体案例在心理健康教学课堂的使用

我们在北京某中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学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案例,并验证其教学效果。A、B两个班在一节课内都学习案例1和案例2,分别以文本和视频形式呈现。其中A班先学文本案例1,再学视频案例2;B班先学多媒体案例1,再学文本案例2。每个案例看完视频资料或者文本资料之后,教师均根据案例组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之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对学生上课的状态进行观察,并记录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课程结束以后,让学生根据对故事内容的兴趣在5点量表上打分。

结果表明,对于先学习文本案例,再学习多媒体案例的A班,在兴趣量表上,对多媒体案例的兴趣与文本案例的兴趣差异边缘显著(P=0.06),对多媒体案例的兴趣大于文本案例。课堂观察也表明,学生对多媒体案例部分的教学更投入,全班出现多次笑声,分组讨论时也更加积极,在全班讨论时有8名学生主动举手回答,平均回答时间为20秒。对文本案例的注意力则较为分散,在全班讨论时有6名学生主动举手,平均回答时间为16秒。值得注意的是,观看多媒体案例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涉及自己的感受较多,而观看文本案例的学生回答问题时多围绕案例本身来进行。A班的结果显示,多媒体案例比文本案例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也更高。

对于先学习多媒体案例,再学习文本案例的B班,在兴趣的得分上,两种形式的案例差异不显著(P=0.55)。课堂观察表明,学生在多媒体案例时的注意力并不投入,有部分学生开小差,课堂较为嘈杂。分组讨论时,有3名学生举手,平均回答时间为15秒。在观看文本案例时,学生们分神的状态依然较严重,但课堂较为安静。分组讨论的积极性不高,在2分钟之后很多组就停止了讨论。全班讨论时,只有1名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课后对AB两个班的学生进行访谈,两个班的学生都认为,多媒体案例形象生动,容易理解,文本则较为枯燥,容易走神。但B班对本课的评价低于A班,认为这个课程的用处不大。以往的多媒体案例教学法主张首先利用多媒体案例的真实性、趣味性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但我们在本研究中发现,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使用的多媒体案例并不适合在课堂的开始阶段呈现。主要原因有两个:首先,本片采用的情景剧案例他课堂常用的“纪录片”式案例不同,由于与真实生活情景非常接近,其中所含的人际沟通知识也是内隐性的,并没有将主题用显而易见的方式表达出来。如果没有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学生在观看中注意的焦点不够集中,在后面的讨论也只能限于肤浅的表面理解,导致讨论的积极性不高,也没有深度。

其次,由于学生长期接受“讲授”式的课堂教学方式,对课堂开展的方式已经有了预期,一般的课堂开始时,学生是从下课时的“松”进入上课时“紧”的状态,随着课堂内容的开展,教师会适当地让学生再“松”,然后再次“紧”。但是在B班,教师一开始向学生呈现视频,让学生直接进入“松”的状态,打破了学生已经习惯的课堂教学节奏,学生来不及调节自身的状态,导致对多媒体案例注意不足,对随后讨论的兴趣也不高。对于后面的文本案例,学生觉得更加枯燥,出现了完全不在状态的情况。相反,对于A班来说,文本案例的呈现方式与平时较为接近,提供了一个缓冲调整的时间,后面的多媒体案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心理健康教育课与其他课程在教学目标上有很大的差异,授课形式、师生互动上也有不同。心理健康教育课总是强调体验式学习、在行动中学习,常用游戏、训练,鼓励学生发言,参与讨论,但是传统课堂以知识、技能的培养为主仍然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在其它课堂上已经习惯了这种学习模式,对课堂的呈现形式已经有了一定的预期,猛然转到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常常表现出不愿意参加活动的心态。我们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发现,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往往不愿意参加游戏活动,但如果是在放学后的课外活动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生就能够非常积极。两者的差别正是由于学生对“正式课堂”和“课外课堂”的预期不同造成的。因此,教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设计时,需要必须要考虑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程中设计一定的过渡环节,逐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活动、讨论的参与程度。

二、基于多媒体案例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

多媒体案例为中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供了生动形象的教学环境,但要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发挥其优势,还需要适当的教学方式和精心的教学设计。Dooley & Skinner(1977)指出,案例教学方法中,教师不是进行通常宣讲式的教学,而是进行苏格拉底式的讨论,即教师只批评与提问,让学生发现他们自己的解决方案。因此在使用多媒体案例进行教学时,要采用以案例为中心,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师生交互为教学活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经过前期的实践探索,我们总结在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上使用多媒体案例教学的基本过程如下:

(一)课前准备

教师选择、熟悉有关视频片段,包括情景剧、专家讲解,以及相关的沟通理论和技巧。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心理健康类的多媒体案例的时间不宜过长,内容不宜过多。一般来说,一段视频在3-5分钟左右,学生讨论时间在15-20分钟,教师总结时间大致在5分钟作用较为合适。

教师还需要设定课程相关的认知、情感、技能教学目标,要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和讨论认识到基本原理。学生在上课前要对本课的目标有了解,知道本课的内容,最好在课下有过相关的观察和思考。

(二)知识学习

心理健康教育课要教给学生关于身心发展的常识、关于自我调节的技巧和方法,因此在课程体系方面要注重课程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理论知识,这有助于学生将案例学习中学会的技能广泛迁移到其它环境。在教学开始时,先向学生介绍有关的知识和理论。这部分主要以教师讲授、提问、讨论的方式来进行。通过讲授、让学生进入对相关的知识点的思考状态,以便学生能在后面的案例学习中将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

(三)多媒体案例呈现

在呈现多媒体案例之前,向学生简单介绍多媒体案例,并让学生观察并体验案例中的人物所遭遇的情景和冲突。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对案例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冲突场景进行分析和反思,形成对该问题的看法。

(四)案例分析讨论

分析讨论是多媒体案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看完心理多媒体案例之后,教师根据多媒体案例,结合本课的内容给出几个讨论的题目,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在小组讨论中,每位同学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形成认知冲突,并通过讨论获得对相关问题的深入理解。在小组讨论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全班讨论,让学生进一步开阔思维,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在讨论中教师还可以再次重复播放多媒体案例材料。学生第一次观看多媒体案例时,容易忽略其中的一些细节,或者未能抓住案例的重点。经过讨论之后学生形成了对问题新的看法,这时再次观看案例,学生能根据讨论所形成的想法更仔细地观察多媒体案例的内容,获得更多的体验。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只播放多媒体案例中普遍被忽略的重点细节,引导学生去体会、思考。

高职心理健康教案范文3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昆明五华区;专访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4)01-0016-03

组织体系健全 心育成果丰硕

记者(以下简称记):李局长您好!2012年,五华区被教育部评选为首批20个“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之一,请您大致介绍一下五华区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

李劲局长(以下简称李):我区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情况如下。

1.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程度较高

五华辖区内小学35所,初中及普通高中11所,共计46所,其中农村学校9所,均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设置了心理辅导室。辖区内专职心理健康教师19人,兼职146人,覆盖所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与学生总数之比(师生比)为1.65:1000。

2.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基本健全

五华区成立了由区教育科研中心、教师进修学校“教育心理实验室”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领导机构,有专职心理健康教研员;各中小学基本建立了由校长或分管校长牵头、有关职能处室密切配合、学校心理辅导室具体负责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组织机构;在五华区青少年宫建立青少年校外心理辅导中心。

3.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及评价体系

2006年五华区教育局制定并颁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五教发〔2006〕34号),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各项要求予以明确规定。又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教师培训的指导意见》(五教发〔2010〕74号),要求各校派专兼职心理教师参加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颁发《五华区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的指导意见》(五教发〔2010〕151号),对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予以指导和规范,对学校心理咨询室的档案也统一了标准;在《五华区普通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有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考核指标及其要求。

4.投入了一定心理健康教育项目经费

建立五华区教师进修学校“教育心理实验室”,购置相关设备及《五华区师生心理档案系统》;划拨了93人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培训经费及心理健康教师师训经费;划拨了10个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点建设经费。

5.心理健康教育成果较为丰硕

与省内其他县区相比,五华区心理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竞赛及评比活动的获奖率高。心理健康教育学科的昆明市学科带头人全部在五华区,五华区有8人次获“健康杯”十佳心理健康教师、十佳心理健康教育校长、十佳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五华区的心理教师群体中有7位骨干教师已成为云南省较为知名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昆八中、昆二中、昆二十八中、龙翔小学被认定为“云南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与示范学校”。以五华区教师进修学校“教育心理实验室”专家团队为主的骨干教师团队与云南省教科院、昆明市教科院共同开发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材》《生命、生存、生活》《教师心理健康成长读本》;与其他机构共同编写了青少年课外读本《七彩心桥》、教师培训教材《搭建农村青少年通向现代社会的桥梁》、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书《积极心理学团体心理活动课操作指南》;开发了远程教育课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健康》;编制了《中小学生心理资本问卷》量表,完成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2012年五华区被国家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

行动计划领航 积极应对困难

记:在这些年的实践探索中,五华区心理健康教育是否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李:我区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领导机构和专业师资队伍亟待强化

由区教育科研中心、教师进修学校“教育心理实验室”为核心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领导机构,只有一位兼职心理健康教研员,难以引领全区心理健康教育深化成果。心理教师中专职比例低,师生比与发达地区相比较低。根据2010年《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教师培训的指导意见》,我区选拔了93位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培训,但由于考试难度较大,仅有20人考取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部分原有的专职心理教师由于多种原因不再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职业资格的教师在学校也未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故心理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的任务依然艰巨。全区教师缺员严重(全区4000余名教师,缺员近400名,近10%),心理学专业背景的高校毕业生难以以专职心理教师身份进入我区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

2.工作制度有待完善和创新

2006年颁发的文件《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执行力度不够,且文件依据是教育部2002版《纲要》,需修订完善方能适应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实际。《五华区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的指导意见》强制性不够,《五华区普通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考核指标权重较轻,五华区青少年校外心理辅导中心的运行也缺乏有效制度。

3.心理辅导室建设和规范管理有待加强

各中小学受多种因素影响,心理辅导室建设情况离《五华区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的指导意见》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个别学校的心理辅导室徒有虚名。目前还缺乏相关管理规定对各中小学已建立的心理咨询室进行规范管理。

4.经费保障长效机制亟待建立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工作均需要必要的资金支持,如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补助经费、心理教师持续培训经费、心理教育研究经费、校外心理辅导中心运行维持经费等都需要建立经费长效保障机制,才能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

5.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统亟需构建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肩负着“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重任,属于系统工程,不可单靠学校一方之力,还需家庭、社区全力支持配合,只有构建了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统,才能更好地支持帮助中小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

6.横向纵向交流合作和示范引领作用还需保持和扩大

从目前五华区心理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竞赛及评比活动的获奖率看,玉溪、红河等州市,盘龙、西山、安宁等昆明市其他县区的心理健康教育正在迅速崛起,我区心理健康教育成果的优势正在不断缩小。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研究拟定了《五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方案》,报请政府发文,举全区之力共同克服目前的困难,推动我区心理健康教育事业不断向前。

推进六大项目 突出心育重点

记:今年6月25日,五华区教育局就《五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方案》(讨论稿)召开了听证会,请您谈谈这份行动计划方案的主要设想。

李:本行动计划拟经过三年行动,建成1个区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48个校级心理辅导站、11个校外心理辅导站,形成五华区“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优化心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资源配置,建设一支专家引领、顾问支持、专职教师为主、专兼职教师(辅导员)相结合的、能胜任新时期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队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专业性和有效性;开展各类丰富而独具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育青少年的自我调适能力和健康行为方式;加强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构建三级危机干预体系;加强以家庭教育方法为主的家长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培训,构建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家庭辅助支持系统;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课题研究;开展社区青少年及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与辅导,探索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开创适合五华区情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新局面,发挥我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全省、全国的示范引领作用。

今后三年,我区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将以项目为载体,突出重点,推进六大项目来实现本计划的各项目标。这六大项目是:“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网络建设项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项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项目;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活动项目;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项目;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建设项目。

“三位一体”工程 编织心育网络

记:这份方案中提到要进行“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网络建设,请问“三位一体”是指哪三个方面?这项工程的建设目标是什么?

李:“三位一体”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网络建设是指构建学校、家庭和社区三方面“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统,更好地支持帮助中小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本项目建设目标为:建立五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发挥其在规划制定、标准研发、研究、培训、督导等方面的作用;规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三年内实现100%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达标验收,已成为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的三所中小学保持省内示范领先,20%的中小学校成为区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通过示范辐射和引领,推动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所有学校完善校内心理健康辅导站,青少年宫及街道办建立并不断完善校外心理健康辅导站,三年内实现100%的心理健康辅导站建设达标、80%的心理健康辅导站工作达标。

提高师资水平 完善队伍建设

记:目前社会、政府、学校包括学生自己都非常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但由于种种原因,专职心理教师缺乏的现象普遍存在。在提高师资水平、留住高层次的心理专业人才方面,五华区有什么新的举措?

李:《五华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方案》中将提高师资水平、留住高层次的心理专业人才方面的工作作为一个专门项目提出来,我们称之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项目”。该项目建设目标是:优化配备与准入,强化培养与管理,基本完成全覆盖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专业水平的认证工作,逐步建立教师考核激励和分层培训机制,建设一支专家引领、顾问支持、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素质较高的校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和校外心理健康辅导队伍。项目建设内容如下。

1.优化心理教师的配备

提高专职心理教师的比例,优化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形成以专职心理教师为主、兼职心理教师为辅的教师结构。三年内全区学校心理教师与在校生师生比不高于1:1000,心理教师中专职率力争达到50%以上。

中学(含一职中专和新萌学校):在校生1000人以上的学校每校配备不少于2名专职心理教师,少于1000人的学校配备不少于1名专职心理教师。

小学:在校生1000人以上的学校每校配备不少于1名专职心理教师,在校生少于1000人的学校可以兼职心理教师为主,但城区示范学校必须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城区普通小学专职心理教师比例要力争达到50%以上,城郊学校专职心理教师比例也要力争达到20%以上,农村学校专职心理教师比例要力争达到10%以上。

2.强化心理教师的准入

进入中小学从事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心理教师应具备全日制大学本科心理学、教育学或医学专业的学历。

专职心理教师:须具备全日制大学心理学、教育学或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注:不含自考、函授、夜校),并取得相关学位,同时要取得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国家三级及以上);非心理学及相关专业毕业教师要专职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具备三年以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经历,取得心理学相关专业硕士(含教育硕士)及以上学位,并具有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国家三级及以上)。

兼职心理教师:有班主任、德育教师、校医的相关工作经验两年,取得省市区任一级岗位技能培训证书,逐步实现持证上岗。

3.规范心理教师工作量与待遇

学校要根据上级文件规定安排专兼职心理教师的工作量。活动课与其他学科课程课时量等同,开设讲座按10课时/天计算工作量,团体辅导以及个别咨询按时间长短以45分钟/课时进行工作量核算。心理教师工作要有记录,根据记录折算为课时计入心理教师工作量。迎检备查、相关宣传活动(宣传栏、网站建设、广播、宣讲等)、心理健康活动周(月)也可根据投入的时间计入心理教师工作量。心理教师的待遇标准不低于班主任教师。对心理教师的工作情况要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教师绩效奖励、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之一。对获奖心理教师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效优秀的学校及相关工作人员要予以加分并给予表彰和奖励。

4.改进职称及业务荣誉评定机制

学校专职心理教师可以按有关规定评定职称,评审资格要求参照学校学科教师评审要求,教学能力考核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学能力,鉴定论文限定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关研究内容。兼职心理教师在评定职称时,按有关规定评定职称,评审资格要求参照学校学科教师评审要求,其参与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经历及成效可作为重要参评依据和条件之一。专兼职心理教师均可申报参评“五华区学科带头人及骨干教师”,三年内拟评出10%的专职心理教师和5%的兼职心理教师为“五华区学科带头人”,10%的专职心理教师和5%的兼职心理教师为“五华区骨干教师”。

高职心理健康教案范文4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

面对高职生严峻的心理健康问题,对高职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摆在了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如何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也就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其教育工作形式、教育内容、教育效果及其存在的问题等情况究竟怎么样了呢?为了了解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状况,本课题组开展了调查。

1调查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浙江省21所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其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25名,高职学生75名。

1.2方法

自行编制调查问卷,发放问卷,问卷回收之后进行统计分析。浙江省有30多所高职院校,共发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25所高职院校)问卷25份,回收19份,有效回收率为76%;发放高职学生(12所高职院校)问卷75份,回收70份,有效卷为68份,有效回收率为90.67%。

2调查结果

2.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

很多高职院校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了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建立了健全心理健康教育领导机构,引进或培养了一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开展了各项工作。但存在的问题也较为明显(见表1),如专业心理辅导老师配备严重不足、学生对学校开展的心理健康工作了解不够(即宣传还不到位)、课外活动、实践调查等活动开展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的需求。

表1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状况(“符合”的比例)

调查内容/对象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

学生

开设心理健康课程

84.21%

83.82%

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网站

100.00%

70.59%

配备有专业心理辅导老师

52.63%

77.94%

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94.74%

61.76%

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必修、选修课)和专题讲座

89.47%

64.70%

成立心理协会、社团等组织

89.47%

70.59%

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校刊、宣传栏、广播、电影等)

100.00%

76.47%

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实践调查等

高职心理健康教案范文5

[关键词]高校教职工; Logistic回归分析;健康风险;健康保障

[DOI]1013939/jcnkizgsc201619226

1引言

从微观经济学角度看,健康是一种人力投资,高校教职工在健康状态下消耗资源低、工作效率高及工作时间长,能创造出更多正效益。从博弈论角度看,高校教职工与学校和社会博弈模型中,纳什均衡点应是学校和社会制定相对应的制度安排和应对策略,以改善教职工的健康状况。因而,高校教职工保持良好健康状况不仅仅是个人的需要,也是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

杜国平等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指标异常与职务及岗位情况有一定联系,且不同年龄段、职称的教职工在风险类型上存在着差异。刘欣亮认为美国学校教职工健康促进计划的开展,不仅改善了学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而且提高了教职工的工作效率,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有所提高。何敏等通过问卷调查比较,采取健康大讲堂、发放宣传资料、校报专栏等形式对教职工生活行为干预的前后,得出教职工在合理膳食、加强运动、心理健康方面有明显改善,但在戒烟限酒方面却没有明显改善。欧阳瑾等对比教职工4年的体检结果,发现高血压和高血糖患病率逐步降低,而与生活习惯密切的相关的疾病却呈明显上升趋势,典型的就是高血脂和脂肪肝。从前述专家学者的研究发现,高校教职工由于工作压力等原因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亚健康特征明显,而在如何建立全方位健康保障以及风险分散方面略显不足,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

本文抽取了1610份高校教师体检报告,基于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研究了健康状况与年龄性别的关系,以及各疾病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根据研究结果对教工健康保障提出了一些建议。

2样本信息分析

本次研究的健康体检对象是2012―2013年在医院体检的高校教职工(包括离退休教工),共1610人,其中女849人,男761人。体检结果显示健康状况存在问题的教职工有860人,占比53%,其中血脂明显偏高共有496人,占比308%,处于临界状态有428人,占比266%;中度脂肪肝321人,占比199%,轻度290人,占18%,重度31人,占19%;肾功能异常205人,占比127%;心电图异常占比9%,肝功能异常占比 3%,胆结石占比16%,乳腺肿瘤占比25%,高血压占比12%。其中,同时患有两种疾病的人数是290人,占总人数18%,占患病人数324%,同时患有三种疾病的人数是88人,占总人数 4%,占患病人数98%,仍有19人同时患有四种疾病,有5个人患有5种疾病。表1、表2分别给出了年龄段统计、患病率与性别的关系统计、患病率与年龄段关系的统计。

由表1、表2可以看出,高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已非常严峻,特别是高血脂症、脂肪肝、肾功能异常等慢性疾病。从患病性别来看,男性教职工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教职工,特别是高血脂症、脂肪肝和肾功能疾病,而良性肿瘤女性却多于男性,主要是因为女性乳腺肿瘤较多;从患病年龄来看,随着年龄的增加,健康状况越恶化,健康状况差距也较大,20~30岁教职工健康比例为729%,到了80~90岁,健康比例只有59%。也就是说,需要重点关注的人群应该是男性、中老年人,需要重点关注的疾病为高血脂症、脂肪肝、肾功能疾病。

3基于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教职工健康风险的分析本文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健康状态为因变量,定义健康为0,非健康为1,将上述选定的12个变量(年龄、性别、健康、高血压、心电图异常、肝功、肾功、高血脂、胆结石、肿瘤、肾结石、轻度脂肪肝、重度脂肪肝)为自变量,采用强迫引入法(Enter),对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利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得到Logistic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

从回归系数表看出,在置信水平为005下,变量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X1(年龄),X6(肾功),X7(高血脂),X8(胆结石),X11(轻度脂肪肝)对健康状态具有正向影响关系,也就是调查对象的年龄越大,患有肾功、高血脂、胆结石、轻度脂肪肝越有不健康的倾向。研究中,把男性定义为1,女性定义为2,X2的系数为负数,说明男性健康状态更差。

4影响因素分析

1职业因素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高校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高校教职工的职业竞争与压力越来越大,“职业病”也就渐渐产生了。国外的一项研究表明,职业压力影响下血脂会相应增加,同样国内的研究也表明教职工职业压力的增加会影响到身体健康状况,在一项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中,每天工作8小时以上的教职工占2/3(袁素瑛,2010),与普通职业相比,高校教职工的工作不仅仅要接受体力的挑战,更多的还是脑力的考验。

教师被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较高。在新时代下,高校教职工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科技创新的引领者、文化传承的肩负者,还是学生家长的人、集体的领导者。也就是说,教职工不仅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还应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修养以及较强的工作能力。在承担教学、科研以及职称评级的压力的同时,要还承担社会给予的职业压力、社会责任以及道德要求。

1个人因素

1992年在WHO发表的《维多利亚宣言》中指出人类健康生存的四大基石分别为: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以及心理平衡。然而,影响教职工健康状况的个人因素也主要是这四个。饮食结构不合理,肉类和油脂摄入过多,谷类、豆类摄入较少,长期会产生维生素缺乏症;高校教职工工作量大,工作之余身心疲惫无暇进行体育锻炼;随着职称的上升,社会服务的任务越来越多,应酬也会增多,吸烟喝酒成为迫不得已的事情;教学、科研以及评级等各方面压力,使得高校教职工变得焦虑、恐惧、情绪多变,甚至出现与同事关系紧张、与同学关系疏远的现象。

5对策及建议

现阶段医防分离的阶段式和碎片化卫生服务模式,是当前慢性疾病未能取得明显效果的关键性影响因素。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公共卫生的分离严重阻碍了疾病的预防和控制。“防―治―管”一体化模式的服务内涵特色为集医疗、预防、咨询健教、随访、疾病管理、风险分散一体化,既保证了疾病防治工作的持续、系统和有效,也改变了以往医防分离的阶段式卫生保健服务模式。本文基于这种综合防治模式的应用与普及,结合高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工作特点提出如下对策及建议。

1 普及健康理念,倡导正确的生活方式

利用学校医院的专业技能及相关资源,开展专题讲座、知识问答、茶话会等活动,倡导正确的生活方式,强化高校教职工的健康理念,促进教职工对健康价值的认定,进而树立正确的健康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要充分利用校内的媒介和资源,增加对教职工的健康教育活动。同时,学校应制定相对应的制度安排和激励措施,保证教职工参与到体育锻炼之中。

根据《维多利亚宣言》中指出的人类健康生存的四大基石,应当科学安排每日饮食,保证饮食多样化,调整饮食结构,这是应对疾病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特别注意要吃早餐,不能因为早上时间紧而忽略了早餐。只有早餐摄入了足够的能量,才能保证一天都保持在一个较好的状态。保持每天运动一小时,最好是慢跑等节奏较慢的有氧运动,在生理上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在心理上缓解紧张情绪,改善心理状态。倡导健康的餐桌文化,少喝酒、不劝酒。吸烟有害健康,会导致肺部疾病,诱发心血管疾病,以及减少寿命等不利影响。少吸烟、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对自己对他人都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心理健康方面,保持乐观的心态,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热爱他人,倡导听歌、运动等健康有效的减压方式,在工作之余应多参加休闲放松的活动。

2 完善教职工电子健康档案,建立疾病预警系统

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可以使医生快速了解患者病情,提高医疗效率,通过信息共享也能够降低医疗成本。2002年,加拿大制订《加拿大电子健康记录蓝图》,目标是到2016年完成电子健康档案的全覆盖;英国在2005年签署了支持电子病例和电子处方的协议,并同年完成了基础建设;美国作为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的先行者,40年的发展已建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美国近期的经济刺激方案中提出要建立每个国民的电子健康档案。然而,电子健康档案在我国的研究和发展起步较晚,直到2009年才开始逐步开展,并且没有开展类似于高校教职工的企事业单位员工的电子健康档案。事实上,高等院校独特的优势能够有效解决健康档案电子化中的人员不稳定、体检不及时、数据不便获取等问题。所以,建立高校教职工的电子健康档案是非常可行且有必要的。

电子健康档案的建立,为疾病预警系统的建立创造了条件。利用健康档案中的教职工个人信息、体能测试资料、体检结果、患病及治疗信息,在咨询专家的基础上,加入人工智能判断技术,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式,采用综合指数法、界值法等数理统计的方法筛选出疾病预警指标,一旦越过设定的指标,系统就会对教职工进行警告或者医嘱。疾病预警系统包括传染病、急性病、慢性病、地方病等模式,重点是高校教职工患病率较高的高血脂、高血压、脂肪肝等慢性疾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慢性疾病是逐渐积累、发展、演变而来的,预防为主,早发现早治疗,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高校教职工事务多、休息时间少,没有太多的精力关注健康问题。但建立了疾病预警系统后,不仅可以提高教职工的健康意识,还可以改善“重治轻防”的状况。

3以基本医疗保险为基础,建立多层次健康保障体系

基本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是由用人单位与个人共同承担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具有“低水平、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社会化服务”的特点。但是基本医疗的保险额度和报销比例较低,不能满足投保人的个性需求,发展和完善补充医疗保险迫在眉睫。

补充医疗保险是相对基本医疗而言的,包括企业医疗保险、商业医疗保险、社区医疗保险等形式。2009年3月国家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的文件中指出,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可以看出补充医疗保险以及商业健康补充保险,都是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补充,给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范围和水平之外的风险提供了保障,同时对企业和个人通过参加商业保险及多种形式的补充保险解决基本医疗之外的保障给予鼓励。目前我国补充保险发展刚刚起步,各地水平良莠不齐,需要向国外发达国家学习发展模式、借鉴成功经验。

6结论

综上所述,健康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职业压力和个人生活习惯交叉渗透影响着高校教职工的健康。高校教职工发病率增加、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的趋势,已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和科研事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必须尽快制定制度安排和采取措施以缓解。首先,利用校医院的专业知识和校内的媒体资源,普及正确的健康理念和生活方式;其次,健全健康电子档案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提高效率的同时可以节约成本,疾病预警系统的建立突出了预防的效果,大大降低患病率;最后,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建立健全多层次的保障体系,政策性保障和商业性保险相结合,学校提供保障和个人保险相结合,提升保障效率,提高保障能力。

参考文献:

高职心理健康教案范文6

关键词:多媒体案例;中职;心理健康教育

中职学生正处在从少年走向青年,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身心发生剧烈变化,容易产生种种矛盾,引发心理健康问题。当前,我国很多中职院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其目的是普及心理学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案例教学、活动训练、自我探索等。其中案例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最常用的方法,尤其采用多媒体方式呈现的案例,能够为学生创建一种再现的真实情景,通过学生的观察、体验、讨论、反思,促使学生掌握内隐的心理调节知识,形成健康的人格,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我们根据教学实践,对多媒体案例在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实践进行了探讨。

一、多媒体案例的选择与制作

选择一个好的多媒体案例对中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效果非常重要。教师在选择心理多媒体案例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典型性。案例应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能够反应学生遇到的普遍性问题,教师在教学中才能帮助学生将案例中涉及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广泛迁移到其它环境。

(2)真实性。案例应来自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真实的案例才能令人信服,引起学生的共鸣。多媒体案例在人物背景、性格特点、事情的前因后果上都应加以完整介绍。

(3)时效性。社会在不断发展,中职生所面临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在选择案例时,要考虑中职生所处的时代背景,选择他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以“人际交往”一课为例,我们根据沟通的理论,按照表达、倾听、礼节、心灵四个部分,拍摄了四个人际交往小故事,每个故事均以AB剧的方式呈现。AB剧是指多分枝的故事,有A、B两种不同的情节发展。在本研究中则是由于其中的主人公的处理方式不同,造成了不同的沟通结果,其中一种为错误的沟通方式,会导致误会、矛盾和冲突,另一种则是正确的沟通方式,沟通的结果是互相理解、顺利解决问题。

除了AB剧情之外,还加入了专家分析,动画演示等材料。采取主持人、专家访谈的形式,让专家点明A剧和B剧中沟通之所以出现差异的原因,解释其中所涉及的沟通原理和技巧。当专家解释时,辅助以动画、情节重现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道理。在每个小故事的最后,设立了一个问题环节,即给出一个虚拟的沟通情景,要求学生选择在该情节中会怎样采取行动。这个环节可以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以便对本段内容有更深入认识,并且能够真正达到训练沟通技巧的目的。

二、多媒体案例在心理健康教学课堂的运用

我们在自己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学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案例,并验证其教学效果。A、B两个班在一节课内都学习案例1和案例2,分别以文本和视频形式呈现。其中A班先学文本案例1,再学视频案例2;B班先学多媒体案例1,再学文本案例2。每个案例看完视频资料或者文本资料之后,教师均根据案例组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之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对学生上课的状态进行观察,并记录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课程结束以后,让学生根据对故事内容的兴趣在5点量表上打分。

结果表明,对于先学习文本案例,再学习多媒体案例的A班,在兴趣量表上,对多媒体案例的兴趣与文本案例的兴趣差异边缘显著(P=0.06),对多媒体案例的兴趣大于文本案例。课堂观察也表明,学生对多媒体案例部分的教学更投入,全班出现多次笑声,分组讨论时也更加积极,在全班讨论时有8名学生主动举手回答,平均回答时间为20秒。对文本案例的注意力则较为分散,在全班讨论时有6名学生主动举手,平均回答时间为16秒。值得注意的是,观看多媒体案例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涉及自己的感受较多,而观看文本案例的学生回答问题时多围绕案例本身来进行。A班的结果显示,多媒体案例比文本案例更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也更高。

对于先学习多媒体案例,再学习文本案例的B班,在兴趣的得分上,两种形式的案例差异不显著(P=0.55)。课堂观察表明,学生在多媒体案例时的注意力并不投入,有部分学生开小差,课堂较为嘈杂。分组讨论时,有3名学生举手,平均回答时间为15秒。在观看文本案例时,学生们分神的状态依然较严重,但课堂较为安静。分组讨论的积极性不高,在2分钟之后很多组就停止了讨论。全班讨论时,只有1名学生举手回答问题。

课后对AB两个班的学生进行访谈,两个班的学生都认为,多媒体案例形象生动,容易理解,文本则较为枯燥,容易走神。但B班对本课的评价低于A班,认为这个课程的用处不大。以往的多媒体案例教学法主张首先利用多媒体案例的真实性、趣味性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但我们在本研究中发现,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使用的多媒体案例并不适合在课堂的开始阶段呈现。

高职心理健康教案范文7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心理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院校大多由于建校较晚、办学观念尚在转型中、生源素质存在差异性、心理健康教育师资较为匮乏等原因,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搭建切合高职院校工作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恐怕还有一个较长的学习和自我探索过程。

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教育工作现状的比较分析

江西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了一个突飞猛进的进步,大部分高职院校在这期间设置了专门机构、匹配了人员、落实了场地,搭建了工作平台。但相对普通高校而言,无论是质还是量的方面,都仅仅只是个开始,要将这一工作贯彻落实到位任重而道远。

截至2007年4月26日,全国共有高职高专院校1109所,队伍庞大。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突出,亟待研究对策。2002年至2007年五年中,江西高校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六届新生进行了心理普查,通过对普查资料的综合分析发现,普通高校新生中症状痛苦水平高的前四个因子项分别为强迫症状、人际敏感、抑郁、焦虑,突出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学习障碍、情感问题、自卑等几个方面,而高职院校新生中症状痛苦水平高的前四个因子项分别为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强迫,突出的心理问题则集中表现在新生适应、人际关系敏感、敌对行为冲突、就业压力等几个方面。同一时期,因心理问题在我省高校引发的学生人身安全案件中,普通高校大多为自伤案件(自杀、自残),高职院校多为他伤案件(个人报复,使用锐器打群架等)。通过对我院六届筛选出的8769名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学生约谈后与普通高校进行比较发现,这和两大类高校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成长教育背景以及其自身的文化素养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孩子的问题就是父母的问题、家庭的问题。为此,高职院校要完成教育培养目标,培养身心健康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研究并搭建切合高职院校学生实际与学校管理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平台势在必行。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平台建设的探索

应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构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机制。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使它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必须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才能使这一工作落到实处。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建设,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门领导机构。2002年,我院成立之初,成立了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委员会,由院长任委员会主任,直接领导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执行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事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委员会的成立,充分显示了学院领导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认识上到了位,这有助于学院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人才培养与教育的观念中,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贯彻落实奠定了基础。同年,我院加入了江西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隶属江西省教育厅),在管理上理顺了关系,在业务上直接得到了权威专业机构的扶持,为学院规划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理清了思路。

单独设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以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场地、人员、资金等落实到位。就我省而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大多不是独立设置,有的挂靠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有的挂靠在学工处,也有的挂靠在医务所。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咨询部门功能单一为心理咨询、组织结构为挂靠性质、咨询人员非专业专职等原因,致使场地套用,人员互用,资金挪用。再加上在认识上存在心理问题就是思想问题、做学生思想工作的人都能做心理咨询工作的误区,心理咨询工作基本上流于形式而难以开展。为此,笔者认为,考核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定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咨询场地与活动的开展、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工作、调查研究与课程建设、财政保障等作为评估标准执行,以保障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名副其实。

成立院系德育工作小组,建立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及班级心理保健委员制度,健全并完善学院、院系、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体系。首先,各系分别设系德育工作小组,负责本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系书记任组长。在小组中专门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干事岗位(由有专业背景及心理咨询培训经历的兼职教师担任),业务上与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对接,管理上与系学生工作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密切联系,并直接对本系学生的身心健康负责。其次,建立班级心理保健委员制度。全院所有班级必须选派一个心理保健委员进入班委,负责本班学生的心理保健工作及对外联络。

研究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划与相关制度,切实加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管理及任务建设。加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软硬件建设,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工作规划及相关制度。高职院校要有明确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划,制定近期、远期工作目标及实施方案、工作总结等,并纳入学校整体工作规划之中。我们学院成立之初,就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五年规划,并将此规划纳入到学院总体规划中。在第一个五年规划中,我们创建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机构和组织部门,制定了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的各项相关规章制度,组建了心理咨询教师队伍,开展了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课题研究,并应用研究成果开设了《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常规活动,进行了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及建档工作。目前,我们已经进入到第二个五年规划中,这期间,我们将着重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课程建设、网站建设及发展心理咨询服务工作。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学院、系、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高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业务水平。首先,要确保专职心理咨询教师的数量与质量,这是提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保证。按照心理咨询教师与学生人均比不少于1:3000的要求组建心理咨询教师队伍,专职心理咨询教师的配置必须具有心理学等相关专业学历且取得专业心理咨询教师资格,在第一个五年工作经历中接受一个周期的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35岁(含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要求取得部级心理咨询师的资格,35岁以上的必须取得省高校心理咨询教师资格。每个高职院校至少要有一至两名专职心理咨询教师。其次,通过讲座及心理健康教育假期培训班的形

式,大量培训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提高院系学生管理者、心理健康教育干事、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业务素养。再次,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基础知识》及《心理素质拓展训练》两门必选课,培养班级心理保健委员,提高他们的上岗能力。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增强其化解心理矛盾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能力。

强化管理功能,建立学生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合署办公模式,缩短工作流程,促进沟通,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快速高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直接面向学生,一定要保证信息的有效畅通。学生在想什么?他们有什么心理需求与困惑?学校管理给学生提供什么服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给学生什么样的观念?学工部门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在第一时间开展调查研究,提供可行性报告及相关工作的建议。主管领导可以针对情况迅速召集片区会议,就可行性报告的内容迅速分解任务,并责令各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合署办公的模式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快速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它避免了管理上的交叉,有助于提高工作的时效性与实效性。同时,合署办公模式也是目前高职院校突破目前管理上“大而散”所造成的疲沓与脱节的瓶颈、促进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最大限度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的重要途径。

坚持以学生为本,拓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渠道,开展“六位一体”的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形成全方位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高职院校在经历起步时效仿普通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过程之后,一定要研究自身的特点,开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渠道,制定出符合本院学生实际及学院管理工作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高职心理健康教案范文8

【关键词】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档案

【abstract】build the mental health file, have importance to reinforcing tall duty student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al work. the main body of a book discuss the main step, measure and matters needing attention that the mentality file builds mainly.

【key words】qual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w student; mental health file

高职院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任,随着高校扩招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策的出台,高等职业教育在我国快速发展。面对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高职学生比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心理压力。因此有必要在高职新生入学之时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全面普查并将其结果进行存档,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这将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动态的监测手段,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效帮助。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已成为高职学生管理工作的新课程。

高职学生心理档案的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工作:心理档案内容的确立、心理测试工具的选择、学生各种资料的获取和分析。

1 心理档案内容的确立

心理档案主要揭示学生心理状况与心理特点,心理档案包括团体资料与个人资料两种。

团体资料是学生个人资料的总体情况,反映的是学生心理、行为和社会背景等方面的群体特征的资料,一般以学校、年级或班级为单位,其价值在于对学生总体状况的把握和加深对学生个体状况的认识。具体来讲团体资料主要包括一个团体单位内学生心理健康普查的结果、学业情况、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其他心理测验的结果。

个人资料则是指反映学生个体各方面特征的资料,它一般包括两大方面:一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资料,亦即学生基本情况,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家庭生活情况、身体健康状况、学校学习情况、个人行为表现等;二是反映学生心理状况和心理特点的资料,主要包括人格特征分析、心理健康状况、学习心理特征、职业能力倾向类型等。

2 心理测试工具的选择

心理测试工具的选择是建立心理档案的关键。为保证测试的科学性,探讨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规律,在测试量表的选择中,应针对要测试的内容,充分考虑量表的信度和效度并尽量选择本土化的量表。以下列举一些信度和效度较高,使用较多反应良好的测试心理素质的量表:

2.1 大学生人格问卷。用来对新生的心理卫生状况进行全面调查,筛查出新生中心理可能存在严重问题的学生。

2.2 症状自评量表。该量表从感觉、情感、思维、意识、行为、生活习惯、人际关系、饮食、睡眠等方面测评,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学生心理问题的类型及其严重程度。

2.3 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该测验通过对十六种相互独立的人格特质评价一个人的个性特征,主要用来全面评价学生的人格状况及其特征。

2.4 大学生需求调查问卷。该问卷是专门针对在校大学生编制的需求调查问卷,主要用于了解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有关需求及其程度。

2.5 埃森克个性问卷。主要用来测试学生的气质特性与气质类型。

2.6 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或卡特尔联合性智力测验。主要用于测量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

2.7 爱德华个性偏好量表。主要用于诊断学生的兴趣、爱好等特点。

2.8 学习适应性量表。主要测量目前学生学习的适应状况。

2.9 人际交往量表。包括学生和家庭的关系、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学生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等。

2.10 职业咨询测验。主要了解学生对各种职业的态度及择业趋势。

3 学生各种资料的获取与分析

3.1 组织准备阶段。

3.1.1 工具准备和人员培训。在测评工具方面可采用清华紫光thomer-ш h光标阅读仪、wjz心理测量软件、数据统计软件spss11.0问卷,并且要对参与测评的工作人员进行统一的心理普查工作培训。

3.1.2 召开会议,具体落实。召开有学生处、教务处、心理咨询中心以及各院系负责学生工作的相关人员参加的专门会议,布置并落实普查事宜。

3.2 正式施测阶段。

基本做法:以院系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首先进行10分钟的心理卫生知识的讲解和心理测评说明,以打消学生的顾虑,帮助学生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测评的必要性。

3.3 数据统计阶段:

3.3.1 数据采集。将有效问卷认真整理后,按院系和统计要求,录入数据,收集的数据用microsoft excel电子表格和wjz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3.2 分析筛查。提取所有学生的测量结果并依据量表的筛查标准对学生进行分类,将可能有心理问题的同学筛查出来。

3.4 主动干预阶段:

3.4.1 个别访谈,鉴别诊断。收集各院系的新生课表及新生信箱号码或电话号码,采取给学生本人打电话或发邮件的方式,直接向被筛查出来的学生发出访谈邀请。平均每人需要20-30分钟对其是否有心理问题、问题类别、严重程度等进行鉴别分类,以便进一步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3.4.2 跟踪服务,提出转介。依据访谈结果,对需要进一步咨询辅导的学生制订详细的咨询方案。并针对实际情况进行跟踪咨询服务,对有精神分裂症、严重的神经症及自杀倾向的学生,及时与相关人员沟通,提出转介专业医疗单位诊断、休学回家治疗等建议。

3.5 建立档案阶段。

对新生的所有资料,包括学生的自然情况、测试结果、访谈情况、干预措施归档,装订成册,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分文字档案和电子档案两种),为以后的主动干预、咨询与心理教育工作做好资料储备。要遵守保密原则,每位学生的心理档案保留到该生毕业离校。

3.6 总结反馈阶段。

形成报告提供给相关人员和部门,对学生的心理测评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并针对学生整体的心理特点提出方案。对筛查出来的个体,视程度的轻重,在遵守保密原则的条件下,将学生的情况反馈给相关院系的负责人员,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

最后,在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①认真填写档案。凡是通过量表测查的结果,要连同测试日期、量表类型、结果分析、教育建议等一并填写进《心理测量登记表》,妥善保管。②建立心理档案要努力克服主观因素的影响,要吸纳多方面的意见,不断学习心理知识,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与智能品质,切不可武断、草率了事。③在判断学生有无心理疾患时,不能根据一次测试,也不能单看某一个量表,尤其不能只凭某一项指标就武断地下结论,而必须有专家综合考评、科学解释、做出评定,决不容许有一丝轻率。④研究问题时,要注意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既要分析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又要注意个别学生存在的特殊问题,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⑤学生心理档案在教育和人才选拔中仅起辅助作用,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某一方面,切不可以偏概全。⑥学生的心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常随其年龄、环境而改变,切不可对学生产生成见。

参考文献

[1]卢邵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建立心理档案问题探讨[j].理论界,2006~04

[2]吴桂敏.高校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的理性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03

高职心理健康教案范文9

关键词 高职 心理健康 现状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5.091

Investigation of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s

――Take Jiaxing Nanyang Technic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LAN Li

(Jiaxing Nanyang Technical College, Jiaxing, Zhejiang 314003)

Abstract Compared with other countrie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late, lack of experience, the system is imperfect mechanism, which allows us to explore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heory and empirical research deficiencies, the study of multi-sample selection, sample dig and analysis of the less; for more foreign frontier theory is concerned, for the first-line summary of teaching experience less refined. This paper attempts to select Jiaxing Nanyang Technical College as a case study from teaching reality,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will solve the problems as a starting point to explore the scientific principl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Key words vocational; mental health; status quo; investigation

1 研究个案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于2012年底先后成立心理教研室和心理咨询中心两个部门。心理教研室负责常规的心理健康教学活动,心理咨询中心统筹负责全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活动。心理咨询中心自成立以来,每学期对全校师生开放,每周一至周五设有咨询时段,咨询师均为校内教师。2013年学院正式确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三级工作网络,并由心理咨询中心负责每年对全院班级心理委员开展培训工作。在课堂教学方面,学院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确定为必修课,课时数由1课时调整至2课时,课程的教学工作由心理教研室的所有专兼职教师承担。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目的

为了更加深入地探究心理健康教育对高职学生心理品质培养产生的重要影响,笔者选取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个案,对其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相关问题的研究,试图通过分析,找到当前学院心理健康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不足和弊端。

2.2 研究对象

参与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是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的大一、大二学生。此次调查共发放领导教师问卷20份,整理后得到有效问卷20份。学生问卷200份,整理后得到有效问卷186份。其中文科100人,理科86人;大一99人,大二87人;男生100人,女生86人。

2.3 研究工具

采用自编的《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需求状况调查问卷》。两份问卷均有封闭式与开放式两种题型。学生问卷共有19个题目,1~16题为封闭式题目,17~19题为开放式题目。调查问卷在课堂上随堂发放,团体不记名施测,当堂回收。教师问卷中封闭式问题的部分主要由以下四方面内容组成:师资配备及软硬件建设、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性、开展心理健康相关活动评价及心理咨询相关问题的看法等。开放式问题为希望针对我校心理健康工作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3 研究结果

3.1 领导教师问卷分析

问卷的5、6、7道题就学院心理咨询相关问题进行调查,主要涉及以下三方面内容:学生应对心理问题的方式、学生可能会找寻的倾诉对象及学生心理问题早期干预的手段。从问卷呈现的结果来看,教师整体的心理咨询意识较差,对心理咨询的认可度有待提高。详细情况见表1、表2:

表1 第5题:“您认为当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一般都会找谁倾诉?”

表2 第6题:“您认为疏导学生心理问题的最佳方式是什么?”

注:该题为多项选择。

3.2 学生问卷分析

3.2.1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化、单一化

问卷中的第2、3、15题分别从不同侧面体现了该问题,在第2题“你是否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的回答中,选择“是”的人数为133人,占到了参与调查人数的71.1%。在第三题“你是否参加过心理健康相关活动”的回答中,选择“否”的人数为114人,占到总人数的61%。针对课程问题设计的第15题“你觉得学校开设的心理课”中,答案选项较多,故所呈现结果较为分散,该题答案选项有:①上课次数不够多;②上课时间安排不合理;③内容不够充实;④不够专业;⑤不实际,没有针对性;⑥其它。对应的选择结果分别是:16.0%、10.2%、18.7%、14.4%、29.4%和22.5%。其中,选择⑤不实际,没有针对性的比例最高,占到了29.4%。

3.2.2 学生心理健康意识较高,渴望获得心理健康知识

据统计,约有77%的学生表示对课程效果满意。另一方面,由于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弱,重实践轻理论的特点,对当前心理健康课及授课教师也提出了他们自己的要求,比如授课内容不实际,没有针对性,内容不够生动充实,还有一些他们认为但是选项中没有体现的其他情况。详细情况见表3:

表3 第15题:“你觉得学校开设的心理课?”

3.2.3 心理咨询模式单一,难以满足学生实际需求

在问卷的第19题中,笔者用开放式问题向学生征集对网络心理咨询的看法和意见,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还不能很好地接受面对面的心理咨询,普遍认为去做心理咨询会让他人对自己产生不良的看法,甚至让他人认为自己有心理疾病。因此,更多的同学愿意在网页上通过类似论坛的形式,以匿名的方式来寻求心理咨询教师的专业帮助。

4 调查结果讨论

通过对问卷的整理研究和学生的实际访谈,南洋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国内的其他高校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化、缺乏完善的组织机构体系,工作机制有待完善。从以上的两组调查中,笔者发现,当前南洋学院的大部分师生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专职人员的工作,尚未形成全员育人的局面。领导重视程度虽有一定改进,但无专项经费保障,更多的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评比、达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未落实到实处。

(2)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单一化。学院目前把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和工作重点放在组织机构的建设,教学、咨询常规化等方面。对学生社团的组织指导力度有待加强,组织开展具有影响力的大型活动能力有待提高,学院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单一化,不能满足当前绝大多数学生的健康成长的需求。

(3)心理健康教育氛围不浓,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有待提高。从以上调查结果中,不难看出,心理健康软硬件设施的不完善与学生不断增长的心理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严重。学校自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程以来,一直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极少开展心理体验和素质拓展活动。基于高职学生自身的特点,学生已不能接受单纯理论灌输的授课方式,这种完全脱离实际的授课模式,削弱了学生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育教学效果令人质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