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高职学习计划集锦9篇

时间:2023-03-15 14:54:49

高职学习计划

高职学习计划范文1

关键词:自主学习;元认知策略;中职英语

随着学生步入中职校园,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一种学生必备的学习能力。通过自主学习能不断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认知能力。自主学习能帮助学生具备一定的适应社会的能力,毕业后快速融入社会。在中职教育中,传统的“灌输性”教学不仅不能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将重点放在指导性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从自主学习中获得乐趣,从而提升学习、认知能力。本文引进国外学说“元认知”策略,集中讨论这一新型的学习方式为对学生学习起到的重要作用。

一、自主学习与元认知的基本概念

(一)自主学习的基本概念

在现代教育中,自主学习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西方学者Holec最先提出了自主学习的概念,在他看来,自主学习不单是一种学习行为,更是一种评估学习能力的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对自身实力进行有效的判定和评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一般而言,自主学习主要包括几个程序,一是确定符合自身发展、有计划性、有目的性的目标;二是立足于学习目标,收集学习中所需要的资料,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或技巧进行初步的学习;三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主监控,确保计划的有序实行;四是对学习的结果进行有效评估。随着自主学习这一概念在越来越多人中传播,元认知策略也慢慢流行起来。而这些概念大多只是在高职或高校中传播,许多中职学生甚至没有接触过这一概念,且大部分中职学生的英语水平较低,自主学习能力与一般的高校、高职生也有着一定的差距,因此,中职学生教育改革更应该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上。

(二)元认知的基本概念

美国心理学家Flavell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提出元认知这一概念。元认知主要是指学习者对认知活动的一种自我认识,他包含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自我监控三大环节。元认知在英语学习中能有效帮助学习者调节英语学习策略。

元认知策略随着元认知的发展也慢慢流行起来,这种学习策略能有效帮助学生进行整体提升、整合、调整。总的来说,我们可以将元认知策略分为三个阶段来讨论,一是在制定学习计划的阶段。在计划制定的阶段,学生必须全面对自身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制定出符合发展实际的学习计划;二是监控,学习者在制定了一定的学习目标与计划之后,必须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并对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三是评测阶段。制定了一定的目标,随着学习过程的发展,发展的后期,这项学习任务的学习成果已经能初见成效。学习者在此阶段应当对整个学习进行评测,并总结学习成果。

二、中职学生学习英语的现状

现今的中职学生学习英语一般处于被动的位置,学习效果不强,总体表现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中职学生一般是初中毕业后直接进入中职学校,并没有接受过高中教育,英语水平较低,自主学习意识也不强。下面我们对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进行初步探讨:

(一)学生不会主动学习英语

中职生在进入中职课堂后,可能会出现一定的迷茫期,许多学生对所学专业也没有深入的了解,对英语学习更是缺乏学习动力,甚至不明白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学生一旦缺乏学习英语的兴趣,更没有指定学习计划、管理学习目标的意识。

(二)中职英语课堂效率不高

大部分中职学生对英语都缺乏正确的认识,上课效率不高。学生在课堂上由于没有一定的学习目标,缺乏学习动力,没有做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上课过程容易开小差,导致英语课堂效率过低。

(三)不善于发现其他渠道获取英语信息

中职学生除了在课堂上与英语有接触之外,很少学生会在课余时间利用其他渠道来学习英语,大部分只是单纯完成课堂上布置的作业,不会主动去利用网络、报纸等媒体学习英语。

三、将元认知策略与英语学习相结合的几点建议

(一)引导学生学会制定一定的学习目标

计划在学习中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要,缺乏计划的学习肯定是漫无目的的。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利用元认知策略中的第一步――制定计划,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制定一定的学习计划,为学生提供学习动力。不同的学生,学习目标也不同,如针对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拟定一个考试及格的目标,并给予一定的目标奖励,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要求学生积极监督自己的学习过程

教师在帮助学生制定了学习计划之后,还应督促学生积极监督自己的学习情况,强化自我管理,避免出现中途放弃学习计划的情况。学生在实行自我监督的过程中,更是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确保了计划的实行。

(三)完成计划后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估检测

学生在完成了计划之后,应当及时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估检测,检查计划实行结果。这种评估能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有一个全新全面的认知,根据评估结果,对自己的学习计划进行调整,从而实现计划目标,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四)根据评估结果,完善学习计划

学生在对计划完成结果进行评测之后,检测出上一计划是否完全适合自己,教师应当指导学生根据评测结果对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方案进行调整与完善,并能够通过计划的调整最终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策略与计划,最终实现学习目标。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得知,提高中职学生英语水平的关键点在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英语是一项需要学生主动学习、了解的课程,没有学生的积极配合,英语教学是很难取得突出成效的。因此,教师要学会运用一定的教学技巧,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而学生也应该对自己的未来发展、学习目标等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能积极主动的配合教师教学,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全面提升自身素质素养。

【参考文献】

[1]杨红梅.国内外语学习元认知研究述评[J]. 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9(6).

高职学习计划范文2

关键词:计算机 大学生 职业生涯 规划 人才培养

中国经济社会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向着互联网时代迈进。随着计算机产业的迅猛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以及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在毕业时,一方面,面对着就业形势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也面临着从事各种不同类别、不同性质的工作的机遇。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针对性的整合资源,为今后的职业生涯做更加充分的准备,对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材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思想上高度重视

职业生涯规划,不是一种个人行为,它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社会机构以及企业等相关组织的配合与互动。从学生成长的环境和我国目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的情况来看,高校是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最容易取得实质效果的场所。因此,与职业生涯相关的大学生本人、高校、家庭、社会,在思想上应高度重视,从各个方面予以推进。随着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方向的多元化,和岗位要求的进一步专业化,计算机行业在人才培养上,更应该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加以足够的重视,高校和学生本人,都应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高度重视,投入足够的资源,围绕有计算机专业针对性的职业生涯规划展开工作和学习。

职业生涯规划,对每一位大学生都有重要的意义。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蓝图规划和职业生涯合理定位,是学生在计算机行业整个职业生涯的重要起步。帮助学生结合个人情况,合理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帮助他们奠定通向成功的基石。由于各行各业自主培养各种层次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各学科专业增开计算机课程,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一些行业内的竞争优势逐渐减弱。计算机专业的许多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他们缺少自己对计算机行业职业发展路径的清楚认识和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生涯的明确规划。而计算机行业创业机会相对较多,很多企业都会希望招聘的应届毕业生,在挑起专业技术的担子之余,有较好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成为企业将来的管理人才储备。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自身综合能力和企业实际用人需求无法完成很好衔接的情况下,会频繁更换工作甚至转行。因此,高校有责任帮助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掌握专业技术、提高综合能力的同时,在树立做一名计算机行业领导者的坚定信念。

二、实践中充分积累

1.低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

大多数学生在选择计算机专业时处于被动状态,仅仅因为高考分数较高,刚好能够填报某个知名高校的计算机专业,或者是因为家长对计算机行业就业形势的初步判断而不由自主的选择了该专业。学生对计算机专业及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前景、自己今后如何在学校里学习计算机知识,如何在计算机行业中发展,进而实现自我价值等知之甚少。

大学是人生重要的转折点之一,低年级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时期。有没有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合理不合理,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效果,从长远来讲,更加会影响到求职就业甚至是今后在计算机行业发展是否顺利。针对计算机专业的低年级学生,最好由计算机专业的老师来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这些老师对计算机行业的过去、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就业前景都比较了解,知道各类不同的计算机企业的用人标准,在教学中有针对性的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具体的计算机行业相结合,方便学生更加科学合理的制定规划并付诸实行。

2.开展计算机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在学生系统的学习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了解了职业生涯规划的要点和基本流程以后,可举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开展计算机专业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有助于帮助学生加强对自我的进一步认知和对计算机职业的进一步了解,也有利于大学生人际关系、信息渠道、沟通协调能力、应变能力等各方面的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和拓展,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通过指导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可以引导学生在规划自身职业生涯的同时,把体现自身价值与利用计算机专业知识为社会服务相结合,把职业生涯规划方案作为一促进自己成长成材的具体计划,贯穿在整个大学学习生活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真正把书面的规划蓝图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行动,将来在计算机行业中有所建树,努力成长为国家需要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邀请计算机业内专家办职业生涯规划讲座

计算机行业内的专家,包括学者、政府官员、企业家等,一般拥有各自领域内丰富的计算机行业从业经验,了解计算机行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熟悉计算机行业的人才需求。计算机院校应该经常邀请这些专家给学生办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专题讲座,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的计算机行业情况,引导学生对今后的职业生涯进行思考,找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之处,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的为弥补这些差距做好积累和准备。

学生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的目标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行业的外部环境和学生的自身素质都会发生变化,计算机行业的更新速度更是快于其他行业。因此,邀请业内专家为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报告,有助于让学生了解子行业环境的动态,并针对这些动态变化,重新对自我进行剖析和评估,对职业生涯的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进行及时的修订,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路线、合理调整各阶段的具体计划和目标。

三、时间上恰当把握

在学生大学4年的学习生活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不同的时间节点,起着不同的重要作用。学校应该把握好时间节点,抓住几个关键时期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除了低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以外,单位实习前后以及大学四年级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都是重中之重。

1.在单位实习中分析思考,合理调整目标

单位实习,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今后可能的就业环境、工作内容、工作性质等方面都有较全面的理解。各级院校一般都会在大二或者大三暑假,要求学生到单位实习。通过实习,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实习中身临其境的体验未来的职业生涯,从而更好的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工作态度,培养吃苦耐劳的意识,以及职业角色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可以缩短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尽快形成专业的职业素养,以更好的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此外,实习结束后,学生通过对实习中发现问题的分析和思考,可以对自己原先制定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出合理的调整,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2.在大学四年级明确差距,及时查漏补缺

经过前期的一系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大部分学生在大四对自己毕业以后如何发展,都有了大致的理想规划,再通过之前的单位实习锻炼,也了解到了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环境,此时可引导学生对之前的生涯规划准备做一个回顾:首先,审视是否已经确立了清晰明确的职业生涯目标,之前的准备是否足够充分,还存在哪些差距;其次,需要个性化的对学生进行专项指导,如可邀请计算机行业的人力资源方面的专业人士,为学生介绍行业人才需求,让学生有针对性的接受计算机行业的应聘技巧培训,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招聘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查漏补缺,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最后,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了解就业指导中心提供的各种职业测评软件,关注招聘信息,体验模拟面试等,查漏补缺,做毕业前最后的职业生涯规划冲刺。

综上所述,计算机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培养学生的德、智、勤、技等多个方面。针对目前高校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专业大学生不能很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形势紧张的现状,大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对帮助学生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无缝衔接,顺利实现满意就业并最终实现大学生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玺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与探索.现代教育管理,2009,(7).

[2]游静,卢莹,徐守坤.从就业形势看地方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计算机教育,2009,(8).

[3]辛汉玲,丁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调查分析.现代企业文化,2008,(5).

高职学习计划范文3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方案

高职院校一直致力于培养实用型人才,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生数量显著提升,然而学生职业素养并没有明显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导个人结合自身情况及职业环境因素,确定职业目标,并制定并实施相应的计划。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的实施让学生能认识自己、挖掘潜能,了解社会、明确职业方向,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职业素养,促进职业发展。这不仅是高校培养高素质学生的需要,更是输送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人才的需要。

一、当前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生涯规划理念相对滞后。职业生涯规划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发展,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也仅仅将其看作是帮助学生就业的一种手段,忽视其深层次意义。

(二)高职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自律性差。学生对学业和职业发展没有太多规划,造成心态浮躁、彷徨、无助。部分学生即使制订了学习计划,由于自律性差,计划流于形式,未能有意识地发展自己的职业技能。

(三)学校教育不够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发展迅速,但高校领导与有关职能部门仍然重视不够,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要关心大学生的职业发展问题,只单纯追求就业率。许多高校仅仅是在教学计划中增加一到两门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程,寄希望于通过理论学习提高学生职业规划能力。教学内容过于理论化,缺乏全程化、个性化管理。

二、构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全程分阶段性管理。高校应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体系贯彻于从入学到毕业期间的整个大学三年。大一期间侧重生涯规划理念学习,注重树立目标和职业发展发向,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大二期间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督导,检查计划的实施。要求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认识职业和社会。大三期间,对求职技巧进行培训,同时对职场适应期出现的问题进行辅导。

(二)建立个体职业规划档案体系和发展职业咨询。建立学生职业生涯档案,将学生参与职业辅,参加职业活动,以及能够反映个体职业心理发展特征的资料都记录进来,为将来职业选择提供依据。加强职业咨询宣传,鼓励学生参与个体和团体职业咨询,使学生明确自身特点,准确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补充大众化的课堂教育。

(三)职业规划与专业相结合。在进行职业规划时要了解专业,以专业特色和能力要求为导向,提高专业匹配度。通过暑假见习、校内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稳定实训,了解就业环境,减少自身与职业能力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根据职业目标有计划地进行职业技能的训练,考取附合职业发展的职业资格证书。

(四)建立健全生涯规划指导体系教师队伍。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专业知识,能够熟悉职业指导、心理学、咨询学、教育学等,熟悉国家的就业创业政策、法规和程序,对各专业就业方向有一定了解。可从以下三方面中储备师资力量:(1)专职的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老师,能够满足日常教学和职业指导咨询。(2)从辅导员或班主任中选用具有较强责任心的老师加入到队伍中,这部分老师能够全程跟踪与督促学生生涯规划方案的实施。(3)从院系专业老师中选用一些感兴趣且热爱学生工作的老师,这部分老师对职业特点了解详细。在组建就业指导教师团队时,定期开展教学比赛,研讨会,学习,调研,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三、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实施方案

(一)大一期间。新生在入学初期进行专业教育,能够稳定其专业思想,对所学专业初步了解。大一学生求知欲较浓,可开设《大学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加强生涯规划理论学习,制定生涯规划计划,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组织学生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了解专业方向,制定学习计划,初步确立未来职业目标。大一下学期,学生渡过新鲜期,自由松散的学习心态逐渐表现出来,实施“学长领航”制度,由学长对新生进行生涯规划实施的督导。要求学生必须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兼职或见习。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初步职业生涯进行探索。

(二)大二期间。大二学生容易产生学习倦怠,辅导员及专任教师应指导学生增强规划的实施。同时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校园文化活动、志愿活动等实践活动以便了解社会。强化对专业的认识,考取与目标职业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指导学生在寒暑假参加和专业有关的假期社会实践和职业体验,深化其职业意识。根据职业生涯目标和自身发展情况,修正目标,缩短自身素质与职业要求的差距。

(三)大三期间。大三是职业决策的关键时期。高职学生进入大三阶段后,应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从在校学生到职业角色的转换。并针对特殊心理的学生进行就业或心理咨询辅导,更好地发挥学校援助体系的作用。指导他们确立职业目标,了解就业政策与法规,收集并甄别就业信息,调整好心态,进入择业、就业程序。由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多在大三下学期进行毕业实习,指导学生在实习期间了解单位的工作方式、工作流程,明确个人岗位职责要求及规。在实习结束可后,进行实结,对学生在实习期间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为正式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

四、结语

高职院校本着立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为地方输送应用型技能人才。应建立和完善全程性、针对学生个体,并与专业相结合的生涯规划指导体系,为社会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提升毕业生工作与生活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朱佳h.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论及实践研究[J].神州,2012(2):52.

高职学习计划范文4

关键词: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

 

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重点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性、技能性。在高校扩招后,大学生尤其是高职学生的就业压力日益增大,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学校、学生越来越关注的热点。从高职学生自身成才方面来说,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自我认知、发掘自我潜能、增强个人实力,还可以增强他们职业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激发他们不断为实现自己的各阶段目标和职业梦想而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他们就业成功的机会。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及重要性

职业生涯规划又称职业生涯设计,是指综合自身条件和现实环境,确立自己的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制定相应的培训、教育和工作计划,并按照生涯发展的阶段实施具体的行动以达到目标的过程。

在发达国家,青少年很早就接受了职业生涯教育,从学生时代起,他们就开始有目的地规划设计自己的未来生涯。而在我国,职业生涯教育尚属新鲜事物。对高职院校学生来讲,正处于生涯探索和生涯建立期的转换阶段,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他们可以挖掘、培养自我的潜能与创造力,明确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确立学习期间的学习目标,转变就业观念,从而提高就业率和就业满意度。因此,高职生在大学期间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的各种准备显得尤为重要。

(一)有助于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职业生涯规划首要的就是对自我的分析。通过分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估计自己的能力、评价自己的智慧、确认自己的性格、判断自己的情绪、找出自己的特点、发现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优势、衡量自己的差距;通过分析,确定符合自己兴趣与特长的生涯路线,正确设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根据自己设计的职业规划,科学合理的安排学习。

(二)有助于学生抓住重点实现职业理想。职业生涯规划要有计划、有目的,不可盲目地“撞大运”,很多时候个人职业生涯受挫就是由于生涯规划没有做好。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最大的好处是有助于学生根据轻重缓急安排日常学习和生活。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切实可行的步骤和措施,不断增强职业竞争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

(三)有助于学生评估目前成绩。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提供了自我评估的重要手段。如果规划是具体的,规划的实施结果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就可以根据规划的进展情况评价目前取得的成绩,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规划。

(四)有利于提升竞争力。职业生涯规划是终身教育的一种形式,它既注重发展学生完善的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又注重把个性发展与社会需求有机结合,利于学生认清形势,准确定位,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有效的行动帮助自己以后选择适合的职业,使事业获得成功。职业活动的竞争非常突出,要想从中脱颖而出并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未雨绸缪,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经济、更科学。

综上所述,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减轻高职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巨大压力,实现准确定位;有利于减少职业选择的盲目性,为择业提供理性支持,为学生终生职业发展明确方向。

二、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

大部分高职学生进入学校以后,对自己将来想干什么、能干什么、怎么干没有很好的规划。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曾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45%的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投资为零。在一次对北京人文经济类重点大学的205位大学生的调查中显示,对自己将来如何进一步晋升、发展没有规划的占62.2%,有规划的占32.8%。另据有关调查表明:我国大学生中仅有12%的人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18%的人清楚自己职业发展面临的优势和劣势,16%的人清楚知道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职业是什么。目前,高职生自我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自我认知模糊。首先,不能系统地认知自我。大部分学生对自我认知仅停留在兴趣爱好、性格、特长、优缺点等方面,对于自己的价值观、能力、态度、意志力等方面的心理品质缺乏认知;其次,不能把自己的特长、专业与未来职业很好的联系起来。这也是过于强调兴趣爱好,而忽视专业特长,使得专业与职业脱离。调查中发现,在校生中有48%的学生不了解自己所喜欢职业的从业要求,79%以上的在校生没有经过职业能力测试。

(二)职业目标不明确。大部分高职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并没有很好的考虑专业,根本不知道本专业的职业方向,更谈不上对自己的人生、职业作规划。三年大学生活没有学到什么专业知识,也没有获得专业技能。到了快毕业时还不知道以后该干什么工作,能干什么工作,没有职业目标。还有些同学追求多个目标,同时进行着各种不同的努力,抓不到主次,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很迷茫。

(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缺乏。在校高职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现象比较普遍,根据网易问卷调查“你是否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过规划”,回答“有规划”的只占被调查者的20%。目前,江苏省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有就业指导课,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网上设计了大学生职业规划系统,可以测评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行为风格、职业价值观、个性特征等。应该说经过这样的学习实践后,高职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应有很好的规划,使自己提前熟悉职场和职业,有针对性地提高职位能力,为将来发展打好基础。但事实上很多学生学的时候信心百倍,作业完成后就把它丢在脑后了,无心去实施自己的职业规划,也就是走过场而已。

三、在校期间职业生涯规划的阶段管理

对于高职学生来讲,要明确大学三年职业生涯规划的阶段管理,并付诸于有效地实施。一般来说,三年的职业生涯规划分以下几个阶段:

(一)大一年级为适应探索阶段:主要是大学生活的适应和学习目标的确定。通过自我评估,了解自己的兴趣、个性心理特征和与之相适应的职业范围,特别是自己未来所想从事的职业或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要清楚自己是谁?自己想要做什么?自己能做什么?加深对本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发展方向的认知,初步确定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拟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同时要加强自我教育的能力,相应的调整自己,适应环境的需要,很好的完成高中到大学生活的过度。除了完成每学期必修课外,还要有目的地选修与就业相关的或其他专业的课程充实自己,争取尽早通过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

(二)大二年级为提高拼搏阶段:主要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以拓展职业素质,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为重心。通过具体的职业心理测试,深化对自我的认识,认真评估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进一步加深对职业的思考。根据自己的职业规划学习专业知识,参加职业技能证书考试和相关教育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参加和专业有关的兼职工作和假期社会实践,以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承受挫折的能力。参加就业专题讲座,学习写简历、求职信等求职应聘的方法和技巧,了解搜集求职信息的渠道,加入校友网络,和已经毕业的校友谈话,了解往年的求职情况。

         (三)大三年级为总结冲刺阶段:大部分学生的目标应该锁定在工作申请及成功就业上。首先,对大学前两年进行评估总结,检验自己的职业目标是否正确,行动方向是否有偏差,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职业生涯规划;其次,重点开始求职准备,制作简历,参加招聘会和面试,和同学交流求职过程的心得体会,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最后,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了解当年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用人公司资料信息,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创业大赛等训练,尽可能地在做出比较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去求职。

四、实施职业生涯规划的途径

有了规划不一定能实现,高职生要通过努力学习储备未来职业发展所需的理论知识,培养适合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专业技术技能和综合素质,成功的实施与实现自己制定的目标。

(一)在思想道德教育中培养职业规划意识

1、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认知自我。参加专场报告会和咨询会,通过“比较法”、“他评法”、“自评法”、“心理测验法”等方法发现真实的自我,进而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并考虑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2、通过主题教育活动确立可行的职业目标。积极参加主题征文、演讲比赛,使自己树立职业理想。通过专题讲座、就业指导课等团体辅导的形式形成强烈的职业意识。在企业家和成功校友的现身说法中激励自己树立坚定的职业信念,挖掘自身潜在的内驱力,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充满信心。

(二)在课程学习中形成职业生涯规划方案

1、通过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设计一份完整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包括自我评估、外部环境分析、目标确定、实施策略和反馈评估这五个环节。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应做到:各项分析要简洁、客观;各项目标要明确、有导向性;各项计划要具体,有可操作性。

2、通过专业课的学习提高职业素质。高职生在专业学习的时候逐步了解本专业的历史、现状、发展前景,以及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

(三)在实践活动中认识职业环境

1、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培养综合能力。高职生在校内应积极参加文艺表演和体育竞技活动,以及板报比赛、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创业大赛等来培养自身的团队、诚信、创新、敬业等职业精神。

2、通过毕业实习体验职业生涯。高职生经过两年半的在校系统学习与训练后,三年级下半学期就要去企业实习了,有的在上半学期就会提前上岗。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能切实感受到企业文化、工作环境;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该行业的发展前景等。企业实习为高职生提高能力、弥补不足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主要参考文献:

[1]乔德宝.大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指导[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2]陶青松,邵伟.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与实践[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高职学习计划范文5

(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重庆 404020)

摘要: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必不可少的工具,而市场对于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计算机专业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责任,而市场对于高职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及教学有效性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关键词 :高职;计算机教学;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5)22-0259-01

1、高职计算机教学的现状分析

1.1 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模式过于陈旧。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换代非常快,而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模式还是沿用着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教学当中依然是以教师为主体传授知识的讲授和灌输式教学,学生长期在被动的教学环境下去接受计算机知识,久而久之很多学生便会产生学习倦怠感,失去对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兴趣。

1.2 学生缺乏学习目标,缺乏主动性的学习。伴随着近年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生源的质量明显降低,高职生的知识水平普遍偏低,进入高职院校就读,只是为了满足家长的要求学习一门技术,但是很多学生对于计算机相关的知识学习兴趣都不高,而且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及自我定位。由于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既繁琐又枯燥乏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都很被动。由于缺乏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在遇到一些困难或者计算机技术性的问题时,往往会表现出逃避的学习态度,不会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1.3 学生实操能力较弱,实践教学环节薄弱。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当中,由于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忽略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往往是为学生做示范,而学生也无法在实践当中自己去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而且实践环节安排的课时很少,学生计算机实践操作缺乏锻炼的途径与机会。实践教学环节的薄弱,导致了大部分学生的计算机实操能力偏低。

2、探讨改进高职计算机教学的有效策略

2.1 坚持以学生为本,转变教学模式。高职计算机教学必须转变传统的理论知识讲授和灌输的教学模式,要坚持以学生为本,转变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面对着传统死板的计算机教学方式,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讲授理论,学生被动地听讲,这也导致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要想转变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切以学生为基础,注重提升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才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对计算机课程产生了兴趣,才能够使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2.2 制定学习目标,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部分高职生进入高职院校都是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没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才被动的接受家长的建议来到高职院校学习专业技能,但是他们往往不了解计算机专业毕业后究竟要去干什么工作,因此,教师就要积极主动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态,对于哪方面的计算机知识特别喜欢等等,并有针对性的帮助每名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帮其做好职业规划,并使其为了学习目标与未来的职业生涯目标去努力的主动学习计算机知识。例如:针对英语基础较好且比较喜欢计算机编程的学生,未来职业可规划为软件开发、程序设计、程序维护等;喜欢平面设计或装潢设计的同学,可以将未来职业规划为平面设计制作员、家装设计人员等;一些动手能力较强,拆卸计算机比较熟练的学生,可将其未来职业规划为电脑组装、维修工程师等。同时再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职业规划,制定阶段性的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为了自己未来喜欢的职业而主动地去学习计算机知识。

2.3 加强实践操作,提升计算机专业技能水平。在学生在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与职业规划之后,高职院校必须为其创造更多的实践操作机会,使其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计算机实践活动当中。例如:可以加大实践操作课的课时量,将单纯的理论课程与实践操作课有效结合到一 ,使学生可以一边听理论,一边动手演练理论知识的实际操作。在校内的实践操作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之后,教师可联系广告公司、软件或程序开发公司、电脑组装服务部等,免费为其提供相关的设计制作、软件或程序开发、电脑组装等服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及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一起来完成某个工作项目,并在实践操作当中,提升自身的计算机专业技能。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水平要想得到提升,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转变教学模式,帮学生制定学习目标及职业规划,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为学生创建实践操作机会,提升计算机专业技能水平,而计算机教师也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掌握最新的计算机技术,并将其运用于实践教学当中,缩小校园教育与实践操作之间的差距,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应用型计算机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殿生.高职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电子世界. 2014(18).

高职学习计划范文6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设计

职业生涯设计是一个人有意识地计划个人全部职业生活的过程,包括主要的生活领域、工作、学习、闲暇及各种关系,同时积极采取行动步骤,在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中实践这些计划。

美欧等发达国家的孩子,从小学开始就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启蒙教育,职业生涯设计伴随着他们的一生。而在中国,职业生涯设计理念的传播与方法的运用却还处在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教育培训体系。缺乏职业生涯设计已经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了自我认识不足、定位不清晰、职业目标不明确、盲目择业等问题,这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难”、发展难的主要原因。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引导高职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设计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职业生涯设计教育要贯穿高职学习始终

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教育需要从大学一年级开始,而不能等到快毕业时才临时突击。我们可以把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设计教育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大一——塑造期

在这个阶段,我们首先要教育学生尽快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适应大学生活,树立规划意识。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们初步树立起未来职业理想,明确学习的任务和目标。利用多种途径帮助学生认识就业形势,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让学生更加注重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开始学会自我成长设计和对未来职业的探索,树立并逐渐强化职业规划意识。

2、大二——成熟期

学生们经过职业生涯设计塑造期之后,对自己的职业特点已经具备了初步认识。此时就要运用多种教育手段,使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理念包括心理尽快成熟,能够自觉地运用有关职业生涯设计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这时要教育学生根据自己的发展意愿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注重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积累一定的职业经验。

3、大三——应用期

大三学生面临毕业,就业压力加大。这个阶段要引导学生自觉地运用职业生涯设计的相关理论,指导自己的就业行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增强兼职、实习的职业针对性,积累对应聘有利的职业实践经验;扩大校内外交际圈,加强与校友、职场人士的交往;参加校园招聘会,与用人单位招聘人员进行沟通;学习求职技巧,学会制作简历、求职信,了解面试技巧和职场礼仪;选择实用性高的毕业设计题目,借机证明自己的应用能力;学会就业心理调节,始终保持自信和主动;了解劳动法规和政策,学会保障自己的劳动权益。

二、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设计的五部曲

简而言之,对高职学生来说,其职业生涯设计就是:知己、知彼,择优选择职业目标和路径,并用高效行动去实现职业目标。

(一)正确的自我认知

职业生涯设计最基础的工作首先是要知己,即要客观全面认清自我,充分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能力结构、职业价值观、行为风格以及自己的优势与劣势等。只有正确的认识自己,才能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并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路线,才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做出最佳选择。

(二)准确的职业认知

除了要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还必须更多地了解各种职业机会,尤其是一些热门行业、热门职位对人才素质与能力的要求。深入地了解这些行业与职位的需求状况,结合自身特点评估外部事业机会,才能选择可以终生从事的理想职业。只有对这些环境因素充分了解,才能做到在复杂的环境中避害趋利,使你的职业生涯设计具有实际意义。

(三)确定目标和路径

制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和选择职业发展路径是职业生涯规划的核心,即在知己、知彼得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短期目标、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在进行职业选择时,至少应充分考虑兴趣、性格、特长、价值观以及内外环境与职业的匹配程度。在职业生涯设计中,必须做出最适合自己的抉择,以便使自己的学习、工作以及各种行动措施沿着你的职业生涯路线或预定的方向前进。

(四)制定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

在确定了职业生涯目标后,行动便成了关键的环节。没有达成目标的行动,目标就难以实现,也就谈不上事业的成功。这里所指的行动,是指落实目标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工作、训练、教育、轮岗等方面的计划和措施,并且这些计划要特别具体,以便于定时检查。

(五)动态反馈、灵活调整

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是的,影响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的因素诸多。有的变化因素是可以预测的,而有的变化因素难以预测。在此状况下,要使职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就须不断地对职业生涯规划进行评估与调整。

三、努力提升高职大学生职业能力

目前,“大学生职业能力欠缺”是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最不满意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形成了用人单位与大学生之间的就业鸿沟。因此,对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就迫在眉睫。提升职业能力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及价值观

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地对待世界、对待人生,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对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接受和传播当代中国的主导文化,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传播科学知识,使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使他们自觉抑制不正当的个人利益和狭隘的小团体利益。

2、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高职学生要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水平,这就需要学生和学校的双方互动。从学校来说,创新办校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多渠道的专业技能培养途径以及人才需求的各方面信息,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车间实习和动手机会,提高其专业技能水平;对学生本人来说,则要树立正确的专业态度,自觉地参与到学校提供的培训教育活动中来,认真学习,寻找尽可能多的机会来锻造自己的专业水准。

3、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当前社会人才竞争非常激烈,只有那些具备综合素质,复合型的人才更能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因此,学校在培养好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努力提高学生英语、计算机应用水平,加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而诚实守信、团队精神的教育。

中国有句老话,有志者,事竞成。再优秀、再动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也取代不了个人的主观努力。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根据。因此,职业生涯规划必要性在于,它通过个人树立一个合理的长远职业发展前景,自觉地指导自己当前的学习行为,而其根本的目的是建立目标、树立信心,职业生涯规划只是走向成功的必要手段,能否最后成功还是要取决于个人的努力和奋斗。

参考文献

(1)《从优秀到卓越》吉姆.柯林斯(美)

高职学习计划范文7

【关键词】课程体系 教学计划 改革探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8-0105-02

一、引 言

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逐步繁荣,其对设计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大,作为开展职业教育的各高职院校,需要密切关注就业市场对人才的各种要求,以作为制定、评价教学教研工作的重要方面。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很多方面则已逐渐显现出与就业市场之间的矛盾,比如就业市场需要的专业技能学生并没有很好地受教,而不需要的技能学校则在大量传授,这充分显示出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紧迫性。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建筑系根据自身特点,紧扣职业教育这个主题,突出技能性特色,进行了教学计划的修订。

二、原计划存在的问题

由于建筑高职教育刚起步及其他一些客观因素,原教学计划主要是以类似本科的学科化体系来建立的,这显然与高职教育中就业市场、培养目标、学生特点、教学时间等多方面冲突,如部分课程内容的重叠,部分课程与就业结合不紧密,部分课程学时过长等,这些问题就是因为缺乏对高职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教学计划的系统研究。

1.课程设置

在建筑设计专业的原教学计划中,[注1]将本科的许多课程引入进来,其课程目标以及对学生本身的要求均与高职教育相悖,具体问题如下:老建筑再生、建筑环境心理学、专业英语,这些课程以理论讲解为主,缺乏技能训练,其目标也是提高和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原计划将它们列入选修课中,占用本来就不宽裕的高职教育总学时;Sketch up在建筑设计行业中应用较广泛,但是计算机建筑绘图没有这部分内容;就业市场对高职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并没有统一要求;3dmax绘画是效果图制作领域的专业软件,并不是建筑设计专业学生所必须要掌握的技能。

2.学时和进度

原计划中学时分配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三大版块之间的学时比例过于平均,这对于只有3年学制的高职教育来说,无疑是重点不突出,对教学时间的不合理利用;其次是每个版块中课程较多,且相关度不强,没有把有限的学习时间编制到最需要学习的一些章节中去。

进度的安排也存在不合理的情况,有的课程作为建筑设计课程的基础和补充,需要放在前面学习却被放在后面,从而导致缺乏与设计课相结合的机会,如景观设计原理:有的学期的设计课程太多,导致学生学习压力过大,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等。其主要问题如下:画法几何与阴影透视作为专业的最基本课程分在第一、第二学期安排,会影响到建筑初步课程教学所需要的知识背景;建筑历史对学生来说主要是知识的拓展,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放在一起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景观设计原理对于建筑设计的总平面设计作用较大,但放在最后一学期学习,显然不能使课程与建筑设计结合应用;建筑历史、建筑结构与选型建筑构造及材料这三门课集中放在第三学期,再加上建筑设计课,这使得学生的学习任务过重。

三、教学计划的编制

在对原教学计划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新教学计划以“就业市场、培养目标、学生特点”作为编制过程中的价值导向,按照“增减与分类”、“开放与渗透”两大核心的改革理念,对教学计划进行优化。[注2]

1.价值导向

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为建筑就业市场输送合格人才,因此在教学计划的编制过程中始终要把当前建筑市场的基本走势、就业岗位的人才需求作为重要导向,应通过对建筑行业的深入调研,及时掌握最新的行业资料,才能有的放矢的确定所学课程。

除了就业市场以外,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提出的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也是重要导向之一,所谓全国教育一盘棋,我们的目标就是要为国家的职业教育做出贡献。因此,在教学中就不宜采用本科的课程体系来要求高职学生,必须要适合国家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从而进行针对性教学。这个问题正是目前职业教育中各专业都普遍存在的问题,大家往往不遵循职业教育的特点,而把职业教育变成“压缩饼干”式的本科教育。

高职高专学生与本科学生在学习基础、态度、就业定位等方面都有显著不同,所以要“因材施教”,如果老师不研究学生特点,将适用本科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照搬到职业教育中来,那么只能是适得其反。因此老师对教学工作中的任何事情,都必须把“是否适合学生的特点”作为评判标准,搞清学生特点,才能因材施教。

2.核心理念

在教学计划的编排过程中,一个核心理念就是要对不同课程通过进一步审视和论证进行增减,并根据各课程的地位和关联度的不同,分成若干系列。主要思路:首先在调研的基础上,把与市场需求、培养目标、学生特点不符合的现有部分课程删减掉,并增加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相关课程;然后根据专业课程的性质分为三大版块:职业基础课程、建筑技术课程、建筑技能课程。通过“增减与分类”来着重解决学生学习哪些课程的问题。

另一个核心的理念就是通过课程之间的开放和教学进度安排中的相互渗透,来高效率地利用三年的学习时间,使它们能够形成“1+1>2”的效果。在这个理念下,教学计划根据课程的重要性,对学时数进行相应的调整,也根据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对部分课程的教学顺序进行调整,使三个教学版块互有穿插,做到“边学边练、以练促学”。总的看来,“开放与渗透”主要是解决教学计划中的课时分配以及教学进度问题。

高职学习计划范文8

Abstract: Due to students in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here is a large gap in students' learning consciousness, learning achievement, learning attitude, ability of social practice. This is reflected in higher vocational marketing course teaching, including two aspects: one is that students with strong social practice ability have a poor learn; the other is that students with a good learning attitude always have a weak social practice ability. So how to adapt to different types of students to carry out related teaching work, teachers need to design the teaching about professional courses seriously, and take double parallel projects mode to carry out related work of teaching.

P键词: 双项目并行;课程;教学设计;优化

Key words: double parallel project;curriculum;teaching design;optimization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4-0202-02

0 引言

高职营销策划课程是培养德才兼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有一定实际工作能力和研究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营销策划与商务管理活动的策划、组织、协调、执行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怎么才能做到让学生掌握市场营销管理与策划理论,具有较强市场营销业务水平与策划组织能力,是高职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时必须重点研究的一个课题。

1 高职院校双项目并行教学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定位是根据未来就业市场的需求,培养出适应相关专业的技能性人才。而技能性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有很好的专业理论做基础,更要有与之理论知识相对应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因此,在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过程中,应转变传统的以理论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化为以企业实际工作为重心的项目化教学。在高职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中,也应一方面通过模拟工作场景进行项目化的操作与分析,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进一步深化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将企业实际工作场景切入至专业化的教学工作中,以能够胜任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为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营销策划综合能力的实践能力。就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而言,项目化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是十分必要的。

2 高职教育“项目化”课程的主要特点

所谓项目化课程,是指以工作任务(项目)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职业教育的项目化课程的主要特征:学习内容是企业或职业活动中典型的工作任务;课程的编制与教学实施必须打破学科型专业知识的纵向体系结构,实现相关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横向构建;专业学习再也不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两张皮;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行为;学生实现从学习到实际工作,从学院到企业现场的过渡,真正达到就业准备教育的目标;学习的教室或实训中心是尽可能真实的工作环境或者仿真的工作环境;产品质量、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安全生产等非常重要的职业意识和素质也得到有效培养。

3 营销策划课程对学生的能力要求

3.1 处理和获取相关信息能力

在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营销策划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处理和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才能做好市场调研分析工作,才能使其制定的策划方案更加科学和可行。在这方面,需要学生能够主动、自觉地去思考研究,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步步提高其工作技能。要从已有的知识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要能在未知的领域有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渠道。

3.2 创新能力

营销策划工作中,创新是营销策划方案灵魂所在,一份具有创新精神的方案,才能真正打动企业的决策者,才能使得营销策划方案在实施后得到良好的工作效果。那么,在高职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工作中,也要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有良好的活o轻松的教学氛围,也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通过发散性思维习惯的养成,进一步促使学生具备和培养良好的创新意识,达到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营销策划方案制定得更具有创新性、超前性,同时又不脱离工作实际。

3.3 拓展知识能力

营销策划人员要想制定一份优秀的策划方案,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做为积累。而做为高职院校而言,学生一般都在学校完成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工作经验欠缺很多。为了弥补学生的此种能力的欠缺,需要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相关知识,并对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有一定的拓展和延伸的能力,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相关知识面的扩充,使其在未来的营销策划方案制定时,更加专业化和技巧化,为其未来就业与职业发展提供良好支撑。

3.4 表达与写作能力

我们都知道,营销策划方案制定的再完美,也需通过合适的渠道将其呈现给企业负责人,并获得认可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推进和实施。在这方面,就需要营销策划人员具备良好的表达与写作的能力,能够将一个营销方案以合适的文字表达出来,同时,能够针对本策划方案做M一步的详尽的说明与沟通。这就需要一个是文字表达,一个是口语表达,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培养学生表达与写作能力,是高职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任务。

4 双项目并行的高职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设计

4.1 模拟项目+真实项目平台,达到“真学、真做”效果

在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设计优化过程中,采用由结果导向转为过程导向教学设计,重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双教学工作。在营销策划教学中,教师采取由学生给出多个策划模拟项目,让学生通过抽签的方式来选取。然后,围绕该策划项目,由学生制定相应的方案,制作PPT,在课堂汇报与演示。整个过程中,由学生整理资料,设计线路,宣传讲解,从而很好地实现授课目标。如在《会展策划》课程教学设计思路上,教师在对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不同教学模式和方式。通过将该课程分为展会策划和展会实施两部分来进行教学实施。整个学期,学生分组策划了6个活动,经过学生自评和互评,最终选择比较科学合理的营销策划方案。此次“学生策展、学生布展、学生现场管理、现场服务、教师现场考核”的课程考核方式完全颠覆了以前由一纸试卷考核学生会展策划的基本知识、流程的传统考试。学生反映他们体验了前期调研、策划、办展会的全部过程,将会展策划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同时也锻炼了团队合作、沟通、协调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学生们表示更有信心去策划、举办展会了。在《市场营销学》的考核方式上,教师将自己在企业从事营销工作的经验和企业资源带进了课堂。整个学期,教师将营销理论和营销实践相穿插,并将过程性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学期中通过让学生参与相关企业实践项目,锻炼营销素养,学期末以某一设计营销策略为主题,由企业介绍现状、营销问题,学生分组讨论问题,给出营销策略进行考核,由企业为主导对学生的营销策略给予点评、指导。

4.2 依托信息化平台,有效实现教学过程化

在《电子商务概论》课程考核中,强调引导学生从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导向。为了加强过程管理,将纸质作业比例降低,提高了课堂参与的分数比例,教师利用畅课(Tron-Class)平台,将学生对案例分析的发帖、点赞、互评以及陈述观点的准确清晰程度作为课堂成绩的评分标准,并通过穿插在授课过程中的问答、测试、练习题、实操训练等环节,全过程实时测评学生学习效果。在《高级办公自动化》课程教学中,由于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商务办公能力,课程教学主要以设计和应用为切入点,由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构成。过程考核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作业考核三个部分。教师考核主要是对学生的考勤、教学视频的观看、讨论的参与以及在线测试进行考核;学生互评是指学生根据教师事先设置好的教学评价量规,对其他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评价;过程考核借助Tron-Class教学系统完成,学生的平时成绩根据系统中学生的学习轨迹得出。期末考核突出的是设计性和应用性,基于工作任务的开放式题目,考察学生的信息检索和信息组织能力、基本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设计思维。

4.3 标准精细化,教学成果可视化

课程《营销策划》以学生为中心,以营销策划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基础,进行课程体系解构和知识重构,设计创业项目策划、广告创意策划、营销推广策划三个情境。通过项目驱动,实现教学目标,最终完成33份营销策划书,多分营销策划PPT简报的教学成果。在课程教学设计方面,突出三个特色:一是评价贯穿始终。课程围绕知识、素质、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的课程培养目标,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对教学效果采取多元化全过程性评价。二是量化先行。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和项目内容细化评价标准,设计教学量化表单,涉及多个量化指标。三是参与多维度: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课程最后,教师利用“问卷星”对课程评价做了调研,学生也认为,这门课程是他们最忙碌、最有用的一门课,通过学习,提高了他们的营销策划能力、团队沟通与协作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办公自动化操作能力。

5 结束语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是要提高高职专业学生职业能力。针对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而言,需要教师改变“理论教导为主,实践教学为辅”教学模式,通过“技能本位”替代“知识本位”。而要实现这一教学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需要专业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通过“理论实践性,技能实战性,师生互动性,任务挑战性”的教改理念,针对不同课程实现不同的教学设计,以学生职业能力素养的提高为教学的根本出发点,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到考核方式的一系列系统的改革,以教学高质量来推动院校的教学力量的不断增加与教学品牌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海燕,曹深艳.高职经济类专业课程项目教学改革系统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0(08).

[2]潘春燕.复合型人才及其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考[J].学理论,2015(17).

[3]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04(1).

高职学习计划范文9

从调查结果显示,确实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的学习状态让人堪忧。主要表现在:

(一)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

调查中,在问到您的学习目标时,257名学生中只有103人的回答是贯穿大学整个阶段乃至更长时间的,而近46%的学生没有长远的学习目标,仅是一两个月或一两周的,甚至还有31名学生直接回答没有学习目标。在问到您会根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吗,答经常的只有40名,仅占15.5%,而回答有时或很少的则有206名,占80.2%,还有12名学生回答从不。

(二)学习兴趣不浓,对专业前景感到渺茫

调查中,只有16.34%的学生表示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劲头比高中时更大了,而65.76%的学生则认为和以前差不多或者比以前劲头小,还有46名学生表示越读越没劲,后悔当初考大学。在问到对自己专业的兴趣方面,有115位学生回答有意义、有兴趣,占44.75%;有90位学生回答有意义、无兴趣,占35%;还有25位学生选择入学时无兴趣,现在有兴趣;有27位学生选择入学时有兴趣,现在无兴趣。此外,在对专业前景的看法中,只有75名学生表示乐观,占29.18%,表示一般或悲观的有165名,占64.2%,另有17名同学表示不知道自己的专业前景是什么。

(三)自我约束能力差,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

调查中,问到你旷过课吗,只有143名同学表示从未旷过课,占55.64%,其余学生都或多或少旷过课。问到旷课的原因,有41位学生回答对所学知识不感兴趣,有24位学生表示不喜欢老师的讲授方式,有22位同学认为上课学不到有用的东西,还有7位同学表示因为上课老师不点名。问到上专业课时的学习态度,有96位学生表示上课认真听讲,记好笔记,占37.35%;122名学生回答不记笔记,只划出书中有关段落或纯听老师讲课,占47.5%;还有21名学生表示上课主要是做自己的事,比如玩手机,看其它的书,与同学聊天或睡觉发呆。此外问到上课前后有无预复习,有28位学生表示所有功课都会预习,占10.89%;重点学科预习和偶尔预习的学生都是109位,分别占42.41%;还有11名学生表示从来不预习。另外回答课后及时复习当天功课的有43位同学,占16.73%,而有63.8%的学生表示只在测验或临考前才复习。问到课余时间主要做些什么,有94位同学表示主要是学习拓展与专业相关的知识;有153位同学回答主要是上网游戏、看新闻、购物、聊天,体育运动或者其他兴趣爱好,占59.53%。综上所述,尽管艺术类学生越来越多,但学生的学习素质却未有明显提高,学生对学习普遍缺乏动力,由于学习动力不足导致的旷课、上课不认真听讲、迷恋上网甚至厌学等现象,不仅制约着学生自身的发展,也使得高职院校因为不能为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的艺术设计人才而影响专业和学校的长远发展。学习动力是艺术设计教育的核心,有了学习动力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有效学习,进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因此,积极探索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学习动力提升的途径和方法十分重要和必要。

二、职业生涯教育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动力提升的关联性分析

学习动力是指各种力量按一定关系组成的,对个体的学习起着始动、定向、引导、维持、调节和强化作用的系统合力。根据其对学习的作用方式可以分为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内部动力是由学习者自身需要而驱动学习的一种力量,主要包括学习动机、兴趣、态度、情绪、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外部动力则是由外部的激励或压力所推动的,包括社会、家庭、学校、课堂等环境因素诱发的一种学习力量。其中内部动力起主导驱动作用,外部动力起推动促进作用。职业生涯教育,是依据职业生涯的基本理论及个人成长成才的客观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培养个体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发展个体综合的职业能力与素质,促进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综合性教育活动。它最早起源于美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西方国家已得到普遍的推广与实施,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职业生涯教育体系。近些年来,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职业生涯教育也逐渐提上了高职院校的日常工作日程。从表面上看,职业生涯教育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动力提升似乎没有太多交集,但仔细分析艺术类高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原因,以及职业生涯教育的理念目标、内容实施等,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两者是密切相关的。首先,从内部驱力来看,由于艺术类高考所需文化分数较低,艺术专业成为一部分考文理没法上大学的学生的选择,这些学生对艺术设计学习没有初始动机,大多是在高二临时转道突击,入学时无论文化基础还是艺术功底都相对薄弱。笔者在访谈中也了解到,很多学生在填报大学志愿时并不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和今后职业方向的关系,大多数是受父母、师长的影响而填报,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由于第一志愿考分不足而转专业过来的。所以说这些学生入校后有一个共同点,即普遍比较自卑,对自己的认同感和自我评价较低,自信心不足,对所学的专业及今后的职业发展不清晰等,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动力的提高。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自我评价以及对学业和未来职业的探索规划,其目的不仅是帮助学生毕业后找到一个具体的工作岗位,更在于帮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正确认识自己和所学专业的特点,职业岗位的需求,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其次,从外部动力来看,随着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的增大,加上社会转型时期,整个社会处于一种焦虑、浮躁和急功近利的氛围中,大学生多元化的价值取向,艺术专业学生张扬奔放的个性和一些非规范性的行为和思维习惯使得他们在面对压力时往往采取两极分化的态度,要么积极面对,化压力为动力时刻激励自己,要么采取消极、逃避或沉溺于虚拟网络世界等行为,很多学生只看到了就业竞争的表象,忽略了其实真正有实力素质高的人才很多企业行业还是求之若渴的,以至对未来无信心,对学习无动力。另外从学校层面看,部分高职学生习惯了中学时期传统教育模式,即重施教主体、轻受教主体,重外部灌输、轻内在引导,在进入高职学习后未能及时调整学习方法,无法适应大学以自学为主的教育方式。加之高中时期还有个考大学的目标,家长和教师在身边不断盯着,上大学后离开了家乡来到陌生的环境,许多学生会觉得一下子有些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怎么学,没有近期和长远的学习目标和规划,导致学习劲头相比中学反而降低了。而开展职业生涯教育,除了有助于学生加深自我认识和进行恰当的自我定位,还可以强化学生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通过制定合理可行的生涯目标和职业理想目标,促使学生去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在对职业生涯目标强化和管理的过程中,一方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有序性,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获得持久的学习动力。

三、职业生涯教育视野下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动力提升策略

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出,无论是高职学生,还是高职院校,都要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的积极意义,从一入学就加以重视并将之贯穿于学生三年学习的全过程。而在调查中,问到您是否觉得一个较为系统的职业规划有助于加强学习动力时,数据显示87.56%的学生表示认同,仅有32位学生认为其作用一般或没有实质性帮助。但在访谈时,许多学生均表示学校目前开展的职业生涯教育内容有些片面,实施方式方法较为单一,另外学生十分希望学校能提供专业有效的个性化生涯辅导。可见学生对学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还是迫切希望的,尤其是艺术类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具有创新设计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更需要在培养时针对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将专业教育与生涯教育相结合,全员、全过程、多形式地开展。下面笔者就加强职业生涯教育,提高艺术设计学生学习动力提出几点策略。

(一)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分阶段实施各有侧重的职业生涯教育

大一阶段,学生刚入校,面对新的环境、生活和学习方式,新生们往往会感到迷茫,找不到正确的目标和方向,此阶段可通过专业介绍,优秀学长座谈,到校外实训基地或相关企业参观学习,开设职业理想与生涯规划课程等方式,指导学生科学认识自我,了解所学专业及其职业适应范围,认识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初步确立未来职业目标。大二阶段学生基本适应大学生活,处于生涯探索期,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职业目标、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各阶段学习目标和具体实施措施,同时指导学生征求家人、朋友、专业人士对自己职业选择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职业目标和自我规划。这阶段还要引导学生在明确思想认识和找准奋斗目标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渠道努力提高自己的“硬件”和“软件”,加强实践技能、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最后一年是职业准备、就业冲刺阶段。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锻炼、素质培养,在前两个阶段基本完成,因此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帮助学生参照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果断抉择,克服心理偏差,加强自我调节,掌握就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巧,提升就业竞争力。学校可通过人才素质测试以及模拟演练、实践体验等方法,引导学生确立合理的就业期望值,辅导学生掌握求职择业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能够切身感受职业工作环境及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

(二)在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注重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

专业课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往往有潜移默化的效果。在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不仅能使学生从思想上中重视,也具有可操作性。首先,院系要更新育人观念,坚持职业生涯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设计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将职业生涯教育融入到各个教学环节和日常管理中,融入到各学科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中。其次,专业老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学生的职业生涯目标和市场需求,为学生设计科学的、个性化的课程模块和知识体系,依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特长,指导他们分时间、分阶段地学习某方面的课程模块,并指导他们处理好主修、选修或辅修的关系,分清学业成绩、专业素养与就业的关系。

(三)开展个性化测评、辅导与咨询,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