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文旅局消费扶贫工作集锦9篇

时间:2022-02-20 15:01:33

文旅局消费扶贫工作

文旅局消费扶贫工作范文1

一、主要目标

以省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乡村、乡村)为主,突出产业扶贫和消费扶贫,提升扶贫重点村“八个一”工程,同时以“文化”为根基,以“全域旅游”为指引,兼顾其他适合发展乡村文化旅游的贫困村。

二、主要工作

(一)做实乡村旅游带动脱贫工作。结合文旅工作实际,力争发展乡村旅游带动更多贫困人口脱贫。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全面梳理排查乡村旅游带动脱贫人数,防止已脱贫人口返贫,低收入群体致贫。同时,建立健全乡村旅游扶贫工作台账,确保乡村旅游带动脱贫的真实性。

(二)推进乡村文旅经营主体复工复业。指导吸纳贫困户就业、销售贫困户农副产品、带动贫困村村集体增收等参与脱贫攻坚的乡村文化旅游企业复工复业,帮助文旅行业及旅游带头人凌健康解决产品提升、金融贷款、市场经营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三)抓好产业扶贫示范点建设。根据我县脱贫攻坚整体工作部署,我局示范点建设为发展闪里镇文堂村的乡村旅游,协助文堂村抓好“乡村旅游贫困村联建项目”建设,即建设拥有500张床位的学生写生基地,恢复上街文化街,以及约2000平方文堂旅游接待中心建设;夯实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荷花旅游和红色旅游发展。

(四)发挥文旅项目的带动作用。结合我县乡、游客服务中心、古城、等重点旅游项目的开工建设,鼓励和支持贫困村、贫困户通过流转山场、土地租赁、盘活闲置民房,资源入股等模式参与到旅游业中来,通过旅游项目的带动,让贫困村、贫困户分享旅游发展红利。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旅游项目建设施工单位,吸纳周边贫困群众务工就业,让贫困户就近就业,拓宽增收渠道,增加旅游业收入。

(五)大力推进消费扶贫工程。优化旅游商品销售扶贫模式,在游客量较大的A级景区、乡村旅游节庆活动会场,统筹设立扶贫专区专柜,在村农庄建爱心扶贫超市,销售贫困户农副产品。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组织游客以自驾方式到贫困村旅游、就餐、住宿,通过“以购代捐”“以买代帮”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六)加大单位帮扶村支持力度。我局帮扶乡的村,帮助300平方米的老仓库,维修改造成村民文化活动中心。进一步提高村民对文化需求和生产生活的便利性。

(七)加强乡村文化旅游营销推广。策划、组织贫困村参加省市县文化旅游推介活动;组织媒体、旅行商赴贫困村开展采风观光和乡村体验活动;引导贫困村利用当地乡土文化、民俗风情举办各类乡村节庆活动;充分挖掘当地名人轶事、乡土文化、民俗风情,写好地方故事,精心策划包装乡村文化旅游产品,打造旅游新业态,举办各类有影响力的乡村文化旅游节庆赛事活动,并利用新媒体集中加以宣传。

(八)重视文化旅游扶贫培训工作。加大重点贫困村的培训力度,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积极组织重点贫困村扶贫干部、能人大户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各类乡村文化旅游扶贫培训班。同时结合我县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特点,举办一期涵盖重点贫困村所在地的乡镇村干部、乡村旅游经营户、能人大户、贫困户及相关服务人员的培训,努力提高扶贫理念、扶贫手段和扶贫成效,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九)严格文旅扶贫资金管理。提高文旅扶贫资金效益,科学谋划和实施项目并做好项目库建设。规范使用各级文旅扶贫资金,做好预算执行和绩效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项目和资金管理档案,定期开展自查工作,确保旅游扶贫资金使用精准、流向透明。

文旅局消费扶贫工作范文2

为全面落实农民增收工作,进一步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推动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结合文旅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区政府下发的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农文旅产业融合优势,依托我区乡村旅游资源和万亩农业产业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丰富农村地区旅游业态,促进旅游商品发展,带动农民收入增长。

二、组织领导

局党组高度重视农民增收工作,调整后局农民增收工作领导小组如下:

组 长:XX党组副书记、文旅中心主任

副组长:XX总规划师

XX副局长

XX党组成员、副局长

XX党组成员、文旅中心副主任

XX党组成员

XX班子成员

成 员:XX局办公室副主任

XX局办公室副主任

XX文旅中心综合服务股股长

XX文旅中心投资促进股副股长

XX区文管所所长

XX区博物馆馆长

XX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大队长

XX区文化馆馆长

XX区图书馆副馆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文旅中心投资促进股,由XX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三、主要工作

(一)依托全域旅游规划,促进农文旅产业发展。

以全域旅游规划编制为契机,结合XX本地自然生态、人文景观等资源以及农事体验等农业生产活动,打造农文旅融合示范项目。以三条精品路线为核心,抓好乡村旅游业态布局、路网建设、景观打造等工作,构建农文旅“三产联动、多业融合”的“旅游+”产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打造我区休闲度假旅游新天地,推动乡村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二)丰富乡村旅游业态,打造“一村一品”“一镇一特”。

聚焦美丽乡村旅游发展,依托现有的人文历史和景区资源,倡导因地制宜、一镇一特、一村一品。依托XX景区“天然氧吧”、XX产业园、XX村乡村振兴示范基地、春花秋月彩色小镇等文旅资源,主动顺应现代人的出行需求,以生态养生、康养食疗、乡村休闲、研学旅行为重点,广泛吸引民宿、康养产业及文创集团,到我区建设特色民宿、农家乐、文创基地、房车营地等,丰富我区旅游业态,变“过境游”为“过夜游”,提高游客消费热情,促进我区城镇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三)加快推进文旅项目,实施景区风貌改造。

加快推进XX文化旅游提升项目、XX镇传统村落保护项目、XX谷旅游基础配套设施项目、XX片区风貌改造及景观提升、水晶艺术小镇项目、后乐园4A景区建设项目、XX庄园建设等文旅项目,通过文旅项目提升当地人气,吸引游客,通过拉动农民就业、游客消费等带动农民增收。

(四)做好帮扶村扶贫工作。

一是抓好结对帮扶,对生活存在困难、收入不达标的困难户实施对口帮扶,解决贫困户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二是抓好以购代扶工作,通过对口采购、联系供货渠道、帮助宣传推广等方式,解决困难户农产品销售问题,提高帮扶户收入;三是抓好行业扶贫工作,提供最基本的文化、广播电视需求,激发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动力。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

局机关各股(室),局属各事业单位要高度重视该项工作,认真落实责任,切实推进农民增收工作。

(二)强化经验总结。

要全面总结梳理日常工作中的做法、成效及经验,分析问题、剖析根源,提出解决办法及意见建议,及时调整思路、整改问题,确保完成年度工作任务。

文旅局消费扶贫工作范文3

“旅游业和互联网是当今世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两支显著力量。”李金早说,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当前我国旅游和互联网正处于大变革、大融合、大发展的关键时期,当代旅游人和互联网人要深刻洞悉和准确把握重要历史机遇,共同开创旅游业和互联网经济。

对于未来5年“旅游+互联网”有望创造的“3个1万亿红利”,李金早解释说,“旅游+互联网”是全球两个最大消费群体领域的融合,我国旅游业互联网软硬件设施建设未来5年将创造1万亿元的需求红利;“旅游+互联网”是全球两大最具成长性消费市场的叠加,我国在线旅游交易未来5年将创造1万亿元的市场红利。

李金早强调,不管世界如何变化,时空如何变迁,技术如何进步,旅游业的三大本质没有变,即作为服务经济的特性没有变,作为实体经济的特征没有变,作为体验经济的内涵没有变。旅游和互联网融合必须始终坚持“以游客为本、服务游客”的方向与准则。他表示,国家旅游局将在全面构建开放包容的“旅游+互联网”发展环境,持续提升“旅游+互联网”创新能力,积极开展“旅游+互联网”创新试点示范,支持引导“旅游+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发展等四个方面进行重点推进和突破。 城镇居民“5+2”生活模式已经形成

随着逐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中国的旅游度假经济获得了迅猛的发展。作为世界最大的国内游市场,我国城镇居民周末休闲节假期出游,70%以上选择周边乡村旅游点,全国主要城市周边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年增长均高于20%。2014年,全国有“农家乐”超190万家,乡村旅游特色村10万个,接待游客12亿人次,约占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三分之一;乡村旅游营业收入3200亿元,同比增长15%,带动3300多万农民受益。我国乡村旅游初步形成围绕大中城市、名胜景区、山水生态区、特色农业区的发展格局,成为城镇居民“5+2”生活模式的主要载体,国内旅游发展主战场。

旅游业是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最活跃领域之一。作为国内旅游休闲主战场和旅游就业主渠道,乡村旅游必将通过“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线上线下、城乡资源要素整合,实现跨产业融合。2020年全国智慧乡村旅游试点单位实现免费WIFI、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在全国打造1万家智慧景区和智慧旅游乡村。

乡村旅游一手牵着农民,一手牵着市民;一手托着农村,一手托着城市;一肩挑着一产,一肩挑着三产,不仅关系到全国6.7亿农业人口福祉,还关乎7亿城市人口生活质量和生活品质。城乡联动、乡城互动必然为统筹城乡发展、消除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二元结构发挥积极作用。 乡村旅游将有力推进农村经济发展

从全国来看,乡村旅游发展还带有自发式特征。旅游基础设施配套不足,产品开发粗放、结构单一,同质化现象较普遍,产业化、组织化程度低,现代旅游产业体系仍不健全等,难以满足多元化旅游消费需求。一些地方乡村旅游发展停留在为游客做几个农家菜、安排几张床位的农家乐1.0版。这与城市游客要求不相吻合,需要加快转型升级。乡村旅游一家一户、各自为战、分散经营的模式要转变。我们要从加强组织化入手,推动产业化发展,提升乡村旅游发展品质,扩大乡村旅游综合效益。具体的就是实施乡村旅游提升工程,预计2020年全国将形成15万个乡村旅游特色村,300万家农家乐,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过20亿人次,受益农民5000万人。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民利用闲置房屋和生产资料开展旅游经营,改变了千百年来单一依靠农业的发展模式,优化了农村经济结构。不少乡村通过引进现代旅游企业,特别是国际知名管理企业,像阳朔的悦榕集团、瑞盛国际,九寨沟中查沟的希尔顿集团、四季集团等,改变封闭落后状态,从小农社会跃入现代社会。

据统计,全国12.8万贫困村至少50%具备发展乡村旅游条件,发展乡村旅游的贫困村又可以带动70%贫困户脱贫。“十二五”以来,全国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了10%以上贫困人口脱贫,旅游脱贫人数达1000万人以上。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农村扶贫开发的主渠道。

若干意见强调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计划,开拓旅游消费空间。特别是强调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到2020年,全国每年通过乡村旅游带动2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扶持6000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开展乡村旅游,实现每个重点村乡村旅游年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

旅游扶贫是产业扶贫的主要方式,具有贫困人口参与面广、生产经营成本较低、扶贫效果来得快、返贫率低等优势。旅游扶贫给贫困人口带来的不仅是经济脱贫,还有精神脱贫。乡村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农民学习掌握现代思想文化理念成为自觉行动,根本上实现“真脱贫”,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推进旅游革命,从“厕所革命”开始

李金早指出,厕所虽小,却是一种全世界通用的嗅觉语言和视觉语言,是文明沟通中最短的直线。“厕所是人类文明的尺度”,而厕所被我们忽略得太久了。作为世界大国、文明古国和旅游大国,我国旅游厕所脏乱差,游客反映强烈,是公共服务体系最薄弱环节。我国厕所严重短缺、管理滞后局面必须改变。

游客不会因为某地厕所好而去旅游,但很可能会由于某地厕所差而不愿再去。境外游客对我国旅游环境反映最强烈、印象最差而最无可奈何的就是厕所。李金早回忆说:“一位侨居海外40多年的老飞行员给我写信反映:2013年秋,三峡之游偶遇外国旅行团百余人,交谈之下他们都对中国方方面面赞不绝口,唯独最令人困扰的就是景区公厕问题。其中一个外国女士因为厕所没有干净的坐厕直接尿裤子让我看到了,苦不堪言。”

厕所是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重要的基础设施。应明确地方政府为主体,要推动地方政府将厕所纳入当地政府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推动业主单位、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在厕所建管中承担主体责任。

小小厕所,建设管理涉及旅游、规划、工商、税务、建设、环保、市政、环卫等部门,要按照市场化、社会化理念,整合资源。到2017年底,全国旅游景区景点、旅游线路沿线、交通集散点、乡村旅游点、旅游餐馆、旅游娱乐场所、休闲步行区等旅游厕所要达到优良标准。“三分建设、七分管理”。要探索“以商养厕”之路。把厕所作为发展机会、商机,让厕所建管有商可经、有利可获。 “旅游+”代表一种新的先进生产力

李金早围绕“旅游+”为什么、是什么等问题,作出了深度解读。他指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这是指导新时期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文件。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文件精神,以开明的态度、开放的思路、开拓的精神,积极推进“旅游+”。

“旅游+”是指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融合能力,及催化、集成作用,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插上“旅游”翅膀,形成新业态,提升其发展水平和综合价值。在此过程中,“旅游+”也有效地拓展旅游自身发展空间,推进旅游转型升级。

“旅游+”与“互联网+”一样, 具有“搭建平台、促进共享、提升价值”之功能。互联网以其无处不在的技术力量,通过“互联网+”全面深刻地改变世界;而旅游则以其强劲的市场开拓力量、美好生活追求动力及人文交流优势,通过“旅游+”给世界带来深刻影响。

文旅局消费扶贫工作范文4

一、强化组织领导

为做好旅游电商扶贫工作,我局召开了专门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旅游脱贫攻坚电子商务工作,成立了由局长xxx为组长,其他业务骨干为成员的的涉旅电子商务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精准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同时,初步拟定了《xxx局脱贫攻坚电子商务工作实施方案》,对工作进行了责任落实,细化措施,为开展此项工作提供了保障。

二、工作开展情况

1、积极引导旅游企业、景区、酒店发展电子商务,持续加大网络营销推广力度。指导旅游企业、景区、酒店建立自身网络销售平台,游客可通过网站平台实现预订门票、住宿、商品。文化旅游公司、旅游开发公司、酒店、民族手工艺品等企业主动与携程、途牛、去哪儿、美团等电商平台建立合作关系,利用大电商平台将博湖的精品旅游产品、线路推广出去。截止目前,旅游景区、酒店通过门户网站和电子商务网上支付平台售票3600余张,预订客房2000余间,销售手工艺品2800余件,实现旅游收入112万元。

2、拓宽旅游农特产品销路,提高旅游产业扶贫效益,我局依托博湖有机生态鱼、辣椒、西瓜、蔬菜等丰富的旅游农特产品资源,积极探索旅游电商扶贫新模式。组织开展了旅游电子商务进农村活动。一是采取以“旅游电商服务中心+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网店”的旅游电商扶贫模式,将贫困家庭作为发展旅游电商的重点,引导贫困户积极开办农牧渔家乐、制作手工艺品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二是推广村企结对帮扶旅游扶贫模式,推行景区包村,旅行社、酒店包户,帮助推销农副产品。鼓励旅游景区、旅游企业、酒店、农家乐为贫困人口提供就业岗位,直接带动就业730余人,间接带动就业3562人。景区、星级酒店优先采购建档立卡贫困村生产的农副产品。星级农家乐通过扩大规模,吸纳农牧民就业,50家星级农家乐直接吸纳贫困人口49人就业,间接带动148名农牧民人均增收3500元。

3、以活动促旅游,旅游带脱贫。坚持“以活动促旅游,以旅游促发展”,积极联合各部门各乡镇策划并实施开展农牧民农副产品+农家美食进景区活动共8场次,通过“5A+”的合作模式,引进农牧民、商户到景区开展经营活动,将博湖县特色农副产品与少数民族餐饮融入旅游产业中,不仅为景区融入了鲜活的产业与动力,满足了游客的需求,而且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与致富渠道,带动了农户、商户人均增收2200元,促进贫困户脱贫致富。通过捕鱼节、美食节、西瓜节、垂钓公开赛等活动促进了景区周边客流量,带动经济消费。今年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61户143人。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年总收入35.69万元,人均增收2549.3元

4、精心组织参加旅游电子商务推介活动。按照“月月有活动、季季有亮点、全年无淡季”的要求,突出宣传推介博斯腾5A级旅游景区、美丽乡村旅游点、“农家乐”民俗旅游目的地及体现“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的旅游产品和配套设施。积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组织各旅游企业积极参加xxx会,充分发挥援疆优势,主动赴xxx地宣传推介3次,提升宣传效果。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我县电子商务发展处于初级阶段,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仍需优化。虽然我县旅游资源丰富,特别是地方特色产业优势十分明显。但是,由于没有依托大量的网商群体和交易规模,电子商务产业链不够健全,网络接入、快递物流、第三方仓储、电子商务金融、培训等支撑不力,与其他周边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不能有效促进旅游电子商务发展。

二是通过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载体较少,带动旅游脱贫成效不够明显。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学习培训。积极组织旅游企业、景区、酒店、星级农家乐管理人员学取外地先进经验。通过赴外取经和邀请知名电商专家开展陪训等方式,指导我们开拓思路,寻找合适发展路径。

(二)加大宣传推介力度,营造电子商务发展氛围。利用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等形式,特别是微信等新兴媒体宣传电子商务知识,提高电子商务意识,灌输电子商务理念,加大宣传力度。

(三)切实转变观念。电子商务是新生事物,引导涉旅企业盘点自身资源优势、创新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新路子。

文旅局消费扶贫工作范文5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扶贫开发总体部署,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遵循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原则,着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有机结合的“大扶贫”工作格局,结合全县2016年旅游产业发展工作重点,创新扶贫机制,转变扶贫方式,突出精准发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产业带动,不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大力提升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和全面发展能力,确保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对象及主体

2016年旅游扶贫的主要对象为:围绕县2016年5个贫困村“摘帽”、2998人贫困户脱贫目标任务,着重对5个脱贫“摘帽村”。脱贫任务分别为乡村64户268人、乡村25户100人、乡村97户515人、乡村26户134人、乡村80户424人。

三、目标任务

根据县2016年贫困村摘帽及贫困户减贫任务,为“十三五”期间贫困村摘帽,贫困人口脱贫奠定基础,搭建各类社会扶贫精准工作平台。

2016年,一是依托旅游产业发展项目,完善贫困村旅游基础设施,发展乡村旅游;二是依托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项目长效机制,提升基础设施、完善旅游配套、着重培育旅游产业,大力开发民居接待、农牧家乐等旅游项目,从单一的观光游向深度复合型体验游转型;三是将贫困村和贫困户待业青年纳入全县年度旅游行业人员培训计划,以培训促进就业;四是通过规范行业管理,提升旅游服务综合水平,带动贫困村旅游业发展;五是强化旅游宣传促销,培育壮大客源市场,提高旅游知名度。六是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展安多藏寨民居、民俗等旅游产品,强化旅游商品开发力度,切实强化资源型向产业型转化。

四、主要工作内容

(一)完善规划精准发力。科学编制《县旅游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修改完善《县旅游产业脱贫“十三五”规划》,为“十三五”期间我县旅游产业和脱贫攻坚提供发展方向和工作思路,为项目建设提供具体指导;编制《曼扎塘湿地景区》规划,为旅游产品开发,扩景拓容奠定基础;聘请专业团队对县旅游资源全面普查、对我县贫困村在旅游开发潜力等方面进行评估,为产业脱贫奠定基础。

(牵头单位:县发展改革和经济商务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县旅游发展局)

(二)加大基础设施建设。预计投资16285余万元,围绕交通、电力、扶贫等领域项目,拟实施s452求(吉玛)——茸(木达)公路改扩建、河支大桥、河支至德格通乡油路、乡上村道路硬化、德格乡日进贡村道路硬化、乡村一、二组桥梁建设、农村农网改造等工程。着力提升乡村基础设施,改善旅游配套条件,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良好的保障。重点提升中环线道路,依托道路硬化工程,在重要节点配套设置观景点和停车点,提高村、上村、村和村的通达性和可进入性。(牵头单位:县旅游发展局;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县两资办、县电力分公司、相关乡镇)

(三)旅游产品开发。

1.加快景区开发建设。预计投资5787余万元,重点对莲宝叶则扎尕尔措、中安多文化旅游区、世外桃源神座景区进行开发提升,完善景区配套设施设备,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改造提升民居条件,提高景区可进入性和观赏性。拟实施扎尕尔措景区一、二期开发建设、神座“民族团结进步新村”建设、乡查不让特色村寨建设、乡纳修村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乡卡西村传统文化展览厅建设等项目。重点形成以点带面和辐射周边的效果,增加游客在我县各景区的滞留时间,引导农牧民群众积极参与旅游经营项目,从而促进群众收入。(牵头单位:县发展改革和经济商务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县旅游发展局、县民宗局、县扶贫移民局、县两资办、相关乡镇场)

2.加快乡村旅游开发工作。预计投资2832余万元,拟实施农村危房改造、新村脱贫建设、乡卡西村民族进步村落建设、乡农牧民增收创业带头人培训、乡村乡村旅游开发、哇尔玛铁穷村旅游接待、乡村旅游接待等项目。依托农村危房改造和新村脱贫建设项目,重点对乡村和乡村的旅游产业进行培育,依托莲宝叶则景区和上下宗教文化,村新建停车场、旅游厕所、观景台和农牧家乐,发展集体产业,壮大集体经济;村在2015年实施的旅游提升项目基础上,延伸现有栈道和再新建一处观景台,对民居接待再提升,打造民居接待户5—10户,引导农牧民群众开展民居住宿、参观体验、摄影采风等项目,增加农牧民收入。从发展乡村旅游入手,对精准扶贫贫困村和贫困户精准发力,引导全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牵头单位:县旅游发展局;责任单位:县住建局、县两资办、县扶贫移民局、县就业局、相关乡镇)

3.产业融合形成多元旅游产品。预计投资4306余万元,拟实施油菜基地、中药材种植基地、阿曲河至乡植被恢复、镇周边防护林建设、镇至扎尕尔沟绿色长廊工程、莲宝叶则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多美林卡湿地公园建设、曼则塘湿地自然保护区重点物种科学研究等项目。重点在s302线通道和藏寨周边,围绕旅游产品的多元化形成,依托农畜、林业、环保等部门项目,助推景区开发建设,提升我县旅游资源的观赏和增设体验项目,增加旅游附加值。(牵头单位:县旅游发展局;责任单位:县农业畜牧和水务局、县环保和林业局、相关乡镇、场)

(五)加快构建旅游产品体系

1.人性化设计游览线路。设计旅游推介线路和县内旅游线路套餐。依托成都、重庆主要客源市场,围绕我县周边成熟景区,深度挖掘宗教文化,设计出自驾游、朝觐游、特种游、观光游、体验游的推介线路。以县城为中心,将各景点、摄影点、寺庙、民居有机联系起来,人性化设计县一、二、三日游游览线路套餐。为旅行社、自驾游提供参考,最大程度满足游客需求。(责任单位:县旅游发展局)

2.融合化发展文化旅游。预计投资208余万元,拟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县级数字影院建设、莲宝叶则艺术团建设等项目。利用县独具特色的民间传统节庆文化,重点打造“扎崇节”、“莫朗节”等节庆文化。围绕两大节庆,继续举办锅庄邀请赛、篮球邀请赛、藏棋比赛、摄影大赛等活动。进一步深挖格萨尔王传说、安多藏民族及各大藏传佛教寺庙等文化内涵,将宗教文化与节庆文化有机融合,打造旅游传统节庆文化品牌。打造“秘境”晚会,丰富游客夜间文化生活。(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县旅游发展局、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县民宗局)

3.特色化开发旅游商品。预计投资27500余万元,拟实施玛咖种植及提炼加工、玛咖种植基地建设(加工厂)、农畜产品综合加工、优敏芭藏香加工厂等项目。坚持以“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群众参与”的模式,依托我县丰富的中药材、畜牧、林业、手工等资源,开发生态农产品、林产品、畜产品、藏族特色饰品、文化宗教旅游纪念品。重点培育饰品、唐卡等特色旅游纪念品企业,扶持农畜林类、中药材类、民特纪念类、宗教特色类等本土特色旅游商品的研发和推广。同时进行商标注册和质量认证,努力形成我县旅游商品品牌,在精品购物街集中展销,探索电商销售。(牵头单位:县发展改革和经济商务信息化局;责任单位:县发展改革和经济商务信息化局、县旅游发展局、县工商质量技术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县农业畜牧和水务局)

(六)拓宽宣传营销渠道

继续坚持内外营销相结合的宣传营销模式,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精心策划、创新方式,以新媒体宣传为重点,注重宣传的系统性、目的性、技巧性和组织性,积极组织各类活动,加强宣传营销。力争2016年度接待游客55.7万人次,增长21%,实现旅游收入4.4亿元,增长29%。(牵头单位:县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县旅游发展局、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县电视台)

(七)规范行业管理

预计投资55余万元,拟实施乡村旅游、农牧家乐、宾馆管理、酒店服务、中式烹饪、行业管理等培训,预计全年举办8期专题培训班,培训700人次。重点将贫困村“摘帽”村乡村和乡村贫困人员纳入培训,计划培训200人次,为两村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人材保障。通过培训让旅游管理、行业技能、服务人员等得到充实,不断适应我县旅游发展需求,促进贫困人员就业。(责任单位:县就业局、县旅游发展局)

(八)依法治理旅游市场

通过日常巡查和专项治理等手段确保旅游安全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建立旅游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加大依法治旅力度,确保旅游安全和旅游市场综合治理富有成效。(牵头单位:县旅游发展局;责任单位:县公安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工商质量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县安监局、县文化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局、县消防大队)

五、组织保障

(一)深化思想认识

精准扶贫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新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旅游行业领导干部、职工要深化认识,统一思想,把精准扶贫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

(二)加强组织领导

作为旅游部门,依托发展县“特色旅游”这一支柱产业,要做好产业脱贫各项工作。要成立县旅游产业扶贫领导小组和工作组,指派专人负责各项具体工作,及时与县扶贫部门沟通,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保障工作经费,提高工作效能。

(三)强化责任落实

严格按照县委、县政府精准扶贫工作相关要求,按照社会扶贫各项工作安排,要按照分工,与其他部门积极配合,发挥自身职能和旅游行业优势,将工作落到实处;切实加大对贫困户和贫困村的帮扶力度;要搭建有效平台,引导和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工作。

(四)加强宣传引导

大力学习宣传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宣传扶贫政策措施,创新社会扶贫宣传形式,拓宽宣传渠道,加强舆论引导,营造扶贫济困的浓厚社会氛围,激发正能量。

文旅局消费扶贫工作范文6

一、牢牢把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难得

机遇

我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历了萌芽、起步,当前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总的来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从农民的副业变成了农村的新产业态,从市民的临时安排变成经常性的生活方式,从农业部门的一般性工作变成了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市场需求旺盛。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时,就会形成休闲度假的消费需求,休闲消费能力显著增强,并呈多元化趋势。2015年我国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未来20年,我国人均GDP水平将进一步提高,预计居民人均年休闲旅游将超过5次,全国休闲旅游市场规模将超过80亿人次,呈爆发式增长态势。特别是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国家法定节假日的优化调整,带薪休假制度的逐步落实,以及2.5天弹性休假制度的实施,休闲度假会从少数人的奢侈品,发展成为大众化、经常性消费的生活方式,休闲观光大众化、家庭旅游普遍化必将成为拉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动力源泉。

发展基础较好。这些年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农村的水电路气房和通讯等设施得到较大改善,科教文卫保等社会事业水平明显提高,这为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各级农业部门通过加强规划引导、研究制定政策、加大品牌培育、强化公共服务、加强宣传推介、注重部门配合等,有力地引导和推动了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各地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新兴产业,编制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创设发展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强化公共服务创造发展条件,全国认定的254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均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定位为支柱产业、主导产业优先发展,为促进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国家政策鼓励。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专门提出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并且在用地政策上,首次提出要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通过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四荒地”、可用林场和水面等资产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并要求各地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合理安排。在扶持项目上,提出要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扶持方式,着力改善休闲旅游重点村的基础服务设施。国务院办公厅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三个文件中,都强调要加强规划引导,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进乡村精准扶贫,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

今年财政部和农业部专门安排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示范项目,以及发改委和农业部等部门实施的一二三产业融合“百千万”工程中,均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重点支持内容。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部署和政策红利,将成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新一轮发展的强大支撑。

但我们也必须看到,机遇与挑战同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新型产业形态和消费业态,在快速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思想准备不足、基础设施滞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总的看整体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与爆发式增长的市场需求还不相适应,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任重道远。

二、充分认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作用

要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引导好、发展好,十分重要的是要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认识和把握,以增强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

要充分认识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和产业脱贫的重要途径。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能够使农业生产实现物化产品和精神产品双重增值,有效增加农业经营性收入;能够延长农业产业链条,扩大就业容量,有效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能够把农家庭院变成市民休闲的“农家乐园”和可住可租的旅店,有效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能够把农业产区变成居民亲近自然、享受田园风光的景区,保障农民收入“四季不断”。特别是对贫困地区来讲,更是实现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贫困地区大都是未开垦的处女地、原生态地,往往生态环境良好,农产品特色明显,民俗风情各异,古村落形式多样,具有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这些地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形成产业支撑,建立帮扶机制,实现利益分享,可以走出一条产业脱贫的路子。

要充分认识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当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仍存在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有的地方在产品品种、食宿环境、服务质量、文化展示、农事体验等方面还难以满足城乡居民高质量的休闲消费需要。有的经营主体功能单一,果园只能提供采摘,农家乐只能提供食宿,农业园区只能提供科普观光,观光、体验、休闲、度假、用餐、赏景相互割裂,没有形成结构优化和业务衔接,导致游客不愿来,来了待不住。这种状况制约了产业发展,这就需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方面提高供给质量,着力打造功能齐全、环境优美、体验活动丰富、产品绿色安全、文化内涵深厚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另一方面加大公共服务,串点成线、连线成面,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

要充分认识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涉及面广、内涵丰富,既要打好第一产业的基础,又要推动第二产业延长产业链,还要延伸第三产业的价值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很好体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理念,是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有效载体之一。许多经营业主在生产优质农产品做大一产的基础上,发展加工业做强二产,发展休闲度假、养老养生、农事体验等做优三产,有机地把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休闲观光服务紧密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农村三次产业的融合发展,拓展了农村的发展空间。

要充分认识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带动农民创业创新的重要平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资源消耗低、投资额度小、就业容量大、市场需求旺、综合效益高,农民、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均可参与,是创业创新者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大量的休闲消费,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了无穷市场。互联网+等技术的应用,为创业创新者获取创意信息、休闲产品、开展众筹融资提供了便利条件。移动通信、高速铁路、电子商务、在线支付等基础条件的改善,为创业创新者提供了有力保障。一大批投身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弄潮儿,走“小、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打造了一批“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专”的休闲产品和服务,他们的成功,为农民创新创业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三、扎实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

“十三五”时期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满足居民休闲消费需求、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以激发消费活力、促进产业升级、实施产业脱贫为着力点,依托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坚持农耕文化为魂,美丽田园为韵,生态农业为基,创新创造为径,古朴村落为形,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强统筹规划,强化政策创设,组织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力争到2020年,产业规模年均增长10%以上。

要围绕优化布局,着力在丰富类型和融合聚集上实现提升。要抓紧研究制定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争取在规划指导、发展政策、公共服务、项目扶持等方面有大的突破。正在编制的《“十三五”全国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也要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思路、总体目标、重点任务作出部署。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加强规划引导,加快发展特色各异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要大力支持农民发展农家乐,鼓励发展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为核心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聚集村,从点状发展到片状打造,要有差异、成规模、有特色;鼓励在适宜区域发展以拓展农业功能、传承农耕文化为核心,兼顾度假体验的休闲农庄;鼓励建设具有科普、教育、示范以及传统农耕文化展示功能的休闲农园;在符合规划、保护环境、农民受益的前提下,引导多元投资主体发展特色民宿,因地制宜兴建特色餐饮、住宿、购物、娱乐等配套服务设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要围绕丰富内涵,着力在文化传承和创意设计上实现提升。认真抓好全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并在传统村落保护、文化遗产发掘、文化创意设计方面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合力推进。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既是一份荣誉,也是一份责任。地方政府和部门要落实保护责任,重视农村文化资源的保护和挖掘,强化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场所的创意设计,推进农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的融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文化品味。要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加强对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的研究,加强农村文化遗迹和传统村落、传统民居的保护,发展具有文化内涵的美丽休闲乡村,加快乡土民俗文化的推广、保护和延续。

要围绕增收脱贫,着力在产业融合和利益共享上实现提升。要认真贯彻落实9部门联合印发的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产业扶贫的重点,并将分层次、有计划地对贫困地区村干部开设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专题培训班,手把手、面对面地帮助贫困地区干部和群众提高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能力。对资源禀赋有优势的贫困地区,要支持农民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合作社、农家乐和小型采摘园等,带动传统种养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贫困地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大对贫困地区创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品牌以及申请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支持。要探索社会资本参与贫困地区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利益分享机制,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开发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项目,着力推动精准脱贫。

要围绕提档升级,着力在人员素质提高和设施改善上实现提升。安排好农业文化遗产培训,组织实施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项目,支持和带动各地改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各地要立足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和质量,发展充实一批规划设计、创意策划和市场营销人才,加大从业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水平。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大支持力度,着力改善基础服务设施,扶持建设一批功能完备、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的休闲农业专业村、休闲农业园、休闲旅游合作社,发展充实一批规划设计、创意策划和市场营销人才,加大从业人员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实现特色农业加速发展、村容环境净化美化和休闲服务能力同步提升。

要围绕有序发展,着力在规范管理和生态保护上实现提升。加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标准和规范的制定和宣贯力度,指导各地分层次制定相关标准,逐步推进管理规范化和服务标准化,促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规范有序发展。各地要引导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树立开发与保护并举的理念,在统筹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情况下,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文旅局消费扶贫工作范文7

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脱贫攻坚发言稿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脱贫攻坚发言稿范文】过去一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向贫困发起总攻的决战之年。面对宏观经济下行的极大压力和脱贫攻坚的繁重任务,全县人民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精神,以昂扬的斗志、作战的姿态、务实的作风,坚持“稳中求进、脱帽争先”的工作总基调,奋力推进“1155”工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较好完成了县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过去一年,我们把消除贫困作为第一使命,真心帮扶,精准施策,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战果。坚持“悠悠万事、脱贫为大”,举全县之力,聚全民之智,向贫困发起总攻。统筹整合涉农资金6.24亿元、通过融资等渠道筹资近6.5亿元投入脱贫攻坚,实现65个村、10297户、32288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0.88%,各项指标达到贫困县退出标准。基础设施条件深度改善。投入资金5.5亿元,完成易地扶贫搬迁2301户7192人,实施危房改造7591户,让989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进了新居。投入资金2.4亿元,新建农村公路709公里,实施窄路拓宽205公里、生命防护工程443公里,打通边界断头路50公里,改造危桥5座,贫困村路网覆盖率实现成倍提高。投入资金2.4亿元,完成了146个村电网改造和186个村安饮提质,全面解决了贫困户用电和饮水问题。投入资金1.15亿元,新建和改造村级综合服务平台133个,公共服务功能全面提升。水、电、路、住房保障等投入超历史,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群众致富门路稳定拓宽。把发展产业作为稳定脱贫之本,通过基金扶持和金融支持,走出了一条“公司+集体经济+基地+贫困户”的产业扶贫之路。全年新增小额金融贷款1.08亿元;建成产业扶贫示范基地105个,流转贫困户土地2.2万亩;61个贫困村光伏项目并网发电;185个电商服务网点投入运行,15个贫困村依托电商基本脱贫。被评为“2017年度中国茶叶扶贫示范县”,县供销社获“2017中国果业扶贫突出贡献奖”。坚持产业与就业同步发力,新增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2631人,湘佳牧业获评“全国就业扶贫基地”。贫困帮扶政策全面覆盖。大力推进教育扶贫,扶贫助学政策全面落实,对10635名贫困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累计发放助学金4800万元,确保了无一人因贫辍学。积极推进健康扶贫,贫困人口“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住院“绿色通道”全面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面覆盖,贫困群众就医更加便捷;着力构建医疗保障“六道防线”,城乡居民医保住院起付线降低50%、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10%、免费购买“扶贫特惠保”等政策全面落实,贫困群众医疗负担大幅减轻;健康扶贫工作经验获央视推介。推进扶贫与社会救助“两线融合”,1795名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深度贫困对象全部纳入兜底保障,实现了扶贫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社会扶贫热情有效激发。广泛动员民营企业、社会个人参与扶贫,全县先后有42家企业自愿出钱出力,捐资500多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34位优秀企业家主动到贫困村担任名誉村主任,涌现出了“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全国脱贫攻坚模范”“湖南省扶贫楷模”王新法、湖南省2017年“最美扶贫人物”喻自文等一批享誉全国全省的先进典型。一年来,石门脱贫攻坚工作先后接受了国务院、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卫计委的督查检查稽查,迎接了省委省政府脱贫摘帽检查验收和第三方评估,均获得高度评价。新年伊始,作为全省唯一脱贫攻坚典型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专访报道,在全国引起重大反响。

过去一年,我们把开发开放作为核心战略,厚植基础,久久为功,经济发展实现了内涵式提升。全年到位国家和上级投资40亿元,引进利用境内外投资95亿元。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64亿元,同比增长8.5%;地方财政总收入13.7亿元,增长10.6%,均有望位列全市第一方阵。工业层次进一步提高。预计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75.8亿元,增长10%。关停落后产能企业32家,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0家,总数达到120家。葛洲坝特水、易红堂红木家具、湘佳食品产业园、白沙渡水电站、天池堰光伏发电、楚天钡业重晶石深加工等11个工业项目竣工投产。湖南航天磁材等10个项目稳步推进。园区聚集效应逐步凸显。建成标准化厂房11万平方米;工业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红星美凯龙、市民之家、永通汽贸等产城融合项目相继启动。农业质效进一步提升。预计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0亿元,增长5%。柑橘产值突破11亿元,创历史新高;茶叶量价齐升,产量超过2万吨,产值突破5亿元,被评为“2017年度全国重点产茶县”、湖南“十强生态产茶县”;生猪、家禽等传统养殖稳步增长,蜜蜂、棘胸蛙等特色养殖发展壮大,预计实现养殖业综合产值32.2亿元。新型经营主体蓬勃发展,新增家庭农场3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81家。农村“三资”管理获全省先进,农村土地确权工作获全市先进。全年新增“三品一标”认证35个,“石门土鸡”获十五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金奖,白云山林场被评为“全国最美茶园”和湖南“十佳茶旅景区”。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激活。预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1.4亿元,增长12%。全域旅游全面铺开。完成涉旅投入11.2亿元,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3.7亿元,成功跻身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县、湖南省精品旅游线路重点县;壶瓶山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壶瓶山大峡谷3A景区、白云山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成功夺牌。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县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开园运营,电商服务站实现乡镇全覆盖,成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现代金融稳健发展。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30亿元、贷款余额99亿元,分别增长8.4%、23.2%;省农信担保公司石门办事处正式挂牌。房地产市场总体平稳,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文化娱乐等传统服务业实现增量提质。侯卫东官场笔记

过去一年,我们把补齐短板作为破局之策,抢抓机遇,多方争取,基础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坚持以大投入促进大开发,带动大发展,预计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0.2亿元,增长16%。县域发展整体格局逐步调整,外部环境迎来大幅改善。大交通格局初步成型。石长动车成功开行,呼南高铁宜石常段正在进行站线规划设计,通用机场选址通过专家论证,石门已经进入动车时代,正大步迈向高铁时代。沅澧快线二大道(石门段)、壶大公路1标段、新龙公路、九杨公路竣工通车。太柳公路基本完工,安慈高速正式开工,G353火车北站至樟木渡公路、西北环线、周象公路、壶大公路2标段、彭岗公路等项目进展顺利。“内畅外联、快捷便利”“连接常德1小时、县域通达1小时”的路网体系基本形成,制约石门发展的交通瓶颈正逐步破解。农田水利建设提挡加速。投入资金1.15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3.6万亩。投入资金1.85亿元,整治堤防11公里,完成大中型沟渠清淤疏浚27.6公里、中小河流治理6.7公里,整修渠道655公里、泵站22处;实施高效节水设施改造9处,新增高效节水面积4000亩;31个村的五小水利建设全面完工,水利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升。信息基础建设突飞猛进。全年共新建4G基站156座,铺设光缆790公里,4G信号总体覆盖率达到96.6%,基本覆盖所有公路主干线、建制乡镇和村居。光纤网络实现乡镇全覆盖,到村通达率达到98.8%,信息化正加速融入产业发展,加速改变石门人的工作与生活。

过去一年,我们把自身建设贯穿工作始终,立说立行,真抓实干,政府公信力得到全方位提升。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守法治、强执行、转作风,在群众中树立了公正、高效、清廉的良好形象。民主法治全面加强。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78件、政协提案130件,办复率100%,满意率100%。积极开展“七五”普法,公共法律服务点实现村(居)全覆盖。行政效能全面提升。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和“两集中三到位”改革,扎实开展行政许可标准化建设,共清理行政许可事项379项。积极应用“互联网+政务服务”,网上窗口年办理业务突破1万件。强化乡镇政务服务功能,12个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建成投入使用,实现政务服务“一站式”办理。大力实施优化环境“323”工程,全面启动建设项目和规模企业“一体化”“一站式”收费,开辟办证“一条龙”绿色通道,重拳整治“三强”“三乱”等违法行为,发展环境持续改善,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环境整治“霹雳”行动综合排名全市第一。工作作风全面改进。严格落实中央、省、市、县改进作风规定,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和“两个责任”谈心谈话制度,大力整治“文山会海”,严控“三公”经费支出,政风行风明显好转。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力纠行业和部门不正之风,对不作为、缓作为、乱作为“零容忍”,政府形象再上新台阶。

各位代表!耕耘汇集收获,拼搏铸就辉煌。过去一年,全县上下勠力同心、众志成城,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抒写了一个又一个感人故事,在城乡建设的主阵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石门奇迹,在经济发展的最前线交出了一份又一份完美答卷。一年艰苦卓绝的努力,我们用辛勤追逐梦想,用汗水诠释担当,石门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事业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人民生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善。此时此刻,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

【脱贫攻坚发言稿范文】2018年,是迈进新时代踏上新征程的开局之年,也是落实市委市政府“开放强市、产业立市”战略的首战之年,更是石门脱贫攻坚迎国检、摘穷帽的大考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伟大的“历史性变革”,我们要深刻把握“认识新时代、适应新时代、引领新时代”这个大逻辑,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这个新期待,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根本宗旨,以更高的工作热情、更强的责任担当,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突出、最紧迫的实际问题,不断推动石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用实实在在的发展业绩,向历史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2018年注定极不寻常、极不平凡,必将在石门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及中央、省、市、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确保摘帽、统筹全局、进位争先”的工作总基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发展质效为中心,大力推进开放强县、产业立县,全面做好保脱贫、抓招商、上项目、壮产业、惠民生等各项工作,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武陵山片区经济强县。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5%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以上,确保成功摘掉贫困县帽子。

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

1、冲刺脱贫攻坚,确保成功摘帽。

坚持全县“一盘棋”,统筹推进贫困村与非贫困村的脱贫攻坚工作。进一步强化帮扶措施、压实工作责任,全力以赴迎接国务院脱贫摘帽验收和第三方评估,确保顺利摘掉贫困县帽子,全力打造武陵山片区脱贫攻坚的“石门样板”。

进一步强化结对帮扶。坚持驻村帮扶方案总体不变、局部微调,继续实施领导联点示范制度,确保每一个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00人以上非贫困村,都有县处级领导督促指导扶贫。按照“四个不摘”和“四个只增不减”的要求,同步抓好巩固提升工作,即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工作力量只增不减、资金投入只增不减、政策支持只增不减、帮扶力量只增不减,切实将扶贫责任坚守到底。全面推进“互联网+扶贫”,强化中国社会扶贫网石门平台的应用和管理,凝聚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

进一步培强扶贫产业。引导贫困户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年内流转贫困户土地1.5万亩以上,完成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700人。深入实施“雨露计划”和“两后生”培训,提升贫困对象劳动技能。坚持产业帮扶到户,全县每个村增加20万元产业发展基金,采取以奖的方式,引导群众发展柑橘、茶叶、土鸡、香猪、棘胸蛙等特色产业。进一步做实集体经济,鼓励村级组织立足本地优势组建专业合作社或创办实体,力争集体经济收入村平达到5万元以上。用好用足金融扶贫政策,发挥省农信担保公司石门分公司平台作用,全年发放小额信贷和“财银保”信贷5000万元以上。

进一步改善基础条件。重点围绕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补短补缺,加大资金投入。年内实施182个村电网改造,全面完成县域农网升级。新建农村公路509公里,完成窄路加宽197公里、危桥改造28座、生命防护工程400公里,优先打通“边界路”“断头路”,实现25户100人以上的自然村落全部通水泥路。着力改善住房条件,年内改造农村危房3200户;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确保农村改水改厕率达95%。加强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村公共卫生条件及文化生活平台。

进一步抓好保障提升。全面加强教育扶贫。完成5所农村中小学“四改三化”。大力倡导社会捐资助学,资助贫困学生1万人次以上,实现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确保无一人因贫辍学。全面加强健康扶贫。进一步完善健康扶贫政策,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三个一批”行动计划,推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贫困人口和重点人群全覆盖,九种大病集中救治率达90%以上,切实为贫困群众撑起健康“保护伞”。全面加强兜底保障。持续推进扶贫与社会救助“两线融合”,实行救助对象和兜底保障对象动态管理,确保脱贫路上不漏一户、不掉一人。

2、突出开发开放,蓄积发展动能。

坚持全方位开放、精细化开发、赶超式发展,大力实施开放强县、产业立县三年行动计划,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狠抓招商引资。坚持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不动摇,主要领导带头抓招商,小分队专业抓招商,工业园区全力抓招商。层层落实责任,细化奖惩机制,在全县开展招商引资大比武,营造上下联动、全民参与的招商氛围。突出招引重点。把农产品深加工、矿产资源深加工、新型建材、清洁能源作为主攻方向,瞄准国字头、央字号和民营500强等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力争形成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总部经济。创新招商方式。充分运用商会平台及友好城市结对机制,大力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积极承接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力争全年签约项目4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0个,到位国内外资金120亿元以上。深入实施“破零倍增”计划,新增外贸“破零倍增”企业3家,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500万美元。

狠抓项目建设。全力争取国家重大项目布局。抢抓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等战略机遇,精准对接“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宏观政策,进一步完善充实项目库,力争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和省市“笼子”,力争全年到位国家和上级投资45亿元以上。强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深入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继续推行“一个项目、一名县级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全年推进重大项目100个,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其中亿元以上产业项目不少于15个;实施重大项目前期50个,力争10个以上项目具备开工条件;新开发投资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60个以上。

狠抓要素供给。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投放,确保全年净增银行贷款20亿元以上,存贷比超过45%。积极推行PPP融资模式,激活民间资本,全年融资40亿元以上。全力争取用地指标,深入开展闲置土地、违法用地清理整顿,全年收储土地1000亩,供应建设用地1500亩。盘活土地经营,推进用地指标有偿流转,确保土地净收益突破1.5亿元。严格执行优化环境“十个严禁六个一律”规定,充分发挥“五位一体”和“两支队伍”作用,强力整治“三强”“三乱”和工程领域暗箱操作、串标围标、层层转包等违法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安宁和谐的建设环境、重商亲商的人文环境。

3、突出转型升级,提升工业实力。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全面振兴工业实体经济,确保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12%以上。

激活工业园区。加快推进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完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亿元以上。新建标准化厂房10万平方米,重点推进园区“四纵三横”路网建设和县城澧水南岸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加快电厂以西工业用地集中连片开发和“双创”基地建设,增强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全面深化“一权两制一司”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园区“公司化运作”,在管理审批、人才引进、薪酬标准等方面赋予园区更大自主权,增强园区发展活力。园区年内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7个,新增规模工业企业9家。确保园区规模工业总产值突破230亿元,增长14%以上。

培育工业后劲。深挖传统产业潜能,重视盘活处理“僵尸企业”,鼓励通过技术改造、“两化”融合、“互联网+”等途径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年实施1000万以上技改项目10个以上。全力培育新产能,支持湘佳牧业上半年主板上市,力促葛洲坝特水60万吨白水泥和楚天钡业重晶石深加工达产达效,确保航天磁材产业园竣工投产、川海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充分发挥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加快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置换落后产能,培育一批符合发展新理念、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工业增长点,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5%以上。

扶强工业实体。全面落实国家减税降费、产业扶持等政策措施和《石门县帮扶工业企业发展暂行规定》,最大限度降低工业运行成本,尽一切可能拓展企业利润空间,让工业企业轻装上阵,释放最大产能,年内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2家、净增8家。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和企业特派员制度,切实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工等实际问题。引导金融机构开发适合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力争新增中小微企业贷款10亿元以上。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鼓励企业积极加大研发投入,实行科技奖励向工业创新倾斜,年内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科技创新成果有效对接市场,向新产品、新产能加速转化。

4、突出提质增效,推进乡村振兴。

围绕农业兴旺、农民富裕、农村繁荣,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2.8亿元,增长4%左右。

提升优势主导产业。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稳定粮油生产,坚守粮食安全底线。加速柑橘品改升级,建设无公害食品柑橘生产基地31万亩、绿色食品柑橘生产基地12万亩、有机食品柑橘生产基地1万亩。推动茶叶增量提质,新扩良种茶园1万亩,改造老茶园6000亩,新增有机茶园2000亩以上。落实烟叶1.7万亩、4.2万担,上等烟比例达65%以上。不断提升土鸡、香猪、棘胸蛙、马头羊等特色养殖水平,支持规模养殖场和专业化企业开展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大力发展种养循环经济和“零排放”养殖。抓好农业名品名牌建设,加大地标产品、绿色品牌培育力度,新增“三品一标”认证25个以上,力争注册“石门红茶”地理标志商标。

发展农村新型经营。大力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确保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家庭农场30家、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以上。支持石门茶叶集团做大做强。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继续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全面推进“三权分置”改革,年内流转土地5万亩以上。强化农村“三资”管理,有序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抓好农商对接和农超对接,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依托“湘品入沪”“常德品牌、中国品质”等平台,实现“山品出湘”“借船出海”。

夯实农业生产基础。落实耕地保护政策,坚决守住耕地红线,新建高标准农田6万亩。加快农业机械推广与应用,力争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50家,服务面积达到7万亩,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8%。全面启动全县小型农田水利体制改革。加快完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继续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农村饮水安全、高效节水、五小水利等重点水利项目建设,力争新建1座小型水库、续建1座中型水库灌区。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加强农民负担监管。抓好农技推广、动植物防疫、防汛抗旱、森林防火等工作。

【脱贫攻坚发言稿范文】2017年是吕梁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是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的一年。6月21日亲临山西视察,第一站就来到吕梁,充分肯定了吕梁精神。党和人民的领袖对老区人民的亲切关怀,使全市上下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干劲倍增。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精神和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脱贫攻坚、转型升级、全面从严治党“三件大事”,吕梁同全省一样政治生态由“乱”转“治”、发展由“疲”转“兴”,脱贫攻坚再战再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10.3亿元,增长9.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878.4亿元,增长11.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8.8亿元,增长54.9%;企业利润总额实现195.9亿元,增长44.6倍。4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从2015年全省末位,2016年由负转正进入中游,2017年上升为第一位,实现了年初提出的“保中游、争上游”的目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4%,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3%、7.7%,达到25704元、8232元。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排名全省第二。以全国林业扶贫现场会等10多个国家和省现场会为标志,生态脱贫、光伏扶贫等一批重点工作进入全省、全国“第一方阵”,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氛围日益浓厚,全市内生动力和外部形象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聚焦深度贫困,脱贫攻坚再战再胜。压茬推进“春季行动”“夏季攻势”“秋季会战”“冬季对标”,全年445个贫困村退出、14.8万贫困人口减贫,中阳、柳林2个贫困县摘帽,孝义、汾阳、文水3个县整体脱贫。打响具有吕梁特色的生态脱贫、护工护理培训和光伏扶贫“三张品牌”,在生态建设战场打赢增绿增收两场战役的做法得到充分肯定,国家林业局长、扶贫办主任及全国20多个省区林业厅长和扶贫办主任在离石、柳林、临县观摩了现场;“吕梁山护工”品牌叫响全国,央视《朝闻天下》栏目连续8期报道;光伏扶贫走在全国前列。部分省区领导观摩了交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时任副总理汪洋同志亲临现场给予高度评价。大力实施特色产业扶贫,带动33.1万贫困人口增收。加大金融扶贫力度,风险补偿产业扶贫贷款模式全国推广。出台教育扶贫“5+5”资助政策,资助贫困学生20.9万人次;贫困人口医疗费用报销率达87.34%,全省排名第二;13个县市区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实现“两线合一”,低保标准全部高于扶贫标准,脱贫攻坚“三五工程”方略开始落地生根。

(二)坚持加快转型发展不动摇,大力实施产业发展战略,产业集群化发展水平有效提升。抓住国发42号文件政策机遇,打出转型综改“组合拳”,推进九大产业转型发展。铝工业逐步发展壮大,局域电网初步建成试用,全省最大的合金铝生产线中润一期50万吨项目具备投产条件。煤焦产业向化的方向延伸,鹏飞集团与北京三聚环保公司合作的30万吨甲醇联产2亿立方LNG项目建成投产,金达、金岩分别与宝钢、山东科瑞合作,上马了煤系针状焦、甲醇联产LNG等传统产业升级项目。白酒产业加快发展,产量和产值均增长40%以上,我市被评为“世界十大烈酒产区”之一。文化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开展“乘汾酒号列车,赏吕梁山风光”“吕梁—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旅游季活动,全年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总收入增幅均超过30%,我市荣获2017亚洲旅游产业年会“最受欢迎旅游目的地”奖。大数据产业迅猛发展,依托华为公司引进软通动力等20家企业。规上工业增加值中,非煤产业占比由2013年的35.5%上升到49%,其中铝工业、白酒产业分别达16.6%、6.8%,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9%、14.3%,产业转型步伐不断加快,优势产业做强、新兴产业做大的格局开始显现。

(三)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发展动能加速转换。认真落实“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核减煤炭产能20万吨,减量置换234.6万吨;加大房地产去库存力度,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库存消化周期实现“双下降”;多措并举降低企业负债率和实体经济成本,规上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减少5.79元。成立9户售电公司,38户企业参与电力直接交易,节约成本1.5亿元。加快开发区“整合改制扩区调规”,基本完成“三制”改革,省级开发区数量达到5个。19个景区完成体制机制改革,实现管理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87户国有企业完成公司制改革,离柳焦煤集团等18户试点企业改革迈出坚实步伐。举办“数谷吕梁·智赢未来”大数据产业推介会、世界酒文化博览会、第四届全国煤炭深加工及焦化产业绿色发展交流会、铝工业发展论坛。搭建的这四大招商和转型发展大平台,吸引了12位两院院士、100多位专家学者及5000多领军企业和人员参加,引进转型项目30多个,扩大了吕梁影响、塑造了吕梁新形象。大力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和“百校__”,与北航、北理工等9所重点高校(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47位院士专家被聘为吕梁转型发展顾问。建立博士后工作站、技术研发平台12个。吕梁市推广PPP模式和孝义公立医院改革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特别是涉及1.7万职工、1820户普通债权人、586亿元债务的联盛集团依法破产重整,初步实现“平稳重整、涅槃重生”目标,成为全国化解金融和社会风险的典型案例,受到省委省政府和中国银监会的充分肯定。

(四)坚持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大力推进“双十”市政重点工程建设。新区以11.5公里吕梁大道为主干的两纵十六横路网基本建成;以两带三湖为主的水面面积达到327亩、绿化面积达到2326亩,宜居宜业生态环境初步形成;吕梁火车站站前广场、盛地小学投入使用,水电气热讯等市政设施建成完善;社会关注的两县区16个小区69栋安置楼11369套安置房建成,4000多户群众拿到新房钥匙,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区建设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期盼和共识。主城区提质改造步伐加快,投资9亿多元实施城区集中供热项目,供热面积从1477万平米增加到近2000万平米,热源点由原来的3个增加到5个,惠及2万多户群众;雨污分流管网改造工程完成;城南传统工业主题公园一期、兴隆、永宁小游园等8项宜居环境改善项目基本建成或投入使用。启动“五十百千”创建活动,孝义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汾阳、岚县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石楼创建省级卫生城市,汾阳贾家庄、离石信义创建国家特色小城镇,孝义梧桐、临县碛口、柳林孟门创建省级特色小城镇。开工建设静兴、祁离2条高速和沿黄扶贫旅游公路一期工程,新改建农村公路1210公里。榆横-潍坊、上海庙-山东过境输电线路全面架通。中部引黄隧洞连通工程和柏叶口龙门供水工程建成投运。

(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获得感不断增强。扎实推进提出的12项民生实事、省政府6件实事和我市6件便民实事。全年民生支出259.9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82.49%。提前一年完成“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评估认定”。孝义教育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全国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实施部署会在孝义召开。高考二本B类以上达线人数超过1.4万,清华、北大录取18人,实现历史性突破。大力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孝义、岚县、交口经验做法被央视报道,全省医改工作现场会在柳林召开。开展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扎实推进中央、省环保督察发现问题整改工作,投资近100亿元实施50项重点环保基础设施工程,全市空气质量和重点河流水环境质量大幅改善,17个重点河流水质监测断面达到考核要求。毫不松懈抓好安全工作,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被省政府考核为优秀。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分别下降22.43%、13.32%,人民群众安全感有所提升。

(六)坚持不懈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依法全面履行职能,政府效能有效提升。切实加强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严格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达100%。建成市县乡三级“13710”电子督办平台,全年督办重点工作233件,政府执行力持续提升。建立新区建设、集中供热、扶贫等重点工作微信平台,实行“3个24小时直通车”制度,及时协调解决各类问题1000余个,实现政府服务高效率快作为。深化“放管服效”改革,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145项。扎实开展干部入企服务常态化等十大专项行动,在孝义试点推行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支持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工作,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建设进一步加强,粮食供销、外事侨务、文物保护、防震减灾、民族宗教、档案方志、应急管理、对台、气象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取得了来之不易、振奋人心的成绩,根本在于有这一全党拥护、人民爱戴的领袖为我们领航掌舵,在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英明领导,在于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亲切关怀、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委统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有效监督、市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勠力同心、砥砺奋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全体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吕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支持吕梁改革发展的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官场小说

各位代表,安不忘危、兴不忘忧。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我市表现十分突出,政府工作还有不少问题。煤焦冶电传统产业占比较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不足,工业转型类投资增长乏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全省10个深度贫困县我市就有3个,增收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城镇化水平不高,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市区学校、医院建设不能满足人口增长需要;生态环境脆弱,环保基础设施欠账较多,采暖期大气污染严重,去年市区尽管新增供热面积500万平米,但因政策因素晋能大土河两台供热发电机组仅批复一台,部分区域供热温度不高不稳定;金融和安全领域风险隐患不容忽视,社会治安形势依然复杂;一些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不足,不敢为、不会为、不善为,庸政懒政怠政现象仍然存在,等等。对此,我们一定以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勇气和意志,以持之以恒、奋发有为的精神和毅力,不懈怠,不松劲,全心全意、尽心竭力认真加以解决,不辜负人民的重托!

【脱贫攻坚发言稿范文】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小康、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政府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把深化供改与深化综改结合起来,围绕建设“示范区”“排头兵”“新高地”三大目标,聚焦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实施“十大举措”,把握“六个结合”,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大力推进改革开放,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6.6%。城镇调查失业率和登记失业率分别控制在6%、4.2%以内。

约束性指标是:严格执行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率、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万元GDP用水量降幅等减排指标,完成省定任务。市区空气质量持续保持在全省重点城市前列。

2018年总体要求和主要指标设定,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充分考虑吕梁经济恢复性增长的实际,既实现量的快速增长,为转型发展和脱贫攻坚积蓄力量;又实现质的大幅提高,为产业转型和深化改革留出空间,确保速度、效益、结构、动能四个维度的同步协调、相互支撑。争取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去年“保中游、争上游”的基础上,实现“双保双创”目标,即: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和总量在全省保上游,脱贫攻坚、产业转型在全省创一流。我们要“干”字当头,以对事业饱满的热情、对工作旺盛的激情,撸起袖子,甩开膀子,干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干出攻坚深度贫困的“绣花功”!

围绕以上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今年的脱贫任务更重,脱贫难度也更大,年内要确保354个贫困村退出、12.6万人减贫,方山、岚县、交城、交口、离石5个贫困县(区)摘帽脱贫。我们将全面贯彻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按照市委“脱贫攻坚要跻身全省全国第一方阵”的要求,突出“六个坚持”、把握“五个转变”,以“打不赢脱贫攻坚战,就对不起这块红色土地”的坚定决心,举全市之力再打一个漂亮仗。

提升生态脱贫、护工护理培训、光伏扶贫“三大品牌”。坚定不移推进生态脱贫。认真践行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规模化、合作化方式集中实施“三个100万亩工程”,即荒山造林100万亩、退耕还林100万亩、经济林提质增效100万亩,全面启动国家储备林项目,加快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实施造林务工、退耕奖补、管护就业、经济林提质增效、苗圃育苗“五大项目”。进一步加大护工护理培训力度。紧紧抓住贫困人口参训、培训质量、转移就业、跟踪服务四个环节,举办“吕梁山护工就业推介会”,筹建“吕梁山护工”服务部,打造一站式“家政服务超市”,进一步打响“吕梁山护工”品牌。年内完成1.25万人的培训任务,其中贫困人口培训率力争达到60%以上、就业率达60%以上。加强与中铝、山西焦煤等大型企业合作,抓好吕梁山技工、吕梁山工匠等全民技能提升培训,实现持证上岗,不断提高贫困群众就业增收能力。扎实推进光伏扶贫。全面铺开总规模416.68MW的260个村级电站、25个联村电站、5座集中式电站建设,力争10月底前全部并网发电。进一步完善收益分配办法,保障深度贫困户优先受益,带动1124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稳定达到5万元以上。

坚决啃下易地扶贫搬迁“硬骨头”。以深度贫困村为重点,围绕解决“人钱地房树村稳”等问题,“六环联动”有序推进,确保2017年搬迁人口年底前全部入住,剩余4.33万人的搬迁任务年底前全部竣工。用足用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整村拆除复垦自然村510个。大力发展后续配套产业,让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大力推进企业产业扶贫。广泛动员央企、省属企业和民营企业等,本着自愿、双赢、互补的原则,启动实施绿化一座山、治理一条沟、扶持一个主导产业、安排一批劳动力、救助一批特困群众等“八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多种途径、多种方式的企业帮扶。探索资源型企业以工补农,助力产业脱贫的新途径。总结推广离石泰化“三转三化”、中阳中钢帮助搬迁群众装修安置房、汾阳汾州香“政府+研究所+公司+农户”、兴县山花烂漫“公司+农户”等模式,增加贫困群众收入。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大健康扶贫力度。持续开展“三个一批”医疗救治行动,大力推行贫困人口住院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服务、健康扶贫“双签约”等机制,确保农村贫困人口住院总费用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0%,健康扶贫政策真正落实到位。持续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建立教育扶贫个人资金账户,继续对贫困县农村幼儿园、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中高等职业学校以及二本B类以上高校贫困生进行资助。对贫困县农村寄宿制学校所有寄宿生、非贫困县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和特殊教育学校寄宿生给予免费就餐;租房居住不在学校就餐的小学生,给予生活补助,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每一个学子真正享受到资助政策。提高兜底扶贫标准,摸清找准低保对象,稳步提高低保标准,持续推进“两线合一”,确保农村低保标准高于国家扶贫标准。加快养老保险参保人群全覆盖步伐,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103元,进一步增加60周岁以上贫困人口收入。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加强贫困乡村公路、安全饮水、电网、物流、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村级公路通畅率达到100%,年内脱贫摘帽县完成危房改造8182户,解决364个退出贫困村饮水安全问题。对整村搬迁以外退出贫困的农村,实施整村提升工程,确保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

积极创新帮扶机制。凝聚帮扶合力。进一步完善驻村帮扶工作队“三四五”管理制度,继续加大工作经费支持,压实帮扶责任,发挥好“三支力量”帮扶作用;加大县际结对帮扶力度,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群团组织等桥梁纽带作用,鼓励引导各类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开展向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献爱心活动,为帮扶县提供人力、物力、财力、智力支持。创新投入机制。继续加大涉农资金整合使用力度,确保应整合和实际整合规模、支付进度均达到90%以上。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利用贫困村提升工程公司、扶贫开发公司、林投、交投、水投等五个融资平台,撬动社会资本投向脱贫攻坚;市财政新增财力50%用于脱贫攻坚,各贫困县新增财力的主要部分也要倾斜用于脱贫攻坚,实现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总量和增幅保持“双较大增长”。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完善扶贫贴息贷款政策,扩大覆盖面,力争新增扶贫小额贷款10亿元。扎实开展“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年”活动,深入推进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筑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高压线”。增强内生动力。大力选树、广泛宣传脱贫致富典型,持续开展“传承好家风、争当文明户”评选活动,弘扬脱贫攻坚正能量。推广岚县经验,选聘老干部、老教师和农技员,进村入户宣讲帮扶政策、开展技能培训,不断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各位代表,乡村要振兴,贫困一定要攻克!我们要持续精准发力,集中攻坚深度贫困县,打造脱贫特色县,巩固提升摘帽县,坚决扛起政治责任和时代责任,确保进度和质量,让脱贫成效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脱贫攻坚发言稿范文】围绕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以壮士断臂的勇气,延长资源产业链条,培育非煤产业、非资源产业,努力改变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低端产业多高端产业少、资源型产业多高附加值产业少、劳动密集型产业多资本科技密集型产业少的状况,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传统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加快煤电铝(镁)材一体化改革发展。围绕建设孝义、兴县2个百万吨级和柳林、交口2个50万吨级铝材加工基地,按照“铝土矿不出市、氧化铝不流失、原铝水不落地”的原则,推动兴县中润一期50万吨合金铝项目全线投产,争取启动二期50万吨合金铝项目;加快柳林森泽50万吨铝镁深加工、孝义信发110万吨轻质合金、交口伊电50万吨铝材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推动局域电网增容扩网,争取晋能大土河2号机组、京能吕临105万千瓦机组并网发电,建成孝义晋能2×35万千瓦发电机组。推动煤、铝、电企业相互参股,实现大用户直供电等政策落地;引导铝工业企业围绕赤泥综合利用、煤矸石提取氧化铝等进行技术突破,创建煤电铝(镁)材一体化循环经济试点。推动煤焦传统产业向化产品方向延伸。围绕孝义梧桐、交城夏家营、离柳矿区3个千万吨和汾阳三泉500万吨新型煤化工基地提档升级,稳定减少焦化产能,推动焦化企业向园区集中集聚,向煤化工产品高端化方向发展。大力引进高新科技、金融资本和优秀人才,加快建设孝义鹏飞40万吨费托合成蜡、90万吨超级悬浮床焦油加氢和孝义金岩45万吨乙二醇联产3亿立方LNG、孝义金达2×5亿立方LNG项目,建成投产孝义金岩250万吨、金达150万吨大型焦化项目,推进中阳福裕220万吨焦化项目复工复建,开工建设汾阳金塔山130万吨焦化项目。推动白酒产业发展壮大。加快建设全国最大的清香型白酒生产销售基地,以汾酒集团为主建设部级白酒交易会展中心,以杏花村经济开发区为主建设部级白酒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支持汾酒集团改革发展,通过租购并举,推动中汾酒城释放全部产能。支持汾阳华樽、青花瓷,方山老传统、良泉,文水女皇、宗酒、龙泉等中小微白酒企业发展壮大,力争全市白酒产量和销量增长20%以上。推动钢铁产业提档升级,推进中钢50万吨矿用支护材料加工、100万吨线材深加工和航电新能源磁粉芯项目建设,加快文水海威技术转型。列出重大技改和产业延伸项目清单,积极争取省级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市县配套专项资金,促进传统产业装备水平、产品质量和附加值逐步提高。

坚持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努力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市。着力锻造黄河旅游板块,以临县碛口古镇、石楼黄河奇湾为重点,打造百里黄河旅游带。实施旅游公路率先突破,加快建设沿黄扶贫旅游公路及生态绿道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兴县至柳林军渡一期工程,建成黄河干线碛口试验段;加快建设离石—碛口、离石—千年—庞泉沟—北武当山等旅游公路,构建“城景通、景景通”的旅游公路网。全面提升景区品质,以“乘汾酒号列车、赏山口村庄”“吕梁—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为主题,重点挖掘红色文化、廉政文化等旅游资源,持续打造“游吕梁英雄故里、看红色经典展馆”品牌。推动岚县、交城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加强与省文旅集团等旅游战略投资商对接,实施重点景区改造提升。推进交城卦山玄中寺英雄广场、方山北武当山、孝义三皇庙孝河湿地公园金龙山创建国家5A级景区,岚县白龙山、柳林抖气河、中阳柏洼山等景区争创4A级景区。加快建设完善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特色餐饮、宾馆等旅游配套设施,加快无线网络全覆盖,推进旅游“厕所革命”,以设施改善带动服务水平提升。建设“大数据+旅游”平台,推行大宗旅游奖励、旅游惠民一卡通、淡旺季景区门票优惠等政策措施,拉动旅游消费快速上升。

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大数据产业,深入实施2018年行动计划,做大做强华为云服务大数据中心、吕梁军民研究院云计算中心两大品牌,大力发展数据平台经济,加快建设“数谷吕梁”,努力跨入全国大数据第一方阵。8月中旬前建成投运华为大数据中心,年底前建成投用交城中交网通西部数据中心一期工程,推动吕梁军民研究院云计算中心提升市场化运用水平,加快建设吕梁国家数据产业园、中阳区域大数据科技人才孵化区及孝义城市综合体等项目,筹建山西省大数据研究院吕梁分院。支持华为承接省直有关厅局及周边地市灾备中心项目,启动建设水利信息化平台和扶贫云、卫生云、旅游云、工业云等项目,提升“数谷吕梁·智赢未来”活动影响力和知名度。新能源产业,加快建设孝义汉能移动能源产业园区项目,确保一期20MW柔性太阳能电池组件和600MW太阳能组件制造项目投产运行,打造移动能源领跑者;加快建设文水晋能清洁能源“互联网+光伏制造业”、离石华富星辰100MW太阳能电池组件项目。新材料产业,重点建设文水水木新碳材1万吨/年锂电池负极材料、离石中磁尚善金属软磁粉芯等项目。装备制造业,重点建设交城利虎汽车用安全玻璃、离石新龙重工煤机装备技改等项目。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建设兴安化工30万吨赤泥综合利用、柳林森泽煤铝高白氢氧化铝产品、山西国峰煤电粉煤灰综合利用、岚县三鑫继亨20万吨矿渣棉综合利用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晋西北建筑产业园区。现代服务业,发挥吕梁机场、太中银铁路、瓦日铁路等交通大动脉作用,规划启动建设新区航空港物流区、吕梁综合物流园区,开工建设太原铁路局吕梁综合服务项目。引进红星美凯龙等行业龙头企业,在新区发展商贸服务业。发展“互联网+”、智慧物流等衍生业态。发展监理业、评估业、咨询业等新业态。出台优惠政策,支持金融业、运输业和商贸流通业发展。

文旅局消费扶贫工作范文8

问:请介绍一下《指导意见》的出台背景。

答:《指导意见》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和旅游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顺应市场需求、推动产业发展而制定的。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提出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在用地政策、扶持项目、发展类型、信贷支持等方面做出了系统部署,并提出要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培育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国办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三个文件中,都强调要加强规划引导,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进乡村精准扶贫,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这既是国家从战略层面对休闲农业作出的重大部署,也为发展休闲农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指明了方向。

发展休闲农业是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必然选择。“十三五”时期,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的升级,休闲农业仍有旺盛需求,仍将处于黄金发展期。目前,休闲农业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存在基础设施滞后、产品类型不够丰富等问题,亟待国家出台明确发展方向、发展任务和政策措施的指导文件,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农业部联合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共14部门联合印发了《指导意见》,以进一步改善休闲农业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政策措施,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问:《指导意见》的主要思路是什么?

答:《指导意见》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提升休闲农业发展水平,着力将休闲农业产业培育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一是明确发展目标。到2020年,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接待人次达33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7000亿元;布局优化、类型丰富、功能完善、特色明显的格局基本形成;社会效益明显提高,从业农民收入、发展质量、服务水平有较大提升,成为拓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二是明确发展原则。确定了以农为本、促进增收,多方融合、相互促进,因地制宜、特色发展,政府引导、多方参与,保护环境、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三是强调七项任务。提出了加强规划引导、丰富产品业态、改善基础设施、推动产业扶贫、弘扬优秀农耕文化、保护传统村落、培育知名品牌七个方面的主要任务。四是提出具体保障措施。包括强化政策落实创设、加大公共服务、加强规范管理和宣传推介等保障措施。五是强调做好组织领导。要求各地要加强组织实施,并明确各相关部门的任务分工,强调各方要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工作落实。

问:为发展休闲农业,《指导意见》提出了哪些工作任务?

答: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满足居民休闲消费需求、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以激发消费活力、促进产业升级、实施产业脱贫为着力点,《指导意见》提出了七项任务。

一是加强规划引导。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因地制宜科学编制发展规划,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发展布局,补农村短板,扬农村长处,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形成串点成线、连片成带、集群成圈的发展格局。打造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服务规范化、功能多样化的休闲农业产业带和产业群。积极推进“多规合一”。

二是丰富产品业态。鼓励各地有规划地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车房车营地、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探索农业主题公园、农业嘉年华、特色小镇等,提高产业融合的综合效益。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促进休闲农业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支持农民发展农(林、牧、渔)家乐,发展以休闲农业为核心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聚集村。

三是改善基础设施。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扶持建设一批功能完备、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的休闲农业聚集村、休闲农业园、休闲农业合作社,着力改善开展休闲农业村庄的道路、供水设施、宽带、停车场、游客综合服务中心、餐饮住宿的洗涤消毒设施、农事景观观光道路、休闲辅助设施、乡村民俗展览馆和演艺场所等基础服务设施。

四是推动产业扶贫。对资源禀赋有优势的贫困地区,要优先支持农民,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休闲农业合作社、农家乐和小型采摘园等,重点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带动贫困地区传统种养产业转型升级,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要探索社会资本参与贫困地区发展休闲农业的利益分享机制,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开发农民参与度高、受益面广的项目,着力推动精准脱贫。

五是弘扬优秀农耕文化。做好农业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准确掌握全国农业生产系统的状况和濒危程度。加大对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的发掘,加强监督管理,推动遗产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优秀农耕文化教育进校园,加强大中小学生的国情乡情教育,统筹利用现有资源建设农业教育、社会实践和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实施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支持发展妇女手工艺特色产业项目。

六是保护传统村落。不断加强传统村落、传统民居的保护力度,按照保持传统村落完整性、真实性、延续性要求,保护村落文化遗产,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立保护管理机制,做好中国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实施和监督。注重农村文化资源挖掘,推进农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的融合,提升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文化软实力。发展主客共享的美丽休闲乡村,加快乡土民俗文化的推广、保护和延续。

七是培育知名品牌。重点打造点线面结合的休闲农业品牌体系。在面上,继续开展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市、区)创建。在点上,继续开展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活动,在全国打造一批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美丽休闲乡村(镇)。在线上,重点开展休闲农业精品景点线路推介,鼓励各地培育地方品牌。

问:《指导意见》强调要弘扬优秀农耕文化,着重指出要做好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保护工作,您能详细介绍一下吗?

答:我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是各族劳动人民长久以来生产、生活实践的智慧结晶,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贯穿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始终。中央对农耕文化高度重视。指出,农耕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丢,而且要不断发扬光大,强调要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开展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农业部自2012年开展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以来,分三批认定了62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目前第四批发掘认定工作已经部署。从今年农业部委托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对发掘保护工作的评估结果看,中国重要农业文化发掘工作在增强遗产地产业发展后劲、带动遗产地农民就业增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传承农耕文明和弘扬农耕文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未来,将不断发掘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历史价值、文化和社会功能,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探索开拓动态传承的途径、方法,努力实现文化、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统一,逐步形成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机制。

问:如何确保《指导意见》提出的目标如期实现?

答:《指导意见》提出四方面保障措施。

在强化政策落实创设方面。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通过盘活农村闲置房屋、集体建设用地、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四荒地”、可用林场和水面、边远海岛等资产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鼓励各地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项目建设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合理安排。鼓励各地将中央有关乡村建设资金适当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集聚区倾斜。鼓励各地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财政贴息、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加大财政扶持力度。金融机构要创新担保机制和信贷模式,扩大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鼓励社会资本依法合规利用PPP模式、众筹模式、“互联网+”模式、发行债券等新型融资模式投资休闲农业。国家推动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各地要加大投资力度,组织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提升工程,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提档升级。

在加大公共服务方面。依托职业院校、行业协会和产业基地,分类、分层开展休闲农业管理和服务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科技支撑,依托科研教学单位建立一批设计研究中心、规划中心、创意中心,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休闲农业宣传推介平台建设,加快构建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等公共服务平台,增强线上线下营销能力。强化行业运行监测分析,构建完善的休闲农业监测统计制度。

文旅局消费扶贫工作范文9

  单位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赴湘西十八洞村学习考察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一名扶贫干部,到十八洞村学习受益匪浅,感受颇多。回来之后,将学习感悟记录如后。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双龙镇有个十八洞村。村旁山中有18个溶洞,洞洞相连,深不可测。这个苗族聚居的山寨地处武陵山连片特困地区中心地带,全村225户,939人,人均耕地0.83亩,长期陷入贫困。2013年11月3日,来到在十八洞村,在苗族贫困户施齐文家中看望,坐下来同一家人算收支账,询问有什么困难、有什么打算,察看了谷仓、床铺、灶房、猪圈,勉励一家人增强信心,在党和政府关心下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生活。

地处武陵山腹地的十八洞村风景优美,有“小张家界”之称。曾经与优美的自然风光形成强烈反差的,是这里的贫穷。2013年,全村人均收入仅1668元,仅为全国人均收入水平的18.8%。而如今的十八洞村,在短短的6年时间里,如同凤凰涅槃,不仅摆脱了贫困,还接待了前来参观的外国元首,“可复制、可推广”的精准扶贫经验从十八洞村出发,走出湘西,走出湖南,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

一、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经验     

(一)坚持规划引领,实施精准发力。精准扶贫的核心内容是“六个精准”解决“四个问题”。十八洞村在深刻理解上述精准扶贫核心内容的基础上,以规划为引领,通过制定全村整体发展规划、扶贫脱贫项目规划和农户个体脱贫规划等系列规划,实施精准发力。一是工作队严格遵循提出的精准扶贫“可复制、可推广”的原则,为十八洞村制定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规划》。二是在全村整体发展规划的统领下,十八洞村结合“五个一批”制定了一系列相互支撑的扶贫脱贫项目规划。三是在全村整体发展规划、扶贫脱贫项目规划的基础上,工作组通过精准识别,根据每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实际困难,按照“五个一批”的要求,将贫困户落实到具体的扶贫项目中,为贫困户制定个体脱贫规划。

  (二)坚持党建先行,增强内生动力。花垣县委县政府以驻村帮扶工作队、村支两委和青年民兵突击队建设为载体,以转变观念、提升群众思想道德水平为方向,形成了“党建先行,增强内生动力”的经验。一是精选驻村帮扶工作队。2014 年 1 月,花垣县委组建成立十八洞精准扶贫工作队,长年驻村开展工作。工作队进村挨家串户访贫问苦,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工作,真正发挥了“火车头”的作用。二是加强村支两委建设。工作队召开选举大会,推选年轻有为的大学生村官担任村支书,推选致富能手担任村主任、村支两委成员。配备建制专干为村主干,增配 9 名村主干助理,并发动党员干部带头,筑牢了基层党组织的坚强战斗堡垒。三是组建青年民兵突击队。工作队和村支两委把村里 20 多名在家的年轻人组织起来,组建“十八洞村青年民兵突击队”,帮助村里欠缺劳力的农户编竹篾条、糊泥巴墙、铺青石板,使全村“五改”工程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