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好期刊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证券代码(211862)

心理健康知识集锦9篇

时间:2022-04-10 10:40:53

心理健康知识

心理健康知识范文1

通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己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不可有私心讲究诚信,要创设和谐、宜人的教育教学物质环境,给孩子一片空气,让他们自由呼吸;给孩子一块绿地,让他们栽花种草;给孩子一片绘画壁,让孩子自由描绘;给孩子一片饲养园地,让他们感受动物的可爱。顺孩子之天性,让他们快乐的成长。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整洁优美的物质环境唤起了小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了小学生情操,充实了小学生生活,激发了小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小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要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教学精神环境,平等相待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真诚是最重要的,要做到能理解别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作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必须表现一个真实的自我,用真诚的爱去对待每位学生,才能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师生心理交融的基础是感性的交情,也是爱的投入。教师应重视那些存在各种缺点的学生,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学生常常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也比较脆弱。当学生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如何让这种消极的影响降到最小?我认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幼小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虽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但我个人认为,事实也证明了,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教师只有对学生倾注真情的爱,才能更好地塑造、净化学生的心灵,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在教师“真爱”的陶冶下,才能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缺的方法与手段。

心理健康知识范文2

为进一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关注孩子的心灵成长,帮助建立良好的心态,9月27日上午,**村开展了“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心理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讲座上,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老师从多方面分析了当代学生的情绪问题,明确提出了现在的青少年因为学习压力大,情绪容易不稳定,也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并举出了种种情绪激化的表现。

情绪变化通常表现为:第一,情绪经常变化和反复无常。一种激起的情绪反应很快就会被另一种引起的情绪反应所代替。第二,情绪的迅速转化。当出现特殊事件时,最初会产生强烈的情绪,但随着这类的反复出现,情绪就会迅速减弱,甚至产生相反的情绪。第三,情绪存在不稳定性。青少年的情绪不仅是强烈的,同时又是不稳定的,易冲动,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常常是大起大落、动荡不定,如由自我欣赏一时变得自我贬低,一时自负一时又自卑,一时喜悦一时悲伤,一时自信一时胆怯。第四,情绪存在两极性:情绪的两极性主要表现为强烈、粗暴和温和、细腻并存;内向与外向并存;不稳定性和固执性交替;自信与自卑并存等等。

讲诉后情绪的表现后,**老师又带领大家一起观看了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宣传片。通过观看宣传片后,老师让孩子们明白,情绪对每个人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情绪是我们生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情绪从来都不是问题,情绪教导了我们在事件中该有所学习与收获,情绪应该为我们服务,而不应该成为我们的主人。

讲座的最后,**老师还给大家介绍了五种合理控制情绪的方法,如:转移注意力,合理地宣泄,用理智克制自己的想法,自我激励,换位思考。以此让孩子提高心理素质,预防心理疾患,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健康、快乐、和谐、向上”的健康心理。

心理健康知识范文3

二、活动时间:xx年10月14日

三、活动地点:兰州市第十六中学

四、活动目的:

1.通过一系列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向同学们宣传精神卫生的重要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引导广大同学关注精神卫生、保持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协调统一,并现场咨询和解答同学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2.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营造良好、和谐的校园气氛。

五、宣传口号:透视心灵 关注成长

六、活动内容:

1. 心理讲座:

(1)“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主要针对初中生亲子关系进行讲座,旨在使学生与父母交流更加和谐。

(2)“心灵筑路”主要针对初中问题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旨在使初中问题学生适应校园环境,改善学习方法,使其顺利完成学业。

2. 心灵沙龙:以“其实我很乖……”为主题,邀请心理专业学生与同学们相互沟通,为广大同学排解心理困惑,进行心理疏导工作,并鼓励同学们积极发言,从而让同学们正确的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悦纳他人。

3. 心理游戏:在学校操场上进行此环节。甄选有趣又便于组织的心理小游戏若干,安排人员参与游戏,让同学们在游戏的过程中锻炼自己,学会团队合作和交流协作。

七、注意事项:

心理健康知识范文4

人工流产术作为避孕失败的补救措施,在临床应用广泛。传统的人工流产手术会给病人带来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痛苦,越来越多的病人选择无痛人工流产术。在基层医院,无痛人工流产术开展较晚,我院2006年起,采用在静脉麻醉下行人工流产术,整个手术过程中病人无知觉、无焦虑、无恐惧,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病人对手术效果很满意。由于孕妇年龄、婚史、生育史、流产原因及文化层次不同,无痛人工流产术病人存在不同的心理和社会压力[1]。为了解无痛人工流产术病人对人工流产知识掌握现状及生殖健康的需求,为其提供适宜的健康知识及术后康复指导提供依据,从而提高其自我保护意识和避孕节育知识水平,达到保护自身的目的,2008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对160例无痛人工流产术病人进行健康知识及心理需求情况调查调查。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8年1月—2008年12月我院行无痛人工流产160例,年龄16岁~46岁(26.40岁±7.28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35例,中专及以下125例;人工流产次数:≥3次35例,2次39例,1次25例,0次61例;未采取避孕措施或措施不当而意外妊娠126例,未婚性生活而导致妊娠76例;均无术后并发症,无沟通障碍。

1.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自行设计问卷,参考有关书籍,经过预实验、反复修改的基础上完成。wWw.133229.Com内容包括:①不同手术时期健康知识及心理需求情况,按其需要程度分为非常需要、需要、无所谓;②不同学历和年龄无痛人工流产病人不同手术时期的心理需求情况,按其需要程度进行评分,非常需要3分,需要2分,无所谓1分。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60份,收回有效问卷160份,回收率100%。资料输入spss10.0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见表1、表2)表1  160例无痛人工流产病人不同手术时期健康知识及心理需求情况 例(略)表2  不同学历和年龄无痛人工流产病人不同手术时期的心理需求情况(略)

3  讨论

    近年来无痛人流在临床应用逐渐广泛,尤其在基层医院,越来越为广大农村育龄妇女和外地流动人员所接受。调查显示,多数妇女要求术前讲解手术配合方法及术前注意事项,其次是人工流产的方法及手术过程。本调查显示,部分经历过1次无痛人工流产病人,但仍对术前相关知识不清楚,为了让受术者得到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应开展多种形式的生殖健康知识宣教,如放录音、发小册子、宣传栏、面对面教育等,使对无痛人工流产有客观的初步认识,达到术中配合医务人员,术后自我护理的目的。从心理需求程度看,受术者要求最强烈的是手术顺利,无意外发生;需要解除心理恐惧,要求医护人员对其关心、同情,动作轻柔。这说明妇女对无痛人工流产有一定的恐惧和焦虑,更说明要求终止妊娠者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病人,对于她们的护理,护士应该考虑更多,除了无痛人工流产术本身涉及的问题外,还要考虑她们的社会环境、心理状态等[2]。焦虑程度过于严重可能会影响到麻醉、手术的效果以及术后康复[3],所以在术前作好心理护理,可减轻受术者心理负担,利于麻醉和术后恢复,对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

    术后多数病人对多次人工流产造成身体的危害、术后如何避孕及如何减少术后并发症等知识有强烈的需求,需要医护人员能给予讲解。医护人员应针对个体不同情况,介绍最佳的避孕方法,减少再次意外妊娠,避免人工流产造成的身心伤害[4]。

    不同知识层次对生殖健康知识需求程度不同,学历低者对健康需求的程度高,这可能与个体经历及获取相关医学知识的能力低,缺乏接受外来信息的途径有关。因此,对于低学历者,特别是广大农村妇女应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细致的讲解,仔细询问了解受术者的需求,提高生殖健康知识宣教效果。

    不同年龄对生殖健康知识需求不同,年轻女性生殖健康知识需求明显增高,由于这部分受术者多数还未生育,有些人是第1次妊娠,表现出紧张、恐惧不知所措,既担心手术是否成功又担心是否会影响今后的生育,害怕暴露自己的隐私。所以我们应该加强对未婚女性的生殖健康教育,针对这一特殊人群,采用个体化教育方式,尊重她们的隐私,解决她们的问题,使她们的身心尽快恢复。

    总之,不同受术者对生殖健康知识需求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在基层医院,面对的是广大农村妇女和流动人口,应加强计划生育的宣教,根据她们的不同需求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可以采用健康教育宣传栏、个别指导、送知识下乡、健康手册、健康处方、多媒体播放等多种形式,提高广大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促进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王振英,郭梅,李淑英.择期手术病人应急反应心理干预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2004,19(8):910.

[2]张亚男,李金平,陶青,等.药物流产与人工流产对妇女心理状态的影响[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20(8):499500.

心理健康知识范文5

论文摘要:为 了探析大学生健康知识结构与身心健康水平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心理量表测评、体质测试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与健康知识结构进行了比 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与其身心健康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健康知识结构愈高,其体质状况就越好,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健康自我 评价愈高。

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残害同学事件…一件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件引起了社会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关注。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E身心健康水平是时代进步和社会和凿发展对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迫切要求。为此,一些高校为增进、维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开展了相应的教学与教研活动。目前,高校主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大学体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途径对大学,fi的身心健康进行分块教育],没有注重发挥各种形式和途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综合作用;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治疗也多采取个别心理咨询的方法j。所以,现行的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没有形成合力,教育效果不尽人意。有鉴于此,本文从调查和测试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体质和健康知识结构人手,深入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旨在为深化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分层抽样的办法,选取湖北经济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武汉理T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宜昌三峡学院等5所高校的5O个体育教学班级,共1842人作为心理问卷调查和体质测试对象,其中有效回答fl,理问卷并参加伞部体质指标测试的学#为1715人,其中男生792人,女生923人。

1.2研究方法

1.2.1心理量表测评法

选用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I一90),测定大学牛的心理健康水平。据问卷统计结果,将调查对象区分为正常绀、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近年来,SCI90最表在内心理卫生问题调查以及临床诊断中应用十分广泛,具有较好的信度和较高的效度。

1.2.2体质测试法

基于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大学生体质测试内容,测试调查对象的身高、体重、肺活量、台阶试验、立定跳远和握力等6项数据,并通过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网中的在线体质测试与评估指导导航栏对测试的原始数据进行在线评分,据此将测试对象划分为体质优秀组、良好组、及格组和不及格组。

1.2.3身体自尊量表

《大学牛身体自尊量表》(PSPP),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用来测量个体对自我身体不同方面的满意或不满意感程度的标准化工具。基于本研究的目的,笔者利用本量表的调查结果来分析大学生的身体认知结构对其体质状况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2.4数理统计法

将心理症状自评量表得分和体质测试评分的数据录入计算机,运用Excel和SPSS11.0软件对2项评分进行描述统计和比较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总体情况分析

SCL一90总分是9O个单项分相加之和,说明了心理健康状况的总体水平,SCI一90总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越低;反之,心理健康总体水平越 高]。参照李虹报道中的类似标准规定:SCL一90总分兰18O为心理障碍,其中18OSCL一90总分<225为轻度心理障碍,225耋SCL- 90总分<27o为中度心理障碍,SCI一90总分耋270为重度心理障碍。9个因子中任一项三3分为心理卫生问题的阳性检出。对SCL一90问卷 的初步统计结果表明:有226人存在轻度心理障碍,占调查总人数的13.2;具有中度心理障碍的学生人数为157人,占调查总人数的9.7;具有重度心理 障碍的学生人数为32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3;有173名大学生至少在一项因子上得分茎3分;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为1O.1。以上的初步统计数据表明: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为进一步分析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笔者对存在心理障碍的大学生的心理问卷中的9项因子进行了分项统计,发现大学生 存在的心理障碍症状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偏执,其次为抑郁、焦虑和敌对。这些症状可引起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不自在、自卑、交际范围狭 窄、与大多数同学合不来、对同学的优点嫉妒等现象,从而致使其心境处于忧郁、苦闷的情感之中,并导致他(她)们在体育教学中不愿参加集体性和竞争性活动项 目,对游戏性活动项目缺少兴趣,反应迟钝。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要在大学生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2.2大学生体质状况与其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依据大学生体质测试的等级标准,将体质总体评价、肺活量体重指数分数、握力体重指数分数、台阶试验分数和立定跳远成绩划分为4个等级:优秀、良好、及格 和不及格;将身高体重等级划分为体重正常、较低体重、肥胖和营养不良4个级别;为便于比较,本研究将体重正常者归为优秀组,将较低体重者归为良好组,将肥 胖和营养不良者归为不及格组。将所测得的6项原始成绩经过在线评分后,得到6项指标的评分和等级,按体质等级统计得到如表4的结果。从体质总体评价等级来 看,96.97%的大学生体质等级达到及格及以上水平,说明当代大学生的体质状况整体较好;然而,从另外5项指标的具体分布情况来看,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发 展不均衡,有些指标整体偏低,如立定跳远和肺活昔体重指数不及格的比例分别高达44.O2%和24.9O%。由此说明,深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大学生 身心协调发展已势在必行。

大学生体质健康总评分采用百分制评分,身高标准体晕、台阶试验、肺活量体重指数、立定跳远、握力体重指数在总评分巾所占的权分别为0.15、0.20、 0.15、0.30和0.20。为检验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的6项体质指标间是否存在差异件,现分别以各项体质指标得分和心理健康水平为因素进行单因素 方差分析,同时对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的各项体质指标得分进行描述统计,经整理得到如表2所示的结果。由表2可知,不同心理健康水平大学生除在身高标准 体重指标上没有差异外(Sig~0.05),其余5项体质指标的得分均存在差异性(Sig<o.05)。如把重度组与正常组相比较,则6项体质指标 问均存在显著差异性;中度组与正常组相比,除了在身高标准体重和台阶试验两项指标上没有差异性外,其余4项指标之问均存在差异性;轻度组与正常组相比较, 除了在肺活量体重指数、定跳远和身高标准体重分数上存在着差异性外,其它3项指标之问的差异性不明显。由此说明,随着心理障碍程度的加重,大学生的体质旱 逐渐下降的趋势。

2.3大学生健康知识结构对其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2.3.1大学生健康知识结构对其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健康知识结构是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活动和健康自我监控的心理基础,有关资料把青少年的健康知识结构分为3个方面:1)本体性知识,即青少年对整个健康学的理解与掌握;2)条件性知识,即青少年所具有的心理学、教育学、体育学等知识;3)实践性知识,指青少年在健康促进的实践情景时所具有的知识与经验积累。为考察青少年的健康知识水平与其健康评价的关系,杨剑博士运用访谈法和健康知识评价法,对青少年的3方面的知识水平进行了5级评定,结果见表3。

由表3可知:大学生的健康知识水平与健康评价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从相关系数高低排序看,本体性知识与健康关系密切程度较高,其次为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 识,都达到显著性水平。笔者在与调查对象的访谈中也发现,对健康自我评价较高的大学生掌握的健康知识比较全面,而那些对健康知识知之甚少的大学生则对自己 的健康评价不高,由此说明: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与健康自我评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即健康知识结构越高,健康自我评价就越高。因此,今后有必要多 渠道、多途径地对大学生进行健康知识教育,丰富和完善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

2.3.2大学生身体认知结构对其身心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大学生对自我身体的认知是基于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之的。为分析身体认知结构对大学生身心的影响情况,笔者利用PSPP中的调查数据,从大学生对身体 自我价值感、运动能力、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和身体素质等5个方面的认知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据该量表的评分规定,除运动能力分量表的评分是越低表示对自我 运动能力认知越高外,其余4个分量表则是评分越高,表示认知水平越高。由表4、5可知,随着体质状况或心理健康水平的下降,除在运动能力认知方面的评分呈 逐渐上升的趋势外,其余4个方面的评分则逐渐下降。另外,体质不及格组在身体自我价值感和身体吸引力中的标准差和其它3个方面的有显著性差异;心理重度障 碍组要5方面评分中的标准差与其它各组相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由此说明,大学生对自我身体认知结构越高,其体质状况就越好,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健康自 我评价愈高。有学者研究发现,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与健康的良好感觉紧密相连,且健康主观感受极大程度地影响着其身心实际健康状况的感觉;所以,在今后的大学生心理教育中,有必要增强健康知识传授力度,改善大学生的自我身体认知结构。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在调查和测试的对象中,有24.20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为1O.1,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严。

2)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体质之间有同向变化的趋势,即随着心理障碍程度的加重,大学生的体质呈逐渐下降的趋势。

3)大学生的健康知识结构与其身心健康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健康知识结构愈高,其体质状况就越好,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

3.2建议

1)建立和谐的健康知识教育系统,全方位地开展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首先,把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作为一个有机系统,做好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的统筹规划工作;其次,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大学体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等课程的相对学科优势,有重点地开展大学生身心健康教育工作;再次,通过专题报告、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电视、校园网及校刊等多条途径,宣传普及身心健康知识。

心理健康知识范文6

【关键词】 健康状况;知识;组织和管理;学生

【中图分类号】 R 179 G479 G 4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4-0320-03

我国政府历来对学生身心健康管理予以高度重视。自1990年至今,先后下发了《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各级政府和学校也高度重视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采取了许多有力的措施。笔者对杭州市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管理现状进行调查,以便发现存在的问题,为政府和有关部门完善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管理的有效策略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按中小学及公办、民办等性质分层抽取杭州市区中小学校9所,选取9所学校的部分学生、教师和管理者作为调查对象。发放教师调查表350份,收回有效问卷338份,应答率为96.6%,教师平均任教时间为(10.6±8.2)a;发放管理人员调查表140份,收回有效问卷132份,有效率为94.3%,管理人员平均在教育系统工作时间为(16.9±9.3)a;发放学生调查表1 610份,收回有效问卷1 580份,应答率为98.1%,其中小学生460份,中学生1 120份。

1.2 方法 查询有关资料、召开座谈会、并采用自行设计的“学生身心健康管理现状调查表”进行无记名调查。内容包括:(1)学校机构、规章制度建立情况;(2)教师和管理人员对学生身心健康关注情况、有关知识培训及需求情况;(3)学生健康保健知识主要来源。

1.3 资料分析 全部资料输入计算机,对极大值和极小值进行核对,对明显不合逻辑的异常点和缺失值及时纠正并补充。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资料分析。

2 结果

2.1 教师与管理人员对学生身心健康管理的认识程度 调查显示,所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均认为学校有责任对学生身心健康进行管理。98.2%的教师与92.4%的管理人员认为学校非常有必要和有必要投入一定的人员和经费来管理学生的身心健康。可见教师和管理人员对学生身心健康管理的认识比较明确。

2.2 学校有关规章制度建立和知晓情况 所有学校均能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建立有关规章制度(包括安全、卫生、定期体检等制度)、制定学生身心健康管理卡、定期给学生体检,并设立专职(或兼职)的心理咨询教师,做好学生身心健康管理工作。

但调查发现,10.0%的教师和管理人员不了解所在单位已经制定了有关学生健康管理制度;34.9%的教师和管理人员不了解所在单位已经建立了系统的学生身心健康卡片;23.0%的教师和管理人员不了解所在单位已经制定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案;4.5%的教师和管理人员不清楚所在学校是否有专职(或兼职)心理咨询教师。

2.3 教师和管理人员参加学生健康管理和突发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知识培训及需求情况 93.8%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参加过消防知识讲座,82.8%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参加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77.9%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参加过预防交通事故知识讲座,60.0%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参加过急救包扎知识讲座,55.3%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参加过溺水预防及急救知识讲座,51.5%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参加过爆炸事故的预防与处理知识讲座。

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学生身心健康管理知识60%以上来源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40%左右来源于学校培训。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和处理中,39.8%的教师和管理人员认为最困难的问题是判断事件所需的专业知识,48.0%的教师和管理人员认为最需要的是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见表1,2。

2.4 教师和管理人员日常工作中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关注程度 教师和管理人员主要是通过日常巡视、同班同学报告等途径发现和了解学生身心健康状况,见表3。一旦发现学生身心状况异常,55%左右的教师和管理人员会马上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身心治疗并通知家长。

平时,当发现学生行为异常时,74.3%的教师会考虑到学生是否有心理问题,93.5%的教师遇到性格特别内向的学生会采取一定的方式与其沟通。当发现学生有危险行为时,56.8%的教师和管理人员会立刻阻止。

2.5 对学生健康教育的认识 57.4%的教师会定期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41.7%的教师会不定期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教师主要通过班队活动、宣传栏、健康教育课、卫生小报等多种形式开展学生身心健康教育。

86.4%的教师能经常提醒学生不要随便在校门口买食品吃;81.7%的教师能经常提醒学生不要与校外不良分子来往;66.9%的教师能经常关注学生做作业的姿势;58.9%的教师能经常提醒学生下课后要运动和休息。

2.6 学生对学校健康教育的反应 69.6%的学生认为已经掌握的健康保健知识来自于学校教育(表4);60%左右的学生认为经常能从学校学到预防和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知识(表5)。

3 讨论

中小学时期是学生身心变化最大的时段[1],学生在这个阶段形成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将对他们一生中的行为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2-3]。虽然目前各级政府、学校对学生身心健康方面的管理有着不断加强的趋势,但调查显示,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主要表现在:(1)学校对学生身心健康管理重要性虽然认识充分,但宣传、学习和贯彻不够。调查显示,90%以上的中小学教师和管理人员已经充分认识到对学生身心管理的重要性,所有的学校都设立了有关机构、建立健全了规章制度和预案。但由于宣传、学习和贯彻不够,部分教师和管理人员还不了解。建议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加强组织学习,提高教师和管理人员加强学生身心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2)学校对学生健康保健和突发卫生事件预防处理知识培训虽然有所重视和加强,但管理人员和教师仍然感到健康专业知识缺乏,没有系统学习机会。建议在师范类学生培养中增加“预防医学”、“健康管理”和“突发公共卫生防制策略”等知识的课程;对非师范类毕业生,新进入教育系统工作的人员需进行岗前培训,增加健康管理、公共卫生知识。

调查结果还显示,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对提高学生自我保健和预防身心危机能力有一定的帮助。中小学生每天在校时间较多,学校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改革健康教育方法,运用比较形象或模拟训练,提高教学效果,帮助和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学会欣赏和热爱自己的生命。

4 参考文献

[1] 傅新光.关于中小学教育衔接的思考[EB/OL].[2005-12-29]省略.

[2] 王淳,魏景芳.身心健康教育新理念构想.中国学校卫生,2004,25(5):592-593.

心理健康知识范文7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生理健康 心理健康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任务的中流砥柱,要实现这个中国梦,首先就需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这里所说的健康不单纯之强健的体魄,同事也包含了健康的心理状态。【2】近期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大学生因心理问题而放弃学业更有甚者放弃生命的事件屡屡见于报端,从而使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被全社会日益重视起来,并得到了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这里我们就怎样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大学生做一些探讨【3】。

一、树立全面的健康观

按照现代意义上的健康观来说,一个人的健康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生理健康: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身体健康,发育正常,没有疾病,有良好的体态,精力充沛,消除疲劳快,能够很好地进行日常的工作学习。2、心理健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向上,心态平和,乐观自信,情绪稳定,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与同学、团队能够友好相处,有良好的合作性,对生活充满希望,拥有正确的判断能力。3、社会适应良好:能与家庭及社会人群关系协调、融洽,能主动去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具备基本的社会生存能力,在社会活动中自我感觉和平、安宁。4、道德行为健康:个人能够遵守社会公德,自觉履行道德义务,能够按照道德规范标准来约支配、支配自己的行为。认识到上述四点,就可以拥有一个正确全面的健康观【4】。

二、注意学习健康知识

一个人想要达到健康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需要一个学习、认识、实践的过程。首先在树立了正确的健康观之后,还要学习基本的健康知识,包括基本的人体生理常识,营养卫生知识、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识、疾病预防知识、安全及自我防卫知识、心理卫生知识和环境卫生知识等日常学习生活中难免会遇见的问题【5】。学会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同学们用科学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身心健康,促进正常的生长发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同学们度过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一段时期。其次仅仅有了正确的健康观和基本的健康知识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在自己的头脑里真正树立起健康的意识并在实际生活中去执行,要用健康的行为方式来指导自己的日常学习生活,同时改变自己以往形成的不良生活和行为习惯,只有这样才能说是真正拥有了健康,才能享受到健康生活所带来的丰富、精彩的人生。

三、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人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与人沟通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是大学生心里健康水平及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指标,也是其今后事业发展与人生幸福的基石。个人的心里健康很大程度上是个人对人际关系的适应,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人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给人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6】。大学生中每一个人都有着强烈的交往欲望,都希望生活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之中,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然而大学生常因个性的差异及缺乏正确的交往方法等原因,在交往过程中碰到很多困难与疑惑,难免会遇见一些挫折,这些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严重的干扰了他们的学习生活,甚至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因此,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会正确的人际交往方式,克服人际交往中遇见的障碍,正确把握人际交往的原则,对大学生来说是极其必要的【7】。

影响人健康的基本因素有三个,就是遗传、环境和行为【8】。一般来说遗传因素是每个人都无法选择的,也是难以改变的。就个人而言要彻底改变环境也是相当困难的。而行为因素在影响大学生健康中的作用则最为突出,人们可以通过对行为的选择积极的朝着自己的方向去努力【9】。大学生在学习知识、接受教育过程中,正是通过知―信―行的高度统一,从而形成健康的意识和行为,避免和纠正有害的生活方式,因此我们说打开健康宝箱的金钥匙就掌握在大学生自己的手中。

【参考文献】

[1]胡凯. 试论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心理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医学与社会,2003,2(1):52-54

[2]唐柏林. 科学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 华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版),2004(5):108-110

[3]谢炳炎.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 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1-2

[4]魏兆瑜. 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探索.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25(2):325

[5]查明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范模式探讨. 青少年研究,2003,(3):17-18

[6]陆华圣,孟祥立. 体育与健康.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7]朱卫雄,郭晶,吴立新. 大学生体质与健康.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心理健康知识范文8

    1.引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在阐述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时指出:“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决定》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的关心和爱护,同时也把健康教育与体育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的位置。中学生是祖国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又处在增长智力和体力的一个重要时期,因此,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智,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时展的需求,但是,目前中学生所掌握的关于人体身心方面的知识和经验是零散的,不全面的,缺乏系统性,他们从根本上对“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还缺乏足够的重视。

    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问卷调查,访问座谈,比较分析等方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对健康观念的理解欠全面

    现代社会已进入二十一世纪,“健康为人人,人人为健康”早已成为人类所追求的共同目标,但我们去调查中发现还有为数不少的人对“健康”的概念,还缺乏正确的认识,这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认为无病就是健康,显然,这种把健康的认识只停留在人的躯体的健康的认识是有失偏颇的。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在1948年就在宪章上给健康下了新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对健康概念的正确认识,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健康的内涵,更重要的是要能引起我们对健康概念的一项重要内容,即心理健康的重视,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而心理上的健康又是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没有心理上的健康,就是没有身体健康的保证,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只有身体健康,同时心理也健康的人,才是一个完美健康的人。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的标准呢?有关专家认为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⑴智力正常;⑵情绪反应适度;⑶意志品质健全;⑷自我控制意识正确,有自知自明;⑸个性结构日趋完善;⑹良好的人际交往;⑺行为得体生活态度积极。而从目前中学生健康现状来看,或多或少有心理障碍或者说心理疾患的人不在少数,尤其在社会竞争意识的日益增强的今天,培养中学生不仅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而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来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是对中学生进行健康教育的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3.2对健康知识的了解较匮乏

    掌握一定的健康知识,对于增强体质和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当今,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人民有没有健康知识,而我们现今的中学生对健康知识掌握的现状又如何呢?本人曾对我校的部分学生的有关健康知识进行问卷调查,其内容涉及青春期的生理卫生,心理健康知识、常见病的预防、乙肝、艾滋病等几个方面,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缺乏系统的卫生健康知识,甚至有的学生对危害很大的传染病的相关知识都知道甚少,这不能不引起我们作为教育者的足够重视。中学生作为祖国未来文化群体的代表,树立现代的健康意识,掌握一定的健康知识,不仅对提高自身的身心健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意识和水平,都能起到积极有益的推动作用。

    3.3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存在着不良倾向。

    中学生处于青年初期,他们已经摆脱了少年期的那种半幼稚、半孩童的状态,开始形成渐趋成熟的健康行为,这一时期青年对生活的态度慢慢地表现出来,即意识到自己生活的连续性,明白了未来对于自己生活的重要意义,因此,这一时期,对能否形成健康的社会行为,以及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都是至关重要的。而我们在对中学生的生活习惯及行为方式的调查时发现,危害健康的行为如吸烟、不吃早餐、饮酒、作息时间无规律、缺乏体育锻炼等占有一定的比例,有少部分中学生对这种不健康行为习惯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自恃年轻、抗得住,甚至于认为这是一种潇洒的表现,健康教育也是一种养成教育,我们要重视健康知识的传播,但对于健康行为的培养更不容忽视。健康教育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方式的一种有效策略,许多经济发达的国家,已充分注意到一点,例如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提倡的“不吸烟、不饮酒、合理膳食和经常锻炼”四项有益健康的行为可使人的寿命普遍增加10年,由此可见,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思考与对策

    4.1牢固树立健康第一思想,为人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全球21世纪议程》指出:“如果没有健康的人,也就不可能有健康的发展,面对二十一世纪,我们面临的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而国力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的竞争,作为祖国未来的一代,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智,才能迎接社会的挑战,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我们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观念,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要从民族振兴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的重要意义,健康教育搞得好不好,实际上涉及到教育思想和人才观的问题,我们要摆正健康教育工作在整个学校教育的位置,改变目前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在学校教育工作中一直处于薄弱环节的现状,在学校教育中要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关心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他们一生能健康地生活、学习和工作做准备,为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4.2以开展健康教育为契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素质教育的特征之一是全面性。而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毛泽东同志早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这样说过:“善其身无过于体育,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位置。”“体强壮学问道德之进修勇而收效远。”这句话阐明了作为以传播健康知识,增进健康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目的的健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可以这样说,健康的体魄、健全的心智是学生各方面得以和谐发展的基础,缺少它,其它素质的发展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这是一个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日趋成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在这段时期我们施以健康教育,使中学生掌握自我保健的方法,培养和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确保他们良好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能力。素质教育对人才的培养是种立体式的构建、健康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缺少了或削弱了这个环节,势必造成总体结构的倾斜。因此,我们必须围绕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和要求,以健康教育为契机,摆正健康教育素质的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使之与德育、智育等教育密切配合,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和水平,使素质教育这个立体式框架构建得更完善、更和谐。

    4.3为适应健康教育的需求,建立健全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队伍。

    健康教育的实施,需要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而从我国目前教师队伍的现状来看,师资力量是较为薄弱的:一是缺少专职的教师,二是教师缺乏全面的系统的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知识。根据这一状况,我们工作的重要放在师资队伍的培养和提高上。从长远考虑,必须大力加强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开设、办好健康教育知识培训班,加强在职健康教育教师和卫生保健人员的培训与进修,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专业水平。与此同时,还应在高等师范学校中普及健康教育。开设学校健康教育学课程,提高学生的健康教育素质和能力,使每个中小学教师都具备一定的健康教育能力,以便他们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4.4进一步深化体育课程改革,为健康教育的开展创造必要条件。

    体育教学是实施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要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研究制定大、中、小学相衔接的科学的课程体系,加大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力度,积极推进体育与健康教育主辅修制,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健康教育的需要,组织力量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课题的应用性的研究,新课程要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应注意体育与健康教育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一系列系统性的理论教学和健身活动实践,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增强体育健康意识,掌握调节生理和心理健康的方法与手段,确立体育与健康的新观念。

    4.5为保证健康教育的实施,建立中学生健康监测机制

心理健康知识范文9

乡镇医院中,由于病患的文化层次较低,自觉接受健康教育的意识薄弱,因此顺利实施住院病患的健康教育,在进行整体护理工作中就显得更为重要。

现状与难点

在乡镇医院,由于周围乡村企业较多,来就诊的病人中绝大部分都是当地农民和外来打工者,这部分人群数量大,文化水平低,有的是文盲,健康观念贫乏,过于注重经济利益,自我保健意识差,这部分患者往往延误病情,病情较重;有的老年患者没有文化不懂得自我预防和保健;另外,有的患者在长期生活中形成不健康行为和习惯根深蒂固,这些问题都成为整体护理工作的任务和难点。

护理人员因素:另一方面,就我们护理人员本身素质而言,如何提高认识,增强个人素养,认清健康教育在整体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也是实施健康教育的前提。在目前开展的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根据病人身心、社会和文化需要提供优质护理,它的中心内涵是满足病人的身心整体护理需要,为病人减轻痛苦,维持生命,增进健康。为满足病人的健康需要,护士必须首先了解病人的健康需求,并为病人解决健康问题,而为病人解决健康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健康教育,因此健康教育应贯穿于从病人入院到出院的各个阶段。在乡镇医院中,由于信息接受较少且慢,护理人员存在的陋习较多,对教育角色的认知不够全面,教育意识欠缺,教育所需的知识积累不够丰富,因此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就会存在敷衍了事,或拘泥于形式的现象,而病患所渴求的健康教育将不能够彻底实现。

其他影响健康教育的因素:①护患交流:往往在实际护理工作中,许多护士不知该说什么,不能与患者进行积极交流,健康教育与日常护理活动分离,不能将健康教育融于每一项护理操作中;或者由于沟通意识不强,使得沟通处于闭合型的被动状态。②效果评价: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的活动,它不是卫生宣教,因此评价是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一环,随时修正原有计划,改进工作。在乡镇医院中由于病人住院时日短,接受能力差,如果不及时进行评价,就会影响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

讨论与对策

针对乡镇医院存在的问题,病患文化层次低,主动接受健康教育意识差,护理人员的素质不均,继往形成的护理观念未能全面转变,主动进行健康教育的观念不强,这些问题将如何在整体护理过程中得到圆满解决,将成为我们乡镇医院面临的值得探讨的课题。笔者现就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方法来参与讨论。

提高个人素质,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在我国,病人健康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在乡镇医院开展健康教育则更是重要。要使整个护理顺利实施,就应培养护士成为一个称职的健康教育者,使护士明确在健康教育中所担任的角色,所处的地位,承担的任务和职责,以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重视健康教育工作,增强健康教育的意识。

乡镇医院中,许多护士学习惰性较大,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这将直接妨碍健康教育甚至整体护理的实施,因此采取一些激励机制来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是有必要的。当然,健康教育的知识涉及内容很广泛,包括与疾病相关的专科、心理、营养、康复知识,与健康教育相关的教育程序、方法、计划及交流技巧等知识,还有一些相关的学科知识,包括预防医学、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等知识。而进行继续教育,并在实践里加以结合,组织健康教育的示范交流,就可以增加护理理论知识,逐步提高护理能力,为健康教育的广泛开展提供扎实的基础。

合理选择健康教育内容,引导健康行为:①根据不同时机,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如对于刚分娩的产妇,应对它宣传初乳的优点,告诉她要摒弃农村的老观念“产后3天再开奶”,“黄色的初乳要挤掉”等等,并指导她正确的喂养方式,鼓励她进行母乳喂养。对出院前的产妇,应着重告知如何坚持母乳喂养,以及按时检查等注意事项。②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如对胆囊炎病人应注意饮食调护的内容;对骨折恢复期病人应帮助并教会其进行功能锻炼;对糖尿病患者不仅要告诉其饮食调护,还应教会其进行尿糖自测、胰岛素注射剂量和方法;而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就应着重加强急救常识的教育。因此这些对于大部分病患是不会从书本上学到的,而护士就应该在整体护理中担当起教育者的角色。③引导患者建立健康行为。在整体护理中,发现病患存在不良生活习惯后(如吸烟),就应明确指出其危害性,帮助制定短期和长期目标,在计划实施中坚持监督和教育,提高患者进行自我监护、自我保健、自我控制疾病的能力,使病人长期受益。④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健康教育。心理状态的好坏可影响疾病的发展。良好的心理状态是疾病恢复的催化剂,而恶劣沮丧的心理则是加重疾病的腐蚀剂。健康教育就要调整好患者的心理状态,加强护患沟通,主动配合治疗,帮助解决心理问题,给予教育与指导,以消除不良心理,主动地积极寻求健康的生活态度,以良好的心理来提高生命质量。⑤注意合理安排健康教育内容,提高教育技巧,不同个体、不同病情、不同时机,都在存在不同的健康问题和心理状态,以及健康需求。护士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给予针对性的教育,在日常工作护理活动中适时进行护理教育。其实,在日常工作中,健康教育的内容既广泛又专业,它主要包括:基础知识教育、营养调护教育、心理指导教育、药物治疗知识教育、康复锻炼教育、出院指导教育等等。因此因人而异合理选用健康内容,因时而异,灵活运用教育技巧就会大大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采取灵活的健康教育形式,寓教于乐。健康教育的形式要多样化,灵活化、趣味化、通俗化,不要让接受者感到枯燥、呆板,就会使健康教育达到满意效果。①口头讲解教育:针对乡镇医院病患知识层次浅的特点,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一次讲解的内容不要太多,较多繁琐的内容可以反复分次来进行讲解,要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具体,要做到真诚相待,耐心负责,使口头讲解内容真正得到实效。讲解的对象可以包括病人、家属及陪护者。②书面文字教育:针对乡镇医院病人住院时日短的特点,可以根据病情发放与疾病知识相符合的健康教育处方;设置病区书抠,摆放各类健教处方便于病人及家属阅读;还可以采用黑板报的形式,宣传有关科普知识,定期更换,图文并茂,不断丰富。③示范性教育:由于乡镇地区病人健康知识缺乏,特别是老年患者接受能力差,对于一些技巧性、技术性的方法就可以先进行示范,如翻身、拍背、有效的咳嗽、自我监测血压、尿糖自测等,帮助病人尽快掌握运用。

小结:随着整体护理工作的开展,护理工作的范畴逐渐扩大,维持人类健康已成为护理人员的神圣职责。为实现WHO组织提出2000年人人享有健康的目标,我们乡镇护理工作者要增强健康教育观念,拓展更新健康教育的知识,改进健康教育的形式,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将健康教育这项极有效的措施广泛开展并持之以恒地进行下去。

参考文献

1 包家明,霍杰.护理健康教育问答.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